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08:19

前台培训方案篇1

关键词:反思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实训项目《蒙台梭利教育》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对教师反思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作为反思型幼儿教师培养的初始阶段,应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训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对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模拟从事未来职业情景的重要途径。实训质量取决于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用型能力,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及职业发展的要求,笔者以《蒙台梭利教育》实训课程为例,开展基于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项目设计的研究,对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内容体系、实施方案及考核等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

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设计,主要以培养符合专业人才及未来职业素养要求的反思能力为课程目标,探索和挖掘反思能力内涵、需要反思的内容、结构等,再以此为框架,结合实训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适合专业实训的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项目。就《蒙台梭利教育》课程而言,其设计思路具体包括:第一,明确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反思能力的要求,明确“反思能力”这一目标的界定。第二,结合《蒙台梭利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对照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典型实训项目的梳理,并确定各实训项目对应培养的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等。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主题、目标等,规范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人员等硬件,并制定符合专业班级特点的实训项目进度与要求。

二、实训项目的内容体系

笔者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在对一线蒙台梭利幼儿教师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蒙台梭利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反思能力: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反思,对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反思,对蒙台梭利教育经验的反思等。笔者将本课程反思能力的目标,具体化为:培养学生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儿童成长发展理论的反思,对自身或其他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及儿童学习实践的反思,对自身或其他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及儿童学习经验的反思等。对照本实训课程的反思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核心课程内容,笔者构建出以下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内容体系。

表1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训项目内容与其课程核心内容对照表

由上表1可以看出,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蒙台梭利教育》课程实训项目主要包括:1.蒙台梭利人生历程的回顾与启示;2.国内外教育家的教育观与蒙台梭利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家庭教育等的比较;3.蒙台梭利教师素养要求及自身反思与发展规划;4.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儿童观察与评价实操及反思;5.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实操及反思,6.蒙台梭利教育活动设计(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主题、整合教育)、实操及反思等。其中第1、2项实训项目主要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儿童学习理论的反思,第6项实训项目是对蒙台梭利教学实践的反思,第3、4、5项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教学经验及儿童学习经验的反思。

三、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的设计

在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思能力”的内涵,构建出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训内容体系后,要逐项对每个实训项目主题设计实施方案,包括实训时间、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人员、实训步骤、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在实训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即实训项目的主题、内容、要求、步骤等均需围绕“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进行。以此为中心,指导具体实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如实训步骤与要求要转变传统的“听—看—做”的实训模式,注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形成“听”理念、理论、讲解—质疑—“观摩”教师示范、操作—内化理解—“实操”体验—对比、“交流”得失—成长的新实训模式。

第二,多元资源整合的原则。即在实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整合校内外各项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课程资源,包括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指导人员、实训辅助人员等,特别是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情景模拟训练场的效用,积极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全真场域”参与实训的机会;高效利用课上实训时间,通过QQ、邮箱、博客等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开展辅导;切实激发学生个体及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潜能。

第三,可行性原则。即在设计实训项目方案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切实调整好实训时间、校内外实训资源、实训内容与要求等与学生、实训教师、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之间等实际矛盾。

四、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参与实训项目的考核,是验证实训目标及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励和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训课程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及群体在实训过程中和实训结束后的成长与发展,在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后,均融入个体反思评价、小组反思评议、教师评议等多元主体参与实训考核,充分发挥参训学生在蒙台梭利教学体验过程中对自身学习及教学等的反思能力。此外通过《实训项目报告册》及学后感等多种途径督促学生及时进行实训后的反思与记录,进而完整地记录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最终实现培养反思型蒙台梭利幼儿教师的目标。

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及未来就业影响巨大,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整合,对提高其有效学习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克服学习障碍及自身专业发展桎梏,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职前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助于促使其积极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教学背后的得与失,提高反思的有效性,有助于提升未来从事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力和敏感力[2]。关于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6.

前台培训方案篇2

一、目标任务

2017年,以全县整村脱贫贫困村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同时统筹安排其他有培训需求贫困劳动力,开展各类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56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465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省级示范培训600人(配套班5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职业技能培训100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50人。

二、培训分类和资金来源

培训分类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省级示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资金由省人社厅和县财政共同筹集,其中省人社厅补贴10万元用于省级示范培训,配套班资金自筹解决。“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补贴资金来源为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经费由省扶贫办安排。

三、责任分工

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由县人社局联合县扶贫办、县农牧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共同组织实施。

(一)县人社局负责实施全县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示范培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县扶贫办、县教育局负责实施“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雨露计划)。县农牧局负责实施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县妇联负责实施省妇联下达的劳务品牌培训。县扶贫办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数据。

(二)县人社局、扶贫办、农牧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结合本计划制定本部门的培训年度实施方案,健全培训台账,定期向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施办公室汇总上报培训进度情况,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培训工作。

(三)县人社局、扶贫办、农牧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建立精准到人到户的培训台帐,细化培训计划,负责本部门培训人员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审核录入,组织实施精准培训工作。

(四)承担培训工作的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具体开展精准培训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精准实施培训。各部门要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需求,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方面的技能和创业培训为主,科学制定2017年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对照培训进度和项目安排,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和技能需求,开展现场示范、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联合等培训方式精准实施培训,确保精准扶贫培训取得实效(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示范工程职业培训按照《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甘农牧〔2017〕14号)执行。

(二)精准填报培训数据。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和相关数据的填报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培训信息的录入审核和情况上报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审核,确保大数据平台数据精准客观有效。根据培训进度,各部门每月底填报《2017年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进度汇总表》(见附件2),经县人社局汇总后,于每月底前报送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施办公室。

前台培训方案篇3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地推进与发展,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中小学网管员除了要完成常规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保障学校网络正常运行、网络应用开发与维护、面向全校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辅导等各种任务,技术性强,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这给中小学网管员培训的组织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规定的短期培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值得思考。

视频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视化、情景化等特点,将针对特定教学目的设计的视频案例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能帮助中小学网管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它对培养中小学网管员的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可以尝试在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引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由短期集中式转变为基于视频案例的在线学习培养模式,学员先通过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观看精选的教学视频,选择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场景片断观看学习并记录下疑问,然后通过在线交流平台跟其他学员交流或者向专家咨询,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场景,挖掘网管员的实践性知识,同时还能提供有效的协作学习和反思机会。

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视频案例教学

中小学网管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除了要完成常规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保障学校网络正常运行、网络应用开发与维护、面向全校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辅导等各种任务,其工作范畴包含教学、各种教学相关的辅助工作、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教师培训等,即不同于普通的任课教师,也不同于企业公司里的普通网管员。而现有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广大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需求,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中小学网管员提供更好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值得深思。本研究调研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认知特点以及现有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基于建构主义和案例学习理论,尝试将视频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以期提高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效果。

1、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认知特点分析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中小学网管员的网络调查问卷发现,他们在专业技能认知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中小学网管员工作中既需要教学技能又需要网络管理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涉及范围多而杂,同时还需要相当的深度,这给中小学网管员的技能培养工作带了相当的难度。

(2)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实践经验严重缺失。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网管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学网管员承当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大量教学、培训等工作,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网管实践经验严重缺失。

(3)中小学网管员难于找到可以直接借鉴的成功案例范本。中小学网管员工作性质特殊,在一所学校里从事这项工作人数并不会太多,无法通过同事间的交流学习获取成功的案例范本,而网络上可以找到的网络建设案例又未必完全适用于学校。

2、现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分析

调研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省市都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模式来进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各地教育厅或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小学网管员研修班,短期集中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1)短期集中培训模式难以让每个学员都满意。参与研修班的学员专业水平不尽相同,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大相径庭,这给短期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带来了困扰,无法满足每一个学员的需求。

(2)短期集中培训模式能传达的信息量有限。短期集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时间非常有限,而中小学网管员工作涉及的内容又很广,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短期研修班顾及到培训内容的广度就无法顾及到培训内容的深度,顾及到培训内容的深度,就无法顾及培训内容的广度。

因此,短期集中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新需求,中小学网管员群体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方便他们快速的构建起工作中所需的各类实践性知识模型。

3、视频案例教学与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视频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视化、情景化等特点,可以尝试将视频案例教学方法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以期提高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效率。案例教学能揭示客观现象中的缄默知识,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通过模拟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解决,帮助学员积累专业经验,培养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效提高了教学效能,被舒尔曼称作“对于教师教育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传统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大多采用文字来描述案例,而中小学网管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需要更直观、更直接的方式。新兴的视频案例教学法既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情景,又有利于深度挖掘实践性知识,同时还能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协作式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正适合针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

将为中小学网管员群体量身定制的视频案例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构建一个基于视频案例的网络教学平台,有学习需求的中小学网管员自行登录到网络教学平台中,有选择地观看各类教学视频,并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跟其他学员讨论或者向行内专家咨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自测题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中小学网管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对培养中小学网管员的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挖掘网管员的实践性知识,能提供有效的协作学习和反思机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开支。

本研究首先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分类与细化,形成基本专业技能目录,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构建综合专业技能案例;然后,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最后,基于各级专业技能目录与专业技能培养方法,搜集并制作各类基础资源库,形成一个基于视频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下面将重点介绍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结构框架。

三、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图1展示了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本模式从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析、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以及各类基础资源库的构建三个方面,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下面将逐一介绍。

1、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析

要更好地为中小学网管员群体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首先需要了解中小学网管员群体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和特点。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框架结构,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成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大类。其中,基本技能是综合技能的基本构件,而综合技能是若干基本技能的组合与高级应用,两者互为补充,互相引用,综合技能的讲解与演示中会引用到若干相关的基本技能知识点,而基本技能中会提供一些综合技能作为其参考的应用场景。

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中需要提供基本专业技能目录和综合专业技能目录。其中基本专业技能目录通过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进行细化与分解形成,然后,在基本专业技能目录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网管员的实际工作场景设计并形成综合专业技能目录。

2、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上文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作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大类,其中基本技能代表基本知识点,更侧重于理论基础,而综合技能则需要在己经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对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更侧重于动手实践方面的内容。而无论基本技能还是综合技能的传授与培养方式都可能会用到讲授、自测、示范、答疑,本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就提供了讲授、自测、示范、答疑这四大块功能模块。其中,讲授功能需要调用到视频课程库,自测功能需要调用到测试习题库,示范功能需要调用到视频案例库,答疑功能需要有众多在线专家做支撑。而视频课程库、测试习题库、视频案例库与在线专家库,组成了基础资源库,建设内容丰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基础资源库是保障平台获得良好使用效果的先决条件。

3、基础资源库的构建

本研究的各类基础资源库基于新兴的云计算技术搭建,能够实现对现有各类资源库的智能化无缝聚合,从而保障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络管理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得以有效推行。首先对各类资源库的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对照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求同改异,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按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对现行的任何资源库进行重新组合,实现现有各类资源库的智能化无缝聚合。底层的基础资源库中的资源可能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于各地学校自行采购的教育资源库,也可能是自行制作的教学视频,而对于平台的用户来说,所有的资源都只需要通过平台访问,从而让中小学网管员专注于专业技能知识学习,不为资料搜索所累,使基础资源库真正为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

四、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实用有效的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是本研究的研究载体。通过对平台各层次用户的需求分析,并结合大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功能,得出本平台的设计目标。

1、设计目标

(1)便捷的检索功能——可以为视频案例设置多层次、立体化的关键词,从而实现便捷的检索功能。

(2)良好的互动性能——平台不是单纯的展示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互动与评价。通过对同一视频案例的留言互动,加上视频案例的客观文本材料,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案例场景产生新的认识,由浅入深,从表面认知向知识内化发生质变。

(3)安全可靠以及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能较好支持案例与用户数的不断扩充。

(4)支持发展性评价——可以设计一些发展性量表,通过研究用户使用平台的痕迹,分析网络教学的有效性与用户的成长。

2、平台架构与主要功能

本平台引入了p2p流媒体技术,采用基于mVC模式的StRUtS技术进行设计。p2p流媒体技术与传统流媒体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在播放过程中不仅仅可以从流媒体服务器取得媒体流,还可以从其它用户那里取得媒体流。同时,用户还可以把自己己下载的媒体信息共享给其他用户。

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功能分做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两大模块。

前台应用系统分作个人管理与案例应用两个子功能区。其中,个人管理功能区包含用户登录、个人信息管理、案例收藏夹管理等子模块;应用功能区包含案例检索、案例展示、热点排行、最近更新、在线答疑、在线自测等子模块。

后台管理系统分作系统设置、案例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四个功能区。其中,系统设置功能区包含公告管理、基本信息配置、栏目管理等子模块;资源管理功能区包含案例管理、案例、案例审核、上载案例上载自测题等子模块;权限管理功能区包含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等子模块;系统管理功能区包含系统日志、备份恢复、访问统计等子模块。

五、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评价

针对本研究的目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第二步,视频案例的收集与制作:第三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实验;第四步,总结与反思。

本平台的研究对象定位为江苏省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首先,设计了《中小学网管员基本专业技能摸底调查问卷》,通过纸质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进行了数据采集,确定了平台中用到的视频案例的总体范畴。然后,邀请资深专家针对需求,进行视频案例的收集与制作,从而形成初步的视频案例资源库。

在已有视频案例库的基础上,邀请部分中小学网管员以及部分专家参与了平台的试用,通过对实验者的调查,得出如表1所示的教学效果评价表。

培训效果评价不如预期,主要因为很多参与试用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另外,如何让案例更贴近中小学网管员的工作也值得思考。但大多数参与者都对案例内容感兴趣且认为自己得到进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的访问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用户对视频案例热情度很高,点击量很大。

前台培训方案篇4

系统概述

开发技术

目前,开发此类平台的技术主要有、Java、JSp等技术。针对本平台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采用技术进行开发。是编译型语言,在服务器上运行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程序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执行效果高。另一方面,完全面向对象,界面和代码可以分离,调试维护方便。由于是.net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使用.netFramework所提供的FCL类库,有了上千组可再利用的类、接口、和值类型,程序员进行开发更加得心应手。在.net框架中,是和windowsForm应用程序用以操作数据库的类库的总称,它可以为应用程序提供关系数据、xml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数据。

开发工具

本平台选用VisualStudio2010作为开发工具。VisualStudio是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利用它的可视化设计器,程序员可以不编写任何代码而快速地创建页面。VisualStudio2010不仅可以支持office,它的集成开发界面更加清晰和简单,方便用户操作。

在数据库方面,选用与microsoft紧密集成的SQLServer2005数据库。在开发语言方面,选择面向对象的C#程序开发语言。由于C#是面向对象的语言,代码可以被其他程序调用,实现了重复利用的高效开发模式。更重要的是C#具有自动资源回收功能,不用像使用C++那样分析内存泄露。

可行性分析

技术方面,系统使用技术进行开发,采用C#语言编程,属于目前较为先进和广泛使用的技术,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因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经济方面,使用e-Learning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现在的电力企业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和充分的培训资料,因此,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操作方面,作为一个web系统,操作方式就是和一般的浏览网站一样,用户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internet使用本系统。用户在操作的时候不用考虑系统的内部问题,只需要进行非常简单、方便的操作即可。因此,网络课程平台具有操作可行性。

通过以上的可行性分析,本系统的设计制作是可行的。

系统分析

需求分析

e-Learning平台主要是实现培训资源网络化,包括培训信息的、资料的上传下载、作业管理和在线问答等功能。通过登录到管理员界面,管理员能够根据输入文件(来自信息系统的讲师、受众员工以及课程基本信息)建立用户数据库,对用户、课程和通知进行增、删、改、查。通过登录到讲师界面,讲师用户可以课程通知,上传资料(课件、案例、试题),布置作业,查看已上传资料,参与在线交流,修改或删除上传的文件或发言等。通过登录到员工界面,员工用户可以浏览课程信息、讲师信息和通知,下载资料、上传作业、参与在线交流、修改或删除上传的文件或发言等。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是平台中所有业务的活动过程,这个平台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用户登录,查看通知、讲师信息、课程信息,上传和下载课件、案例、试题,完成作业,布置作业,上传作业,检查作业,在线问答等等。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见下页。

数据流程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描述e-Learning平台的信息流程,描述使用该平台的外部实体和平台之间的关系,确定平台的边界,按照业务流程图绘制出相应的数据流程图,如图2所示,见下页。

在e-Learning平台中,主要有三种用户――讲师用户、员工用户和管理员。为了避免恶意用户的非法操作,所有用户都必须登录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操作。

系统设计

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在选择网络课程平台的总体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网络结构模式方面有C/S模式和B/S模式。C/S模式,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作为客户机的计算机需要安装客户端程序,当软件系统升级时,每台客户机都要重新安装客户端程序,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比较复杂。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一种从传统的两层C/S模式发展起来的新的网络结构模式,其本质是三层结构的C/S模式。它是以web技术为基础,将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细分为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从而变成三层结构,以达到“高内聚,低耦合”的目的。通过在客户端上安装浏览器软件,在服务器上存放数据,安装服务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进行信息浏览、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服务,使得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主要的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所以本系统采用开放的、动态的B/S的三层架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web表现层、DaL(DataaccessLayer数据访问层)、BLL(BusinessLogicLayer业务逻辑层)。

开发方法方面主要有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是通过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将较为复杂的程序分解为程序模块,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结构化编码的基本特点。面向对象方法则是将属性和方法封装在同一个对象当中,从分析到设计再到编码采用一致的模型表示,把程序看作是相互协作又相互独立的对象的集合。这样既能使用对象又能使用类和继承等机制。面向对象方法具有高度连续性、可重用性好的优点,所以本平台选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功能模块设计

本平台运用VisualStudio开发工具,采用代码分离技术,页面的显示和处理代码保存在不同的页面中,方便美工和程序的协同开发,同时增强了程序代码的可读性。平台的主要页面包括:平台首页、课程简介、讲师信息、教学内容、作业习题、在线问答。功能模块分为管理员功能模块、讲师功能模块、员工功能模块。其中讲师模块与员工模块互相交互,主要包含以下功能:(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e-Learning平台的一个主要功能,讲师和员工可以通过此模块实现网上交流。讲师可以实现电子课件、开发案例的添加、删除等功能;员工可以浏览或下载电子课件、开发案例等内容。通过此功能员工可以自主预习、复习课程,把培训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2)作业习题:讲师可以在此模块和评价作业,员工可以在线提交作业。(3)在线问答:员工可以在此模块中提出问题,其他员工或讲师可以进行答疑。讲师也可以在网上讨论帖,引导员工进行技术研究和讨论。

管理员主要是建立用户数据库,课程信息表。根据来自信息系统的数据,建立本网站的用户信息和课程信息后台数据库,修改用户信息和增加用户,更新课程信息,查看和通知。

讲师用户主要通过e-Learning平台来开展培训工作,所以讲师所具有的权利应该是浏览信息,上传电子课件、开发案例和历年试题,作业,查看相关信息,在线交流。

员工用户主要通过e-Learning平台进行培训,所以员工所具有的权利应该是浏览信息,下载电子课件、开发案例和历年试题,上传作业,查看相关信息,在线交流。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见下页。

数据库设计

经过对系统数据流程图的深入研究,分析各实体之间的关系,其中answer为员工作业,Courseware为电子课件,example为开发案例,text为历年试题,information为课程通知,messageBox为留言,Question为讲师作业,Replay为留言回复,Users为用户。Users包含三种角色:管理员,讲师,员工。

系统的关系模型如下所示:

(1)nswer(id,Filepath,ontime,Questionid,Userid)

(2)Courseware(id,title,Filepath,Userid,ontime)

(3)example(id,title,Filepath,Userid,ontime)

(4)information(id,Contents,ontime,Userid)

(5)messageBox(id,title,Contents,ontime,Userid,Upnum)

(6)Question(id,title,Contents,ontime,endtime,Useid)

(7)Replay(id,messageid,Contents,ontime,Userid,Downnum)

(8)test(id,title,Filepath,Userid,ontime)

(9)Users(id,Username,Userpwd,UserRole)

系统实现

登录

为了限制和管理平台资源的使用,需要经过身份验证使得不同用户访问不同的资源,所以本平台通过登录界面确认使用者的角色。未登录时,用户只可以浏览最新通知、课程介绍、讲师介绍等信息。

网站登录主要是用户登录和管理员登录。网站登录模块主要用于验证用户是否是合法用户。网站登录页面由两部分组成,即用于收集登录信息的前台表单部分和用于验证的后台处理部分。

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可在此模块建立用户数据库,课程信息表。课程信息界面显示教学大纲,列出在线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目。讲师界面主要介绍讲师的基本信息。

讲师模块

在上传界面讲师的基本功能为可以上传、查看和删除ppt格式的电子课件和开发案例。

上传时,讲师需要选择上传文件类型为课件或开发案例,填写标签,最后选择上传的文件。讲师上传课件后,通过函数从表单中分别读入上传者iD号、存储路径、文件名,并调用时间函数读人上传时间,将这些文件的相关信息都写入表中按自动生成的文件号存储,同时按存储路径和文件名存入相应的文件夹下。另一方面,讲师可以查看已上传的课件和案例,并进行删除或修改等操作。在布置作业界面讲师可以上传作业和历年试题,并可以查看相关信息。上传作业时需填写标题,选择截止日期,最后输入作业内容。上传历年试题类似。在在线问答界面讲师可以讨论题、解答员工问题,并可以查看相关信息。

员工模块

在下载课件界面员工可以下载相关的电子课件和开发案例,课后对自己上课没有记录好的笔记作补充记录。在上传作业界面,员工可以查看作业,并在每次作业相应区域上传自己的答案。在在线问答界面,员工可以查看问题,提出问题,回帖等。

经测试,系统能够连接数据库、验证用户信息,进行权限控制,并完成对应功能。

前台培训方案篇5

通过之前的课题研究,设计出了融入互联网思维的交互式教学的应用模式。为了检验新构建的模式能否促进高职教育的交互性,能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现从高职的专业基础课程企业管理中选取培训这一知识点,应用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展开研究。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课程分析

企业管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发展较快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以阐述管理的职能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明其基本原理、企业管理和相关交叉学科以及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知识。管理学教学必须紧紧抓住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特性,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的传授,又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基本问题的能力,为学好本专业奠定基础,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的验证新构建的融入互联网思维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否有效,课题组选择了与工作岗位联系密切的培训这一知识点开展教学实验。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在职业能力方面,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本素养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的学习中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本次研究选择了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教学,一个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方法

这次实验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测验两种方式。

本次实验共发放了两次调查问卷,两次的调查都通过学习平台将问卷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填写第一次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培训了解的情况,以及对于企业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实验完成之后再填写第二次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交互式教学的体验感受,以及交互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在采用调查问卷的同时,还配套使用了测试的方式。以知识点测验的方式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测验的形式也很多元化,除了基本的试题测验,也通过任务完成的操作性试验完成测验项目。通过测验来了解交互式教学方法使用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三、教学应用设计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学生也可以登录学习平台浏览课前任务:

1.浏览老师利用世界大学城的课程魔方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a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实现老师和资源的交互,学生和资源的交互,资源和资源的交互。

2.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借助互联网实现更为多元的交互。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清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1.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2.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

(四)考核评价

前台培训方案篇6

“学习没有终点,每一天都是新的启程”是我对自己要不断学习充电的执着要求,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多次承担了全县教育课题、教师业务等方面的培训任务,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检验自己成长以及培训能力的机会,虽然我全力以赴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在培训开始以及结束后总是感觉有很多遗憾,总是觉得自己没有把培训主题讲明确,没有提高受训教师的听讲兴趣,苦恼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突破瓶颈的方法,在没有参加此次培训前,感觉作为讲师只要口头表达清楚,不要怯场,其他要求并不多,但经过五天的培训,我才真正意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任何一名专家授课时的滔滔不绝,绘声绘色,都是在幕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是博览群书,增强内涵,积累经验的结果。

2019年6月13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级培训讲师研修班。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是课程安排的非常紧,内容非常充实。我想我们参加培训的每一位学员体会都会有不同,也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就我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因为这次培训不紧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无论是江苏省师范大学高伟院长在开学典礼的指示,还是吴晓红老师的博文广识生动的讲解。再有市教体局高超杰副局长睿智幽默的讲话无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下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和自己的收获。

首先,我谈谈我们每天的课前分享环节,此前我曾经参加过多次不同层次、类型的培训,在大部分培训中,作为学员只需要带着耳朵、眼睛、脑子和手就行了,培训开始后,耳朵听、脑子思、右手写、眼睛看,嘴巴基本靠边站,这样的培训重复着,逐渐变成了我们自己最不喜欢的课堂模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就是专家自说自话,获得几声礼貌上的掌声,学员一脸茫然,留下一本束之高阁的笔记,一场培训完美谢幕,培训结束后我心依旧。而这次培训的课前分享让我感受到此次培训组织的用心良苦,让每位参训学员都有机会发声,来自各个不同一线岗位的学员带着思考、经历、困惑与专家分享交流,让此次培训更加有的放矢,教有所指。

在魏本亚教授的讲座里一语惊醒梦中人,提出的几个问题震耳发聩,作为培训讲师不知道要讲啥。培训题目怎么拟定?如何才能有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才能准确表达?能不能做到与专业有机结合?培训是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我们有的培训不能引人入胜,真的要反思我们的培训在哪里出了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仅仅是各种观点的搬运工。把各种前沿的观点进行整合堆积就变成了自己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讲义,这样的培训能不能产生有效的价值呢?不言自明,所以我们作为培训者必须改变想法。要真正发自本心地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要非常明确受训老师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很少问一问受训老师需要什么,而是凭感觉凭经验,感觉老师们需要什么。这样的培训往往是南辕北辙、自问自答,受训老师和我们培训者往往也是貌合神离。所以我们作为培训师,每次接到培训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调查培训对象的诉求和问题所在,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培训主题和教师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有效价值。

吴晓红教授讲授的《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一课,给了我们更加明晰的培训思路。让我们每一个学员清晰地认识到设计培训方案需要考虑哪些要素?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受训对象的需求、培训的内容、时间的合理性、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人数、培训形式、培训前问卷调查、培训后跟踪评估。其次就是培训前的调研流程:根据培训需求制定目标——方案设计过程——方案实施过程——方案评价(总结反馈过程、培训效果、追踪推广等)。再次就是培训内容千万不要丢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尽量不涉足陌生领域,要扬长避短。最后就是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要体现出先进性和引领性。培训受众的耳朵和脑子都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如果我们的培训内容还是几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那这样的培训注定是失败的。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在三尺讲台面对莘莘学子,还是在专题讲座面对受训教师,实质是一样的,都要深入分析、调研学情,坚决杜绝授课教师单方面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或学员应该学什么,必须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制定学习目标,同时结合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辅助必要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设置,以期达到教学或培训的有效价值。

作为一个培训讲师或者要加入培训讲师队伍的人来说,学习与持续学习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学员是主体,培训讲师是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培训讲师在整个过程中让学员有效的接受到知识,为学员提供条件信息,帮助学员达到适应岗位提高能力自我发展的目标。而让学员做到这一点,做为一个培训讲师就必须拥有更多更高层次的知识。

还有一点就是要真正做到终生学习,简单讲就是要谦虚,向学员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互动来和学员进行探讨,让学员能更展示自己,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你何常不是学习?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学习无处不在,看如何如何去学,做为一个学习型的培训讲师,一定要懂得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及学海无涯的道理,并告诫我们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永远比资历更重要。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找到无数成功者的事例来证明,我们不仅是看到的是他们在讲台上精彩的演讲和高超的指导技巧,而且我们完全可以从他们的精彩展示中看到他们勤奋刻苦的磨练,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同时作为培训讲师必须做到做事先做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为一培训讲师,既然是在培训到引导作用,那么他就是培训中就必须做到典范,仪礼相当,措词得当。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比如在每次上课时提前到达,对于互动的学员要肯定,同时培训者都在自己的行举止中给予了充分的诠释。培训讲师是引导者,就必须身存锐气、朝气、正气,就必须提出做事先做人的要求,恐怕比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更有现实意义。我们是培训讲师,所谓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己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才可以为人解惑,才可以引导于人,否则再精彩的演讲再高超的技巧,只是博学员一笑的闹场,应付培训的时间消耗,无职业道德可言。时光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便稍纵即逝,在这短短的五天里,在这个大家庭中看不到懒散、消极,到处都充满了积极上进、执着坚持的学习氛围,我真心的为自己能成为此次市级培训讲师研修班的学员而自豪,为有这样的老师和同学而骄傲。

前台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调度员培训系统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042-02

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DispatchertrainingSystemBasedonintelligentGridDispatchingtechnologySupportSystem

ZhouHan1ZhangJinzhe2YuanQihai1wangLili1LiuYan1

(1.StateGrid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Beijing,100192China;2.northChina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Co.,Ltd,Beijing,100045China)

abstract:thepapermainlyexpoundstheresearchonthetechnologyofsmartgriddispatchingsupportsystembasedonthemodel,makefulluseofpublicdataandgraphicinformationplatformandprovideabasisfortheapplication,soastorealizetheprocessofintelligentGridSchedulingSupportSystemofdispatchertrainingsystembasedonthebasicfunctionsandextendedfunctions.

Keywords:Dispatchertrainingsystem;Smartgriddispatchingtechnicalsupportsystem

当前,我国电网进入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新的发展阶段。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网规模的快速增长对调度生产运行人员驾驭大电网能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调度员培训模拟应用功能(DtS)是调度员知识学习、经验积累、技能培训、岗位考核及反事故演练的重要工具,在提升电网调度运行技术水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智能电网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调度员培训系统的技术路线

1.1一体化

新型的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DtS采用彻底的一体化技术路线。其主要特点为:

充分发挥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高效、稳定、功能强大的特点,不采用任何中间实时库或共享内存技术,系统无冗余接口或中间缓存,减少了接口的失配性和性能迟滞。

充分共享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平台和基础应用提供的公用模型、数据和图形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二次维护工作。

充分进行应用共享,通过基础应用功能(稳态监控、aGC、网络分析等)在培训态下的部署构建功能完整一致的控制中心模型,保证了调度员培训应用的一致性原则的充分实现,构建了完整、丰富的调度培训模拟环境。

1.2真实性

DtS不仅建立常规的发电机、交流输电线、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母线、开关、刀闸、负荷等一次设备模型,还建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串联补偿器等新型一次设备模型。除此之外,DtS还建立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低频低压减载等二次设备仿真模型以及aGC控制系统模型。能真实地再现事故及恢复过程中的潮流分布、二次设备动作情况以及控制系统响应,能准确地仿真特高压和网省联络断面的潮流分布和电网特性。

1.3灵活性

教员可以采用图上操作和表单操作进行各种调度操作模拟及教案制作。

提供了综合令模拟、发电负荷匹配跟踪、集合操作等功能可以简化教案制作和厂站与外部调度的事故响应操作。

提供了子教案以及消息型事件功能可以灵活地模拟复杂的故障场景。

提供了weB交互技术,支持远程教员联合制作演习教案,简化了大型联合演习的教案制作过程。

2系统结构

DtS总体分为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中心仿真和教员台三个子功能模块。其主要软件组件模块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事件调度服务:实现对教员/学员操作事件的接受、调度和解析,并将其转入待电力系统处理的事件队列。同时实现子教案的存储和调用。

电力系统模型:实现电力系统的仿真计算和事件操作处理,包括电力系统稳态仿真、电力系统动态仿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仿真、误操作仿真、统计分析等。同时实现快照、教案的制作。

培训评估:按照制定的评估规则,对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实现培训过程的信息记录和评价。

数据采集仿真:实现对仿真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过程的仿真,将理论仿真计算的结果模拟成更为接近现实系统的各种量测。同时可以接受控制中心模型的遥控/遥调等操作,实现对电力系统仿真状态的改变。

控制中心模型:用以模拟与实际调度控制中心相同的系统环境,其中包括电网实时监控与智能告警、电网自动控制(aGC、aVC)以及网络分析等应用功能;

pLC仿真:接受培训态下aGC生成的控制设点,并仿真pLC的控制策略,生成电力系统模型中机组的出力设点。

DtS系统部署在ii区,其经防火墙与i区paS系统相连。同时DtS通过调度数据网外ii区与所属各省地DtS系统互联或web交互。DtS硬件部署图见图2所示。

3技术特点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DtS具有电力系统稳态仿真、频率仿真、调度操作模拟、继电保护仿真、安全自动装置仿真、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仿真、量测系统仿真、及aGC仿真,同时实现了基于weB技术的联合反事故演习支持功能。具体有以下技术特点:

3.1彻底的一体化设计思想

没有内置平台和数据库,充分共享模型和方式数据及画面,同时能够对aGC等控制系统实现离线闭环仿真。

3.2独特的原型逻辑仿真法实现对继电保护进行模拟

改变了传统的逻辑仿真法截获故障信息的预判思路,通过建立继电器的空间和时间的动作特性原型,进行继电保护的模拟。

3.3支持培训时在线的潮流转移分析

提供了灵活方便的事故下潮流转移分析功能。可以方便地为教员或方式研究人员提供事故及操作前后的潮流分析比较。同时提供了基准断面锁定功能,可以实现多步操作前后的分析和比较。

3.4灵活且完备的培训教案保存

教案中保存典型教案中的电网模型、运行方式以及图形,用户可以追溯历史电网的典型培训教案。用户可以在当前电网模型变更后导入原有教案中的运行方式,大大方便培训教案的制作过程。

3.5基于weB技术,实现上下级调度的联合反事故演习

充分利用Java技术的跨平台优势,实现了基于weB的联合反事故演习功能。演习人员可以通过调度数据网加合反事故演习进行浏览和操作。远程浏览器无需安装,可以广泛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4结语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DtS应用功能遵循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规范,充分依托和发挥技术支撑平台的优势,实现了基于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一体化DtS。充分共享了平台模型、方式和画面,可以方便地构建仿真培训数据环境,维护简单方便;基于应用的多态部署,实现了控制中心模型模拟,同时实现了aGC的闭环仿真,保证了培训环境的一致性;仿真模型全面,在实现了交直流混合一次电网仿真的基础上,实现了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低频低压减载以及量测模型仿真,继电保护模拟采用了独特的原型逻辑仿真法,培训模拟更加真实;实现了基于weB交互方式的联合反事故演习支持功能,支持用户基于调度局域网进行远程联合反事故演习,具有跨平台、无需安装、交互快速灵活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马韬韬,郭创新,曹一家,等.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9):7-11.

前台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职工培训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41-01

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基于大准铁路各段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提供一个支持铁路内部培训工作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该文以大准铁路公司的企业架构为模型,介绍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大准铁路职工培训管理现状

1.1培训信息传递不及时

由于大准铁路公司举办职工培训时,各部门、段、站区对职工培训信息采用层层上报的方式,电话联系为工作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质量低,公司职工教育信息统计时间每次5-6天,不仅周期长,而且出错率高。

1.2培训档案保存纸质化

由于职工培训记录最后以纸质的方式保存,因此信息量受到限制,培训记录有差错或丢失的可能性,无法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因此也不利于职工培训工作经验的总结,无法为今后的职工培训提出进一步战略性规划。

1.3培训课件无法实现共享

由于各段培训的资料、课件都有本段职教科保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专业交叉内容时,需要授课老师自己查资料或向其他部门求助,极大地降低了培训工作效率。

2平台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2.1平台的建设目标

根据公司的设想和要求,准能大准铁路公司培训教育平台需要达到以下的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1)高起点、高标准,保证系统平台的先进性在国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2)贯彻“实用、稳定、先进”的方针,以实际应用需求为设计依据,以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为导向,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充分考虑平台功能扩容性和技术升级性,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以求获得最佳的性价比。

(3)有效的执行公司计划、任务,并反馈教学质量,有利于岗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新工艺、新工法、新规范的学习,有利于各单位先进经验的推广,为公司培训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有效服务。

2.2平台的设计原则

(1)系统模块化:方案从体系架构、功能布局,遵循多层体系结构系统的设计开发原则,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接口服务化:建立易维护、易二次开发、易扩展的系统,尽可能地降低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为最终用户的后续开发预留接口。

(3)传输网络化:充分发挥已有网络优势,高质量、高效率应用的企业内部网络。

(4)决策科学化:通过信息的整合、流转、汇总,将各种信息图文并茂的呈现在各级领导面前,为他们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5)安全保障化: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平台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尤其在数据库设计与后期运行中要采用安全有效的方式,实行深度防护。

3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平台的网络体系结构基本可以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

(1)集中式即在大准铁路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所有基层单位均直接访问的服务器。优点是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2)分布式即在铁路公司建立总服务器,在各运输站段建立站段服务器。各运输站段直接访问本单位的服务器,同时站段数据可以异步更新集团服务器数据。优点是可以减轻对网络负载的压力,本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的系统拥有绝对管理权,在现有功能基础上,可根据各单位特殊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考虑到该系统是建立在铁路内部办公网络的基础之上,且办公网络覆盖在薛家湾本地,采用集中式方案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4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4.1培训管理系统

(1)组织机构管理

可以添加、管理组织机构,并且给组织机构赋予权限。可以编辑、删除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可以自己修改信息和密码。

(2)人员管理

提供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批量导入等一系列操作,普通用户可以实现个人信息维护。

(3)培训台账管理

根据权限对培训台帐、培训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培训费用台帐数据信息进行录入、分析和查询。对台账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导入、导出,生成纸质台账。

(4)培训档案管理

对员工参加培训项目、结果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员工基本信息的导入,培训记录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生成纸质员工培训档案。

(5)师资管理

建立公司师资资源库,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对内部教师、外聘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授课情况、内部教师年度考核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4.2教学管理系统

(1)培训需求调查

调查员工需要培训的范围,统计员工需要培训科目,设定调查分类,调查分类作为调查的一个属性,各段、车间、工区的员工根据需要进行投票,段管理员统计投票信息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员工培训需求计划。

(2)培训任务下达

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计划信息,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导入、导出、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和计划信息,具备提示功能便于员工了解培训信息。

(3)在线学习系统

员工在登陆后可以注册成为在线学习会员,注册成功后员工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模拟答题、课件、仿真课件在线学习等操作,完成学习作业、参加在线测试,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4)仿真演练系统

员工可在有提示的情况下进行实作模拟演练。学习模块侧重于讲解和分析,练习模块侧重于在有提示的的情况下指导学习者进行检修作业或故障处理的实际操作,考试模块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部分的检修或处理具体故障。

4.3考试管理系统

(1)在线题库

建立学习资料题库,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管理人员根据试题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

(2)考试管理系统

根据培训科目进行相关的考核考试、一日一题、模拟演练的考试。

5结语

该文根据大准铁路公司职工培训管理工作的需求,对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网络的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并对新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施茜.完善培训机制提高铁路职工培训效率[J].公司与产业,2013(4).

前台培训方案篇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3+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0引言

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了教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在该政策推动下,一批部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相继立项建设。“质量工程”涉及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2010年6月邯郸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6月又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改革。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1人才培养“3+1”模式改革

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后,根据社会需求、行业背景与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强化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学生毕业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成骨干”的目标,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实现无缝连接。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邯郸学院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制定了“学程分段、专业分流、教学相长、强化实践、重在应用”的“3+1”人才培养方案,即3学年(学时)时间进行学科专业教育,累计1学年(学时)进行工程教育和岗位实训。并于当年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典型实训案例库建设等项目,保障“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实施。

我们对2011版、2012版“3+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按4个平台、5个模块以及相应的系列设置,使培养目标得以清晰的反映。课程开设按照学科专业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综合实践、自主教育4大平台设置。学科专业教育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自主教育课程5大模块;每个模块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分成若干系列,每个系列的课程根据重要程度,标定为专业主干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专业主干课只限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置。根据每个模块设定的课程,确定最低学分要求。

1.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①进行市场调查。进企业、入社会、请专家和企业家,了解企业和社会目前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需求和企业用人的标准。

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及行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核心能力的需求,确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③通过地方性、区域性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④由核心课程,引入其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及其相应的课程群,继而确定每门课程和课程群对核心能力的贡献;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得4年后,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企业用人的基本标准。

⑤把相关课程和课程群分层次、分结构、分方向、分平台、分系列进行课程设置。

⑥根据课程的层次和结构,写出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所讲的内容、实践环节的安排、考核方式、课程设计等。

⑦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训环节,建设案例库,开展案例教学。

⑧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来校开展短学期教学活动和讲授实训课程。

⑨请企业和专家对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2课程结构的重组

2.1课程重组原则

我们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制订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3+1”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借助邯郸学院嵌入式系统市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光电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省级教育创新高地和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合作企业,重点培养Java软件开发、.net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移动互联技术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围绕上述人才培养特色,根据“三构建三优化”原则,即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具备坚实理论基础底蕴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体系,输送应用型人才。优化课程和课程内容,注重实训;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注重实践;优化授课学时,注重精讲多练。制订出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企业用人标准的螺旋递进式“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达到“学生毕业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成骨干”目标。

根据重点培养方向和“三构建三优化”原则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分层次、分结构、分课程群进行重组,以达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效人才的目的。

2.2实施方案

课程结构重组的实施方案如下:

(1)课程开设设置为学科专业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综合实践、自主教育4大平台。

(2)学科专业教育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自主教育课程5大模块。

(3)岗位实训分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3大部分。

(4)自主教育分为理论系列和第二课堂。

(5)根据专业重点培养方向,构建出专业能力分解表(如表1所示),以及相应支撑课程。

(6)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大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学分分配表见表2,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见表3。

(7)构建课程体系结构。针对目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问题,改革课程体系结构,拟分方向、分层次地设置课程。分方向设置是指围绕目前社会需求方向的相关知识点组织相关系列的课程。分方向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按照需求方向更好地理顺相关知识点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删除重复、过时的教学内容,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扩展和教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分层次设置是指围绕同一个方向的知识点,分层次设立课程,目的是引导高年级的本科生依据自身的发展目标,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进行学习。拟围绕方向知识点设立基础、研究、应用3个层次的课程,其中基础层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内容以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为主;研究层次课程主要是针对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设置,内容主要是该知识点的研究发展、高级设计技术和研究方法的教学;应用层次课程密切结合该方向的应用需要,重点放在应用开发技术的培养。分层次设立课程有利于高年级本科生根据自身未来的设计和特点进行分流学习。

3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包括基础与专业课程实验、微课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培训、各应用方向的技术培训(Java软件开发、.net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移动互联技术等方向)、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等。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成立有企业代表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企业培训前延至学校、企业提供真实项目根据教学规律改造为工程案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四合一”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形成全方位的校外实训网络,使企业和学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已有实训设备和先进的模拟、仿真软件建立起固定和流动的校内实训室。至少建立开展5个校企紧密型合作点,每年能新增紧密型合作企业1~2家。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专业教学、科技开发以及社会化需求为依据,完善“政府资助,校企合作,社会援助,提升办学条件”模式,遵循政府的规划,按照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建设,依照市场需求,以行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吸纳社会的捐赠,利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以发展共赢为基础的融资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3.1实施方案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验与实训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保证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下的实践教学条件,尤其保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专业方向实训和CDio教学的需求。扩展现有的实验环境,结合特色人才的培养需求,计划3年内建设完成综合学生创新实验平台,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自主实验的要求。实验室按照完全开放式和组合式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完成后的实验平台面向各级本科生,学生提出实验申请,实验室准备并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备,以更好地为学生自主研究创造条件。同时,企业也可前延至学校,建设相关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把企业的一些真实项目经过教学改造后转变为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实训项目,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感受企业文化,经历一个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密切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邀请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开展项目课程开发和实践,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建立一套与培养方案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

3.2主要建设内容

(1)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打造以真实项目为主体、以生产实际为案例的实岗实训平台,实现“企业需求、专业育人、学生就业三位一体,无缝对接”。

(2)在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3)与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基于实训项目的项目化校本教材,包括配套教学资源,如项目指导书、项目任务书、项目考核及评价标准等。

(4)与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建立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规范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过程控制和考核标准,共同推进顶岗的力度和广度,提高顶岗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结语

经过两年的教改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已初步实现,并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2011年、2012年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制订2013年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细则,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规范实践教学。显然,落实培养方案的最大难度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很难按照标准完成对方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唐剑梅,钟世芬.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8):15-17.

前台培训方案篇10

但从现有状况来看,工商所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专业人员比例偏低,虽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及骨干担任法制员,但精通法律、法规的专家型人才甚少,这严重地制约了执法力度的提高和职能的到位,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工商所法制员的业务素质成为当前的紧要课题。

一、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建立“四个一”学习制度

法制员如欲提升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就应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有计划地制定学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1、一周组织一次学习。规定每周一个下午为法制员集中学习时间,以案例研讨、以案说法等形式提高法制员适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从而形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集体讨论解决问题的氛围,以达到共同提高。

2、一月进行一次学法。将每月的某一天定为集中“学法日”,组织法制员学法。目前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较多,并且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正不断出台,设立“学法日”的目的即在于帮助法制员尽快了解掌握这些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从而学以致用,缩短办案时间、提高办案质量。

3、一季组织一次案件质量检查。先由各工商所对本所该季主办案件的案卷和台帐进行自查、自纠,然后各工商所之间进行互查,找出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由法制科对所有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复核、确认,提出整改意见。

4、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评比打分。由法制科牵头,对各所所办案件的案卷、台帐、简易处罚等进行检查、打分,将考核结果纳入法制员的考核档案之中,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的标准之一,并将发现的问题在《鼓楼工商》中公布,从而对存在问题的工商所和法制员进行鞭策,对其他工商所和法制员予以警示。

二、开展培训、拓宽能力,做到“实、新、活、宽”

目前,许多教育、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因此,我们的法制员培训应从实际出发,适应需求,并使其成为一种常规化、制度化的机制,纳入日常工作,达到“实、新、活、宽”的目标。所谓“实”即在理论学习上求实,坚持用党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法制员,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坚定性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夯实政治素质基础。“新”即在培训内容上求新,组织wto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外语会话等知识更新培训,并根据工商监管职能转变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开展业务培训,夯实业务素质基础。“活”就是在培训形式上求活。可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分组讨论、考察交流等方法,既开展综合法规的周期性培训、又进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满足法制员多元化的知识需求。“宽”就是在培训渠道上求宽。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等来夯实理论功底。并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带领法制员到各兄弟分局学习巡查办案经验,还可邀请法制处领导、高校法学专家教授来我局授课。必要时,法制科也可进行现场办案,从而帮助法制员提升业务素质。

此外,在培训中要注意提高法制员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由局领导组成培训小组,具体负责工商法律学习培训工作的领导、组织、部署和统一协调工作。决定培训的考核、奖励机制与方案,推选培训标兵,以提高法制员培训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坚持以考试竞赛上档次,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和岗位练兵,通过各种比赛巩固、强化培训成果。

三、整章建制、进行制度化建设,形成比、学、赶、超的好局面

提高法制员的业务素质,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只有用严格、完善的制度才能使法制员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实绩才可及时得到评定。

1、建立案件质量考核制度。由各基层工商所案件领导小组自行拟定案件质量考核标准,随时对案件质量进行考核,并由法制员就典型、疑难案件进行讲评,这既有利于促使法制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质量。

版权所有2、建立案件回访制度。法制员可对本所查结的案件进行回访,了解当事人对程序、实体有无异议、对处罚决定有无不满,从而确保本所办案人员执法准确,起到事后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