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文化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4:09

冰雪文化论文篇1

大学生参加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或者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涵养或者能力,就是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这种素质将大学生的冰雪体育品质和精神结合在一起,也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冰雪体育文化素质包括了几个方面,即:冰雪体育技能、冰雪体育知识、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精神等。

1.1冰雪体育知识

大学生冰雪体育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安全知识以及必须掌握的生理常识等,要求学生了解冰雪体育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各种作用,大学生必须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冰雪体育活动,并培养自己对冰雪体育活动的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恰当的了解冰雪体育赛事和冰雪体育代表的人文文化和知识等。

1.2冰雪体育技能

大学生冰雪体育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锻炼技能、审美技能和娱乐技能和自我评价技能等,还需要掌握冰雪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处理办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冰雪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要在运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冰雪体育素质,保证自己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均衡的大脑意识,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

1.3冰雪体育精神

冰雪体育运动中蕴含着有价值的作风、思想,能够启迪大学生的思维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有利影响,这就是冰雪体育精神。具体来说,大学生在参加冰雪体育活动时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心态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就是冰雪运动精神的组成部分。冰雪体育精神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适应能力、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公平看待问题的能力等。

1.4冰雪体育行为

大学生的冰雪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冰雪体育生活,就是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行为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冰雪体育行为包括冰雪体育时间、冰雪体育活动、冰雪体育消费等,在冰雪体育素质的组成因素中,冰雪体育行为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也是冰雪个性的体现形式,冰雪体育行为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2.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要素

2.1兴趣因素

大学生进行冰雪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冰雪体育课,如果冰雪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能够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就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冰雪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性,树立正确的冰雪体育价值观。如果冰雪体育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那么就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再加上冰雪体育教学课时不多,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2.2教育因素

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念、思想和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技能,因此良好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优秀的身体条件。但是教师要注意素质培养和技术教学同等重要,教师不仅要看到冰雪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要看到其休闲娱乐、素质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3.培养大学生冰雪文化素养的方法

3.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培养学生的冰雪文化素养,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高校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逐渐贴近社会,从这个角度将,冰雪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手段。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条件、生理条件和适应性等因素,努力由“育体”向“育人”转变。

3.2革新教学模式

冰雪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行为,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应注着手进行冰雪教学改革,革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课程,结合大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生理特点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技能培养。

3.3改革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改革课外活动,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冬季锻炼的意识,继而发展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教师应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冰雪冬令营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4.结语

冰雪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冰雪雕塑理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20-02

我国北方的冬季要比祖国其它地方来得更早且更加寒冷,尤其是纬度较高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每年11月中旬左右就会相继开启降雪模式,寒冷时间最长将持续5个月之久。随着近年来交通的发达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一睹北国的冬日风光,成了不少人丰富生活、开拓眼界的新方式。尤其对于南方的人们来说,到东北旅游,在冰天雪地中身临其境地游玩,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与审美需求。每到冬季,以冰雪为主题的人文景观与艺术作品琳琅满目,诱发了游客们猎奇的心理。冬季到北方冰雪世界游玩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因此,作为冬季旅游为特色的北方冰雪城市,有必要逐渐将冰雪旅游的城市特色转化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我国东北地区有著得天独厚的亚寒带气候特征,具备开发冰雪旅游的条件。冰雪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城市风貌共同构成了北方城市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冰雪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如传统环境艺术与冰雪雕塑相结合,以及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冰雪雕塑的融合等,都为冰雪旅游产业提升了吸引力。而冰雪雕塑在冰雪旅游产业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

当下社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作为东北地区城市特色旅游业,应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与更高的审美标准。冰雪雕塑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道人文风景,是冬季旅游观光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张特别的名片。为进一步配合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完善、规范冰雪雕塑产业,提高冰雪雕塑的品质,高校应重视培养冰雪雕塑的人才。高校冰雪雕塑的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有利于保障东北地区冰雪文化产业的质量,更能赋予冰雪雕塑更多的创造性力量,提高整个城市冬季的艺术性和审美水平。冰雪雕塑的设计与开发需要理论与实践同步建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冰雪雕塑课程理论基础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冰雪雕塑的历史与常识

人们对于自然界冰雪的利用最早可追溯于17世纪,冰锯等采集器材的应用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最早将冰雪应用于艺术始于清朝初年。清末时期,在京城就有冰灯与冰雪雕塑建造展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作业成为当代冰雪雕塑取材的主要手段。1910年,美国人制造了世界首台压缩制冷冰箱,且最早将人造冰雪技术应用于商业。商业冰成板状,便于贩卖与分割,制作方法主要有“灌水法”与“循环槽法”。人们发现,在极地气候条件下,零下50度的气温能使人的呼气的水分变成小雪花。科技使人工造雪技术逐渐成熟,人工造雪模仿自然中的成雪原理,以水蒸气遇低温冷凝为方法制造人工雪花。目前,大型造雪设备的研发已非常先进。我们进行冰雪雕塑的材料以人工造雪为主。

二、冰雪材质与表现形式

在冰雪雕塑的教学与实践当中,首先要解决材质方面的问题。冰雪雕塑材质拥有不同于普通建筑材料的特性,主要原因是冰雪源自于自然中的水,且必须为无杂质的净水,以避免尘垢和空气的参合而影响雕塑的质量,人造冰雪为优选。自然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时,由于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做为凝结核,使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当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水滴会变成微小的冰晶。大量的冰晶集结在一起形成了雪花,当雪花的重力大于空气对它的浮力时就落向地面。在它们坠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如果空气持续低温,当到达地面时我们看到的就是雪花。人工造雪是利用喷雾压缩机产生高速空气流,将专用喷嘴或喷枪喷出的水流大散分割成微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空气中,在下落过程中这些微小水滴凝结成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花。人造雪相比自然雪呈白色细小颗粒状,吸水后外观洁白,晶莹剔透,酷似自然冰雪。高温和光照下都不会轻易融化分解,而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最重要的是人工造的雪要比自然雪洁净。人工造雪集中堆放收集方便,避免二次污染。并且人工造的雪粘性较强,便于夯实。在材质的特性方面要熟悉材质的承重问题、镂空的可行性等。

1.圆雕。圆雕并不是特指圆形或圆柱类雕塑,而是泛指不依赖于任何衬景的、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雕塑,这类雕塑在视觉上能达到各角度观赏的视觉审美效果。如2015年艺术家耐克利用冰雪材质于喜马拉雅山创作出模仿古希腊“无头”的胜利女神,生动地再现了古希腊经典雕塑艺术。由于圆雕创造方面的灵活性,可表现题材的广泛性,视觉效果易于凸显主体性,这种雕塑手法在冰雪艺术中被广泛应用。最重要的原因是,圆雕对材质的把控与掌握较为容易,中途出现损坏的几率低,上手容易,更适合普通大众或冰雪艺术爱好者,也同样适用于职业艺术家。圆雕对于冰雪雕塑的推广、互动、普及起基础性作用。

2.浮雕。浮雕是冰雪雕塑的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雕塑与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浮雕的最突出特征。浮雕作为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乃至古埃及,在中国的古代也有迹可循。古希腊罗马的神庙、建筑,古埃及“负”雕塑(浮雕的形象沉入材质内部),中国的帝王陵墓与碑刻等,都承载着浮雕艺术的精彩历史。冰雪雕塑中的建筑物以及一些圆雕的基座通常会应用浮雕技术。浮雕表现的深刻程度也可以随着艺术家的技艺风格和创作思路来把握,浮雕可以表现最典型的平面性特征,也可以在平面中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的复杂结构。

3.透雕。在雕塑技法中,透雕是在冰雪雕塑里最考验技法与基本功的一种表现形式,镂空也是雕塑创作最关键的阶段,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对创作者刀功的力度、稳定性,点、线、面各种画面关系的和谐要有严格的把控力。尤其是以冰雪为基础的材质,其脆性与不稳定性,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一大挑战。此外,透雕的镂空技术还要考虑冰雪材质承载重量的能力,及兼顾作品展览周期、安全性等。优异的透雕能够提升雕塑的空间感,形成虚实相生的画面,在迎合作品主题的前提下,各种浮雕肌理,及疏密有序的线条与透雕手法相互呼应,常可以产生预料之外的效果。

三、冰雪雕塑的题材内容分类与艺术辅助

多种雕塑技法的创作引导下,冰雪雕塑题材的丰富性、自由性大为广阔。冰雪雕塑从形态可划分为:建筑类、植物类、人物类、经典雕塑再现等。从文化上可以将之划分为:代表民间地域文化的民俗类、历史性题材群雕类、童话故事类、节日庆典类、卡通类等。按照风格划分:大概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与生活方式。声、光、电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的夜生活更加绚烂多彩。声、光、电技术不仅应用于城市夜景的美化,声、光、电在冰雪雕塑中的应用也使冰雪景观五彩斑斓、丰富多姿。我国最早将声、光、电引入冰雪雕塑是在清朝末期,当时电冰灯在京城已经得到了运用。现今社会中,声、光、电的配合已然成为冰雪大世界夜晚的一大亮点。特别要注意的是,电在冰雪雕塑中的安全性应用,要求创作者应掌握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与电路常识,确保安全性。在一些比^大型的,声、光、电使用面积与频率较大较复杂的情况下,有必要请专业的电工做指导工作。

四、制作冰雪雕塑前期的基础培训

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灵魂,在艺术创作中起基础作用,尤其在雕塑创作中,多种视角下的艺术作品的素描稿必不可少,其作用在于将印象中的形象在草纸上形成预览图。也就是创作草图。

2.除了素描基础外,设计中的快速表现也要求学生对水彩、马克笔等画材进行训练。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也必不可少,便于对大型的冰雪雕塑场景进行宏观的设计,精确掌控每一区域的展示效果。此外,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也是冰雪雕塑基础的一部分,如cad、ps等平面软件。便于平面图以及施工图的制作。掌握3DmaX、pRo/e、Solidworks等三维软件,便于进行冰雪雕塑的设计意向展示。

3.三维模型以及大型冰雪雕塑制作的基础课程(泥塑、木雕、石雕、金属焊接雕塑)。泥塑的制作材料是黏土,制作较为方便,这种材料决定了既能使用“加法”又可使用“减法”制作,比较方便修改,且便于反复练习,所以这种制作形式也是木雕和石雕的基础。不同的是木雕和石雕只能使用“减法”。这与冰雪雕塑性质接近,只是材料性能不同,制作工具不同而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泥塑也是木雕、石雕、金属焊接雕塑的基础。不难理解它必然也是冰雪雕塑的造型基础。

4.冰雪雕塑的工具。制作冰雪雕塑之前,应该先了解各种工具的设计原理、使用方法和用途。熟练使用工具,得心应手,才能高效地进行冰雪雕塑创作。通过使用工具和冰雪材质的实际接触,深刻了解“冰雪”的材质特性,制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判断,积累造型经验。

五、小结

冰雪雕塑需要重视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学习冰雪雕塑理论,有利于拓宽专业性,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品味素养。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加大各个学科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单一性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以冰雪产业为契机,为促进全省的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新型人才。

[本文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社科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冰雪雕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6JDmS48。]

参考文献:

[1]姜宇琼,张艳.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09(8)

[2]王立荣,姜宇琼.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1)

[3]李鑫泽,阮英爽.从北方冰雪产业发展谈高校开设“冰雪雕塑艺术”课程[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2)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冰雪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海林林业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

目前,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就是对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的体现,但是冰雪旅游行业在近几年发展低谷之后,也逐渐的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白金产业,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对其高度的重视。黑龙江省的冰雪资源开发的比较早,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处在一个比较领先的水平中。根据目前黑龙江海林林业局冰雪旅游行业发展的状况来看,市场的形式都是非常乐观的,每年对游客接待的人数也在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因此本文主要重点针对了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策略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及合理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目前黑龙江省海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截止到2016年2月,黑龙江省接待冬季国内外的游客达到20443.4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8.8,总收益达到1091.5亿元,同比增长了23.5%。从这些数据统计来看,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呈现的是一个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接待的人数也逐渐的增加。并且相关的冰雪文化节和体育活动也在逐渐的开展,也为黑龙江省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对我国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推动。

二、黑龙江省海林冰雪旅游产业具备的竞争优势

(一)地源与气候

黑龙江省四季交替分明,冬季的积雪时间比较长,雪质很好,温度也非常适宜,为冰雪运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黑龙江与俄罗斯、朝鲜和蒙古等国毗邻,边境线比较长而且口岸也比较多,也是对欧亚大陆联通的通道。边境和跨境的旅游具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源的优势。使冰雪旅游和边境游进行结合也将逐渐的成为龙江冬季冰雪旅游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资源的优势

黑龙江省具备资源丰富以及山水景色非常秀美的特点,特别是在冬季冰雪景观更是美不胜收,也成为城市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黑龙江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非常历史悠久的文化,并且在人类社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当中,黑龙江省以及松花江流域都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大量的积累,再加上我国有独特的冰雪资源,就建立了非常多的滑雪场。除此之外,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更是将冰雕和冰灯以及多样的冰雪观光活动融合到一起,进一步的对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规范化经营的实现加快。

(三)冰雪文化的优势

冰雪体育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第一个滑雪场是在1930年左右由哈尔滨的白俄罗斯人在阿城区玉泉北山建成,1985年开始举办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项目为主题的国际性的节目,也成为国际上具有着非常重要和影响的冰雪节。

三、黑龙江省海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区位的交通劣势

因为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地域原因,也就使黑龙江省的交通运输业不是很发达,而且黑龙江和上海以及广州与北京等旅游胜地的距离也比较远,其中发生的交通费用也造成游客的旅游成本增加。

(二)运营机制不完善

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的经济作用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对相关完善的运营机制严重的缺乏,就导致大多数的旅游产品的结构都十分的单一,也缺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并且整体市场的竞争力也是比较差的。

(三)人力资本的劣势

冰雪旅游人力资本主要都是表现在场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冰雪教练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职业的操守。省内除了亚布力和帽儿山以及玉泉等大型的滑雪场能够配备专业的产业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教练员之外,一些小型的滑雪场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甚至一些规模小的场所根本就不配备教练员。造成有些旅游企业在运营中丢失市场份额,也对冰雪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四、对黑龙江省海林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提升

(一)竞争优势的培育战略

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政府投入增长的比例不能对冰雪产业快速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适应。因此,政府应该对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的契机合理的把握,充分的对政策的导向作用进行发挥,从而对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的提高。

(二)对产业结构战略的优化

近期世界经济持续走好,冰雪旅游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的竞争逐渐的激烈,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也需要通过相关产业的融合来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推动。

(三)打造精品的战略

根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的情况,有关行业主管的部门应该对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的机遇进行及时和准确的把握,要大力的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退出特色的精品,从而吸引国外和国内的游客。产业从业的企业,也要对旅游客源的结构进行深入和细化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对相关营销的活动进行不断的开展和宣传。也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持续升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黑龙江省海林区的冰雪旅游的产业在多年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规模的结构,并且有关的冰雪旅游的产品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并且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对黑龙江海林区的冰雪旅游的的产量能够持续的发展和进步的不断的促进,就必须要对当地的冰雪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结合,对自身非常独特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能够打造出专属于黑龙江海林区非常独特的品牌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曹亚东;,李传庆.城市竞争力视角下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效益研究――以哈尔滨为例[J].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2012,(11):44-47

[2]刘巍;,张守信;,张博.比较优势理论下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J].体育管理与科学发展?2012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2012,(06):55-58

[3]熊经肇.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价格策略研究――陕西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04):66-69

冰雪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冰雪文化教育

前言

冰雪体育锻炼是人类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需要勇气、忍耐、顽强、自信、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准确地评估外部环境,学会和这项运动的共同参与者沟通和配合。另一方面,在参与各种冰雪体育活动的同时,可以使广大学生与教职工逐渐形成统一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观念和意识。只要你坚持参与冰雪体育锻炼,你就可以理解什么叫超越自我,不仅仅是体能,更重要的是和自身、和环境、和他人的和谐共处。

一、冰雪运动现状

冰上运动是借助专用冰刀或其它器材在天然或人工冰场上进行的体育运。吉林省高校冬季冰上课的内容主要为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速度滑冰是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教学中的季节课、特色课和必修课,开设较早、也较普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较为规范。但近年来,因受特定教学环境的制约,如高校的扩招,或迎接评估,高校校园里教学楼、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建筑拔地而起,往往侵占了学校的动场所,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校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开设冰上课的高校呈减少之势。保留了冰场的高校,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些高校常常因冰场面积小,学生拥挤,技术好的学生发挥不出水平,初学者提高不快,冰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

二、冰雪文化现状

不论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还是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重文轻武”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对这一观念的认同,为这一观念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出现了国家部委重视而基层忽视的尴尬局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界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这种提高和转变往往只停留在体育理论界的学术层面,尚未在学校管理层达成共识,部分管理者对体育的认识还或多或少地停留在生物学意义的范畴,对学校体育价值的认同还局限于学校这一相对狭窄的时空领域,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忽视,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使高校校园冰雪文化建设失去了推动力,失去了学校的政策优势。校园冰雪文化是一个由冰雪物质文化,冰雪制度文化和冰雪精神文化组成的复杂,有机的开放系统。把校园冰雪文化建设看成是多举办几次冰雪竞赛,多搞几项冰雪娱乐活动,在大赛中多拿几块奖牌是包括部分体育教师在内的大部分人的共识。这一局限性认识的结果,是对校园冰雪文化形式上的重视,而忽略了隐性的冰雪精神文化的建构和冰雪制度文化的建设,这一局限认识也导致了对冰雪文化建设的困难性,长期性估计的不足,从而使高校校园冰雪文化建设难以向纵深,高层次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了高校校园冰雪文化功能的弱化和简单化。

三、推广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文化的有效路径

1、以人为本。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冰雪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发展人和完善人的功能,应以人为本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创造条件来体现人的意义、实现人的价值,着眼于大学生人性的培养、丰富和提升,立足于以主体性教育为本质的素质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突出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条件,以人与自身的和谐为目标,培养热爱自然的人,热爱生命的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具有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在冰雪体育教育中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核心就是充分重视人自身的发展,使人在身体、心理、社会m应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冰雪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适应社会,使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生存、发展,以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精神服务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规范教育。体育对国家是生产力,对单位是凝聚力,对个体是生命力。体育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大学生的社会品质教育应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冰雪体育文化构筑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良好平台,发挥这一平台的影响和感召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以及对人生的看法,引导和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社会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文明意识,发挥冰雪体育文化的导向、教育和辐射的功能,为学生社会品质的塑造发挥其应有效应。

3、强化人文教育。高等教育要以“育大,‘成才”为己任,开发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途径,以冰雪体育课程为主线,构建诸如开展冰雪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建设冰雪体育社团、组建冰雪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等多元化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冰雪体育学生的需求。举办冰雪体育文化节活动,通过冰雪体育游戏、竞赛、表演,冰雪体育摄影展,冰雪体育征文、演讲和邀请冬奥会冰雪体育明星做事迹报告等活动,吸引大学生关注并亲身参与到冰雪体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以及社会人所需的各种能力素质会得到锻炼和提升,使高校学生自觉地接受冰雪体育精神的影响、教育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滨.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1,(02)

[2]唐敏.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教育价值与实施途径[J].冰雪运动,2011,(02)

冰雪文化论文篇5

abstract:toconductthequalitativeanalysisondevelopmentofice-snowtourismindustryandtheindustrialupgradepathinnextstage,thispaperconductedthe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oftheice-snowtourismindustrydevelopmentpolicyweightstothe200sampleswithfeatureidentity,gainedthatthedevelopmentandupgradeoftheice-snowtourismindustrydependedontheloadcontributionofpolicysupportfactors,culturalderivedfactorsandtechnologicaladvancesfactor,andcarriedouttheSpearmancorrelatedpathcoefficientanalysisofthemainfactors.BasedonSpSSstatisticalresults,thispaperestablishedtheconicalspiralupgradedmodelofice-snowtourismindustryandgavetheconclusionthattheoverallupgradeofice-snowtourismindustrywasmainlyrestrictedbytheguideofgovernmentadvantagepolicyandthesupportoffundsandothersocialresourcesandtheculturalderivedfactorandthedevelopmentoftheoreticalsubjectofcollegesobjectivelypromotedthetechnologicalprogressofice-snowtourismindustry.

关键词:冰雪旅游产业;升级路径;主成分分析;圆锥螺旋线

Keywords:ice-snowtourismindustry;upgradepath;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conicalspiral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189-04

1研究背景及问题析出

作为一种世界范围流行的主题休闲旅游方式,冰雪旅游在欧美等国家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1]。作为旅游行业中一朵冰晶璀璨的雪莲,冰雪旅游及其附属产业正为整个旅游产业的经济产值贡献着愈来愈多的经济份额。我国的冰雪旅游于1985年始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后经不断地成长,现阶段已大范围发展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且日益成为我国冬季旅游方式的首选意愿。但由于“冰雪旅游”本身的起步时间远远迟滞于欧美及日韩等国家,旅游(滑雪)设施简陋、旅游特色缺失、服务项目抽条、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失灵等问题的出现却在客观上造成了相当比例游客旅游体验与其消费价值在整个旅游经济创造过程中的极大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反映于我国冬季旅游市场在客观层面发育周期上的稚嫩,更多的还体现出整个冰雪旅游产业在主观层面对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滞后和被动。

略领先于现实环境中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理论层面对于冰雪旅游及其附属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处于探索进阶阶段。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张春艳(2008)对冰雪旅游在资源价值构成及实现机制层面作的基于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和环境调控方面提升冰雪旅游资源价值策略的相关研究[1,2],但整体研究方法更侧重于理论框架的搭建,在实证方面略显单薄。吴伟伟(2010)分别在吉林和黑龙江选取两处采样点对冰雪旅游价值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做了实证研究,并抽取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生态要素为结论指标[3],但计量指标及被试样本数值仍遵从于张春艳2008年的样本数据,因此实证效度有待商榷。王玲(2010)利用CnKi期刊源对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与研究的理论成果加以综述,得出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对各地及全国冰雪旅游开发做出全面而系统的规划,并针对地方旅游发展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冰雪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的结论[4],但并未给出更具针对性的研究建议。其它关于冰雪旅游及其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多归集于发展策略、竞争机制及政府规划等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多倾向于理论层面研究,在此不再赘述。总体而言,国内理论界对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多的侧重了理论框架的搭建,研究方法和政策建议趋同,研究视角多局限于扶植政策、集聚机制或评价权重等单一维度。未能有综合以上多个维度的分析角度且基于实证基础的研究,而这正是本文得以展开的研究视角。

本文选取我国冰雪旅游的发源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样本空间,有约束条件地选取200名特征身份人员作为被试样本来分析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升级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权重问题,并基于此建立数理模型以定性分析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升级的爬升路径,最后给出关键升级节点的相关路径分析。

2数据来源及统计解释

2.1样本特征

因考虑到本课题的纵深剖析前提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或管理学基础(经历),故在样本采样特征的覆盖上我们有所限定:即要求被试样本具备与经济学科相关的研究经历或学习过程,或具备企业管理、行政规划制定的工作性质或旅游业内人士。基于以上三部分既定样本特征的考虑,我们将样本空间限定于高校经济学科教师及社科研院究所人员、政府相关业务部室人员、相关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和旅游业内人士四部分人员。因约束条件的限定,偶遇抽样(accidentalSampling)的采样方式仅适用于小部分被试样本,绝大部分采样过程按前期预约、分层抽样(StratifiedSampling)方式进行。因此样本数据的收集难度和采集周期亦随之放大,整个样本空间共按既定数据特征选取被试200人,采集周期自2010年8月初持续至2011年1月末。其中,高校教师和社科院研究所专家样本100人,覆盖样本空间50%,折半占优。相关企业中层以上人员40人,政府相关业务部室人员30人,旅游业内从业者30人,各覆盖样本空间20%、15%和15%。可以看到,样本的学术背景和从业经历与课题研究的理论相关性和实践性紧密,抽样代表性显著。

2.2问卷设计

问卷题目的设计主要采取专家咨询的方式析出。考虑到采样数据的统计意义和易计算性,问卷形式被设计为封闭性、单项选择式问卷,单选过程以对权重的认可程度被抽象为统计学意义。权重测度以李克特量表为设计依据,即将被试样本对政策量表的认可程度按照“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甚重要”、“很不重要”5个量级的权重指标从高到底分别以5分、4分、3分、2分、1分相应度量[5]。初始问卷共设计权重问题20道,经对问卷题目相关性检验,滤除高相关题目4道,低相关性问题1道,最终问卷共体现问题15道。具体问卷题目与量表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按照量表数目与被试数目需满足最低限度为1:5的建议比例[6],被试案例应控制在75人以上,本案被试样本为200人,满足测试容量要求。

2.3统计分析

我们以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被试特征群体对于发展冰雪旅游产业这一宏观问题所倾向的对于相关政策、措施的认可权重。首先我们对样本统计矩阵做信度分析、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以判定其作因子分析的可靠性和显著性。经检验,本案量表的Kmo值为0.858,介于0.8~0.9之间的建议区间[6],且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即拒绝假设,适合作因子分析。依据匹德森(peterson)研究建议,克朗巴哈α值水平在0.6以上为研究数据可使用的最低标准[7]。本研究的克朗巴哈α值为0.868,信度值已经远远高于0.6的最低接受标准,且同时满足0.7以上的SpSS信度经验操作要求,表明本研究的数据可靠性较高。我们对量表进行主成分分析,共萃取得到三方面主要成分,且主成分对方差的总解释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8.944%,达到了良好的代表结果。与主成分萃取同步,我们点选了陡坡图(碎石图)选项,可以看到,在第三个成分点后,Slot曲线斜率趋于平坦,进一步验证了主成分萃取解释效度。

主成分萃取后,我们对比原始成份矩阵以分析Q1~Q15与主成分的分类相关。原始成份矩阵与经一次最大方差法正交转置后的成份矩阵如表2所示,其载荷主成分分类情况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经主成分萃取后,分析变量被抽象为政府政策扶植层面、冰雪文化衍生层面与企业技术进步层面等3方面主要相关因素。而与政府政策扶植层面相关度较高的因子1类别又占有7列量表,即合计占优46.7%。冰雪文化衍生层面和企业技术进步层面分别占优26.7%和20%。由主成分的占优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在政策层面的有效支持,其推进效率可达到所有助推效能的一半比例,占主导推进地位。冰雪文化衍生层面和企业技术进步层面合计分配另外一半推进效能,占辅助推进地位。需要说明的是,Q14因素与3类主成分都成较低程度的相关性,未被剔除问卷主要是出于观测被试样本对于参与冰雪旅游产业意愿的主观考虑。但“一般重要”以上意愿的统计率仅为18%,表明了特征人群对冰雪旅游产业较低的主观参与度。

3冰雪旅游产业圆锥螺旋线升级模型

由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得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扶植层面、冰雪文化衍生层面和产业技术进步层面三个维度的资源支持。但这三个维度的资源发挥效能的运行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本部分我们将通过搭建数理层面的产业升级模型来加以解析。

我们所建立的冰雪旅游产业升级路径模型以经济产值m为最终度量目标。相应于文章第二部分主成分抽取后的结论,我们将冰雪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的定性分析维度扩展定义为政策扶植ploy维度、文化衍生旋度rot维度(本处“旋度”概念的引入主要是为体现出文化衍生、创意产业对于冰雪旅游产业在吸引外部资金、政策及其它社会资源方面的汇聚作用)、技术进步周期t维度及经济产值m维度。

由于政府制定政策具有短期持续性和阶段拉动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以阶跃函数的形式表征扶植政策对于m的拉动作用,图1中以m(p)表示。由阶跃函数的基本特性易知,m(p)具有区间常数和线性的基本性质。在不考虑政策突变及较大政策扭曲的情况下,扶植政策对于m的影响具有阶段可持续性的正向拉动的作用。如果扶植政策的助推效率显著,则在一定的时域区间内还会出现对于经济产值的指数拉动效应,但考虑到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上我们仍用阶跃函数表征。相应于占主导推进地位的扶植政策维度而言,文化衍生、概念创意产业等重点受扶植项目在对于外部资源的吸引、汇聚方面会产生显著的“负源”作用,即具有吸引外部资金资源及其它社会资源持续进入的汇聚作用[8]。相应地,资源旋度的增加会带动资源通量流密度的增加,这是整个产业经济值得以增加的一个显著指标[9]。伴随文化创意地不断衍生、裂变,文化衍生旋度会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扩张起到呈现指数级跳变的助推作用[10]。这一点,近年来我国冰雪旅游的持续升温及冰雪旅游产业链的双向延长就是充分的例证。我们用形如r(t)=r0e的数学形式来表征这种指数成长效果。式中,积分域内的拉米顿算子与资源流速Vt的点积结果表征为资源散度场,如果资源旋度场引发了稳定的资源散度场,则资源通量流密度可简化表征为r(t)=r0e,图1中以m(r)表示[11]。易见,适时且优势的利导政策是引发文化衍生旋度维度内资源通量流密度指数表征的显著动因,政策维度对于文化衍生旋度维度具有先期激发作用。下一个需要考虑的维度是冰雪旅游产业内技术进步及知识溢出自身周期特性的维度。标准的技术进步周期大体同步于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即集群中后期的技术进步及知识溢出对整个产业的经济产值所产生的拉动效率最为集中,我们可以简单地用正态分布函数加以表示,其数学表征为m(t)=e/σ,以m(t)表示。图1中所绘的技术进步生命周期曲线为标准表征,并未附加政策扶植维度与文化衍生旋度维度的正向载荷影响。然而现实中,正态分布曲线的衰退期未必会以对称周期的形式出现,抑或者说,地方政府层面和企业联盟方面会不断地利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推迟其后半周期的到来。如果产业接续及时,产业链嵌套全球产业链契合良好,则产业成长效能亦会出现阶跃提升的情况,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产业升级的波峰状态。将政策扶植ploy维度、文化衍生旋度rot维度、技术进步周期t维度及经济产值m四个维度融合分析,我们即可得出理想状况下我国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模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考虑的情况只涵盖政策触发效率良好且文化衍生及技术进步对广义资源(资金及其它社会资源)旋度构成正向激发效用的情况,基本思想是将各维度内的表征函数进行差乘并加入误差项。差乘的原因是考虑到不同维度条件的经济场的叠加可能会对政策象限造成非线性扭曲,所以在此约束了最终路径函数的方向性性质。考虑到阶跃函数具有常数和线性性质,则最终路径函数的图形表现形式主要只与m(p)及m(r)显著相关,定点值与m(t)正相关。这样,我们将四维度计算降维为三维图形表征问题。易得,最终的路径函数具有类似于圆锥螺旋线方程(圆锥螺旋线方程表征为:x=(R・et)cosωt,y=(R・et)sinωt,z=H・et。m(r)与m(t)的指数形式与x和y的表征形式相近,所不满足的平方和关系是螺旋半径。考虑到政策的指数效应,则m(p)与z可以良好替代)的表征形式。图1中以标准圆锥螺旋线表示。当然,我们考虑的情况基本上近乎理想情况,实际条件下冰雪旅游产业升级的螺旋爬升速度还要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

4冰雪旅游产业升级相关路径分析

比照冰雪旅游产业三维度圆锥螺旋线升级模型,我们应用SpSS17.0对降维后的政策扶植p维度、文化衍生R维度及技术进步t维度的三维爬升模型所涉及的主成分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得出其相关系数以表征助推路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在0.01水平(双侧)显著相关条件下,p维度内的Q1、Q12及Q15等3个主要因子对t维度内的Q2、Q5及Q7因子指标产生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推进作用。这也证明了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长度、加强政府对冰雪旅游相关产业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植力度、加强建设冰雪旅游产业研发、商洽等综合示范性平台建设三方面政策建议对冰雪旅游产业本身技术进步及知识溢出效率所起到的正向促进作用。R维度内,Q11在0.05水平(双侧)显著相关条件下分别对t维度内的Q5因子及p维度内的Q15因子产生显著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相关理论学科的发展对于冰雪旅游产业国际化运营及示范性平台建设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需要额外说明的一点是,文化衍生R维度内,相关的因子载荷产生了较大程度且多于其它两个维度内的自相关,这也在客观层面上验证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实际运营操作落后于理论(文化)研究的发展现状。其它相关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统计结果所表征的其它现实意义在此不再赘述。

5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统计权重为基础,定性层面上构建了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圆锥螺旋线升级模型,限定约束条件下对200名被试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了以下研究结论:

①我国的冰雪旅游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冰雪旅游市场也正处于成长初期,相关的产业制度建设及行业运行准则仍需进一步规范。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的有效长度以促进其产业技术进步及知识溢出效率是整个产业得以发展升级的关键指标。

②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主要受制约于政府优势政策的引导、资金及其它社会资源有效支持。与此同时,文化衍生及高校相关理论学科的发展也在客观上辅助促进了冰雪旅游产业的技术进步。

③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升级路径具有类似圆锥螺旋线的爬升性质,其爬升效率主要取决于周期性的扶植政策补给及文化衍生旋度的加强。

参考文献:

[1]张春艳.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张春艳,胡运权,杜梅.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中冰雪旅游文化的塑造[J].管理世界,2008(4):173-174.

[3]吴伟伟,张春艳,郝生宾.冰雪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与体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52-156.

[4]王玲.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与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03,18(2):24-29.

[5]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92-98.

[6]JosephF,HairJR.multivariateDataanalysiswithReadings(the4thedition)[m].oregon: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inc.,1995:210-229,374.

[7]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7-109.

[8]霍影.多维旋度大循环经济圈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1):977-981.

[9]余永达.集聚优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55.

冰雪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东北;民间美术;冰灯雪雕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138-01

一、溯源

东北松嫩平原冬季漫长严寒,据记载古时人们将刚打上来的井水放在木桶里冻成冰坨,把油灯放进冰坨中央凿出的冰窟窿里做成照明灯。冰的材质容易获取、成本低廉、透光且防风,非常适合冰封酷雪的东北地区,因此得以流传下来。冰灯仅限于室外使用,当其他照明设备出现后,冰灯的照明功能逐渐被审美功能所取代,最终演变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从冰灯的使用目的来看,经历了从实用到观赏再到消费三个不同阶段。

雪雕的出现要晚许多,史料记载最早的雪雕作品出现在1963年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上,当时冰灯艺术发展到集冰建筑、雕塑,园林艺术等综合艺术形式,当人们对冰灯艺术的审美挖掘达到极致之后,雪雕作为冰灯艺术的一种补充和延续而衍生出来。

二、冰灯雪雕艺术的形式特征

冰灯雪雕艺术的材质特征。这种艺术形式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所用的材料的特殊性,主要以冰或雪为主,配以电灯、金属、木材等为支撑或装饰,冰块本身具有无色、透明、折射光线的特点,冰雕作品看起来晶莹剔透,梦影幻生,配上灯光的衬托,更显得光影纵横,交错相生。雪雕取材于经过特殊处理的雪,即将松暄的雪加少量的水压实,做成可以塑造的雪块。雪雕作品质感莹白,皎洁光彩,因它的白色是不透明的,和冰雕的灵动剔透比起来,它更具有一种朴实敦厚之美。

冰灯雪雕艺术的造型特征。冰雕和雪雕都是一种雕塑艺术,属立体造型的范畴,与其它的雕塑一样,有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形式,讲究表面处理、刀痕刻迹、工具使用的审美价值。冰灯和雪雕虽然同属于雕塑范畴,两者在制作方式上还存在才别。冰雕是在事先备好的冰块上做整体的去除或保留从而达到理想形体的造型过程。而雪雕则可以将雪快分作几个部分,把每个部分捏成固定的形状之后,再组合起来并修整的方式,这点跟沙雕的原理颇为相近。

三、冰灯雪雕艺术的价值分析

审美价值。无论冰灯还是雪雕在艺术造型上,都具有既能够将雕塑艺术和园林艺术于一体,又能够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冰雪质感融入其中的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能源的发展,现代冰灯雪雕越来越有将声、光、电结合其中的趋势。电灯与冰块本属于水火不容的矛盾体,却可以在冰灯艺术中融为一体,这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能具备的艺术魅力。

经济价值。现代冰灯雪雕艺术在规模上、造型设计上、主题创新上、娱乐项目上和科技开发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规模,经过近50年的发展,冰灯雪雕艺术已经由原来简单的冰灯游园会发展成为层次丰富,内容全面的文化产业,包括冰雪观赏、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和冰雪贸易等等。

社会价值。哈尔滨的冰灯雪雕艺术凸显了城市特色,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在取得不菲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是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冰灯雪雕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它以对冰雪灵魂的再塑造,反映着宇宙万物生命秩序带给人们的喜悦,也昭示着劳动人们的智慧和灵巧,这种神圣的内心体验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甚至远胜于它的经济价值。

四、冰灯雪雕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首先,打造以冰灯雪雕艺术为哈尔滨市城市品牌的旅游业。城市品牌的定位离不开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因地域特点与气候环境的原因,哈尔滨的冰灯雪雕艺术开发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可为冰灯雪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

其次,深化冰灯雪雕制作形式的创新。开发冰灯雪雕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分为艺术的突破和技术材料上的创新两个方面,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贯通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如数字多媒体艺术与冰灯雪雕的结合还是一片未开发的领域,此外,除了现在所使用的声光电技术的运用之外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尝试也是方兴未艾。

最后,健全冰灯雪雕学科建设。由于冰灯雪雕的时效性和季节性的限制,它的制作多是应对某个游园会或是展览而临时进行的突击创作,创作者也多是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兼职创作,冰灯雪雕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对这一领域全面整理和系统的研究工作也尚显不足,归纳整理冰灯雪雕的学科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东北民间美术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编号:12522250

参考文献:

冰雪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多元转化路径研究

继资源、管理、科技和人才竞争之后,当今世界已经开始了第五轮竞争,即文化战略的竞争。“文化”的问题已经被人们深入理解并充分重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战略的结合势在必行。黑龙江省的“文化强省”战略现已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研究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开发最具黑龙江省特色的冰雪文化资源,无疑是当今黑龙江省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挖掘冰雪文化魅力的意义

冰雪文化特色是“与生俱来”的地理优势赋予黑龙江省的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所谓“冰雪文化”,就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冰灯、雪雕、冰雪大世界,等等,都是黑龙江省最富特色的冰雪文化的典型代表。黑龙江省是中国冰雪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冰雪文化的排头兵。

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有南北兼收,中外并蓄的特点。最早,女真人在黑龙江省创造了如服饰、建筑、饮食、渔猎等文化,之后关内大量移民涌入,使汉族文化和女真文化进行碰撞、融合,清代的两次大量移民,使满族文化和黑龙江土著文化相融合,俄罗斯移民把大量欧洲文化带到黑龙江,俄罗斯人带来的冰帆、冰橇、滑冰等冰雪运动对黑龙江也有较深影响。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我省由于受到经济水平、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因素的限制,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但我们还应看到,黑龙江省具有传统与现代、东洋与西洋、本土与移民相融合的深厚文化资源。同时具有地方文化产业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特点,发展空间大,自由度高,具有非常广阔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转折时期,为了取得像中国汽车产业一样的后发优势,实现黑龙江省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对黑龙江省“打造文化强省”战略深入研究、全面规划,提出冰雪文化特色元素多元转化的创新推进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①有利于推动黑龙江省综合实力的提升;②有利于带动黑龙江省文化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③有利于增强黑龙江省的“文化软实力”;④有利于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平稳、高速发展;⑤有利于丰富黑龙江省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快黑龙江省构建和谐社会步伐。更进一步地说,我国现今有多个省市都在打“冰雪文化”牌,如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其他周边地区等等,为此,黑龙江省也要进一步加快步伐开发我们的冰雪资源,多想办法,不要让优势被人家夺走。

2.冰雪文化多元转化的路径创新

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特色早已被人们认识并熟知,探寻冰雪文化发展的路径也已时日良久,要想走出自身发展的特色,要想突破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必须用创意先行,必须要出奇制胜。

2.1冰雪文化多元转化的领域选择

研究“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特色元素多元转化路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确定冰雪文化多元转化的领域选择。确定哪些领域可以作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特色元素多元转化的方向,要考虑许多相关的影响因素。一是要考虑转化的可行性,被选择领域必须是可以与冰雪文化融合的领域和方向,有前期基础和结合的可能性。二是要考虑转化带来的“收益”问题,即要选择转化后会产生正向积极效益的领域和方向。三是要考虑转化融合后对黑龙江省全省发展战略的影响,必须是积极促进的作用,辅助相呈的作用。基于以上领域选择的原则和要点,本文选择文化旅游开发、行政文化特色树立、文化产业多触角延伸以及群众文化服务职能打造四个方向,作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多元转化的主导领域。

2.2冰雪文化多元转化的路径创新

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和地域特点无疑是我省的宝贵资源和地方特色,在对其开发和利用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和创意必不可少。对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多元转化的路径创新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2.1文化旅游开发

冰雪文化可以说是最具黑龙江省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在当前“文化旅游热”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充分开发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旅游资源,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实可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和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既适应了当前低碳经济的环保要求,又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和发展潜力,因此我省有必要大力加以发展和促进。冰雪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与我省特色的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边境文化游等已经开展起来的旅游项目相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2.2行政文化特色树立

黑龙江省区域行政文化的打造,也可以从最具特色的冰雪文化着手。现今各省市都在着力打造行政文化形象,结合自身地域文化基础和特色,在政府行政形象树立的过程中逐步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一方面加强了对本地方文化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文化特色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本地方行政职能发挥和政府政务管理服务。冰雪文化有其自身的沉稳、豪迈、激情、创造的深刻内涵,正可以用到黑龙江省行政文化管理和政府形象树立的考虑之中。二者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2.2.3文化产业多触角延伸

首先,冰雪文化的产业化转化可以向普通制造业方向发展。制造业是一国、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冰雪文化特色元素向黑龙江省制造业方向转化与提升,无疑会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品是转化和开发的最突出领域。对于有开发价值的民族制品,可以采取政府相应支持的方式大力发展其制造水平,甚至可以投资建厂,实现大批量生产。另外还可以把冰雪文化元素融合到制造产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的环节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冰雪文化特色。

其次,冰雪文化的特色元素可以充分运用到企业形象设计和品牌开发活动中去。冰雪文化是黑龙江省最具特色的文化要素,黑龙江省的本土企业在品牌设计、形象开发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这一精华要素。冰雪文化特色元素被应用到黑龙江省企业品牌和形象设计中去,一方面会加强企业形象的地方性特色以及更好地打出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会更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特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实现了“双赢”。

最后,冰雪文化与产业结合是一大亮点无疑是动漫产业。2011年2月首届中国冰雪动漫展在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顺利召开,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在参观中国冰雪动漫展时表示,冰雪与动漫结合,这个创意非常精彩,做到了自然与人文、娱乐与特色的相得益彰,在全国众多的动漫展会中独树一帜。可见,冰雪文化向动漫产业的转化与结合,必是促进二者共同和谐发展的出路和保障。

2.2.4群众文化服务职能打造

冰雪文化是黑龙江省人民最底蕴、最深沉的内涵式文化特色,在文化服务于民的今天,让冰雪文化特色元素成为黑龙江省人民的文化依托和精神享受是一条发然的发展道路。首先,政府应该做好冰雪文化服务于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例如,为冬泳活动提供更健全的设施保障,修复及兴建特色文化原址建筑,进一步完善冰雪文化旅游节,等等。

3.从特色到多元的转化为打造“文化强省”服务

黑龙江省的发展迫切需要“文化立省”战略的确立,“文化立省”战略的实施必将转向“文化强省”战略的落实,并需要具体实施路径的选择。近年来我省通过对文化产业的着力打造,已经在相关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为了适应更快、更加激烈的文化竞争,我省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打造文化强省”的新模式、新思路。

此时,本文研究的“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特色元素多元转化路径”,无疑可助力黑龙江省打造“文化强省”战略的落实。“文化强省”战略需要在全方位谋划和设计,冰雪文化特色元素多元转化研究,正是把黑龙江省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向旅游开发、行政文化特色树立、文化产业方向、群众文化服务方向全方位多角度的转化与扩散,旨在助力龙江经济发展,提升全省文化“软实力”。

4.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的“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特色元素多元转化路径”,旨在为黑龙江省“打造文化强省”战略出谋划策,在我省现有文化建设的成果之上,呈上启下,深入细化探讨进一步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方针,运用文化“特色”做为强有力的文化发展支撑点,推进文化特色建设向文化多元发展的模式转变,为指导我省“打造文化强省”、进而提升我省文化经济实力的总体战略方针服务。

同时,本文研究的“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特色元素多元转化路径”,将打破黑龙江省文化建设的现有模式,挖掘黑龙江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锁定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特色主因素的基础上,将我省冰雪文化特色充分扩展到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推广中,真正发挥特色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带到作用,同时实现区域经济的多元发展对特色文化的强化作用。最终实现“人们一提到黑龙江,就能想到黑龙江的冰雪特色文化”、黑龙江的冰雪特色文化又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模式。

基金支持:

1、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2087)

2、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KGB201005)

参考文献:

[1]张卫国.“文化强省”过程中实现文化与经济一体化,企业家天地,2010(3)

[2]董少辉,刘振清.关于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思考,世纪桥,2010(15)

[3]荆玲玲,张会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变革与思路创新,未来与发展,2012(1)

[4]解丽霞.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定位与取向――以他省文化强省建设为参照,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5]张梅,邢会敏.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8)

[6]张世洲,张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视域下的旅游业发展问题,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7)

[7]刘文俭.省域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以山东为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4)

作者简介:

冰雪文化论文篇8

1.充分发挥大兴安岭地区的区位优。

势,加强对冰雪旅游宣传营销,形成大兴安岭地区的冰雪品牌1.1塑造形象,创造旅游品牌。

近几年大兴安岭地区认真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的人文与地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现已经形成令人向往的“神州北极村、避暑养生地”这一中国最北的旅游形象,为了发展冰雪旅游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确定主题,明确定位,像北极村突出一个“北”字品牌吸引旅游者来北极村找“北”一样,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发展也应该突出一个品牌,那就是“冷”字。再进一步塑造“森林观光、休闲度假、湿地览胜、冰雪体验”等大兴安岭旅游业的主打品牌。

1.2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从长期、持续、有效的原则来看,大兴安岭地区政府应该主导市场的整合营销。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以此指导地区、县区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以取代现有的促销计划,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大兴安岭冰雪旅游市场尽快走向成熟。

1.3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进行联合营销,客流市场共享,互为推进。

我们应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客源互流,线路互通,形成营销网络联盟。营销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形成立体的宣传效果。明确宣传的口号,一体化的宣传,比如“到兆麟公园观冰灯,到太阳岛赏雪雕,到冰雪大世界玩冰闹雪”。黑龙江省打出“没到过黑龙江,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冰情雪意”。大兴安岭是不是也打出“没来大兴安岭,不会真正体验到冰雪与寒冷。另外,也可以与哈尔滨、呼伦贝尔、黑河、齐齐哈尔等地的联系,共同搞冰雪推介会等活动来吸引旅游者。

2.借哈尔滨冰雪名城的辐射作用,将大兴安岭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业存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12月份至次年的2、3月),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最冷、积雪期长最长的地方,大多数的旅游者来大兴安岭旅游是为了找北、找纯、找自然,大自然赋这里属于寒温带大兴安岭性季风气候,特别漠河无霜期仅86.2天,最低气温达到-52.3℃,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零下30度左右,这给大兴安岭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把握好,抓住机会加大对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对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抱有遗憾的游客,来大兴安岭寻找他们的冰雪之梦,所以我们就要每年10月和第二年3月在哈尔滨的做好冰雪旅游推介,使客人了解大兴安岭的冰雪旅游,来大兴安岭体验真正冰雪之旅。让客人来找冷、体验冷,在体验寒冬的同时,也让客人体验到大兴安岭人”火“一样的热情。

3.将冰雪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发展。

在民俗方面,大兴安岭地区各民族与冰雪都有不解之缘;充分发掘本地文化、突出冰雪主题,把世代在大兴安岭地区繁衍生息的、与冰雪有着深刻交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深挖出来,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有文字记录的滑雪活动始于两千多年前,那时鄂伦春人用柔韧性好、晾干后不开裂的树木破成木板,将貂皮顺毛包上,使之滑动时不易后退,再在板上穿绳,系到鞋上。他们穿着这样的原始雪板在山林中呼啸滑行、追赶野兽,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而又引人入胜的画面!这些文化道理和文化内涵都要让旅游者懂得,而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让他人亲自体验。

4.让游客体验大兴安岭的先民、知青的冰雪旅游生活。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活动的主体内容,其满意程度决定了旅游质量感知水平。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我们可以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现代人提供当年开发大兴安岭人的生活体验、为青年人提供当年知青的生活体验,这样可以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这样游客不仅仅能感受到、领悟到大兴安岭的冰雪旅游,而且在这些旅游体验中更能体会到开发大兴安岭的人和知青的精神所在,大兴安岭的文化精髓所在。

5.建设特色冰雪旅游景区、举办冰雪节庆活动。

首先我们应将大兴安岭地区特有的冰雪汽车拉力赛、北极圣诞村等冰雪旅游项目做好、做大、做强。冰雪景区的建设中我们要精益求精,宁缺毋滥。我们大兴安岭举办的冰雪活动,最好是每年有一个主题,以奇妙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取胜。我们这里的少数民族鄂伦春为主题,以知青文化为主题,把冰雪活动和大兴安岭本地特有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另外我们的冰雪雕作品艺术质量应该高,表现题材、内容和艺术设计样式很丰富。

6.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使冰雪活动成为大兴安岭人生活的一部分。

大兴安岭现已开发出高山滑雪、雪地摩托、雪圈、雪橇、破冰捕鱼、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以及冰雕雪塑、冰雪风光摄影、冰雪旅游商品展示等冰雪旅游产品,增添了冰雪旅游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

大兴安岭的冬季漫长,全区各单位或社区可以组织开展冰雪活动大赛,如滑冰、滑雪、冰灯制作大赛、冰雕制作大赛等。让大兴安岭本地居民亲身参与到冰雪旅游的发展与建设中来,只有真正地调动大兴安岭人对于冰雪的活动的热爱,使冰雪活动成为大兴安岭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冰雪旅游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开发大兴安岭地区的冰雪旅游资源。

7.建设雪堡、冰商店、冰餐馆等冰雪旅游基础,开发更多的冰雪娱乐项目。

冰雪文化论文篇9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冰雪旅游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发展与环境结合起来,使我们取得的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未来子孙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在事关发展问题的一种全新认识。作为高水平的发展理论,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过程及表现。

1990年温哥华全球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共同召开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明确为:"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

冰雪旅游使得旅游活动和冰雪体育相结合,除了一般旅游活动所具有的观光、休闲等作用外,它还兼有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和陶冶情操等多重作用,是更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国内外冰雪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冰雪旅游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这个产业是以冰雪旅游为龙头,涵盖了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经贸等诸多方面,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以旅游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各项效益最佳组合的生态经济综合体。

二、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国外现状:

冰雪旅游在国外发展很快,滑雪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在一些冰雪旅游资源大国,冰雪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韩国、瑞士、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冰雪旅游已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日本的札幌雪节、加拿大的冰雕、俄罗斯的冰球、瑞士的滑雪场、奥地利的雪具工业生产等,是冰雪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典范。

2、国内现状:

我国的冰雪旅游最早在黑龙江省开展,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冰雪节和国际雪雕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6年又成功举办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表明,黑龙江省的冰雪景点成为冬季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省会城市哈尔滨于1985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冰雪节,并于2001年把它上升为国际性节日,形成“冰雪搭台、文艺唱戏、旅游开花、经贸结果”的良好局面。96年亚冬会在我省亚布力成功举办,98年召开了首届国际滑雪节,其后,我省的滑雪旅游便大力开展起来,起步最早,发展最好的亚布力风车山庄滑雪场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可承办国际赛事的滑雪场之一;冰雪旅游客源市场也由原来的省内及周边省份向横纵两个方向不断扩展,东南亚和港澳台以及少量的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客人,约占滑雪旅游者总人数的20%,北京和广东和一些沿海省市以及内陆省市的游客,占总人数的45%,省内哈尔滨、大庆和牡丹江等地游客,占总人数的35%。

目前,黑龙江已建成亚布力、龙珠二龙山、吉华长寿山、华天乌吉密、日月峡等高、中、初级滑雪场75家,占全国雪场总数的60%以上。

长春市2001年才开始在发展冰雪旅游上下功夫,但其宣传投资力度很大。04年首届中国开雪节即将搅热呼伦贝尔草原。04年底中国河北张家口举办了崇礼滑雪节。在西南,从2001年开始举办的南国冰雪节,也进行的红红火火,规模和影响一年赶超一年。

3、在看到冰雪旅游取得的成绩和可喜局面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黑龙江冰雪旅游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

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必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许多项目设计时,缺乏对冰雪旅游市场供需状况的调查和对目标市场的分析,更缺乏对项目开发运行后的监测、评估、改进体系和机制;很多滑雪场追求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和经营,不注意维护和后续投入,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硬件设施不合规范

一方面,滑雪场多远离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就餐、住宿等急需改善。除亚布力滑雪场外,场地条件普遍较差,娱乐设施的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另一方面,一些基础设施的设计不符合实际,甚至完全违背自然保护的要求,而且普遍忽视对利用环境技术和节能技术的特殊考虑,仅极少数项目能提供或准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现代企业制度尚需建立

很多冰雪旅游企业几乎不具备企业特征,由亲戚或者朋友合伙出资建立,在管理,利益分配上很不规范。大大小小滑雪场鱼龙混杂,雪场之间为互相争抢客源,大打削价仗,导致冰雪旅游经营管理混乱,削弱了同一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相关的法律法规尚需建立健全

冰雪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者的参与度高,有些项目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危险性,安全方面的问题时有发生,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冰雪旅游活动中出现的各类纠纷和人身伤害财产损失赔偿责任问题经常得不到很好解决。冰雪旅游中的安全事故会给冰雪旅游业乃至整个旅游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实现黑龙江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解决好上述问题: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加强旅游科普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这是实现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一方面,在新的冰雪旅游项目上马时,从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全省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始,到对要开发的旅游景区进行环境承受能力评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自然景观评价以及旅游者和新建的建筑、设施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影响。)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然后再进行科学规划(包括必要的环保基础设施),再到经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如滑雪场土地使用权审批)后方可执行,一直到该项目实施运行阶段效果的跟踪监测、效果评估和适当改进,做到开发和保护的相互促进与良性循环,使之既能满足冰雪旅游发展的需求,又保证冰雪旅游运行的各个环节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都是最低的,从而实现冰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旅游人才,只有从业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冰雪旅游才能开展的更好。通过培训来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针对现实而采取的手段,从长远看,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学科建设,培养旅游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各个层次人才,并适当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旅游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规划人才、服务人才才是根本之策。

2、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管理体制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又要尽快转换政府职能,使其在推广可持续发展观念,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与健全旅游法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冰雪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实行优惠政策,给名牌冰雪旅游企业以政策上支持,但要给企业足够自,不插手职责范围外的事务。其次,树立冰雪旅游产业意识,并积极发展与冰雪旅游相关的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效益,并且要加强与冰雪体育部门的合作,为体育部门涉足冰雪旅游业提供便利,把冰雪旅游同冰雪体育运动相结合,以冰雪体育产业的优先发展来带动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再次,鼓励非国有经济实体和外商等多元资本流入冰雪产业,组建冰雪旅游投资基金,利用股份制等方式吸纳社会闲置资金以优化产业资本结构,进行冰雪资产重组,坚持“共赢”原则,共同做大冰雪旅游产业“蛋糕”,哈尔滨政府让西方童话故事中的名角—白雪公主担当起旅游形象大使,与广州结为友好城市,多次组织白雪公主旅游促销团南下,热卖哈尔滨冰雪,值得全省借鉴和推广。开展广泛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扩大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等也是实现黑龙江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3、旅游企业的创新经营

首先,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企业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要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其次,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上,一是要充分运用市场细分策略。表现在,国内以省内为基础,沿海发达省份以及北京、广东、上海、南京、大连等为重点,重视开发港澳台市场。国外以东南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特别要重视对周边国家客源市场的培育;二不仅要开发与富有本地特色的绿色食品、地域文化、传统工艺品等相结合,个性鲜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专项冰雪旅游产品,还要提高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中的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注重产品的内涵,把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运动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形成特有竞争优势。三是要善于发现游客的潜在需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市场。比如在滑雪场、滑冰场等冰雪旅游场地增加技术指导、咨询等服务项目。再次,实施深度品牌策略,通过录制主题片或作系列报导及专门介绍黑龙江冰雪旅游的宣传册,利用境外宣传、展销会广泛宣传和互联网等来宣传自己。

4、重视旅游安全,健全旅游法律法规

由于冰雪旅游活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危险性,所以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观念。一是要加强政府监督机制,制定经营冰雪旅游活动企业的软硬条件,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批。二是要求旅游企业务必从旅游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高度重视冰雪旅游活动的安全保障问题,确保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冰雪文化论文篇10

关键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健身;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23—04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一种国家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体育课程学习的目标与建议,给院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也给体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保证院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校的具体课程实施纲要与计划。冰雪健身课程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原型进行延展性、提升性的再开发,形成一种保持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内在“共性”、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本校教育资源、融汇本校学生之“个性”的课程形式。哈尔滨体育学院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育人为根本,本着“准确定位、特色办学、培养国际化冰雪人才”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优质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现已成为了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地处冬季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多彩的冰雪文化,具有开设冰雪活动的天然优势和广泛的大众基础,探究冰雪课程的开发,是新世纪的课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更加尊重生命,重视健康,保护环境,提升体育文化素质和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体育系、运动系、休闲与社会体育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阅搜集与冬季体育课程、冰雪运动和体育课程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160余篇并进行分类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访谈法关于开设冰雪健身课程的相关问题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探究冬季课程设置现状以及冰雪健身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为开设冰雪健身课程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3问卷调查法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情况下,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并结合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向教师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为100%;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为99%。

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就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1.2.5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体育课程开设现状

哈尔滨体育学院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漫长,冰雪期长达5个月,这为开展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冬季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专业性体育院校,为打造“冰雪特色”逐年完善办学条件,拥有的大学生滑冰馆、高山滑雪场和冰雪教学训练基地是全国体育院校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冰雪项目教学基地,为冰雪教学开发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资源条件。

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版教学计划中冬季室外体育课程主要开设了速度滑冰、滑雪和冰壶等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见表1)。开设冰雪健身课程是对现有冰雪课程的补充与完善,使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与现代新兴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实现冰雪课程结构的重构,学院立足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冰雪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

教师是完成教学训练工作的核心力量,从事冰雪教学的教师队伍也随着学院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调查显示他们既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又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教师的年龄分布基本集中在35—55岁之间,目前年龄结构有利于冰雪健身课程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开展。学历和职称结构也较为合理,本科及本科以上占96.9%,高级职称占46.9%,完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能够保证冰雪健身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此可见,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创新者和研究者,现有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开发冰雪健身课程的需求。

2.3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情况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的教学效果。作为专业性体育院校,冬季体育课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冰雪健身课程教学过程顺利实施,也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的达成,需要对课程目标高标准的把握(见表2)。

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是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分析结果符合学校体育的总体教学目标。因此,师生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者和主体者,只有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领悟,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2.4冰雪健身课程内容的选择

体育课程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实施的媒介。没有内容的课程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有其形而无其实,冰雪健身课程作为新兴的一种体育课程,按体育知识与技术类将冰雪健身课程分为冰雪健身走、冰地保龄球、雪地健身操、雪地足球等,其内容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特点,调查发现教师对冰雪健身课程的内容选择更倾向于选择参与性、技能性强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学生对内容选择倾向于技能性强的、健身与实用性的和简单易学且有娱乐性的内容。切实可行的内容设计是冰雪健身课程开发的核心,因此,冰雪健身课程应选择集技能性、健身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等特点于一体的教学内容(见表3、4)。

2.5冰雪健身课程组织形式的选择

《高等院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根据这一精神,冰雪健身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其组织形式选择依次是:一、随机分组;二、友伴型分组;三、合作型分组;四、帮教型分组。

2.6冰雪健身课程的教学评价选择

正确的教学评价首先制定出科学的、全面的、可行的评价标准,其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最后强调建立多元的评价制度。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冰雪健身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重视评价过程的激励和改进机制,表明已突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更有尊严、更有自信,见证所有学生的成功体验。由此可见,只有评价内容、方法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在冰雪健身课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3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健身课程开设的对策研究

3.1丰富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

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明确提出学校应“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结合冰雪运动特点,冰雪健身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具备实用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能较快地熟练地掌握冰雪健身的技能与技巧。课程内容的设计充分注意到发展学生的爱好、符合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喜欢鉴赏冰雪运动的同时更喜欢参与冰雪健身,以实现冬季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2优化课程设置结构,激发学习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师就要努力把课安排得情趣横生,关键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注重研究和探索课程结构,如冰雪健身跑课程结构就是在冰雪上设计跑的技能重构,动作的要素、顺序和节奏等的合理设计与优化组合,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3.3设计体育教学方法,实现冰雪健身课程整体优化

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更新设计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冰雪健身课程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应注重有效性和多样化。在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启发法、分解练习法、游戏法等常用方法的同时,强调“教学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优选适时加入自主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群体合作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对冰雪健身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制定完善的冰雪健身课程方案

冰雪健身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还包括多种运动的技术技巧。因此,要想将冰雪健身课程方案设计好,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尚无专业的冰雪健身课程教师,学院领导应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制定在职培训的相关政策,教师只有通过专业的培训,参与课程选择、改编、整合和新编的过程,探索和研究冰雪健身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这一过程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历程,也是促进教师不断地拓展冰雪健身知识技能的广度、宽度和深度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5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冰雪健身课程开设主要强调课程的特色、课程的创新、课程的适应性,力求形成具有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冬季体育课程,从而吸引学生热衷于冬季体育健身,在任何时段都能自觉自愿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习惯,转变以往冬季体育教学活动的意识,避免“猫冬”现象,更新健康理念,超出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和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终身意义。

4结论

(1)课程多样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打破传统的学校体育项目,引进新的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是现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哈尔滨体育学院应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为培养创新性的体育人才提供平台。

(2)冰雪健身课程是集健身、教育、文化和娱乐于一体的创新课程,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塑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具有很大的作用。

(3)开设冰雪健身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体育面向终身化、人文化、健身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能促进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有机的结合,推进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加体育人口,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eB/oL].http://ty.whpu.edu.en/4.h.2007—09—30.

[2]梁敬清,袁顶国.反思教师课程开发权的实现形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9(2):54-56.

[3]肖焕禹.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及21世纪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