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十篇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十篇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06:00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1

二、严格学习纪律,培养主动学习习惯。从3月20日开始,即使工作再忙,我办仍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一共进行了24次集中学习,达到了党员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的要求。严格签到制度、考勤制度,学习纪律,无论自学还是集中学习,都做到了每个党员干部一个不漏,一次不缺。并督促党员干部在认真写好读书笔记的同时,根据所学所做所思所想认真地撰写了心得体会。通过层层引导督促,大家端正了思想认识,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培养起主动学习的习惯,确保了学习的热情不减、标准不降、劲头不松。截止目前,党员干部的学习笔记已超万字,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等文章4篇。

三、落实领导责任,带头学习讨论。在学习讨论活动中,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到了“两亲自五带头”,即亲自作动员报告,亲自抓学习讨论;带头讨论发言、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听取意见、带头遵守学习纪律、带头边学边改。每次集中学习讨论都以普通党员干部身份参加,又以良好的姿态接受一般党员干部监督,为学习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学”的良好学习风气。

四、统筹兼顾,学习工作两促进。我办把深入贯彻落实基层执法评议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本单位实际,求真务实,看现在想长远,用基层执法评议的理念去指导实践,推动了全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与墙改工作任务相结合。牢固树立基层执法评议的理念,理清了当前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明年奋斗目标。工作中坚持做到“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五项工作”,确保各项绿化工作任务顺利进行。“突出一个重点”即:紧紧抓住发展新墙材、推广新产品、抓好产品质量为重点,及时组织绿化技术人员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辖区内砖瓦企业技改。“抓好五项工作”,即: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新条例宣传收尾工作、新墙材企业产品调研工作、新墙材企业管理工作、新墙材产品市场调研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三家上规模的新墙材企业运营良好,为我区新墙材的发展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与机关自身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创建高效机关,做人民满意部门”的机关建设新目标,着力实施“抓学习、抓制度”,努力创建高效机关。首先,抓学习,着力提高服务本领。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走出去与请进来(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考察、取经;回来后,及时总结形成报告)、组织讨论与写心得体会、平时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全面性与时效性、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全办形成“自我加压找着学、组织要求促着学、同事之间帮着学、科室之间比着学、年底考核逼着学”的良好氛围。其次,抓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了制度机制、工作流程机制、考核管理机制、监督预警机制等制度建设,形成了用制度教育人、启发人、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用制度来做事、成事、谋事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的完善激励了全体干部职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通过学习讨论,大家普遍感到收获不小,受益匪浅,活动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主要收获及体会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几点收获:一是本处室全体党员干部对实践基层执法评议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实践基层执法评议的科学内涵有了新的理解;二是增强了将基层执法评议作为推进今后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的自觉性;三是激发全体党员干部践行基层执法评议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四是以基层执法评议衡量当前的各项工作,找到了存在的差距与问题,明晰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五是抓住了几个实实在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初步理清了改进的思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破解难题的思

路和办法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拓宽;三是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委学习实践基层执法评议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把重点放在解决阻碍墙改工作科学发展的存在突出问题上,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体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较好地推动我办工作的科学有序发展,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阶段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用基层执法评议的理念指导党史工作实践,创造一流的业绩,使墙改办的各方面工作,在深入学习基层执法评议活动中得到飞跃。为建设科学发展的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改进措施及打算

1、继续提高思想认识,使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到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使“要我学”的思想转化为“我要学”,从而克服了学习讨论前存在的“重复”、“厌倦”、“无用”的消极情绪,消除了“懒”、“躁”的不良心理;营造了党员干部能主动阅读教育读本,主动了解学习内容,主动交流学习信息,主动谈心得体会,和谐的、互动的学习氛围,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基层领导思想素质创新意识学习意识执行能力管理能力

一、基层领导干部素质现状

基层领导干部不仅是我国领导干部队伍中的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基层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他们的领导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但是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不认真学习新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法律意识不强,依法行政能力欠缺,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有的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在原则问题上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惰性严重,对全局不关心,对大局不热心,对发展不尽心,拿着国家的俸禄,就是不干份内的事。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形式主义严重,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工作中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安排部署多、检查督促少,不讲实效;有的基层领导干部碰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不办实事。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在感情上不尊重、行为上不理睬、行政上不作为,甚至侵害群众利益,中饱私囊;有的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要害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把职位当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经营,肆意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耍威风、搞特权,巧立名目,吃拿卡要,弄僵了经济发展环境,影响了经济发展。

二、基层领导干部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不强,依法行政能力欠缺

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层领导干部在重视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还没有把法律知识转换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具体而言,一是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和实际工作相脱离。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工作中还是老一套,法律培训学习存在走过场。二是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信仰相脱离。为了学习法律而学法律,没有认识到法法治的本质,也没有树立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三是对依法治国方略认同较高同自己的实践相脱离。对人不对己,甚至认为法律是自己手中管理的一个工具,只强调手中的权力和管理,自己却排除在法律约束之外。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基层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能力的认识还不够重视,还习惯于用人治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甚至于用破坏规则的办法来处理问题。其次是在依法行政的实践中的缺乏自觉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要求,缺乏从法律知识、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到具体行为的转变。

(二)协调不很灵活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协调能力必不可少。对上对下要协调,对内对外要协调,工作内外也要协调。要办好事情,开展工作,凝聚人心,都需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目前,基层领导干部虽然具有相应的协调能力,但有些仍不十分灵活。比如,有的忙于抓工作求实绩,忽略了与同志们的及时沟通,不很了解同志们在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以至于思想工作做不到点子上,不能切实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问题;有的不善于提前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等到出了问题才去事后弥补,往往事倍功半;还有的不能因人、因事对症下药,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时,特别是在和其他职能部门协调时,不善于适当地作出必要的、不丧失原则的妥协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三)执行不很到位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才能更好地驾驭各项工作。现在基层领导领导干部中有些人执行力虽然不错,但尚有落实不十分到位的情况。比如:有的工作节奏不快,对上级的指示和领导交办的工作贯彻执行不及时;有的重传达、轻实干,仅仅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通知落实通知”,没有将上级指示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有的虽然会决策、会指挥、会落实,却不去一线走一走,看一看,不了解真正的效果。有些虽然去查了,但大多数是“明查”,导致难以全面了解和发现问题;有的即使发现了问题,“但充当老好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去严厉批评,使问题得不到纠正。

(四)创新不很突出

创新是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缺少了创新力,就缺少了很多生机;一个干部缺少了创新力,就缺少了成长的动力。现在基层领导干部大多想创新,但真正有成果的不多。比如,有的不善于学习新经验,不经常“走出去”学习其他地区、其他部门的先进经验,借鉴他们的新做法、新措施改进工作;有的不善于研究新问题,想创新却又不能安下心去调研、去分析总结,没有下真功夫把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透,把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新趋势研究透,把新形势下工作对象的新特点、新变化研究透;还有的不善于运用新方法,往往习惯于固有模式,“吃”现成的,不愿花时间去琢磨新方法、探索新出路。

三、完善对策

(一)强化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素质

基层领导干部职务不大,但职责不小,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党的性质。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指导自己的领导实践活动;使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基层领导干部的良好道德品质素质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前提。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小事求大善,小节立大德”,时时处处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以德服人,以德养廉。要常思贪欲之害,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尚情操,自觉抵制私心杂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能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让良好的思想素质成为一种人生追求。

(二)提高学习意识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养成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习惯,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之中明辨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基层领导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艰苦、信息闭塞,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发展的要求,不落后不被淘汰,就要不断学习,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尤其是要不断学习新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基层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扩大学习范围,要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群众,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分析、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党性觉悟,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才能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思维空间,从而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

(三)学会调整心态

要保持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才能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的问题,才能坦然面对现实生活,冷静对待各种诱惑,真正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理性地克服消极与悲观情绪,在名与利之间始终保持平静心态。

(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是大家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良好的基层文化可以激发大家的热情,统一大家的意念和愿望,让大家觉得在这种文化之中自己永远有自己的角色,激励大家齐心协力的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努力,激发基层领导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基层领导要营造尊重人的和谐氛围,树立基层领导素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基层领导干部要尊重职工的需求,关心职工的成长和发展,重视职工的个体性和参与性,基层领导要增强识别人才的能力。在群众和发展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群众依恋并热爱自己的社会。

(五)提高管理能力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敢管。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就是管理,如果,一个单位松松垮垮,一盘散沙,正气不树,歪风盛行,职工还有什么斗志?工作还有什么进展。所以基层领导一定要正气凛然,是非分明,在严格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对职工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一定不能偏心,对待大家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待与自己较疏远的那些人,更要公正公平,一碗水端平。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还应做到用权不靠权。有权不放弃,有权但不专权,有权不弄权,有权不唯权,一定要注重非权力因素,提高才能,加强修养,才能做到有权有威。

参考文献:

[1]陈潮填《论领导干部战略思维的素质要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曹大友张守明《领导管理理论与实务》,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3]李俊伟《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7.1

[4]丁恒龙《基层领导公共行政实务》,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1.1

[5]吴小红《新媒体舆情对领导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求实,2009.(12)

[6]王海丽《浅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5)

[7]李文仙《浅谈团场领导干部“德”的素质要求》,兵团党校学报,2007.(3)

[8]王伟《按先进性要求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素质》,政工学刊,2003.(10)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3

一、当前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

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市在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效提高了乡镇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从问卷调查情况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指标:幸福感、自我接受度良好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2%、68%,这说明我市乡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看是好的,大多数干部心理健康、积极,状态良好。但是,也有部分干部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指标: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敏感的比例都达到了所采集样本数的25%以上。甚至有些干部已存在心理疾病,虽然比例很低,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共设计了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幸福感、自我接受度等7个指标、55个选题,发放问卷460份,回收433份。具体情况见表1:

乡镇领导干部心理状况分类指标统计表

结合调查问卷和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分析乡镇领导干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五种倾向”:

1、心理疲劳倾向。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倦、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纯、反应迟缓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身心疾患。不少乡镇领导干部每天无规律繁重工作,常常眼睛酸痛发胀,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晚上失眠多梦,经医院检查又无实质性的病症,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倾向的发展、延续和加重,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一是身心劳累,躯体化趋向较强。躯体化是指由于心理痛苦而引发的身体不适。由于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发生心理障碍,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常见的有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和心身性疾病。最主要的还是持续不良反应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的病变,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病症。生理上表现为兴致低落,倦怠乏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嗜睡,易疲劳,心不在焉。

二是有厌倦情绪,缺乏工作兴趣和激情。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公务活动,产生心理饱和,工作兴趣和激情减退。对工作缺乏激情,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求四平八稳,不愿承担责任,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的想法。甚至有的不愿多考虑工作上的事,“一提工作就头痛”。

三是心理麻木,事业心减退。有的自以为经过风浪,见过世面,尽管工作成绩平平,但仍自我感觉良好,对一切都无所谓,得过且过;有的恃有资格、有阅历,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守摊思想严重,遇到困难绕着走,不见好处不动手;有的以为自己奉献的多,得到的少,整天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对工作漠不关心,对事业缺乏热情。有的工作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议论人时间多,琢磨事时间少,遇事能拖则拖、能躲则躲,做“老好人”,说“老好话”,拉关系、和稀泥,生活上追求玩乐,贪图享受,热衷应酬。

2、心理失衡倾向。心理失衡是指个体的愿望、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遭受挫折、经历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紊乱的状态。表现在乡镇领导干部身上,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是政治信仰失衡。少数乡镇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不信马列信迷信,不信科学信风水;有的领导干部台上作科学报告,台下求神拜佛,在缭绕的香火中寻求寄托和心理安慰;有的领导干部迷信数字,有的甚至在换届或人事调整前请求算命先生指点迷津,等等。

二是生活内容失衡。有的领导干部无法在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自己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取得平衡,无法统筹兼顾,因局部失衡而引发心理危机,如有的只顾朋友之情,而失去工作原则性,有的为了工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等。

三是内心欲望失衡。欲望是一种心理势能,包含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领导干部欲望失衡主要指心理欲望,如尊重与被尊重、名利地位的欲求与满足等,目前最为常见的是权力欲的失衡。少数领导干部无法正确把握权力、地位和名利,有的则怕手中权力到期,出现“59现象”,有的则从权力欲走向经济上的贪欲等。

3、心理紧张倾向。紧张,即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惊慌)不安。心理紧张是身体对来自外部环境压力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然而,如果这种心态持续过久或发生过频,则会成为健康的隐患。

一是焦虑感突出。情绪比较急躁,遇事心慌,不安稳,过分敏感,心烦焦躁,易怒,火气大,行为能力下降,身体常出现“上火”症状。由于心理上的焦虑不安,不能冷静、长远和有序地分析和谋划工作。在工作上订的目标过高,急于表现、急于升迁,往往“一个板凳还没坐热”就开始经营下一个“升迁”计划。

二是烦躁感较强。由心理紧张而导致工作作风总体的低劣化,有的表现为工作不踏实,不愿做顾长远、增后劲的基础性工作,做事急功近利,什么“显眼”就干什么,“今天盖高楼,明天建广场”,热衷于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数字工程”,喜欢“短、平、快”。有的干工作凭个人喜好和情绪好坏,喜欢挑三拣四,感兴趣的事风风火火,不愿做的事推三阻四,稍有成绩沾沾沾自喜,稍遇挫折灰心丧气,受得了表扬受不了批评,受得了激励受不了委屈,工作干劲时高时低、摇摆不定。有的遇事不愿动脑,习惯于凭经验办事,照搬照套,喜欢“发号令”、“拍胸脯”,在具体工作中工作方法简单,语言生硬。

三是警觉性过度。这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表现的比较突出,如管辖内发生严重伤亡事故,疑难工作无法展开,突然知道提任、降职、免职、调动等,被有关部门责任追究、社会舆论等,都会使其出现心理紧张,并会伴发警觉过度,血压增高、心跳过快、出汗、头昏、眼花、易激动、焦虑不安、失眠、自卑抑郁、借酒消愁、逃避现实等现象。

4、心理郁闷倾向。郁闷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指个体自我心理上确实有压力,需要改变现状,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办法时所感到的窒息和痛苦。

一是失落感强。有时因工作岗位、职务不遂心,而产生空虚、迷茫、无可奈何等心态。挫折感和失落感强,觉得生活无聊,前途暗淡,心情憋闷,态度消极,情绪低落,心理上比较自卑,失眠多梦,经常发出诸如“最近脑子越来越不顶用了”之类的感叹。一提起工作来,就感觉到处是困难,好象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和措施。

二是猜忌心强。因不自信而猜疑,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猜忌心理,给领导干部自身带来精神和心理折磨,同时产生对周围人或下属的不信任和排斥心理,与同事之间产生巨大的疏离感和冷漠感。有的因猜忌心理而不愿与人交往,产生自我封闭。

三是谨慎恐慌。办事过于追求完美,心理负担过重,在工作中谨小慎微,出现焦虑情绪和慌乱现象,缩手缩脚,敢闯敢试的劲头不足,致使一个个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在组织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力不从心,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不能果断决策、快速反应,结果导致贻误战机,陷入被动。

5、心理侥幸倾向。侥幸心理是指人们企图偶然地获得成功或意外地免去不幸的一种心理。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它常常会使人做出不正确的判断。

一是处事冲动,急切冒进。有的作决策、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工作措施脱离实际,头脑一热,乱作主张,虑事不周、行事不密,工作上漏洞百出;有的为了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习惯于行政干预、搞“一刀切”,不顾群众的承受能力,违规冒进,巴不得在一夜之间就改天换地,导致结果与初衷相去甚远;有的不顾前因后果,不讲先后程序,结果好心办坏事。

二是律已不严,经常出现小的违规行为。不懂得小与大的联系,不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总是认为小的失误、错误、隐患可以原谅,可以理解,因而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发生了蜕变,问题发生了质变。有的还错误认为,为了工作违规,情有可原。有的人总是爱耍小聪明,感到只要自己算计得好,伪装得巧妙,事情办得隐蔽,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有点小的违法违纪的事情也不会被发现。

三是从众攀比,心理不平衡。没有主见,缺乏思想,以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判断事物的标准,把眼睛盯在别人的身上,特别是看到他人因违法违纪占了便宜得到好处的时候,心理感到不平衡,觉得他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结果在不做白不做、不捞白不捞的心理驱使下,一步步走上歧途。

以上五种倾向,对于那些长期在工作强度大、紧张度高、情况复杂岗位上工作和学历相对较低的乡镇领导干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乡镇领导干部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导致乡镇领导干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来自“发展与责任”的双重担子的重负。基层干部肩负着发展稳定的双重重担,一方面发展是第一要务,在你追赶我赶竞相发展的形势下,抓发展是广大基层干部的第一位的工作,能不能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不仅是各地考评干部政绩的关键标准,更是群众民主评议的重要因素,地方GDp是不是实现了新的增长,综合排名有没有上新位次,群众生产生活是否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系列问题都在加重着干部抓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稳定压倒一切,保持稳定也是基层干部最紧要的责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落后地方、事务比较复杂的地方,稳不住,安定不下来,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情,而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还会被“一票否决”,乡镇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可以这样说,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已经成为当前我市乡镇领导干部思考最多,最伤脑筋,压力最大的问题。这种抓发展保稳定的责任感既带给了他们强大动力,也无形中给了他们自己巨大的压力。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或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长年累月忙于事务和应酬,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空间,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身体劳累,产生对工作的厌倦。

调查表明,42%的乡镇领导干部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60%的领导干部晚上睡眠质量不好。这两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相比较而言,乡镇领导干部不能像在县直单位工作,可以抽出较多时间来照顾家庭或自己支配。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身心压力,容易诱发各种健康问题。特别是那些刚任职的领导干部或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干部,遇见“急、难、险、重”任务经常精神高度紧张,甚至不知所措。一位上任半年的镇党委书记在座谈中说,“夜里睡不好觉啊,担心哪里的群众又去上访了,哪里的检查又开始了,领导安排的任务落实的怎样,这些事,哪一项一旦失误,都免不了上级责难,领导的板子,同事的白眼……”。许多领导干部比较勤于思考,为了工作思考过度,形成习惯性苦思冥想,这是不少领导干部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乡镇干部长时间面对这些压力,如果缺乏必要的排解手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新乐市木村乡一位通过公开招选方式任职的副乡长,因无法承受巨大工作压力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现已转任其他非领导职务。

其二,来自社会转型期各方面诱惑增多和协调各方关系两方面的压力。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思潮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看重物质利益,对基层干部奉献理解的人相对减少。在经济利益占据人们社会价值观念主体地位的条件下,经济清苦、工作环境艰苦的基层干部的社会认同感相对减弱,给基层干部心理抹上了阴影。从基层干部的年龄和经历来看,他们正处于创业的关键阶段,大多是抱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想在基层这块热土上有所作为。与直接从事经济建设的同龄人相比,他们赚大钱的机会显然没有,他们的社会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扎根基层,默默地做贡献上,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必然影响基层干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信心,诱发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观念,影响心理的稳定。同时,在基层当领导,方方面面都得罪不起,人情世故不能不顾,上下关系要协调好,左邻右舍也要照顾到,甚至还必须考虑到群众评议时别被打低分数。基层干部在承受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双重压力的同时,还要分出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应对上下左右的关系,保持与上下级及广大群众的联系,并且还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抵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这些都给基层干部造成了很大压力。座谈中,许多乡镇领导干部也反映,当前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复杂的人际关系,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迎来送往”、“沟通协调”、“请客接待”几乎占去一半时间,很少能够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

其三,来自乡镇工作职能变化和工作定位偏离的影响。随着乡镇职能的转变,乡镇正逐渐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两个矛盾:一个是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另一个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管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乡(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其四,来自个人心理调适能力的不足和对心理健康认识的缺失。由于我国大中小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并且至今有关部门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造成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学生时代和工作后都未曾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培训,心理调适能力不足。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乡镇领导干部过分强调克制、忍耐,个人对心理健康存在偏见和误解,认为心理问题完全是性格上的软弱、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认为只有有心理障碍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正常人,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立足于正常人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正常人生命质量的事业。即使知道自己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也羞于启齿、讳疾忌医。

其五,来自自身能力不适应与工作难度日渐加大的落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基层,层出不穷”,基层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基层干部天天面对稳定、计划生育、突发事件等复杂问题,“硬招不敢用、软法不管用、新法不会用”,任务越来越难完成,“官”越来越难做,不少乡镇领导干部焦头烂额、焦虑不安,既担心工作得不到上级的认可,又担心问题得不到解决、矛盾激化,经常处于“恐慌”状态。由于自身在业务能力、文化水平、社会交往、实际解难等方面处于某种弱势,有的甚至被其他班子成员和下属看不起,就会产生强烈自卑和忧郁。许多刚刚分配到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反映,在还没有到基层工作之前,大都有强烈的“大干一场,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但因为缺乏基层工作的实际经验和能力,在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不知所措,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曾受到过领导的批评,久而久之,对做好基层工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合适在基层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其主要原因是工作能力欠缺,胜任岗位难度较大。对此,单单做心理调适只是“治标”,提高工作能力才是“治本”。

其六,来自收入较低与缺乏时间精力照顾家庭的窘迫。乡镇财政已经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同时,基层干部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应酬上,没有多少时间顾及家庭,即使有时忙里偷闲回到家里,又因工作累只想休息,对家庭的关爱自然不多,致使父母、妻子、儿女抱怨不已。久而久之,乡镇干部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渐渐疏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出现一定的危机。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给基层干部带来的是更为严重的心理负担。

三、对策建议

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对基层党委和政府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的和谐,也影响到基层党委、政府能否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地运转。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干部的心理素质。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培养、选拔、任用和监督干部的重任,应当积极探索增强干部心理素质的方式和方法,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给予组织保障。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要把建设“和谐型班子”、“和谐型机关”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更加注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气质搭配和年龄搭配,让干部在宽松、积极的环境中工作,让他们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应适时提拔年龄较大、默默无闻的干部担任非领导职务,使踏实工作的干部看到奔头、看到希望;多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帮助干部理清思路、完善方法、实现目标,使其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对经验不足出现失误的,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及时予以协调解决。要经常鼓劲打气,设身处地体会基层干部的辛苦,多看他们的本质和主流,多加体谅和理解,少些埋怨和责备。工作上,既要交任务,又要交政策、方法;既注重检查,又不失时机地加以具体指导;遇到问题和失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帮助找准症结,不能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使他们背上包袱。基层干部工作有了成绩,该肯定的就要肯定,该表扬的就要表扬,该奖励的就要奖励,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继续前进。要特别关心交流干部,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要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的有效方式,从工作上为领导干部减压。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制定具体的体现干部工作岗位、职责、任务的工作标准,减轻因角色模糊、职责冲突等给干部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加强乡镇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其政治素质。要培养广大基层干部增强两种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增强宗旨意识,要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加强对乡镇干部的能力培养,提高其执政能力。教育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注重加强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开阔眼界,开阔心胸。通过知识的充实,把基层干部培养成为“多面手”和“一专多能”的通才,消除他们的“知识恐慌”。要建立和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体系,认真制定培训规划、对学习内容做出系统安排,定出近期和长远学习计划。利用典型示范、现场观摩、个别指导、外派跟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乡镇干部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做到长短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培训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适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强化干部教育引导,增强干部心理健康免疫力。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乡镇领导干部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一要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调整基层干部健康状态。由卫生系统聘请专家针对基层干部工作性质和特点,专门印发干部健康知识手册,举办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基层干部群体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饮食结构、健身运动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党校在办班培训时,增加心理调适训练课程,帮助基层干部掌握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二要完善医疗服务机制,积极拓展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心理干预的途径,设立领导干部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医生,确定专门的心理医院,为领导干部提供日常心理服务,进行必要的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

(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基层干部关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康档案”,对基层干部身心健康进行跟踪管理。每年组织基层干部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对干部身体阶段状况、防治措施、用药情况等实行动态管理,填写详细病历。同时,拿出专项资金对基层干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的健康隐患及时治疗。二是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为干部心理健康奠定基础。在基层工作任务相对较轻时,组织开展篮球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促使干部既放松身心,又增进友谊。三是坚持实行基层干部休假制度,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在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基层干部轮流休假,放松身心,提倡基层干部在平时读一本好书,练一项体育运动,用健康的生活引导健康的心态。四是及时解决乡镇干部的生活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基层干部的生活状况,各级党组织要做到心中有数,时常关注他们的住房问题、身体状况等,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组织上要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条件许可的地方,要在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为基层干部提供方便。要建立农村干部财产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村主干退休制度等,同时,对基层干部在交通、通讯、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

(四)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建立完善的乡镇干部人际沟通机制。沟通是培养干部健康心理的一剂良药。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日常干部谈话沟通制度、领导干部谈心制度,保证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良好沟通,拓宽基层干部倾诉心声和心理求助的渠道。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乡镇与县(市)区直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减轻乡镇领导干部为反复协调的压力。应积极引导基层干部在面临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时主动寻求包括同志、朋友、配偶、父母等在内的社会支持,克服遇事动辄发怒、言语过激的冲动情绪,始终保持无怨无悔、豁达乐观的良好心态。教育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坚持做到在“名”上,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利”上,保持平淡的心态,在“情”上,保持平常的心态。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4

【论文摘要】乡镇基层领导作为我国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组织部分,他们的领导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目前我国乡镇基层干部素质总体是高的,但部分干部还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不高、能力素质较差、政策落实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拓宽用人视野,抓好选拔培养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多渠道对农村干部进行素质教育;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能力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政的本领;完善各项制度,严格监督管理。

广大乡镇基层领导干部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在我国长期领导队伍建设过程中,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总体上是好的,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付出了艰辛劳动,作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客观地看到,农村基层于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一些乡镇基层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乡镇领导素质,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当前乡镇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基层领导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能力不强

对某乡农村党员的调查显示:党员总数809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9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初中文化程度43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3.9%。其年龄结构分布为25岁以下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26—35岁4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5%;36—45岁13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6.2%;46—50岁10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5%;51—55岁15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9.5%;55岁以上36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8%。这种学历低、老龄化现象导致乡镇领导工作方法落后,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低;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步伐;遇到具体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缺乏协调干群关系的能力。

(二)“公仆”意识淡漠,党性原则不坚定

一些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缺乏爱民之心,在工作中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放松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造;存在非党意识和天命思想,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没有入党,做事不讲党性原则,拉帮结派,彼此说坏话,相互拆台;领导班子成员各存私心,对对方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彼此不能容忍对方;帕金森现象严重,彼此制造工作,遇事推诿扯皮,缺乏全局意识;勾心斗角,斤斤计较,好大喜功,欺上瞒下,唯我独尊,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琢磨事,只琢磨人,不是想把事情搞好,而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排除异己分子,结党营私,拈轻怕重,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交给别人,引起农民群众的强烈反感。

(三)思想观念陈旧,法制意识不强

有的乡镇基层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基层干部革命意志消退,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干部工作思路不清,满足现状,不求讲步,政绩平平;一些干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文化科技水平、依法行政能力等不适应形势的要求。一些地方的乡镇领导干部不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在地方管理中采取土政策,常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软磨硬泡、拒不执行”;不懂管理知识,仅凭经验和爱好进行管理,行为缺乏科学性;不能实施知识管理和依法行政,认为“当官不为财,请我也不来”、“一朝权在握,便把私来谋”、“有钱能使鬼推磨”;理想信念动摇,信奉“票子打天下”,“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信奉“世间人情重如山,朝中有人好做官”,“经济利益最实惠,理想信念不足贵”;不管法律容许与否,只要有利就干;拉帮结派,挑弄是非,参与迷信活动,甚至成为农村涉黑组织的保护伞。

(四)服务水平偏低,能力有待完善

有些乡镇干部政策水平不高,能力缺乏,思想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遇到新问题,还是用老办法、老手段来应对,解决不了层出不穷的诸多新问题。有时由于方法不对路,工作粗暴,容易引发干群矛盾,使群众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好心办不成好事。此外,个别基层干部办事不公开、公正、公道,停留在做表面文章,甚至于糊弄村民、。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在村民中的形象,使得群众不能信任基层干部,从而给国家政策的落实执行、给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置重重障碍。

(五)某些乡镇领导干部存在腐败现象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少数乡镇基层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一些地方乡镇干部对经济发展漠不关心,却对图谋私利、损公肥私十分内行,比如对农民微薄的收入也想通过各种方式装入自己的口袋;如果村中没有收入,就会把大量的土地、水塘收归集体所有,再以各种形式承包给村民,自己在承包中搞不可告人的幕后交易,从中渔利;利用手中权力公报私仇,在分责任田、宅基地以及其它事情上故意刁难村民,,侵犯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土地和集体工副业项目承包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搞优亲厚友。个别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取私利,在用电用水、税费缴纳、土地承包和子女安排上,为自己捞取好处。对群众则不给好处不办事,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的乡镇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极少数干部为政不廉、腐化堕落,在群众中影响极坏。

二、乡镇基层领导素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重视不够,缺乏理论学习

某些乡镇领导干部对于开展农村工作实际上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做事情表面上雷厉风行,但暗地里却隐藏有退路。对于学习,无法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由于缺乏学习,当然会导致文化知识素质偏低,无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少数干部即使参加一些理论培训班,也想方设法逃避考试或者让别人代考,违反考试纪律,而自己对问题的严重性却全然不知。正因为思想不够重视,自己又不愿意学习,所以导致整天糊里糊涂,没有法制意识,没有理论水平,没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没有事业心,群众信任度低。某些乡镇领导干部具有小农意识,小进则满,固步自封。正因为容易自满,所以常常会表现出一些无知和轻浮的行为,造成实际素质偏低。少数农村干部以身试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造成缺乏相应的法制素质。

(二)忽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理想信念偏离正轨

如前所述,一些地方的乡镇领导文化水平很低,没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关于世界是什么样的、到底有神还是无神、农村发展要靠什么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产生封建迷信思想,烧香拜佛、供奉财神,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正是因为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才导致其想问题、办事情不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而是从个人的主观意志出发,随心所欲,好大喜功,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三)基层工作问题复杂,存在各种制约因素

客观来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干差万别,乡镇干部实际开展工作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农村处于最基层,实际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各种各样的任务往往都压在农村和农民头上。改革开放后农民的自由度逐渐提高,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出分散性的特征,乡镇干部说话农民常常愿意听。事实上,农村工作是硬性工作,有硬性指标,乡镇干部容易出乱子、出漏洞,比如计划生育工作就常常使基层干部十分头痛,搞不好会使工作显得很被动。从乡村关系的角度看,乡村关系复杂,各种人际关系和权责利关系无法协调摆正,使乡镇干部表现出实际素质的缺乏。

(四)干部选用存在弊端,管理体制供给不足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制度供给不足成为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的组织部门盲目排外,选拔任用和培养基层干部的时候只用亲戚朋友,把其他人当作外人不予使用、培养和推荐。另外,村干部选举过程中外在干预因素过多,往往导致村民选不出称职的干部,从而失去村民对于部的信任。一些农村地区出现家族式治理结构,导致在选才用人时呈现出“自家人、自己人、外人”界限清楚、泾渭分明的局面,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外人”。有些农村地区在村干部的直接选举中,宗族帮派势力插手,行贿受贿拉选票,这样选举出来的干部往往素质低下。少数农村地区甚至存在买官卖官现象,导致有经济实力的人成为了村干部,致使干部实际素质十分低下。也有少数地方的农村选举干部的时候实行“抓阄”当村干部,“轮流”做官,更换村干部像走马灯一样,越选干部素质越低。

三、提高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

(一)强化教育培训,为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素质提供有效的教育手段

要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与能力,使他们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其基本途径就是教育培训。一是培训体系网络化。在教育机构方面,建立以县委党校、乡镇夜校为主场所的政治素质培训网,建立以农函大、农广校为基地的实用技术培训网;在现代技术运用方面,建立以县政府为核心、乡镇为支点、村委为终端的信息技术网;在宣传教育活动方面,建立以县委为领导核心、各有关部门协助、各社会团体参与的大宣教网。二是培训方式多样化。如专家点拨、考察学习、挂职锻炼、自学提高等形式,而且还必须大力提倡到市场上去提升干部素质的培训方式。三是课程设置科学化。开设理论课程,提高乡镇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开设德育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乡镇干部存在的认识问题,保持廉洁性;开设地方课程,帮助乡镇干部寻找发展突破口,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开设市场经济课程,使乡镇干部懂市场、懂经济;开设选修课程,使干部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掌握几门实用技术。总之,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造就一支能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乡镇基层干部队伍。

(二)更新观念,做新型现代领导干部

现代领导干部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日新月异,对乡镇领导于部的创新和应变能力提出新要求。当前乡镇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市场意识、群众观念、法律意识。一是市场意识要强。农业市场化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发展粮食生产、多种经营、乡镇企业,都必须了解市场,把握需求,以市场需求为第一信号组织生产和经营。乡镇领导干部要了解市场、管理市场,又要善于利用市场手段管理经济、发展生产。二是群众观念要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切不可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特别是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定要走群众路线,体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要求。三是民主法制观念要强。目前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态势良好,农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民主渠道畅通。这就对乡镇基层干部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提供了条件,乡镇干部的民主管理能力和水平受到普遍关注,乡镇干部的法制意识、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好乡镇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

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引入考核、奖惩、竞争机制,对现有农村干部进行考核、评议,对于那些政策水平低、领导能力差、作风不正、不称职的干部,该调整的调整,该撤职的撤职。对于、违法乱纪的少数干部决不姑息,坚决查处。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能够带领群众致富、作风正派、群众拥护的乡镇基层干部。在乡村基层干部选拔上,注重选拔那些有文化、善动脑、相信科学、勤劳致富的青年农民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来,重视从优秀的村干部中培养和选拔乡镇干部。要支持和鼓励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兼优、年富力强的机关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到乡村工作。另外,通过考核、考试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乡村领导岗位,是提高农村干部文化素质、优化年龄结构、培养年轻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又一重要途径。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5

基层政工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因此,要突出强化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增强基层政工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长效型和针对性。

一、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基层政工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

知行合一,是人们的行动准则。好的作风源于正确的思想认识。加强基层政工干部作风建设,首先要强化教育培训,突出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作为基层政工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基层政工干部,努力使基层政工干部成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依靠他们以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行动教育、引导和影响基层群众。通过基层政工干部的言传身教使基层群众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可信、可学、可靠。二要加强群众路线和观念的教育。群众路线是党的重要路线之一,也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主要对象,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在于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益弱化、边缘化的现实,与部分基层政工干部群众观念薄弱、忽视群众路线有很大关系。同样,这种现实也引起基层群众的不满。因此,加强基层政工干部群众路线和群众观念教育,增强他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基层群众的利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三要加强政工、法律等专业知识教育。社会的开放度越来越大,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价值取向也渐趋多样,思想政治工作以不再像过去一样的简单和容易了。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要求基层政工干部也要有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特别要强化政工、法律、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使之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措施结合起来,增强应对复杂情况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二、注重制度建设,增强基层政工干部转变作风的长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没有一个完备的制度作为保障,基层政工干部面对“务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出现随意性,工作就会显得不稳定,“务虚”极容易会转向“虚化”。因此,好的制度才是好作风的可靠保证。

一要健全基层政工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人是做好工作的关键,选好人、选对人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选拔好基层政工干部对于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目前基层政工干部少,愿意从事政工工作的干部更少,可以采取政工干部岗位轮换制,让所有基层干部都从事政工工作,并把其在政工岗位的工作成绩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他们用心、尽职做好政工工作。这样一方面形成人人都能从事政工工作,另一方面有可以从中挑选出符合基层政工岗位要求,热心基层政工事业的人选。二要建立基层政工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要教育群众,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群众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要围绕提高基层政工干部能力建设的需求,具体规划政工人员的培训方案,并形成固定的制度。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按需培训、因人施教”的要求,科学设计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把自主教育培训和委托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把传统教育培训和现代的电化教育、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政工教育培训的渠道。同时,从资金、时间、措施等方面作出规定,达到助学、促学、奖学的效果。三要完善基层政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政工干部考核是政工干部管理工作的基础。要采取量化、细化、人性化的考核指标体系,集中反映政工干部的素质、水平。这个考核评价体系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在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显绩考核的同时,更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潜绩的考核。只有发挥了考核评价机制的积极导向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基层政工干部既能一心一意“务虚”,又能踏踏实实“务实”。

三、突出监督管理,增强基层政工干部转变作风的针对性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6

团结村包村干部陈明全

一、注重学习、增强意识,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要以当前掀起的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热潮为契机,接受和进行党纪条规、我党优秀传统和干部品德操守教育的再教育、再温习,并努力增强自身的七种意识,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政治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具备权力民授、代民掌权、秉公用权、为民谋利的执政观念,具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观念;二是法制意识,做学法、知法、懂法、严格执行和遵从法律、法规的模范,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决策,自觉用程序规范约束权力,用到位的程序确保办事决策的合法性;三是民主意识,在发扬民主中作表率,要学会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弥补个人学识的缺陷和精力的不足,学会运用民主的方法科学决策、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推动基层工作,真正用好"民主"这个天然的防腐剂;四是自律意识,依靠自律和他律两道防线预防腐败,要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五是敬畏意识。要敬畏权力,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敬畏百姓,始终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社区群众;敬畏人生,始终让自己回首往事的时候不感到后悔;六是底线意识。为自己设立道德底线、纪律底线和法律底线,要确保自己的言行在三者范围之内,决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痛苦和损害;七是知足意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想得透、看得淡,做得到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始终保持平常心。

二、加强重视、深入落实,组织学习贯彻《规定》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是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规定》从总则和五个章程来充分阐述实行此规定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让我们明白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基层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接下来,我社区将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以宣传教育助学。把学习宣传《规定》作为当前基层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宣传栏、宣传小册子、远程教育等方式,营造贯彻落实《规定》的浓厚氛围。

二是以党风廉政促学。把学习贯彻《规定》与贯彻落实社区各项廉政制度相结合,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突出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重点,进一步完善社区干部党员承诺制、基层干部任期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全面提高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权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三、牢记使命、迎难而上,用高尚的人格赢得群众信任,谋一方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做到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心系群众、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着力解决好棘手问题,做好当前的民心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一把手"虽为班子的领导核心,但是在不同分工和不同场合,角色变化就应按角色定位待人做事,做到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是主角时,就要作风民主,多谋善断,抓好全局工作的落实,并要有虚怀若谷,宽厚待人的胸怀,赢得下属的尊重。是配角时,就要积极配合参与集体领导,善于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根据自己在集体的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并善于协调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做到既能在"单打"中夺冠,又能在"团体赛"中获胜。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7

一、当前税收管理员队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情况

从笔者所在分局来看,管理员队伍具有六方面的特色。一是队伍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善。管理员的学历水平有了提高,学识水平和执行能力基本能胜任当前工作,多数人工作比较认真,也经得起周围环境的考验,有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较好地完成了“以税收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人员思想稳定。多数人事业心较强,比较珍惜国税这份工作,也能够热爱本职岗位,想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很强烈。年青税务干部思想比较单纯,上进心普遍较强,不甘落后,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绝大部分同志都能安心本职,做好各自的工作,保证税收工作正常运转,保证了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组织纪律性较高。很多同志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在税收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按照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工作。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明文规定或领导强调的事项都能很好地落实,做到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四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家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对逃税漏税行为敢抓敢管,对违纪违法行为敢于制止,对组织坦诚,敢讲真话,也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周围的人和事。五是吃苦精神较强。只要是本职工作任务,只要是上面有明确要求,只要是在职责范围内的事,一般都能千方百计、想尽各种办法去完成。六是求知欲望强。多数干部感受到现在的税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知识更新的迫切要求,愿意多掌握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能力,工作中常顾此失彼。其一,管理员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往往疲于应付繁琐的事务工作,条理性不够。同时,深入企业了解掌握经济税源变化情况的精细化调研不多,往往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整理数据。其二,谨小慎微,刚性不足。工作中考虑各方面的关系多,考虑政策条规少;考虑不利因素多,考虑积极因素少;怕失误、怕扣分,不敢做出大刀阔斧改革创新的事,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满足现状,只图过得去。一是因循守旧,思想保守。有的人虽有主观上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愿望,但缺乏开拓进取的热情、争创一流的精神,仍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法。二是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满足于完成收入任务,满足于业务考试过关,满足于工作不被扣分,而没有更高的追求。

3、大局意识不强,好人意识较重。一线管理员普遍认为税收管理员岗位容易得罪人,压力大。有的人碍于上级或其他部门或同事的关系,容易拿税收原则做人情,充当“好人”。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得罪人,不敢与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4、知识更新不快,学习抓得不紧。一是对政治学习缺乏热情。在政治学习上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很少接触思想实际,更谈不上用新理论指导税收实践,轻学习重业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对业务学习缺乏主动性。一般停留在学习自己所负责的那一块政策业务上,对于其他相关知识,如现代财政会计理论、税收政策理论知之不多,思想跟不上形势,对税收政策只能被动的执行,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经济形势和经营活动。三是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缺乏钻劲。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许多同志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方法,面对新知识、新科技、新的管理理论的挑战,缺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5、对考核麻木不仁,对监督消极应对。由于绩效考核对基层管理员相对比较严格,很多管理员产生厌烦情绪,抱无所谓态度。对监察部门介入绩效监督和执法监督,认为我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奈我何?税收征管中出现漏征漏管时,只要单位没有追究,谁也不想得罪人,个别管理员就会因此抱着侥幸过关心理。

6、上下之间沟通协调不够,管理员工作压力大。基层管理员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地位,管理事务繁多,业务量大,上级的所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全都由基层管理员来实施。一些政策法规实施起来比较可操作,可也有一些可操作性不强的文件落实起来难度很大,使基层管理员容易产生思想抵触。再加上机关常以考评来压制基层,使管理员对工作失去信心,压力增大,反而形成一种能混就混、得过且过的心态,有时甚至“阳奉阴违”,马虎应付。

7、基层文化生活单调,干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基层干部除了工作之外,没有一个合适的交流渠道,造成干部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彼此之间无法很好的互相理解和沟通。在偏远乡镇的基层干部,生活更是单调枯燥,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基层管理员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有力。由于基层组织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虚而不实,不如物质刺激见效快,成效大。有的单位重业务工作、轻思想教育,或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上单调呆板,不能情理交融,因而难以用正确的理论引导群众,用高尚道德情操教化群众,用宏伟的奋斗目标激励群众,难以充分调动基层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科学管理意识不强。表现在机关管理工作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工作往往“单打一”,布置工作缺乏预见性、前瞻性,不能统筹兼顾,有机结合。满足于对具体人、具体问题的处理,不能由点及面、点面结合、防治结合,管理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

(三)将管理等同于考核、扣分和处罚,忽视了日常性的管理工作。由于过多地关注对管理结果的评价、考核和处理,形成了一切管理工作都交给考核部门,以考核代替日常管理的现象。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拿不出强有力的解决措施。造成了“份内工作应付干,份外工作不承担”的现象,导致考核制度规定的项目不得不干,相互需要协作的工作无人过问或者消极应付。

(四)重管理监督、轻教育培训。近几年来,国税系统从上到下不断加大地教育和培训力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与形势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培训的层次、内容和范围上不够完善,基层管理员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比较少。

(五)制度建设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制定出台了若干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但很多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但没能得到彻底地贯彻执行,日常管理抓一抓紧一紧,停一停松一松,致使制度和管理的严肃性受到冲击,不同程度的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差不多的现象,不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重业务考核,轻综合素质考核。在对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业务工作成果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的主要依据,而对思想政治、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和考核。

(七)人事制度无法起到有效管理的作用。基层分局无法对税收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基层分局长缺少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实施人事管理的权力,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三、建立精细化税收管理员机制的建议

(一)树立人本管理和文化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注重人的道德修养、个人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文化创建和文明创新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广泛参与健康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怡养性情,是机关和基层之间增加互动、同事之间融洽感情,团队内部增强理解的重要途径。要提倡换位思维,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硬软相济,方圆互补,才能使干部从内心产生成就事业和有益于社会的愿望,表现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一套好的业务学习方法。一是创新学习方法。引导干部以“挤”获得学习时间,以“钻”求得深入理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队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与日常学习相结合、脱产学习与在岗学习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二是拓宽学习渠道。鼓励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利用网站开辟学习交流园地,开办网上课堂、在线考试。组织业务知识竞赛和观摩交流,并与综合征管软件运用、目标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建立管理员轮岗制度的长效机制。一个管理员在一个管片或管户中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一些不利于工作的因素,形成关系网、人情网,甚至被金钱或其他的利益所引诱,让管理员成为企业偷税者的保护伞。所以,定期的管理员轮岗,对防范权钱交易、坚守自盗是切实有效的办法,也是保护干部的必要措施。同时,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把税收政策法规和办税规程、管理权限及人事情况向纳税人进行公布,让社会广泛了解我们的管理员制度。

(四)将行政管理的侧重点向基层转移。一切问题的发现要从基层中来,一切问题的解决要到基层中去,一切改革措施都离不开基层的验证。推进精细化管理,绝对不能忽略一线基层的呼声。在设计精细化管理方案时,应该吸收基层对征管现状的分析、对征管改革问题的思考,这是确保方案具备成熟可操作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不但经费要向基层倾斜,荣誉要向一线倾斜,还要关心基层疾苦,理解基层困难,对公务行为风险应适度宽容、理解,让基层管理员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发展。

(五)建立机关与基层互动管理机制。为了确保精细化管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应从管理对象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模拟管理对象可能会出现的反应,从管理对象的角度挑毛病、找漏洞,从而达到既定方案。机关要把基层的脉搏,理解管理员的心声。让机关与基层建立挂钩关系,成绩共享,责任同担。机关应该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负连带责任,以增加机关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增强机关工作的责任心,把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8

摘要:当前新的形势下,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事关改革开放的深化,事关社会与政治稳定。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最重要的是真心热爱这项工作,尊重老干部过去在工作岗位上的贡献、经验,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真情对待基层老干部干部,真正的尊敬和爱护他们,真正的理解和关心他们。本文就如何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老干部工作;服务意识;大局观念;开拓精神;稳定和谐

众所周知,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当前,如何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已经成为摆在老干部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做好新时期基层老干部工作,必须要结

合老干部工作自身特点,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探索新时期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以亲情式的服务,急老同志之所急,想老同志之所想,以赢得老同志的理解和信任,才能促进离退休队伍的稳定和谐。

一、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要树立大局观念

从基层工作的全局来看,老干部工作虽然不是大局,但是影响大局,虽然不是中心,却牵动中心。老干部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单位的稳定,关系着整个中心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意识,强化大局观念,强化老干部是特殊群体的观念,强化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自觉把基层老干部工作置于整个工作之中,使基层老干部工作自觉的服从大局、围绕大局、维护大局。反过来讲,我们就是要按照党在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要求去想问题、办事情、定方案、做决策,从而使老干部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比如:我们当前的大局,就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要围绕这个大局开展工作,把基层老干部的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上来。

二、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要培养开拓精神

基层老干部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改革的深化,老干部工作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因此,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必须具有一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精神。老干部工作者既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执行者,又是老干部“两个待遇”落实的协调办理者,还是老干部反映问题、倾诉心声的忠实倾听者,这就要求我们遇到困难不回避、不推诿,而要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积极加以解决。同时,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老干部工作进行有效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归纳、判断,从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提高老干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要创新活动载体

工作中,要通过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的活动,提高老干部的身心健康水平,推动老干部工作有效开展。一是要通过活动加强老干部的思想教育。学习教育方式上,可以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看书学习与录像、电影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参观展览活动相结合。开展走访慰问老干部活动,切实让老干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召开基层老干部座谈会,听取老干部对我们工作的建议;组织召开形势报告会、理论学习班,让广大基层老干部熟悉党的最新的方针政策。二是把对老干部的关心体现在经常性活动上。要做好老干部的代言人,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对待老干部来信、来访,要热情接待,认真办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当老干部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要主动为他们说话;当老干部的言行违影响了单位的整体工作时,要通过聊天、家访等方式,引导他们自觉维护单位利益,推进单位工作开展。三是通过文体活动强化老干部教育。要经常性地开展春游、老年运动会等有益于老干部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非药物保健类的文娱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干部的学习和活动内容,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四、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

应当说,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求真务实的工作,检验这项工作的标准就是看老干部是否满意,没有对老干部的身后感情,没有为他们竭诚服务的意识,没有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就很难把老干部工作做好。全心全意服好务,所以,工作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广大老干部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常进老干部门、尽知老干部情、务解老干部难,真心诚意搞服务、锲而不舍做保障。要强化服务意识,时刻把老干部的事放在心上,多考虑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想法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用真诚和热情去赢得广大基层老干部的认可。同时,要积极深入基层老干部身边调查研究,主动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医疗、住房、经费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扎实的作风、务实的工作、一流的服务,赢得广大基层老干部的认可。

五、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要提升工作能力

要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真正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务实创新、实干苦干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要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重联系我们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联系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深化学习,学用结合。二是要钻研业务,强化工作能力。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使老干部工作更切合实际、富有成效。三是要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要确立为老干部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的工作指导思想,解决老干部在政治、生活待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好老干部工作,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四是要积极创新,探索工作新思路。只有创新,才能确保老干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做文章,从服务大局,服务老干部着手,形成全社会支持、齐抓共管的老干部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栾永东,做好基层老干部工作的几点经验[J],大庆社会科学,2002.03

[2]鲁亚素,做好老干部思想工作的几点认识[J],陕西水利,2006.01

[3]姜月华,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思考[J],华章,2009年第01期。

[4]孙福岩,新时期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8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9

一、要注重党员干部示范带动

一要带头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了心。要换位思考,用心体验群众的生活状态,用心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二要带头搞好调查研究。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同群众面对面讨论交流问题,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三要带头讲诚信。诚信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基本道德要求。党员干部讲诚信,就要力戒形式主义,把心思用在务实上,在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上多下工夫。

二、要注重加强基层群众工作力量

基层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最好课堂,只有经常下基层,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才有指导基层工作的资本和能力。一是要把群众工作组织夯实在基层。要重点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配套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工作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群众工作资源。二是要把群众工作资源充实到基层。要从工作重点、政策指导、力量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向工作一线倾斜、向基层组织倾斜、向群众工作倾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三是要把群众工作队伍根植于基层。要注重群众工作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群众工作干部队伍。要充分发挥社区、村居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要注意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和有力助手。

三、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群众观点教育,筑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解决好各级干部服务群众的立场、观点、方法、感情问题,确保群众工作有动力、有活力。一是要避免单纯说教,注重沟通交流。要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艺术,要用群众看得见的事例、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贴得近的方法来教育群众,当好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心理咨询员,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调整,消除群众心中因贫富悬殊、因处事不公、因心存疑虑、因诉求无门等因素而积累下来的各种怨气,使情绪在真挚交流中理顺、困惑在深度沟通中消除、矛盾在有效疏导中化解。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结合起来开展基层群众工作,要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要从心灵慰藉入手,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关注心态情绪、关切心理诉求、关怀身心健康,化解百姓心忧,打开百姓心结,敞亮百姓心灵,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四、要注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一是要强化法律约束来做群众工作。广大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在法律规则的指引下调整和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就会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矛盾纠纷,也会首先想到找法律,走法律程序,寻求法律帮助,而不是找关系,走后门,搞歪门邪道。基层干部要更多运用法律手段,妥善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诉”等问题。二是要创新民主讨论来做群众工作。要创新“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对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要通过与人民群众多通气、多协商、多讨论来解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要通过网络互动来做群众工作。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群众反映意见和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开展网络互动交流,切实引导网上思想舆论,积极回应网上群众关切,主动占领网上思想阵地,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10

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的工作基础,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些特性或遵循的原则,不仅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产生极大影响,而且给人们的思想、心态带来了极大冲击。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竞争性也容易引发道德观念的负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把握正确的方向。

要想深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认识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在现阶段如何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是每个基层党组织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树立积极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理念

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做好严格管理党员的工作,也要积极做好为党员提供服务的工作。基层党组织既要维护党的利益,也要维护党员个人利益,要为党员提供各方面的服务,维护党员的政治、工作、生活的权利。新形势下,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好党员的先进性,基层党组织应转变服务理念,积极主动的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协调好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营造关心帮助、互助互爱、和谐的环境氛围,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结合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为党员提供学习教育的机会和实现价值的舞台。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培训、走访慰问党员、评优创先等多种形式,为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以达到启发觉悟、提高素质、凝聚人心的目的。

密切联系群众,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无疑是党组织的职责和使命。不要把组织凌驾于职工之上,听不得职工的呼声和反映。要认真关心职工生活、了解职工思想,使党群、干群之间融洽和谐,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二、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结合中心工作和工作重心来开展

明确规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党建工作必须抛弃“为党建而党建”的误区,必须为生产经营、企业发展服务。正确处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把党务工作融合于单位的中心工作中。如果脱离工作重心来开展党建工作,既不会取得实际的成果,也偏离了党的工作宗旨。

三、监督引导,规范管理,抓好制度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应积极发挥作用,对制度建设进行监督、引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不断提高干部行政管理水平,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物的良性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四、创新选拔方式,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能否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干部队伍,直接关系企业发展兴衰,也直接影响到群众路线的落实。因此,要从完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入手,着力培育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要鲜明崇尚实干导向。用人导向是最大的导向,直接体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组织的价值取向。一定要坚持“重人品、重能力、重实绩”的原则,在实践中考察和锻炼干部,把干部放到项目争取的主战场、维稳处突的第一线、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去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展示才华、增长才干。二是要加快选任改革步伐。要着眼打破干部用人上的神秘感,提高公信度,切实加快干部选任改革步伐。坚持推广“两推一述”、公推公选等办法,全过程在“阳光”下操作,真正做到坚持还权于民。在具体选拔工作中要多方听取意见,特别是听取群众和班子成员的意见,使一大批群众满意、发展亟需的紧缺人才能走上领导岗位,发挥作用。三是要强化干部队伍监管。监管缺位,宣传教育就没有说服力,科学发展就没有约束力。要坚持在创新监管理念、完善考评体系、加大激励引导上狠下工夫,注重从常态管理为主到以常态和动态管理并重方向转变,从组织考核为主到以组织和群众考核并重方向转变。

当前,不少党员干部都觉得党建难做,踏石无印,抓铁无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认识不够。很多基层党员干部搞不清“党建”二字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正确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知平日党建正是处理事务、解决矛盾的法宝。另一方面是运用不够。疏于学习、忽于实践,遇事“临场发挥”、凭老经验老办法去面对和解决新问题,缺乏理论指导、全局统筹和长远考虑。理论修养和储备匮乏,出言雷人,“外行”不满,“内行”不屑。

事实上,基层党建工作是基层发展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党建的重要性,不自觉身体力行,那么基层党员干部就会处于被动,永远被牵着鼻子走,在应付上级检查和敷衍群众诉求之间“疲于奔波”。因此,只有让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被领会,才能真正使基层党建工作从被动转向主动自觉。

持续扩大宣传,让基层党员干部理解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党建工作的方法;多组织群众活动,寓党建宣传于群众喜闻乐见的具体活动之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支持、监督党建工作。要在全体基层党员干部心里形成党建工作是工作和发展的需要,是自己要求的共识。

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模式,改变那些按部就班、亦步亦趋、闭门造车只为应付检查的旧习气。要结合实际,设计符合基层群众的利益需求的党建新模式。尝试推进建成重大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化不稳定因素于摇篮;带领群众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加大社会网格化管理力度,定格、定点、定人、定责,使基层党建工作处于掌控之中。

党建工作要确保组织保障。基层党员干部普遍面临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问题,基层党建需结合实际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新鲜血液的补充,避免“断层”现象的发生。要确保公共投入无偏差,确保每个支部有党建学习室、图书室、电教室等,保障党建学习效果。要把组织保障一做到底,确保每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面旗帜。

党建工作要坚持绩效考评。要把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把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学习、领悟、宣传与干部的奖惩、晋升、使用挂起钩。通过看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实践心得是否卓有成效,心得转化运用是否卓有成效,形成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有依有据的局面。要把真学、真懂、会学、会用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形成重视学习、学以致用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