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观课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22:42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1

为了保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用小组教学时需要注意:学生各小组成员数量最好控制在6~8人左右,这样才能做到每个学生与教师都有密切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小组活动安排在教师班级授课或学生自学基础上进行会比较有效;有些小组活动可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担任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小组活动的具体形式尽量多样化,可利用各种讨论、角色扮演、个案研究、游戏等方式进行。

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或指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个别教学是在班级授课或者在学生已有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的预习、复习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学习,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向教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的优点主要有:

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允许基础各异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对自己负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

教学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强。通过概述以上三种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看出有效的教学需要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之间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扬长避短,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在多数情况下,这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班级授课可以结合提问、讨论,个别教学可以补充小组相互作用等。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或多种教学组织学生结合使用,以提高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教学效果。

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模拟舞台演出

音乐专业的学习实践性很强,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模拟演出的条件和机会,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课堂上学生表演之后,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刚才学生的表演发表意见,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最后对学生的表演和发言做一个点评,指出学生们表演和发言好的地方,及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在点评、提问、谈话、体式和总结时要注意使用精确具体、简洁明了的语言。要注意在学生表演和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表达和尽情发挥。通过这种教学形式的锻炼,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舞台表演的技能技巧,把握舞台表现的多方面要素,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学术报告与讲座

学术报告和讲座是由教师或有关专家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现,以扩大他们的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内容不是局限在课程范围之内,多半是对学科内容的补充和加深。学术报告和讲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的求知需要,发展他们的志趣和特长。音乐专业自身的特点,使得音乐专业的教学远远不应止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一些音乐学科的专家、教授、著名音乐家或优秀音乐人给学生开展音乐学术报告或讲座,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更新学生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观音乐活动现场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2

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教授致欢迎辞。宋校长认为,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发展,世界民族音乐以其多样化形态、深厚的文化根源、原生态的音乐特色,日益受到众多音乐学研究者、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音乐界的热点问题。研究世界民族音乐对形成文化的全球视野、培养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观念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是中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体现。相信本届年会的召开将在此基础上促进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交流、传播与教育。

一、世界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世界民族音乐教育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论题。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中小学校的音乐课程中也相应地增加了世界民族音乐方面的内容。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也将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列为必修课程,这为世界民族音乐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无疑是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并对我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如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教授在《努力工作,加快步伐,让祖国大地盛开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鲜花》报告中指出,自2005年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以来,经过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世界民族音乐这一学科在中国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育方面,现在许多师范大学(学院)的音乐和音乐教育专业已将世界民族音乐定为必修课程,有些院校中也开设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公选课,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还举办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学术讲座和活动。其次是大众传媒方面,传媒和音乐界开始注意到世界上多元的音乐文化。再次是视听资料方面的日趋增加。但世界音乐在教材、视听资料、人才培养、音乐界和社会对世界民族音乐学科的认识、学科的基础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明瑛结合自己四十五年的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过程认为,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对世界音乐的了解,还可以加强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由此,她介绍了正在筹办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的专门从事世界民族音乐学习的“北京国际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情况。

杭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杜亚雄做了《世界音乐教学应与母语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报告,指出母语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母语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便没有中心。而我国音乐教育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欧洲音乐为圆心所画的直径不等的同心圆,连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也必须围绕着这个圆心才能进行。当前欧洲的音乐语言是中国学生的音乐母语,中国学生也只能站在欧洲音乐的立场上来认识和审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世界音乐和母语音乐结合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音乐教育应以母语为中心;二是中国音乐是世界音乐的一部分;三是中国音乐分三个音乐体系,学习中国音乐对理解其他国家、民族音乐有很大帮助。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分别采用了中国、欧洲和波斯一阿拉伯三个不同的音乐体系。学生若能掌握这三个体系的音乐特征,便会更容易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世界音乐教学与母语音乐教育的两项具体的措施,一是使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音乐两门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有所呼应和衔接;二是将中国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世界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中指出,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可分为三种内容不同的教学体系:一是以专题性内容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主要是以代表性音乐体裁、音乐要素、音乐与文化、国家和地区性专题为基础的世界民族音乐的介绍;二是以音乐文化区的划分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三是以音乐本身的特点来划分的音乐体系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选择也不相同,中小学的教学可以以专题性内容为基础,高校的世界民族音乐选修课应以地区性、乐种为基础,高师可以采用音乐文化区专题比较合适。同时要加强对音乐体系的研究,可以把世界民族音乐体系划分为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波斯一阿拉伯音乐体系、南岛一日本音乐体系、印度音乐体系、非洲黑人音乐体系、玛雅印第安人音乐体系、大洋洲音乐体系、新兴民族音乐体系等。音乐文化、音乐体系可以按照音乐律制、音阶和调式、旋法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中央音乐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音乐院校,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该院的世界音乐与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共同构成了音乐学的五个学科分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教授做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世界音乐教学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吸收国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世界音乐教学确立以课程设置和学术艺术活动为学科建设的方法,以中国教师培养和外国教师引人为学科支撑的学科建设理念,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有关世界音乐方面的学术和艺术活动,以及到国外去田野考察,亲自进行音乐的文化体验,在世界音乐教学中强调演奏实习课程的重要性,通过这些世界音乐教学实践来探讨建立一个适合中国音乐教育的世界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台湾大学赵琴博士在《UCLa的“世界音乐”课程设置与学术训练兼论欧美院校“世界音乐”课程比较及我的教学实践》的报告中,从一个UCLa民族音乐学博士的求学经验中,介绍并探讨该校有关“世界音乐文化”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课程设计、教学与研究特色、学术训练及展演活动,一并检视其学术传统与质量,并与欧美大学院校中该学科的课程设置重心做比较。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管建华教授在《交往理性视野下的世界民族音乐教育》的报告中指出,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哲学、一种对话的哲学,而不是传统音乐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主体为中心”的审美哲学。因为,对世界各民族音乐的认识不能采取主观对客观审美的方式来认识对象,应深入了解对象主体内部的音乐文化思想结构,互为主体即两个文化音乐主体以上的平等对白,而不是一种文化音乐为标准的独自。

中央音乐学院安平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世界民族音乐学习和教学经验认为,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演唱和演奏中来体验和理解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福建师范大学王州博士做了《“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他认为“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基于“尊重多元文化、拓展音乐的国际视野、提倡音乐文化认同”的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对“外国民族音乐”的课程目标进行理解。“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内容建设应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广泛性与典型性相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突出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的原则。教材的编写原则应当是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相统一,知识传递、能力训练与思想教育相整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教材观。

南京师范大学朱玉江博士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哲学思考》报告中指出,随着当代国际课程领域从课程的“开发范式”到“理解范式”(即理解课程)的转换,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哲学建构应以“文化理解”为基础,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重要理念,而解释学又是实践哲学。因此,世界民族音乐课程体系建构应以实践论哲学为基础,这样可以超越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构中的实体性思维、技术理性思维、西方中心论思维的藩篱。

学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直是音乐教育学者关注的问题,将世界民族音乐渗透到学前音乐教育中也是人们研究的关注点。中国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幼儿园的唐文娟老师做了《学前多元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幼儿园多元音乐教育的实践探微》的报告,提出了“量化型全息音乐与双语环境教育模式”,这是中国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幼儿园总园长桑海波博士创建的一种全新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它通过量化音乐环境等手段,让幼儿不仅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开发,而且在听动感、视动感、触动感、味动感、嗅动感等五个动感系统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协调统一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使幼儿获得第六感――创造力,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显著和谐的发展。在这一教育模式中的音乐环境,是在以母语音乐为基础的世界性多元文化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量化并营造出的全息音乐环境。十四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在“量化型全息音乐与双语环境教育模式”多元音乐教育观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在音乐能力上,还是在听、视、触、味、嗅五官智能和第六感的开发上,均优于传统中其他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同龄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吴琼老师介绍了该校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利用外国留学生资源进行世界音乐教学的经验,并展示了世界音乐教学的实践成果。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布仁白乙在《关于蒙古国音乐教育的思考》的论文中认为,蒙古国音乐教育有自己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并形成了课堂、民间、寺庙三种主题发展,但因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等,也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并在蒙古音乐的民族化发展中带来不少的主题“变味”和主旋律的“偏激”。广西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表演系的王小昆教授在《旅游文化与民族音乐》的报告中认为,在旅游院校(系)开设民族音乐课(包括国内民族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两部分),可以全面提高旅游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扩大同学们的艺术视野,拓宽同学们毕业后的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河南洛阳师范学院的高彩荣老师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培训应为当务之急》的报告中认为,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将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对高师音乐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应成为当务之急,它要求解决师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鲍颖老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的报告中认为,在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中,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尤其需关注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普通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高等院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两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观念、教材、教学方式等进行思考,认为各级学校应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良好契机,在加深对本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促进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李红梅在《韩国国剧盘索里的传承和保护现状》的报告中认为,中国京剧的保护与发展应吸收韩国盘索里的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南昌航空大学艺术学院张建国老师在《从空乘专业音乐教学看世界民族音乐的盲区现象》的报告中,介绍了民航在飞行中如何为不同文化的乘客提供相应的音乐音响服务,并认为在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存在管理、教育和传媒方面的盲区。

二、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

音乐人类学所主张的作为文化理解的音乐观点已渗透到多元文化音乐研究中,从多个维度对世界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已成为必然趋势。从本次大会提交的论文来看,跨学科、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

中央音乐学院宋瑾教授《中性化:后西方化时代的趋势――关于多元音乐文化新样态的预测》的报告指出,“多元音乐文化”在未来是西方化后期又经过后西方化整合发展最终出现的中性化环境的音乐生活样式,具有新的“灰色背景”人工设置和维护的性质,中性化是后西方化的最终结果。“中性”指非西方非东方的思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没有霸权,没有中心。它是一种人工的统一环境和语境。在中性化问题上,音乐的事例是很突出的。现在人们抢救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却无法挽回这些音乐的原生态环境。在音乐领域中的中性人正在悄悄产生。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作曲家的文化身份认同;二是音乐学学者的文化身份认同;三是其他音乐人的文化身份建构。中性化之后,世界音乐在人工环境中按新的多元方式存活。

中央音乐学院李昕教授从中非音乐创作论坛、当展环境中的传统音乐、爵士音乐等方面介绍了亚非相遇――中非音乐国际研讨的情况,指出跨文化对话在当今的音乐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饶文心博士做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圈区划的乐器标识及分类》的报告,他从文化人类学文化圈理论的角度,提出以“原生发性乐器、乐种及其音体系”作为判断和划分某一音乐文化圈的标识以及特质的方法,并将研究的视角首先聚焦于乐器,借此对世界民族音乐做出了十大文化圈区划,即东亚音乐文化圈、南亚音乐文化圈、东南亚音乐文化圈、中亚音乐文化圈、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圈、非洲黑人音乐文化圈、欧洲音乐文化圈、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圈、北美洲音乐文化圈、大洋洲音乐文化圈,同时对乐器的类属与分类方式提出见解,并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圈的标识性乐器做了筛选、分类与阐释。

首都师范大学的张玉榛教授在《传统与现代之交融――印西音乐元素在拉维・香卡(哆―啦―西―嗦)(sadhanipa)中融合之方式》的报告中,分析了拉维・香卡“跨文化”研究的音乐专辑《哆一啦一西一嗦》的听辨记谱和音乐本体,并对音乐中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胡斌在《世界音乐与文化研究》的论文中认为,世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潜在地反映了音乐学术研究中对于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重新梳理的某种内在要求,文化多元与价值相对的观念使得世界音乐进入音乐学术观察视野时带有其特定的学术背景与观察视角,领域与方法的开放性使其表现出当代文化研究的学术特点,由此产生的特定文化含义直接对长期浸染在中西音乐关系问题中的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吉林艺术学院的林冰青老师在《“世界音乐”内涵的变迁》的报告中认为,当代中国的世界音乐研究和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视角,而不宜再固守民族音乐学建立之初西方学者所划定的范围。中国视野下的“世界音乐”是开放的、包容的,同时又是有所侧重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原生态”的各国传统音乐固然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但是那些所谓“异化”了的音乐同样应该关注,尤其是那些有比较大的听众面而又有一定特色的音乐类型。

上海音乐学院的林莉君在《温州地区畲族风俗歌日趋衰退的社会现象及其原因》论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今天,处于弱势的畲族风俗歌的传承受到了极大冲击。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畲族的生存方式为之改变,与社会生活环境共存的民族传统音乐亦随之变化,以往畲族那无时不歌、无处不歌的风俗已如过眼云烟,这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作用值得关注。

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音乐研究科毛、r博士在《从乐器改革看当代中日两国筝乐的传承》的论文中,以乐器改革为线索,通过调查研究中日筝乐的现代化发展轨迹的乐器构造、演奏形式等的演变,以及改革筝在当代专业教学中的使用等,来探讨当代中国古筝教学体系的利弊,以展望中国筝乐的未来发展。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王珉博士在提供的《“开口鼓”和“空杜鼓”的音乐文化含义》论文中认为,大洋洲美拉尼西亚群岛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体呜乐器“开口鼓”和膜鸣乐器“空杜鼓”,不但在土著居民的民俗音乐表演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宗教祭祀仪式和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对当地部落而言,一方面作为娱乐工具,具有娱乐性的民俗音乐表征;另一方面作为宗教工具和生活工具,具有宗教象征性和社会功能性。认识开口鼓和空杜鼓的这些作用和含义,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当地音乐文化与当代流行和专业音乐文化的差别。

天津音乐学院吴新伟在《秘鲁印第安人乐器在宗教文化层面的价值阐释》的报告中,对秘鲁印第安人的乐器在宗教层面进行文化价值的阐释,并通过描述乐器与宗教文化的关系,来发现乐器在宗教文化层面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生姚金佳在《探戈初探》的报告中,分析了探戈的历史和音乐渊源,探讨了探戈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产物所具有的灵活和开放性,以及探戈音乐文化变迁。

云南艺术学院的朱海鹰研究员做了《试论缅甸音乐与佛教文化》的报告,指出缅甸人的歌舞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经的吟咏具有节奏感,并按一种规律性的、先轻后重的拍子行进,缅甸的传统音乐中规整的、习惯于先轻后重、前短后长的节奏特点,与佛教徒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宗教理念、世界观、审美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缅甸的传统音乐中带有怀念、颂扬古人等情感性的歌曲时,其旋律的波动缺少大幅度的升降。缅甸的佛教节日里,人们总是用最新、最流行的歌舞来庆祝和狂欢,从缅甸的佛教节日中可以了解到当地人民最时兴的文化、生活、思想、艺术特点、思维方式等信息。

新疆艺术学院的王宝龙老师在《新疆区域音乐研究在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中的地位》报告中认为,对于新疆区域音乐的研究既要研究音乐本身,又要研究音乐生成的文化背景,同时还要注意到新疆多种音乐文化交融以及跨地区的多种音乐文化交流。将新疆区域音乐研究放人世界民族音乐的大范畴内,通过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这个窗口来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对学习世界民族音乐、特别是中亚地区的音乐具有“导读”作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呼格吉勒图老师对蒙古国和内蒙古的蒙古族民歌做了比较;斯日古楞对蒙古乐器马头琴形制规范、形制特点和音色、演奏原理、演奏指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徐元勇博士对日本演歌的历史源流、社会背景、文化内涵、早期的人物和作品、音乐特性和海外流派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中央民族大学的庄静老师在《论墨西哥传统音乐的文化取向》一文中认为,墨西哥传统音乐以欧洲文化为主要取向的原因是地理方面的因素,玛雅、阿兹特克文化在对待音乐方面的态度,后殖民文化(主要是宗教方面)的影响。

此次会议中,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介绍了他们翻译的国外音乐人类学研究世界音乐文化方面的资料,在梳理、归纳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为我们了解音乐人类学研究世界音乐的状况提供了大量参考。如刘咏莲《世界音乐最早的呼声》、李培《关于拉丁美洲的音乐人类学研究》、韦蔚《关于西印度群岛的音乐人类学研究》、李劲松《关于中国本土音乐的音乐人类学研究》、李胜男《“马赛克”式的国度――加拿大传统音乐概览》、布丹丹《希腊民间音乐文化综述》、覃江梅《实践音乐家教育哲学视野中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陈培刚《美国本土音乐研究历程述评》、商莉莉《关于美国黑人音乐的人类学研究》、阙愚《对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音乐人类学研究》、唐景《美国移民音乐和加拿大少数民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

三、世界民族音乐教材、音像资料建设

由于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有关的教材、音像视听资料目前都比较匮乏,而国外的世界民族音乐资料成果较丰。南京师范大学管建华教授及其研究生近年来翻译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相关资料和配套音像资料,并大力支持中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此次会议上,南京师大音乐学院向参会代表介绍并展示了世界民族音乐的教材、音像和教学课件。留学日本的沈金云老师介绍了日本中学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并展示了音像资料;覃江梅介绍了翻译的《多元结构社会的多元文化教育》一书的主要内容;管建华介绍了由音乐人类学家、作曲家、演奏家从音乐形式角度共同编写的《探究音乐世界》一书的主要内容;韦蔚介绍了内特尔主编的《世界音乐概览》一书的概况;王颖介绍了《美国流行音乐――一部多元文化的历史》一书的主要内容。承颖介绍了《JVC世界音乐与舞蹈录像集锦1995年版》的特色,南京梅园中学赵敬峰老师介绍了中学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展示了他制作的世界音乐课件。这些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及课件为我国的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和教学提供了许多的信息,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3

生音乐教育的声音会议共进行了两天七场的报告和研讨,专家学者们就各自研究和教学的领域报告发言,共有三十二位来自世界和国内高校的专家做了主题发言。海外专家分别在各自教学和研究领域做了主题发言,与国内学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碰撞。如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GeorgeRiordan教授以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的研究,作了题为《大学艺术教育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重要性》的报告发言,他谈到在美国的城市中有许多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对各种文化中的音乐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些孩子。他认为,在艺术课程中引进多元文化的要素,可以使音乐教育者通过对其它文化的学习夯实自己的技能已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可以帮助教师从一个更广泛的文化领域来教授学生,使大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演奏、不同教学法变得更加熟悉,使学生和教师发现了新的兴趣和热情。美国杨百翰大学的Stephenm.Jones教授则做了《定义并加强艺术教育的未来》的报告发言,他认为数千年来传统的艺术教育是采用“邀请”的方式,请人们来听或者来看表演和作品,观众是向我们走来。而当今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来了个彻底的颠覆,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的欣赏到艺术作品而不用花一分钱,是我们向观众走去。这种现代背景下艺术欣赏的实践和空间的颠覆会给我们的艺术作品带来重要的影响,与其让观众找我们,不如我们去寻找观众,与他们建立联系。我们可以改变表演的实践和空间,观众也将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

来自奥地利海顿音乐学院的walterBurian教授介绍了奥地利的预科音乐教育,他指出预科音乐教育指的是那些想要成为职业音乐家的考生在通过考试进入高等音乐教育机构之前所做准备的特殊阶段。对于从事职业音乐家的教育,从小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不能成为职业音乐家的教育也是不无益处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参与和理解文化、音乐和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个性和人际交往能力,而这些技能和知识随时可以转换成职场所需要的其他重要技能。美国杨百翰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的pamelaS.musil教授和美籍华裔黄嘉敏教授分别对舞蹈教育作了精辟的演讲。pamela教授在《提升西方大学舞蹈教育观点的方案中》谈到:①全球化对舞蹈教育的影响;②“重舞蹈技术,轻教育理论”的观念和取向充斥在舞蹈教育之中;那些可以的就去跳舞,那些不会跳舞的,就去教学了,然而现实舞蹈教育中往往是有些会跳舞的却不一定会教学,更多的舞蹈者最终却变成了老师。黄嘉敏教授作了《21世纪大学艺术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美国杨百翰大学舞蹈海外学习项目的时间历程》报告,她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参会者展示了全球化趋势大背景下催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改革,大学教育从教室走向社会、走向国际的交流合作,这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类只有通过广泛而有效地交流,才能实现多元文化的“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此外,还有许多海外学者专家也做了精彩的演讲和报告。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莱克尔分校的BacaRobert教授介绍了该校针对本科生一对一教育模式教学实践中所达到的价值性和高效性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会议呼声

来自国内许多高校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也在各自研究和实践领域做了不同的研讨发言。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冯兰芳教授介绍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实践,其中对跨学科的音乐选修实践的介绍,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表示这种不同学科专业的音乐辅修教学实践是大学生音乐艺术教育的很好模式之一,有着广泛的实践探索领域和研究价值,是值得研究的音乐艺术实践模式。杜亚雄教授作了《大学生通识音乐课应以表演为主》的主题发言,他从什么是音乐入手,阐述了音乐是包括创作、表演、欣赏(即“创、演、听”)三个环节,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其中“创”和“演”是音乐的一度和二度创作,是“并非人的本能”的过程,而是经过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只有“听”才是“人的本能”;三个环节中“演”是音乐的生命所在,是最基本的环节,大学生通识音乐课要以“演”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的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他批评了当前有些音乐教育家提出的以“音乐鉴赏”为大学生通识音乐课核心的看法和理念,他认为是根本忽视了音乐和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并以此观点为基础,提出了大学生通识音乐教育应向学生传授“演”的技能,研究和探索“演”的实践和教学的看法。田耀农教授作了《论学校音乐教育的功能与定位》主题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他批评了当前有些音乐教育理论对学校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有失偏颇,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定位指向不明确。他认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功能是音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总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定位是特定国度和特定时期对音乐教育众多功能的选择,而课改中的“音乐新课标”把音乐教育的所有功能统统收归于音乐教育的目的,使音乐教育出现了多点的定位,从而影响了音乐教育课程的有效实践。国内专家结合我国大学生音乐教育实践,从理论研究到课程开展操作层面展开各种专题研讨,具有很强的问题针对性。

三、对大学生音乐教育功能与课程定位的思考

研讨会对大学生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与定位认识起到了积极的探索意义。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音乐艺术教育定位于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实际中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艺术教育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能够真正开展普通大学生音乐艺术教育的高校还是少数,这种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极其不利于我国大学生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音乐艺术和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哲学上的思考,探索艺术教育的本质,才能更好的理清大学生艺术教育功能和课程定位的问题。

然而,这些都是很大的哲学命题,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的探讨着、争论着,对音乐艺术和教育的本质思考,那将是一个大部头的专著也不一定说的清楚问题。但是研讨会所引发人们从哲学的高度审视艺术教育,启迪人们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得出一些新的认识,提升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艺术作为人类社会人所创造的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不可被替代的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应该也必须被纳入教育的范畴。纵览教育发展历史,艺术教育自人类产生教育活动以来就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部分,缺少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当前教育理论研究认为,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也是贯穿人终生的教育,从这一点上看大学生艺术教育应定位于必修核心课程之列。

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的功能日益显现出多元化,但其核心的本质价值依然没有变,那就是教育育人,这是多数人的一种教育本质共识。然而至今,我们依然能看到偏离教育本质价值的种种怪现象:重分数、排名和升学率而轻育人为本,重科研成果而轻教学本体,重灌输知识轻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重科学认知轻审美情感等人性化的塑造等等。这些教育“怪现象”既反映了教育中艺术教育的缺失,也显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是“一条腿”在走路,有些偏离了真正教育本质目的。对大学生实施艺术教育从一个侧面也彰显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有报道称:北大高考自主招生面试“追问”教育公平:会种地算素质吗?——其中有一道题略显“另类”,但却令人深思——“农村的孩子会种地、会放牧,能不能像城市孩子会画画、会音乐一样也是一种素质?”。专家表示,此题既是对时髦“素质教育”的反思,也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追问。(新华网2010年02月04日)诚然,这则报道主要是显示了教育公平的问题,但却引起我们的反思,对非艺术类普通大学生不能实施艺术教育,不开设艺术必修课程,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不公平。另一则报道显示,关注教改新亮点: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原点。“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这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宗明义、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上海对于教育未来的深入思考和长远谋划。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教育要服务学生主体发展。

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梦想,教育要公平惠及所有学生。教育要惠及学生的一生,不能企望“立竿见影”。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进步,关注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人民日报2010年10月08日)这则新闻很明白的说明,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教育是非功利性的,是符合教育本质价值的教育。综上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核心功能价值是审美育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课程是美育的核心课程,在高校中把艺术教育课程定位于核心必修课程是十分必要也是教育本质回归的必然体现。愿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为艺术教育的价值在教育中回归共挺一把力吧!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4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教育;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器乐;考试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musicalinstrumentexaminmusicalUniversityinaustralia

ZHaoYan-hui

(Schoolofmusic,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7)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二十。音乐学院作为这所世界著名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高等音乐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笔者于2011年4月28日至2012年4月28日,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音乐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活动。在澳期间,通过听课、访谈、搜集文档等方式,对国立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器乐表演专业的考试方法,特别是“5分中和调控”打分、算分法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学习,获得了一些珍贵的信息与资料。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器乐表演专业的考生入学考试与在校生的常规器乐表演考试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结合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本科器乐表演考试的现状,提出了个人一些初步的思考,希望能够为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器乐表演考试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考生入学考试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学年及学期安排与我国不同,一般是2月下旬至6月初为第一学期;7月下旬至11月初为第二学期;6月初至7月下旬为寒假;11月初至次年2月下旬为暑假。除去寒暑假,所谓的1学年也就是每年2月至11月间。根据这样的学年、学期安排,音乐学院每年的入学考试分三个批次,时间一般分别为9月份(第一批次)、11月份(第二批次)、次年的1月份(第三批次)。每位考生最多可以有两次入学考试的机会,即参加第一批次入学考试未成功者,可以根据学院的考试结果书面报告与建议,继续努力练习准备几个月,再次参加第二或第三批次的入学考试。器乐表演专业考生的入学考试形式为面试,考试内容只有“乐器演奏”1项,无其他音乐基础科目。学生入校后,学院会对所有新生进行一次音乐基础科目的摸底考试,之后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分进度、分班上音乐基础科目的课程。不能亲自前来学院面试的学生,也可将其个人乐器演奏DVD邮寄到学院,然后由学院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观看DVD,进行考试打分。面试评委一般由学院在职教师组成,无校外人员,用他们教师的话说:“我们更相信自己的教师!因为招来的学生是我们教!”面试采用百分制打分,评委一般由3个或3个以上评委组成,考生的面试分数为所有评委的平均分。据了解,为了兼顾各个不同器乐方向的考生分数的平衡问题,评委中一般会安排1名非本器乐方向的教师,如吹管乐专业面试的评委中可能会安排1名钢琴专业的教师。笔者感兴趣的是,他们在打分算分方面,为了避免故意打高分或恶意打低分现象,实行“5分中和调控”模式,即在3个及3个以上的评委所打出的分数中,如果最高分和次高分之间的分距超过10分以上(含10分),则最高分无效,将被中和调节为次高分加上5分之后的分数;如果最低分和次低分之间的分距超过10分以上(含10分),则最低分无效,将被中和调节为次低分减5分之后的分数,之后所得的平均分为考生的专业面试分数。例如表1。

学生录取与否,将由院长根据考生的面试分数、评委组长对考生所做的面试书面报告等情况决定,院长的权利很大很集中。不过,任课教师对考生也有一票否决权,即任课教师如果认为某个考生在演奏或其他方面有重大问题,则有权拒绝招收报考其专业的这个考生。

二、在校生常规考试

在校生的常规器乐表演考试,评委组合及打分算分模式与入学考试基本相同。笔者在此仅就其在校生器乐表演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最终成绩的形成作一简述。学生考试的形式包括面试和笔试,内容包括器乐表演考试/独奏音乐会(50%)、乐队训练与表演(20%)、观摩讨论(20%)、书面/口头报告(10%)。学院将根据学生的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试分数,按比例合计出最终分数,划定学生的考核等级,其等级标准如下:非常优秀(80-100)、优秀(70-79)、良好(60-69)、及格(50-59)、补考及格(50)、不及格(0-49)。补考及格,是指第一次考试在0-49分的学生,通过补考后的最高成绩等级只能是及格,故称为补考及格(50)等级。器乐表演考试/个人独奏音乐会,即学生的期末器乐表演考试,每个学生表演考试的曲目的总时长一般为:1年级20分钟、二年级40分钟、三年级60分钟。表演场所一般要求必须在音乐厅,免费面向校内外开放。笔者亲眼所见,每逢期末考试来临之际,有一些社会上音乐爱好者前来音乐厅观看学生考试。然而,更多时候,偌大的音乐厅观众席上只坐着几位监考教师.。不过,不管观众多少,音乐学院仍然坚持器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必须在音乐厅进行。在他们看来,器乐表演考试本身就是音乐会,至少是象音乐会一样的考试。

乐队训练与表演,即要求所有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交响乐队或爵士乐队或室内乐小组或其他乐队的训练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合奏中锻炼理解、诠释和表现作品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调配合的能力。训练活动由学院统一组织和安排,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具体召集与排练工作由指挥专业的教师或其他有关教师负责。乐队训练与学生的学分挂钩,一学期缺席两次以上者,该生该学期的器乐表演专业课成绩将为不及格。交响乐队训练一般在音乐厅进行,其他中小型乐队训练场地相对灵活,有时候会在学院走廊或大厅里进行,各个乐队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开放式演出。

观摩讨论,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其具体形式是,全院所有同一表演方向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在一至三名该表演方向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别演奏近阶段学习的练习曲或乐曲,然后接受教师及其他学生的点评,并就某些问题进行切磋和讨论。观摩讨论与学生的学分挂钩,一学期缺席两次以上者,该生该学期的器乐表演专业课成绩将为不及格。观摩讨论时,教师尽力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紧张、畏惧感。学生多半是自由松散地坐着或站着围成一圈,每一个学生表演之后,会立即受到其他学生和老师的点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平等交流、讨论,气氛轻松和谐。

书面/口头报告,即要求学生要围绕本学期所学曲目,通过练习与表演实践,提出并研究某一个与演奏有关的问题,或个人的演奏心得与体会,并能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展示出来。他们认为,这些是学生成为具有音乐素养的音乐家所必需的。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5

1.有关教师资源方面的调查与研究。(1)师资队伍的现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公共音乐课教学任务是由音乐系的老师担任,没有专职的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师。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对进入高校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艺术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0%的毕业生跳槽,有20%的毕业生改行,有40%的毕业生准备考研,只有15%的毕业生满足目前的状况。(2)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随着近几年来各个高校不断扩招,音乐教师的队伍也在随之扩大,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音乐教师缺少的问题,但是许多高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一般只注重于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如声乐、器乐等的技巧及编排能力,却忽视了其人文素质,这对教育理念的转变、音乐师资教育的改革上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另外,有些院校对招聘进高校工作的音乐老师不重视,这对音乐老师的发展空间产生了局限性。

2.学生资源的调查与研究。(1)在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的时候,根据报告数据显示,5%的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简谱,掌握一种乐器的只有0.5%,40%的学生不知道《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谁,有许多的学生不知道梅兰芳、巴赫、威尔第,甚至还有许多的学生不知道小提琴的弦有多少根,分不清民乐队和交响乐队的乐器。(2)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态度的调查与研究如图1,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对音乐喜爱的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只有少部分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都希望通过音乐来提升自身素质。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有90%的大学生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听音乐,8%的大学生每天听一次音乐,只有2%的大学生几乎不听音乐。如图2,虽然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有少数去听过关于音乐的课程或者是讲座,但是有很多人打算有机会就会去。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如图3),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公共音乐教学课程低于其他的学科,然后还有少数的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程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音乐课程高于其他学科。从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来看,很多高校都只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招生、就业、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是较难的专注或是直接忽视。很少高校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公共音乐课程进行设置、教育,导致学生在音乐这一块上有着严重的缺陷,音乐素质低,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改进的措施

1.对高校的管理机构的建议及措施。(1)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加强学生审美观的教育措施之一。因而公共音乐课程不能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上,还应该让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2)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各个高校可以开设更为丰富的音乐课程,如《音乐素养》、《音乐发展历程》、《民族音乐文化》等,这不仅弥补了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不足,而且扩大了学生的文化知识领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3)加大资金投入量,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对音乐教学场地,需要建设专门的教室进行;对音乐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乐器、音像资料放映设备等进行不断的完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及措施。(1)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各个高校应该对公共音乐课教师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注重培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专业老师只有做到博学多才才能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对外交流。音乐教师队伍的薄弱也体现在科研上,由于师资队伍音乐职称的比例严重的不协调,科研工作经费比较少,从而造成音乐老师科研能力不高的状况。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音乐教师对于科研的立项和申报。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6

在教学预设时,增强德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小学音乐教育中蕴含大量的德育因素,例如,歌颂伟大的祖国、赞颂党、团结友爱、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礼貌谦让、关爱父母、尊敬老师等题材。德育教育贯穿于小学音乐课程学习中的每个阶段,从掌握歌曲的学习到分析作品形成的条件以及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影响,随时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内涵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去挖掘和发现。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德育教育的观念,切实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思想基础,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

在我们小学音乐的教材中,有很多教材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的影子。比如:《国旗国旗多美丽》《我的好妈妈》《我们多么幸福》《爱我中华》……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其中所赋予的思想精髓,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比如有一些教材其蕴含的德育教育比较隐晦,学生不能直接从歌曲中感受到德育品德,需要教师发现和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例如,《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等。

(二)巧设教法,创设情境德育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教材中讲述的故事,将故事中所表述的德育内容生动的给同学,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音乐趣闻趣事、音乐作家传记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我在讲述《卖报歌》时讲述卖报郎为了能够吃饱饭、不饿肚子风里雨里去卖报,“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以此为对比,告诉学生现在生活的美好,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的难能可贵。

二、音乐赏析,开展学生心灵“美”育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强调“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活泼鲜明的。教师应该选择适宜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讲述音乐的内容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例如,我在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先要讲述学生自己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不畏强权最终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并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句歌词所赋予的丰富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对王二小产生崇敬之情,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品质。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当今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要努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在课外活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之前应该预先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学习。学生要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该项活动需要一段周期才能见效,教育学生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图新鲜。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求个人服从集体,养成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树立全局观念,养成整体意识,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注重团队合作,配合默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节奏、旋律、音准、力度、速度的和谐统一。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7

关键词:音乐分析;写作规范;课程建设;音乐学分析;音乐分析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26-03

“音乐分析”(musicanalysis)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类学生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在不同院校,不同历史阶段,该门课程名称也被称为“曲式”、“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分析”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其基本课程内容都是围绕具体音乐作品,运用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对音乐本体进行分析,最终解读作品的材料组织及其结构原理等。该课程近年来不断扩展演变,从最初的针对作品“曲式结构”进行分析,进而对作品细部进行作曲技术综合分析以及对作品在史学、美学、评论等文化意义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音乐学分析”①,成为一门对作品技术语言和人文内涵综合分析的综合类课程。笔者认为“音乐分析”课程教学的水平层次更是代表一所音乐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水准的重要指标,而个人的音乐分析能力是衡量个人音乐理论基础及综合素养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音乐分析”课程教学在本科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该课程置身于“音乐学”学科发展的大视野中,就此门课程在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及课程建设两个大方面展开思考,旨在为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师院校中音乐分析课程教学实践概况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陆续开设该门课程已半个世纪有余。在其开设过程中,受到了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周期、教学配套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该门课程的“课程性”。其“课程性”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现状,存在怎样的具体问题,需要该课程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理、思考和分析。

笔者根据“音乐分析”课程的学科特点,具体的课堂授课情况设计了一份面向一些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大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一)音乐分析课程问卷统计

此次问卷调查于2013年4月开展,面向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三年级四个班级160人发放了160份问卷,除去病事假的学生,共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达到94%,其中有效问卷100%。

(二)问卷反应出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问卷从课程教材、授课内容、课堂教学、课前课后预复习等方面设计了11道选择题,采用匿名勾选的方式,确保学生基本按实际情况回答。从此次问卷调查中清晰的反映了“音乐分析”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问卷第1、2题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重要,却只有三分之一学生表示感兴趣。这表明了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已经认知到“音乐分析”课程在对于音乐本体研究和综合完整分析方面的重要性,却没有具备对熟练使用该门课程技能的体验,几乎未曾从独立分析音乐作品当中获得过成就感和愉悦感,因此内心也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问卷3、4题表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该门课程有一些一般性的困难,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困难体现的方面很平均,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方面,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发散分析思维这三个方面都比较薄弱,说明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薄弱是一个普遍现象。

问卷5、6题显示只有少数学生对音乐分析的对象――作品,达到了很熟悉的程度,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一般熟悉,这表明学生在掌握作品数量,以及对音乐感性体验方面有欠缺。在对作品类型的选择上,各种类型风格的作品都有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中小学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期望值比较高,这说明学生当中普遍存在有将课堂知识和日后应用结合的强烈愿望。

问卷7、8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几乎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大多数人都是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习惯。而学生对课堂上可以获得的具体帮助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倾向性,有的学生希望能在作品分析课上巩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想拓展所掌握的具体音乐作品数量,有的学生想积极参与到分析过程独立完成对作品价值的挖掘。这说明学生对在课堂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的技能抱有不同层次的诸多希望。而根据学生对第8题三个选项几乎平均、无侧重的勾选,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安排进大量的授课内容,以及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是否现实可行。

问卷9、10题,反映了学生对该门功课的作业态度。大部分人选择了有时抄袭,这也不难解释为何每次批改作业时都会遇到大量雷同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每次作业都亲力亲为。而第9题呈现出的问题更值得教师思考,即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依然不知道分析报告的写作方式,这也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独立分析作品无从下手的尴尬情形。

问卷11题,反映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对于该门课程课外阅读和参考,并就某一问题从不同的书本中获取知识,以达到理解的目的,开拓知识面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该门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差。

二、高师音乐分析课课堂教学定位与探讨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罗列出在高师院校的“音乐分析”课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他们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不同的现象背后缔结的是共同的深层原因,因此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出发。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对该门课程清晰的自身定位才能给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建议。

首先,“音乐分析”课的开设均安排在本科高年级段,这说明该门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它既是之前基础课程知识的汇总,又是将知识转化为思维和能力的一个途径,更是支撑其它各项音乐技能发展的重要底蕴。因此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应当树立新的高度,不应是雷同或重复于曲式学的简略理论课程。

当下许多师范类院校开设的“音乐分析”课程实际上就是“曲式”课程,所用教材,授课所遵循的思路,布置作业等各环节都基本按照传统曲式课程开展,其根本上就是用“曲式”代替了“音乐分析”课。众所周知,曲式仅仅是对音乐“曲体结构”的学习认知过程,而“音乐分析”课程应该是含有曲式分析在内,但高于曲式分析,综合运用传统“作曲四大件”和部分音乐学知识的课程来对作品进行全方位解读的课程,其目的最终能够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独立分析作品、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作品打下扎实基础。因此清晰的定位“音乐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是教授该门课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在本科教学科目制定时,应当将“曲式”与“音乐分析”两门课程分开设置。如果受到学时、师资等影响,没有条件分设开课,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这两个概念加以明确的区分,以确保学生对学科范畴的清晰认知。

其二,“音乐分析”课程在全国各类音乐院校中普遍开设,笔者认为该课程开设在专业类音乐院校和开设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位和侧重点。因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中的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去向,是成为各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或者服务于当地的群众文艺工作。而专业类音乐院校的“音乐分析”课,主要是为作曲系、音乐学系、表演系等专业学生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创作型、表演型人才。所以,高师院校“音乐分析”课程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未来面对的工作实际,因此,这对于高师院校该课程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教学定向有根本的影响。

“音乐分析”课分析的作品基本是教材上的范例曲目。以全国大部分高师院校所使用的音乐作品分析教材为例,主要教材是:高为杰、陈丹布编著的《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大量范例曲目为古典浪漫时期贝多芬、肖邦的钢琴曲,一小部分中外声乐曲,和少数几首中国民间歌曲。范例乐曲的优点是作品的代表性强,涵盖中外范畴,同时曲式结构典型、清晰明了。不足之处是,如选用该书对高师学生进行教学时,该书对流行歌曲、当代中小学教材歌曲、校园歌曲等没有涉及,这体现了使用该书时的局限性。

高师音乐生未来将在中小学校园从事一线工作,在音乐普及、音乐基础建设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将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鉴赏部分的作品作为音乐分析课堂分析的对象,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做到真正面向就业,将课堂学习和工作备课合二为一,为工作面试和未来的教学做足充分的准备和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积极性大大提升,也缩短了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摸索准备的阶段。此外,我们也完全可以选取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与传统音乐血脉相连的因素或者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创新应用,拓展课程内容,提升课堂通俗性、趣味性,既结合学生平时大多频繁接触流行音乐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将音乐分析与实际紧密联系,加深学生的体会,也为日后学生在教学岗位上灵活应对各种当下流行音乐分析、教学做好示范准备。当然,古典、浪漫派音乐作品的分析,是该门课程的基础,因为,它延续了曲式学的分析传统,为学生铺垫更深厚的学科基础。

其三,“音乐分析”课程最终赋予学生的是独立面对作品时对作品价值深刻理解的能力,由于师范院校学生主修专业不同,例如钢琴专业、声乐专业、竹笛专业等。如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各自专长的领域当中,运用“音乐分析”课程知识进行实际分析,并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之后加深对作品演绎的理性与深度,应当是该门课程自觉的追求方向。

在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往往给全班同学布置同一个题目,过一周时间上交批阅。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是检验基础知识学习成效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一定时间之后,教师可以采用更个性化的作业方案。笔者认为在充分了解全班每个同学的专业特长之后,应当按照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作品布置下去,例如竹笛专业学生布置分析竹笛作品,钢琴专业学生布置分析钢琴作品,声乐专业学生布置分析声乐作品。这样的安排,既尽可能的减少了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依赖抄袭的做法,又结合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特长,最终使每个学生都将该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实际相结合。音乐专业学生结束高校学习之后,往往从事的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这种作业体验对今后工作中无论演奏、演唱、教学及研究等,都有实际和长远的意义。

以上三点都是针对问卷反应出的问题,结合高师院校实际情况对该门课程做出的重新定位,不仅明确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内容,完善了课后环节,相信这样的调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卷中反应出的具体问题。

三、音乐分析课程教学的自身建设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反观“音乐分析”课程自身的完善性,不难发现其存在一系列的模糊地带,例如,该门课程具体结构的定义、分析表达符号,以及分析报告写作规范统一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每年的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卷面中,体现尤为显著,来自全国不同地区院校的本科生在报考研究生时交出的音乐分析答卷各式各样。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8

  2021年优秀教师年度职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20xx—20xx学年度已经结束了。在这一年中,我时时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创新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先将本人在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一年来,我时时处处不忘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关心国际时局,关注国家大事,民意民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于20xx年元月5日被正式批准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我更是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志们的表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年来,我从不因故请假,迟到,旷工。不怕苦,不怕累,总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工作上一年来,我积极服从学校领导的分配,主动挑起最苦最累的管理学校伙食的工作,及工会与少先队工作,除此之外,还担任了五年级的班务和语文教学工作。从不因任务重,太辛苦为由向领导诉一声苦,叫一声累。教学及班务工作上,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把微笑带进课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耐心的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开好每一次班会。经过努力,我所带的班级整体风貌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搞好工作的同时,我还不忘与同志们搞好团结,尊敬领导及同事,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志。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以一名党员和教师的双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们及学生们的好评。但是,检查起来,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欠缺,还存在有懒惰思想;

  二是工作虽然很努力,可是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成绩进步太慢。

  今后,我一定在校领导及全体同志们的帮助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2021年优秀教师年度职报告

  本学年度,我承担了三年级1—4班、四年级1—4班共八个班的音乐教学任务,还独立承担了尧都区教研室关于“有效教学模式”的论文撰写与教学实验任务,并且参加了学校庆“六一”文艺节目的排练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立足岗位,做好本职。

  首先,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作为一名教师,我抱着“不问功名,沉下心来做教育”的平常心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我的右手第四指第二关节处因不慎碰伤,致使关节囊损伤、侧副韧带损伤达一年半之久而未愈,但我并未因此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节课,也从未有过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发生,而是在右手不能用力的情况下,改用左手写字、打字、备课,用左手板书、弹琴给学生上课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对待备课,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总是坚持每学期备两本详案。

  其次,针对目前我校中高年级班容量过大的实际情况,上课时我沿用自己一贯使用的记分本制度:学生遵守纪律与不遵守纪律分数不一样,回答问题与不回答问题分数不一样,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分数不一样,使得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奖罚”分明,学生学有所得,将课堂教学的每个程序、每项常规都很好的落到了实处,也为高效音乐课堂教学的落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扎实的基础。

  再次,在教学中,我不仅从音乐要素入手,给学生传授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更注重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使音乐教学真正从感性入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想像、参与、体验、表现与创造能力,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

  第二,努力积淀,潜心教研。

  首先,为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一年来,利用课余时间,我观看了不少部级音乐优质课dvd以及一定数量的音乐教育杂志、音乐教育专著(当然,这些都是我自费购买的)。每节课我都反复看、认真做笔记、仔细揣摩,从中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对于那些好的教育观点和文章,我就抄写到学习笔记本上,作为资料保存下来。

  其次,我尽可能地多写教学论文及音乐教案。本学年我所写的音教论文主要有《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小学音乐鉴赏“参与——体验”教学模式初探》、《我的音乐课堂管理》、《我是怎样进行有效歌唱教学的》等等,其中,《小学音乐鉴赏“参与——体验”教学模式初探》一文参加尧都区“有效教学模式”的论文撰写与教学实验,受到好评,并在尧都教育科研之《教学模式》专辑发表。本学年我编写的音乐教案、教学设计有《春晓》、《音乐家舒伯特》、《赛马》、《苇叶船》、《小雨沙沙》、《蒙古小夜曲》等,教学案例有《藏族的歌》、《春晓》、《音乐家舒伯特》、《蒙古小夜曲》等。

  再次,我还积极利用一切机会讲公开课,以锻炼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学应变能力。比如本学期,3月12日,我为张椿苗、王文佳、谢勇云三位教师做公开课《春晓》,4月14日为解放路小学家长开放周做公开课《音乐家舒伯特》,4月15日和16日分别为赵倩和教研室做公开课《赛马》。

  第三,开博交流,论坛争雄。去年12月26日,我开设了自己的音乐教学博客,为广大的音乐爱好者、音乐教师朋友构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我总是把自己最新、最好的教案、案例、文章、观点及时地发表到博客上,如音教文章《音乐课也谈“双基”教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参与方式》、《湘版教材利弊之我见》、《人音版教材利弊之我见》、《简线谱教材利弊之我见》、《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方法》、《简谱教学笑话之一二》、《聂耳有几只耳朵?》、《模唱在歌曲教学中的作用》、《如何纠正唱歌教学中的“喊唱”现象》、《音乐课还需要发声练习吗?》、《学会放弃——音乐教师应达到的另一种境界》、《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高效课堂管理——我的记分本》、《赏识教育是走向成功的教育》、《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浅谈》等等,而这麽多的文章,都是我用左手打出来的。

  短短半年时间,造访者已达数千人。今年3月5日,我又开始在尧都教育论坛上发表文章,就一些音乐教学的观点与见解跟同行们展开交流和讨论,如上述博客上的文章均是我先发表在尧都区教育论坛的文章。我想,做学问,做教育,其实就是低下头,沉住气,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2021年优秀教师年度职报告

  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他们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辅导的科幻绘画《太空花园》获徐州市二等奖,我班的刘丽在市举行的古诗词表演中获故事大王称号,为语文网络资源设计的脚本获省三等奖,辅导的作文《美丽的仙人掌》获市三等奖,辅导李帅在小学全国英语竞赛中获三等奖。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9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音乐老师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音乐老师述职报告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并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等文章,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今年又值新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式,我认真拜读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参加了“小学教育”的本科进修。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的心愿、的荣誉。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如何把花木文化与校本课程达到有机的融合,从而显现出我校的校本特色。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围绕“花木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教学目标,有的课堂让学生观察写话,品析优美的文章,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欣赏名曲。在低年级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开展探究性学习。现在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与地方的实际,拓展学生学习资源。我注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把本地的花木文化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进行教学资源的重组,尽量使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所以孩子们还是比较喜欢上校本课的。

小学音乐教师年度考核述职报告(共4篇)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拥有自来水。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吴建平、谢小忠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向丁归根和张永苗老师请教自然、科学知识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严谨。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三、在分管工作上,服从安排,积极主动

在每周18节课的情况下,要安排好自己的条线工作,的确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但在校领导指引、支持下,学科常规性竞赛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这。分管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期初进行合理计划,实施过程抓落实,及时反思小结,期末总结。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教导处安排了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我尽量抽出时间,按照计划,落实调研工作,及时与教师探讨、交流。教师教学竞赛学能积极的配合上课教师作好赛前准备工作,能帮助教师修改论文案例的。学生学科竞赛也能尽自己的力量,进行辅导。

我们的学校无论是环境还是领导、教师都给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的好感,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工作虽然有时任务较重,但心理上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所以工作上比较主动,希望自己能限度地为学校的建设献出微弱的力量。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同志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四、提高素养,加强计划落实

在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使我校的成功训练的开展经验在得到一定的推广。

但是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断的加强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条线管理中也暴露出不足,如何做到科学计划、科学落实、科学评价学生和教师,如何作好条线管理,这些还需不断地努力。希望大家对本人进行严格地监督,作出批评指正。

音乐老师述职报告

时光荏苒,忙碌中20__年的脚步已经悄然走远。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看电视还是阅读网页抑或是听广播我们都能发觉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实行年终盘点。的确,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在制定“宏伟蓝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回顾上一年的苦辣酸甜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就把2004年度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认真负责集体备课记录的整理工作,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联系融洽。本学年度全勤。

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记得王校长曾经对我们说过:“虽然你面对的是五、六十个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的,是完美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孩子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说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完全是良心活,没有办法去准确地衡量!”我认同王校长的话,所以我用爱心浇灌稚嫩的花朵,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经常听孩子们说:“赵老师,如果能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是你给我们上课那该多好呀!”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二、教育、教程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程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学校每次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本年度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要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了百花奖的赛课活动,在准备公开课的流程中我虚心向组内、组外教师请教,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拿出了一节符合自身风格、深受学生喜欢的公开课《跳起舞》,为本年度的教程工作添上了一个美丽的音符。

学校的bbs论坛也是我经常驻足的地点,在那里我认真学习其他教师在教育、教程中的先进体会同时也把自己好的做法、想法跟大家分享,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我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撰写的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值周教师的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学生,我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并且能够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让我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

我负责的校舞蹈队可谓是本年度的一个工作亮点,今年编排的舞蹈《好运来》获得了南岗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的一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和南岗区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活动的优秀组织工作者。在代表学校参加黑龙江省督导评估检查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所有领导,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赞扬。在南岗区教育局的新年联欢会上,舞蹈《好运来》代表南岗区的中小学生为参加联欢的领导们作精彩的表演,迎来了阵阵掌声。为了庆祝建队55周年,团省委在黑龙江省电视台筹备了一场题为:民族精神代代传的晚会,我校舞蹈队也光荣地被邀请表演创作歌舞《美丽的鲜花献给你》,整个舞蹈从排练到演出只有七天时间,而且恰巧赶上十一长假,我和孩子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实行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节目预检的时候我们就受到了团省委领导和电视台导演的高度赞扬,说我们的节目是“放心节目、效果好、符合晚会气氛??”10月22日晚会在黑龙江省电视台播出,效果非常好,坐在家里,通过电视当看到我们复华小学的名字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复华人的心情都会无比的激动。

为了让舞蹈队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我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外出进修,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又在今年拿到了澳大利亚踢踏舞和爵士舞的教师任教资格证书,这时的我站在课堂上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孩子,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的舞蹈不会是过时的,我也不是在吃自己的老底儿,而是把新鲜的果实摘给孩子们,让活力和激情在舞蹈的课堂上涌动。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使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优点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20__年是幸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即将到来的20__年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事业。

音乐老师述职报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回首一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有必须的成绩,但也有必须的不足。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基本状况概述

首先,我给自己定一个教学指导思想,我深知自己此刻所从事的是普通教育,将来去当音乐家的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学生长大后只能成为喜欢音乐、爱听音乐的人。所以我的音乐教育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自己动手去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其次,给班级制定短期目标进行分层次学习,从总的完成状况来看,同学们的音乐素养是越来越好。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透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活动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透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在全面的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被音乐课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

3、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到达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利用电子琴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潜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为了使学生能简单、愉快地上音乐课,经常多用鼓励的语言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2、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提高和认识。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二年级游戏活动设计较少,吸引学生兴趣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为学生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课件,来提高学生学习用心性。另外,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个性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小学音乐观课报告篇10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意义

一、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美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意义

有史以来,孔子和苏格拉底一直是世界极为重要的文化巨头。在文化差异面前,许多东西并无“国际惯例”或标准,他们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的教育思想,但经研究不难发现其众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故有“东方的苏格拉底”与“西方的孔子”之称。

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仁学,具有人本主义色彩。[1]他强调审美和文艺对人们成“仁”的道德自我修养中的特殊作用,把美与人的感性存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孔子的美学只是回答人应该怎样做才是美的,并不急于弄清“美”是什么,表现出极强的现世情怀和生命意蕴。他提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兼容并蓄,鼓励个性”、“自主互助,赏识学生”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个体良好的人格品质,构建理想国家与和谐社会。而苏格拉底则把美等同于效用:“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苏格拉底推崇“智德统一”,“知识即美德”,[2]美德就是可教的。他所强调的美德,至少包括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等德行,这与孔子提倡的智、仁、勇等操行不谋而合。两人思想的共同点就在于“以人为本”,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发展人为前提。

事实上,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有关美的问题无处不在。教育过程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实施美、运用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就现代来看,运用“美”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同时“美”也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感受美的同时既发现美、创造美,又陶冶人、成就完满的人。美学与教育学这两个互促互补、相辅相成的学科应该且正在结合,形成新的有效整合。把发现美的过程理解为教育过程,把教育过程艺术化为一门蕴涵美的艺术。把“美”运用到教育中,把美育原则贯彻到智育和德育中,使科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化为生动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主动的想象,把师生关系单向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的互相交流的关系,把频繁的道德说教变成吸引人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去推进美的探索过程,去艺术化教育的行进过程。这既是美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意义,又是其理想。

二、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美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在席勒看来,审美的人是感性与理性、受动与能动、必然与自由高度统一的人,即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时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3]忽视学生教育过程中的美育,会给其全面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在人性的理想光辉照耀下艰难行进的每一个脚印,在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家庭和教师一直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一出生就受到家庭启蒙教育,家庭环境不断地影响孩子,使孩子慢慢有了好与坏的概念。孩子根据家长的教导和示范,能判断内心觉得美好的东西,这就形成了孩子入学前的对美的心理预期。一旦孩子入学了,教师的审美素养就开始影响他。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都认为不美了,学生从何审美?如何审美?当然,这也存在孩子入学前对美的心理预期与教师对美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冲突,但如何磨合二者呢?这就要看教师如何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成功的教师不在于能把学生的分数提高多少,而在于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个美的享受的过程。

三、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

读毕郭声健教授的《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觉得此书写得甚好。这本书以“音乐托起孩子的生命”做序,通过四个报告客观叙述了美国音乐教育的情况,也道出了他自己对于国内音乐教育的思考。

在我们眼里,教学课堂从来都是课桌椅和教具整整齐齐,学生正襟危坐,连音乐课堂也不例外。可是从郭教授的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音乐教学课堂。报告1别说到了初进美国音乐课堂感到轻松愉悦,那是位于纽约曼哈顿联合广场的washingtonirving高中的音乐课堂,教室里比较简陋,教学器具不全。但听完一次音乐课之后,郭教授有这样的感触:“……在我们的意识中,高中阶段的学生该是玩点正经高档乐器的时候了,像塑料水桶这样的东西,只应该成为低年级小孩子的玩意儿。但是,我听了这节课,丝毫不觉得这些高中生很幼稚,反而感觉到借助于像水桶这样的日常用具,能更容易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性。”[4]我突感:原来音乐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以“文化分享”为主题的教学设计文本:“你被要求表演一段最能代表你的‘文化’的音乐。……关于你的民族、你的宗教、你的家园、你的家庭的……”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各种信息,促使他们自己研究探索不同音乐的历史。美国音乐老师尊重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重视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激励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反观国内的音乐教育,教师往往是自己课前准备好音乐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的已经是成品,学生自己追溯音乐的过程被老师给替代了,以致模糊了学生的音乐个性理解,使得学生对音乐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书中还呈现了一封教师写给家长的信,其目的是为了邀请家长来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信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孩子们为你们准备这台表演已经很用功地练习了整整一年。”相信每一位学生家长读到这句话都会肃然起敬并由衷地感动。这封信对需购买门票一事做出如下解释:一方面,参加表演的同学期待着因此能有更出色的演出,另一方面,没有经费这次音乐会就无法进行。我想,所有家长都会乐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舞台。西方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强烈的分享意识,家长和孩子之间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家长分享孩子的成果,这比任何褒奖都更值钱。而在国内没有出现过让家长买票去看学生演出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学校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从来都是学生自己愉悦自己,很少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成果。

读完此书之后,我深感本国教育的局限所在,甚至看到了其他艺术类课程的影子。素质教育的推广,注重美育在各个学科教学当中的渗透,教育工作者要从美国的音乐课堂中有所领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国内的教育教学更具美感,更令人难忘。

参考文献:

[1]胡志刚.跨越时空的交汇――浅论孔子和苏格拉底[J].传承,2010,(7).

[2]张莉,罗生全.孔子和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