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3:19

物流管理办法篇1

佛山市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寄递物流活动,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本市寄递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广东省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寄递物流活动的治安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寄递物流企业,包括从事包裹、货物等物品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活动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以下统称寄递企业)和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以下称物流企业)。

第四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寄递物流经营活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寄递、托运物品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和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

第五条公安机关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寄递物流企业建立健全治安管理制度,依法对寄递物流活动中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查处。

邮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寄递安全管理工作,依法对寄递企业违反安全查验制度和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公安机关应当与邮政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寄递物流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队伍建设,配置专职人员,查处违反寄递物流安全管理的行为,推广寄递物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寄递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

国家安全、交通运输、工商、商务、海关、安全监管、检验检疫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依法做好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宣传,普及寄递物流安全管理知识。

第六条快递、物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寄件人、托运人交寄、托运物品,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禁止或者限制寄递、运输物品的规定,出示真实有效身份证件,如实填写交寄、托运物品的信息以及寄件人或者托运人和收货人的信息。

第八条寄递物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寄递物流治安安全活动负有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寄递物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

(二)督促、检查寄递物流安全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组织制订并实施寄递物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四)及时、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寄递物流安全隐患和事故。

第九条以加盟方式从事寄递物流活动的企业,被加盟人对加盟人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第十条寄递物流企业应当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在收寄、分拣、安检等环节和道路货物零担运输收货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接入邮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信息平台。监控系统应当24小时运转,监控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第十一条寄递物流企业应当实行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第十二条寄递物流企业应当查验、登记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并按规定录入公安机关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三条寄递物流企业应当在营业网点、处理中心、分拨中心和道路货物零担运输收货场所以明显方式公示禁止或者限制寄递、运输物品名录,身份查验制度,收寄验视制度,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

第十四条寄递物流企业收运物品时,应当要求寄件人、托运人如实填写寄递运单或者托运单,包括寄件人或者托运人和收货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以及物品名称、种类、数量等,并核对寄件人、托运人的身份。

寄件人、托运人拒绝按规定出示真实有效身份证件或者不如实填写寄递运单、托运单的,寄递物流企业不予收寄、承运。

对于已经签订安全保障协议的企业客户,寄递物流企业应当登记企业负责人和日常主要交寄人员的有效身份信息。已经予以登记的,可以采用其他有效方式查验客户身份信息。

第十五条寄递物流企业应当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信息化手段落实客户身份查验制度。

寄递物流企业不得将寄件人、托运人的证件号码信息登记在寄递运单、托运单的流通页等位置,防止个人身份证件信息被泄露。

第十六条寄递物流企业应当对寄件人、托运人交寄的非信件物品当场验视内件,寄件人、托运人拒绝验视的,不予收寄、承运。

第十七条寄递企业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具备透视探测功能的安全检查设备,安排具有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按照规定对寄递物品实施安全检查。对通过安检的物品,应当在寄递运单流通页等显著位置,通过张贴标签、加盖印章等方式加具安检标识。

第十八条物流企业应当与托运人签订安全保障协议,明确安全保障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取抽检、抽查等方式进行安全查验:

(一)货物对既有包装有特殊要求或者其他客观原因,不能进行拆包验视的;

(二)货物体积过大,无法采用X光机进行安检的。

物流企业抽检、抽查的情况应当做好登记,以备相关管理部门查询。

第十九条寄递物流企业对已经收寄的禁止或者限制运输、寄递物品,应当立即停止转发、投递和运输。发现疑似、枪支零部件、弹药、爆炸物、危险化学品或者非法寄递品、、易制毒化学品等需要没收或者销毁的物品,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和相关主管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对于不需要没收或者销毁的,应当联系寄件人或者托运人,妥善处理。

第二十条寄递物流企业应当建立寄递运单、托运单以及电子信息的档案管理制度,信息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1年,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保管期满后,应当按照规定集中销毁,做好销毁记录,不得随意丢弃。

寄递物流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对寄件人或者托运人和收货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寄递或者托运物品的名称、数量等信息以及身份证件记载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出售或者违法提供给他人。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用户信息泄露、损毁或者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对举报、提供犯罪线索或者协助破案的,公安机关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的;

(二)未按规定接入邮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信息平台的;

(三)监控设备未按规定运行的。

物流企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组织安全培训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

物流企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寄递物流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按规定录入信息或者提供不真实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以明显方式公示相关内容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物流企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寄递物流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邮政管理部门对寄递企业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万元以下罚款;由公安机关对物流企业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未依照规定对寄递、运输物品进行安全查验的;

(二)对禁止寄递、运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客户拒绝安全查验的物品予以寄递、运输的;

(三)未实行寄递、运输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的。

第二十七条寄递物流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规定保存或者销毁寄递运单、托运单、电子信息档案的,由邮政管理部门对寄递企业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由公安机关对物流企业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寄递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泄露寄件人和收货人的寄递信息或者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邮政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对快递企业,邮政部门还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寄递企业从业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物流企业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物流管理办法篇2

对海关监管来说也好,从企业发展来看也好,两个《办法》的出台无疑提供了目前为止最为完整、权威的依据。

两个《办法》的出台背景

从我国现有的保税物流形式来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以下简称“两仓”)由于政策限制和功能单一,相互隔离,无法适应现代物流运作和加工贸易发展的需求;区港联动由于港区和保税区相对应的限制,数量有限,只能满足个别的港口地区,同时,其区位分布和“物流服务就近化”原则对保税仓储物流辐射面也形成很大的局限。

为进一步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落实吴仪副总理关于“要借鉴国外海关的先进管理经验,适应跨国公司物流发展的需求”的指示精神,根据牟署长关于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体系的要求,海关提出了“以港区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以优化后星罗棋布的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三个层次、六种监管模式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的整体思路和改革方案,标志着海关改革加工贸易和保税业务的坚定决心。

保税物流中心正是海关积极探索、实施建立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主动适应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现代物流和国际竞争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构建的新型保税物流监管模式。其出现,开创了我国保税物流体系的崭新局面,与“两仓”和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中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

两个《办法》的立法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同时也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对保税物流的常用管理办法。

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及分类

保税物流中心分为a、B两种类型。

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从事经营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

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保税物流中心以整合“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功能为基础,打破“两仓”的隔离状态,弥补“两仓”功能单一的缺陷,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是对“两仓”功能的优化整合和提升。

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满足物流所需的保税仓储、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国际采购、分拨和配送、国际中转、转口贸易等。

保税物流中心与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的区别

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是依托保税区和港区而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报国务院审批,同时享受保税区的减免税政策。保税物流中心具有同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相同的保税仓储物流功能,无需依托保税区,是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向内地的补充和延伸,更有利于内地以及沿海(不设有保税区)地区加工贸易及物流集散的发展。

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条件

a、B两型保税物流中心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范围,设立条件在经营主体、建设规模、东西部地区、选址和海关监管方式等方面体现了不同的要求。(见表)

保税物流中心经营主体资格

保税物流中心a型因主要针对大型生产型的跨国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因而对申请设立企业的资信要求较高,要求企业注册资本最低为3000万元人民币。

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经营主体注册资本最低为5000万人民币,由直属海关受理申请并经海关总署批准设立后,对进驻企业要求注册资本须达到500万元人民币。

同时,为体现东部和中西部发展的差别,响应国家支持中西部的发展战略,两个《办法》中对经营主体的具体条件要求进行了分别规定。

关于申请材料中的人民政府意见书。为综合平衡全国保税物流中心的发展,符合地方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发展要求,防止出现一哄而上的不良局面,构建良好的海关保税物流体系,在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中加入了人民政府意见书。其中,B型规模较大,对地方影响作用较强,要求提交省级人民政府的意见书;a型为单一企业经营,故要求提交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意见书。

保税物流中心的审批和验收程序。保税物流中心由企业申请,直属海关受理,报海关总署审批。

保税物流中心a型由直属海关会同省级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验收。保税物流中心B型由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或委托被授权的机构组成联合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B型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的设立条件

B型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的设立由主管海关受理,报直属海关审批。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或者特殊情况下的中心外企业的分支机构;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属企业分支机构的,该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

(三)具备向海关缴纳税款和履行其他法律义务的能力;

(四)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海关联网;

(五)在物流中心内有专门存储海关监管货物的场所。

申请、审批和验收保税物流中心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加贸司起草了关于实施两个《办法》的通知,对《办法》执行中的申请、审批和验收等有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一)两个《办法》规定了有关保税物流中心审批的程序和权限,各关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尤其要注意参照执行《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受理和审批时限,避免行政程序违法。

(二)对保税物流中心及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申请审批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审批和重复建设。

(三)保税物流中心的验收。其中,a型由直属海关会同省级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核验收,通过验收后由直属海关出具验收意见并上报总署,总署核准后再委托直属海关向企业核发证书并颁发标牌。B型先由直属海关先期提出审核意见后,由海关总署会同国税总局、外汇管理局等部门或者委托被授权的机构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核验收。通过验收后由海关总署或委托直属海关向物流中心经营企业核发证书并颁发标牌。

(四)申请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企业应当在申请时向海关递交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证明文件,在验收时交验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明。

保税物流中心的经营范围

物流中心经营企业可以开展以下业务:

(一)保税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

(二)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

(三)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

(四)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业务;

(五)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

此外,根据关于实施两个《办法》的通知的规定,还须注意以下问题:

保税物流中心内不得开展加工贸易等业务,也不享受国务院赋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保税物流中心以保税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检测维修和商品展示功能暂不得在保税物流中心内开展。

“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只限两个《办法》中的定义范围,在执行中不得扩大范围和扩大解释。

保税物流中心的存储货物范围

下列货物,经海关批准可以存入物流中心:

(一)国内出口货物;

(二)转口货物和国际中转货物;

(三)外商暂存货物;

(四)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

(五)供应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的物料、维修用零部件;

(六)供维修外国产品所进口寄售的零配件;

(七)未办结海关手续的一般贸易进口货物;

(八)经海关批准的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

物流中心内企业应当按照海关批准的存储货物范围和商品种类开展保税仓储物流业务。

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的监管

海关采取联网监管、视频监控、实地核查等方式对进出物流中心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等实施动态监管。物流中心及中心内企业应当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海关联网,形成完整真实的货物进、出、转、存电子数据,保证海关开展对有关业务数据的查询、统计、采集、交换和核查等监管工作。同时,主管海关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物流中心实施远程监管。

此外,根据关于实施两个《办法》的通知的规定,监管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直属海关在验收前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关区内的保税物流中心制定一套合理的海关监管方案,并上报总署备案。

(二)保税物流中心(B型)应当参照《海关总署关于印发〈出口加工区隔离设施及海关有关监管设施标准〉的通知》(署税〔2000〕311号)中的出口加工区模式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联网监管、视频监控及其他海关监管场所必需的设施,以保证海关有效监管。

海关对进出保税物流中心货物的监管

加贸司起草的关于实施两个《办法》的通知,规定了海关实施进出保税物流中心货物监管时的注意事项:

(一)根据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8号)的有关规定:“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为积极配合国家政策调整,保税物流中心不得开展汽车的存储、转口、加工等保税物流仓储业务。

(二)保税物流中心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及其它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监管场所之间货物的往来,在海关总署尚未制定具体便捷办法之前,按照现行的监管方式代码“1200(保税间货物)”的转关办法操作。

保税物流中心的有效期及延期审批程序

两个《办法》针对保税物流中心的a型和B型,分别对其有效期及延期审批程序作了不同规定。根据关于实施两个《办法》的通知的规定,延期审查由直属海关负责实施,审查时按照两个《办法》的相应规定进行,并参照企业年审的有关事项。同时要求保税物流中心主管海关向直属海关提出对该保税物流中心延期审查的意见。直属海关对延期审查合格的保税物流中心报海关总署核准。

其中,保税物流中心(a型)有效期为2年,物流中心经营企业应当在有效期满30日前向直属海关提出延期审查申请并提交以下加盖企业印章的材料:

(一)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复印件;

(二)报关注册登记证书正本;

(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贴本年度通过年检标识的营业执照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企业进出口业务情况报告书;

(五)海关要求的其他说明材料。

对审查合格的企业准予延期2年。

保税物流中心(B型)有效期为3年,物流中心经营企业应当在有效期满30日前向直属海关提出延期审查申请并提交以下加盖企业印章的材料;

(一)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复印件;

(二)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贴本年度通过年检标识的营业执照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海关要求的其他说明材料。

对审查合格的企业准予延期2年。

保税物流中心的变更事项

物流中心需变更经营单位名称、地址、仓储面积等事项的,企业申请后由直属海关受理,报海关总署审批。其它变更事项如:变更法人、注册资本等需尽快以有效方式报直属海关备案。

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中心内企业的变更由主管海关受理,报直属海关备案。

保税物流中心的注销

保税物流中心(B型)经营企业无正当理由连续一年(保税物流中心(a型)连续六个月)未开展业务的,视同撤回物流中心设立申请。由直属海关报海关总署办理注销手续并收回标牌和《保税物流中心验收合格证书》。

物流中心经营企业因故终止业务的,物流中心经营企业向直属海关提出书面申请,经海关总署审批后,办理注销手续并交回标牌和《保税物流中心验收合格证书》。

其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中心内企业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未开展业务的,视同其撤回进入保税物流中心的申请,由主管海关报直属海关办理注销并收回《保税物流中心(B型)企业注册登记证书》。

货物存储期限

为保证海关监管的严密性,规定了物流中心内货物的保税存储期限。其中,保税物流中心(a型)为一年;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二年。确有正当理由的,经主管海关同意可以予以延期,除特殊情况外,延期不得超过一年。

保税物流中心的贸管政策

保税物流中心(a型)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行相同的贸管政策,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物流中心与境外间(一线)进出的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或者缔结的国际条约及国家另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

保税物流中心的税收政策

保税物流中心(a型)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行相同的税收政策。从境外进入物流中心内的货物,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属于允许存入保税物流中心的货物予以保税;

(二)中心企业进口自用的办公用品、交通、运输工具、生活消费用品等,以及企业在物流中心内开展综合物流服务所需进口的机器、装卸设备、管理设备等,按照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和税收政策办理有关手续。

且下列货物从物流中心进入境内时依法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一)用于在保修期限内免费维修有关外国产品并符合无代价抵偿货物有关规定的零部件;

(二)用于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的物料;

(三)国家规定免税的其他货物。

从境内进入物流中心内的货物,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货物从境内进入物流中心视同出口,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如需缴纳出口关税的,应当按照规定纳税;属许可证件管理商品,还应当向海关出具有效的出口许可证件。

从境内运入物流中心的原进口货物,境内发货人应当向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经主管海关验放;已经缴纳的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税,不予退还;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以下情况,海关给予签发用于办理出口退税的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

1、货物从境内进入物流中心已办结报关手续的;

2、转关出口货物,启运地海关在已收到物流中心主管海关确认转关货物进入物流中心的转关回执后;

3、境内运入物流中心供物流中心企业自用的国产的机器设备、装卸设备、管理设备、检验检测设备等。

企业持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到税务机关和外汇管理机关,按照相应管理办法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和外汇收付汇手续。

关于是否增设检测维修和商品展示功能的问题

很多海关、地方政府和企业提出增加检测维修和商品展示的功能的要求。检测维修和商品展示是一项现实业务需求,但考虑到保税物流中心只是“两仓”的整合和功能的提升,仍以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另外考虑到海关监管的有效性,暂不在保税物流中心增加此功能。

两个《办法》用语的含义

“中心内企业”是指经海关批准进入物流中心开展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企业。

“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是指对货物进行分级分类、分拆分拣、分装、计量、组合包装、打膜、加刷唛码、刷贴标志、改换包装、拼装等辅简单作业的总称。

“国际中转货物”是指由境外启运,经中转港换装国际航线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货物。

设立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条件:

(一)符合海关对物流中心的监管规划建设要求;

(二)公用型物流中心的仓储面积,东部地区不低于2万平方米,中西部地区不低于5000平方米;

(三)自用型物流中心的仓储面积(含堆场),东部地区不低于4000平方米,中西部地区不低于2000平方米;

(四)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供海关查阅数据的终端设备,并按照海关规定的认证方式和数据标准,通过“电子口岸”平台与海关联网,以便海关在统一平台上与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五)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安全隔离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监管、办公设施;

(六)符合国家土地管理、规划、消防、安全、质检、环保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

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条件:

(一)物流中心仓储面积,东部地区不低于10万平方米,中西部地区不低于5万平方米;

(二)符合海关对物流中心的监管规划建设要求;

(三)选址在靠近海港、空港、陆路交通枢纽及内陆国际物流需求量较大,交通便利,设有海关机构且便于海关集中监管的地方;

(四)经省级人民政府确认,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满足加工贸易发展对保税物流的需求;

物流管理办法篇3

出台《办法》的意义

保税港区的建立不仅是国家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产物,也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整合的产物。《办法》出台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范、统一海关管理,促进保税港区健康发展的需要。保税港区作为一种新型监管模式,既不同于“港”也不同于“区”,而是兼有“港”和“区”的双重特性。单纯适用现有“港”或“区”的管理办法,将港口作业、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相互隔离,必将影响保税港区“区港一体”优势的有效发挥,削弱其整体的竞争力。另外,由于各保税港区的地理位置、形态不一,海关必须根据其特点制定一部专门的管理办法,从一开始就将保税港区纳入法制化轨道,引导、规范企业运作和海关管理,依法行政,统一执法,指导实践。

二是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和发展的需要。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乃至港口码头通关的所有政策和功能,它的建立不仅是国家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需要,也是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的有益尝试,对正在推动的“功能整合、政策叠加”改革具有示范和导向意义。制定保税港区的监管模式和相应的管理办法,是推进区域整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保税港区的定义和功能

《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的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一定义涵盖了保税港区的性质、审批权限、区位、功能等四个要素:

(1)保税港区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实行封闭监管。监管手段包括物流围网和信息围网。“保税港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保税港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其他地区之间,应当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卡口、围网、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海关监管所需的其他设施。”(第四条)“海关对区内企业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制度”(第十条);

(2)保税港区的设立由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由国务院审批;

(3)选址设定在对外开放的口岸。这意味着保税港区主要设立在沿海、沿江和边境城市的对外开放口岸,尤其是海港;

(4)保税港区具有口岸、物流、加工三大主要功能。《办法》第八条对功能进行了详细规定,具体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九项功能。

(二)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

保税港区享受的政策源自于国务院对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即“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从中可以看出,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税收和外汇政策,在区位、功能和政策上的优势更明显。

《办法》在产业准入方面体现了国家最新的产业导向。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区内从事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

(三)保税港区通关模式

一是分类申报,突出重点。《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海关对保税港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对从境外进入保税港区的货物予以保税,但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除外。”也就是说,进口的一般货物采用备案清单申报,减免税货物采用报关单申报,还有部分货物等采用舱单申报。

二是实行集中申报。《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海关核准,区内企业可以办理集中申报手续。实行集中申报的区内企业应当对一个自然月内的申报清单数据进行归并,填制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在次月底前向海关办理集中申报手续。集中申报适用报关单集中申报之日实施的税率、汇率,集中申报不得跨年度办理。”

三是企业可以选择申报地。这也是《外贸法》实施后,进一步落实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体现。《办法》第十五条对此作了专门规定,“进出境口岸不在保税港区主管海关辖区内的,经保税港区主管海关批准,可以在口岸海关办理海关手续。”

物流管理办法篇4

第二条凡在县境内从事货运站(场)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本暂行办法所称的货物运输站(场)(以下简称货运站)是指以场地设施为依托,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具有仓储、保管、配载、信息服务、装卸、理货等功能的综合性货运站(场)、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经营场所。

第四条货运站(场)经营者应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领导本县的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管理工作;县道路运输管理局(物流发展局)具体实施本县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物流行业协会和个私协会可以监督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县物流行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鼓励和引导物流行业自我约束、自我规范。

第七条货物运输站(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营地点在托运城、农林城、原湘运汽车总站、华泰公司停车(场)及其他合适的场所。经营点还要具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货运站房、仓库、场地和道路等设施;有相应的安全、消防、装卸、通讯、计量等设备;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依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交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最低存储金额不低于30万元,最高风险抵押金存储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具体办法由县财政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县物流管理局)共同依法制订并实施。

第八条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经营货物运输站(场)。

第九条货物运输站(场)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经营者,向有关职能部门申请、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条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下列要求从事经营活动:

(一)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核定的范围经营;不得擅自改变货物运输站(场)、经营场地的用途。

(二)依法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拒绝无证经营的车辆装货。

(三)张榜公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严禁随意涨价和乱收费。

(四)不得超限、超载配货,不得为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证照不全者提供服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运输车辆装卸国家禁运、限运的物品。

第十一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运管部门按道路运输管理法规定进行处罚:

(一)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超范围经营的;

(二)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的;

(三)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为无证经营的车辆或未经安全检查合格的车辆配载货物的;

(四)货物运输站(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货物同普通货物混装运输的;

(五)超越许可的事项,从事货运站经营的;

(六)使用货运车辆运输旅客的;

(七)货物的运输不符合货运车辆核定的载重量,载物的长、宽、高违反装载要求的;

(八)货运车辆违反国家有关超限、超载规定运输的。

第十二条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欺行霸市、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严肃处理,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货物运输站(场)未达到消防安全标准的,由消防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工商、公安等部门依法依规对物流行业进行管理,对无证经营、非法经营的依法打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安全部门加强对货运站(场)的安全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和安监部门共同管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第十六条税务部门对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征收征管,应严格按法定权限与法定程序办事。

第十七条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不得在核准经营地址外进行经营活动,对擅自改变经营场所、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打击。

物流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政府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tU2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代政府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的特殊性要求

1、具有较高的技术性。

机关办公楼通常系大型智能化写字楼,建筑规模大、配套设施全,集各种先

进技术设备之大成,配备有中央空调系统、高档电梯、楼宇自控系统、保安监控

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大型停车库(场)、通讯和互联网集成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这些设备设施系统涉及多项技术和学科,技术含量高。

2、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保密性。

这是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与其他类型物业管理活动的根本区别。党政机关是

办理党务政务工作的重要部门,涉及到首脑机关的重要活动和重大决策,关系着

党和国家的重大利益。

3、安全保障要求高。

政府机关办公楼往往是所在地的政治核心场所,防范治安案件、防火灾等要

求较高,机关物业管理必须加强楼内外各区域的巡逻检查,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

突发事件,建立完善应急方案:如火灾预案、刑事案件处理预案、意外人身伤害

处理预案、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

4、服务要求特殊。

机关物业管理在保安服务工作中,经常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处置上访人员的任务,在接待处理上访人员时,必须牢牢把握政策、注意工作技巧,即要维护好机关办公秩序,又要合理化解上访人员的怨气。领导参加的会议服务、卫生保洁要按照星级饭店标准要求进行服务,有时节假日、休息日要正常运转,这要求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服务技能及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

5、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机关办公楼人员聚集,流动性较大,易出现脏、乱和建筑及配套设施损坏等

问题。同时,机关办公写字楼又是政府为民办事、体现行政效率的重要场所,因

此,对办公楼的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整洁、明亮、稳重、大方,方便工作人员办

公,方便市民来办事。

二、目前政府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企业运行问题多。

一是物业管理市场发育不足。由于物业管理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市场进入

门槛低,导致良莠不齐,管理型、专业型、大型、小型各类物业管理企业混杂一

起,市场选择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二是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实际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中取得职业资格的

人数不多,具备高级管理资格的人员更少。

三是员工流失率高。由于物业管理公司需靠低价位中标来取得市场,其员工

工资水平整体偏低,导致了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人员的流动不断,往往意味服务质量的不稳定和风险的形成。

2、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不齐。

一是监管方行政色彩太重。目前,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业主代表,对现代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具体内容、标准研究尚不够,对与物业公司等契约关系尚难以接受。

二是服务对象参与度不高。好的物业管理必须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双向互动,而现实的机关办公大楼物业管理除少数服务对象的投诉外,缺少集中服务对象意见的制度性安排。

三是质量监控体系不全。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具体运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制订监控标准、工作流程控制、强化考核等方面尚需作大量研究。

3、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

一是《物业管理条例》、《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不尽完善,其相关规定主要针对住宅区物业,而写字楼物业尤其是机关办公楼(区)类的特

殊物业还无相应条款。

二是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立法仍未完成。因为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授权,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不得不靠行政命令、政府文件作为其管理依据,在对政府机关办公楼实行社会化物业管理时,对物业管理的监管职能等关系尚无明确的法律界定。

4、经费保障难以规范。

一是尚无相应收费标准。目前政府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收费尚无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实际操作层面,业主在选择物业公司时往往采取竞价方式,结果最低价中标往往与高质量服务要求初衷相背离。

二是物业管理消费意识尚须培育。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的消费者是广大的机

关公务员,他们长期习惯于福利化服务,由于对物业管理也是一种需付费的商品

的意识认识不到位,随意提高服务质量档次、增加服务范围和次数的现象时有发

生。

三是财政支付政策不明。实施物业管理主要体现为花钱买服务,其费用比较低,由于物业管理范围不一、标准不一,物业管理定价往往是物业管理公司、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局等多轮会商确定。如不针对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制定财政支付政策,其发展前景将很不明朗。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行业法律法规。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办公楼、写字楼的具体特点,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依法管理,建议具体区分物业管理公司类型,将其资质细化。制订针对办公楼(区)的条款,解决目前《物业管理条例》太笼统、不便操作等问题。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地位而言,国家层面应加快立法速度,就各类党政机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用房分配、机关物业管理、公务消费等方面分层级制订标准。

2、大力培育专业化物业管理市场。

目前,各省、市、县直至乡镇级的党政机关都已建设或正在建设新的办公楼(区),这一类市场规模特别庞大,为促进行业发展应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应尽快细化物业管理资质标准,启动专项的政府办公楼(区)物业管理市场,将其从住宅区物业管理市场中区分开来。

二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制订全国性党政机关物业管理的统一要求,如保密性工作规定、安全保卫规定、机关会议标准流程、车辆管理规定等等。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针对机关、医院、学校等不同类型物业的特点,从职业经理人、专业人才、操作员工等层面加强培训交流,依靠高素质队伍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3、逐步规范经费保障标准。

一要尽快制订相关收费标准。目前,政府物价、房产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机关办公楼、医院、学校等特殊物业尚无具体收费标准。具体到政府机关办公楼的物业管理收费,可由省一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物价、房产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办公楼(区)的层数、面积、设备数量、服务项目内容、各地人员工资水平等因素,定期物业管理收费标准,以避免无序竞争,促进行业发展。同时,具体的物管收费标准也使财政部门有了拨款依据。

二要逐步在政府内部实行租金制。考虑到党政机关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可以对各部门占用超过核定面积的部分收取租金,并逐步将租金提高到市场租金水平,抑制各单位过度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各部门核定使用面积内的部分也要逐步收取租金。办公用房租金分别纳入使用部门和产权部门预算,用于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和物业管理经费开支等用途。

4、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一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级党政部门应从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出发,将保障

机关运行的绿化、保洁、安保、会务等事务工作交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集中管理。

二要建立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目前机关事务部门要按服务质量监管的要求成立专门的机构。其次要制订各专项标准,如设备维护、安全保卫、会务保洁、车辆管理等各项物业管理服务的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再次要加强考核,应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手段,通过日常巡查、月度考核、发放意见征求表、邀请外部专业部门鉴定等方式,对物业管理公司运行情况进行考核管理。

三要严格奖惩、优胜劣汰。机关事务部门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加强质量管理,保持物业公司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可采取整改制、通报制、奖罚制等手段,对物业管理服务进行分类考核,对服务质量好、测评满意率高的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服务对象投诉多的解除合同关系,如此方可保证监管体系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四、结语

政府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的市场化,取决于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经费保障标准的规范、专业化市场的培育和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的健全等四条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尚丽.政府机关的物业管理创新服务中国物业管理,2006(10)

[2]陈道玉.浅谈行政机关之物业管理现代物业,2007(7)

物流管理办法篇6

近年来,我国货物运输行业发展迅速,货物运输车辆和运输业务剧增,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税务部门对该行业的规范管理方面却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因而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自年初以来,税务机关针对货运市场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流动性强和税收管理漏洞多、死角多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严格认定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清理大量的漏征漏管户,坚持开票即征税,开票者必须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原则,将大量游离于税收日常管理之外的运输单位和个人及时纳入税务监控范围,使开票金额与征税依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堵住了税款流失的漏

一、长期以来,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粗放式管理存在的问题

货物运输业经营存在的模式主要有国有大中型货运业、特种货运业等货运企业,承包、承租、挂靠类货运企业,个体运输户三种。但在货运市场中,由于大部分货运车辆经营者是实行承包、承租或挂靠经营性质的个体户,甚至是无牌无照车辆进行营运,这就给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的难

各地对货运行业发票管理的方式主要是自行填开、税务部门代开、交通部门代开。一直以来,地税部门对货运行业营业税采取查账征收、定期定额征收或委托交通部门税款。这种对货运纳税人的粗放式管理,造成了税收和发票管理的混乱局

(二)计征税款混乱

大多数货运企业采取承包、承租等方式交给个人经营,货运企业仅按照固定额度向其收取"承包费"(管理费等),并负责向有关部门缴纳相关税费,税务部门难以准确核实承包、挂靠车辆的实际经营额,对发票的真实性也难以辨明。有的地方甚至仅按运输企业在开具发票时取得的"手续费"收入(为运输发票开具额的0.3%~0.5%)计征税款,导致了营业税收入的大量流失和增值税的虚抵,损失极为严

(三)国、地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运输发票由地税部门负责印制和管理,国税部门则负责审核运输发票的抵扣进项税,只有双方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才能确保税款的应收尽收。然而国税、地税部门在交通运输业发票的开具、抵扣环节上却存在信息传递不畅这一重要障碍,使企业运输发票信息与纳税申报信息脱节,严重影响了税款的有效征收,给投机分子、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致使国家税款流失。在金税工程防伪税控系统已基本覆盖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运输发票作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还具有专用发票抵扣功能的扣税凭证这一双重特性,已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虚开代开、偷逃税款的主要手段,也是增值税管理的主要漏洞和难

二、目前货运业税收管理的基本框架和信息化管理模式

针对货运市场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性、经营方式分散性、经营行为隐藏性、流动性强和税收管理漏洞多、死角多等特点,国家税务总局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共出台了三个具体办法和一个实施方案,即:《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和年审试行办法》、《货物运输业营业税征收管理试行办法》、《运输发票增值税抵扣管理试行办法》和《货物运输业发票管理流程实施方案》(简称"三个办法和一个方

(一)货运业营业税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1、开展对货运业的清理整顿,对货运业纳税人进行分类认定

目前对货运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在各地差别很大。有些地区放松了对货运发票的管理,导致货运发票严重失控,对开具货运发票的单位缺乏必要的资格认定和监控,造成税收管理上的征、管、查相脱节,货运发票开具金额与税务机关核定的营业额严重背离,造成营业税的大量流失和增值税虚假抵扣。为切实改变这种现状,总局要求各地对辖区内所有货运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实施新的管理办法。把以前未纳入管理的企业全部纳入税收管理,并根据《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和年审试行办法》的标准将纳税人分为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加强对纳税人的认定和监

申请成为自开票纳税人的,由纳税人自行向当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对其有关资料和实际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审核,对符合条件者,认定其为自开票纳税人,办理认定手续。除自开票以外的纳税人均认定为代开票纳税人。代开票纳税人也要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向当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请认定。对新办的货运单位和个人,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申请办理代开票纳税人认定,凡不符合自开票纳税人条件的,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同时申请办理代开票纳税人的认定申请,待各种条件符合自开票纳税人条件后,再按有关规定提出申请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

对纳税人的管理实行年审制度,由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地方税务机关根据规定内容和程序每年对原已认定的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进行年度审验,年审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如果通过整改仍不合格的,则取消其资格,收回相关证书,清缴货运发票。凡被取消资格的,一年内不准再重新认定。自开票纳税人在整改期内不准自行开具货物运输发票,如需要开发票,则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进行代

2、货物运输发票的开具和管理货运发票的开具方式有以下二种。一种是自开票纳税人开具发票,纳税人凭税务机关核发的相关证件到税务机关领购货运发票,并按有关规定自行保管和开具;另一种是代开票纳税人开具发票,代开票纳税人持有关证件和缴税凭证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或者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批准的中介机构代开具货运发票。

针对不同的发票开具方式,目前采取三种方法对货运发票进行监控。一是自开票纳税人在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时,必须同时报送《自开票纳税人货物运输发票汇总清单》纸质文件及电子文件;二是代开票的中介机构为代开票纳税人开具货物运输发票时要先税款再开具发票,代开票机构在解缴税款后,按规定时间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中介机构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汇总清单》;三是地方税务机关为代开票纳税人代开运费发票时,同样要先征税后开票,并填写《地税机关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汇总清单》。县(市)级地方税务机关于月底前将《货物运输发票汇总清单》传送给上级地方税务机关或同级国家税务机关,便于总局和省级国税局进行增值税运费发票的比

货物运输发票的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均由地方税务机关管理和监督,过去凡已经委托给其他部门管理的,必须依法收回,对货运发票实行全过程监控管理。

3、进一步明确货运业营业税纳税地点

为了对货运行业营业税进行税源监控,防止漏征漏管,对货物运输业纳税地点进一步明确:提供货物运输劳务的单位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提供货物运输劳务的承包人、承租人或挂靠人,向其发包、出租或挂靠单位机构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其他货运业务的向其运营车辆的车籍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

(二)货运发票增值税抵扣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前货运发票抵扣方面存在的问题,新出台的《运输业发票增值税抵扣管理试行办法》与货运业营业税管理办法相衔接,对货物运输发票增值税抵扣的信息采集、传递等环节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纳税人自行开具和地方税务机关及地税机关委托代开发票的中介机构开具的货物运输发票都可以进行增值税抵扣,其他单位代运输单位和个人开具的运输发票不得抵扣。纳税人取得的所有需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运输发票,要填写《增值税运输发票抵扣清单》,在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时,该清单和规定的申报资料一同报

要确保货运发票的全面监控,控制利用货运发票进行骗抵增值税税款行为,就必须掌握所有的货运发票信息。新办法规定,从纸质信息转换成电子信息,共有五种信息采集主体,地税机关负责的运输方信息有三种,即:自开票纳税人的信息由自开票纳税人自行采集,报当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代开票中介机构开具发票信息由代开票的中介机构负责采集,报送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地方税务机关开具发票的信息由税务机关自行采集。国税机关负责的抵扣方信息有两种,即:纳税人自行采集和委托中介机构采

三、我局货物运输业征管现状

(一)由主管税务所负责认定"自开票纳税人"或"代开票纳税人"的资格及"自开票纳税人"年审工作

在我区范围内提供公路、内河货物运输劳务的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所领取并填报《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代开票纳税人认定表》,按照《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和年审试行办法》的规定提交有关证件和资料;主管税务所认真核对有关信息,对符合自开票纳税人或代开票纳税人条件的,分别按照有关规定确认"自开票纳税人"或"代开票纳税人"的资格。认定工作完毕后,主管税务所将认定资料报送征管科备

每年年底,自开票纳税人填写《自开票纳税人年审申请审核表》,并按照《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和年审试行办法》的规定提交有关证件和资料,到主管税务所接受年审。

(二)货物运输业发票代开和税款征收工作由地区税务所的代开票窗口负责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堵塞征管漏洞,针对我市货物运输业中介机构在代开发票、税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市货物运输业中介机构管理的实际情况,自2004年7月30日起,全市范围内已暂停所有货物运输业中介机构的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和税款业务。暂停中介机构代开货物运输发票后,我区的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代开和税款征收工作已全部由地区税务所的代开票窗口负责。

(三)纳税服务所负责《自开票纳税人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纸制和电子信息的采集工作

从2004年1月起,自开票纳税人在每月10日之前向纳税服务所报送《自开票纳税人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纸制和电子信息,我局将上述信息和《地税局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的信息进行汇总,在每月18日前上报市局数据,市局每月22日前向市国税局传递汇总数

四、我局在货物运输业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中关于"发票清单汇总和传递的试运行"一项中提到:"自开票纳税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部门报送《自开票纳税人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纸制和电子信息".而在我局负责此项信息采集工作的具体部门不是其主管税务所,而是发票发售部门——纳税服务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此种分两步走的工作流程显现出了以下几点不

(一)主管税务所在货物运输业征管方面的积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主管税务所对货物运输业纳税人的经营方式、营运车辆情况及具体用票情况等方面掌握的比较充分,在进行信息采集工作时,必将更有针对性,也使其从对货运企业的资格认定到税源监控整个工作流程更加合理。而在目前,由于信息采集工作归由纳税服务所负责,主管税务所在这一方面的积极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不利于货运企业报盘内容及其网上申报内容的核对和问题的及时解决

今年,谢旭人局长到海淀地税局试验区税务所调研时,曾指出:"地税部门应加强对货运企业报盘内容与其网上申报内容的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不但能为国税部门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方便,也是地税部门加强征管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国地税之间应加强联系,互通有无,共同协作,防止税款流失。"

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主管税务所负责网上申报,由纳税服务所负责货运企业报盘,两个部门如果不能保证通畅的沟通,必将极大影响此项工作的效率和结果。因此,若能将网上申报和企业报盘安排在同一税务部门集中受理,则可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信息沟通的不畅,从而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三)现有流程不仅给纳税人带来不便,也影响办税效率

目前纳税服务所负责丰台所、花乡所和园区涉外所三个税务所辖区内的自开票纳税人信息报送工作,涉及地区范围很广,跨度很大,这三个区域的绝大多数自开票纳税人需要专程到纳税服务所报送信息。而有的地区所为了掌握纳税人开票情况,需要纳税人先到主管所里进行审核,再到纳税服务所报送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纳税人增添了负担。同时,因为操作不熟练和软件存在的缺陷,一部分自开票纳税人在信息报送时往往不能一次完成,有时甚至需要往返几趟,极大的影响了纳税人的办税效

五、规范我局货物运输业征管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我局货运业征管工作,充分发挥地区税务所的积极作用,我们建议:我局的货物运输企业信息采集工作改由主管税务所全面负责,将货运业征管工作流程系统化、规范

(一)从税源监控方面考虑

这样做能更好的发挥主管税务所的地区优势作用,以便于其对所辖区域的货运业企业实行有效的税源监控和征管工作,确保发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给予解决。

(二)从全局的货运业征管工作流程考虑

这样做使全局的货运业征管工作流程更加合理。主管税务所可以真正实现从资格认定——纳税申报——信息采集——税源监控这一工作流程的完整化,从而增强此项工作的衔接性和顺畅性,减少了办事环节,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

物流管理办法篇7

一、案件管理的十项业务需要从六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案件管理有十项具体业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一书中对案件管理的业务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

1.统一负责案件受理、流转;[1]

2.统一负责办案流程监控;

3.统一负责涉案的财物监管;

4.统一负责以本院名义制发的法律文书的监管;

5.统一负责接待辩护人、诉讼人;

6.统一负责组织办案质量评查和综合考评;

7.统一负责业务统计、分析;

8.对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9.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

10.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落实十项业务的六方面措施

落实《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所规定的十项业务,本文认为,应当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在开展案件管理机制改革中,作为检察院的领导,当然希望案件统一管理,这样能够及时掌握案件的进展程度。而且,案件统一管理,院领导需要关注的不是具体部门的办案进度,只需要了解全院案件的流程,掌控起来更加方便。但具体办案部门对案件统一管理心理上往往不太容易接受。有了案管机构,案子照办,实际上多出了一个“婆婆”,原来直管的是院分管领导,现在的案管机构成了如影随形的直管领导。人在本性上是追求自由的,多一层监督,就感到多一份拘束,心里总是不舒服,总是容易产生排斥、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加强教育与引导,讲清案件管理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办案质量和保护办案人员的作用,一定要讲清楚。

2.统一进出口

《人民检察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对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实行统一受理”。“受理”可以理解为接受与办理。办理虽然有具体办案部门,但对外却只能由案件管理部门出面。这也就包括了案件的进与出。从进口的角度看,无论何种渠道来的案件,到了检察机关,只有一个机构受理。这也就是案件受理窗口。有的称案件管理中心,有的称案件管理办公室。这个窗口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对外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移送来的案件,自办案件也同样交给案件管理部门。无论是外系统移送来的案件还是自办案件,都统一交给案件管理部门,由案管部门分转给相应的办理部门。从出口看,办理案件的部门在案件办结或需要与原移送单位进行交往,也由案管中心统一办理。如或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由案件管理部门开具法律文书,也由案件管理部门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或移送法院。这样既省去了具体办案部门案外时间和跑腿之累,也免去了办案人员办人情案的嫌疑,更重要的是从流程上对案件的进展有了统一的掌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个人有意或疏忽的原因而导致办案程序上出现问题。对于案管部门把好出口关,《人民检察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要求十分明确:“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办结后需要向其他单位移送案卷材料的,统一由案件管理部门审核移送材料是否规范、齐备。案件管理部门认为材料规范、齐备,符合移送条件的,应当立即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移送;认为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通知办案部门补送、更正。”

3.抓好两个系统的运行与互动

第一是外部系统。指的是有法定办案权、需要把案件交给检察机关处置或需要同检察机关发生关系的各办案单位。主要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和法院等。检察机关与这些单位打交道,统一由案管部门出面。如对退回补充侦查,案件管理部门不仅要补充材料,对补充侦查的时效、期限、程序都要进行监督与提醒,要认真关注这些单位的办案进程。所以,案管部门与外部系统是一个时时双向互动的关系。

第二是内部系统,也就是检察机关的自办案件。一旦进入案管部门,其程序也同外部系统一样,由案管部门监督与提醒,虽然是在同一个检察机关,案管部门同办案部门围绕所办案件,也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4.要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受理与监督。案件受理只是案件管理的开始。因为案管部门自身并不办理案件,案件受理后,案管部门按案件性质和本检察机关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把案件分转到相关办案部门。分转以后,案管部门必须盯着案件走,对办案流程实行全程监控。受理案件,与流程监控相比,相对简单,监控流程,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确保办案质量的过程。流程全监控,是检察机关内部加强自我监督,提高办案质量的实质意义所在。对外部来说,各有关机关的案件移送只需送往同一窗口,无需像以往一样找到相应部门的办案人员才能进行移送,节约了时间,确保了移送的效率。

二是及时处置。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对于情节轻微的,可以向办案部门或者办案人员进行口头提示;对于情节较重的,应当向办案部门发送案件流程监控通知书,提示办案部门及时查明情况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当向办案部门发送案件流程监控通知书,并向检察长报告。

三是评查统计。一个案件办结后,进行评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评查主要是对办案材料(含各种证据)的管理与使用、案件的质量、案件当事人的反映、案件所带来的社会效果、舆论媒体对案件的评价与反映等方面进行评定。统计主要是对所办结的案件的重要数据进行统计,从统计资料中找出规律,为以后的案件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5.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审查环节——案管部门对需要统一受理的案件,应当进行审查。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审查内容有:(1)审查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2)审查案卷材料是否齐备、规范,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3)审查移送的款项或者物品与移送清单是否相符;(4)犯罪嫌疑人是否在案以及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5)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移送审查时随案移送涉案财物及其孳息的,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案件时进行审查,并及时办理入库保管手续。

第二,受理环节——移送到检察机关的案件、检察机关自办的案件都由案管机构受理,案管机构在受理案件时要做好登记工作。但不同情况需要区别对待,案件管理部门对接受的案卷材料审查后,认为没有问题的,应当及时进行登记,登记后立即将案卷材料和案件受理登记表分转给相关办案部门进行办理。如果审查后,认为案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及时要求移送案件单位补送相关材料。对于案卷装订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要求移送案件单位重新装订后再移送。

第三,全程监控——案件分转出去后,案管部门要对案件进行流程全监控,随时了解案件的进程,时时关注案件的时效,期限快到时及时发出预警,以保证案件程序公正。

第四,结案评查——结案后应当及时进行认真的评查。虽然有的评查内容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显现,但绝大部分评查所需要的信息或材料都应当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对评查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搜集尽量仔细一些、完整一些是对的,但没有必要求全责备。

6.健全案管方面的五项制度

(1)受理时的登记制度。这是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起始点。交由检察院办理的案件,必须交给案管机构统一受理方能进入检察机关办理案件的程序。案管机构接到内外系统移送来的案件,一定要认真登记,做到有案可查。同时,对随案移送的涉案财物及其孳息的,也要进行登记。另外,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及其孳息后,应当立即将扣押的款项存入专门账户,将扣押的物品送案件管理部门办理入库保管手续,并将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清单送案件管理部门登记,至迟不得超过三日。法律和有关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2)审查、审批制度。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需要审查,这由具体的职能部门执行。但是,侦查机关移送审查时随案移送涉案财物及其孳息的,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案件时进行审查,这是案管部门的职责之一。

另外,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需要调用、移送、处理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案件管理部门对于审批手续齐全的,应当办理出库手续。对此规定,案管部门的职责是审查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3)办案前的交接制度。案管部门受理案件后,必须把案件分转给相应的具体办案部门,在分转时,应当有严密的案件交接制度。交接的内容、交接的时间、交接的地点、交接人、签收,应当一应俱全。

(4)办案过程中的监控制度。案管部门对全院所有的案子都进行流程监控,这种流程监控要有具体的体现。如果检察院办案部门或者办案人员出现有《人民检察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六百六十九条规定的那六种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如果已经发出了案件流程监控通知书,办案部门在收到案件流程监控通知书后,应当在十日以内将核查情况书面回复案件管理部门。

(5)案子办结后的总结归档制度。案子办结后的评查过程其实也就是办案的总结过程,评查材料要整理归档。案件本身有的案卷虽然已经退了回去,但作为检察机关,应当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就将这些材料制成电子文档,建立起所有案件的电子档案,可随时调阅,作比较或参考。

二、进行职能整合是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传统案件管理模式的缺陷

第一,传统的办案模式影响检察机关整体功能的发挥。传统的案件管理模式相对偏重于办案结果,容易忽视办案过程;相对强调纵向条线管理,容易忽视横向整体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案件管理模式是一种从检察长到承办人的线性垂直管理模式,各办案业务部门以自我管理为主,这种模式存在三大不足:一是案件管理主要依赖于检察长、主管副检察长的宏观管理,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直接管理,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管理,管理归口分散,管理层次多,指挥链条长;二是长期沿用以部门领导纵向管理为主的分散管理模式,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分管领导缺乏及时、全面了解和统筹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渠道,管理环节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性、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缺乏统一机构对案件进展不间断管理,既不利于办案资源的统筹配置,也不利于检察长对各项业务情况的宏观把握;三是在旧有的管理模式之下,对案件的内部监督多依赖领导监督和下一检察环节的监督。案件的办理进展如何,受理、办结了多少案件主要由业务部门内部掌握,案件管理存在封闭性和阶段性,重结果审查,缺乏过程性监控,监督缺位,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检察环节中的问题。这种管理体制导致的后果:一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速度缓慢,信息容易失真;二是管理“断头”多;三是纠偏纠错动力不足。在传统的案件管理模式下,检察案件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表现为横向监督制约不足、纵向统筹指挥缺乏等弊端,影响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质量,也影响了检察业务的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内部监督制约纠正制度难以落到实处。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虽有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但由于都是同事,碍于面子,尤其是在工作琐碎且繁重的审查逮捕、审查案件,很难实施有效的同步监督,也就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甚至还有的分管领导时不时表现出“护犊子”的现象。

第三,法律监督职能发挥受限。检察机关本身就是一个法律监督机关,尤其是对公安与法院的执法与司法,监督是其法定责任。但是,由于检察机关刑检部门干警常年与公安、法院相对固定的人员频繁接触,密切交往,人情关系、互相配合占了上风,监督意识逐渐淡化,监督职能也就日趋弱化了。

第四,激励机制弱化。由于检察机关办案各行其是的特点,缺乏可比性,导致了机关内部对业务工作的考评缺乏权威的考评部门和科学的考评方法,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是干与不干一个样。评优提拔凭印象,工作干得多未必得到认可,干工作居中游的,票数不一定少。这就难以有效激发检察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职能整合的具体内容

案件集中管理模式,是将相关职能由各相关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统一整合到案件管理部门。案件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基本上围绕“六个统一”开展案件管理工作,即统一受理案件、统一分派案件、统一送达案件、统一赃证款物管理、统一案件数据出入口、统一对案件程序流转进行跟踪监督。许多地方检察机关整合内部管理资源的主要举措有:(1)将办公室的检察业务统计工作、检察建议法律文书管理工作等职能划归案件管理机构。(2)将法律政策研究室的制订和修改执法办案工作流程、法律文书管理、执法检查等职能划归案件管理部门,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检察院将检察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划归案件管理部门,如辽宁省检察机关、深圳市和南通市检察机关。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已于2010年6月明确要求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能划归案件管理部门。(3)将监察部门在执法监督工作中的主要职能较多地转移到案件管理部门,将对程序质量和涉案款物的监管,明确为案件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4)将政工部门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检察业务考核评价、检察人员执法业绩档案等职能划归案件管理部门。(5)将执法办案部门受理案件和裁判文书等,送达案件,开具涉及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法律文书等职能划归案件管理部门。(6)将财务装备部门保管涉案物品的职能划归案件管理部门。深圳、苏州等地检察机关的案件管理部门已承担对涉案物品的保管职能,并且率先实行了条形码管理技术。[1]

经过职能整合,各办案部门和具体办案人员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原来的自己掌控办案向在案管机构监督下办案转变;二是从原来办案人员个人从头到尾承包式办案向在案管机构监督下透明、规范办案转变;三是从原来在纵向领导下办案向在案管部门流程监督、引导下办案转变。

职能整合以后,或多或少的会给办案部门与办案人员带来一些不适应,办案部门与办案人员应当消除这样一些心理与思想观念:(1)我的案件我做主;(2)案件管理多此一举;(3)都是同事,案管不必太较真;(4)有了案管,阻断了我的社会资源;(5)案管是多出来的婆婆,无端多出个机构干预了我的办案。

(三)案管中心设立的特别要求

1.职能:不同的检察院对案管机构的职能进行过各自的探索。有的归结为成六项职能,有的归结为七项职能,还有的归结为八项职能,而且角度还各有所不同。

八项职能的具体内容如下:(1)负责对案件各个诉讼环节的程序管理;(2)负责对具有人身强制性、财产强制性等主要法律文书的管理;(3)负责对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不立案、撤案、不捕不诉等案件实行复查;(4)负责对侦查监督、公诉部门不捕、不诉、撤诉、复议、复核案件,捕后变更强制措施、被法院改变定性等案件实行复查;(5)负责对涉案款物的追缴、处理情况进行监督;(6)负责对案件质量进行考评;(7)负责对涉检上访案件的复查;(8)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2.人员:案管中心的人员配备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从人员素质来说,应当是检察机关办案的行家里手。不懂办案,接受案件以后就会无从下手。从人数来说,现在干警人数少的基层院案管中心大都只有2-3人,这是不够的。因为案管机构要管进口,也要管出口,还要监管全检察机关所有案件的流程,对案件进行统计分析、信息查询、综合考评等。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案件各种质地的资料,都会被转变为电子数据,电子数据的制作,非一般人可为,必须是电脑高手。另外,按照《人民检察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要求,随案移送的被扣押的涉案财物及其孳息也由案件管理跨部门管理,而管理这些随案移送的被扣押的涉案财物及其孳息人,需要有很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3.设备:由于案管机构承担着对外联系的重要职责,所以案管部门的办公场所应当相对独立且交通相对方便。通讯设备要保持畅通,电子办公设备配备要齐全。电脑、扫描仪、刻录机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其他普通办公用品也应配备齐全。

三、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是统一设立案管机构的目的所在

建立专门的案管机构,为的就是加强监督。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既包括了对人的监督;也包括了对事的监督;还包括了对办案机构的监督;更突出表现在对办案过程的监督;也当然包括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就目前案件机构的职责而言,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

1.2012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八十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六百六十九条,应从六个方面对本院办案部门或者办案人员进行监督:(1)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不符合有关法律和规定的;(2)法律文书使用不当或者有明显错漏的;(3)超过法定的办案期限仍未办结案件的;(4)侵害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人的诉讼权利的;(5)未依法对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公诉、审判等诉讼活动以及执行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6)其他违法办理案件的情形。

2.对以本院名义制发的法律文书实施监督管理。

3.监督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办结后需要向其他单位移送案卷材料是否规范、齐备。

建立案管机构,统一案件管理,这是检察机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新的机制能够带来新的发展,但新的机制也有不少人一时不能适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新的体制机制的建立与推广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等,但也不能盲目地干,我们要认真研究《人民检察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要求,要多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更要大胆地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院特色的路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以便更好地发挥案件管理机构的作用。

物流管理办法篇8

200x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

  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200x年12月31日南粤物流(含合资、控股公司)员工人数1880人,其中公司本部67人,通驿1288人,广东新粤300人,实业93人,威盛17人,东方思维115人。

  

南粤物流学历情况:截至200x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82人,其士1人,硕士37人,本科242人,大专202人。

  

三、通过岗位分析与设置,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为配合做好公司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各属公司结合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一)通驿分两类进行定岗定员:1、各管理中心按里程、服务区对数以及业务范围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类;2、服务区按车流量、营业额等指标分类。

  

确定各类管理中心和服务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力争为新的服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块。

  

(二)广东新粤应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信、供电、监控、收费等不同业务量以及合同工程总额、里程和工期情况对现有组织架构、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控制好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三)实业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材料供应量、供货总额和里程、工期、工程规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不同业务情况来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四)威盛根据海运以及新拓展的业务特点,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广珠北、大学城、曲江和后门服务区、广梧等项目,对各项目定岗定员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岗定员资料。

  

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公司本部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初稿汇编工作。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试行办法和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正式颁布并在施行中。

  

广东新粤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外,完成iSo质量认证。通驿公司编制了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和服务区人事管理制度,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东方思维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异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五、为适应公司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各属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大大加强。

  

为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本部起草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办法,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公司整体层面上的专题(知识普及性)培训和公司本部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

  

通驿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共举办三期服务区新员工培训,每期20天共203人参加。举办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39人参加培训。进行服务区区长应知应会培训,历时近4个月,21人参加,培训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脱产培训4天,主要进行服务区管理素质、业务流程、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培训;第二阶段:业余自学法律法规及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近4个月,并进行了卷面考试。举办或送培308人次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险、计划生育、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注册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基础及档案管理、税务税法、公文写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便利店信息系统管理、文书科技档案管理、保安骨干、厨师、烧卤、中餐服务技巧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广东新粤培训工作效果显著。一方面,新粤重点抓好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赛宝认证中心参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班;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如下日常性的岗位业务学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学习,积极配合开发部、技术服务部进行内部技术管理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户外拓展能力培训。全年参加培训的员工共81人次(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3人次)。

  

实业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角度对新员工进行了入职培训。组织员工到各钢厂、水泥厂、沥青厂参观学习。对员工进行公司物流管理平台的应用培训。

  

六、着手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员工业绩,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

  

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培训开发及休假等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企业自我约束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共3页,当前第1页1

  

特别是实业根据用人机制和有关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配合集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

  

根据集团总体信息化建设部署,为充分发挥集团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和信息化技术优势,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我们要求各属公司借助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完成公司决策报告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同时,为配合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司从9月起,历时4个月,完成了广东交通集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南粤物流)资料的录入工作,该系统分为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绩效培训、组织信息、报表系统、

系统管理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退人员管理、工资签定、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该系统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八、做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适应南粤物流战略发展需要。

  

为配合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根据南粤物流战略规划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们对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进行了初步的设想。

  

我们认为南粤物流XX年—2010年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设想是人才为本、激励创新,努力培养、吸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重点是物流和信息化管理专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南粤物流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Swot分析:(一)优势:交通物流资源的内部垄断;员工的专业素质较高;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二)劣势:高端物流人才的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三)机会: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入wto带来的推动;劳动力市场专业人才供给充足。(四)威胁:人才争夺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物流和信息人才缺乏。南粤物流人才观设想:做德才兼备的南粤物流人。有才无德是歪才;有德无才乃庸才;无才无德即冗才;有德有才方人才。

  

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实施设想:做到“五才”,即求才、识才、用才、奖才、育才。(一)求才:1、外部引才,根据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条件,选择适用的人员招募方法渠道和人员甄选工具,从名牌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精英中挑选优秀分子加入南粤物流。2、内部选才,通过工作轮换、竞聘上岗、职位升降和干部交流,建立有效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二)识才:通过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动态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真正地发现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三)用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80/20原则,企业中20%的员工创造企业80%的价值,应管好这20%的核心骨干员工。2、授权管理,为适应当今新的管理思维强调组织扁平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可适当将一定的权力下放给员工,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3、团队建设与合作,在公司上市和重大事项的运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和归属感。(四)奖才:建立一整套适合培养南粤物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的激励体系。1、建立多种价值分配形式机会、职权、资格认可、荣誉、休假、教育与发展、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股权等。2、员工持股结合公司上市,进行员工持股。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保持核心层对公司的有效控制。3、奖金,主要是对超额绩效和创新成果的奖励(包括年终专项奖等)。4、晋升,主要依据员工的突出绩效,同时参考任职资格水平。5、荣誉,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和工作态度优秀的员工授予荣誉称号,设立创新荣誉奖。(五)育才:建立基于人力资源战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开发体系。1、两大核心:(1)考虑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2)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2、三个层面:(1)制度层面:涉及企业培训开发活动中各种制度;(2)资源层面:构成企业培训开发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3)运营层面:企业培训与开发机构的工作内容与流程。3、四大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

  

九、努力做好职改工作,负责完成公司出国手续的办理。

  

(一)职改工作:1、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完成9个专业科目79人次的考试报名工作。2、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初次认定10人,申报中级资格2人,申报高级资格6人。

  

广东新粤还办理詹润取等18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申报手续(其中13人成功申报项目经理,6人申报高级项目经理);同时协助做好公司各类资质证件的年审工作。共3页,当前第2页2

  

(二)出国办理:1、负责办理公司9人6个月多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证;9人办理3个月2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证。2、协助办理多个出国考察培训团。

  

广东新粤为部分管理人员办理往返香港通行证申报手续4人次,办理组团出国考察2个团21人次。

  

十、根据公司业务和架构整合安排,做好广东新粤移交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为加快公司上市工作的步伐,优化集团内部资源组合,理顺我司对广东新粤管理关系的归属问题,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我部主要负责了广东新粤移交人员的人事档案、行政工资介绍信、工作鉴定及劳动手册、劳动用工手续、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等工作的及时办理。

  

十一、配合完成威盛公司的人员分流工作。

  

为了实现威盛公司的顺利发展,扭转其快递业务管理监控不到位和无法控制成本的局面,我们积极配合威盛公司,从人事管理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威盛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制订严密的分流方案,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依法办事,合理把握政策,严格控制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尺度,出色地完成人员分流工作。先后精简分流310人,补偿仅花费10万余元,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费用支出,真正做到了妥善分流和平稳过渡。

  

十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按规定及时办理了劳动年审、工资总额申报工作;建立员工工资台帐,按要求及时填报人事工资、用工等各类年报、季报和月报。

  

2、为公司新调进及招聘的员工办理劳动用工手续,并负责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

  

3、按劳动社保部门的规定,依法办理社保、失业保、医保的缴费基数申报手续,调整了员工的住房公积金标准。

  

4、及时计发员工工资及各项费用。

  

5、配合集团完成公司班子成员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全年接收人事档案25份,移出人事档案2份。

  

6、与乐万企公司合作完成公司人事。

  

7、完成集团和公司领导临时指派的其他工作任务。

  

物流管理办法篇9

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

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年12月31日南粤物流(含合资、控股公司)员工人数1880人,其中公司本部67人,通驿1288人,广东新粤300人,实业93人,威盛17人,东方思维115人。

南粤物流学历情况: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82人,其士1人,硕士37人,本科242人,大专202人。

三、通过岗位分析与设置,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为配合做好公司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各属公司结合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一)通驿分两类进行定岗定员:

1、各管理中心按里程、服务区对数以及业务范围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类;

2、服务区按车流量、营业额等指标分类。确定各类管理中心和服务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力争为新的服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块。

(二)广东新粤应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信、供电、监控、收费等不同业务量以及合同工程总额、里程和工期情况对现有组织架构、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控制好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三)实业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材料供应量、供货总额和里程、工期、工程规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不同业务情况来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四)威盛根据海运以及新拓展的业务特点,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广珠北、大学城、曲江和后门服务区、广梧等项目,对各项目定岗定员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岗定员资料。

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公司本部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初稿汇编工作。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试行办法和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正式颁布并在施行中。

广东新粤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外,完成iSo质量认证。通驿公司编制了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和服务区人事管理制度,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东方思维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异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五、为适应公司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各属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大大加强

为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本部起草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办法,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公司整体层面上的专题(知识普及性)培训和公司本部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

通驿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共举办三期服务区新员工培训,每期20天共203人参加。举办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39人参加培训。进行服务区区长应知应会培训,历时近4个月,21人参加,培训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脱产培训4天,主要进行服务区管理素质、业务流程、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培训;第二阶段:业余自学法律法规及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近4个月,并进行了卷面考试。举办或送培308人次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险、计划生育、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注册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基础及档案管理、税务税法、公文写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便利店信息系统管理、文书科技档案管理、保安骨干、厨师、烧卤、中餐服务技巧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广东新粤培训工作效果显著。一方面,新粤重点抓好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赛宝认证中心参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班;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如下日常性的岗位业务学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学习,积极配合开发部、技术服务部进行内部技术管理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户外拓展能力培训。全年参加培训的员工共81人次(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3人次)。

实业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角度对新员工进行了入职培训。组织员工到各钢厂、水泥厂、沥青厂参观学习。对员工进行公司物流管理平台的应用培训。

六、着手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员工业绩,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

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培训开发及休假等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企业自我约束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

特别是实业根据用人机制和有关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配合集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

根据集团总体信息化建设部署,为充分发挥集团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和信息化技术优势,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我们要求各属公司借助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完成公司决策报告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同时,为配合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司从9月起,历时4个月,完成了广东交通集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南粤物流)资料的录入工作,该系统分为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绩效培训、组织信息、报表系统、系统管理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退人员管理、工资签定、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该系统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八、做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适应南粤物流战略发展需要

为配合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根据南粤物流战略规划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们对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进行了初步的设想。

我们认为南粤物流2005年—2010年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设想是人才为本、激励创新,努力培养、吸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重点是物流和信息化管理专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南粤物流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Swot分析:

(一)优势:交通物流资源的内部垄断;员工的专业素质较高;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

(二)劣势:高端物流人才的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人工成本相对较高。

(三)机会: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入wto带来的推动;劳动力市场专业人才供给充足。

(四)威胁:人才争夺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物流和信息人才缺乏。南粤物流人才观设想:做德才兼备的南粤物流人。有才无德是歪才;有德无才乃庸才;无才无德即冗才;有德有才方人才。

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实施设想:做到“五才”,即求才、识才、用才、奖才、育才。

(一)求才:

1、外部引才,根据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条件,选择适用的人员招募方法渠道和人员甄选工具,从名牌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精英中挑选优秀分子加入南粤物流。

2、内部选才,通过工作轮换、竞聘上岗、职位升降和干部交流,建立有效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

(二)识才:通过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动态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真正地发现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三)用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80/20原则,企业中20%的员工创造企业80%的价值,应管好这20%的核心骨干员工。

2、授权管理,为适应当今新的管理思维强调组织扁平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可适当将一定的权力下放给员工,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

3、团队建设与合作,在公司上市和重大事项的运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和归属感。

(四)奖才:建立一整套适合培养南粤物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的激励体系。

1、建立多种价值分配形式机会、职权、资格认可、荣誉、休假、教育与发展、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股权等。

2、员工持股结合公司上市,进行员工持股。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保持核心层对公司的有效控制。

3、奖金,主要是对超额绩效和创新成果的奖励(包括年终专项奖等)。

4、晋升,主要依据员工的突出绩效,同时参考任职资格水平。

5、荣誉,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和工作态度优秀的员工授予荣誉称号,设立创新荣誉奖。

(五)育才:建立基于人力资源战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开发体系。

1、两大核心:

(1)考虑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2)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

2、三个层面:

(1)制度层面:涉及企业培训开发活动中各种制度;

(2)资源层面:构成企业培训开发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

(3)运营层面:企业培训与开发机构的工作内容与流程。

3、四大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

九、努力做好职改工作,负责完成公司出国手续的办理

(一)职改工作:

1、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完成9个专业科目79人次的考试报名工作。

2、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初次认定10人,申报中级资格2人,申报高级资格6人。

广东新粤还办理詹润取等18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申报手续(其中13人成功申报项目经理,6人申报高级项目经理);同时协助做好公司各类资质证件的年审工作。

(二)出国办理:

1、负责办理公司9人6个月多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证;9人办理3个月2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证。

2、协助办理多个出国考察培训团。

广东新粤为部分管理人员办理往返香港通行证申报手续4人次,办理组团出国考察2个团21人次。

十、根据公司业务和架构整合安排,做好广东新粤移交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为加快公司上市工作的步伐,优化集团内部资源组合,理顺我司对广东新粤管理关系的归属问题,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我部主要负责了广东新粤移交人员的人事档案、行政工资介绍信、工作鉴定及劳动手册、劳动用工手续、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等工作的及时办理。

十一、配合完成威盛公司的人员分流工作

为了实现威盛公司的顺利发展,扭转其快递业务管理监控不到位和无法控制成本的局面,我们积极配合威盛公司,从人事管理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威盛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制订严密的分流方案,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依法办事,合理把握政策,严格控制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尺度,出色地完成人员分流工作。先后精简分流310人,补偿仅花费10万余元,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费用支出,真正做到了妥善分流和平稳过渡。

十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按规定及时办理了劳动年审、工资总额申报工作;建立员工工资台帐,按要求及时填报人事工资、用工等各类年报、季报和月报。

2、为公司新调进及招聘的员工办理劳动用工手续,并负责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

3、按劳动社保部门的规定,依法办理社保、失业保、医保的缴费基数申报手续,调整了员工的住房公积金标准。

4、及时计发员工工资及各项费用。

5、配合集团完成公司班子成员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全年接收人事档案25份,移出人事档案2份。

物流管理办法篇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存货管理,明确存货管理的权责关系,规范、完善的存货业务管理流程,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避免存货非正常损失,根据省国资委《风险管理应用指引》和公司《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存货,是指公司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在途的、加工中的.库存的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产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物等。

第三条存货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公司和使用(管理)单位两级管理,以使用(管理)单位管理为基础。

第四条存货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管理原则,包括:

(一)采购人员与复核、审批人员分离;

(二)采购人员与验收、保管人员分离;

(三)存货实物保管人员与存货价值管理人员分离;

(四)存货的盘点由存货实物保管人员、存货价值管理人员和独立于这些岗位之外的其他人员共同进行。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分公司及各全资子公司的存货管理行为。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XX部为存货实物归口管理部门,履行下列存货管理职责:

(一)拟订存货管理办法;

(二)负责公司本部存货的实物管理工作,包括采购、验收、保管、建立存货实物管理台账、盘点以及转让、出售、置换、报废等工作;

(三)负责组织对各分公司、子公司建立存货实物管理台账、存货盘点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分公司、子公司存货实物管理部门做好本单位的存货的转让、出售、置换、报废等工作;

(四)其他存货管理职责。

第七条公司财务部是存货价值管理部门,履行下列存货管理职责:

(一)负责公司存货价值形态管理,建立公司存货价值管理台账;

(二)负责对存货的购置、转让、出售、置换、报废、损失财务核销等活动引起的价值增减变动情况进行控制和管理;

(三)其他存货管理职责。

第八条分(子)公司作为存货使用(管理)单位,负责本单位存货实物的日常管理,履行下列存货管理职责:

(一)申报本单位日常存货采购预算;

(二)配合公司财务部、XX部组织的本单位存货的定期盘点;

(三)负责对本单位使用(管理)的存货实物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四)负责本单位存货的实物管理工作,包括采购、验收、保管、建立存货实物管理台账、盘点以及转让、出售、置换、报废等工作;

(五)其他存货管理职责。

第三章存货的计价

第九条存货采购的计价由公司财务部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初始计量,正确核算存货采购成本。

第十条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由公司财务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计划成本法中确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未经公司分管财务的领导同意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一条使用(管理)单位与财务部应结合盘点结果对存货进行库龄、品质等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存货报废处置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报批手续。

第四章存货的取得

第十二条存货的取得,按照下列规定进行预算管理:

(一)公司XX部和各分公司分别作为存货使用(管理)单位在每年年底编制本单位下一年度的存货预算方案,由分公司的存货预算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后交公司XX部;

(二)公司XX部汇总、整理编制公司本部及各分公司存货预算,并提交公司财务部;子公司的存货预算,由各子公司财务部汇总、整理后直接提交公司财务部汇总。

(三)公司财务部汇总、整理编制公司存货预算,并入公司财务预算,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先后进行审议;

(四)公司股东会对预算方案审议通过的,公司财务部编制预算批复文件,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相关单位执行。

第十三条各使用(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存货预算。对于预算内存货采购项目,各使用(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相关财务支付手续。

存货采购超过公司股东会批准的度财务预算的,应由各使用(管理)单位通过公司XX部提出申请,按照前条规定的程序审批后再办理相关财务支付手续。

第十四条存货的采购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存货使用(管理)单位的经办人根据批准的年度预算填制《存货采购申请单》或发起“网上存货采购审批流程”,经经办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提交本单位负责人;

(二)存货使用(管理)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查确认后,报经财务部审核同意、公司分管存货实物管理的领导同意、公司总经理批准。

(三)存货使用(管理)单位或公司XX部根据采购项目的金额额度,按照公司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分别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比)价或单一来源等方式进行采购。

(四)确定采购供应商后,对于不能即时清结的采购项目,由存货使用(管理)单位或公司XX部根据中标(成交)价,按照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填制《合同签发审批单》或发起“网上付款类合同签发审批流程”办理合同签发审批手续后采购;能够即时清结的采购项目,直接进行采购。

第十五条公司财务部对本部、分公司存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报公司总经理。

第五章存货的验收与领用

第十六条公司外购存货在入库前,由使用(管理)单位履行以下验收程序:

(一)检查订货的买卖合同以及供货商提供的材质证明、合格证、运单、提货通知单等原始单据与待检验货物之间是否相符;

(二)对拟入库存货的交货期进行检验,确定外购货物的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合同中约定的交货期是否一致;

(三)对待验货物进行数量复核、表观检查,核对名称、品牌、规格、型号,必要时应当测试检查其功能、性能。

对不经仓储直接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存货,由现场使用(管理)单位接照上述规定进行检验。

第十七条存货验收合格后,使用(管理)单位采购人员开具《存货验收(入库)登记单》或填报“网上存货验收(入库)登记流程”,经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存货验收(入库)登记单》一式三联,使用(管理)单位的存货保管员与采购人员、财务部资产价值管理员各持一联;采用“网上存货验收(入库)登记流程”的,经验收人员确认,流程抄送财务部资产价值管理员,使用(管理)单位实物保管员同时将购置的存货转移至库房进行保管。

第十八条使用(管理)单位实物保管员将存货登记至本单位《存货实物管理台账》,详细登记存货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存放地点等内容,并报公司XX部备案。

采购的存货,由采购人员按照公司财务报销规定,将《买卖合同》(不能即时清结的必须提交)、发票﹑《存货验收(入库)登记单》或“网上存货验收(入库)登记流程”截图一同送交财务部作为付款入账之依据。

第十九条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按存货保管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采取必要的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严格限制其他无关人员接触存货。

第二十条存货的领用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使用(管理)单位领用存货的,领用人员填写《存货出库单》或发起“网上存货领用审批流程”,经所属部门负责人同意,本单位存货实物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到存货实物保管员处领用。

(二)《存货出库单》一式三联,一份由存货实物保管员留存,一份交财务部资产价值管理员,一份交领用人;采用“网上存货领用审批流程”的,流程抄送财务部资产价值管理员。

第二十一条存货实物管理员应当及时核对领用手续,确保领用存货与库存存货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一致。

第六章存货的盘点与处置

第二十二条公司XX部定期并至少于资产负债表日之前组织各分(子)公司进行一次存货实地盘点,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经常性地进行日常盘点工作,全面掌握存货的状况,及时发现存货的残、次等情况。

第二十三条公司XX部及各分(子)公司进行盘点时,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安排盘点人员。

盘点人员进行存货定期盘点时,应编制存货盘点表,分析存货盘盈、盘亏结果、报废及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经公司XX部或分(子)公司的存货实物管理主管部门审核,对盘亏损失的,按照公司资产损失财务核销办法的规定报批,对盘点报废的,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第二十四条存货以转让、出售或置换方式进行处置的,其处置挂牌价或招标价的形成,应当以涉及标的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并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进行决策:

(一)涉及标的账面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可以以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也可以参照市场价确定,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二)涉及标的账面价值虽然超过100万元,但其属于市场交易活跃,能够形成市场价格的品种或项目,可以参照市场价作价,其价格或价格区间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三)涉及标的账面价值超过100万元且无前项规定情形的,其价格或价格区间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报董事会集体研究决定。

第二十五条存货进行转让、出售的,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中:账面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通过省国资委确认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竞价进行,账面价值在50万元以下的,通过竞价或市场询价进行;但如购买方为国有企业的,经公司董事会审核批准后,可以进行协议转让。

第二十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存货可以由使用(管理)单位申请报废:

(一)超过使用年限,存在能耗增加、精度降低、生产(运行)效率降低或有较大安全隐患的;

(二)使用年限未到但腐蚀严重、无修复价值或继续作用易发生危险的;

(三)使用年限未到但因事故或其他灾害,遭受严重损坏且无修复价值的;

(四)其他达到应当报废条件的存货。

第二十七条存货以报废方式进行处置的,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进行决策:

(一)涉及标的账面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由公司分管存货实物管理的领导征得公司总经理同意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

(二)涉及标的账面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分管存货实物管理的领导征得公司总经理同意后,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报董事会决策。

第二十八条存货经过转让、出售、置换或报废处置后,公司XX部或有关使用(管理)单位应将有关批准的文件或网上审批流程截图及相关合同资料一份提交至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对存货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公司XX部及相关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对存货实物管理台账进行更新。

第七章违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