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士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7:05

社区护士论文篇1

1.1综合护理能力

无论是开展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还是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1]。社区护士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护理服务,要具备一定综合护理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各种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因此,工作中要组织社区护士加强理论学习,做好岗前培训,对在岗护士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1.2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

在社区,护士将独立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独立运用护理程序、独立为社区居民进行咨询或指导。尤其是在开展家庭访视与居家护理工作时,社区护士要独自深入家庭,针对家庭的各种健康问题,实施护理干预,从而帮助家庭解决各种危机和问题。工作中要多实践,积累经验,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自身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社区护士必须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交流,可以发现问题,争取服务对象的大力合作,从而及时解决问题[2]。社区护理工作是具有协作性的,比如,开展社区群体健康教育,教育活动中,护士需要和社区医生、其它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进行沟通交流,做出正确的教育评估,全面地了解社区人群的学习需求,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孕产妇保健服务中,社区护士与孕产妇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取得配合,顺利完成护理计划。工作中主动积极与社区居民进行良好沟通,建立融洽的朋友式、伙伴式关系。

1.4预见能力

社区护士在从事慢性病病人社区管理、社区传染病的防控等工作中,预见能力非常重要。社区护理工作中强调预防保健为主,特别是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社区防控。另外,对社区重大疫情和中毒事件,护士也要有预见,做好预防工作。

2.职业道德的提升

2.1严格要求自己

社区护士要经常学习有关的医疗法律法规、制度和社区护理质量规范要求,提升社区护理管理质量的规范标准。在工作中,时时严于律己,自觉地运用各种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服务规范为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2学会自我约束

社区护士在繁忙之余,要重视自省、善于自省,严格自律,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守法、护法的同时,要能够平等待人。工作中,虚心学习,与同事加强交流,听取不同意见,完善自我.。

2.3培养慎独精神

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单独的护理活动,这就要求社区护士要具有高度的慎独精神的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尤其是在单独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技术时,虽然是独立操作,但也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进行,要有为社区人群负责的工作态度。

3.良好的心理素质

3.1敏锐的观察力

社区护士要学习心理学,护理社会学、伦理学、营养学以及人际学等众多学科,社区护理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正确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比如,社区家庭访视中,护士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地判断,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

3.2沉着、镇静、理智

社区护士应性格开朗,助人为乐,具有丰富的感染力。[4]。社区护理工作繁重、琐碎,工作地点变化大,因此,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妥善解决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这就要求护士要有沉着、镇静、理智的心态对待,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防止把不良情绪带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另外遇事也要做到沉着冷静,随机应变。

社区护士论文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9―01

目前,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医院,少量在社区。在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围绕与个体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体现个体化的特点;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更多侧重在疾病的康复、预防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体现一定的普遍性。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虽未广泛开展,但这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较好途径。

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1.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

1.2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有84%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2.1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而采用的方法较简单,停留在一般性的卫生宣传上,且内容泛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抓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2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并逐步实现行为改变。

2.3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护士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3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保持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目标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其内容涉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而完成每一项服务内容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将护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应用性科学,社区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范围、组织、规划、运作和评价体系,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有关的伦理、法规等,形成能真正指导护理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健康教育理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建立更适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导、评价及评价测量工具等,使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朱晓芳;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1年31期

[2]龚燕娟;翟惠敏;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8期

社区护士论文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57

抓好质量管理是社区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环节

以患者为中心是当今护理工作的主要精髓,社区护士长要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灭菌、消毒、隔离、差错事故防范制度以及文件书写等制度,建立并完善社区护理的各项制度,任务到区、责任到人;在医院护理部统一领导下,按计划开展各项社区护理工作,遵循以社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护理目标为导向,满足和拓宽护理服务,定期进行质量评估,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护理服务与护理技术;为社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若出现差错应追究护理责任;实现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护士由专科转向社区,应学习全科护理理论,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监测、管理知识。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应以人为本

护理管理中,以人为本集中体现对护士的尊重、关心、鼓励、信任,充分发挥护士的创造精神,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人文精神是护理管理的理论和导向,护理管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护士长是科室第一负责人,对内要为院领导和护理部负责,对科室护理人员负责和对病人负责,因此,护士长是责任较大的护理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中,要通过她们把党对人民群众的温暖体现在患者身上,使她们得到关心和爱护。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中的指挥者和各项行政事务的执行者,必须以身做责,用自己实干的精神带动她们,感染她们。综上所述,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主体,提高护士长的素质是改善护理管理的保证,充分利用护理管理技巧是完成高质量护理管理的必要手段。

加强护士长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社区护士长是最基层、最直接的管理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护理质量。护士长是护士的导师,应用文明的语言,以高尚的情怀和道德要求每个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护理过程。在护理管理中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工作中必须以身作责,率先垂范,无私奉献,应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否则将影响护士的情绪及护理工作质量。护士长在分配工作上要平等待人,以达到护理工作的最佳效果;协调好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关系,让护士们以诚相待,团结和睦,使每位护士生活在集体中有亲切感和归属感,热爱自己的集体,关心自己的集体。

护士长应具备创新意识,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带领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医疗服务的主体是患者,要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是医务工作者的基本信念与行为准则,同时质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所在,护士长要以此为基点,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医疗流程,全程优质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微笑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

社区护士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综合而来的,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为重点,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捷的护理服务。目的是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对护理技术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生命质量。服务对象是以社区的人群为主,面向个人、家庭提供服务。现将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介绍如下。

1社区护理的意义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实现了病人在家中享受到和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服务,社区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在社区工作中,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护士进入社区,用知识与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人们不良卫生习惯等,增进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护士对事业荣誉感和自信心。

2社区护理现状

2.1社区护理人才匮乏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1个社区服务站服务1条街,1个街道居民有3000人~5000人,护士仅1名~3名,社区服务只有初步的治疗,社区保健知识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开展。长久以来,我国护理服务一直注重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社区护理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其服务不同于临床,要求社区护士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而目前的社区护士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再加上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也未受到社区护士的足够重视,致使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无法提供高素质、深层次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急需大量的全科护士,而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薄弱环节,缺乏培养专门的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2.2社会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然而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一,这样病人的护从性必然很低,护理效果自然受影响,反过来势必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

2.3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没有相应提高,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重点放在院内治疗,对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传少,现在社区中的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也很低。另外,目前一些人下岗,经济收入低,影响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投入,他们的钱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谈不上无病防病。

3社区护理发展对策

3.1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技术档案社区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12-03

applicationofnursingstaffappraisaltechnology

archivesinthecommunitynursingmanagement

YanGmin,LiUYingyan

(Yingbo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pudongnewDistrict,Shanghai20012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oleofthenursingstaffappraisaltechnologyarchivesinthecommunitynursingmanagement.methods:FromJanuarytoDecemberof2011,thenursingstaffexaminationtechnologyfilesweremanagedfortheallnursesinthiscenter,andtheirresultswerecomparedandanalyzedbeforeandafterimplementation.Results:thenursingqualityexamination,theorytestandaverageoperationtestscores,patients’satisfactionwereenhancedafterusingthenursingstaffexaminationtechnologyfiles.thenumberoferrorsandadverseeventsoccurredwerereducedremarkably.Conclusion:Useofnursingpersonnelevaluationtechnologyarchivescanimprovethenursingquality,enhancetheabilityofmanagers,andreducetheoccurrenceofnursingadverseevents.

KeYwoRDStechnologyarchives;community;nursingmanagement

护理人员技术档案是医院档案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业务成长的真实记录,是考核护理人员德、勤、绩、能的重要依据[1]。但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在社区服务中心尚未普遍建立。我中心引入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理念,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制定了更适用于社区护理人员考核的技术档案摸板,并于2011年1月试用,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中心护士总数30名,均为女性,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33.18±5.4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5名,护士10名;本科2名,大专18名,中专10名;工作年限:≥10年21名,5~10年3名,2~5年3名,

1.2方法

所有护理人员均建立护理人员技术考核档案,人手一册,统一存放于护理部。护理人员技术考核档案包含工作质量、业务考核、职业素质、继续教育、加扣分和考核汇总5项。年终将各项得分相加得总分,满分为100分,并评定考核等级。护理人员技术考核档案自2011年1月实施,2012年1月采用相同表格比较《护理人员考核技术档案》实施前后的考核结果。

1.2.1护理质量考核

护理质量占总考核分的40%。考核内容包括:护理文件书写、分级护理、抢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病区管理、护士长管理等,护士与护士长的考核重点不同。参照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修订的《护理质量工作标准》,质控分数按5~10分的标准进行分层,考核小组每月按项目评分,并将全年平均分计入“护理人员年度考核汇总”栏,扣分原因记录在该考核表下面的“具体内容记载”栏内。

1.2.2业务知识考核

业务考核占总考核分20%。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考试,考试成绩取全年平均分,理论考按10分的标准进行分层,操作考按5分的标准进行分层,考核后给予相应分值,年终总评。

1.2.3职业素质考核

职业素质考核占总考核分20%。内容包括:遵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尊重患者权利、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负责等,每违反一项扣1分,如屡次发生或情节严重者加扣5分。

1.2.4继续教育考核

继续教育占总考核分10%。继续教育根据职称和完成学时数换算成相应分值,护理论文根据不同职称,将上交或发表的论文数换算成相应分值,年终总评。

1.2.5加扣分

加扣分占总考核分10%。加分项目包含:①在核心期刊;②参与课题研究;③评为服务明星;④获院级及以上荣誉;⑤获院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减分项目包括:①科内投诉或纠纷造成不良影响;②发生性质较严重的差错或事故;③严重违章违纪等。加扣分按项目赋予不同分值,同一项目可累计加分或减分,但不超过该项的最高分值;加扣分事实记录在“具体内容记载”栏内。实时记录,年终总评。

1.3考核等级评定

将4项考核分及加扣分累计得总分,按总分评定考核等级。

年终总分≥90分为a级,推荐评先、深造、晋升、升职;81~89分为B级,不能参加各类评先;70~80分评为C级,不推荐参加技术职称晋升;

2结果

使用护理人员考核技术档案后,4项内容考核分值均比考核前提高,锦旗和表扬信数增多,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数明显下降(表1)。

3讨论

3.1有利于完善社区护理的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人数虽然不多,但工作地点分散,工作内容相差大,考核标准也不同,如果没有一套完整周详的考核方法,很难管理到位。使用护理人员考核技术档案后,对每一位护士都能根据其职称、岗位、工作表现、服务态度、继续教育等进行完整、系统、科学、有效的考核与管理,从而使护理工作达到岗位责任化、操作规范化、工作程序化,提高了护理质量,构建了高效的管理模式[2],进而增强社区护理的竞争力。

3.2为护理人员的评先、深造、晋升提供依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流动小,晋升职称的机会少,往往数人或十几人竞争一个晋升名额;医院内每年有评选优秀护士、先进医务人员的名额,以往都采用护士投票或护士长推荐的方法产生,主观性较强。使用护理人员考核技术档案能真实、完整地记录护理人员业务技术信息、工作表现、个人业绩以及技术能力测评情况,提供了客观公正的参考依据[3],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3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有些社区护士长期在同一岗位从事简单而重复的护理工作,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明显减退。实施护理人员考核技术档案全面考核后,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促进护士改善服务态度,提供优质护理和人性化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全面考核,督促护士加强护理查对与观察,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造成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4]。

3.4强化了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学分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任的必备条件[5]。社区护士接受院内外继续教育的机会比医生少,观念落后及知识陈旧导致社区护理的水平不高、发展缓慢。实施护理人员考核技术档案后,我中心护士积极参与各项院外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提高了撰写论文和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促进了护理科学的蓬勃发展[6]。

我中心护理部通过护理人员考核技术档案的使用,达到了对护理人员的有效管理的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管理者的能力,强化了护士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促进了护士自身和中心护理事业的发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说明护理技术档案是社区护理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姣姣,王素美,张颖.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上海护理,2005,5(4):57-58.

[2]顾慧.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6):106-107.

[3]吴鸿珠,李双凤.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手册的建立与使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7.

[4]魏志红.创建护理安全文化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3,42(6):125-126.

[5]萧鸿,封梅,刘学政.继续医学教育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5):18-20.

社区护士论文篇6

1、管理层,进入管理层,成为科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

2、专科护士的培养,如造口和伤口护士,肿瘤护士,糖尿病护士;

3、护理教育者,成为教授者,向他人传授护士专业技能;

4、护理科研者,研究护理方面的理论或现象,成为研究者;

5、走进社区,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也逐步发展成熟,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进入社区,共同发展社区护理;

社区护士论文篇7

社区护士述职报告范文篇【一】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转眼之间,来到xx社区已有一年了。回顾这一年,在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及同事的关心下,自己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里我感谢心内科这个集体,在学习工作中为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感谢护士长及各位老师,是你们给了我信任和支持,使我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把护理这项工作做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观念及慎独精神,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的各项活动,团结协助,同科室各位老师一起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到慎言守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我深知自己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技能,所以我要不断学习,自我充电,注重把理论和临床充分结合,以过硬的本领,熟练的操作能力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不管是基础护理,还是各项专科操作技能,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掌握,我成长的每一步都蕴含了各位老师及同事们辛勤的汗水,在我悉心努力之下各项护理工作均能独立完成,此外,护理部每月举行的新护士正规操作培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强化了我们的各项操作技能,切实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在思想上,我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前提的服务理念,端正工作态度,勤奋工作,积极进取,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需病人之所需,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家属及病员的一致好评,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科室要经常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以拓宽知识面。采取考试、考核、以老带新的方法,树立一种传、帮、教的良好氛围,对不同年资的护士,进行不同程度的培训,加强晨会提问,训练三基基本功,巩固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如参加护士专科、本科成人、自考教育,函授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请专家讲学,开专题讨论会,上网阅读,订阅报刊杂志及自学等。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探索新的服务内容,提高业务水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重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护理管理应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根本。要着眼于各要素质量,以统筹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反馈内容包括工作的态度、效率和质量,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护士,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差的提出纠正方案,达到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质量之目的。

社区护士述职报告范文篇【二】

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走过了,在经过一年的努力后,我终于可以说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了更多的进步。作为社区护士的我,一年来认真努力的工作,在中心主任、护士长及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012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值得怀念的一年,我相信随着我渐渐的成长,我会有更多的进步。下面我将2012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

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业务上秉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认真学习,勤于总结,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完善、娴熟地应用各种医疗方法和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认真书写护理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今后,要更加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掌握更新更好的医学技术,造福社会,造福病人的同时,完善丰富自己的人生。在这些年的护理工作中,我的体会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于是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严格要求自己,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当然在工作中仍有不足之处,如工作中不细心,面部微笑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提高微笑服务,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难处,端正工作态度,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

在社区工作的这一年中,我深切的感受到社区服务的好处,他更能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群众,对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开展深入细致的基础调查,掌握辖区的基本情况,根据社区诊断结果,制定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专人管理,残疾人功能训练康复室,提供特需护理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终关怀病房,家庭专护等一系列贴近百姓的社区卫生工作,居民感受到实惠,社会效益显著,同时社会效应带动经济效应创造了经济效益。

从医疗市场的变化和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入手,转变服务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贴近社区居民的服务摸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严格按照社区公共卫生考核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

一是利用门诊接诊,上门建档、免费体检等机会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慢病档案,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和随访,掌据了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作出了社区诊断报告,制定了相应的社区卫生措施。

二是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分级管理,实施了登记建卡制度,老年人的分级系统管理率达到50%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传染病管理工作,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报告意识和管理意识。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报告制度、门诊病人登记制度、疫源地处理制度。

四是积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五是积极为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落实了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专门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义诊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咨询、举办健康教育专栏。

六是开展妇幼妇保健管理,建立了孕产妇健康档案并进行科学管理。

社区护士论文篇8

1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

1.1培训对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在岗护士。

1.2培训的组织形式:以省、市为单位采取整体性、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培训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评、统一阅卷、统一发证、分片实施。

1.3培训教材:以卫生部科教司编写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同时结合本地区社区护理的需要增加所需内容作为本地区的培训教材。

1.4培训内容

1.4.1理论培训:主要包括社区护理导论、社区评估、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特殊人群保健、社区急救等[3,4]。培训时要强调疾病预防、家庭访视、沟通与合作、社区急救、心理咨询、自我防护等方面[5]。各省市或单位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培训内容,以满足社区护士的需求,在培训时根据实情设计方案,安排相应的课程。做到学以致用[3]。

1.4.2技能培训:社区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是岗位培训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大多是从医院临床护士岗位转岗从事社区护理的。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必须对护士进行转岗培训。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好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要特别熟练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与缝合技术、洗胃、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老年人吸痰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6]。

1.5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建设是培养社区护士的关键。目前社区护理师资紧缺,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大多有临床护理人员承担。因此社区护理专科师资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7]。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并对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社区护理教育师资[8]。

1.6培训基地: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好规范的社区护理培训实践基地,使学员在培训基地得到所需技能的培训,让社区护士参与较为规范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使护士真正地实现从医院临床护理模式到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的根本转变[9]。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基地建设应包括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两部分,市卫生局经过考核可以挂牌和授权,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要有效地沟通与配合,这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也有利于对在校护生社区护理实习计划的落实,真正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10]。

1.7培训方式: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全脱产方式,集中面授共4周,分三部分:(1)理论课程培训2周。学员集中授课,以卫生部颁布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2)技能操作培训1周。学员采用分组操作演示、老师指导、学员集中进行操作训练的方式。(3)社区临床实践l周。学员分成5-6人为一小组到社区服务中心(站)进行临床实践。

1.8培训考核:培训的考评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成绩合格者,由卫生厅统一核发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书[11]。2到上级医院进修

2006年卫生部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医院进修学习”。由此可见,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提升社区护士业务能力是顺应卫生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职社区护士应每3~5年到上级医院的大内、大外科和急诊科进修3-6个月。社区护士在进修期间应强化训练护理新技术、急救仪器使用及操作配合、急救事件救护方法等,将获取的规范技能与先进护理理念应用到社区医疗[12,13]。

3自学

自导学习是被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社区卫生服务全科知识的掌握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学习及总结,统一培训只是起到概括指导作用,要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还是要靠学员的自学。

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应为社区护士设立社区护理自学考试,以便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社区护士可以选择业余形式如自学、函授、远程教学等进行继续教育。

4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适应其发展的全科护士,从事社区的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临终关怀等多方面社区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尽快实现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宗旨[14]。因此,社区护士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方便、快捷卫生保健服务的主力军,社区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15,16]。社区护士的培养影响着社区护理的发展,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是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17,18],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出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士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丽,赵秋利.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71-72

[2]周艳,刘晓丹,李勤,等.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绩效分析与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197-199

[3]郭清,陈雪萍,章冬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67-1769

[4]吴兰笛,韩卫丽.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考核成绩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6,3(2):66-68

[5]李勤,孙平辉,黄卫东.社区护士在职培训教学模式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1212-1213

[6]彭惠仙.社区护士护理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成效.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43-45

[7]李晓惠.社区护士资格准入标准与资格认证管理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7):914-915

[8]曾华.西宁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现代临床护理,2008,7(9):1-4

[9]何金爱,陈贤梓,陈伟菊,等.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层次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3-65

[10]侯婕.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思考.护理教育,2009,27(23):89-90

[11]饶艳华,曹梅娟.我国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与思考.护理与康复,2010,9(2):106-108

[12]谢建芳.社区护士业务提升需求的调查分析.上海护理,2009,9(2):72-74

[13]邓静,周颖清.重庆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6):760-764

[14]郭庆平,邓瑞姣.培养全科护士发展社区护理[J].家庭护士,2008,6(4a):937

[15]郭全芳,张云红,张祥英,等.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J].护理研究,2007,2l(6B):1535-1537

[16]来小彬,李鹤.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6a):1432-1433

社区护士论文篇9

关键词:腹膜透析;社区护理;专科护士

腹膜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手段之一,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1],同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等优点,从而促成了近年来腹膜透析的较快发展。透析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腹膜透析又主要由患者在家中进行。所以,腹膜透析的社区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其治疗过程,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

1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特点

1.1腹膜透析的护理理念进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医护人员对腹膜透析护理开展大量的理论探索研究,逐渐从住院期间的整体护理深入到居家透析[2],开展了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3]、协议护理[4]、orem自理理论的应用[5]、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应用[6]、艾宾浩斯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7]等。刘鹏飞[8]提出,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提高自我效能能够减轻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1.2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主要原因之一腹膜透析相关感染仍然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有研究通过对13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分析发现[9],因严重腹膜感染放弃治疗而死亡的病例5例,占总死亡病例的25%;转血液透析6例中因腹膜炎退出3例(50%)。腹膜透析患者之所以腹膜炎发生率较高,是因为透析交换过程中细菌容易被带人腹腔,而透析液本身频繁交换,也削弱了正常的机体防御机能。

因此,在对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措施中,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护理的再教育非常重要。这些工作不但在门诊随访中应该反复进行,规律的家庭访视也是必须的。

1.3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现代腹膜透析护理注重患者的治疗干预和康复干预并举,康复干预的目标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获得身心健康,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如开展"5e"的康复工作,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全方位的治疗和调整。吴丽荣[10]等对37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显示,社区康复在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工作中是最薄弱的环节;社区护士对康复护理态度是积极的,但认识较肤浅。应大力宣传和发展康复护理工作,拓展服务对象,加强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

1.4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和发展趋势在我国,腹膜透析专病门诊仍然是患者随访最主要的方式。在日常工作中,电话咨询是目前各个中心提供咨询的主要形式。专职护士的家庭访视等在我国尚不普及,而由于人力限制、经费等种种原因,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就更难做到。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必然要向社区延伸。对一些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如能在社区医院得到正确、及时的诊治,将有效地延长患者的腹膜透析龄。这就需要在社区医院也有能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专职护士[11]。

2社区护理工作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开展的现状

2.1社区腹膜透析患者一般情况分析调查表明[12],腹膜透析患者未进行社区护理指导的患者,其技术操作不够熟练,营养状况欠佳,易发生出口处感染和腹膜炎。而进行腹膜透析社区护理指导的患者,技术操作熟练,营养状况良好,明显降低出口处感染率和腹膜炎的发生。对某一社区腹膜透析患者的评估调查表明[13],84%的患者存在焦虑紧张心理,80%未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94%对疾病认识不足。

2.2腹膜透析患者的社区护理现状

2.2.1腹膜透析患者社区管理开展的必要性改进和完善基于慢性疾病管理理念的随访管理是腹膜透析管理的一种很好的模式。通过这样的管理,患者定期规律随访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4]。社区管理是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健康生存的重要环节,许多腹膜透析患者社区治疗依从性差,导致居家腹膜透析的退出率较高,对居家腹膜透析的社区管理还需强化宣传[15]。

2.2.2腹膜透析患者的社区护理实践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社区护理对策,包括:到患者家中进行观察、访谈,对患者操作技术、并发症预防生活状况进行评估、干预等。有文献分析[16],通过对4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表明,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下降,营养不良发生率降至40%。

通过社区护理干预,能及时帮助腹膜透析患者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包括换液操作的规范程度、导管护理、透析房间和透析液的存放是否符合要求等。腹膜透析患者社区居家护理的优点是可以通过介入家庭教育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家庭是患者康复的核心因素,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腹膜透析社区护理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腹膜透析患者好转出院进人社区后,应该由社区护士提供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技术咨询指导,社区护士应将对腹膜透析患者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技术操作、出口处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指导上。而目前的社区服务中心缺乏专业知识较强的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于腹膜透析患者的指导工作往往难以胜任,因此,腹膜透析患者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必要的支撑条件。

3.1由社区护士开展家庭随访服务目前,国内已开始尝试由专科医师和护士到家中去看腹膜透析患者,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上门医疗,在我国是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应该由社区护士来承担家庭随访的角色。对于护理专业,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护理的建立和发展可以拓宽社区护理专业领域,促进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

3.2培养腹膜透析社区护士腹膜透析过程中护士扮演着中心角色,他们不但应熟练掌握严格的操作规程,而且要具有一定的专科理论知识和科研头脑,所以应加快培养社区腹透专科护士。某市72家社区服务中心(站)的402名护士教育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表明[17],79.3%的调查对象参加过社区护士岗位培训;98.7%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岗位培训。因此,加大对社区护士的培训势在必行,同时对部分慢性病管理的专科护士的培养更应重视。

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定期家访,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及教育,减少并发症和复诊率。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居家护理工作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需求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快对社区护士腹透专科人员的培养也促进了社区护理人员在探索新的护理服务模式中求发展,在护理专业行为中求进步。

参考文献:

[1]RosRuizS,GutiérrezVilcheze,GarcíaFríastp,etal.theroleofperitonealdialysisinthetreatmentofascites[J].nefrologia,2011,31(6):648-655.

[2]韩莹雯.家庭腹膜透析32例的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2005,22(7):55-56.

[3]许莹,苏琦,王兰,等.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13(20):1174-1176.

[4]王兰,骆索萍,全营,等.协议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3(19):1169-1171.

[5]吴冬春,沈麒云,周文琴,等.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1,25(6):536-537.

[6]孙柳,苏春燕,唐雯,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40-643.

[7]梁世芳.艾宾浩斯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138-139.

[8]刘鹏飞.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15.

[9]范汝艳,翁宁,徐佳美,等.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8):707-709.

[10]吴丽荣.社区康复护理开展现状及护士培训需求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48-49.

[11]王兰.腹膜透析进修护士规范化培养方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3):221-222.

[12]闫静,陶迎.腹膜透析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J].现代护理,2001,7(8):64-65.

[13]杨莉芳.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社区护理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1):3280-3281.

[14]王学梅,唐雯,方积乾,等.新管理模式下腹膜透析患者的随访和生存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1):27-29.

[15]么丽春,刘俊青,王路红,等.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社区管理探讨[J].社区卫生工作平台,2010,13(8a):2531-2532.

社区护士论文篇10

2、2011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缩小差距:增加收入和公平。

3、2010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优质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引领长期护理。

4、2009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社区:护士创新领导关怀。

5、2008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提高社区护理品质,引领初级卫生保健。

6、2007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营造优良执业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7、2006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的合理配置对拯救生命至关重要。

8、2005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为了病人安全,抵制伪劣药品。

9、2004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携手战胜贫困。

10、2003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反对歧视aiDS关爱全人类。

11、2002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关爱家庭。

12、2001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联合反对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