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4:48

医院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医院;职业道德;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医院文化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38-02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就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目前,如同企业文化一样,医院文化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有不少医院管理者开始注重医院文化的建设,也有不少人在进行医院文化方面的研究,更有一大批医院工作者在谈论和关心医院文化建设,亲身参与医院文化建设。但是,据了解,不论社会医院管理者还是其他医院工作人员,对什么是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了解和认识还处在十分肤浅的层面上,在具体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方面,措施不够有力,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所以,很有必要对医院文化建设的相关话题做进一步的阐释。

一、医院文化的涵义

医院文化是从企业文化衍化而来的,是美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提出、并很快流行于世界的一种最新管理思想。所谓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经营活动中集体创造的、逐渐形成的并为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及社会公众对医院的整体认知。

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的产物,也是医院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标志。它的形成需要时间和积累,需要一代又一代员工的持续不断的创造和传承,是医院在运行、管理活动中不断总结、提炼、培育、升华的结果。它是社会文化在医院的集中体现,在内部具有共性化、在外部具有个性化。

医院文化通常是有医院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构成。物质文化是最表层的文化,也即所谓的显性文化,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如医院的建筑、各种服务设施和标识;行为文化是在物质文化之上的、体现在医院全体员工身上的文化,如言谈举止、仪表仪态、语言文明、优质服务等等;制度文化是以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规范表现出来,如各种技术规范、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同时还包括了制度的执行力。精神文化是医院的核心,主要包括医院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精神面貌、行为取向、工作态度以及由本行业制定、并得到社会各界一直认可的、要求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服务理念等。

二、如何建设医院文化

目前在我国,医院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医院的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内容空洞,形式简单,缺少结合实际的、有目的、有策划力和强有力的引导,医院文化建设的效应也不太显著。这与我国大部分医院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深厚,社会主流意识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化较大、人们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如何做好医院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医院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下面,结合医院的文化建设实际,谈几点具体的感想:

(一)充分认识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深层动力,是医院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最重要的是它对于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影响。有人在谈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时说:“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医院也一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保持文化上的自信和优势,谁未来的发展机会就是无限的。正像一些学者断言的那样,谁开始喜欢你的文化,你就开始拥有了谁。一个医院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的东西,不是它的技术和设备,而是它的文化。一个医院生存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也不仅仅靠它的技术,而是技术、服务、员工的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水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要认真理清思路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得知,医院文化是分层次的,那么,医院文化建设也应该从不同的层面入手。

1.抓好医院物质文化建设,这是医院发展的基础

作为医院新时期的领导,应把医院的建筑布局和保障设施建设作为新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和规范,力争做到医疗区、办公区、后勤保障区、生活区、区域划分明确、规范,在不影响医疗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大力种植美化医院,使院内的绿化达到规定的标准,医院的绿地面积至少达到政府部门规定的35%绿化面积,各种服务和保障设施达到医院建设规范要求,为医院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医院的住院大楼和床位编制应具备一定规模,同时具备各种用于检查的大型医疗设备,并且具有居全国领先水平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和层流洁净手术室,硬件建设走在医疗系统前列。

2.抓好行为文化建设,这是体现医院形象和服务水准的重要标志

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医院要有行之有效的举措,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办起自己的刊物,发往各兄弟医院、上级部门以及周边地区;急诊科开通绿色通道;实施“行为工程”建设,包括文明用语、服务忌语、言谈举止、仪表仪态等,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标准,严格组织实施。定期开展“精神文明十好”的公开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精神文明是十好个人,大张旗鼓的给予宣传和表彰,使此项活动常态化。坚持一个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两个满意“患者满意、员工满意”、坚持不懈地开展“三观三义”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服务、礼貌待患、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有力推动医院职工文明服务意识的提高。

3.抓好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医院发展的基本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与现代医院在医疗活动中所形成的医院精神、医院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要建成以人为本,要把维护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制度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科学性,体现它的权威性和约束性,使医务人员能自觉遵守,自觉维护;要为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使员工都能明白在自己的岗位上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鼓励和提倡干什么,反对甚至禁止干什么,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医院应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制度,定期地对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保障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抓好医院精神文化建设,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精神文化体现在医院的办院宗旨、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经营理念、医德医风、工作作风、文化生活等方面,是医院共享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文化传统以及各种广泛认同的文化意识。医院的精神文化包括医院精神、医院道德、价值观念、医院目标和行为准则等。在医院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要突出创新性、责任性与协作性。创新性即医院文化必须把创新精神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人性化服务,尊重人,关心人,从管理模式到医学模式,都必须把人放在首位;责任性即医院精神文化中的职业道德、管理工作、医疗服务都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放到首位;协作性即医院文化必须突出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必须体现全体员工对医院的认同感。

5.抓好医院品牌建设,这是医院全体职工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文化力的体现

医院的品牌文化建设是指以发展医院的特色专科为中心,把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为理念,并以医院的形象塑造为途径,具有高质量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与医院管理机制等因素组成的医院文化。品牌文化即具有和其他医院共同的本质特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色。出于每一个医院的历史传统、医院的性质和职能、医院职工的素质和外在形象都不尽相同。因此,塑造医院文化最根本的要从医院实际出发,尊重医院历史、职工的价值观念、习惯风格、行为准则等个性化的基础,继承和发扬本院优良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医疗特色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如果一个医院没有自己的特色,就很难吸引病人,医院也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为此,医院突出个性就要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品牌,如管理品牌、服务品牌等,有效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振奋医院精神,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三、搞好医院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1.医院文化建设需要策划

医院文化建设不应是一种自发和自然行为,而影视一种自觉行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有效的措施以及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正因为如此,医院文化建设就需要认真策划。要对医院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优势、问题与差距,以便在医院文化的设计上做到有的放矢;要对医院文化建设目标进行设计,包括理念识别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各种标识设计、办公用品设计、服饰设计等;要有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

2.医院文化建设要立足对医院服务对象的认识

医院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只是病人,还包括亚健康人员、健康人员;全社会的人员都是医院的显在客户或潜在客户,医院所提品和服务必须满足各人类的需求;在来院就诊的患者当中,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医院的设备、技术、服务、环境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医院文化将设一定要充分认识这种客观情况,要尽量满足和适应这种情况。

医院文化论文篇2

1、制度文化对接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校和医院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现代化医院要有实用性很强的制度体系。护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实现护理目标的手段,如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各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士行为道德规范、行[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YG2011043)。为准则等,它们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约束、规范护理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护理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校纪校规、护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方法、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方法等。护理院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应将临床护理文化所倡导的慎独、敬业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的理念,纪律严明、规范的管理等与自身的制度加以糅合和改造。如护生进入模拟病房,必须按照医院临床护士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如仪表仪态、交流用语、查对制度等。严字当头,规范管理,使护生在长期的养成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课程文化对接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开设的各门理论和实践课程。课程文化建设是将医院护理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最好平台。护理教育的课程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为体现课程设置的职业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学校应聘请临床医护方面的专家及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充分听取并接受临床专家的意见,制定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护理课程建设,要突出“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职业能力服务,职业能力为社会需求服务”的思想。教材的选用注重实用性,可组织教师编写教材。课程内容要能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加大人文课程的比重,注重实训环节。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小组教学、角色体验与创意、现场教学等,教学环境尽可能与医院环境融为一体,注重护生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零距离”对接。

3、建立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

双师型专兼职护理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临床护理经验,既能从事理论课的讲授,又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临床实习中给护生指导。一名好的护理教师还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护士,对护理事业应有执著的爱,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教学、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人品、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等都对护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设备更新加快,而护理教材相对滞后,要求专职护理教师走向临床,定期参加临床实践,将临床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通过临床实践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临床护理人员了解学校的学术研究动向,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临床人员合作开展护理研究,促进专业发展。近年来,护理专业的招生量逐逐渐扩大,而专职护理教师数量不足,从临床上选拔和聘任一批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学历和职称较高、临床经验较丰富且教学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承担护理教学,较好地解决了院校护理师资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将医院新的护理理念和价值观传授给护生,护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医院护理文化的熏陶。但由于兼职护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必要的素质,难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此上岗前应加强培训。

4、建设医院化护理实训中心

学校应建设与临床护理对接的护理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模仿医院病区的建设,设立护士站、模拟病房、iCU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实训室等。购买仿真性强的设备,如全功能模拟人、静脉穿刺模型、缝合模型、分娩模型和小儿头皮针模型等,各种实验物品齐全。实训中心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布置到相应的实验场所,如护士文明用语、护士行为道德规范与准则、不同实训岗位的工作制度、不同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等。护生进入护理实训中心必须按照护士的着装要求,穿护士服,戴护士帽,穿平底鞋,不能留长指甲、不能佩戴首饰等,把实验室当做病区,将模拟操作当作为患者服务,加强护患沟通,体现爱伤观念,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生护理技能的学习、练习及考核都在护理实训中心完成。在实训中心走廊两边的墙壁上张贴从医名言警句、护理哲理、护理名人画像、护理人员先进事迹等,营造与临床“无缝对接”的环境氛围,让护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实训中心在业余时间对护生开放,在教师指导下由护生进行自我管理,实行“护生轮流管理制度”,护生的行为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培养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5、以课外活动为载体的对接

新生入学后即开始由护理教师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护理专业特色、就业前景、护理礼仪要求等。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护理元素,如教室悬挂护理名言警句、橱窗展示护理的发展成就、护理人才招聘信息等。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护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护生感受到护理工作的神圣,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举行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护理知识竞赛,提高护生的职业技能及理论水平;举办护士礼仪大赛,展示护士的职业风采,提升了职业素养;让护生参与新生体检,提高护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邀请护理专家来校讲学,以感染护生,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聘请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专家对即将就业的护生进行就业面试指导,模拟面试环境,掌握应聘技巧,提高就业率;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双休日走进社区、养老院进行健康服务,培养护生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爱。

二、意义

1、提升护理院校核心竞争力

随着护理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及多样化,护理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护理院校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并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护理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性,校院合作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护理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临床护理文化元素,可以让护生多渠道,多层面了解、接触、感悟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使护生对护理专业逐渐产生兴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有助于提高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培育人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将目标贯穿始终。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级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因此,护理教育不仅要教会护生必要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护生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岗位,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但由于校园文化和护理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缺乏与医院护理文化有效的交融和对接,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培养良好职业素养职业

医院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医院文化医院发展建设实践作用

从医院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文化的合理运用和有效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凝聚力,还能融洽医患关系。因此,管理者对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作用的全面了解,可以不断完善医院管理机制,最终推动医院更长远的发展。

一、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疗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当前医疗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发展方面

在医院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院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管理者搞好医院发展建设中的医院文化,势在必行。医院文化是医院全体员工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医院发展理念等多个方面的展示。在日常工作中,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医院员工的思想、行为,并帮助医院员工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医院文化主要是指物质、精神、管理、决策、政治、价值体系等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可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还能激发员工潜在的能力,从而促进医院不断发展。因此,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实践作用。

(二)医院管理绩效方面

在医院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医院文化与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有着直接联系,它不仅可以丰富医院员工的知识面,还能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绩效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管理者必须将医院的发展目标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引导医院员工树立科学价值观。与此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构建,是医院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医院发展进行全局规划的情况下,医院文化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医院持久竞争力方面

在医院的长远发展中,医院文化在保持医院持久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促进医院管理结构不断优化有着重要影响。总的来说,医院文化在持久竞争力方面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激励作用。医院文化建设是从心理角度出发,注重心理引导和激发,以充分发挥人潜在的能力。因此,医院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协调作用。想要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管理者就必须增强医院员工的团结意识,并提高各部门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医院文化有着重要协调作用,这是实现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三是凝聚作用。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人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管理者必须将医院员工统一到一个发展目标上,才能真正促进医院长远发展。因此,医院文化有着重要凝聚作用,这是医院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动力。

二、医院发展建设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发展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确保医院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从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医院发展建设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制定建设制度,注重医疗水平提升

新时期,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现代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良好的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经济和政治稳定以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制定建设制度,搞好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公信力,有利于助推医院可持续发展。在医院日常服务工作中,医患矛盾问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同时这也是困扰医院及医务工作人员的重、难点问题。为了减轻或化解这一尖锐矛盾,医院须打造健康就医环境,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贯彻到日常工作之中,从而维护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全面落实医疗安全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作用,从而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在激烈竞争已成新常态的今天,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是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之一。适时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利于医院发展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医院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形象,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风格,才能真正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医院整体效益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在合理利用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员工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的提升,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加强,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注重医疗队伍建设,全面构建物质精神文化

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者必须注重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院员工的综合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医院文化的激励、引导作用,最终促进医院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因此,从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管理者应提高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视和认识,注重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使医院发展目标与实际需求相符,并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医疗队伍。与此同时,全面构建物质精神文化,将“事业快速发展、人才充分利用、患者早日康复、员工福利优厚”作为重要物质文化,从而营造和谐、积极的人文环境,以便医院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高涨,保障医院的医疗工作更好地进行。

(四)完善医院配套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化设备在医院发展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更新设备,才能使医疗技术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医院配套设施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完善和更新,并注重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充分运用,才能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院文化建设的真正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必须迅速转变经营理念,逐步向着市场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医院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医院各部门工作岗位的最合理配置。由此可见,完善医院配套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真正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五)关心医院员工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心医院员工的生活。员工是医院创造劳动价值的主体,医院应维护员工的健康和保障员工品质生活,并向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如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机会、为员工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及经济性奖励等。这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吸引并留住高质量人才,从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实现其战略目标,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培训、讨论、座谈等方式,提高医院员工的自我提升意识,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当前医院不断发展和有效建设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医院QQ群、电子显示屏、微信等现代信息载体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积极开展各种寓教于乐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这不但有利于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还能增强与员工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医院的医疗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大行风建设的深度和力度,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管理者应积极完善医院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在严格执行职业纪律和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开通多元化的行风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落实违者必究、究治并举、奖罚分明的处理制度,从而使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谋求医患双方崇高价值取向共同归宿的基本条件,是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最有效的预防机制。医患关系早期模式是病人对医生专业权威的依赖;当前医患关系虽总体和谐,但和谐中有小的不和谐。整体上看,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对医生和医院的消极、负面情绪,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关键就是解决好医患矛盾。因此,医院应教育医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和服务意识,医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上帝”,全方位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的工作作风。医院与医务人员必须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不能简单地把患者当成无助的“病人”,要真正落实以患者满意度作为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最高标准。管理者只有不断完善医患纠纷处理制度,减少医患纠纷,才能确保整个医疗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合适的策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情况下,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明确医院文化建设目标、合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是提升医院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这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窦心雅.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151.

[2]黄B.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2):163.

[3]邵亚玲,房冬晓.医院文化落地生根的实践与探讨[J].淮海医药,2015(5):512-513.

[4]王琼,张培莉.医院文化建设的质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3(6):16-17.

[5]傅时良,陈小芳.浅析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继续医学教育,2011(1):9-12.

医院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文化医院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目标。医院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引导价值观念,继承文化成果,整合医院资源,陶冶医生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可见,构建和谐的医院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应有之意。

一、正确把握医院文化的本质

所谓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人化”。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定的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一所医院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也有自己的文化——即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以医患活动为主体,以医院精神为底蕴,由医院员工、患者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医患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是一所医院综合素质的体现。从结构上看,医院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它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医院文化的外在标记,是其表层文化,它包括医院环境布局、建筑雕塑风格、图书资料、医院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和文化网格,还包括医院的标志如院徽、院歌、院训、院旗、院牌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服务水平。因此,医院文化建设应从创建优美医院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制度和方式文化。它包括医院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服务内容、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相应地体现于人际关系中的主体的生活、行为、消费方式等,还包括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制度和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工作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先用制度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

3、精神文化。它是医院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由医院的院风加以体现,是医患共享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

二、医院文化的功能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服务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

1、医院文化的导向功能。目前,在医院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医生医德意识削弱,服务意识淡漠,把医疗服务视为商品,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无利不医;有的把个人利益得失看得很重,容不得吃一点亏,遇到好处争着向上伸手要,涉及奖金分配、职称晋升、增资调级等切身利益争持不下;有的认为医院发展只是管理者的事,与己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碌碌无为,不求进取;有的习惯安定舒适、没有压力的工作,不愿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要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就必须依靠医院文化建设来加以正确引导。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通过媒体、电台、宣传栏等舆论阵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能够正确对待外面世界的诱惑。和谐的医院文化能够引导医务工作者参加医院文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洗礼,提高理论修养与辨别能力。

2、医院文化的凝聚功能。医院文化的凝聚功能是伴随着导向功能而产生的。它能够凝聚职工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要激发人的心理内在诱因去努力提高绩效,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去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宽容、和谐的医院文化能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实现上述需要提供文化氛围,员工自我实现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积极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医院文化,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在提升自我中感受到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日常的诊疗服务工作中自觉成为医院文化倡导者、建设者、宣传者和传播者,提高整体战斗力。

3、医院文化的服务功能。和谐的医院文化服务于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是一个技术、知识、人才密集型的实体,它是通过各种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各类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来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特殊行业。医疗资源可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基础的医疗物质资源;一类是以人才为基础的医疗技术资源;另一类则是以思想、文化建设为基础的伦理价值资源。三者的整合转化为医疗资本,构成医院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体现了医院技术专业化的竞争力。优良的医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通过发挥医生个体发展、发挥群体效应,真正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药有专方、人有专长”的良性循环体系,营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三、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切实加强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领导

长期以来,医院更注重物质建设,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医生和患者的需要,以人为本说的多而做的少;医院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受物欲和利益的驱使,使许多人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所以要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加强领导,使全体医务工作者形成价值认同,聚合成一致的理念、追求,以及对医院目标的共识。医院党委要把医院文化建设提到塑造医务工作者灵魂精神的高度来重视,要把医院文化当作核心竞争力来抓:(1)应把医院文化建设纳入医院建设的整体规划。医院党委应将文化建设作为医院建设的总体任务之一,既要制定长远的规划,又要明确近期的目标,使医院文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2)要建立健全医院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医院可以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参与的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或相关文化活动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不同时期的实施方案。还可以设立医院文化工作委员会等专门的医院文化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医务工作者开展医院文化活动。(3)要加强对医院文化活动的具体指导。要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各自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浓郁丰厚的医院文化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广大医务工作者整体努力,那种认为医院文化建设只是管理部门的责任的狭义意识,正是目前医院文化建设普遍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也是阻碍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医院领导者以及全体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文化建设应负有的责任,医院文化才能出现整体效应。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骨干队伍

医院要在医务工作者中发现和培养医院文化工作的骨干,尤其要发挥广大医生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医生是医院文化的引导者、组织者,本身又是建设者,在医院文化形成中起着一种示范、表率、组织作用,是医院文化不可缺少的主体。目前,在医院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组织者往往是医院党政部门,参与者往往也是医院行政工作人员。所以,要建设和谐医院,建设高品位的医院文化,医生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缺少了医生的参与,医院文化的水平是不可能上层次的,和谐医院的建设也是空想。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医院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民主。医院文化是以医生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生在建设医院文化的主体作用。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扬民主,不仅要增大医院重大决策的透明度,建立医生与医院领导联系的畅通渠道,增强医务工作者的主人公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而且在组织管理上也要充分相信广大医务工作者。(2)要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医院要避免因人员素质不够而导致医院文化建设或流于形式,或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缺乏创新,或者“急功近利临时安排多,长远规划战略考虑少”,“节目文化活动多,平时文化活动少”。

3、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全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的建设还应遵从医院文化规律,循序渐进。具体来说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1)抓好硬件,创造宜人的物质文化。医院的硬件建设是基础,是依托,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到整个医院内建筑的宏观规划与设计,医院环境的整体绿化、美化和净化,小到院牌的制作、信封的设计、院徽图案的构思等。医院建设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实现医院生态化,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为一体,融医院、公园、乐园、家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既注意借助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又精心规划设计,形成功能配套;既具有恢弘气势,体现医院的崇高,又赋予人文底蕴,发挥“教化效应”,“让每一面墙壁都在向医生说话”。医院布局和绿化本身就是一本教材,就是一张名片,一定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和观念产生影响。

(2)建章立制,创造和谐的制度文化。医院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体系,才能保障医院文化体系,才能保障医院文化的正常有序地发展。医院制度文化既有柔性的也有刚性的。柔性的包括医院长期形成的道德规范,医患之间惯常的互尊互爱礼仪习惯,刚性的包括成文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前者是医院发展过程中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成;后者是在医院为适应服务患者专门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所以医院的制度文化不仅规范着人们的工作方法、作风、效率,还规范着人们的习惯和意志。就管理文化而言,制度是形成医院文化的“定型器”。要构建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医院群体文化,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体现医院服务目标、服务理念、环境规划、管理模式个性特征的规章制度。

(3)重精神,突出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精神层面的医院文化表现为医院人多年积累沉积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一个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一所医院院风的集中体现。医院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离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医院文化建设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一个精神文化荒芜的民族绝对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医院文化粗浅的医院也绝对是没有希望的医院。精神层面的医院文化建设决定了医院文化的品位和风格,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从医院服务思想、服务目标、管理理念、专业特色追求、医院传统等方面构筑独具魅力的医院精神。

参考文献:

医院文化论文篇5

医院安全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安全文化氛围以及医院全体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它不是一种独立构成,而是渗透于医院的每个领域,影响和制约着医院整体功能的发挥。作为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安全建设始终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医院实施和建立安全文化是医院安全建设的重要部分[2]。针对医院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大安全文化背景,积极地开展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其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对进一步维护医院安全运营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3]。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西部许多基层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安全文化意识淡薄

西部许多基层医院规模小,没有诊治高危疾病的条件,社会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医院主要以预防疾病和诊治一般疾病为主,客观上减少了严重医疗事故发生的机率,这使得一些基层医院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而且整体眼光的缺失使得医院将一些负性事件往往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事件,没有看到构成要素的负面效应对整个系统稳定性的严重破坏作用,更没有看到系统要素负性效应结合后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非加和性,破坏作用会更强。因此,一些基层医院既没有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也没有进行相应投入,安全文化意识的淡薄使西部一些基层医院根本没有将安全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部分医院虽然有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但相关配套措施的缺乏又使得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1.2安全文化发展缺乏整体性

一些医院虽然意识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构建安全文化的方式过于单一。如为了遏制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一些医院仅以加大惩罚力度的方式来取代先进的科学管理。没有看到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过程性,未能有序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而是将其看成了短期的应急措施,使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绪使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在部分基层医院初步开展起来,但却并没有渗入到员工的思想深处,从而没有内化为高度的自律精神去指导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事实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另外,在一些基层医院部门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是相互割裂的,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安全文化建设事实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缺乏较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控制。

1.3医院服务水平与患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相比,西部地区基层医院的医疗设施与服务水平与其存在着明显差距。许多沿海发达地区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能力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家平均水平;而西部许多基层医院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设备陈旧、落后,这就势必严重影响到患者病情的救治工作,从而影响医疗安全,还导致患者流向服务水平更高的医院,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在逐年增多,但出现的悖论是政府投入占总卫生费用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政府投入事实上还是相对不足,这个问题在西部基层医院尤为突出,不管是相对经费还是绝对经费,西部基层医院得到的更少。加上市场化的推进和轻公益重效益的医院政策引导,医院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强者更强而弱者愈弱的趋势愈加明显,西部基层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又被推向了边缘。因此,和许多医院因医疗安全事故导致的医患矛盾有所不同,西部基层医院医患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医院的服务水平、能力与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出现了尖锐的冲突。

1.4日益发展的社会形势对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

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对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基层医院要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而且还要体现防治结合的服务功能。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医院必须要通过各种积极措施将已流失的一些社会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更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切实为基层患者服务。

1.5基层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缺乏人才基础

西部许多基层医院严重缺乏医药高等院校毕业生,从陕西关中某县的情况来看,医药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医院工作的寥寥无几,虽然一些医院通过各种办法引进了一些优秀本科毕业生,但却没有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因而很难形成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调查,即使在一些镇中心医院,也鲜有接受过系统大专教育的毕业生,医院医生基本通过自学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治疗疾病,治疗的效果整体来看不是很理想。专业人才的缺乏在许多方面制约了医院效力的发挥,如一些基层医院目前也配备了诸如脑电图仪、B型超声诊断仪、X光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可缺乏熟练操作这类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使设备的效能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总之,西部许多基层医院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医疗水平的低下,使医院安全文化的构建缺乏坚实的人才基础。

2西部基层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针对西部基层医院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强化医院安全文化意识

鉴于西部许多基层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此,强化安全文化意识是构建安全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基层医院必须要有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的意识和思维,积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医院的综合发展之中,要把安全文化的建设作为基层医院发展的一条主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医务人员“积极维护病人健康,高度关爱患者生命”的理念,不断拓展安全文化的外延,逐步深化安全文化的内涵,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医院安全文化体系。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宣传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可通过“创建安全医院(科室)”“安全医疗月”“安全管理年”等途径,以各种媒介为载体,唱响“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主旋律,以此来提升职工对医院安全文化的认识境界,要让每个职工都深刻认识到安全是严谨认真工作作风的自然体现;也是仁爱之心的真切表达,是对自己也是对患者生命的高度敬畏;安全不仅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也是个人社会义务的奉献。在一种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每个职工就会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思想深处,安全文化理念才会变成实现安全行为的自觉行动。

2.2健全安全文化管理体系

希波克拉底“无损于患者为先”(firstdonoharm)就是让医院每位员工将安全置于最高地位,并将之整合于每一个操作规范和每一个组织过程之中[4]。要达到这种程度,医务人员与管理层以及医务人员之间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极为重要,因此,单一的惩罚措施不能有效促进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合作,只会加大对立情绪。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詹姆斯•里森(JamesReason)的瑞士奶酪模型原理(SwissCheesemodel)中可看出:差错的防范系统包括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团队、技术、个体等多个因素,在整个系统中人的错误只占很少一部分,当每个屏障都有漏洞、所有漏洞成为一个轨道时,差错、事故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因此,仅仅责怪个体而不对整个系统予以纠正,同样的差错依然会发生[5]。而创建医院安全文化,终极目的在于怎样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除错误的发生。所以,从已发生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防止同类错误不再发生,或通过对发生的错误深入分析以对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基于这个原因,建立并实施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医务人员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相关管理部门定时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不良事件发生,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逐步得以形成。为了使不良事件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还可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将保密性、时效性、针对性等特征密切结合起来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充分将现代管理中科学化、人性化的特点渗透到基层医院的管理中。在考虑保密性的基础上还可将对不良事件的管理系统建成案例学习平台,共享安全信息,实现员工最大限度交流,以促进医院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由于安全文化是一项整体的综合工程,它渗透于医院的每一个部门之中,包括医疗安全文化建设、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安全文化建设、医院行政安全文化建设等不同的内容;从安全文化的构成层次上来分,又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和行为层等。因此,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一方面,医院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协作精神,所以,要在实践中形成医院高层管理为主导,不同部门密切配合、全员参与的格局,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化的管理。从这个角度而言,西部基层医院反而具有相对的管理优势,因为许多西部基层医院规模相对较小,管理层次不多,管理幅度也不大,只要措施制定合理,管理方法得当,安全文化建设中就容易产生团队主义效应。

2.3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病人的选择过度集中于条件好的医院,西部基层医院的服务功能从而出现了某种缺失。针对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解决。首先,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医院在更新设备,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要严格规范程序,做到专款专用,防止突击花钱等违规违法现象;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项目执行情况动态监控,密切督导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其次,基层医院根据地域实际可进行资源整合,空间上有集中可能的基层医院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空间上的聚集,实力较弱的医院经过局部空间聚集后可表现出一种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从而有可能达到一种聚集经济(economiesofag-glomeration)的效应,也就是一种空间上的外在规模经济,这样,基层医院的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可能会得到较快提升。最后,可将医院较弱的服务项目依托于第三方,而集中发挥医院的优势和特色,这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如西部许多基层医院缺乏完善的检测设备和检验人员,可通过与实力更强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实现基层看病可享受到较高检验水平,基层医院医生丰富的经验在依靠可靠辅助信息的基础也得到完全发挥的理想结果。通过这些方式,基层医院在激烈的市场化大潮中不仅站稳了脚跟,也服务了社会,从而实现了双赢。

2.4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基层医院来讲,当前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医疗安全,医院服务质量上去了,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最大保障,这本身就对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又是一个关键。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大批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到西部基层医院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立足现实,通过多种继续教育方式提高现有员工专业技能的途径相对比较可行。可有计划的定期选送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水平医院进修深造以提高专业技能;也可根据不同人员的专业特长,有选择地采取专业学历教育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临床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积极采取其他形式的互相交流或自学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6]。通过一些研究表明,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专业技术人员,经验在业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而言,这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在保留优势的同时弥补不足,立足自我,挖掘潜力,对西部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的更新来讲可操作性要更强一些。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医德修养、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医疗环境,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才能有可靠的依托。

2.5制定合理的政策以建立稳定的人才梯队

医院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背景;医院文化建设

引言

公立医院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不断的创造良好的医院关系,从而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这就需要医院提升文化建设,加强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可以提升整个医院文化环境,对整个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概况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其相关配套文件陆续出台,新一轮的医改拉开大幕。而公立医院改革成为了此次医改的重点、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0年2月23日,《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志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或城区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重点围绕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全国共有16个城市入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的城市名单。

而为了对《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相关工作安排的进一步细化,2011年3月7日,《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发布,明确提出了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在全国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五项改革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已经时间过半,各试点城市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各具本地特色的改革模式,但改革还在深入进行下去。

二、新医改背景下文化建设对我国公立医院的重要性

(一)公立医院缺失公益性,市场化严重

在医院改革的大背景下,新改革对公立医院提出以公益性为主要的行为准则,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医务人员要将病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提升服务质量,规范自身的医疗行为。作为公立医院要调配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追求二者的平衡发展。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医疗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监制体质不健全,财政补贴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都将公立医院推向了极力追求经济利益的道路。

在新的医院改革的政策中要求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因此公立医院要提升对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全心投入到为患者的服务当中。在日常的就医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往往是不对等的,在很多医务工作者观念中认为患者是让自己来看病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患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发达的医疗环境下,在精密的医疗器械的辅助下,很多医务工作人员都只是单纯的依靠一些检测报告来进行病情的判断和开展治疗,在很多时候忽略了患者自身的感受,服务意识相对薄弱,对病人缺少一定的关怀。

(二)市场竞争中的粗放式管理方式

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已经明确表明,要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要大力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要形成多元化的医疗市场环境。但是在现有的医疗市场下,公立医院还是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下,公立医院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占优势,然而非公立医院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所以在新的医改下,公立医院可以借鉴非公立医院的管理方式,比如绩效考核、薪酬分配体制等。在这些管理体制下更好的实现市场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对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的医院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要求有良好的医疗治病的环境和更安全的医疗技术和素质。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不仅能给患者带来身心的愉悦,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先进的设备则有助于医院提供更全面和科学的诊疗服务。因此,在当前各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应该抓住公立医院改革的时机,积极有效的利用政府投入,积极培养人才,改进医疗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完善的医疗。

(二)重塑规章,进行制度文化创新

由于当前公立医院的趋利性倾向,使得医院的规章制度也产生了偏移,更加侧重于确保医院自身经济收入。这也是造成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之一。而如前所述,此次公立医院改革在医院的运营与管理方面有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措施,医院可以在这些指导性的政策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大胆创新,以维护公益性为核心来制订最适合本院的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有效激励员工,维护广大患者的利益,提高服务质量。

(三)明确公益性,创建和谐医院

公立医院在这次的改革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将重心放在文化建设上,帮助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改变,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转化成为广大患者全心全意的服务上面。在这个改变当中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比如政府补偿机制的变革、管理机制的转变。公立医院自身具有比较完善的物质条件,所以在一些政府相关的支持下,进一步进行精神文化方面的引导,要正确的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形成医院精神、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起到关键的作用,使医院步入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

(四)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在的医疗行业中出现很多私人门诊,这样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公立医院不能够一直采用传统的管理办法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探寻适合自己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医院的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都拥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在这样的理念的支撑下才能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和危机意识,从而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医院形象和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文化建设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势在必行。公立医院进行文化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医院加强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将意识层面的精神转化成实际行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提升医院的口碑。

参考文献:

医院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医院文化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各个工作领域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理性认识,是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就医疗卫生领域而言,在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医院的各项工作,促进医院发展,解决医院在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的文化建设也融入到了当代医院的管理理论中去,并成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医院文化建设理论得以快速发展,形成了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等的理论。但是,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医院文化,打造医院文化,升华医院文化,仍需商讨和探索。

一、医院文化的特色

何为文化?广义地讲,文化与自然相对,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地讲则指与精神生产直接相关的活动、过程与产品。从空间上看,既包括雕塑、古迹、馆舍等特质产品,也包括社会规范体系,价值论和长期文化积淀形成的语言、符号体系。从时间上看,既包括人类社会活动历史以来的所有文明沉淀和积累,也包括现阶段社会的形态、态势及氛围。医院文化也是在文化的概念、特征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医院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

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

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

医院硬文化是医院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医院软文化一旦形成则对医院硬文化具有反作用。两者是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制约,又互相转换。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在认识医院文化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医院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未来的医院文化是从现代医院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打造医院文化要具有前瞻性,要有未来眼光,不能停留在已有的行业标准和医疗规范来评价或限制,束缚未来的文化,这样往往会扼杀医院文化特色。要注重现代文化的研究,注重现代人生活方式、就医观念、健康需求的变化,其中就蕴藏着医院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是医院文化的表示永远存在不充分性。正像语言文字与人类思想之间鸿沟的存在一样,语言文字的目的是表达人类思想,但永远存在表达不完全性。医院的管理行为,本身是一种物和形象化的表示,医院管理制度是表现文化思想的一种语言符号表示,如医疗术语的运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等。整个医院的建筑也只不过是起到聚焦这些物化产品的作用,从而使之具有的内涵得到储存、传播、综合、提升,可见,医院文化有的已被物化表现出来,有的还没有或未完全地表示出来。虽然医院文化的外在表示是我们卫生人的共同追求,传承和沟通是其主要功能,但社会文化不能代表医院文化体系,共同的文化特征不能完全包含医院文化特色。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和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的升温,必将更加凸显医院文化特色。

二、医院文化的经营战略

有医院就有文化,但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文化是医院特色文化。因此,在考虑医院文化经营战略时,要充分认识特色医院文化的重要性,以此来推动整体医院文化的发展。

(一)认清重点、搭建框架

医院文化可用三部分来理解。一是医院已形成的自然文化,包括医院的座落位置,处于闹市或僻静的环境;医院的建筑风格,是古建筑或还是欧美现代式;医院的人文环境,是以中医为主还是中西结合或综合的医院。二是历史文化,包括固有的医疗模式,传承的医疗体系等。三是现代文化,主要是建立在激烈的医疗竞争市场体系上,以现代管理模式为主产生的文化现象。这里应当以现代文化为龙头、为纽带,连结带动自然和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各种文化资源,从而促进原有的文化资源与现代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市场竞争体制形成互动,三者形成整体特色。同时,在医院文化打造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便医院文化在竞争的环境中凸显“特色”这面鲜明的大旗。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近年来,对频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尤其是抗击非典,医疗卫生部门作出了重要贡献,形象大为好转,医疗文化的背景和底蕴显得尤为充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是打造医院文化的良好时机,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机遇和困难,千方百计把这种机遇转化为行动,尤其要注重研究带来机遇的过程和手段。并抓住这个时机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服务设施,乘势而上,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效益的提高。

(三)塑造品牌,持续发展

医院品牌是医院的整体形象,它是由管理、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内涵所构成,它贯穿、融汇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医院品牌和医院文化在成功和创建中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文化是树,品牌是果。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和创新,保持医院文化持续发展,突出医院特色,使之形成具有稳固品牌的医院。这样,医院文化才能得以发挥出应有的持久的魅力。

三、打造医院文化的路径设想

打造医院文化的路径很广泛,笔者就如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医院文化的特色,提出如下设想: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和发挥好“理性消费”。参观学习先进的医院管理手段,考察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了解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背景,深入研究医院管理学、解读医院文化产生的背景、问题、分析解决方法等,都可以归之于“理性消费”。那么如何进一步丰富“理性消费”,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呢?一是大张旗鼓地开展医院文化理论研究,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出台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性文献;二是定期举办各类医院文化建设研讨班,总结出新举措、新方法、新观念;三是适时推出星级医院评选活动,让媒体和人民群众成为评选活动的主角,让星级医院成为品牌,使人们树立起星级医院就是荣誉,就是品牌,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块金字招牌;四是利用媒体推出“创新、开拓、医院文化”的宣传,将医院文化打造在社会中引起关注,以外界的力量促进内涵管理水平的提升;五是多开展如“白衣天使演讲比赛”、“卫生、文明、服务”大研讨等文化工程建设。总之,要推出更多的文化理性套餐,尽情演绎医院文化特色,展现医院文化魅力,使医院能成为专业性人才的凝聚,群众健康的保障,政府形象的维护者。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实“感性消费”。打造医院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理念、经验等方面,要通过物质形态来体现,使之更加直观、形象、轻松而有质感,使医院得到患者的满意和信任。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充实医院的硬件设施。在做好医院配套建设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重点开辟特色消费,体现你无我有的特色文化。

首先,各级医疗机构均有各自的特色,医院内部又有自己的特色专科,要通过发挥特色的优势,以点带面,为广大就医者提供“感性消费”的套餐。要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如整体护理模式,引入星级宾馆的服务理念,吸引患者来院就医等等。同时,要在医院内设立便民服务台、便民窗口,公布咨询电话,出台承诺制,尽量利用空余场地开辟健身场所,建立规范的图书室,体现出医院文化的具体措施。

其次,扩大医院的宣传能力,通过媒介宣传医院的优势项目,谱写医院院歌。具有医院特色的、琅琅上口的院歌,是医院理念的提炼和升华,能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开辟医院展览馆,做好墙报、黑板报的宣传工作,展出优秀工作者事迹,展出大型医疗活动的图片,播放大型手术的场面等等。

再次,在医院的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应突出人本理念。具体地说,是要尊重人格,注重人性管理。在现代社会中,人已不再是“会说话的工具”,而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管理只是工作管理,不能掺杂其它内容。医院要构筑医院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只有在医院这个平台上,自身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只有医院的发展,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离开了医院这个发展平台,许多职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医院也必须为职工营造更好更高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宽松、更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

医院文化论文篇8

1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医院护理文化既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既受到历史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受到所在地区文化的影响,建设医院护理文化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并发挥中华民族善良、互助、仁爱和奉献的优良传统。建设医院护理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应尊重地区文化的特点。

2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建设医院护理文化

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在确定护理哲理和护理精神时要注重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主场、观点、方法来总结、归纳、设计、塑造具有本行业、本医院特点的护理文化。

3要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多种产权医院的出现和社区医疗服务的兴起,不同护理理念由此应运而生,推动护理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为医院护理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也为医院的护理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护理行为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护理工作的重点已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也成为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所以,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必须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的科学化管理

护理科学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服务水平,增加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护理科学管理包括管理职能、方法、方式等内容,医院护理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中的一种,所以,护理文化建设必须以提高医院护理的科学管理水平为目标。

5必须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护士

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向护理学渗透,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更加广泛的边缘学科的知识,适应和掌握高新知识、技能的应用与操作。另一方面,现代护理模式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护理美学等人文科学知识,还要求护士必须掌握预防医学、公共关系、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脑信息技术和外语等。只有具有综合素质的护士,才能满足人们不同的护理需求,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才能为护理的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提供保证,才能创建具有医院特色的“护理品牌”,赢得护理市场。

6必须具有本医院的个性和行业的特色

各个医院都有自己的护理创建史,有独特的文化环境和不同形式的服务内容,所以建设医院护理文化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本医院的实际从医院的护理实践中进行提炼和总结,建立起富有个性和行业特色的护理文化。

7要克服短期行为

医院护理文化建设是一个通过培育与建设而自然形成的过程,要认识到医院护理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各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历史特点和不断进步的护理模式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护理文化。

医院文化论文篇9

【关键词】品牌建设医院文化联动效应

【abstract】hospitalculturehasbecomethebasisforsurvivalanddevelopmentofhospitalsandspiritualsupport.Hospitalcultureisacontinuousprocess,thehospitalwillpromotethehospitalbrandbuildingcultureisdeepening.thisarticlediscussestheconstructionofthehospitalbrandmeaning,theroleandimportance,anditslinkageeffectsgeneratedbythebrandontheimpactofhospitalculture.

【Keywords】BrandConstruct;HospitalCulture;Linkageeffects

引言

企业品牌的确立就是先进企业文化确立的最终结果,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医院的发展壮大也必须依靠先进的医院文化来推动,而品牌策略也正是具有突出本单位特殊优势、特有风格之功效。只有建立先进的医院文化,才能真正使医院形成品牌、拥有品牌和发扬品牌。因此,在当前现代化医院进程中,要建设成为品牌医院,就必须以先进的医院文化为主体,全面提高综合实力,更好地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减少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开发新的资产与资源,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加强文化建设展示医院品牌实力

首先,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也是医院品牌得以确立的精神支柱。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医院精神,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医院文化氛围,这是强化市场竞争手段的有效途径。培育医院精神要着重在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

其次,规范服务行为与服务语言,以高品位的医疗服务满足病人的就医需要。医疗服务中医务人员的行为与语言是沟通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的桥梁。文明礼貌、体贴周到的言谈举止可以展现自身的良好修养与文化品位,增进病人心理健康,有利于疾病转归,反之则将导致病人焦虑、惊恐甚至产生医源性心身障碍。

再次,医院环境也是医院文化得以向外界展示的物态语言,也是社会各界考察医院品牌的直接途径之一。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树立医院品牌形象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将品牌的内涵准确定位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上。服务质量是医院文化的主要标志内容之一。医疗服务的根本是为患者提供健康保障,医院的信誉从本质上讲取决于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是患者最为关切的敏感问题,也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技术创新,医院的发展要从“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设置质控机构,完善质控网络;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科技含量;借创品牌,始终把追求的目标定位于医学发展的最新领域,努力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树立鲜明的一流医院品牌形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一流品牌意识

医院文化建设要形成人才辈出的氛围,一个医院兴旺与否,人气聚积如何,人才培养和用人制度起着关键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体现竞争原则,实行公开、公平、择优的人才制度,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辅之以绩、效、利挂钩的分配制度。高度重视职工的报酬与医院的效益挂钩,使个人的价值回报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确保医院品牌信誉

医院职业道德、行为作风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办院方向和宗旨,是社会评判医院品牌形象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良好的医德医风可以使医疗单位具有良好的整体形象,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杜绝卫生行业中的“药品回扣”、“红包”等违纪违规的行为,积极推出“文明行医、优质服务”的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承诺制和相应的院内监督约束机制,确保一诺千金、取信于民,维护患者合法利益,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医院形象,确保医院品牌的社会信誉,树立名牌地位。

加大医院宣传力度提高医院品牌知名度

一个品牌从培育到逐步成熟,走向市场直到被广大公众所认识接受,需要一个进程和途径;广泛宣传是实施品牌策略的重要工作之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将医院品牌的信息带进千家万户。可采取定期广告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医院的技术力量、服务特色等各项功能,宣传名医、名科系、名药、名方等公众需求热点,唤起对方对医院的感知、兴趣、偏好、需求乃至信任和依赖感,从群众印象上树立医院品牌形象,唤起其就医倾向。医院内部的宣传,院报、画廊等宣传设施也是宣传品牌的良好阵地,还可将宣传内容在网上,印在门诊病历、药品包装袋等物品上发至病人手中,另外社区随访、家庭病床等也是宣传医院品牌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医院文化论文篇10

【摘要】在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当前,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

一、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是高等中医院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专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产生根源和学习过程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1]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中医文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和谐观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中。[2]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二)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医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从对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医道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

2.中医文化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张仲景的医德[3]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

可见,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从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待中医学和中医文化的态度看,有的学生不热爱中医专业,不相信中医、学习不认真、缺乏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中医药事业,而已经走上中医业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和底蕴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形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给中医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给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来一直没有消除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带来了危机。近代百年曾有过三次关于中医废存的论争。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偏差也是导致中医文化教育淡化的主要原因。面对强势西医的冲击,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应该遵循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在坚持中医传统理念、保留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培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中医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强调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即“两条腿走路”,这种教育模式使得高等中医教育正在丧失中医特色。同时,因有限的教育时间变得更加有限,也就决定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1.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教育模式,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由于就业压力和中医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医院校普遍开设西医课程,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6:4,有的甚至达到了5:5。[4]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医思维模式养成的滞后性。

2.传统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从中医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来看,人文素质类除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但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或者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中医学术研究“西医”化。近年来中医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中医传统,走上了西医化的研究道路,中医科研在中医现代化的光环下,被“异化”为采用西医的实验方法对中医的印证性研究,却放弃了经典著作的研读,忽视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工作者不仅要从意识和理论上重视中医文化教育工作,也应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文化教育,提高中医文化育人效果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形成对中医大学生进行多学科的中医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中医文化相关知识教育课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中医文化思想。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突出中医文化主线

大力发展中医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学习中医文化相关社团建设,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医文化的精髓,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也得到品性的培养和锻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侧重进行医学人文与中医文化教育。

(三)在科研活动中重视中医文化研究

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突出中医文化研究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院校应注意培育中医文化科研队伍;在各类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中,加大中医文化相关课题的申报力度;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中医文化研究论文;培育和建设中医文化研究与教育基地;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

(四)在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医文化

鼓励中医院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宣扬中医文化,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容。

进一步发掘中医文化,结合时代特征,对中医文化进行扬弃,找出时代背景下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将中医文化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中医文化与中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的联系,探索将中医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内化到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手段、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精神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转贴于

参考文献

[1][3]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