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如何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8:28

新闻稿如何写篇1

关键词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对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深入,各种实践讨论和理论方面的研究都在不断进行,而如何突出电视新闻稿的写作特色,是有关工作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只有不断改革,探索出更加吸引人的写作方式,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一、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

说道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就要具体到每一条的电视新闻,不论用哪种方式写作,都必须要注意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这几个方面的协调与统一。

1.导语

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话,往往是用简单明了而又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字来概括新闻的本质内容,能够达到引起观众注意力的目的。而怎样把导语写好?写出特色?国内国外的新闻学专家和知名教授以及新闻工作者们总结和归纳了一些规律

(1)开门见山,烘托出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2)简明扼要,突出中心。导语要精练,最精彩、最重要、最直接的呈献给观众们,并且仅突出一两个新闻事实即可,不要嗦嗦的长篇大论,当简明扼要。

(3)精意求新。导语最大的忌讳就是老套的话语,这样很多观众会决定枯燥乏味没有新意,要力求新颖独特。例如:前段时间,很多市场把马肉充当驴肉来卖,当时央视新闻主持人就是以挂驴头买马肉这新颖的又不失观众熟悉的话语开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而这挂驴头卖马肉就成功的让看新闻的老百姓记住了当时的热点话题。

(4)采用具体的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导语不论怎样编写,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新闻文字稿的写作一定要生动形象。

2.主体

电视新闻的主体是导语讲完之后的承接部分,这部分是电视新闻文字稿的重要部分,这部分应该围绕主体提出问题并全面展开,这才是突出电视新闻稿特色的关键所在,采用有说服力的内容说明中心意思,要与导语密切衔接,并且不能偏离新闻中心。

3.背景

电视新闻的背景是对新闻事件的说明,例如环境说明和原因说明,背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占比例很大,揭示独特之处,点出不凡的事情,电视新闻背景材料不仅可以直接的带进,还可以穿插交叉的独特方式在通过简短的话语交代出来,形象的说是非常微妙。

4.结尾

结尾的写作不容忽视,文章有一个好的导语,自然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只有前后相呼应才能写好新闻文字稿,例如当年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安徽电视台新闻《庄嫁医生刘本宽》,这篇新闻报道的是在农业的植保线上努力奋斗的女大学生刘宽本的种农先进事迹,她28岁的年纪。导语是这样描述的:……28个寒来暑往,那刚刚走出校门时的满头秀发已被无数次凄风冷雨染成缕缕银丝,朝气蓬勃的脸儿平添了几多岁月的沧桑。这个开头就是很多撰写导语的新闻文字稿编者需要学习的借鉴的。结余部分是:近年来,一些移局香港、美国等地的同窗好友和亲戚纷纷来信,劝她趁腿脚灵便到国外观光旅游。刘本宽谢绝了。绿油油的稻田,金黄黄的麦浪,28年植保生活,维系着她的不正是这绿色的希望和金黄的收获吗?这个新闻的结尾与导语相呼应,又点名了刘本宽高尚的思想境界,从而深化了主题。

二、电视新闻文字稿的特点

电视新闻是双讯道的立体传播,文字解说和画面语言都很重要,平分秋色,互相呼应和补充,两者同样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要想写好电视新闻文字稿,就要知道它的独特特点。

1.不完整性

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是画面、同期声和文字解说。电视新闻的文字稿就是其中的文字解说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同样重要。文字稿是不完整的语言,它是为配合画面、同期声而准备的,使得3者共同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正是因为新闻稿的不完整性,才充分的体现出了美学特征,这也就是网络上流行的四个字“残缺的美”残缺也是一种美,即新闻稿需要不完整。

2.前后呼应性

新闻稿要与电视画面相呼应,要与电视上的图片相统一,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呼应,切记不可首尾不符,而且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电视画面都存在一种若即若离的辩证呼应关系。

3.抽象特征

报纸上的新闻和广播新闻对语言的要求都是要具体、形象、生动。而对新闻稿来说就不是这样,画面上的语言就已经相当丰富,而文字稿需要起到承接画面和语言的作用,需要做到与画面语言密切配合,功能上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当代电视新闻的新风采。

三、怎样突出新闻文字稿的特色

(1)要给观众提供最鲜明、新鲜、特别和最直观的话语,让新闻文字稿变得实在化、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这一点就需要记者和编辑的努力了,因为有好的题材才能有好的新闻稿,而且记者和编辑要尽量少用抽象的语言,要用大众都能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多采用形象鲜明的与画面上的逻辑相对应的语言,用新闻事实说话,并多用写实性的语言文字。

(2)细节一定要说到位,不能含糊其词,要具体化,但是不能单调,要用具体的生动活泼的细节说明新闻事实,加深观众的印象,引起观众的回味与思索。

(3)篇幅一定要短小,因为仅仅只写一个方面的新闻突破口太小了,要多取材一些新颖的小新闻,增加新闻的丰富度,提升观众的兴趣,而且每个观众侧重关心的问题不同,编者自然要注重照顾到每个观众的口味。视频与音频的效果也是突出新闻文字稿特色的一个关键点,采用画面、图像、现场音响、字母图标、采访的视频转插来丰富语言来表达,最后加上一些为稿子特定的必要的修饰性语言,完成整条新闻。

四、结语

总之,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就需要编写新闻文字稿的作者有很强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否者很难写出让观众满意的新闻文字稿。所以,需要记者的配合,多采取新颖的题材,和真实的事迹来丰富新闻内容。独特的新闻文字稿会让观众更加重视新闻,能够增加收视率。在新闻文字稿怎样突出特色这一方面,还需要有关人士的互相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桂珍,王诗根.试论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J].滁州学院学报,2012,04:111-112.

新闻稿如何写篇2

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科学观学习实践活动,笔者于4月21日开始,先后到盐池、同心、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等地宣传部门,采取了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通联工作,如何加强特约记者、通讯员的培训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积极探索适应新的管理体制的工作运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改革发展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一、现状

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是基层党组织宣传党和上级方针、政策的喉舌;是各级新闻媒体联系基层的纽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管那家媒体,都离不开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支持和帮助。据统计,在省、市级报纸中,通讯员的发稿量占报纸总发稿量的30-40%。

目前,媒体尤其是报纸十分重视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报社大都加强与特约记者、通讯员的联系。各县(市、区)也十分重视通联网络建设工作,将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建设作为宣传报道日常工作的有机载体和重要环节,不断提升宣传报道工作力度。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各县(市、区)为__日报撰稿投稿的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大致有这么几类:一是宣传部门的新闻宣传干事;二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三是社会上的自由撰稿人。以上几类人员构成了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主流,形成了庞大的通讯投稿网络。

但在实际编采运作中,这支队伍近几年来已开始有所萎缩。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讯员数量在锐减。就日报来讲,全市通讯员数量现在正在逐年锐减。长期坚持写稿的、能叫出名和姓的、常联系媒体也不过几十人,过去常来报社投送稿件的一些老特约记者、通讯员,现在这些人有的改了行,有的又忙于其它事务,放弃了写稿。

二是新一代通讯员还没有成长起来,老一代通讯员从事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报道工作相当吃力。媒体竞争提升了新闻工作专业化、技术化程度,老一代的通讯员在现代科技操作中,不会电脑打字,现代通信条件的便利化、快捷化不会利用,书写稿件速度慢,赶不上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通讯员发稿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媒体实行稿分制考核,记者有考核任务,就出现了重记者,轻通讯员现象,疏远了与通讯员联系。

三是由于文化娱乐的多元化,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拓展了,读书看报的人少了,而网民在迅速增加,年轻网民开博客的很多,自娱自乐的多、年轻人写稿的少,他们就没有给媒体投稿的意识。通讯员参与报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人转到给媒体提供线索,以热线电话联系较多。

二、原因

出现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因素所致:

一是__日报经过多年的打造,编采队伍已逐渐壮大。特别是在各县(市、区)基层设置的记者站,使新闻采编调控能力大大增强。

二是领导干部对宣传工作的态度有失偏颇,通讯员难作为。大部分通讯员都是在各地各部门搞宣传的,他们写稿的动力受领导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左右:有的领导虽然重视宣传,但为了突出政绩,追求写“大块”,通常是时机成熟时请报社的记者去写,没通讯员什么事。与工作联系不大的稿子领导们不“感冒”,通讯员认为写了也白写,索性不写了。

三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通讯员淡出新闻写作。过去通讯员都把能在党报上发表篇稿件视为一种荣誉,现在通讯员却更加务实,这种荣誉感渐渐淡化,对写稿兴趣不大了。过去通讯员写新闻稿除了兴趣爱好使然,许多人还把挣稿费视作补贴生活的一种手段,现在他们已不太在意靠写稿挣那点微不足道的稿费了。

四是培训、沟通等机制滞后,通讯员上稿难。现在各地区通讯员除少数人以外,大多是兼职的也就是业余的,对当前新闻写作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研究过程。多数地区的情况是老通讯员基本上都退了,新通讯员却空有一腔热血:质量高的稿子写不出来,质量低的稿子发不出去,投稿数量高而命中率低。报社方面又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培训,通讯员写稿质量提高缓慢,投稿“中签率”低,产生了畏难情绪。再有,近年来报社在不断改革,机构、人员、版面都发生很大变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通讯员对报纸改革情况所知甚微,不知报社的机构设置,不知稿件怎样投递,不知报纸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有的通讯员投出的稿子如同泥牛入海,稿子写得对不对路,能不能用,什么原因,写稿人全然不知,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信心。

五是编辑、记者的工作作风不扎实,通讯员积极性受挫。现在有的记者下去采访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把通讯员写的稿拿来为己所用,有的是把通讯员的名字署上,有的根本不署通讯员的姓名,通讯员对此非常反感。有的通讯员的稿件发了,但编辑没给填写稿费单,或邮寄地址有误,通讯员仍得不到稿费。另外,过去报社每年都搞通讯员好新闻、优秀通讯员等评选活动,以鼓励通讯员写稿、写好稿,现在对通讯员的各种奖励都没有了。有的通讯员认为给报纸写稿既无利又无名,热情渐渐冷却。

三、举措

通过调查,笔者深深体会到,在新时期,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随形势变化要不断加强。我们媒体群众办报的方针没有变、这就要在传统的群众办报模式外,还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来加强通联工作。对此,笔者总结了几条,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__日报要与通讯员勤沟通多联系。

首先是把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通讯员队伍当作积极实践“三贴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报纸需要通讯员多来稿,就必须加强经常性的联系,多搞一些策划活动,来稳定通讯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通讯员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有着“三贴近”的天然优势。重视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满腔热情地关心和培

养他们,提高他们的新闻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新时期党报工作不应忽视的一项工作,也是实现新闻工作“三贴近”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真正把通讯员当作党报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民众心声,准确设置议题的需要。媒体定期把报纸版面的定位、要求,告诉通讯员,把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报道的重点、热点告诉给通讯员,并把一些反映基层的重点稿件与他们联系、约稿,压上任务和担子。也可以对通讯员的来稿进行点评,编辑对通讯员来稿情况及时回复,这样往往可收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二__日报要定期培养通讯员,稳定中坚力量。

通讯员毕竟不是专职记者,他们大都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写稿随意性较大。要使他们成为媒体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培养通讯员,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身为普通受众的广大通讯员是党报伸向社会的神经末梢,他们是民意的“感应器”和民心的“收集器”,他们总能给党报及时提供丰富准确的民意信息。媒体要搞一些策划活动吸引更多的通讯员参与,并使之与编辑之间互相理解,为了更方便与通讯员联系,也要经常建立与通讯员联系公开电话、电子邮箱等,多数通讯员是来自各单位的宣传政工人员,他们更多的是从本单位宣传需要,或是工作的需要出发开展报道工作,对新闻要素的理解难免片面,也有必要加强新闻专业培训,创新培养方式,并分行业、分层次对通讯员培训,将报道工作转化为报道工作中的新闻,这也是媒体的重要责任。每年办一二次专业培训班,但讲课内容要多一些务实操作。发给约稿信,平等地与通讯员交朋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赢得读者,饮誉市场。

三__日报要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

报纸是新闻信息的专卖店,读者只看标题,一翻而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家媒体,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发出第一声,刊播独家新闻,重大新闻来提高媒体的影响力,要提高影响力,这与通讯员作用发挥不可小视,通讯员在基层一线,突发事件打个热线电话,汇报报道线索,提供素材,及时了解报社一个时期的宣传动态,提高写稿的针对性,媒体能及时采用。通讯员与编辑记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办好报、可以说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常通电话、沟通感情、拉近了距离。增加了相互了解,就会收到好的效果。通讯员对稿酬看得小,关键是精神上的鼓励。劈如评先进通讯员、给通讯员所在单位发感谢信,逢年过节给通讯员发短讯慰问,定期上门走访,对通讯员提供有价值线索预以重奖,以这些激励措施,就会唤起通讯员的工作热情。

四是各方努力,别让通讯员受冷落。

通讯员写稿,绝大部分是出于新闻工作和本职工作的热情,没有谁会靠这个谋生,很多通讯员的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免费刊登,通讯员的经济回报是非常低的,通讯员所服务的媒体通常是报刊,新闻以硬性为主时效性又强,工作是十分辛苦的,要注意从各方面多关心他们。

新闻稿如何写篇3

记者站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是报人素质和水平在地方的最直观的反映,所以记者站在地方又代表着报社的形象、品牌。正因为记者站在整个办报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报,都高度重视记者站的建设,都对记者站寄以厚望。

有为才有位。一个党报在地方的影响力如何?一名驻站记者在当地的形象如何?衡量的主要标准就是稿件。稿件是记者站的生命,是记者站的名片,必须始终把完成宣传报道任务放在第一位。报社驻地记者站应当始终坚持“以稿立站”。这是记者站的立站之本。

以稿立站,必须牢固树立主力军形象

坚持以稿立站,必须牢固树立主力军形象。记者站是办好党报、发展报业的主力军,驻站记者要牢固树立主力军思想,发挥主力军作用,做出主力军贡献,维护主力军形象。

树立主力军形象,首先要树立主力军的思想,就是要奋斗在第一线,竭尽全力完成报社编委会下达的各项采写任务;发挥主力军作用,就是要抓重点,抓典型,攻头题,及时完成突击性报道任务。其二是做出主力军贡献。要鼓励驻站记者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多写新、重、活的新闻报道,把精力集中在党的新闻事业上,把汗水洒在稿纸上,为办好党报多做贡献。其三,维护主力军形象,就是要发扬党报的优良传统,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不搞第二职业,严禁有偿新闻,不得以记者的身份、报社的牌子和工作时间。去做私人的事情。总之,要努力营造驻站记者“敬业爱岗,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要鼓励驻站记者多写稿,写好稿。

以稿立站,必须胸怀全局,把握正确导向

坚持以稿立站,必须胸怀全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稿立站,这个稿,决不是一些无足轻重、可发可不发,或聊供填充版面的小稿轻稿,而是要能反映中心工作、反映大局。既能让党委和政府满意、又能使群众爱看的好作品。驻站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抓重攻头写好稿,采写有分量的重点稿件、头题稿件,写出好稿,写出精品。驻站记者,身在基层,与新闻最接近,在出好稿、出重头稿方面优势突出。但驻站记者又容易受基层局限,站位不高,视野不宽。因此,驻站记者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局。驻站记者置身基层,要想到省委,想着党中央。记者站所驻的基层是全局的窗口。它贴近地方现实,但如果胸中没有全局的意识,是不能做到真正的贴近实际,也不能写出符合报纸需要的稿子来。“感觉了的东西,我们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它: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因此,记者站必须及时把握中央的精神,才能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一举一动有更深刻的感觉和理解。具体来说,驻站记者在胸怀全局的前提下,还应该培养新闻报道的宏观意识和主动意识。

驻站记者身在基层,但不等于新闻就在你的手里,还要有一种敏锐的新闻眼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生活,融入群众,及时地聚焦和捕捉海西建设大背景下大量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以及新成果、新典型、新经验,写出真正有分量、高质量的好稿、重头稿。驻站记者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发展变迁,尽管最了解地方的情况,但也常有“身在此山中”的局限,缺乏全局性的把握,多少会受到偏于一隅的影响。对于省报驻站记者而言,宏观意识起码是立足于全省;而中央报刊驻站记者的宏观意识,则起码要胸怀全党全国。要尽量避免小题大作。大题小作甚至忽视不作。这种宏观意识的培养需要驻站记者在平时要多保持与编辑部的联系,认真学习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了解上级的工作部署,既深入地方,又跳出地方。锻炼用全局的意识来思考、研究问题。

以稿立站,必须密切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联系

以稿立站,要求驻站记者必须密切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联系。

记者站除按照报社的要求搞好报道外,还要依靠地方党委的支持搞好宣传报道,报社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所以记者站与地方党委、政府应建立起一种工作上的默契。这就要求记者站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与沟通,充当好报社与地方联系的窗口、桥梁。发挥好这一作用,也是记者站攻关、协调和运作能力的体现。

一个有作为的记者站。可以在报社与地方之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在这方面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便于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工作在基层的各级领导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比较深刻。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既可以得到各种准确的信息,了解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思路,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地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同时,驻地记者在与领导的联系接触中,还可以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增强自己的才干,更有利于防止新闻报道中出现各种偏差。

记者站要经常思考如何将编辑部的报道思想、版栏定位、写稿要求与当地的报道题材或线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将当地的新闻资源与本报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思考怎样表达主题、选角度、写导语、制作标题等。使之达到最好效果。这样就可以减少盲目,做到有的放矢。

以稿立站,必须着力报道驻地的重头戏

以稿立站,是要求记者站必须着力在当地的一些重头戏上做好文章,写好报道,让当地党委、政府满意,让当地读者满意。

新闻稿如何写篇4

党报通讯员要走出写稿难、稿件见报难的困境,就要紧紧跟上我国新闻改革和党报改革的步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念,按照党报新的办报指导思想、新的报道内容、新的报道方式去采写新闻。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把新闻等同于宣传的理念的指导和影响下,通讯员为党报采写的多是本地区、本单位的成就新闻、工作新闻和好人好事新闻,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符合党报需要的新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党报为了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也为了适应人们对新闻的多种需求,把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改变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的新闻报道方式,减少了一般工作性、经验性、成就性等信息量不大的报道,而且增加了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等方面的报道,扩大了报道面。面对这种情况,通讯员只有跳出老框框,改变旧的思维定式,用全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角度去观察、研究、分析、比较社会事物,才能选择出适合党报报道需要的新闻事件,把新闻宣传变为新闻报道,为党报采写出较好的稿件。

通讯员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就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党报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多为党报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稿件,提高稿件的竞争力。在党报上,政策解读性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释性的、事件分析性的、重大问题揭露性的报道多了起来,这些深度报道信息量大,需要作者具有较高的政策和理论水平,具有宏观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拥有快速整合资料的能力,需要站在权威和公众的角度进行报道。通讯员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采写这些报道确实有难度,难以与具有专业素养的编辑记者竞争。但是党报也需要其他方面的报道,尤其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三贴近”的报道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提出的重要原则,是新闻报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体现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为此,通讯员要在媒体记者不可能触及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的情况下,利用自己长期生活、工作在基层,人熟、地熟、情况熟,对群众离得近、看得清、摸得准的地域和时空优势,多采写一些人民群众在贯彻落实方针政策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典型的报道;多采写一些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报道;多采写一些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他们的意愿、诉求和呼声的报道,多抓多捕“活鱼”。这种充满“草根味”的、带有原生态性的新鲜活泼的新闻,既可以满足党报的需要,也可以使通讯员在媒体记者剩余的空间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展示才华,有所作为,大有作为。此外,通讯员还可以利用与当地新闻事件发生地距离近的有利条件,对突发事件和实效新闻及时介入,抢抓报道先机,以快取胜,提高稿件的采用率。

党报通讯员要在新时期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就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党报编辑部及编辑、记者的联系和沟通。要及时了解党报在一个时期的报道思想和重点,以便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写稿件,减少为党报写稿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本地、本单位发生的重要情况和重大新闻线索,要及时反映给党报,做到信息共享。通讯员还应积极参与党报编辑部门策划的重要报道,认真协助编辑、记者完成诸如事件介绍、材料搜集、提供素材以及部分撰稿等工作。这既可以扩大通讯员的报道面,也能够使其在实践中向编辑、记者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党报力求做到新闻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群众性、可读性相统一,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改进和发展,不仅消息、通讯、评论等常用新闻体裁的写作从标题制作、导语写作、背景交代、引语运用到主体安排、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还随着各种媒体的相互渗透、借鉴和兼容,逐渐生成了诸如目击式现场新闻、散文式新闻、故事性新闻、消息和小通讯兼容的新闻特写,介于报告文学和通讯之间的新闻纪事和新闻分析等不拘一格的新的新闻品种。为此,通讯员要在打好新闻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现代新闻写作技巧,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突破、求新求变,采写出既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又形式新颖、文采飞扬,吸引读者的新闻作品。这样的新闻作品,就会受到党报的欢迎。

党报通讯员是办好党报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又艰巨。通讯员既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自信心。要不辞劳苦、不惧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地为党报多写稿、多供稿,在实践中掌握规律、摸索经验,闯出路子,提高新闻业务水平,提升稿件质量,为办好党报作出贡献,在新闻事业广阔的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的辉煌事业。

新闻稿如何写篇5

关键词:新闻稿件;质量

abstract:howdoesthearticleinviewofenhancethenewsmanuscriptthequality,howdiscussedthenewstowriteanythingandwritethegoodcontentthequestion.

keywords:newsmanuscript;quality

说到新闻的写作,多数人都知道,新闻要具备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有些通讯员说:我经常给报纸、电台投稿,五要素也具备,可是投的多,采用的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觉得这就要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1新闻写什么呢

(1)要写新事,写不见和少见的新闻;我们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如:有些事件属于特别新鲜或突发的,或者是重大的事件,你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只要具备5个w,字数不要求太多,一二百字也可,三四百字也可,这类新闻一定受听众或读者的欢迎,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一般会采用。有时一些重大或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但还没有结果,事态还在继续,作为首次报道,应首先把事件发生的消息告知读者或听众,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也会采用。www.133229.com然后再对发生的事件继续进行后续报道,对了解到的还在发生中的事件在当前的结果进行报道,同时对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然后进行综合报道。有时候,有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更超越事件本身分量,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的新闻,这就为新闻报道者提供了更大的报道空间,此时的后续报道也尤为重要,听众或读者也非常关注,作为新闻编辑也特别注重,此时报道者,应及时跟踪,把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与编辑部配合及时播发。

(2)写新好事,就是效果好、办法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新闻线索往往是从简报、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信息里找新闻眼,把一些呆板的简报变成鲜活的新闻。

(3)写故事,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东西必有含义,这就要求我们深思考,找由头,挖掘情景,了解背景,写出综合性的新闻,这样的新闻要符合主旋律,体现新闻正义。

(4)写新故事,新闻宣传要突出“团结鼓劲、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主基调,要特别注重发挥教育和引导的功能。因此,对负面的事情正面写,这就要求记者或通讯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换位思考问题。这就告诉我们:①新闻稿件要具有时效性,要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新闻现场进行采访报道,把最新的消息告知广大听众或读者。②新闻稿件要有深度。

2要提高新闻的深度

如何提高新闻的深度是由一个记者或通讯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决定的。素质和能力涵盖了好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思想、品格、性格、写作基础、概念、写作方法,还要博览群书,等等。新闻是一门综合学科,写新闻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用心感受,只要心中有大局,努力实践,都会写出好新闻。要写好新闻,一定要掌握与政策稳合的基本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新闻事实的规律点。评价一条新闻,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思想性,因为思想就是灵魂,有思想性的新闻必须是真实的,写的角度不同,含金量就不同,含金量是新闻的内涵。一般来说,重要新闻、头条新闻应该是承诺少、解读多。对重要新闻延伸探索的话,就是深度报道,注重挖掘内涵、注重来龙去脉,善于背景的利用,引深故事,推波助澜。

3如何写出好新闻

(1)写新闻要有眼光。一个记者或通讯员要想写出好新闻,必须有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通过现象去思考问题,要善于对事物分析,选角度、求突破。要抓住脉搏找准切口,细心研究。我们平时要多听广播、多读报纸、多看电视新闻,从中掌握新闻媒体当前重点宣传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作者抓住新闻点就等于找到了泉眼,再进行归纳再提升,有针对性地为新闻媒体投稿,这样,命中率就比较高了。

新闻稿如何写篇6

学生记者作为校园新闻传播者和宣传者,身处校园生活的第一线,熟悉校园。他们与师生员工联系密切,了解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呼声,最有机会获取新闻的第一线索。最有可能发掘鲜活生动的第一手新闻资料。他们学习生活在广大同学中间,能及时将各个学院和部门最新动态、各类信息反馈到新闻部,为新闻工作者组稿、选题提供足够的信息。高校的新闻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挥“耳目众多”的长处,采写出更多反映师生员工愿望要求、意见呼声的“三贴近”优质稿件。

学生记者有别于一般报刊杂志的记者,他们主要面对的是高校校园,是一个特殊的校园群体。学生记者不但是学生的代言人,还是高校政治思想宣传的“播音员”,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掌握一定的新闻知识,而且要严格遵循新闻原则和宣传纪律。因此。对于学生记者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包括新闻的写作能力、个人思想和团队协调性与荣誉感三个方面。

对于校报学生记者写作能力的培训,应有别于一般的和专职(业)新闻人员。作为学生记者首要任务就是写出高质量新闻稿件。如何让学生记者能及时发现新闻、挖掘新闻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新闻呢?这就是新闻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责任了。首先,要多与学生记者接触,及时了解他们的写作困惑,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新闻培训课。尽快让他们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常识,解决他们在新闻采写上的困难,让他们明白如何找到新闻、判断新闻价值、采访新闻和写新闻。其次。要利用校报、电视台、广播台这一平台,充分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让学生记者参与到选题、采访、组稿、编辑、录制、制作等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同时新闻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及时、正确地给予他们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如何做新闻,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要鼓励、协助记者团与校内其他团和校外媒体的交流。因为每个团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写作方式,通过交流,学生记者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以弥补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达到更好更快地提升新闻写作能力的目的。最后。针对学生记者流动性大的特点。新闻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滚雪球”式的培养方式,即重点培养一些主干力量,让他们担负一些对新学生记者的培养。在平时的新闻写作和采访中让老生带着新生一起去,这样可以让新生汲取老生采访中的一些经验等,同时,还要让老生负责新生稿件的修改,让新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传、帮、带”的“滚雪球”方式,能让学生记者团留住新鲜的血液。

新闻稿如何写篇7

我想结合上半年的工作做四点汇报。

第一点:追求新闻热度。从每天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出最值得关注的新闻呈现给读者,是做好时事报道的基本功。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放宽选稿视野,丰富稿件来源和类型。在选稿范围上,不仅关注新华社电稿,也关注权威网站和外报的报道;在稿件内容上,不仅关注政经要闻,也关注社会、文教特别是军事新闻,力求满足不同读者的兴趣。二是关注民生报道,彰显媒体的百姓情怀。例如,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事新闻中心承担了每天两个版的后方报道任务。我们深入解读“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突出报道总理及部长答记者问,聚焦房价、物价、社保、学前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热点话题。三是突出舆论监督,体现报纸的社会责任。例如,《过度医疗:按下葫芦浮起瓢》、《中国汽车维权之路有多长》、《看进口红酒如何变脸》、《9家名药企被曝使用毒胶囊》等报道,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点:体现报道深度。改版以来,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稿件进行精深加工,力求让时事报道立体化。一是突出每日重点。在国内和国际版分别设计了“今日关注”和“环球观潮”头条栏目,聚焦当日热点,主体消息之外,配发相关链接,板块化操作,组合式呈现。二是打造周刊品牌。每周五推出《周天下》专刊,每期集中解读一个话题。目前已刊发20余期,涉及美国新军事战略、伊朗和叙利亚问题、美军士兵枪杀阿富汗平民、中国渔民安全、南海维权、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朝鲜半岛安全局势、国内景区门票涨价潮、清查“三非”外籍人员等热点话题。三是挖掘纵深专题。除每日重点和周刊外,根据新闻热点不定期推出半版或整版纵深报道。例如,从访美看40年中美关系、《春风化雨二十年——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朝鲜发射卫星、黄岩岛事件四大焦点透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等等。

第三点:彰显思想观点。观点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我们从三个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有思想、有观点的时事报道。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比如,及时刊发新闻发言人就、南海争端、叙利亚和伊朗等问题的表态,阐明中方立场和主张。针对日本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希拉里指责中俄阻挡叙利亚问题解决、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挑事端等言行,及时撰文予以驳斥。二是加强评论写作。在国际版和国内版开设“话天下”和“子夜谈”两个时评专栏,评析热点,引导舆论。这两个栏目以自写为主,专家约稿和电稿为辅,目前已发稿近百篇。三是坚持开门办报。开设“荆楚眼”、“圆桌谈”等专栏,约请省内外专家解读热点新闻,已累计发稿20余篇。例如,《伊朗铀考验中国油》、《焚经事件为何犯众怒》、《抄底欧洲胜算几何》等,起到了释疑解惑的作用,有的稿件被人民网、新华网等转载。

第四点:突出策划为魂。改版后,责任编辑每天下午上班,提前阅读电稿、浏览外网,并初步选稿,然后召开部门策划会,点评当日本报及兄弟外报,讨论次日重头稿件或专刊报道,力求打好主动仗。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考虑:

一是做好重大节点事件的策划报道,例如党的十、韩中建交20周年、中日关系正常化40周年、美国总统选举等等,包括精心策划好年终系列报道。

二是加强热点新闻专题学习,丰富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头条报道、专刊专题的策划和编辑。我们的编辑要成为会选、会编、会写、会组版的行家。

三是打造名专栏。在国内新闻版打造“今日关注”和“子夜谈”两个专栏,在国际新闻版打造“环球观潮”和“话天下”两个专栏,另外策划好“周天下”专刊和“纵深”专题报道。

新闻稿如何写篇8

【关键词】企业宣传新闻报道

一、洞察全局,围绕企业“闪光点”选材做文章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面前,拉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外贸、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同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众多的民营企业连同国有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面对企业举步维艰的境地,记者和通讯员就必须进行“换位”思考,在诸多不利的环境与因素里,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和要求,用新闻工作者独特的视觉看待生活,积极寻找企业发展经营的“闪光点”,积极报道企业发展经营的“闪光点”,使广大职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企业共度难关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如在1996年,笔者在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矿宣传部时,当时煤炭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效益较差,职工人心涣散。围绕写出高质量的稿件鼓舞人心,我认真思考,采写了《创造活力之源》、《托起贫困矿工的期盼》、《寻觅新生之路》等文章,系统反映了矿经营集团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如何帮助困难职工自立自强的经验和做法,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如在今年,面对新成立的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公司职能定位及其经营战略,我先后撰写了《在困难与夹缝中生存》、《煤化工产业发展,一道似难易解的课题》、《春色满园关不住》等文章,在《陕西工人报》发表后,收到各方肯定。133229.com

二、选准切入点,让职工群众唱主角

企业越是困难,越要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经营阵痛,宣传思想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深入开展形势宣传教育的同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真正将镜头,将笔锋面对最广大的劳动者,突出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让他们成为报纸、电台宣传的主角。因为,他们才是宣传报道永恒的主体。

多年来,我始终把企业宣传的主体对准基层、对准第一线的那些“最可爱的人”。如《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中国煤炭报》刊发的《执著铸辉煌》、《工人技师徐国代》等稿件,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歌颂了全国煤炭系统工业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国代鲜为人知的奉献敬业精神和他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煤海恋歌》、《矿上包公》等稿件,则是歌颂了科技尖兵何国益和劳动模范姚俊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广大职工“学先进、赶劳模”的工作激情。《矿工张勇成为难不倒的维修大拿》、《30年风雨人生路》等稿件,记叙了矿工张勇等人不计个人得失,立足岗位,勇破技术难题的事迹。

三、审时度势,从抓焦点、热点、难点上下功夫

每一次新的社会变革,都会产生新的思想碰撞;每一次突发的金融危机,都会形成不同的关注热点。对于企业也不例外。因为,每个企业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都不可能独处其身。

面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面对金融危机给新闻宣传报道带来的新的变革,如何在危机里增添新闻宣传报道独特的视觉,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破解的难题。首先,要破解的是纵横交织的不同矛盾体如何对待。此外,要破解的是东西方新闻思想、理念如何交融。如我采写的《打造诚信的金字招牌》,文章从市场并不可怕、市场是一个大课堂、市场是核心技术的竞争等方面,记述了合阳合亚达公司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思路和对策,达到了平中见奇的效果。如《面向市场的战略转移》、《兴办三产不可盲目决策》等文章,则是从经济发展规律、市场如何运作的角度,回答了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挑战的现实问题。这些文章在《陕西日报》、《中国劳动报》等报刊发表后,同行们纷纷赞同说,“问题抓在了点子上,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四、要立意深远,从针褒时弊上选题下功夫

危机中的经济报道,是没有局限性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新闻体裁综合地、立体式地报道。否则,就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

纵观今年内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每次新闻报道都显示着不同凡响的思路和举措。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山西黑砖窑事件、陕西的华南虎事件等等,媒体采取的宣传报道方式有图片、长篇通讯、报告文学、言论、评论等,可谓是“百花齐放”。这种立体式的宣传方式,所起的作用非常具有震撼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对于困难企业的新闻工作者来讲,虽然平时难以经历宏大的事件,但却有专业记者们所不具备所的生活环境。因为我们身处基层,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得天独厚,只要找准了视觉,掌握好了采写的角度、高度和深度,也会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如笔者结合矿区“三乱”问题,撰写了《不妨也为煤炭企业立块盾牌》的言论。稿件从问题现象、管理者的忧思、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组稿,提出了治理矿山“三乱”问题的对策和思路。《比富要比出精神》一文,则是结合煤矿企业实际,针对高档消费、大吃大喝回潮等不良现象,以两个农民相互比阔,比出两所现代化的小学为由头,指出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了应当倡导的社会主流。言论发表后,收到好评。

新闻稿如何写篇9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我很幸运,参与了向上述三家媒体的供稿工作,其中的《民众日报》和《两岸彝报》更是从第一期就开始负责供稿。一年来,在对外部和港台部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供稿工作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受到岛内媒体与读者的欢迎。我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让“硬新闻”高效落地

具有60年历史、总部设在高雄的《民众日报》,是台湾中南部颇具影响的综合性日报,本土色彩浓厚。它比较关注岛内新闻尤其是南部地方新闻,受众以南部基层民众为主。该报几年前即开始登载大陆新闻,但多转载自网络,质量不高。

对于大陆,台湾媒体首先关注的就是大陆涉台政策,《民众日报》也不例外。针对这一特点,每次国台办的记者会和重大的两岸政策,我们都精心选材,及时提炼新闻亮点,尽量传递台湾媒体关心的信息,例如《eCFa二次协商桃园登场国台办盼圆满》、《国台办:十二五规划提供台商巨大商机》、《apeC将登场拟会见连战》、《台湾赠送长鬃山羊梅花鹿明春落户威海》……这些稿件均被《民众日报》以版面头条刊出。

除了大陆主动的新闻外,在对突发事件的回应上,我们也及时将大陆的善意传递入岛。例如去年10月,在有两岸代表团参加的东京影展上发生风波,台湾代表团缺席典礼,这成为岛内媒体随后几天密集炒作的事件,一些“绿营”媒体甚至上升到大陆“打压”台湾“国际空间”的高度。对此,国台办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回应称,风波引发的状况是大陆不愿看到的。我们马上将这一新闻提炼出来,供给对方,次日《民众日报》以《东京影展风波国台办:沟通不够》为题刊出,起到了很好的向岛内民众解疑释惑的作用。

此外,台湾媒体对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走势、股市行情、产业动态,以及海外并购等新闻的需求“缺口”很大。去年6月19日,央行推出新一轮汇率改革措施,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台湾《经济日报》的编辑当天下午即致电我们,希望提供深度解读稿件,我们迅速组织编写稿件,在当晚截稿前供给对方。此外,围绕吉利并购沃尔沃、“十二五”规划公布、大陆限制“炒房”措施、Cpi指数上涨、eCFa对两岸经贸带来商机等新闻,我们提供的稿件几乎100%被《经济日报》采用。该社社长杨仁烽说,新华社的稿件已成为台湾读者及时准确了解大陆财经动态的重要平台,对台湾财经界十分重要。

实践证明,在两岸交流日益热络的今天,时政、经济类的“硬新闻”只要内容充实,符合新闻传播规律,一样受到台湾媒体欢迎。

讲究技巧 以小见大 把新闻做得富有人情味

港台部领导多次提出,供稿要在台湾中南部民众兴趣点、接受度之间,寻找结合处、平衡点,既要“以我为主,于我有利”,又要注重宣传技巧,着眼永续合作,讲求“润物细无声”。

在供稿中,我们特别注意选取新闻性与趣味性兼具的,能“以小见大”反映大陆时代特征的社会文化新闻。例如:《大陆高考新风不以状元论英雄》、《西湖白堤万人相亲》、《北京邮政“圣诞邮局”开业》、《武汉市每天10万人租自行车》、《给力不给力成大陆流行语》、《海南百岁老人1378人密度中国第一》、《首个昆曲文化会所苏州成立》、《辽宁首见芭蕾舞演绎民间故事白蛇传》,等等。

仅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些稿件不像政经新闻那么“硬”,富于生活气息,对大陆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对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大陆在环保低碳领域的新做法、网络潮流的新动态等,都予以生动的展示,事情看似较“小”,但折射出的意义不小。

我曾改编过一个稿子,题目是《富春山居图藏馆印戳到手》,讲的是沈阳的一位集邮爱好者故意写错地址,让两岸故宫博物院分别退信,从而在两岸发行的“富春山居图”邮票上集齐收藏机构印戳的故事。此稿只有500多字,但它所反映的大陆民众希望富春山居图“团圆重聚”的心情跃然纸上,胜过千言万语,被《民众日报》以显著位置刊登。

事实上,人与人的沟通需要心与心的相连,两岸交流的新闻,即使主角是大陆的高级官员,只要关注细节,一样可以把新闻做得富有人情味,远离“八股腔”。

突出故事与人物增强台湾读者对大陆的感性认识

《两岸彝报》是一份由台湾夏潮联合会主办的月报,主要面向岛内青年学生,与其他媒体相比,它对大陆的态度更友好、距离感更小。而且月报的特点决定了它喜欢专题性的、有深度的稿件,即使篇幅略长也可登载。这就为我们的供稿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去年11月,对方提出希望我们就大陆的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专题稿件,于是我将新华社近一年间涉及高铁的稿件全部调出,看有哪些适合改编。阅读中我发现,这些新闻中有不少改编自各级铁路部门提供的材料,充满了数字与专业术语,信息十分权威,但是缺少细节与故事,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高铁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这一成就是如何实现的?它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何种困难?它与外国的高铁有何不同?它对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它的建设者是怎样的一群人?这些台湾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在一般的稿件中很难找到答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读到《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一稿时,我眼前不禁一亮,这篇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虽然是对内稿,但是细节饱满,采访深入,重点围绕高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种种细节进行叙述,读来引人入胜。于是我将10000多字的原稿压缩为3000多字,精心编写了稿件的导语和小标题。稿件的第一句话是:“要想知道高速铁路怎么回事,只需在北京与天津之间往返体验一下就知道了。”几个小标题分别是:用自己的方式“跑”起来、向速度极限挑战、“中国芯”“中国脑”打造“中国名片”、自主攻关终成正果。改编时,我特别留意不把话“说满”,毕竟大陆高铁仍是一个新生产物,并不能保证在安全方面完全“高枕无忧”。

新闻稿如何写篇10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纸新闻;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06―0114―02

一、报纸编辑发挥传统“把关者”的作用

新闻编辑,是新闻机构中专门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最早出现在报纸编辑部中,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介中也出现了新闻编辑。也许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中编辑工作的具体任务及其分工有所不同,但是所从事的新闻编辑工作还是有一些共性;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新闻信息的版面的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这些工作内容中,以编辑的“把关者”作用最为突出,新闻在传播之前,新闻编辑是最后的一道关卡。由此,新闻编辑对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传统的纸质媒体新闻编辑中,新闻编辑的作用就是对记者采写编好的新闻稿件进行最后的审阅修改,记者把写好的新闻稿件交到编辑部,这些稿件是记者对采访和搜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加工后所制作出的新闻稿件。但是,这些稿件并不一定就是没有一点错误完全符合报纸直接可以刊登的,新闻稿件有一些硬性的要求,比如:是否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新闻事实的真实性、新闻稿件中的病句以及错别字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新闻编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水平要高。由于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看事实的角度不同,新闻记者会进行现场采访,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虽然具备记者该有的客观性,但是身临其境难免不能客观冷静的对待事情;而新闻编辑相对来说处于一个统领全局的位置上,可以相对超脱的看待新闻事件,对报纸新闻的基本要求以及报纸的整体定位上可以把握的更好。所以,新闻稿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新闻记者容易忽略的,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对比、联想、扩展,会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传统编辑采用的是“在纸编辑”,对纸质稿件进行审阅和修改,由于报纸有一个规定范围内的出错率,要想把出错率降到最低,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必须发挥出来,这种编辑方式对新闻编辑的要求会更高,传统编辑一般具备一些素养。

首先,报纸编辑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纸质媒介的新闻编辑,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随时更新的其他方面的知识都要学习,时代迅猛发展,伴随着知识随时更新,新闻编辑要有不断发展的眼光,根据专业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面对更多的挑战。传统新闻编辑自身能力要强,这是处理各种新闻稿件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仅仅做文字修饰工作,新闻编辑既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其次,报纸编辑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广播、电视媒体相比,报纸媒介的新闻具有信息量大、反复阅读、权威性强的特点。报纸消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社会新闻到事关政治大局的新闻,无所不包;而且报纸不像广播、电视新闻保存性很差,报纸易于保存,受众可以反复阅读,传阅率非常高;同时报纸的权威性是大众所认可的,受众非常多,对社会的影响力大。总之,鉴于报纸媒体的这些特性,报纸的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稿件时就要特别的小心,不能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或者是其他的疏忽,导致影响大局稳定的新闻刊登出去,这样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报纸的新闻编辑在思想上保持纯洁性,政治上拥护党和人民,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正确的引导舆论方向。

最后,报纸新闻编辑具备基本业务能力。对记者对新闻点有专业敏感度,在面对众多新闻稿件时能够很快辨别新闻稿件的的价值,哪些是值得刊登出来的新闻稿件,哪些没有刊登的意义。这方面的能力不是短时间能拥有的,需要在长期的稿件修改和编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随着网络新闻的出现,纸质编辑的基本职能总体上来说并没有改变,但是如果仅仅具备纸质新闻编辑的基本能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纷繁复杂的网络新闻使得受众面临着真实和虚假新闻的辨别;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网络新闻编辑凭借自身新闻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对新闻进行修改和辨别,把最真实和最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挑选出来方便受众阅读。网络新闻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特点使得新闻编辑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新闻“把关”作用上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筛选和修改稿件。筛选稿件是网络编辑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新闻出去之前比较重要的环节,面对着浩如烟海的新闻信息,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和辨别,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在网站上刊登出来;网络编辑除了和报纸编辑一样对稿件的词语、句子等方面进行修改以外,还要对一些摘要性新闻着重编辑处理。比如对新闻标题的编辑就是考验编辑能力的一个方面,网络新闻更新的极快,网络标题在吸引读者眼球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编辑要对网络标题进行修改润色,提炼出鲜明和突出的标题。还要把一些超链接和背景资料进行整合,使得网络新闻更加的丰满,加深读者对新闻的印象。发挥好舆论引导功能。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这种引导功能表现的尤为明显,网络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互动交流,如何传达好群众的心声以及发挥好这种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是现代编辑必须掌握的能力。

新闻编辑要有“信息技术”的概念。报纸新闻的编辑采用的是“在纸编辑”,这种编辑方式出错的几率很大,而且有时候在稿件上修改还要在网络中再修改一次,这就出现重复劳动的问题。这种传统的编辑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在机编辑”,在机编辑不需要任何的纸张和笔,只需要在电脑上对稿件进行编辑,而且杂志期刊的稿件已经很少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到杂志社和报社,而是通过网上电子邮箱直接发送电子稿,这种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编辑在拿到电子稿件后直接在网上对稿件进行编辑,可以复制、粘贴,还可以对稿件的抄袭度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编辑的效率,这是传统的编辑方式所不及的地方。编辑必须具有信息技术意识,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报纸新闻的编辑工作中。

编辑是新闻写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促进编辑者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需要报纸编辑做以下工作:首先,要树立信息技术意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逐渐深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手段也是变化多端,编辑要对随时变化的信息技术时刻关注,学习信息技术中新技术操作部分;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所有的信息技术。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非常的熟练,熟练地掌握在网络中检索信息、编辑信息等各种技术。增强自身在机操作能力,追赶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最后,还要有创新思维。对所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能死板教条,而是需要发挥编辑的创新思维,让信息技术发挥它创新性指导的作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报纸新闻的工作借鉴信息技术手段,吸取网络新闻写作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报纸新闻有必要延续那些本身具有的独特优势,但是也需要学习新媒体时代先进的写作方式,把创新性技术同传统的写作结合起来,寻找长期融合的发展之路。

三、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写作优化方法

由于信息技术的参与,使得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出现融合的趋势,但是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如果不积极地认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网络新闻写作难免会停滞不前。而同时报纸新闻那种长期形成的传统程序化写作模式的缺陷也会影响其长远发展。

(一)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降低,可信度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个被人们说烂的一句话在信息繁杂的网络新闻中同样被重视,在比较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量大是网络新闻明显的一个优势,但是这些写作优势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其次,网络新闻繁杂无序,价值高的新闻被隐藏。网络新闻写作的“零门槛”促使众多新闻迅速在网站上传播,海量的新闻令人们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阅读新闻。一旦发生重大的新闻事件,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铺天盖地全都涌现出来,不同的网站之间互相转载和引用,造成大量重复的新闻信息传播,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却被隐藏在海量的报道中。

最后,网络新闻格调不高,“三俗新闻”泛滥。网络新闻同样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言论立场,定位必须准确。现在的网络新闻中“三俗新闻”泛滥,所谓的“三俗新闻”就是指庸俗、低俗、媚俗新闻。这种为了吸引受众的“三俗新闻”降低了网络新闻的格调。在这方面编辑应该起“把关者”作用,严厉打击这种低俗恶俗的新闻在网络中

传播,给广大受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

(二)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写作的优化

1.网络新闻表述过程的优化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网络新闻数量繁杂,要想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标题的制作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网络新闻的标题形式不同于报纸新闻,网络新闻中标题与正文分别出现在两个页面,众多标题罗列在网站首个页面,而正文是在其他页面。这就要求网络新闻标题一般是单行标题,较少有引题和副题;字数一定要少,标题一定要短;标题最好不要使用令人捉摸不透的词语,也不要用太多的修辞手法,比喻或者隐喻太多容易让读者不明白,太另类超前的词语也会造成一部分读者的阅读障碍;正文中还要重复标注标题,防止受众忘记整则新闻的主题思想;标题语言一定要平实,不能过于夸张和华丽,这样的标题更有亲切感,可以拉近和受众的距离,太过于夸张的标题可以吸引受众但也有虚假夸大事实的嫌疑。

2.网络新闻其他方面的优化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为什么一直是屡禁不止的问题?如果新闻的真实度不能保证将来会阻碍网络新闻的持续发展。而且近来“三俗新闻”在网络上有上升势头,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网络新闻的信任度。保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与打击“三俗新闻”的继续泛滥,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规范。

首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犯罪、网络纠纷等问题,网络道德的缺失、网络立法的缺失都会阻碍网络新闻的继续发展。

其次,媒体自身要加强自律,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基本的工作准则,新闻工作者不能因为一些自身利益或者是集团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职业道德。编辑是新闻的把关者,在报纸新闻中这种把关作用更明显,编辑是新闻之前最后的关口,所以,他们的任务非常艰巨。

最后,公众要积极参与到打击虚假新闻的活动。网民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对于一些虚假新闻不要盲目的接受,对假新闻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打击网络虚假新闻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它和每一个公众密切相关,我们要坚决地抵制虚假新闻的传播,防范虚假新闻在新闻网站中大肆被传播。

3.报纸新闻写作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