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20:54

风险评估报告篇1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含义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和风险,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开展调查、预测、分析和评估,促进决策、执行、实施方案的完善,落实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以防范、降低或消除实施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为推进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案件风险评估工作

2.1树立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理念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树立民主决策的理念。三是树立科学统筹的理念。

2.2建立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机制

滕州市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制定一系列风险评估制度。控申部门制定了《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强化执法办案人员消除隐患的意识,提高评估预警工作水平,保证评估预警的及时、真实和完整。公诉部门制定了《公诉环节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在公诉环节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制度是公诉部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尽早发现和掌握案件的风险隐患,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3把握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方法

一是确定评估案件。凡涉及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评估责任主体都应该将其确定为需要评估的事项。二是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承办人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评估案件的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合理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评估人员责任等,适时组织评估。三是认真分析预测。围绕评估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他相关问题,广泛科学论证,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四是形成评估报告。要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设施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论证,做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五是确定实施意见。责任部门应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意见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决定情况报告党委、政府。六是落实风险应对措施。重大案件作出决定后,责任部门要根据分析评估情况,制定和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风险应对措施、应对预案,严防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发生。

3政府如何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3.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要建立情报信息搜集机制,目前,政府各维稳职能部门,如公安、国家安全、、宗教等部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担负着维稳情报信息的搜集任务。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这些专门机关应当承担情报信息的主要职责,包括对社会稳定情况的日常掌控,以及围绕即将制定出台的重要社会决策和政策措施进行专项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同时,要善于走群众路线,切实发挥人民防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掌控面,提高对稳定信息的掌控能力。还要建立涉稳情况会研会商机制。这是整个评估工作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必须组成专门的班子、采取专门的形式,对搜集汇总的方方面面的涉稳情况进行会研会商,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

3.2增强评估报告的科学性,有效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作用

首先要统筹全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站位要高,眼界要宽,切忌局限一隅,就事论事。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二要密切关注境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对境内社会稳定的影响。三要切实防止国内重大突发事件对本地区社会稳定可能的影响。其次要点面结合。就某一地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而言,既要全面分析,也要突出重点。再次要注重调研。一份完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既要对存在的风险源进行客观分析,也要对症下药,提出风险消减对策,并加以论证,向决策者推荐最佳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风险评估报告篇2

为进一步加强**县森林火灾防范工作,根据《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县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一、区域概况

1、自然概况

**县,是湖南省郴州市下辖县,地处于郴州市西南部,南临粤港,西通永桂,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2.143-112.3526,北纬25.2612-25.4729,地形似枫叶,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多丘陵山地,黄牛岭山脉和南岭山、钟水和黄狮江构成县境“两山两水两盆地”的地貌特点

2、社会条件

**县区域内地形复杂,周边分布着10个乡镇、181个行政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资源充足,雨量丰沛,**县是全省的重点林区之一,丘陵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6.83%,共32154公顷,木材积蓄量13万立方米,主要林区分布在**国家森林公园,广发陶岭山、云里村、儒峰村、马峰村,普满刘河、向阳等地。**国家森林公园有天然的次生林约1200公顷,森林覆盖率83.62%;广发镇陶岭山为**境内最高山,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近1600公顷;普满刘河、向阳等育林区,森林覆盖率为86.3%,森林面积近3000公顷。

3、林火特点

据统计,起火地点多集中在林缘、田间、地头等;每年的3-4月份、11月-12月为多发期,发生时间多集中在每天15-18时,起火地多为杂草丛生的荒山、荒地,起火原因多为烧田埂、烧秸秆、烧火土灰、烧杂草等农事用火、祭祀用火及林区作业人员乱丢烟头所致。

二、诱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当前诱发森林火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人口密度大,点多面广,林区、村庄相互交错,人畜活动频繁,村民烧荒、烧田埂、烧火土等极易蔓延到山林中;二是由于气候条件、林木地条件等原因,使得林木生长速度缓慢、林内杂草多,对不良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较弱;三是清明祭祀活动频繁,部分人员还没有转变观念,还有在林中烧香、烧钱纸、放烟花礼炮等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四是近年来,重点工程建设进入林区作业人员活动频繁,火源管理难度大,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用火难以控制,森林火灾隐多。

三、森林火险区划及等级评估分析与结果

森林火灾风险(以下简称“森林火险”)等级分为四级,即i级森林火险、Ⅱ级森林火险、Ⅲ级森火险、Ⅳ级森林火险。其中一级为最高风险等级、二级为较高风险等级、三级为一般风险等级、四级为较低风险等级。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晋屏帅家村、井塘村、盘江村、宅侯村、长田尾村、南林村、刘家村、星溪村,广发陶岭村、新元坊村、云里、儒峰、马峰,普满刘河、向阳为一级森林火险区,龙潭山口村、莲塘村、扶塘村、大方园村,袁家渣林村、大窝岭村、茶窝村,行廊镇乐塘村、定里村,坦坪镇灯盏窝村、下洞村,石桥镇醒狮村为二级森林火险区,其他乡镇、村为三级、四级森林火险区。

四、森林火险区划及等级评估的结果运用

将森林火险等级评估结果广泛应用到全县的森林防火工作中。

一级森林火险区:政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开辟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防火隔离带;安排护林防火人员,在主要进出路口24小时值守,护林防火人员到岗履职情况实行卫星定位监测;发生火灾,应急响应调高一个等级处置,县级领导到场调度指挥,调集全县主要力量扑救。

风险评估报告篇3

镇位于县,幅员面积38.8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0人,辖8个行政村,85个村(居)民小组,全镇农民承包地享受直接补贴(包括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面积为15620.35亩,良种补贴31294亩,其中水稻补贴面积为9707亩,玉米补贴面积为5321亩,小麦补贴面积为2591亩,油菜补贴面积为13675亩。

二、问卷调查情况

我镇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村组干部、利益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形成了调查分析报告:

1、干部调查情况(40人):种粮农户补贴改革试点基层干部调查问卷显示,90%以上的人认为《试点实施意见》不符合大多数农民群众利益,且补贴面积也不能够准确核实,会引发强烈连锁反应,对较大范围内利益群体造成影响,可能引发大规模矛盾冲突,不同意实施《试点实施意见》。

2、农户调查情况(80人,含土地转出22人,土地转入14人):通过对各类人群的调查,90%以上的群众认为此次改革试点不符合自身利益,改革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不同意本次改革试点。

三、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项目合法性评估:试点方案的实施是否通过本届人大或政府的审议和批准。

(二)项目合理性评估:实施方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现阶段还缺乏操作条件。

(三)项目可行性评估:现阶段实施试点方案还不可行。

(四)项目可控性评估:部分村组利益受损的群众面较大,如果实施可能导致群访事件发生,风险不可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村均存在人口增长和土地面积调整不同步的问题。国家农村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规定土地经营权是30年不变,而村民自治制度中提及的每五年或十年根据家庭人口的增减调整土地面积的做法并没有严格实施,核实种粮面积必定会导致农户先提出对承包面积调整的要求。

(二)第一轮承包时,田地的好坏、远近等原因导致每个农户承包面积计量不相同,虽然现在经过30年的基础设施投入或者是土地调整等项目实施,影响土地等次的因素已不明显,但如果进行重新调整,会导致部分农户对土地面积确定产生异议,认为自身利益受损。

(三)为加快灾后重建项目进度,提升景区形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对建设景区所投入的相关项目所需土地均实行流转,我镇及景区开发而流转土地面积达3000余亩,而且绝大部分土地纳入粮食补贴范畴,已流转土地主要用于景区内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安置点、108沿线绿化、景区内道路沿线绿化、旅游景点环境打造等项目建设,这些流转土地如按照该政策实施,上述项目涉及农户将无法继续享受粮食补贴,给本来就已很脆弱的景区开发环境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严重挫伤群众支持参与景区开发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紧张,极有可能为景区下一步项目实施和开发推进造成严重阻力,使已持续了近六年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功亏一篑,使举全县之力兴起的第三轮开发建设陷入瓶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四)景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入驻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在和村民协商土地流转事宜时,签订协议以前就把粮食直补由原承包户享受作为重点条件之一,企业也才能顺利按照议定价格签订协议,如果按照拟实施政策,村民将不会同意土地按照现在价格进行流转,极大打击开发企业积极性,村民收回土地进行复耕也有难度,这将成为景区开发一大不可调和矛盾。

(五)我镇其他村组响应政府号召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比如二酉精品村用于发展优质梨基地建设690亩,万佛村用于发展贵妃枣基地1487亩等,按照粮食直补试点方案规定就不能享受国家直补,粗略计算涉及强农惠农资金为28.3万元,如果实施试点方案,将对产业规模扩大是限制,也将挫伤村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甚至对村组干部、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稳定因素。

(六)招商引资工作流转村组大面积土地,按照惯例,各村组、农户与业主签订合同的时候都默认粮食直补费用还是由原承包地农户享受,因此有些土地流转费用比较低廉,老百姓也容易接受,项目引进比较容易成功。如果实施试点政策,大部分流转土地用于苗木栽植、药材种植等,已不能享受粮食补贴,但是应该缴纳的水利费依然由老百姓自己承担,对于老百姓来说就间接减少了土地流转费用,而承包商也不可能提高土地流转费用,涉及利益受损农户人数有些村组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是一个较大的利益矛盾和潜在火药桶,有可能导致村民和承包业主的矛盾冲突,影响招商项目发展。

五、已经和正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在对村组干部、群众进行民意调查时注意掌握尺度,重点强调这次调查仅为试点前的摸底。

(二)下村走访,座谈,广泛了解群众意见。

风险评估报告篇4

2019年第一季度,我所有针对性地加强廉政教育,有效提高了派出所民警的廉政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一季度XX派出所廉政情况良好,未发生违法违纪及违反各项廉政规定的情事。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利用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派出所民警辅警的思想动态,做到防微杜渐。在春节来临之前,组织全体民警辅警座谈,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节日期间的廉政意识。春节后开展以“严格执法,廉洁从政”为主题的座谈会,加深对于廉政工作的理解; 

二是组织学习贯彻党风廉政相关会议和文件。组织学习了《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学习读本》,要求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以身作则、严于律已

三是加强XX派出所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荣贪耻”的氛围。  

综合第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现分析如下: 

(一)、顺利渡过元旦、春节期间的廉政隐患高发期,一季度XX派出所没有发生与工作对象“吃”、“请”、“收受红包”等情事,但是仍不能放松警惕,防患于未然; 

(二)、外界无不良反应,派出所形象健康,未发生投诉事件,但是仍需要加强业务素质,积极防范 ;

(三)、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廉政意识较高,思想状态良好,但仍需要密切关注,加强教育。

下一步派出所将着力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一)、切实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全体民警辅警廉政意识; 

(二)、定期开展座谈,了解全体民警辅警的思想动态; 

风险评估报告篇5

证券公司风险分析指标的选择

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将不可以量化的风险进行指标化处理,然后通过维数映射使这些专业的风险状态数据转化为更为直观的风险报告。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反映证券公司整体风险状态的指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结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以下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证券公司的风险状况:

风险指标分析

截至2005年4月30日,经批准成为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的65家证券公司中,有48家在2005年4月底上报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本文将其选取为分析样本。

财务风险指标

盈利能力持续低迷。从已经选取的48家证券公司的样本状况来看,2003年和2004年证券公司处于经营低迷状态。2004年,48家证券公司一共亏损50.11亿元,平均每家证券公司亏损达到了1.04亿元,亏损的证券公司为24家,占50%;2003年共亏损46.6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9708万元。

由于利润的大幅减少,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多为负值。2004年全部48家证券公司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3070;远远低于2002年-0.041和2003年的-0.066。其原因是,在亏损逐步加重的同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也在大幅缩水。除已经被关闭或托管的证券公司之外,年报也显示了一批证券公司正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甚至已经在技术上破产。证券公司大多数亏损在自营证券和委托理财方面。数据显示,47家证券公司自营投资业务合计亏损9.36亿元,平均每家净亏损近2000万元。根据新的金融会计准则,47家证券公司共计提了318亿元的自营证券跌价损失。受托理财业务的表现同样十分糟糕。由于管理层对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业务进行了全面清理,证券公司以往表外运营资产管理业务形成的亏损开始在报表内体现出来。47家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收益为-9.54亿元,亏损金额超过自营投资业务,在证券公司的所有业务类型中亏损最严重。

资本风险值得关注。2004年,48家样本证券公司的平均净资本充足率为50.44%,2003年为44.72%,远远超过了8%的监管部门最低要求。但是,高资本充足率并不能说明各家证券公司在控制资本风险方面下足了功夫,反而说明证券公司在筹资方面的无能为力(净资本充足率二净资本/负债总额)。由图1可以看出,对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风险的另一个指标――净资本/注册资本来说,大多数证券公司一直低于1,并于2004年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证券公司由于经营的艰难,正在逐步消耗和吞噬自有资本。其中广东证券、河北证券、申银万国证券、泰阳证券的净资本均已降为负值。

负债率仍然偏低。数据显示,2004年48家证券公司平均净资产负债率1为1.59,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并没有蕴涵太大风险(证监会规定净资产负债率1的警戒线为8倍)。另一个较为客观的反应证券公司债务风险的指标在于净资产负债率2,即负债总额中扣除了委托资金和保证金。2002年、2003年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率2都远低于1,2004年也仅为1.15,相对来说,这个指标仍然处于安全的区域。这说明我国的证券公司债务融资渠道的匮乏,无法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扩张。

另外,我国证券公司权益比率1(所有者权益/总资产)的行业平均值为33%,权益比率2(所有者权益/总资产扣除委托资产和保证金)的行业平均值为66%,远远高于发达市场上的证券公司,这同样说明我国证券公司的负债比率严重偏低,财务杠杆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同时也说明我国证券公司的融资空间狭小。

客户资金净流出严重。证券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代买卖证券款和受托理财资金的数量变化,是检验投资者对于股市信心的重要指标。持续的市场低迷已经导致证券客户资金的大量流失。2004年46家证券公司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理财款流失总额高达527.83亿元,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流失11.47亿元。各家证券公司的审计报告也显示,除了投资者信心下滑之外,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和频频发生的委托理财纠纷也是导致客户资金流失的重要原因。

如果拿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理财款的流失额与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以及注册资本对比,可以发现,近几年来,每年资金的流失额都超过了证券公司的净资本。2004年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流失11.47亿元,是平均净资本的1.23倍;2002年全部49家综合类证券公司的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理财款净流出为807.23亿元,平均每家流出16.47亿元,是平均净资本的1.12倍。

只有少数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款和代买卖证券款仍然在弱势中保持了增长。表现突出的有中金公司、东北证券、中关村证券、金元证券等7家证券公司。但除了中金公司明确表示受托理财未承诺保底收益,仅收取手续费,从而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其他公司均列入表内计算。这也意味着,这些公司同时承担着委托理财带来的巨大风险,而在持续的弱市状态下,这无疑加大了这些公司2005年收益的不确定性。

流动性风险状况

传统流动性指标较为安全。2004年上述48家证券公司的行业平均流动比率为1.39;速动比率均值为1.24,均高于中国证监会要求的“1”的警戒线,这说明我国证券公司的流动性并无大的风险。

流动负债占比过多,资产结构不尽合理。在负债结构方面,我国的证券公司明显存在短期负债过多,长期负债严重不足的现象。2004年48家证券公司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97.99%,其中20家证券公司没有长期负债;2003年这一比率为98.36%,变化不大。

在资产结构方面,我国证券公司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过大,流动资产的份量显得不足。2004年行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7.22%;2003年为6.01%。剔除总资产中的委托投资和保证金存款,2004年固定资产比率的值为15.46%,最高达到55.45%;2003年平均为16.12%。而美林公司2001年的年报显示,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5.26%。从这些数字看来,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结构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流动资产所占比例仍然需要提高。

市场风险状况

47家证券公司的平均委托资产倍率为0.42;远低于中国证监会所设定的80%的警戒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长期的弱市状态下,委托资产的减:少降低了证券公司的市场风险。但也有不少证券公司的委托资产倍率仍然非

常之高,如申银万国证券的委托资产倍率达到4.18,在市场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如此高的委托资产倍率不啻于一颗“定时炸弹”。

现金流量风险居高不下

从公布了现金流量表的15家企业的状况来看,有13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平均为-6.43亿元,可见,证券公司的现金流量处于一个十分窘迫的状态。扣除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资金的变化后,证券公司的现金流量有所好转,平均净现金流量为1.52亿元。这说明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资金的变化对于证券公司现金流的变化影响非常大。

从充足性和效率性上对证券公司的净现金流量进行考察,可以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2004年上述15家证券公司剔除广东证券后的平均经营活动指数1(见表2)为-13.41;平均经营活动指数2(见表2)为-12.68。这说明证券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较低,即使去掉了代买卖证券款和委托资金的变化,也未有起色。

在充足性指标方面,15家证券公司的平均现金流量充足比率1(见表2)为-25.0279,平均现金流量充足比率2(见表2)为-9.6173。可以看出,即使抛开委托理财和客户保证金下降的影响,证券公司的现金流量仍然非常脆弱。从这个指标来看,证券公司正面临着明显的支付风险,一旦某个环节现金流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全盘的支付危机。

证券公司风险综合指标分析

针对48家证券公司的总体情况,可以得到如下的综合状况:

由表2分析可以看出:

整体看,当前证券公司面临着行业性破产的严峻局面。从已有的指标分析来看,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现金流风险都处于比较严峻的状态。现金流量风险仍是证券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旦某个环节现金流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如果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无法进行有效的融资,一些证券公司可能只能处于“等死”状态。

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与风险状况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从48家样本证券公司的指标来看,虽然净利润总额为负数,但是亏损主要来自少数几家证券公司。统计结果显示,亏损额超过1.5亿元的证券公司多达13家,其中亏损额最大的3家证券公司亏损额占24家亏损证券公司合计亏损额的54.50%。而前4家证券公司的盈利占到盈利证券公司盈利总额的56.48%。

债务风险并不是证券公司的最大风险点。证券公司的平均净资产负债率2为1.15,相对来说,仍然处于安全的区域。这说明债务风险不是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主要风险点,同时也说明由于债务融资渠道的匮乏,证券公司无法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扩张。

证券行业的信誉风险正在逐步加大。由于挪用客户保证金以及委托理财纠纷等事故的频繁发生,行业的整体信誉急剧下降,这也进一步加速客户资金的流失。2004年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流失11.47亿元,居然高于证券公司的平均净资本。同时证券公司的净资本/注册资本指标趋于下降状态,说明证券公司正逐步消耗和吞噬自有资本,也导致了证券公司股东与公司之间纠纷的增加,给增资扩股之路增添了障碍。

结论与启示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证券公司风险暴露的程度。财政部要求国内非上市证券公司自2004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从已经披露的48家证券公司的年报来看,大多数证券公司是第一次实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使得2004年度的年报较为客观和真实的反映了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与原先的《证券公司会计制度》相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于证券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资产减值准备扩大了计提范围,同时改变了减值准备计提办法,即需要追溯调整,另外,对自营减值准备的提取必须按股票市价与成本孰低原则来计提减值准备,此举将有效避免证券公司利用会计规则掩盖潜亏。(2)委托理财业务在年度报告中由表内转入表外。新的制度下,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收到的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由于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相关项目如“受托资金”、“受托投资”等将调出资产负债表,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而在“会计报表补充资料”中披露。受托理财的计价办法也将采用成本与市值孰低的原则,与自营一样趋于严格,有效避免了证券公司利用会计规则掩盖潜亏的现状。

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系统风险占比居高不下,是导致证券公司行业危机的重要原因。对于我国的证券公司来说,a股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依然是证券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04年平均每家证券公司达到1.91亿元,对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贡献度为70.71%,由于手续费收入主要依靠市场行情的走势,因此对经纪业务的过度依赖使证券公司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根据相关媒体统计,2004年市场行情较好的2~4月这3个月,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占到全年经纪业务收入的42.30%。而美国证券公司的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却贡献了25%的收入,资金利息收入只占了3%。

在中国证券公司十余年的发展中,中国证券业的盈利模式是一种广义意义上的“通道”盈利模式,即证券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通道来获取收入,实现利润。这些通道主要包括交易通道和发行通道,交易通道对应着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而发行通道则对应着承销业务。在过去,由于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证券公司的“通道”是一种垄断资源,它保证了证券公司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能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以“通道”为主的盈利模式造成了证券公司的收入曲线与市场走势高度相关,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加大了经营风险。虽然保荐人制度的实施结束了证券发行业务的通道制,但是长期以来对于通道的依赖在客观上压抑了证券公司创新的积极性,导致证券公司都缺乏内在的冲动去创造新的业务和产品,也酿成了今天的苦果。

目前拓宽融资渠道的政策仍然难以解决证券公司当前的融资困境。从负债指标的分析来看,证券公司的平均净资产负债率2为1.15,相对来说,仍然处于安全的区域。这说明债务风险不是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主要风险点,同时也说明由于债务融资渠道的匮乏,证券公司无法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扩张。在负债结构方面,我国的证券公司明显存在短期负债过多,长期负债严重不足的现象。2004年48家证券公司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97.99%,其中20家证券公司没有长期负债;2003年负债比率为98.36%,变化不大。

风险评估报告篇6

关键词:土地估价;质量控制;风险防范;问题

二0一一年度土地估价师协会举办的估价机构年度信用评审年会中再次提及土地估价报告质量及风险防范问题,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日趋激烈的土地评估市场中的确让人深思。随着土地评估机构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与土地估价相关的各种风险也日益显现出来,土地评估机构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向客户提供一份合格的土地评估报告,不断提升土地评估机构的土地评估报告质量并同时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值得每个土地评估机构执业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的土地估价实务,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土地估价报告质量的控制

1.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评估项目从技术操作流程上来说,大致是相似的,但每个项目又各有其特点,要将每个项目做好,则应根据受托项目业务类型、特点及其重要性进行分类管理,重大项目应突出项目的工作方案、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严密的质量审核流程、项目后续跟踪服务。

特殊项目如司法鉴定项目,应注重程序的公正,当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发生冲突时,要优先突出程序公正,在评估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严格遵守评估技术操作规程。

2.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评估工作的成果是以评估报告的形式体现的,评估报告是公正、客观、准确的概述估价过程和估价成果的文件,是关于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的研究报告,报告的质量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即为减少及控制风险而设置的一系列保证估价质量的组织模式、制度如估价业务承接制度、估价相关资料搜集制度、现场查勘制度等,才能确保估价报告结果的准确无误。

估价业务承接:估价机构在承接业务时应考虑机构的胜任能力,如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执业人员是否具备完成委托所需的专业知识等。

估价相关资料收集:估价相关资料的收集是提升土地估价报告质量的基础,一份好的估价报告应是逻辑推理严密、分析有据,而分析有据应建立在基础资料详实的基础上,基础资料收集可分为一般性基础资料收集及房地产交易资料的收集;一般性基础资料的收集可通过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等载体上获得,房地产交易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对区域内土地招、拍、挂一级市场、房地产交易二级市场、楼盘预售资料的收集,基础性资料收集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具体估价项目的评估结果。

实地查勘:尽心尽职做好实地查勘工作是提升土地估价报告质量的前提,估价人员必须认真、仔细踏勘待估宗地,实时实地了解掌握待估宗地土地坐落位置、现状、土地利用强度状况、基础设施状况、道路交通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等状况,但在实际土地评估工作中,估价人员往往对实地查勘工作走马观花、走一圈、拍几张照片了事,甚至只是通过与委托方的电话联络对估价对象的情况进行了解,没有尽心尽职进行实地查勘从而不能正确把握估价对象客观合理的价格。要做好实地查勘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做好实地查勘工作前准备工作,对委托方提供的资料,进行初步验证核实,罗列需委托方进一步提供的资料,并依据估价对象的用途收集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等一般资料,拟定工作实地调查表。②实地查勘的工作重点:依据拟定的实地调查表进行逐一调查,并对地价有重大影响的区域、个别因素进行重点调查,针对估价对象的用途收集相关的交易实例资料。

3.建立及完善三级审核制度.

三级审核制度是指估价作业人员初审、项目负责人复审、审核部负责人终审。估价作业人员初审主要从估价对象界定、估价依据、价格定义、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土地利用状况、影响地价因素、估价方法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去核查、纠偏,如市场比较法中的案例选择是否恰当、价格修正中对交易情况、交易区域及个别因素修正中指数选择是否适当,剩余法估价中建筑物总价估算是否合理充分,开发成本、税费估算是否全面且依据充分等方面进行核查;项目负责人复审主要核查估价主要环节问题的处理,即对估价人员撰写的估价报告及估价技术报告在估价依据是否充足、报告描述是否得当、报告结构是否完整、报告逻辑思维是否矛盾、技术路线选用是否正确、案例及参数选择是否准确、估价结果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及审核;审核部负责人终审主要是对审核初审及复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对估价项目的合规性再度进行审查。

土地估价风险防范

1.加强估价人员的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

土地估价人员应认识到土地估价风险的广泛性和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强化风险意识。土地估价机构与人员的执业风险就是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无论是经济赔偿、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都是依据法律、法规相应的条出的,许多估价人员埋头钻研业务,对估价规范、估价技术估价参数娴熟到家,但对法律知识却知之甚少,导致许多估价人员难以把握是与非、合法与违法的界限。

2.提高估价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估价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土地估价风险防范应在不断提高估价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估价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估价人员在估价过程中,由于方法、参数选择不合理、市场信息掌握的不全面导致估价报告结果的失真,从而给机构带来风险,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估价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执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才能在执业过程中有效地规避风险;同时还须加强土地估价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如果估价师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使估价人员精通估价理论及有丰富的估价经验,评估出的价格也不一定会客观公正,当前一些估价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估价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为谋求不正当利益,高估或低估土地价格,有的评估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不顾能力、水平所限承担无力承接的评估项目。

3.建立土地估价师职业风险保险制度及保障金制度.

风险评估报告篇7

一、资产评估执业风险与操作风险

广义的资产评估风险是指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因评估事项所引起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既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客户风险、评估准则不完善等外部风险,还包括在评估业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内部风险。狭义的资产评估风险特指内部风险,是在评估执业过程中,因资产评估结果与事实不符或有重大偏差,无法对资产业务提供公允的价值鉴证,造成对评估报告使用者的误导,从而导致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人员承担相应损失和责任的可能性,即资产评估执业风险。

资产评估执业风险按产生原因可分为组织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组织风险是由于评估机构经验不足,组织与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对评估项目质量没有相应的控制和监督手段以及评估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评估失误。评估机构要为组织风险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道德风险是评估人员没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出具失真的评估报告,损害评估报告使用者或关联方的利益。注册资产评估师要为道德风险造成的后果负责。操作风险是指评估机构及人员在评估执业过程中,未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未能严格遵循评估程序,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以及评估技术落后等操作环节上的失误而导致的评估风险。

二、资产评估操作风险的成因

资产评估操作风险是能够通过执业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等手段加以防范的可控风险。操作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缺乏资产评估程序的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资产评估机构大多规模较小,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缺乏健全的资产评估程序的制度建设。2007年11月28日财政部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对评估程序进行了系统性的规范,但是各资产评估机构并没有根据自身的规模、评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所承接的主要业务范围不同,制定适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评估程序,缺乏对评估程序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

(二)没有严格执行资产评估程序

有的资产评估机构已经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资产评估的具体执行制度,但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没有切实履行评估程序,并随意简化或删减具体的评估环节,甚至在没有执行必要的程序之后,就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使得评估的价值范围具有较大的偏差,造成操作风险。

(三)专业胜任力不足

资产评估业务范围涉及机器设备、房产、生物资产、证券投资等多个领域,要求评估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评估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而由于资产评估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在我国市场上资产评估业务委托相对较少,评估人员的经验有限,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评估参数选择的错误,评估过程处理不当,评估报告撰写不规范等问题,形成操作风险。

(四)缺乏先进的评估技术

评估技术是资产评估的核心要素,是决定评估质量的重要因素。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共同构成的资产评估技术体系已日益成熟,但是复杂的评估对象,使得评估过程呈现数据分析量大、参数复杂多变等特点,急需能够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先进数学模型和现代计算工具。先进评估技术的缺乏使得评估方法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参数的设置和计算公式的选择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致使评估结果公允性差,产生错误的资产估值。

三、从评估程序入手控制操作风险

资产评估程序是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所履行的系统性工作步骤,覆盖了资产评估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评估程序包括八个步骤:(1)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2)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3)编制资产评估计划,(4)现场调查;(5)收集资产评估资料;(6)评定估算;(7)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书;(8)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归档。前三个步骤为评估前期的准备环节,中间三个步骤为评估实施环节,最后两个步骤为评估结果的处理环节。评估程序与操作风险有重要关系,严格执行评估程序是有效规避评估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

(一)评估前期准备阶段是操作风险控制的基础

评估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对承接业务进行基本认定、项目可行性分析、签订业务约定书以及编制工作计划等环节,该环节能够对操作风险作基础性预防。

1 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合理预测操作风险

首先,要全面了解委托业务的性质和要求。在评估项目受托之前,应充分了解委托方与相关当事方基本状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全面理解评估目的,并尽可能要求委托人明确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人及使用范围,以防范恶意委托,降低操作风险。其次,还要充分了解评估对象的基本状况,特别注意了解有关评估对象权利受限状况和评估过程中的限制条件,以判断评估的价值类型,确定评估基准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产评估基准日期后事项。最后,要根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分析拟承接业务的可行性,结合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判断评估师的独立性,具体分析评估项目的风险是否超出合理的范围,分析评估机构和评估师是否具有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及相关经验,合理预测未来的操作风险,降低操作实施环节中评估失败的机率。

2 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严格界定双方责权范围

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是由评估机构和委托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业务约定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规定,就评估的质量、要求、具体评估基准日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进行全面、具体、清晰的约定。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必须写明委托方对其提供的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对于其他有可能产生操作风险的事项要做出特别的说明,以明确双方的权责范围。一旦发生与业务书相关的操作风险,甚至产生法律诉讼问题,评估机构可凭借双方签订的业务约定书进行合理抗辩。

3 编制详尽的资产评估计划,降低操作风险

资产评估计划是对资产评估过程中工作步骤、时间、人力和物力等做出的详尽的规划和安排。资产评估计划应全面、

详尽,并同委托方就相关问题进行洽谈,达成一致。应根据评估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评估对象基本状况和性质,评估业务的相关资料收集状况,评估机构的规模和人员力量,评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重要因素进行综合权衡,通盘考虑,使评估计划能够做到考虑周全,详略得当,进度合理,分工明确,人员力量配备合适,能切实指导评估工作的高效有序地开展,尽量避免因计划不到位而引起的操作风险。

(二)评估实施阶段是操作风险控制的关键

评估实施阶段是评估人员实施评估业务的关键性和实质性阶段,也是操作风险控制的关键。

1 现场调查,全面了解被评估对象

现场勘察是评估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被评估对象的实体特征和具体情况,核实委托方和产权持有者提供资料的可靠性,形成详细记录。现场勘察过程中评估人员应发挥应有的专业性,有意识地发现相关问题和线索,以便后期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和分析工作,有效防止因对评估对象了解不详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2 全面详实地搜集资产评估资料

由于评估对象的广泛性,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评估目的、不同的资产类型对评估资料有不同的需求。由于评估对象的差异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状况、不同的信息化程度,资料的可获取程度也不同。资料收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质量。根据已掌握的被估对象的具体情况,主动地去选择、收集、占有相关信息资料,以避免因资料掌握不全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3 评定估算,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

评定估算是资产评估师运用专业技术进行计算估值的核心环节。评估师首先要根据占有的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筛选出评估所需要的技术参数,并根据业务需要及时补充有关资料。根据已有的技术参数,结合评估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市场法下,应具备合理的参照物以及被评估对象与参照物的差异参数,成本法中,应具备资产的重置成本和各相关贬值因素;收益法中,应具备合理的未来收益、收益期和折现率等相关参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评定估算可将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对评估对象价值从不同角度估算,使评估结论相互验证,确保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和公允性,从而避免因评估方法运用不当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三)评估结果处理阶段是操作风险控制的保障

根据资产评估结论,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并妥善保管相关评估资料,构成了评估结果处理的两个基本步骤。

1 编制和提交规范的资产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员应严格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及相关行业要求撰写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假设、价值类型、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方法、评估基准日以及评估结果等重要内容,使评估报告符合业务约定书中的要求,降低有关利益主体受损的可能性。如果在评估过程中存在可能影响评估结论的有关事项,在评估报告中要作特别事项说明,提示报告使用者特别事项可能对评估结论的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评估报告中还要对评估结论的使用时限,使用效力,使用范围等作充分提示,并与委托方沟通,引导其合理地理解评估结论,减少因评估结论使用不当造成的操作风险。

2 妥善保管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

提交报告之后,评估项目小组应及时将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和相关评估资料归档,检查可明确双方责任的资料是否盖章,应提供的权属证明、相关说明是否提供完整等,检查评估报告结果与工作底稿的一致性。工作底稿和相关资料整理齐全,及时将资料移送至档案管理部门。评估工作底稿和相关资料是操作风险控制的重要证据,也是评估机构和人员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的备查资料。保存工作底稿和资料是评估主体主动留存抗辩证据的重要手段。

四、 控制资产评估操作风险的其他措施

执行必要的资产评估程序,严格按照评估程序的各个步骤规范操作,是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主动控制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资产评估机构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风险控制:(1)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程序制度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基于《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建立、健全适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资产评估程序,并对评估程序特别注意的事项进行强调和说明。加强对评估过程和结论的复核性检查和验证,避免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疏漏和错误,进一步减少操作风险。(2)改善落后的评估技术手段。在评估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个人主观性判断,充分使用现代化的评估技术,保证数据资料的公允性、时效性。(3)加强评估师后续教育,提升评估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资产评估是时效性很强的经济活动,评估业务复杂多变,要求评估人员加强专业学习,及时吸收与评估业务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了解行业相关的新政策和新法规,把握行业发展动态。

风险评估报告篇8

关键词:房地产评估风险形成机制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地产评估风险主要是评估报告的最终定价与当时的市场所确定的房地产价值发生不一致以及不一致的程度和范围。房地产评估是以评估报告的形式体现的,房地产评估报告是全面、公平、客观、准确地记述评估工作全过程包括评估基准日、评估方式、方法以及为什么采用该种评估方法等等,最终对估价标的物的客观合理价值进行定价的工作报告。该工作报告体现的是房地产在基准日符合客观市场需求的价格,绝不是房地产的实际取得成本。因此,评估报告最终的定价和随时变化的市场价格达成一致的可能性极低,这就决定了评估工作的风险性。

一、房地产评估风险形成机制

1、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虚假情况的风险

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包括经济活动中涉及的利益各方,如土地出让中的国家、房地产交易活动中交易各方、房地产抵押活动中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等。而经济活动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因其利益所需提供虚假情况仍时有发生。在这种前提下,经济主体为达到其目的,不惜向评估机构提供虚假情况,甚至采用欺骗和违法的手段。如在土地出让、房地产抵押贷款、房地产出资入股、企业资产清查等事务中,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意识到房地产在其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和作用,认为这是企业资产规模中有较大“弹性”的地方,因此一些经济主体便想法设法要将这种“弹性”发挥到极致。当评估机构无法达到经济主体的要求时,一些经济主体便会采用弄虚作假的办法,提供不真实的报表、数字、财务信息,而这些信息直接会影响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也是评估机构和对方经济主体所面临的一种不容忽视的风险。尽管在我国现行的评估制度中,评估报告都强调作为评估依据的资料由经济主体提供并承诺该资料的真实性,评估报告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评估机构不承担这部分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评估机构不能洞察这些虽然承诺真实但实际虚假的资料,必然会出具对一方经济主体有利的评估报告。因此,另一方经济主体就会对评估报告的客观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引发诉讼。

2、估价机构和人员自身素质带来的风险

估价机构和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执业道德较低等都会造成评估报告与实际情况的脱离,给经济活动带来或多或少的隐患。评估报告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归根结底取决于评估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评估师的素质越高,评估工作风险越小,反之,评估工作风险就越大。如果评估工作者业务素质低,就可能出现评估方法采用不恰当、评估依据的客观材料收集不全面等情况;但如果评估工作者道德素质不过关,就会出现欺诈、串通压低或者抬高价格等现象。

3、估价技术———评估原则、程序和方法的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

在实践中采用的估价方法都是行业通行公认而延续下来的方法。但是在具体估价过程中,估价人员的个人能力不同,在评估方法采用及具体技术应用等方面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差异。尤其因评估工作的特殊性,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在评估结果的形成上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估价技术的差别也会对参与评估的各方当事人产生较大风险。我国现行评估制度

规定了房地产估价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后情况却是千差万别。例如:如何选取适合标的物实际需要的评估方法,如何选取适合实际的参照标的物等都有赖于评估人员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如果评估人员不遵守评估原则,采用了不合事宜的程序和方法,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4、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带来的风险

房地产评估机构之间不正当的压价竞争,造成了评估成本比例的不断攀升。由此必然导致评估机构减少工作量,从而影响到评估程序的正常进行和评估方法的选择,这样得出的评估结论显而易见会脱离实际,因此导致了风险的产生。

二、房地产估价风险防范的有效办法

1、政策规范是防范评估风险的根本保障

政府应规范各项政策:为确保市场竞争的效率和公平,政府应该公正严明的立法和执法,规范社会各角色的行为,惩治违法违规行为;为加强服务功能,政府有义务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信息服务,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

房地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及房地产估协师协会是政府和从业机构之间的桥梁,是房地产评估行业自我管理的实施者,对行业实行监管、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整合评估业信息资源,为评估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制定符合规则的评估业相关的法规、评估标准。

同时,要破除行业、地域壁垒,打破评估领域的垄断,创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独家垄断局面,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制度创新是防范评估风险的基本保障

以强化风险意识,树立质量至上为中心,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评估机构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要有一整套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按《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工作,拟定科学的评估计划,采用正确、恰当的评估程序和方法,制作全面规范的评估报告。特别是建立完善并确实执行估价复审制度,复审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估价师的专业水准,可以加强委托人对评估报告的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评价评估工作所采用的程序、方法是否适当,并对评估报告进行恰当性检查,从而有效地降低评估风险。

另一方面,房地产评估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必须加强对行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职能,对评估机构和人员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为评估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稳步设立评估风险基金,以提高评估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3、谨慎选择客户是防范评估风险的根本手段

评估人员要控制评估风险,首先要与客户充分沟通,识别资料的真假性,了解客户的道德品质,促使评估机构谨慎选择客户,避免盲目接受评估项目而承受较大的评估风险。评估人员不仅评估时要与客户沟通,而且在评估前和评估后也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在评估前与客户的沟通重在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掌握客户评估的真实需要;评估进行时的沟通重在保证评估程序和方法的贯彻执行;在评估后与客户沟通则重在引导客户合理运用评估报告,减少评估报告误用的可能性。

4、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是防范评估风险的基本手段

要把评估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作为保证房地产评估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要保持评估人员持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它的要求,就要注重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和考核活动,评估机构和人员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自我培训。后续教育应摆脱那种为教育而教育的形式主义,应针对当前评估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目的地进行,既可采取聘请名师讲座的形式,也可采用评估人员相互交流讨论的形式,使后续教育切实为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娄国豪.谈两岸房地产市场投资风险异同[J].商业时代.2007(13)

风险评估报告篇9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注意事项

一、前言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非工程性重要措施,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区域发展及中长远规划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评价建设工程用地的适宜性及基础设施布设提供依据;为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制定应急措施以及为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工作基础;直接为科学而经济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服务;为灾害保险及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损失提供参考依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也是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认识地质灾害灾情、制定防灾政策、规划防治区域、实施防治措施以及优选防灾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在一些领域进行的灾害评估,已经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我国一些区域或城市完成的洪水灾害评估、地震灾害评估等,不但为国家经济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直接指导了减灾工作。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在减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国土资源规划,重大工程选址以及地质灾害治理、监测、预报及制定救灾应急措施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我国已相继开展了全国和区域性的风险评价与区划;开展了部分地区-多发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危险性评价;部分建设用地的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如三峡水库、青藏铁路等)的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

1、为国土资源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依据。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全国和区域性的风险评价与区划,可以为各种重大工程建筑的选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各种工程活动和土地开发利用,都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各种重大工程建筑应建在地质灾害风险程度较低的地区。

2、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依据。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对发生规模不同的地质灾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理或综合治理。如果地质灾害危险性低、易损性小,则宜采用工程防治措施;如果地质灾害危险性高、易损性大,则应采用躲避或搬迁措施;在无法躲避、无合适搬迁地址,或不允许搬迁时,则宜采用高标准的工程措施。

3、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提供依据。通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期望损失分析,可以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站的选点提供依据。对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对各种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分析,作出预报、预警,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为地质灾害的应急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风险评价,提出在发生不同规模地质灾害时的应急方案,并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5、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地质灾害除受自然因素控制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环境而引起,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减小地质灾害损失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地质灾害评估级别

1、一级评估是指重要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或委托单位提交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灾害类型及危险性、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一级评估由省级国土资源厅组织,邀请专家5~7人,最少不低于5人,省级国土资源厅备案。

2、二级评估是指较重要的建设项目。与一级评估一样,由建设单位或委托单位提交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对建设项目的影响或危害以及建设项目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或专项分析,基本查明评估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以及对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影响。对评估区内重大地质灾害应参照一级评估要求进行评价。二级评估由市级国土资源局组织,邀请专家3~5人,最少不低于3人,市级国土资源局备案。

3、三级评估是指一般建设项目。可以从简,由建设单位或委托单位提交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县级国土资源局备案。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现状评估是指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任务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或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

2、预测评估是指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任务是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预测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和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以郭屯煤矿为例,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以可采3煤在全部开采的情况下,预测评估工程建设遭受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遭受砂土液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遭受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3、综合评估的任务是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情况,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场地的建议。

五、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编写

1、建设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勘探设计单位编写报告书。勘探设计单位首先要根据建设用地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灾种,如煤矿则以采空塌陷和地面沉降为主要评估灾种。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充分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评估区附近气象、水文、地质、水工环等地质资料。

2、评估报告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报告书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征地地点及范围;②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图;③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④地质环境条件;⑤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⑥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⑦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⑧综合评价与防治措施;⑨结论与建议。

3、评估报告提交国土资源部门指定的委托审查的专家会评审,形成审查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对专家审查意见和所报资料进行审查备案,出具《×项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成果备案证明》,以文件形式印发。

4、专家审查意见是国土资源部门行文备案的主要依据,在一定意义上是代表政府进行审查,审查专家认真负责,审查意见规范、实事求是。审查意见对评估单位评估报告所确定的评估范围和评估灾种是否合理、预测评估方法是否正确、危险性评估结果是否可信、评估依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可靠、报告中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是否可行等要明确表明。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评审通过后,及时上报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同时填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一并上报审查备案。

六、结语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和减灾管理的基础。针对不同目的实施不同种类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包括点评价、面评价和区域评价。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结果,依据风险程度的不同,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减灾政策,部署实施减灾工程,使减灾管理做到有的放矢。风险评价成果可以为国土资源规划,重要工程选址,地质灾害治理、监测、预报及制定救灾应急措施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其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并将与多种自然科学相融合、交叉,特别是与社会科学紧密相结合。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总体上是向着内容越来越丰富、评价定量化和模型化、以GiS为技术支撑的管理空间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崇福.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145-159.

[2]向喜.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1(1):38-41.

[3]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自然灾害学报,1999,8(2):21-30.

风险评估报告篇10

一、当前企业内控评价体系中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1.无经常性自我报告制度。多数企业没有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这可能导致无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重大缺陷及问题、业务运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发现其中的问题,更无法对现有内部控制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2.尚未建立风险分析、预警、应对机制。某些企业只有当风险发生时才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偏重于事后控制而忽视事前的预防控制,对突发性及临时性事件没有充分的考量,而按照以往的规律经验办事。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的相应条款上没有考虑到一些事项的变更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情况,很可能在未来会因此而受到经济损失。

3.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必须是动态的跟踪评估,有些风险因素是短时的甚至是瞬间的,需要立刻做出化解风险的决策,因此其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有些企业仍处于阶段性的定期评估状态,有失对风险的及时主动控制,而滞后控制往往成效甚微。

二、加强风险导向内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措施

1.建立全面的内控评价体系

企业应定期对整个企业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内控评价报告中列示的问题,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管理层和董事会应当根据评价结论对相关单位、部门或人员实施适当的奖励和惩戒。通过内控体系要素评分、内控审计并结合持续自我评估和专项评价的结果,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进行评价。企业应指导风险管理部门的内控体系整体评价工作,审议内控体系有效性整体评价报告。

2.建立经常性自我报告制度

为了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本文建议企业应对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持续监控与分析、评价并汇报管控缺陷,并制定自身适用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分析评价内部控制发现的缺陷,组织调查内部控制缺陷责任,制订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

每一年度终了,监察审计部结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检查结果,对该年来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出具企业内部控制年度评价报告,并上报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针对评价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方案,监察审计部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对内部控制的完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3.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了目标设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应该将风险评估上升到风险管理的高度,将风险作为控制的核心理念,而且以目标位导向能使控制方向更明确,从而控制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风险评估必须是动态的跟踪评估。

并且,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有控制的价值。因此需要通对企业主要业务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先前的管理经验,参照同行业先进内部控制管理企业的做法,对那些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要素的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对那些风险水平较高的可控因素实施控制,按以下流程进行评估:工作目标风险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工作目标为风险评估的起点,找出控制环境诸要素中可能导致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其风险程度的评估,并采取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4.健全风险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