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0:36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我局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加强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慢性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办公室牵头负责慢性病工作的组织落实,明确各部门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将相关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管理目标和绩效考核。

二、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建设。

注重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的建设,设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内容涉及吸烟有害健康、计划免疫知识、青春期保健、常见慢性病防治、饮食卫生及根据季节变化的疾病防治知识等,增加全体职工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促进不良健康行为转变,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开展宣传教育,组织职工体检

1、利用各种形式如召开职工大会、推送群消息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办公室和工会组织职工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开展羽毛球比赛、健走等全民健身运动,每两年组织职工进行体检,切实防控慢性病。

2、积极响应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周期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号召。开展第四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

四、倡导健康生活,制定方案计划。

1.开展平衡膳食“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和烟草控制,制定详细的控烟计划,在全局实施控烟活动。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2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运行。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以老年人、慢性病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为重点,通过上门随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9年12月31日,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20529份,电子建档率为84.5%,建档率已达到基本公共卫生规范要求78%的指标。个别社区建档率还未达标。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120096份,档案动态使用率55.8%。

(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

2019年管理高血压患者17565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率39.59%。规范管理高血压13886人,规范管理率79.1%,血压控制人数14530人,控制率82.7%,管理糖尿病患者4751人,糖尿病健康管理率46.68%,规范管理糖尿病3778人,规范管理率为79.5%,血糖控制3634人,控制率为76.5%。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75%的要求,控制率均达到60%以上。

(三)老年人管理

2019年老年人建档人数22632,接受健康管理人数15033,健康管理率67.7%,老年人体检15336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有6家社区未达标,其它医疗卫生单位均达标。

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

2019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案有序开展。

(一)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覆盖率100%,首诊测血压率99.31%。重点科室放在各医疗机构内、外、妇科、中医门诊等科室。对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都进行个体化评价和健康指导、动态监测及随访管理工作。

(二)全县成立了40个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通过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

(三)全县建立42家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均对发现的高危人群进行个体化评价和健康指导,表格登记填写完整。

(四)高危人群的发现和管理工作:目前高危人群数量庞大,所有的医疗机构不能对发现的所有高危人群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动态监测和随访,只能开展部分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

(五)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全县心脑血管报告工作开展覆盖率100%,对发现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报告率大90%以上。2019年共报告心脑血管疾病卡片1474张,其中心源性猝死1张,急性心梗159张,脑梗死1225张,颅内出血1张,脑出血88张。心脑血管发病主要以脑梗死为主。

三、慢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充分利用“6.28国际癫痫关爱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爱牙日”、“世界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脑卒中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慢病宣传日上街宣传,并通过在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号等传媒体或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组织义诊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促进大众健康行为的形成。2019年慢性病宣传共设立咨询台70余个,条幅120条,共向群众散发各种慢病防治宣传手册等多种资料近1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服务500多人次,义诊1000余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对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和提高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积极开展慢病工作督导、考核

为了督促和指导我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规范开展慢病工作,县疾控中心每个季度对全县各乡镇、社区的慢病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县级三家托管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考核。

五、加大培训力度

2019年全年共举办慢性病综合培训班2期,培训内容涉及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病示范区、死因监测、肿瘤监测、严重精神障碍项目、癫痫项目和心血管病高危干预项目等多项慢性病专业,县、乡、村三级共参加人员240人次。通过培训逐步提高了县、乡、村三级慢性病专业队伍能力和工作水平。

六、存在问题

(一)慢病防治队伍力量薄弱,村级慢病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人员年龄偏大,接受能力较低。

(二)社区人员变动频繁,工作衔接不上,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三)县级综合托管医院不够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慢性病各项工作,对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培训、督导和考核工作安排不到位,造成各社区卫生服务站2019年工作指标未完成,严重影响了全县的各项工作任务。

七、建议

(一)县级综合托管医院和乡级卫生院切实做好对社区和村级工作的培训、督导和考核,把绩效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二)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政府要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经费,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全县慢性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 

(三)切实提高病人干预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扎实开展重点人群随访工作。

(四)按照计划开展重点人群年检工作,提高规范管理率。

(五)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应大量做内容丰富、简短明了的公益性电视宣传节目,在电视台增加播放时间和频次,尽快使社会公众正常了解慢性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3

【提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种因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不构成传染损害、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范围广、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长、迁延不愈,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严重危害。要加大慢病防控力度,明确职责,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终端管理,完善基础资料,实行群对一的防控机制,才能有效地控制慢病,而从终端抓起尤为重要。现引就延安市宝塔区慢病防控和终端管理机制作如下研讨,愿与同仁交流、共享。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终端管理机制研讨

一慢病终端管理理念

慢病病例报告实行的是属地管理机制,终端是源头,抓住了源头,底子清楚,病情明确,也就是说慢病患者不管在哪确诊、治疗后,病例情况由其居住地最基层医疗机构登记,形成终端底册清晰,报告真实准确。最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只有坚持动态摸排、巡访的繁琐工作,才能有效保证归属地管理机制的落实。一旦放松动态摸排巡访就会出现病例遗漏,使报告数与实际病例数不符,导致终端管理缺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慢病管理的终端,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牢牢把住慢病管理的重心地带,才能保证所辖区域慢病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放松终端管理就会使资料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目前工作现状

宝塔区目前现状是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管辖17各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夯实源头,建立遍布乡村、街道的医疗网点,形成慢病防控的大网,为广大百姓提供便利。而区慢病科就是宝塔区慢病工作的中心枢纽,它掌控着全区慢病工作的动态,承接着市疾控中心等上级业务部门与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工作的联系,同时指导、评价、汇总全区慢病工作的整体动态效应。

具体操作程序

同时创建全区17个乡镇、7个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专干QQ网络联系群,将慢病报表样表、填报方法、要求、上级文件等等相关信息群发至QQ邮箱或者是群共享,专干如有疑惑,可随时通过QQ网络进行研讨,集思广益,从而避免了先前发文、电话通知出现的运作缓慢和繁琐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便捷快速、适宜合理的运行机制。

四组织实施情况

1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组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专干及主管领导参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管理工作基础知识讲座”的业务培训及考试,明确了基层慢病防控工作的基本职责、任务,落实了动态运行管理机制,并随时对基层专干解问答疑,提升了慢病专干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2制定督导及考评计划2.1制定督导考评细则及评分标准,以区疾控中心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领导牵头,慢病科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组成慢病督导检查组。检查组采取听、看、查、问、验形式,对照考核标准开展督导、考评检查工作。

2.2听汇报、核查人员分工、看档案资料(专题小结、半年和全年总结等档案资料)、查各种记录、随机抽验。

2.3查各种报表上报是否及时、准确,有无漏、迟、虚报,与存留档案资料是否一致、齐全。慢病档案内容管理是否完整规范。

2.4高危人群的管理:查看按月摸排数、分类详情统计表。

2.5干预指导人数、病种。有无慢病重点干预指导实例。

2.6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是否明确。

2.7汇总督导考评情况,现场反馈意见和建议,并限期整改。督导和考评意见作为年度综合考核联评的重要依据,一式两份,督导组及受检单位各存一份。

通过督导和考评,奖励先进、督促后进,总结推广、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改进、带动差的乡镇工作,使慢病工作得到整体提高。

五终端核心、重心管理

1基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慢病终端的核心,在慢病防控网络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慢病最终端的直接管理者,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年度目标内容纳入考核体系,成立由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慢病防控领导小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本乡镇或本社区慢病工作的组织实施,不得随意调换,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认真落实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指导方案,建立切实可行的慢病发病登记、随访、自查制度、奖励制度,重点抓好、抓实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具体工作,这样慢病工作才能步入正常有效的动态运行轨道。

2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慢病管理的终端,慢病防控工作的好坏,它是源头、是关键、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慢病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培训和督导下,必须坚持做到逐户摸排、核实病种、造册登记、数据真实、及时建档并规范管理,特别是随访工作一定要细致、详实,及时上卡、汇总,这样才能确保基础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慢病防控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合理膳食指导也非常重要,预防工作做到位了,患病率就下降了,控制工作扎实了,慢病患者的病情减轻了、并发症减少了,这样就从源头上控制了慢性病的发病,最终从根本上实现了防控工作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运作,逐步形成区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上下联动防控机制,使慢病防控工作常态运转。

六终端管理动态效益

慢病防控工作是一项造福当代、受益几代、具有深远意义的利民、惠民工程,需要艰苦、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做好。延安市宝塔区慢病终端管理机制模式,形成了群对一防控网络的理念,减少慢性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减轻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最终期望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控制慢病。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慢性病、基层、防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延长,许多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公众的健康带来了许多挑战.有统计显示,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甚至达到了70%,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是由于地理、资源、人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占总人口数很大比例的农村人口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比较单薄,基层农村的慢性病发病与城市不尽相同,了解基层慢性病防治特点,为基层地区卫生机构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1]。

1.危害

1993-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慢性病最主要的疾病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则是17.3%,每年全国恶性肿瘤患者花费的医疗费用约有1000亿人民币,农村慢性病患者住院一次至少要花费掉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我国每年有1000余万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在慢性疾病与贫困之间恶性循环。总总迹象与数据都表明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负担,对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2]。

2.基层慢性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2.1慢性病防控意识淡薄

虽然基层的卫生机构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但基础设施、人才资源以及环境等因素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纵观总体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不够乐观,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完善之处。比如有些卫生院只顾及创收、增加营业利润,而忽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有些单位虽然有宣传的展板、图片与资料,但具体的防控内容空洞,这些都是慢性病防治意识淡薄的表现。

2.2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早在“一七五”国家就对慢性病的防治有部署,但是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控的法规、政策等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具体的落实阶段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政府以及相关单位也只是从宏观上给予指导,欠缺具体、细化的方法。

2.3基层经费筹集难度大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需要患者长期服药、有人员监测与检查,尽管“新农合”在基层的广泛覆盖,但并不能全额报销所有的费用,患者自己承担的费用依旧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也就需要基层地区的经费筹集。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偏远、欠发展的农村地区,经费筹集机制并不完善[3]。

3.对策

3.1全面强化意识

无论是领导还是慢性病防治的基层人员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转变陈旧观念,认识到防病的新形势,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看待成传染病防治一般,当然慢性病的防治也需要从多方面角度控制,例如标准体重、体育锻炼、膳食结构、营养与饮食等方面。

3.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慢性病的形成与发生并不单一,而是许多因素错综复杂交替在一起。对于相对落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的基层地区利用书本信息进行卫生宣教比较有限,那么应用电视、手机等宣传方式会让居民以及患者更容易理解。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居民或者患者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停止与转变有害于健康的行为,这是一项简单、节省人、财、物力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3.3加大投入力度

基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往往是临床医生,对于临床知识掌握地非常丰富,但是对于预防知识却相对欠缺。除了政府方面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当地政府也要充分认识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从财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层面对于偏远地区的政策与支持应该更加重视,只有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从基层做起,以点带动面,基层慢性病的整体防治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4]。

慢性病的防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个基层地区的地理、人文与经济不尽相同,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也不同,决定了其防治工作的不同。各个基层地区认识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政府部门加强重视、加大投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工作人员脚踏实地,一起共同为基层慢性病防治工作努力。

参考文献:

[1]纪艳,张冬梅,汪长如等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9:2147-2149.

[2]赵淑军,彭江荣,蔡恒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基层防治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01:55-57.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社区医疗慢性病生活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网底,其目标是使广大居民在社区普遍获得基本的预防保健服务和诊疗服务[1]。通过宣传和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走进社区卫生机构,通过临床工作及查阅文献发现[2,3],目前社区卫生机构就诊人数中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者占50%以上。对于慢性病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检查是重要环节,对其积极进行生活干预更是防治慢性病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方法。本文从一线工作者的视角出发,以实践为基点,通过分析对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必要性、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对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展开设想。

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工作的必要性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缺乏锻炼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及加重的首要危险因素。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总编杨志寅指出:“慢性病已成为当前疾病的主力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或生活习惯,如吸烟、久坐不动、熬夜、不合理或不科学的膳食、心理负荷过重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泛滥”。据杨志寅介绍,通过生活行为方式的调整,可预防80%的冠心病、90%的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

生活方式改变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临床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王晓林等人通过对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4],发现通过3个月的强化干预,患者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等多方面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及自身前后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慢性病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可大大节约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

由此可见,改变生活方式对慢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工作的现状

目前在临床中,对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和门诊诊疗途径实现的。

健康教育是通过对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居民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确实使部分慢病患者自觉地选择了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缺乏个体针对性,在遵循大原则的同时,要做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使健康方案更适用于患者本人。健康教育在这方面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

而对于可以面对面、一对一进行咨询的社区门诊诊疗服务,由于门诊就诊时间有限或患者排斥,只能进行笼统的健康指导,或者健康生活方式的简单建议。

这些对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途径基本上不能对其生活方式进行系统了解,并针对个体分阶段进行指导,也不足以引起慢病患者的重视,很多患者当时答应了,但回家以后依旧我行我素,没能真正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

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工作的设想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虽然改变生活方式对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很关键,但临床中很难有效进行干预。结合临床工作,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有以下设想。

生活方式干预项目:慢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饮食、运动、是否吸烟饮酒、作息时间规律等方面。①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职业、饮食习惯等计算出每位患者每天所需的热量,给每位患者制定饮食计划。饮食干预依据身高、体质量计算(标准体质量=身高-105)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及每餐热量的分配,每日所需热卡=标准体质量×20~25kg/日;给每位患者发放个体化的健康生活处方,要求患者按处方进行饮食。将每天的热量按1/5、2/5、2/5分配至早、中、晚三餐中,或采用少食多餐法将1天的热量分配到5~6餐中,为患者制定一份饮食计划。同时严格执行低盐饮食,每天的用盐量,包括各种调味品中的钠盐,总量

生活方式干预方式:对于社区机构、社区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很难具体兼顾生活方式指导工作,建议社区卫生机构设立专门的生活方式干预科室及专业医师,①结合慢病患者社区慢病档案、中医体质辨识,针对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不同的体质特性做出有个体差异的、有针对性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指导。②每个月针对慢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各类慢性病及并发症预防、中医针对慢性病的保健常识、慢性病的饮食运动等知识。③每半年将患者身高、体重、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进行前后比较,总结干预效果、调整干预方案。设立专门的科室不但能使患者接受到更为细致、具体的生活方式指导,还能有效的将慢病档案利用起来,真正发挥其对慢病患者监测指导作用,同时将知己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等工作整合起来,节约了大量精力和时间。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虽然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健康问题,但缺乏自我坚持。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坚持执行,作为临床工作者虽然尽己所能让患者坚持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但仍有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建议国家相关机构给予支持,在社区建档定期开药的慢病患者,每个月定期开慢性病用药后,必须有生活方式干预医师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否则慢性病用药报销受到影响。可以将生活方式指导列为诊疗项目支出,这样不但能督促患者坚持执行,而且还能有效的在社区医疗机构中积极推行,从而相应的减少国家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当然社区卫生机构也可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患者坚持执行,例如:对于连续3个月积极配合医生改善生活方式的患者给予1次免费的B超检查;对于连续半年配合医生的患者给予1次血脂检查等等。

在社区医疗中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工作意义重大,对患者本人、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应该作为一线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吴业清,李小飞,张拓红.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门诊患者基本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4(3):182-183.

2李春玲,李盼.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常见病种类及用药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33-135.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慢性附件炎;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26-02

慢性附件炎是常见妇科疾病,尤其是在一些性生活紊乱及性病泛滥的国家中是最常见的疾病;附件炎属祖国医学“带下病”和“症瘕”范畴,在我国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慢性附件炎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慢性附件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感染时的炎症的总称,慢性附件炎大多发生在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各种妇科手术后,以及在放置宫内避孕器之后,这时生殖器官的完整性及其自然的防御有了损伤,使细菌得以进入创面使之感染而得病。慢性附件炎只采用抗生素类药物作用是不大的,慢性附件炎的治疗需要长时间支持疗法,就是增加营养和改善肌体免疫力。

慢性附件炎有程度不同的腹痛,或小腹坠胀和牵扯感,时轻时重,伴有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给她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因此,对慢性附件炎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现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46例慢性附件炎患者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46例慢性附件炎患者,平均年龄(31.60±6.09)岁,平均疗程(4.73±1.88)年,农村患者30例,城市患者16例,高中以下文化28例,高中以上文化18例。

1.2诊断检查:46例慢性附件炎患者经过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以及B超检查均确诊为慢性附件炎。

1.3治疗方法:46例慢性附件炎患者确诊后,使用氨基苄青霉素(6.0g,静滴,每日两次)+灭滴灵(250mg,静滴,每日两次),6~10d。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妇产科诊疗手册疗效标准。

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

②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附件压痛不明显,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明显缩小;

③有效:腹痛减轻,妇科检查附件压痛有所改善,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缩小;

④无效:症状、体征B超检查均无改善,治疗后积分无变化。

2结果

46例慢性附件炎患者经过医务工作者的精心治疗,痊愈40例,痊愈率89.6%,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讨论

3.1慢性附件炎是常见妇科疾病:在我国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慢性附件炎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黏连,将严重影响女性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因此,对慢性附件炎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3.2对慢性附件炎的治疗:在用药上不会立竿见影,症状会逐渐缓解。只选择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支持疗法,就是增加营养和改善肌体免疫力。增加肌体免疫力最主要的方法,一是参加体育锻炼,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使身心愉悦。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理疗,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能力,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3.3饮食上的调理对慢性附件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饮食上的调理要注意以下几点:慢性附件炎患者要忌食辛辣食物,免得刺激生殖系统,引起盆腔充血等,不利于疾病的愈合;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食温热性食物如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注重劳逸结合,除了饮食上要加以调理外,患者还要注意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才能有效改善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3.4积极预防慢性附件炎:不要随便用洗液清洗阴道,清洗的频率不要太高;积极彻底地治疗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等疾病;加强体质锻炼,增加人体抵抗力;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清洁、干燥;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积极有效的治疗急性附件炎,以免其发展为慢性附件炎。

参考文献

[1]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杨元德.疑难病针炙治验[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6]董悦,周瑞琳.现代妇产科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10.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慢性病;发病率;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318-01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的工作强度大,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加上诱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素日益增多,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阻肺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其并发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而且发病年轻化。为达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大连市沙河口区对上述几种常见慢性病进行监测管理工作,现将2010年慢性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5种慢性病资料来源于大连市各医疗单位上报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新发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沙河口区统计局。

1.2方法:所有资料用excel软件,做统计分析和制图。

2结果:

2.1五病发病分性别情况比较2009年沙河口区“五病”报告发病22494例,男女发病比为0.97:1。报告的“五病”为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阻肺,发病人数分别为高血压3935例、冠心病4503例、脑血管疾病8741例、糖尿病4160例、慢阻肺1155例。发病率为高血压600.41/10万、冠心病687.07/10万、脑血管病1333.71/10万、糖尿病634.74/10万,慢阻肺176.23/10万。

2010年我区“五病”报告发病22805例,其中男性发病11759例,女性12223例。报告的“五病”为脑血管疾病(9224人)、冠心病(4750人)、高血压(4519人)、糖尿病(4312人)、慢阻肺(1177人),发病率分别为1403.77/10万、722.89/10万、656.23/10万、687.73/10万、179.12/10万。

2.2五病发病分病种情况比较2010年沙河口区高血压报告发病4519例,其中高血压Ⅰ期58例,Ⅱ期291例,Ⅲ期3640例,主要以高血压Ⅲ期为主;其他高血压530例。冠心病报告发病4750例,其中急性心肌塞696例,心绞痛2608例,心源性猝死12例,其他冠心病1434例。脑血管病报告发病9224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581例,缺血性脑卒中315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13例,其他脑血管病673例。糖尿病报告发病4312例,其中Ⅰ型糖尿病69例,Ⅱ型4243例。慢阻肺发病1177例,其中阻塞性肺气肿313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26例,慢性气肿型支气管炎1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830例。除i期高血压、其它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缺血性脑卒中、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气肿型支气管炎等个别慢性病种外,其余慢性病的发病率均有增加。

2.3五病发病年龄别趋势年龄别发病趋势:2010年我区“五病”发病年龄高峰:脑血管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在45岁以上,慢阻肺在70岁以上。慢性病的发病与往年相比,有年轻化的趋势(见图一)

图一

3分析与总结

2010年沙河口区慢性病发病居第一位的是脑血管疾病,其他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2010年相较于2009年,高血压发病人数有所升高,高血压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相辅相成,既是其他几种慢性病的基础疾病,又可以诱发和加重另外几种慢性病,造成各种严重后果,因此,控制高血压显得尤为重要。

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和慢阻肺这四种慢性病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近几年更是出现了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患者年龄不断走低的趋势。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高盐高油饮食都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动员全社会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努力将慢性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真正做到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燕娜,韩晓燕.北京市机场地区2005年成人主要慢性病现状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3):304-306.

[2]刘克军,王梅.我国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0):7-13.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白芍总苷;临床应用;制剂;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00—01

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ofpaeonia,tGp)是从中药白芍(paeonialactiflorapall)饮片提取的总苷,是白芍中具有生理功效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90%以上。以白芍提取的有效成分芍药苷为主要成分的帕夫林,已作为第一个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免疫调节中药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1]。至今,tGp的研究和应用绝大多数集中在治疗风湿免疫疾病及调节免疫功能方面,但最近也有tGp在心血管、皮肤等病变方面的治疗与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tGp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1治疗慢性荨麻疹

邹氏以白芍总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三组共60例,有效率90%,且不良反应少[2]。孟氏以白芍总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有效率90%,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3],盛氏以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结果治疗组的疗效(60%)显著好于对照组(33.3%),且无明显不良反应[4]。任氏检测给予白芍总苷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30例)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iL-4、iL-17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2治疗银屑病

孙氏以白芍总苷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6例,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p

3治疗散发型白癜风

叶氏以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治疗散发型白癜风45例,结果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能促进散发型白癜风患者皮损恢复,改善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提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8]。

4治疗干燥综合征

蔡氏以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干燥综合征60例,治疗组有效率83.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5治疗附睾淤积症

陈氏用微波联合白芍总苷治疗附睾淤积症27例,总有效率92.59%,表明微波联合白芍总苷是治疗附睾淤积症的一种有效方法[10]。

6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谢氏以白芍总苷联合氯沙坦甲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3例,结果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的更显著(p

7对心肌重构的影响

韩氏研究白芍总苷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左旋甲状腺素诱导所致的心肌重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芍总苷具有一定的抗心肌重构作用[12]。

8治疗掌跖脓疱病

贾氏以阿维a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掌跖脓疱病30例,结果有效率87%,明显高于对照组(68%),差异显著(p

9脂质体和注射制剂实验研究

李氏以逆向蒸发法研究制备了白芍总苷的脂质体制剂,获得了平均粒径为498nm的圆球状单室脂质体,在4℃贮存稳定[14]。刘氏采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得纯度较高的白芍总苷,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选出提取溶媒,考察成型工艺,制成注射用白芍总苷冻干粉[15]。

总之,白芍总苷的临床应用与剂型拓展,扩大了中药白芍的应用领域。随着应用与研究的深入,白芍将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继红,劳志英,倪立青.2种剂量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0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10):771-774.

[2]邹敏,范林明,李晓蓉,等.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0):3893-3895.

[3]孟亚东.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体会[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2):119-120.

[4]盛建,陈伟敏.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44-45.

[5]任晓丽,苏振兴,白莉.白芍总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17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1):42-43.

[6]孙瑞丽,王华玺.白芍总苷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82.

[7]贺勤,李慎秋,帅俊,等.白芍总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iL-17表达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2,31(7):898-900.

[8]叶蓉,聂李平,胡小平,等.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治疗散发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3):155-157.

[9]蔡文虹.白芍总苷治疗干燥征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6):10-11.

[10]陈少凡.微波联合白芍总苷治疗附睾淤积症27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137.

[11]谢玉贤,贾苗.白芍总苷联合氯沙坦甲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2):2440-2441.

[12]韩蕾,周晓辉,王维伟,等.白芍总苷对不同药物诱导所致心肌重构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43-48.

[13]贾雪松.阿维a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2638-2639.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预后

慢性肾脏病简称为CKD,引发慢性肾脏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对肾结构与肾功能造成损伤,导致肾功能衰退,肾小球率过滤减少超过3个月,导致病患体内代谢的废物不能被及时排除,最终引发临床病症。慢性肾脏病由于治疗原发病的药物易产生多种副作用、治疗费用较高、病程时间较长等因素,导致慢性肾脏病病患的药物依从性很差,这样十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1,2]。所以,加强了解影响慢性肾脏病病患药物依从性的各种原因,有助于相应的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对改善预后、控制病情、提高病患依从性等意义重大。文章对在一汽总医院进行慢性肾脏病治疗的病患开展药物依从性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影响慢性肾脏病药物依从性的各项因素,并对预后情况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脏病病患72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46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42.4±2.9)岁。本次研究的病患按照病症类型将其分为4类,3人为糖尿病肾病、8人为iga肾病、29人为原发性肾病、32人为继发性肾炎。本次研究病患的纳入标准包括以下几点:①血肌酐每分钟的清除率超过30ml;②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例如:其他器官病变、感染,急性心衰竭等。

1.2方法本次研究使用本院自拟的“药物依从性”问卷表对慢性肾脏病病患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研究方法应具有前瞻性,对本次研究的病患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其是否遵照医嘱,以及预后情况。遵照医嘱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定期复查、自我检测、药物治疗等,按照分数将其得分结果进行分类:差(31~39)分、一般(21~30)分、好(13~20)分。评分越高代表病患的药物依从性越差。

2结果

2.1药物依从性现状本次研究病患的药物依从性较差,其中依从性好的病患有18人,占总数的25%,依从性一般的病患有13人,占总数的18.1%,依从性差的病患有41人,占总数的56.9%。由此可以看出,慢性肾脏病病患的药物依从性通常较差。

2.2慢性肾脏病药物依从性和治疗之间的相关性,详情见表1。

2.3慢性肾脏病病患的药物依从性本次研究调查发现,慢性肾脏病病患药物依从性差的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点:①有28名病患按照自己意愿增减药量,或是停止服药,占总数的38.9%;②有18名病患忘记吃药,占总数的25%;③有12名病患没有定期体检或是放弃体检超过3个月,占总数的16.7%;④有9名病患因病情恶化才到医院接受治疗,占总数的12.5%;⑤有5名病患在饮食方面放松对食盐的控制,占总数的6.9%。

2.4慢性肾脏病病患药物依从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详情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病患的药物依从性越高,越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恶化或死亡率也会得到有效控制;相反,病患的药物依从性越差,越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恶化或死亡率越高,对病患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调查发现,慢性肾脏病病患的药物依从性一般较差,只有约四分之一的病患有较好的药物依从性。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经济状况、药物副作用、对医生信任度、对疾病认识、治疗效果等。

3.1分析影响病患药物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本次研究调查发现,导致慢性肾脏病病患药物依从性差的首要原因为,缺少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度;然后是担心长时间服用药物会产生副作用;最后担心药物起效时间慢。另外,由于新药价格贵,病患在自身病症不明显的情况下,认为病症已得到控制,不需要继续服药治疗。一些病患对疾病缺少认识,导致病症表现明显时才开始服药。

3.2病患的基本情况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病患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经济状况偏低,因此药物依从性较差。由于病患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并且保健意识不强。由于病患的家庭经济状况偏低,在就诊过程中会有抵制情绪,因此药物依从性较差。

3.3治疗效果和药物依从性之间的关系慢性肾脏病病患具有病程时间长、并发症种类多、治疗周期长等特点,因此病患通常需要长时间服用许多药物[3]。本次研究调查发现,一些病患一次需要服用3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并且治疗肾病的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副作用,例如:胃肠不适等,对病患长期治疗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导致药物依从性通常较差。

3.4药物依从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从本次研究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慢性肾脏病病患的预后情况和药物依从性有直接关联,当病患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时,药物的依从性越好,病患的生活质量越高,预后情况就越好,进而病患的存活率也会得到显著提高。经过6个月的随访调查,药物依从性较好病患的病情好转或稳定人数有60人,占总数的83.3%,病情出现恶化或是死亡的病患有12人,占总数的16.7%;药物依从性较差病患的病情好转或稳定人数有52人,占总数的72.2%,病情出现恶化或是死亡的病患有20人,占总数的27.8%。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病患的药物依从性一般较低,主要和经济状况、药物副作用、对医生信任度、对疾病认识、治疗效果等原因有关。另外,病患的药物依从性和慢性肾脏病的预后有直接关联,所以,临床医生应按照病患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且要求病患在服用药物是要严格遵照医嘱执行,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让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加强对慢性肾脏病病患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并做好相对预防工作,同时指导病患合理用药,进而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患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存活率上升[4,5]。

参考文献

[1]刘文军,沈蕾,卢国元,等.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下).家庭中医药,2011,12(07):234-236.

[2]鲍洪雅,韩英,王慧敏,等.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12(01):178-180.

[3]张红,王红娣,罗健平,等.代谢性酸中毒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认识.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9(03):298-300.

慢性病工作总结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棉花糖果”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精准医保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精准医保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为全面落实党的和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城区医疗保障局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南宁市有关医疗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行使医疗保障监督管理职能,坚持以关注民生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医保二次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切实抓好医疗保障工作,深入查找推进精准医保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观摩视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实情、研究问题、指导工作,督促落实,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良庆区2020年医保扶贫基本情况

全面落实“198”政策。截至11月30日,国扶系统共有建档立卡户10944人,城区政府已为符合条件的1094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费,建档立卡人口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代缴率达100%、参保率达100%。良庆区贫困人员住院及门慢共报销9990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7561人次,涉及门诊慢性病医疗费总金额215.29万元,享受报销总费用199.86万元,报销比例达92.83%;住院报销2429人次,涉及住院医疗费总金额2239.20万元,享受报销总费用2060.72万元,报销比例达92.03%;累计认定审批通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2148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贫困群众“跑腿”“垫费”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2020年11月,良庆区迎接自治区“四合一”脱贫攻坚验收,医保扶贫工作顺利通过,取得较好成绩。

(一)及时传达、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一是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南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专项保障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南扶领发〔2020〕17号)文件精神,共同做好防贫工作。并根据文件精神,分别于10月下旬,12月初,安排专人对我城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和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治疗,在按政策规定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保险、医疗救助或政府财政兜底政策报销相应的费用补偿后,年度内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超过0.5万元的人员进行排查,并将排查人员名单提供给城区扶贫办。

(二)落实“198”政策。一是全额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参合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二是建立“兜底”保障机制。切实降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政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在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按照现行的甲类药品报销比例给予支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治疗全区统一确定的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取消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医保二次报销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参保年度内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报销后,余下的医疗费用(不含自费药品及自费项目)按照30%给予再报销待遇;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政府兜底政策,住院实际医疗费用达90%以上,门诊特殊慢性病达80%以上。

(三)实行贫困人口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良庆区医疗保障局对基层医疗机构上交的贫困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申请给予优先审批,并及时将审批结果报给卫生院,由卫生院及时将门诊特殊慢性病卡发给贫困人员,落实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程序,采取多种方式,会同卫健部门做好建档立卡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认定。联合城区卫健局组织城区内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广西水电医院、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等单位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对辖区贫困人口慢性病进行认定及办卡,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审批通过,发放慢性病卡给贫困人员。

(四)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2019年6月底前,各定点医疗机构积极进行院端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工作。根据南宁市社保局、南宁市社保卡办的要求,城区所辖定点医疗机构于2019年7月6日已正式上线运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一站式结算,解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等政策环环相扣、却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带来的群众“多头跑”难题。同时,为了解决参保居民因为没有办理社保卡而不能持卡结算的问题,实现通过“人脸识别”实人认证方式在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有效地解决了贫困人口“跑腿”“垫费”难题。

(五)做好村卫生室(所)“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为贯彻落实医保扶贫领域有关工作要求,加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正常就医结算,我局主动与城区卫健部门对接,开展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所)“就医直接结算”情况进行摸底,做好村卫生室(所)连接南宁“金保工程”网络登陆医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村卫生室(所)开通医保系统的结算权限,并举办了村卫生室医保系统报销操作知识培训班,落实好推进村卫生室“就医直接结算”相关工作。目前,我城区现有卫生室59家,已全部开通医保报销系统并通过系统直接结算。

(六)开展“医疗保障进万家”扶贫宣传活动

1.良庆区医保局制定了宣传活动工作方案,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基本医保及健康扶贫政策,使医保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全民参保意识。2020年截至11月22日,良庆区累计共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12万份,海报700余份。良庆区累计推荐在广西医保微信公众号平台查阅基本医疗及医保扶贫政策信息7000人次。

2.良庆区医保局加强对医保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及各镇分管、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线医务人员、村医的医保扶贫政策培训及医保结算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确保政策“说得清”,群众“听得懂”。一是5月9日医保局专门致函给各帮扶单位,要求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举行相关医保政策培训。二是5月15日组织医保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及各镇分管、扶贫业务负责人、脱贫攻坚工作分队分队长、各帮扶责任单位联络员、各定点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各定点村卫生室负责人举办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战役业务培训会,增强各帮扶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理解和宣传,提升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医保经办机构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我城区城乡居民对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三是5月29日下午,城区医保局在2020年良庆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培训班上进行基本医疗保障业务培训,城区160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参加了培训。截至11月30日,良庆区医保部门累计对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及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医保扶贫政策培训1800人次。

(七)出台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享受医疗补助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减少贫困存量的基础上,防止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着力巩固脱贫成果。6月底,城区政府印发了《良庆区脱贫监测户享受医疗临时补助实施方案》、《良庆区边缘户享受医疗方面防贫资金补助方案》。城区医保局根据补助方案,及时将监测户及边缘户1-11月享受的补助资金50657元下发给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防止他们因病致贫返贫。

(八)简化“零星报销”大病保险业务办理赔付手续。即从2020年8月12日起,对良庆区参保居民在办理大病保险报销手续进行改革,即由原先参保人员在办理医疗保险报销后,再自己跑到保险公司办理大病保险报销的流程,转变为由城区医保局社保中心直接将符合大病保险患者的银行账号、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保险公司,再由保险公司通过医保系统导出的报销数据直接核算,并将赔付金额直接转账到患病居民的账户,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多头跑”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广大参保居民。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因国扶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医保系统的数据更新也需要同步更新,如更新不及时,会导致自治区医保局的医保系统数据与国扶系统参保数据不一致。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及门慢卡办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门慢卡认定办理不够及时。

(三)医保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四、对策建议

精准聚焦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医保扶贫政治责任、工作担当,真抓实干,不断探索医保扶贫新模式、新做法,确保健康扶贫连战连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将医保扶贫作为医保局头等大事,坚定必胜信心,全力以赴推进建档立卡群众100%参保缴费;未脱贫人口及两年扶持期内建档立卡贫人口合规住院报销达90%,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达80%;全面落实一站式就医结算;落实门诊特殊慢性卡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等医保扶贫四大工程。

二是继续加强与扶贫部门对接,共同做好数据核实比对。同时积极与财政、税务、扶贫、卫健、民政、残联军人事务管理局及各镇、玉洞街道的沟通协调,做好建档立卡人员动态信息比对工作。

三是继续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程序,落实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城区医保局、城区卫健局和基层医疗机构加强沟通,采取组织专家下乡、进村入户等多种有效形式,共同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慢性病卡办理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