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化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3:42

英文化学论文篇1

认识问题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文学被长期拒之门外。究其原因还是英语文学语言晦涩与同现代生活中使用语言相差太大造成的,因此,外语教育界也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重实用轻素质的问题。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文学实际上是语言艺术的一个分类,是一种必要的理想的语言输入系统。文学语言是文学家们通过汲取大众化的语言经过筛选、加工与提炼完成的,因此并未脱离大众也没有发生所谓的异化。事实上,文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丰富与多样的语言资源,是现实生活的语言学习场景与文化知识宝典,了解相关的文学作品不光是学习语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自然延伸,因此文学语言的输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输入方式。一方面,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在如今的大学课堂上,教师如果还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就不能充分地将学生不理解的内容传输给学生。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必然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英语文学的赏析就能够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沉淀。在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即便是教师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也大多还是从遣词造句技巧的角度来阅读与理解文学作品,很多教师的英语课还仅仅是将教学停留在句子的翻译与句子的成分分析上,并没有对相关的文化背景,协作创新技巧与遣词造句方式进行分析,如此一来,造成了很多大学的英语课堂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另一方面,学校要关注英语教学的师资培养问题。教师在英语文学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高等院校中,绝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都拥有硕士以上的学位,但让这些教师得心应手的教授英语文学还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英语文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仅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考试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此外,在绝大多数院校中,中青年教师也很少有参加国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来也就大大的制约了中青年教师的发展。要想让中青年教师教好英语课,就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一方面应该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也要尽可能大的加大投入,为教师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

二、英语文学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好成绩。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教育者一定要打破传统英语教学记单词学语法的方法,尽最大可能的不要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其语言工具能够形象的反映生活,抒感与表达思想。读者可以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元素与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感才能被有效的引发,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具体到大学英语课堂上也是一样,学生会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其次,赏析英语文学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不光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常识,且文本中的词义、意象、情感、意境、主题、思想与社会意义也都能够在赏析的过程中实现重新建构。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运用英语文学技巧的机会,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具体事实,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的概念。学生的理解,包含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也包含对英语文学文化赏析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英国文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态度,意图与某段某句中的逻辑关系,最终根据所分析出的结论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判断。这样不光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与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最终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践到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此外,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是培养一个人人文素质的摇篮,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的英语教育还在过分强调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很多教师引导学生考取这样那样的证书,结果让学生疏于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从乏味的说教中走出来。将人文教育有效的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一定要阅读,赏析与评论一定量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才能掌握正确的语言使用方法,最终成章成为有情怀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与此同时,在学生不断阅读英语文学的过程中,还能感悟历史与感悟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整体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教师如何将英语文学文化赏析融入到学英语教学中

英文化学论文篇2

古今中外,文学界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视程度都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高,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我们渐渐的发现,对于同样的作品,不同的国家对其的评价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文学批评受到各国文化差异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而这些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该国家的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正是存在差异的文化评论造成了文学评论的多样性。英美文化也是如此,存在着差异,对英美两国的文学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简单认识。

关键词:

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1)英国文学的特点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2)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五、小结:

英文化学论文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大纲的前言中提到:“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学好和运用好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工具,是摆在我们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灌输对象。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统一式”授课也是弊端之一,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因而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九十年代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变化,但也脱离不了教师的“导”的作用,只是把“人”灌变成了“电”灌。而英语的信息化教学它是利用文本书籍、光盘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例如:在学习weather这一单元的时候,我先要求学生:运用教学软件。例如:金山词霸,东方快车等,查出一些有关天气的单词进行读写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到网上寻找有关天气的资料和国家城市的天气情况;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请老师或小组的同学讨论帮助解决并记录在个人文件夹上;把读到的和查到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制成网页。教师归纳总结存在的典型问题,集体评议每小组网页的质量和艺术性并布置下次学习内容。整合课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综合性课件。并由学生们自己完成,学生们完成工作后,进行综合讨论评价,打通学习小组间知识的局限,让每一个工作小组在评价别的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资源库中的知识。评价时需要作评定记录。

这种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

二、学习模式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这大大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知识空间。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从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中体会、学习到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

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这一段时间内,而且大多都是以本族语为主,而网络就为学生的英语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首先教会学生在一些网站如www.hongen.com\www.pen12.com等的BBS上留言,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上去,让同学或其它人为他解答问题。他也可以通过阅读,查资料等方法去解答其它人的一些问题。当他为别人成功地解答好一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欢乐和成就感。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提问了,而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便于交流,我教会了学生上网用英语聊天,到一些著名的网站去和同学、网友用英语进行交谈,这样学生们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聊天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这对于学生们的协作学习很有好处。另外,互联网技术也缩短了学生在放学后的距离,当学生在学校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时,可以存放在个人主页上很方便地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学方式

信息化是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网络信息化的教学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多向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迎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由于英语信息化教学是利用现代技术学习国家教委规定的课程,因而在要求学生学习好英语课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

当然,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和发展,它所经历的道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它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试验中发现,传统教育不论在教育理念、课程设计上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教育体系,近代教育理念虽然使其变革了许多,但由于其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夸美纽斯班级讲解授课制,因而它的历史惯性仍然很大。信息化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准确的评价信息化教学的成绩?其中包括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综合素质能力、信息化素养、道德品质,教师的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师德以及敬业精神等。

英文化学论文篇4

大学英语被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且不论各个高校的英语专业,就单看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学英语成为了各个专业必修的公共课。几乎在所有的高校中,都设置了英语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体现出英语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缺失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过于强化语法教学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尤其是对于英语来说,掌握语法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多数高校过于重视英语语法教学,甚至在整个课堂中,语法成为了一个中心词,无论是在句子解析还是在文章分析的时候都以语法为基础。这种过于注重语法讲解、忽视文化的现象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教师配备不合理随着与国际间交流的日趋频繁,我国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其中不乏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时还有有着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的外籍教师。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配备更倾向于中国人,这不利于英语文化的代入,没有将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文化本身结合起来。教学模式的禁锢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的开展,而过于固定或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就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授课模式教学、交际模式教学、游戏模式教学、情景模式教学、动作模式教学、合作模式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都有所运用,但是从其运用频率上来说,一些高校还是较为倾向于传统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英语语言本身的活力,使其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二、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研究

1.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都采用的是外教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一些中国英语教师的参与,在中国英语教师与外教的共同配合下完成英语教学工作。这种教师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教学体制相关。我国是从应试教育迈步到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素质教育还处于迈步阶段,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将英语教学与其所依托的文化结合起来,在文化背景下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更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文化差异性中西方文化的固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时,我们不仅要尊重所学语言的文化,同时也要在理解我国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研究要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共同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比如说,在传统文化习俗上,中西方的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就会有所不同。我们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为重,西方则崇尚感恩节、圣诞节、狂欢节等。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根据文化的差异性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在理解风俗文化的基础上来学习。注重文化知识的注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所呈现出来的内涵是不同的,比如说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有一些发音相同意思却有很大出入的词语。例如riot,在英式英语中表示“骚乱”,而在美式英语中则表示“丰富繁多”。再如,washroom一词在英式英语中表示“盥洗室”,但在美式英语中表示“厕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才能灵活掌握相同词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在不同环境下有区分地理解英语,有针对性地运用英语。

2.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是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尤其是在当下,高校在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相对较多,且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便不再学习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帮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文化特色的英文欣赏作为课后作业,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更让学生有机会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讨,进而更好地赏析文章。在文化背景下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在相对放松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课堂教学展现文化魅力课堂教学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融入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有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比如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尤其是对于一些英语中的谚语、成语,要以相应的产生背景为基础。例如“everydoghashisday”译为“人人皆有得意日”,“abadbeginningmakesabadending”译为“恶其始者必恶其终”,“abadthingneverdies”译为“坏事传千年”,“Beslowtopromiseandquicktoperform”译为“不轻诺,诺必果”,“Don’tcrossthebridgetillyougettoit”译为“不要杞人忧天”等等,这些语言在翻译的时候都应讲解相应的文化背景。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这些文化背景所带来的文化魅力,将其与文化结合起来,同步进行翻译,使翻译恰到好处。不仅是在翻译课程。

三、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研究意义

英文化学论文篇5

英美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研究英美文学着作,对其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对文章展现的主题思想、表现形式、写作风格进行评析,从而为以后的英美文学创作提供蓝本和依据并且提高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欣赏水平。英美两国的文学评论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中会对文学评论产生不同的表现,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一、英美文学发展史与特点

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写实主义、实验主义等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艺术价值。不同时期涌现了创作风格不同的着名的大作家,如莎士比亚、萧伯纳、拜伦等。英国文学做早的时候多以诗歌形式展现,以后逐渐发展成小说、散文等多样化的形式,慢慢的英国文学逐渐发展出一种浪漫理性的风格。英国文学作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文化艺术这座大山中屹立不倒的一座傲人的山峰。

美国文学史主要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这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分别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主要有马克吐温、狄金森、爱默生、惠特曼、海明威、庞德等人。美国文学因早期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原因,曾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并一直致力于模仿英国文学,但是随着美国文学的不断发展何美国独自自主意识的增强,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开始脱离于英国文学。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独立意识被激发,再加上大批优秀文学家和作品的出现,让美国文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学分支并开始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独立革命是美国民族文学诞生的背景。

二、英式与美式英语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思想是文学作品的心脏,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躯干。语言这一载体能够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英语,英语能够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艺术性和象征性表达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是一种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是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英美两国的英语在某些方面略有不同,这些不同所具有的内在意义是除其自身外的其他国家都无法真正理解的。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其创作所用的语言是作者精心的提炼、汇聚而成的,英式与美式语言的差异无疑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文学评论家在进行文学作品评论时所使用语言特点、风格的差异,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式英语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可以说它击沉了传统英国文化的遗产,是英语正宗。一直以来英式英语在文学评论中呈现出一种中规中矩的状态,很多评论家在进行文学评论时显得小心翼翼。究其原因,可能是顾忌其英语正宗的地位和对传统语言神圣性的膜拜,害怕过于锋利和大胆会亵渎了英式英语的传统地位。

众所周知美式英语是从英国语言中衍生而来的,但是由于美国这个新生国家本身文化、制度、思想等的全新性,虽然语言的核心没有改变但是美式英语充满了创新和不同。与英国语言不同,美国在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也处处充满了创新精神。1930年以后,美国文坛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有人才。相比英国文学评论的保守而言,美国的文学评论则更为自由、大胆、创新。美国文学评论的这种特点无形中激发了作家的激情,促进了整个文坛思想的开化与前进,为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后来后来居上打下了基础。

三、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可以说是挣扎在接受传统文化影响和挣脱传统文化影响之间。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英国文学评论从具有宗教主义到逐渐荒诞的创作手法,都体现了该阶段英国文学评论家们在传统与挣脱传统之间的挣扎和徘徊。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似乎就无形中展现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评论的性格特点,文中的主角哈姆雷特苦苦的挣扎在复仇的道路上,对于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很好的展现出哈姆雷特那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性格。到了二十世纪以后,英国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自身及其文学评论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种走出现状的全新的审视与反思使英国文学评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是朝着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方向前进的。

文学评论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对于美国文学评论的研究也要建立在对美国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受其殖民地历史因素影响,其文学受到欧洲大陆文学的极大的影响。但是美国文学仍有其特性,不然也不会逐渐发展成独特的一支。美国文学评论也是特立独行的完整个体,其虽携带英国文学的基因,却结出了全新的果实。

四、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文学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是相对于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而言的人本主义。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比较保守,究其原因与英国资产阶级自身在文化历史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分不开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在说到自己的文学作品时认为其更多的是在多人本主义进行一种宣传,人本主义是要实现人类的和谐、自由、与爱,消除了人和人之间的阶级束缚。莎士比亚的人本主义观点的作品的评论可以说是英国文学评论中的典型,对英国后续文学评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观点逐渐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人们认为社会要快速发展是离不开革命的催化作用的,创新是完善社会的必要条件,人本主义观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显得太过于保守,而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只有在某些特殊时刻才会发挥其作用。

同样是对于人本主义观点,美国文学评论就显得比较激进。前文提到过,美国的文化历史不像英国那样有太多的顾虑和沉重的包袱。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所形成的的自由民主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渲染了文化氛围,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可以呈现出一种轻轻松松的状态。

英文化学论文篇6

一、英美文学的发展史及具有的特点

(一)英美文学的发展史由于英美文学在国际文化中不断地发展,其地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许多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海明威等。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的文学发展时期,最后实现了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而美国的文学在建国时期,主要是以模仿英国文学的方式进展,不具备美国的文学色彩也没有实现文学的创新。但是在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学,不断地增强文学家的自主意识并促进了美国文学的发展。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学家也相继发表了优秀的作品,将美国文学的发展推向了崭新的阶段,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学。

(二)英美文学具有的特点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文学对国家的经济与历史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它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完全遵循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总共经历了五个时期。在二战的发展时期,英国文学注重追求文学的写实、实验、多维度特点。从英国与文学的发展史看,体现了英国在世界中具有较强的地位,在发展中不断地展示自己文学的自信与成就。当然,英国的文学也经历了兴盛与衰落的发展阶段。在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主要受英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比较严重,完全效仿英国的文学特点。直到20世纪,美国的文学才逐渐寻找出自己的特点,对文学实现了创新。在二战之后,它的文学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独特的文学特点。在初期重点发展乡土类别的文学,在中期重点发展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到了后期主要以现实主义的文学为主。从各自的文学发展和特点看,二者的文学在后期具有很大的差别。

二、英美文学的评论

文学评论是应用文学理论的有关现象进行探讨以及研究,它揭示了文学在发展史中的规律,从而指导文学在创作方面进行实践的活动。文学评论的相关内容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以及影视等方面的评论。对于某一文学作品进行的分析评价是对文学进行狭义的评论,而对于所有与文学相关的人物、思想以及现象给予的评价与分析则是从广义上对文学进行评论。相关的文学评论是需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有关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本质上文学评论要超出文学分析,因为对文学的分析是具体的,但是它的评论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英美文学的评论是整个文学评论中的一种,主要是利用文学固有的理论和现象对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的一种实践类活动,从多个方面揭示和披露它的发展与遵循的规律,并对文学加以指导和创造。英美文学的评论主要是对两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尤其是在英语语言方面表现得极为明显。对英美文学进行评论的主要目的是,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文学内容、在创作方面具有的风格进行研究和评论,并以此提高英美文学读者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将文学作品中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达出去。而英美文学的评论与其他作品的品论有本质上的区别,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主要侧重于对作品的本身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给出文学性的评论;然而英美文学的评论则更侧重于对文学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进行客观的思考、分析与评论。

三、分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一)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根源与基础,会对人类的生活以及其他方面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学的作品中,思想与内容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精髓,而语言形式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语言能够表达出文学作品的主旨与思想,更是灵魂的体现,语言与作品相互依靠和并存。在评论英美文学作品时,在语言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评论的内容和结果。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进行评论的角度和观念也有所不同,虽然是对英语方面的文学进行评论表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但是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等都存在语言的差异,势必会造成英美文学在评论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评论者,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由于语言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就无法真正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及其作品的内在深意。在英语方面英式的语言更具有严谨性,如果评论者不能随意地使用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相关性的评论,语言具有的文化差异性在评论的时候必须尊重文学作品,从而体现英式英语语言的严谨性。而美式的英语语言,由于是在英语语言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因此在品论文学作品时语言不具有很强的严谨性。从语言发展的时间上来说,美式语言要短于英式语言,这就促使了美国文学在创新方面的发展。另外在评论文学方面,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十分开放,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语言的文化差异性影响着英美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评论方式。

(二)文化在内涵上的差异影响无论是使用什么文化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都无法逃脱选择的挣扎。在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例如:《哈姆莱特》这部文学作品,它的主人公为了复仇不知如何选择生存与死亡,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这种在选择中挣扎的特点。而文学作品的评论与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有些类似,19世纪之前,英国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在这个发展时期文学作品的评论正处于选择文化的挣扎之中。20世纪以后,对文学的评论才发生了改变,评论者逐渐运用文学的理论对作品进行评论,这对文学的评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国对文学的评论正在向民主主义等方向发展,对文学进行重新的分析与思考再作出理性的评论。而美国对文学的评论,深受欧洲的大陆文学所影响。欧洲的大陆文学产生的评论对美国的文学评论具有深刻、强烈的影响意义,但是在这其中美国文学的评论也具有独特的文学特色。虽然英国的文学评论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但是依旧利用传统文化对文学实施分析和评论。而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真正地展现了文学的创新内涵,这充分地说明了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学特色与文化差异。美国文学的评论在内容与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够吸取欧洲的大陆文学精髓,无一不体现了其文化在内涵上的差异产生的影响。

(三)文化在人道主义上的差异影响人道主义是为了保护人类在社会中的权益,在资产阶级的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提出和构建人道主义,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道主义趋于完善化、规范化。由于来自等因素的影响,对英美文学的评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文化上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的评论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与认识,英国文学的评论在理解与认识的层次上停留在传统和成熟的阶段,从文化差异上分析,人类通过发展革命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而美国的文学评论具有更多的创新文学理念,对评论有着积极的态度和想法。对英美文学的评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还是来自文化差异,尤其是在人道主义方面的差异。综合所有的观点进行分析,英美文学的评论者对文学的评论方式存在文化差异与区别,都具有各自的评论特点。

四、结语

英文化学论文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意识;文化教学原则

一、大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要性

(一)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文化则体现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成分,同时也是创造文化的工具。语言充当和反映文化的需要。因此,语言学习是文化学习的承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联系。1964年,美国语言学家Lado指出:“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一种文化的背景,就不能很好的学习这门语言。”

(二)在很多方面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极其不同。21世纪,伴随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跨文化交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希望我们的学生有效的掌握英语,英语教学必须伴随其文化教学,这一观点已受到英语教师﹑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的广泛认可。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大学英语改革已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提高文化意识教育。文化意识即意识一种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意念﹑观点及价值观等,它同时也意味着对该群体成员的行为和信仰原因的理解。

二、文化教学的原则

文化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所必需的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牛津大学的语言学者R.L&ScarcellaR.C总结了文化意识学习需要的五个阶段:(1)有条件的情况下了解一些外国文化。(2)理解一些简单的外国文化现象和典型。(3)理解文化的一些特征,有文化冲突的意识,开始明白个人的文化优越感。(4)从智力上﹑知识上对文化的更多掌握,但不是出于个人感情方面的。(5)从知识上和感情上对文化的真正心领神会和尊重,能够感人所感。

从以上的总结不难看出,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为此,作者建议英语文化教学的四个原则,即认知原则、比较原则、同化原则和宽容原则。

(一)认知原则

认知原则强调的是了解和理解而不是行为表现。我们所说的认知原则,首先是指关于英语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其次可能会进一步涉及到某些能力的培养,诸如观察力、识别力、对社会文化现象和英语文化以及其源文化的调查能力。

语言学家Vallette(1977)总结了文化教学的五种类型:(1)文化意识,(2)掌握礼节,(3)理解日常生活,(4)理解文化价值,(5)对目标文化的分析。不难看出除了第二种类型,Vallette所强调的这几方面和本文所谈到的认知原则极为相似。

Hammerly(1982)总结了10个目标,大多数都主要强调对目标文化知识教学的认知目标,对目标文化的特征认识以及学习者自己的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差异认识。(1)词汇和短语的文化内涵知识。(2)在一般情况下如何表现的知识。(3)对第二文化兴趣和理解的培养。(4)理解跨文化差异。(5)理解不同文化间的情形和差异。(6)文化项目的研究。(7)对第二文化综合观点的培养。(8)对第二文化陈述评价的能力。(9)对第二文化及其民众的感情培养。(10)对第二文化的学术研究。

认知原则适合于文化意识教学,文化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像历史﹑地理和诗歌等学科的教学。从严格意义上讲,文化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反过来讲,它是构成语言教学的完整的一部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交际能力,这也意味着对社会和文化多方面知识的理解,即文化能力会融入到交际能力中。因此在语言教学当中,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应给予学生文化内涵的知识。

(二)比较原则

比较让我们对不同的文化概念有更深的理解,也帮助我们解释不同的文化行为,避免根据我们自己的标准来解决别人的文化行为,或者把我们的文化带入其他文化情形当中。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区分其差异并提高辨别可接受文化与不可接受文化的能力,这样能预防不加批评的接受目标文化。通过比较也能够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为什么许多外语学习者经常犯实用错误,那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把握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缺乏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关注相似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差异性;在和外国人交流时,往往产生误解,这就是由于他们用自己的文化模式代替了别人的文化模式。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必须集中在以下四个对比方面:词汇方面不同的文化内涵,习惯用语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句法方面不同的语法运用,演讲方面不同的语言风格。然而在这几方面中,尤其应该重视外语教学中词汇和短语的文化内涵,因为它们反映了文化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许国璋教授曾经总结过文化背景中文化负载的三种模式:(1)文化负载小于外国文化背景。(2)文化负荷大于外国文化背景。(3)文化负载在某些方式上会大于或小于文化背景。在语言研究中,良好的外语词汇总是需要这样的比较。

由于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看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社会规范、文化冲击或文化冲突是无可避免的。如果我们密切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时刻不忘对比他们,就能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和消除互相的误会。只有这样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由于文化的冲突而引起的暴力行为和武装冲突。

(三)同化原则

创造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任何民族生存的必须资产。创造,在某些方面即文化创造,是从其他文化中取其精华以完美自己。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太多差异。一方面,这些差异使得我们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沟通相当困难;但在另一方面,两种文化越是不同,我们越是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在课堂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目标文化并能对其进行解释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在于利用有用的文化为我们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同化原则。

Schumann(1978)划分了三种接近目标文化的典型策略:同化、保存和采用。在采用方面,舒曼认为每个语言学习者都试图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采用和利用目标文化的某些部分。虽然舒曼使用不同的描述,但他所表达的意思都一样,它仅仅是一个事情的不同描述而已。

当我们强调文化教学中的同化原则时,我们应该对机械吸收外国的东西引起重视。目前对向外来者学习有两个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移栽一切,不论它是否适合我们的条件。这种观点并不好;另一种是学习适合我们情况的东西,那就是要吸收有益经验。这种态度是我们应该采取的。

(四)宽容原则

《当代英文朗文辞典》(1995)对“宽容”一词的定义如下:宽容一词来自于拉丁语,即“愿意接受或允许喜欢或不喜欢的行为﹑信仰﹑风俗等,没有反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最优和最理想的交流目标是谋求和谐的关系。文化宽容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文化默契”。现代教育是多元的,因此,宽容应基于差异和多样性。所以,我们强调培养宽容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学生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沟通时,他们的文化宽容意识。

我们所提到的文化宽容,即我们必须摆脱文化歧视。文化歧视是种族优越感,文化典型和文化偏见的大杂烩。种族优越感既包括对自己文化优越感的态度,也包括对外来文化的敌视和否定。文化典型是指对特定文化的固定看法和形象认同。随着全球化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生活在一个寻求不同价值观和不同社会规则的环境里;我们也可能遇到大量的外国人并且融入他们。为了应付不断的和不可避免的共处,在面对外国文化时,我们必须表现出宽容。

在培养学生文化宽容时,对他们来讲首先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对不同的文化要持客观的态度,同时要对其有尽可能多的了解。第二,他们需要知道文化差异并进一步学习研究它。那就是说,如果能够意识到文化差异并正视它,那么你就迈进了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大门。第三,克服对不同文化的消极看法,尽可能采取积极公正的态度。

在当今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情况下,每一种文化都无一例外地面临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只有通过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世界文化才会多彩和繁荣。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处境危险,必将受到反对,因为前者以自己的文化模式为中心,而后者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由于不同的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发扬文化宽容和不同文化间的互相理解,将对构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善文化生态和避免文化冲突甚至武装冲突大有裨益。

三、结语

跨文化知识的传播,社会文化知识弥补了最关键的语言交际能力。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为了避免交际障碍,一个语言学习者至少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其一是他拥有的语言能力,他的表达是否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另一个是,他能找到出错的地方并知道如何提供补救措施。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教学,除了单纯的语言教学之外必须有系统地教导。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其教学原则加强自身文化学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文化差异教学,并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提高学生文化创造力,以便于成功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

参考文献:

[1]allen,e.D.andValette,R.m.Classroomtechniques:ForeignLanguagesandenglishasaSecondLanguage[m].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1977.

[2]Barry,tomalinandSusan,Stempieski.Culturalawareness[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3]Byram,michael,andVeronicaesarte-Sarries.investigatingCulturalStudies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1.

[4]Kramsch,C.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m].5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5]Lado,R.LinguisticacrossCultures.annarbor[m].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57.

[6]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英文化学论文篇8

首先,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离不开文化单独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基石,是依靠语言来传播的,学习语言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良好交际能力的过程。而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文化知识的输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其次,英语语言结构不但包括单词、短句,还包括词组、句型以及语法等。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用记笔记、背笔记等学习方法,比较枯燥,从而极其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文化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如果把相关的历史、地理、价值观念以及人文风俗等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西方的文化知识,将中西方文化精髓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就业打下基础,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能够使学生掌握了一种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掌握了一种技能,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的自身发展。如:翻译、接待、对外汉语教学、对外贸易等只要与西方人交际有关的工作,学生都可以大胆的尝试,从而在择业的时候,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

2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

2.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拓宽教学渠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资源的稀缺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指出了:“由于我国可利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等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契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获得结果,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校应该拓宽教学渠道,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普及多媒体应用,以多媒体传播西方文化为主,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设多种西方文化课程,如:经济、军事、信仰、礼仪等方面,涉及面要有广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来学习西方文化,要有计划性、阶段性、重点性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如:鼓励学生听一些英语广播,看一些影视资料等。通过绕口令、猜谜语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外语,并且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英语讲座、小品演出等活动,从而为学生学习好语言打好文化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2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加强教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作为语言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素养,才能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堂上,把西方文化准确的传授给学生,才能基于文化差异下,因材施教,把中西文化导入到教学过程中。另外,大学英语教师要具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才能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通过校与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交换引用中西文化差异教学意见,不断沟通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学校之间的学习交流,不但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还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提高,使学生从中也感受到了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性和乐趣。

2.3重视英语语言的教学,注重文化的导入,改革英语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片面的而理解某一个单词、句子的含义。而引入中西文化差异教学,是对学生加深学习语言的记忆,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避免学生语言错误,规范学生跨文化交际用语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避免语言的错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英语的应用技巧,也应该注重文化的导入。近几年来,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加强了考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理解能力的考核,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为了准确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要将西方文化和中方文化结合起来,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加深对语言的掌握,加深对目标英语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点,巧妙地借助汉文化为整书添色不少。

3《源氏物语》与《红楼梦》

3.1取材相似

参照史实,两部作品讲述的对象都是宫廷上层人。《源氏物语》描述的是平安王朝时期的贵族社会,当时是日本的全盛时期,上层大官贵族奢靡之风严重,整个社会太平和混乱参半,复杂而且矛盾。藤原依靠皇室外戚,逐渐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并开始干涉政事,掀起了同族间的争权大战,皇室为了保全政权,通过大寺院设置了“院政”,极力抵抗藤原的反派势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中下层贵族几乎没有任何晋升的机会,从而在其他地方找寻突破口,促使不少地方贵族势力云集,庄园百姓此时也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激起了老百姓的反抗的热潮,激化了社会矛盾,太平盛世面临了空前的危机。《源氏物语》选取这段历史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主人翁源氏的生活和爱情经历,从侧门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的骄奢淫逸,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极度不满。

3.2表达了对妇女的同情

《源氏物语》中虽然作者着重向读者描绘了源氏的爱情故事,但是并没有局限于描述爱情故事本身,而是借助对源氏爱情和婚姻的描写,展现出当时一夫多妻制度下妇女的惨痛经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男女的婚姻经常伴随着政治色彩,很多政治上的明枪暗斗都通过男女的婚嫁来解决,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妇女担任了政治交易的工具,也成了这场交易下的牺牲者,紫式部对该现象毫无遮掩地描写,勇气可嘉。紫式部笔下的女子社会地位不尽相同,有的身份高贵,有的则低贱到微不足道,虽然如此,这些女子却遭受着同样的处境,都充当了政治交易的有效工具,最终沦为贵族男人手中的棋子,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饱受欺凌。《红楼梦》同样借助凄美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在故事中表现出的是男人对女人的残酷,但是追根溯源,摧残妇女的不是男人,而是封建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决定了男人就是拥有大男子主义,男人高于女人的思想根深蒂固,男人很自然地会把女人当作手中的,这点和《源氏物语》不谋而合,女性的卑微在两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文字体现。决定男人对女人看法的是制度,是社会风气,从中日文学在这一观点上的高度一致可以推断出中日文化的高度相似性。毫无疑问,《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受到她所处时代的束缚,通过文字表达出她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感慨贵族阶级的衰亡,但是并没有从根本去否定社会和阶级制度。紫式部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妇女命运的凄凉,表现出对妇女的同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认为源氏是妇女的坚实庇护者,将源氏高度美化,也表现出对源氏的同情以及肯定。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将封建社会里公子哥对女性的玩弄表现得生动形象,突出表现公子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但是却把贾宝玉的形象不断美化,并从全书的视角表达了对这个善良、慈善化身的公子哥的歌颂。《源氏物语》中还植入不少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这一点和曹雪芹的作品又一次不谋而言。

3.3艺术表达形式的一致

上一节已经详细说明了《源氏物语》中和歌受中国诗词的影响,和歌包含了各类日本古典诗歌。日本文学中的诗词源于中国,所以当时的诗多由汉字组成,代表的意义也大多可以用汉字的意思来解释。但是这种文学上的借鉴并不是抄袭,日本人写完诗之后十分注重吟唱,所以把这种充满了日本特点的诗称为和歌。和歌与我国的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众多相似之处,无论节奏还是格律都和唐诗类似。众所周知《红楼梦》中出现了至今流传甚广的诗词猜谜酒令,通过大量的诗词对细节部分进行描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阶级的精神面貌,这点在《源氏物语》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红楼梦》中作者通过采用不同的预测形式,大多以隐写的方式,描绘主人公的未来命运,这一点在《源氏物语》的文字里也能发现类似之处。

4小结

英文化学论文篇9

文化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而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生活,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促成了世界文化多元的发展。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文化差异的因素对英美文学评论所产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一英美文学的发展与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与英美文学评论是相伴产生的,英美文学作品是将英美文化艺术性地展现,而英美文学评论则是通过英美文学这一手段重新审视与剖析英美社会文化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也是必然的。因而,探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讨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评论影响,有必要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历史作出梳理。

1英美文学发展

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英美文化的表现形式。英美文学不单单是英美语言的艺术性体现,同时也是对英美人民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展现,是世界人民认识英美文化的一个窗口。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达英美人的思想、情感。英国的文学发展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阶段、文艺复兴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及现代主义阶段。纵观英国文学的发展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其每一个阶段在文学成就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文学在当今多元化社会背景之下,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美国文学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美国文学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很深,开始只是一味地模仿英国文学。这种现象直到19世纪末才得到改观,美国文学逐渐脱离了英国文学,走向独立自主。20世纪初,美国文学达到繁荣,并与英国文学并驾齐驱,成为真正独立的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美国新旧文学之间在展开激烈斗争的过程中,推动了美国文学不断地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2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来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揭示英美文学这一特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并以此来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依据。英美文学评论的对象是英语文学作品,英美文学评论的形式根据其文学作品形式的不同分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等。英美文学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创作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评鉴与议论,以此来提升文学爱好者阅读和欣赏的水平,准确把握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不同。当然,英美文学评论要建立在对英美文学作品本身的分析基础之上,没有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就没办法进行深刻的评论,也没有资格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评论,而对作品的分析本身也具有对文学作品评价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文学作品分析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属性,而英美文学评论其关注点则更多的是对英美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外在表现、文学艺术表现进行思考、进行评论。

二文化发展载体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语言,同时,作为文化发展载体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之一。因而,民族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必定会在语言这一重要媒介上表现出来。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其创作所使用的语言,多是作者经过三思提炼、凝聚而成,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式与美式两种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因而,从语言差异这个角度去切入,看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英国在文化历史的发展上源远流长,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传统。同时,英语作为其文化历史发展的语言正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继承了其传统文化遗产,在文学作品的使用中具有良好的表现性。或许是因为这一语言原因,很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的时候,对于语言的使用显得小心翼翼,这或许是由于他们潜意识中由衷地尊敬乃至崇拜英式英语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传统,害怕语言使用上的不当而亵渎了英式英语的崇高地位。因而,文学评论家对于英国文学作品的评论,在语言的使用上就显得比较中规中矩,缺少一种文学评论上的个性自由与张狂特质。

美国英语作为英国英语的一种衍生之物,虽然在本质上与英国英语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作为一个民族独立、自由、民主的新生国家,美国在其争取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民主的文化意识都是新生的。而美国英语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叛逆和创新的特质。同时,美国的民主革命比较成功,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方面都没有留下任何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这一些反映到语言使用的层面上,就是文学评论家在对美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比较个性张扬,没有那种小心谨慎乃至顾忌的痕迹,特别在不少时候体现了文学评论语言使用上的文学艺术创造性。而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使用上的创新,与美国的自由、民主、个性张扬的创新文化氛围,与“一切皆有可能”的美国文化精神是分不开的。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通过分析文学评论家在对英美两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所使用语言的不同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显著影响。

三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是在传承文化和挣脱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挣扎的。《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杰出代表作,主人公哈姆雷特在复仇中苦苦挣扎,“生存还是灭亡”这个问题很好地表现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而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评论似乎也具有这样的性格。17-18世纪的英国文学评论从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到荒诞的创造手法,都体现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评论的继承传统与打破传统之间的纠结与抗争。20世纪以来,英国文学评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文学评论家对于先前的理论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思考,此时的英国文学评论作品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总的说来,英国文学评论界,除了伊格尔顿以外,没有出现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他至今在文学评论界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女权主义方向发展的,这是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趋势。文学评论要对以前的文学理论成就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建构起新的、适合当今社会的文学理论。

转贴于论文联盟

谈及美国文学评论,我们就不能忽视了对于美国文学的研究,因为自从有了文学,才有了文学评论。美国作为殖民地,其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以及印第安文学的影响。笔者认为,美国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性,不然也就不会有美国文学这一说法了。美国文学虽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美国自身这一因素。英国文学在美国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结出新的果实——美国文学,虽然有着“遗传基因”,但是美国文学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然,与之相对的美国文学评论也是这样的。

四文化历史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于英国文学,在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上,其文化历史传统特色是人本主义,而英国的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而言的。在英国文学评论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比较趋于保守,这是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文化历史的不彻底性、妥协性是分不开的。例如,莎士比亚在对自身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谈到他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对人本主义的一种广泛宣传,人本主义在发展的金字塔的顶尖上,就是要实现全人类的和平、自由与友爱,没有人与人之间在阶级上的严重束缚。莎士比亚对其文学作品中人本主义观点的评价,可谓是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中的典型,对英国后续的文学评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英国比较稳定而牢固的传统人本主义评论观。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英国文学评论中的这一人本主义观点,却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乃至否定,其原因有如下:一个社会要想获得完善、快速的发展,必须借助革命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为整个社会在质的发展上提供催化剂的动力支持。因而,相对于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创新才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社会的完善和发展不需要保守的人本主义观。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唯有在社会发展的必要时刻才会真正的有效,它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美国文学评论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在显得激进的同时,还特别的具有独创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不像英国那样带有沉重的文化历史包袱,也没有很大的文化历史遗留问题。再加上,美国为争取独立而斗争所形成的自由、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使美国文学评论在发展上可以轻装上阵。因而,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各位作者以及文学评论者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都持比较激进的态度,甚至在很多时候还表现出独具一格的人本主义的创新观。我们可以从美国文学评论家对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评论中窥见其人本主义的观点。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一致从美国的历史去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认为他在文章中真实地描写了美国的历史。其中有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马克·吐温在文章结尾部分让黑奴吉姆获得了自由,回避了美国奴隶制度的现实问题,具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欺骗性;也有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黑奴吉姆虽然很多时候是自由人,但从本质上看,他却是哈克和汤姆的一种有趣的;但是更多的文学评论家认为,马克·吐温是在通过一种貌似带有种族歧视的描写来揭露讽刺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文学评论所具有的自由、民主、激进而独具创造性的特点。

英文化学论文篇10

首先,从文化导入的内容来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的文化导入应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切实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熟悉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文化的探讨中来,从而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另外,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主要是英美文化,但是有些文化知识离学生本身的知识和经验相距甚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应该在文化导入中加强中国文化的导入,或将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相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其次,从文化导入的方式来看,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独立探索、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文化导入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展示出来,更好的方法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框架,让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去查询资料,对文化知识及相关背景进行积极的思考或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主动地构建意义,成为学生自己知识库的一部分。当然,在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需提供相关“支架”,通过一定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这也就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都是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的,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则来导入文化。

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内出版和发行了不少大学英语教材。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郑树堂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自2002年沿用至今,在很多院校得到了广泛采用。《新视野》教材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教材中的文章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涉及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科技、体育、风俗人情等各方面。文章难度从第一册到第四册由浅入深,词汇量不断增加,难度也逐级加大;每一册中的词汇复现率较高,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用法。同时,《读写教程》与《听说教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点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从课文所承载的文化的角度来看,《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课文文化内容丰富,由于是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因此便于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入某个主题的文化。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来自美国,更多呈现的是美国文化,缺失了其他英语国家及亚洲国家的文化,这也是在课堂的文化导入教学中需要补充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发我们,课堂中信息的输入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为基础,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文化输入应与学生息息相关。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课文为例,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子关系,牵涉到亲子关系的中西方文化有不少,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吸收。那么在做文化导入时,首先,可以从学生谈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入手,然后再引入在亲子关系上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其次,从导入的方式上来说,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亲子关系的异同,并得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孝”道,西方文化亲子教育中对独立性的培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