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厕所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06:55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1

市局:

2019年,XXX高度重视旅游“厕所革命”工作,并以创建为契机,大力度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工作。现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报送旅游“厕所革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知》要求,将2019年旅游“厕所革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旅游“厕所革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9年XXX年度目标任务包括新建旅游厕所3座,改建旅游厕所3座。截止月日,两座旅游厕所改建已分别按照3a、2a标准建设完成;两座新建旅游厕所正按照3a标准进行施工;旅游厕所改建已完成立项、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预计月日前开工。

二、推进工作滞后原因

部分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推进滞后,其主要原因为旅游厕所新改建建方案调整。2019年是XXX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攻坚年,为完善全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并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好基础,XXX对座厕所的新改建方案进行了调整,将座新建和座改建厕所按照3a标准进行建设,其中XXX旅游厕所还按照生态环保厕所进行修建,座改建厕所按照2a标准进行建设,因此增加了旅游厕所设计、财评、资金落实等程序和时间。目前,未完工厕所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建设资金已落实。

二、加快推进工作举措

一是制定责任分工表和周报制度,明确旅游厕所建设相关单位责任,倒排工期,确保新改建厕所按时完工。

二是结合创建,将旅游厕所年度目标列入《XXXX方案》,根据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该方案已报送区目标绩效办督导实施。

三、目标任务工期倒排情况及完成预测

目前,未完工的 座厕所立项、设计、财评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座厕所正在抓紧进行施工。根据《方案》和责任分工表要求, 座厕所应在11月15日前完成建设。按照最新建设进度周报预测,2019年11月底目标任务完成比例可达到100%。

特此报告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2

按照省旅发委《关于开展全省旅游厕所革命督查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为总体目标,我局对我县内旅游厕所建设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内共建旅游厕所6个,其中xxx景区2个,分别位于xxx山顶转盘处和xxx钟楼处,现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饰;xxx民俗文化村2个,分别位于吃货街和游乐园,位于吃货街的旅游厕所已完成建成并投入使用,位于游乐园的旅游厕所现已完成主体建设;xxx广场2个,现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饰。我局将继续跟进工程建设和投入使用情况,确保此次厕所革命保质保量完成。

关于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工作自查的报告

县爱卫办:

根据县爱卫办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项目的建设要求,为进一步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充分利用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通过建立改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发动宣传和加强培训,基本完成了20XX年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工作任务,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我乡农村任务计划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100座,其中XX村15座、XX村15座、XX村10座、XX村10座、XX村10座、XX村10座、XX村10座、XX村10座及XX村10座,其中实际建成90座,还有10座正在建设过程中,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改厕项目顺利进行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是改善村容村貌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问题,为此,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工作领导组,制定了改厕实施方案与相关制度。同时,各改厕项目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乡村建中心充分发挥组织、沟通、协调作用,与农技站、财政所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改厕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项目工作中,我们坚持依靠群众,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使改厕项目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促进了农民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改厕项目的实施,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搞好农村改厕工作是与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事情,从而增加了农民群众改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规范管理,严格质量把关

搞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项目,质量是关键。为确保我乡改厕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注重从质量上下功夫,根据农村改厕项目技术方案,召开会议组织各村改厕项目农户进行培训,并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指导,确保改厕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

我乡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项目在县爱卫办的指导下,虽然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厕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个别农户改厕质量不高、标准较低、厕室太小等问题。二是个别改厕点任务完成后,没有及时处理垃圾、泥土,出现了脏、乱、差等现象。

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改厕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为改善我乡村容村貌的以及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作出努力,促进我乡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3

1现状

目前,绍兴市越城区辖内共有固定公厕102座,流动公厕6座,小便处21座;固定公厕中属专人管理的固定厕所有48座,实行四扫制管理的公厕有54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公厕数量少:绍兴古城(老城区)由于建成较早、历史悠久,原有城市布局结构紧凑,导致老城区人流活动密集,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发展,人流量有着向老城区特别是繁华路段集中的特点,加之绍兴旅游的国际化,各历史街区,历史名人故里,均集中在老城区,也加大了城市厕所压力。依照原有公厕设计布局,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住建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1],以绍兴老城区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和人口50万计,尚缺公厕70多座。而如果按国家旅游城市《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标准[2],用旅游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则差距更大。

1.2城市公厕布局不合理:在最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受原有建筑格局及人员分布所限,公厕配套建设少,布局很不合理,尤其是承受大量人流的市区六条主要道路,其公厕分布密度均偏低。然而像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段要开辟新的厕所难度大,另一方面人流量却随着城市发展日益增加,公厕压力越来越严峻。

目前,市区六条主要道路公厕分布均达不到1座/300-500米的标准要求。按平均400米一座公厕,那么绍兴六条主要马路的公厕实际数量和400米一座的理想数量对比图如下

1.3档次低:绍兴城市公厕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当时极大的提升了绍兴城市文明。但参照2005年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在102座固定厕所中,仅有6座勉强达到二类公厕标准,其余公厕均为三类及以下,公厕建设档次普遍较低。这些公厕大多,面积偏小,内部设施陈旧,有些公厕并无外排,无论是公厕的整体设备、环境面貌、还是公厕清理作业,均成了绍兴城市文明发展的软肋。另外,大部分公园、风景旅游点附近和商业繁华街道的店面自有公厕也普遍难达到二类标准。

1.4公厕管理需加强,目前,绍兴仅有48座公厕为专管公厕,尚有54座位四扫制厕所,即一日清扫四遍,在清扫间隙时间,尤其是人流高峰期,容易造成蹲位积粪,环境脏乱等相应问题。另外,目前公厕管理员普遍工资不高,造成管理员来源复杂,以外地人居多,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给落实公厕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交流上带来了困难。

1.5公厕开放问题,目前102座公厕均实现了免费开放,但部分开放时间并非全天24小时。另一方面,公厕24小时免费开放虽然有利于市民如厕,但对公厕管理,及公厕设施防盗安全提出了考验。

2解决办法

2.1健全完善相关法规,为公厕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制定相关公厕建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律,使公厕建设管理有法可依。

2.1.1加强公厕的拆除管理。根据绍兴古城日益增大的公厕压力状况,在城区建筑拆除过程中,为更好地完成绍兴市的公厕优化布局工作,避免造出现新的布局空白点,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卫公厕的拆除、迁移,必须按规定相关部门批准,明确迁建、新建方案并保证落至实处。

2.1.2对新建地域,需把好开发建设项目中的配套建设管理关。在新开发区域及旧区改造等地区性综合开发建设规划方案中,应当包含配套的环卫设施规划,并征求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的意见。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包括公厕在内的环卫设施,在验收时,必须与建设主体工程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杜绝不配、少配现象的发生。

2.2因地制宜,开放单位、商场内部厕所,应对公厕压力

考虑到市中心区可建公厕的地方已很少,在现有硬件资源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拥挤的人流高峰,机关单位及商场内部公厕的开放化,成了缓解人流压力,改善公共厕所服务的一剂良药。不论公厕的所有权是谁,都应该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并接受环卫部门的管理,制定统一标识,统一卫生标准,统一的服务质量。

杭州市自2006年起,市城管办与186家商场、市场和宾馆签订协议,单位上述商业场所内部厕所正式对外开放的。并统一规范,放置公厕导示牌,由环卫部门进行考核、评比,凡能通过年度考核的单位就能得到5000元的现金奖励。每年杭州市还组织开展年度最佳最差公共厕所评比活动,对评出的10座最佳公共厕所,发放单位(管理员)2万元/座奖励;评出的3-5座最差公共厕所,发出通知、限期整改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

绍兴目前已开放部分主要道路单位厕所,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详见开放后六条主要马路公厕实际数量与理想数量的对比图:

但需要注意的是,开放公厕覆盖面积仍需提供高,其他人流量较多的次要道路也应加入开放行列。且由于机关单位晚上厕所基本关闭,晚间市民如厕压力仍然较大。

2.3酒香也怕巷子深,公厕导向系统不容忽视

建立良好的公厕导示系统,能提高公厕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弥补市中心公厕数量先天不足的弱点。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公厕了,行人却不知道在哪里,明明前面拐个弯就到了,却愣是找不到,不能不让人无奈,同时无形中也是对公厕资源的一种浪费。如何树立城市公厕导示体系,成了整合公厕资源,树立公厕

2.3.1规范公厕本身的导向标志标识,以绍兴古色故乡的文化特色为底蕴,对主要交通干道、中小道路、公共场所等公厕的导向标志标识的进行统一设计、规范制作,使公众在公厕附近可以根据导向标志,方便地找到公厕的位置。特别是旅游景区周边厕所的导示牌,不仅要体现出绍兴城市特色,也要方便外地及国外游客识别。

2.3.2公厕导示牌与其他设施的相互融合。在城市中,往往有许多项目需要标注,如逐一增设标识牌,不但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也容易造成标识牌林立,反而不便寻找,如果相应进行整合,一杆多用,甚至一图多用,类似旅游景点的导示牌,行走线路、景点位置,公厕位置等很好的整合在了一起。又比如有些高档厕所导示牌因满足夜间行人识别需要,更是要添加照明电路,就可以设置在路灯杆上,统一利用电源。

2.3.3完善公厕快速查询系统,通过网站、电话查询等多种方式,为群众查询公厕提供便利。同时,要做好公厕新建、改建、拆除等信息及时更新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电话查询系统如不单独建设,可以和其他电话查询系统整合,如114服务热线,同时,需要提高服务电话的知晓程度,方便行人通过电话查询公厕。

2.3.4绘制城市公厕地图,也并及时跟进公厕最新信息,便于人们日常查找,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如出租车司机、游客。

2.4做好绍兴公厕改建新建工作

在新加坡,一个设计好的公厕,必须达到五个标准:清洁、干净;好的通风;很容易维修、维护;很好的布局;可以很方便的供残疾人使用。厕所级别的提升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在无法增加公厕数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扩建公厕,增大其容纳量,以及其内部设施设备,就成了提升城市厕所文明程度的又一助力。通过增加厕所容积,可以有效缓解人流量高峰时段如厕压力,而内部设施的改善,又是提供城市品位,方便人们如厕的有效手段。2011年绍兴出台了《绍兴市区公厕建设管理工作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绍兴市区公厕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围绕“布局相对合理、使用基本满足、数量基本达标”的要求,对市区公厕进行了相应改造、扩建,大幅提升了一类公厕、二类公厕所占的比例,3年共计改造、扩建公厕130座,原则上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其中翻建或扩建33座,内部整体改造97座。另外,方案还新建共计公厕20座,全部按二类以上标准进行建设。同时为缓解市中心压力,开放位于市区主要道路的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商场、超市、宾馆、医院、娱乐场所、餐饮场所等公共建筑内的50座内部厕所,并对这些厕所按三类以上标准改造,并在工作或营业时间内对外开放。同时,在新建、改建、开放的基础上,为弥补繁华路段公厕数量不足,缓解人流高峰的特殊时段公厕压力,在相应路段选点放置流动厕所。

2011年公厕改造前,城区公厕为:二类公厕6座,三类公厕98座,小便处21座,公厕数量少,形式单一,设施落后。2011-2013年公厕整体改造后,其中一类公厕10座,二类公厕43座,三类公厕49座,小便处21座,流动公厕10座,开放机关单位、商场公厕50座,相比而言,厕所等级大幅提升,而且形式多样,数量增多。

2.5摒弃重建轻管错误思想,公厕要建,管理也要跟上

公厕建设仅是城市公厕体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较好的后期服务,公厕质量仍然无法保证。所以必须摒弃重建轻管的思想,建立起一只服务优良,拉得出、打得响的环卫队伍。

2.5.1基层公厕工作队伍素质需加强。目前我国公厕管理人员普遍待遇较低,就绍兴市而言,目前城区公厕管理人员工资仅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线,导致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且人员构成复杂,以外来务工者居多,很多先管理思想难以完美贯彻执行,是造成基层公厕工作队伍良莠不齐、战斗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加强公厕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同时对部分公厕管理员工作不认真、违规违纪现象做出批评教育,紧抓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需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强员工福利保障,提高工人凝聚力,增强工人归属感。从而培养出一只优秀的环卫队伍。

2.5.2随着公厕免费开放,附近居民利用公厕免费用水现象也屡见不鲜,部分居民不但日间接水自用,晚间还公然在公厕内洗澡,造成公厕水资源浪费严重,夜间开放公厕的铜制设施设备的偷盗现象也是有发生,而现有公厕管理人员无执法权力,仅靠言语劝说,只是杯水车薪,且管理员大多单身一人,且年龄偏大,公厕又不能安装防盗探头,也助长了偷盗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强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规范群众行为,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互动,提升对公共设施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打击犯罪组织,捣毁销赃渠道,杜绝公共设施偷盗行为。

2.5.3创新管理机制,提供优质环卫公共服务产品。

目前,城市文明发展加快,市民夜生活越来越丰富,晚间公厕需求加大,不少城市公厕已经24小时开放,如苏州市自2002年起推行市区公厕24小时免费开放,同时,政府“出钱买服务”,对新改建公厕的保洁管理维护实行公开招标,还增聘18名环卫协管员,对公厕保洁与管理情况进行网格化管理,强化考核。

可见,公厕服务时间相应延伸,夜间开放公厕是大势所趋,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有的公厕硬件基础上,对现行公厕管理体系进行探讨,通过不断摸索,勇于实践,开创出适合绍兴特色的新型公厕管理模式,提高夜间公厕服务质量,增加强公厕体系软实力,不失为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公厕服务质量的一个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4

秦安县凤山景区管理所

关于国家4a旅游景区复核自查工作的报告

秦安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近年来,秦安县凤山景区在秦安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战略的推动下,结合我市大景区建设和智慧景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在省、市、县旅游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各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推动凤山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国家4a旅游景区工作成果活动。近日,按照省、市、县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安排部署,秦安县凤山景区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2】66号)、《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复核有关工作事宜的函》有关要求,景区开展自检自查,对各个项目进行自查自评打分,并对开展的游客问卷调查进行了汇总和统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得分

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得分912分,细则二景观质量得分81分,细则三游客意见得分80.54分,完全符合国家4a级标准分值850分以上要求。

二、自查情况

现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重点从景区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厕所革命、公共基础设施、讲解服务、景区价格、环境卫生、资源保护、诚信经营、智慧景区等十个方面认真自查,系统梳理,并提出整改措施,认真狠抓整改落实,使其全面达到相应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现将近年来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景区安全管理

凤山景区管理所机构健全,职责分明,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且贯彻落实。有文物保护单位、林业保护单位和旅游单位,经营、质量、卫生、环保、统计等规章制度健全。

景区管理设有安全保护机构,设有专门的警务室,各项安全预案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与人员健全,工作落实。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及巡检制度,专职安全保护人员8人,流动安全保护人员数量4人。

凤山景区管理所在青莲念佛堂下东北处设有消防监控中心室,并派有专职人员负责24小时值班,2019年秦安县政府实施了泰山庙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程;目前景区管理所消防安全配置有符合景区规模、特点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消防监控系统一套,设备已安装到位,消防水池选址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原有器材设施30具,泰山庙古建筑群26具,后山游客中心4具并保持完好有效;高大建筑物“蓬莱阁”及古建筑物上都装置有避雷针并保持完好;对明火、电及易燃物品管理严格,彻底杜绝火灾隐患;配置有兼职消防队伍,兼职消防人员为景区全体干职工,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景区全体人员都参加接受救火灾的培训,具有良好的防救火灾意识和本领;消防安全出口、通道时刻保持畅通并有明显标志,无火灾事故发生。

医疗服务方面设有专门的医务室,突发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完整,配备游客常用药品。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

游客人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游览通道,特别是狭窄、危险地段设保护围栏和警示标志;游览旺季和游人拥挤时,有专人负责疏导,不发生游人伤害事故;销售的食品饮料无毒、无污染。

财物财产安全室内配有有效的报警装置;确保单位财产无重大损失。

至目前消防、防盗、交通、机电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二)厕所革命

结合4a旅游景区创建,参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建了5处旅游厕所,增加卫生清洁人员,在每座厕所上贴有通用图标志和中英文对照标志。标识清楚,指示明确。每个厕所都有专人负责保洁,10小时保洁制度,在开放时间内专人分区负责随时清扫。景区新建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布局较合理,采用水冲式厕所,数量基本能满足游客高峰期需求;厕所外观、色彩、造型与景观环境协调,厕所80%具备水冲设备,并保持完好。厕所地面干净无污渍、积水、纸屑比较整洁。墙壁无蛛网、尘积和乱涂乱画痕迹。洁具洁净、无污垢、及时冲洗,无堵塞。无蚊蝇、异味。每日喷洒消毒药水、除臭剂或空气清新剂。保持厕所内设施设备完好,冲水箱正常可用,门窗完好,便具无损坏。厕所内配有洗手池并保证有水,面镜、挂衣钩、干手设备、清新剂、洗手液、驱蚊蝇、手纸等配置,干净卫生。均固定专人进行管理,以2a级标准进行配置,内设有残疾人厕位,洁具质量较好。

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在进入景区后第一时间找到旅游厕所,景区管理所与7月份完成了旅游厕所百度地图上传工作。

(三)公共基础设施

凤山景区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在文广局的指导下,景区做了以下两方面的精心准备。

(1)景区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领导管理,认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县旅游局有关专业人员对景区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使景区工作人员对a级旅游管理服务基本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完善景区相关工作资料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了景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运转各类资料,明确了值班巡查制度,责任到人,24小时不定时进行值班现场巡查,每天8:00——18:00不间断保洁,并签写了工作日志和记录簿。设立了投诉台、投诉电话和游客意见簿等监督平台,定期咨询游客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整改完善。

三是完善、更新各类标识指示牌,各种规章制度上墙。景区内增添了可以360°旋转的景点标准导向牌和指示牌;在一些危险路段,设置“注意安全”、“小心路滑”等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增添了“下坡台阶”、“水深危险,请勿戏水”、“110报警、120急救、119火警”报警牌;划分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并设置了“禁止吸烟”标识;更换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的各类不醒目的标识;对游客中心重新布局,内设票务中心、咨询服务台、导游讲解、多媒体、游客休憩设施等;单独设立了医务室、警务室、服务监督台;更新更换了前后山导游线路图;各类规章制度上墙。

四是协调县电视台修改了景区宣传片。景区纸质宣传资料上架,电子版宣传资料每天8:00——18:00进行滚动播放。      

(2)加大建设力度,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增添景区沿线交通安全设施。为了方便游客安全出行,从原交警到景区后山入口急弯处,景区内主干道急弯处,购置并安装了8面会车镜,沿线增添指示标识标牌。

二是购置景区功能设施提升景区内部形象。为了提升景区形象,统一制作了工牌;游客中心选购安装服务台、陈列柜、游客休闲椅,安装两台电子触摸屏,方便游客查询;购买雨伞架并配备雨伞,方便游客应急使用;资料架上摆放景区宣传资料和报刊杂志,方便游客休息时阅读;景区先后建设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企鹅QQ号,加强景区宣传力度。

三是景区主入口处设置了减速带,方便游客通行。协调县住建局、公共事业管理所、环卫所等部门和单位,在景区前山主入口处、明清古街上关入口处划了减速带,方便游客通过。

(四)服务质量

交通基础服务景区地处秦安县城区内,内外交通道路畅通;景区内景物景观和公共设施各类标牌设置齐全(包括名牌、说明牌、警示牌、道路引导牌。)所有景物景观设置名牌和说明牌。在各类公共设施游览通道适当位置设引导牌。危险路段设警示牌。景区工作人员按照要求佩带工作号牌;游客中心提供各类咨询服务;景区摊点管理有专人负责协调和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对游览参观点的摊点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商品经营服务公平交易,价格合理,明码标价;商摊区干净卫生,无果皮、废纸,包装箱不乱放。保持商摊区公共秩序和交通正常,无聚众斗欧吵闹,交通堵塞现象。服务态度热情周到,不与顾客争吵。不尾随顾客,没有发生强行追售现象。

游览参观点内建筑有独特风格,并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被保护的文物景观附近50米内无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旅游旺季和高峰时间游人控制与引导得当,符合环境定量标准。游人秩序井然。景区各项游览服务设施注重细节,突出特色,给人以独特、和谐、舒适的游览氛围。

(五)讲解服务

凤山景区有讲解服务的兼职人员4名。讲解服务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推进景区旅游讲解,讲解服务人员应佩戴好本景区讲解员的上岗标志;应做好游览前、游览过程中与游客的沟通,微笑贯穿始终,言谈举止应文明稳重,自然而不做作。讲解服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景区内容的讲解,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表达逻辑清楚,用语礼貌自然,能实现语言的适度生动;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努力学习和把握与讲解内容有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法律法规、政策,熟悉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及风土习俗,并将其运用于讲解工作,具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景区价格

2012年下半年,重新设计了以景区蓬莱阁为背景的成套邮资门票,背面有游览简图,显著位置标有旅游投诉电话、旅游咨询电话、景区救援电话和景区形象标志,制作精美,深受游客好评。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开展邮政纪念服务,提供纪念戳、本地纪念封、明信片纪念邮票等,公用电话数量充足,设置合理,标志美观、醒目,与环境相协调,接受信号装置隐蔽,不影响自然景观,电话信号覆盖整个景区。

自2018年9月27日,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取消秦安县凤山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秦安县凤山景区从9月27日起免费向社会开放。现在只保留有一项由秦安县物价局批复的秦价发[2015]12号关于凤山景区停车场停车服务收费标准。在出入口设收费处,并设有收费员佩带明显的标志。收费严格按照物价局核发的标准,出具正式票据。

景区所有商品要求实行明码标价。

(七)环境卫生

景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基本上达到每100米设有一个垃圾箱,淘汰旧式垃圾箱,配置两箱式和三箱式垃圾箱300多个,垃圾清运车1辆,做到垃圾及时处理,无外溢现象,表面干净无污迹。采取划段包干,提高卫生检查标准,不间断清洁,注重废弃物管理,做到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污物现象,门前及内部地面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环境比较整洁,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垃圾管理上做到垃圾清扫日产日清不留陈垃圾,垃圾集中处理场地远离旅游景区,不从在就地掩埋。吸烟区域合理设置,划分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标志清楚且管理到位。游览通道和各类角落里无垃圾和其他堆积物。垃圾箱设置位置摆放合理,数量充足,景区内厅堂的门窗每日擦拭,无明显灰尘污迹。厅堂内的陈列台要天天擦拭,无灰尘。灯具美观大方无积尘,墙壁天花板无蛛网灰尘,定期粉刷。做好花草树木定期浇水、修剪、抗旱、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工作,秋冬季割草防火工作,冬季树木的涂白、保暖工作,保持草坪绿篱干净整齐,无脏物散落,保持规整。

(八)资源保护

凤山景区分为生态水域景观、太平堡“青莲念佛堂”、泰山庙古建筑群、春场行宫、上关明清古街五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340余亩。2011年和2012年两次评定天水市a级旅游景区先进单位。以其独特的观赏、游憩、科考、历史价值,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形成了科学考察、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旅游胜地。近三年来,年综合接待游客均在60万人次以上。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在旅游交通、卫生、游览、旅游安全、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设施,管理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知名度、市场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凤山景区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古建筑、文物较多,景区植被丰厚,物种丰富。近年来,景区健全保护制度、完善设施设备,投入大量资金采取防火、防盗、古建筑修缮、古树名木保护、限制机动车辆进入中心景区等措施加强对生态系统、文物、建筑、水源的保护,景区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噪音指标为国家一级标准和一类标准;景区主体建筑、出入口与景观相协调。

(九)诚信经营

景点购物场所相对比较集中,管理所加强对商品经营人员的管理,开展业务培训,要求实行明码标价,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的经营户,通过不定期的抽查管理,景区购物场所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商品种类繁多,地区特色浓厚。

(十)智慧景区建设

按照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天水市智慧文化旅游建设管理运营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旅领发〔2017〕19号)精神,县文化广播影视局按照建设内容和要求,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衔接,结合实际,制定了《秦安县智慧景区建设实施方案》。自2018年2月开始建设以来,至目前已建成五大建设项目,并已投入使用。共投资230多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景区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票务管理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LeD屏幕信息系统、指挥中心、无线wi-Fi覆盖、建设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化广播系统、二维码导览、大数据中心、手机app客户端等十一项内容。凤山智慧景区对于推进秦安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秦安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供水没有保障,严重制约景区生态建设。

(二)景区功能不完备,不能够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景区亮化滞后,主要游客栈道夜间没有路灯照明。

(四)泰山庙内燃香化纸点位置不规范,数量过多。

(五)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整改措施

(一)加强与水务部门的联系,及时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在景区延伸段修建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度假酒店、综合性游乐场、书画交流中心等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场所;配备功能齐全的旅游商店和景区生态垃圾桶。

(三)配备一批造型独特,设计各异的太阳能路灯,方便广大市民夜游出行。

(四)合理规范泰山庙内燃香化纸点位置,减少数量。

(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

特此报告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5

省旅游局:

  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豫政办〔2017〕97号)文件精神,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程市长、谷副市长先后两次到市旅游局进行专题调研,亲自赴旅游企业深入调查研究,对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明确目标任务。依据《河南省转型升级发展攻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豫转型办〔2018〕1号)要求,郑州市旅游局对照《河南省转型发展攻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自评为优秀。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旅游业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郑州市共有旅游企业150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8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7家,四星级酒店23家);旅行社302家(其中具有出境社46家)旅游景区110家(其中a级景区36家,5a级1家、4a级12家);评定的省市两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近100家。全市直接间接就业人员约150万人,其中持证导游员2万7千人。

旅游业是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早在2011年,据市统计局测算,当年郑州市旅游业经济总量(增加值)为241.7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25%,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旅游产业构成的六要素方面,“吃”的贡献占总量的11.9%,“住”的贡献占总量的8.7%,“行”的贡献占总量的22.0%,“游”的贡献占总量的4.5%,“购”的贡献占总量的18.8%,“娱”的贡献占总量的4.7%。2011年以来,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保持了年均10%以上增速,高于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平均增速,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发展成为我市第三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00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2.97%;旅游总收入1195.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04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193.12亿元,同比增长13.7%;接待入境游客50.31万人次(入境过夜旅客43.50万人次),同比增长4.67%;实现外汇收入1.9710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全市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稳居全省首位。

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情况

(一)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8月3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就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省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以及全省5a级旅游景区、五星级饭店和部分旅游企业、旅行社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后,我市迅速传达了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精神。9月2日,程志明市长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工作会议上传达了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市积极贯彻落实,认真进行谋划,发挥郑州旅游特色和优势,加快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9月4日,市旅游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和程志明市长重要指示,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的通知》,在全市旅游系统掀起学习贯彻高潮。

11月30日,程志明市长赴市旅游局专题调研全市旅游工作,对全市旅游业转型发展会议筹备工作作出进一步的指示。调研结束后,市旅游局结合党的精神的学习贯彻,完善《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并报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郑州市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促进特色旅游饭店及民宿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意见》和《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暂行办法》文件内容,会后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特色旅游饭店及民宿发展的若干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二)全域旅游稳步推进。发展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局适应新时期旅游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性举措,得到了和李克强总理的肯定。2014年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2015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我市是最早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省会城市,在时间上也早于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从而得到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2016年2月,郑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是国内三个省会之一(另外两个是杭州和拉萨)。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我们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重点推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信息化水平提升。同时,我市在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全市旅游系统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专题培训班,统一思想明确发展方向。新郑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登封和金水区等县(市)区先后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出台政策措施,编制发展规划,推动全域旅游深入发展。登封市制订了《创建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创建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双创”驱动战略。荥阳市召开“全域旅游英雄会”,邀请国内知名旅游机构和专家把脉问诊,优中选优聘请上海景域集团制定《荥阳市全域旅游提升规划与实施方案》。中牟县不仅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还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考核和奖励办法》。

(三)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近320亿元,重点旅游项目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伏羲山大峡谷旅游区开发、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业·华谊兄弟小镇、国家农业公园、园博园、南水北调孤柏嘴穿黄文化旅游项目等一大批旅游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部分项目已经建成并对游客开放。二是使用市级旅游产业发展资金近亿元,争取国家、省各类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200万元,政策引导作用成效明显。三是全市先后引进签约超亿元项目11个,旅游项目签约金额累计达711亿元,项目招商成效明显。近日,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上,我市河南建业、河南银基轩辕圣境和郑州华强三家旅游投资额度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荣获河南省首批旅游投资突出贡献单位,受到通报表彰。四是积极落实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要求,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市旅游局会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郑州市旅游厕所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新建、改建并达到a级标准的旅游厕所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2015年和2016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补助旅游厕所建设资金共计2354万元,全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22座,达到星级旅游厕所标准262座。2017年预计完成新建、改建203座厕所。

(四)宣传推介扎实推进。郑州旅游推介团先后到广东、福建、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数十个城市拓展市场,通过“互联网+旅游营销”等创新推介方式,谋求跨区域旅游合作。郑州旅游宣传片相继在央视、美国iCn国际卫视等连续播放,依托社交网站和旅游电商平台在线营销成效明显,在国家旅游局对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中国旅游城市知名度”的调查中,郑州市排名靠前。牵头成立“郑汴洛焦”旅游推广联盟,继续推动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城市的务实合作。

(五)行业秩序逐步规范。旅游属地化管理全面推开,旅行社申报、分支机构备案、统计调查等6项管理职能全面下放,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强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完成68家省级、市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目前,我市拥有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市1家(登封市),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3家(黄河风景区、绿博园、承誉德大酒店),郑州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65家。“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和“全国旅游质监和投诉管理系统”规范运行。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督办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和文明景区创建,旅游安全工作、文明旅游持续加强。郑州市导游服务中心李娜等5名导游员入选国家旅游局表彰的“中国好导游”。扎实开展旅游质量暗访和旅游联合执法的常态化检查,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超范围经营、低价恶性竞争等违规行为,旅游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一是随着我市入选“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市旅游局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在市政府数字办的指导下制订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郑州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18)》。二是我市加大旅游信息服务力度,在郑州高铁东站和郑州火车站设立了旅游信息咨询点,在火车站公交港湾设置展架,摆放郑州旅游地图,供游客取阅,在火车站、BRt公交站和主要媒体刊登郑州旅游信息。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在以往两批次设置旅游标识牌的基础上今年在环城高速公路和市域主干道设置旅游交通标识牌396块,在园博园设立旅游标识牌66块。四是全新改版局官方网站,增强可读性,年均点击量突破20万人次,信息传播功能明显增强。

(七)大型任务完成出色。近年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参与筹备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农博会等大型活动,参与贾鲁河生态治理工程、郑州园博园建设运营、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和百年德化文化复兴项目等全市文化旅游重点工程。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组委会评为先进集体。

2016-201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表彰为全国“厕所革命”建设先进城市。市旅游局被评为全省旅游工作综合类先进单位,市场推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5个专项类先进集体。

三、下一步开展重点工作

  我市全面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为方向,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全面促进旅游融合创新,全面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支撑,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建立完善适应新时期旅游发展要求的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和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度假精品。

  二是继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抓好旅游招商和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努力完成2018年建设目标任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旅游示范村镇、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定力度,做好旅游产业扶贫工作。

  三是继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拓展客源市场。重点抓好省内市场推广与交流合作。做好北京旅游市场宣传和国内主要客源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进深耕国际客源国计划,选择美国、俄罗斯、毛里求斯等国设立办事处,加大宣传促销活动。加强新媒体宣传。拍摄制作新的旅游宣传片。

  四是继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郑州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力争年底验收;启动郑州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建设全市4a级以上景区视频监控系统,争取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郑州分中心挂牌。搞好旅游年卡运行管理,增加参与旅游年卡景区数量,加大服务网点密度。在新郑国际机场新设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点。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6

关键词: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人性化;用途

一、旅游景区设置公共卫生间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人有三急,洞房,生子,如厕,普通人平均每天如厕5-8次,人这一生大约要有3-4年的时间是在卫生间里,公共卫生间不仅影响着市民和旅游者的居住和旅行舒适程度,更影响到城市的总体形象。然而在中国人的老观念里,民以食为天,因此吃喝变成了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儿,而拉撒就成了人的末等小事儿了。

游客来到旅游景区游览,这是个比较长的过程,会有很多其他衍生的行为在其中,在游览的过程需要照相留念,每一个旅游景区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有自己的文化主题在里面,并且,游客前往某个景区旅游,一定是为了欣赏和领略这个景区的独特风光,或者特别的文化而来的。因此,游客就需要一地方整理着装,发型,特别是一些女性游客还有补妆的要求,这样,对于景区公共卫生间来说需要承载的功能也相应的丰富。

二、人性化设计中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中的应用

1.景区公厕的功能特点

(1)景区公厕承担着解决游客生理排泄需求的功能。正如人需要饮食以维持生命一样,人的排泄也是维持人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景区公厕则是满足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排泄需求的一种服务设施。

(2)景区公厕具有向公众提供多种服务的功能。如整理衣饰,景区公厕内配备立式衣镜,就满足了游客这种需求;开辟一定的空间,设置休息椅,使之增加了休闲功能,公厕内设化妆间,是女士们补妆的好去处。

2.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分布人性化

现在很多景区吧公共卫生间都分布在很隐蔽的地方,景区的公共卫生间指示标志又不明确,所以很难找到卫生间,把部分景区公共卫生间隐藏在不引人注意的位置,用绿化或建筑物遮挡。这种方式是直观的将卫生间隐藏起来,会造成游客寻找卫生间不便。

旅游公共卫生间的选址除了要考虑服务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景区做具体的选址安排。根据景区的布局,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的选址布局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靠近景区内主要干道,方便易找。

(2)在景区内游客容易长时间逗留的重要景点附近应设立卫生间。

(3)在重要的建筑内,应作为辅助,设立附属式卫生间。

(4)景区公厕的布置,不应妨碍风景,同时又须易于寻觅。

游客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当人一旦产生便急感,必须在7-15分钟时间内找到厕所,否则就会发生令人尴尬的情况,伤及游客的自尊。这种生理需求因人而异,并无固定的规律。多数景区出现过老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由于公厕间距和服务半径设计过大,出现不得已而尿裤子的情况。所以,在设计景区公厕的间距和服务半径时,设计人员必须以老年游客群体的最低排泄忍受时间为出发点。

景区中各主要游赏线路上必须设置醒目的公厕引导牌,上面用中英文标出厕所的方位和距离。因此,景区公厕须均匀分布于旅游区的各功能区,彼此间距离以300m至400m为宜,其服务半径应不大于500m,且应有鲜明的标志,以示游人。

3.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使用上的人性化。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消费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景区公共卫生间在使用上体现人性化就要从卫生间使用者去考虑,去分析。

(1)女性游客。从前面旅游景区公共卫生与城区公共卫生间使用者差异,已知在旅游旺季,特别是小长假期间,游客大量涌入景区,尽管游客男女比例相当,却因为女性与男性不同的生理结构,使女性如厕时间长于男性,因此在旅游旺季时,女卫生间的容纳量不足会显得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段内,女卫生间门口通常排起长长的队伍,而男卫生间内则运转正常。因此,女性游客,虽然本身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由于客观存在的特殊因素,使我们在设计景区公共卫生间时,特别考虑这些因素,使女性在使用卫生间时能与男性一样方便,快捷。

(2)老年游客。随着近两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的完善,以及生活理念的转变,我国老年人旅游越来越活跃,在国内景区中,老年游客已占游客总数的50%左右。然而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退化,使用普通的蹲便器显得十分吃力,因此我们需要特别考虑到老年人便捷使用卫生间的问题,比如设立可供老年人使用的座便器,设立单间,并增加扶手,盥洗池等。

(3)儿童游客。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在旅游族群中所占比重渐增。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孩子可以玩的地方越来越少,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身高与成年人差距较大,10岁的儿童平均身高为130,这个年龄段以下的孩子,他们在使用景区卫生间时,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果卫生间洁具尺寸只考虑成年人的尺度,就会造成如够不到小便器,无法正常使用蹲便器,盥洗池太高而无法洗手等问题。

(4)残疾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残疾人的事业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活着五亿多残疾人,残疾人及其亲属占人口的1/5。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环境的障碍,残疾人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是最困难的群体设置残疾人厕位,空间尺寸应以方便轮椅出入和掉头为准。马桶的尺寸比正常游客使用的大,两侧装不锈钢扶手,以便支撑。除了设置残疾人专门厕位和残疾人专用无障碍通道以外。厕内设栏杆,防止行动不便游客跌倒。一些景区中的公厕有了残疾人专用厕位,然而厕位的门却不够宽,门口也仍然是台阶,没有实现真正的无障碍通行,应当杜绝此类错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5)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风格上的文化性。卫生间的文化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方面体现,不单单是从外观造型以及内部装修方面去体现。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和城区公共卫生间所处环境的差异,就要求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除应具备实用功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符号性,一定的主题性,使游客置身其中就能感受景区公共卫生间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景区的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的的建筑形式及细部应充分挖掘所处环境有的地域文化,表现出一种突显地域文脉传承,或者突出景区文化主题的象征意义。

总之,景区公厕的设计既要充分考虑上述各类游客人群的需要,又要尊重自然,不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是维护游客的人性、人格尊严在人性化设计上的具体体现。我们更应提旅游高景区公厕的人性化设计与高服务水平。这一问题关乎每个景区与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直接体现对人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06.

[2]程雪松.争论私密性―作为公共艺术的公共卫生间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06.(05).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7

2015年,__市旅游经济在旅游各行业调整业态、创新经营、大力挖掘市场潜力的努力下,整体呈现平稳向上的良好开局,东__景区自5月份开以来,白石头、鸣沙山景点已累计销售门票32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700余万元。

(一)细化责任分工。由__市__风景管理局牵头负责,对景区集中整治责任区进行划分,并安排人员加强对s303线两侧(口门子段)及白石头、鸣沙山景点等区域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印制3万份双语爱护景区环境倡议书宣传单,联合交警部门,在s303线37公里处及景区内重要路段组织向游客发放10000余份,同时联合__林场、伊吾马场、白石头乡、__乡向管辖区域内居民、游客发放倡议书10000份。除此之外,组织开展了东__景区问卷调查,在景区发放调查问卷各140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增加设施投入。景区管理局根据景区需要,积极组织调配垃圾箱10个,目前10个垃圾箱已配置到位。同时经过选址、策划,在景区内重要地段设立了大型环保宣传提示牌3个,中型环保宣传提示牌5个,小型环保宣传提示牌15个,共计23个。为保障各景点开业期间游客服务设施正常运行,景区管理局投资5万元维护维修白石头景点道路两侧路沿石、白石头景点雕塑周围木栅栏以及白石头景点星级厕所,同时对鸣沙山景点星级厕所进行改造,增加过滤水箱,更换冲水设备等,保障游客的正常使用。

(四)加强自驾游管理。__市__风景区管理局加大对车辆对原林海、华龙度假山庄等自驾游车辆容易进入林区的6个路口进行封闭,同时在节假日期间,__风景区管理局联合白石头派出所安排专人和民警,对景区内重点路段游人易停留区域进行执法监察,及时引导自驾游游客。

(五)加强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景区管理局联合白石头乡连续一个星期组织干部对英格梁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我局共清理垃圾10余车。8月2日,联合地区国资委、伊吾马场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对松树塘景点林区内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我局清运垃圾20余方。8月9日,我局联合伊吾马场组织松树塘马匹经营牧民,开展了宣传整治工作,引导牧民爱护环境,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和整治。

(六)加大乱搭乱建治理。2015年发生新建乱搭乱建13起,其中建房案1起,搭建蒙古包案9起;搭建彩板房3起,已全部下发拆除整改指令,目前完成查处程序案卷13份,拆除房屋一栋。

一是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合力开展整治。__市__风景区管理局积极联合__林场、__马场、白石头乡政府及市公安、工商、税务、卫生、安监等部门,对景区采取联合执法方式,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对景区内所有旅游经营户进行突击检查,效果明显,景区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在此次检查中,我局向鸣沙山经营者、白石头度假村下发整改通知书。因鸣沙山经营者于新建为伊吾马场签约承包商,我局也已向伊吾马场报送“关于加强鸣沙山发包经营安全管理的函”,要求其下文责令其尽快完成整改,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同时于8月27日开始对鸣沙山景点进行停业,责令经营户于新建按照《责令停业整顿通知书》要求进行整该。对白石头度假村旧式厕所进行封门处理,并张贴标示。向白石头度假村经营者发放整改通知,解决安全隐患。

二是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在冬季旅游季节,以松树塘滑雪场为重点,加大对空中索道安全、司索工持证工作情况及滑雪防护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了滑雪爱好者的滑雪安全。在夏季旅游季节,加大对景区旅游点

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安全检查整治力度,特别是在食品卫生方面严格对从业人员证照资质、食品存放、野生植物食用等进行检查管理,在消防安全方面严格准入制度,消防设施设备不达标坚决不准开业,在交通安全方面,加大对旅游包车及酒后驾驶行为的整治力度。三是认真排查,抓好隐患整治。我局在规范旅游经营行为的过程中,严抓旅游景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一方面通过检查,督促强制从业单位按照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标准要求,配备必要的灭火设施设备,聘用具备相关安全资质的专业人员从事工作,同时督促各旅游景点游览区及林区设置必要的防火、防摔、防溺水等安全警示标志,加大安全警示工作。特别是对白石头景点内林区木栈道倾斜路段进行加固平整,确保了景区道路安全。

一是为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将法制学习与执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我局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和执法案卷规范书写学习,有效提升了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

二是在日常执法工作中,我局加大对景区农牧民的法制宣传工作,累计向景区群众发放《风景名胜区条例》及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摘选等宣传材料1200份,进一步扩大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今年7月份组织景区内从业单位开展了消防知识专项培训,还督促旅游从业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工作。

(一)完善旅游规划

按照“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的原则,按照《关于__市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计划编制《__东__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

(二)继续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继续实施在东__景区口门子修建旅游厕所,计划投资400万元。建设内容:旅游厕所、游步道、停车场、停车场护栏、标识牌、锅炉及游客接待中心设施设备。

2016年,计划启动东__景区支线道路及游步道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内容:白石头至鸣沙山支线道路10公里;老口门子至白石头20公里;寒气沟支线道路10公里;__庙至松树塘游步道10公里。建设期预计3年。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8

【关键词】风景区;建筑设计

【abstract】thispaperQianYepasturearchitecturedesignprojectexamples,fromthestandardrequirements,siteselection,planningofarchitecturalsymbolsthreeaspectsdiscussesmountainscenicareasupportingbuildingdesignproblemsshouldbepaidattentionto,andputsforwardthatweshouldmeetthefunctionalrequirementsinthepremise,respectnaturalenvironmentandthefolkcustomscenicenvironment,putanendtodestroy,createharmonious.

【keywords】scenicspot;architectural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几千年来被看做是深山老林的山区,因其独特的自然地貌和民俗文化,被纳入新的旅游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增加新的旅游目的地的同时,也有利于项目所在地居民的创收增收,是多方共赢的好项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山地景区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严格的管理,项目建成运行后,也往往会对当地原生态的自然地貌和民俗文化带来极大的乃至致命的损害。如何解决发展与破坏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大课题,本文仅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千野草场景区配套建筑方案设计为例,对景区配套建筑设计中应如何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同时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进行初浅的探讨。

2.项目基本情况

2.1景区概况

千野草场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方斗山山脉岩口至瓦屋沿线,平均海拔1300米,区域面积6600公顷,景区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林、草、石、畜于一体,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牙,万亩森林四大特色美景镶嵌其中。千野草场在火炉城市重庆,夏天被市民选为避暑胜地,冬季则是与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齐名的赏雪目的地。加上周边明清古镇西沱、长江盆景石宝寨、丰都鬼城等知名景点,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环线,近五年来,观光旅游人数直线上升。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这一景区的开发建设,确定的长期建设目标位5a级旅游景区。

2.1景区配套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千野草场景区建设是一个分期建设的过程,2012年的建设目标,为达到4a级旅游景区标准。与此分期建设目标相一致的景区配套建筑,主要包括岩口、较场坝和瓦屋、大坪、火棘四个片区的游客接待中心、商业街、自然生态博物馆、公厕、功能大门、电瓶车换乘站、高尔夫会所及酒店、婚纱摄影基地等,建设规模约90000m2。

3.千野草场配套建筑方案设计

3.1配套建筑设计的标准要求

配套建筑是景区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次方案设计中配套建筑应达到4a级旅游景区标准,并为今后提升到5a级标准打下基础。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对4a级旅游景区的要求,结合景区实际,配套建筑设计应达到的主要标准包括:

1)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布局合理,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

2)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3)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有特色,有艺术感。

4)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所有厕所具备水冲、盟洗、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

5)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6)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保护手段科学,措施先进,能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7)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出人口主体建筑有格调,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或隔离带。

3.2配套建筑规划选址

山地景区配套建筑的选址,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3.2.1功能需要

配套建筑选址要受景区各景点功能和游人容量布局的影响。入口、交通换乘点、主要景点是游人容量最集中的地方。项目中的岩口片区,是景区入口,布置了游客接待中心、商业街、自然生态博物馆、50蹲位的独立公厕、生态停车场、电瓶车换乘站等;较场坝和瓦屋片区,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资源最为丰富,布置了露营基地、会所及酒店;大坪区域是景区游程的中点,空间尺度相对较大,是游客的集中活动区域,专门配置了包括游客服务站以及各种配套商业、餐饮的服务中心;火棘区域内火棘生长茂盛,既是特色美景,也是养生佳品,布置了婚纱摄影基地配套建筑和火棘养生坊。

3.2.2建设条件和建设成本

山地景区配套建筑的建设成本一般要大大高于其他建筑的建设成本,增加的主要成本有原材料运输成本、水电气输送成本、建筑基础土石方和结构处理成本等。因此,规划选址应注意到交通、水源、电能、地形、地质、抗灾等基础条件是否具备。千野草场所在区域,基本没有平坦广阔的地块,设计中主要通过点状形态分散布局,通过内部道路将各功能区、功能设施建筑串联成线。

3.2.3减少对原始植被和地形的破坏

山地景区配套建筑选址,必须先行分析勘察所选位置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原始植被和地貌,因地制宜。配套建筑作为生态植被和地貌的入侵者,不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而因与其相互协调。选址时,充分尊重地形、顺应地形、利用地形,依山就势,合理布置建筑,减少用地挖方量。

3.3配套建筑对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和传承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在山地景区的开发建设之前,当地民居群落已经历经千年,与山水、气候、植被共同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貌和地域特色。配套建筑的加入,无法如原生态建筑一样原汁原味,但也不能突如其来,必须对当地传统建筑优秀的、特色的建筑元素加以发掘并合理地加入到新建筑的设计中去。

千野草场所在地区,土家族居民的比例极高,土家吊脚楼、调廊、挑阳台、挑楼梯以及牛角挑等传统建筑符号随处可见。项目设计中,需要对这些传统符号加以收集、整理,创新、应用。

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原生态的野味生活”的设计理念,提取传统土家建筑风貌特点,以民居群落和山体建筑为主体进行布局,融入吊脚楼、调廊、挑阳台、挑楼梯等传统符号,建筑结构以现代钢筋混凝土为主辅以传统穿斗等结构,立面装饰上采用窗花、木贴面以及部分装饰构件来丰富建筑,对当地民居建筑装饰风格地域文化特点进行了有效的展示和传承。

4.结语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9

一是建立规范档案,整理爱卫资料。五台山管理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克服困难,全力组织抽调人员开展爱国卫生、健康教育资料档案整理工作。完成了景区71家单位5年(2009年~2013年)的创卫、爱卫、健教三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景区161家单位5年(2009年~2013年)的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二是实施重点工程,保护世界遗产。道路改造工程改造了中心区道路6200米、菩萨顶—东庄道路1700米;管网入地工程使污水管网入地6524米,自来水管网入地11035米,强电管网入地11827米,弱电管网入地7000米。主干道配置路灯500盏,建成区七村配置路灯350盏。气化五台山工程,实现供热面积达660000平方米、最大供气量82900立方米。对96家单位、寺庙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修复启用了日处理2400吨的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在五台县石咀新建了污水处理厂,满足五台山的污水排放需求。

三是科学治理河道,保持河道秀丽。对清水河流域加筑堤坝47745立方米、卵石混合土开挖163469立方米、土方回填131790立方米。新建栖贤西桥、栖贤桥、观音洞桥、普渡桥4座桥梁,改造普化寺桥、银馨桥、栖贤北桥、金都桥、营坊桥、金界寺桥6座桥梁。

四是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档次。栖贤阁迎宾馆新建桥梁3座,完成道路硬化1500米、庭院绿化180175.7平方米。白云寺佛城新建草白玉石雕牌楼、观赏莲花池、观赏性护栏,硬化了白云寺—佛母洞道路、佛城内道路和停车场。游客中心设置交通信号灯、LeD显示屏、电子警察、弯道太阳能警示灯和道路标识标牌。主干道安装交通隔离护栏4500米。

五是提升环卫设施,探索保洁模式。新建日处理量35吨的垃圾填埋场。购置垃圾压缩收集车、垃圾清运车、小型密闭、挂壁车、清扫车等。购置高中档果皮箱400个,全封闭垃圾暂放箱30个。探索保洁运营新模式,通过社会公开召聘形式,对五台山区的环境卫生保洁进行责任运营。

六是综合整治环境,防制病媒体生物。修复星级水冲厕所10个,建成区农村旱厕改造完成950个,新增移动式厕所36个,建成区寺庙、机关单位、公共场所旱厕改造已全部完成。每周末开展周末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此外,还组织单位、宾馆招待所、门店自行消杀。

七是规范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秩序。清理假冒星级宾馆9家,规范摊位68个,查处出售超标香蜡商店13家,销毁超标香500余盒、超标蜡65对,查处黑导车16车次、违规导游87人次。查处、整治不达标门店、餐饮店258家,整顿规范五小行业138家。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10

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

旅发〔2017〕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

现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旅游局

2017年5月17日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为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指导和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1.2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1.3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方针,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退出机制。

1.4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地方申报、审核公布、创建实施、评估监测、考核命名、复核督导的程序进行。其中,示范区创建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家旅游局推荐申报,国家旅游局审核公布;创建工作日常指导、评估监测、复核督导由国家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委托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考核命名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实施。

1.5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所有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包括相关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

第二章创建原则

2.1突出改革创新。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创建工作的主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等,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2.2突出党政统筹。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

2.3突出融合共享。大力推进旅游+,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磨合、组合和融合,促进旅游功能全面增强,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让游客能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政府增税收,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2.4突出创建特色。注重产品、设施与项目特色,不同层级、不同地区要确立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主打产品、主题形象等,不搞一个模式,防止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式。

2.5突出绿色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生态底线,合理有序开发,防止破坏环境,杜绝竭泽而渔,摒弃运动式盲目开发,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提升,开辟全域旅游发展新境界。

2.6突出示范导向。强化创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省、市、县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努力在推进全域旅游、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方式,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

第三章创建目标

3.1旅游治理规范化。坚持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推进机制。坚持依法治旅,提升治理效能,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典范。

3.2旅游发展全域化。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整体营销、全域服务提升,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亲善人文社会环境、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和全域接待海内外游客,成为目的地建设的典范。

3.3旅游供给品质化。加大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绿色含量,增加创意产品,发展融合业态,提供高质量、精细化的旅游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成为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典范。

3.4旅游参与全民化。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居民以主人翁态度共同参与旅游建设,营造文明旅游新风尚,健全旅游发展受益机制,出台旅游惠民政策,切实保证居民、企业参与收益分配,成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典范。

3.5旅游效应最大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较高水平,成为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促协调、扩开放的典范。

第四章创建任务

4.1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4.1.1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宣传、组织、政法等党委部门和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政府部门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1.2探索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如旅游发展委员会,有效承担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职能。

4.1.3积极推动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新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督、旅游法庭、旅游质监执法等工作和队伍建设。

4.1.4积极创新旅游配套机制,建立相应的旅游联席会议、旅游项目联审、旅游投融资、旅游规划公众参与、旅游标准化、文明旅游共创、旅游志愿者组织、旅游人才培养、党政干部培训、旅游工作考核激励等机制。

4.1.5推动政策创新。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建设。对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政府贷款贴息。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推进旅游资产证券化试点,促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因地制宜建立旅游资源资产交易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引导各类资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鼓励开发性金融为全域旅游项目提供支持。强化旅游用地保障,在年度用地指标中优先支持旅游项目,探索实行重点旅游项目点状供地等用地改革,优化旅游项目用地政策。

4.2加强规划工作,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

4.2.1将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同时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在实施多规合一中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

4.2.2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建设项目,在立项、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可就其旅游影响及相应旅游配套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

4.2.3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编制旅游产品指导目录,制定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人力资源等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或行动方案。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

4.2.4加强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应报请人大或政府批准,提升规划实施的法律效力,并建立旅游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

4.3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创造和谐旅游环境

4.3.1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5a级景区厕所设置第三卫生间,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要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鼓励对外服务场所厕所免费对游客开放。推进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通过使用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新技术,切实解决旱厕、孤厕及其污物处理、厕所信息服务等难题。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营造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

4.3.2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科学安排支线机场新建和扩建,优化旅游旺季和通重点客源市地航班配置,加强覆盖旅游景区的通用机场建设。改善区域公路通达条件,提升区域可进入性,提高乡村旅游道路的建设等级,推进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形成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游客运输组织能力,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和观光巴士等。推进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

4.3.3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在建好景区游客中心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建立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因地制宜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

4.3.4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在全域建立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4.3.5合理配套建设旅游停车场。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增设旅游服务区、驿站、观景台、自驾车营地等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等复合型服务区转型升级。

4.4提升旅游服务,推进服务人性化品质化

4.4.1充分发挥标准在全域旅游工作中的服务、指引和规范作用。完善旅游业标准体系,扩大旅游标准覆盖范围,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树立友善好客旅游服务形象。

4.4.2按照旅游需求个性化要求,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鼓励企业实行旅游服务规范和承诺,建立优质旅游服务商目录,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开展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4.4.3推进服务智能化。建立地区旅游服务线上总入口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形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开发建设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各类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4.4.4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建立服务工作站,制定管理激励制度,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提供文明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打造旅游志愿服务品牌。

4.5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

4.5.1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突出中国元素、体现区域风格,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以及城市绿道、骑行公园等慢行系统,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工业历史遗迹等因地制宜开展工业旅游,鼓励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和旅游装备制造业。完善城市商业区旅游服务功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

4.5.2旅游+农业、林业和水利。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鼓励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和具备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业态。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鼓励水利设施建设融入旅游元素和标准,充分依托水域和水利工程,开发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

4.5.3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积极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发展科技旅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美术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推进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医疗健康旅游、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健康旅游业态。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体育旅游新产品。

4.5.4旅游+交通、环保和国土。建设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打造旅游风景道和铁路遗产、大型交通工程等特色交通旅游产品,推广精品旅游公路自驾游线路,支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开发多类型、多功能的低空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生态旅游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以及山地旅游、海洋海岛旅游、避暑旅游等旅游产品。

4.5.5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和新科技装备,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无害化处理等生态技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旅游开发的生态含量。

4.5.6丰富品牌旅游产品。增强要素型旅游产品吸引力,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建设特色餐饮街区,进一步提升星级饭店和绿色旅游饭店品质,发展精品饭店、文化主题饭店、经济型和度假型酒店、旅游民宿、露营、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园区型旅游产品品质,强化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旅游综合体、城市公园、主题乐园、大型实景演出和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馆、展览馆、纪念馆、动植物园等园区型旅游产品设施配套,实现节约、集成和系统化发展,打造整体品牌。发展目的地型产品,按照村、镇、县、市、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目的地品牌。

4.5.7推动主体创新。培育和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并购等方式发展知名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支持互联网旅游企业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资源。促进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建设发展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特色涉旅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提升旅游业创新创意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

4.6实施整体营销,凸显区域旅游品牌形象

4.6.1制定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规划和方案。把营销工作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整体营销和全面营销观念,明确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加强市场推广部门与生产供给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无缝对接。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鼓励制定相应的客源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切实做好入境旅游营销。

4.6.2拓展营销内容。在做好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等传统产品推介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地区特色,将商贸活动、科技产业、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特色企业、知名院校、城乡社区、乡风民俗、优良生态等拓展为目的地宣传推介的重要内容,提升旅游整体吸引力。

4.6.3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区域内各类品牌资源,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变旅游产业优势为品牌优势。

4.6.4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媒体、公众等参与的营销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推广营销中的作用,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方式,建立推广联盟合作平台,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

4.6.5创新全域旅游营销方式。有效运用高层营销、公众营销、内部营销、网络营销、互动营销、事件营销、节庆营销、反季营销等多种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提高全域旅游宣传营销的精准度、现代感和亲和力。

4.7加强旅游监管,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4.7.1加强旅游执法。强化旅游质监执法队伍的市场监督执法功能,严肃查处损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重大违法案件,实现旅游执法检查的常态化。公安、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对涉旅领域执法检查。建立健全旅游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4.7.2加强旅游投诉举报处理。建立统一受理旅游投诉机制,积极运用12301智慧旅游服务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及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咨询中心等多样化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受理热情友好、处理规范公正、反馈及时有效,不断提高旅游投诉的结案率、满意率。

4.7.3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失信行为,并对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行动。扩大旅游红黑榜应用,将旅游景区点纳入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积极应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加强对旅行社、导游人员日常监管,保障导游人员合法劳动权益。

4.7.4加强旅游文明建设。全面推行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出境旅游文明指南,培育文明旅游典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和旅游法庭等工作人员的执法培训,提高旅游执法专业化和人性化水平。

4.8优化城乡环境,推进共建共享

4.8.1加强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保护,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优良性、传统村镇原有肌理和建筑元素。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构筑具有特色的城乡建筑风格。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推广节水节能产品、技术和新能源燃料的使用,推进节水节能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建设。

4.8.2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开展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在路边、水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在重点旅游村镇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面优化旅游环境。

4.8.3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强化旅游、公安、交通、安监、卫生、食药监等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由安监部门牵头组织景区开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景点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加大出游安全风险提示,落实旅行社、饭店、景区安全规范。强化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和旅游用车、旅游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监管。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4.8.4大力促进旅游创业就业。建设旅游就业需求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加大技术支持,进一步改善传统旅游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环境,切实为新型旅游企业招募员工创造便利条件。积极引导科技、艺术、创意设计等各类专业人才跨界参与旅游开发建设。重视发展创业型的个体私营旅游经济和家庭手工业。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发展旅游教育,开设特色旅游专业,提升本地旅游人力资源规模和水平。

4.8.5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增加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和直接就业、定点采购、输送客源、培训指导、建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区和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等各类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通过旅游创业、旅游经营、旅游服务、资产收益等方式促进增收致富。

4.8.6营造旅游发展良好社会环境。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向目的地居民开展旅游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强化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旅游形象意识、旅游责任意识。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公共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城市休闲公园、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鼓励旅游场所对特定人群实行价格优惠,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

第五章评估管理

5.1创建工作应由本地区党委政府统筹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创建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

5.2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年度评估监测。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示范区创建工作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年度评估监测,并向国家旅游局提交评估报告。

5.3国家旅游局依据本导则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命名和管理办法》,示范区考核命名工作由国家旅游局依照本导则和相关办法进行,对符合条件和标准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予以命名。

5.4对已命名的示范区适时组织复核,对于复核不达标或发生重大旅游违法案件、重大旅游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严重不文明旅游现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示范区,视情况予以警告或撤销。

第六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