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工会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08:17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1

关键词:档案教育培训;调查;档案人员

一、档案职业教育培训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培训情况,笔者于2017年6月至8月间,依托省、市档案局,对广东省参加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班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一线档案馆(室)工作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个人信息,包括专业、学历、职称、年龄、性别;二是调查对象参加档案职业教育培训情况及需求。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筛选整理,最终数据基本完整齐全、回答属实的有118份问卷,视为有效问卷。从调查基本情况可以看到,目前基层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低,72.9%的人所学专业与档案专业及计算机专业无关;一些单位不太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干部中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偏多,占调查者的59.3%;档案管理队伍流动性较大,队伍不太稳定,调查中有64.3%的档案管理队伍从事档案工作不足10年。

二、档案职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规范的培训机制

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是档案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一人兼多岗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没有一定的培训机制作保障,有些单位领导以工作较忙为理由不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离岗培训,导致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教育的机会偏少,一般一年或几年才参加一次教育培训。

(二)档案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的培训方式以大培训班、大型会议培训为主。这种短时间内不分层次的上大课的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明显。

(三)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一般以公共“通识”理论教育为主,与档案工作的具体实际有一定的距离。缺乏针对不同行业特点、业务水平等情况进行的培训,特别是缺乏档案现代化管理方面的培训。

(四)没有专职的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一般是在培训前临时抽调的,主要是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人员兼任,这些兼职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授课艺术与专职老师相比有所欠缺,讲课吸引力不足[2]。此外,师资来源比较单一,缺少优秀的一线档案工作者参与教学。

三、加强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措施

“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档案专业人员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依靠”[3]。在目前档案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也比较频繁的情况下,档案职业教育培训尤显重要。因此,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机制、改革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是档案行政机关面临的任务。

(一)建立全员化的档案教育培训的机制[4]

首先是规范化岗前培训,岗前培训能为新聘档案管理人员在正式上岗后开展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档案管理人员从零开始并逐步适应本岗位要求而接受档案教育的一个过程。因此,新聘档案管理人员无论学历高低、专业背景如何都应该接受岗前培训。其次是强化业务提高培训,档案行政机关和档案协会、学会组织应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构成状况和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除了上述岗位培训外,有关单位还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在职教育,如专业证书班、学历教育班、继续教育班的学习,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二)拓展多元化的培训形式

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很多是兼职人员,工作较多,很难抽出时间脱产参加学习培训。针对这种情况,档案行政机关和档案培训机构应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培训形式,提供一些人性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在线培训课程、面对面培训、案例研讨会、工作实习等培训方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解决“工学”矛盾。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档案专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

任何一项事业的人才储备都对其本领域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档案事业亦是如此。随着百姓对档案工作的不断了解,社会大众利用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档案自身价值和独特作用的突出体现,档案专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现有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也越发受到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

为更好地适应这一新形势,档案专业培训机构作为向档案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摇篮,必然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因此,为在此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档案专业培训机构急需突破课程设置的瓶颈,深入分析档案专业的培训规律和学员需求,在增强以往课程科学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与时俱进的新颖课程,通过培训类型的更新作为增强培训效果的突破口。

一、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界定

本文将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界定为专门针对档案从业人员或档案主管人员开展相关培训,以提高其档案工作从业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机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服务对象仅为档案从业人员或档案主管人员。也就是说,假如某个培训机构尽管开设了档案专业相关课程,但该机构同时也开设其他培训课程(如英语、计算机、财会等),且面向社会所有人员的话,那么该机构不能被视为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相反,假如一个培训机构服务对象仅为档案从业人员或档案主管人员,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即使开设档案专业外的其他课程(如管理类、文化类等),我们仍视该机构为档案专业培训机构。

此外,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和运作目的是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档案专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设置的现有类型

从目前来看,档案专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类型主要包括从业上岗类(简称上岗类)、继续教育类(简称继教类)、宣传贯彻类(简称宣贯类)、高级研修类(简称高研类)、师资研修类(简称师研类)五种。

上岗类培训主要是针对档案行业的新上岗人员(具有档案学专业背景的除外),使其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并获得档案工作从业资格的培训;继教类培训主要是针对已获得档案工作从业资格的人员,并结合档案事业的新发展、新方向,以专题形式开设的培训;宣贯类培训主要是针对现有档案从业人员,以宣贯、解读档案行政机构的新法规、新政策作为课程重点的培训;高研类培训主要是针对具有档案专业中、高级职称的从业人员,就档案专业领域某一热点问题以高级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师研类培训主要是针对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以提升其自身素养和授课能力开展的培训。

(二)现有课程设置的优点

综合看来,现有课程设置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理论教学系统,有利于新上岗人员全面掌握档案学知识;其二,课程受众分明,适合不同层次的档案工作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培训;其三,课程设置类别覆盖面广,充分起到宣贯、培训、研修等多重作用;其四,教学相长,根据上岗类、继教类、宣贯类、高研类培训的实际情况开展师研类培训,起到人才培养和师资培养同步推进的作用。

(三)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

综合看来,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性不足。比如,在上岗类培训中,授课教师往往通过传统的口述方式教学,这种方法尽管使学员在档案学理论方面达到了从业要求,但就其档案整理实操能力而言仍然差强人意。

第二,主题范围过窄。尽管现有课程设置类别全面,但主题较为单一。也就是说,现有课程只注重档案专业相关内容的教学,忽视了档案工作者在写作、管理、心理、文化、审美、历史等方面的培养。正如前面所说,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和运作目的是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因此,以这一标准来衡量,现有课程对档案从业人员而言,尽管可以很好的增强其专业知识,但却无法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第三,直观性不足。比如,在继教类、宣贯类、高研类培训中,授课教师只能借助口述(最多辅以多媒体等手段)向学员描述某单位、某部门的馆舍设备、保管环境,以及先进做法等。运用这种方法授课即使教师做到最大限度的详尽,但学员始终缺乏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不易给学员留有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三、档案专业培训机构课程开发的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在课程开发时应有针对性地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首先,针对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学员人数和实际情况,适时开设实际操作类课程(简称实操类),或在原有常规理论课程中加入实操环节,并借助模拟档案等教具,在授课教师的辅导下,让学员分组体验档案整理的全过程。此类课程便于学员交流,有助于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学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互动,对学员解决本单位的独特性问题大有益处。

其次,针对主题范围过窄的问题,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文化潮流,开设除档案学专业外的综合素养类课程(简称综合类),或在部分培训课程中融入该内容。我们不可否认,宽阔的知识视野,有助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事实也证明,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出现的纰漏,未必由于档案知识缺乏所导致。因此,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应破除专业的界限,有针对性地为档案从业人员开设写作、管理、心理、文化、审美、历史等人文类课程,极大地丰富其自身综合学识,切实落实“提高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宗旨。

再次,针对直观性不足的问题,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培训内容适时开设以参观、交流、研讨为主的实地参观类课程(简称实参类),或将其与面授培训相结合。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根据不同主题,可以挑选有特色的单位作为考察目标,将实地作为教学课堂,使更多的档案工作者直观触及先进单位的先进设备,了解其先进做法,吸收其先进经验。此外,参观、交流、研讨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促进被参观单位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技能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库区安置区移民群众的职业能力,帮助移民群众创业就业、增产增收,促进和谐稳定。

第二条技能培训分为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六种类型。

第三条技能培训工作采取鼓励移民群众参与自主培训和集中组织培训两种形式。移民自主培训补助政策由县财政局负责会同县移民局共同制定,报政府批准实施。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集中培训管理。

第四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坚持与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移民部门综合主管,行业部门归口负责,培训机构承训,培训资金各记其帐管理工作体制。

第五条移民局为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实施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下达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对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县财政局为技能培训资金使用监管单位;

县农业局为全县蔬菜、药材等种植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农机局为全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责任单位

县畜牧局为全县畜牧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特产局为全县柑桔、茶叶培训责任单位;

县林业局为全县核桃、食用菌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为全县电子商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为全县旅游服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为全县创业培训责任单位;

各企业或相关用人单位为岗位技能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责任单位。

鼓励创新培训种类,根据移民群众实际需要,有培训意愿单位可向移民部门申请,移民部门根据年度资金计划进行安排。

第二章技能培训范围、对象、内容及标准

第六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范围和对象为库区移民群众。

第七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类型、标准及要求:

(一)创业培训。主要是通过电商等新型创业形式培训,帮助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业意愿的对象掌握创业知识,成功创业或做大做强企业。培训对象年龄在20至50岁。创业培训补助标准30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创业培训可结合小微企业帮扶政策进行。

(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提高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培训对象年龄18至64岁。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随农事季节安排,分次进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方式,培训地点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为主。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是帮助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培训对象掌握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库区安置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带头人。培训对象18至55岁。培训补助标准1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90学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可采取参观学习、理论讲授和实作训练相结合方式进行。

(四)致富带头人培训。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营头脑和经济基础的培训对象通过发展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等成为专业大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培训对象20至50岁。致富带头人培训补助标准1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实际需要开展培训。

(五)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帮助已在企业就业的移民群众,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和适应转岗就业的要求,主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培训对象18至55岁。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理论提升和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实践。

(六)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掌握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实现上岗就业。培训对象18至55岁。就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500元至3000元/人(详见附件《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参照表》,未列入表内的专业可参照相近专业分类确定)。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定单培训和“招工与招生结合培训”的方式进行,订单培训是指培训机构先落实企业用工需求定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培训;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培训,是指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就在该企业就业。

第八条培训工作坚持群众自愿,贫困对象优先原则。各培训责任单位应以市场需求、群众期盼、简明适用为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宗旨,充分结合我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等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创新培训种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第三章培训组织实施

第九条年度计划申报。根据省局计划申报时间要求,移民局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编制申报年度培训计划。

第十条年度计划下达。根据省移民局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县移民局会同县财政局将计划任务分别下达到培训责任单位。

第十一条确定培训承训机构。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对自愿申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将计划任务合理分解下达到各承训机构,并与各承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培训的专业、人数、资金、时间、地点、质量、就业要求等。

第十二条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各培训机构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和培训专业类型要求,编制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基本内容包括:培训类型、培训专业、培训对象名单、培训地点(有实训要求的要明确实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资质、组织形式、预期效果、考试颁证,就业途径等。

第十三条方案审核。培训机构将编制的培训实施方案报送培训责任单位,由培训责任单位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方案审查同意后,培训机构方可组织开班。

第十四条组织实施。培训方案审核通过后,培训机构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开班和实施培训。

第十五条培训考核。培训班结束时,应对培训学员所学技能进行考试考核(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除外)。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原则上应使参训学员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应获得农业主管部门新型农民认定证书,创业培训应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证书。相关部门没有培训专业证书的,由培训机构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第十六条组织验收。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组织自验,进行查漏补缺,自验合格后,按要求整理好培训资料,申请培训责任单位进行验收,培训责任单位应组织验收组按照合同、实施方案对培训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办法采取查阅资料、电话抽查、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资金拔付。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将培训资料整理分别报送县移民局和县财政局各一套,申请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直拔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第四章培训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管理。各主管单位应根据培训任务需要,会同财政、人社、农业、教育等部门,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年度培训项目任务。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包括优势大中型企业、中高职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就业培训中心等。各责任单位通过竞争性比选将培训机构确定后,应将培训机构情况报送县移民局上报省移民局备案。

第十九条实施监督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应加强培训过程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对培训工作进行现场监管。核对参训人员,掌握培训进度,考核学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将检查和抽查情况进行记录。

第二十条档案资料管理。培训档案资料由培训机构负责以培训班次为单元进行整理,建立培训台帐,并按要求完成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录入。培训档案共分三个部分:

综合档案。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合同、培训实施方案、教材、学员花名册、学员培训期间考勤表、培训实施责任单位监管记录、考试考卷、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学员技能考核成绩,学员颁证情况、学员就业情况、培训总结、以及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照片和声像档案等。

个人档案(见附表:培训对象参与培训档案表样)。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姓名、姓别、年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家庭成员信息和从业情况;身份证复印件、职业技能证书或培训证书复印件,就业协议复印件。学员对培训工作评价意见,由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类型培训班要求,负责将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纪律要求统一印制,开班时统一发放给学员,培训结束,培训学员对参与培训情况进行认定,对承训机构的培训过程、教学质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签属意见后统一交培训机构,存入个人档案。

验收档案。包括培训机构自验情况、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情况。

第二十一条培训资金管理。县财政局为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的监督管理单位。负责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一)培训资金由财政局直达培训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二)培训资金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使用,严格执行《兴山县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培训班次为单元建立专业台账,实行专帐核算与管理,严禁与其它培训资金混合建帐。

(三)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支出,即培训教材费(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和声像教材等方面支出),教师聘请费(授课教师的课时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方面的支出),参训学员费(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教材、考试考核等方面的支出),以及用于技能培训所发生的招生、场租、宣传、资料印刷、在线学习、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四)培训机构应自觉接受上级及同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严禁培训机构以任何方式弄虚做假,套取培训专项资金,对弄虚做假,套取培训资金的,一律取消培训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培训计划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按批准的计划任务,将培训对象确定到人,实施精准培训,不得随意调整和扩大实施范围、改变培训内容和突破计划人数,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申报审批。

第二十三条组织实施管理。各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培训方案组织实施,讲究培训信用,确保培训课时和培训质量,承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培训项目转包给其它培训机构或个人,严禁擅自减少培训课时或更换授课教师,降低培训质量。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4

研修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双边班,即只针对一个国家的官员进行培训。如第一期,我们开展的是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进行的档案管理工作培训。参训对象主要是老挝中央办公厅从事档案、信息管理的官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0人。双边班根据受援国需求以专业技术培训为主,除了向他们介绍中国和云南档案事业概况之外,重点讲述中国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保护技术、机关档案工作、照片档案、声像档案、人物档案管理的方法、档案库房管理、破损档案修复技术等等。由国家重点院校、国家档案局的资深专家和云南省档案馆副研究馆员以上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培训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地参观、实习、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使受训学员基本了解中国档案管理业务基础知识以及中国在计算机管理档案和档案保护技术、管理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另一种形式是多边班,是将多个国家的官员组成一个班进行培训。第二、第三期我们采取的就是多边培训形式,共有54个国家97人。多边班的研修人员主要是各发展中国家的档案及与档案、图书、博物、文秘有关的管理官员。培训内容主要是由我国政府有关部委领导和资深官员,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向他们介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所取得的成就和应吸取的经验与教训。具体介绍了中国的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中国档案法制建设,档案行政管理知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现代保护技术、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开发利用、云南省档案管理概况、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抢救、世界档案工作发展现状与方向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研修期间,也请参训的一些官员介绍他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共同探讨发展中国家之间档案部门交流与合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为增强参训官员的感性认识,除了参观云南省档案馆的各项工作流程、展览之外,我们还安排三期研修官员分别到云南省大理市、丽江市、楚雄州档案馆、石林县档案馆、昆明市官房集团档案室、云南大学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辽宁省沈阳市档案馆参观考察,让参训的官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云南,了解了中国的档案工作。三期培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了国家商务部、国家档案局和受援国参训官员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中国档案界广泛参与国际档案理事会等档案组织的活动,积极扩大与世界各国档案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云南省档案局为促进发展中国家档案工作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一方面不断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服务大局的视野,把服务眼光从省内扩展到国内、国际,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援外培训项目。

提高了中国档案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增强了云南档案工作的知名度

从参训官员的学历来看,有博士、硕士、学士;从他们所学专业来看有史学、法学、政治学、档案学、情报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图书馆学、计算机管理学、数学、工程管理学;从所工作的部门来看有来自各国的国家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国家信息中心、中央办公厅、国家文件中心、外交部、内务部、教育部、计划投资委、财政部、总理办公室、副总统府等等,从官员身份看有国家档案馆馆长、博物馆馆长、中心主任、司局长、档案业务部门主任、一等公使、参赞、律师、副总理秘书、副总统秘书和部分专业技术管理官员;从年龄看,最大的54岁、最小的21岁,30~45岁年龄段的官员居多。

为了解办班质量与效果,我们就研修班的组织工作、专题讲座、参观考察和生活服务对参训官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在反馈材料中给予培训工作高度的赞扬和评价,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他们这样写到:通过研修班的工作,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真诚、和平、友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得如此迅速表示惊讶;对家庭档案、电子档案管理及数字化管理特别感兴趣,对中国的传统修裱技术表示惊叹,希望以后在国际档案援助立项方面能够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计划组织管理都很到位,特别对云南省档案局的各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尽心竭力的工作作风、态度和热情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观学习收获很大,以后如果可能,希望能安排中国的首都北京或者更发达的城市如上海作为考察地点;希望中国政府每年都能举办一期档案管理官员研修班,以便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更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希望以后仅仅邀请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官员参加,这样更能加强档案信息的交流合作;希望准备一些反映中国文化背景的资料,如云南地图、中国地图、英文旅游文化手册等。

斐济国家档案局局长回国后在给我们的电子邮件中这样评价到:如果没有你们扎实的专业管理技术功底作支撑,推动整个培训计划,发展中国家档案管理官员培训班是不会成功的。而事实是,这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培训班是对中国如何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一个成功的检验。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了解中国如何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训,让我们看到了斐济的档案工作水平在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位置。

积累了经验,加强了交流,锻炼了干部,增强了云南档案工作援外培训的组织能力,加深了中外双方的深厚友情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5

2月1日,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体系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实施。该标准于2001年首次,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标准修订单位之一,派出专家参与了此项工作。该标准为各类组织规定了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要素,并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作出规定,旨在使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其方针和目标时,能够考虑到法律法规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信息。(国家电网公司)

南方电网公司召开人事部门负责人座谈会

3月13日至14日,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召开人事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与会代表重点围绕干部管理、考核评价、干部培训、人才管理等进行深入探讨。公司总经理助理、人事部主任江毅在会上表示,今年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抓好干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尽快建立规范的干部岗位责任体系;研究探索干部问责、转岗、让岗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今年公司层面将举办干部培训班49期,培训2300人次;进一步研究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关键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抓好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工作和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南方电网报)

两院院士占据南方电网“智囊团”半壁江山

25位国内外电力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受聘组成“南网智囊团”,今后将在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为南方电网公司出谋划策。3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2012年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由8人增加到25人的专家委成员第一次集体亮相,并在座谈会上纷纷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电力体改等话题各抒己见。专家委员会表示,将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改革发展重大问题进行咨询,研究讨论重大技术问题,参与论证重大工程项目、策划重大科技成果等;积极举荐优秀人才,特别是科技研发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积极发挥在电力领域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在电力体制改革、行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积极为电网企业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为进一步充实专家委员会的力量,南方电网公司在2011年底对专家委员会进行大幅度调整,增补了17位专家。目前专家委员会有主任委员1名,委员24名,其中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达12名,覆盖直流输电、电力系统、电力市场、水电工程、高电压、配电网、信息等多个学科,均为电力行业的学术泰斗或管理精英。(南方电网报)

中国国电集团召开工资分配工作座谈会

3月6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召开工资分配工作座谈会。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成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集团公司近年来工资分配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2008年特别是去年以来,集团公司工资分配工作与时俱进,实施了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企业领导人员eVa奖励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工资分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分析了公司工资分配工作面临的形势后,张成杰要求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做好工资分配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工资分配政策,按照三级管理体制的要求抓好工资分配管理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创集团公司工资分配工作新局面。2012年,集团系统各单位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保目标、稳发展、控规模、强管理、防风险、惠民生”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工资分配工作的有关部署,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江苏省电力公司启动千名兼职培训师培训工程

3月2日至5日,江苏省电力公司千名兼职培训师培训工程首期培训班在技培中心成功举办。来自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训练基地、营销培训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及目前在技培中心任教的50名周期制兼职培训师参加了培训。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培训工作意见,加强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江苏省电力公司提出实施千名兼职培训师培养工程,三年内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兼职培训师队伍。江苏省电力公司技培中心2011年组织人员开展电力企业培训师培训专项课题研究。课题组遵循“知识够用、能力必备”原则,从工作域及工作要项分析入手,历时半年,形成了包含企业培训师职业三个级别的行为能力标准、服务于企业培训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单元、培训模块课程库以及培训实施进程表等内容的一整套企业培训师培训规范。本次培训是按照培训规范开展的首期培训,属于培训师三级培训,即培训师基本能力培训。培训包含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在技培中心进行,主要开设了成人教育心理基本理论、语言表达及普通话训练、教学过程设计、教案编写训练、理论课授课方法与技巧、实训教学方法与技巧、ppt课件设计制作等课程,藉此使兼职培训师熟悉成人学习的特点、心理特征和成人教学的基本方法,掌握培训教学设计、备课及教案编写、教学方法、ppt课件制作等基本技巧,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二单元是以指导兼职培训师说课和授课为主要形式,帮助他们提高授课能力和技巧,实施地点将在兼职培训师所在单位进行。(江苏省电力公司)

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被确定为福建首批“企业产业技工培养基地”

2月29日,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被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福建省首批“企业产业技工培养基地”。据悉,建立产业技工培养基地是福建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此次“企业产业技工培养基地”申报工作从2011年9月开始,经企业申请、受理、评估、审批等程序,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最终成为福建省首批5家产业技工培养基地之一。福建省电力公司根据福建省《关于依托企业建产业技工培养基地的通知》精神,依托该公司培训中心,建设以电网运行、配网运维和电力安全为骨干专业,可面向社会开展变电站值班员、配电线路工、农网配电营业工、电力电缆工、安装工长(配电、电缆)、进网作业电工、紧急救护等培训工作,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兼顾社会培训的(企业)产业技工培养基地。下一步,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将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培育方式,推进职业能力培训模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力度,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适应新型生产模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福建省电力公司)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建立“四大”保障体系支撑

公司“五大”建设

2月,按照陕西省电力公司全面实施“五大”体系部署安排和建设与“五大”相配套的支撑体系的要求,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积极谋划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建立“四大”保障支撑体系,为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建立与“五大”相适应的大培训体系。高标准协助、配合公司完成方案的编制工作,确立“发挥优势,不等不靠,全力以赴,积极推进”的指导思想,成立了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业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公司“五大”体系建设责任部门培训工作要求,组织专题调研,信息收集、上下沟通,确保“五大”宣贯与员工培训工作领先一步,在公司“五大”体系运营模式试点期,完成大培训体系的建设任务。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管理体系。以“统筹规划、精简集约、协同高效、资源共享”为原则,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培训教学能力和水平,构建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层次分明、定位清晰的集约化培训体系,实现资源优化共享。建立功能完备的质量提升体系。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培训创新与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五大”体系、智能电网为重点,巩固干部培训的成功经验,开发系列化培训项目,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结合“培训考试年”活动,着力抓好复转军人培训质量提升,加强新入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以全员培训与赛前集训为重点,修订有关岗位能力测评试题库内容,开展“三集五大”等专业调考,建立以考促培、以考促学机制。建立与“五统一”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体系。(陕西电力报)

甘肃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方案出台

2月,在甘肃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该公司人资部配套制定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方案出台。方案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科学制定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的工作思路、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了公司层面详细的培训项目计划,三大类培训项目共214期次,培训总人数12878人。方案确定了“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基本培训原则。公司层面负责处级干部、中层干部和专业管理人员“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宣贯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培训内容紧紧围绕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五大业务优化重组所带来的新的管控模式、业务流程、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来实施。(甘肃电力报)

甘肃省电力公司“五大”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案出台

3月2日,《甘肃省电力公司市(州)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指导方案》公布。该“指导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市(州)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机构设置要求和人员编制标准,对各市(州)公司统筹考虑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有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同时,指导方案提出了要全面梳理本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现状;建立协同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切实做好用工优化配置;统筹做好薪酬激励机制优化调整,建立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做好平稳过渡;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全面抓好“三集五大”体系宣贯培训、实施方案动员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工作等具体要求。(甘肃省电力公司)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6

面对众多的档案需要被管理的现状,我们可以预见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但是必要性却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它的发展。全员化档案教育培训随着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它的良好的较快的发展已经不容忽视。

一、档案在职教育培训概况

(一)档案在职教育培训含义

档案教育培训是指由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实施的,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一种专业培养和训练。

(二)档案教育培训的历史回顾

20世纪40年代,档案教育培训在国外兴起,1951年,法国巴黎成立了正式的国际档案讲习班。过去的档案在职教育培训中,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没有很好的处理,往往是偏重一方,轻视一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教育培训,这样的缺点也正在逐步改善之中。

二、全员化档案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解析

通过近些年的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中有近85%的人员在学校时所学的专业并不是档案专业,非专业出身的占据档案管理人员的8成以上,这代表着在档案管理中,一大部分的人在最开始的准入门槛中是不具备良好的档案管理知识的。这就要求在档案的管理中,进行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并且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档案的采集、维护、整理都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这也使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加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程度,适应日益变化的档案管理的理念和解决档案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在理论知识的培养之外也会对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训,这对于档案管理的作用非常大。

(二)可行性分析

虽然我国的档案管理技术不是最顶尖的水平,但是多年的档案管理也让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和教育培训经验。此外,我国也具有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的物质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档案管理设施基本完善,具有档案在职教育培训的条件。国家对档案管理也愈加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种种条件之下,我国的全员档案在职教育培训是有着很好的可执行条件。

三、全员化档案教育培训发展缓慢原因探究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的档案在职教育培训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档案教育培训的方式主要是在职学历教育,直到上世纪90年代,档案培训方式由在职学历教育向着非学历教育转变。所以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档案教育培训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观念上还是非常欠缺。许多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充足,认为这样的培训对管理的结果影响不大。管理机构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也非常低,随着档案培训向非学历教育转变,档案管理人员摆脱了学历的限制,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受档案培训时缺少自觉性和自主性。

(二)教育培训管理机构体制不够健全

在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虽然成立了很多培训教育的机构,但是作用并不大。首先,成立的很多培训教育机构缺乏资金的支持,缺少机构正常运行的资金;其次,教育培训机构虽然成立了,但是却没有强制性,这就显得机构的可有可无,档案管理人员不需要必须参与培训,也可以继续工作,缺少了强制性,也就缺少存在的作用;最后,建立的教育培训机构没有明确的规划与培训目标,这对于在职教育培训的帮助不大,使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基于以上几点可以总结出,档案培训机构的体质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全员化档案教育培训的发展。

(三)教学组织管理不足

从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上可以分为两点,一点是教材方面,另一点是师资方面。在教材方面,我国现在在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的教材选择上,大多数的省市都没有采用统一的教材,没有规范的统一的教材,这就导致在教学中会产生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够系统的传授档案管理的知识。在师资力量方面,没有职业的兼职教师资格培训的工作,而国内一般都是兼职教师进行档案管理培训,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培训的教学质量。许多的培训都只是形式上的,走马观花式的档案管理培训。

(四)社会消极因素影响

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不应以赚钱为目的,但是许多的档案培训主管部门却把这种培训当做是增加自己利益的手段,打着培训的幌子,实际上却是中饱私囊。另有一些培训机构使用胡乱编制的教材进行教学,或是聘用一些能力水平不足的教师进行教学,这都造成了培训质量不高的结果。而且这些不良的现象会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即使是有相对优秀的培训机构也会被这种不良现象所掩盖,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五)档案从业人员责任感不足

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长时间不与外界交流的工作。没有与外界产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就无法获得最新的消息和资料,不掌握外界的情况,易产生自我封闭,不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每天只是盲目的机械的工作,没有创新性也不讲求效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这对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四、全员化档案教育培训机制建立

(一)提高重要性认识

建立健全全员化档案教育培训机构,从根本上就要让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档案教育培训不是单一的培训,这种培训是多样的。从职业素养到职业技能再到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给档案管理人员一个全方位的教育培训。

(二)健全培训保障机制

健全培训保障机制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在《档案法》中添加关于档案培训的法律条文,明确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设立财政专项预算,让档案管理在职教育培训减少个人所承担的费用,尽量使用财政预算的款项进项财政支出;最后,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设立培训机构,并且各培训机构应该有有效的运行机制,能够有层次、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工作。

(三)完善教学体系

想要建立有效的全员档案在职教育的强效机制,在档案培训中就要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在教材使用方面,使用优秀的教材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国家档案局的专家编写统一教材进行使用。在师资队伍方面,国家档案局可以设定档案培训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构,让教师持证上岗,保证自身的教学水平;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在聘请教师时也要聘请有教学能力,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不能为了金钱上的便宜而忽视了受档案教育培训人员的利益。

(四)形成档案从业人员的学习内驱机制

1.抓好职业岗位责任培训

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大讨论,让档案管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应宣传档案工作具有的自豪感。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以辛勤劳动为荣的思想,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明白,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是非常光荣的。从内部建立档案部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赶超精神,用档案事业凝聚人心,领导坚持正确的导向,把档案部门建设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组织。

2.档案专门人才评选

档案管理的人员数量众多,不可能优秀的人就都可以被领导赏识,所以可以建立档案专门人才的评选,可以是毛遂自荐也可以是领导推荐,用公平的手段评选出档案管理的优秀人才。此外,档案管理依旧属于技术性的工作,也可以使用评职称的方式对优秀人才进行选拔。对于选拔出来的人员可以进行免费的技术深造,这样从内部进行吸引,对于建立良好的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是非常有利的。

(五)构建档案从业人员的学习引导机制

1.推行职业资格认证

推行档案管理人员的资格认证,是档案行业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档案管理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资格认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准入的资格,另一种是职业岗位准入的资格。通过这两种准入的管理,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最初就可以被筛选出来,从而减少了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的压力。国家档案局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彻底的探究,确立一个最低的档案管理准入门槛,找到统一的标准,并可将这种标准纳入档案的立法范畴,做好法律保障。此外,可在国家档案馆或者各级行政机关实行岗位从业资格认证,查看其运行缺点和可行性,最后再向社会推广。

2.考核奖励制度

建立全员化档案在职教育培训机制,就要做好考核和奖励,将单位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相挂钩,考核通过的应当适当给予奖励,不通过的人员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但是不可过于严厉,以免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用这两种手段让档案管理人员从外部感到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学。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StCw公约培训机构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46-01

国际海事组织对StCw78/95公约中的StCw公约和StCw规则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的修正,于2010年1月完成对StCw78/95修正案全面修订的初稿。2010年6月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上已通过该修正案,该修正案称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本次修订新公约对船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培训机构需要全面梳理分析本次修订的内容,积极应对。

1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

1.1船员证书体系发生变化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新增电子员、电子机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保安意识、保安职责培训项目,明确了海员健康标准及健康证书的签发要求,新增健康证书书面证明,确定了证书和文件分为适任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书面证明三个层次。

1.2船长和甲板部主要修正的适任内容和标准

强调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的应用。新增使用eCDiS保持航行安全的航行值班(操作级)和使用有助于指挥决策的eCDiS和附属系统以保持安全航行(管理级)的要求;简化天文航海的知识、理解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新增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的使用(操作级)、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使用(管理级)的强制性适任要求;驾驶台资源管理成为强制性适任标准;新增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要求;新增按照船舶报告系统和VtS报告程序的一般规定进行报告的内容;新增高级值班水手发证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1.3轮机部主要修正的适任内容和标准

删除“至少30个月的认可的教育与培训”的要求;提高普通船员晋升轮机员的要求(6个月到12个月);新增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的使用(操作级)、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使用(管理级)的强制性适任要求;机舱资源管理成为强制性适任标准;新增电子员、电子机工和发证和高级值班机工资格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1.4技能培训主要修正的内容

明确所有海员的安全熟悉和基本培训及训练的强制性最低要求,增加海洋环境保护基本知识、船上有效沟通、团队工作、理解并采取措施控制疲劳等新内容。对所有海员的与保安培训和训练有关的强制性最低要求,新增保安意识和保安职责培训,明确船员在基本安全、救生(助)艇筏、高级消费训练项目上“保持持续适任能力的方法”

1.5明确了过渡期限

StCw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履约过渡期为5年,自2017年1月1日对所有船员的培训、发证和值班按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进行全面实施,届时在船上任职的船员必须满足新公约的要求。

2培训机构履行马尼拉修正案的对策

2.1加强公约学习研究,掌握国内履约配套公约、法规规定要求,更好的指导船员教育与培训工作

培训机构要认真研究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家海事局下发履约配套法规的精神,依据履约期限,统筹安排在校生及社会船员的过渡期履约培训,结合新规则对新入校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梳理和修改,重点要研究新的考试和发证规则及培训合格证书签发管理办法,在专业证书和适任证书的培训、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大纲制定等方面给予详尽的指导。

2.2加快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申办培训项目资质

培训机构要认真学习各项目教学人员要求和场地、设施及设备标准,加强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积极申请项目资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要制订航海类专业教师培养计划,解决航海类专业教师船员适任证书持证和师资紧缺瓶颈问题,对现职教师,新公约的船员相关适任能力标准表中新增了多项适任能力,在相关的适任能力项下新增了若干要求,许多新增的内容对从事海事培训的师资人员是新的知识或技能,因此在开展履约培训之前,相关师资人员需要提前进行知识及技能更新培训。原来部分培训项目从设备、师资、准入标准等方面做了调整,对对培训机构的设备等提出了新要求。新增培训要求、培训项目需要培训机构补充新设备,诸如eCDiS、eRm、BRm培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演练、模拟器等设备。

2.3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满足新公约的要求

培训机构需要根据主管机关颁布的新法规,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改革,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要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要特别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注重航海类专门人才的海员素质养成教育。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考虑到航海类人才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协调统一,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岗位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总体教学进程和安排等诸多方面进行重新架构。

2.4更新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管理,确保履约培训质量

培训机构要根据新法规要求对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吐故纳新,要加强体系的严细实全的运行与精细化的管理,促进各受控部门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持续改进,通过内审、外审、管理评审,保证体系的连续性、有效性和符合性,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推进船员教育与培训工作不断追求卓越。通过质量体系来规范日常的管理工作,强化按规则办事意识,把“依法治校,以法治教”落实到实处,从而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

总之,马尼拉修正案的实施对船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培训机构而言,困难与机遇并存,培训机构要认真研究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国内的配套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全面解读其本质内容,深刻理解其内涵,积极主动的促进履约工作有效开展,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船员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方敏,范嘉芳.StCw78/10公约对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航海技术,2010(5).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8

管培中心将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列为转型期落实新定位、满足新要求、实现新职能的战略任务,坚持“专项工作专业运作”的原则,通过“双向沟通业务对接”的途径,采取“集中管理分散操作”的模式,举全力开展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

战略领航,价值为帆

管培训中心突出国网冀北电力和管培中心双重战略的合力引领,以国网冀北电力“两个价值最大化”的传播、推动与实践以及管培中心的核心价值提升与职能实践为源动力,指引管理人员全员培训的工作方向。

追求“两个价值最大化”

“十二五”时期是国网冀北电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根本任务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努力追求企业综合价值和员工工作价值最大化(即“两个价值最大化”)。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成为2013年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推进“两个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管培中心以此项目为突破口,以传播、推动和实践“两个价值最大化”为使命,全力服务公司发展战略。

提升与实践管培中心核心价值

管培中心以管理人员全员培训为抓手,以企业大学战略目标为引领,紧紧围绕公司党组要求、新的功能定位及品牌建设,通过与公司的职能对接、业务对接、岗位对接,深入培训研发与实践,全面提升培训内在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培训品牌,力求全面落实管培中心新的职能定位,实现管培中心的核心价值。

方案策划,破茧成蝶

通过举行管理人员全员培训专项工作动员会、研讨会、汇报会、审稿会、小组会等会议,分别从企业层面和员工层面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确定了2013年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总体方案和财务、人资、运维、营销等四个专业培训方案标准模板和范本,为3月初召开国网冀北电力全体部门培训负责人会议提供了高质量的会议资料和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为4月份开始实施培训及全年培训的预期完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人员分类明晰是前提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管培中心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了明确的专业类别划分,确定了干部系列4类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16个专业类别。其中,干部系列分为中层干部(部门负责人类,包括党群中层、行政中层、助理、副总师)、县级供电局长、供电所长、班组长;一般管理人员分为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物资管理、行政事务、党群管理、监察审计、教育培训、规划计划、工程建设、电网运行、电网运维、电力营销、安全监察、科信环保、综合管理和经法管理等中类专业划分人员。

岗位能力分析是基础

岗位能力分析是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方案策划的重要参考依据,管培中心不等不靠,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编制了《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四项资料:《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国网冀北电力《公司本部岗位工作标准》、2006年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员工培训发展手册》、2009年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部分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培训方案。其中,管培中心编制的《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经公司专业部门审核修订后,作为了本次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方案策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兼顾是原则

坚持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统筹兼顾的原则,落实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以下四个方面:⑴体现国网冀北电力特色,把国网冀北电力的文化、战略、品牌建设等内容,列为通用知识模块的培训重点。⑵强化执行力的建设,把执行力、组织协调沟通列为通用能力模块的培训重点。⑶着力提升岗位适应性,把专业的形势任务、政策法规、制度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业务知识、安全生产等列为专业知识模块的培训重点。⑷增强岗位履职能力,把重点业务或从业人员相对多的专业人员能力提升列为专业能力模块的培训重点。

培训班类型设置是技巧

管培中心详细分析了各中类专业人员规模与工作特点,决定设置“调考班”、“强化班”、“综合班”三种培训班类别。调考班,培训对象为2013年度有调考任务的专业,培训内容突出专业知识和能力;强化班,培训对象为核心专业或人数多的专业的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以专业知识与能力为主,兼顾通用管理知识与能力;综合班,培训对象为人数少的若干小类专业人员,培训内容以通用管理知识与能力为主,兼顾专业知识与能力。

管理为根,创新为魂

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管培中心创新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奋力推进管理人员全员培训。

“两晒”、“五推进”措施有力

“两晒”:即通过创办管培中心《品牌建设动态》,定期“晒工作”、“晒业绩”;把项目团队在项目策划、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成效、课程开发进度、总结完善提升等工作成效展示出来;把培训师的培训授课及培训研究等工作业绩进行科学统计并展示出来。

“五推进”:即通过制定《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团队建设推进方案》、《培训师队伍建设推进方案》、《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方案》、《课题研究推进方案》以及《教研活动管理推进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设定节点、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业务竞赛营造学术氛围,推进团队工作

2013年,管培中心围绕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开展“我来上一课”和“项目团队劳动竞赛”两项业务竞赛活动,以营造学术氛围,推进团队工作。

管培中心统一下发2013年课程开发计划和课程开发标准模板,组织培训师认领开发课程,经过助教、学习、开发、成果展示与试讲等环节,评选年度十佳精品课程,以提升专职培训师授课能力,优化课程开发流程、确保课程开发质量。

针对管理人员全员培训的20个项目团队,从培训项目方案制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构建、培训规模、培训运行规范化程度、团队成员参与授课情况、公司专业部门及学员满意度、成绩分析报告、培训总结、培训事故等维度全方位考查项目团队工作质量与成效。

专题会议推进专项工作

国网冀北电力月度公司级培训中心工作例会,定期沟通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方案策划、实施情况、团队动态及存在问题,保证了培训沿着公司要求的轨迹规范运行。管培中心月度工作会建立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月汇报制度,由培训管理部回顾上月工作情况,提醒业务部门需注意的关键事项,公布当月培训计划,并对项目实施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管培中心不定期召开专题会,统一项目运行规范,检查团队工作进度与质量,协调团队工作,解决团队疑问,强化整体合力,提升管理水平。

实时沟通,动态调整计划分布矩阵大表

为均衡分布培训计划,预览培训学员人数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培训资源,管培中心设计了各专业类别的培训项目期次和时间分布矩阵大表,直观地反映了管培中心在全年时间里,每周计划接待的培训、会议等项目数量及总人数。培训管理部与20个项目团队实时沟通培训计划变动情况,及时合理地反馈计划调整建议,为管培中心宏观运行稳定提供了保障。

专业团队,职业运作

管培中心成功建立了项目团队与国网冀北电力对口专业部门的对接关系,畅通了管培中心与公司的沟通渠道。在项目团队组建过程中,以专业对口为基础,打破部门与教研室界限,盘活管培中心内部人力资源,以专职培训师为主,吸收其他部门相关岗位人员,组建以中类专业管理内涵为核心、覆盖小类专业业务范畴的无边界项目团队,突出团队专业特质,实现了专业部门对培训项目开发与运行的垂直影响,缩短了业务链条,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培中心严格遵循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科学进行需求分析、方案策划、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

培训需求分析由项目团队从企业层面和学员层面并行分析,重点寻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磨合提升阶段,员工岗位胜任力提升与企业发展要求的结合点。

方案策划由项目团队首先编制本专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再结合本专业人员情况,设计培训课程、办班类型和人员划分。

组织实施阶段,由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对培训班实施报到接待、日常管理、师资联络和费用管理。来自国网本部、国网冀北电力本部的相关领导,国网领军人才,省公司、地市级优秀人才,高校学者及管培中心专职培训师组成专家级、职业化培训师团队讲授培训课程。

所有项目通过学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开展一级(反应层)评估;通过结业考试开展二级(学习层)评估;重点项目已经形成三级(行为层)评估实施方案,待学员工作一段时间后,由项目团队深入学员工作现场调研走访。

弓如满月,矢志未来

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是任务、是挑战,同时也是管培中心实现功能转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良好机遇。正确把握好完成任务和提升能力的关系,才能升华自我、铸造品牌。

构建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

项目团队结合培训实施情况以及学员、培训师等的反馈信息,再度审视本专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和培训项目方案的科学性,在项目结束之后,对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和培训实施方案进行合理的修订。依据各专业类别《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并结合培训实践,编写相关专业类别培训课程关键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培训目标、适应对象、授课方式、考核方式、重点难点、学时分配;通过收集并研究专家授课资料和助教听课,深入课程内涵,对原有的较为粗浅的培训大纲进行更科学准确的深加工,最后整合形成《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手册》(2013版)。

集中管理教学资料

管培中心将收集全部专业类别,所有专兼职培训师的授课资料,包括讲议、课件、素材等。对这些资料按照专业中类进行分类,规范编号,并将课件信息与课程关联,以利于查询和统计。拟开发建立基于网页版数据库的培训教学资源库,将培训项目体系、课程体系、课件、讲议、题库、指导书、教材、素材、案例、经验等培训教学资源有序存储和集中管理。

总结提升项目管理模式与团队运行机制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9

在世界范围内,“成人教育工作者”这个群体体现出了集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是一个复杂的松散的集合体。按劳动力关系来分类,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分为全职、兼职以及志愿服务;按工作场所来分类,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大学、社区、培训机构及企业等场所工作;按工作内容来分类,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事教学工作、课程设计工作、咨询工作、管理工作等。在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成人教育领域的教学、评估、咨询和管理。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路径有三条。

第一,高等教育。目前,罗马尼亚有西蒂米什瓦拉大学、布加勒斯特大学等4所大学提供成人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

第二,专业培训项目。目前,根据成人教育工作者担任的不同角色,罗马尼亚为以下五种职业提供资格认证,即培训师、培训评估师、项目经理、培训咨询师、课程设计师。截至2011年7月,罗马尼亚共有400家经授权的培训机构为培训师提供500个培训项目,为培训评估师提供27个资格认证的培训项目。此外,罗马尼亚国家职业和资格认证注册中心也对项目经理、培训咨询师以及课程设计师的职业标准进行了规范。

第三,通过对以往学习及经验的认证(validation)。罗马尼亚国家能力评估中心对成人教育工作者以往学习和经验进行认证。2004年至2008年间,通过罗马尼亚国家能力评估中心认证的培训师达到了590人。可以看出,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途径是相对多样的,但也是分散的、缺乏连续性的。目前,欧洲的成人教育发展趋势是关注如何将多样的专业化途径整合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体系中。跟随着欧洲的发展趋势,罗马尼亚连续三次的国家教育会议在讨论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状态、职业角色和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技能的基础上,提出要将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提上成人教育的战略发展议程。

二、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研究进展

2011年,罗马尼亚率先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以立法的形式提出。随后,罗马尼亚启动了国家“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研究”(theSystemforprofessionalizationofadulteducators)项目。该项目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由罗马尼亚国家教育部、布加勒斯特大学、终身学习发展协会以及罗马尼亚成人教育研究院共同参与推进,旨在探索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可行方案。最新研究报告阐述了构建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三种方案,围绕这三种方案,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成立焦点小组、专家咨询等方法,在罗马尼亚全国范围内,对成人教育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咨询与调查,以收集各方对这三种方案的意见。

(一)三种方案

方案一:一个高度规范的体系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第一个方案,是建立一个“高度规范、中央集权以及标准导向的体系”。该方案试图用一个高度规范的体系解决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与培训需求、培训过程和评估过程的多样性问题。该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中央机构,履行专业规范、能力评估、培训课程授权、质量评估、财务预算等多重职能。该体系的重点在于标准的制定,包括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训机构的标准、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培训质量的评估标准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体系中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将是标准化、分层级的,其专业化道路是一条由国家高度规范的道路。这个建设方案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有利于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避免随机分配资源,以及将资源分配到不相关的培训领域等情况;二是有利于完整地反映成人学习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过程,并促进这一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和连续性;三是国家层面的资格认证证书有利于成人教育工作者获得在劳动力市场较高的认可度;四是有利于成人教育工作者职业标准的有效修订,使之更加切合专业标准;五是有利于为成人教育专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咨询、指导以及支持活动等。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受访者认为这个方案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他们担心质量评估机制有可能变成控制机制,甚至导致形式主义和腐败。还有专家指出,由于成人教育及培训领域的复杂性,创建一个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多功能国家机构存在困难。各类标准开发过程耗时长、难以达成统一专业发展路径等问题也引起受访者的担忧。此外,集权化的体系有可能会更多地关注投入和过程,而较少关注成果及效果。

方案二:一个灵活、松散规范的体系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第二个方案是建设一个灵活的、松散规范的体系。该方案试图给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灵活的专业化环境。一方面,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专业化途径;另一方面,也有如专业协会这样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规范与指导。该方案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协会,该协会将同时规范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提供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的机构。此外,该协会还有责任将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的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该方案的重点在于关注供需关系和具体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项目,在一个松散规范的体系中提供灵活、基于项目的专业化道路。值得指出的是,该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该专业化体系建设方案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和职业发展轨道,可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二是加剧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升;三是形成专业协会、教育培训提供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四是促进正式信息(制度化的数据库等)以及非正式信息(最佳实践经验等)之间的交换。但是,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认为这种松散管理的体系有可能会造成培训项目、培训服务和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之间的不连续、不一致。另外,对成人教育工作者已获得的能力、资格和相关学术记录的认证也有可能受到限制。

方案三:一个自我规范的体系体系建设的第三个方案是自由度最高的,该方案既没有集中管理,也没有专业共同体的干预,唯一需要的就是“市场”及其独特的自我规范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最好的教育培训机会的责任完全落到了成人教育工作者自己身上。他们必须在市场中购买教育培训服务,并且运用尽可能多的、必要的方法来保证他们所接受的服务的质量。该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责任完全落到那些购买教育培训服务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身上,增加了个体对于自身发展的责任,并且将关注点从制度化的选择转移到个体化的选择;二是将教育培训供给与特定的需求更好地联系起来;三是鼓励当地开发并推广特定的培训;四是构建并保持培训供应者、受益者和赞助商的良好关系;五是通过自有市场的竞争提高培训供给的质量,支持基于能力的培训体系的开发进程。同样的,这个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在报告中有所提及。例如,很难做到机会公平,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如果缺乏中央干预,就会增大其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人们有可能选择廉价的培训项目,出现低质量教育提供者;缺乏正式的标准有可能对专业化体系造成危害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成人教育领域亟需一个新的专业化体系。少数不赞同建设专业化体系的受访者的担忧是,构建专业化体系有可能会过度地规范、控制或限制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从业者进入成人教育行业。大多数受访者偏向于选择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专业化体系并认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专业协会来管理这个体系非常重要。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认证模式应该是“多阶层”的,在其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应有对应的资格认证。此外,质量保障机制以及经济支持政策也是多数受访者认为需要在新构建的专业化体系中明确规范的。

(二)专业化体系五大要素

一个完善的专业化体系需要有一些核心的要素来指导并保障其发展,该研究项目总结了专业化体系的五大要素。第一,质量。质量是影响专业化体系有效性和接受度的重要因素。质量保障不仅意味着需要对从事成人教育培训的机构进行质量管理,还需要对具体的教与学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在专业化体系中需要制定并实施质量保障机制,引进具体质量评估和认定标准。第二,机构。为专业化体系提供培训、开发、评估、认证、规范、咨询等服务的机构,对专业化体系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建立这样的专业化体系,一方面要设立独立的专业机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媒体以及教育领域其他部门的合作支持。第三,步骤。专业化体系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步骤,帮助进入专业化体系的成人教育工作者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轨迹。第四,途径。成人教育工作者得到专业发展的机会和专业化的途径应该是平等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化体系中获得教育培训的途径应该是容易获得的、多样的、灵活的。第五,资金。专业化体系的建设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合理、有效的资金筹集机制是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力。资金筹集机制不仅要明确政府、雇主、个体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而且需要注意不同的成人教育领域、不同的教育培训目的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对资金筹集渠道以及方式的选择。

三、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五大推进策略

目前,我国有关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且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但这个领域却是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成人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罗马尼亚在该领域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可以为我国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结合罗马尼亚有关成人教育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五大推进策略,具体如下。

第一,鼓励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专业化体系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鼓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大学、专业协会、成人教育机构、成人学习者代表等,他们应当共同参与讨论,共同提出建议,共同做出决策。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决策而形成的专业化体系才是真正实际、可行且有效的。

第二,采取灵活、开放、规范的模式推进专业化体系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推进过程需要采用灵活、开放、规范的模式,分步骤完善。专业化体系的建设过程必须有一个实施计划,遵守时间期限、计划目标以及任务指标。建设过程的步骤的修订是可以接受并且必要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应该得到开放的、客观的解决。

第三,建立独立机构协调、监督和规范专业化体系建设。鉴于专业化体系建设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来协调和监督实施过程。这个协调监管机构首先需要成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各方的需求以及意见。其次,这个协调监管机构要兼具研究功能,促进实践共同体的发展,为决策咨询提供相关理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专业协会需要循序渐进地担任规范专业发展的角色。

第四,尊重科学研究数据,评估专业化体系建设。尽管专业体系建设和实施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但仍然要以科学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建设过程中任何的变动都必须基于理论研究分析,并且证明这些变动不会影响到该体系建设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定期、不定期的评估应该作为体系建设的一个部分,并且要允许就评估结果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

机关工会培训方案篇10

关键词:培训方案设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①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的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的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②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以字母或符号的造型来象征其主要特点的人才分类方法,提出了"X""t""i"型人才论,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的"X"型人才更受人们的亲睐,而它显然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活到老,学到老",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不一定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也正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③

培训: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④

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⑤

培训: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⑥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1930-1960)、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人技术与态度的发展以外,更重视员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培训理论进入系统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对于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亦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特别重视系统与系统间的适应与沟通。①

90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

在国外,政府和其它组织都十分重视培训,培训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并且公款用于培训已成为合法的举措。在1958年以前,在美国用朕邦政府的钱进行培训工作是受到禁止的,但该年"政府职工培训法"和它的修正案通过以后,一些政府机构增设了培训部门,在另一些机构较大地扩充了它们的规模,至1981年,经财政年度的统计数字说明,该年有492,314人上了政府培训计划的课程,总共支出的费用在3.7亿美元以上,且这还不包括军人和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支出②。其次,愿意支出培训经费,培训计划的经费不断增加。既使在1982年,英国经济处于增长缓慢时期,对八十家工商企业进行管理人员培训的调查结论说:"我们很受鼓舞地获悉在过去一、二年里培训计划遭受严重削减的情况很少。很多培训人员说,他们受到的巨大压力是必须对需要的每一笔经费提出正当的理由,但是仅有极少数培训人员在过去一年里要求的经费遭到拒绝。至少有十几个培训计划还增加了经费?quot;③有资料显示,美国100名员工以上的组织在1992年的培训开支为450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12%。④第三,培训经费在公司里所占比重很大。在90年代初,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花费达到1.2亿美元,这一数额占公司工资总额的3.6%,美国联邦快递(Federalexpress)公司每年花费2.25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这一费用占公司总开支的3%。⑤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倍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曾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作过明确部署,要把培养企业家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和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争取用3~5年时间,系统地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家。⑥目前,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是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监渴掘井。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quot;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职务"和"职能"二者都是变量,当职能提高了,需要开发职务,使两者保持一致;当职务超过了能力,就需要进行培训,开发职能,使两者复归一致。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员工,能否做好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培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培训要讲求成本收益,因此,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大致构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讲到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的,通过需求分析,明了员工的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职务的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的员工,预期中的职务大于现有的职能,则要求培训。明了员工的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培训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对于培训指导者来说,就确定了实施教计划,积极为实现目的而教学;对于受训者来说,明了学习目的之所在,才能少走多路,朝着既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则易造成指导者、受训者偏离培训的期望,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了培训成本,从而可能导致培训的失败。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其它因素是有机结合的,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可能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其它的各个部分,使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成为可能。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知识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就是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和阻挠。同时,要系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则必须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如要成为"X"型人才,知识培训是其必要途径。虽然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其容易忘记,组织仅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技能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这里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如骑车、游泳等。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无论你的员工是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

素质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既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能不用。

上面介绍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内容,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组织内的领导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自己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所以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组织的领导都是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源。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也可以指导培训,当员工培训员工时,由于频繁接触,一种团队精神便在组织中自然形成,而且,这样做也锻炼了培训指导者本人的领导才能,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外部培训资源恰好大多数是熟悉成人学习理论的培训人员。外部培训人员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组织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组织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责任,对员工的发展逃避责任。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组织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时,或确实内部培训资源缺乏适当人选时,才可选择外部培训资源,但尽管如此,也要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才为最佳。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组织的历史和组织文化,不了解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不了解公司的政策,不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熟悉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因此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由岗前培训内容决定了的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对于老员工来说,这些培训毫无意义。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而无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为内容,而不同内容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的受训者。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就是受训者,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上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看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有些个性是天生的,既使通过培训能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于该工作,则他属于要换岗位,而不是需要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握计划订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公司把培训订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不知在需要培训时进行再培训却需要会出再培训的成本。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第一,新员工加盟组织。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组织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既使新员工进入组织进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了解组织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组织就掌握了组织需要的一切技能。

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虽然员工已经成为组织的老员工,对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开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得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三,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由于多种原因,需要对老员工进行不断培训。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老员工培训新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与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四,满足补救的需要。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补救培训: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紧缺或行政干预或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招聘了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二,招聘时看起来似乎具备条件,但实际使用上其表现却不尽人意。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适当培训方法的选择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1)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③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④必要时应用板书。

讲授法虽是培训中应用最普及的一种方法,但它既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缺陷。讲授法的优点:①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②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③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④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教育培训。其缺点为:①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受训者无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②学习效果易受教师讲授的水平影响;③只是教师讲授,没有反馈;④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⑤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

(2)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①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②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③示范完毕,让每个受中者试一试;④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演示法用于教学同样优点与缺点并存。其优点为:①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②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③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演示法的缺点为:①适用的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演示;②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教学场所的交更;③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

(3)案例法:

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调研工作中,20年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用于管理教学,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用于教学有三个基本要求:①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称为掩饰,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②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③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作为一个教学方式它也不可避免优缺点并存。案例法的优点:①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考模式;②在个案研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培训可得到另一些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则;③作为一个简便方法,有利于使受培训者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案例法的不足之处在于:①每一个案例都是为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缺乏普遍适用性,不一定能与培训目的很好吻合;②案例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每个问题都有相应案例的需求;③案例无论多么真实,但它毕竟是使受训者以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因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能象当事人那样承受种种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性。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员工培训是则培训目标和期望结果、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培训方法和培训场所及设备的有机结合,达到目标和结果是根本目的之所在,其后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以它为出发点的,经过权衡利弊,作出决策,制定出一个以培训目标和结果为指南的系统方案,而不能是各组成部分作分离处理而任意组合。虽然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不一定为有效的培训方案,但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必须是系统考虑的培训方案。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从制定培训目标到培训方法的选择以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甄于完善。培训方案的测评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察,将其细化为三个指标来进行:一、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从培训方案的本身来说的,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二、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三、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如果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受训者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受训者的角度来考察,看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考虑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是缺乏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机会,还是由于习惯影响,使培训效果还未表现出来,需延长考察时间。最后,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培训方案的收益则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部分,显性收益是指产量的提高,废品、次品的减少,采用更省原材料的生产方式的节药,生产事故的减少等可测量的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个企业团队精神的生成,企业形象的提高等不可量化测量收益。成本低于收益才证明此方案具有可行性,成本高于收益则证明此方案破产,应找出失败原因所在,设计更优的方案。

四、结语

虽然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渐趋完善,但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工作实务与培训工作理论研究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从介绍培训理论的研究入手,系统介绍了培训理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在对比国内外培训工作的现状的基础上让人们认识到发展我国培训工作的迫切性。一切培训方案的设计都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本文从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进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的分析与选择,从理论上初步对培训方案的设计作了系统分析,浅要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具体的培训方案。然本文更倾向于实务性与操作性,又由于作者对此问题研究尚浅,故在培训需求分析及培训方案的评估方面阐述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对实际工作者们的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①彭剑锋、包政主编,《人员甄选录用与培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张一驰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④洛丝特著,《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欧炳进、张育新、林克慧编,《人事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⑥英:贝纳德.泰勒、美:戈登.利皮特合编,陈今淼译,《管理人员发展和培训手册》,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⑦《中国改革全书·劳动工资体制改革卷》,1978~1991年,大连出版社。

⑧胡振君,"你对培训知多少?",《行政与人事》,2000年第4期,第3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