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5:21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1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概述

人力资源统计主要指生产过程中人的数量关系、数量特征等的分析、统计和处理,可以全面把握人力资源状况,了解人力资源本质,从人力资源体系出发形成相应发展策略,是企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主要包括数量统计、劳动定额统计、质量统计、员工考核、奖励统计、劳动生产率统计、劳动报酬统计以及劳动争议统计等,在人力资源基础上实现了运用效益的最大化,为电力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可以从定向和定量两方面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把握。定向把握中主要确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内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等;定量把握中主要确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量、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等。定向和定量统计实现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工作的开展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指标的设置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过程中应围绕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开发和利用四部分内容出发,在上述基础上合理运用定向和定量统计法,确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相关指标,最大限度改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数量指标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核心。在对该指标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人员要把握好人力资源的实物量和人力资源投资总额两方面内容。要在该基础上明确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总规模量,全面把握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实物量指标主要为一定时间内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载体的数量,其主要为员工载体;人力资源投资总额主要为生产、开发和运用阶段电力企业所消耗的人力资源数量,即该时间段内所进行的人力资源支付。人力资源质量指标设置的过程中要对人力资源素质进行全方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素质上形成明确的人力资源质量评价内容。素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

(1)文化素质指标。文化素质指标需包括职工文化结构及职工文化教育两方面内容,要确定职工文化水平及受教育年限;

(2)技能素质指标。技能素质指标主要确定职工的技能水平,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明确职工技能水平结构。常规计算过程中可以从职工结构和技术结构两方面内容出发,其公式为:技能素质=各技术等级之和/各技术等级的工人数量;

(3)精神素质指标。精神素质指标主要包括职工满意度、职工参与度两部分内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确定职工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行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人力资源开发指标设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劳动形式开发、人力资源形式开发等内容,在该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从而丰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形式,改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效益。人力资源利用指标设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职工岗位结构,在职工岗位结构上合理安排人员工作内容,确保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人力资源能够被充分应用,实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要把握好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等指标,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注意事项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统计组织进行合理构建,在该基础上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统计效益,改善人员认知,从而全面提升电力企业运行质量,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具体包括:

(1)提升人员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积极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过程中要构建良好的统计环境,确保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过程中。要构建良好道德教育体系和激励策略,使人员能够认识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统计工作。

(2)提升人员专业水平,改善员工技能。要结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工作需求合理设置人员培训,对人员技能、知识等进行提升,确保人员能够全面配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三、总结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基酒;质量监控;系统;计算机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良好的质量也是企业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研究、开发、实施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oaS(ComputeraidedouaiitySystem)和集成质量系统ioS(integratedouaiitySystem)的热潮,并专门组织了“CimS中的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国际会议,对ioS,oaS的建模、体系结构、CaD/Cam与Cao的集成,ioS中的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在“质量与设计”、“质量与制造”、“质量与装配”、“质量与管理”、以及“质量与时间”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白酒企业属于食品加工行业,从原辅材料入厂到成品酒出厂需要很多道工序。为了有效的满足市场对白酒质量的要求,必须对各个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而鉴于酒类的特殊性,在基酒入缸贮存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白酒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特点,质量监督部门以基酒质量控制过程为背景,提出了计算机质量监控系统的设想。该系统包括了基酒感官、理化、卫生指标检验过程、酒体质量等级划分过程以及酒体信息统计。

一、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的总结与分析

取回抽检酒样后,首先对基酒样进行部分二次编码后送往检测室;其次,检测室对酒样进行理化卫生和感官分析,并依据感官特征对基酒进行质量等级划分;最后,将检测结果手填成报告单,并由专职员工传送到相关单位。作为质量控制的单位,控制基酒质量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样品的分类,不同酒编号的确定;二是对基酒进行检验并划分质量等级。采用分位制来划分酒体等级即根据各编号酒得分决定等级,通过初评、复评两个阶段来确定最后的质量排列顺序。此分法须保密(即暗箱操作)的是样品编号。

通过以上总结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方法存在不足之处:

1.1保密性不强。由于一次编码和二次编码的全过程均是人为操作,致使检测过程不够严谨,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风险;尤其是公司加大了对优质酒的奖励额度,这种形势下更需要消除人为检验误差增加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1.2理化卫生指标与等级划分不挂钩。该方式得到的优质酒内在理化质量并非全部符合公司内控优质标准,为后期优质成品酒的生产增加了一定的工作负担;就是说传统方法得到的优质酒内在质量不一定整体都优质。就好比一辆车,发动机是世界顶级的,但车的门窗质量一般,不能称之为顶级车辆。1.3效率较低。由于品酒、理化员较多,统计速度慢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手动报表要送往相关生产单位时间一般要耗时半小时左右,严重影响到兄弟单位的工作进度,同时也给品酒、化验工带来了工作压力。而且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基于台账人工统计,速度较慢。

二、新质量控制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进入新世纪,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计算机的应用是这种改造的主要途径之一。

2.1新质量控制方法流程。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流程。

2.2新质量控制方法优点。2.2.1保密性增强。(1)系统设有账号和密码,登录后根据用户权限差异,界面显示信息内容也不同;(2)取回基酒样,将酒样信息录入系统,经计算机自动随机二次编码后产生新的酒样编号;用计算机随机二次编码代替人为二次编码,从源头上杜绝了基酒基本信息泄露,增强了原始信息的保密性,保证了质量控制过程的严谨性,提高了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3)在检测结果上报前的整个检测过程中检验员无法得知某编号代表的酒样信息,他们只负责将编号对应酒样的结果录入系统。只有掌握密码的高级用户才能查询检验过程信息;(4)系统直接将酒精度、总酸、总酯三项理化指标与感官一起参与基酒等级划分,等级评定结果由系统设定程序公式自动计算,排除人为误差。2.2.2感官检验过程的创新。白酒的感官品评技术受到了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品酒师在产品质量监控、勾调技术进步、酿造工艺改进和提高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白酒感官质量的有效鉴定和控制是稳定和提高白酒品质的重要手段,多年来,行业的许多技术人员一直在为此做着不懈努力。感官评分标准的创新:从传统的“色、香、味、格”四大项演变到现在的“色泽、醇厚度、净爽度、风格、个性酒和香气质量”共六项,每项根据程度不同细分为1-7小项共18小项。每个小项均有相应的分值范围,评酒员只需负责对各小项打分,系统自动汇总显示总分以及等级。感官检验流程的创新:在新方法感官检验时,评酒员根据系统随机分配的编号找到对应酒样进行独立品评,待所有评酒员完成初评之后系统自动将初评产生的一级酒与等外酒生成新方案分配给每位参加初评的评酒员进行复评,一致通过的复评结果将替代初评结果产生新的质量结果。2.2.3质量结果的创新。系统自动将酒精度、总酸、总酯理化结果与感官结果一起参与基酒等级划分,对于理化不达标的等级酒予以降一级处理。2.2.4结果输送方式的创新。质量结果由领导审核后批准上报,与此同时,所有拥有系统账号和密码的人均可以看到质量结果。2.3新系统的效益。通过基酒质量监控系统的研发,使公司对基酒质量控制工作更加规范,报表传输时间大幅减少,由以前的半小时降为2.64分钟,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各相关生产单位的工作效率。同时全公司管理层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网了解最近基酒酒体质量状况,为基酒贮存、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酒体质量控制实现计算机控制,减少人为误差,为基酒贮存提供了依据,为及时把握生产工艺酿造出优质酒找到了方向,为公司技术部门品种研发提供了便捷工具,为公司品牌在市场上赢得主动权,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新系统的建立,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协作精神,有助于工作技能的提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质量监控系统的完善与提高

酒体质量监控应该是一个科学、完整、先进的系统工程。而且应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内容。认为酒体质量监控方法应完善之处有:3.1增加基酒质量监控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在日报、月报基础上增加直观图形分析。3.2基酒质量监控系统只是解决了集团公司基酒酒体质量控制问题,待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准备将整个集团公司成品、半成品酒以及外来酒样均采用质量监控系统进行计算机全面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公诸。质量管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林志航。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3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结构设计质量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前期质量管理、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设计后期质量管理的阐述,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简洁透明、便于掌握。有效地执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是设计单位在同行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蔡建平.建筑结构质量缺陷与质量事故界定.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统计工作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进度管理工作中,工程进度统计为管理者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发挥着预警作用,是管理者决策成败的关键。如何搞好公路工程建设期的统计,形成全面有效的统计信息系统,是公路工程建设期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公路工程项目多,路线长,工程量繁杂等特点,严格按照统计数据全面性、规范性和及时性3大原则做好统计工作。

1搞好统计基础工作,制定相关统计表格,确定统计指标

针对标段多,人员素质差异大,对各单位上报的统计报表汇总难度大的特点,首先制定统一的报表格式,以有效解决汇总难的问题:

(1)建立工程信息表。公路工程各个标段工程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施工队伍进场后,对照施工图纸细化清单中各支付细目的工程量。

①小型构造物统计表,分圆管涵、倒虹吸按延米计统计单位为m/道;②盖板涵、通道按延米计统计单位为m/处;③桥梁分大桥和中小桥按基础、下构、上构进行统计,基础又分桩基础、扩大基础,下构分桥墩、桥台,上构分梁板预制、现浇等;④路基工程、小型构造物、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及隧道工程进行分类填写,路基工程分清表,填方路段,挖方路段及特殊路基处理;特殊路基处理又分软土地基和膨胀土路段,软土地基又分粉喷桩、碎石桩、旋喷桩、砂砾垫层及塑料排水板等,将各单位不同的统计指标统一化,汇总取得完整的工程统计信息。

(2)形象进度统计表。对工程信息表中路基工程、小型构造物、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及隧道工程,按统一的指标从合同工程量、开工情况、计划工程量、本月完成工程量、累计完成工作量及占合同工程量的比率等指标进行统计。直观反映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形象,为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

(3)产值统计表。统计的最终的目的是从价格上反映工程施工的完成情况。对应工程量清单,合同金额是“量与价”的有机结合,为进度完成情况提供最具可比性的考核指标。产值统计按支付细目以合同单价、数量和金额,本月完成数量和金额,累计完成数量和金额等内容进行统计,可以反映当月完成情况,累计完成情况,占合同的比率等。按各标段累计完成产值占合同金额的比率进行进度考核。

2建立畅通的统计信息网络通道,确保统计工作的及时性

公路工程战线长的特点是众所周知的,施工单位统计人员要将统计报表报送监理工程师、工作站审核完毕后,再报送业主部门审核汇总。统计时间相当有限,如果有错误,再往返报送,就根本无法保证统计报表报送的及时性。为了保证报表准确无误、及时报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建立QQ统计群,将所有标段、监理及工作站的统计人员纳入专门的统计群进行管理,在网上进行统计报表的审核,统计群上通知一经,所有成员都可以看见,把报表参数放在群共享中,成员自行下载就可以得到统计报表的反馈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了统计报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3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在公路工程实际工作中,由于进度统计报表并不作为工程计量支付的凭证,各施工单位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统计报表只是一项应付业主的工作,安排的统计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统计人员,或是素质较差的人员,这样的统计人员往往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差。甚至出现用不正确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造成统计数据出错、统计数据失误等的现象,不能有效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在网络上围绕统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讲解,在群上解答各单位提出的问题,让统计人员从中学到了不少统计知识,在做好统计工作的同时,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4建立健全统计台帐

在做好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建立统计台帐是统计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

(1)公路工程工期长,工程量多,统计工作量大,现在基本上都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建立统计台帐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核对,及时发现和修改错误数据。

(2)统计台帐既可反映某一时点的生产情况,又可反映一定时期的生产动态,还可预测未来的趋势。

(3)通过台帐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提取或组合各项统计指标,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5

1.原始统计数据失真

部分煤炭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瞒报、虚报、少报数据的情况。如,地质测量部门未经过实地勘察而擅自捏造数据;生产部门为了获取更多的计件工资而虚报产量;销售部门为增加销售业绩而虚报销售数据等等。这些情况均会造成统计部门所搜集的原始数据失真,进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2.统计数据分析浅显

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统计工作只是局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汇总和报表填写,没有重视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尽管一些企业利用数据归类统一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但是这种方法过于简单、浅显,只能形成数字说明,而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所需,导致统计数据的应用价值不高

3.统计数据受干扰因素多

煤炭企业统计数据与企业、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部分煤炭企业领导者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并在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展现良好的经营效益,任意对统计工作进行不正当干涉,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煤炭企业各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深入,对统计工作应付了事,不重视统计人员培养,只是配备了非专职人员负责各项数据的记录和汇总,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系统化开展,降低了?y计数据的质量。

二、煤炭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管理方式

1.构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制

煤炭企业的统计数据涉及多个部门及人员,想要确保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就必须使全员树立起正确的数据质量意识,从而实现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的目标,为统计数据的质量提供保障。鉴于此,要求相关人员在开展统计数据管理工作时,应具备超前意识,并实行全员质量控制,将数据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及人员,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保证数据质量管控到位。首先,应依法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可将国家现行的《统计法》作为依据,按照其中的规定要求开展调查登记工作,从而使获取的统计数据合法合规。其次,可在统计数据全程质量控制的前提下,突出关键环节,并针对此类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对于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可增加筛选程序,借此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最后,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质量管控,由此可实现数据质量最优的目标。

2.加强数据搜集阶段质量管理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容易造成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主要环节是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为有效避免资料搜集整理过程中,各种差错的产生,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该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具体做法如下:在进行实际调查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借此来减少登记时的误差,同时还应建立具备多层次性的统计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确保其准确性;对于调查中获得的各类资料,应进行适用性及可靠性审查,明确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与计算方法,如果资料中存在口径不一致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补充;可进行相互比较的资料,应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可比性,若是发现数据存在质量缺陷,则必须予以核实,防止带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到汇总处理阶段,从而对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3.改进统计指标体系

煤炭企业应着手构建适宜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计算方法,以确保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避免指标设计不当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情况发生。可采用统计报表对有关资料进行标准化管理,确立的统计指标除了应当与统计制度的规定要求相符之外,指标的涵义与计算方法均应当准确无误,这样有助于提升统计结果的精确度,进而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统计报表设计、填制、汇总等环节的质量管控,并充分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设计与本企业相符的统计指标体系。随着近年来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煤炭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可以此作为契机,对现有的统计对象进行扩展,逐步改进并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使其满足国家及煤矿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2019年2月),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人员组成: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60岁之间,中间值(39.62±2.85)岁。观察组40例,人员组成: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57岁之间,中间值(40.02±3.01)岁。两组数据可公平对比(p>0.05)。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为进入我院门诊接受系统诊疗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视听障碍者;依从性极差者;既往有药物滥用史、酒精依赖史。1.2方法。对照组:开展对40例患者的常规门诊护理模式,包括环境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开展对40例患者的门诊护理管理:①加强门诊护理人员培训:通过定期开会、发放资料等方式加强门诊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重点培训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查找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通过开会总结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尽可能减少其中问题的出现。做好对门诊保洁人员等的培训工作,由于医院门诊的保洁也关系到院内感染情况,因此针对进入医院保洁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相应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②加强人员考核:在定期组织门诊医护人员做好知识培训的基础上督促门诊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者技能,通过考核的方式检查医护人员在职业防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风险意识、无菌操作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将考核与绩效结合,有效调动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③强化物品消毒和环境清洁: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对整个门诊、门诊公共走廊、科室、卫生间所有场所的清洁,并做好对清洁工具的标记,关于医疗方面的清洁工具不可与普通清洁工具混淆。同时需要做好门诊科室的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④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护理人员要保持整个操作台、门诊科室、病房的而清洁卫生,定时用消毒液对物品进行消毒。1.3观察指标。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制定门诊护理管理评分表,对门诊护理人员洗手质量、消毒隔离管理质量、环境管理质量、抗菌药物管理质量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管理质量越高。1.4统计学分析。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排序、统计和分析。运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和分布,选择均数、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5.0%(2/40)低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门诊护理总满意度95.0%(38/40)高于对照组门诊护理总满意度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门诊质量管理评分比较。观察组洗手质量(96.02±1.32)、消毒隔离管理质量(97.06±1.11)、环境管理质量(98.07±0.86)、抗菌药物管理质量(97.89±1.07),得分均高于对照组(89.62±1.22)、(91.52±2.09)、(90.02±0.94)、(91.1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门诊护理工作是一项高质量的工作,加上门诊护理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且接触时间长,如果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未达到标准,可能增加院内感染,不利于医院感染控制。本次研究重点开展对医院门诊的护理管理工作,通过加强门诊医护人员的培训,包括保洁员的培训,人员考核以及环境管理等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2][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5.0%(2/40)低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善且严格的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认知水平的同时有效增强其工作效率,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门诊护理总满意度95.0%(38/40)高于对照组门诊护理总满意度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护理管理可积极转变护理人员的思想,增强其院内感染意识[5]。观察组洗手质量(96.02±1.32)分、消毒隔离管理质量(97.06±1.11)分、环境管理质量(98.07±0.86)分、抗菌药物管理质量(97.89±1.07)分,均高于对照组洗手质量(89.62±1.22)分、消毒隔离管理质量(91.52±2.09)分、环境管理质量(90.02±0.94)分、抗菌药物管理质量(91.12±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加强对环境及物品的消毒管理,也极大程度降低了因物品导致的感染[6]。积极有效的消毒隔离工作也可降低感染发生。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结构设计iSo9001:2008全面质量管理表格文本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正因为如此,设计单位执行iSo9001:2008全面质量管理来保证设计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a.委托书、b.立项文件、c.地质勘察报告、d.环评报告、e.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二、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三、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计算

书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实际在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比如设计项目因某种原因突然受阻、施工图时扩初又进行修改、业主要求设计周期提前等等,有时是没有办法的。本着为业主服务的思想,设计人员应正确面对现状、克服存在的困难,比如增加设计人员力量、进行集体合作,保证业主的要求同时也要保重结构设计的质量,切实把建筑结构设计iSo9001:2008全面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图书馆;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11901

图书馆统计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武器,也是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的一种制度、方法和手段。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掌握图书馆的发展规律,预测图书馆的未来前景。图书馆统计不仅是评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在图书馆学研究中,除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外,还必须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另外,图书馆统计工作不但可以反映读者阅读情况,肯定工作经验,而且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可以计量书刊文献资料的优劣;为读者节省查询时间,传递有用资料。图书馆工作者利用计量书目学的方法,将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所需要的书刊文献资料搜集进来,同时又按照质量高低,排出顺序,编出素引,做出主目录,通过这些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同时,还可以帮助图书馆工作者研究读者阅读规律,指导阅读,从而协调各部门工作,如需要量大的书,可适当增购;读者急需的书,可以提前分编等等,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1目前图书馆统计工作的问题

1.1对图书馆统计认识不足

认为图书馆统计工作可有可无。各个图书馆虽有一定的登记和统计,但只是一些比较粗浅的数据,缺乏详细、必要的原始记录,有些统计数字只能是大致估计,造成统计结果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不连续。

1.2统计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多数图书馆系统没有建立统计报告制度,没有把统计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工作内容来要求。统计工作随意性大,没有制度保证,统计也就必然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详可略,可断可续。

1.3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

图书馆统计工作主要由综合统计、专项统计、辅助统计组成,多数图书馆统计仅仅限于记录一些直观的表象资料,如:阅览人数、图书借阅册次等,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统计工作。如:图书破损周期、拒借率等等。

1.4统计人员素质较差

一般图书馆无专职人员管理统计工作。受过统计专业培训的人更少,统计知识缺乏,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1.5有统计无分析

既使做了一些统计,但缺乏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这就不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工作,也就不能充分发挥统计在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另外,统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报表制度,统计手段落后等等这些现状均直接影响着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2加强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2.1馆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馆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开展的深度。因此,图书馆应由一名副馆长主管统计工作,馆里应由专人从事这项工作,各部室、各岗位也必须有人分管统计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提供统计理论培训及各种学习机会,以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内行。馆长应定期召开统计工作方面的研究会,总结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工作制度。

2.2确定本馆统计内容

由于各馆性质、任务、规模不同,因而,各馆的具体统计内容也必然有所不同。就高校图书馆而言,一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统计工作。

(1)对服务对象的统计。这项统计可以为图书馆确定藏书量、藏书结构、服务范围、人员定编提供依据,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

①服务对象统计:学生人数、职工人数、教研室、实验室、读者到馆率。

②图书馆主要设备统计。这项统计,便于分析现有设备与满足读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制定发展扩建规划。

(2)主要设备统计:建筑总面积、书库、书架、容书量、阅览室、自习室设置情况及容纳量、现代化设备等。

(3)图书馆工作人员统计。这项统计反映图书馆人员的总体素质情况。为优化图书馆队伍结构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4)工作人员统计:人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专业结构、职称结构。

(5)文献流通与使用统计。这项统计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是衡量和检查图书馆工作数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文献流通使用统计包括文献流通量统计、文献周转率统计、文献利用率统计、文献保障率统计、文献拒借率统计、对流通率极低的书进行统计。

2.3加强对统计资料的研究和利用

统计不是最终目的,为统计而统计,那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是统计最终的目的。

2.4加强微机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统计工作是一项极其烦琐的计量工作,只有利用微机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程度,提高统计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统计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统计工作;意义与作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一、统计工作对企业的意义

由统计的特性决定,统计工作对企业应具有以下作用:

1.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和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2.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等。

3.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和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

二、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统计活动遍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但企业的管理者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往往忽视统计的作用,觉得统计工作无足轻重,认为统计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作为企业的一名统计人员,我对此感触颇深,根据自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我认为企业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完成报表任务而已,把统计工作简单化。

2.统计员兼职多,专职少,且变动频繁。很多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因此,统计工作责任感不强,更谈不上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兼职人员甚至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只是被动地应付上级,填几张报表了事。

3.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很难有效地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工作,必然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4.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都是经过整理、加工的,有时为了达到某一指标值或完成某项指标任务,会适当地调整相应的统计数据,这就使得某项或某些统计数据失真,这样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果,更不能为生产经营决策者提供统计咨询。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拙见

自从事统计工作以来,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数据收集、审核、汇总、分析、报送等工作,工作之余,我也一直在思考,企业统计工作应如何做。通过参加统计业务培训和业务知识学习,我认为,企业统计工作以数据说话,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结,又对企业进行下一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因此,必须加强统计工作。鉴于过去几年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我建议加强统计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即“以人为本”,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改进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1.“以人为本”,加强业务培训

企业统计人员绝大部分并非统计专业毕业,因此,企业应创造机会,让统计人员多参加业务培训,统计人员也应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健全企业的统计管理制度,明确统计职责

统计管理制度是统计活动的行为准绳,是统计管理的基础。为最大程度发挥统计作用,加强企业统计管理,综合统计部门、各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应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履其职。

第一,各基层单位掌握第一手资料,负责将基础统计数据分别向各职能部门提供,满足各部门汇总的需要。

第二,各职能部门应根据业务分工负责专业性的统计汇总及向综合统计部门报送专业统计报表,并应按规定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

第三,综合统计部门是企业统计工作的核心,负责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完善基础统计工作;负责收集审核各职能部门提供的专业统计报表;负责各种统计报表的填写及对外报送任务;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负责综合统计分析,如分析生产经营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产销增减原因、分析盘点盈亏原因等;负责预测近期生产经营目标;负责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资料的报送要求;负责与同行业进行对标、找差距,为生产经营指挥者和组织者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功能。

3.完善基础统计

很多企业一味地追求效益,严重忽略基础统计的重要性,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第一手统计资料缺失严重,造成企业很难掌握真实地生产经营状况。基于此,企业应从源头抓起,逐步完善原始记录的填写和统计台账的登录工作。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篇10

一、检查范围

本区范围内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各调查单位。

二、检查原则

统计执法检查应当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方针,坚持预防、查处和整改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坚持自查从轻,被查从严,对经查实确属统计违法行为坚持依法从严处理。

三、检查内容

(一)2005年统计年报资料和年已上报的统计定报资料的数据质量。重点检查指标:

工业: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销售收入、中间投入、出货值、营业利润

建筑业:建筑业总产值、竣工产值、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利润

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

商业:商品购进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利润总额

住宿业:期末客房数、期末客房床位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

房地产业:本年完成投资额、施工面积、竣工面积、现房销售面积、现房销售金额、期房销售面积、期房销售金额

服务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从业人员数

劳动工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和生活费、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二)统计基础工作。

⒈是否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⒉是否建立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档案等统计管理制度;

⒊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持有今年到期的统计上岗证的人员或已报名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统计人员可作为持证上岗统计);

⒋统计登记办证情况。

(三)各调查单位依法开展统计工作情况,包括培训及采集、整理、汇总、上报统计资料等各环节。

四、检查安排

(一)各街道、镇(漕开发)统计站,要在对单位详细摸底的基础上,组织所属的全部单位开展自查,并于6月10日前完成自查。

(二)各街道、镇(漕开发)统计站,在完成统计年、定报数据质量自查情况汇总表的基础上,于6月20日前按专业上报汇总表及关于自查结果的分析小结;并根据自查情况提供拟进行检查单位名录及其基本情况,同时上报区统计局。

(三)区统计局年报工作结束后,从6月起抽选部分单位逐步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对违法单位进行查处。抽选单位首先是以各街道、镇(漕开发)统计站提供的名录为主。在进行检查时,要求各街道、镇(漕开发)统计站做好配合工作,并派统计人员参加。检查的重点是围绕本区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抓好工业、商业、房地产、服务业和劳动工资等专业统计的专项执法工作。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表:

(四)区统计局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各专业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定期地开展经常性检查工作,并对发现问题的单位及时进行查处。

(五)在年度工作结束后,区统计局将对全年的自查、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对违法单位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公布。

五、检查要求

(一)各单位应积极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增强统计法律意识,提高遵守统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统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