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32:46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1

(一)物资保管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购买物品严格领导审批手续,固定资产及时进入物资账,保管人员的账册必须和会计室的账册吻合。

2.保管人员按学校规定健全物资保管账册,领用手续齐全、账物相符。

3.各组室的物资均有专人负责保管,门、箱、橱上的钥匙由专人保管,领用、借用手续齐全,防盗、防护设施齐全,避免物资受到损坏。

4.保管人员要注意物资的安全使用与保管,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二)水电房的安全管理制度

1.水、电房是学校师生教学、生活用电、用水的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定期检查、维护认真管理好两房。保证用水、用电的安全性、稳定性。

2.非工作人员不准带人进入两房内,随便摆弄供电、供水设备,损坏机件、影响正常使用。

3.房内保持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有序,门窗防护设施完好,安有报警监控设施,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发生人为破坏。

4.配电房配有消防器材,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保证器材的正常使用。

(三)食堂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食堂要依照《食品卫生法》要求申领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每年按规定进行年审。

2.食堂要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食堂操作的要配有相应的防蝇、防鼠、防蟑螂、防尘等设施、要建有清毒池、更衣室、盥洗池、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细化流程,精致管理,确保师生员工的膳食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领取合格的《健康证》方可上岗工作,严禁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从业与食品有关的工作。平时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专用售货工具。

4.食堂工作间要与餐厅隔开,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内,防止发生食品交叉感染,影响食品卫生。

5.严格进货渠道,建立进货登记制度,并建立规范档案。采购人员不得采购来路不明的食品,制售食品要保证卫生质量。

6.食堂供应学生的膳食应注重营养搭配,保持新鲜,严禁向学生供应腐烂、变质、过期食品;新鲜的瓜果蔬菜要认真清洗;严防食物中毒或残留农药中毒。

7.保持食堂内外的环境卫生,经常对餐用具进行清洗消毒,生熟案板、刀具要分开存放。案板每次使用后要清洗、晒干。

8.存放食品的仓库应当干燥、通风,贮存食品的容器必须干净、卫生,使用安全、无害。要有防止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孳生条件的具体措施,防止发生食品污染。

9.认真做好防防毒、用电用气安全,不准私拉乱接电源;严禁将煤气罐倒置外加热使用;开油锅人员不得随便离开工作场所,防止发生油锅过热引发火灾事故。

10.食堂必须使用合格的电器、制冷设备、压力容器、锅炉等,每年按规定检测,定时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正常使用,锅炉工要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液化气罐要存放操作间室外通风处,用硬质铜管接入室内,软管接头牢固,无泄漏定期更换软管,防止软管硬化而漏气,严防事故发生。

11.认真接受卫生、防疫、质监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凡有不合要求之处要立即整改,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保质保量的食品卫生安全。

(四)电工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1.电工必须对校园内正常用电安全负责,合理、规范地布设校园内电源供电线路,任何部门调整、改用电源必须征得管电人员的同意。

2.电工必须持有上岗证,并按规定每年参加有关职能部门的专业培训,无证者不得从事接电工作。拉接电源、安装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电工对学校的电器设备,必须经常检查,发现电器损坏、线路老化等现象应及时修理,自身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书面报告学校领导,请求专业职能部门尽快解决,严防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

4.电工对师生报修的电器设备,应及时前往查看修理,如一时不能修复的,则暂停供电,不得拖延耽误,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学校放假期间,电工要对全校电路使用状况应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不需用电的部位应切断电源,节约能源,保证有电安全。

(五)医务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对治疗的疾病要尽心尽职,不得发生错诊、误诊事故。

2.病员如实向医务人员反映病情,医务人员应对症下药,对一些急病员、病情难以诊断的应及时转院治疗,不得延误治疗时间。

3.医务室进药渠道要规范,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的药物,预防发生人为的医疗责任事故。

4.医务人员适时对全校师生进行卫生、防疫等健康知识教育,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止发生全校性传染病事故,影响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5.医务人员要督促有关部门搞好环境卫生、食堂卫生,严防发生师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六)出租房、承包经营部安全管理制度

1.谁出租谁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承租者的经营范围,不得将有损校园安全、师生身心健康的项目引进校园内。更不得从事易燃、易爆、游戏机室、网吧和娱乐性等经营场所。

2.当事人和其所使用的临时人员都应严格审查身份,并及时将审查情况登记并报校办室或总务处备案。

3.学校有关部门与其签订的合同、协议书上必须有安全责任条款和违章处罚办法,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4.安全人员应定期对用火、用电等安全检查,严禁私拉乱接电源和超标准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设备,防止发生事故。

5.承租经营者不准经营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物品或劣质、过期、霉变腐烂及三无食品,严防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

6.承租、承包人应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到防火、防盗等工作确保承租、承包期内不发生安全事故。

(七)校园自行车、电动车安全管理制度

1.进入校园内的自行车、电动车,实行分散定位停放管理。自行车、电动车持有者必须按学校规定,分别停放到指定的场地去,严禁乱停乱放。

2.车辆自行加锁,停放整齐。车篓内不要存放任何个人物品。

3.在校园内不得骑车相互追逐戏闹,应推车慢行。

4.未经车辆拥有同意,他人不得开启车锁,偷骑他人车辆,否则视为偷窃行为。

5.发现自行车、电动车被盗,失主应及时报告校保卫处(总务处)协同查处。

(八)校园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

1.校园内禁止机动车辆入内。

2.确因需要机动车进入校园的,一律不准鸣号,并减速慢行,载重车辆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小路、草地,防止损坏环境、绿化。

3.机动车进入校园必须征得学校有关部门同意,并应服从学校门卫及有关人员的指挥,按指定位置停放,严禁乱停乱放。

4.机动车驾驶员应及时关好车门,自行保管好钱包、贵重物品。

5.车辆进入校园,驾驶员应特别注意安全,减速慢待。

(九)锅炉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1.锅炉的使用必须经质量监督部门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2.锅炉工应持证上岗,定期参加有关职能部门的技能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不得随便请他人代班操作。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66-02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在高校教学科研、基础设施运行、社会商业和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本世纪以来,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人数的激增,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后勤管理也逐步由过去静态的、高度集权的行政化的后勤服务产品供给机制转变为动态化的市场供给机制。然而,受限于高校后勤工作服务对象、服务原则和服务模式的特殊性,高校后勤工作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管理模式粗放、后勤管理不到位和校园环境社会化等诸多问题。而近年来在企业界兴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笔者在对高校后勤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试图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后勤管理当中,构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以期有效解决高校后勤工作市场化转型中的相关弊端,提升高校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状与问题梳理

通过对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目标规划部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合理、人事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一)规划不明确,后勤管理量化、细化不足

鉴于高校后勤管理负责整个学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因此,后勤管理需要对工作制定详细、科学的发展目标规划。而就现实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在实现后勤工作市场化之后,后勤部门并未制定明确的规划和目标,管理和运行依然处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模式。即使有部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后勤管理目标和规划,但是由于目标和规划过于粗糙,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指导意义不大。

(二)高校后勤部门机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

除了目标规划不明确外,后勤部门机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认为,对于高校后勤部门组织结构构建来说,一般应与高校的办学规模、经济实力相匹配,并且高校组织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应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而就当前高校后勤部门机构设置现状看,高校后勤部门结构设置存在明显的管理层次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并且组织机构的职责、权界也界定的不够清晰,在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出现职权结构模糊、多头管理、推辞责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时间相对较短,高校后勤管理依然保留原有的计划经济特征,符合市场化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具体来说,首先,在高校后勤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人事制度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晰、工作内容相互推诿,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人事竞争机制匮乏、员工欠缺危机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以及忽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员工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其次,在成本核算制度方面,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在成本核算方面缺乏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案,导致高校后勤资产不清、管理工作混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滋生校园腐败问题。

(四)高校后勤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方式粗糙

就高校后勤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程度来看,高校后勤在管理流程上存在着管理流程不规范和管理方式粗糙等问题。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只看重开始和结尾,对管理的中间环节,也就是管理流程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流程不规范,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大量无序操作、交叉管理等现象,致使后勤管理无章可循、后勤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

二、基于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构建

由于精细化管理可以将管理职责具体化、分工明确化,同时倡导人们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不断优化、持续改进,使各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高效、精确、持续、协同运行,并且可以将管理成本减到最低,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当中,构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文提到的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相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精准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后勤管理的目标规划、组织结构构建、人事管理、成本核算、流程设计和精细化后勤管理文化营造等方面。

(一)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高校后勤管理目标规划中

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从规划开始,规划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础。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来说,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对教学、科研设备等管理,对宿舍、食堂、商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高校后勤人、财、物的支配。而这每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都需要科学、可行、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引。因此,对高校后勤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首先应从制定精细化的管理规划入手。在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应该有理有据,具备可检查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规划是高校后勤部门开展工作的具体依据,因此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后勤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部门实际情况对对高校后勤管理规划进行科学设计。其次,后勤部门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后勤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规划,同时要求短、中、长期规划无缝衔接,相辅相成。最后,在制定后勤部门管理规划之前,应充分考虑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付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张弛有度,灵活变通。

(二)依托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构建高校后勤管理组织机构

高校后勤部门使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其结构的科学、合理与否,显著影响着高校后勤部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前,高校后勤部门组织结构存在结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基于高校后勤部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应对高校后勤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和细心谋划。同时,高校后勤部门对部门组织结构进行精细化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对后勤部门层次结构的设置,切忌盲目追随、模仿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要本着对本学校负责和与本校实际情况相适宜的原则,按照高校后勤部门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实力进行合理规划,保证结构层次的合理。其次,在进行职能结构设置时,要将职能界定细致、清楚,将职能结构规划做到位,摒弃遇到情况再修改的推脱工作的态度,将精细化组织结构管理落到实处,将组织结构设置到位。最后,高校后勤组织结构的运行应体现规范性的特征,即高校后勤部门在设置组织机构的同时,还应该根据组织结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等;此外,要求后勤部门的规章制度应充分体系精细化管理思想,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同时还应该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三)构建精细化的人事管理制度

由于人力资源是高校后勤部门的核心,在高校后勤部门推进精细化的管理,推动人事管理的精细化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后勤部门推动精细化管理制度,关键是要合理配置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实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具体措施是:首先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后勤部门领导应准确把握公司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点,根据岗位要求定人,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工作能力。其次,应健全高校后勤部门的薪酬、奖励制度和构建后勤部门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校后勤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应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多种培训形式,帮助员工更好地成长,推动员工不断改进和创新,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进而满足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人力资源要求。

(四)构建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的成本核算制度

前文指出,当前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表面化严重,普遍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部门的运行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等问题。因此,对高校后勤部门进行精细化管理,建构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精髓是杜绝没有必要的浪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高校后勤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重点是将成本核算制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源头上降低管理成本。具体措施来说,则应在高校后勤啊管理工作中确立成本核算观念,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参照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此外,还应该在高校后勤部门员工中树立成本理念和成本意识。

(五)创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操作流程

精细化的操作流程也是精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将任务和工作内容沿纵向细分为若干前后相连的工序单元,将工作过程细化为工作流程,之后进行分析、简化、整合、优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到部门之间的平行工作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交叉工作,完成整个管理工作需要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在部门间的沟通中,也需要后勤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流程有序地进行。因此,高校行政部门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在管理流程上实现精细化。并且由于高校各个后勤部门的分工不同,各部门的管理流程的设计也应与本部门工作特点相一致。以高校食堂饭菜生产操作流程为例,学校的食堂饭菜生产就应该按照标准的备料、烹饪、售卖、清洁的程序进行,并且每一个环境也都应该有既定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食堂工作的有序进行,安全质量也才能达标。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3

首先,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团队的工作人员中,所包含的一些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以及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临时员工,较于其他的员工来说,是学校易于管理的,他们能够听从学校的管理,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在工作中,既不违反学校秩序和行为规范,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积极为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做贡献,为学校创造效益。然而,在现代社会,学校普遍出现对后勤人员的歧视问题,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打击的后勤人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和对工作的热情,从而造成后勤人员缺少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探索,限制了后勤人员对于学校现行制度和规范中存在的漏洞的思考和改进,使得不仅学校的日常后勤管理工作很难趋于完美,还使学校在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方面很难得到大的进步,从而限制的学校整体的进步和上升。除此之外,在学校的后勤人员中,很容易会出现人员设岗定编的问题。因为一些裙带关系而导致的学校的岗位中出现一岗多人、重复设岗等问题,致使后勤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后勤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混淆,从而使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展步伐举步维艰。不仅如此,正是因为这些人员混杂的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后勤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权利与职责分离,人员安排工作中随意性较大等诸多严重的漏洞。

2中学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后勤工作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对于后勤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偏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大部分中学,学校是把后勤管理的工作承包给外商,而这些为了获得最大利益的外商,在对学校后勤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总是会雇佣一些文化素质偏低,或者一些有关系的人来对学校后勤部分进行工作的。而正是因为这些低素质的工作人员,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没有非常熟悉,所持有的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以及非常散漫的时间观念,造成了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行不顺利且缺乏效率,从而降低了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2后勤工作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因为后勤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制度服从意识较差,因此,如果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很难能够有效约束后勤人员的行为。同时,在对于后勤人员的管理方面,普遍管理力度都很松懈,再加上大部分的后勤人员都是滥竽充数,从而致使后勤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认真、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因为缺少严格的赏罚制度,从而导致后勤人员即使犯了错,也没有得到处罚的现象。而因为种种漏洞所带来的后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学生。学校食堂卫生不达标,饭菜没炒熟而引发的集体食物中毒、食堂饭菜又贵又缺少营养等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而这些不良现象最后伤害的都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改善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后勤人员,保障后勤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也是目前最有效、最科学的管理方式了。学校要通过完善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积极团结后勤人员,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改正后勤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使其能认真、高效的完成工作内容,从而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其形成劲儿往一处使的工作团队,形成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团体,从而达到发展学校最大利益的目的。

3.2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

为了能够有效管理所有的后勤人员,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学校应该选拔一些素质偏高且有领导能力的后勤人员,来对现有的后勤人员进行管理和领导,同时,还要利用竞争机制的特点,对后勤人员不断地淘汰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后勤人员进行不断的优化和选择,通过采取职责配对体制,让后勤人员提高对工作任务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的素质水平,达到后勤管理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不断提高学校在各方面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

4结语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4

随着社会逐渐引起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许多高校也开始加强后勤管理,引导其不断改革、向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服务运营模式不断转化。这给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给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也促进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高校不同于其他的企业,其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不仅增加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阻碍了高校教学质量及其学生学习的提升。随着高校改革、不断向市场化推进,高校后勤管理拥有了明确的发展新方向,积极发现并解决高校后勤管理问题,有利于保障高校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1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向社会化发展,其运行机制在高校改革与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高校缺乏明确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标,没有引起对教育行政部门、后勤企业以及学习之间关系的重视,也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进行后勤管理工作体系建设。

首先,高校后期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上高校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高校并没有充分结合社会化的视角选择强大的后勤管理者,因此,在后勤管理运行工作方面,学校无法充分结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做出调整,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从而导致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与高校行政体系出现脱节,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无法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后勤工作运行。

1.2缺乏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许多高校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大多采用了政企分离的方式,以社会化、市场化为引导,着重进行高校教育教学,因此,忽略了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一方面,源于社会和高校缺乏重视程度,把所有的关注度放在了育人方面,加大教育教学建设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源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本身,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导致后勤管理工作单一而且乏味,而且主要集中在学生食堂管理、宿舍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和整个高校的力量,忽略了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没有高校及其管理者积极的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及环境建设缺乏一定的重视。

1.3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部门设置及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温床,导致高校缺乏科学的后勤管理工作部门设置,使得高校后勤部门停留在传统的运行机制中。究其本质,是因为高校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制度建设,以及企业化运行模式的建立,导致高校后勤企业模糊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划分。

一方面,在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中,由于管理面的广泛使得高校无法规划具体的管理制度,虽然部分高校逐步引进并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运行模式,但是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仍然具有政企双重的身份;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实行政企不分的经济行为,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运行机制,也无法充分结合和实现市场化以及社会化操作,加上具体的后期工作岗位设置匮乏,从而大大降低了市场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1.4后勤管理者缺乏相应的服务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关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团队缺乏相应的服务管理意识,综合素质低下,部分素质低下、缺乏技能的后期员工极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为高校对后勤管理工作赋予了一定的行政色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常常是教师职工的家属或者是退休的职工,导致缺乏科学的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其整体后勤管理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再者,由于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低素质的队伍严重阻碍了后勤管理工作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步伐,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无法适应市场突发的风险,也不利于高校之间进行教学等相关方面的竞争。再者,高校后勤管理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从服务高校师生的角度出发搞好后勤管理管理工作。

总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勤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多,工作性质越来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从而使得他们无法及时解决后勤管理工作问题,甚至是很难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2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完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其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充分结合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及教师学生的利益,深入了解后勤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主导,确定教学目标与后勤管理工作同步发展,从而合理建立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以此为标准,处理好管理制度与运行体制的关系,扩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服务的面向。此外,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标,引起高校对教育行政部门、后勤企业以及学习之间关系的重视,从根本上区别高校与一般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从而以社会化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体系,使得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与高校行政体系相适应,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不断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以实现平衡发展、改革与稳定并进的目标[1]。

2.2不断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合理引进管理模式

高校必须改变政企分离的后勤管理方式,引起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发挥社会化以及市场化的引导作用,注重高校教育教学与后勤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并重。一方面,必须合理构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体系,引起社会和高校本身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高校对后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合理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工作者本身的培训,因地制宜发展,以充分结合学生和整个高校的力量,集中其对于学生吃住行等方面的影响,让后勤管理者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具体规划中来。

2.3系统建立高校内部管理部门,营造良好的后勤管理环境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科学的后勤管理工作部门设置。首先,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后勤管理制度的建设,发挥其作用,不断创新高校后勤部门的运行机制,从而建立合理的企业化运行模式,实现高校后勤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明确划分;其次,丰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加强高校工资分配制度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从而通过加强后勤管理职工的利益,建立真正适合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最后,充分结合和实现市场化作用,引导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社会化和规范化操作,从而营造良好的后勤管理环境,明确后勤管理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场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总之,高校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准则,构建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给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后勤服务更贴近校园基层的老师和学生。

2.4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后勤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于高校后勤管理的服务,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即坚持以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为宗旨,建立起后勤管理工作者全心全意服务的理念[2],与此同时,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的谈话,促进校内教学与后勤稳定的同步发展。主要是严格筛选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以选择服务管理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科学进行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使得建立合适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以及模式以适应市场所遭遇的风险。再者,可以加强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学习与培训,从根本上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后勤;管理体制;创新

1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成果

高校后勤经过近十年的社会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后勤管理体制,总体上实现了准企业化管理,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改善了学校的经费结构,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基本实现了如下几点:

1.1政企分开,将学校承担经营、服务职能的部门分离出来组成后勤实体,后勤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了管理的企业化。

1.2变学校拨款的无偿服务为用户付费的有偿服务,实现了服务商品化。将过去拨款驱动的运行机制改为市场驱动的运行机制。学校将经费分拨给各单位,对教职工的福利也逐渐变暗补为明补,后勤经济实体以让用户满意的服务换取经济收入。

1.3逐步开放校内市场,引进校外优质服务,实现了后勤服务主体和后勤基础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1.4实体内部建立了适应企业化管理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后勤实体人员全部列入实体编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措施,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以岗定薪、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5后勤实体与学校建立以合同制约的甲、乙方关系。后勤实体按照甲方的目标责任制,一方面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同时保证了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对后勤实体加强目标责任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经营服务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正是推进了这一改革,才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形成了有利于学校全面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办学规模到办学条件,从教育质量到办学水平,从后勤保障到服务水平,实现了我校近年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为学校和后勤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后勤也逐步增强了自己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基本适应学校发展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

2当前高校后勤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进入良性发展状态的高校还是少数,依然在较大程度上垄断市场,自办后勤;后勤运行效率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领导还没有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学校还承担着办企业的风险,后勤依然是高校中较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方面;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以及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不相适应的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3坚持后勤社会化方向,科学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建设贯彻始终,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使改革进入良性发展状态,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目前,高校后勤存在的主要矛盾还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在推进改革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求真务实。通过改革,科学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3.1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并认识到社会化进程的长期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几年,带来了后勤的快速发展。当前后勤工作的问题,是社会化改革不全面、不深入、不配套的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而不是改革的方向问题。因此,应充分认识当前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继续下大力气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取代不利于高校发展的旧的后勤管理体制。

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后勤社会化进程的长期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我国正处于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各方面体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也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影响,这就决定了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还要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3.2基于后勤管理实践,因地因校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是要根据国家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的,检验后勤管理创新成败的标准,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是否有利于改善师生员工的生活,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后勤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所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基于后勤管理实践,建立切实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3.2.1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基于管理实践。不加分析、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某些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做法,或机械地按上级指令办事,最终会经不住实践的检验,由此造成的错误决策甚至会造成学校利益的重大损失。决策者应该系统、超前的研究后勤管理理论,重视基层单位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的借鉴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并将创新方案建立在决策者与执行者、上级部门与基层单位共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避免脱离实际的盲目决策。

3.2.2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基于本校的实际。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后勤管理体制的要求也不同,由于高校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校内情况各不相同,实现途径和进程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高校还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鼓励积极进取,同时也要反对盲目冒进。目前,多数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实体,并在争取做大做强。这种做法实际上不是对每一所高校都适合的。对后勤正式职工多、市场环境不成熟的高校,做大做强后勤服务实体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做大做强后勤服务实体,难度很大,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此,对后勤正式职工比较少、市场环境成熟的高校,最好的选择是不办后勤服务实体,直接将办后勤的职能交给社会。学校之间没有必要比较谁的后勤实体强大,应该比的是谁有能力快速稳妥地达到改革目的,建立起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体制。后勤服务实体的发展也应讲究策略。应该通过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借助优质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2.3管理体制机制要适应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目前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自然就受到所处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当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达、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时,社会能够在更多方面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后勤服务,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会高一些,较多的后勤服务项目可以由社会相关服务企业来经营管理;如果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高,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社会提供高校的后勤服务成本高,也不能达到高校要求的服务保障水平,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就相对低些。后勤管理体制要适应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

转贴于

3.3继续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坚持育人与效益并重的原则,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要引进现代后勤服务方式,提高后勤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下,服务也是一种无形的商品。要提高学校后勤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引进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切实提升后勤的现代化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使学校后勤服务成为师生心目中优质的品牌。

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这种激励作用,对高校后勤市场同样具有较深刻的影响,学校后勤要自觉发挥和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和损失,使各项服务价格低于社会同类服务价格;另一方面了解市场、掌握市场,主动开拓市场,不断地遵循市场调节的红绿灯信号,使服务在实践中增值,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要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利用、开发。学校后勤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学生宿舍、食堂、商业网点、体育场馆、园林绿化、物业管理、交通运输、医疗服务等。在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日常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加以合理开发整合,从而使后勤企业形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状态。

3.4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类推进我校后勤体制机制创新

3.4.1经营型的后勤产业借鉴国有企业改制,推向市场,推向社会。按照“勇于创新、稳妥推进、资产运营、彻底剥离”的原则,积极将具备改制条件的经营型后勤实体成熟一个改制一个,改成独立法人企业。

3.4.2经营服务型的,如水电暖、物业等,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积极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逐步与社会接轨。

教学区物业管理以项目承包的方式引进社会物业公司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管理。教职工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引进社会物业公司,学校改暗补为明补,以往用在职工住宅区保洁、保安及绿化养护管理上的费用按人头直接明补给职工,职工再按社会提供的物业化保洁、保安以及绿化养护管理的服务标准缴费,解决在职工福利上存在的“住校内校外不公”、“单双职工不公”、“住大房小房不公”等不合理问题,有利于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切实提高教职工住宅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学校教学区、住宅区的单位和个人均按社会收费标准、按实际计量缴纳水、电、暖费,水、电、暖服务逐步与社会接轨,彻底实现社会化。

3.4.3面向大学生生活服务的后勤实体,如学生公寓、食堂等,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服务育人为前提,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的国情和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在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学生住宿、饮食工作的公益性原则,使这样的实体为大学生提供的服务既是有偿的,同时又带有一定的福利性。

学生住宿保障工作是高校后勤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公寓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实施亲情式服务,人性化管理。对学生住宿收费的同时,也采取一定的免费送电等形式。

饮食经营实行企业化的全成本核算管理,努力提高饮食经营效益,但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饮食工作的公益性对饮食服务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饮食服务实体在确保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服务成本、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原材料采购的竞争机制,建立应对物价波动的长效机制,并且积极争得学校支持,从而稳定学校饭菜价格、稳定饭菜质量,赢得学生的满意。

3.4.4社会型的,如校医院、附属小学、幼儿园等,适应医疗社会化改革、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化。

校医院实行经费定额包干,促进其自我发展。校医院干部职工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要加强管理、办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引入竞争、降低药价、赢得市场,同时还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经济效益。

抓好附小、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办学规模,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稳定大学年轻教师队伍。

这种综合型的后勤管理服务模式,既能维持高校安全稳定,又能有序地引进社会上的市场竞争;既能充分地调动后勤职工改革的积极性,又能有力地缓冲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冲击波;既能显著地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又能明显地降低后勤运行成本。从而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渐进过程中,稳步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3.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3.5.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工作程序。使后勤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执章必严、违章必究。3.5.2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一是自觉接受纪委、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的监督,使后勤的经济活动在体制和机制上始终处于有关部门的参与监督之下;二是严格实行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标管理;三是加强后勤各单位的财务监控和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制度,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四是在认真核算各实体的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应的定额费用,逐步推行定额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经济实体管理费的定额监控;五是科学论证、合理使用发展基金,努力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1

由于我国的高校的教育快速发展,逐渐走向了大规模的改革时期。高校的后勤部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高校的教育质量做了保障。为了顺应新型教育的发展趋势,减少学生和后勤部不断出现的矛盾,高校的社会化改革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后勤部应该积极的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让社会化改革逐渐的应用于各大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中。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改革趋于形式化

我国高校通过不断地实践于努力已经逐渐的显露出了它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虽然在宣传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多么高效的改革体制,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不仅后勤内部结构不变,体制内容上也没有多大的改进。只注重改革形式,缺乏实际上的体制内容,造成了高校的商业化气息严重,脱离了高校的发展方向。

2.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较低

后勤的管理队伍素质低现状主要表现在后勤部的员工素质低和缺乏管理人才上。现在的高校后勤员工都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不能及时的和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管理方式不能及时的被后勤管理队伍所学习利用。另外,高校后勤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来自文化水平较低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所受的教育时间短,思想落后所以成为了高校后勤部在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阻碍。

3.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在高校后勤部的管理中出现较多问题的是在食堂的管理和宿舍管理上,这两项上的管理制度极度缺乏。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属于社会上的运营商承包,所以在招标的过程中学校会进行相关的监督管理。但是之后高校没有详细的对规章制度等进行规划指导,所以宿舍和食堂等后勤管理逐渐的脱离了高校的管理,服务质量也逐渐的下降。后勤管理大多都逐渐的向社会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常常为了自己的盈利和节约成本而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4.高校后勤改革没有和高校的教育宗旨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上的每一个企业都慢慢的更加注重自身的效益。高校的后勤部也逐渐的趋于利益化,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却没有和高校的教育宗旨结合起来。由于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高校的后勤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经常和利益相联系起来,给学生带来了社会的风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不仅仅对高校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影响,也逐渐的和高校的教育制度背道而驰。

二、明确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管理和推进改革的关系

改革作为目标那么管理就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效果。想要最大限度的实现改革的效果就要不断的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所以在高校的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将管理制度和改革相互协调,实现双向的发展。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改革,并充分的发挥改革的措施推动后勤管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改革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措施

1.以市场竞争为向导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企业都逐渐的转型到了新型的公共管理企业。但是高校的后勤部却仍然处于传统的管理理念,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和后勤部的交流,对一些非营利组织加强合作力度,使他们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后勤部将激烈的市场竞争融入他们的企业运作之中,建立科学可运行的市场后勤运营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后勤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化改革。

2.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高校后勤部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本着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新型公共管理体制的标准。高校后勤部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应该不以盈利为目的,尽自己的力量满足顾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高校后勤部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路径中所出现的各种要求,并提高高校后勤部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质量。

3.完善后勤的管理模式

将现代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主动地运用到高校的后勤管理当中,打破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提供多种职位给他们,展开能力考核。把后勤部完全的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建立董事会成员,由校领导、社会投资者以及国有资产负责人组成。承担后勤的企业战略和监督管理责任,制定企业的制度,找到合适的方式使高校可以和后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双方取得更高的收益。这种企业式的管理方式可以使公司按照市场经济自负盈亏,有规律的运行,学校也可以恰到好处的参与后勤的管理工作中。

4.明确后勤和高校的产权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高校的后勤改革并不彻底。高校往往和后勤部产生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高校后勤部应该做到真正的自主经营,对自己的财产充分的享有独立的产权。按照严格的企业制度对自身企业进行要求,并和高校明确分离财产。这样才能使后勤部严格的按照当今的企业制度要求自己的员工。为后勤集团的社会改革路径指明了方向。

四、结语

高校的后勤部管理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本着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的目的,建立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体制。以服务型的管理体制为高校合理的配置资源。虽然但不断地改进中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重视。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的创新现有的管理模式,并认真的分析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高校的后勤化管理改革体制逐渐的走向成熟,确保高校的教育事业可以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琳.浅论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7-108.

[2]潘国忠改革再出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5(1).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7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人们更渴望在舒适的服务、完善的制度和透明的平台中去工作和学习,这就对服务类行业的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后勤车辆管理也不例外。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几点实施现状和改革对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问题,为高校职工及学生出行提供方便,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注意的问题;实施现状;改革对策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主要是针对高校后勤车辆的出行、运营、维修、服务等做出的管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目的也是要保证后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准点运行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保证高校公务的正常进行和教师的正常作息。良好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为高校树立良好的形象,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提高高校的影响力,对高校的发展无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注意。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后勤车辆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定的改革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1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实施现状

1.1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难以提升的另一原因是其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因为高校领导对后勤管理的不重视,严重导致了后勤车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目前,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采取的方式一般仍是静态式的,由人来操作的管理,对于车辆的使用情况、出入记录、维修情况、使用时间、次数等仍然使用人工来记录,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能够清楚记录车辆出入记录及使用调备的平台,这无疑加大了高校车辆管理人员的任务,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车辆的动态。而且这种记录方式车辆使用的透明度较低,导致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难以提升,使用的满意度相对较低[1]。

1.2高校后勤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

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也是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高校现有的后勤车辆一般都是在学校需要后勤车辆时第一批购买的,由于高校领导对后勤车辆管理的不重视,其后勤车辆很少更换,现有的后勤车辆一般都使用时间较长,维修费用也较重,而且近年来维修材料费进一步上涨,这也无疑加重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经费负担。再加上随着教师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使用越加频繁,直接导致了高校后勤车辆的运输任务下降。而且由于高校后勤车辆车型和载人的限制,很少能够满足高校科研及重要会议的要求,这就进一步造成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问题。

1.3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经费不足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管理经费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为了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接受更好的生源,高校一般将资金都用于科研、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校硬件配置及学生住宿环境等方面,很少有将资金用于改善后勤管理、提高后勤管理制度的,这也就导致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经费紧缺,其管理人员即使有心改善后勤车辆服务的条件及设施,也因为经费的不足显得有心无力。因此,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就要给车辆管理配以合理的经费,不能只专注高校科研、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提升高校的综合影响力,才能真正意义地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2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改革对策

2.1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制度,加强节能降耗力度

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首先就要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制度,加强节能降耗力度。高校在加大科研力度、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要对后勤车辆的管理给予合理、充足的经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损耗,达到降低整体使用费用的效果。同时,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处应该针对出行的不同公务车辆的车型、行驶距离、耗油情况来制定严格的、合理的维修、耗油及司机补助定额,保证车辆使用的规范性,也要针对车辆的车型和使用情况定期保养车辆,尽量降低车辆的耗油量及使用损耗,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2]。

2.2建立完善的后勤车辆管理平台,使用GpRS提高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提高车辆使用的透明度是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另一改革对策。科技在不断进步,高校的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首先要放弃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根据车辆的购买、使用情况,制定适合高校后勤车辆登记、注册、审批、记录出入时间、次数、维修、耗油、使用公里数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并在平台及后勤车辆上装置加上GpRS卫星定位系统,让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情况及位置能够一目了然,同时,也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透明度和管理透明度,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改善现有的使用现状。

2.3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

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的另一措施是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由于教职工对高校后勤车辆使用需求的下降,导致了后勤车辆的运输任务不足,一部分后勤车辆闲置,但这些后勤车辆仍存在折旧费和维修费,加大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费用支出。因此,在后勤车辆满足高校科研和会议正常需求的前提下,高校后勤车辆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团体的私人需求,在节假日和开学前后,也可以利用后勤车辆开通高校的专属线路,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需求,节约车辆的成本支出,进而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3]。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实施现状中存在着经费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等现象,这对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就要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管理制度、提高节能降耗力度,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提高后勤车辆管理的透明度,同时,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全方位地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

作者:陈宏志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志强,韩斌.关于高职院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实施现状和改革对策[J].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2014(06):151-152.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8

一、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影响因素

1.硬件设施较为缺乏

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校,都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后勤服务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尽管我国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也给予了大力的资金支持,但是还是有一些中小学的硬件设施非常缺乏,如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宿舍,一些学校的食堂建设存在问题,不符合卫生规范要求;一些学校因为教室或者宿舍不足,所以将学校的会议室或者阅览室改作教室或者宿舍,这样就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不便,也不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这个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那么整个学校的运转就会受到阻碍,会影响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当前,有一些中小学的领导对这些工作不够重视,他们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重视,关心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优生人数等,没有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1]。因此,在一些中小学的后勤管理中,存在着人员落实不够明确、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另外,在后勤管理队伍中,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工作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

3.管理形式较为单一

其实许多学校的后勤部门在工作过程中都非常认真负责,都会根据学校制定的工作制度办事,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够理想。例如,有些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制度,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根据规章制度去做,工作的开展都有特定的工作流程,这样确实能够提升后勤管理的效率,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制度,那么就会导致一些管理者将后勤工作人员当作机器,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其实,后勤工作人员也是学校的一份子,也需要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关怀,他们居于幕后,服务于师生,更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在后勤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制度的落实,还需要重视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还有一些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里面?S多工作人员都是学校领导的亲戚,这些人员就很难去调动,如果犯了错误也不好进行处罚,导致后勤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影响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后勤管理的科学化策略

1.在坚持服务性原则的前提下,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方法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小学后勤管理部门要在坚持服务性原则的前提下,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办法。我们知道,中小学后勤工作有着服务性的特点,所有的工作开展都是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那么,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实现后勤管理的企业化,就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后勤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将后勤管理工作的经济责任进行划分,然后将其归属于各部门之中,这样就能够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头上,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在制定内部结算价格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将每一个部门的收支进行独立的计算,这样能够减少各部门对学校资金的依赖,使学校各部门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另外,在后勤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有效打破个别学校吃大锅饭的现象,以提升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2]。

2.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999年12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突出社会化。随着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后勤经营服务实体的成立,后勤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与之相对应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也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1.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的变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首先对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打破了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经营手段调节为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后勤财务属于高校的二级财务;改革后,高校与后勤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需要重新构建。

2.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

后勤社会化改革前,资产是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一般无偿使用,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主要侧重于实物形态资产的管理,而后勤部门则更侧重于资产的购置和使用,不会更多考虑资产的管理。改革后,资产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产由非经营性转变为经营性,学校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控制,由实物管理向价值管理方面转变;同时,学校也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明确要求,后勤集团不仅要有效地使用资产,更应该管理好资产,并做好资产成本的核算。

3.会计核算体系方面的变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前,因后勤不具有完整的自主经营权、分配权,其财务核算仅局限于由高校所需而发生的部分费用,会计核算仅以事业核算为主,这些核算内容只占财务核算体系的一小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财务核算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事业财务核算逐步向企业财务核算转变),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体制也在由一级向多级化过渡。在此情况下,高校后勤财务必须改变管理层次不明,职能不清,信息不畅的现状,必须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增强成本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4.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提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作为独立法人存在,其财务体系相对独立,但高校仍然要加强对后勤财务工作的全面监督。为了进一步强化改革后对后勤财务的监督,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学校应委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强烈事业心与高度责任感的会计人员监管后勤财务。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种种变化,高校财务管理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目前面临的挑战,理顺高校与后勤集团的财务关系,构建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既有利于高校对后勤集团的财务监督管理。

1.适应改革需要,建立决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机制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管理的重心在决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财务分析是为了肯定成绩并找出不足或失误,以利改进和正确决策。因此,后勤财务工作必须建立以决策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财务工作必须构建以决策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做到“三个主动”。

(1)主动服务决策。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在决策时都离不开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等信息支持,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平时要切实把握这些信息,并主动为决策者服务。

(2)主动参与决策。市场化、企业化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大多决策方案都需要从财务角度进行分析,这要求财务人员平时要站在领导和全局的角度主动参与决策论证。

(3)主动执行决策。高校后勤的各项工作都需要财务保障和服务,都需要财务工作的积极配合,这要求财务工作要认真执行决策,并且从财务角度对其他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决策顺利地得到执行,并使发生偏差的决策及时得到纠正。

2.借鉴他人发展经验,做好清查核资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认真借鉴国有企业和其他高校发展的经验,明晰后勤资产的产权关系,切实做好后勤实体分离之前的清查核资,以便后勤实体在与高校分离后真正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运作。高校后勤集团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合理优化产权结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后勤集团作为独立法人,要利用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可以面向社会和实体内部吸收优质资产、资金,增强后勤实体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促进后勤实体的发展。

3.加强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改革以前高校后勤财务与学校财务的关系是资金拨付关系特别要重视完善有关制度,包括依法收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后勤服务收费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面向校内师生的基本后勤服务,在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应采取不含税金的成本价收费;面向社会的服务,必须以确保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和学生的生活为前提,并实行市场定价。后勤服务是从高校整体中分离出来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资金拨给、资金使用、不定价成本核算的观念,影响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坚持收支配比原则,使成本核算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成本核算将原来的拨款驱动机制转变为市场驱动机制。后勤财务管理必须通过责任制规范后勤部门的经济行为,做到职责清晰,职能明确按需设岗,以岗择人,减员增效;对后勤所属经济实体要进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定期考核,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4.加强后勤财务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后勤变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样的经营实体要按照现代会计制度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方法、有关经济制度和政策全面地理解并准确地把握,还要透彻地了解后勤实体的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提高业务判断能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后勤财务人员要加强会计业务学习,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从传统的记账会计向管理型、参谋型会计转变,以适应高校的后勤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篇10

在当前初中学校的管理中,后勤管理处于尴尬的位置,学校管理人员并没有认知到后勤管理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管理人员常常忽略后勤管理的重要价值,这使得绝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后勤管理混乱不堪。在新时期,只有深化学校后勤管理的机制,不断创新后勤管理方式,努力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提升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也才能真正促进初中学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初中学校;后勤管理;管理策略

在初中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后勤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保障后勤工作,不仅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着力地促进初中学校的快速发展。鉴于此,在初中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效用,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初中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

在当前绝大部分初中学校中,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下,学校的后勤管理能力不高,学校的后勤服务水平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要价值,在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关键问题。在新时期,初中学校教学活动和学校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了有效地提升初中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必须加强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必须着力提升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健全和完善学校后勤管理机制着手,首先,构建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管理机制要全面涵盖后勤的方方面面,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明确后勤岗位的重要价值。通过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使得不同岗位的人能够深入下去,了解自身岗位的主要职责,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保障后勤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其次,在初中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构建完善的协调机制。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虽然简单,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却非常强,如果没有一个统筹协调的机制,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络出现中断,甚至脱节等问题,将不利于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初中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构建完善的协调统筹机制,努力提升初中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在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制定完善的检查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对后勤管理中涉及到的部门,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图书馆、财务保卫等进行巡逻式检查。同时还应该结合初中学校后勤管理中凸显的新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综合性提升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

二、不断提升初中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中,后勤部门的宗旨为全校的师生服务,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科学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因此,针对当前初中学校后勤部门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学校后勤管理者还应该以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后勤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首先,后勤管理部门应该提升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督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营造良好的大家为目标,以为全校师生服务为宗旨,努力提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还应该完善奖惩制度和好人好事展示制度,定期将优秀的后勤人员展示出来,号召广大师生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来综合性地提升初中学校的整体后勤服务质量。其次,初中学校后勤管理者还应该着力提升后勤人员的业务技能,好的服务质量是建立在专业的服务技能基础上的。因此,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后勤人员的培训,通过完善的培训晋升机制来提携优秀管理人才。对于业务水平较低的人员,要加强淘汰,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学校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整体质量。最后,在初中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后勤管理者还应该完善考评及意见汇总制度,鼓励全校师生为后勤团队的服务提出意见,同时还应该做好公示公开。

三、不断完善后勤财务管理的水平

在新时期,初中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初中学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源,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很在程度在于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必须不断提升后勤财务管理水平,必须构建完善的系统的后勤财务保障机制。首先,要本着节约的目标,在后勤各项工作的开展中,要学会节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如在采购环节中,要确保采购到的物品的质量,要确保采购环节的公开透明性,要确保物品的有用性和价值性。其次,要本着开发的原则,在后勤各项工作中,还应该学会开源。所谓的开源是指在后勤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环境及设备,不断地扩展学校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如在学校的花坛、操场上适当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待这些经济作物成熟后,可以通过使用,或者通过售卖来换取经济利益。

四、总结

在新时期,初中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水平,初中学校的各项事务的管理水平等,都与后勤管理密不可分。为有效地推动初中学校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初中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不断提升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后勤管理的机制,不断提升后勤保障机制,同时更应该注重提升初中学校的后勤财务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初中学校的全面快速发展与进步。

作者:范树华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教育基建办公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