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贸易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8:45

纺织贸易论文篇1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争端产品生命周期夕阳产业

2005年6月11日,中欧双方就解决近期纺织品贸易争端最终达成协议,避免了双边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但美纺织业不买中欧模式的账,美国“夕阳产业”的代表组织美国纺织业制造商协会认为,在美中两国解决纺织品贸易问题之前,它们会不断要求政府对更多的中国进口纺织品设限。截至8月31日晚,由于中美在纺织品纠纷问题上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中美第四轮北京磋商无果而终。

众所周知,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夕阳产业”,由此,我们不禁想起了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以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产品周期理论。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生产区位的变化来解释国际产业转移现象。该理论认为,美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与产品周期有关,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在产品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变动而做出的决策。维农把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衰退三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即技术创新时期,由于产品需求弹性较小,成本差异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不大,因此,产品生产一般集中在国内,国外市场需求基本依靠出口满足。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产品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外对产品的需求随之扩大,产品价格弹性增加,对降低成本的要求十分迫切。同时,产品的样型已经稳定,仿制开始,技术优势弱化。由于竞争对手出现以及担心丧失国外市场,企业纷纷将生产转移到国外,投资地区一般选在收入水平和技术水平与母国相近的地区。第三个阶段是产品的衰退阶段,此时,产品已完全标准化,企业的技术优势丧失殆尽,产品竞争围绕着价格展开。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因而,企业该阶段的产业转移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维农认为,在产品衰退阶段,企业的垄断或寡占地位已不复存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基础是价格和成本。这时企业最关心的是寻找成本低的产品生产区位,于是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跨国公司选择的最佳生产区位。他认为,那些生产过程需要大量劳动投入的标准化产品最有可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这些产品或是运往国内供应国内市场或是销往其他国家。

总体而言,纺织业是欧盟国家和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上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欧洲和美国无论是在纺织品的生产和贸易上,还是在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纺织业又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欧美的劳动力成本高,已丧失了价格成本的竞争优势,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达国家应该将该产业转移出去以获得比较优势。但是,欧盟和美国的纺织业仍然存在,是一个强势的“夕阳产业”,而且还常常就此和中国展开贸易战,大有重新将该产业转回来之势。这就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产品第三阶段理论”相矛盾了。仔细想想,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第三阶段理论”除了包括“众厂商相对而言是竞争的,不是寡占或垄断的”这个假设外,还应包括这样的条件。那就是(1)发达国家在“原来产业”的衰退阶段,已经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制和投产,并且必须和“夕阳产业”的生产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完成。(注意:“夕阳产业”是“原来产业”转移一部分后所剩下的部分)。(2)发达国家新产品所创造的新的市场需求,和剩余的夕阳产品所创造的剩余市场需求之和必须大于“原来产品”所创造的市场需求,否则发达国家会吃亏的。用公式表示就是:D1+D2>D3(D1表示新产业的市场需求,D2表示夕阳产业的市场需求,D3表示原来产业的市场需求)。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如果D3足够大,当D1一定时,D2也较大。如果此时将产业全部转移,也就是D2=0,那么就会出现等式左边<等式右边,这样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会缩小,他们就会吃亏。(3)在混合经济的今天,夕阳产业的转移必须考虑政府的因素。如果这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在产品的衰退阶段,发达国家的产业不会轻易转移出去。

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转移产业不仅考虑成本,也考虑了以上所说的三个条件。这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和欧美纺织品贸易的争端,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并不矛盾。首先,第一个条件很容易理解,如果新产业和夕阳产业不是时间上充分继起,空间上充分并存,也就是还没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没有充分调整,那么产业的转移就不可能充分进行。根据纺织业的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欧盟成员国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是工业化水平高,纺织业已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包括德国、荷兰、英国、瑞典、丹麦、芬兰等,也是此次不支持甚至反对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国家。第二组是工业化水平高的纺织品生产大国,产业结构还来不及充分调整,主要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是此次要求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呼声最高的国家。第三组是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一些新入盟国家。这组国家又可以细分为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在内的纺织品生产大国,以及波罗的海的纺织品生产小国,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其纺织业的优势也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上。这组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冲击”的体会非常真切,自然会站到支持欧盟设限的阵营中去。其次,我们来看第二个条件。欧美纺织业之所以是强势的“夕阳产业”,是因为等式右边的D3足够大,故D2还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时发达国家企业会先考虑市场需求,而成本价格劣势就通过政府来寻求保护。在美国,日益衰落的纺织业和服装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汽车工业,该产业的工业增加值高于汽车工业。50年代末,纺织业的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4%,如果把纺织业和服装业合并计算,它在1980年占制造业产值的5.6%。虽然纺织业已难以再称得上是欧盟的优势产业,但是它对于欧盟经济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目前,纺织业产值约占欧盟工业总产值的4%,欧盟仍是世界第二大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因此,纺织业和服装业一直是欧美等国家重要的工业部门。原因就在于D3足够大,所以D2也很大。再次,在如今混合经济的时代,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而充分就业政策是所有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第一个头等大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能够大规模的吸纳就业人员,所以发达国家是不肯轻易丢掉这个重要的夕阳产业。在美国,纺织业和服装业在经济中的就业人员的数量高于汽车工业,20世纪50年代末,纺织业的就业就占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6%,如果把纺织业和服装业合并计算,它在1980年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10.6%。在欧盟,纺织业就业人数占欧盟制造业的7%,这样的产业发达国家怎么能舍得放弃。

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它存在的条件,中国和欧美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对他进行解释。可以想象,只要”夕阳产业”市场需求大且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发达国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必然会寻求政府去弥补他们的成本和价格上的劣势。我们只有抓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就中国与美欧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争

端问题新闻会上的发言[n].新华网,

2005-05-30

2穆荣平.国际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科

学研究,1997(12)

纺织贸易论文篇2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方争取自身贸易利益的博弈过程,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不断挑起贸易摩擦;而中国自身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为美国制造贸易争端提供了机会。就纺织品贸易摩擦的产生而言,背后有其深层次的经济、政治、政策原因。本文首先简介中美贸易争端及其对中国纺织品的影响,然后探讨了中美贸易争端背后深层次的经济、政治、政策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纺织品贸易争端;中美;设限;原因;对策

1前言

中国入关以后,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明显增加,并表现出新的特点。在2003年发动1起、2004年发动3起纺织品设限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分别于2005年5月自主启动3起、于2005年5月、9月接受业界申请启动6起对华纺织品设限,除此以外还对我24类纺织品进行设限调查,涉案产品2005年对美出口金额超过100亿美元。2005年6月至11月间,我商务部与美方进行了7轮艰苦的磋商,最终达成了中美纺织品贸易备忘录,妥善解决了纺织品贸易争端,但是从长期来看,争端还远未离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纺织行业虽然盈利较低,但却是中国最重要的吃饭行业之1,对国内就业形势具有重要的影响。截至2004年中国纺织业直接从业人口已接近1900万,占全部制造业就业人口的23%。与农业密切相关也是纺织业成为中国最重要吃饭行业的1个关键因素。

美国为中国第4大纺织品出口市场,所以,对中美纺织品争端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国内涌现了大量的相关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朱启荣,张旭青,张海森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磨擦原因分析和思考;张媛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之我见;王世平,赵春燕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探析;付洪良的无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

本文在对大量丰富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美正式建立经贸关系以来的贸易争端进行分析,证明美国对华设限并不合理;通过福利分析,证明设限对中美两国都不利;并进1步揭示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1些应对策略。

2配额时期争端与出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纺织工业的生产基本上以满足国内衣着消费为主,出口贸易1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中美纺织品贸易掀开新的1页。

1972年~197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从1100万平方码增长到2亿平方码。这1时期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绝对数量较低,而且增长速度缓慢。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中美纺织品贸易有了新进展。首先,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开始享有最惠国待遇,同时,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调整纺织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轻纺工业,鼓励轻纺产品出口。

1979年~1982年,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局面,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分别增长到5.5亿美元、10.4亿美元、18.3亿美元、22.2亿美元。与此同时争端开始出现,1979年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进口中国纺织品的7大类商品实行限额,中美展开了第1次纺织品协定的谈判。1980年、1983年和1987年中美分别达成3个纺织品协定,美对华纺织品配额限制品种由最初的8种扩大到87种,覆盖了中国输美纺织品的85%。

中国于1984年1月正式加入mFa。中国开始使用mFa机制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中美于1994年、1997年又分别签署了两个纺织品贸易协议。

入关前,中美共签署了5个纺织品贸易协议,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限制表现得越来越严格。在第1个中美纺织品协议(1980~1982年)与第2个中美纺织品协议(1983~1987年)中,中国纺织品配额的增长率分别为5~6%、5%,至第4个中美纺织品协议中,配额的年增长率已降为1.63%,至第5个纺织品协议配额年增长率进1步降为了1.57%。

配额时期争端主要有: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当年,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进口中国纺织品的7大类商品实行限额。原因是尽管当时中国输美的纺织品绝对数量还比较低,但其迅速增长势头将会给美国市场构成潜在威胁,因而要求与中国进行配额限制谈判;1983年初,美国单方面宣布将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实施严厉制裁,中国以宣布停止从美国进口棉花、化纤和大豆与之抗衡。结果在1983年达成了第2个纺织品贸易协议;1997年,美方以我国个别贸易企业从事非法转动为由,对我国实施1900万美元的配额处罚引发了中美第5个纺织品贸易协议(1997~2001)谈判。

配额时期,由于配额增长率的限制,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比较慢,争端也比较少。这1时期,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波动较大,1998至2001年,出口年度增长率分别为-6%、1%、21%和2%。美国的行为表现出严重的单方面性。总是先宣布对我国进行制裁然后再和我国谈判。而且美国借以引发争端的理由也不充分。5个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严重的限制了中国纺织品向美国出口。

3后配额时期争端和出口

加入wto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持续较快增长,2002至2004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6%、28%和21%。中国纺织品出口在国际市场和美国市场的份额也稳步提高,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达到951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6%,占世界纺织品出口市场、美国纺织品市场的比率为23%和17.6%,分别比2001年提高了3.8和3.9个百分点,比1995年提高了7.0和3.4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来看,美国为中国第4大纺织品出口市场。2005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407.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4%,对美国出口金额为67.58亿美元,同比增长70.69%,与1~4月相比增幅上涨了3.73个百分点①。

纺织贸易论文篇3

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2007年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30500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152亿元,同比增长32%。但在2008年1—10月纺织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853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3%,增速继续下滑。我国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在2003—2007年之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在2008年增速跌到20%以内。

第一,具体从出口方面来看,服装出口增速急剧下滑。据海关统计,2008年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574.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1.79个百分点,增速创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591.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增速同比略增2.94个百分点;服装出口982.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增速下滑20.1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增速下滑非常剧烈,有向负增长区间发展的趋势。美国是我纺织品服装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日益萎缩。2008年1—10月,我国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229.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21.39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服装159.17亿美元,同比下降0.94%。

第二,从全行业利润看,2/3企业处于亏损边缘。2008年1—8月,利润总额为739.60亿元,同比增长3.20%,是2002年以来利润增长最低点。尤其是下半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行业陷入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更加明显。有70%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原因,平均利润率从上年的1.48%降到0.1%。行业出现就业萎缩局面,2008年1—8月,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36%,相当于有3.84万人少就业。

二、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的选择方向

面临当前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的新态势,我国纺织业只有对外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内利用无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以及多年积累的生产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成为无配额时代的真正受益者。

1.深入了解新的贸易形式,把握贸易趋势,抓住稳固市场。我国纺织业应该从全局来考虑市场风险,看到制衡美欧日当地纺织利益集团的强大力量。目前,欧盟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对我国出口贸易问题态度不明朗。而美国零售商集团一直反对实施新的配额制度,美国内部利益集团角力下的美中纺织品贸易问题仍然存在变数,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美国国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从日本来说,目前日本对亚洲纺织业的投资近七成集中在我国,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中,日本占13.08%,中国香港占40.77%。可见,牢牢把握日本及中国香港市场,规避贸易壁垒扩大欧盟和美国市场是纺织品出口企业的重点。

2.把握全球视角,积极开拓新型出口市场,分散风险。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所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因素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同时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于关税、企业社会责任、环保技术标准等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对我国产品检疫程序复杂,因此,我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加大对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从而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转

3.以科技为依托创新产业集群,推进名牌战略。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和工艺已能满足大批量、中低档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而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面料、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应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增强产品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建设,形成中、高、低档完整的产品出口格局。从当今纺织品服装技术发展的趋势出发,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应当在其各个层面进行加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当注重纺织品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在原材料创新方面,应当着重开发高科技纤维;在生产方式创断方面,关键在于推进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建立贸易摩擦和预警制度。我国必须加快和进一步完善纺织品出口贸易预警体系的构建,重点从以下两个层面加强:预警机制要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企业本身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密切跟踪、监测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发展动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产品开发与创新并举。在产品开发方面,应该发挥本国和本地的文化优势。中国纺织业的优势不仅仅是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底蕴深厚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同样为了提高纺织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纺织工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纺织品服装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把握市场细分的特点,注重个性化审美的时尚趋势,进一步创立中国纺织品服装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密切关注行业信息动态,掌握国际市场变化脉搏。一方面可以把握时机,积极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搞好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

3.注意非关税壁垒的运用。一方面由于关税保护的方式日益落后;另一方面,由于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限制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非关税壁垒理应成为保护我国纺织业的主要保护手段。我们可通过建立预警技术和相关法则,注意国内外纺织业市场,发现不利于本国情况即可动用反补贴、反倾销、紧急保障措施制度。

4.扩大企业的自营出口权。对某些具有出口能力和条件的企业可放开自营出口权。同时取消出口纺织品配额许可证管理,择优分配,不搞黑箱操作,提倡公开招标,以提高我国纺织企业出口积极性。加强出口管理,奖惩并存,对某些出口效益好的企业实施奖励,如优先出口退税。

5.在纺织品的国际贸易政策转变中,政府也应同时做好以下配套服务,逐渐从分配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分配职能,转变为提供经贸信息、法律咨询为主导的服务功能。

(1)政府在促进企业联合拓销,共享品牌,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形成规模优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在组织企业联合拓销方面要注意:一是组织机构必须是公益性的,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二是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组织不同特色的产品,采用多样的销售方式;三是争取多联络一些进口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外商业的采购系统,多接一手订单;四是参展厂商之间要公平竞争。

(2)要重视各层次熟悉wto协议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政府、企业要与高校、科研单位联手培养政府层次的、企业层次的法律人才。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合法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

(3)建立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联合会,实行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随着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和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届时,中国所有纺织品生产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直接从事纺织品有序出口,建立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否则大量的纺织品蜂拥到国外市场上,极易造成“倾销”印象,引起反倾销调查,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发达国家再次对我纺织品出口实行进口限制。

参考文献:

[1]王玥.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2]郭克莎,王延中.中国产业的结构变动趋势——以纺织工业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赵玉敏.我国纺织工业的未来[J].国际贸易,2005,(6).

纺织贸易论文篇4

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纺织品出口大国,美国是我国出口的一个重要对象,在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并没有结束,中国迎来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后配额时代,美国以特保措施、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措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本文分析了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各有何影响,以及中美纺织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来给政府和企业以警示,使他们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论文关键词:中美;纺织贸易;摩擦2005年1月1日,实施了30多年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完全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中国是世界上的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迎来了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摩擦正以各种形式频繁发生,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并应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中美纺织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伤到他人的同时也会伤到自己,这对中国和美国都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对美国而言1.对美国的负面影响。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美国极有可能会遭到中国的贸易报复。中国的纺织品成品半成品不能出口到美国,美国国内的零售商和原材料生产商也不能正常生产,使其利润降低。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中国的劳动力价格较低,中国的纺织品价格较低,低价的中国纺织品在美国的销售受到限制,这样美国国内纺织品价格上升,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承担高昂的纺织品价格,对纺织品的需求降低,不利于美国纺织企业发展。2.对美国的正面影响。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困难加大,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无法在美国正常销售,中国纺织品在市场上的数量大大减少,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纺织品价格较低,在美国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中国纺织品数量的减少使得美国本土的纺织品生产商少了一个竞争对手,美国纺织品生产企业的销售量便会提高,利润提高,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也会得到改善。(二)对中国而言1.对中国的负面影响。配额取消后,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需求增加,中国的纺织品产量上升,由于纺织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大量生产资料涌向纺织部门,但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无法在美国正常销售,中国纺织品商人的利润和收入降低。纺织品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会导致中国的就业率降低。2.对中国的正面影响。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对中国也有正面影响。它使得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开始思考,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正,积极设立科研部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走品牌战略,注意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竞争力。二、中美纺织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前文已经阐述了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那么何为中美纺织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产生,中美双方都有责任,不能把责任都推到美国身上,中国也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一)从美国方面考虑1.美国自身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中国是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自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大量我国纺织品出口到美国,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劳动力相对美国价格较低,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使纺织品成本降低,价格在美国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美国市场是高度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后,将导致美国国内纺织品价格的下降,纺织品部门的资本收益率会趋于下降,纺织品部门的产出将会受到影响。中国的纺织品对美国形成巨大压力,美国国内纺织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便会在公平贸易的政策下加强贸易保护。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导致中美纺织贸易摩擦。中国纺织品占领美国市场,严重影响美国纺织产业,纺织产业工人收入降低,纺织业作为美国传统支柱产业,从事纺织业的美国劳动者人数众多,工会便会向政府施压,迫使政府颁布纺织品贸易保护政策。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争取更多的选票,也会制定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贸易政策。3.欧美大环境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使得美对华加大贸易摩擦。在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纺织服装品数量大幅增长,这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引发欧洲对我国展开贸易战,如欧盟重启对华聚酯纤维面料反倾销调查,对纺织服装品要求产地证明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美国对华纺织服装品的态度。(二)从我国自身考虑1.中美贸易长期不平衡。表现为中美双方国际收支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不同,美国用的是“原产地”原则。这就将中国从香港或者其他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都算入中国,美国用的是到岸价格,与中国的算法差了运费和保险费,美国也没有包括他们优势的服务贸易。2.国内纺织产业结构不平衡导致摩擦产生。中国纺织产业结构不平衡,企业多以小型为主而且分散,缺少市场竞争力;大型企业大都缺少核心技术,跨国资源配置能力不强。中西部差距依然较大。配套原材料发展比较缓慢,普通纤维产品生产量较大,产能增长较快,而科技含量高、功能品种多样化纤维却比较短缺。纺织产品生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中,且竞争十分激烈;而高技术含量的纺织品生产较少。3.中国纺织品生产企业自身存在问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渤海湾地区和山东。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纺织生产企业利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生产。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产品出口主要是定牌、贴牌加工,缺少自己的优势品牌。有些纺织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纺织贸易论文篇5

【论文摘要】从理论上来说,环境标准的高低影响到生产成本中环境成本的高低,对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否达到公众所担心的程度,则是一个实证的问题。本章分析环境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如果我国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将会给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如何?【论文关键词】环境保护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本文首先计算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其次,计算出我国纺织产业相关年份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对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和其国际竞争力作相关分析。最后是对上面的分析的小结。一、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要进行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首先就要将环境保护量化。环境保护强度,是用来衡量环境保护的量化指标。对环境保护强度,最直接的测量就是环境成本。但我国环境保护统计工作起步较晚,环境成本数据连续性不强,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将参照综合评价的一般原理,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来估算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1.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参照赵细康的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考虑到我国环境统计指标的局限性,本论文选取以下8个指标,来计算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1)单位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总产值(2)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总产值(3)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4)单位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总产值(5)单位产值烟尘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总产值(6)单位产值粉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工业总产值(7)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总产值(8)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总产值(其中工业总产值是指《中国环境年鉴》中统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本文对指标进行了线性标准化的处理,以消除指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指标间的矛盾性,以及获取对事物的个性认识。)这套eR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个目标层(eRS综合指数),三个评价指标层:废水(1-3)、废气(2-7)和固体废物(8)构成的。2.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综合指标根据历年《中国环境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和上述介绍的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得到1995年到2011年的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从图可以看出其基本趋势是上升的。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一直在增加,我国纺织产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执行强度也不断增加。但从2002年开始,eRS增长缓慢,2011年甚至产生微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计算的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的连续性较好,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可以被用于对我国环境保护强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二、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1.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应该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和能力的发挥等方面入手,并按照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目前国际上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竞争结果分析和比较优势分析。其中,竞争结果指标主要有三种:国际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和固定市场份额。比较优势指标主要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劳动密集度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和mickaely指数。由于相关数据收集有一定难度,本文选取以上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三种,即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来对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与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做相关分析。(1)国际市场占有率(mS)。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该指标是指本国某种工业品市场销售额占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即某国某种工业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其计算方法如下:mS=Xij/Xwj其中,mS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指标。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滚动和世界总量波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好的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计算方法如下:RCa=(Xij/Xit)/(Xwj/Xwt)其中,X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j类商品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一般认为如果RCa大于1,说明该国家该类商品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若RCa大于2.5,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家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之间分别存在较强的影响,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使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下降,也使我国纺织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下降。且由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好的指标,许多学者都常常使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这说明环境保护从这两方面来看确实是影响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该影响是消极的。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保护强度与贸易专业化系数之间呈正线性关系,这说明,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我国的贸易专业化系数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即我国的纺织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上升。这一正线性关系说明了环境保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动态影响。四、结论上面的实证分析分别将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作相关分析。其中,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负相关,与贸易专业化系数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6、0.970、0.895。以上结果表明三点:第一,环境保护确实是影响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因为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三个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第二,环境保护强度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环境保护强度可能会使我国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下降,但是同时却也增加了我国纺织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第三,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并未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化。以上分析足以说明环境保护强度对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这表现为在短期,环境保护会降低我国纺织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降低国际市场占有率,进而降低产业国际竞争力;但是,在长期,却可以提高我国纺织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环境管制压力就象市场竞争压力一样,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或清洁产品的创新,创新的结果往往是新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生产工艺的产生。从短期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弱化一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但从长期看,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利于促进一国贸易增长方式外延扩张向内涵扩张的积极方向转化。环境保护强度低的国家本来有些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而无法出口,但是,经过本国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使得产品质量突破了发达国家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创造出新的出口增长。我国绿色纺织品的出口额不断增长就证实了这一点。参考文献: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陈立敏谭力文: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J].经济管理,2003(24)michael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谢卓然宗刚: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竞争力[J].经济与管理,2003(4)michaele.porter:GreenandCompetitive:endingtheStalemate[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7(5)(3)贸易专业化系数(tSC)。贸易专业化系数,表示一国净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力工具。tSC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它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劣势以及其优劣势的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tSC=(Xij-mij)/(Xij+mij)其中,tCS表示贸易专业化系数,X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进口额。tS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其取值落在[-1,+1]之间。tSC系数的值趋于-1,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tCS系数趋于0,说明双方因产品差异化而各有竞争优势。tSC系数趋于1,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用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可以看出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工地位,该指标常常被用来衡量贸易水平分工度。2.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下表为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关年鉴》中的数据计算的1995年到2011年的纺织产业三个不同的国际竞争力指标的值。数据来源: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年鉴》整理计算从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5年至2011年是呈下降趋势的,从1995年的24.11%下降到2011年的14.96%,下降的幅度达到37.95%。而RCa指数,虽然从数值上看是乐观的,说明我国纺织产业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从年度变化上看则不太乐观,我国纺织产业的RCa国际竞争力指数从1995年的7.98下降到2011年的2.3,下降的趋势明显,下降的幅度也很大。tSC指标则是呈上升趋势,且平均值到达到0.487,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三、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对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eRS和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分别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6,-0.970,0.895,p值均为零,通过检验。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分别在α=0.01的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前两者)和正线性关系(后者)。

纺织贸易论文篇6

【论文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的新贸易壁垒,主要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而新贸易壁垒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文章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出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随之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企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关键词】wto纺织品服装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的中低档产品市场,我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和比其他国家/地区更为严峻、苛刻的贸易障碍。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1、受损增速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如2002年受限制而损失的金额比2000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2、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受限制的主要是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和美国。如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其他国家为27.37%。3、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受限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1、外部原因。(1)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5年全球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实现该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特别对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专门针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限制,如每年讨论最惠国待遇问题等不得不取消。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中低档纺织品服装的竞争能力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本国国内市场分额受到国外同类低成本产品的冲击,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且入世后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见表1)。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中均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且顺差从2000年至2003年不断增加,产生贸易顺差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见表2),使其国内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日、欧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减少进口冲击,减少贸易顺差的重要手段。(4)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2、内部原因。(1)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由于长期以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众多的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2)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3)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检验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从实质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影响。1、积极影响。从目前看,国外越来越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促使观念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负面影响。(1)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2)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其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一些出口企业减少了国外市场份额,甚至有部分企业决定放弃进口国市场。四、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1、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淘汰陈旧落后设备,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3、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将iSo9000与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4、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技术法规和标准。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我国应对现有纺织品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具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5、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各类体系认证。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6、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空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时所遭遇的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其次,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标准,随时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对策。另外,政府要积极参与各公约、协定中技术性贸易条款的谈判,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有关纺织品服装方面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在某些国际技术标准中附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等以减少和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纺织贸易论文篇7

论文摘要:院在纺织品贸易中,由环保法规、安全卫生标准和绿色标志认证而形成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致使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失去低成本的优势,从而给服装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应通过绿色营销应对绿色贸易壁垒。论文关键词:院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营销一、绿色壁垒的分析1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绿色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等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贸易壁垒由于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越来越受到国际舆论谴责并易遭到对方报复,所以成为势力日渐减弱的壁垒形式,而绿色壁垒之所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非但不会被淘汰,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不断强化,是由于能保护进口国的经贸利益,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绿色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环保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支持,绿色壁垒是日益发展的绿色化浪潮的必然结果,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为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的非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绿色壁垒,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通过绿色壁垒提升自己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来阻挡发达国家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绿色壁垒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2绿色壁垒的不合理之处在合理的外衣下绿色壁垒也掩藏着许多不合理,这些不合理自然成为人们怀疑甚至攻击的切入点,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适用同一标准不合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绿色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不公平,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绿色壁垒造成的单边贸易极不合理,在推行绿色壁垒时,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过于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与实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达到的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处处碰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以致丢失了大量海外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低要求低标准大肆在发展中国家兜售产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单边贸易不仅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新的环境危机,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完全推给发展中国家是极不公平的。首先,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土的环境和资源将国内的大量高能耗尧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大幅提高。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首先影响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准入,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针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置了严格的诸如技术标准等限制的贸易壁垒。其次使纺织品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成本上升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因为厂家为了避免产品中含有禁用染料,不得不使用昂贵的进口染料替代国产染料,致使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禁用染料检测费用较高,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印花制品必须对每种颜色抽取样品,并对每个样品逐个进行检测分析,而检测费则根据色样的多少来收取,从而又额外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绿色营销对于色彩丰富的我国纺织丝绸服装制品业的对策尤为明显,面对日趋强化的绿色壁垒,纺织服装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去迎接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即大力开展绿色营销,利用绿色营销去融消绿色壁垒,具体而言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纺织服装企业应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从战略的制订到具体实施过程都应始终贯彻一种绿色理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极回避或通过抗争去减弱绿色壁垒的阻碍。产品包装绿色化,绿色包装正成为绿色营销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环。由于产品包装占用了大量物质材料,污染了自然环境,损害了人体健康,而许多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费,所以推行绿色包装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且作为最外在表现的产品附加成分,包装的绿色化无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产品形象,所以绿色包装对于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在当今的绿色社会中,绿色标志无异于企业打破绿色壁垒,立足国际市场,赢得顾客,获得发展的金钥匙。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就等于拿到了市场准入证遥开展绿色促销,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绿色促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促销活动。传递有关绿色产品的绿色信息,其目的是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销售。其二,绿色促销即绿色的促销,是指企业在促销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为指导原则,例如在促销活动中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等等。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大力开展绿色促销活动,树立起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绿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较低档的形象与地位,提高档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绿色营销是21世纪的营销主题之一,在21世纪非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多重压力而难以生存,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广泛欢迎而发展壮大。

纺织贸易论文篇8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媒体;关系;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75-02

公元前3世纪以来,沿着东西方商贾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罗马帝国,受到欧洲上层阶级的狂热追捧,出现了“黄金易得,丝绸难求”的景象。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交通方式多样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品贸易快速地繁荣发展起来。

一、媒体与纺织品贸易的关系

1.纺织品贸易。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地理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趋势是不尽相同的。下面简单介绍美国和印尼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的情况:美国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也是世界上纺织品购买力最强的市场,其纺织品进口需求量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许多国家都把进入和拓展美国市场看做最为主要的市场战略目标。但多年来,美国一直实行纺织品贸易保护主义,对纺织品进口处处设限,种种政策使中国的纺织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全球第十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印尼的第一大产业,其产值、出口额和就业规模在全国各行业中居领先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以及良好的中上游纺织工业基础,均带动了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中游工业的纤维及丝纱自给自足,为衣用的布料及配件提供充足的供应,使其拥有较大竞争优势。但是,印尼纺织所需的主要原料棉花90%以上依靠进口,增加了生产成本,并受到原料供应形势的影响,同时印尼45%的纺织产品用于出口,对国外市场依赖较大等因素长期制约了印尼纺织服装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2.媒体。媒体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天线广播、报刊杂志、通俗文学和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变得多样化,除了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这四大传统新闻媒体外,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也相继发展起来。媒体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织,一方面它会对社会本身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自身发展受到社会的制约。

3.媒体与纺织品贸易的关系。从古至今,贸易的往来一直是以信息作为基础,信息为贸易双方提供了买卖的依据和决策的判断,让当事人对贸易的大局势有一个概括和清晰的了解。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各种信息的载体正是媒体。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媒体服务于贸易。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媒体在纺织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媒体从诞生之时起,一方面属于上层建筑,是舆论宣传的工具,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中;一方面又从事着商业化的经营,是所有者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纺织品贸易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来帮助外界了解纺织品行业,现实中,媒体就是不错的选择,它拥有极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国际纺织品贸易和相关政策问题上这种独特的功能也很突出。普通公众,甚至一些政府、组织、企业等对纺织品贸易了解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媒体通过新闻报道或广告宣传等方式告诉人们哪里的纺织品质量优良、哪些纺织品品牌可信度较高、哪些商家信誉好等等一系列信息,从而影响公众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导向,给纺织品贸易带来推动或抑制的影响。同时,纺织品贸易对媒体也有促进作用。为了宣传产品,开拓海外市场,赢得更多的利润,纺织品企业会拿出一定资金请媒体帮助其扩大知名度。这些资金无疑是媒体赚取利润的来源,媒体利用这些利润资本对本身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有效地促进媒体行业的高速发展。

综上所述,媒体与纺织品贸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媒体服务于纺织品贸易,纺织品贸易为媒体提供“生命能量”。

二、媒体对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纺织业是中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在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05年1月1日,持续了四十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终于宣告取消,这对纺织品生产大国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中国纺织业理应迎来一个出口的春天。然而,近几年来中国纺织业之路确是坎坎坷坷,不是很顺利,其中包括了种种限制或“特保”措施以及以价格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为了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中国政府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局面,在2010年,主要轻纺织产品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纺织品出口额为771亿美元(2008年同期分别为654亿美元)同比增长28.4%。

媒体由于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震撼力和超越国界的穿透力,使其在一国的贸易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一国与另一国的贸易往来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反过来说,媒体也能为本国政府利用和控制,使其在实现本国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能量。可见,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纺织品贸易不仅有利的方面,也有弊的一面。

(一)积极的影响

1.媒体的正面报道,促进贸易出口。媒体对中国纺织品的积极报道,会扩大纺织品的对外出口。比如,商务部下辖四协会在Cnn等媒体投放的《中国制造》的形象广告,是中国政府着手改善经济形象的重要举措。不可否认,此举产生了良好效应,有利于加强“中国制造”的海外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改善中国出口状况奠定了基础。

2.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加强中国和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任何产业的贸易都需要信息资源的传播,从这些资源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加强对外界的了解,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提高本产业的整体水平。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的理念,加大中国在世界舆论中的声音和话语权。中国本着沟通、互动、合作、发展的精神,真诚开展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合作水平。媒体在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推动中国与别国经贸合作和发展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3.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面对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势和社会信息化的国际潮流,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体通过人员互访、相互交流与合作、共享报道内容,开拓更多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使中国政府对全球纺织品行业可以进行深入分析,并将中国纺织品贸易和国际纺织品贸易进行对比,发现弱点找出不足,及时采取宏观调控和出台相关政策等积极措施调整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和结构。

(二)消极的影响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速步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正轨,但中国的国际贸易新闻报道却还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一些媒体所报道的事件内容与事实截然相反,蛊惑人心,扰乱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例如个别媒体制造出的形形的“中国”(从军事、安全到能源),这些观点极大的激起了外国民众对中国发展的反感与恐慌,同时也为外国政府对华采取贸易壁垒措施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撑。

三、利用媒体促进中国纺织品贸易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对于纺织业而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也打破了国际市场原有纺织品的分工格局。中国加入wto以后,进一步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同时,随着世界纺织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使世界上一些国家感到担忧,于是出于各自的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将矛头对准中国,贸易保护主义从未中断过。在跌宕起伏的纺织品贸易环境里,媒体应该被委以重任,对促进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发挥媒体服务导向功能为政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媒体服务于纺织品贸易,而贸易离不开政府、企业的参与。政府和企业作出判断和选择的依据来源之一就是媒体。媒体应该提供真实、及时、有效的优质信息,并为中国营造一个有利于纺织品贸易的国际舆论环境,将中国纺织品的良好形象传达到公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购买和消费。

2.加强国际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所有媒体机构应该能够互相紧密合作,携手共同尽可能提供正确和有效、及时的信息报道赢得更多广泛的受众关注。通过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保证信息就能够及时传播,而且能够更有效的在各国之间进行传递。这样对国与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是相当有好处的。所以中国媒体应该加强国际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与各国建立和谐的纽带关系,这样可以开展促进中国纺织品贸易的高效的报道。

3.增强媒体的国际经济学素养,注重国际传播技巧。要想促进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对该行业的正面报道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媒体应该注重国际经济学素养的培养,要具有专业的视野和深度的分析能力。此外,在信息的传播中,具有预见性和预警性的新闻报道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本国的经济损失,而滞后和缺少要领的新闻报道势必又将给本国的经济贸易利益带来损失。所以,媒体必须将专业深度和国际传播技巧巧妙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欢欢.中国与东盟三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7,(5).

[2]赵宏.规避美国纺织品市场贸易壁垒[J].纺织导报,2002,(3).

[3]闫隽.后wto时代中国媒体的国际贸易报道策略[J].现代传播,2010,(3).

纺织贸易论文篇9

摘要本文从对“囚徒困境”的思考谈起,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进行分析和讨论,阐述中美两国纺织品贸易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并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及政府提出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中美纺织品贸易合作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

中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的加快对美国本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使两国贸易摩擦不断。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双边协议到期终止,我国贸易风险也随之增加。据中国海关资料显示,2009年1―3月中美纺织品贸易总额为50.1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总额为49.1亿美元,同比减少0.5%;进口1.03亿美元,同比减少32.3%,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的理论分析

(一)“囚徒困境”的思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典型的非零和博弈的例子,讲的是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并分开囚禁,并规定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获刑2年,沉默者将判监12年。若二人都沉默,则都判监3年。若两人同时认罪作证,则都判监10年。两名囚徒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且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坦白,结果都服刑10年。但是,该例中如果两人是一对经常合谋犯罪的惯犯,他们有一个长期的攻守同盟,被抓捕受审时就会考虑,这次我被判了,他下次他一定会报复我,共同抵赖的合作均衡就可能出现。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从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变

近年来中美纺织品贸易即与这种情况类似。早在2003年11月美国对我国针织布、袍服、胸衣3种纺织品出口设限;2004年又发动12起纺织品特保措施调查,同时继续对针织布、袍服、胸衣3种纺织品出口设限。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005年5月,我国财政部宣布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关税进一步调整,规定对2005年1月1日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8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原定于2005年6月1日提高或降低出口关税的相关产品同时取消。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的这种降低出口关税针锋相对,双方的博弈关系走向囚徒困境。但由于中美都期待双方长期的贸易合作,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获利并非建立在另一方完全利益损失的基础上,因此激烈的贸易摩擦最终引发了两国关于贸易问题的谈判,逐渐走向双方合作的重复博弈过程,从而在摩擦―博弈―再摩擦―再博弈的过程中走出囚徒困境。

三、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的现实分析

对于中美纺织品贸易,若两国视互利互惠、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为最高价值,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与程序,在不损害或尽量少损害博弈对手切实利益或获利潜能的情况下,就能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与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贸易双方是有合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

首先,20多年来中美两国越做越大的贸易额充分说明了中美贸易的互补性。国外输入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能够有力地促进美国国内技术升级,在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中国的同时,美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发、制定标准以及优化产品结构。因此,国际化分工中的合作将给中美双方都带来更大好处。

其次,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美双方互为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互利双赢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研究表明,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不仅为美国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了美国就业。维护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继续促进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从而,中美两国在长期的贸易博弈中保持“合作”策略,双方加强互信与合作,有利于双方的博弈赢得、有利于稳定和促进中美经贸关系、有利于共同的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发展迅速,劳动力成本低,但资金短缺、科技相对落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大,资本充足,科技发达,但劳动力成本高。

四、建议和策略

中国必须不断提高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贸易中从被动应战转变到主动出牌。

(一)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应加大企业的科研投入,大胆进行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此外,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扩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企业需要的不只是生产型的技术人才,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国际贸易以及政策研究等各类专业型人才都应成为企业的生力军。

(二)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企业应发展多元化的产品和贸易方式,有效拓展市场。其次,企业应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应在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面向全球积极开发新的市场,走全方位、多视角、多渠道、多元化的出口道路,降低因出口过于集中的风险。

(三)政府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首先,政府要对有可能发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在已经取得的合作博弈的基础上采取主动,避免再发生激烈的冲突,从而以最小的博弈代价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其次,政府应加快我国纺织产业的产业升级,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完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纺织服装品业的应

参考文献:

[1]柯宗俊.新形势下再议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国商贸.2009.11.

[2]陈炜,张琼.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5.

[3]叶枫,吕世平,重复博弈:“合作”实现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的双赢.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6).

纺织贸易论文篇10

本文运用了博弈的方法,结合了中美欧纺织品贸易过程与贸易,金融,大国政治的分析,为大家论述了中美欧纺织品贸易的博弈.在最后以简短的古训为中国日后发展作以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中美欧纺织品贸易;配额;特保;人民币

一、名词解释:特保

“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中解释: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

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wto成员还专门针对中国的纺织品设置了特别保障规则。根据规则规定,在2005年至2008年,如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对wto成员国市场造成扰乱,该成员国可临时实行限制,但4年内只能用一次,一次只能持续一年。和反倾销相比,“特保”的程序相对更简单。

二.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之---贸易篇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

1、贸易摩擦并非一日之寒

(1)、中美欧纺织品贸易大事件回顾:

2002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配额制度被取消.

2003年11月17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对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胸衣、袍服三种纺织品设立新的配额限制。

2004年10月22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做出对中国产11个税号的袜类产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

2005年1月1日,中国开始对148项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

2005年1月10日,欧洲纺织服装协会(euratex)宣布对5至6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提起“特保”申请。

2005年5月13日,美国商务部长宣布,决定对棉质裤子、棉织衬衫和内衣裤三个类别的中国服装重新实行配额限制,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今年最多只能增长7.5%。

2005年5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称,欧盟要对从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并就相关问题和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

2005年5月22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多数纺织品的税率为原来的五倍。

2005年5月30日,国务院又决定从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

2006年6月11日,中国欧盟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签署.

(2)美国在2002年初,将《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的16条补充写入贸易法,起名为“421条款”。美国这次公布的申诉程序根据的就是美国贸易法第421条款.由此可以看出421条款是美国重新实行对华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设限的铺路石。

2002年9月,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atmi)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当年1月1日才取消配额限制的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手套、胸罩、睡衣和行李箱五种产品重新进行设限.

在前面的基础上,2003年11月17日美国决定对我国针织布、袍服、胸衣三种纺织品出口设限。2005年5月,美国又在一周之内先后两次宣布对我国主要纺织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

诺贝尔得主弗农-史密斯说:“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是个糟糕的政策,中美两国不断增加的贸易,对中美两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是有好处的,我们应该鼓励两国间的贸易。”,“我在美国也始终反对美国在对华贸易方面设限”。

2、中美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配额取消后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扩大纺织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低价竞争。

a、美商利用中国无配额成本对我国的商品压价,将中国原来支付配额的费用转为美国商家的利润;

B、配额取消后中国出口商大幅增加,并且这些商人之间竞价出口,给美商带来机会杀价,造成了低价恶性竞争.

(2)中国纺织品向美国出口面临着很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a、众多的纺织品供应国。美国纺织品市场虽然巨大,但总容量是有

限度的。中国要想扩大对美出口,就必须挤占他国的市场份额。

B、竞争对手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纺织品技术工艺水平高,把持世界名牌服装的销售,中国名牌服装出口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

C、北美自由贸易区。在naFta协议下,墨西哥纺织品成衣输入美国可享受免关税的优惠,再加上地理上与美国相邻,竞争优势明显。

表1美国纺织品进口国别地区分布(百万美元)

构成200320042004年1~5月2005年1~5月同比增长

世界83311.689827.932916.736595.811.2

中国14925.018240.46167.59472.253.6

墨西哥8406.28208.83250.63107.3-4.4

印度3639.74117.71677.72162.328.9

加拿大3339.13332.71420.91369.6-3.6

巴基斯坦2319.62655.81005.21123.211.7

印尼2336.12606.51027.91176.414.4

越南2416.22637.1929.0972.94.7

意大利2470.02553.6940.2945.20.5

孟加拉国1960.62092.9744.8918.423.3

资料来源:美国海关

(3)美国业内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

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美国棉花协会等六大贸易协会不断对中国这种或那种纺织品提出设限要求。美国这一限制有可能对中国其他的纺织品进口美国产生影响。

(4)纺织品设限等市场潜在不确定因素短期内尚难消除。

2005年初以来,美国经常的对中国部分纺织品出口提出设限要求,造成中国商家都很被动.

表2中国输美纺织品构成(百万美元)

构成2002200320042004年1~5月2005年1~5月

总额12187.314925.118240.46167.59472.2

纱线9.311.216.27.210.2

布料456.4532.4659.0253.3355.5

服饰2446.53341.14420.21630.12145.7

服装7685.29124.910783.73551.96106.7

其他1589.91915.52361.3725.0854.1

资料来源:美国海关

(二)、中欧纺织品贸易

随着2005年元旦的来到,实行了将近40年的“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终于寿终正寝。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春天的来临,相反我们又进入了后配额时代的新博弈.

欧洲纺织服装协会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提起“特保”申请。

中国纺织品压力逼近欧洲主要是因为中国纺织品的强大的竞争力将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失业的问题。根据法国一家机构的数据显示,法国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8欧元,而中国纺织工人的工资却只为每小时0.4欧元。

中欧双方的贸易对峙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中欧贸易并不像中美贸易那样存在着巨大的顺差。中欧的贸易基本上属于互补类型,所以纺织品贸易冲突在中欧贸易中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中欧双方在纺织品贸易上一直都采取克制的态度,欧盟也只是要求中国主动采取限制的措施,其实欧盟官员也不希望因为纺织品贸易的问题而影响欧盟在华其他类型企业的利益。为此,中国政府积极迎合,宣布提高纺织品的出口税。

但是6月1日风云突变,中国政府的态度突然强硬,并且收回前几日的成命,重新宣布从6月1日起取消共81项纺织品出口关税。

中国之所以提高纺织品出口税其实是为了表示诚意,希望欧美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限制,结果欧美非但不领情,反而还不依不饶的加设限制.中国在失望之余,才拍案而起,反击以自卫。

随着中国的一退一进之间,长期枕戈待旦的纺织品贸易局势再次剑拔弩张。

首先,各国都明白:和则互惠互利,战则几败几伤。其次,纺织品贸易战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朝解冻。据美国纺织品制造业协会(atmi)估计,美国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为9.8美元,而中国工人平均每小时工资却不到其1美元,哪怕是人民币升值一倍,也不过杯水车薪,可想而知,欧美纺织业要想超越中国式难上加难。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态度趋于冷静,中欧双方坐下来进行谈判.

最终中国和欧盟6月11日凌晨在上海终于就解决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一致,与曼德尔森(欧盟贸易专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备忘录》保证欧盟有一个稳定的进口环境,也为中国的纺织业出口企业创造了一个长时间稳定的出口环境。

其实在纺织品贸易摩擦的问题上,美欧等发达国家一直在实行贸易的双重标准。根据我们的理解,所谓双重标准指的就是:欧美在本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上积极的倡导全球的自由贸易,主张其他国家敞开贸易的大门。但是,当发展中国家具备了竞争实力,美欧的产业优势受到威胁挑战的时候,他们就马上设限,关上自由贸易的大门。

三.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之---金融篇

尽管纺织品贸易是中美欧的焦点,但更深层次的交锋则归根到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来.

欧洲媒体发表评论称,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纺织品的身价更高了,长远看将比“特保”下的配额设限更能规范中国产品的出口。

然而中国贸易专家同时表示,虽然最近人民币在短期内出现升值,但不能就此做出对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将会上涨的判断。因为中国不仅时卖家,同时也是国际市场上的买家,每年需要进口原油等大量原材料,人民币升值之后相应购买力也会跟着提高,从而导致产品成本和最终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不是身价更高。

在欧美企图将中国纺织品出口同人民币升值议题“捆绑”起来的时候,中国商务部长表示:两者“桥归桥,路归路”,中国绝不会接受将纺织品贸易同人民币汇率“混为一谈”的做法,这样将使业已复杂的局势更加混乱。

虽然称纺织品贸易绝不能与人民币升值捆绑,但是纺织品贸易变化和人民币汇率浮动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以退为进

中国政府在1005年5月22日宣布从6月1起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部分纺织品的税率为原来的5倍。

按现在的出口税率,每件大概平均要交上1元人民币的出口税。由此看出,出口关税的调整可以立竿见影的抑制纺织品快速增长.

从这次大幅度调整税率看,其实是一种隐形“限价”方式,把出口廉价纺织品的路给堵死,逼着纺织企业优化结构升级质量。当然,在这过程中将是残酷的,肯定有不少企业被淘汰出局。但是,对于经过大浪淘沙后幸存下来的企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2.为人民币升值减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中国对纺织品征收出口税和提高人民币汇率会对中国出口产生几乎相同的效果。由于效果相近,因此,征收出口税对于调整汇率是否可行就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还可以避免提高汇率所带来的一些沉重的代价。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还表示:与提高汇率不同,征收出口税不会给中国居民和银行机构持有的美元资产带来损失。

假设中国人民银行拥有大约6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有75%为美元计价资产,那么,人民币汇率上浮10%,就会导致央行460亿美元的资产损失(约合4000亿元人民币)。

通过征收出口税,中国还可以避免提高汇率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即收入分配状况可能大大恶化,包括目前已经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调整汇率还会给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带来下降的压力,而征收出口税则不会。

征收出口税还会带来一个有利的附加效应:给中国政府带来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

这种办法对美欧也有很大好处,但是由于欧美两国非但不领情,反而还不依不饶的加设限制,中国最终放弃了增加出口税的方法.

四、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之---政治篇

1.经过上述的论述以后,我们可以知道——美国对对中欧纺织品协议沉默.在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配额制度今年1月1日被取消之后,中国的服装产业对西方国家的出口出现较大的增长,这是取消配额后所必然的,而且也是对美国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但美国在取消配额制度四个月后又宣布对中国实行新的限制。

其实我们认为美国政府对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没有反应的表现本身也就是一种态度。无论美国是在考虑寻找方法解决争端,还是在考虑坚持设限,对于美国来说,这次的贸易争夺都是白在美国面前的一个很严重的很棘手的问题.

2.中美纺织品贸易虽然不是单纯的政治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是美国推行<<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牺牲品.

美国国会将国内纺织品工业衰败归咎于中国出口增加,批准协定会使美国就业压力增大,所以国会至今没有同意.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为了缓解来自国会的压力,美国政府频繁的对中国纺织品设置障碍以保证<<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被批准.不难看出,布什政府在中美纺织品服装争端问题上进退两难,保持沉默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目前美国的反华情绪很高,总是把自己的责难归罪于其他国家的身上,他们很固执的将中国纺织品出口与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问题挂钩,以进一步的宣传他们所谓的“中国”.美国声称:“对中国产品设限是为了保护美国的纺织品行业”。但是几十年来,尽管得到最大限度的政府保护,美国的纺织业依然是美国的“夕阳工业”。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的出口增长根本就不是美国纺织品行业衰落的原因.

最后,是由于美欧之间的矛盾.最近美国于欧盟就出口产品补贴问题的争端已经愈演愈烈,从中欧达成的纺织品贸易协定来看,欧盟是想以此模式压制美国.如果美国借鉴中欧模式,那么美国国内“反欧”的呼声会更加的强烈.

所以我们觉得:美国是否将模仿欧洲人的模式完全是个政治问题。

五、全文总结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要想在全球一体化中获益,就必须要知己知彼,要懂得世界经济贸易的游戏规则.

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就讲究“化干戈为玉帛”。那么把这个文化精髓运用到现代经济中,就是要学会利用谈判的方式化解争端。

2、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人喻以利,君子喻以义。

我们“输得起”的,就不妨“放长线钓大鱼”;“输不起”的,就决不能伤害自己。

3、实力论英雄

既不可苟且偷安,陷城失地,亦不可图一时之快,逞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