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35:20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1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数学组所有老师都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大部分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是与学生的努力离不开的,当然还有我们的老师辛勤教学的因素,两者都有吧。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们数学组多有老师都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完整的按照我们之前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因此在新的学期,我们根据上个学期的经验,又制定了一份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具体内容有下:

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研究、勤于总结,确保课改实验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研组规定单周三进行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在下午两节课后。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席。

2、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课改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思想上要趋于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上趋于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评价上要趋于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重新定位,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要有所突破,课堂上学生自主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要充足一些,教学的环境要宽松一些。要上好课改实践课,分析研究,提高课改实施水平。

3、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要通过比较,研究新老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让全体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新一年级教师要用好上好新教材,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快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余年级老师也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以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托,着力构建鲜活性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

4、积极探索评价改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展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学习能力的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面向学生现在和未来的评价;注重对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的综合评价。可尝试开展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促进评价的内化。

5、以课程为抓手开展课题协作活动,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为主课题,创设合适的外部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为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独特而富有个性地学习。

6、加强课改过程管理,制定好课改实施计划,明确课改目标、内容、方法和研究课题,加强集体备课,针对课改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说课、评课、馔写教学随笔等多种形式的反思,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切实做好“五认真”工作

“五认真”的每一环节,都要讲究实效,要把备课作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作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变备“课”为备“人”,变备“形”为备“神”。要精心备课,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整体结构的设计,注重设计学生的学,注重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习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2、加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视责骂他们,不打击他们,让他们也有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2

一、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切实抓好本校数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提高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之间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要加强协作活动,青年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善于总结。争取学校之间的联研活动,切实研讨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探讨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的新路子。

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坚持每周四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以听课+交流+反思的过程进行,通过上公开课——组织听课——讨论评议,课后写好课后反思,以此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一个课例多次研讨”教研模式的研究与研讨。(1)每个教师围绕自己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上一节汇报课,课前进行说课,课后说反思。(2)同组教师备同一节课、听同一节课、评同一节课。(3)同组教师共同研讨交流,做到三个一:说出一点优点,找出一点不足,提出一点希望。(4)执教教师结合大家的建议进行二次修改。

二、加强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

1、努力提高老师们的备课能力,坚持周前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案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2、教研组将组织人员,对教师备课情况和教案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切实改进只用教学策略的形,不落实策略的精神的现象。本学期将对优秀数学教案进行评选。

三、抓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

1、切实组织好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让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为学校的优秀教师。教研组要切实落实好对青年教师的领路工作。组织青年教师研究活动有: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教科研工作培训等。

2、本学期我校将进行常态下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调研,学校领导将加强听课力度,采用推门进听课、跟踪听课、检查性听课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学生作业管理。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3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1、认真落实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力争形成浓厚的校本研究氛围。本学期继续将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针对性、相关性、活泼性、思考性、实践性上下功夫。以教师的实践课案例为载体,问题为核心,通过全组教师的评议,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每位教师行动研究的主题,创出校本教研的特色,争创优秀教研组。

2、组织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上有关课改的经验和先进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每位教师继续做好教改信息的摘录工作,青年教师更应高标准、严要求,勤反思,勤小结,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开展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青年教师向党员教师学习的活动.我教研组共有10名教师,其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3名,党员教师4名,本学期日常教学中要发挥每人潜能,充分发挥老教师及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使青年教师无论在业务上还是思想上都能有巨大的飞跃.

4、定时按量进行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讨论学习,特别是要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安排等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使教研活动成为每位教师的自发需求.

二、切实转变观念,全面提升课改水平。

1、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与要求。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做好新课标的“回头看”工作。每位数学教师都应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课堂实践的思想基础,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把握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展示课与常态课、热闹活泼的环境与安静沉思的氛围、问题讨论式的师生互动与教师单向的逻辑推理演绎、丰富的多媒体与常规板书、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习上的刻苦钻研精神等的关系。

2、科研引领是推进课改的有力手段。继续围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开展研究活动,结合课改,联系实际,将课题研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3、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中动态生成的关系”。努力锻造课改精品课,注重提高常态下课堂教学的水准。

4、关注评价改革,做到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并重,保证教学行为改革和教学效果的统一。特别要关注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提倡学习评价的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勤思索,爱动手,敢说话,善质疑,能静能动,同协作、共分享的学习素养。

三、抓实常规,推进校本教研。

1、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要讲究实效,每位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案。要善于反思,不断总结课堂实践中的得失,优化自己的教案。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4

一、主要任务

1、解读、试用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总结整理一年来本校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好的经验、典型案例、教学设计,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4次,(2,3,5,6年级各1次)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6次,(每个数学老师一次)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定期进行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

5、安排教师到邻居学校听课,吸取好的经验为我们所用。

2016-2017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导工作计划,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活力和生机,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研工作的中心,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努力促进全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促进教学观念更新。

1、《课程标准》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本学期,教研组将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每位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把握课改精神,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2、建议教师多读教育理论专着、读教育教学期刊,关注研究重点、热点问题,做到有笔记,有心得。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工作。

2、每次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按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

3、根据本校的研究课题和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方式,如讲学式、闲谈式等,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的同时,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围绕课题研究与资源学习,我们将把每次教研活动都提前作好准备,提前确定中心发言人及主题,以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5、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好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每位老师一学期一节公开课,听课达到11节以上)组织全体组员对公开课进行听课、说评、评课、反思活动。说课者说课要突出设计意图和匠心独运的教学环节;评课者要围绕研究主题谈真知灼见,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促使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更新与提高。

6、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本着以“在借鉴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完善”的学习方针,让青年教师和转行教师主动向骨干教师和老教师请教,要多问、多听、多看,写好记录及反思,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及师德品质,促进青年教师和转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抓实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常规管理工作是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制定的“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细则”,以明确工作要求,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数学教学常规。

2、学期初每位教师都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制定各自的教学计划和本年级的教材分析。

3、继续坚持集体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齐全。教案的设计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并坚持集体备课研讨制度,真正体现出每节备课都是大家研讨的结晶。学期结束对教师的备课量化打分。

4、课后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要求学生作业要规范整洁,教师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讲评要做到勤而细,并及时督促学生订正,对学困生的作业也要及时辅导,补漏补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加强培优辅困工作。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四)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1、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的培养

2、重视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

(五)做好常规检查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行为。

1、及时检查业务笔记和听课笔记。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5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全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科研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目标与措施:一、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勤于学习才会乐于施教,我们才能真正教好书、育好人,为此,我们教研组将不断强化学习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论》、《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争取通过努力,全组上下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学习型教研组。二、落实常规,明确目标,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在教研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组将确立“全员管理”的理念,形成全员参与、全组动手的工作氛围,在学校管理的大背景下,立足教研组自身,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我们从常规教学入手,在开学初教研组相同学科老师共同确定工作计划和课程进度,不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疑难,力求在备课上体现创新;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课后写好反思和总结,多在一起讨论“我这节课是怎么上的,有什么地方觉得不够到位”,积极的向其他教师请教,把好的教学建议以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的形式记录下来。将“讨论——学习——讨论——反思、总结”形成了我们教研组独特的风景线。三、教学教研,相得益彰,快速提高教科研能力教科研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倡导任务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运用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我们每个人的研究课得到充分体现。其他工作:1、搞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按时关门、窗、电器,注意防火防盗。2、按时完成各处室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具体活动安排:3月份:制定各学科教学计划和学科进度。4月份:配合学校做好“艺术活动月”工作。5月份:搞好期中质量检测的出题、阅卷和分数统计工作,并写出质量分析报告。6月份:制定期末复习计划,搞好期末复习,搞好期末考试监考、阅卷、统分和试卷分析等工作,并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相关文章:2011年春学校九年组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春季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1年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小学英语科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2011年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教研电教中心2011年度初中数学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县教研中心工作计划查看更多>>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6

   1986年和1992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govt.ofindia,1986&1992)把普及初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放在优先地位。印度《宪法修正案》第83条规定,6-14岁的儿童享有受教育权(sadagopal,2002:p.1)。在全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印度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实施了很多有关全民教育的计划项目(mukundan,2004)。这些计划项目关注初等教育入学人数和在读人数的增长、学校出勤人数的提高以及受教育者尤其是女童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而且,不仅在邦和地区内部盛行关注学生出席人数和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对于学生成绩相对较低等问题,邦和地区政府也都给予了特殊关注。

   为了加快普及初等教育的步伐,印度政府在2001年成立了由总理任主席、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任副主席的“国家初等教育代表团”。在邦一级也成立了由各邦行政长官组成的类似代表团。一些计划和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后,为制定符合宪法授权的教育目标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些计划和项目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区域拓展教育项目(aiep)、初等教育课程更新项目(pecr)和社区参与教育发展活动项目(dacep)。70年代和80年代制订了通向全面发展的初等教育项目,近年来还有andrapradesh邦初等教育计划(appep)、bihar邦教育计划(bep)和lokjumbish邦初等教育计划(dpep),等等。除此之外,还制订了由中央资助的免费午餐计划,保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诸如教室、黑板等最基本教学用品计划,教师教育发展计划以及其它一些非正式的教育计划。

   比较1950-1951年与1999-2000年国家对初等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可以看出,自从1950-1951年国家启动经济和社会计划的重大举措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950-1951年                                         1999-2000年

2,100,000所小学有5,380,000名教师                6,420,000所小学有1,919,000名教师

13,596所小学高年级学校有85,496名教师              198,000所小学高年级学校有12,980,000名教师

小学生注册人数超过19,154,000名(注册率达到42.6%)  小学生注册人数超过1,136,120,000名(注册率达到94.9%)

小学高年级注册人数31,200,000名(注册率为12.7%)    小学高年级注册人数420,650,000名(注册率为58.8%)

    [资料来源:国家教育研究机构(ncert),2005年,第3页]

   另外,印度政府还在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聘用了30多万名教师、建造了20多万座校舍,建立了400多个区级教育培训机构,在271个地区实行了初等教育计划,使退学率由1960-1961年的65%减少到1999-2000年的40.3%。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进一步巩固以上各种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印度政府在2000年颁布了全民教育计划(ssa),全民教育计划的目标是加速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全面的、覆盖了全国各区的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层面的项目。全民教育计划以为社区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初等教育为使命,旨在提升学校系统的运作能力。由于一些邦没有资金来源,无法建立像andrapradesh邦初等教育计划(appep)、bihar邦教育计划(bep)、lokjumbish邦初等教育计划(dpep)等这样的教育项目;另一些邦即使有教育资金,但那些居住在城市贫民区的人们无法从这些教育计划项目中获益,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全民教育计划的内涵、目标与基本特征

   

(一)全民教育计划的内涵

   全民教育计划是:为普及小学教育而提供的一个清晰的时间框架;针对全国对基础教育质量的需求而做出回应;通过基础教育为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机会;使村教育委员会以及地区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管理委员会,家长与教师协会,母亲委员会,村(组)自治委员会以及其它基层组织有效参与小学管理;表达在全国普及小学教育的一种政治意愿;中央、邦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为邦政府制定初等教育政策,并在实践中得以实施提供机会;同扶贫机构和民政部门一起,使全民教育计划体现在教育部门的规划中,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全民教育计划的目标

   全民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包括:在教育担保中心的帮助下,在偏僻地区建立学校,从而使所有偏远地区的适龄学生在2003年前重返校园;到2007年所有儿童接受完整的五年小学教育;到2010年所有儿童接受完整的八年小学教育;强调“生活教育”,关注小学教育质量满意度;2007年在小学阶段、2010年在初中阶段弥合性别和社会阶层的差距;到2010年力求不让一个小学生辍学。

   

(三)全民教育计划的基本特征

   全民教育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中央和邦一级的机构改革以提高效率和改善由上至下的政策传达体制;持续的财政支持,即中央与邦政府长期的财政支付比例在第九个五年计划(1997-2002)达到85∶15,第十个五年计划(2002-2007)达到75∶25,以后将达到50∶50;通过村教育委员会、地区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其它一些诸如妇女组织等地方团体的有效参与,由社区决定与学校相关的教育事务;以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国家教师教育机构、邦教育研究培训机构、邦教育管理与培训机构以及地区教育培训机构为主导,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社区对所有实施情况的监督有着极强的透明度;社区把居住户作为基本单位,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计划;计划制定的一个主流是对女童的教育给予关注,并对教育落后地区的女童教育有专门的论述;注重使在宗教和语言上占少数的族裔接受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贴近生活,关注“生活教育”;认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并关注教师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为制定地区小学教育计划(deep)做准备,并能体现出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情况。

   

二、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机制和管理结构

   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使目前的教育结构和机制更灵活、更有效,建立一套完整的全民教育计划实施机制,从而能够为所有学龄儿童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初等教育。现有教育组织从国家到最基层都有责任实施全民教育计划。不同层面的组织结构包括:

   

(一)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的组织机构包括:1、总委员会,在印度总理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开发部(hrd)部长任副主席。2、执行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领导。3、初等教育局,由初等教育局秘书领导,并配备7-8名主任、副秘书、教育顾问等。4、学术和技术支持委员会,由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ncert)、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niepa)、国家教师教育机构(ncte)以及印度教育顾问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小组等组成。

   

(二)邦一级层面

   邦一级主要负责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及管理。通常邦政府利用现有不同层级的教育组织结构开展工作,这些组织机构包括:1、邦总管理委员会,由邦行政长官领导。2、邦实施委员会,印度的每个邦都设有邦实施委员会。除一两个邦有独立的邦初等教育计划外,其它各邦都建有并在实施邦初等教育计划。邦实施委员会由秘书长、教育秘书以及教育专员领导。3、邦项目办公室,通常由教育部长、邦公共教育指导主任领导。然而,在设有初等教育计划的邦,可以利用初等教育计划项目办公室实施全民教育计划。4、学术和技术支持,由邦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scert)、邦教育管理和培训机构(siemat)以及人力资源小组提供,在一些邦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三)地区一级层面

   1、在地区一级层面建立了由zilaparishad区的行政首长、主要执行官员以及区地方法官领导下的地区项目计划实施协会。2、教育官员对初等教育全民计划的实施负责,而在实施邦初等教育计划的一些邦,地区项目办公室也参与初等教育全民计划的实施。3、学术和技术支持,由区教育机构、区人力资源小组以及其它专业机构完成。

   

(四)街区一级层面

   街区教育官员负责街区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在每个社区划分不同的街区,已经成立了或正在成立的街区人力资源中心(brc)负责提供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持,并负责对不同领域的职员进行培训,同时负责为小组人力资源中心(crcs)以及学校提供学术帮助。

   

(五)小组一级层面

   大约10-12所学校组成一个小组。像街区人力资源中心(brc)一样,每个小组已经成立或正在组建在人力资源协调中心(crcc)领导下的小组人力资源中心(crc)。小组人力资源中心通常设在小学校内,并有一间专门的办公室。它负责了解、调查全民教育计划活动的实施情况,并为学校提供面对面的学术帮助,组织开展教师经验交流的学术论坛活动。

   

(六)村、学校一级层面

   在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村教育委员会(vec)、panchayatiraj村研究机构(prj)、学校管理委员会(smc)以及家长与教师协会(pat)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全民教育计划实施的有关条款、标准及规定  在讨论制定全民教育计划实施的有关条款、标准及规定之前,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重视:第一,每个区应拟定区初等教育计划,参与全民教育计划的制定,其中包括每个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将要采取的干预措施,以确保初等教育质量。第二,地区对邦政府提供的财政预算有优先使用权。第三,所有由国际上和其它机构提供的资源应体现在计划中。第四,对财政预算的评估应与全民教育计划所涉及的条款紧密相关。

   为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所制定的条款和有关规定,体现在满足普及教育的需要、保证入学人数、控制辍学人数以及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等方面。1、成立新学校。邦政府条款规定,应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所步行在一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并在大约有300名人口的居住区内建立新学校;如果有足够的小学生源,应提供一所小学高年级学校和两所小学校。2、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服务设施。在居住区内建立“教育担保中心”(egs),负责管理15-20所学校范围内达到入学年龄又不能入学的学龄儿童。指派一名兼职教师管理运作此中心。如果学龄儿童的人数超过40名,那么可以再指派一名兼职教师。这样的中心如果经过2到3年的成功运作,可以转制为一所小学校。“教育选择和革新中心”以提升地段人口的教育水平为目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区的需要,开展如“弥补小学缺失课程计划”、“重返校园计划”等革新项目。3、教师聘用。在小学每40个学生配备一名教师。这项条款对偏远的宗族部落地区,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小学高年级组每个班应配备一名教师;如果因为入学人数的增加而需要聘用新教师,应首先得到邦政府的批准;除了全职小学教师外,如果邦政府仍然急需教师,可聘任兼职教师;在每个区聘用新教师之前,应合理安排现有的教师。4、提供免费的教科书。所有的女童、计划内的适龄儿童以及部落地区的儿童都应得到邦政府提供的免费的教科书。如果政府没有提供免费教科书,那么每个孩子每年可以得到150卢比的补偿。5、教学设备。为新学校提供10000卢比的资金;为新成立的小学高年级学校和已经成立的但没有加入“最低教学设备保障项目”的学校提供50000卢比的资金。6、给予学校拨款。每一所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学校每年能获得2000卢比的拨款,用于更新功能失调的学校设备和购置图书。7、给予教师拨款。每所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年可获得500卢比的拨款。8、教师培训。有三种全民教育计划所期望的教师培训形式:一是所有的教师能够接受为期20天的在职培训;二是为未经过培训的在职教师提供为期60天的知识更新培训;三是为新教师提供为期30天的上岗培训。此外,如果当地根据实际需要、具有正当理由而希望得到其它形式的培训,可以列入计划中。9、科研、评估和监督。每所学校每年用于与初等教育相关的各个不同层面的科研经费1400卢比,比如创新活动、学校发展以及一些微观计划等项目的开展。10、社区领导培训。计划中提到,每个村可以有8人获得为期2天的培训,并可提供每天30卢比的资金。这样的培训可以由地区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举办。11、特殊教育的需要。全民教育计划条款规定,每年为每个残疾儿童提供1200卢比,使他们能够接受教育。12、革新。全民教育计划条款规定,提供给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革新项目1500000卢比的资金,主要用于儿童早期护理和教育、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女童教育、小学高年级的计算机教育等四方面的研究。13、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室、新校舍以及饮水设备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学校、街区以及村组的公共设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村和学校一级的建设工程,都在当地社区的协作下完成。此外,每年每所学校还将获得5000卢比用于修缮学校设施。

   

四、为提高初等教育质量所做出的努力

   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到目前为止这个计划关注更多的是为儿童提供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和防止辍学等方面,而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效率和学生取得的成绩缺乏关注。因此,在关注入学人数、防止辍学等方面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初等教育质量上。为此,全民教育计划提出了一个针对教育质量做出的完整的、全面的计划,提倡通过分权和社区在学校管理和实施中所具有的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学校进行干预。这就意味着干预和实施计划,一方面要关注初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必须携起手来,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提高入学人数和防止辍学人数增加。

   对全民教育计划有关条例的探讨表明,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各项活动,政府在机遇和财政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可以总结为:1、改善学龄儿童校内外的学习环境,例如改善饮水设施和修缮厕所等条款。2、主要通过合理的教师流动、新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的聘任等途径,确保学校所需教师的人数。3、通过重建和改革与教师实际需要相关的教师培训制度,增强教师的工作胜任力。4、为了切实提供基于需要的教师培训,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建立地区人力资源中心和小组人力资源中心,并深入教学第一线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5、计划中实施的课程改革与2000年由国家教育研究机构(ncert)根据地区实际适当修改后而提出的“国家学校教育课程改革框架”相适应。(确保女童和所有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享受免费的教材资料,邦和地区一级也要根据环境和实际需要,为特殊教育群体提供保障)全民教育计划号召在地区级层面实施课程改革分权计划。6、关注“生活教育”,使教育贴近生活。7、确保一些有活力的专业机构加入到计划中来,例如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ncert)、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niepa)、国家教师教育机构(ncte)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等。8、通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水平。9、强调儿童从早期到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的教育。10、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初等教育质量,特别是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相关干预,全民教育计划提出了在各个不同层面推行教育改革的设想。11、重视科研、文件和评估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估。12、对全民教育计划的监督指标已经得到认可。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提出了对计划进行监督的战略性指标,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提出了对质量进行监督的适用性指标。在监督过程中,由经邦一级政府认证的专业机构给予帮助和指导。

   由于效率和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决定因素,全民教育计划在效率和创建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分权的计划和实施需要能够提供各个不同层面的不同信息,以确保在各个层面上都形成良好的功能机制。

   

五、结论

   通过努力,全民教育计划最终试图创建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确保初等教育质量的计划,把让6-14岁的儿童接受教育作为计划中的一部分,还规定了改善学习环境,加强教师工作胜任力和对他们进行一线教学指导,进行课程改革,在教育学、教育科研以及革新活动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等内容。

   全民教育计划强调如何使目前的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更有意义、有效率以及更加灵活多变。目前,在邦和地区层面已经形成了具体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组织结构:邦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地区教育培训机构,地区人力资源中心以及小组人力资源中心等,它们在提升初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作用。

   全民教育计划为每个区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视角制定初等教育计划和实施地区干预。每个区制定的初等教育计划条例(deeps),就是针对其不同情况所给予的支持与关注。条例规定了建立新学校,为学校提供设备保障,保证专兼职教师人数,为所有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和女童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为教学提供资金和资料,提供保证学校发展的拨款等内容;同时提出了全面的教师培训、教研和监督计划,开展革新项目并对项目进行管理,对社区领导进行培训以及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体化教育等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计划还规定了校园建设、地区人力资源中心和小组人力资源中心的办公楼建设以及教室、厕所、饮水设施等方面建设的内容,并设立基金用于维护学校建设。

 尽管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得到了承认并对难以触及到的群体给予充分的重视,但今后仍应在“怎样实施”和“如何实施”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各个机构和个体的能力建设,包括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特别是对不同层面的分权管理;同时确保教育担保中心能够吸纳不同层面的儿童,确保他们能够通过与全日制小学的学生们相当的教育革新项目接受教育。因此,要加强对这些机构和中心的有效的、持续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社会需求的胜任力。

   为分享共有资源和专业知识,需要加强网络工作机构的建设,因为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可以更直接地帮助学校、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全民教育计划融各方努力与各项计划于一体,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计划。因此,需要尽最大努力,对不同层面的政府机构和村级机构进行合作和干预,尤其在地区一级,要促使地区间的项目官员们在创造力、创新力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注释:

   ①india,governmentof.(1986a).nationalpolicyoneducation.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②india,governmentof.(1986b).programmeofaction.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③india,governmentof.(1992).programmeofaction.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④india,governmentof.(1993).reportofcabecommitteeondecentralizedmanagementofeducation.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⑤india,governmentof.(2004).sarvasikshaabhiyan:aprogrammeforuniversalelementaryeducation;manualforplanningandappraisal.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⑥mukundan,m.v.(2004).educationanddecentralization:acasestudyofindia'skeralastate.shenyang:liaoningpeople'spublishinghouse.

   ⑦nationalcouncilofeducationalresearchandtraining(ncert).(2005).modulesonqualitydimensionsofelementaryeducationunderssa.newdelhi:ncert.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7

[关键词]“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团队项目化研究;数学教研实效随着我校“G-e-t”学研型课堂实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在课堂操作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惑,如:如何增强数学导学案使用的实效性,如何选择课堂小组合作的时机等,这些难点问题的突破唯有依靠一线教师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进行研讨、实践、反思、交流,才能得以提升.为此,我校数学教研组利用“团队项目化研究”的方式,建立突破教学难点的研讨平台,同时,也为学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现状分析

任何思想、事物的形成,都因为有一定的问题所在,才会引其发展和演变,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1.计划与行动分离

数学教研计划的制订,是结合市教研室要求和学校相关要求制定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实践往往会脱离计划的轨道,一学期下来,回顾教研组开展了哪些有效的研讨活动,解决了哪些共性的教学问题,教研组长会看着周全的计划,比较着鲜少的教研行动,产生懊恼不已的尴尬局面.

2.教研组与备课组活动混乱

长期以来,数学教研组一直充当着教科室与备课组事务中介的角色,除了开学初的工作布置,其他活动基本以数学备课组这个基础单位组织的方式进行,即教研组的工作重心下移至备课组,由于各年级备课组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目标不一致,导致活动内容零散,从数学教研组整体角度分析,缺乏系统性,使分工与协同出现了混沌的状态.

3.活动缺乏研讨性

教研活动以开课、评课的形式为主,但由于活动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所以大多数教师的开课、听课均以应付为主.开完一节课,开课教师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地说明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由于“证据缺失”,所以评课时泛泛而谈,似蜻蜓点水,整个活动缺乏研究讨论、观点碰撞的交流氛围.

基于以上问题,我校推行团队项目化研究的教研组活动方式,以此明确团队的研究主题,促进团队计划有效落实,全面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实施步骤

1.分析现状,确定研究项目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教学特点与学习特点,面临的问题也各有差异.数学教研组研究的项目应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急于解决的问题,通过团队的汇总、整理、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达成共识,成为教研组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主题,接着分解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我校实行“G-e-t”学研型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研型课堂中的基本环节.在合作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小组合作效率不高,这种低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没有发挥“兵教兵”及合作探究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针对此现象,数学教研组确定研究项目为:“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机制的建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展讲方法的研究、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机选择的研究、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研究.

2.专题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行项目化研究,教研组长必须先要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资料的查阅与学习,学习可支撑研究项目的相关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项目匹配的教学经验,了解更多研究进程和细节,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研讨交流,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汇总成文献汇编,供组内数学教师深入学习,让教师拥有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提高认识,提升研究品质.

3.确定视角,统计观察结果

要进行项目化研究,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必须明确课堂研讨的方式和策略,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讨.因此,在进入课堂之前,教研组需根据研究内容,有效商榷,确定观察视角,设计观察量表,确保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教学研究.

观察视角的选择,一般遵循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可解释性三大原则,由于师生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观察、不可记录、不可解释的,所以观察视角常确定为课堂中的具体行为表现.

如基于“‘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践研究”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的观察视角可如下设计:观察维度、观察视角、课堂实录、教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情况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讲解方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学生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情况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评价、评价定性指标评价、语言具针对性和具体性评价、及时性评价,纳入小组的量化考核,通过以上观察视角的确定、观察量表的设计,听课者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位置、角度,更加聚焦地收集记录信息,通过记录得到的量化结果,进行项目化的专题研究.

4.研讨合作,寻求解决方法

课堂观察的统计结果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环节,改善课堂生态,因此,课堂观察结束后,数学教研组长需再次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上课教师可以围绕研究项目内容阐述课堂设计,就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度、重难点的处理情况、教学得失等进行反思交流;听课教师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有依据地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对课堂进行“把脉会诊”,分享教学亮点,提出教学中值得商榷的问题,并对被观察者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在这样浓烈的研讨氛围中,教师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思维碰撞,共同成长,并针对研究项目,从整体上再次制定后续行动的跟进方案.

如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这个观察视角进行课堂观察后,数学教研组就“评价语言具针对性和具体性”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说了“好”“很好”“非常棒”等词语,但好在哪里,棒在何处,不具体.此类表扬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指导作用.通过研讨,教研组采用了如下策略进行解决:统一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条例,以评价条例的内容为依据,对小组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评价.此方式,一方面可用评价条例引导学生关注合作学习的“点”;另一方面,可通过教师以合作要素为支撑,进行口头评价,促进合作的“点”落到实处.

5.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教研组项目化研究注重实效,但成果的推广才显其研究价值.当教研组活动形成一定成果时,教研组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展示、介绍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及策略,并在推广中深化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推广,让教师把研究成果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项目化研究的教学效益.

当然,研究项目既然来源于教学实践问题,那么它就不可能靠着一次活动过程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在持续的跟踪研究中,用心发现,细致对比,潜心思考,才能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取得逐步完善与提高.

活动效果

团队项目化研究方式计划性强,目标明确,它能全面剖析课堂,诊断教学问题,寻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师教学自我完善提升的双重目标,其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创设浓厚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项目化研究的主体是数学教研组团队,这种研究方式让教师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在活动中,教师之间通过思想碰撞,产生了互惠的效益,也很好地培养了团队的研究氛围.同时,通过设计和制作课堂观察量表,让教师更加细致地关注课堂,用科学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原有经验的教学行为上做出判断,依托先进的理论,帮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改善专业实践和认识行为,实现了对课堂的教学优化,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2.注重教学细节问题,切实解决教学难点

项目化研究的教研组活动,打破了原来准备不充分,不能深入课堂开展实践研究的尴尬局面.课堂视角的确定,一下子把课堂观察的点“针眼化”,它将一个完整的课堂分解成一个个时间单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切入角度小,关注了教学的细节问题,每一个统计的数据,每一个真实的反馈,科学地反映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研讨,切实寻求问题的对策,在交流推广中,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改善教学行为.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8

一、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它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是可检验的。第

二、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第三,科学的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结论也是可改变的。

科学本质反映在我们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孩子的实证意识;第二个是学生的思考要符合逻辑;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仅仅有了这样的理念是明显不够的,我们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在实际的操作层面,我们还必须把这种理念具体化,变成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指导,让科学本质教育扎根于实际的课堂中,落实到实际探究活动的指导上,并且细化渗透到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这一点,把它作为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反复的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我曾经施教了十余次,有成功、有失败,有教训也有收获与经验。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科学课必须体现出浓郁的科学味,我们不能忽略科学探究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应尽可能的让科学性贯穿科学课的始终,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从探究活动中受到一次次科学的洗礼,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下面我结合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再现来阐述我的一些观点与做法。

本课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而学生对这个认识的获得是依靠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猜想、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交流并修正研究计划、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最终获得结论。这个探究性活动涉及了研究问题的确立、变量的选择与控制、实验操作的方法与顺序、研究方案的制定、评价与修正、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也包括了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反思与相互评价,整个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尽量体现了科学课应具有的“科学性”,在此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提出科学问题-------科学课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也就是具体的、明确的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水溶解食盐的实验,在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同时不断搅拌,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不会无限的溶解下去)

师:对,这位同学讲得很好!物质不可能无限地溶解下去,肯定有一个限度。

那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Cn333教学]

师:这个问题我们能进行研究吗?有什么地方不够明确?

生:不能,一杯水是指大杯呢还是小杯,是几毫升呢?……

师:对,水的多少必须确定下来,这样我们才可以研究。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实验就少用点水,用50毫升。所以我们就把今天研究的问题改为:一杯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分析:我们科学课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也就是具体的、明确的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个不能具体研究的问题,怎么办?教师巧妙地从一杯水过渡到50毫升的一杯水,把一个不能直接研究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科学教学的科学性必须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就得以体现。

二、科学猜测--------应该是一种科学性的预测,即是学生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符合基本科学逻辑的一种合理的估计,而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瞎猜

师:你估计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我们用克作单位来说。

(让学生看一看50毫升水有多少,再看一看1克、2克、5克一包的食盐,并用手掂一掂,获得对量的一些体验与感受)

师:现在你可以作出估计了吗?

生:能。

(学生猜测,师板书猜测的数字:有1克、3克、5克、10克、20克、18克、50克、100克等等,显得漫无目的毫无依据)

师:大家估计的都不一样,而且差距还很大,那你认为哪些估计肯定是毫无依据没有道理的,可以排除掉?

(学生小组内积极地讨论)

生:我认为50克、100克绝对不可能,这都跟水的数量都一样甚至超过水的数量了。不大可能吧!

生:我认为1克、3克也不大可能,太少了,我以前泡过盐水,好象50毫升水不止溶解这么一点!

师:那么你们再来估计一下50毫升水大概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

生:10克、18克、20克……(在一个较合理的范围之内)

分析:科学课中的猜测应该是一种科学性的猜测,也就是学生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符合基本科学逻辑的一种合理的估计(我在这里也采用了“估计”一词),而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瞎猜。教师应及时调动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并用基本的科学逻辑对估计进行修正,从而让学生的猜测更具有科学性,也有利于之后研究方案的制定(比如加食盐顺序的确定)。

三、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调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设计出具体的研究方案;教师应做必要的指导,以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师:现在我们既有问题,又有了猜测,可以开始实验研究了吗?

生:能。

生(停顿了几秒钟后):不能,我们还没有实验材料呢?

师:材料没有准备,怎么做都也没有想好,也就是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那么我们在研究实施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根据其他组的汇报,对准备的内容作一些补充,然后把实验前的一些准备写在研究计划上(课件出示研究计划的框架表和提示语)

提示:

①商量好加盐的顺序;

②讨论加盐的时机;

③想想如何统计最终总共溶解了几克食盐。

(学生分组填写讨论并研究计划)

分析:科学探究与平时的一些偶然发现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科学性活动,要使我们课堂中的活动成为真正的科学性探究制定计划很重要,也就是让学生“事先想、想好了做”。这里教师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交流,调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然后把“事先想”的内容记录下来作为后续研究的计划(我还给予三点提示,让计划的制订更符合学生的已有水平,更具有科学性),这就是“科学性教学”的重要体现。虽然这个过程耗时多,但对学生今后的研究活动意义重大,教师在这方面要舍得花时间。

四、交流修正研究计划-------精心组织研究计划的交流研讨活动,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碰撞,展开真正的“科学辩论”,并为后续研究活动扫清障碍,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让各研究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方案投影展示研究计划)

师:我们重点来讨论一下加盐的次序问题。

生:1克+1克+1克+5在+5克+2克+……

师: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加盐?

生:我们不知道50毫升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先少加点试试看……

生:这样不好,我们前面不是已经估计过了吗?50毫升水一般能溶解10~20克食盐,我认为可以先多加一些,比如先加10克……

生:对,他们这样太浪费时间了。

师:对!前面的估计也是我们制定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参考,那么你们认为按怎样的顺序加盐比较科学?

生:5克+5克+5克+2克+1克+1克+……

生:5克+5克+2克+2克+2克+1克+……

生:干脆一下子加足20克,因为我们猜测50毫升水能溶解20克食盐。

生:不行!万一不能溶解完怎么办?到时就无法确定溶解了多少克食盐了!

师:对!根据你们估计的数值先不要一次性加足,最好是留一点机动的空间。再讨论一下你们组的加盐顺序,修正一下你们的研究计划。

(学生讨论并修正计划)

分析:①“按怎样的顺序加盐”这一段的讨论非常精彩,教师一句“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加盐?”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展开了一次真正的“科学辩论”。在辩论中使学生加盐的顺序变得更有目的性与计划性,也为进一步修正、实施计划做好了重要的辅垫;并使学生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科学探讨,让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性思维,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更富有科学味。

②用勺子加盐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误差太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科学性。我们的科学课不应这样的不科学,要尽可能缩小这种误差,因此我改用了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5克、2克、1克一袋食盐的方法。不仅做到了精确,还意外地收到了奇效,也就是讨论加盐顺序环节的富有科学性的争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科学教师要尽可能让我们研究的材料、工具等等更具有结构性,更有利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实验并做好科学记录--------允许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对研究方案做适当调整;对实验中操作不规范的小组加强指导,使实验探究排除一些干扰,更加严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记录习惯,培养证据意识

师:计划修订好后,马上要做实验了,请各组按照计划开始实验,做实验时一定要随时做好记录。如果实验过程中觉得刚才的计划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比如加盐次数与数量等等,清楚了吗?

(学生开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实验的过程中,根据实验反馈的具体情况适时对加盐的数量和次数做出调整,是对研究方案的再修正,从实验的实际反馈中做出的修正,是最切合实际的,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更合理,更具有科学性;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对小组实验中不规范的操作进行指导,如搅拌的方法,何时再次加盐,如何统计最终的数字等,使实验探究排除一些干扰,使实验探究更加严密。

六、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应充分尊重每一组的实验结果,真正把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

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数据,学习一些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并从分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实验,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相互质疑、评价,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把研究推动向前发展。

(教师通过课件中的条形统计圈,全面统计各组的实验数据。在条形统计图课件的制作上用蓝、红两用颜色区分是完成实验的数据,还是没完成实验获得的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各种数据)

师: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最多的组溶解了20克,最少的组溶解了15克,没完成实验的两个组只有12克和13克。

生:我发现溶解16~17克的组有7个,溶解15克、19克、20克的各只有1组。

生:老师,第八组的结论有问题,他们的杯子里的盐还有很多没溶解完呢!

师:第八组的同学,你们有没有把没溶解的食盐算进去?

生:算进去了,我们的统计有问题,我们估计杯底还有2克盐,应该减去2克,结果应是18克。

(师在课件上把20克修正为18克)

生:我们刚才统计的结果是15克,但我们现在认为我们的实验还没完成,我们想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还会继续溶解。

师:那么你们组应该算‘没完成的实验’,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我来改一改统计图的颜色,改为‘没完成的实验’。

师:那么,根据实验的数据与刚才对数据的分析,你们认为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分组讨论)

生:应该是17克,因为这两种结果出现的最多有4组。

生:应该是17.5克,因为完成的组都在16~19之间,取个中间数就是17.5克。

生:我看应该把完成的组的结果加一加,求个平均数……

分析:①要使我们的科学课上得更具有科学性,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结果,充分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意见,真正把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本课课件中的统计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仅把所有组的结论全都统计进去,而且还用蓝、红两种颜色反映出‘完成实验’与‘没完成实验’两种情况,充分的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研究,这就是科学性教学的体现。

②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数据,不仅能学会一些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而且从分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实验,并相互质疑、评价。反思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探究结束后,通过观察各组数据的差异,看看自己的研究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值得改正,有什么忽略了,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加周密的考虑自己的研究计划,更加规范的进行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互相的评价也有助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把研究推动向前发展。

七、拓展延伸再提出科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他们带着更多的科学问题出课堂,使科学探究活动得以不断的延续。新晨

师:在研究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你还产生了哪些想法?

生:我发现杯中的水位上升了。

生:我发现越到后来,食盐越难溶解进去,溶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

生:我还发现杯中水的颜色由清变浑,后来又变清了。

生:我想如果用的是热水,盐会不会溶解得多一些?

生:我想溶解进去的盐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再分离出来?

(学生私下里已开始唧唧喳喳的议论起来)

师: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回去进行研究好吗?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9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博,信息、美术共创奇葩冲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21-23.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篇10

制订;具体活动;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

08—0053—01

谈起搞小学教研活动,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科组内搞教研活动费时又费力,既耽误工作,又影响教学;有的教师对教学理论和教材教法平时关注得不够,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教研活动中很难碰撞出火花;还有些学校对教研活动重视不够,教研活动有计划但并不真正执行,教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教研活动走过场,搞形式,质量得不到保证。长此以往,很多教师对教研活动逐渐失去了兴趣。

教研组是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最基层单位,它在学校学科教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研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学科教学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新课标提出,要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新课标目标任务的关键。小学学科教研组活动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以全新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为依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制订活动计划,做到富有实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学期伊始,笔者所在的数学组开展的第一次活动内容就是“制订计划”。笔者总是提前几天就和所在组的教师们思考:本学期希望开展哪些教研活动。在开展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能畅所欲言。在活动中,针对教师们提出的教研活动进行讨论,最终制订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计划。

(一)可以提出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研讨解决的问题,达到明确教法、统一认识的目的。如,教师们觉得因教材改版,一些解题过程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出示,使得这些题目的规范解答变得模棱两可。为此,我们就制订了“结合自己所任教年级谈教材解题规范性”的专题研讨活动。

(二)可以制订促进课题研究的专题研讨,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如,笔者制订了针对本组立项课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专题研讨,在研讨中既可以使教师们分享指导学生数学预习的方法,又可以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学法指导。

(三)可以制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讨课,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大胆创新,要求有经验的老教师传经送宝,从而达到以老带新的目的。通过研讨课帮助青年教师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在议课过程中,既使授课教师教有所获,又使听课教师听有所得。

(四)可以制订新课程标准的专题理论学习。如,我组制订了学习新修订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专题学习,重点研读了各学段的课程目标部分,使教师明确自己所任教年级的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以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教师们从数学教学的源头去寻找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同时,让教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实践证明,此类活动为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要大力提倡并积极落实。

二、开展具体活动,做到富有实效性

要想使教研组活动真正做到富有实效,必须让每一次活动开展得扎实高效。

(一)活动主持人精心安排每次活动议程,它是教研组活动高效开展的首要条件。活动议程既包括计划制订的专项内容,又包括常规事项安排,力争使教研组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在每次开展教研组活动前通知组内教师认真准备活动材料,是开展教研组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专题研讨稿、评课议课稿等。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准备好每次教研组活动的材料,才能使教研组活动顺利高效开展。

(三)教研组活动与教学常规管理密切结合。开学初,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职责》等教育教学常规制度,使教师们做到依法从教,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并结合学期中对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的常规检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及时批阅作业。对教师教案及学生作业批阅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代课教师,促使代课教师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