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3:18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高职数控技术毕业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CnCtechnologyprofessionalGraduateDesignReform

panDong

(Shaanxiinstituteoftechnology,Xi'an,Shaanxi710300)

abstractVocationaleducationaimstocultivatehigh-skilledappliedtalents,inthewholeprocessoftraining,professionalandcomprehensivetraining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articlecarriedoutboldreformsonCnCtechnologyforvocationalgraduatedesignimplementationprocess,taketheoriginaltraditionaltextboldreformstothetypicalstructureofprocessingandassembly,throughprofessionalcomprehensivetrainingtoimprovestudents'abilitytoshortenvocationalnCgraduatesdistancebetweenenterprises.thepaperproposedfeaturesforprofessionalconductvocationalgraduatedesignreform,hasimportantsignificanceincultivatingqualifiedgraduatesofvocationalCnCtechnology.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nCtechnology;graduatedesign;reform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又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高职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最近几年数控技术专业一直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高端技能型数控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经过三个过程:基础学习阶段、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在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毕业设计又是检验专业学习情况,锻炼专业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高职数控学生毕业设计依然主要停留在文本设计,对典型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工装的选择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而这些内容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无法真正地实现专业综合训练,贴近实际生产的目的。

2改革立意

针对这一现状,结合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真正使高职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专业综合训练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对接的最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院在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提出过多种思路,如:采用一人一题进行毕业设计,抓过程、重答辩、严审设计资料;让毕业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选题,由企业学校双导师进行毕业设计指导;通过理论设计然后通过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设计的验证,并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答辩。多种毕业设计思路通过实践,总存在诸多条件限制,而终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通过多次探索,最终确定了一种通过机械结构设计编程加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全过程的专业综合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第一阶段是有指导老师提前选择适合数控技术专业进行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机构,然后对所带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分组确定完成的零件;第二阶段学生根据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零件造型设计,编程加工,待全组成员完成零件加工进行机械结构的组装;第三个阶段,学生进行所设计部分零件的数控加工毕业设计论文;第四个阶段进行毕业答辩。

3实施

我院在2010级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执行时采用上述模式,进行了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试点选取30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分为4组,根据学生综合能力高低每组题目各有差异。

第一阶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题。在试点阶段,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改全过程,除风力推料机构为我院参加全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构难度较大外,其他的如装卸器,槽轮机构,大力神杯相对难度都较小。风力推料机构由15人分别完成叶轮加工,凸轮轴加工,齿轮加工,偏心轮加工,底板、推杆、料筒等部分加工,其余3项目共有15人完成。

第二阶段,毕业设计学生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造型、编程、加工、装配。本阶段,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料单上报,所需工装清单;院部进行材料的准备,并由数控实训中心提供相应的工装,机床;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毕业设计机构的加工我们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晚自习、周末。学生进行零件工艺设计、数据计算、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最终各小组成员完成零部件加工后,进行装配。标准件:如轴承、螺钉、螺母、垫片由项目组统一购买;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正,直至完成机构装配达到预定目标。

图1数控专业毕业设计实施流程图

第三阶段,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完善。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完成的指定零件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整理,主要内容有零件图绘制,零件结构分析,工艺规程设计,各工序工装的选择,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毕业设计总结几个部分。本阶段不仅仅要对零件进行工艺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工艺规程资料的填写、毕业设计文本资料的规范,通过本阶段的总结,真正实现毕业设计内涵的升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第四阶段,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在答辩过程中我们一改以往提问基础理论知识的模式,重点让学生陈述自己在机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真正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图1为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流程图。

4毕业设计教改效果

通过2013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后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既巩固了原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加强了数控编程、加工、装配等知识的学习,尤其对数控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这些知识理解更深刻,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针对性灵活性科学性

高职学院的毕业设计,既是毕业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总结与提升的重要环节,又是毕业生在就业前一次职业锻炼的机会,但当前高职学院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毕业生迫于就业压力而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缺少热情;另一方面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实际相结合,设计题目单一,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高职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该院数控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阐述了对毕业设计中的选题、时间安排及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希望能在这方面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具有针对性

高职学院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材,与大学本科生比较,学历较低,理论知识较薄,但对其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要很好地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实际相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就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我们认为应做好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实际。高职生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向社会输送工作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包括毕业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学生的就业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地区的不同,对某专业人材的需求量、具体工作和要求都是动态变化的。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实际,就要对近一、两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例如,近年来,数控技术专业被公认为是个热门专业,但各个地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具体要求还是有差别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较多的数控加工人员和一部分数控设备维修人员;经济欠发达的内地,数控加工起步较晚,数控设备较少,用人单位希望能招到综合能力较强、能担任职工初、中级培训的实训(实习)指导人员,以帮助单位发展数控技术。掌握了这些具体情况,我们的题目设计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同时,我们将这些具体情况告诉学生,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就业设想进行选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2、题目范围要宽。难易程度要适宜。高职学院过去的毕业设计,强调的是毕业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题目类型比较单一,闭门造车,很多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虽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也能完成设计任务,但学生受益不多。从学生的就业实际来设计题目,能使毕业生在就业前经历一次职业锻炼,这当然比总结知识更有意义。例如,我院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就是结合学生的就业实际,分别设计了数控加工方向、数控设备维修方向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自行选择,事实证明这样的作法是受学生欢迎的。

题目难易程度要适宜,是指要根据高职生的特点来确定具体要求。例如,数控加工的设计,我们除了要求学生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加工工艺流程并写好工艺卡片外,还要求学生操作机床,按技术要求把零件制造出来。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符合高职生的特点,使他们感到真正有所收获。

3、要允许学生自行拟定设计题目。在当前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在课程结束后会立即进行生产岗位实习,一些学生在生产岗位上通过实践,对一些技术问题有新的体会和兴趣,希望能自行拟定设计(论文)题目。我们通过讨论,认为这种要求是合理的。高职毕业生是具有独立思维的成年人,他们的基础理论虽然薄弱一些,但在思维方式和能力方面,和本科生一样,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目前,一些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采用了开放式选题的方式,我们认为这样的方式同样适合于高职毕业生。当然,高职毕业生自行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对所针对的技术问题会更具体化、更偏重于实际应用和满足生产需要的。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应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帮助他们在理论上进行总结与拓展。

二、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应具有灵活性

如前所述,高职毕业生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就忙于找工作,而过去的毕业设计也往往安排在这个时期进行,所以就造成了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使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要纠正过去的认识和做法,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能力,因此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安排。在学习专业技术上,“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应该没有错。另外,高职毕业生是成年人,学习上比较自觉,因此,毕业设计的过程安排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1、适时安排设计任务。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在数控技术专业进行了试点,我们在该专业三年制高职的第五个学期开学二个月后,即该专业学生已学完大部分专业课,剩余少量的专业课正在进行的同时,及时地安排了设计任务。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题目分为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维修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学生自行选择题目,教师根据实际进行综合平衡,二周内就可以落实到位。事实证明,这个时候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是有利的,除了上述“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学习情绪尚属稳定,对渐行渐远的学校生活抱有留念,但另一方面是对自己今后的生活道路感到迷茫,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有用和自己的能力抱有怀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此时结合学生就业实际的毕业设计的出现,无疑对他们摆脱空虚,唤醒其学习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是大有帮助的。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过去的毕业设计,往往是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固定在一个时段全日进行,指导教师全程指导。而改革后的毕业设计,是在部分课程尚未结束,正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而作为学校方面,重要的是要提供充分的条件。我院对于毕业生,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中心一直是全日开放的,以便于学生查阅参考资料。对于数控专业毕业生,我们还全日开放了数控编程室和数控加工实训中心,以便于学生设计和加工零件。当然,学生使用数控加工设备,要征得值班的实训指导老师的同意,以确保安全。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了学生的欢迎。

3、教师跟踪指导。与传统的毕业设计相比,改革后的毕业设计要求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按题目类型选派指导老师,先由指导老师召集全体学生,讲述统一要求和注意事项。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进程和碰到的具体问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QQ通讯等各种方式,向各自的指导老师进行请教与汇报。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三、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应具有科学性

传统的毕业设计,由于设计题目类型单一,教师跟班全程指导,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容易确定。改革后的毕业设计由于题目范围比较宽,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交时间的早晚都有一定的差别,如何客观正确地评定成绩,是对指导教师的考验。我们认为要科学地的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成绩,应该做到如下三点:

1、坚持以质量为标准。改革后的毕业设计各类题目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坚持以质量为标准来评定成绩,就必须对各类题目制定各自的优质标准。例如,对数控加工方向的设计,我们规定学生必须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工艺卡片并将它加工出来,而且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要符合图纸上的技术要求。对多媒体课件制造则要求使用较为先进的软件类型,并要求一定数量的动画设计等等。

2、适当考虑题目的难易度。为了避免雷同,各类毕业设计题型下,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具体的题目,这里面难免会有难度的差别,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设计的成绩,我们采用了在坚持以质量为标准的前题下,适当考虑题目难易度的评分原则,这样做在于鼓励那些知难而进,对毕业设计持有积极态度的学生。

3、鼓励创新意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有时会出现属于自己的、新的想法,同时那些自行拟定的设计题目,有时也使指导教师感到意外。对此,我们采用了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认清在专业的范畴内,哪些是积极可行的,哪些是幼稚和暂不可行的。对于那些积极可行的新的想法与做法,一旦在设计(或论文)出现,我们在成绩评定时都给予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创新意识是民族进步之魂,是永远值得倡导的。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道路是艰难的,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参与探讨,为提高高职学院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燕,陈宁.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观——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与管理[J].太原科技,2004;(5):88-89

2.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孙宇新.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110-113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3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根据高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信息化的需要,针对现有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流程不清晰、权限控制混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全过程质量监控系统。通过对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分析、系统内部结构和流程模板设计,实现了不同角色用户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来执行毕业设计任务。实践证明,该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监控效率和论文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工作流;流程模板

中图分类号:tn926?34;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5?0133?03

收稿日期:2015?02?08

0引言

高校毕业论文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项时间跨度长、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1]。然而目前学生因实习、就业等因素与导师沟通不畅,指导过程难以有效监管,先有毕业论文再补开题报告等颠倒次序操作现象普遍,使得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各高校一般的做法是通过为毕业设计各环节制定明确规范和详细标准来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监管,但随着毕业生规模不断增大,毕业前期流动性较强,导致管理和监控工作越来越复杂和繁重。

针对这些现状,本文采用工作流技术,融合角色协同设计思想,以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为例,开发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系统,旨在对高校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实践证明,该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备、易维护,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管理效率。

1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源于办公自动化领域,通过将工作分解为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以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的目的[2],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流程,它根据一系列流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3]。

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到毕业设计过程监管中,目的是让毕业设计环节所涉及到的学校教务管理者、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指导教师、学生等多类人员明确毕业设计流程、遵守一定的规则、互相协作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方便各级管理者随时掌握整个工作任务的进度,监控实时状况。

2系统功能及工作流程

毕业设计主要工作包括师生双向选题、下达任务、论文撰写、过程指导和监控、组织答辩、填写评语、录入成绩等[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系统用户应包含: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学生、教学秘书、系统管理员。各角色的主要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工作流程是按照任务分配而建立的各环节有序传递[5]。本系统的工作流程共设置20个状态,整个流程是顺序结构,各状态及对应的角色用户如图2所示。其中,当第三个状态时间设置完成后,后续的各项任务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流程保障毕业设计的执行进度。当流程中某个环节被打断,各级管理人员就能够根据数据流信息查找到原因,轻松实现对流程的监管。

3基于工作流的系统内部结构

与传统管理系统不同,本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工作流管理与监控模块,该模块负责工作流执行服务,又可分为负责管理用户自定义流程模板的流程模板管理模块和根据工作流中任务状态对用户依据角色和部门进行权限动态分布的资源与权限配置模块;流程控制核心是整个系统流程执行的中心,负责将任务授权给下一处理人;任务管理模块负责控制任务的启动、流转以及资源任务的关联;日志管理模块主要生成任务的执行活动记录,系统通过专用接口与相关office文件模板等应用单元进行绑定,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4系统实现及关键技术

为支持异地办公系统采用B/S构架,选择asp.net作为主要技术手段,C#语言进行编码,使用微软VisualStudio2008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SQLSever2005,以aJaX技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4.1流程模板定义

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流程也不尽相同。如大多文科专业只需要做好充分论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而对于大多工科专业更重要的是设计开发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毕业设计作品[6]。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不同的流程模板存入流程模板库,供不同专业套用。

流程模板应包含流程编号,流程名称,流程描述,流程步骤及步骤数等数据项。流程步骤应包含步骤编号,流程编号,步骤顺序号,步骤名称,先前步骤号,后继步骤号,操作人类型,操作人编号和步骤描述等[7]。

4.2角色访问动态树型菜单

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应根据系统功能设计为不同类型用户设置相关权限、仅开放相应功能[8]。如学生用户无权进行评语表编辑、评分表编辑、成绩录入等操作,仅开放查看功能。这些需求可通过动态树型菜单完成[9]。实现时需要在数据库中设计用户表,角色表,角色权限表及树型菜单结构四张表,并进行权限树型菜单的数据库绑定,通过编程实现数据库连接、使用存储流程查询数据库、将记录集合和相关参数存入数据集三个关键步骤。

4.3数据导出

系统用户在论文指导流程中,需要填写各类表格,如修改意见表、评语表、评分表、答辩记录表、参考资料指导表等。这些数据,通常存放在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为便于用户在客户端进行浏览和处理,需要将数据以规定格式导出到本地文件系统中。

为以规定格式进行导出,首先,需要制作模板文件。以“修改意见表”为例,按照其格式要求制作模板文件,并插入每部分需要填充数据的书签和格式说明。其次,在“修改意见表”的模板文件中添加代码,关键代码包括:实例化模板文件;查找“修改意见表”模板文件的网络路径;依据页面结构和内容依次为书签和格式说明定义变量并赋值;生成文档并保存到本地文件系统[10]。

4.4应用与开发

系统中使用工作流技术开发的指导教师用户“查看进展情况”界面,如图4所示,通过该界面,指导教师用户可以清楚地掌握学院要求阶段与自己进度的详细情况。

5结语

本文借助工作流和角色协同的思想,细化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完整的系统架构,研究了内部结构、流程模板、角色访问、数据导出等关键技术。通过定义流程模板增强系统的柔性,使系统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流程;通过动态树型菜单设置角色访问权限,使系统安全性增强;通过数据导出,方便在客户端随时浏览网络在线填写的各种表格。有效解决了高校毕业设计环节中进度难以统一、格式难以规范、师生难以交互、过程难以监管等问题。实践证明,该系统满足了广大师生及相关负责人的需求,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了毕业设计环节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潘旭武.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1):54?57.

[2]刘丽岩.工作流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51?53.

[3]于海龙.基于工作流技术的职业院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黄楚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5]彭媛媛.工作流技术及其在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1):86?88.

[6]毛洪贲,殷德顺,郭娟,等.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128?130.

[7]周琳.泛微协同管理应用平台e?cology[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0(2):53?57.

[8]杨雨图,缑斌丽.基于工作流的技术文件审查系统设计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11(13):28?31.

[9]徐红梅,熊辉.基于工作流和.net的高校协同业务管理平台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1):116?119.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数控技术;人才需求;调研;对策

近年来,为什么大部分企业的数控技术人才短缺?职业院校培养的数控技术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急需什么类型的数控技术人才,对其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什么要求?职业院校数控教育体系现状如何,是否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数控技术人才?如何深化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为此,笔者所在系组织专业教师对秦皇岛相关企业进行数控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采用网络和实地咨询两种方式,调研了秦皇岛地区部分院校、企业,进行了“企业数控人才需求”调研,召开了企业专家座谈会议。

一、调研情况

调研的主要方式:通过现场交流、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及座谈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现状、机械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1.调研对象(1)对部分职业院校的调研。调研组对燕山大学、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科学校、山桥技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控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现状、知识结构、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技能考核体系、数控教育教材建设等。(2)对部分企业的调研。本次被调研的企业共计20家,大部分企业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公司、戴卡轮毂等企业。其中国企业3家,占15%;民营企业15家,占75%;外资企业2家,占10%。(3)网络调研。调研组通过搜狐网、网易、新浪等大型网站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且通过QQ群对企业里的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2.企业用人需求调查企业调查的具体情况如下。(1)20家企业各类技术岗位的招聘信息。数控类技术岗位:数控设备操作工72人,占招聘比例38.3%;数控编程工艺员32人,占招聘比例17%;数控维修人员16人,占招聘比例8.5%;以上都能操作12人,占招聘比例6.4%。影响完好率的因素:绘图员20人,占招聘比例10.6%;设计员25人,占招聘比例13.3%;其他技术岗位11人,占招聘比例5.9%。(2)单位对毕业生最看重的能力,依次为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3)企业员工学历构成比例。本科以上占11.6%,大专(含高职)占60%,中技(中专)占20%,初中或高中占8.4%。(4)在招聘技术人员时,企业比较看重的依次是:面试印象占45.6%,工作经历占29.4%,技能等级占20.3%,毕业证占4.7%。(5)对于“您认为哪种教育方式最能产生企业适用的人才”,调查结果为:企业锻炼占30.8%,职业院校占30.2%,普通高校占20.5%,社会培训占10%,自学成才占8.5%。(6)对于未来三年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是:实行重大调整占60%,竞争更加激烈占40%,步入收缩期占0%。(7)对于“您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的关系”的问题,调查结果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一体化)占100%。(8)对于“您觉得职校毕业生是否能适应以后工作的发展”的问题,调查结果是:应该可以占60.6%,有一定难度占38.4%,不可以占1%,完全可以占0%。3.调查结论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操作人员在企业中占较大比例,而具有较强综合技能的人才非常少;企业看重毕业生品质依次为诚实、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积极主动、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最看重毕业生的能力依次为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要求依次为有工作经验、专业对口、拥有各种资格证书、拥有较好的外表气质。这为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在培养数控技能人才的方向和目标上,与企业的需求不能完全吻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目前在很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分开进行,各科专业理论课由不同的老师分别承担。学生一般上完理论课之后再进行实习教学,这就造成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实习操作严重脱节,不能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实习教师进行教学之前还要重新讲解工艺、编程等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部分院校已经开始实施一体化教学。2.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少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师主要分两种:一类是具有大学学历,理论水平高,但是操作水平不高;另一类为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其操作水平强,但是理论功底相对欠缺。既有理论,又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较少。3.大部分学生素质低,学习主动性不高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基本素质差、文化课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积极性,只靠教师“灌输式教学”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5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很多本科生认为毕业论文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只要平时成绩好就能顺利毕业;对论文答辩可以敷衍了事,因为学校教师较少,指导教师同时为评委,碍于情面相互关照,学生的答辩很容易过关,极少有让某个学生不通过答辩的。学生就业时,很少有单位考虑他的毕业论得如何。因此,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毕业论文的成绩无关紧要。

(二)毕业生的考研求职,降低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学校扩招,学生人数众多,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学生选择考研。我院虽然把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但受考研的影响,许多学生实际并未真正地进入其中,开题报告等仍然是第八学期开始做,仅有3个月时间。在这一学期,未参加考研和未考上研的学生要求职,上线的考生需要面试,二者在时间上的交叉重叠给毕业实习带来很大影响。尚未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不得不把毕业论文(设计)暂时放到从属地位,指导教师无法管理、控制。

(三)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条件比较好,一直过着舒适的日子,没吃过苦。进入实习阶段以后,他们中部分人既怕脏,又怕苦,而且对实习工作量相互攀比,很难正常开展自己的毕业实习工作。本人就曾指导过这样的学生,实习时,为减少工作量,无视实习任务书,跟老师讨价还价,理由竟是本班有些同学做的很少甚至不做也能想办法通过答辩。

(四)约束性选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

毕业论文目前仍实行约束性的选题方式,这种方法不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原则。它既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的愿望,学生在设计当中总是在指导教师所划定的圈圈内思考、工作,易使学生失去研究热情[1]。

(五)教师因素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近几年的连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指导教师资源相对紧缺。一个教师,除了指导研究生外,同时指导6-7个本科生论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教师本人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去,这样,学生毕业论文主要由其研究生指导,而研究生无教学经验,不利于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有甚者,实习的学生成了研究生的副手,整个实习期结束都没有独自开展实验,最后由研究生提供数据,应付了事。青年教师虽具有高学位,但指导实践性教学的能力不强,对学生要求不严,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然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六)缺乏科技论文写作的技能和技巧,影响论文质量

学校虽然在大三时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但这只是纸上谈兵,学生无实际经验,一旦自己动手去写,便无从下手或感觉缺乏相应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的语言去描述,有的同学甚至东拼西凑或抄袭。另外,书写格式不规范也是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的说明等方面。虽然学校对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及撰写格式有明文规定,但学生意识比较淡薄,态度不够认真,导致论文撰写格式不过关,指导教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检查学生论文的格式,学生也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去重复修改不规范处,时间紧迫时,老师也只能听之任之。检查和修改过程的工作量增加,老师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训练就顾及不多。

(七)管理难以到位,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得不到有效控制

学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虽然制定有相应的工作条例,但受扩招后学生人数明显增多且就业形势严峻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管理难以到位,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难以有效监控。

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一)改革指导方法,认真做好立题和审题工作

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好的选题是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选题工作具体可分四步进行:确定题目、审核题目、学生选题和分配题目。1.确定题目:老师定题和学生自己确定课题相结合。理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其选题应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实际,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走向学科前沿,给学生留有发挥其创造性的空间。因此,导师确定的题目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学术兴趣选择相关的课题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定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审核题目:由院系专家组成员对所报题目进行严格筛选,坚决淘汰过大、过小、没有实际研究价值和偏离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题。3.学生选题: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先将审核通过的题目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况,申报选择意向。4.分配题目:学院或系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能力、考试成绩及课题的类型、分量、难易程度,并结合导师意见,进行综合平衡。目前,我院每年读研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为: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约40%,生命基地和理科基地约70%以上。对这部分学生,结合其兴趣,可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为其留有发挥的余地;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布置使他们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题目,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起到对知识的复习和弥补的作用。

(二)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能力

学院可邀请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俱佳的教授为全院毕业生举办有关“科学研究与资料收集、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专题学术报告,系统地讲授有关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图表的分析、参考文献的应用以及论文的规范性等一系列问题,使本科生能用科学的语言、规范的表达撰写毕业论文。每位指导老师对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论文撰写的指导和帮助。论文务必达到观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文字流畅。这种严格的训练,对有志于毕业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来说将受益匪浅。

(三)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严把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质量关

规范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一是在每个阶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必须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时间与方法。二是帮助学生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给学生讲解文献的收集、整理及综述和论文的写作方法;三是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解惑,了解学生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并作相应记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四是帮助学生修改论文提纲,指导学生按学术规范格式撰写毕业论文,对学生错误的观点、没有涉猎的问题等要提出建议;五是告知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过程的准备工作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明确指导老师必须从观点、材料、结构、语言、格式等几个方面对指导的毕业论文进行多次修改[3]。

(四)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

为了避免考研和求职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可使学生提前进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目前,我院在第六学期期末已经完成学生选题工作,部分学生在随后的暑假中已正式进入实验阶段。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学校拨专项资金在大学生二年级时就开始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学生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课题申请书,专家评审通过后,进行项目的实施;未获SRt项目资助的学生,可以科研兴趣小组或勤工助学等方式进行研究。据统计,我院参与过科学研究的学生占全院总学生人数的60%左右,学院可鼓励这部分学生使其科技活动和毕业论文相衔接;未经过科研训练的学生可在三年级开始接受训练,指导教师应该精心选择训练课题,提高其科研能力。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既可以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又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毕业环节时间不足的一个补充,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五)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效率

刚进入实习阶段的本科生,对自己课题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与学术前沿知之甚少。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理论和技术,可以讲座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主讲是学生。指导老师先举行一次讲座,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系统讲授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意义及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对此研究领域有系统的了解,对自己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讲授自己课题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对难以理解和错误的地方,老师及时给予讲解和纠正。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在短时间内对相关理论达到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效率。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指导方式很有效。

(六)以答辩形式对学生进行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学生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可以系为单位成立答辩小组,以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中期检查:学生汇报自己的工作,如文献的查阅、实验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说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否能按期完成。答辩小组成员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以及学生填写的任务书,给学生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七)改革毕业论文的答辩方式,确保答辩质量

答辩是全面检查和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我校虽制定了争优答辩、争议答辩和导师答辩回避制等[4],但由于学生太多,导师较少等种种原因,导致这些措施难以实施。为了避免一些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可采取抽查答辩的方式,也就是说,在系或专业组织的论文答辩的前后,在全院或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学生,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答辩。采取这种措施,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答辩的质量。

(八)对毕业论文全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对毕业论文进行严格的全程质量监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全程质量监控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进行。

1.前期质量监控是指对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实施前的情况进行预防性监控,重点监控选题和开题。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认真审查由教师填写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核表”,以保证课题设置基本适当,难易适度,符合教学要求;对指导教师资格和开题情况进行审查和检查,以确保论文质量。教务处可组织专家对学生选题和开题情况进行全校随机抽查。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工学结合;课程设置;策略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China'srapideconomicdevelopment,enterpriseofnumericalcontroltechnologyspecializedtalentedperson'sdemandisincreasing,butthecurrentvocationaltrainingofnCtechnologyprofessionalscannotsatisfyenterprise's"appetite",enterpriseofthiskindofprofessionalgraduatesmostlyperformed"beneitherhotnorcold",andtheenterprise's"thirstaftertalents",butnotwillingtointroducethiskindofgraduatesismainlybecauseoftheirexpertise"howeverhard","skilladvantageisnotobvious".,whichmakesCnCtechnicalapplicationspecialtygraduateswere"nouse".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numericalcontroltechnologymajor,combiningtheconnotation,analysisofnumericalcontroltechnologyapplicationofwork-studycombinationcurriculumimportance,discussestheconstructionofcurriculumstrategies.

Keywords:numericalcontroltechnology;combination;curriculumsetting;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H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的内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是指学校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是何时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倡导校企合作,倡导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工作。一般来说,这种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通过具体的方案进行合作,学校可以联合企业来制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二者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培养数控人才的目标。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是由校内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培训构成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到企业数控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这样,学生毕业后就不再会陷入“满脑子理论,上机操作难”的境地,能够有效地提升毕业人才的竞争力。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当前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数控人员主要是指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员,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熟练掌握机床操作技术,对机械加工工艺有所了解,具备对机床进行基础维护的能力。中层次的数控人员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包括对机床的检修和运行维护等,高层次数控人才主要是具备高学历和极强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他们多负责技术指导。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我们不难看出,拥有数控机床操作经验、数控机场操作技术是其基本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步伐,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数控人才。具体来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是激烈的,这种竞争体现在学历竞争上,更体现在技能竞争中,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来说,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竞争中的地位。工学结合课程的设置和构建,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工作实践中,会累积一定的操作经验,会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巧等,这些都会成为他们走向社会,找到好工作的“秘密武器”,相比于工学分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更具竞争力,更受企业“青睐”,更能适应企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工学结合课程的设置可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可以在同类学校的竞争中高举特色化大旗高歌猛进。当前,有很多所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但是各校在该课程的设置上都存在不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培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个学校能抓住机遇实现校企合作,能抓住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投其所好”,设置工学结合课程,那么不但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数控人才,还能提高学校在企业领域的知名度,让学校成为企业招揽人才“摇篮”。学校知名度提高后,会得到更多社会力量和各企业的关注,学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化办学中来,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和社会力量可以为数控专业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实训平台,可以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可以进行多项科研成果的研究,构建更适合企业需求的办学体系,有利于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的新思路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答辩;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11.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0-0000-01

web-basedLuzhou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GraduationmonitoringplatformStudy

ChenLing,XiaXun

(Lu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Luzhou646005,China)

abstract:Designistotraingraduatestudentspracticeimportantteachingability.toachievethisgoal,weneedtoensurethequalityofgraduationfromaprocessstrictlyontopic,graduatedesignprocess,therespondenttoconductacomprehensivemonitoring.

Keywords:Graduation;topics;Graduatedesignprocess;therespondent;monitoring

一、引言

长期以来,毕业设计管理中的许多环节,例如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设计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工作没有被纳入高职院校管理系统当中,针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而设计的专用软件很少,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全过程基本上是通过手工或计算机辅助等完成的。这种人工管理方式存在“选题容易撞车”、学生选题时不公平、选题频繁更换后统计信息易出错、周转环节多、校外毕业设计无法监控、教师在选题中处于被动地位、毕业设计进度无计划、成绩评定方面存着片面性及人为因素、整理和归档时重复劳动量大效率低等诸多缺陷,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基于web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监控平台是通过分析我院毕业设计管理的工作流程,应用软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出的一个软件系统。该平台将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答辩、毕业设计质量反馈及资料归档等整个毕业设计阶段搬上网络,通过规范的方式,在网络上直接进行操作,学生能够较快地公平地进行选题,教学管理人员能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监控,并且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类人员所需的要求,实现毕业设计管理和质量监控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监控平台分析

通过对毕业设计整个工作流程及每个阶段的交互过程进行分析,基于web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监控平台将从选题控制、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答辩控制三方面来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监控。

(一)选题阶段

由题目申报、评审小组评审、题目统选三个小阶段组成。教师立题,立题时可以指定学生,学生也可以自报选题,教研室主任初审,系终审,公布审核通过后的题目,学生进行统选,已自报题目的学生不选;管理员根据情况对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进行微调,然后选题结果,生成相关报表,指导教师编写任务书,经专业负责人审核后下达给学生。

(二)毕业设计过程阶段

1.前期:学生填写开题报告并由指导教师审核,开题通过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始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人员针对开题报告这一阶段进行学生评价调查。

2.中期:指导期间老师通过论坛等形式进行网上指导答疑;学生按照进度安排分阶段汇报工作进展,指导老师阶段性检查工作进度及成果后,学生填写阶段性检查表,经指导教师签字审核;教学管理人员检查老师指导力度和查看日志。

3.后期:学生上传毕业设计相关资料申请答辩,指导老师批阅审核同意后交由答辩委员会审核;老师给学生毕业设计评价及成绩;学生给老师指导情况进行评价及分数;教学管理人员统计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指导情况。

(三)答辩阶段

专业负责人安排答辩小组,生成答辩小组名单;在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后答辩委员会审核学生答辩申请,通过后进行答辩,答辩老师给出答辩成绩及评语,系统根据指导成绩及答辩成绩自动生成最后的毕业设计成绩;学生上传纸制资料并将资料电子归档。

(四)毕业设计质量反馈及文件归档阶段

教学管理人员将所有上传的文档按目录整理并将所有档案进行归档;进行毕业成绩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工作总结。

三、监控平台设计

根据监控平台分析,提出本监控平台的三大子平台:

(一)学生平台

在选题控制阶段可允许自报选题、进行选题,查阅和打印任务书;在过程控制阶段应按教师指导和管理要求,上网提交各个阶段规定的毕业设计各项内容和资料并予以及时修改;在后期质量控制阶段做好个人毕业论文资料的完整性、规范化工作和归档工作。如图1所示:

(二)教师平台

依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可将教师泛化为指导教师、答辩教师。指导教师提供立题、任务书、工作计划、指导及规范性要求、工作组织等内容,也可根据教学管理人员要求和规范性意见在规定时间内自行调整、修改课题内容,也可查阅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阶段汇报和论文初稿等相关资料,还可与被指导的学生进行网上指导交流等。答辩教师对学生进行答辩,并给出评价及答辩成绩,答辩材料上交及归档。如图2所示:

(三)管理员平台

一个总的管理员,拥有所有的权限,下分很多个普通管理员。分为以下三个子模块:

1.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对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访问权,各类用户有各自的权限,只有进行登录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2.行政职能管理和监控模块:限于教学管理和监控人员进入,实施对行政职能管理、教师和学生中各项内容、工作力度、工作进度、工作规范等的查阅和访问,能够满足全方位、全过程了解和监控的需要。通过该模块可查阅课题审核信息、公告信息、师生意见互动、指导情况,答辩情况数据统计等。也就是说,对于学生和教师及教学管理中该监控的任何内容均可在本系统中访问和了解。

3.数据库维护模块: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对数据库的备份、更新,对可疑数据及时处理等,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图3所示:

图3:管理员平台功能模块

四、结束语

基于web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监控平台研究,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监控,减少了毕业设计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本平台设计时分析调研了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流程,因此本平台稍加修改修改便可以应用到各高校毕业设计的整个管理阶段,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魏平俊,蔡丽丽.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网上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J/oL].中原t学院学报,2009,20(1):27-29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数控人才;复合型;培养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前及今后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制造业已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目前数控人才的培养远远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数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

从广义上讲,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即培养具有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脚踏实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过硬,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从专业角度出发,市场对高素质的“蓝领”劳动者的总体需求极其迫切,特别是精通数控编程、数控操作技术和数控维修各个方面的综合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旧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的高层次数控通才。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有不同的要求。企业急需什么类型的数控人才?对知识和技能有什么要求?不同性质的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数控人才?这些问题都应亟待研究和解决。我们把它分为三类不同的数控工作岗位。一类是制造企业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操作工人,这类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二类是生产岗位上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的维修及改造人员,这类人才要求知识全面,属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各类应用型本科或高职教培养;三类是数控技术研究和开发人员,主要由研究型高校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通常只重视对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工艺能力的培养,而具有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及改造等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是中小企业、大量个体私营、合资及外资企业的迫切需要,需求量较大。为此,结合教学经历,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控专业应以培养复合型数控人才为目标,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

1.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数控专业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是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而近几年,我们的学生不少去中小企业工作,面对数控机床的维修、改造时所涉及的电气控制、pLC控制、气液压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语言等相关知识的应用感到无从下手。这一现象与我们的教学计划的合理与否密切相关。比如“电气控制”这门课在有的学校就没有开设,而开设了“数控机床维修”,使得学生在学习“数控机床维修”时,对有关电气维修部分缺少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困难。又比如许多学校都开设了“VB程序语言设计”等计算机语言课程,多安排在大一、大二,学生在学习时不知道这门课对将来有什么用,学习没有兴趣,到大四时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而这些做知识是机床数控化改造时开发一些简单的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必须掌握的。因此,如何将多学科知识与专业应用有机结合及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合格复合型数控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

2.加强实践教学。数控技术应用性很强。为了学生有动手能力,有一定技能,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大实践的课时比例,保证实训时间。于实践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同时不应把实训重点仅仅放在数控机床的操作上,应对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多加重视。可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编程操作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边干边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除了实验、实训、实习课外,我们尽可能使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选题耒源于企业,完成和解决企业各种技术难题。对踏实、肯干、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去企业现场,真刀真枪完成项目,学生受到动手动脑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今年,我们将一部分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设计及实习安排到企业,其中有几名学生到深圳一家数控机床制造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工作,并在该公司的新项目开发工作,参与信息查询和收集、方案的拟定、结构设计、系统程序编制。他们经过近4个月工作学习收获不小,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3.加强教材的辅助建设。现有的数控教材要优化、重整,其内容陈旧、繁杂、重复、脱离生产实际的状况;没有紧跟技术的发展,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没有考虑多学科交叉的内容,反映前沿信息。比如,数控机床进给驱动向直线电机发展;高速切削时,电主轴的转速可达每分钟二十万转以上;数控机床的轴承、导轨的新型结构及新材料不断出现;多维数控激光加工机也越耒越多等,都应在教学中有所提及。另外授课教师要结合数控生产实际,注重课程与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的联系,结合数控技术前沿,自编讲义作为教材的补充,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的专业信息。

4.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合格的数控技术人才,也包含好的思想素质。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部分大学生被个别不良社会现象所影响。经调查和亲身感受,目前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数控机床维护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人员作为最基层的就业者需求量很大,但由于较脏、较累,在部分梦想着当优秀工程师、设计主管、技术负责人的大学生眼里算“粗浅”活,应该是工人、职校毕业生干的,从而不安于从基层干起,不安于在生产现场摸、爬、滚、打,逐步积累经验。以致于连典型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加工工艺都不甚熟悉。不深入现场熟悉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不珍惜机会参与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是不可能在学校所学基础上逐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因此,高校要积极建立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生工作,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勤工俭学,参与任何有意义的活动如担任志愿者、义工等,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培养其谦虚好学、与人为善、勤奋刻苦的美好品德。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学会将心比心,谦卑礼让,为今后成才、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打下坚实的人格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数控人才,是当前制造业迅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计划调整、优化,实践教学加强,教材的建设和思想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解析,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的合格的复合型数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智.高等学校机械类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41-142

[2]唐友亮.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97-299.

[3]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校论坛,2010,(6):51-53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9

该平台要充分考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困难,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齐全的功能以及简单的操作,来减轻各学院的分管院长、指导教师、学生及教学秘书的工作负担,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设置的统计功能,为相关领导掌控实习进度、了解实习完成情况、组织毕业答辩、汇总统计数据等提供了便利的操作,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系统设置的格式化打印功能,将方便教学秘书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纸质文档的规范化管理,大大减轻工作强度。

2平台构建

2.1业务流程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线管理平台需要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论文题目申报、题目选择、任务书下达、中期检查、论文提交、答辩、评优、查询统计等业务的网络化管理[3],主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2系统功能

针对新疆高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特点以及业务流程要求,该平台包含以下功能:(1)论文题目申报指导教师通过此功能模块可提交论文题目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名称、类型、研究内容、适用专业、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难度等。专业负责人会审核这些信息,以确认题目是否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浏览并选择题目。(2)论文题目选择学生可以浏览适用于本专业的所有论文题目信息,每人只可选择一个题目,同时,教师也会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完成指定的题目。当指导教师拒绝了选择题目的学生时,学生可以在剩余题目中进行再次选择。论文题目选择分为盲选和指定两种方式。大部分题目采用盲选方式,而对于前期已与指导教师联系或继续攻读该教师研究生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选择直接指定的方式选择学生,该学生不需要进行盲选。(3)论文评阅指导教师审阅完学生的文献综述、论文并录入评语和成绩后,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为每位学生分配论文二审教师。二审教师在系统中在线审阅学生论文并录入评语和成绩。(4)答辩与成绩管理由答辩秘书和专业负责人划分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组员及答辩秘书。答辩秘书录入学生的答辩成绩和评语,系统自动按比例计算出总评分,并转换成等级。(5)过程监控[4]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指导教师申报题目按期完成,学生选题后,教师要及时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进度要求,提交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论文实施阶段。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学生要提交中期报告,指导教师提交中期检查表。系统会实时反馈教师指导情况和学生进展情况,从而及时发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在毕业设计工作后期,系统会实时反馈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了论文,指导教师和二审教师是否完成了评分,答辩分组情况以及论文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等。(6)查询统计平台可自动统计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题目数量、学生选题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数、评阅论文数、学生成绩等数据。平台还具有常用的查询功能,如指导教师信息、指定类型的题目信息、中期检查结果、论文评阅结果、答辩结果等,这是的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7)评优教务管理人员设置各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设计名额,各答辩小组根据限额推荐优秀论文,教学秘书将推荐名单提交校教务处。校教务处选择评审专家,系统自动将优秀论文发送给专家,专家评阅后最终确定校优秀论文。

3平台实现

新疆高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按照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流程,为不同用户提供了完整工作流程的在线管理,支持信息、教师拟定论文题目、学生选题、各类文档的提交和查收、统计以及在线打印等功能。该平台以apache为web服务器,以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pHp语言进行程序开发以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和前端浏览器的控制。软件体系结构采用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客户浏览器三部分。平台最终的实现效果如图2所示:

4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的思考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篇10

一、从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

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五类(如图1所示):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3.9%;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主要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和日常维修,是智能型的操作人员,这类人员占30.5%;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部门的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占13.3%;产品的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岗位,占5.7%;行政管理和个体以及其他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3%和5.3%。

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运作。

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则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工艺设计与实施、现场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将工程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一般不进行整机设计,也不搞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涉及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工作时注重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计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加强工艺实施能力和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和19.9%,这是社会对高职高专电气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映。

二、从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课程设计

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中专教育应使毕业生掌握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基础性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坚持自学的必要条件。

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适应岗位(群)要求所应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如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电子CaD等。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电气中专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调查对象大都认为,外语、计算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中专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图3所示)。

进行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基础理论知识要扎实,打好基础,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强调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隔山如隔行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

总之,构筑电气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从调查分析看毕业生的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和电工等级考证的培训,尤其是希望能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英语水平以熟练阅读材料为主,同时取得中级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中就生产一线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同时,调查也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电工操作实训,突出电工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学特色。

从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仪器、仪表的操作,计算机的操作等;也包含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具体项目如电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编制实施、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等。

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

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

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及社会交际能力。在能够熟练进行技术操作、懂得技术开发的同时,又能将工程设计转化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本领,并能自觉开发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缘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各方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通联关系和纵向领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