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感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7:18

退休感言篇1

一晃工作几十年,从年轻时的意气奋发到如今的老成重,转眼进入了倒计时,终于步入了退休的行列,以后不再为准时开窗而脚步匆匆风雨无阻。

回头看看即将离开的岗位和朝夕相处的同事,还有窗口来来往往熟悉、陌生的面孔,一种眷恋、不舍、牵绊的纠结,远远超过了退休的兴奋。

思绪起伏,感叹时光的飞逝,纠结自己已不再年轻,曾经的同甘共苦……看似简单,却又复杂万分的窗口服务一干就是几十年。一提起收费,许多不知内情的人会说:“不就一个收费嘛!一伸手就来钱,多简单容易啊!”而具体职责相对于其它科室似乎轻松了许多,它无外乎是整日坐在电脑前机械重复着一收一付的简单操作,似乎既无需很高的技术含量,也不必承担性命之托的巨大压力。

但这里我们却要从认识医生的字迹开始,到熟记药品的商品名和药学名以及收费大项的归类,不同医保的政策,最终更要熟练操作电脑,以便快捷高效的为患者服务。就这样透过收费处这小小的窗口,它却代表的是整个医院的形象,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态度,工作效率,甚至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当那些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着就诊时无奈,检查中的徘徊,演变为不安情绪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还有囊中羞涩却又不得不为医药费发愁的病人家属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不是表面的微笑服务,而是理解体谅,用发自内心的“心底微笑”服务,让他们感受体验我们的工作热情。

春去秋来,不难想象我们每天与不同的病人和病人家属直接接触,矛盾纠缠难免时有发生,面对工作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而收费处的每一位员工受辱委曲演绎着是博大与宽宏的胸襟。视病人为亲人,认真做好收费环节的每一份工作,它凝聚着收费员工的辛勤付出与汗水,唯系着医院的形象和内在文化素质,贡献着自己的春华秋实。

退休感言篇2

关键词:沟通离退休工作实践应用

离退休人员队伍关系融洽、和谐稳定,离不开离退休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和与老同志的沟通交流,沟通在离退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石油分公司现有离退休人员1305人,约占公司正式员工总数的44%。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加,离退休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现实情况,如何根据老同志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解决离退休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促进离退休工作及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是离退休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沟通在离退休工作中的作用

所谓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情感和愿望,避免误解,消除歧见及隔阂,以求彼此间思想统一和情感通畅。

将沟通引用到离退休工作,可以理解为沟通是离退休工作人员与老同志相互联系、增进感情的纽带,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实际上,离退休工作除了事务性工作之外,最多的就是思想教育、政策贯彻、待遇落实等等,而这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与离退休老同志的沟通。沟通是做好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情况,掌握准确信息

沟通能够帮助离退休工作人员了解老同志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思想、生活、身体、家庭和子女等诸多方面。通过沟通及时了解有关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且准确地使用、传递和处理信息。特别是对于离退休人员中的弱势群体,则更需要离退休工作人员主动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2.融洽关系,促进相互信任

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误会、避免冲突、联络感情、促进和谐。在企业改革发展和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形势下,老同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涉及他们利益的焦点问题很多,涉及方方面面,这就需要离退休工作人员和老同志及时沟通解决。沟通工作做好了,老同志就会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为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发挥作用,为实现“石化梦”、“中国梦”贡献力量。

3.解疑释惑,促进思想统一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运用符合离退休老同志特点的沟通方式,畅通与老同志沟通的渠道,宣传、贯彻、解答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离退休各项待遇问题。帮助离退休老同志消除疑虑和困惑,更好地理解离退休相关政策和规定,推进思想教育和离退休各项待遇的贯彻落实。

二、如何运用有效沟通做好离退休工作

工作需要沟通,离退休服务管理更需要深入细致的沟通,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传递,是感觉的互动。如何运用有效沟通解决工作中面对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促进离退休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离退休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

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作为企业离退休管理部门,我们的工作服务的对象是老年群体。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尤其是步入“双高期”的离退休老同志,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很脆弱,既需要家人也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关心与关爱。因此,我们必须放下架子,把自己当作老同志的家人,经常深入到老同志中间,抱着坦诚相待的态度,经常与老同志沟通、交流,为他们释疑解惑,实实在在地打消他们思想和生活上的顾虑,使他们得到精神抚慰,赢得他们的信任,同时要用心、用情、用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2.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

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文字沟通和口头沟通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沟通的内容不同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正式沟通有一套相对规范的沟通方式,例如:北京石油分公司坚持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了解离退休相关政策和规定,定期召开工作情况通报会,向离退休老同志及时通报社会和企业重要情况,坚持党的组织制度,为离退休党员保持党内沟通渠道,这都属于正式沟通,它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效果很好。遇到涉及老同志切身利益和反映较为集中的焦点问题,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讲座,能够使沟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非正式沟通具有灵活性、机动性、易延伸性和操作性,又比较容易表露思想和情绪,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最为普遍。对于高龄老人和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是消极反馈的,坚持日常走访,给予孝心关爱。对于卧病在床和空巢老人,加大走访力度,经常电话联系。通过聊天谈心拉家常、入户走访关爱了解老同志的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传递组织的关心与爱护。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确保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这些都属于非正式的沟通,非正式的沟通更容易被老同志所接受。

3.努力实现最大范围的沟通

一是工作人员之间要做好内部沟通。做好离退休服务和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助和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力量。由于分工不同,对问题的认知存在差异,需通过沟通,求同存异,统一步调。二是要善于与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落实离退休人员待遇,实现“六个老有”目标,必须有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离退休工作不可能事事了解、样样精通,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汇报和反映情况,从而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三是离退休老同志之间的沟通。离退休人员居住分散,平时难以碰面。而老同志存在着怕封闭、怕孤独和喜欢怀旧的心理特点。因此,应把加强离退休老同志之间的彼此沟通作为工作重点,提供必要条件,畅通沟通渠道。

4.搭建平台为沟通提供条件

我们在企业内部报纸《北京石油报》上为老同志撰写稿件开辟专栏,定期为老同志邮寄《北京石油报》、《石化老年》等报刊杂志;建立老年活动室,力所能及为老同志提供活动场所;根据老同志的兴趣爱好,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医学和健康知识讲座;组建老同志文艺队,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这些都为老同志交流思想、发挥特长、学习方针政策提供了平台,为老同志交流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在活动中,实现了彼此间信息、情感的沟通,使一些原本复杂困难的问题,在轻松氛围中得到缓解和解决。

三、在离退休工作中运用沟通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离退休工作中的沟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思想、文化、阅历、身体、智力以及要求都差异很大的老年群体,因此沟通起来的难度相应就很大。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老年群体的特征,正确运用沟通的方法,使沟通工作在离退休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

沟通既是人与人交流的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在实践中只要我们遵循这个规律、运用这个规律,不断完善具体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做好为老服务工作。

1.尊重坦诚,取得信任

对于如何进行沟通,古今中外都有很精辟的见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能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也能建立信任、坦诚的关系。实践证明,信任的程度与沟通的效果是成正比的。老同志由于社会交往减少,情感脆弱、常感失落,容易产生孤独和自卑的心理,因此他们对尊重的需要更为强烈。与老同志交谈,首先要尊重他们,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古人云:“尊人者人尊之”,尊重对方的人格、爱好、行为习惯,是沟通的前提条件,也是获得离退休老同志信任的必要条件。当老同志表达错误的信息或发脾气时,不能立即反驳或与他们争执,要委婉地用肯定的措辞和他们交流。其次态度要和蔼,面带微笑。微笑是美的象征、友好的体现,它为深入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果对老同志摆出一副冷面孔,只会使他们和我们产生隔阂,甚至避而远之。人心是需要真诚养护的,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试金石。和老同志交流尤其如此,只有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建立起信任关系。

由于老同志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他们思考问题单纯,遇事爱急躁,有些老同志对某些政策和待遇不理解,就会发脾气讲牢骚怪话。北京石油分公司离退休工作人员始终将尊老、敬老、爱老的工作理念放在第一位,工作人员耐心与老同志交流,诚恳夸奖老同志的认真态度,面带微笑倾听老同志的诉说,直到他们火气消了再把政策规定解释清楚。在问题解决后,这些老同志每次到来办事,都要给工作人员带些糖果或是小吃,并亲切地叮嘱我们一定注意身体。这些比自己的父母还要年长的人,只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们,带着真挚的感情与他们相处,就能够得到老同志的理解和信任。

2.善于聆听,感知思想

倾听能获取老同志的信赖,激发对方谈话的兴趣,了解他们真实的动机和感受。倾听的艺术不仅要用耳听,还要用眼去看,用心去悟。老同志来到离退休管理处,一旦打开闸门,就会说个没完没了。年轻时的梦想、创业时的经历、分享旅游的心得,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对一些现象的观点等等,都喜欢跟工作人员谈论。在倾听离退休老同志谈话时,工作人员要表现出耐心,不要生硬地打断,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而不是被冷落。注意在倾听时要有恰当的目光交流,可以有效地减少沟通距离,加强心理感应,不时地表现出赞许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要提出看法,说明自己不仅在充分倾听,而且在思考。

每当有老同志来到离退休办公室,工作人员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微笑着迎接、让座、倒茶、热情接待,老同志也特别愿意把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我们分享。尽管有时说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之类的琐碎小事,我们都会认真的倾听,感知他们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做出答复。因为对老同志来说,这是一种安慰,一种温暖,一种心理的满足,一种相处的和谐。

3.语言艺术,提升效率

作为沟通的主要工具,语言沟通是一种最有效、最准确的沟通形式,也是与老同志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与离退休老同志沟通时,一要用心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二要根据老同志的喜好、脾气,多选择老同志喜爱的话题,避免提及老同志不喜欢的话题,引起他们的反感;三要注意语调适中,语速要慢;四要切忌使用生硬的词汇,要重话轻说,短话常说,要留有余地;五要有应变能力,当老同志情绪有变化时,要理解关心,在安抚中循循诱导,注意用引导式的善意的语言疏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当老同志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工作人员回答时把“这样可不可以”“您还满意吗”之类的征询语加在句末,服务工作会更容易得到老同志的支持。还有,当离退休工作需要老同志帮助时,工作人员要多用请求式的话语,如用“请帮助我们做工作”,这虽然是一句尊重的话,但仍是使用命令型的语调。如果说“能不能帮助我们做某项工作”,老同志就会愉快地接受。再有,当老同志因为自身错误发生问题时,不要去追究他们的责任,说“您确实错了”,而要用“对不起,可能是我的表述不够清晰”或“是我确认不够”等语言以承担责任的态度来说话,十分谨慎地回避刺激性语言,老同志对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加配合。当老同志情绪激动时,工作人员要努力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如谈话对象是一个很善于教育子女的人,就敬佩地称赞她教子有方,谈话气氛自然融洽,对方情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巧用语言交流,善用语言技巧,离退休工作就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4.肢体语言,精确传递

退休感言篇3

老赵今年56岁,是某机关单位的一名退休干部。从干部岗位上退下来之前,他因为工作能力强、做事雷厉风行、为人热心真诚,一直深受领导的器重和下属的敬重。长江后浪推前浪,老赵54岁那年,单位提拔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后来者”,老赵便从职位上退了下来,协助新任领导工作。今年7月,老赵正式退休。

在领导岗位的那些年,老赵的工作一直非常忙碌,有时回家会向秀珍感叹“赶紧退休回家休息休息”。因此,在秀珍看来,退休后的老赵肯定会变得轻松、快乐一点,但实则不然。

秀珍发现,老赵刚退休的两三个星期,心情很愉快,但之后就开始沉默寡言、脾气暴躁起来。老赵以前的早锻炼习惯渐渐没有了,起床后就在家里左晃右晃,不仅不停地叹气、自言自语,而且看上去还很心烦,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电视不看,报纸随便翻几下就扔一边。秀珍问他原因,他就脾气很大地朝她大声嚷嚷,像是谁得罪了他,满脸怒气。再后来,老赵干脆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很少说话,也很少踏出房门,有客人来都不愿意出来。

老赵非常疼爱孙子,以前孙子每次来家他都特别开心,又是陪他玩,又是带他出去买吃的。于是,秀珍和儿子商量,让儿子多带孙子过来看看老赵。可结果,孙子来了,老赵还是兴奋不起来,出来看一下就面无表情地转身回书房了。最近几天,老赵连饭都不愿意出来吃,人也憔悴了,这可急坏了一家人。“老赵到底是怎么了?”秀珍焦急地走进门诊室咨询。

就秀珍的问题,医生告诉她老赵很可能患上了退休综合征。所谓退休综合征是退休人员在退休后因为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心理或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惆怅、烦躁、出汗、失眠等,有些人甚至会复发高血压、糖尿病等。

退休感言篇4

【关键词】延迟退休;空帐;利弊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33-01

引言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着手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于1997年正式确立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混合型养老保险模式。2013年,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的发言,建议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一度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有缺口的养老金和有争议的延迟退休。对此,人们所持观点不一致,从国家、社会等角度都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该政策的利弊。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学术文献,累计访问100人,经过总结与分析,从社会、个人等方面得出延迟退休这一政策的利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样本与资料情况

(一)调查方法、内容、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运用的方法是访谈法。根据社会群体的职业性质、年龄、学识,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采取分别访谈的方法进行,所选取的访谈对象均为随机性选取,现场提问、现场回答,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内容:本次访谈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关系延迟退休这一政策、对此自己的看法以及原因、以及这一政策实施后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均为阜新市人民,其中大学生占20%,事业编、行政编工作人员占20%,普通劳动者占20%,离退休人员20%,已退休人员20%。本次调查共访谈100人,得到有效回答100份,有效率为100%。

(二)阜新市人民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关注程度基本情况

根据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初步了解阜新市人民对于延迟退休这一政策的关注度。在100个被访谈调查的对象中有,63%的被访谈对象是非常关注,14%的被访谈属于一般关注,23%的被访谈对象属于不关注。

(三)阜新市人民对延迟退休政策观点的基本情况

根据本次访问调查的结果显示,阜新市人民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基本观点情况为:支持该政策的37%,其中大学生占8%,事业编和行政编工作人员占4%,普通劳动者占13%,离退休人员占#%,已退休人员占9%;反对该政策的64%,其比重分别问12%、16%、7%、17%、11%。

二、延迟退休政策有利影响

(一)国家层面

(1)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填补养老金缺口。据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统计,2011年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而延迟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延缓支付养老金的年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提供时间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可以延长缴费年限,从而在征缴养老保险费这个环节缓解养老金严重亏空的现状。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2)延迟退休可以完善我国退休政策。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迄今已经约4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7岁多。因此,延迟退休可以完善我国的已经保持多年的退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养老保险体制的完善,提高养老保险的社会性作用。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也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的必然选择。

(3)延迟退休可以对抗人口老龄化。根据第二次人口普查,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借鉴国外经验,对抗人口老龄化进程极速加快的较为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延迟退休。和国外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已经早于其他国家,因而可以说,延迟退休是对抗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个人层面

延长退休年龄,将会延长个人的工作年限。也就意味着,原来的退休年龄将会有所改变。延迟退休年龄会避免工作人员过早退休闲在家里,其益处一方面表现为可以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一份经济收益,增强自己老年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收益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和被需要感,从而能够减轻其的不安稳心态,对于强化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层面

延迟退休是对个人工作周期的短暂性延长,可以避免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延迟退休可以缓解高级专业人的“短缺”问题,对于这一类社会群体而言,一旦人员流失,会对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重新聘用会造成资金、人力资源等浪费;(2)“元老”级的工作人员延迟退休可以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延迟退休的负面影响

(一)社会层面

延迟退休对于社会而言,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延迟退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就业困难,因为一些岗位会被年纪较大的人占据,这会剥夺部分年轻人进入这些行业和岗位的机会;(2)从现今社会现状而言,很多劳动者因为个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放弃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而延迟退休,会使得更多的人因为经济收入状况弃缴;(3)延迟退休年龄使得年纪较大的人仍然在从事工作,会使得整个社会呈现老态化,从而会使拖慢社会进步的进程。

(二)个人层面

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已经意味着将近工作了半辈子,很多人退休以后的生活早已规划好,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会将原本的计划打乱,从而打乱个人的生活节奏。对于工资收入处于中等以上的工作人员而言,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自己要晚享受老年生活。另一方面,个人得不到就业岗位就会加重社会现有的“啃老”现象,甚至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方式危害社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

(三)企业层面

延迟退休对于企业而言,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延迟退休使得临退休人员仍然占据着工作岗位,使得企业不能够招聘年轻人,不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升企业的整体活力;(2)现有的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能力远远比不上年轻人,从而一些新兴的高科技电子技术的不熟练操作会影响工作的效率;(3)该政策实施,很肯能会造成部分劳动者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既拖延了工作的进程,也不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结论

综合以上针对延迟退休政策这一问题的利弊分析,本文作者认为,现今人社部提出的“阶梯式”退休是值得提倡的,这种弹性的退休机制不仅可以在避免本文中论述的弊端的同时,强化该政策实施的有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广州日报》,《养老金缺口增大成为推迟退休年龄主因之一》,2008.11.8;

退休感言篇5

“我大半辈子的积蓄打了水漂,未来几十年的退休生活将如何度过?”蒋先生忧心忡忡。

在即将结束的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袭来,不仅让蒋先生前几年股市里赚的几十万元盈利全部揩光,如今还套牢了2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去年底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原先预期的8%的收益根本无法实现,现在已经到期了,可账面上负收益23%,不得已下只得再展期3年。

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一向做事稳健的蒋先生突然间没了方向。他原先的安排挺不错,两套100平方米的房产一套自住,另一套计划给儿子结婚用。手上有100万元股票,想着退休后每年赚10%,也有10万元补贴家用。可现在,不到一年的功夫,半辈子的积蓄就这样不见了。眼看着退休步步逼近,月收入将从现在的1万元降低到3000元,他心里更是没了底。未来退休准备金的大窟窿将如何填补?

的确,2008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像蒋先生一样资产严重缩水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而在众多“受伤”的人群中,最为苦恼、揪心的想必是那些即将退休、希望借助投资收益安心养老的人们。毕竟,年轻人还有着职场打拼、再次积累财富的漫长未来,时间上等得起。可对于临退休族来说,几十年的积蓄打了水漂,原本充裕的退休金出现不小的缺口,未来的养老生活又怎能无忧呢?

因此,今天我们提出“安全退休”这一主题可谓十分迫切。要想让几十年的退休生活幸福无忧,无论如何,你都要首先守住自己的财务底线――安全退休。

退休后面临的“不安全因素”

什么是安全退休?为什么要安全退休?难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退休生活还会不安全吗?

是的。对于正面临退休的人们来说,退休生活其实面临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比如收入的锐减、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威胁、对子女的扶助以及寿命的延长等等,这些都会让银发族的财务状况面临“入少出多“的尴尬。如果不及早地作出规划和安排,很有可能出现年轻时潇潇洒洒,年老时可怜巴巴的惨淡境地。那将是我们多么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啊!所以要想继续保持高质量的生活水准,必须寻找到实现安全退休的财务底线,在职场打拼之年努力实现,以尽早消除那些“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退休后收入锐减

退休后收入锐减是所有退休族最为忧心和头疼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退休后的收入主要依靠社会保障体系来实现。在我国,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人面临退休后收入严重缩水,同时医疗费用等花销不断上涨的尴尬境地。像某外贸公司的部门经理林先生,退休前每月收入2.5万元,现在刚刚退休,月收入社会养老金一下子锐减至3000元左右。“过去的月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奖金、提成等等,这些收入在退休后全都没了。”林先生至今仍感到心理不平衡。 退休前后收入差距如此悬殊,一个专有名词――养老金替代率可以印证林先生的感受。养老金替代率这一指标由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相除得出,比例越接近1,说明两者差距越小,反之则表示退休前后收入差距脱节严重。而我国养老金改革后目标替代率为59.2%,即退休后收入约等于退休前工资收入的六折水平,可实际上很多人还达不到这一目标水准。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退休后的收入锐减将是无法逃避的残酷现实,毋庸置疑地成为“不安全因素”之首。

寿命普遍延长增加养老费用

“长命百岁”是中国人寿宴上最吉利、最美好的祝福,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养老,那长寿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3岁,且8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女性而言,50或55岁就退休了,而平均寿命要超过81岁(以上海为例),那么退休后将有26~31年的光阴需要度过。即使男性60岁退休,退休后也要至少度过20年,而幸福的“百岁老人”们更要度过40余年的时光。这段不容小觑的漫长岁月几乎等于我们人生中可以投入工作的时间长度。仔细想想,要在这几十年中活得有滋有味,一定是需要巨大的财富才能支撑的。虽然老年人吃、穿、行等日常花销较低,但退休人生的总花销却在不断增长,这难道不是一个“不安全因素”吗?

疾病等风险因素增加财务压力

退休后的另一“不安全因素”就是身体健康方面,尤其是疾病的风险增加,保健和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也大大增加了退休族的财务压力。

已经60岁的吴女士对此颇有感慨:“年轻的时候身体可好了,几乎不去医院看病,有什么小毛小病扛一下也就挺过去了。可现在退休没多久,身体又不灵活又容易出状况,自身的恢复能力也大不如前,一年的医疗费用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了5000元,差不多是以前5年的总和。”不久前,吴女士走路时不慎扭了脚,2天后脚踝肿了一圈,去医院一查,原来是骨裂了。医生提醒她年纪大了以后要注意骨质疏松的问题,这下,她真的觉得自己老了。

年龄增长带来的麻烦可不只骨质疏松,年轻时不曾想到的各类疾病都会悄悄靠近。所以关注自身可能的风险,并建立自己的医疗储备金很有必要。

扶助子女或留下财富遗产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父母总要为孩子的将来打下基础,即使是已经成年的子女,待到他们婚嫁、置房、育儿时,父母大多要“表示表示”,必要时还要助一臂之力。如今房价高企,许多小两口的婚房都是由老两口支付的首付款,粗粗算来,动辄上百万元的房子没有个三四十万元也是没法过关的。再加上结婚的彩礼、添丁时的喜费,这些支出的压力并不小。而且父母大多要为子女多多少少留下一些财富遗产,这些因素更加让退休无忧变成一桩忧心多多的难题了。安全退休的“四大指标”

上述“不安全因素”或许还只是共性的,每个家庭还可能面临各自不同的“不安全因素”。即使在风平浪静的市场环境下,安全养老也难关重重,更何况在如今不断蔓延的金融风暴下,“安全至上”既更凸显重要性,也进一步增加了难度系数。

不过再难的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案。对于退休族而言,想检查一下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否安全吗?不妨对照以下的几项指标要求来对照检查一番。

指标一:减少负债,负债率控制在20%~0%。

假如你现在30岁,购房时背负了100万元的债务,你的压力会多大呢?而假如你已经60岁,同样100万元的债务对你的压力又会多大呢?答案不言而喻。

因为退休后收入的锐减等于降低了偿债能力,同样100万元的债务在年轻时看来或许并不吃力,而退休后则可能压垮我们。

“负债是提前享受生活的标志”,此话不错,不过,退休后依然承受较高的债务比例会降低生活质量,如果收入减少的同时还需归还欠款,这样的日子不会好过吧。所以退休前,不妨做个负债“降压运动”,让你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20%~0%,以减轻心跳的压力哟!

指标2:充足的现金流,手头至少有6个月的生活费。

退休后,伴随人们收入的减少,一些日常的支出也会降低,例如交通费、通讯费等,但有些费用不降反升。其中旅游费用和医疗费用最为典型,前者是快乐的消费,而后者是无奈的支出。不论哪种情况,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都会造成周转难题。如果只是无法实现旅行计划也就罢了,如果耽误了治病医疗,麻烦可就大了。所以,保持充足的现金流,让手头至少持有6个月左右的生活资金费用,这是安全退休的必要条件。

指标3:拥有至少一套住宅,“以房养老”更轻松。

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不仅让人感到安心,更是坚实的财务基础。对退休族而言,更是如此。对年轻人来说,房价太高时选择租房,大不了忙个一两天搬搬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动荡的感觉很不安全,而如果自己没有住房,每个月还要支付上千元的房租,无疑又增加了养老金的压力。再加上如果某月有了高额的消费,或突遇疾病,那么现金周转很可能会有麻烦。所以,拥有一套住宅让生活多一份安定,在必要的时候,退休一族还可以“以房养老”,生活无忧呢。

指标4:根据不同用途,做好各项资金分配预案。

“退休就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小徐今年刚过30岁,不过他早早打起了退休规划的算盘,“定投基金已经开始了,投保重大疾病险和养老保险是10年内的计划。现在开始准备,时间充裕些而且每期投入的金额也可以少些,压力自然比40岁或者50岁才刚刚储备退休金的人小很多。”谈起养老,小徐信心十足,及早的规划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其实,小徐长期以来都自己准备了各项资金预案,将手头的结余分配成不同的用途,比如旅游、人际交往、大宗物品等,每年末还根据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来进行第二年度的预算调整。对于退休族来说,因为收入相对稳定,这样的预算安排就显得更为重要,几十年的退休生活难题或许就在这一点一滴中慢慢化解了。

从现在开始行动

退休感言篇6

关键词: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管理;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为了使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中国人民做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尤其是共产党员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中,更是发扬了模范带头作用。建国之后,虽然没有了战争的纷纷扰扰,但是在战后恢复国家经济、提高战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员勤勤恳恳、带领人民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是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在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员集体领导中,中国迎来了国家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时期。现如今,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些多亏了党的正确领导,党员的全力配合。使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但是时间的推挤中,党员们渐渐老去。面对退休党员,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尤其是身处异地的退休党员,他们的退休生活又该怎么安排呢?怎么保证异地退休党员的退休生活呢?

一、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现状

时间在点点滴滴中过去,为党和人民工作了半辈子的党员也渐渐老去。绝大部分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在退休之后仍有党员风范。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勤奋努力、自己自律,应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边的人。异地退休退休党员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仍有不褪色的感情,及时了解国家动态,关心国家事件。异地退休退休党员仍积极参加退休党员工作,积极为社区或单位工作献言献策。但是,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人数越来越多。在现今的退休党员的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异地居住的退休党员的管理工作中更是存在许多问题。

二、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少部分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在退休后慢慢丧失了对党政事务的热情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愈来愈多元化。多种价值观念充斥着人们的思想。异地居住退休党员虽然在党务工作中坚守党性和自己的底线,但是退休之后由于新的价值观的影响,少部分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党性渐渐磨灭。不能承担异地退休党员的责任。部分异地居住党员不能一下子适应退休生活,产生“退休恐惧症”。少部分异地居住党员不愿退休、不敢退休、谈“退休”色变。在临近退休的时候,少部分即将退休党员出现焦虑不安、朝不能寐、夜不能寝等等症状。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党员自身在任期内的工作。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职位和角色的转换,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在退休以后,一下子不能适应突然清闲的生活方式。少部分异地居住党员从心里上产生“落差感”,认为退休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退党”,从而产生失望、失落的情绪。另一种情况是少部分异地居住党员在退休之后,“安享晚年”的思想严重,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很好的行退休党员的责任。这些情况为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2、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因为客观条件不能参加党务活动

大部分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在退休后大都开始进入“三高期”。年龄趋势愈来愈大,老年病症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生活。此外,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居住不集中,分散在各种地区,参加党务活动因地域条件受到限制。异地居住退休党员身体状态不适合长时间在路途上奔波,也给参加党务活动带来了困难。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退休经费有限,给退休党务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同时,组织党务活动的单位与异地居住退休党员之间缺少适当的沟通。单位工作人员对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在单位活动中的作用,对于没有参与活动的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因为不闻不问。

三、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管理工作的策略

异地居住退休党员人数众多,每个人有不同的退休后情况。在加强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管理的工作中,要根据每个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管理策略,使异地居住退休党员重拾热情。

1、有针对性的舒缓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情绪与加强思想建设相结合

面对即将退休的党员,政府需要有针对性的舒缓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情绪。政府给予即将退休的党员从心里进行疏导,避免在职过程中因情绪不佳出现工作失误。同时还避免退休后情绪失落波动大,影响退休后的生活。对于另一种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落差感”情况,需要继续加强思想建设。定期组织次数适当的、活动过程恰当的党务活动。在选取党务活动内容时,尽量参考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意见及建议,选取异地居住退休党员感兴趣又符合活动的主题。活动组织人员鼓励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之中对优秀异地居住退休党员进行表彰。让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在活动之中履行自身在退休后责任。从而让异地居住退休党员感受到自己虽已退休,但仍能够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2、近安置异地居住退休党员与关怀策略相结合

针对老龄化严重和身体状况不好的异地居住退休党员,在党务活动的安排中应当采用就近安置方式。避免因距离受限、路途颠簸造成的异地居住退休党员不能参加党务活动的情况。其次,在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单位工作人员加强对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重视,及时沟通,了解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困难,并予以帮助。让异地居住退休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对异地居住退休党员的管理、关怀,有利于凝结党的凝聚力,增加党员对国家的信心。对开展党务工作、促进现代化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结玲.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探讨[D].吉林大学,2014.

[2]马晓民,朱晶玉,杜鹰,王鑫.加强因故不能参加党内活动离退休党员管理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4,12:76-78.

退休感言篇7

4月3号下午,单位一楼会议室在情谊浓浓、温馨快乐的氛围下召开了退休职工座谈会,热烈欢送李欣灵同志光荣退休。公司领导、班组负责人及部分员工参加了欢送会。

会议开始大家一起观看了“岁月无声 同事友情”充满感人的幻灯片,一张张照片从荧幕上弹出来的时候勾起了每个人深藏在记忆里的回忆……,时间都去哪里了,看着青丝变成白发,大家的心中都涟漪出无限的感慨。相聚是缘,能在一起共事更是难得的缘分,只是平时我们不会看重,但当真离别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份难舍的凝重。

“光荣退休是人生的崭新阶段,工作30多年,风风雨雨,平稳度过,如今安享退休生活,实得可喜可贺”。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在座谈会这样对退休职工李欣灵说到,退休后要多跟老同事们联系,经常回到“娘家来”走走,我们还是一家人。

大家畅所欲言与李欣灵共同回忆多年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说起了一起共事时发生的“糗事”,气氛温馨而热烈。李欣灵感谢领导和同事在工作对她的帮助和关心,特别是生病期间对她如亲人般的照顾和关爱。

公司经理最后总结发言:李欣灵工作了三十几年,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安全生产,现在光荣退休了可以享受真正的幸福日子了,既没有工作压力也有没有生活压力,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让退休后的愉快生活促进精神饱满,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退休感言篇8

关键词: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D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夯实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必须大力加强离退休服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1、要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离退休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严格贯彻执行岗位责任、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工作人员的个人执行力,及时完成单位及上级部门安排、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打折扣,执行政策的不走样,不徇私,有效维护单位的整体形象。

2、要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各种基础资料,如他们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能够找到该离退休人员的各种联系方式等等都应登记在册,只有把基础资料做细、做实,将他们的情况分门别类的建立各种台帐,才能更好的、及时的、有针对性为离退休职工服好务。

3、由于离退休工作的日渐人心,离退休人员都将离退休服务管理部门视为自己的娘家,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到离退休服务管理部门,问到离退休工作人员,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不管是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耐心解答,非常有必要在离退休工作人员中开展“首问制”,避免出现离退休人员询问相关事宜时,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为了开展好“首问制”,应通过站务会的形式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与老同志有关的要进行或正在进行的各项工作,以便及时为离退休员提供相关的政策解释工作,打消他们对政策的疑虑和误会。

4、细节决定成败,在为离退休职工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细节,注意自己在为离退休职工服务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离退休职工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重视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解决离退休职工反映的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各有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离退休职工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离退休人员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越级上访事件。将矛盾扼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的扩大化,有效维护离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

二、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合理划分楼群建立离退休党支部,选拔“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讲奉献、敢负责”的离退休人员党员为支部书记和支委,广泛依靠他们开展工作,定期对他们进行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成为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领头羊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力量,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好帮手。

2、宣传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离退休党员党性强、作风硬、威望高,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要不断提高离退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作用。引导离退休党支部关心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好事、干实事、搞好服务、化解矛盾,增强离退休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要引导离退休党员为公司的发展和社区的稳定建言献策,教育、支持和帮助自己的子女努力干事业。

4、每年要有计划地组织离退休党员参观公司、国家的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他们亲眼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给东方公司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带来的新成果、新形势,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路线是正确的,让他们对公司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国家充满自豪感,也有利于他们对其他离退休人员起到正面的宣传导向作用。教育自己的子女珍惜现在的幸福,要爱岗敬业,为公司的发展作贡献,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

5、要紧扣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需要,针对老同志日常生活相对封闭、相互见面少的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员联系制度,建立支部谈心制度、支部联系老同志制度、支部访问制度等,使支部工作渐入人心,以保持离退休党员思想、感情方面的沟通。将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离退休职工之家,成为维护社区稳定、公司稳定、国家稳定的有力助手。

三、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离退休人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娱乐环境

1、积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是他们离退休之后的一种较好的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说,能运动就有健康。对于身体情况允许,个人又有一定兴趣的同志,我们应当鼓励、支持他们多活动。对于身体条件较差、行动不便的同志,也要积极鼓励他们到室外活动,多接触人,多交往。离退休人员身体健康了,也就有了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心情,晚年生活才有幸福感。

2、在离退休人员中开展活动要因人而宜。既要看他们兴趣,又要注意身体情况。要掌握量力而行,不可盲从。离退休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引导,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离退休职工成立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各个民间自治协会组织,实现离退休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将离退休活动建成单位组织和协会组织相结合,促进离退休人员文体活动的多样化和日常化。

3、要加强离退休活动中心建设,增加资金投入,逐步改善离退休活动中心的条件。

4、鼓励离退休人员参加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应开设适合离退休人员的学科和离退休人员感兴趣的课程,吸引离退休同志到老年大学中来学习,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退休感言篇9

退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群众工作,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尤其是本校在岗子女多,它的工作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离退休职工晚年的幸福生活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因此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不仅是广大离退休职工的迫切要求,也是各级离退休管理组织和离退休管理干部责无旁待的神圣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和部门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表现在: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人员编制少,不足以应对离退休职工的各种思想问题及物质精神诉求,而配置的人员也是人数少、素质低,不愿用精兵强将;在管理服务的经费上也没有切实的保障,使得管理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缺失……凡此种种,都是对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的表现。

就离退休职工而言,他们曾经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国家建设的奠基人和中坚力量,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基层单位的发展和改革立下过汗马功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相继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和岗位,步入人生最后一个阶段。加之近年来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有许多同志二线或退养内退,思想和情感上的失落、生活作息习惯的调整、收入分配上的变化等都产生了许多不适应。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和生活各方面也遇到相应的困难,退休后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学习和思想进步,对社会上发生的新情况、新事物总是以老的、旧的、传统的观念去审视;有的则认为离退休后别人约束不了自己,成为天不管、地不管、人也不管的“三不管”自由人,因而在语言和行动上处于一种无所顾忌的无政府状态;特别对涉及自身及子女利益的问题,总是以个人的得失去衡量,个人受益时则称好,个人不受益时则反对,缺乏全局意识和开放眼光,这也是加剧他们思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几年经济增速较快,企业形势好转且职工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和内退人员收入差距大,加之这部分人相对年轻,身体健康,而又无事可做,也存在着不平衡心理。首先是对调整养老金不太满意;其次是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有片面看法,存在攀比心理;三是对医疗待遇的落实比较担心,有部分离退休人员体弱多病,在外地居住,异地医疗不够完善,报销比例偏低,会加重个人负担部分的医疗费;四是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不到位,使他们产生了心理失落、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这也是加剧离退休人员思想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

根据本人在离退休职工思想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现提出如下做好离退休职工思想工作的建议和决策:

一是退管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从基层单位到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从人力、财力、物力乃至制度建设方面予以高度关注。

二是政治上关心,充分理解离退休人员。没有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工作成就,尊重和理解老同志就是尊重历史和过去,老同志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及时向他们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加深对当前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离退休人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要加强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离退休人员队伍的核心与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活动理顺情绪、解疑释惑、化解矛盾。

三是生活上关怀体贴,主动帮助离退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应把离退休人员当财富、当亲人,而不应该当包袱、当负担,要怀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做老同志的工作,诚心诚意地为老同志办事。要继续为离退休人员办好福利,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主动协调做好医疗报销事宜,甚至在老人离去时要协助家属送葬,妥善处理后事,重要节日及时送去关怀和慰问。

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要满足离退休人员的精神需求,达到锻练身体、调整心态、增进健康、增添情趣的目的。

退休感言篇10

关键词:微信平台;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

随着互联网时代生活的普及,中老年群体对微信等手机程序接受度越来越高。据微信2018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每月有10.825亿位用户保持活跃,其中有6300万位活跃用户为55岁以上的用户。微信每天有450亿次信息发送出,有4.1亿次音视频呼叫成功。视频通话用户比3年前多了570%,视频通话越来越流行[1]。通过手机进行社交、获得信息已成为中老年人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利用微信沟通交流、了解新闻动态、学习新知识,一方面可增加他们与子女间的亲情互动,另一方面增加了其社会融入度。老年人具有年龄大、身体弱、免疫力低、易感染的普遍特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与传播,对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离退休干部居住相对分散,行动不便,为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微信平台为加强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和便利性。“北京老干部”“北京健康教育”“健康北京”“京城健康守护者”等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开通,为老干部管理部门利用微信加强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应看到,微信网络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老同志具有自身特点,面对鱼目混珠、无边界的数字化内容,中老年群体普遍缺乏“把关”意识,往往会成为谣言、诈骗的主要攻击对象[2]。为了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最佳效能,积极引导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利用微信平台加强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并结合离退休干部有关教育管理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供大家借鉴参考。

1问卷调查情况

1.1问卷的内容

调查问卷一共设20道题目,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4道题),微信使用现状及其功能的调查(16道题)。问卷的发放数量及覆盖面:本课题发放问卷的过程是随机和不记名的,一共发放了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合格问卷294份,合格率98.00%(294/300);调查问卷覆盖了北京佑安院离退休的医生、护士、医技和管理等各类人员。

1.2基本情况

分析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符合医院离退休干部构成比。这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关于利用微信平台加强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的分析思考,所以对离退休党员干部有所侧重。北京佑安医院现有离退休党员138人,参与问卷调查的党员有121人,占离退休党员总数的91.67%。见表1。

2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我们对利用微信加强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2.1使用微信的一般情况

91.16%的离退休干部有微信;64.97%的离退休干部经常使用微信;52.72%的离退休干部每天上微信的时间在1h以内,30.95%的离退休干部上微信的时间在1~2h,15.99%的离退休干部上微信的时间在3~8h,0.34%的离退休干部上微信时间在8h以上;关于经常使用的聊天工具,88.78%的离退休干部选择了微信,6.12%的离退休干部选择了QQ软件。可见微信是离退休干部最重要的聊天工具。

2.2使用微信的具体情况

72.45%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微信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交流方式。有88.78%的离退休干部的微信有微信群,其中50.34%的离退休干部有1~3个微信群,34.35%的离退休干部有4~10个微信群,13.95%的离退休干部有11~20个微信群,1.36%的离退休干部有20个以上的微信群。80.61%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微信提高了沟通和交流的效率。

2.3使用微信主要原因

89.80%的离退休干部使用微信是因为可以发送图片、文字和视频,73.47%的离退休干部使用微信是因为比短信和打电话方便,46.94%的离退休干部因为微信免费所以使用微信,35.71%的离退休干部使用微信是因为流行软件。可以看出微信功能的多样化和便捷性是离退休干部选择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

2.4微信优势劣势

微信优势的调查显示:82.65%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微信最有价值的功能是多种功能(视频、图片、短信、语音、红包等),68.37%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微信最有价值的功能是多人交流方便快捷,55.10%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微信是免费平台,42.86%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微信可以扩展人脉;微信劣势的调查显示:80.27%的离退休干部认为信息鱼目混珠,34.69%的离退休干部认为上网流量占用量大,24.83%的离退休干部认为信息量大,查询困难,14.97%的离退休干部认为浪费时间。

2.5建立离退休干部微信群

91.16%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1.02%的离退休干部认为无微信群,7.82%的离退休干部认为不清楚。85.37%的离退休干部认为离退休干部微信群是面向全体离退休职工的,14.63%的离退休干部不清楚。关于离退休干部微信群发挥的作用,86.73%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发挥了及时沟通有效交流的作用,80.61%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发挥了凝聚人心增强团结的作用,67.35%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发挥了节约交流时间成本的作用,60.20%离退休干部认为减少了老同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关于离退休干部微信群推送时间频率的调查,42.52%的离退休干部希望每周1次,40.48%的离退休干部希望每日1次,12.93%的离退休干部希望几周1次,4.08%的离退休干部希望每月1次。

3利用微信加强医院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的思考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软件的流行,人人都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接收和信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和途径。虽然信息软件还具有一定的弊端和缺陷,但是其方便快捷、大众性、即时性、互动性等优势功能快速被人们所接受并使用。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微信网络充分展示了其优势作用。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信这一网络信息平台,增强教育管理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强化离退休干部教育的渗透性和常态化。

3.1利用微信优势功能架起“线上”沟通的桥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软件已广泛应用,根据调查问卷显示91.16%的离退休干部有微信,80.61%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微信提高了沟通和交流的效率,特别是微信群可以增强老同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开展线上沟通交流、教育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架起“线上”沟通的桥梁要立足于离退休同志年龄大,对新鲜事物接受慢等客观实际,要做到:(1)帮助离退休干部把微信群建起来。北京佑安医院离退办通过开展“微信的功能及操作使用”专题讲座,在职党员、青年团员一帮一活动,帮助离退休干部注册微信,加入医院离退休干部微信群,为老同志用好微信打下基础。(2)帮助离退休干部把微信群规范起来。老干部工作人员及离退休支部书记做好微信群日常维护和管理,所有的离退休干部实名制加入微信群,采取“微信集中教育管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架起共通互动的“桥梁”,激发离退休干部的活力。(3)帮助离退休干部把微信群用起来。利用微信方便快捷的优势,发通知、传图片,广泛开展“微视频”“微讨论”等活动,定期党性教育学习资料,宣传先进典型,积极传播正能量。

3.2积极应对微信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微信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媒体或网络,具有两面性的鲜明特征。微信舆情,即公众通过微信,对自己关心或者与自己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3]。微信具有网络传播速度瞬时性、传播方式多样性和传播内容任意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让人们接受信息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得大量信息。正是由于传播的即时性,给网络审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信息鱼目混珠、褒贬兼有,甚至产生舆情风险。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部门既要充分发挥微信快速便捷的优势,又要尽量避免和克服其劣势带来的负面作用,使微信真正成为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的新形式、新手段。北京佑安医院通过建立健全意识形态管控、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离退休干部教育培训,提升政治素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深入了解离退休干部的思想动态,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澄清不实传言,引导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3.3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相互补充的作用

微信公众号作为移动多媒体工具,实现了可视化的移动学习平台,对教育教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4]。它有及时推送、定期更新、保存长久、易于查询、分类完整、内容丰富、易于转发和传播广泛等优点,但也具有被动接受、不易选择、定向、无法交流等不足,而微信群可以弥补公众号这一问题。离退休工作人员在通过微信公众号转发信息时,要积极发挥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的互补作用,既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单位动态以及离退休干部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等,也要利用微信群组织全体人员参与学习和交流,使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级政策文件精神,从而更有效地贯彻落实工作。

3.4弥补专业知识短板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微信教育平台作用发挥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微信幕后的运作团队。公立医院毕竟不是媒体机构,传播影响力有限,公立医院在应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医学科普工作中,应注重与专业媒体机构进行合作优化,在内容、形式、渠道等进行更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互补,让优质的医学科普得到更广途径、更多形式传播给公众[5]。“微”时代,离退休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微”时代带来的变化。(1)要主动学习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基本原理及知识,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从而更加游刃有余、积极灵活地利用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做好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工作。(2)要成立专门的微信运作平台,医院党委要对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的信息精心筛选,产生的效果及时评估,舆论导向精准掌控,不良苗头及时干预,消除微信娱乐化、碎片化、随意性等问题。(3)要建立党委、党支部、离退休干部三位一体的党建微信自媒体平台,要与其他教育管理形成合力,产生共振效果。总而言之,通过调查研究,利用微信加强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不仅是时展的趋势,而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为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载体,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作用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景山.微信2018数据报告:月活用户超10.8亿[Z/oL].(2019-01-09)[2021-03-21].

[2]马丽,郭烨.后喻时代中老年群体对微信谣言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J].科技传播,2020,12(21):152-154.

[3]熊茵,赵振宇.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及风险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2):79-82.

[4]董旭彤.微信公众号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记者观察,2020(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