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人员自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35:52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1

第二条稽查人员在税务稽查执法活动中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履行告知义务。税务稽查告知按照税务稽查工作环节可分为税务稽查查前告知、税务稽查实施检查告知、税务稽查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告知和税务稽查作出税务处理决定告知。

第三条稽查人员在查办案件时,应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对陈述、申辩情况进行记录或制作《陈述申辩笔录》,对当事人提出的陈述申辩意见逐一落实,并对当事人作出解释。

第四条稽查人员对税务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后,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及时提出处罚建议,报经局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后,制作《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并送达当事人,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建议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五条当事人如果是公民,对其罚款2000元以上,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罚款10000元以上,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

如果当事人符合听证条件,要求举行听证,应当在收到《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本税务机关书面提出;逾期不提出,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六条税务机关作出税务处理决定,稽查人员必须告知当事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有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2

勤奋努力,挑战自我,认真履行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

年,同志通过竞聘担任了评估监控一科的副科长。在协助科长做好科室整体管理工作同时,他还负责8户重点税源、31户一般纳税人、7户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源管理工作。虽然管户数量并不算多,但是管理难度却很大。因为他管理的8户重点税源中包括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和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两家重点税源企业。这两家企业税收收入在头区国税局税收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全局总收入的80%。上任之初,深感责任重大,经过思考,他决定先从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入手,他从各个部门找到了与八钢经营和纳税相关的所有资料,经过1个多月的整理,将2003年至年八钢有关的征管资料装订成册,利用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和其他涉税信息资料,将八钢的各项税收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综合分析,为今后开展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从此以后,八钢的资料开始了规范、系统的整理,成为各税源科学习的样板。

通过1个多月对的分析研究,开始有了底气。紧接着,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入企业、详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上来。当时,正值隆冬季节,他冒着严寒,一户一户深入企业,结合生产经营情况,逐户认真分析、解剖,了解其工艺流程和行业特点,渐渐地做到了心中有数。

众所周知,八钢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当市区微风徐徐的时候,八钢常常是狂风大作。有些企业生产设备是七八十年代的老设备,造成厂区内生产灰尘遍布,部分厂区经常下“土”,说话时经常吃“土”。为了能掌握了解纳税人第一手生产经营资料,克服种种困难,每年每月每星期按时深入企业巡查,核实实际生产状况,好多次从企业回来,灰头土脸,遇到大风天气,更是眼里嘴里都是沙子,但他从不抱怨,因为他始终坚守着一条信念: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为了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税收管理员,坚持“学”字当头,担任副科长后,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写作能力。由于他的工作性质,每年要撰写大量的分析报告,他开始挑战自己的弱项——写作,向书本学,向写作能力强的同志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辛勤的努力,他第一次撰写的年税收预测分析报告,就得到局领导的一致好评。现在每年他都要写十几篇税收收入分析报告,5篇税收收入预测报告,2篇的后续税源报告,以及区局、市局安排的税收收入调研报告及专项调研报告。这些报告为头区国税局每年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及下年度税收收入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不断强化税源管理

作为一名税收管理员,在工作中他严格秉承依法治税的理念,以纳税人分类管理为基础,以纳税评估与调查为主要形式,通过建立严密高效的税源监控体系,实现了对纳税人多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收到了良好成效。

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几年的摸索,根据纳税人类别、销售规模、纳税额、税负率、发票量等信息,对辖区企业采取“抓住税源大户,重点监控;把握中户,实施行业管理;管住小户,堵塞漏洞”的工作思路。利用一户式系统,建立了分管企业电子台帐,理清分管企业户数,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档案,做到户籍管理准确。年,市稽查局与各区管理局联合专项检查中,根据在日常巡查掌握的资料及工作经验发现一家企业货物移库有很大问题,及时给检查组提供信息及检查方向,经过检查,补缴税款、滞纳金140余万元。

年底,凭着工作经验和敏锐性,他意识到年初实行的增值税转型将会对头区的税收收入产生巨大压力。通过详尽调查,他向局领导提交了一份分析报告,预测他所管辖的重点税源企业因增值税转型影响税收收入达68800万元。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向市局进行了汇报,市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项调研,认为的报告数据详实,分析准确,经过逐级上报,当年市局为头区国税局调减税收计划70000万元,由于信息及时掌握、沟通,对头区国税局税收计划的调整产生了重大作用。

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科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靠得是扎实的功底和敏锐性。年初,增值税转型刚开始实行,他重点加强了企业固定资产抵扣的检查评估工作。在对一户企业海量的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检查中,发现企业抵扣的多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备注栏填写有年合同字样,由于对企业的财务结算非常清楚,立刻意识到其中有问题,及时调阅企业合同,深入施工工地查看,询问工程施工人员,核实账簿凭证记录,评估出未按规定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金1100余万元。2010年在增值税专项评估工作中,他发现一户企业税种缴纳错误,经多方查阅税收政策资料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时纠正企业对税收政策的错误理解,查补税款、滞纳金308余万元,累计340余万元。

文明服务,忠于职守,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3

(一)被评议对象

所有地税基层分局、办税服务厅全体执法人员和服务人员及所在单位必须全部作为被评议对象。

(二)参加评议人员

参加评议的纳税人由地税局纪检监察部门从被评单位所管辖地段所有纳税人随机抽取,其中,城区邀请参加评议的人数不得少于100人,农村分局不得少于30人(参评人员的《签到表》须留底备查,样表附后)。

二、评议形式

被评议人员以所在部门为单位接受评议;办税服务厅与南康分局人员合并一次接受评议。评议采取开放评议的形式,各被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集中评议的方式组织评议活动。

三、评议程序

评议程序按照“评前公告、地税管理员述职述廉、纳税人评议、座谈和反馈意见、整改提高”五个步骤进行。

(一)评前公告。由各单位在开展评议前一周,以《公告》的形式,提前把评议会召开的时间、地点、程序告知辖区内应参加评议的纳税人,让纳税人提前做好安排,在不影响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动员组织纳税人尽可能参加评议会。

(二)地税管理员述职述廉。先由被评议人逐个向纳税人述职述廉。述职述廉的具体内容包括:所辖纳税人的基本情况、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纳税服务情况、文明执法情况、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工作作风情况和其他职责履行情况等。被评议人员的述职述廉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述职述廉报告书面材料必须留底备查。

(三)纳税人评议。被评议人述职述廉后,向参加评议的纳税人发放《问卷调查表》(附后),评议采取背靠背形式,问卷调查表的发放、回收和统计由县局纪检监察部门具体负责。评议要邀请当地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特邀监督员代表参加。

(四)座谈和反馈意见。评议结束后,各单位要另行组织纳税人代表座谈,通报评议结果,主动征求纳税人对地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各单位还要通过对外公布征求意见专线电话和设立意见箱、网络留言等形式,做好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

(五)整改提高。对纳税人评地税管理员和地税管理机关活动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各单位要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参加评议的地税管理员应在评议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将本人的述职述廉报告和整改措施,上报县局监察部门,存入廉政档案。各单位要将纳税人对地税管理员述职述廉报告提出的意见和评议情况,以及对群众意见的处理情况,通过办税厅、地税外网等形式向广大纳税人公布。

四、评议时间

2012年7月1日—8月31日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4

述职述廉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纳税人和同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大学本科学历,参加工作,曾在公司工作了四年,12月通过省公务员考试进入到地税局,目前是县地税局分局的一名税收管理员,分管公司等三户企业纳税人的税务管理工作,同时兼任分局的票证管理、发票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有取得成绩的喜悦,也有经验教训的反思,但更多的是切身感受到了组织温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今天借此机会,向在坐的各位道一声:“谢谢你们”,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一、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税收管理员,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中负责分片、分类管理税源,并负有管户责任的工作人员,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宣传贯彻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税收政策,开展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和办税辅导;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申报纳税、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帐簿凭证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文明办税,热情接待,优质服务。我所分管的三户纳税户均是新办户,在首次申报前均对各单位的办税员进行了首次纳税辅导,告知其所要申报的税种和各税种的申报期限。

(2)调查核实所分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掌握纳税人合并、分立、破产等信息;了解纳税人外出经营、注销、停业等情况;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的其他情况;调查核实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事项和其他需核定、认定事项的真实性;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基本情况。对纳税人进行动态管理。

(3)对所分管的纳税人进行税款催报催缴;掌握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和欠税纳税人的资产处理等情况;对纳税人使用发票的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对所发现的异常发票进行实地核查;工作在广大纳税人的积极支持配合下,通过电话和上门等方式,及时提醒广大纳税人,做到月税月清。到目前为止,我所分管的三户纳税户共缴纳入库税款为268747.4元。

(4)对分管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综合运用各类信息资料和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查找异常,筛选重点评估分析对象;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初步判断;根据评估分析所发现的问题,约谈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违反税收管理规定行为提出处理建议。对于票证和档案管理,这是地税部门的内部管理工作,而发票管理中的发票发售相信是大家较为熟知的,1-8月份,地税分局共发售搬运装卸发票10本、销售不动产发票2本、服务业发票千元版4本、服务业发票万元版6本、新版货运发票(自开)68份、有奖税控发票20卷、文化体育业发票1本、广告业专用发票4本和县定额有奖票10元591本,在发票发售中,我们都是以方便纳税人为己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流程操作,节省纳税人宝贵的时间。

二、以严谨的勤政原则做一名廉洁奉公的税务干部

古人有“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的世训,它告诫我们如何去履行一个国家公务员的职责,作为税务执法部门的成员,代表国家行使收税的权力,在权力的天平上,我时刻以廉洁奉公的原则勤政行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了严格遵守《税收管理员廉政行为规范》和《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悍卫着深蓝色的执着和纯洁。以“三个必须”要求自己:

一是必须要加强廉政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二是必须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廉政制度,防微杜渐,从我做起,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工作中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关系税、人情税。

三是必须要诚恳接受广大纳税

人的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构建和谐地税,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三、以谦逊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业务学习不精,纳税辅导水平、方式方法单一,通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纳税辅导技能,多渠道、多层面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和方法。不断优化纳税服务。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5

2000年2月17日,星期四。下午5点,北京市朝阳区国税局稽查局下班时间到了,但局长王振国却从没在这个点下过班。

5点刚过,王局长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是第五税务所所长梁一民打来的。刚刚取证回来的梁所长向王局长报告:该所管户北京金源达商贸有限公司自1998年7月办理税务登记以来,共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29本,并已全部开出。经到受票单位调查取证发现,“金源达”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实。

听了报告,王局长二话没说,立即叫来稽查员宗瑜,令其迅速与朝阳区公安局刑警大队6队(经济侦查队)联系,通报案情,请求协助。

不到6点,经侦队的两名刑警与稽查局的宗瑜等两名稽查员已赶到第五税务所。根据五所调查取证材料,办案人员拨通了金源达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立的电话,不一会儿,王立被带到刑警大队。

转让公司

已经不是“金源达”法定代表人的王立,实在没想到自已经营了一年的公司刚转让出去还不到半年就出事了。

1998年5月,北京人王立在朝阳区注册登记了“北京金源达商贸有限公司”,同年7月领取了税务登记证,并被暂时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王立虽努力经营,但公司效益始终不佳,经营快一年时,公司根本达不到“年销售180万元”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王立一方面觉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被取消很可惜,另一方面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想来想去,他决定在报纸上登广告,把公司转让出去。

广告登出没多久,广东人廖镇平来了。

1999年9月,廖以1.8万元买走了“金源达”,他用北京人张少武的身份证变更了公司营业执照上的法定代表人,但他并没有到朝阳区国税局变更税务登记,而是以“找不到合适的办税人员”为借口,让王立的原“金源达”办税员帮他继续每月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就这样,廖镇平每月都按时让“金源达”原办税员到税务所申报纳税,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

今年初,税务人员在对“金源达”的纳税资料进行审核时,对其纳税不多、领购发票不少的现象产生怀疑,遂到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受货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证实,“金源达”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实。而王立的供述也进一步证实:廖镇平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缉拿归案

晚上9点,还没顾上吃晚饭的经侦队和稽查局的5名办案人员决定,立即抓捕廖镇平。

通过一直帮廖办税的办税员,王立很快拨通了廖的手机。按照办案人员的要求,王立谎称急需增值税专用发票,廖答应供给,并与王立约好在新街口某发廊见面。办案人员和王立如约赶到发廊后,却发现廖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还在洗头的办税员。据这位办税员讲,廖带她来洗头,本来说等她,但廖没呆一会儿就走了。去哪儿了,她不知道。至于廖平时做什么生意,她并不清楚,不过她知道廖住在哪儿。转眼间,办案人员连同王立和办税员到廖所住的楼下,但廖还没有回来。办案人员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就地蹲守,一路派两名刑警送办税员回家,并继续与廖联系。已经十多年没怎么感觉寒冷的北京,今年却出奇的冷。刺骨的寒风伴着辘辘饥肠,虽坐在开着暖风的车里,但办案人员仍感觉从骨缝里向外冒凉气。时间就好像与外面的寒气一样凝固了,他们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只知道“什么时候逮着廖镇平时候算”。黑暗中,每一个过路的人都像过筛子一样,被他们滤了一遍,直盯得他们眼发酸,头发涨。

晚11点15分,目标终于了现了,王立认出了廖镇平。

起获赃物

午夜,廖镇平被带回了刑警大队。此时,他还不叫廖镇平,身上所带的两张身份证也全是假的。一个多小时的突审中,廖镇平始终只说自己是给另一家公司打工跑腿的,和老板住在一起,老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避重就轻就是不说自己买下的“金源达”到底经营什么。

一小时后,拿到搜查令的办案人员带着廖镇平再次回到他的住所,办案人员没费力气就在其住所起获空白增值税专用发票3本及空白广东省增值税专用发票77份(待鉴定真伪)及公章、财务章等物。其中3本空白发票的一、四联(即存根联和记帐联)已填好了金额,准备2月25日以后向税务局申报纳税,而二、三联(发票记帐凭证和抵扣联)却空白着撕了下来,准备随时出售;77份空白的广东省增值税专用发票有些已被他们填好了进项税,准备到税务局抵扣税款。

在物证面前,廖镇平耷拉下了脑袋。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6

1993年至1996年间,被告人周振广承包本村福利木器综合加工厂。按照其与本村经济合作社签订的企业承包合同,1993年周振广应得奖金342 338元,当年未兑现。1995年9月12日周振广为逃避纳税,书写一张“应付给周振广93年南小区附属工程材料费叁拾肆万贰千叁百叁拾捌元”的证明。1996年9月,周持此证明从本村领走该笔奖金,村财务将该证明做为记帐凭证列入支出帐目,据此奖金被告人周振广应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204 582.8元而未缴纳。2001年4月2日,周振广接到通州区地方税务局“税收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后,周振广只申报和缴纳了其出租房屋所得收入应缴纳税款及罚款、滞纳金,没有申报税务机关尚不掌握的其于1996年9月取得的1993年奖金收入,2001年4月20日,通州区地税局接群众举报周振广在1992年至1995年间,其承包疃里村福利木器加工厂,取得收取后未交纳过税款。2001年4月25日,通州区地税局向被告人周振广送达税务检查通知书,同年4月26日,通州区地税局稽查人员就被告人周振广在承包村福利木器加工厂期间所获取的奖金收入未纳税的问题进行调查,周振广以福利木器加工厂的帐目丢失为由拒不协助检查,税务机关遂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周振广被查获。

二、审理结果

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周振广在承包期间取得的奖金收入,依法应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但其故意违反国家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及税收法规的规定,采用伪造记帐凭证的手段,故意不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达204 582.8元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0%。超过法定数额和比例,故被告人周振广的行为构成偷税罪,应受刑罚处罚。因被告人周振广行为发生在刑法修订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之规定,应当依照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对其予以惩处。综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规定周振广犯偷税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罚金人民币40万元。

三、分析意见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7

关键词:税务检查;识别;日常;应对;趋势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税务检查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税务机关或具有相应职能的单位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缴纳税款义务和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状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或具有相应职能的单位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一、识别税务风险、控制税务风险

(一)从思想重视到行动重视的转变

1.人员的配备。税务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配备专人进行日常管理;税务管理工作政策性很强,如果税务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足,工作负荷过量,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跟踪、研究税务政策,则可能发生业务与税务政策偏离的处理。

2.提前进行税务介入。重要商务合同中涉税条款的审核;重大项目的税收筹划。

(二)从注重会计思维到会计、税务思维并重的转变

会计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税务处理依据是税收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存在着差异性,如:将自产的液化石油气提供给企业内部的食堂作为燃料使用,在会计上不做收入确认,但税务上“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作为“视同销售”依法需缴纳增值税。所以,会计人员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能仅注重会计思维,应会计、税务思维并重,用税务思维审视业务,才能发现是否存在风险,才知道如何防范风险。

(三)在利润考核的压力下,税务风险控制要恰当,处理方式要前后一致

举例:2013年,某地国税稽查局对甲公司2005-2012纳税情况检查后提出,甲公司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提供给码头轮船、铁路货车用的自产柴油1653吨,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消费税,需补缴消费税194万元。依据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对成品油生产企业在生产成品油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及原料消耗掉的自产成品油,免征消费税。对用于其他用途或直接对外销售的成品油照章征收消费税”财税[2010]98号。违法行为定性为偷税。

其实,甲公司2012年自查的时候已经发现此问题了,但为了能实现多点利润,仅仅从2012年开始缴纳自用油的增值税、消费税,没有就2011年以前的补税,造成税务处理的前后不一致,属于主观故意。

二、税务管理重在日常

(一)正确认识企业经营和纳税的关系

合法经营是企业最基本的原则,依法纳税是基本义务。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和缴纳税款,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在此方面是完全统一的,国有企业应正确认识企业经营和纳税的关系,做到依法纳税、准确纳税。

(二)规范处理涉税业务

准确核算各类费用,做好产、销、存管理,正确核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正确计提各类税费(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营业税等)。

(三)依法、按期申报纳税

(四)保存相关的税收证据

比如税务局会因为税收任务而让我们缓缴税款,办理税收缓缴手续,保存相关批准资料;税务局直接口头告知晚点交,无通知文件,直接不接受申报或税务申报系统封死(网上申报不了),正确的做法:正常递交申报表,保存往来邮件,保存网上申报不了的截屏等,这些证据用于以后有外部检查时说明不是我们的问题。

三、税务检查入场应对

(一)收到税务检查通知后,收集税务检查的相关信息

了解来检查的人员组成、检查背景、目的;税务检查范围、期间、税种。

(二)向上级管理单位汇报

了解来检查的人员组成、检查背景、目的,了解检查范围、期间、税种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

(三)积极准备相关资料

提前询问索要资料清单,提前准备相关资料;没有提前要到清单的,通常准备以下一些资料:纳税申报表、进项税抵扣联、汇算清缴申报表、税审报告、相关报表、计提税费的凭证。

(四)检查过程中加强沟通

态度积极、不卑不亢,对检查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核对、报告上级单位。

(五)检查决定书

检查决定书应报告上级单位;对发现的税务问题进行相应整改;总结,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几点体会

(一)构建“纳税遵从,合规重于利润”的税收文化

切实贯彻合规经营、纳税遵从的经营理念,始终以合法合规作为最高标准,不模棱两可,不打球,在确保无税务风险的情况下追求效益最大化。

(二)一把手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

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税务管理不只是一个岗位、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公司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的过程。

(三)事前控制,加强自查,建立税务管理长效机制

把对税务风险的自查工作作为长期工作进行,随时发现并及时上报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进行预判,不能丧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整改纠错。

五、税务检查趋势

(一)消费税将继续成为检点

随着国家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原来作为地方主力税种之一的营业税将不复存在,地方财政收入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国家在税制体制改革的同时会考虑如何给予弥补和平衡,消费税可能作为税改对象,改成地方税种或中央、地方共享税。届时,地方主管税务机关将加强消费税的稽查和管理。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8

一、我局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干部职工61人,其中从事一线征管的46人。局机关内设政工股、政管股、计财股、办公室四个股室,下设直属征收分局、稽查局两个直属机构和四个税务所。辖个乡镇,个行政村,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全县有纳税户户,其中企业户,个体户户(其中共管户户,纯管户户)。起征点以下纳税人户,户非简易申报户。全县月均正常申报税款(含重点工程等)万元左右,年市局下达我县地方税收计划为万元,截止月底,累计入库地方税收万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增收万元。

二、税收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查备案工作

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事关国家税收政策的正确执行,为做好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备查备案工作,我局成立了由主管业务副局长任组长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查备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地方税务局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查备案制度》。对县委、政府和县级部门拟制定的有关涉税政策事项,我局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事前都进行了认真审核、监督、建议、把关。县局业务部门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份税收规范性文件的登记备查工作,基层机关强化了对乡镇制定涉税政策事项的监督和情况反馈。通过系统上下的齐抓共管,使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备查备案工作落到了实处,堵塞了“政出多门,私自立法”挠乱税收政策的违法行为,提升了我县依法治税,规范执法的水平。近两年来,县局及各所均未发现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出台违反税法的文件和会议纪要,我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

我局年7月至年7月,只有《县矿业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办法》1份税收规范性文件。该文件的制定是,先由税政部门深入有代表性的矿山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资料和情况后,提出办法草案,经过三道“关口”的严格审查后,予以执行。一是由业务主管领导初审把关,二是通过县局局务会议集体审议,三是将会议通过的办法草案报市局业务科室进行审查。经审查后执行,同时报送市局备案。

(二)坚持两个到位,依法做好税务行政许可

1.坚持依法公示到位。《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我局逐级进行了强化培训,并就贯彻实施问题,特别是税务行政许可事项材料的公示问题多次强调要求。各单位按照总局税务行政许可的有关规定和省、市局的统一要求,在办税场所对应予公示的事项依法进行了公示。省地税局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系列配套制度及程序、流程下发后,我局及时转发各下属单位认真执行和落实。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在办税服务厅及办公场所制作公示栏、电子屏幕播放等形式,将地税机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进行了详细的公示,以方便纳税人办理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并向纳税人散发了《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宣传手册》,便于纳税人及时了解办理许可程序,掌握有关知识。

2.坚持“一窗对外”到位。为贯彻行政许可法“一个窗口对外”的原则,确保税务行政许可实施过程的高效、便民,我局改变以往税务审批事项中由管理机构、管理员、服务厅多头受理、责任不清、要求不明、管理混乱的情形,统一在办税服务大厅设立“受理窗口”,统一制作“行政许可受理窗口”标识牌予以明示,所有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均由该窗口管理人员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申请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办理税务行政许可事项。

3.把握重点,规范管理,依法实施税务行政许可。为了贯彻行政许可法,把税务行政许可的各项政策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在办理各种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当中,突出办理程序、时限、文书格式等关键环节,重点把握税务行政许可的范围、实施主体,并积极搞好监督检查。为掌握系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情况,及时了解贯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局以地税〔〕248号文件下发了《贯彻行政许可法监督工作规划》,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政管股、政工股负责人为成员的监察领导小组,在政工股设立办公室,强化对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局按照规划和省局行政许可监察制度要求,采取直接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直接到纳税业户走访了解的明察暗访方式,对全县各单位实施行政许可法情况开展了督导检查,重点检查了行政许可法的教育培训情况、行政许可资料的公示公开情况、行政许可的具体实施情况及配套制度建立情况,并设立了《行政许可内部监督台账》和《行政许可外部检查台账》。通过督导检查,我局自年以来共受理购票资格审核和印制企业衔头发票2类税务行政许可35起,其中本局许可34起,代市局受理1起。所作许可,均符合规定要求,资料齐全,程序到位,服务周到,纳税人反响良好,检验了队伍,展现了税收执法水平。

(三)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办理减免税

1.认真落实市局“一表式”“限时制”审批,畅通再就业绿色通道。从年4月1日起,我局按照市局统一要求,对再就业税收优惠实行“一表式”审批,并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实行由大厅统一受理,对报送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负责;管理组核实,对经营的真实性负责;专门责任人员把关,对具体政策的适用性负责;单位集中上报,对报批的整体质量负责。为夯实责任,各相关人员受理、审核、把关实行签名制。大厅受理后对资料不全的,要在5日内一次通知纳税人补齐;资料齐全的,在5日内上报。县局在7日召开减免税委员会,上会集体审定,对符合条件,公示3日后无问题的,予以审批。确保在15日内完成全部审批事项,使纳税人及时享受到优惠政策。截止10月底,我县已累计批准户纳税人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其中:服务型企业1户,年审批50户),有位下岗职工已享受到再就业税收优惠,累计减免地方各税元(其中:营业税元,个人所得税元,城建税及教育附加元;年减免元),累计减免地方税务登记工本费元。

2.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今年,我们认真执行减免税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落实了3户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政策,减征企业所得税万元。落实了公司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万元。另外,对信用社继续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政策,对铁矿、有色金属等按减征后的资源税税额标准征收的政策及其他各项减免税规定,都能严格遵照执行。对各种减免报批事项,县局坚持集体审定,逐级把关,严格按权限和程序办事。

(四)加大普法力度,搞好税务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1、深入开展税法宣传,提高全民懂法、守法意识。每年的“税法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我们通过广播电视宣讲、悬挂张贴标语、设立咨询点、印发宣传材料,举办税法文艺晚会、组织税法知识竞赛、举办法制讲座和培训班、组织宣传车深入闹市、集镇巡回宣讲等进行广泛深入的普及税法知识。同时,积极做好日常税收政策咨询、辅导,畅通对纳税人的政策服务渠道。在办税场所设立税收政策咨询窗口、在基层机关设立税政员、公布政策咨询电话,在税务机关和闹市办版报专栏、发挥管理员巡查外调的作用,开展贴近纳税人、人性化、零距离的政策辅导服务,使税收政策深入人心。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广泛深入的税法宣传和政策辅导服务,纳税人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纳税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怎么做合法?怎么做不合法?鉴别能力增强了;因涉税事项进行政策法规咨询的增加,找领导投诉、评理的少了。在履行纳税义务方面都能按法律规定去办,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2、强化税干的业务教育,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鼓励税干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资格考试,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短训、讲座、研讨;县局每年度制定业务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年度实际,实行按季抽考,以考促学,各单位根据统一要求强化学习培训;利用每年的春季干部工作会议和季度所长讲评会议,进行税法知识和税收业务培训、辅导;坚持定期集体学习,共同研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单位职工学习教育和业务抽考成绩列入创评考核,要求个人业务学习笔记每年不少于12篇,每篇不少于500字。通过坚持不懈的强化业务学习,全体税干的业务技能大大提高。在2年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税收执法资格考试中,全局参加考试的48名税干全部顺利通过资格考试;在年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法》知识竞赛中,我局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今年8月份全市举行的业务大比武中,我县再次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有8人考进前50名,获得全市业务能手的称号。全体税干已较好掌握运用《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我县的征管质量和业务工作多年来一致获得市局好评,名次靠前,多年来未发生一起税务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虽然没有发生税务行政复议应诉案件,但我局仍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方面组织大家认真学局《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试行)》,另一方面,建立了行政复议制度,成立了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并安排专人负责税务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五)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强化税收执法工作。

1、抓重点环节、重点事项管理,促执法和管理水平提高。在重点工程税收管理上,我们将本年度拟进行的重点工程制作成“重点工程税收管理责任表”,下文落实到基层单位和征管人员,形成“工程项目-管理员”一对一的链式关系,防止争抢税源和责任不清;为夯实管理职责,我们认真落实我局原已制定的“双卡一台账”管理办法,在地税与建设方、施工方之间按工程项目逐一双向设立“工程税收管理卡”,由管理员巡回各工程的甲乙双方检查核实、签字确认,带回一份登记《建安税收管理台帐》。形成按月到工程的甲乙双方调查,核对纠正偏差,一堵征管漏洞;按季到工程相关部门了解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纠正偏差,二堵征管漏洞;年终帐务认定,汇算清缴,三堵征管漏洞;稽查年年排查,内查外调,四堵征管漏洞;建立工程税收历史档案,跟踪追查,五堵征管漏洞;强化日常检查督管和考评考核,追究失职和违规行为,六堵征收漏洞。对包北高速公路延用“事前书面告知”的形式,向每一建设施工单位告知其应向税务机关缴纳哪些税,如何计算,如何缴纳,并应具体报送哪些资料;继续采取“事前界入,事中监督,适时严查,严格按工程形象进度预征,季末计价,清算清缴”的方式加强管理。对其他各工程积极落实源泉控管措施,强化代扣代缴,加大与发包方、承包方联系,严格建档,跟踪监管。全县已对个工程项目实施了“双卡一台账”管理。由于高速路的隧道主体建设和引水工程年初已基本完工,加上高速路原由铁路部门计价监管今年改由高速路管理部门自己直接监管,交接手续和计价争议纠纷造成大半年处于半运营和停运营状态,致使今年1-10月重点工程实现税收只有393万元,比上年同期684万元减收291万元。在矿业税收管理上,针对我县矿业发展现状和征收管理当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问题,本年度我们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研讨制定了“县矿业税收管理办法”。为了促使矿业税收管理再上新台阶,我县对矿业税收下达了专项考核计划,实行重奖重罚。止10月底,矿业实现税收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万元。

2.扎实开展落实税收政策情况监督检查。

为了提高执法水平,确保税收政策正确执行,我们对外加大税法宣传,对内提高执法素质,同时把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基层机关认真开展税收政策执行监督自查,县局按季开展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为了使监督检查取得实效,真正查出存在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促进征管工作,我们在检查前都作了周密安排。实地检查中,尽可能拓展检查面,在深查和细查上下功夫,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个别指出、会议通报、书面限改等方式指导纠正或责令限期整改,同时予以通报、处罚和责任追究,以引起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警戒。今年的监督检查,共检查个体户300余户,检查企业50余户,同时对一些重点管理事项进行了重点检查。通过检查考核和自我纠错,增强了基层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了政策执行的准确性,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

3.加大稽查力度,严格执行税法。今年我县稽查部门以矿山企业和公路施工单位为重点,突出执法性稽查,先后检查了矿山公司、矿业公司、公司、公司、公司、等单位。目前已稽查18户,查补入库税款万元,加收滞纳金万元、处罚款万元,入库率和滞纳金加收率达到了100%,处罚率按户次达到100%,按金额达到20%。执法准确率、程序规范率、档案合格率达到了100%,整体稽查质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4.认真落实《欠税公告办法(试行)》,加强欠税管理。为确保总局《欠税公告办法(试行)》的及时贯彻落实,我局根据《办法》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县地方税务局欠税公告实施办法》,明确了各个环节和岗位的职责,对欠税上报时间、公告范围、统计、公告部门进行了统一要求,设制了《地方税收欠税统计底册》,建立了欠税档案,确保《欠税公告办法(试行)》的贯彻执行。截止目前,我局已对13户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进行了公告,建立了《公告欠税登记底册》,强化清欠管理,维护税法刚性。

5.按照规定程序,认真开展了重大税案审理。我局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理。年度,对稽查局提请审理的县国土开发公司、隧道指挥部、县路桥工程公司3起未足额缴纳税款案进行了认真审理,查补税款及罚款共计元,其中:税款元。税款及罚款均已收缴入库。年稽查局共查处税案24起,经重大税案审理委员会审理的税案占稽查案件的12.5%,达到了重大税案审理制度的要求。

6.认真落实《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依法注销税务登记。我局认真落实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严格依照规定程序对申请注销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依法收缴证件,清缴税款和发票,并按规定程序审批注销;对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纳税人,期满后仍查无下落的,依据规定上报县局领导审批后予以注销。今年,我局已办理正常申请注销税务登记24户,非正常户注销登记7户,严格依照规程进行,档案资料完整。

(六)加强执法监督,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

为了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我局依法治税进程,经市局批准,自年7月起在我县地税系统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我局通过严把“四关”,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和奖惩机制,不断加强执法监督,提高队伍的执法水平。

1.严把“制度关”。为了建立一系列符合我县实际的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配套制度,我局自4月中旬起,经过近3个月的调查摸底和反复修改、讨论,经集体审议并上报市局审查后,制定出符合我县实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评议考核暂行办法》、《过错追究实施办法》。一是在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时,结合实际确定了26个单个岗位和14个公共岗位的岗位职责及其工作规程,尽可能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接轨,力求切合实际、简便易行,疏而不漏;二是按照“内外结合、上下结合、奖惩结合”的原则,制定出《评议考核暂行办法》,建立起“内外考核并举,奖惩结合”的分级考核和奖惩机制;三是制定《过错追究实施办法》,对过错行为进行精细分类,实行量化考核追究,体现公平。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原则,引入自纠机制,做到“有错必纠”,鼓励“自查自纠”,努力把过错行为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按照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实行执法岗责津贴,建立权责挂钩、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公平公正的收入制度。

2.严把“落实关”。我县制定了《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成立执法监督委员会,召开了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专题会议,对推行工作进行了系统周密部署安排。各单位依据《实施方案》,成立了税收执法考核小组,按照以事定岗、依法定责的要求,定人、定岗、定责,填制《岗位确认表》,上报执法监督委员会审批。全系统确定了54名执法岗位工作人员,分别承担26个独立执法岗位和14个公共执法岗位的职责,实现制度、机构、岗位、人员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科学、严密的岗责体系。

3.严把“考核关”。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成效与否取决于评议考核。我局把评议考核作为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起“内外结合、上下结合、奖惩结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评议考核机制。实行分级考核,要求执法人员定期自查自纠,及时改正过错行为。征收单位按月考核到人,重点考核内部执法行为,并向执法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报送《考核报告表》和《考核结论书》。县局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按季评议考核各单位,向纳税人发放《执法评议表》,征求、收集纳税人的意见,定期检查、抽查基层单位,监督单位和个人的执法行为,了解和掌握基层单位的执法情况和水平。为便于考核,我局制定了各岗位的考核要点,要求各单位强化对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的考核,允许结合实际,创新考核方法,确保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推陈出新。

4.严把“追究关”。坚持有错必纠、究责到位。在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4个月来,我局已累计对人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进行了责任追究,共处罚款元。在受追究的事项中,所一税干因计算疏忽多加收0.29元滞纳金,而受到责任追究,引起系统广大税干的高度重视,事实教育大家“税收执法无小事”,使系统税干牢固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责任意识,督促税收执法人员强化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工作水平。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党组《关于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的决定》,切实加强对全省国税系统人事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根据国家及系统内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事管理权,主要包括机构编制管理、公务员录用调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出国(境)审查等权限。第三条人事管理权监督制约工作应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级监督的原则。其日常工作,在各级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第四条全省各级国家税务局人事管理权的监督制约,均适用本办法。第二章监督制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节机构编制管理的监督第五条机构编制管理监督制约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管理和编制管理。第六条全省国税系统机构、编制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垂直管理体制。第七条全省各级国税局的机构设置、变更和撤销,按下列权限管理:(一)省局内设机构、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及市局的设置、变更和撤销,由总局审批;(二)市局内设机构、直属(派出)机构和事业单位及县局的设置、变更和撤销,由省局审批,报总局备案;(三)县局内设机构、直属(派出)机构和事业单位的设置、变更和撤销,由市局征求省局意见后审批。第八条全省各级国税局的人员编制,按下列权限管理:(一)全省国税系统及省局机关的人员编制,由总局核定下达;(二)市、县国税系统及市、县局机关的人员编制,由省局核定下达,报总局备案;(三)市、县局内设机构、直属(派出)机构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由市局核定,报省局备案。第九条机构、编制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应符合精简、效能的原则;(二)机构、编制调整,应符合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未经审批机关批准,各级国税局不得超越权限,擅自增设机构;各级国税局的人员编制一经核定,不得自行扩大或者改变使用范围,不得超编制录用人员,不得超职数配备干部。第二节公务员录用调配的监督第十条公务员录用调配监督制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务员录用、调配、辞职、辞退等。第十一条公务员录用、调配实行编制总额控制下的计划管理。录用公务员,必须在上级审批的当年年度增人计划内,按照所需职位要求和程序进行。第十二条公务员录用,按照下列权限管理:(一)全省国税系统公务员录用工作由省局统一管理;(二)市、县国税局承担本单位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具体工作。第十三条公务员录用,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制定考试录用方案。包括录用人数、拟补充的空缺职位、招考对象、范围及考试方法等;(二)公告。利用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告,主要内容包括录用人数、拟任职位、报名资格和条件等;(三)资格审查。报考公务员,必须具备《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明确的基本条件;(四)拟定考试试题。考试分公共科目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五)组织考试。笔试应安排集中的考场,拟定和宣布考场纪律,并配备监考人员。对笔试合格者应组织面试,其具体内容、方法和组织由省局确定;(六)确定预录用人选。应根据笔试和面试成绩综合考虑确定,预录用人选与录用人数的比例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七)政治审查和考核。主要考察被考核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和需要回避的情况等;(八)体检。应在各级国税局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的项目、合格标准及有关办法,由省局确定;(九)办理录用手续。录用人员确定后,经省局及人事主管部门审批后办理录用手续;(十)公布录用结果。第十四条公务员调配,按照下列权限审批:(一)调出、调入我省国税系统的公务员,以及系统内跨市调动的公务员,由省局审批;(二)在本市国税系统内流动的公务员,由市局审批。第十五条公务员调配,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由本人向调出单位提出调动申请;(二)调出、调入单位进行协商,双方同意后,按照审批权限报批。其中,调出系统外的由调出单位上报审批,在系统内调动的由调入单位上报审批。(三)调出单位接到调动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其中,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为其办理调动手续时,应按规定进行离任审计。第十六条公务员辞职、辞退,均由任免机关审批。第十七条公务员辞职,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辞职申请,填写《国家公务员辞职申请表》;(二)所在单位提出意见,按照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三)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审核;(四)任免机关审批,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呈报单位及辞职的公务员。第十八条公务员辞退,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所在单位在核准事实的基础上,经领导集体研究提出建议,填写《辞退国家公务员审批表》,按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二)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审核;(三)任免机关审批。做出辞退决定的,以书面形式通知呈报单位和被辞退的国家公务员,同时抄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五年内不准重新录用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第十九条公务员辞职、辞退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二)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对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辞职或辞退情形的公务员,审批机关不得批准其辞职或被辞退;(三)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自批准之月的下月起停发工资;其人事档案由所在单位按照规定转至有关机构;(四)公务员对辞职未被批准或被辞退不服的,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出申诉。第三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第二十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任用原则、任免权限、考察对象的产生、组织考察、党组讨论决定任免等。第二十一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五)民主集中制原则;(六)依法办事原则;(七)在规定的职务名称序列和职数限额内进行原则。第二十二条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由同级党组或上级人事部门主持,按照拟任的职位组织推荐,在此基础上,经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第二十三条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考察应当经过下列程序:(一)组织考察组,制订考察工作方案;(二)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的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三)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干部考察预告;(四)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五)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的党组主要领导成员交换意见;(六)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领导班子调整的初步方案,向派出考察组的人事部门汇报,经人事部门集体研究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向本级党组报告。第二十四条考察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建立考察文书档案。已经提拔任职的,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包括下列内容:(一)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二)主要缺点和不足;(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第二十五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党组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成员或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二)参加会议的人员进行讨论;(三)进行表决,以党组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第二十六条党组研究形成决议后,属于国税部门和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任免,应当事先征求地方党委组织部门意见,进行酝酿。征求意见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自收到国税部门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正职的任免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副职的任免由国税部门决定。第二十七条对拟任职的干部,应在公示对象所在单位和系统内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一般为七天。公示期间,由人事部门受理群众反映,涉嫌违规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按规定调查核实。第二十八条对经公示并作出任免决定的干部,由党组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对新任职的干部,实行试用制度,试用期一般为一年。第四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第二十九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权限和管理制度等。第三十条全省国税系统干部人事档案,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省局和市局两级管理,省局人事处和市局人事科是本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部门。第三十一条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下列制度:(一)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查借阅档案,必须经过批准,履行登记手续。任何组织不得批准任何人查(借)阅本人及本人公务回避对象的档案。严禁查阅者在档案材料上涂改、划圈、增删、折叠或损坏档案材料,并不得泄漏档案内容。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档案内容;(二)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制度。按时间、按要求保质保量收集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材料;(三)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鉴别归档制度。按规定判断材料是否属归档范围,未经鉴别和批准,不得擅自销毁干部档案材料;(四)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传递制度。干部档案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严禁邮寄或交干部本人自带;(五)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保管保密制度。干部档案应建立坚固的库房,符合“六防”要求。严禁任何人私自保管他人档案。严格遵守保密规定,防止干部档案毁损、丢失、散落、失密、泄密等事故发生;(六)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检查核对制度。干部档案管理部门每年须对干部档案进行一次检查核对,在档案库房发生火灾、档案丢失、大批档案移交等特殊情况时,必须随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尽快加以解决。第五节出国(境)审查的监督第三十二条出国(境)审查监督制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出国(境)审查权限、因私出国(境)审查、因公出国(境)审查。第三十三条全省国税系统所有涉外公务活动,均应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报批,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自行开展涉外公务活动。全省国税系统人员因私出国(境),应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全省国税系统人员因公出国(境),由省局负责审查,报经总局批准后执行。第三十四条因公出国(境)团组以及随团出访必须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性工作内容。对参加公司、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的挂靠单位免费邀请的出访团组,以及出访费用畸高、带有商业性质与税收业务无关的团组,市局一律不得上报省局。第三十五条因私出国(境)审查,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需由下一级国税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经上一级国税局批准同意后,方可到公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第三十六条因公出国(境)的审查,应严格按照总局规定的审查权限和下列程序进行审查:(一)由出国(境)人员所在单位进行初审;(二)省局人事处进行审核;(三)经省局同意后,上报总局审批。第三章监督制约的方法第一节日常监督第三十七条各级国税局应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人员录用、调配、辞职、辞退制度,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出国(境)审查办法,以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各级国税局党组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在考察环节,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机关党组织的意见。第三十八条各级国税局每年应对本单位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应及时进行整改,并于年底前写出专题报告,报送上一级国税局党组。第三十九条各级国税局监察机构,可依据总局有关规定,开展人事管理执法监察,对执法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应提出监察建议或按规定作出监察决定。第二节上级对下级监督第四十条上级国税局人事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定期对下级国税局的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其中,对下一级国税局一定时期内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进行全面检查;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某些重点环节,应根据群众反映和领导批示,随时开展重点检查。第四十一条上级国税局应根据工作需要,派遣巡视组,对下级国税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巡视检查。第三节群众监督第四十二条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在公务员录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人事工作中,应将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程序、时限、结果和监督投诉途径等,以一定方式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予以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受理群众的检举、申诉和控告,并按规定的管理权限进行处理。第四十三条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制度。各级国税局选拔任用干部,应严格执行《国家税务局系统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暂行办法》。考察组在对考察对象实施考察前,应以公告的形式,预告考察组的组成人员、到达时间及考察期限、住地、联络方法等,并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设立举报箱,受理群众对考察对象的检举。各级国税局在决定干部任用前,应对拟任职的干部人选进行任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第四章责任追究及罚则第四十四条各级国税局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国税系统内制定的干部人事管理方面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并按照本办法进行认真监督管理。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相关责任人(包括各级国税局及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即具体经办人),应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一节机构编制管理第四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一)未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机构、编制调整的;(二)未按规定报送机构、编制调整应报送的材料的。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宣布擅自增设的机构或超职数配备的干部不予承认之外,应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或政纪处分:(一)违反机构管理程序和审批权限,未经审批机关批准,超越权限擅自增设机构的;(二)违反编制管理程序和审批权限,未经审批机关批准,自行扩大或者改变使用范围或超职数配备干部的。第二节公务员录用调配第四十七条对不按指标限额、资格条件和规定程序进行录用公务员的,除宣布录用结果无效或责令其按规定程序重新办理外,对有关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第四十八条对违反考试录用纪律的工作人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调离考录工作岗位和相应的行政处分;对触犯刑律的,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九条对违反人事工作纪律,不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人员调配和辞职、辞退的,应立即中止办理;对已经办理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相关责任人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对触犯刑律的,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第五十条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领导干部任用条件、任职资格、工作程序及其第六十三条所列十项纪律的,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或党内警告直至撤消党内职务处分。第五十一条领导干部、人事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收受贿赂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六十一条规定从重处理。第五十二条人事干部由于工作失职造成组织上用人失误的,情节较轻的,应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应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第五十三条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应受党纪处分,但能够主动纠正、挽回影响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第五十四条对干部考察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人事部门有关负责人的责任:(一)对考察组成员素质把关不严,影响考察质量的;(二)确定的考察方案不科学,考察程序不规范,使考察人员难以操作而导致考察失误的;(三)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给考察组内定条条框框,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四)不认真听取考察组汇报,或对考察组反映的情况不认真分析,或对考察组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不重视,影响正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意见或建议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考察组长的责任:(一)不遵循考察方案,不坚持群众路线,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导致考察工作不深入,了解情况不全面,影响考察质量的;(二)放松对考察人员的管理,致使考察人员违反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三)对考察人员提供的考察情况不认真分析,形成的考察材料不完备,不能反映考察对象真实情况的;(四)汇报考察工作时,隐瞒有关重要情况,或提供的考察情况不具体、不准确、不全面,影响干部任免事项讨论决定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考察人员责任:(一)因工作责任心不强,考察不深入、不细致,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二)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三)对群众反映影响考察对象提拔使用的有关问题不重视、不调查、不核实、不汇报,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四)在考察中暗示、诱导、庇护或打击考察对象,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五)泄露有关考察情况,对干部任用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六)接受考察对象的宴请、馈赠或贿赂,或利用考察之机牟取私利的;(七)不主动向组织上说明自己与考察对象有回避关系的。提供考察对象有关情况的部门,有意扩大、缩小或隐瞒考察对象的问题,造成考察结果失真失实,导致组织上用人失误的,应视情节轻重追究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上述需追究责任的人员,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调离原工作岗位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四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第五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应视情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损毁、丢失干部人事档案的;(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干部人事档案的;(三)涂改、伪造干部人事档案的;(四)擅自出卖或者转让干部人事档案的;(五)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期移交干部人事档案的;(六)明知所保存的干部人事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损失的;(七)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造成档案损失的。第五节出国(境)审查第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应视情给予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并限期纠正:(一)未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因公出国(境)审查的;(二)越权审批因私出国(境)的;(三)上报出国(境)审查材料不全,影响审查工作的。第五十七条在出国(境)审查(批)工作中,由于违反外事工作纪律或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责任者,应给予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应给予撤消党内职务处分。第五章附则第五十八条各市国税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第六十条本办法由安徽省国税局负责解释。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税务人员自查报告篇10

一、关于告知机构和告知环节问题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税务行政处罚案件分为简易程序案件、一般程序案件和听证程序案件。对于简易程序案件税务机关一般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其告知环节是很容易确定的,就是税务人员在作出当场处罚决定前当场告知。而对于一般程序案件和听证程序案件其告知程序应在哪一个环节作出呢?国家税务总局《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四条规定,税务机关的调查机构对税务案件进行调查后,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及时提出处罚建议,制作《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并送达当事人,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建议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要求听证的权利。显然,根据上述办法,告知应在调查机构取证后完成,即税务机关对税务案件调查取证结束后,先行告知。换言之,告知机构为调查部门。但在税务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其一,如果调查机构对案件已调查终结,其作出的定性和提出的处罚建议经审理机构审理并完全采纳的,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由调查机构履行告知程序是完全合法合理的,此种情况即:告知在先,审理在后。

其二,如果调查机构对案件已调查终结,其作出的定性和提出的处罚建议经审理机构审理未完全采纳的,即审理机构改变了调查机构已告知当事人的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虽未改变调查机构已告知当事人的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但加重了处罚的,则应由审理机构再次履行一次告知程序,此种情况即:审理在先,告知在后。这种再由审理机构履行一次告知程序的观点,笔者称之为行政处罚决定变更“二次告知论”。之所以要由审理机构履行第二次告知义务,理由是:第一,审理机构是在改变了调查机构的告知事项后作出《审理报告》的,该报告在提交税务机关负责人签批后,才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这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有关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履行告知程序的规定;第二,告知程序的精神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给当事人针对发现的问题以陈述申辩的机会,而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的功效完全取决于行政机关告知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如果行政机关基于一个未告知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而作出一项处罚决定,等于变相剥夺了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使其形同虚设。例如,调查机构在调查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违法行为后,告知了纳税人违法事实、理由及拟作出处罚决定后,审理机构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纳税人还有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情形,因此决定除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罚款外,还准备同时对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行为进行罚款,如果这时未告知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及依据,那么,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该行政处罚决定将不能成立;第三,加重行政处罚实际上是增加了当事人的不利负担,虽然审理机构加重处罚可能是基于调查机构行政处罚裁量不当造成的,但如果此时未履行告知程序,会使当事人觉得由于先前向调查机构陈述申辩意见后,税务机关在实施“报复”而加重了对自己的处罚,所以,从维护相对人的权益和树立文明执法形象角度出发,应由审理机构再次履行告知程序,给当事人以申辩机会。

其三,如果调查机构对案件已调查终结,其作出的定性经审理机构审理完全采纳,但其提出的处罚建议审理机构未予采纳,审理机构减轻了处罚的,或审理机构已履行了二次告知义务,经陈述申辩后,审理机构拟减轻处罚的,是否应履行告知程序?笔者认为,若正式处罚决定在处罚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上没有变化,而对违法行为作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由于有利于当事人利益,则无需再次履行告知义务。

二、简易程序是否履行告知程序及其实现路径问题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实践中,有人认为,由于适用简易程序案件违法事实确凿,故简易程序不需要履行告知义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理由是:第一,从立法技术上分析,《行政处罚法》第五章“处罚行政决定”下共分三节,分别对应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但在这三节前,还单独设置了三个条文(第三十条至三十二条),这三条是立法上从条文简练角度出发,是对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公用条文的提炼,也就是说,这三条的规定相对于具体的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而言是原则性规定,应当予以适用,除非在简易程序等具体程序规定中作出特殊规定排除其适用。综观简易程序的有关规定,并未有任何特殊规定。因此,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告知程序理所当然适用于简易程序;第二,从设立告知程序的目的看,就是要做到处罚公开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简易程序虽然是针对事实清楚,违法行为尚不严重的情形,但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仍然属于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较轻的当事人不适用告知程序,不符合立法目的。综上,简易程序同样应适用告知程序。

接下来的问题是,简易程序案件应以书面还是口头方式进行告知?对此,《行政处罚法》并没有具体明确。有人认为,由于是简易程序,其告知方式以口头告知即可。在税务实践中,很多税务人员在按简易程序罚款时,也多是口头履行告知程序的。笔者认为,法律上虽然并未将简易程序告知方式作为要式行政行为,但是如果简易程序告知方式不以一定的书面方式体现出来,就会导致执法风险。例如,如果税务人员口头告知纳税人有关事项后未作任何书面告知笔录,纳税人随后以税务机关未履行告知程序为由,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往往会因为已履行的告知程序无相应证据而显得被动,完全可能会因未履行告知程序被上级税务机关撤销税务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在行政诉讼中败诉。所以,笔者认为,在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2.0)操作中,即使将系统参数42200“简易处罚是否先告知后处罚”的值设为“n”(此时,系统将省略《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的制作),也应在制作《陈述申辩笔录》中加入告知内容,例如,可以这样记录,“已履行告知程序,陈述申辩意见是:……”或者“已履行告知程序,无陈述申辩意见”,并由纳税人签字或者盖章。可能有人认为,上述告知程序的实现路径显得复杂,不便于基层执法人员操作,笔者认为,目前CtaiS2.0对简易程序处罚操作规定过于繁琐,需要制作《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陈述申辩笔录》、《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文书,如果将系统参数42200“简易处罚是否先告知后处罚”的值设为“Y”,系统还将带出《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的制作。虽然上述执法文书可以保证简易程序合法,但却不符合简易程序的“简易”和“当场”特征。那么,除上述在《陈述申辩笔录》中反映告知事项外,在保证合法行政的前提下,是否还有更好的告知实现路径呢?笔者认为,在税务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完全可以将有关程序性规定如责令限期改正、陈述申辩、告知事项等一并整合在《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有关栏目中,并提醒纳税人在签收该决定书时确认税务执法人员已履行简易程序的告知、责令限改等程序,这样既能保证执法上的合法性,又能提升税务行政效率。

其三,如果调查机构对案件已调查终结,其作出的定性经审理机构审理完全采纳,但其提出的处罚建议审理机构未予采纳,审理机构减轻了处罚的,或审理机构已履行了二次告知义务,经陈述申辩后,审理机构拟减轻处罚的,是否应履行告知程序?笔者认为,若正式处罚决定在处罚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上没有变化,而对违法行为作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由于有利于当事人利益,则无需再次履行告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