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安全用药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1:55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1

栏目变更,只为更“有趣”

如何增加杂志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是我们编者一直思索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几经讨论并反复研究,2009年《家庭用药》新增了“家庭医生”“法医说案”以及“情感家园”栏目,原先的“心医心药”栏目改为“心灵驿站”。

“家庭医生”栏目主要介绍防病治病小验方、健康自测以及自我按摩等方面的知识,贴近人们生活,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

“法医说案”以及“情感家园”栏目则令杂志充满了人文气息,我们不再拘泥于谈治病、谈用药、谈保健,而是给了读者更加广阔的视野,给杂志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温情。

“心灵驿站”的出现也是杂志社所作出的一个艰难的决定。“心医心药”一直以来不叫好也不叫座,难以写得通俗又好看,但是心理问题又是大众健康的重要一环,对于这个“鸡肋”栏目,我们不愿意也不舍得放弃。终于,我们还是让活泼轻松的“心灵驿站”代替了他,虽说目前在心理疾病的用药知识方面,杂志还是有欠缺,但也算是没有留下空白。这一块我们会尽快补上。

2009年每期“编辑部评论”都出自名家之手,陈灏珠、杨秉辉、缪晓辉、张家庆、胡锦华下笔各有特色。陈灏珠的《美哉工作,快哉健康》旁征博引,用数字说明问题,将深奥的知识用轻松的笔调阐明,令人赏心悦目;杨秉辉的《投资健康,收获幸福》行文大气,落笔诙谐,将“如何投资健康”娓娓道来;缪晓辉更是拥有难得的好文采,《构筑起防御疾病的长城》《改一改滥用抗生素的“习惯”》等都是幽默又不失严谨,轻松又不乏科学性的好文章;张家庆的《最好的健康靠自己》则是用朴实的语言、实事求是的态度讲述最实用的健康知识;胡锦华《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做“半个医生”》条理清晰、说理透彻、实用性强,是值得一读的好文。

名家专访――打出一张“温情牌”

2009年第10期葛均波教授的专访《带着激情享受工作》,一反以往“谈疾病”为主的风格,打出一张“温情牌”,没有讲用药,没有讲疾病,没有讲研究理论,而是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工作中的真实的葛均波教授,令人眼前一亮。

《神奇的割治疗法――访中医割治名家薛宝玉大夫》给读者介绍了祖国中医瑰宝――割治疗法,文章刊登后,前往薛医生处求治者激增。

“牵手”食药监局,共保百姓用药安全

这一年,杂志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合作了。

此举标志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媒体携手共同打造强有力的宣传平台,让权威的、科学的健康理念和用药知识占领主流舆论阵地,令“伪科学”无处藏身。经过上海市食药监局和《家庭用药》周密的筹划,“药品安全百事通”栏目在2009年1月刊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药品安全百事通”栏目,每期用6个版面,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用药知识,帮助百姓掌握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安全用药意识,走出用药的误区与盲区!一经推出,即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有读者称,“‘药品安全百事通’栏目让我们听到政府的声音,感受到政府对民众用药安全问题的关心和关注;我们还从中学到真正实用、科学的用药知识,擦亮眼睛,辨清‘伪科学’,不再上当受骗!”

从此,《家庭用药》也成了沟通政府管理部门和百姓的桥梁,读者从杂志上可以得到最及时的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市食药监局也能从杂志得到读者第一时间的反馈。希望我们的“窗口作用”能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企业贺词

我们共同走过……

从《家庭用药》杂志创刊伊始,我们复旦复华药业就与之携手并肩,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10年历程,10年风雨,我们一起走过,一起见证。

经过十年的辛勤耕耘、努力付出,《家庭用药》杂志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医药科普杂志之一,拥有着众多的忠实读者,与我们厂家的合作也是日渐深入,形成整合资源全方位合作的双赢模式。

最具代表性的合作项目就是“促进脑健康”系列健康主题义诊活动。在《家庭用药》杂志鼎力支持与精心策划下,我们与沪上十多家三级医院神经科专家联合发起了“传播脑科学倡导脑健康――2010年世界老年痴呆日主题活动”。活动历时一年,共举办了14场大型主题科普讲座和专家咨询活动,得到了各医院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与好评,同时实现了“家庭用药”和“复旦复华”品牌的推广,从而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十年的精诚合作,《家庭用药》杂志已经成为我们企业与大众、专家之间的最佳桥梁。在此衷心祝愿《家庭用药》杂志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医药科普杂志。

马芳芳

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可信赖的家庭医生

欣闻《家庭用药》杂志创刊十周年,谨向贵社致以最衷心的祝贺。

《家庭用药》定位明确,专业化程度高,十年来始终坚持“注重原创,依靠专家,面向百姓”的方针,关注健康热点话题,通过名医大家的论著和点评,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科学严谨、通俗实用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学诊治与安全用药知识,被读者誉为“贴心的朋友,可信赖的家庭医生”。

上海和黄药业与《家庭用药》有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贵杂志对我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同时,我公司在与《家庭用药》的合作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增值服务。在此,我们对贵杂志表示真诚的感谢。

衷心祝愿《家庭用药》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中国大众健康类杂志的标杆。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2

这是一个充满了国产电视连续剧元素的真实故事:车祸、凶杀、逃跑与自首、忏悔与声讨、两个家庭的悲情、法庭内外的疑惑、专家与网民的较量……最先出场的两个年轻人已先后入土,接任主角的是他们的家人以及各自的人。这桩已跨越三个年头的悲惨故事,至今还没有看到结局。

2012年2月8日,根据药家鑫之父药庆卫微博里提到的“我们也会把这二十万用专门的账户存着留待你的父母和孩子将来确实需要的时候再来拿”,张妙之父张平选、丈夫王辉、药家鑫案中原告方民事人张显等人结伴去药家“取钱”。这是自药家鑫伏法之后,双方唯一在钱财上发生关系的事件,但事情的结局,并非张妙的遗属如愿“取”到二十万元“赠款”,而是王辉突然打了代表药庆卫来处理此事的马延明两拳,每拳的价格是人民币一百元。当初引诱他们前来的是二十万元的“赠款公告”,但王辉带走的却是派出所开具的两百元罚单。

在舆论评价中,张妙遗属的这一次行动,没能享受以前的同情。去年4月22日,西安市中院判决药家鑫死刑,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四万五千元,但张妙家人毅然放弃了这笔赔款。为什么他们当初放弃那四万五千元,现在又来索要这二十万?让我们从头说起。

在药家鑫一案进入公众视野后,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如沙漠风暴般袭来:“富二代”、“军二代”、等级歧视、教育失败、治安不靖、司法不公、贫富差距、官民对立、权力黑幕、底层愤懑……这些极易煽动人们心头怒火的元素,很快树起了一面靶子,上书三个大字:“药家鑫!”舆论万箭齐发,声讨的怒火滚滚而来,药家鑫一家微弱的辩解声完全淹没在风暴中,平心静气不带偏见的讨论变得十分困难。

后来人们知道了,药家鑫的父母也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他们省吃俭用,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学院的学生,不是为了让他去杀人的。而且,如果不是杀了人,药家鑫还很可能成为“教子成功”的样板:他有才华,在学校得过不少奖状;他知道体贴父母,业余做家教赚辛苦钱。但药家鑫在开车撞人后,不仅不施救,反对受害人连捅八刀,其凶残程度让所有人瞠目结舌;他在电视忏悔中还说出“农村人难缠”这样暴露等级歧视观念的话,更加惹起了全民愤怒。

在这种情况下,张妙的遗属应该宽恕药家鑫吗?应该表现出仁慈等更高层次的道德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西安伦理学者姚轩鸽说:“老百姓对公正的要求向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是他们关注药家鑫一案的心理基础。在中国的社会公正尚且难以保证时,不能对当事人有比‘公正’更高的道德要求。”

2011年6月4日,药庆卫在微博里写道:“事发后,我们积极与受害人家属联系赔偿事宜,在一审前我们已与受害人家属就赔偿达成协议,并同意我们的赔偿(三万现金另加车一部)。张显得知此事后,极力阻挠受害人接受我们的赔偿。”

2011年3月23日之前,张显只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研究专业是冷僻的微孔隔热陶瓷材料。3月23日,西安中院第一次开庭审理药家鑫案,张显作为原告人出现,此后他的名声迅速地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显赫起来。他在博客和微博上不断发表极具仇恨和煽动性的言论,在法庭上,他激情高呼:“只要能判药家鑫死刑,民事赔偿部分可以分文不取!”

2011年4月2日,在西安市中院审判人员与张妙丈夫王辉谈话时,王辉强硬地说:“你们就给我说个实话,药家鑫能判个啥刑?要是死缓,我坚决不同意,等他出来我就把他杀了!只要判药家鑫死刑,我哪怕要饭也要把我娃养活了……”他也明确表达了“要命不要钱”的坚决态度。

这种情势之下,正如陕西省政法委书记宋洪武后来所说:“药家鑫虽然有自首情节,但被害人家属不予谅解,社会反应强烈,如果不判处死刑,可能会对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造成负面影响。”

在药家鑫伏法后,张妙的遗属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自从药家鑫毙命后,药庆卫患了面瘫,其老伴患了抑郁症,他年近八旬的岳父也被“人肉”出来了。2011年8月4日,药庆卫向法院张显侵犯其名誉权。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情药庆卫一家。这种情况,当然使张妙的遗属及人张显感觉不舒服。

从经济人的立场来看,张显帮助张妙家人实现了几乎所有的愿望:既要了药家鑫的命,又得到了数倍于药家“买命钱”的社会捐款,还收获了各界数不尽的同情和安慰。然而,正因为放弃了民事赔偿,对药家的报复似乎就还存在缺憾,而培养出杀人凶手的家庭竟然能同他们一起分享来自社会的同情,就更加容易让人心理失衡了。

在名誉侵权案开庭之后,张显博客上仍然出现这样的话(张显称是代张妙家人):“踩着张妙的生命,药家鑫成为犯罪名人。踩着张妙的生命,同时踩着我们一家的尊严,药庆卫成为道德名人。换言之,药家鑫用刀子杀人,药庆卫却用‘爱心’杀人。他用‘爱心’博取世人同情,煽动世人对我们的仇恨,想利用世人的仇恨之火将我们一家烧死。药庆卫杀人手段如此高明,我们一家水深火热。”

看来,法庭对药家鑫的死刑判决并没有起到“定纷止争”的效果,也并没有融化两家人的仇怨。这是为什么?药家鑫死后,央视记者柴静访问张平选时,张平选曾说:“对他(药家鑫)妈他爸也是觉得有点同情”。看来张平选内心也有过挣扎,有过朴素的宽恕之心。但从上面的言论可以看出,在药家鑫伏法后,张显还在宣扬仇恨,而不是推动和解。张显并非仅代表他自己,也并非仅仅是代表张平选和王辉,他的背后还有一大群人。在药庆卫诉张显的名誉权官司开庭那天,有一些人围在法庭门口,打横幅喊口号:“药庆卫翻案不得人心!”“西电老师张显万岁!”

在这股风潮的操控下,张妙的遗属们在斗争方面尚有余勇可贾,但似乎不太了然如何在法律和伦理的框架内理性行事,比如为了维护“要药家鑫死!”的坚定决心,他们主动放弃了四万五千元民事赔偿;外界给他们的捐款据说总计有一百多万,张、王两家并未公开这些善款的明细和用途,却又以“要钱给张妙母亲看病”为借口,登门索要药庆卫给过又被张平选退回的二十万元赠款。

在网民纷纷质疑“我们捐给你的钱花到哪了?”之后,张显又代表张妙遗属告示,称他们到药家取钱是为了“全部捐献给当地农村贫困儿童”。那么这是一场对药庆卫的羞辱吗?但结果似乎适得其反。在围观过“取钱闹剧”之后,有的网民得出的结论竟然是:“看来药家鑫没有说错,农村人确实难缠!”……没有人再顾得上指责药家鑫了,因为活着的人们在忙着互相指责,至于那位可怜的女工张妙,也早就从人们的口头和耳边淡出了。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3

【关键词】家庭治疗;精神分裂症;恢复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3-3538-0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且极易复法的精神病,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近20年来,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使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得以控制,但单纯药物尚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康复问题。患者的心理问题、家庭支持系统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对疾病的影响也尤为重要。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有些患者出院后,因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工作安排不当,生活处理不好,不良的社会舆论使其容易产生自卑感,对生活丧失信心,从而导致疾病复法。为了巩固疗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降低复发率,我们对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家庭治疗和护理干预,并教会家属实施正确的护理。用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合并家庭治疗和护理干预两种的对照研究方法,以了解家庭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为2005年1~12月我院一病区(男病区)首次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并排除器质性病变及躯体疾病者。简明精神科评定量表(BpRS)总分≤30分。文化程度初中以上且出院疗效为痊愈或显著进步者。入组者的照顾者为患者的1~2级亲属,共计入组60例,年龄18~46岁,平均(26.23±7.76)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5例,中学(专)文化25例。婚姻状况:已婚34例,未婚26例;病程:3个月~12年。按出院的先后随机分为家庭治疗加药物维持治疗组(研究组)30例,单纯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30例。两组间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方法

1.2.1家庭治疗由两位心理治疗师实施,心理治疗师可以由医师,也可以由护士担任。每个家庭每周接受1次家庭治疗,共接受8次为家庭治疗,每次治疗时间90~120分钟。家庭治疗和护理干预的目的是对患者和亲属提供教育,同时获得家庭的支持以及减少家庭间的不良互动,已达到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自知力,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家庭治疗的操作方法:(1)整和了不同流派的家庭治疗的技术,如策略、经验、行为、认知、分析等。(2)治疗师与患者及家庭取得相互信任,建立较好的治疗关系,签订治疗协议,保证能参加完8次家庭治疗。(3)家庭治疗的主要内容:精神分裂症知识的介绍,使家属消除传统的偏见,正确对待患者。(4)药物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维持治疗、正确的服药方法、精神分裂症的预防与社会康复等。(5)了解家庭结构及交往模式,根据不同的家庭及特点,通过家庭治疗,扰动这个家庭,以改善家庭的情感表达方式,调整家庭结构。(6)通过各种干预技巧,并通过家庭治疗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7)对家庭治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和调整治疗方案。(8)及时总结和强化每个人的进步和收获,进一步巩固治疗的效果。

1.2.2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前和随访1年结束时,由1名医师采用精神疾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1]对他们进行评定。通过直接面询法评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以末次随访时间为准。分完全依从(指患者能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指患者能服药,但未按时按量),不依从(指患者拒绝服药)。随访结束时按病情痊愈和复发评定。其中不向参与评定的医师提供患者的入组情况,进行单盲评定。

1.2.3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随访结束按痊愈、复发进行评定,研究组病情痊愈22例(73.3%)、复发8例(26.7%);对照组病情痊愈12例(43.3%),复发17例(56.7%)。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复发率相比较,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χ2=5.55,p

2.2入组时,两组患者的BpRS和GaF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的BpRS和Ga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3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比较:研究组完全依从23例(76.7%),部分依从5例(16.7%),不依从2例(6.6%);对照组完全依从12例(40%),部分依从7例(23.3%),不依从11例(36.7%)。两组比较,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好,差异有显著性(χ2=10.02,p

3讨论

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技巧,改善患者家庭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等,对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3]。本研究显示:通过对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治疗和护理干预,随访1年后发现,研究组病情痊愈率73.3%,复发率26.7%;对照组病情痊愈率43.3%,复发率56.7%。BpRS量表结束时评定显示,研究组在BpRS总分评定均值低于对照组(p

家庭治疗和护理干预为精神病分裂正恢复期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支持系统,他们能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并发泄不良的情绪体验,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对自己及自己的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降低每一位患者的孤独、无助、羞耻的感觉,同时改善家庭不良的交往方式、僵化的人际界限,调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表达。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有步骤有计划的家庭治疗和护理干预,是减轻病情、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明园,朱昌明,吴文源,等.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1.

[2]范维琥.临床流行病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01.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4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12-01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儿童、青少年期起病,也可有少数推迟至成年发病,欧美国家较为罕见,我国较多见。临床多表现为精神症状、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及角膜色素环(K-F环)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2岁。诊断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

1.2方法和结果按照《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指南》,28例病人均给予青霉胺驱铜及使用硫酸锌等促进铜排泄的药物治疗,通过给予低酮饮食,用药物增加酮的排泄和减少酮的吸收,并且进行系统的临床护理。全部患者均好转出院

2护理

2.1一般护理选择安静、整洁的病室。病室内、走廊及卫生间设置扶手,方便患者扶住行走;病室地面清洁、平坦;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患者下床活动时,专人陪伴,确保患者安全。疾病早期,未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患者正在上学,应指导家属及学校相互沟通,随时监测患者生活状态及是否出现病情变化[1]。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表现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选择舒适、安静的病房。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时,应专人护理,佩戴腕带,必要时在家属的同意下使用约束带,保证患者安全,满足患者生活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治疗的原则与意义,指导患者避免食用含铜量多的食物。低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限制摄入可以减少铜在肝脏中的沉积,减慢和减轻肝细胞的损害程度。避免食用含铜多的食物:如豌豆、蚕豆、玉米、坚果类、蕈类、软体动物类(鱿鱼、牡蛎、乌贼)、贝壳类、螺类、甲壳类动物、各种动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可可等。避免使用铜制食具和炊具。

2.2病情观察护理监测患者尿铜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遵照医嘱给予对症处置。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肝损害表现,如黄疸、肝脾增大、腹水甚至意识障碍;是否有眼部变化,如K-F环(铜在角膜弹力层沉积产生的角膜色素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甚至鼻腔及消化道出血等,如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2]。患者多是青少年起病,病因多为遗传,因此可能在一个家族中会有多人患病,患者容易产生很大压力,出现自卑心理,与人沟通减少等。护士应担当倾听者的角色,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同时在此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服药,并告知药物不良反应与服药注意事项。服用D-青霉胺治疗前要做青霉素皮试,皮肤阴性者方可使用。当出现发热、皮疹、血白细胞减少等过敏反应时,告诉医师暂时停药;少数患者服药早期可出现症状加重,尤其是神经系统症状,继续服药可逐渐改善。D-青霉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皮肤变脆易损伤;长期服用可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宜同时补充维生素B6,避免并发视神经炎。使用二巯丙醇治疗时,易导致局部疼痛、硬结或脓肿,应注意深部肌内注射。

2.4晚期患者的生活护理多巡视患者,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对于肢体抖动厉害,步行不稳或精神智能障碍者,要加强防护,确保安全。避免单独行走或外出,防止烫伤、跌伤或走失。协助进食、洗漱、大小便料理、口腔、皮肤护理以及个人修饰。

2.5社会指导协助病人获得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认清现有的人际资源,并扩大其社会交往的范围,使病人的情绪需求获得更多的满足机会,同时协助病人及家庭维持正常的角色行为。家庭是病人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它既可以帮助病人缓解压力,也可能是造成或加重病人压力的根源。护理人员应协助分析病人可能的家庭困扰,确认正向的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困扰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如家庭治疗或夫妻治疗等。还可鼓励病人发展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加入群体互助团体、成人教育班、社区活动或特殊的兴趣团体等,以便让病人发现别人有和自己同样的问题,而减少寂寞及孤独感,并增加情绪上的支持。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根据病人的知识领域而逐渐给予更多的信息,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可能的预后,消除焦虑、紧张、抑郁心境或担心。协助病人了解身心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点、应对方式及社会家庭环境之问的关系,为防止疾病复发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应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护理,做好病人出院后的家庭治疗护理,防止复发。家庭功能护理:应着重消除家庭应激源,改善不良的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矛盾[3]。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充分实施上述各项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家庭功能护理,目的是保证有一个较为持久的良好预后。

3讨论

限制铜的摄入,给予低铜饮食和避免使用含铜的餐具和炊具,避免使用含铜药物。按医嘱长期不间断正确服药,并定期检测尿铜和化验肝、肾功能。保持平衡心态,避免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生活有规律,坚持适量运动和锻炼。注意安全,防止受伤和走失。

参考文献

[1]王共强,孙权,韩咏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安徽医学,2009.12(30):1429-1431.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5

【摘要】目的:了解自杀患者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本院2004年02月~2005年04月急诊救治的168例自杀患者的资料。结果:168例自杀患者中男44例,女124例,男∶女为0.35∶1;平均年龄(32±5)岁;文化程度低(文盲、小学、中学)166例;农村占55%,城镇占45%;自杀方式以服毒为主,自杀原因以家庭、情感为主。结论:加强农药和安眠药的管理;加强社区建设,重视抑郁倾向的识别,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关注弱势人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可减少自杀。

【关键词】自杀流行病防治

自杀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死亡,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在工作、生活、经济和精神方面压力越来越大,当压力超过所能承受的域值时,有些人会采取自杀来结束生命,从而摆脱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本文对我院2004年02月~2009年04月急诊科收治的168例自杀病人作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方法按照设定的调查表,收集2004年02月~2009年04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168例自杀患者登记、调查,最后汇总并分析。

2结果

2.1人群分布168例自杀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124例,男∶女=0.35∶1,平均年龄(32±5)岁,20岁以下10例(6%),20~30岁76例(45%),30~40岁50例(30%),40~50岁14例(8%),50岁以上18例(11%);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占27%,中学占72%,大学1%;城乡分布:农村占55%,城镇占45%。

2.2时间分布1~3月56例,4~6月60例,7~9月16例,10~12月36例,其中2月、4月、12月较多;发生时间:上午40例,下午42例,傍晚66例,凌晨20例。

2.3自杀方式服安眠药90例,各种感冒药20例,农药8例,酒精12例,割腕20例,跳楼4例,跳河4例,吞异物、杀虫剂、消毒液、减肥药、上吊各2例。

2.4自杀原因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婆媳关系、、经济纠纷共58例;情感障碍68例,其中失恋42例;工作压力30例;疾病10例(抑郁症4例,肝癌晚期、精神病、癫痫各2例)。

3讨论

3.1人群分布本组男女性别比为0.35∶1,人口分布中农村占55%,城镇占45%,而国内显示男女性别比为0.182∶1,本组男性比例略高,可能与样本比例偏小有关。年龄分布中,以20~30岁、30~40岁为最多,占75%;在20~30岁组中失恋者占60%,与青春期心理处于自我扩散和自我收缩状态、协调不好,容易产生求助、希死愿望、逃避倾向,病态性自我破坏与抑郁状态有关[1]30~40岁年龄组中,与家庭矛盾、纠纷、挫折、工作不称心、夫妻关系不良等因素有关。低文化程度居多,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传统观念束缚等有关。

3.2时间分布一年中2、4月最多;春天季节,人的心理会有一个躁动期,心理易产生不稳定,也是自杀倾向多发的原因之一;傍晚多发,与睡眠时间多想、周围影响小、不易被人发现,自杀易成功有关。

3.3自杀方式自杀方式中以服用安眠类镇静药为主,占54%,割腕、服用感冒类药物各20例,喝酒自杀12例,服农药8例,这一情况与既往不同,既往农药自杀最为多见,随着对农药管理的重视,高毒农药退出市场,农药自杀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安眠类药物增多,该类药物对病人来说无痛苦,药物易得到。女性采用过度饮酒这种方式自杀也是一个新现象。本组2例跳楼自杀,一例为肿瘤晚期,另一例为抑郁症,与久治不愈,经济困难,或自责有关联。

3.4预防自杀措施(1)加强安眠药和农药的管理:目前以安眠药中毒为主,医院应该规定限量配药;药店停止销售;限制农村卫生室使用安眠药。农忙季节仍应加强对农药的管理。(2)加强社区建设:自杀的预防应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和治疗任务中,结合社区精神卫生一起开展,利用社区全科医生的优势,危机干预更为有效。及时发现自杀危险倾向的人,作好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时通知家庭看护,避免不良刺激,利用妇联、工作单位帮助、教育和鼓励自杀倾向的人正确对待人生与社会,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应付危机的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并密切追踪观察[2]。(3)关心弱势人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妇女在许多家庭中的地位低,不被重视,甚至被虐待,许多妇女为引起家人和丈夫的重视,采取服药和割腕等自杀行为,来得到心理的发泄和满足,多次自杀者比较突出。青少年因学习压力过大、家长要求过严以及家庭关系紧张等综合原因,易产生自卑、自闭,学校又缺乏心理教育和疏导作用,家长与孩子沟通少,孩子又缺乏生活处理能力和坚强的意志从而出现自杀,呼吁全社会关注学生和青少年问题。老人体弱、多病,生病时又缺少关心,个别因病致贫,导致抑郁、自杀;竞争激烈,就业困难,失业增多,都是高危人群自杀的诱因,故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自杀率。(4)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拒绝吸毒、等不良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流动也同步增长,自身素质差,就业压力大,心理不平衡现象更突出。城市家庭居住大多独门独户,邻里关系生疏,社会公德性差,邻里纠纷多等危害明显;和吸毒也是危害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和睦的家庭、邻里关系是一个防治措施。这需要街道、社会共同参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加公共活动场所,为相互交流构建平台,加强宣传,拒绝,严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自身素养。在居民区或自杀高危区设立自杀预防中心,开设热线电话,提供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消除自杀诱因,减少自杀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蒙增慧,徐东.罗城农村人群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4,8(6):259.

[2]董选军,洪健.宁波市镇海区1999~2003年67例自杀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4,4(16):240.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6

【关键词】废弃药品;药品回收体制;回收物流;物流管理

一、废弃药品回收物流概述

我国逆向物流起步较晚,尤其医药行业回收物流的应用更为落后,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及较完备的运输管理系统,既造成了消费者及厂商退货困难,也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药品的回收主要是指对家庭过期药的回收,由于消费者对废旧药品对健康及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深,以及企业对回收废旧药品积极性不高,导致出现废弃药品回收不规范的现象。

二、国外的废弃药品回收模式

国外常用的回收方法“谁出售,谁回收”,且早已成为惯例,商品生产者须在生产销售前考虑到回收处理的方式和成本,药品也不例外。在英国,随便乱扔药品会被记大过,过期药品一定要放进一个标有“过期药品”的垃圾袋中。德国药店是处理过期药的主要部门,并统一焚烧过期药。法国则在1992年4月就颁布法令要求制药企业负责回收处理其所生产药品的废旧包装。不难看出,药品的回收处理是生产厂家不容推卸的职责。

三、我国废弃药品回收模式

1.企业回收

企业回收模式主要是依靠大企业带头,如白云山药业和广药集团是国内最早设立免费更换机制的医药企业,自2005年3月白云山和广药集团最早在广州推出免费更换自有品牌过期药品的服务,之后相继在上海、湖北、山东、海南等地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活动,但基本都在大城市,农村地区基本没有。虽然废弃药品回收在我国已经出现,但回收的主体却不同,有的是药厂、有的是零售药店,没有统一的规定。

2.不法商贩回收

现在许多医院、诊所及小区都贴满了很多高价回收过期药品的小广告,不少市民贪图小利,将家里的过期药品卖给这些不法商贩或非法医疗机构,这些药品经过重新包装之后,流入农村或基层的药店和医疗机构。有统计显示,目前农村市场三分之二的过期药都是从城市家庭小药箱流出来的。农村成了家庭过期药的集散地。这些废旧药品有些是违禁药品,质量很难保证,有些已经失效,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影响。也有人借公费医疗之便卖药赚钱,从而就形成了我国废旧药品市场的恶性循环。

四、废弃药品回收物流存在的问题

1.废弃药品回收体制不健全

首先,我国对于废弃药品回收物的体系建立是由政府强行执行还是企业自主回收至今没有明确的规定。其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废弃药品回收机构。因为废弃药品回收药品企业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尤其对于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由于不能对药品进行循环再利用,企业所投入的成本更大。因此很多药品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废弃药品回收物流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很多企业都致力于药品正向物流系统的建立,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对逆向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药品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尚不完善,造成退货和回收困难及混乱的局面。从源头到末端的物流没有衔接起来,企业整个药品逆向物流系统不能得以有效的运行,亦难达到挖掘新的利润源、增强客户满意度及提升企业形象等目的。

3.药品回收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关于药品的回收物流管理法规并不完善。2007年12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对回收物流中的药品召回流程制定了比较详细的管理办法,但是只限于企业药品召回。对于家庭废弃药的处置,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办法》(从2001年12月1日起实行)中,提到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单位不得使用过期药品。近来浙江台州、绍兴、北京市西城区卫生部分别出台过一些相关规定,但未对相关单位责权利、居民责任、回收渠道等执行细节做明确的法律规定,致使家庭废弃药品成了我国药品管理中的“真空地带”。

五、废弃药品回收物流发展建议

(一)借助先进科技建立物流信息网络

物流信息不论是正向物流还是逆向物流及时准确物流信息都是至关重要的,而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不及时性,无疑对这个信息系统要求是比较高的。在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立一个及时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虽然发展的比较晚但是有强有力的科技做后盾,完全可以从一个较高的起点起步,做好废弃药品回收管理。

(二)国家政策有力的支持和刺激

政府应承担起引导(下转第57页)(上接第54页)和监督的责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体系并进行宣传。此外还可由政府牵头建设符合我国实际的信息网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也会越来越多的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压力。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势必会越来越注重物流特别是逆向物流所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逆向物流势必成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收益。

(三)进一步加强药品研究及生产过程管理

进一步加强药品研究、生产过程管理,从药品的研究来看,为了能有效地降低逆向性物流,产品研究应该充分考虑逆向物流的需求,使其便于将来的回收、再利用、自然分解。

(四)加强企业和消费者对药品回收物流的认知

目前,有很多药品企业及其消费者对逆向物流的认识不足,因此,加强其回收物流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以各种舆论工具为推动力量,如电视、报纸、广播、广告、小品等媒体形式,通过向社会宣传药品回收物流的必要性和作用等。使企业意识到建立废弃药品回收物流系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壮大,也让消费者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六、结语

本文研究的废弃药品回收物流管理,不仅强调对废弃药品的回收,关键是减少回收物流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和对回收后的资源的充分利用。管理好废弃药品回收物流,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社会利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但是回收物流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对废弃药品回收物流的过程的管理,要做好药品行业的回收物流管理,还需要不断的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李严锋.现代物流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4.

[3]肖纯,左雪莲.我国药品逆向物流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物流技术,2006(10).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陈潇.吴志利.节约型药品逆向物流[J].医药报导,2006.25(05).

[6]stockJR.Reverselogistics[m].oakBrooklL: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1992.

[7]王秦之.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治疗依从性;精神分裂症

家庭教育是患者在疾病期间对家属进行心理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和有关知识、治疗、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同时需要家属的照顾和支持协助的方面。治疗的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服药、饮食及改变其生活方式等)与临床遗嘱的符合程度[1]。它是患者行为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他对疾病的疗效和转归起着决定性作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致残的慢性精神病,目前病因不明,还不能做到彻底治愈和一级预防,只有坚持早期、正规、长期的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2]。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相比其他内科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均明显较差[3,4]。我科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和指导,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了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半开放病区2012年1~4月份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标准②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和智能障碍③患者出院后与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以上分为两组,各50例,病情在2个月~20年。对照组为无家属陪护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19~51岁,平均年龄为3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观察组为全程有家属陪护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18~48岁,平均年龄为33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回访时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4例。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全程系统的护理:包括入院介绍、检查、治疗用药、护理、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随访情况;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上述护理的同时,对家属亦做重点宣教:

1.2.1入院时首先向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情况,让家属对该疾病有正确充分的认识。再次,告知家属治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告诉家属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预防和减轻副作用的方法。并给家属发放了精神分裂症健康指导和预防复发宣传手册。最后,告诉家属陪护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1.2.2住院期间逐步向家属讲解护理的有关事项,并重复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家属支持的必要性。指导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1.2.2.1指导家属注意患者饮食调理营养合理,定时定量,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控制高热量饮食,忌烟酒、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之品。并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给予家属相应的指导和协助,如:被害妄想和疑心较重者给予患者密闭包装食品,或让其他人先进食解除患者疑虑;对高度紧张和木僵的患者给予安慰开导劝其进食,必要时深夜备食;对于药物副作用而致的吞咽困难者暂缓进食,待症状消除后给予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对于拒食者给予安慰开导,鼓励其进食。

1.2.2.2睡眠的观察和护理睡眠是恢复神经系统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患者情绪稳定与否的标准之一[5]。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并按时作息、保证睡眠。

1.2.2.3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告诉家属家庭支持的程度与患者的康复成正比[6]。指导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提高其思想修养,帮助其确立思想开朗、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出院时告诉患者及家属坚持维持量的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预防复发的措施。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患者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7]。嘱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和停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治疗有效的典型病例以增强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家属指导、监督。并要求家属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2.4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的1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分别进行了电话回访或家访。回访的内容:患者的病情、服药的依从性、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者生活自理情况以及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3.1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着病程的延长,服药的依从性越来越差(见表一)。通过回访调查分析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①病程长,易复发,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并且即使坚持治疗也有复发的可能,使患者丧失了治疗的信心。②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流涎、静坐不能、肥胖、头晕等。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职业功能以及审美观产生很大的影响③患者经济支持能力有限,长期用药加重患者负担。④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不能理解、支持患者,缺乏家庭支持。以上均导致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3.2我院通过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家属进行教育,为患者获得了家庭的支持,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了复发率,并对患者自知力的恢复、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改善和促进作用(见表2)。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8,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鼓励家庭的参与,并要求家庭成员为患者营造低情感表达的环境,减少患者的自卑感、耻辱感,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以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冯鹤媛,胡春燕,李莉萍,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及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5):1146-1148.

[2]赵宝龙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的三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3(4):233.

[3]于建新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4):205.

[4]王彩梅,徐松泉,朱桂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15(3):181-183.

[5]王汉婵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与护理[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5.11(02):173-174.

[6]张慧敏,许晶,李明.中国临床康复,2006.12.14(46).

[7]KempR,Hawardp,applewhaiteG,etal.Compliancetherapyinpsychoticpatients: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BritmedJ,1996,10(2):345.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2-0140-01

再住院是精神分裂症预后观察的一个客观指标。本文探讨了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的相关因素。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北京安定医院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限居住在北京地区的患者。

1.2方法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等来自病案室住院病历。使用自制影响再住院相关因素调查表于2003年12月底前电话或入户调查患者出院后再住院相关情况。包括:病前性格(内向、一般、外向),付费方式(自费、医保和公费),临床症状(阳性、混合和阴性症状),诊断分型(偏执、其他和未分型),自知力(完整、部分和缺乏),治疗药物(利培酮、氯氮平、传统抗精神病药),疗效(治愈、显好和好转),残留症状(阳性、混合和阴性症状),药物依从性(完全、部分和不依从),人际关系(良好、部分和无交往),家庭照顾(无人、一般和特别照顾),工作学习能力(正常、部分和丧失),家庭关系(和睦、不和睦),生活事件(无、有),饮酒史(无、有),婚姻状况(独身、有配偶),受教育程度(小学或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或以上),既往住院次数(无、1次住院、2次或以上),总病程(月),首发年龄,住院天数(天)及家庭月收入(元)。

1.3统计方法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共调查病例833例,家属不合作失访169例(20.3%)。完成调查664例(79.7%),再住院组432例,男214例(495%),女218例(505%),年龄37±10岁;无再住院组232例,男性120例(51.7%),女性112例(48.3%),年龄35±10岁,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

2.2再住院相关因素对再住院、无再住院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检验,筛选出16个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既往住院次数、生活事件、住院天数、临床症状、诊断分型、自知力、出院时疗效、残留症状、药物依从性、维持期症状、人际关系、工作学习能力、家庭照顾和付费方式(均p<0.05)。将有无再住院作为因变量,以以上16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影响再住院的因素依次为药物依从性、家庭照顾、生活事件、既往住院次数、婚姻状况和住院天数,其中药物依从性对再住院的影响最大,提示药物依从性差,即患者不坚持药物维持治疗、自行减药或停药是影响再住院的主要因素[1]。患者自知力受到损害,主要表现为治疗依从性差,自知力恢复不佳[2]。患者得到恰当的家庭照顾,能够降低再住院;如果缺乏家庭照顾或者过度关注时,同样导致预后不良。独身(包括未婚、离异和丧偶)患者的未再住院率较有配偶者低,可能是由于他们多与父母居住,得到较好的照顾有关。患者遭遇生活事件,常表现为不易耐受和应付不良[4],尤其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加,易导致本病复发和再住院[5]。

致谢:感谢罗小年教授对本文撰写的指导和帮助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56-02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社区护理工作不断延伸,家庭静脉输液这种既方便社区居民需求,又能延续医院护理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我院翠花社区站自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接出诊到家进行静脉输液共计1179人次,其中静脉滴注灯盏细辛15例,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患者1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郭××,女,58岁,既往无过敏史,因脑血栓卧床四年生活不能自理,2006年10月因脑供血不足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ml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每日1次,共计治疗10次。今年4月16日再次因脑供血不足在复兴医院就诊后,医生根据其病情建议其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并根据其病情及家庭情况,医生同意其带药回社区进行治疗。当日下午由家属要求,站内医生开具医嘱: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ml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每日1次,36滴/分。14∶20分护士出诊到病人家中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病人神志清、生命指征平稳,按规定与家属签订静脉输液协议书,并向家属讲解家庭静脉输液的须知和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的处理。于14∶40分根据医嘱输液成功,观察30分钟,病人无特殊不适后护士离去。15∶45分家属打来电话口述病人全身发痒,未伴其它不适。护士电话中告知家属立即停止静脉输液,5分钟后迅速到达病人家中,病人叙诉:输液一小时后自感全身发痒以背部为主,不能忍受。查体:病人面色苍白,神情紧张,呼吸20次/分,脉搏80次/分,测血压110/70mmHg,全身皮肤无皮疹出现,未伴其它不适。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的紧张状态,用同情、理解的心情安慰病人[1],让病人放松、增强安全感,以此舒缓紧张情绪,同时立即让病人多喝水、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向家属交待观察要点。经过两小时的心理疏导治疗,病人全身发痒症状消失,情绪稳定,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测血压120/80mmHg。

2护理分析

2.1灯盏细辛注射液在本社区14位患者中使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者仅此1例。其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一项表明,患者在用药期间可发生心悸、发热寒战、皮肤瘙痒、潮红、头晕、头痛及血压下降等症状。该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在输入“灯盏细辛注射液”1小时后,经停止用药,主病人多饮水,细心观察,心理疏导护理,逐渐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增进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感。同时护士要根据病情随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将处理意见告知病人及家属,使病人感到安心,其不良情绪能快速平稳下来,在短时间内使其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得以控制并逐渐消退。

2.2社区家庭静脉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人群中以中老年、体弱并同时伴有多种疾病患者居多,长期服用的药物较多,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时,医生应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使用剂量。在进行社区护理中,护士要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采取药物现用现配,同时注意输液速度。

2.3社区家庭静脉输液的药物都是病人家属从医院带回家中自行保管,社区护士在健康宣教时有责任指导家属注意各种药物的存放要求,避免药物保管不当发生不良反应。

2.4社区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并具备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出诊到病人家进行护理治疗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病人病情要全面了解,要了解医生用药目的,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各种急救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家属学会及时发现和处理特殊事件。

2.5社区家庭静脉输液有别于医院治疗,风险很大,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地解答,认真地宣教,用爱心和责任心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以此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家庭护理的风险。护士治疗完成后指导家属学会如何护理,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无异常30分钟后离去。社区护士要告知家属静脉输液的观察要点及发生特殊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2.6特殊事件的应对措施:

2.6.1病人家属能及时、准确无误地与出诊护士联系,同时了解社区站紧急救护的地址及电话,以便发生紧急情况迅速联系(2)。当发生过敏等应急事件时,病人家属能在第一时间通知出诊护士和社区站,医护人员立即做出反应,指导家属紧急处理(如停止输液),力争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病人家中进行救治。

2.6.2社区站应配置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主要药品有呼吸兴奋药、抗休克药、止血药及抗过敏药等。同时,配置一定器械如小型氧气瓶或氧气袋、心电图机、复苏垫板(3)等。

3讨论

在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由于使用药物而产生不利患者的不良反应称之为药源性疾病。几乎所有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映的程度和频度有所不同(4)。因此提示社区站医生应严格掌握社区家庭静脉输液用药人群特点,尤其是老年人及体弱多病患者,首先了解病人的病情及药物过敏史。其次,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老年人各个重要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敏感性增强,易发生毒性反应(5),本药说明书中指出静点速度要慢,但未有参考指标,本病例输液速度36滴/分,为此提示,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输注灯盏细辛速度<30滴/分。再次,作为社区护士要善于观察病情变化,耐心指导病人家属了解家庭静脉输液的风险及应对方法,当发生过敏反应时,及时指导家属立即停止用药,让病人多喝水有利于排除体内毒素,缓解过敏症状。同时安抚病人及家属,并配合医生一道迅速到病人家对症处理及时抢救,将危害降至最低(6),以此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连,王爱玲.1例担心综合症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5):37.

[2]李明子.社区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7(1):116.

[3]李明子.社区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7(1):116.

[4]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9(4):198.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篇10

【关键词】服药自杀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3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75-02

自杀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多种媒体与信息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得“自杀”这一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是“司空见惯”的常用语。[1]我科从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因服药自杀而洗胃患者59例,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农药中毒28例,安眠药中毒27例,不明药物中毒4例;性别构成:男性占22例,女性占37例;年龄结构:小于18岁9例,19-30岁17例,31-55岁25例,56-65岁12例,65以上6例;职业:农民20例,工人18例,教师2例,学生2例,余17人为自由职业或无职业者。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①59例服药自杀患者中,女病人数较高于男病人;②年龄构成19-45岁者居多,而未成年者和老年患者的人数也不可忽视;③诊断中农药中毒占第一位,其次为安眠药和其它药物中毒;④同时农民或无职业,自由职业者也居多。

1.2方法:在救治服药自杀患者时,因其来势急,病人或陪伴首先抱着的是求生的心理,故医护人员要从容镇定,从家属或陪医中了解药物的名称成分、误服量、误服时间、起病方式主要表现等初步情况,对患者实施“望”“闻”尤其重要,也可根据瞳孔的变化、口腔黏膜有无腐蚀、呼吸是否规则、血压和脉搏情况及气味等初步判定患者是何种药物中毒,并迅速辨别患者的神志。因为自杀患者都不愿与医务人员合作,对清醒者中较狂躁患者会说“不想活”之类的话,情绪也较激动;而安静型则牙关紧闭,拒绝插管,此时为抢救患者生命必须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争分夺秒进行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医务人员应在劝说患者并不致使患者受伤的情况下,半强制性地进行插管和洗胃,并将洗胃液立刻送检验科,为以后治疗提供第一手可靠依据。对昏迷患者,动作要熟练以防损伤,并要详细记录出入量及其洗出液性质。

2.讨论

2.1对自杀者的分析:

2.1.1自杀的社会文化因素:

2.1.1.1自杀原因:自杀有生物学原因,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很多自杀动机各不相同:常见的动机有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牺牲自已使别人幸福、惩罚自已的罪过保护自己人格上的完美、表达自已的困境以求得他人的同情与理解等。[1]据了解,上述患者中家庭纠纷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

2.1.1.2自杀方式:因近年来农药的广泛应用和可取得方式的便利捷径,从这59例患者中己见农药自杀已成为最常用的自杀方式。相对而言,安眠药获取的渠道较不易,剂量也需较大,且中毒过程比农药要缓慢,这都给轻生者带来一定不便,发现及时抢救成功率也较高,但居住在城镇中的自杀患者人员多选择服安眠药类。

2.1.1.3自杀者的年龄:一是青年人居多,而未成年者和老年人的比例也不容乐观。究其原因,青年人中家庭婚姻问题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未成年者大多是独生子女,或是“留守”学生,遇到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家人的建议和帮助,心理承受能力差;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疾病和孤独是这些老年人最大的杀手,使老人产生“生不如死”而选择自杀。对后两类人也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2.1.1.4自杀者的职业:在该项统计中,部份人群为顾及其隐私不愿透露其真实身份,特别是一些中毒较轻病人,洗胃后拒绝进一步治疗而自动离院。我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占全区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农民自杀率占首位。目前,随着社会化进程越来越快,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发事件的增多等等致各种矛盾日益彰显,另一方面我们现阶段关于心理危机干预和应对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心理卫生的广泛宣传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很多人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而发生心理障碍,甚至选择自杀行为。

2.2自杀预防:

2.2.1提高社会人群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要对医生进行有关自杀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一定的自杀预防知识及相关的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知识,将极大有利于自杀预防工作的开展,降低自杀率的发生。其次,面对社会日益发展,个体应对社会、家庭、经济等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这就要求不仅是医务人员,而且全社会都要从普及心理常识抓起,在对中小学生应开设心理卫生课。我省从2002年起专门编写“心理健康教育”一书并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该门功课。(但据了解,教师并未认真讲解),其实书中对解决小学生幼稚与成熟的矛盾,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故应引起重视,同时也说明该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2.2.2开展自杀预防教育。从关心青少年的自杀问题起,首先应有针对性对老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知道如何评别有自杀危险的学生,在有自杀危机出现时老师能较及时鉴别或知道如何介入及处理。

2.2.3普及自杀知识,要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有关自杀知识的培训。在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婴幼儿期、少年儿童期、青年期和中老年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大家能够掌握一定的自杀预防知识及相关的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知识。同时对心身疾病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要及早给予关注,但作为医务工作者不能表现过分,只能是中性态度,并且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自信、镇静、热情和充满希望。

2.2.4对自杀者家庭成员也要进行心理咨询。让家庭成员用亲情对自杀者进行感化和帮助防止再次出现自杀倾向。因为上述病人中,有1例教师连续2次自杀未遂,该病人就是因家庭婚姻问题而两次服用安眠药自杀。

2.2.5控制特殊药物的销售。倡导全社会都相互关爱,尊重生命。如商家不要向未成年人出售农药,医生在开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异常神态,从这种外部环节上来控制,以尽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这种口服药自杀的形成是病人认可的较为详和的“安乐死”方式,其中又有个别患者并不想真死,或以此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某种目的,但无论如何,对于患者,医护人员应具备爱心,耐心劝说,对其不应歧视;对病人尽力表现出同情,理解并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同时在时间紧迫下也要求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尽力救治患者,教育患者珍惜生命,用理智和相关法律等途径解决问题,切忌因一时冲动而酿成不良后果。同时应大力倡导全社会建立起相互关心、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和谐氛围,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文明健康,从而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