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后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0:00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1

一次机缘巧合,无意中读到了这本书,觉得对自己的幼儿园教师生涯很有感触。书中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联系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我相信就像我一样,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对于在学的学子,即使"照单全收"也会有所收获:对于在职的老师,书里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因此应该能引起共鸣,也可促进自己重新审视这些切身的问题。我每一次总会比前一次多一些感受、多一些思考。有时偶尔停顿—下,思考一下书中提出的问题或见解,进行思想或实践上的思辨,再继续阅读、思考,这样才是真正地与大师"对话",才能从中受益,也更能体会凯兹博士这位大师的用心!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我的收获是:

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然后寻找处理困难的方法。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依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其成长的道路是曲折艰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努力的,对于我这个新手教师而言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与丽莲q凯兹的"对话",让我收获很多,让我更加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让自己更坚定信念,努力朝专业成长之路迈进。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50字(二)

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滋的着作《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他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凯滋教授在书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尤其应注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后者更应该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无疑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适宜性教学,就是让我们教师思考,幼儿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都要涵盖:知识、技巧、气质、情感着几个方面。

书中指出:让幼儿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时,其学习情况最理想。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学习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讯息。知道的讯息越多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儿童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越要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这些对于我在课程中的创设有很大的启发,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注重直接体验。

凯滋教授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时,他反复强调指出,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这样才能即有助于保证并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抱着学习专业理论的渴望,时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误差,感受他的反思、实施、辩证和理性,我不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学建议,还分享了他的学术气质和精神。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起到理论铺垫作用,结合《指南》和我们的教育现状,用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50字(三)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2

这篇文章是一位幼儿教师以自己的心态写出了的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有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现节选如下:

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

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

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

4、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

5、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

6、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

7、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

8、家长工作有难度;

9、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3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六岁之前就已经有了人格基础,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亲情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亲情的美好,萌发感恩的意识,从而促使幼儿了解亲情的重要性。

一、“我的爸爸”,认识亲人

认识亲人是感恩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能让幼儿从认识父母做起,体验亲情的重要性。父母虽然是幼儿最亲近的家人,但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所以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和幼儿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父子之间的接触更少,长此以往会造成幼儿对父亲的态度冷漠,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弥补这一点。

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对父母,尤其是对父亲缺乏认识的问题,选择一些以父亲作为主人公的绘本读物,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父亲。例如,《我爸爸》就是一本精彩的绘本读物,它讲述勇敢的爸爸不畏惧野狼,轻松地从月亮上跳过去,这个爸爸也不畏惧大力士,敢和大力士比试,同时,这个爸爸很憨厚,比如他的头发好像扫帚。教师可以让幼儿从阅读绘本入手,说说故事里的爸爸有哪些能耐,然后引发幼儿思考,想想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本领,慢慢地引导幼儿感受父爱的伟大。如有的幼儿认为爸爸好像超人,他每天很早上班,回家又很晚,但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他又会及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带自己去医院。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认识了亲人,理解了爸爸的忙碌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对父亲产生了感恩之情。

利用绘本能够促使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等亲人,对父母不能始终陪在自己身边表示理解,从而促使幼儿和父母的关系更为亲密,这样可以为感恩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幸福宝贝”,感受亲情

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安排他们阅读一些和亲子有关的绘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和父母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能够促使幼儿对父母产生依恋之情,从而促使他们体会到亲情的美好。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渗透浓浓亲情的绘本故事让幼儿阅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故事就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作为“幸福宝贝”的美好。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阅读后尝试讲讲这个绘本故事,感受亲情的美好。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兔子告诉大兔子自己很爱他,大兔子回答小兔子说自己更爱他,然后他们一起回忆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小兔子最后在大兔子的怀抱中甜蜜地睡着了。在幼儿掌握了这个绘本故事的主题思想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小兔子的行为,回家对自己的父母说“我爱你”,然后模仿小兔子回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以亲情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展现出来,这样也能促使幼儿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以绘本作为切入点,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亲情,从而促使他们对家人产生感恩之情,增强幼儿的亲情意识和感恩意识。

围绕绘本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游戏,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促使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三、“我是帮手”,尝试感恩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能够塑造人格”,绘本作为幼儿文学读物,对于幼儿完善人格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加一些和亲子互动有关的活动,例如让幼儿阅读以母亲为主题的读物,感受母亲为自己做的事情,尝试帮助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4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策略;快乐阅读

引言

绘本是以儿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图书,能给儿童带来视觉的享受和情感体验,通过以图叙事的方式弥补幼儿识字的缺陷,成为儿童早期阅读的主要材料。绘本阅读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视角,也是语言、情感和艺术互相渗透的一种途径,对幼儿的成长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注意选择教学方法,正确解读绘本阅读的教学价值,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改进绘本教学的形式,发挥出绘本阅读的潜在价值。

一、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绘本教学缺乏特色

我国的绘本教学目前处于模式化阶段,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比较注重预设教学程序,没有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去调整教学程序。这样的教学模式太过僵硬,也会导致教师思维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践者,但优质课程的评价标准却是学校的行政领导制定的,这样就剥夺了幼儿教师的课堂评价发言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刻意去模仿名师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程变成一套固定的程序,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逐渐减弱[1]。

(二)对教学目的缺乏反思

教学目的是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目的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挖掘教学价值,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如果没有对教学目的进行反思,教师就会盲目跟风,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学习名师的语言和动作,开展花样繁多的教学活动,这样非常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2]。此外,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也会忽略对幼儿情感和个性的培养,片面认为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学习知识,导致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三)对幼儿缺乏引导

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提问和朗读绘本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幼儿明白图书上的主要内容。教师大多是按照自己设定好的路线来授课,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让幼儿仔细分析绘本内容,让幼儿跟着自己的节奏去思考,这样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会导致幼儿习惯于听教师的安排,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w中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也违背了教学目标,不利于提高绘本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绘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选择优秀的绘本

在选择绘本之前,教师要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好饿的小蛇》,这个绘本故事情节简单,画面比较形象,很容易受到幼儿的喜欢,而且非常契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此外,绘本中的故事最好能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这样幼儿就可以对画中的故事产生共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反之幼儿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也很容易丧失阅读兴趣[3]。比如说绘本《我妈妈》就可以让幼儿产生共鸣,画中描绘的都是关于妈妈的事情,而妈妈是幼儿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他们就很容易对绘本产生兴趣,还可以营造出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学方法应以能否促进幼儿思考为选择前提。就爱哦是要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肃然绘本自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幼儿的兴趣持续时间很短暂,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教师可以抓住绘本中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展开讨论,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模仿是幼儿的兴趣之一,在绘本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重复的语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幼儿模仿绘本中的对话,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好动是幼儿的另一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演绘本中的内容,这种有趣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氛。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幼儿逐步深入理解绘本内容,通常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让幼儿自行观察图画,让后组织语言表达出来;第二步,让幼儿通过图画展开联想,学会观察图画中的小细节;第三步,引导幼儿推断图画的前后关系,理清故事的脉络,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询问幼儿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

(三)引导幼儿有效阅读

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是绘本教学的主要目标,首先教师要学会营造有趣的阅读氛围,激发出幼儿的求知欲,通过小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带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有效阅读,挖掘出绘本中蕴藏的内涵,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充满感情地朗读绘本,让幼儿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反复阅读,鼓励他们提出心中的疑问,然后大家一起来探讨,在交流中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如绘本《小蛇散步》,作者没有说出最后的结局,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去猜测后面发生了什么。不同的结局对应不同的内涵,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给出的答案来分析其中的内涵,让幼儿的思想层面得到提升。

结语

绘本阅读应是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展示出他们的天性,幼儿也会对绘本阅读产生兴趣。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味地参照模板教学,这样只会约束幼儿的个性发展,还会让幼儿对绘本阅读产生恐惧感。本文探讨的快乐阅读策略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芹.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5,17(06):45-48.

[2]周丽丽.乐读・善读・悦读・会读:幼儿园绘本阅读指导策略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4,21(05):17-18.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5

一、活动方案设计表现出偏离培养幼儿初步阅读技能的宗旨

早期阅读活动不仅要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关系、培养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幼儿流畅阅读的能力。早期集体阅读就是要发挥集体教学的价值,教师用较短的时间让更多的幼儿通过阅读作品习得初步的阅读技能。有论者指出,幼儿早期阅读的作品可以让幼儿通过看图进行预期、假设,对作品结尾大胆质疑,而反思、预期、假设、质疑恰恰是幼儿成为流畅阅读者所需具备的初步技能。但在实际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方案设计往往不关注幼儿反思、预期、假设与质疑等技能或策略的习得与使用,这种设计方案指导下的活动将是教师牵着幼儿鼻子走,幼儿得不到任何自由遐想的空间,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就像导游或导演带领幼儿“参观”或“表演”整个阅读作品,幼儿几乎没有反思、预期、假设及质疑的时间与机会。

在一次“聪明的小鸡”早期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活动目标设计如下:“能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小鸡与狐狸的情绪变化和性格特点;能用语言表达故事的发生过程,用动作表现基本故事情节。”结合作品仔细分析,该目标设计没有将幼儿在此作品中能够习得的阅读策略或技能(预期、假设、猜想)作为本次活动目标。显然,目标设计已经偏离了集体阅读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再看该活动过程设计:1.听童谣《小小鸡蛋把门开》入座;2.教师操作纸偶教具讲述故事《聪明的小鸡》;3.幼儿独自阅读;4.教师引导幼儿集体阅读;5.总结;6.故事表演;7.听音乐《小鸡之舞》自由活动结束。仔细分析该活动过程设计,在幼儿独立阅读之前教师已经将作品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完整呈现给幼儿,这其实已经放弃了作品本身固有的价值,即通过阅读该作品突出强化幼儿猜想、质疑、思考等早期阅读策略的习得。因此,整个活动设计教师重“听”、“记”、“表演”而非重阅读策略与技能的习得、养成。

众多研究表明,成为一个成功的阅读者,在儿童3~8岁期间,成人要帮助他们奠定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因而,早期阅读教育不只是识字教育、听成人“讲故事”、表演作品等形式,而是重在引导幼儿习得阅读技能与策略、萌发自主阅读的意识、提升阅读能力的教育。忽视幼儿阅读技能与策略培养的活动设计就意味着偏离了早期阅读教育的宗旨。

二、活动过程缺乏给幼儿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与时间

重视儿童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早期阅读教育改革的趋向之一。过去教师不注重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培养及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常常把阅读内容肢解成知识经验碎片,让阅读为传授知识服务,这种现象当前依旧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重识字、句型操练,忽视幼儿阅读兴趣、习惯的终身养成;重指导幼儿单页读,忽视幼儿对作品整体、连贯的感受,诸如种种可以用最核心的一句话概括:即缺少为幼儿创设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导致幼儿对阅读失去兴趣,难以习得良好的阅读策略及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笔者在实践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常常操作教具以讲故事形式将作品传递给幼儿,接着提出幼儿无需阅读作品就能解答的问题,随后给幼儿2分钟的时间阅读,接下来教师领读图书文字,最后以教师扮演作品中主要角色的表演游戏结束。我们能够看到,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在教师事先“引导、指导”的前提下阅读,每个孩子阅读思考完全相同,孩子无需思考并且在阅读第一页时就已知道最后结果。教师使尽浑身解数调动幼儿积极性,试图让幼儿主动出声阅读,但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幼儿对教师一遍遍的领读与无聊的提问感到厌烦。整个阅读活动孩子仅仅依靠听觉、视觉刺激即听故事、识字就完成了该作品的阅读,而阅读决不仅仅是通过听觉、视觉感知就可以达到其效果。真正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在给予幼儿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与认知、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协调一致的发展,帮助幼儿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与此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当教师给幼儿自主阅读创设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并允许幼儿用自己喜爱的形式、独有的方式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幼儿充满了种种质疑与猜测、假想与验证,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在孩子自主、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渐次提高。因此,在集体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读、知道怎样读,且能够尝试使用一定的策略。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增加同伴交流的机会,创造一个平等相待的环境,为不会读与会读的孩子构建交流平台,同时注重发挥幼儿同伴间的学习价值即引导同伴共读,这也不失为给孩子创设自主阅读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策略之一。既如此,教师何乐而不为?

三、活动评价难以做到关注幼儿兴趣培养、自我情感体验

如果把教学理解为“儿童与其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互动”,那么教学评价即是对这种互动的评价,而这种互动在我国幼儿园更多表现为集体教学,因此集体教学评价是幼儿园评价的重要内容。众多的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评价旨在监控整个教学进程并通过评价为儿童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早期阅读集体教学评价集中体现为通过评价帮助幼儿获得一系列与读写有关的重要态度、期望、情感、行为技能的价值追求,而此价值追求的实现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同时重视幼儿阅读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与读写技能习得。但是长期以来早期阅读集体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多体现在读写技能方面,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于幼儿情感、态度、期望等方面的评价。

在“聪明的小鸡”活动过程中,当翻到书本第一页,看到第一幅画面(狐狸藏在大树后,小鸡从房子里走出来),几乎全部幼儿这样描述到:“狐狸在树后等小鸡一起玩儿,狐狸和小鸡捉迷藏”。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否定幼儿的描述,却自认为很机智地给小朋友讲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故事,结果听完故事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狐狸要吃小鸡,这样的引导与评价剥夺了孩子感受该作品跌宕起伏情节的机会,这种评价完全没有顾及到幼儿真实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显而易见,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幼儿是在集体情绪感染的情境中阅读的,这是一种分享、体验集体情绪的过程,教师的否定性评价不仅打断了幼儿的分享,同时也使这种否定评价所带来的消极情绪蔓延于整个班集体。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当幼儿的猜测一再被老师否定,最终结果将是幼儿不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想象与幻想,不再喜欢阅读,不再渴望学习。

教师教学评价是否重视幼儿学习兴趣养成及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否首先尊重了幼儿的兴趣与真实的情感体验。懂得、善于尊重幼儿兴趣及其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师更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幻想,更重视发挥幼儿同伴间主体间的学习价值。换言之,对自己工作自我效能感高、对幼儿学习采取激励性的积极评价的教师往往更易鼓励孩子的发散思维,更重视发挥幼儿之间的主体间性,更少强调结果的一致性或所谓的正确性。因此,早期集体阅读活动的评价应注重幼儿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评价,通过评价发挥集体教学情绪感染的特质,让幼儿在集体阅读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不断培养阅读兴趣、习得阅读的初步技能、养成积极的态度,为幼儿一生的阅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教育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幼儿教育,2008,10:4-5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1

[3]张明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幼儿教育,2005,2:12-13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6

关键词:对话师幼互动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问题的提出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师幼关系。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教学获得成功,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看是否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而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师幼互动更能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但在目前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较为明显地呈现出下行型互动的特点,即,多上对下的要求、指令、提醒、约束、帮助和照顾等,而少平行的、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内容,如共同游戏和交流等,对幼儿阅读中变化着的情绪情感等关注不足。具体表现为:活动过程中教师过多提问、随便插问;或是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讲故事为主、幼儿一边跟着说一边翻阅图书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无法真正体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早期阅读活动实践中针对环境阅读、分享式阅读、主题活动下的阅读以及一日活动中其他环节中的阅读,依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展开“以幼儿为主体”的师幼互动形式,以此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2相关概念界定及问题分析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师幼互动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由此可见,积极的师幼互动是师幼互为“对话式”的互动。

对话是早期阅读活动过程中有效开展师幼互动的途径。这种对话并不仅仅是传统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而是一种有意识的交流和引导.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师幼谈话交流外,还包括师幼间阅读经验的共享和共鸣。对话使师幼互动更为丰富、平等,能为幼儿提供阅读方面的有益帮助,以便幼儿能把具体的阅读经验内化到自身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应注意“过滤”一些偏离主题的问题或者一些不必要的话语.多给孩子一些留白和情感体验的机会,也有助于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此外,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让幼儿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教师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阅读环境。

3我们尝试的早期阅读师幼互动策略

3.1环境与幼儿对话:做足环境阅读的文章,内隐式互动做铺垫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心理发展的。”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增强幼儿主体活动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支持性环境即教师努力营造一个能引发幼儿阅读兴趣的的氛围,它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性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幼儿。所谓内隐式互动是指教师营造这样独具支持性的环境,幼儿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间接的互动。幼儿通过活动与能生趣的阅读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内隐式的由教师创设的支持性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创设。

3.1.1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文字符号刺激的幼儿生活环境,“动”在恰当的暗示指引

主要是指饰于墙面、地面或物品上的大量文字符号的信息刺激。这样的文字符号带有明显的暗示性和潜移默化性。幼儿会对应符号逐渐理解符号所暗示的相关行为。

比如小班幼儿初入园时的常规指导,包括喝水、入厕等。教师在开水桶前、洗手池边上按序贴上三对小脚印,孩子就会认真地把脚对应在脚印上,慢慢形成排队的习惯,偶有幼儿要远离队伍时,同伴会及时提醒。另外还有男女分厕的标记,直行、拐弯请当心等标志,都在暗示幼儿注意的事项,指引幼儿进行正确操作。到了中大班,教师可把更多的文字放进墙面,比如各个区角的名称规则、各种物品的名称以及幼儿名字的张贴使用,以此激发幼儿有兴趣关注各种符号文字,尝试自己设计描画符号标志。

3.1.2为幼儿创设舒适温馨的阅读区环境,“动”在充分地感受体验

在阅读区里,教师提供的是一些精选过的幼儿关注且喜爱的图书和一个相对安静舒适可自由阅读的读书环境,空间相对比较安静且隐蔽,用书柜做隔断,地面铺设软垫,墙边倚放靠枕,幼儿可一个人安静阅读,亦可两人你讲我听。区角门口有“今天你读了吗”笑脸卡插卡栏,凡是进入阅读区阅读的孩子都可得到笑脸,让进入阅读区安静看书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行为,从而体验翻阅读本欣赏画面带来的感官刺激和成就感,喜欢上阅读。

3.1.3为幼儿创设一个不断更新的图文并茂的主题墙饰环境,“动”在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

验,提升阅读

充分利用随着主题开展不断更新的图文并茂的主题墙饰环境。幼儿认知活动具有较大的无意性,而主题墙不断更新且丰富的图文却能很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阅读。

如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娃》中,主题板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分支介绍:中国之最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中国的戏曲;中国的文字;奥运会等等。幼儿就会时不时向老师发起询问,提出建议,在这些内容中,有很多文字的表述,并配有幼儿参与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幼儿借助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很快的掌握墙面的内容,识记文字,分享主题在不断深入和丰富中带给自己强烈的视觉感受,并帮助幼儿梳理系统的主题知识。随着活动内容的更新,幼儿会主动地加入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中来,开始从事简单的早期读写活动。比如在“运动的身体”主题中,教师和幼儿讨论着各种身体的运动,当教师问及“谁能把自己知道的运动用图画告诉大家”后,幼儿就开始了用纸笔画出自己所了解的一些身体的运动,教师则帮助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再把这样的作品饰于主题墙饰。

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是幼儿由兴趣而生的早期读写即早期阅读活动的表现,在这里教师的提问推进,及时给予帮助等互动都为幼儿有兴趣参与读写活动提供了便利。

3.2教师与幼儿对话:做透分享阅读的形式,多样式互动来贯穿

所谓分享阅读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幼儿共同阅读一本书。我们开展分享阅读教学,是想让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促进成长。而这一切的主要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凸显了作用。

3.2.1教师应启发并保护幼儿对画面和读本的不同思维和看法,鼓励幼儿创意表达

教师应该把自己视作和幼儿同龄的小朋友,以同伴的身份参与阅读,用一颗纯真的童心去解读和参与幼儿间的想象。

如读本《上床睡觉》中,大象爬上梯子时出现的颤动的黑线,当我问及表示什么时,幼儿有说是汗水,因为大象太重爬梯子很累;也有说那是那是水珠,是大象刚洗了澡没擦干净。

这些想法富有童趣又源于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切不可以武断的态度轻易否定,则应尊重幼儿的看法,以鼓励和亲切的态度,小心呵护幼儿在观察画面过程中萌发的创造性思维的嫩芽,为他们有理有据的想象喝彩,并鼓励幼儿来创意表达,让幼儿尝试阅读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幼儿观察和讲述的欲望。

3.2.2教师可多用悬读法、关键词导入法等技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所谓悬读法就是指阅读预测,关键词导入则是对文本内容中最具典型的词的理解和讨论式导入。我们知道,教师一味的讲解灌输,只能让幼儿被动消极的接受,毫无兴趣可言。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猜测想象,充分调动其对文本的新奇感和好奇心,有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绘本《勇气》活动中,一出示书本,教师直奔主题,提问:什么叫勇气?围绕这个关键词,幼儿讨论和发表着各自的见解,有孩子说“勇气就是我很能干”;“勇气就是摔跤很痛但我不哭”;“勇气就是我很厉害,生病打针的时候我不会哭”……讨论后再进入阅读,找找书上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勇气。

《我的幸运一天》中,关键词便在“幸运”二字。教师先把幸运二字打在了大屏幕上,让幼儿自由说说各自的理解。一幼儿说“幸运就是碰到了很高兴的事”;另一幼儿说“幸运就是在马路上捡到钱了”;“幸运就是特别好的事情”……教师再作梳理“幸运一定是一件好事!”针对画面上的狐狸和小猪,再次设疑:“那会是谁的幸运呢?”幼儿进入了猜测,并带着猜测开始了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去验证自己的猜测。

在这种关键词讨论和悬读猜测中,幼儿一次又一次产生了想知道结果的欲望,阅读的兴趣被一次又一次的激起,如此,阅读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3.2.3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教师善用相应指导策略,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故事类图书有着明确的事件发展线索和主人公,重在故事性特点。教师可引导幼儿较多使用预测假设等策略,如前一小点所述。

而诗歌和散文类图画书语言优美意境悠远,通常以对仗排比等句式为主,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可通过声情并茂的大胜朗诵再配以与意境相符的音乐,让幼儿在感受画面美的同时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勇气》,勇气有很多种,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总之,不管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这样的文字在优美音乐的衬托下,在教师深情的朗诵中,孩子们也会随着画面轻轻地吟诵起来。课后,孩子们会津津乐道于书本的各种勇气的解释,张宇翔告诉我:我今天把我最不喜欢的菜也吃完了,因为这也是一种勇气。

而科学图画书语言相对严谨,简单,画面一般按照难度层次递进,教师可指导幼儿分享阅读代表性的画面,而后根据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其他画面,然后在进行小组阅读讨论交流,共同分享阅读发现的乐趣。如《昆虫躲猫猫》《动物一定不可以穿的衣服》。

3.3幼儿与幼儿对话:做实一日生活中其他阅读活动,随机式互动再补充

3.3.1教师善于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表现出惊奇、兴趣与欣赏,能够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用合适的方式抛还给幼儿

故事表演区内,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指偶头饰和道具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

故事《小熊你长大了吗》活动后,区域里多了些小熊、小马、小兔等的头饰,还有一顶帽子、一件小衣服、一双小鞋子。任嘉乐来了,拿起头饰一个个戴过去,嘴里念念有词。妞妞和凯颖来了,任嘉乐对他们说:“妞妞,我们来演戏吧!我演小熊。”“我演小兔吧。”“那你演小马吧!”见我在一边观察他们,立刻想起了我,道:“老师,你来看我们表演吧!”看着我一直微笑点头赞赏着,小演员们可认真了。几个人都戴上了各自的头饰。小熊趴在桌子上睡觉呢,小兔和小马敲门……

在此过程中,幼儿不断地享受着故事表演带来的愉悦,教师的关注与认可更让幼儿生起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3.3.2教师善于对幼儿发出的信息及时积极地反馈,有助于幼儿深入探究

自制图书活动同样也给幼儿带来充分的愉悦感受,加强了阅读的兴趣。我们在进行《我家是动物园》《我爸爸》等分享阅读后,会提供材料让幼儿来继续图画书内容的创作,自制成新的《我爸爸》《我家是动物园》。

那天一大早,张一进幼儿园就掏出了小书包里的一叠纸给我“朱老师,这是我做的书!”,这是一叠用a4纸对折剪开后装订而成的一个本子。“封面”上画有三个小女孩手拉着手,中间一个扎着一根长长的辫子,右边一个留着短发,左边则是两根辫子,旁边有“我的好朋友”几个字。不等我说小姑娘迫不及待告诉我说“书名叫《我的好朋友》,书里讲的是我的好朋友们!”,我很高兴的拿起书读了起来!原来张的好朋友是叶君如、马思怡、胡宇佳,弯弯妹妹……最后还有一条小狗!我很认真的告诉她,我很喜欢这本书,要把它用相机拍下来留作纪念。随后在晨间活动的时候我还向全班孩子郑重介绍了这本书,并请张讲给大家听。

通过这样的互动后发现,孩子笔下的动物园比大岛妙子、安东尼布朗笔下的更有创意,而且,他们的解读也沿袭了作家们一贯的幽默风格。他们在阅读自制图书时,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大的自主性,幼儿能很自信地和同伴分享交流图书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这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3.3教师善于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并抱以认真、认可、开放的态度

在餐前餐后的游戏时间教师经常会组织幼儿玩字词游戏,比如首尾相接的词语接龙,一字开花的组词游戏,同音字对对碰,传声筒游戏等。在此过程中,让字词、语音玩转我们的一日活动,幼儿对字词的敏感性就会被加强,进而幼儿对文字语音的兴趣就会更强。

4我们的思考和结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早期阅读中师幼互为“对话式”互动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激发

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能力和习惯。这样的哺育、滋润与分享一直与我们前行相伴,我们虽然在这样的润与潜中摸索出自己的一些经验,但不难发现,我们所做的只是通过一系列的师幼互动,对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较为粗浅的探索,我们还需通过更广泛的师幼互动在每一个细节中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不断激发幼儿兴趣。再者,因为兴趣的随意性和突发性,更要求教师需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呵护其一日活动中时有闪烁的阅读兴趣,找准时间,恰到好处的给予激扬。如此,互为对话的有效师幼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产生以及阅读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7

关键词:幼儿;语言;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71-02

1.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早期阅读就是0-6岁的学前儿童凭借着变化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活动过程。婴幼儿在最初阶段就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让幼儿感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信息。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增强幼儿主动活动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反之,幼儿在威严的教师面前,在呆板的教育环境中,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抑制的状态。"因此,我们重视创设温馨、宽松、愉快的支持性环境,遵循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经验、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让幼儿在理解图、成人语言以及文字的过程中,丰富、扩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丰富相应的词汇,获得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期,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发展。

2.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苏维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利用语言活动时间,先让幼儿自己阅读,仔细观察图画书中人物(动物)的表情、形态、动作等,运用语言讲解图书内容。在幼儿阅读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纠正幼儿不合理的、错误的讲述。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倾听教师讲述图画书中画面的文字说明,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方面语言信息,在幼儿基本理解画面内容后,由教师朗读,幼儿跟随教师用手指点图画书中画面的文字说明,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口头语言和文字的对应转换关系,最后,归纳阅读内容,帮助巩固、消化所学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如:我们创设语言表演区,将阅读内容不断内化,对于幼儿己初步掌握的阅读内容,可让幼儿到语言表演区进行创造性表演,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对话等形式将故事情节、具体内容表现出来,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阅读内容的兴趣。

3.根据教育目标,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培养,使每个幼儿在语言能力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3.1阅读活动(按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

3.1.1大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3.1.2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3.1.3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3.1.4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3.2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3.2.1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3.2.2听音乐编构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来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4.1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4.2开设幼儿阅览室。我们开辟了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4.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5.阅读教育还渗透在日常人际交往、自由游戏、散步时进行。让孩子想说、会说,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

5.1早期阅读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快乐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和小猴子、凶狠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他们会屏声静息,全神贯注地听,幼儿讲完故事后,其他幼儿要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讲得好不好?为什么?"这样势必就要求幼儿有目的地听。幼儿在这样的引导下,培养起在听的时候对所听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5.2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春风吹绿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熊猫勇敢地冲向豹狗,金丝猴趁机搬起一块石头朝豹狗砸去……"等等。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形象化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魅力。幼儿在倾听故事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5.3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幼儿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的语言发展,包括了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力、理解力和运用力。假设一个孩子从小只与自己的父母交往,那么他在打开自己家门后便会处处产生各种可能的"语言障碍"。从小接触各式各样的语言,这才使得他们逐渐地发展起具有交往价值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学习文学作品中,幼儿不仅可从故事、童话和诗歌中学习我国汉语中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及世界儿童文学的特殊韵味,帮助幼儿使用当的语言与人交往。

5.4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往者作出什么样的语言反应,这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个方面,如在阅读延续活动中,《蚂蚁和大象》《淘气的金丝猴》等动画片,均有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情节,幼儿在熟悉故事角色间对话的基础上,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6.家园共同合作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更好发展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8

【关键词】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组织;实践

早期阅读主要是指幼儿利用变换着的色彩、影像、文字等内容剖析读物的学习过程。其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获得多感官的情感体验。因此,幼儿园方面需要重视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一、现阶段农村地区幼儿早期阅读发展情况

其一,幼儿家长已经初步具备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理解,88%的幼儿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十分必要的。随着阅读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10%幼儿家长认为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可有可无的,可以等到幼儿具备阅读能力后再次进行教育指导;只有2%的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开展早期阅读,家长认为幼儿只需要听听故事就可以,阅读能力随其自然就好[1]。

其二,幼儿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一指开发幼儿学习潜能,而是利用阅读书籍获得大量的情感体验,切实培养幼儿真、善、美的阅读能力,其目标也是与幼儿时期教育目标相契合的。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地区部分幼儿家长对阅读价值与教育重要、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不足[2]。如:40%的幼儿家长认为智力的发展是幼儿时期教育的重点;26%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需要适当欣赏儿童刊物及文学书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几个家长明确认知幼儿需要学习哪一类书籍。同时,还有8%的家长认为对幼儿成长有利的书籍就需要阅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切实树立幼儿正确的人生观。

其三,幼儿家长是幼儿学习发展的启蒙老师,家长的地位及教育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长必须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引导幼儿学习发展,从多个角度综合选取适宜幼儿学习成长的图书。部分家L在带领幼儿逛书店时,并没有考虑幼儿的学习感受,而是为幼儿包办一切,使幼儿与书籍形成一种僵硬的关系[3]。由于书籍内容对幼儿而言缺乏一定联系,导致许多幼儿在逛书店过程中是被动的。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幼儿教师在为幼儿选取书籍过程中是无目的的,对书籍内容能否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太了解。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没有幼儿逛过书店,此类家长完全忽视了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更没有意识到利用书籍引导幼儿的教育途径。主要是因为自身缺乏对知识的认知,严重影响到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亲子共读需要时刻遵守的要求

(一)娱乐性

趣味性的亲子共读活动,可以切实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学习才能,进而获取阅读成就感。因此,幼儿园方面需要正视亲子共读活动,以此为切入点切实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幼儿园在开展亲子剧场实践活动时,可以依据幼儿的阅读兴趣,结合幼儿家长的想法,选取故事汇报表扬或者是自制书籍等形式。在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在幼儿教师专业的指导下,积极联合其他幼儿家长结伴参与阅读活动。

(二)渗透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不可以操之过急,刻意寻求幼儿的识字量,而在日常生活中从多个角度进行渗透则是当前最佳的一种途径。日常教育活动中当幼儿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教育时机进行指导[4]。如:看到园内的广告牌、提醒牌、路标时,幼儿会被多样性的牌子吸引住视线,此时幼儿家长需要及时对幼儿展开教育和引导,以此来切实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当幼儿遇到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字时或是理解不了的图画时,家长需要发挥好自我指导作用,与幼儿一同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进而切实解决问题。这样以来,不仅可以使幼儿明确知识的产生过程,又进一步增加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幼儿阐述自己对书籍的看法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与幼儿一同阅读过程中家长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行为,可以适当提问或者与幼儿一同交流故事,此种无形中的阅读教育正是促进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的最佳方法。

(三)全体性

在实际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时,除了需要关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侧重关注幼儿的学习心理及思想人格的树立。幼儿园方面需要为家长推荐一部分适宜幼儿阅读的绘本图书,如《爱心树》《我永远爱你》等,自身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有效开阔幼儿的学习视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具备诸多帮助。

三、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听说学习习惯

在幼儿绘本作品中,性格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活泼好动的小猴子、奸诈狡猾的狐狸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故事为幼儿带来诸多震撼,跌宕起伏的情节紧紧牵动着幼儿的心。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屏声静息、一丝不苟地听。在图书分享活动中一名幼儿在讲完故事后,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其他幼儿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必定会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此种教育指导背景下,幼儿教师可以切实培养幼儿的听力与想象力,一举两得[5]。

(二)有助于帮助幼儿获取最佳阅读方法

在幼儿早期阅读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形象具体的故事,联合自我对其人物形象的构思,更为清晰准确的描绘的故事人物,饱满故事的人物形象,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于特殊阶段的幼儿而言,此群体的思维认知规律也注定了故事中风趣形象的语言对幼儿具备致命的吸引力。幼儿在阅读故事作品过程中,会获取一种满足感,并结合自我生活经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准确刻画。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善于倾听幼儿的学习想法,并引导幼儿从作品中找寻价值信息。

(三)早期阅读有助于强化幼儿交际能力

幼儿作榫济社会中的一份子,此群体的语言发展也涉及到对多元化语言的适应力与使用能力。设想一位幼儿自小只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交往,那么在步入社会后幼儿将面临多“语言障碍”。若是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多种类型的语言,将对后期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具有诸多帮助。在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多样化的故事、儿歌与诗经中学习博大精深的物质文明,并充分体验民族问题与世界问题的交融性,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能力。

(四)有助于帮助幼儿创新使用语言

在何种生存环境使用何种类型的语言,对多样类型的交往者做出何种类型的语言回应,这是幼儿创新使用语言的具体体现[6]。如:在阅读一些不同故事环节、不同人物性格的书籍过程中,幼儿在熟悉多种角色情境对话的前提下,会创新使用其语言,结合自我的理解继续编写故事。

四、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及实践

(一)积极创设优质阅读环境,构建适宜阅读的阅读氛围

1.科学选取图书资源

对于小班的幼儿群体而言,因为此群体的形象思维比较强,且学习年龄比较小对于具体是事物的扫视辨析能力比较差,在固定时间内可以观察到的物质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画面构图不完整。基于此教育情况,幼儿教师需要选取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切合幼儿学习心理,比较好理解且可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内容。如:吃饭、写作业、睡觉、个人卫生、游戏等,保证画面的清晰可见,有意突出主体,图文并茂。同时故事的内容需要简单易于理解,最好控制页数在30页以内。如:《斯凯瑞金色童书》《小熊和最好的爸爸》《100层的房子》《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和甘伯伯去游河》等,此类书籍十分适合幼儿进行阅读。

2.自主开始阅读区

幼儿园方面需要及时开设阅读区,此举对幼儿阅读能力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诸多帮助。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为幼儿专门开设一个阅读的空间。在选取阅读区域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光线与噪声,尽可能选取安静、明亮的场所。在选定阅读区域后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幼儿的阅读需求增添沙发、靠垫、桌椅,切实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需要在书架及图书上进行标识,以此来有效规范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而形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视线范围内张贴安静阅读的警示图片,告诫幼儿需要时刻保持阅读环境。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为幼儿提供书籍,要求幼儿结合自我理解对书籍内容进行简述。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幼儿的阅读姿势,帮助幼儿积累阅读方法。

3.保证幼儿的阅读量与时间

幼儿教师除了需要为幼儿提供书籍、开设阅读区域之外,还需要长期保证幼儿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结合创设的阅读情境,切实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安排阅读时间过程中,可以选取在餐前餐后幼儿较为安静的时间,或者是离园的时间段[7]。在幼儿午睡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故事情节或者播放故事让幼儿倾听,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倾听的阅读习惯,也有助于幼儿平稳心情入睡。

(二)关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以放任自由

要想切实保证幼儿可以在阅读中获取较大收获,教师则要关注幼儿的阅读行为,找准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不可以放任自由,也不可以过多的指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流动巡视,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以此切实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如:幼儿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及时介入,与幼儿进行学习交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学习想法。在获悉幼儿的学习想法后与幼儿一同寻找适宜阅读的书籍,一边阅读一边与幼儿进行交流,利用图书给出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想含义,以此不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幼儿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集中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梳理文章结构。对于一些陌生字较多的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将善于表达与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放在一个小组,在学习影响中切实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积极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

1.“宝贝互动”故事分享

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在餐前开展“宝贝互动”故事分享活动,利用此时间段教师为幼儿讲述一些有益成长的故事绘本或者是经典的寓言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并不知识单一将故事讲述完,而是依据幼儿的学习反应,结合阅读教育发展要求对故事中涉及到的情节进行具体形象的刻画。利用文章中提出的一系列行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对故事隐含的深意进行全面扩展。具体操作如下:在分享故事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会要求幼儿在听故事时安静的听,在第二遍讲述情节时引导幼儿结合故事画面进行思维想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切实满足幼儿的阅读欲望,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此项活动,在为幼儿讲述故事情节过程中侧重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引导幼儿设想故事情节,并对故事人物形象进行填充。在讲解故事后,家长需要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以此来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印象的同时切实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提问过程中需要侧重考虑幼儿生活经验,注重故事情节与生活经验的结合,进而有效丰富幼儿的阅读视野。

2.联系家长,开展亲子阅读

在初期开展此活动时,可以选取几个家长代表进行示范,在了解教育程序后鼓励所有家长参与到其中。在实际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必须要争取家长的重视与配合,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幼儿,教师需要格外关注幼儿的阅读行为,不可以强迫此群体参加阅读活动,而是利用幼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为其加油打气鼓励幼儿勇于走上平台,进而从根本树立幼儿的阅读信心。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家长足够的帮助,针对幼儿家长提出的教育反馈,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3.积极构建亲子共读图书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亲子阅读图书馆,为幼儿家长及幼儿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图书馆内阅读书籍的选取是针对班级中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挑选的。幼儿可以选择在周五下午借书,周三之前还书。在每次借书环节由幼儿自己挑选,每本书籍的背后都设置一个亲子阅读卡,借助卡片中给出的问题幼儿家长与幼儿一同阅读书籍来回答问题,幼儿家长需要帮助幼儿及时梳理文章框架,进而增进彼此间的情感。幼儿教师需要依据亲子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进而不断提升亲子阅读的教育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与实践具备十分深远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依据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科学选取书籍,积极推广亲子阅读活动,在多元化教育活动的作用下,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王瑞鸟(1979-),女,浙江省瑞安市市人,民族:汉,职称:幼教一级,学历:学前教育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曹晓梅.新兴城区幼儿园亲子阅读现状调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238-239.

[2]郑莉.幼儿园亲子阅读有效开展的途径――以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5,03:55-58.

[3]范菁华.圆每个孩子的阅读梦――海门区域推进幼儿园亲子阅读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04:11-14.

[4]陈丽璇.幼儿园作为亲子阅读基地的可行性与重要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3:126-127.

[5]倪菁云.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的意义研究[J].读天下,2016,24:128.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9

【关键词】延伸选书阅读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早期教育中重要的任务之一,3-6岁的幼儿又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幼儿培养阅读的兴趣及获得初步的阅读能力呢,我觉着首先选书是很重要的,其次是读书,最后是阅读后的延伸活动,我把这三个阶段总结为早期阅读三步曲。

一、选书

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图书,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图书的画面、故事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小班的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对熟悉、具体、生动的事物感兴趣,应为他们选择内容短小生动、情节简单的图书,小班可以选择《拔萝卜》、《小兔乖乖》;中班的幼儿喜欢结构富有想象力、感染力和思想性的图书,情节有变化,有悬念但不过于曲折,中班选用《逃家小兔》、《小猪的爱情》等。

其次,根据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来选择图书。选择的图书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我们小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明显,常常会为一件玩具争吵,我们与小朋友分享了《两只小兔》的故事,体现了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分享、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情感;有的幼儿嘲笑别的小朋友尿床的现象,我们就分享了《尿床了》的故事,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不能嘲笑别人。

最后,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图书。我们班幼儿特别喜欢《小兔乖乖》的故事,好多幼儿都能跟着老师把故事复述下来,所以组织幼儿表演故事的时候,幼儿显得非常快乐。我们还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并把这些图书放在区域角里共幼儿观看。

二、读书

开始阅读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悉故事的内容和细节,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把自己当作一名幼儿,遮住文字,设想幼儿可能会观察到的情况,同时想想自己应该提哪些问题来引导幼儿阅读。只有自己对图书的内容非常熟悉,对画面观察非常仔细,才能更好的驾驭这本书。

其次,确定阅读的思路,图书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向就不同。阅读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教师给幼儿故事的主线,也就是大致的阅读方向,引导幼儿通过这个主线进行阅读。第二种是教师通过对重点画面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根据画面内容准确猜测故事内容。第三种是,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画面,鼓励幼儿通过画面内容推测出全新的故事来。这样的图书在故事内容、对话等方面有很大的猜测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一个全新的故事,比如《洞》、《万花筒》等。

最后,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设问要注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想象式的“结果前置”提问,启动阅读。在阅读提问中运用想象式的“结果前置”提问策略,通过对前置结果的提问,引导幼儿连接新旧经验,并对经验进行思考、归纳、整合,积极的想象与表达,调动幼儿对阅读的参与欲望,启发幼儿的自主阅读与探究。

2.掘进式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就像一根链锁,每个问题都是链锁上的一个链环,前后勾连,环环相扣,不断拧紧幼儿思维的发条,加深幼儿对思维对象的认识。

3.拱月式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主要是让许多小问题围绕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统领许多小问题。所以,在与幼儿读书的过程中,“提问”是非常关键的。

三、阅读后的延伸

阅读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组织延伸活动,帮助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故事表演。根据故事的内容开展表演游戏,是巩固幼儿对阅读材料记忆的一个有效手段。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再现文学作品,能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并将接收的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不仅在表演中获得了愉悦感、胜任感,而且还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绘画活动。可以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对阅读材料的了解,幼儿没有文字基础,绘画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幼儿还可以通过绘画活动大胆想象和发挥,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勇敢的船长》、《犟龟》等。

3.制作图画书。在制作图画书中,需要幼儿对阅读内容的准确理解,可以是幼儿独立制作,也可以与家人、小朋友合作完成,在制作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还与同伴交流作品中分享了阅读经验,获得成功感。

总之,我们教师要正确地、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为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打下坚定的基础,为幼儿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麦浪.幼儿看图书特点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9.

幼儿教师读后感篇10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途径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以及成年以后的阅读和学习能力都至关重要,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为增强幼儿阅读兴趣创设适宜的环境

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会想方设法地为幼儿创设愉悦的、舒服的阅读环境,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阅读效果,更能加深幼儿的记忆,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自然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获得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1.创设专门的阅读区角

教师要为班级幼儿选一个相对安静、方便的区域,把阅读的环境布置得温馨舒服,让幼儿愿意主动地到这里来阅读。在区角里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充分的阅读材料,并且材料的准备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幼儿活动区各个能接触到的地方用幼儿能理解的标记、符号、文字、句子等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在组织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之处,让幼儿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此外,要利用一日环节之间的空隙时间,带领幼儿更多地阅读。

二、为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有计划地组织活动

我们不仅要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让幼儿有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幼儿园里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灵活多变的认读活动,去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早期的阅读技能。

1.根据故事内容排列图片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听故事内容,分析图片,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进行排序。

2.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图书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创编故事,并且大胆地创作,可以把自己创编的故事内容画下来,也可以利用废弃的图书、报纸上的图片,请教师和家长帮忙根据幼儿的讲述配上合适的文字,装订在一起,制作成一本简易的图书,然后可以和同伴一起交流、翻阅。

三、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为了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1.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活动

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可以总结出经验,很多时候大团体的活动效果不如小组的收效好,所以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应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可以着重指点幼儿阅读的正确方法,对幼儿自己在家阅读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予以纠正。利用小组合作形式的阅读引导幼儿互相讨论,深入理解阅读内容,避免走马观花。

2.大集体的阅读也不能少

虽然小组式的阅读成效很高,但是集体的阅读环节也很重要。在组织幼儿集中阅读时,教师可以展示正确的阅读方法,然后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幼儿阅读时,必须每人一本书,然后教师全面地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

3.采用休闲随意的阅读形式

有了大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形式还远远不够,幼儿一旦阅读兴趣被培养起来,会对阅读的需求很强烈,教师还应适当地开展自由阅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地选择想看的图书到阅读区进行阅读,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避免打扰幼儿,但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四、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

教会幼儿阅读方法技能非常重要,是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前提。

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幼儿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要让幼儿学会按正确的顺序看书,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从前往后,一页接着一页地看。从左往右看,才能跟着故事的内容走。

2.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文字的意义

教师或家长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引导幼儿学会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让幼儿了解到我说的话可以转变成文字,书上的文字也可以转变成我们口中说的话。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读“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幼儿开始接触图书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耐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