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问候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1:21

礼貌问候语篇1

2、你帮了我们大忙,非常感谢!

3、秋风凉凉,夜也变长!轻声问候,是否繁忙?换季之时,注意健康,多喝开水,增加衣裳,早晚天冷,小心着凉,保重身体,快乐无恙!

4、秋雨绵绵,你的好运如是;秋收忙忙,你的事业如是;秋波频来,你命带桃花。只是不知一向传统的你,可敢接招?祝我亲爱的朋友生命灿如金秋!

5、偌大的地球上能和你相遇,真的不容易,感谢上天给了我们这次相识相知的缘份。别忘了,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

6、忙碌交织的岁月里我会永远珍惜这份友情,轻轻地道一声,却道不尽心中的万语千言,只愿此短信捎去我衷心地祝福,我的世界因你而多彩,感谢一路上有你!

7、谢谢你!总是在我最失落的时候出现,有你这样的好朋友在我身边,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8、真心感谢所有领导和同事,感谢与这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领导、同事们一起成长、一起拼搏,一起努力!

9、流不尽的是时间,忙不完的是工作,躲不开的是冬季,猜不透的是天气,放不下的是牵挂,萦绕在心的是关怀,不期而至的祝福:愿朋友添衣保重。

10、你的苦心,我都懂了,谢谢!

11、一连五天都忙碌,周末两天补精神。充足睡眠心情好,出门快乐跟随你,朋友聚会幸福到,短信聊天开心到,没事常联系,深深情意莫忘记,愿你心情最美丽!

12、在您的身上,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看到了真正的生命之光!

13、时间可以冲淡伤痕,但冲不灭我们的情谊;忙碌可以忘记烦恼,但忘不了我们的友谊。春去夏来,秋去冬至,天冷了,记得添衣,保重身体!

14、直到有一天,当我发现我们都已经渐渐地老去的时候,我才感悟到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朋友之间的友谊!朋友,谢谢人生路上曾有你

15、工作忙碌之余能够收到朋友的问候是一件很温馨幸福的事情,那麽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送给朋友的礼貌问候语,一起来看吧!

16、欢乐总是太短,寂寞总是很长,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17、在以前的工作中,贵方给予我们以充分的理解和有力支持,对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让我们共创美好的明天!

18、大恩不言谢,以后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尽管说!

19、秋风阵阵吹,气温渐渐降,寒冷天气里,牵挂在心上,问候忙送上,天冷记得保健康,平日工作莫太累,看看短信多回味,朋友之情最珍贵,一生让人心儿醉!

20、藉此机会,让我们对凡在业务发展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的朋友、客户表示感谢!

21、工作一连忙五天,周末终於又来到,开开心心享清闲,牵挂思念全送到。快乐给你揉揉肩,幸福给你锤锤腿,健康陪你喝杯茶,平安永远陪在你身边!

22、感谢你的关怀,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对我做的一切……请接受我最真心的祝愿:一生平安、如意、健康、快乐!

23、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感谢您平日的指点,才有我今天的成就。

24、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我只能说,我已铭记在心。

25、秋风阵阵传夙愿,大雁南归诉思念,忙忙碌碌不相聚,唯有时时长相忆,条条短信息,替我问候你,天冷记得多加衣,健康永远是第一!

26、秋风徐徐,天已转凉,养生健康,贴士帮忙,早晚天冷,增加衣裳,小心着凉,饮食清淡,保护胃肠,劳逸结合,心情舒畅,身体保重,快乐无恙!

27、如果心是近的,再远的路也是短的;如果友情是蜜做的,再苦的海水都是甜的;如果短信是你发给我的,今天再忙碌也是快乐的!

28、无论将来如何,我都要感谢你,感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带来了美丽、快乐,感谢你给了我永远珍视的记忆。

29、我一直想谢谢你,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一直想告诉你,告诉你我真的很爱你。

礼貌问候语篇2

社交礼仪概述

社交礼仪的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仪表、仪容及举止等表现出来用以美化自身、尊敬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礼的本质是敬,含有关心、友好、敬重、谦恭、体贴之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礼仪等。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使用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规范行为,从而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如微笑、握手、鼓掌、鞠躬等,是无声语。礼貌语言如敬语、谦语等是有声语。

礼节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是礼貌的具体体现方式,包括待人的方式,招呼和致意的形式,公共场合的举止和衣着等。

礼仪表示礼貌的仪式,是对社节与礼貌的统称。礼仪是有形的,如庆典活动、奠基仪式等,既受到礼的基本约束,又受到物质水准、民俗文化、历史传统等的影响。

社交礼仪的原则

尊敬原则。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对人尊敬和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人与人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生活中有一些看似不引人注目的小事,却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比如拜访别人不联系预约,不礼貌地搞突然袭击;探听别人隐私并四处传播小道消息等。

社交礼仪的原则

遵守原则。一是守法循礼,二是守约重诺。

自律原则。遵守礼仪要自我克制,自律的过程是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整体素质的过程。礼貌修养好的人都能以礼待人,行动上不出格,仪态上不失态,言语上不失礼。

适度原则。距离即是美,掌握好交往时的感情尺度,往往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宽容原则。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用宽广的胸怀去容人,学会换位思考。

仪表礼仪

仪表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服饰和风度等,是构成交际的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仪表美包括了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三层含义。一个人良好的礼仪和形象,就像一本精彩的书的封面,让人感觉到你的背景、你的价值观是值得信赖的。从而产生魅力效应,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的成功。

仪表礼仪

(一)仪容风度

美国心理学家奥博特麦拉比安认为人的印象形成是这样的比例:55%取决于外表、形象,包括服装、个人面貌、动作、姿态等无声语言;45%取决于语气、语调、言辞的内容等有声语言。作为职业人士,形象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流利的口才、出色的文笔;出色的外表形象包括穿衣、修饰、个人卫生、发式、指甲、体型、礼仪等。

头发的修饰。应注意勤于梳洗、发型得体、长短适度。好运从头开始!

面容的修饰。男士面容要求:勤于修面剃胡须,修剪鼻毛,保持牙齿、口腔清洁。女士面容要求:美容化妆是最便利易行的方式。美容化妆是生活中的一门重要艺术,属于生活美学范畴。通过外科整形来改变自己属于医学美容范畴。

【着装】

男士穿西装要遵循三色原则,上衣,裤子,衬衫,领带,鞋袜,不应超过三种颜色。三一律就是鞋子,腰带公文包必须是一种颜色。女士职场着装必须符合个性、体态特征、职位、企业文化、办公环境,志趣等等。女性的穿着打扮应该灵活有弹性,要学会怎样搭配衣服、鞋子、发型、首饰、化妆,使之完美和谐。最终被别人称赞,应该夸你漂亮而不是说你的衣服好看或鞋子漂亮,那只是东西好看,不是穿着好。

【握手】

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女性们请注意:为了避免在介绍时发生误会,在与人打招呼时最好先伸出手。记住,在工作场所男女是平等的。握手时,用2公斤左右的力度稍许一握,不宜超过三秒钟,握手时,还应注意上身稍往前倾,头略低一些,和颜悦色的看着对方的眼睛。

【员工谈话礼仪】

尊重他人,谈话中一些细小的地方,也应当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谈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

有人谈话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人则专好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这样做都是失礼的。在谈话时要温文尔雅,不要恶语伤人,讽刺谩骂,高声辩论,纠缠不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占了上风,也是得不偿失的。

【电梯】

主人先入,后出,先入时可以起引导作用,帮助客人带路,而后出则是为了以防后面的客人跟不上前面的人,保证全部的人都能出来。而客人应该先出后入。

【餐桌礼仪】

主客优先。主客还未动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夹菜,其他人才依序动手。有人夹菜时,不可以转动桌上的转盘;有人转动转盘时,要留意有无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肴。不可一人独占喜好的食物。避免使用太多餐具。中华料理的精神就是边吃边聊,众人同乐,只要遵守基本礼仪,可以尽情地聊天。

【问候礼仪】

问候,亦称问好、打招呼。一般而言,它是人们与他人相见时以语言向对方进行致意的一种方式。通常认为,一个人在接触他人时,假定不主动问候对方,或者对对方的问候不予以回应,便是十分失礼的。

在有必要问候他人时,职场商务人员主要需要在问候的次序、问候的态度、问候的内容等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问候次序

在正式会面时,宾主之间的问候,在具体的次序上有一定的讲究。

1.一个人问候另一个人。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之间的问候,通常应为位低者先行。即双方之间身份较低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才是适当的。

2.一个人问候多人。一个人有必要问候多个人时,既可以笼统地加以问候,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当一个人逐一问候许多人时,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远地依次而行。

(二)问候态度

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当问候他人时,在具体态度上需要注意四点:

1.主动。问候他人,应该积极、主动。当他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2.热情。在问候他人时,通常应表现得热情而友好。毫无表情,或者表情冷漠,都是应当避免的。

3.自然。问候他人时的主动、热情的态度,必须表现得自然而大方。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担,都不会给他人以好的印象。

4.专注。基层公务员在对其交往对象进行问候时,应当面含笑意,以双目注视对方的两眼,以示口到、眼到、意到,专心致志。

(三)问候内容

问候他人,在具体内容上大致有两种形式,它们各有自己适用的不同范围。

礼貌问候语篇3

 

关键词:礼貌准则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价值差异

一、Leech和顾日国礼貌准则

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包含有六项准则,各项准则之间有很多交叉点,说话的着重点各有不同。例如,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规定如何看待他人,后者规定如何看待自己。

Leech的礼貌原则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是因为礼貌是普遍现象,是各民族都讲究的。但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家,人们都有自己的礼貌方式。中国历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比其他民族更讲礼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貌。

然而,eLech的礼貌准则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提出这套准则主要还是针对自己国家的情况。礼貌的应用应该和该国的文化价值联系起来。针对这一点,顾日国提出了另外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1992年,他对礼貌准则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总结了与汉语言文化有关的礼貌准则共五条:(1)贬己尊人准则;(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求同准则;(5)德、言、行准则。

总的说来,顾日国提出的五条礼貌准则和eLech所提出的礼貌准则共同注重了某些方面,但是前者所提出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尤其是称呼准则和文雅准则最为典型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色。这是由中国的价值观念系统所决定的。言语交际双方根据需要来确定谈话双方的身份和称呼。谈话双方的身份、地位直接影响到相互的称谓。例如,称呼地位相对较高、年龄相对较大的人,一般不能直呼其名,而应当根据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采取相应的称呼。所以说,中国的称呼体系是比较复杂的。尤其当一个人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的时候,对于他们的称谓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认可。

因此,所谓独具中国特色的礼貌行为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知识和含义的,是由中国和说英语民族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念系统所决定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系统,而文化又是盘根错节、复杂的体系。这套价值体系,或价值观念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的或者指令性的作用。然而,贾玉新(1998)认为,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念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甚至自相矛盾,都必然在他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跨文化交际学的价值观念系统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会有其不同的生活习俗、期望值,其中也包括每天都会涉及到的礼貌行为。不同的文化要求不同的行为,这是一种文化规约。在跨文化交际中,关于礼貌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英汉礼貌存在语用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具体分析

何自然(1996)认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防止语用失误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有以下六种情况:(1)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2)不懂得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例如,售货员接待外国顾客的时候用whatdoyouwant?(3)将汉、英词语等同,造成失误。(4)只了解字面的意义,没有弄清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5)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何自然同时指出,学生滥用完整句同教学失当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是所有教学人员必须要注意的。(6)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例如,我们在国外搭乘出租车的时候,对司机说:wouldyoupleasetakemetotheairport?在这里,这样的完整句就没有必要。一句aiprort,please既恰当又得体礼貌。

社交语用失误主要发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见的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举止方式差异导致社交语用失误。(2)称呼差异引起的失误。例如,课堂上学生举手提问,称呼老师为teacherJohnson。(3)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失误。(4)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而导致的失误。例如,我们对朋友说:Couldyoupleasehelpmewiththeluggage?这里的口气就太见外了。

其实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碰到的语用失误的例子还真不少。例如,在我们的初中课本中仍然有诸如what’syourname’?.Howoldaleyou?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及其回答目的是为了让中国学生掌握一些特殊句型,学到一些交际的技巧。但实际上,根据语用学的原理,这些都是语用失误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

陈忠(1999)也举过类似的例子。他说,中国人见面的时候,往往并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制,根据当时的情景找一句话说就可以了,随意性很大。因此,我们常常使用“干什么去?‘吃了吗?”等等问候语,实际传递的是人际关系润滑信息,说话者表达的只是寒喧的信息。而西方人的反应不同,他们认为这是动机性很强的言语行为,有干涉个人自由之嫌,甚至超越个人隐私的界限,因此对这种“问题”持消极、防范、反感的态度。其实,这些问题在部分中国人看来并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关于语用差异,语言学家对此做了许多的研究。王德杏(1990)做了一次语用能力测试,探讨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容易发生语用失误的几个方面,以及英汉文化规约和语言规约的一些差异,最后的结果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称呼、问候、介绍、寒喧、告别、请求、询问、提议和道歉。这个测试结果和顾日国提出来的有关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的针对点和着重点大部分是相一致的。例如:在街上看到一个外国人像是迷路了,你想帮助他,应该怎么说呢?学生大多选择了whatCanid0foryou?王德杏指出,这句话用在这种场合下不太恰当,因为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表达得过于直截了当,好像别人肯定需要你帮助似的。其实,问话者并不能肯定那外国人真的是迷路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Canihelpyou?就比较恰当,它表达的意愿比较一般,不是十分直接与肯定,带有试探的口气。这样的话,说话人即使遭到拒绝也不会感到难堪。

礼貌问候语篇4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语言招呼语寒暄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遵循约定俗成的礼俗规范,注意人际关系的调剂。但是,不同的文化,必定会产生不同的礼俗规范。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由于不了解他种文化的风俗习惯和交际策略,潜意识里以本地文化的习俗和规则作为标准去衡量和批判不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并由此得出褒此贬彼或者褒彼贬此的错误结论。在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中,许多人还会因为过于依赖书本和词典,而忽略交际规则对礼貌词句运用的约束,不知不觉犯一些文化错误。

文化差异会导致文化误解,甚至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中的礼貌语言就常常受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的误解,甚至经常发生文化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学生对汉语的礼貌语言很不理解。本文以招呼语和寒暄语为例,对中西方招呼语和寒暄语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礼貌语言如何处理。

二、礼貌的文化共性

礼貌是人类共有的文明行为,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也是维持交际者相互之间友好、合作与和谐关系的重要规范要求,这是各种文化之间所共有的。不同的文化之间礼貌的作用和表达形式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先来看看礼貌的文化共性。

毕继万先生认为,礼貌的文化共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礼貌是调剂人际关系的文明行为,礼貌又是体现相互尊重但又保持一定距离感的行为表现,注重交际关系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产,西方人也认为,人际关系的融洽比信息的传递更为重要。

2.委婉法是礼貌语言的主要形式。人们说话时,常常需要用婉转的方法表达真实的意图,这也是所有文化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共有的交际习惯。

3.“面子”,就是自尊心,它所体现的,是交际者所维护和尊重的社会形象,它是交际者对相互之间关系的承认和协调。中国文化有面子,西方文化有“face”、“self-respect”或“self-esteem”;中国人和西方人都很看重面子,只是有关这方面的说话和表现形式因文化不同而有所不同罢了。

4.谦虚,在每种文化中都是体现尊重他人和避免矜夸的应有态度。

5.每种文化都有隐私观念(privacy)。所有文化的共同要求之一就是人际交往中尽量避免干涉他人的私事。

在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承认礼貌的文化共性,而且应当认真研究礼貌的文化差异,注意礼貌的文化特征。

西方指导礼貌交际的著名理论是格赖斯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p)”、“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以及利奇的“礼貌原则(thepolitenessprinciple,简称pp)”,等等,这些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跨文化交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共同点所在,是都强调了消极礼貌,即礼貌的目的是回避不和与避免冲突。许多西方学生学习汉语不理解汉语的礼貌语言,甚至发生文化冲突,是因为中国文化强调积极礼貌,目的在于主动寻求和谐共处,主张“和为贵”。在利害关系上,中国文化主张少计得失,慷慨待人;在人际交往中,主张谦虚谨慎,自谦尊人;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主张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毕继万,2009)。

三、中西方招呼语与寒暄语的文化冲突与分析

打招呼和寒暄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言语行为。中西方人们在这两方面言语行为中的文化冲突较为突出。

(一)打招呼。

打招呼是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是每种礼貌语言的重要方面。关于招呼语的文化差异及其造成的文化冲突屡见不鲜。

1.中西招呼语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交往及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许多外国人因不理解汉语招呼语而闹笑话或者造成许多误会或冲突,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有些招呼语被理解成了解信息的问题。例如,汉语的“吃了吗?”英语国家人会理解成询问对方是否已经用餐,因为这句话往往会被误认为是请人吃饭或要求与对方共同进餐的语言。

(2)有些招呼语又会被人理解为对别人私事的无理探听和粗涉。例如,中国人见面经常会问:“干嘛去啊?”“干什么去了?”英语国家人会理解为发问者在探听别人的隐私而感到不满。

(3)部分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喜欢明知故问。例如,见人在看书,就说:“看书啊?”见人去吃饭,就问:“吃饭去啊?”,等等。很多外国人甚至觉得这些是很愚蠢的问题。

(4)部分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喜欢说一些奇怪的实话。例如,“下班了?”“您来了。”等类似于“明知故问”的显而易见的话语。

(5)中国人“叫人”的方式也会被英语国家人误解为有事喊住对方,常常停下来等候“下文”。

2.中西招呼语的主要文化差异

中西招呼语的基本功能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愿意与对方交往的礼貌表示。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的误会或者冲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两种招呼语的侧重点不同。汉语招呼语重在关切和尊重,而英语招呼语则重在问候(毕继万,2009)。

英语没有称谓型招呼语,而汉语的称谓型招呼语却使用频繁。中国人在家庭、邻居、同事、经常见面的相识者之间只用称呼语打招呼的方式相当频繁,而且非常注重称呼的使用,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不同的交际对象,会用不同语体色彩和感彩的称谓型招呼语。例如“叔叔”、“阿姨”、“张老师”、“李经理”、“小王”、“老刘”等,亲戚邻里之间的称呼既平等又亲切,西方人听到这样的招呼,自然会以为说话人有事找他而等候“下文”。

英语最常用的招呼语是问候语,例如,“Goodmorning.”“Hello.”等,其格式简单,通用性强,重在对人礼貌,而不是感情的表达,所以实用的对象和场合也较广泛。而汉语的招呼语大多涉及别人的起居寒暖,给人以亲切关心之感,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人的礼貌,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关切之情。

汉英招呼语的差异和冲突是由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特性所决定的。西方文化以个体为中心,重视个人行为独立自主和个人领地不容侵犯,因此招呼语的主要特征就是“问候”。中国注重相互关切和自谦尊人,强调感情的沟通和彼此的关切,上述称谓型、询问型和“明知故问”的招呼语正体现除了这一文化特点。了解了这些文化差异,就不难理解中西招呼语使用上的误会和冲突了。

(二)寒暄。

朋友、同事在一起时,总要谈论一些事情,以表示特请礼貌,因事会晤或拜访别人时,一般情况下,也会寒暄几句再转入正题,使得气氛自然,这是各种寒暄语的共同特点。但是,不同的寒暄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出发点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1.中西寒暄语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交往及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许多外国人因不理解汉语寒暄语而闹笑话或者造成许多误会或冲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喜欢探听和干涉别人的私事。例如,中国人经常问“你结婚了吗?”“你父母是做什么的?”等。

(2)西方人认为中国人爱说一些“正确的废话”。例如,见外国人时会说“您一路上辛苦了。”“您对这里的生活还习惯吗?”“您很会用筷子。”等。有人认为,这些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3)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喜欢给别人下命令。例如,“你穿得太少了,冬天要多穿点。”“你出去要注意安全。”“你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看吧。”等等。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这些话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点虚伪,甚至有损于别人的自尊心。

2.中西寒暄语的主要文化差异

虽然都是寒暄,但汉英寒暄语的含义和目的不同。与汉语“寒暄语”相对应的英语是“smalltalk”,指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非严肃的话题进行的非正式的、轻松的交谈”。这与汉语寒暄语没有太多区别,但是,正如上述招呼语中,英语重问候一样,在寒暄语中,英语注重的是不涉及个人的话题,其目的是创造轻松自在的交谈气氛,而汉语重关切,汉语寒暄语表达的是交谈双方相互对起居生活的关心,因而必然大量涉及到个人问题。了解了这一区别,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述的汉语寒暄语让西方人反感了(毕继万,2009)。

此外,中西方的价值观念的不同也会在寒暄语的使用中引起文化冲突。中国人对年迈体弱或有病的人习惯于表示关切,会询问病情或关切地嘱咐和劝告,让人感到关心和温暖。然而,英语国家的人对这种关心不仅不会有感谢之情,还会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极为反感。

文化不同,寒暄语的话题也应有所区别,这是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应认真研究的问题。

四、中国文化礼貌的特征

只要不同的文化存在,文化冲突就在所难免。西方人学习汉语,与中国人交流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文化冲突,就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中国文化礼貌特征。那么,中国文化礼貌的特征都有哪些呢?

顾曰国将中国文化的礼貌原则总结为五条。

(一)贬己尊人准则。

指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称听话人或与听话人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二)称呼准则。

指人们出于礼貌,在相互称呼时要依照“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关系。

(三)文雅准则。

指出言高雅,选用雅言,多用委婉。

(四)求同准则。

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五)德、言、行准则。

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让他付出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少说自己付出的代价。(顾曰国,1992)

中国文化不是把礼貌视为利益关系的公平调整,而是看成做人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在礼貌上的表现是“仁者爱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不把礼貌简单地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手段,而是将其提高到表达情感的言行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高度。总结起来,中国文化礼貌特征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自谦尊人、相互关切、互相体谅、以诚待人。了解了这些特征,西方人就不会因为中国人“明知故问”、“探听隐私”、“说正确的废话”、“命令别人”等言语行为而感到奇怪了。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礼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语言交际能力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范开泰指出,汉语交际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汉语语言系统能力,即在使用汉语时具有合语法性和可接受性;第二,汉语得体表达能力,即能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具体条件和说话时的具体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第三,汉语文化适应能力,即在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时能适应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习惯(范开泰,1992)。

在语言交际中,礼貌语言是我们最常用的言语表达之一,其运用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上述汉语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过程中,重视汉语礼貌语言的教学是责无旁贷的。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以及礼貌用语和使用规律,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话语,要做到规范、得体,要有一定的示范性,不能给学生传递错误的语言信息。其次,教学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如遇到文化冲突的现象,应该在尊重学生本国文化的前提下,向其介绍中国常用的礼貌语言,并启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礼貌语言。再次,教师不应该仅满足于完成教材上规定的内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的实际效果等多种因素,教师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学生们已经掌握规定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扩展一些实用性强的礼貌语言,从而达到介绍中国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最后,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例如情景会话、主题表演等,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语境下练习礼貌语言的运用。

六、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最终是要培养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礼貌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以及礼貌语言的运用和教学自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研究的重要课题。只要有文化差异存在,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就永远不会消失。了解中西方礼貌语言的差异,不仅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而且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LinellDavis.中西文化之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5]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6]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6,(4).

[8]范开泰.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世界汉语教学,1992,(1).

礼貌问候语篇5

关键词:礼貌准则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价值差异

一、Leech和顾日国礼貌准则

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包含有六项准则,各项准则之间有很多交叉点,说话的着重点各有不同。例如,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规定如何看待他人,后者规定如何看待自己。

Leech的礼貌原则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是因为礼貌是普遍现象,是各民族都讲究的。但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家,人们都有自己的礼貌方式。中国历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比其他民族更讲礼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貌。

然而,eLech的礼貌准则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提出这套准则主要还是针对自己国家的情况。礼貌的应用应该和该国的文化价值联系起来。针对这一点,顾日国提出了另外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1992年,他对礼貌准则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总结了与汉语言文化有关的礼貌准则共五条:(1)贬己尊人准则;(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求同准则;(5)德、言、行准则。

总的说来,顾日国提出的五条礼貌准则和eLech所提出的礼貌准则共同注重了某些方面,但是前者所提出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尤其是称呼准则和文雅准则最为典型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色。这是由中国的价值观念系统所决定的。言语交际双方根据需要来确定谈话双方的身份和称呼。谈话双方的身份、地位直接影响到相互的称谓。例如,称呼地位相对较高、年龄相对较大的人,一般不能直呼其名,而应当根据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采取相应的称呼。所以说,中国的称呼体系是比较复杂的。尤其当一个人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的时候,对于他们的称谓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认可。

因此,所谓独具中国特色的礼貌行为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知识和含义的,是由中国和说英语民族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念系统所决定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系统,而文化又是盘根错节、复杂的体系。这套价值体系,或价值观念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的或者指令性的作用。然而,贾玉新(1998)认为,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念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甚至自相矛盾,都必然在他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跨文化交际学的价值观念系统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会有其不同的生活习俗、期望值,其中也包括每天都会涉及到的礼貌行为。不同的文化要求不同的行为,这是一种文化规约。在跨文化交际中,关于礼貌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英汉礼貌存在语用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具体分析

何自然(1996)认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防止语用失误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有以下六种情况:(1)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2)不懂得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例如,售货员接待外国顾客的时候用whatdoyouwant?(3)将汉、英词语等同,造成失误。(4)只了解字面的意义,没有弄清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5)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何自然同时指出,学生滥用完整句同教学失当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是所有教学人员必须要注意的。(6)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例如,我们在国外搭乘出租车的时候,对司机说:wouldyoupleasetakemetotheairport?在这里,这样的完整句就没有必要。一句aiprort,please既恰当又得体礼貌。

社交语用失误主要发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见的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举止方式差异导致社交语用失误。(2)称呼差异引起的失误。例如,课堂上学生举手提问,称呼老师为teacherJohnson。(3)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失误。(4)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而导致的失误。例如,我们对朋友说:Couldyoupleasehelpmewiththeluggage?这里的口气就太见外了。

其实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碰到的语用失误的例子还真不少。例如,在我们的初中课本中仍然有诸如what’syourname’?.Howoldaleyou?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及其回答目的是为了让中国学生掌握一些特殊句型,学到一些交际的技巧。但实际上,根据语用学的原理,这些都是语用失误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

(1999)也举过类似的例子。他说,中国人见面的时候,往往并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制,根据当时的情景找一句话说就可以了,随意性很大。因此,我们常常使用“干什么去?‘吃了吗?”等等问候语,实际传递的是人际关系信息,说话者表达的只是寒喧的信息。而西方人的反应不同,他们认为这是动机性很强的言语行为,有干涉个人自由之嫌,甚至超越个人隐私的界限,因此对这种“问题”持消极、防范、反感的态度。其实,这些问题在部分中国人看来并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关于语用差异,语言学家对此做了许多的研究。王德杏(1990)做了一次语用能力测试,探讨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容易发生语用失误的几个方面,以及英汉文化规约和语言规约的一些差异,最后的结果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称呼、问候、介绍、寒喧、告别、请求、询问、提议和道歉。这个测试结果和顾日国提出来的有关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的针对点和着重点大部分是相一致的。例如:在街上看到一个外国人像是迷路了,你想帮助他,应该怎么说呢?学生大多选择了whatCanid0foryou?王德杏指出,这句话用在这种场合下不太恰当,因为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表达得过于直截了当,好像别人肯定需要你帮助似的。其实,问话者并不能肯定那外国人真的是迷路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Canihelpyou?就比较恰当,它表达的意愿比较一般,不是十分直接与肯定,带有试探的口气。这样的话,说话人即使遭到拒绝也不会感到难堪。

语用的得体问题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视节目、广播、电影、报刊和杂志等大众传媒也经常会涉及,并且,一些教科书中也会有这样的练习告诉中国学生到底什么才是得体和合适的交际。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听力》(修订本第三册)第五课就有一个名称为conversationalformulas的练习,里面的十道题都涉及到了语用方面的规范。他们包括了问候、赞赏、感谢、寒暄、请求、提议、道歉和告别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个范围和王德杏总结的中国学生语用方面容易失误的类型颇为相似。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确实有可能会觉得这些是难点。这个观点也值得我们中国的英语老师借鉴。

跨语言、跨文化的言语交际,由于语言理解上的裂痕或错位,失真、歧义、误解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由于文化和习惯上的

差异,在一个国家中含义清晰且文化习惯上也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词语,在另外的一个国家中其相对应的词语却可能是含义不明确且在文化上令人反感的东西。由此可见,语用失误在学习英语表达时有很大的危害,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加以纠正。

三、对于教学的启示

了解礼貌原则,熟悉汉英语言的文化和价值差异,如何利用礼貌原则以避免语用和交际失误对于中国英语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和利用价值空间。

第一,礼貌原则可以作为我们国家编撰中小学英语课本中某些内容的一个原则性指导。儿童从一开始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就必须要接触规范的英语文化交际内容,而不是为了交际而交际,为了语法而交际。教材编撰人员熟悉礼貌原则,尽量把此原则运用到教材的编撰中去,对于儿童从小打下良好的语用基础有着深刻的意义。

第二,对于教学人员来说,熟悉礼貌原则,经常学习和接触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锻炼真实生活中的语用得体能力,最大限度避免语用失误是一个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教学人员应该善于总结归纳跨文化交际中的某些规律和难点,从而把这种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第三,对于大学生来说,为了弥补以前在语用得体方面知识的不足,也应该熟悉礼貌原则,重视积累语用对比方面的知识,加强自身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培养自身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性,了解汉英在语用和价值方面的差异,从而成为一个真正能够运用和使用英语语言的人。

礼貌问候语篇6

关键词:商务语言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在交际中不仅要遵循合作原则,同时也要遵循礼貌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随着社会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商务往来也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作为商业人士,尤其在商务谈判中一般都注重礼貌的传达。本人拟就此现象探讨一下礼貌原则在商务语言中的应用。

一、Leech礼貌原则综述

格莱斯指出,合作原则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了顺利进行会话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人们在很多的时候刻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例如,违反会话准则中地方式准则而模糊其词,或者违反质地准则,说一些自知是虚假地话。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利奇等人提出了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互相补充的礼貌原则。会话的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它使说话人在对方乐于合作的前提下进行交际,但礼貌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友好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人们才可能进行正常的、有效的交际,所以有时候人们会牺牲合作原则来遵循礼貌原则。这一准则又可细分为六大准则①,即:

a.策略准则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B.宽宏准则

(a)使自身受惠最小;

(b)使自己受损最大。

C.赞扬准则

(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

(b)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D.谦虚准则

(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

(b)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e.赞同准则

(a)尽力缩小自身于他人间的分歧;

(b)尽力夸大自身于他人间的一致。

F.同情准则

(a)尽量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

(b)尽量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简言之,Leech礼貌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益,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礼貌原则可以看作是合作原则的补充,而Leech则更进一步认为礼貌原则“拯救”了合作原则。就某种程度而言,较之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二、“意在言外”的礼貌语言在商务中的运用

座席代表每天跟客户通话,当座席代表与客户谈到一些敏感的话题时,比如做电话销售的座席代表在与客户讨价还价时,在向客户催交欠款时,在讨论交货期限时,可能用得上“意在言外”这一礼貌语言的手段。

1.使用模糊语言:在批评或指责对方的时候,为了避免冲突,为了给双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不宜用明确的语言,而最好用模糊的语言;还有,在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时,不直接说“不”,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对方的挫折感,一方面也避免了冲突。

在商业活动中,当卖方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时,或客户方出了问题或差错,卖方需要与客户交涉时,卖方为了减少冲突,給客户留面子,也经常会使用模糊语言。例如,一家电脑公司客服中心的座席代表做电话销售,正在与客户讨论价格。经过几次讨价还价之后,客户再次要求减价。座席代表很清楚,此时已接近价格底线,没有减价的空间了。这位座席代表并没有生硬的把客户顶回去,并没有直接说“不行”,而是用了模糊的语言,他说:“这是我能作主的最低价了,我们真的没有利益了,要不我给您问问主管再给您回话。好不好?”此处,这位座席代表用了模糊语言“问问主管”。等到回话时,座席代表表示已经尽力了,价格降不下来。而此时客户认为他也摸了底,就接受了这个价格。

2.使用幽默语言:幽默是一种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人类需要的方法。中国式的幽默,就表达方式说,可称为软幽默,却又软中有硬,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婉而多讽”。“婉”指手段和风格的曲折、含蓄,即软的形态。“讽”则指内容多近政治,多为伦理和道德的善意规劝,即硬的内容。当你的客户不理智,态度粗暴时,你运用幽默或讽刺,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能帮助你打开交流沟通的大门。一个座席代表,要与各种不同性格的客户打交道。当碰到态度强硬的客户时,座席代表不能硬碰硬,因为这样可能使双方矛盾激化,甚至丢了生意。此时,座席代表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用幽默或讽刺来应对,从而化解对立,达到双赢。

例如,有一位电子产品的销售商最近遇到一个难缠的客户王先生。黄先生订货量一直很高.客户王先生对座席代表说话都是命令式的。比如有一天他打电话给一位座席代表说:“我刚给你们发传真来着,可发不过去。你去把现在发的传真停了,我马上要发传真。”此时有一个销售员正在给别的客户发传真,也不能得罪其他的客户。那么这位座席代表如何应对呢?她很聪明,她没有硬碰硬,而是使用了幽默。她回答道:“王老板,真是不好意思,我这里没有自己的传真机。王先生,您回头多给我几个订单。我的销售业绩上去了,经理一高兴,说不定奖励我一台传真机,到时候我给您开条专线,您看怎么样?”这位座席代表开个玩笑,制造了轻松的气氛,客户也不好意思一直催促了,说话间另一位客户也传完了,事情也就过去了。所以幽默的语言在商务语言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语言。

三、结语

基于上文分析,Leech的礼貌原则不仅是对语用学的重大贡献,而且对商务交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礼貌的商务语言重视对方观点、尊重对方权利、迎合对方心理,因而能产生令人愉快的感觉,从而促成和扩大商贸往来。二、“意在言外”的礼貌语言在商务中的运用

座席代表每天跟客户通话,当座席代表与客户谈到一些敏感的话题时,比如做电话销售的座席代表在与客户讨价还价时,在向客户催交欠款时,在讨论交货期限时,可能用得上“意在言外”这一礼貌语言的手段。

礼貌问候语篇7

[关键词]商务谈判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F7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11-02

一、中西礼貌原则的内容

礼貌原则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制约规则,也是研究语言交际的理论基础,同时礼貌原则的提出也因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体现出不同的内容。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提出了自己的礼貌原则,也称为“合作原则”。其中,要求沟通双方说话的内容要真实切题,简明扼要而又充实,不空洞,对人们语言交际中的数量、质量以及方式提出要求。此后,英国语言学家Leech又对合作原则进行批判发展,提出了礼貌原则,成功地解释了人们表达意图方面语言的间接性,弥补了合作原则所未提及的内容。“礼貌原则”的内容为:得体准则(tact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maxim)、谦虚准则(modesty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maxim)、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1]内容概括起来突出了宽容利他的主题思想,以减少双方分歧,力求达到双方一致,获得对方信任,推进合作,最终实现长远利益。

中华文化一直将追求“礼仪之邦”作为其文化的目标之一,就礼貌原则而言,我国语言学家顾日国(1992)提出了汉语中的交际准则,包括:贬己善人、称呼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雅言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2]他认为,汉语中礼貌的四个基本要素为:尊敬他人、谦虚、态度热情和温文尔雅。无论是西方的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还是汉语的礼貌准则,都体现出“得体”二字,是人们交流尤其是在商务谈判中需要坚持的思想和原则。求同存异才能实现双方友好合作,要以长远利益作为最终目标。

二、商务礼仪体现礼貌原则

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习惯及处事方法。怎样为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做到平等互利、不卑不亢,怎样营造和谐的谈判气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合理的商务礼仪是最直接的体现。

(一)商务团队的良好气质

一个团队反映的气质显示整个团队的涵养及整体素质。首先,谈判人员的仪表就是气质的直接体现。得体的仪表不仅是对对方表示尊重和重视,也是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具体体现。好的团队形象反映了尊重他人、温文尔雅的礼貌原则。因此,谈判人员一定要穿着整洁、庄重,形象要得体、大方,符合身份及性别。同时,姿态动作也要有所讲究,即使是处于优势的一方,也不可在谈判中显得傲慢自大,盛气凌人。无论是自我介绍还是相互交换名片的过程都要真诚热情,即使是握手的细节也不可忽略。握手时力度适中,目光专注,将诚恳严肃的态度传递给对方。坐姿更应该端正平稳,切忌摇头晃脑,伸懒腰或抖动腿等。

(二)谈判环境的布置

谈判环境的布置也是影响谈判效果的重要方面。比如周围环境嘈杂、座位极不舒适、谈判房间温度不适,或者不时地有人进进出出、各种手机电话铃声骚扰等,在这样的环境下谈判,无疑会影响谈判者的注意力,引起谈判双方情绪烦躁,从而导致谈判的失误。反之,谈判场所周围环境肃静、幽雅,装饰陈设高雅明快、空间宽阔就会使人心情舒畅,神清气爽,谈判的效果可能就大为不同。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有些谈判方会拿特殊的环境作为一种影响谈判效果的手段和策略使用。例如,让对方的主要人员坐不够舒适的座位或让其面对刺眼的阳光来影响视线和心情等等,以此来动摇对方的决心。不过这样的方式是很冒险的手法,也许会导致谈判的彻底失败。

(三)了解不同的日常交流方式

商务礼仪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还包括了解和尊重双方的日常沟通方式,如问候语、告别语等。对于中国人而言,常用的问候语:“吃饭了吗”“去哪儿”等是我们交流的开场白,也体现了熟人之间的亲密随和。但“Haveyoueaten”“whereareyougoing”这样的问候方式会使英美人觉得难以接受和莫名其妙,似乎还有些探听隐私之嫌。在告别方式上,中国人习惯说“我有事要先走了”,但“imustbeoffnow”这种表达可能会让西方人觉得不够礼貌,他们常用的告别方式是说“Seeyou.Good-bye”,问候表达用Goodmorning/Howareyoudoing等。

(四)馈赠礼品

谈判双方在相互谈判和交往过程中,也可以互相馈赠礼品以表示友好和热情,这是谈判成功的策略,同时也是礼貌原则在商务礼仪中的很好体现。在国际性的商务谈判中,互赠礼品同互致问候一样,是双方友好交往的必要手段。但由于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在赠送礼品上必须有所了解。送什么、怎么送是需要准备好的。比如,法国只有在葬礼上才用,所以不能送给法国人。酒不能作为礼物送给阿拉伯国家的朋友。伊斯兰教国家忌讳猪,瑞士忌用猫头鹰,美国忌讳蝙蝠等。我国不喜欢送梨或钟,因为梨与“离”同音,钟与“终”同音,都是不吉利的字眼。送礼不当,极易引起误解,导致不良的效果。另外,一般地讲,送礼价值不宜太高,选择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有民族特色的礼物会让对方容易接受。

三、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的行为表达

商务谈判是一个通过智慧沟通获得双赢的过程,如何能让双方心平气和,遵守诺言,诚信相待,顺利推进谈判呢?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礼仪要求还有许多方式和策略直接影响谈判的成效。

(一)礼貌得体的语言

谈判双方语言及表达策略的运用对推进谈判是至关重要的。其一,谈判语言要温和、委婉。温和、委婉的表达方式显得更温和文雅,使对方容易接受,在体现谈判人员良好修养的同时也可以缓和气氛,避免误解和矛盾。职业委婉语中的engineer一词就常常被人们用来称呼一些普通的职业工作者,以表达对普通从业者的尊敬,如drycleaningengineer(drycleaner),automobileengineer(mechanic)等。在英语表达方式上中,诸如:“i’mafraid”“wewouldsuggest”,以及疑问句、虚拟语气和语言的转折策略“but”“however”等都是谈判中常用的委婉语,这些词能在内敛谦虚的语句中表达否定的含义,同时又能保全对方的面子,让人更容易接受。从以下的三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差别。

例1:iamafraidwecannotagreetoyourrequest.相比wecannotagreetoyourrequest.

例2:Canihaveyourlatestcatalogswithdetailedpricestotakehomeforacloserexamination?[3]相比iwanttohaveyourlatestcatalogswithdetailedpricestotakehomeforacloserexamination.

例3:ihavefullyunderstoodyouridea,andalsocompletelyagreewithit.However,itisdifficultforustoworkitoutatpresent.[4]

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双方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用词的选择就要考虑到:如不发达国家就常用undevelopedcountries而不是poorandbackwardcountries。委婉的语言能为双方带来一种愉悦的心情,创造和谐快乐的氛围,为促成合作的成功提供重要条件,否则就会给对方留下无礼粗俗的印象而影响谈判的进程。

其二,除了委婉语的使用,谈判语言表达的得体还体现在考虑对方立场,少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这也是慷慨诚实准则的具体体现。这样的策略有利于表明与对方合作的诚意,以及大度的做事风格,由慷慨真诚而发展到相互认同和信任,最终实现互利平等和双赢的局面。以下两种沟通方式就充分运用了上述原则,使交际双方在心理上更认同。

例如:“itisapleasureforustosignsuchasalescontractwithyou”相比“wearehappytosignsuchasalescontractwithyou”。

(二)学会聆听

人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国际性的谈判中,谈判人员需要对对方的许多方面进行事先了解,如文化背景、企业实力、资金状况、谈判方向等等,但有些却是无法事先了解的。因此,在谈判中成为好的聆听者是非常重要的。聆听集中体现了礼貌合作的原则,体现双方相互尊重、诚恳相待的做事态度,其实更是洞悉对手心理活动,了解对方具体性格、做事风格、习惯以及利益重点的摸底过程。通过聆听,可以揣摩对方的谈判经验能力、诚实度,揣摩对方是否值得信赖,是否可以遵守诺言,从而获得更多信息。如果在对一方的具体想法不太了解的情况下,通过摸底,可以初步判断对方对双方合作报有多大的诚意,探求对方所要坚持的原则以及哪些方面可以做出让步等。

(三)谦虚而有自信

礼貌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谦虚原则。谈判双方通常在实力背景方面有强有弱,但平等互利始终是贸易合作长久发展的前提,所以谈判双方保持谦虚和自信的心理,无论是处于优势或劣势的情况下,对于赢得对方尊重及谈判的成功把控,显得弥足珍贵。但分寸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过分谦虚会让一方觉得对方团队要么底气不足,要么就是诚意不够。过分自信,也会让一个团队显得自大而失稳重。所以,谦虚和自信不等于自卑和自大。在谈判过程中,过多地使用祈使句和肯定句会使语言显得生硬自大,气势逼人,违犯谦虚的礼貌原则。所以,在谈判中要尽可能把祈使句和肯定句转变为疑问句形式来表达。例如,“willyoupleasegivemesomeadvice”就比“pleasegivemesomeadvice”显得更客气、谦虚而不失自信。

(四)热情赞扬策略

礼貌也体现在人们待人接物的情绪态度上。国际性的贸易谈判双方人员多数都并不熟悉,公事公办,都有陌生之感,但这样的氛围对促成成功的谈判和合作是不利的。人容易受到情感影响,所以双方就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行谈判。谈判前后的热情赞誉就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中方人员询问:“mr.Baker,whathasimpressedyoumostduringyourstayhere?”对方可以回答:“manythingshaveimpressedmedeeply,thelonghistoryofChina,thehospitalityofChinesepeople,Chinesefood.ofcourse,oursuccessfulbusinesstalkhasimpressedmemost.”[5]

(五)做好谈判记录及签署书面协议

谈判是双方为了实现相互合作而进行的协商过程,但光在口头上达成一致的协商是不可信的。首先,再聪明的大脑也无法准确记录那么多详细的信息和数字,并且仅用道德标准来约束谈判双方遵守承诺也是不现实的,尤其在出现纠纷的时候,准确的文字记录、协议或合同才是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形式和证据。同时,书面的承诺更能体现合作双方相互尊重、重视,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为进一步合作奠定扎实基础。

四、礼貌原则与文化差异

礼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积淀和形成的,世界各国都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反映不同的地域、历史、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界的活动,那么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环境及价值观念对谈判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礼貌原则,它影响着人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影响人们衡量问题的准则。

在几千年儒家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整体上体现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注重集体的利益,社会交往中则注重的是“情”。相比而言,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体现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追求个人独立、平等、自由以及利益,社会交往中侧重的是“真”,主要是表现在语言表达的直白。例如对欧洲人及美国人来说,在谈判中,他们喜欢直接陈述自己的要求和喜好,语言简洁而直接。相比而言,亚洲国家比如日本人、中国人都显得谦虚谨慎,好面子。总之,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原则也因谈判对手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及侧重点,这需要商务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真正做到以礼服人。

【参考文献】

[1]LeechG.1983,principlesofpragmatics[m].newYork,Longmaninc.

[2]顾日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3]梅德明.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8.

[4]曹菱.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张翠萍.商贸英语口语一本通[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礼貌问候语篇8

摘要:本文分析了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证明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礼貌原则是人们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要提高的英语交际能力,了解礼貌原则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以此避免在交流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顺利达到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文化”而论,它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道德、价值观念、世界观、宗教、政治等。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表现了该社会的思维意识形态及审美观念,反映了这个社会对于世界和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发展起来,它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自然而然成为了民族文化的载体,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语言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和民族文化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经历的历史变迁不同,他们对于相同事情的看法不可能一样。所以通过对语言事实的分析就能够可以反映一个语言社区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正是深深的蕴藏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中。

二、礼貌原则和文化

礼貌原则是研究人类日常语言经常使用的一个标准,礼貌作为语言使用所要表现的一侧面,自然也能体现出其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人们要成功交流,使用礼貌的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礼貌是一个社会现象,所以它存在于一切文化中,在所有的文化中,它都有相同的语言表现,比如尽量照顾或维护对方的“面子”。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曾经就提出过6条礼貌原则,分别是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等。但这些准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释一些汉语语言现象时,它们并不能完全适用,所以我国的顾曰国教授从分析汉语的具体使用中又提出了更贴近汉语文化的礼貌原则,即: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等。通过分析中西语言中礼貌原则的使用策略的不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更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从以下几个实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西方在礼貌原则运用上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例一:

①甲:你做的菜真好吃!

乙:哪里哪里。

②a:Youaresobeautiful,today!

B:thankyou.

从以上两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面对别人称赞的时候,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礼貌方式。中国文化自古讲究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在面对别人称赞的时候,为了表示礼貌,中国人通常会用“自谦”或者“自贬”的方式来回应,比如:“太过奖了”,“你太抬举我了”等。如果直接接受了别人的表扬,就会显得当事人太骄傲了。而在西方,人们会欣然接受别人的赞扬,他们认为说“thankyou”是表现礼貌的一种方式。所以如果当一个英国老太太说“Yourdressissobeautiful.”,而你却回答说“no,itisjustanoldone.”她一定会觉得你很奇怪,而且显得不礼貌。

这种“自谦”或“自贬”的文化传统自古就存在于汉语文化中,这就正如顾教授所提到的“贬己尊人”准则,中国式礼貌最大的特点就是“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种“自贬”式的礼貌除了会用在回应别人称赞,也会用在表达有关自己的事或物上,如“小女;贱内;寒舍;卑职”等。而在表达有关他人的事或物上,我们则会用表示抬高别人的表达方式,如:“令尊、高见”等。而这种表现礼貌的方式并不存在于西方文化中,对西方人而言,他们讲求人人平等,即使要表现礼貌也不用通过贬低自己来表示,并不需要“贬己”而“尊人”。

例二:

甲:哎哟,这小姑娘长的真漂亮,今年多大了?结婚了吗?

源于中西文化对个人价值观的不同看法,例二中的问话是不大可能出现在英语对话中的。我们会发现在某一语言社区里看似礼貌的关心的言语在另一语言环境中却违反了礼貌原则。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非常重视个人隐私和权利。自文艺复兴运动崇尚注重个人价值起,这一文化就深深扎根于西方世界中,自那时起西方人就很重视个人自由和价值,对于关于年龄,婚姻等个人隐私的问话,他们都会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而在汉语文化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人们认为并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提及或谈论的,所谓“无事不能对人言”。

例三:

①甲:老张,今晚来我家吃饭吧。反正你老伴没在家。

乙:不了,不了。我在家随便吃点就行了。

甲:来麻,反正就随便吃点。吃完咱再下几盘棋。

乙:还是算了,免得麻烦。

甲:别呀,你一定要过来。

乙:那好吧。那我就给你添麻烦了。

②a:wouldyouliketohavedinnerwithme?

B:Yes,itisverykindofyou.

上述两段对话反映了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在接受邀请时,为表达礼貌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在面对别人邀请时,应该首先婉言拒绝,等别人再次发出邀请的时候,我们才接受或再次拒绝。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邀请,而是为了表现礼貌,要稍作推辞,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礼节。这样的礼貌原则在西方人看来或许是很可笑的,在西方文化中,要是愿意就会欣然的接受邀请并表示感谢,而不会再三推辞;要是真不愿意,也会直接表明其态度。这可以体现出西方人说话更直接,相对而言中国人言辞更委婉。这也就是很多时候,当中国人和西方人交流时产生摩擦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点,在对话一中的“老张”这样的称呼也不会出现在西方人对话中的。由于文化的不同,在两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家庭观念以及对年龄的看法差异。在中国,自古就尊老爱幼的美德,为了表示对长者的尊重,往往会在其姓前叫“老”字,如“老张、老王”等。但在英语中与之相对应的“old”一词在西方文化中却是表示人已经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很无用的一种状态,是对人的一种贬低,所以他们通常不会使用这样的称呼语。

除此以外,由于家庭观念的不同看法,中西文化在如何称呼长辈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直呼其名是肯定很不礼貌的;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人平等的观念使人们并不感觉到直呼起名有任何的不合适。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我们常听见中国人称呼“王老师、张工程师”等,在称呼中加上职位,是表示尊重;而在英语中通常只会用“miss/mrswang”来表示,不会在称呼语中加入职位的名称。

礼貌问候语篇9

【关键词】网络语言;不礼貌;不礼貌策略;实例分析

网络从诞生到普及历时不过半个世纪,但对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语言作为网络发展的产物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关于网络语言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是对网络语言不礼貌现象的研究则方兴未艾。Culpeper(1996,2005)认为不礼貌理论框架包含五个策略:直接不礼貌策略、积极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及拒绝执行礼貌策略。本文拟从Culpeper的不礼貌理论框架出发,以网络QQ聊天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语言的不礼貌现象。

一、“面子”与礼貌问题研究回顾

Goffman(1955)认为,面子是在交际场合中说话人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赞许的标准而创造的自我形象。Goffman认为我们无时不刻地在做面子活,若要想自己的面子不受到威胁,就必须顾及到对方的面子。只有在交际主体相互尊重对方面子的前提条件下,交际才能够得以圆满完成。

面子有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之分。积极面子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和喜爱;消极面子指希望别人不要把愿望强加在自己身上,不受来自他人的干预。基于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之上,Brown和Levinson(1987)提出“面子威胁行为”概念,认为有些行为会使得交际主体的面子受到威胁,需要礼貌策略来保护。

Grice(1975)认为交际双方在会话互动过程中一般遵循一条原则,即合作原则。它包括四条会话准则,即质量准则——信息的真实性;数量准则——信息量的适度性;关系准则——信息的相关性;方式原则——信息的明确性。

watts(2003)区分礼貌1和礼貌2。礼貌1指社会成员所默认的礼貌行为准则;而礼貌2指社会交际行为和社会语言使用理论中的技术用语。

在礼貌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的同时,近年来语言礼貌正在发生“不礼貌转向”。在总结Goffman以及Brown和Levinson面子和礼貌理论基础上,Culpeper(1996)把不礼貌定义为具有引起社会混乱的负面效应策略,应用这些策略可以攻击他人的面子。Culpeper的不礼貌理论框架里包含五类不礼貌策略:直接不礼貌策略、积极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及拒绝执行礼貌策略。这些策略也是下文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

Bousfield(2008)详尽地探讨了不礼貌定义、不礼貌的作用及如何解读不礼貌等,对不礼貌的产生、发展、解读及回应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为不礼貌的语用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二、网络不礼貌问题实例分析

本文以Culpeper(1996,2005)不礼貌理论为框架,以QQ聊天内容为例考察网络社区中存在的不礼貌现象并从直接不礼貌策略、积极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和拒绝执行礼貌策略五方面进行分析。

1、直接不礼貌策略

直接不礼貌策略指说话人毫不避讳地直接应用不礼貌策略,攻击听话人的面子,对面子造成很大威胁。下面是一段某一班长通知班上同学听取讲座的聊天内容,其中a是班长,B为班上一不遵守纪律的同学。

(1)a:周六早上八点在大礼堂有一场讲座,大家务必准时到场。B:什么狗屁,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本例中,a在履行班长的职责,通知班上同学听取讲座。B一贯不喜欢参加学校安排的活动,故对班长的职责也不能理解,“狗屁”、“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是直接不礼貌策略的体现,直接攻击了a的面子。

2、积极不礼貌策略

积极不礼貌策略指说话人对听话人积极面子的攻击,即表明说话人不赞同、不喜欢听话人的意愿。Culpeper(2005)指出积极不礼貌策略表现为无视、怠慢听话人;排斥听话人参与活动;不与听话人有关联;对听话人表现出不感兴趣、不关心、不同情;用不适合的身份标记;用晦涩或秘密语言;寻求纷争不和;让对方感到不适;使用禁忌语;辱骂等。下面是一段来自一个班级群的聊天内容。a是刚转入这个班级的一名学生,班上其他同学对a持有偏见,故而有如下对话:

(2)a:有谁知道数学作业什么时候交?(数分钟后)a:没人知道吗?B:直接问科代表不就行了吗?a:科代表在不?B:你可真够直接。C:在。作业周一交。D:亲,昨天下午我们说好的事,别忘了哦~C:嗯嗯,记着呢。a:神马事,这么神秘兮兮的呀?D:这不关你的事吧。

这段聊天记录涉及到了多方面的积极不礼貌策略。首先表现在无视、怠慢a。a在群里面问数学作业上交日期,但是过了数分钟都没人回应。这是因为班上其他同学不喜欢a而故意怠慢无视a,攻击了a的积极面子。其次,B的两句话使用晦涩语言的策略。B叫a直接问科代表的意思是自己私下问科代表就好,不要在群里面问。但是a没有理解直接在群里面发问,B就在“直接”二字上做文章,暗讽a。再次,D的最后一句话“这不关你的事吧”则旨在排斥a参与他与C之间的活动。

3、消极不礼貌策略

礼貌问候语篇10

1、社交中的黄金原则

(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3)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2、办公室里五大礼仪地图

我的许多朋友从农村来到城市,开始是做工人的,因为他们自强不息,进修了大专,开始做了办公室职员,有的是接线员,有的是秘书,更多的做了推销员,经常出入office。她们都认为懂得职场礼仪是多么重要。

遵循一些礼仪规范,了解、掌握并恰当地应用职场礼仪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哦。

办公桌的礼貌

我们办公室有十张办公桌,情形却大不一样。只有一两张是整洁的,其他都是惨不忍睹。我一看到凌乱的办公桌,就对这个桌子的主人打了折扣。

所以奉劝大家,保持办公桌的清洁是一种礼貌。

想说说在办公室里用餐的事,使用一次性餐具,最好吃完立刻扔掉,不要长时间摆在桌子或茶几上。如果突然有事情了,也记得礼貌地请同事代劳。容易被忽略的是饮料罐,只要是开了口的,长时间摆在桌上总有损办公室雅观。如茶水想等会儿再喝,最好把它藏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

吃起来乱溅以及声音很响的食物最好不吃,会影响他人。食物掉在地上,最好马上捡起扔掉。餐后将桌面和地面打扫一下,是必须做的事情。

有强烈味道的食品,尽量不要带到办公室。即使你喜欢,也会有人不习惯的。而且其气味会弥散在办公室里,这是很损害办公环境和公司的形象。

在办公室吃饭,时间不要太长。他人可能按时进入工作,也可能有性急的客人来访,到时候双方都不好意思。在一个注重效率的公司,员工会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午餐习惯。

准备好餐巾纸,不要用手擦拭油腻的嘴,应该及时擦拭。嘴里含有食物时,不要贸然讲话。他人嘴含食物时,最好等他咽完再跟他讲话。

电梯间里的礼貌

电梯很小,但是在里面的学问好大呢。

伴随客人或长辈来到电梯厅门前时,先按电梯按钮;电梯到达门打开时,可先行进入

电梯,一手按开门按钮,另一手按住电梯侧门,请客人们先进;进入电梯后,按下客人要去的楼层按钮;行进中有其他人员进入,可主动询问要去几楼,帮忙按下。

电梯内尽可能不寒暄。电梯内尽量侧身面对客人。

到达目的楼层,一手按住开门按钮,另一手并做出请出的动作,可说,到了,您先请!

客人走出电梯后,自己立刻步出电梯,并热诚地引导行进的方向。

有借有还的礼貌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妈妈在我小时候告诉我的。

假如同事顺道替你买外卖,请先付所需费用,或在他回来后及时把钱交还对方。若你刚好钱不够,也要在次日还清,因为没有人喜欢厚着脸皮向人追债。同样地,虽然公司内的用具并非私人物品,但亦须有借有还,否则可能妨碍别人的工作。还有就是严守条规,无论你的公司环境如何宽松,也别过分从中取利。可能没有人会因为你早下班15分钟而斥责你,但是,大模大样地离开只会令人觉得你对这份工作不投入、不专一。此外,千万别滥用公司的电话长时间聊天,或打私人长途电话。

洗手间的礼貌

我有一回在洗手间遇到同事,当时正在想事情,没有主动打招呼,同事也没跟我打招呼,她认为我高傲,这样后来我们之间好像就有了一种隔膜。

所以,在洗手间遇到同事不要刻意回避,尽量先和对方搭话。千万不要装做没看见把头低下,给人不爱理人的印象。也不要与上司在同一时间上洗手间,特别是洗手间小的情况下。

有的洗手间采用封闭的门扉,在有人敲门时,应回答:我在里面!

拜访客户的礼貌

我常出门拜访顾客,有时会很紧张。后来自己摸索,时间长了,加上别人告诉的经验,也就不觉得紧张。

第一条规则是要准时。如果有紧急的事情,或者遇到了交通阻塞,立刻通知你要见的人。如果打不了电话,请别人替你通知一下。如果是对方要晚点到,你要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例如坐在一个离约会地点不远的地方,整理一下文件,或问一问接待员是否可以利用接待室休息一下。

当你到达时,告诉接待员或助理你的名字和约见的时间,递上您的名片以便助理能通知对方。如果助理没有主动帮你脱下外套,你可以问一下放在哪里。

在等待时要安静,不要通过谈话来消磨时间,这样会打扰别人工作。尽管你已经等了20分钟,也不要不耐烦地总看手表,可以问助理他的上司什么时候有时间。如果等不及,可以向助理解释一下并另约时间。不管你对助理的老板有多么不满,也一定要对他有礼貌。

当你被引到经理的办公室时,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应做自我介绍,如果已经认识了,只需互相问候并握手。

一般情况下对方都很忙,你要尽可能快地将谈话进入正题。清楚直接地表达你要说的事情。说完后,让对方发表意见,并要认真地听,不要辩解或不停地打断对方讲话。你有其他意见的话,可以在他讲完之后再说。

3、员工谈话礼仪规范

谈话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手段。在人际交往中,一般人都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谈话作为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社交活动中,谈话中说的一方和听的一方都理应好自为之。

一、尊重他人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有人为显示自己的伶牙俐齿,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有人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谈的只有自己。这些人给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为不懂得尊重别人。

二、谈吐文明

谈话中一些细小的地方,也应当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谈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与许多人一起谈话,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凑到耳边小声说话更不允许。如果确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当谈话者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谈上几句话。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冷落了某个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们谈话要礼貌而谨慎,不要在许多人交谈时,同其中的某位女士一见如故,谈个不休。

三、温文尔雅

有人谈话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人则专好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这样做都是失礼的。在谈话时要温文尔雅,不要恶语伤人,讽刺谩骂,高声辩论,纠缠不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占了上风,也是得不偿失的。

四、话题适宜

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气量。当选择的话题过于专,或不被众人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阿猫、阿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不论生人熟人,如一起相聚,都要尽可能谈上几句话。遇到有人想同自己谈话,可主动与之交谈。如谈话中一度冷场,应设法使谈话继续下去。在谈话过程中因故急需退场,应向在场者说明原因,并致歉意,不要一走了之。

谈话中的目光与体态是颇有门道的。谈话时目光应保持平视,仰视显得谦卑,俯视显得傲慢,均应当避免。谈话中应用眼睛轻松柔和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但不要眼睛瞪得老大,或直愣愣地盯住别人不放。

以适当的动作加重谈话的语气是必要的,但某些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例如揉眼睛,伸懒腰、挖耳朵,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双手插在衣袋里,看手表,玩弄钮扣,抱着膝盖摇晃等等。这些举动都会使人感到心不在焉,傲慢无礼。

五、善于聆听

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只有善于聆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

听别人谈话要全神贯注,不可东张西望,或显出不耐烦的表情。应当表现出对他人谈话内容的兴趣,而不必介意其他无关大局的地方,例如对方浓重的乡音或读错的某字。

听别人谈话就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在别人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等到最后。有人在别人刚刚一张嘴的时候,就喜欢抢白和挑剔对方。人家说明天可能下雨,他偏说那也未必,人家谈起《红高粱》确实是部出色的影片,他却说这部影片糟糕透了等,都是太浅薄的表现。

在聆听中积极反馈是必要的,适时地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一下对方谈话的要点,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适当地赞美也是需要的。

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谈话,应征得同意,不要悄悄地凑上前去旁听。有事要找正在谈话的人,也应立于一旁,当他谈完之后再去找他。若在场之人欢迎自己参加谈话,则不必推辞。在谈话中不应当做永远的听众,一言不发与自吹自擂都同样是走极端,同样会令众人扫兴。

六、以礼待人

谈话不必刻意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轰动效应,以礼待人,善解人意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谈话中,如果对待上级或下级、长辈或晚辈、女士或男士、外国人或中国人,都能够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尊重,才是一个最有教养的人。

4、礼貌用语的四有四避

在交际中,人们使用礼貌用语通常要做到四有四避,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要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

四有:第一是有分寸。这是语言得体、有礼貌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语言有分寸,必须配合以非语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确交际的目的,要选择好交际的体式,同时,要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去恰当表现。当然,分寸也包括具体的言辞的分寸。

第二是有礼节。语言的礼节就是寒暄。有五个最常见的礼节语言的惯用形式,它表达了人们交际中的问候、致谢、致歉、告别、回敬这五种礼貌。问候是您好,告别是再见,致谢是谢谢,致歉是对不起。回敬是对致谢、致歉的回答,如没关系、不要紧、不碍事之类。

第三是有教养。说话有分寸、讲礼节,内容富于学识,词语雅致,是言语有教养的表现。尊重和谅解别人,是有教养的人的重要表现。尊重别人符合道德和法规的私生活、衣着、摆设、爱好,在别人的确有了缺点时委婉而善意地指出。谅解别人就是在别人不讲礼貌时要视情况加以处理。

第四是有学识。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必然十分重视知识,十分尊重人才。富有学识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敬重,而无知无识、不学无术的浅鄙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鄙视。

四避:第一是避隐私。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情况,有些是缺陷,有些是秘密。在高度文明的社会中,隐私除少数必须知道的有关人员应当知道外,不必让一般人员知道。因此,在言语交际中避谈避问隐私,是有礼貌的重要方面。欧美人一般不询问对方的年龄、职业、婚姻、收入之类,否则会被认为是十分不礼貌的。

第二是避浅薄。浅薄,是指不懂装懂,教诲别人或讲外行话,或者言不及义,言不及知识,只知柴米油盐,鸡猪猫狗,张长李短,男婚女嫁。言辞单调,词汇贫乏,语句不通,白字常吐。如果浅薄者相遇,还不觉浅薄,但有教养、有知识的人听他们谈话,则无疑感到不快。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做万能博士或百事通。我们应当学有专攻又知识渊博,但总有不如他人之处,总有不懂某种知识之处,要谦虚谨慎,不可妄发议论。

第三是避粗鄙。粗鄙指言语粗野,甚至污秽,满口粗话、丑话、脏话,上溯祖宗、旁及姐妹、下连子孙、遍及两性,不堪入耳。言语粗鄙是最无礼貌的语言。它是对一个民族语言的污染。

第四是避忌讳。忌讳,是人类视为禁忌的现象、事物和行为,避忌讳的语言同它所替代的词语有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社会通用的避讳语也是社会一种重要的礼貌语言,它往往顾念对方的感情,避免触忌犯讳。下面是一些重要避讳语的类型:

首先是对表示恐惧事物的词的避讳。比如关于死的避讳语相当多,就是与死有关的事物也要避讳,如棺材说寿材、长生板等。

其次是对谈话对方及有关人员生理缺陷的避讳。比如现在对各种有严重生理缺陷者通称为残疾人,是比较文雅的避讳语。

最后是对道德、习俗不可公开的事物行为的词的避讳。比如把到厕所里去大小便叫去洗手间等。

5、不同情境中的礼貌用语

小赵:王老师,您在前面介绍了很多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用语,在我们的工作中怎样才能记住和有效地应用它们呢?

王老师:礼仪是一种素质和习惯,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体会和使用。礼貌用语很多,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首先应掌握好以下十个字: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如何运用,给大家一个顺口溜:您好不离口,请字放前头(放在请求别人做事的话之前),对不起时时有,谢谢跟后头(用在别人帮助我们之后),再见送客走。

常用礼貌用语七字诀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

仰慕已久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