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抑郁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7:02

护士抑郁论文篇1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53-02

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上妇女分娩后的常见病。相关报道称[1],在欧美等先进国家,该病的发病率为0.5%左右,我国的发病率较高,达到了15.01%,成为影响孕产妇健康的多发病症。通常产后抑郁症患者出现感情脆弱等心理问题,还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退化,患者容易失眠、焦虑和暴躁,甚至会有轻生的想法。我院对收治的1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6例,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29.2岁;其中轻度抑郁患者6例,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饮食不佳、忧郁;中度抑郁患者8例,临床表现为:自卑、内疚或厌恶婴儿;重度产后抑郁症2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症状。将1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即对孕产妇进行日常护理指导,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

(1)提供舒适环境。护士应提醒家属探望时保持安静,给患者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护士进行常规问询时应注意效率,避免引起患者烦躁情绪。护士可适当与患者聊天沟通,也可提醒其家属加强探视,谈话时间不应过长,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并注意避免谈论产妇体型变化和经济负担等敏感问题,以免患者精神受到刺激[2]。

(2)病房护士应保持愉快的工作态度。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都很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因此,护士应提醒家属多对患者说些快乐的事,或听让人心情愉快轻松的音乐。护士在日常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中,注意对患者保持耐心、愉悦、和蔼的态度,工作要勤快、沉着、有条不紊,努力给患者积极地情绪影响。护士还可以帮助患者洗和肢体按摩,有助于患者保持身体轻松,心神安静。

(3)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烦恼,并给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详细向患者介绍产后抑郁症的概念,以及抑郁症通常会对患者产生怎样的心理影响,告诉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是暂时的,是可以康复的,医生、护士会会为患者提供积极地治疗帮助,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其家属都会陪在患者身边,他并不是孤单的。另外,可以与患者谈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如家庭问题,家庭不和谐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挫败心理,会对婴儿产生厌恶情绪。这时,护士需引导患者适当发泄抑郁情绪,并开导病人不要过于自责,会有这些情绪是正常的,也是会好起来的。最后,护士可以多夸赞婴儿,以减少患者的不满情绪。护士除了多陪伴患者外,还应鼓励患者多与医院里的其他产妇交流活动,听听医师的健康讲座,通过与人群的接触来调节患者情绪,使之开阔心胸,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学会自我调节。

1.3疗效评价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规定的抑郁症诊断标准[3],观察和记录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即SaS、SDS值),并进行分析对比。

2结果

3结语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明确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产后抑郁症,但有研究表明[4],心理咨询和辅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当孕产妇出现轻度产后抑郁症,由于症状轻微,往往会被护士和家属忽略,从而延误治疗时间。因此,医院医护人员需做好孕产妇的保健知识宣传,密切观察孕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与孕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她们的烦恼,从而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开解,尽最大努力保证孕产妇在分晚期和产褥期保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抑郁程度。本研究中,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积极采取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较入院时都明显减轻。

总之,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尚新丽.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与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4):183-184.

[2]卢肖玲.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广州医药,2011,11(04):97-98.

护士抑郁论文篇2

【摘要】对85名精神科护士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状况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护士本身抑郁自评分也无明显差异,说明精神科护士不会因为面对特殊的人群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抑郁调查

精神科自身有着特殊性,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要求护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要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护士自身应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身健康及工作质量,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本院精神科护士进行测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精神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29.55±9.28岁,已婚82人,离婚3人。文化程度中专85人,参加夜班80人,白班5人。

1.2方法采用自评问卷,个人填写,sds抑郁自评量表由20条目组成,按1、2、3、4评分,其中10条为反计分,累计总分为粗分,标准分为粗分×1.25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统计学犯法包括七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sds抑郁自评调查结果,85名护士sds粗分为34.56±7.48,标准分为42.98±9.02,p为0.2472和0.3354,均>0.05显示抑郁症状发生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

2.2年龄护龄与抑郁自评标准分作相关分析,结果分别为r=0.039p=0.723,r=0.046p=0.675。

3.讨论

3.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使精神科护理工作,被人们理解敬重,社会地位也随着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科护理专业已从简单的基础护理进入综合性应用学科,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备爱心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及精湛的业务。知识观念的改变使精神科护士所承受的社会压力相应减少。

3.2社会支持、领导重视是减轻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重要因素,使她们安心护理工作,激发工作热情。

3.3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精神疾病的重视,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各种应变能力及自身保健意识水平,精神科护士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减轻了工作压力的关键因素。

护士抑郁论文篇3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抑郁症;整体护理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患者除了心情低落、阂帧⒕谏ァ⒕望外,常常会出现自杀现象。美国著名的心里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一个人所以产生紧张或压力是由于一个人的内、外部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引起[2]。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已广泛地应用于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中,目前用于护理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报道不多见。我们对30例抑郁症患者应用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实施整体护理,保证患者在生理、心里、社会、文化多层面的系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4例(46.7%),女16例(53.3%);年龄24~69岁,平均(38.1±11.6)岁。职业:农民18例,教师2例,医生1例,工人9例。文化程度:小学13例(43.4%),大学2例(6.7%),中学4例(13.3%),文盲11例(36.6%)。自杀方式:患者在家用头撞地板、撞墙各1例;跳井、自缢多次未遂2例;触电3例;服农药3例;用筷子、哑铃、小刀自残的3例;跳河1例;卧轨1例。抑郁症的患者自杀率高,自杀的手段残忍,方式各式各样。

1.2方法采用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整体护理过程。具体措施如下:详细与患者交流、沟通,观察和护理体检,收集资料有针对性的确定护理诊断,先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然后逐渐满足其他高一级层次的需要。抑郁症患者整个精神活动呈现普遍的抑郁、无食欲、饮食差、睡眠差。

1.2.1生理需要方面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包括饮食、睡眠等。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消极、多疑甚至悲观厌世、幻觉妄想,容易造成睡眠障碍。而且抑郁症患者有食欲低下,摄入量不足,造成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饮食上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的膳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给予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刺激患者的食欲。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利于排便。患者拒食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安排患者于安静整洁的病房及整洁舒适的床铺,让患者安然入睡,保证足够的睡眠。

1.2.2安全需要抑郁症患者由于会有悲观厌世、绝望、自责自罪等心理上的问题威胁,常常有自伤、自杀的危险。需要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和密切观察这些症候,以便预防和杜绝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安排患者至易于观察、靠近护理站的病室。患者24h都在护士的视野下,严防患者自杀,自残。要进行口头,书面,床边交接班。经常检查患者的床单位,患者身上是否有危险物品。有外出的患者,回房后要查看身上是否有危险物品。并同时告诫患者家属不可以瞒着护士给患者小刀、火柴等危险物品。患者服药后要检查口腔、舌下是否存药,以防一次性服下自杀。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副反应。要注意患者的言谈举止,识别有自杀企图的症状和体征,是否伪装病情好转。掌握自杀发生的规律,特别是在夜深人静、工作人员少,又处于疲倦状态时。重视心理护理,及时疏导,以积极鼓励的语言,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治疗。

1.2.3爱与归属的需要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无用、无望、无助。患病之后更需要与所爱的人和睦相处,家庭和社会的认可,以及他人的友谊。在护理过程中除了护士对患者和蔼可亲,让患者尊重、信任外,还有注重患者的亲友。他们对患者关爱,与患者感情好,对患者影响大。要调动患者亲友的积极性,多关心、爱护患者,一起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奏效。如一位患者自残行为严重,笔者在交谈中了解到患者十分爱自己的新婚妻子。住院后妻子没来看望,感到很伤心,很绝望,以致有轻生的思想。这时我们护理人员联系患者妻子,说明情况,叫患者妻子到医院陪伴,多与患者交流,多多关爱患者,患者病情很快好转。要鼓励亲戚和朋友多关怀患者,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和友谊[3],用亲情感召患者。

1.2.4影响自尊需要问题抑郁症患者因抑郁症住院,怕名声受影响,会出现焦虑,恐惧不安心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尊重患者的尊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严守患者的隐私和秘密。

1.2.5影响自我实现问题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上的成就受到很大影响。对有特殊技能的抑郁症患者,笔者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如有一位幼师在病情缓解时,让她教患者唱歌、跳舞。有的患者会绘画书法,出宣传刊物时让他们协助。对无特殊技能的患者,待病情缓解后手把手教患者一些技能,如手工制作,挑拣茶叶等。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体验被人尊重的愉悦心情。在能力范围帮助患者,帮助患者解决一些能解决的困难。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有关康复教育,引导家属共同帮助患者。

2康复教育

抑郁症的患者把未来、人生看的相当复杂。他们忧虑重重,护士应对他们和家属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教会他们如何坚持长期服药,如何识别疾病复发前的早期症状。出院后如何和医院的医生保持联系,定期进行健康咨询,以便在社会、家庭和医院三者的紧密配合下,做好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工作。

3结论

抑郁症患者由于心情抑结,对任何事物都索然无味。此种情况下,通过满足患者的内心需要,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感到被理解、关爱、自我能力得到体现,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4]。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认为人在低一级需要满足后,就要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因此在护理学科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为现代的“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护理。包括疾病的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卫生保健、健康咨询等,保证患者生理的、心里的、情感的、智能的、社会的和精神的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以保证机体处于生理和心里的最佳健康状况。运用马斯洛理论护理抑郁症患者,符合当前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推广[5]。

参考文献:

[1]成明.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2-3.

[2]袁剑云,金乔,等.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118-120.

[3]茆书兰,谈晓峰,高菊梅.需要层次论在乳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11):163.

护士抑郁论文篇4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评价情志护理效果。方法:1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测评,然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情志护理,1周后再次测评,比较抑郁分值变化。结果:100例心内科病人的抑郁评定均分为(50.80±13.12),高于正常人标准,差异具显著性(p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情志护理;临床效果

情志护理是在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西医结合的诸如心理测验、谈心问病、说理开导、解惑释疑、移情易性、因势利导、音乐、生物反馈等非药物调护手段,使病人处于良好的心境中,气血调畅,肝气条达,脾胃健运,以减轻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的方法[1]。本研究运用情志护理程序,通过对心内科病人的情绪评估――情志诊断――情志护理――效果评价4个步骤,进一步论证了情志护理对缓解和减轻心内科住院病人的抑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100例病人为2008年11月~2010年12月在某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51.04:19.56)岁(全距17"86岁):其中男59例,女41例;诊断:心律失常19例,高血压29例,冠心病21例,心肌梗死20例,其他11例。

1.2研究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入院的200例心血管病人进行测评,并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即做好入院介绍、饮食、用药、休息活动、护理方法及心理等指导;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做好说服解释工作,采取谈心、释疑、开导、讲解、暗示、移情、相胜、适应、鼓励等情志护理的方法,影响和改善病入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1周后再次采用SDS对2组病人进行测评,比较2组分值变化。所有数据输入微机,经由SpSS15.0统计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100例病人的/0/评分结果SDS总均分为(50.80±13.12),与正常人标准(41.88±10.5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以抑郁总均分为应变量,以是否对疾病的知情、是否有治疗信心及担心经济、担心恶化、担心能力下降、担心拖累家庭与否6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抑郁总分=42.88±8.83(拖累家庭)+8.41(担心经济)。

2.3心内科住院病人的抑郁症状表现见表1。统计显示疗前心内科病人的抑郁症状(均分>2的条目)主要为能力减退、决断困难、减退、食欲减退、空虚感、晨重晚轻、睡眠障碍、无用感、易倦、绝望。1周后再次用SDS进行测评,常规护理组病人的抑郁总均分和晨重晚轻、易倦2个症状均分较1周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1情志护理是一种心理疗法。本研究采用SDS对心内科病人进行测评,比较情志护理对病人抑郁水平的影响,我们选拔优秀护士参加护理心理学理论与心理护理技术培训后担任专业护士,专门负责对病人进行心理测评和有针对性的情志护理,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2测评结果显示,心内科住院病人的抑郁评定均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约44%的存在抑郁情绪,且中重度抑郁者达25%;抑郁的发生主要与病人担心拖累家庭和担心经济有关。抑郁的症状表现为自感能力减退、决断困难、食欲减退、空虚感、晨睡晚轻、睡眠障碍、无用感、易倦、绝望等。专业护士对研究组病人进行访谈、临床观察和情绪测评,明确情志问题,采用个体化定向情志护理,因人施护、因证施护。如:对新入院的病人主要是让其尽快熟悉环境,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慢性病人则要经常、主动和患者谈心,讲解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多谈一些本病治疗中成功的例子和经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生活上的照顾,使之感到温暖。《内经》记载“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疾苦[4]。”通过积极的疏导和情志护理,使病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

3.3患者情志可分为5型:开朗型、气郁型、忧思型、悲恐型、绝望型。专业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了解病人千变万化的心情,而且还必须掌握病人情志的分型,才能针对不同患者的精神状况施以不同的护理[5]。对性情急躁者要耐心开导,不厌其烦,告其“急则易怒,怒则伤肝”会加重病情,应节怒以养肝,肝气条达,其病则愈。对忧郁苦闷的病人要反复开导安慰解释,说明思则气结,忧则伤肺,应节忧愁以养肺。或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劝之,或以“与世无争”而劝之,或以“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和为贵”等引导之。要“既来之,则安之”,防止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

3.4专业护士要准确掌握病人的各种心理反应,熟知情志致病的规律。有“隐曲”者,多悲痛、忧伤;有“思恋”者多为忧郁;女性情感脆弱,易忧郁、悲哀、思虑;男性情感粗放,多大怒、狂喜;婴儿多惊恐,青壮年易暴怒;老年多忧郁、孤独、多虑。根据每位患者不同情志表现来循序渐进地应人而异地进行情志护理[6]。

3.51周后再次用SDS进行测评,情志护理组病人的抑郁症状改善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尤其是抑郁总均分、抑郁的特征性症状晨重晚轻和空虚感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情志护理通过调整大脑和整个心身机能,改善和消除心身活动的病理状态,使机体功能恢复平衡、稳定和协调而达到减轻抑郁情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荣,何世银.中西医结合护理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121~143

[2]许德金.中医护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4~5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2007.194~196

[4]郭怀保.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的理论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09,24(3)

[5]赵向碧.罗小玲.情志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3)

护士抑郁论文篇5

方法:选取某院64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常规和激励机制管理,使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对比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果:两组护士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说明护士大多存在一定负面心理状态,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结论: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不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以缓解护理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激励护理管理焦虑抑郁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2-01

医疗护理工作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常常需要承受比普通职业更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其中护理人员直接面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工作辛苦而且有时还需要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乃至责难,因此容易出现各种身心健康问题。许多调查研究都显示我国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远高于正常人群。如何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其心理压力也成为了护理管理中急迫的问题之一。激励是通过某种刺激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推动和控制被激励人向着既符合个人需要,又符合组织目标的心理过程,是管理者调动人积极性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在护理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能使护理人员加强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并对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为就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对的效果做了以下探讨。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内科68名护士,排除近期有重大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事件,如亲人逝世、严重疾病、交通事故等以及有精神疾病病史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名。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实验方法。对实验组护士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管理,持续3个月,3月后发放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调查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

2.2激励机制的应用。

2.2.1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指在精神方面进行鼓励,具体措施包括:

2.2.1.1榜样激励作用。为护理人员树立日常工作中的榜样,主要包括管理人员自身的榜样以及树立优秀护士榜样,例如设立红旗标兵等。

2.2.1.2情感激励作用。管理人员与护士进行情感沟通,多了解和关心护士的想法及其身心状态,帮其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并引导患者及社会对护士的艰辛劳动多加赞美等。

2.2.1.3竞争激励作用。通过举办一些竞赛,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促使护士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

2.2.2物质激励。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精神激励只是一个方面,还需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设立一些合理的奖项,给予一定的奖金及奖品。例如可以设立患者满意奖,对患者满意度最好的护士给予相应的奖励;设立学术奖,护士撰写论文并发表者,根据所发表刊物的级别给予奖励,以鼓励护士提高理论水平;设立先进工作奖,对工作表现突出,护理质量好无差错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其他例如处理突发事件、提出有效建议等管理者也应根据标准,在公正、公开、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奖励。

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护士的对比使用t检验,以p

3结果

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我国正常人群[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较高,且p

4讨论

激励的目的在于通过种种方式激发和调动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智力效应的发挥,保证组织的高效的运行和发展。有研究显示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发挥的能力一般只有20%-30%,而当其受到正确有效的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达到80%-90%。[2]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在医院中的应用,医院护理管理者开始转变护理管理观念,逐渐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从而达到充分地调动护士积极性的目的。研究显示护理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进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本研究利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来分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对比分别采用普通和激励机制管理的两组护士的得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激励机制不但能促进护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对护士心理健康也有积极作用。这可能与激励机制使护士从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而成就感能促进心情愉快,对缓解负面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通过激励机制不但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存进护理人员对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缓解护理人员所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护士心理状态的改善也会促进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现代医院护理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是十分有效而且必要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内容,使激励机制更加符合护理管理的特点及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镇静,周丽蓉,林征,等.综合性医院护士身心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8):16-18

护士抑郁论文篇6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应激;综述文献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护士抑郁论文篇7

【关键词】护理模式;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及婚姻家庭,还对母婴关系、婴幼儿的情绪、行为、智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严重者有伤害婴儿甚至自杀的倾向[1]。为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本院通过改进产科护理模式,使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从以病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坐堂守医到送医到人,从临床与保健分离到临床与保健结合、从个体医疗到群体医疗、从单纯疾病处理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全方位的服务。本病区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产妇2649例,通过改进护理模式,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从18.3%下降为5.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为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产科病区住院产妇,共2343例,其中初产妇2209例、经产妇134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9岁,平均27.8岁;剖宫产929例,自娩1414例,妊娠合并高血压257例,妊娠合并糖尿病87例,产后出血59例。

2方法

2.1本组中随机各抽取观察组218例,对照组218例,对产妇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然后采用社会心理因素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2.2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CoX等设立的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表(epDS)[2],于产后30d给每位产妇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访谈调查,epDS总分≤12分为阴性,总分≥13分为阳性,阳性者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epDS+)。两组产妇智力正常,既往无精神病及脑疾病史,分娩后未使用中枢神经抑制剂。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2.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3护理体会

3.1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采用传统的产科服务模式,产妇未上孕妇学校,入院后按常规由产科医生监测,产时产后所受到的一切护理服务均按传统的护理工作分阶段由不同的护理人员来完成,出院时不发放宣教小册子。

3.2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病区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①自孕20周,夫妻双方或亲属共同参加孕妇学校听课,每周1至2次,专业人员讲授孕期保健、营养及饮食、自我监护、保健、哺乳及育婴知识等[3];②孕妇产前检查:妊娠28周前每4周1次,妊娠28~36周每2周1次,妊娠36周后每周1次;③孕妇入院后,除按常规由产科医生进行监测外,按整体护理要求对患者实施护理,指定一名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需要进行健康指导,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感情等全面评估,辅助护士按责任护士的护嘱为患者提供护理[4];④分娩前让产妇熟悉产房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分娩实施一对一过程,由专业助产士实施全产程生理、心理护理,实施导乐陪伴分娩,产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母乳喂养及育婴方法,及时解决产妇的各种问题,指导丈夫及家属照顾产妇及婴儿,由于护理细致、交流充分,有6例有自杀倾向的产妇得到及时治疗并痊愈出院,家属有的送来感谢信,有的送锦旗;⑤出院时除做好出院指导,还示教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得到产妇的好评。同时根据她们的需要发放宣教小册子,开通热线电话,24h解答孕产妇的咨询,提供服务。分别在产后第15和第30天到产妇家进行随访,发放问卷调查表。在随访时,遇到部分产妇并发产后乳腺炎,部分婴儿发生脐部感染,通过责任护士的指导,问题得到解决。

4讨论

观察组通过改进产科护理模式,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指导,消除产妇因妊娠和分娩产生的焦虑,使产妇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同时,也使产妇及家属对产后抑郁症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产妇有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在社会中形成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社会环境,为产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家庭环境。出院后由在医院分娩时建立友好关系的责任护士按时访视,对家庭状况进行调查,力争得到家人在精力、精神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产妇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这些都有利于改善产妇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数据也表明,观察组产妇的社会心理因素明显优于对照组。从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护理模式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给产妇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茜,王保莲.产科因素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及预防.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4(2):151-152.

[2]CoxJL,HoldenJm,SagovskyR.Detectionofpostnataldepressiondevelopmentofthe10item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BrJpsychiat,1987,150:782.

护士抑郁论文篇8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音乐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得分和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音乐护理后抑郁得分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音乐护理能够转变产妇产后抑郁状态,促进其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音乐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35

产后抑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产妇分娩后的角色变换、家属的态度、产后激素的改变等。症状较轻的患者经过自身调整可以恢复正常,并不会影响生活和对新生儿的照顾,而严重的抑郁患者会直接导致轻生的念头。因此,产后抑郁在临床的重视程度正逐渐增加。我院护士对产后抑郁患者采用音乐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抑郁自评量表(SaS)调查,其得分在50分以上。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肌疾病、妊娠期有合并症、新生儿畸形窒息等、精神疾病、精神病家族史等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29.24±4.5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7±0.66)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6例。分娩方式:自然阴道分娩59例,剖宫产23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7例,高中及高职17例,初中及中专23例,小学及小学以下15例。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士遵医嘱给予各种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并指导患者及家属照顾新生儿的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音乐护理。护士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并尽量减少干扰和刺激,可选择《天鹅湖》《梦中的鸟》《春日》等音乐,每日播放2次,集中到两个时间段,即上午9∶00和下午16∶00,每次1~2h,音量控制在40~50dB[1]。同时观察患者的反馈,如患者表示对音乐不喜欢,立即询问患者的喜好并调整音乐;如患者对音乐感到反感,立即停止播放。在音乐护理前,护士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告知患者音乐护理的积极意义,以取得患者配合。嘱患者在音乐播放期间,要放松身心,可以在床上休息,用冥想等方法,根据音乐想象自己处于一个舒适的大自然中[2],也可以在此时与患者一起倾听,主要目的是让其利用播放的音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d后的抑郁程度及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抑郁程度采用国际通用的SaS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其中50分以上为有抑郁状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满分21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患者音乐护理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d后抑郁程度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音乐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表2)

3讨论

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以往并不被人们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母婴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如何有效地保证产妇更加健康、安全、舒适已经成为所有医护工作者工作的目标。

音乐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音乐护理能够通过乐曲的节奏、音调、速度等起到较好的镇静、兴奋、镇痛效果[3]。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促进健康的酶和激素上升[4],进而达到调节血流量,促进神经反射,提高消化功能的效果,它还能激发不同的情绪,例如节奏鲜明的音乐可以让人感到鼓舞和振奋[5]。此外,音乐还能够影响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有利于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我院将音乐护理应用于产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抑郁程度下降,其睡眠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士在进行音乐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音乐的选择要适当,以患者的需求为主,避免选择低沉、悲伤的音乐。(2)播放音乐的时间一般固定,选择不会影响治疗、患者休息的时间。(3)音乐的分贝不能过大,以免产生患者的厌恶感。总之,采用音乐护理能够转变产妇产后抑郁的状态,促进患者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伟玲,苏娟,俞蓉,等.音乐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479-1480.

[2]王玉芝,王加荣,刘淑丽.音乐护理在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134-135.

[3]张淑华,余素珍,邱海平,等.音乐放松对输卵管造影术前焦虑及抑郁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22:385-386.

[4]万永慧,毛宗福,邱艳茹.音乐疗法对癌症病人焦虑、抑郁及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5a):1172-1175.

[5]周凯娜,李小妹.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抑郁及住院时间影响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8):55-57.

护士抑郁论文篇9

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五病区,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护理理论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理论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抑郁症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技术的基础上,接受护理理论护理,有助于其精神障碍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理论;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c)-0156-02

[作者简介]邓粤贤(1961.6-),女,湖南宁远人,中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的逐渐加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导致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愉快感缺失和情绪低落等等,且常会并发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等症状,进而会大大降低其生存质量。抑郁症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患病率高等基本特征,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则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1]。为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护理理论护理效果。该次临床观察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理论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医学观察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6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平均(48.5±11.5)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抑郁症,且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7]的相关规定,且无药物滥用史、药物过敏史和酒精依赖现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常见护理问题分析

抑郁症患者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①药物治疗的潜在并发症;②拒绝药物治疗,藏药;③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④个人应对无效;⑤社交障碍,交流不畅等;⑥营养失调,营养供给不足;⑦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过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⑧自杀行为或倾向。根据上述临床常见护理问题,对患者实施辨证治疗和护理,明确抑郁症的标准化临床护理措施和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对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制定标准化的临床护理预案,监控护理流程,评估护理效果,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2]。

1.3方法

1.3.1基础护理①加强饮食护理。对于食欲较差的抑郁症患者,应尽量为其提供喜欢的食物,对于无法进食或是不愿进食的患者,应实施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②加强危险物品管理,防止患者直接接触打火机、剪子、绳子、刀子等危险物品。③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责任护士不应远离患者,加强护士交接班制度,由专人看管病房,严格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倾向,定期到病房寻思。④改善病房环境,保证空气流通性,控制好湿度和温度,保证室内光线良好,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3]。⑤加强患者精神卫生知识教育,缓解患者的心理精神负担,使其掌握抑郁症发病原因,以及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基本用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⑥严格执行医嘱,避免中途随意停药或是增减药量,防止患者藏药或是漏药,在患者用药时应保证送药到口,严格落实抗抑郁药物治疗方案。⑦严格执行作息规定,保证患者睡眠的充足性,降低噪音污染,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⑧定期组织患者参加户外活动或是文娱活动。⑨,定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勤洗澡,嘱患者关注个人卫生[4]。

1.3.2特殊护理①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讲座等方式,向患者说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临床特征和发病原因等基本知识,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使其对于疾病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保证健康教育内容平实易懂、深入浅出,保证患者更加全面深刻正确地认识自身所患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指导患者掌握适当宣泄和表达情绪的方法,嘱其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重新塑造患者独立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学会主动自我调节理性情绪。②关注患者的社会支持作用。加强抑郁症患者陪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社会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使其获得归属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其出现孤独感和无助感,组织患者开展其感兴趣的活动,加强社会交流[5]。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保持心情开朗,以提高身心健康程度,鼓励患者饭后、清晨进行身体段练,定期开展下棋、跳舞、打球和健身等集体活动。④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的不同,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心理方面的鼓励和知识,加强思想工作。对于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因其对于医院的医疗环境较为陌生,因而必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焦虑、紧张和恐惧感,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管理制度、医生和病房的基本情况,并保证行为言语端庄大方,态度亲切和谐。同时,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基础上,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态心理和行为,主动倾听患者需求,鼓励患者主动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6]。

1.4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等观察指标。使用该院自制的量表对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内容包括:治疗措施、药物使用知识、抑郁症相关知识等,以10分为总分。所有观察对象均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客观填写[7]。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该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法。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46/50),疾病认知程度得分为(8.71±0.12)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58.87±2.42)分;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6%(38/50),疾病认知程度得分为(5.91±0.23)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65.85±3.12)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前症状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症状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精神疾病,在基础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该次医学研究过程中,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理论护理,具有下述显著的优势:①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药物治疗类型的不同,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以保证患者得到有效休息,提高其睡眠质量,降低药物治疗毒副作用发生率。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分配临床护理的时间,以提高临床护理效率和质量。③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结合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改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8]。

沈亚菊[9]在一项针对80例抑郁症患者接受护理理论护理的试验研究中发现,对于临床护理前精神焦虑、体重减轻、认知障碍、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和绝望感HRSD评分结果完全相同的两组患者,其所接受的临床护理服务会直接影响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护理前后各项抑郁症症状无明显变化,而接受护理理论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各项症状均明显减轻,且两组患者HRSD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该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抑郁症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护理理论护理,相比仅仅接受基础性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且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得分更高,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接受护理理论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其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该研究所述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论相近,具有一致性。

[

参考文献]

[1]王雅芳.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3,1(3):42-44.

[2]郑兰.老年抑郁症护理干预新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2(16):76-77.

[3]崔宝祥.健康教育应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130-131.

[4]梁洪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21):151-152.

[5]陈红如.护理理论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284-285.

[6]蔡红霞,李元,宋瑞华,等.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6(2):3379-3380.

[7]陈彦方.关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几个问题[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98-100.

[8]张娜,高振松,钟飞燕,等.敬老院老年期抑郁症的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13(4):11-12.

护士抑郁论文篇10

关键词:团队追踪评估;恶性肿瘤复发;抑郁;效果

恶性肿瘤患者不仅要忍受躯体上的病痛,还要面临更为艰难的治疗过程,病情的复发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恐惧、担忧等负性情绪。随着医学模式和伦理学的发展,治癌先治心已是共识,但如何采用最适合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仍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难题。癌症患者得知病情复发后引发的负性情绪日益引起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关注,过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可削弱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患者应对癌症、躯体症状及抗癌治疗的效果[1],降低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沟通方式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医护沟通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升工作内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医生家属共商沟通,我院自2012年采用由临床医生、心理科医生、专科护士及营养师组成团队,针对实际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为了探究这种干预方式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寻找更合适的沟通模式,本研究对团队追踪评估沟通模式在癌症复发患者中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取样,于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②年龄≥18周岁;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④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⑤预计生存期>6个月者。排除标准:①目前存在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和沟通障碍;②服用抗抑郁药物。住院当日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系统测评目的和方法,取得同意后,按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胃恶性肿瘤18例,直、结肠恶性肿瘤19例,肺恶性肿瘤12例,其他11例,住院时间(11.5±1.2)d,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3.19±13.51)岁;文化程度:小学17例,中学及以上43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12例,公费或医疗保险35例,新农村合作医疗13例。对照组胃恶性肿瘤18例,直、结肠恶性肿瘤21例,肺恶性肿瘤11例,其他10例,住院时间(11.7±1.2)d,其中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2.79±13.64)岁;文化程度:小学16例,中学及以上44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11例,公费或医疗保险36例,新农村合作医疗13例;两组一般资料、心理测评及生活质量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医生护士一般沟通、心理指导及出院后临床医生、护士常规随访。观察组采用临床医生、心理科医生、责任护士及营养师组成团队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从入院开始由负责调查的护士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责任护士根据得分、病情及患者的理解配合能力,联合肿瘤专科医生、心理科医生、营养师经过系列评估后,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共商制定干预计划,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出院后由由沟通团队与家属联合参与,采取电话追踪随访、定期面访,全面动态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及时给予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2.1完善评估沟通团队组织架构由肿瘤科医生1人、心理科医生1人、营养师1人及肿瘤专科护士1人共同组成评估沟通团队,指定责任护士负责协调联系工作。患者住院期间每天进行心理评估,出院后评估2次/w,15min/次,采取电话追踪随访、定期复诊、必要时上门随访,发挥团队的专业合作性。制定评估沟通流程,建立患者评估沟通日志,全面记录评估沟通内容,确保评估沟通的实效性。

1.2.2全面评估患者入院后安排1名责任护士对该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进行全程动态评估和沟通。具体做法:①患者入院当天完成一般资料的调查、生活质量评估、HaD评分测评,以后根据患者心理进行动态测评。及时统计HaD评分,得分≤7分为正常;得分8~10分,汇报临床医生;得分≥11分,汇报心理科医生;②联合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评分进行核实和分析,HaD评分≥11分通知心理科医生会诊,分析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影响因素。

1.2.3团队联合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方式及内容①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性格、文化涵养、病情轻重等在适当的时间,运用委婉的言辞,告知具体病情及预后,使用同感心等沟通技巧,对患者的情绪做出确当反应,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做决定,引导患者建立合理的治疗期望值;②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疾病治疗、护理、康复及营养等知识信息,责任护士应动态与患者交流评估,配合医生满足患者动态的信息需求;③提供专业的心理维护干预方法:在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责任护士配合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护理,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认知-行为干预及支持-表达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症,改变肿瘤无法可治的认知和不良行为,通过治疗性干预帮助患者认知重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节不良情绪,掌握适应现实的技巧。

1.2.4动态追踪评估,前瞻性干预①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跟患者进行交流2次/d,15min/次,发现异常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测评,护士长每天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给予指导;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跟踪评价患者心理维护效果;②设立咨询热线,24h动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③采取行为干预:包括心理行为干预及镇痛药物应用干预等,随访的责任护士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联系团队其他人员,给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指导及心理维护技巧,切实给患者提供帮助;④建立患者微信群,2次/w向患者提供疾病康复信息、心理维护知识、镇痛及合理营养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⑤每周进行有效的评估沟通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患者评估的及时性、内容的全面性、团队合作解决患者问题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持续改进评估沟通质量。

1.3评价方法

1.3.1一般资料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由研究人员自行设计,其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项目、联系方式及患者目前的心理承受能力。

1.3.2抑郁评分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3],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60分标准分≥50分为轻度抑郁;70分标准分≥60分为中至重度抑郁;标准分≥70分为重度抑郁。

1.3.3自行设计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比较不满意(2分)、不满意(1分)5个等级水平。

1.3.4生活质量评定moS健康问卷(SF-36)[4]: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生命活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健康共8个方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资料的调查问卷、抑郁评分、满意度调查及生活质量调查首次评定于入院当日完成,干预后1个月后由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再次抑郁评分、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再次评估。干预前后各发放问卷120份,均有效回收。

1.4统计学方法抑郁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满意度采用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得分比较见表1。

2.2干预后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生命活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健康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比较,干预前两组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干预后,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3讨论

3.1恶性肿瘤患者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尤其病情复发后,大多数患者产生明显的焦虑或抑郁情绪,疾病的不良预后使他们难以积极配合医疗护理[5]。传统的沟通内容比较简单,医务人员没有系统的的沟通协调平台,不能根据动态的评估结果进行治疗护理方案的调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实际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患者往往对医院服务不满意。为此,医护人员应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取得患者信任,动态追踪患者,进行全面系统性及个性化评估,找出实际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我们建立评估沟通团队,制定同质化评估标准,团队成员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患者进行干预,动态监测和评价患者治疗护理效果,针对未解决及新出现的问题,随访团队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提高了患者对医务服务的满意程度。

3.2团队追踪评估沟通模式加强了团队所有成员的密切合作性。在心理科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临床医生护士的心理维护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联合营养师为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实施团队合作系统化的评估沟通,需要患者、家属和心理科医生、肿瘤科医生、肿瘤专科护士、营养师及团队其他成员互动讨论患者心理、用药及营养等问题,定期评价心理维护效果及生活质量,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性干预措施,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及行为,使患者和家属走出对癌症的认识误区,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理机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具有较好的社会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对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运用追踪评估沟通系统进行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龚丽娟.不同阶段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8):878.

[2]费文萍.刘福良好的沟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9):1285.

[3]吴美华.癌症化疗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因素色研究调查与护理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10,26(6):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