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十篇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6:14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1

2019年6月1日至7月31日,我参加了主题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网络培训活动,感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这么优秀的平台,通过专家讲座、研讨交流和专题考试使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时刻牢记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一线教师身上的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严管厚爱,做好学生的表率。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端正态度,自律、自信,自强,改掉不良个人习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合格的现代化接班人为目标,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爱岗敬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法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提高教师政治素质的文件和书籍。特别是听了视频里专家的讲话,我受到震憾,说实话,当时拿着纸巾擦着眼泪听完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广大人民教师舍己救人,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崇高使命让老师们不畏死亡,牺牲家人,更不顾自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四、热爱学生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用心去爱每一位孩子”。无数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怨无悔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所有孩子的真诚无私的爱,让我感动: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老师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2

——2018-2020年师德师风建设小结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三年来,我校坚持把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共制定了十项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组织了十二次相关培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000多次。三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违反师德师风的事件,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只有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师德建设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和各班主任为组成人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下列制度:

1.责任制度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各副校长是所负责部门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因教育管理不力造成重大师德问题的,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在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师德师风建设重大问题隐瞒不报,不如实报告、不按时报告、干扰和阻挠如实报告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会议制度

学校班子每学期至少要召开2次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安排、总结师德师风工作;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全校教职员工参加的师德师风建设大会,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

3.学习培训制度

教师要自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师德师风培训。并完成规定学时,按时取得培训合格证。今后,凡教师培训都必须讲师德、必须讲教师礼仪。要把师德师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4.谈心制度

学校领导要经常找教职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构建和谐和校园文化。

5.档案制度

学校为每一位教职工建立师德师风档案,专门记载教师师德师风表现情况。其内容为:教师的个人简历、师德师风考核情况、师德师风承诺书或责任状、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和演讲材料、个人总结、奖惩情况等。师德师风档案不仅要如实记载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取得的成绩,而且要如实记载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方面的情况,既不夸大事实,也不少记漏记,确保记载内容的真实、全面。

6.民主评议制度

要面向社会公开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或建立其他举报和反馈渠道,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构建完善的评议网络,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监督和评议,并采取问卷等方式征求意见,预防和减少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每年九月为全市中小学师德师风活动月。结合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开门纳谏、进行反思、总结提高。

7.情况报告制度

对照师德规范要求,教师每学年写出师德师风自查报告,由学校组织鉴定评价,并记入个人师德师风档案。

8.考核制度

学校成立师德师风考核小组,采取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师德师风考核。每学期期末,以年级组或教研组(含行政组)为单位组织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自查互查,每位教师在自查中都应如实报告本人该学期遵守师德规范、职业道德的情况,接受群众评议。考核结果要公示、备案、存档,并把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

9.诫勉谈话制度

发现教职工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师德师风等方面有不好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时,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实施跟踪观察,以观后效。校级干部的诫勉谈话由具有任免权限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10.奖惩制度

结合实际,完善奖惩机制。对师德高尚、事迹突出的教师,大力表彰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有失德失范言行的教师,及时诫勉、警示和处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者,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聘任和晋升、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教职工违规违纪由所在学校处理,校级干部违纪,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培训

本年度由于疫情影响,学校没有召开线下培训,但是利用微信群进行了两次线上培训。一次是领导班子在微信群里召开2019至2020学年度下学期师德师风建设会议。会上学习了《吉林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和《吉林市教师十不准》。一次是利用线上召开学期初、学期末召开全校教师大会的时机,对教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主题是:不触碰师德红线,做新时代“四有”教师。参培人数600多人。

三、开展主题活动,落实建设具体措施

真对党员教师实施“共产党员亮牌示范”工程,全体100名党员教师参加,参与率达到100%。这对全体教师开展“比修养、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争创职业道德优秀,教育教学优良,学生家长满意”的师德主题教育和“师爱进万家”的专题活动,让广大教师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师德修养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学生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使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参加人数多达300多人次。班晓梅等10名教师获得“”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四、积极查处教育“三乱”行为

按照《吉林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吉林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教育“三乱”问题活动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在职教师乱补课乱办班、乱订乱发教辅资料(以下称“三乱”)问题,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及家长的权益,我校把“三乱”专项治理工作常态化。

成立了治理“三乱”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建立治理“三乱”工作责任制,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实行明察暗访严查严处。

截至2020年7月,我校严格执行省市区文件规定,按照预定方案严查“三乱”现象,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五、管而不死,评价有度。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师德;培训;教师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幼儿园教师虐童”“教师猥亵、学生”“校长带学生开房”“教师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等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师德问题的广泛关注。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培训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方式,理应成为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师德的重要性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需要遵守的外在行为规范,也是教师需要提升的内在品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师德为引领。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德的形成阶段,特别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一方面,师德本身具有教育性。师德之所以具有教育的作用,原因在于师德可以直接构成教育内容。教师扮演着示范者、榜样者的角色,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地位,教师的德性修养、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人格特征、为人处世的方式自然成为了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内容;同时,师德也影响着教育内容,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无不渗透着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所以师德总是以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影响着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能否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所持的情感态度。一般而言,当学生喜爱老师,则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主动地发展自我。对于“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显示,尊重、公正、关心、真诚、爱护、负责任、信任、微笑、激情、风趣幽默、知识广博、懂我和以身作则等词成为学生喜欢老师的关键词。m而这些关键词正是教师道德品质、人格特征等师德要素的反映。正是这些师德要素使得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影响,文化的传递和期望的教育影响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二)教师的发展需要以师德为支撑。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精神力量。目前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待遇不够理想、学校管理环境等因素,导致了许多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倾向。此时就特别需要发挥师德的支撑作用,重新激发教师对职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因为情感是一种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比较稳定的态度体验,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就是一种高级情感,它会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2]责任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判断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许多中小学教师仍然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中,仍然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为追求,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责任感。而师德可以唤醒被教师所遗忘的责任,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这就使得教师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三)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师德为导向。首先,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通过弘扬高尚师德,一方面可以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促进社会的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可以赢得广大民众的尊重,提升教师的形象和地位,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其次,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不仅重视“教书”,更注重“育人”,总是会通过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去感染和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而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文明言行举止,这就有利于优良班风、校风的建立,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最后,教师与学生都是社会人,他们会将已经形成的良好品质带入家庭,影响家庭成员的道德,进而影响邻里以及整个社会风气,这就有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的提升,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当前师德培训存在的问题

师德培训本是为了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以及合理的道德行为。然而常常事与愿违,师德培训不仅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遭到了部分教师的反感。但这并不代表师德培训没有价值,而是反映出当前培训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一)培训观念片面化。长期以来,人们对师德的认知形成了一种单极思维定势,即认为教师是师德实践的主体,所以出现师德滑坡现象。首先应从教师身上探寻原因,解决对策也应瞄准教师。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学校管理者将自己视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师德标准的制定者和师德高低的评判者,而不是师德问题的引起者和责任者,[3]常常将师德失范归咎于教师,将师德治理也指向教师,珠不知他们也是引起师德失范的原因,也是师德治理的对象。所以,人们往往将师德建设定位于教师,相应的师德培训也指向教师。这种将管理者“置身事外”的片面化的培训观念,不利于师德建设的长远发展。(二)培训目标抽象化。“春蚕”“婚烛”“人梯”“园丁”等一直是教师的代名词,“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对教师职业最高的赞誉,毫无疑问,教师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指模,肩负着社会赋予的较高期望。因而师德培训同样追求师德的崇高性,以培养教师的“至善”人格为目的,希望将教师培养为“圣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无疑给教师套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教师只要出现任何违背自己身份的言行举止,则会被冠上“不道德”的罪名;常常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甘于奉献,而不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目标忽视底线师德,远离教师的真实教育教学实践,对于教师而言过于“高大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三)培训理论空洞化。当前师德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等。不可否认,这些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认知,启发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去思考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适宜性。但是培训仅仅教给教师理论性知识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理论一般性的,难以涵盖教育教学的所有道德维度。例如,有学者指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存在许多与教师职业无关的规定,而且关于教师职业行为的规定非常模糊,具体执行时缺少可操作性和具体的评价标准,难以准确判断是否符合师德规范的要求。[4]另一方面,这些理论知识旨在提高教师的师德认知,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因而难以获得教师的青睐。(四)培训方式形式化。当前师德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集中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师德模范现身说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帮助教师学习师德相关的知识;二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活动,引导教师努力践行师德,如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师德师风宣讲、师德风采大赛、“师德标兵”评选、开会研讨师德问题等;三是自我教育,即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师德相关的文件、书籍、资料等,并撰写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体会。如此多样的师德培训方式虽然有利于引导师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专家讲座只是下达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讨论交流只是私话闲聊、相互抱怨,心得体会只是文字复制、不必有自己的思想。师德培训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常常适得其反。

三、提升师德培训质量的对策

师德培训能否提高教师的师德?研究表明,与没有接受道德教育的学生相比,接受了道德教育的学生其道德理论与推理水平更高,因此道德教学可以教给学生道德,那么我们假设师德培训也应当或多或少地有助于教师的道德发展,人们对师德培训的怀疑不是否定所有的师德培训,而是怀疑某些具体形式的师德培训。[6)因而,为了发挥师德培训的作用,需要对培训进行改进。(一)转变师德培训观念,提高全面性。走出师德建设的困境,需要转变师德培训的观念,确立师德培训的辩证思维,将学校管理者纳入师德培训,提高师德培训的全面性。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以德为先,引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我们通常认为教师的师德会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发展产生影响,同样地,管理者的师德也会影响教师的师德,正所谓“上行下效”。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管理者不仅应具备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还应成为教师的学习的榜样,用蕴含责任、关爱、尊重、以身作则等师德要素的内在权威收获教师的信服,实现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引领。因此,有学者提出“师德培训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7]通过师德培训,弓丨导管理者重新审视学校的管理环境,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解决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明确师德培训目标,提升针对性。基于师德培训时效性的考虑,培训应以解决教师当前的困惑、满足教师当前的需求为目的。由于培训目标的抽象化,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培训者往往从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来要求教师,而教师却会考虑,这对于‘我’有什么用”。[8]当培训的“供”与教师的“求”不相符,则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所以师德培训应重视培训需求的分析。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了解教师的师德现状、面临的道德困惑和实践问题以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将教师的实然需求与师德的应然要求相结合,构建有针对性的师德培训计划。基于师德培训长效性的考虑,培训应以发展教师道德判断、选择、反思和决策能力为目的。由于社会发展的瞬息万变,既有的师德知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教师和所有情境,以及解决所有的道德困境。而道德判断、选择、反思和决策是个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个体可以终身受用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可以帮助教师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行动,从而使自己的行动越来越合乎道德。(三)丰富师德培训内容,提高适用性。教师参加师德培训都期望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非仅仅是理论性知识。安德森关于知识的分类观点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所以师德培训应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相结合,其中师德含义、内容、原则、意义等陈述性知识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信息,是教师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应结合各种真实具体的案例,以加深教师对师德知识的应用;而解决道德困境或实践问题所需的程序、方法或步骤等程序性知识,可以加深教师对师德知识的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取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师德敏感性,发展教师的道德反思和决策能力。(四)改进师德培训方式,增强有效性。案例分析法是师德培训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案例一般包含对偶故事、道德两难情境或者取自教师的真实教育实践,是多数教师容易面临的问题,因而容易吸引教师的兴趣,引起教师的共鸣;其次,教师可以从案例中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训练教师的思维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问题解决;最后,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归纳出师德理论,有利于加深教师对师德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分析法的作用,可以借鉴国外学者布莱恩?沃尼克和莎拉?西尔弗曼提出的案例分析框架。w该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九个步骤:(1)弄清楚案例呈现出来的事实信息;(2)考虑案例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了解他们的看法;(3)识别和定义道德问题,即揭示案例中隐藏的道德标准、原则及其冲突;(4)确定一些问题解决方法的选项;(5)对这些选项进行理论分析,思考特定选项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可能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实际发生的可能性;(6)考虑你的教师角色;(7)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获得帮助;(8)作出决定;(9)确定如何评估和跟进所做的决定。这种结构化的案例分析框架,对于培训者而言,可以减少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的随意性,能以一种更客观的方式来评价教师的道德决策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师德知识的具体应用过程,发展他们的道德决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问题的解决。师德培训不是为了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而是为了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判断、反思和决策能力,能够作出合乎道德的行为;并非是浪费时间和增加负担的任务,而是教师解决问题和困惑,提升自我的途径。当教师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和他人的责任,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可能后果,则会在工作中努力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育者,这就是我们关注师德、强调师德培训的价值诉求。

作者:朱美玲何小龙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四川省乐至县良安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〇丨4,(丨):49.

[2]步社民,黄昌财.师德要素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J]?幼儿教育,2004,(1):21.

[3]李世忠,刘洪.论师德认知的单极思维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丨0,(1):12-14.

[4]申玉宝.中美“师德规范”的差异及其原因[J].当代教育科学,2013,(4):33.

[5]Curzer,H.J.,Sattler,S.,ect..Doethicsclassesteachethics[J].theoryandResearchineducation,2014,(3):366-382.

[6]张建国?师德可教吗[J].中小学德育,2014,(D:50.

[7]何冲.管理毓德——从干部培训者的视角看学校管理者的师德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7):66.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一德三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25-02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以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开发能力、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主要任务。学院师资队伍基础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占比较大,缺乏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目标

1.培养青年教师传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师风。

2.培养青年教师具备较好的课程开发、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和引导与创新能力。

3.培养青年教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培养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

1.师德师风培养。(1)树师德师风。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树师德师风。一是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行为规范,明确教师行为规范八要八不要,使青年教师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职业道德准则。二是开展系列师德培训讲座活动,邀请先进人物来校讲座,结合交通行业文化,让青年教师传承交通人的使命与责任。(2)正师德师风。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考核评价,匡正师德师风。一是建立教师业务考核档案,每学期组织教师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学院评价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二是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建立学院教风学风建设交流群,及时反馈日常教学巡视检查中存在的各类教学事故,把师德内容量化考核,与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3)扬师德师风。通过评比宣传,弘扬良好师德师风。一是通过开展各类评先评选活动,如教师节表彰、“德艺双馨”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等营造激励氛围。二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学院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给青年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弘扬师德师风。

2.教学能力培养。(1)基础教学能力培养。通过“三帮三促”,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认识职教基本规律,掌握教学规范,具备基础教学能力。一是通过岗前培训、专题讲座等,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规范、学生管理等知识,促进青年认识职教规律。二是通过“以老带新”、跟踪指导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具备备课、说课、上课等七项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学业务素质提高。三是通过新教师公开课汇报,帮助青年教师检验教学效果,促进基础教学能力提升。(2)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定制培训方案和开展教研活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一是定制培训方案。学院联合高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针对青年教师定制教学业务专项培训方案,创新采用微格教学诊断,每位受训青年教师进行两轮说课、全程录像、专家诊断、改进提升。培训过程严格考核,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切实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二是开展教研活动。学院借助1个省中心教研组长校和4个市级中心教研组长校平台作用,通过专题研讨、授课比赛、公开示范课等方式,在青年教师中积极推广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两年来,学院开展校内教研活动360余次,组织校级以上授课比赛、公开示范课活动60场次,参加省、市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50余次。

3.专业能力培养。(1)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学院通过高校、国内、国外“三培并举”,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一是与重点高校合作,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学历层次,与长安大学联办两期硕士班,有75人攻读硕士学历(学位),占本科学历教师89%,有16人获得东南大学等高校硕士学位,5人攻读博士学位。二是国外进修。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人社厅、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外培训,先后赴德、奥地利、新加坡接受汽车维修、工业机器等培训。选派专业青年骨干组团赴美、加、德等地接受大飞机项目、风能项目、通用航空项目和电子工程等内容学习培训。三是国内培训。学院根据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选派186人次青年教师参加中国交通教研会、交通行指委等学术团体协会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2)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学院通过企业实践、技能竞赛“双管齐下”,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一是为教师企业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和基地保障。规定所有专业教师每三年完成累计3个月的企业实践。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委员会,建立了稳固的企业实践基地。成立了交通工程检测公司等多个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师企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建设期内,累计有245人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二是以技能竞赛为抓手,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组建技能训练团队。选派123人次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厦工杯”筑机操作手大赛、全国交通院校路桥、筑机、汽修专业技能竞赛、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教师通过参加训练和比赛提升了专业技术技能水平,28名青年教师通过参赛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

4.科研能力培养。(1)创造科研条件。学院想方设法,努力创造青年教师从事科研的有利条件。一是修订了《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教科研奖励办法》,对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结题等工作流程规范进行了明确,对各类教研成果奖励标准进行规定。二是开办《交苑学报》,鼓励青年教师撰写论文,增加青年教师教科研演习锻炼的机会,全院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氛围进一步浓郁。三是为每位教师购买网上资源,为他们查询下载科研论文提供便利。(2)提升科研能力。学院多措并举,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一是骨干培训提升。通过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与高校对口专业教授拜师结对,教科研理论培训、示范院校学习考察,参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全面提升科研能力。二是课题团队提升。发挥名师、带头人作用,打造教学团队,让青年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潜心研究,形成很多过程性研究成果。青年教师共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23项,涉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各个领域。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院成立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人事处、教务处、各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2.机制保障。近年来,学院先后制订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13项规章制度,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培养给予制度保障及激励措施。制订了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实行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系部评价、督导评价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同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挂钩。

3.经费保障。两年来共投入416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实施。

五、成果与成效

1.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学事故数量不断下降,教学工作满意度稳步提升。校级教学竞赛获奖30人次,举行校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活动66人次。7位青年教师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院校说课比赛中获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共有158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其中全国交通技术能手5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优秀教师”3人,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全省公路系统争先创优劳动竞赛先进工作者2人。

2.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3个市级示范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开发了工业机器人、会计2个新专业。新增双师型青年教师40人,双师比例达88.7%。先后有6位青年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29名青年教师为校级骨干教师,5位青年教师获得硕士学位。青年教师或领衔或参与,共编写50门课程标准、11本校本教材、19本出版教材。创建5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在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得7项团体奖和5项个人奖。

3.教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建设期内,有3位青年教师主持省部级课题,参与省部级课题结题20项。其中《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等4个课题获省部级奖励并在同类院校中推广应用。公开94篇,67项教科研成果在省级及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奖。

4.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两年来,学院为行业企业输送了2368名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江苏交通路桥施工单位和检测监理公司、镇江现代制造业企业、镇江汽车4S店和修理厂等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5%,专业对口率95.2%,双证书取得率100%。43个班集体,112名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指导学生在省部级技能大赛中获6项团队奖和16项个人奖。

六、体会与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工程,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力量源泉。学院须精心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良好氛围,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合适的待遇留人,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机制留人。

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技术学院.为了学院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案例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在扩大,高校教师队伍也在快速膨胀,每年有大批青年教师走上讲坛,担负起高校教学管理任务。这种状况在民办高校更为突出。据统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多在半数以上,有的学校或学院青年教师已占到80%左右。青年教师日益成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关系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因此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该成为当前民办高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带动校风学风建设、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而有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才能促进高校又快又好地发展。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青年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民办高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2、履行高等教育神圣职责的必然选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民办高校,这些与学生年龄相仿、思想活跃的青年专职教师很容易成为大学生们效仿的对象,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学识学风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青年教师的师德不仅关系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3、促使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必经途径。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工作责任感。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不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不积极进取,就难以树立起为人师表的崇高形象,难以成为合格的高等教育者,更不可能促进社会整体精神面貌的变化,就有可能被学校和社会淘汰。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总体来说是健康的,但还是有一些青年教师在师德上存在一些不足。

1、政治素质不高。民办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没有系统学习过高等教育理论,缺乏师德的基本知识和严格的职业训练。他们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并没有内化成坚定的信念,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政治上还很不成熟。甚至少数青年教师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价值评价标准上呈一定弹性,是非观念模糊。

2、职业认同不足。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没有把自己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把教育工作看作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因此,有的教师不潜心于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现象;有的教师工作敷衍了事,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只注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有的教师思想不稳定,热衷于跳槽或搞兼职,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忽略了本职工作。

3、育人意识淡化。一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甚关心,片面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少,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就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4、科研意识不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很多青年教师忙于上课而无暇顾及科研,也有一些青年教师认识不到科研的重要性,不会主动去做科研与教研,搞科研往往成了晋升职称时的被动选择。而在搞科研时也存在一些青年教师学风浮躁、急功近利,态度不严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甚至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学术成果等现象。

5、师表意识淡薄。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重、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宴请和贵重礼品,考试时送“感情分”、“礼物分”;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还有的教师利用课堂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注意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等。

三、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原因

1、社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转型期,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和中西方文化撞击。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使人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社会上一些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的风气也在冲击着高校校园;使得教师的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日益多元化,甚至滋生了一些不良倾向。

2、学校因素。师德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有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但在民办高校中,有的学校往往只注重硬件的建设,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1)培训机制不健全。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处于规模扩张期,对教师只重利用、不重培养,其中也包括师德素养。这种态度使民办高校在师德培训上大多流于形式。如,在青年教师培训上,过多强调的是对学校的忠诚度,忽略了对其进行教师师德方面的培训。也有些院校,虽然也有一定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但大多脱离现实,或者操作困难。

(2)评价机制不科学。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在师德评价方面还流于形式,内容比较空泛。师德未能真正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工资调整时,学校多是凭借其科研成果、课时数等硬件,而对其职业道德则科学量化要求,在这种导向下,势必造成青年教师师德观念淡薄。

(3)激励机制不明确。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缺乏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措施。由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特点,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都是从其他高校退休下来的老教师,而青年教师职称低、教学科研能力整体较薄弱,所以在校内的各种先进评选中,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德育标兵等,青年教师很难有所收获,这种激励格局很难给青年教师带来激励作用。

(4)保障机制不完善。由于当前一些国家政策的限制,民办高校教师教职工待遇方面都落后于公办院校,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的资

历较浅,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压力大,社会认同度低。而一些民办高校把教师自我提高的需求误以为增加了办学成本,为了减少投入,未能体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基本承诺,尤其是最重要的“事业留人”未起作用,造成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始终抱着“打工心态”和“过客心理”,这都不利于青年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

3、个人因素。除了社会大环境和民办高校内部环境等因素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外,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对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不能从自己所担负的特殊历史责任认识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体会到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之,当前民办高校教师与其他行业人员和公办院校教师在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强烈反差带来的心理失衡,都使青年教师忽略了自身师德的修养。

四、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1、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这种导向机制包含两方面:一是政策导向机制。民办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促进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导向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科研管理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以形成有利于教书育人、端正学术风气、规范学术行为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二是社会舆论导向机制。民办高校应通过各种方法呼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改变对民办高校的歧视,进一步大力宣传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功绩,展现民办高校教师的风貌,以此增强广大民办高校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和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尽职尽力的热情,促进良好师德师风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应转换观念,摒弃为节省办学成本而忽略教师培训的错误观念。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首先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民办高校要指导和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使其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其次是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民办高校要培养青年教师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和高尚职业道德。再次是对培训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引导青年教师走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职业发展道路。这些内容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培训来进行,民办高校可以采取以下的培训形式:首先,搞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把好入口关。民办高校对新进青年教师开展包括师德培训在内的岗前培训,并严格考核,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比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领航者――黄河科技学院,每一年都对新聘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其中对青年教师进行“黄科大精神”的培训是一个亮点,“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黄科大精神”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建立教师岗位培训。民办高校应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这种岗位培训即要求校内定期常规性的培训,还要一方面派送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到校外取经;另一方面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指导,以帮助青年教师更新观念,明确师德要求,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促进青年教师师德的不断完善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以相关文件为依据,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体系。民办高校应在教师考核的过程中将师德考核指标具体化和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过程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奖优惩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民办高校要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师师德激励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情感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在管理上更应注重情感激励。学校领导应尊重、理解、关心、信任青年教师,既要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关怀,又要在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机遇,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高尚师德。二是要建立公平激励机制。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社会人”不但与本校的教师进行比较,同时也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比较中所产生的不公平感会使一些青年教师情绪低落,一方面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产生辞职、“跳槽”等行为,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必须建立起分配标准公平、分配程序合理和竞争公平的公平激励机制。三是要建立榜样激励机制,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评选先进模范典型的方法,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授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进行表彰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激励氛围。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新时期师德建设师资建设

一、强化制度建设

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讨论师德建设工作,经常性开展师德督查督导。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师师德及学术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试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系列文件,引导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恪守师德规范,同时进一步明确师德建设工作的主体、内容、职责、权限,细化议事程序,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设立校学术委员会下属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实施师德、学术不端行为“一票否决制”。把班主任工作作为推进教师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明确专业教师必须有从事班主任或相关社会工作的经历。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部门上下联动、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导向机制。构建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师德师风档案,推行师德师风建设承诺制度,全方位助推师德师风建设。对出现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那些教师,据情节予以通报批评、降低岗位等级、解聘等处理。

二、强化教育宣传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要内容。新进教师入职教育中,将师德师风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上好“师德第一课”。各院系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不断增强广大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自觉性,引导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加强宣传报道,在校报上开辟“我在教学第一线”“教育漫话录”等栏目,加强典型选树和正面引导。依托“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师德建设纳入政治理论学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律法规、校史校情等内容,组织文明家庭评选、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教师思想境界。注重教育引导,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执教能力培训计划的重要内容,开设《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抓好岗前培训班,校党委书记、校长、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知名专家学者等亲自授课,面对面进行指导,培训内容融师德教诲、头脑风暴、业务提升、案例研讨和素质拓展等于一体,使岗前培训成为新教师成长的“加油站”。上好第一节课,由所在学院书记、院长亲自送新教师上讲台,强化新教师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专题教育,积极开展“学重要讲话,争当‘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充分发挥节点作用,以教师职业成长路径为主线,在开学初、教师节等节点,开展佩戴校徽、赠书、优秀教师表彰和老教师荣休仪式及新老教师交流会等活动,让老中青三代教师共聚一堂,结对子、老带新、授经验,传好师德“接力棒”。

三、强化氛围营造

以校园文化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原动力。启动师德师风主题宣传工程,开展优秀教师风采展示、主题文艺汇演、征文活动等各种形式活动。师德师风宣讲团将学校先进人物及其典型事迹作为师德教育的鲜活教材,深入校内各单位巡回宣讲,树立榜样标杆,增强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社会责任感。在评选先进活动中,设立“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奖”等奖项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

四、强化典型选树

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与选树典型相结合。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每年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每年教师节召开会议对师德师风高尚、工作业绩卓著的教师和团队等进行表彰。坚持开展“三育人”标兵、师德师风道德模范、教学名师、十大杰出青年、研究生的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学生推选、网络投票等方式,发动全校学生共同参与,表达对优秀教师的礼赞,广泛宣传教书育人先进典范。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我的老师”征文比赛、教职工风采展等系列活动,把树立典型与培育教师优秀群体有机结合,为师生立标杆,积极宣传在校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先进典型人物,把师德典型请进课堂,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依托校内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崇尚师德、尊师重教、争创典型的良好氛围,以书刊、专题片等形式展示师德建设优秀成果。

五、强化学习养成

一是在教师中倡导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编发《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学习辅导材料》、《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案例》等系列材料,多渠道多哟蔚乜展师德教育。二是通过党员组织生活,组织开展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在北师大座谈讲话精神的学习,推动传统美德、师德规范、敬业精神的融合。三是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师德建设论坛,开展“师魂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合唱比赛等,着力推进“三问三比三争三满意”活动。

六、强化人文关怀

要不断提高服务教师水平、真情关怀教师工作生活,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和影响力。以关心爱护教师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前提,在为广大教师办好事、办实事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感召力。通过校领导定期调研、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深入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倾听教师意见,了解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动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通过支持国内外访学、攻读学位、脱产到企业锻炼及开辟青年教师职称评审特评正高通道等措施支持教师职业发展。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提高大病救助力度、帮助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等措施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将师德师风建设同解决教师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建立一支德高望重、业务精湛的教学督导团,通过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会等活动,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传承高尚师德。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特点,构建差别化、阶梯化、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一是岗前培训制度。举办新教师岗前培训及宣誓仪式,加强新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二是青年教师指导教师制度。指派具有良好师德和职业道德、学术造诣深、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挂职锻炼。四是校领导联系青年教师制度。每位校领导联系一名青年教师,通过谈心交流,听取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七、强化考核监督

健全师德综合考评机制,创新自评、互评、学生评及同行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立新教师政治审查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新教师入职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由基层党委、党总支负责把关;建立“以德为先”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学术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将教师队伍学风建设纳入日常人事管理工作中,从教师入校、入职开始,建立全过程的学风考核,在岗位聘用与考核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对考核评价的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师德调研,依托教学督导组和学风建设委员会开展教风学风督查督导,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控,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在每年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员岗位聘任等工作中,纪委监察处与组织部、人事处均就师德师风、廉洁自律等联合相关通知,对工作纪律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畅通举报渠道,对V大教职工反映和举报的问题及时调查和处理,确保公平公正,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加大学术不端处理力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措施,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设立师德投诉举报电话和学生倾诉信箱,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注重发挥学术道德委员会作用,监督、规范学术行为,端正学术风气。建立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依法坚持教师主体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德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14-16.

[2]刘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102-104.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教师【2005】1号.

[4]袁贵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J].求是,2004,(17).

[5]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为期两天的市委教育工委第一期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让灵魂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洗礼,党性得到了锤炼,我更加认识到强理论学习的必要性,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严守廉政纪律,勇于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干事,干干净净做人。作为一名校长,深知自己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老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这次学习培训我校党建工作的具体做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党建工作的方向做简要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强化学习,提升素质。

以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学校一班人根据教育和体育局党委和学区党支部的要求,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等。撰写个人心得,并进行交流。根据市局要求2018年秋季我校在某小学建设了高标准的党建活动室,使我校党员学习活动开展更加规范、有序,每月15号的党员活动日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加强理论学习,校准方向标,坚持跟党走,学校的育人教育工作在党建引领下开展。组织部评为“最美党员活动日”先进党支部。

二、优化管理,锤炼队伍。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干部队伍形象。自党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分工不分家,遵循思想常见面,工作常商量,情况常通气,作风常自检的原则,形成求真务实,团结协作,良好风气。我校制定责任承包制和网格化管理,党员领导干部起带头作用。每周一上午干部例会发言汇报工作,人人都是管理者,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建言献策,通过实施干部分工责任制,加强干部的业务培训,让干部队伍在深入工作的同时,丰富自身的管理经验,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每学期开展学区校长述职和民主评议活动,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使每位党员、教育干部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三、依托师德,强化作风。

制度建设作保障,提高师德水平,建立完善教师考评机制,通过制定教师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具体落实到师德培训中。本学期开学前集中开展师德及安全工作专题培训,4月21日  学区组织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专题活动,集中学习师德及安全教育上级有关文件,同时每个教育干部、教师层层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我校积极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成立家委会让家长,社会监督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到监管结合。

四、廉政建设,增强廉洁意识。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廉政警示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大准则》,《三十讲》签订《   学区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等有关制度,健全组织生活。

五、立德树人,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到: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我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1.新学年开学典礼,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校长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   小学最美教师”评选,校园开放日,“三八感恩教育”活动,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充分调动了教师,家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师生爱家、爱国的情怀,立德树人教育成效显著。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素质教育这一主题,用统筹的思想加强德育,用创新的思想改进德育,用建设的思想抓实德育,用开放的思想推进德育。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课前一支歌、书法比赛,趣味运动会,感恩教育日,   小学足球联赛等活动,坚持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主体参与、榜样示范、实践体验,以多样化的方式使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德育工作的层次性、针对性凸显清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从学校细微处入手,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下的路队、课上的学习习惯有明显改善。坚持学校“一日常规”检查,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评选“寻找身边的小雷锋”、评选优秀班集体,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

问题的思考

结合培训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师德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校务与党务应该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学校党建工作的方向,准确把握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对本校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深刻反思,我深知我们党建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认真领会,精准把握,狠抓落实。我校存在的党建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思想政治意识高度不够,党建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党性意识粗浅,被动学习和成长,理论知识不系统,学校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脱钩。

二、工作创新不够,党员教师来源结构不同,个体差异较大,政治工作上缺乏覆盖性、全面性,有些工作不能创新开展,有个别党员党性不高,不能真正做到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三、素质提高不够,部分党员教师职业愿景不到位,面对新课改和日常管理工作意识方法有待加强。

工作设想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参加“党建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做到“承诺、践诺、评诺、争一流”。

三、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争做“化楼小学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四有好教师”等系列活动。

四、深入开展党员队伍的“先锋工程”活动,以“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问卷调查、教师家访等为结合点,深入开展师生,家长,社会的满意活动。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8

一、学院师德师风现状

1、学生对我院师德师风状况的评价,选择“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16.81%和59.83%,选择“一般”和“较差”的比列分别为20.80%和2.56%;这说明学生对我院教师总体的师德师风评价还是不错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二成多的学生对教师由更高的期待和希望。

2、在对本专业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测评中,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66.66%,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为3.74%;这一数据说明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离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发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从学生对学院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育人意识淡漠”、“学术功利化严重”、“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和“自身表率作用欠缺”分别达到38.44%、26.43%、18.62%和16.52%;从教师自身角度来分析目前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术功利化严重”、“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不强”、“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分别列前三位,分别达到34.5%、27.6%、24.1%,而“育人意识淡漠”仅为3.4%。学生和教师对“育人意识淡漠”这一点认识还是由很大的差异,学生认为教师育人意识还比较淡漠,而教师则认为育人意识方面都做得还不错;教师可能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真正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此外,学术功利化现象,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是目前影响着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很负面的因素,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引起一定的重视,加强学术评价方面的引导工作。

4、在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式的选取上,选择“加强氛围建设,培养教师道德自觉”的比例高达62.1%,“加强制度建设”和“奖惩结合,以奖为主”都为17.2%。这足以说明,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要适应时代要求努力进行创新,以高度自觉的精神,同时辅以必要的制度建设和奖惩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形成师德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系主任、学科负责人、教学督导组、辅导员等组成。学院党委书记作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体是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实验室人员、办公室人员与辅导员。建立健全“师风师德信息员”制度,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及时反映沟通学院师德师风情况。

2、坚持严格的教师准入制

要进一步规范新进教师的选拔鉴定,坚持用严格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和业务标准选拔新教师。每学年举办一次“新教师谈心”活动,开展学院领导一对一联系与指导。加强青年教师上岗前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继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3、强化师德教育与培训

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专题研讨与培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开展辅导员工作技能培训和专家化培训,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4、开展模范教师表彰

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力度。通过学院优秀教师、“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导师评选等,对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的依据之一。对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领导小组要对有关教师及时劝诫、警示或给予处分,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年终考核中评为不合格。每年举办一次“新老教师话师德”座谈会,邀请学院领导、新老教师参加。

5、加大师德师风宣传力度

学院领导小组要善于营造氛围、发现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的思想和事迹,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公告栏、校报等媒体加以宣传推广,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1)在寝室楼道、学院教学楼、专业教室等场所营造良好的氛围,悬挂标语、口号、图片等,潜移默化中对教师进行提醒,对学生进行教育。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11.4会议精神,进一步弘扬高尚的师德风尚,重塑教师职业形象,2018年11月开始,在我校教职员工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强化师德素质,我校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对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

为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校及时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整个活动。成立了以刘玉波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召开了“师德师风活动”整改专项会议,校长在会上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目标,组织安排了十个一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

二、教师学习扎实

   全体教师自开展活动以来,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培训,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业行为“十严禁”》、《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处理办法》、《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每人书写师德培训笔记,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引导教师自尊、自强、自省、自律,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充分展现我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学校管理一丝不苟

学校强化了教师日常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将师德建设工作融入教师日常管理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廉洁从教等方面作为对教师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良好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基本条件。凡是违反师德规定或有群众举报的教师,均采取评优一票否决制。

加强和完善对教师师德情况的跟踪管理,先后开展了“教师个人自查自纠”、“师德师风问题大讨论”、“师德师风建设培训讲座”、“师德承诺”、“师德大讲堂”等活动,进行了“学生调查问卷“、“家长调查问卷”民意测评,进一步规范了师德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班级发放调查表,全面掌握师德师风情况,重点了解教师是否存在上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上课有无接打手机现象等问题。学校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原因,责令相关教师认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确保整改效果。通过持续的评议和查摆,我校教师们能够做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

四、多元活动,有效助推师德建设

我校结合市教育局制定的“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极大地助推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进展。

1、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及时更换校园电子屏宣传标语,发动宣传、营造气氛。动员会上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详细部署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重要工作。

2、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学习活动。胡媛媛副校长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培训,使全体教师知规范、严操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班科任教师分别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材料,全体教师熟记于心,爱岗敬业,尽职工作。

3、观看视频《榜样》等典型事迹相关视频,教师们的内心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

4、书写学习心得,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此项活动时间长,规模大,内容多。活动中,我们重视宣传,落实学习书写笔记,把师德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师的修养。开展以学年组和学科组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切实把讨论的过程转化为学习和再受教育的过程,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5、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11月中询,我们下发了“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全体教师结合评价标准逐项阅读,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查自纠,全体教师认真严谨、务实求真,正确面对自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了整改,完成了蜕变。

6、开展师德满意度测评活动,排查整改师德师风问题。11月14日,在全体家长中开展了师德问卷调查,试题内容涉及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方法、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等方面,调查活动还特别征询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学生了解了当前学校和教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此项活动,促进教师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教育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评优评先,德为重。每年我校的评优评先、教师节表彰等活动,都把教师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结合教师师德表现进行“一票否决制”,对全体教师是一次警醒,也是一种长期的鞭策。

 五、建立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核制度。

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10

一、机制创新,规范师德

完善制度。学校与每位教师签定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制订教师一日规范要求,建立教师忌事忌语,倡导教师“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我微笑了吗?今天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今天我该如何努力?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师德建设联系点制度”“师德师风社会监督制度”“师德师风公开承诺制度”。既从正面提出了要求,又从反面划出了。

舆论监督。学校从2011年起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工作坊,建立了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凡涉及到收费项目的由家长委员会牵头,财务、会计两分开,账目公示公开,阳光透明;建立了校长接待家长、学生来信来访制度,设立校长信箱。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教育管理、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

榜样示范。学校成立由学校行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组成的师德考评小组,从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八个方面进行师德考核。对于参与、封建迷信,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和乱收费等行为者,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还打造“十佳评选”榜样机制,相继开展了“十佳感动校园人物”“十大年度校园新闻”等评选活动,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有效地发挥了榜样的激励作用,传递了正能量,帮助教师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外化。

二、教育培训,提升师德

专家培训。学校把法律专家请进来,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详细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发动教师广泛讨论,让教师从法律的角度审视自己和身边的教育教学行为。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华东师大应俊峰教授、马来西亚国际赏识教育学会曾桂安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张俊洪教授、广东省教育督导室原主任彭卓平先生、广东教育杂志社陈湘年社长等多位专家、学者,为教师作多层面、多维度指导培训。

阅读提升。阅读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培养师德师风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共读一本好书”的阅读分享交流会。如《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水知道答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等书籍,让教师在阅读中感受“爱”与“责任”的含义。一位教师在读书心得中这样写道:“只要有爱心和慧心,每一位老师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我们的学校就将成为幸福的‘巴学园’。”

电影点灯。上学期,学校引进了电影课程,成为了全国第543所电影实验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三个傻子》《我心中的小星星》《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美丽的大脚》等与教师相关的电影。这些经典影片,点亮了教师的心灯,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教师的心灵。教师的心灵强大了,传递给学生和社会的也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三、文化引领,培育师德

环境熏陶。学校注重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努力创设立体、多维的德育氛围,让教师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一大主题、两项教育、三面墙壁、四块阵地、五个乐园”的环境文化,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教师的心智,浸润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活动,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文明的办公纪律,使全校教师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动“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