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标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8:33

新闻稿标题篇1

【关键词】报网互动;国内新闻;选稿;新闻排行榜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带来压力,报网互动成为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编辑活动的新特征。在报网互动背景下,如何既借助网络新闻资源,又突出自身特色,是国内新闻版面编辑工作的关键所在。作为编辑工作的首要环节,选稿工作的优劣是编辑工作成功与否的基础。总结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都市报国内新闻版面的选稿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利用网络新闻排行榜

国内新闻数量众多,选稿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从大量纷繁芜杂的信息中吸引“注意力”,选出受众最为关注的新闻。报网互动背景下,做好这一工作,除了靠编辑的基本新闻素养外,借助新闻门户网站的排行榜来选稿子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门户网站的新闻排行榜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根据点击量的排序,另一种是根据评论数(跟帖数量)的排序。报网互动背景下,大多数报纸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很多突发新闻都实现了即时信息,未见报先上网,这些新闻很快就会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获得即时广泛的传播。网络新闻是当前最新最快的新闻事实集中地,应成为国内新闻版选稿的首要参考。而一条新闻在门户网站以后,它的点击量最能说明受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注程度,这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都市报国内新闻版选稿工作应首先考虑门户网站点击量排行榜比较靠前的几条。

不过,点击量并不是选择网络新闻的唯一标准,有时候也会出现例外的情况,比如有的新闻点击量虽然高,但这只是因为它的标题耸人听闻,受众真的点开看了,会发现内容其实稀松平常,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第二种排行榜,即根据评论数(跟帖数量)所做的排序。一条新闻,评论它的跟帖数量多,说明它背后值得思考的东西也比较多,能引起受众兴趣,带来比较多的社会讨论,这是那些靠耸人听闻的标题来骗取眼球的稿子所无法达到的,也是新闻选择更为根本的标准。借助点击量排行榜可以扩展所选新闻的广度和视野,而借助评论数排行榜则可以保证所选新闻的深度和内涵。合理利用这两种网络新闻排行榜,既能充分满足公众的关注点,也有利于平衡编辑的个人偏好对选稿的影响。

给“小事”一席之地

国内每天的大事、热点多,网络新闻可以海量容纳,而报纸版面是有限的,这一矛盾就要求报纸编辑的选稿工作不但要唯“新”唯“快”,而且要唯“巧”。如何做到更“巧”?笔者认为还是要注意给那些比较感性、稀罕的“小事”一席之地。

首先,“小事”可以起到调节版面的作用。比如《大河报》2009年4月1日国内版上4篇稿子,前3篇分别是《自“襄汾溃坝”事故以来无人愿当临汾市委书记》《温州官员出国不归事件追踪——杨湘洪之妻涉嫌受贿被捕》《广东一级电站大坝出现重大险情》,这些都是“军国大事”,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但整个版面内容色彩较为一致,也显得比较沉闷,其间选择了一件“小事”——《男子吃再多也不饱——食管破裂饭都吃到肺上了》,这类稿件对版面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其次,“小事”与“大事”互为衬托,不但“小事不小”,也能赢得更多关注。比如2009年4月4日《大河报》国内版上,《前副总理曾培炎领衔组建新智库》《贵州六公职人员嫖宿中小学女生》《前富豪牟其中监狱生活探秘》等几篇稿子都比较重,最后加个小稿《华南师大附中一个班19人被保送北大清华》,此稿也很受关注,版面内容也因此显得丰富。

在国内新闻版上,重要的时政新闻要发,可读性较强的社会新闻也要发,“小事”并不能被忽视。重视民生是都市报的显著特征,对都市报来说,做好社会新闻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还超过做“大”新闻的重要性,为此,如果有时一些时政新闻距离广大市民的生活比较远的话,甚至可以舍弃。

跳出程序抓实质

目前,国内新闻稿件的主要来源包括三大块:新华社、各大新闻网站和报纸供稿联盟当天传来的同步见报稿(外稿)。由于要闻版(一般在报纸的第2版或者第3版)多选用一些较权威、平稳的新华社稿件,那么版面较为靠后的国内新闻版就倾向于多发一些可读性比较强的稿子,所以在事实上就形成了以网上新闻和外稿为主的局面。编国内新闻版时,外稿中可以选用的稿子有很多,如何选用外稿也是选稿工作的重要方面。首先是每天来稿中最多的事故报道。事故报道在开放几年后,读者对它的关注度已经大大下降,一般的矿难、爆炸、火灾、交通事故已经引不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如果不是伤亡特别重大或有特别内幕的,一般都可以不发。很多新闻事件或人物最终要进入司法程序,从事件爆发到相关人物被拘留、逮捕、、开庭、一审、二审、宣判等都可以成为新闻由头。虽然是一个重要新闻,但哪个由头该报、哪个不必报都值得斟酌,要尽量避免炒“重大新闻中的旧闻”。

有时候报纸编辑选稿就像一个人去书店买书,买什么样的书,买应该看的书还是买喜欢看的书?有很多人买了应该看的书,但放到家里却总也不会看,出现所谓“买的书不看借的书看”的常见现象。因此选稿就要跳出程序抓实质,要把自己化身为一个普通读者,想想如果自己是读者,自己会不会读这条新闻,如果自己都没有耐心读下去,那么不管这条新闻谈的是多么重要的问题、出自多么权威的渠道,都不一定是必须刊发的。

寻找不同读者的阅读交集

新闻是一种公共阅读,所以选稿就是在寻找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的交集。相对于网络媒体,报纸的交互性较弱,受众的阅读不易反馈至编辑,这就给报纸编辑的选稿工作带来了难度。从这一方面来说,都市报国内新闻版编辑在工作中能否形成换位思考就很重要,需要经常停下来想一想,可能成为读者的各个群体,无论是街头的商贩、普通上班族、出租车司机、政府公务员,还是家庭里喜欢读报的老先生等群体,他们关心什么新闻,把大家共同关心的内容做重点处理,把只有少部分群体关心的问题弱化处理。

当然,寻找阅读交集并不能停留于“猜想”这种主观手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编辑个人偏好对选稿的影响,还应经常借助一些客观手段来评估稿件,比如读者调查、编前会集体讨论等。从以往经验来看,应尽量多发一些事件新闻,少发一些泛泛而谈的话题调查、程序性活动等;多发一些有趣、耐咀嚼、容易引起议论的软新闻,少发一些貌似重要实则少有人看的部门通知、规定、统计数字等“文本新闻”,这些都是符合读者阅读期待的标准和原则。

题文就“实”不就“虚”

在选稿工作中,还应注意避免报纸新闻网络化。报纸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和标题直观化,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反映,但标题中的引题、主题、副题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所以部分可以“虚化”,强调“艺术性”。但是,因为报道同时存在,只要看一眼导语,新闻中的主要事实也就清楚了,所以报道内容不能虚,一个繁复或惊悚的标题,配上单薄的内容,同样无法逃脱读者的眼睛。而网络媒体则不同,它的实质性内容往往体现在标题的短短数个字之中,一条虚标题肯定使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会影响点击率,所以网媒的标题往往有一说一、直逼主题,宁愿平实、不求花哨。但是,这一形式特点容易走入的误区就是,报道内容有时仅是标题的重复,甚至报道内容远不如标题看起来那么精彩,这就形成了“点击量陷阱”。

新闻稿标题篇2

由于新闻采写人员太少。大多数市州报的很多新闻稿靠通讯员提供。通讯员来稿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立意准、语言畅、结构巧,这类稿件占四分之一:第二类,立意一般。选材不典型,表达混乱,占四分之一;第三类,工作报道,新闻性差,占二分之一。从总体上看,通讯员来稿主题类同且非新闻稿件多,新闻性强且有深度的稿件少。

面对这种情况。编辑该如何精耕细作新闻版?应坚持十二个字:强化新闻表达。精做日常新闻。具体地讲,一是攻难点,让新闻上标题,尽量减少概念式、口号式标题。二是找看点。从政策信息的角度、从生活资讯的角度编辑稿件,让新闻更有用。三是抓重点。把新闻装进“深度块”。怎样做“新闻深度块”?其一。对稿件储备归类,合并同类项,对同类稿件选取不同表达角度,但表现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突现党委、政府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如此散稿就不散了,有了一个共同的“神”,宣传形式、宣传效果就出来了。其二,整合各种新闻元素,服务于一个新闻主题,如消息、言论、图片、图表、链接等并用。实现立体深度报道,打造版面重点。其三。调用一切编辑手段,如把大稿化整为零。对长稿适度“碎化”,添加小标题;美化标题,制作肩题、主题、副题,制作题要题;巧妙应用线条、色块、字型字号等。

下面重点就“如何把新闻装进‘深度块’、进而打造版面重点”举例说明。

案例一,《您的冷暖我们牵挂――看我市如何保障市场物资供应和价格稳定》(2008年1月16日《十堰日报》刊发内容)

2008年1月14至15日,十堰市大范围降大到暴雪,由于交通不畅,导致蔬菜等供应不足,物价上涨。这很快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也引起了本报编辑部领导及编辑、记者的思考。15日一大早,编辑部迅速行动,调集记者到部门、市场采访。记者交来稿件是这样的:一是采访部门的。稿件内容有部门领导表态、部门措施。二是采访市场的,稿件内容有市民看法、市场情况。拿到稿件后。我们对记者来稿进行“碎化”,拆成四类稿件,即领导表态类、部门措施类、市民声音类、市场情况类。并分装进小栏:领导之声,百姓声音,记者走市场,部门举措,其中“领导之声”中组人了市委书记、市长的要求及部门领导的表态。同时。组编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操纵市场价格、不执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企业,将被罚10万元至100万元》,《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决定,严处合谋及变相涨价行为》三条稿件,作为新闻链接,强化新闻主题。

案例二,《百姓衣食住行,政府高度关注》(2008年1月17日《十堰日报》刊发内容)

当天。我们收到四篇报道:一是市领导检查农民ii资兑现情况。二是市领导检查稳定工作,三是市领导检查食品安全工作。四是市领导检查春运工作。这四篇稿件由于不是同时到。开始时接一般消息处理了。但正准备排版时,发现四个稿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的。我们当即改变了散发的念头,产生了整合的思想,并着手制作了“四保”标题:保护民工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保证食品安全,确保春运安全,拟定了组合栏题《百姓衣食住行,政府高度关注》。这种新闻元素的重新整合,使新闻的导向性跃然纸上,既可使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的行动家喻户晓。也可引导各县市区政府本阶段重点抓什么工作。党报的功能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案例三,《民生改善了,百姓欢笑了》(2010年1月7日《十堰日报》刊发内容)

新闻稿标题篇3

关键词:党委机关报;要闻版;可读性;贴近性

中图分类号:G2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1-0137-01

办好报纸要闻版,历来是各级党报编辑工作的重中之中。理由有三:一是从报纸的新闻属性来讲,要闻版是整个报纸的门面和旗帜,应是报纸新闻的精华所在,必须围绕新闻价值规律运作,推出信息量大、新闻性和可读性强的稿件(当然并不排斥有新闻价值的指导性的报道);二是进入市场后,报纸不再是单纯的宣传品,它的商品属性已日趋显现,党报将由靠红头文件发行的格局日益转变为凭自己的魅力去闯市场。作为商品的报纸,再也不能不考虑把读者的喜怒哀乐放到版面经营的重要位置了;三是党的群众路线决定党报的宣传不能脱离群众,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必须把要闻版办得能够吸引广大读者。党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目的,就要让群众知晓党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及各阶段的中心工作,让全国人民自觉地在党中央的率领下,同心同德为实现宏伟的政治目标而奋斗。一份党报虽然以极大的篇幅登满了指导性的报道,但如果不能激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因此党报的宣传功效是建立在对广大读者的吸引程度上的,良好的宣传效果来自报纸较强的可读性。

然而,要彻底扭转现状,经营好要闻版,提高它对百姓的吸引力,是需要作出一番艰苦努力和探索的。《包头日报》曾作过尝试,改变要闻版遭冷遇的局面。我们为增强版面的信息量,曾一度把要闻版的发稿条数作为量化的主枚目标,这样,版面发稿条数是增多了,但信息量似乎仍不见提高,可读性更没有大的变化。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实施年度改版方案时,报社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把提高要闻版的读者兴趣值作为这次改版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要闻版有了一定的起色,读者反映要闻版有看头了。具体来说《包头日报》在以提高要闻版的读者兴趣值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改版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完善向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和新闻信息量大的报道倾斜的激励机制,鼓励记者、编辑多写多编具有新闻价值和可读性强的稿件。目前,报社恢复建立了每日的评报制度,由编辑部中级职称以上的采编人员和各部主任轮流对当天报纸评头论足,其中要闻版对读者的吸引度是每日评报所关注的焦点。在给重点稿下定义时,我们一是突出了在要闻版显要位置所发稿件的比重,二是排除了一般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三是强调了稿件的深度、角度、新闻性和可读性。每个记者每月必须完成两篇重点稿,部主任除自己每月也需完成重点稿指标外,还得为部内记者的完成情况负责,完不成任务或超额完成的将受到重罚或重奖。这样,促使部主任们不但经常要督促部内记者多写重点稿,而且还常为记者出点子,寻找百姓关心的话题。

二、努力改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让它们生动、丰富起来,增强它们对百姓的吸引力,是提高要闻版读者兴趣的重要一环。分析读者对要闻版的意见,较集中的是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枯燥乏味有看法。其实不管是会议报道,还是领导活动报道,仍将是党报要闻版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要闻版新闻信息含量较高的主要渠道。许多会议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信息,读者并不是对会议所传播的信息不感兴趣,而是对传播这些信息的写作形式不感兴趣,嫌稿件冗长、枯燥。因此,要调动读者对要闻版的兴趣,关键之一是要写好要闻版的会议报道。在怎样使会议报道生动起来的问题上,我们多年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对会议报道有些改善,我们在取得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理解支持下,对一般条线会议的报道作了压缩。例如过去每逢年末岁首,各条线的总结表彰会接踵而来,都要求报社予以报道,现则借助市委的规定,除一次性报道市一级的表彰大会外,其余表彰性质的活动都不予报道。另外,对会议报道的篇幅进行了适当压缩,让出一些版面刊登其他信息。鼓励记者把会议报道尽量写得生动,写出新意。我们报社有个跑市委、市政府的记者,他在采写会议报道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采写时也很用心,写出了一批受大家称道的会议报道,社里们就及时向全体记者推广他的经验。再有一点是,要求记者在采写会议报道时,要抓住会议上的重要信息做文章;要求编辑在处理会议报道稿件特别是制作标题时,要突出可能埋没在与会人员大量讲话中的重要新闻信息,尽量变工作角度为百姓关心的视角。这样,尽管还不能从宏观上改变会议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但就微观上带来的变化还是较为明显和喜人的。

三、见缝插针地推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新闻报道,以增强要闻版的可读性。要闻版的“硬”性报道虽多,但不是每天都铺天盖地的,总也有间隙,或者有时这类稿件所占的篇幅并不大,或者所占的位置并不显要,这时就完全可把你手中得意的稿件郑重推出。如,春节前各行各业十分繁忙,领导同志走访、视察活动和会议也很频繁,抓住一个空隙,我们及时把早就准备在案头的一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稿件在一版头条位置推了出去,这组稿件的题目分别是:《岁末储蓄闻“涨声”百姓投资心态稳》、《市民春节喜出游旅游部门真忙碌》,在时近年关刊出这组稿件,读者自然是欢迎的。

要做到见缝插针地推出读者欢迎的“软”性稿件,办报人员必须心中常想着广大读者。只有这样,才能在见“缝”之时不忘插“针”,同时使一贯强调指导性为主的要闻版,也能体现出服务性。抱着这一想法,我们把百姓关心的新米上市、航班变更等消息都放在要闻版刊发。对于读者关心的突发性新闻,还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插针”的“缝”。

四、精心经营好一版下半部和倒头条,使“软”性稿件在要闻版有巩固的阵地。当然,要长期提高要闻版的新闻性和读者兴趣值,仅靠见缝插针还是不够的,必须在要闻版建立起“软”性新闻的固定地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若要在版面上半部长期占领阵地是不切合实际的,不妨眼睛向下从版面的下半部开始营造吸引读者的兴趣点,经营得好,同样能增强要闻版的吸引力。为增加要闻版反映平民百姓的比重,我们在下半部开设了《新春走基层》等栏目,特别是反映报道小人物生活的《寻常百姓家》,深受读者欢迎,记者在采写这类稿件时也较注意人情味和生动性,出现了一批好稿。

新闻稿标题篇4

“编辑主要是代表他们的受众完成证实过滤建构和呈现内容的任务。”这是美国新闻学者罗杰菲德勒说过的话。[1]网络共享使信息传播更快速,但庞大的信息量易使信息受众眼花缭乱,失去对真伪的鉴别力,因此专业新闻编辑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过滤带有误导的信息,既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又确保网站的点击量。

大信息量的数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潮水侵入网络使用者眼中,在浏览者还未及时作出反应之时已将各种未确认的信息灌入受众脑中,并容易形成错误的惯性思维。尤其是知识水平差异化比较严重、受众与传播者混为一谈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准确性显得越发重要。如何确保信息准确,不对社会造成危害,信息“把关人”显得尤为重要,把关内容包括政治、事实、知识、辞章等。

1网络新闻的特性

网络新闻史互联网的产物,相比传统新闻传播更具有“网络”特性,主要表现在;(1)方便快捷,体现在地域缩小和时间缩短两方面;(2)信息量大,具有广容性和易检性;(3)多媒体传播,文字、图片与视频结合,具有多种乐趣;(4)参与和交互,网络新闻更容易实现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参与交互和反馈;(5)个性化,为满足受者需求,网络新闻来源的多元化决定了网络新闻内容的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编辑是新闻媒体内容运转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最大特点是编辑工作整合性较强。网络新闻编辑除了需要具备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能力之外,还要涉及网络新闻传播定位设计的问题,报道方针制定和实施,报道方案策划和实施等方面工作[2]。

笔者在香港文汇网实习网络编辑期间注意到网络新闻编辑有以下几个特点:

(1)网络编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尤其是对编辑后台的使用能力,对网络编辑而言强调登稿速度和稿件在网站上的美观程度,也就变相要求网络编辑需具备后台软件操作能力和图片美化能力。笔者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到了蓝天传媒后台操作系统软件以及pHotoSHop制图软件。(2)网络编辑人员需具备较强的真伪鉴别力和较高的搜索智商。作为网络编辑,要对突发重大时事、国家重大政策以及受众兴趣爱好有较敏锐的反应力,并在国内主要媒体和多次搜索确认后将新闻事件编辑后登在网站上。(3)现阶段中国网络编辑人员好用夸大事实的文字,诱惑的图片吸引信息受众。敏感字眼或许能为网站增加点击率,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而言,良好的职业操守比令人迷惑的利益更重要。(4)几乎所有新闻网站(不含报刊电子版)具备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应用,其中,从网站点击率和知名度而言,视频作用大于图片大于文字。(5)报刊开设旗下网站成为潮流,几乎所有较有影响力的报刊旗下(或所属报业集团旗下)均开设网站,并主要以报刊文稿作为网站编辑主要内容。(6)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转发、盗用文章图片现象严重,尤其是大型通讯社稿件和图片,对图片来源标注较少,有些网站甚至直接裁剪他人图片并加上自己单位Logo。(7)地域性新闻网站上,网络编辑偏重地方性新闻。(8)不同栏目板块,网络编辑在处理文稿标题时注重标题长短的一致性。

筛选稿件。筛选稿件是网络编辑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础任务,是新闻信息产生影响的前提和基础。网络新闻编辑首先应该熟悉本网站板块。其次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着海量的信息,需要对浩瀚的稿件和信息进行快速浏览阅读,并搜寻出有传播价值的稿件和内容,然后再对之进行过滤和精细加工。审稿中应遵守3R原则,即Read-center(以读者为中心)、Readable(可读性)和Right(报道是否有误)。[3]筛选的稿件内容应与网络读者兴趣爱好相关,或者与时事及重大事件相关。稿件可参考一些大型通讯社稿件,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各地方日报、以及各专业领域领先者,这一类稿件通常已基本经过其网站或报刊编辑的筛选,具有较高可信度,但是仍需网络新闻编辑仔细阅读后选择。

修改稿件。网络新闻编辑在筛选稿件后,要对之进行改编。网络新闻具有言简意赅、简洁清晰的特点,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对信息进行提炼,从而确保网络新闻的精炼。摘要式新闻便是其中一种具有很强导读性的新闻。例如,对网络新闻标题的润饰。网络新闻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标题的引导和提示。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标题和正文是被安排在不同的网页上的,它们在物理页面上处于游离的状态。这就使得网页上的新闻标题更像书籍目录。网络新闻编辑就要通过修改、提炼和突出标题来提示新闻要点,从而起到导读的作用。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对现有的新闻材料添加有关背景资料、相关的说明性信息和报道,运用“超链接”的方式把它们串联起来,使得原稿中的新闻事实更丰满,内容含量得到增值,从而加深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修改稿件时需要特别注意,应保留原作者信息,包括撰稿者与摄影者的信息,以免侵权。

整合信息。早期的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基本是“搬运”新闻,而今天,面对网络上海量信息,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做出网络新闻的特色,实现新闻价值的增值已经成为网络新闻编辑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网络新闻在整体上是由众多新闻报道组成的,这些独立的新闻报道彼此之间有类别和内容上的相关和接近性。新闻信息整合包括形式上与内容上整合,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

图文并茂,由于信息量大,受者对消息、短讯等会采用浏览方式阅读,从统计来看,图片丰富的新闻网站往往点击率更高,而视频较多的新闻网站,知名度大于前者,只有文字稿件的新闻网站受到的质疑更多。除此以外,由于网络新闻具有较好的广容性,在编辑过程中,后台通常会提供新闻信息链接,主要用于相似稿件内容链接,如最新编辑四川特大矿难,则在后台中可搜索关键字如“四川”、“矿难”,并选取适当历史文稿,在文稿编辑完成之后,读者所能阅读的稿件下方将会出现相关信息。

另外,在配图时,编辑人员应尽量选择具有新闻性的图片,如图片中能够直接说明事件内容,或图片中某个人物的行为能够说明事件性质。上传图片时,应根据网页设计分类,将图片裁剪压缩成匹配大小,然后上传。如果图片尺寸过大会影响网页美观程度,如果图片容量过大,会影响读者打开网页的速度。

4深度解读

由于网站的大多数内容依赖传统媒体提供,导致网络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传统媒体报道新闻事件的基础上,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对原有新闻源进行深度解读。追求新闻评论的个性和特色已成了网络新闻产生影响的重要手段。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充分发掘新闻信息资源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开发特有的差异化内容和独家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了网络新闻生存与发展之道。

因此,增强网络新闻的原创性、加强对网络新闻的再创造、提高网络新闻评论的哲理性,成了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5结语

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能是发挥组织者、引导者、把关者、参与者、拓展者,这是网络媒体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组织者的功能是展示网络新闻内容特色的关键,是解决网络信息日益同质化难题的出路;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是充分展示网络媒体的优势,打造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发挥把关者的作用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舆论的正面性;发挥拓展者的作用是在建构和拓展编辑视角的基础上,为受众展示一幅立体化的新闻画卷;发挥参与者的作用是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交替运用形式活泼的媒体形态,提高网络新闻媒体的竞争力。在新媒介时代,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说,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为受众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新型武器。

参考文献:

[1][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闻媒介》[m].华夏出版社,2000:39.

[2]刘丽.《从首页新闻的安排上看网络新闻编辑手法》[J].《教育界》,2010(12):71-72.

[3]邓炘炘.《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J].《新闻与写作》,2006(5):38.

新闻稿标题篇5

党群工作部

一、工作职责

(一)企业文化与基层建设工作职责

1、负责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并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

2、负责单位理念的宣传贯彻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工作。

3、负责单位基层建设工作并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

4、负责单位基层“五型”班组建设。

5、负责单位形象设计和宣传、标识、标牌的管理。

(二)党群工作部工作职责

1、负责单位党委宣传思想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并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

2、负责单位党委中心组学习工作,开展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战工作。

4、负责开展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

5、负责开展职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

6、负责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并指导基层单位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单位影像资料的采集和管理工作。

(三)共青团工作职责

1、负责单位团组织建设工作,做好团干部选配、培养、转岗及团组织换届、超龄团员离团、团员队伍的日常管理等项工作。

2、负责抓好单位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了解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工作和学习动态,为各级党政班子提供青年思想状况信息。

3、负责单位团的经费管理工作,审批青年活动经费。

4、负责策划并组织开展青年生产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团的活动。

5、负责培养、选树、宣传青年集体和个人的典型,做好团内经验的推广。

(四)工会工作职责

1、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参加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督促提案的落实,坚持企务公开制度。

2、参与协调员工劳动关系和调节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3、负责组织员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员工生活。

4、负责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5、负责监督落实员工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

6、负责本单位的工会组织建设,做好基层工会主席的选拔工作。

7、负责做好员工有关抚慰工作。

8、负责员工疗养费用的报销,指导并监督基层工会费用的使用。

二、管理制度(规定)

(一)保卫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1、党委宣传部是中心组学习的组织部门。并要做好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协调。

2、每月计划进行集中学习两次(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三下午),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学习,可择期进行。

3、参加学习人员,部党委成员。

4、根据学习内容需要和领导要求,可适当将机关科室长、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及相关人员纳入学习范围。

5、参加学习人员要做好笔记。因故缺席的要及时主动补好学习内容。

6、党委宣传部、党委办、组织部,以及部领导有责任为中心组学习提供资料。

7、重要学习内容可随时安排学习。

8、学习内容由部党委书记确定、批准。

(二)保卫部新闻宣传报道管理规定(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保卫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参照《公司新闻管理制度》,结合保卫部新闻宣传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新闻报道范围

守卫一大队、守卫二大队、守卫三大队、守卫四大队、机关保卫大队、治安保卫大队、经济保卫大队、巡逻一大队、巡逻二大队、巡逻三大队、监控指挥中心、办公室、人事科、督察科、安全设备科。

(二)新闻报道要求

1、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全面、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员工,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遵守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不得公开披露任何不宜对外宣传的事项。

3、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新闻报道。

4、强化新闻意识,增强新闻敏感性,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5、注重新闻策划工作,增强策划意识,以提高宣传效果。

6、同一新闻事件,要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报道。图片新闻要快,能够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报纸新闻要有深度,有思想性;电视新闻做到快捷的同时要有丰富的信息量。

7、加强稿件审核,严格执行逐级审核流程,减少疏漏,杜绝不实及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报道。

8、涉及单位重要事件、历史性事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不得拖延。

(三)新闻稿件要求

9、新闻题材包括:消息、简讯、特写、专题报道。稿件要围绕单位全面工作,做到主题突出、及时准确,保证新闻的深度和高度。

10、稿件所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1、稿件必须符合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稿件内容必须符合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2、稿件要结构清晰、合理,语言规范、简练,表述准确、流畅,遣词造句考究;专业术语不宜过多,要挑选有代表性的加以解释,做到通俗易懂。

13、稿件要有新闻切入点,要有实事儿,严禁汇报材料式的稿件。

14、对领导参加的会议和活动,要简化报道,控制篇幅,最多配发1张图片。

15、会议报道中,党政领导都讲话时,讲话篇幅或图像长短应注意平衡。

16、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遵循新闻稿件慎用词汇要求,规范新闻稿件用语。详见附件2《新闻稿件慎用词汇表》。

17、新闻报道中涉及时间、事件、姓名等时,要认真核对,数据不准确不予报道。

18、新闻报道中涉及保密事项,如案件、反恐、防恐等,应按照保密原则,不报道相关数据及相关人员信息。

19、规范使用各单位、班组、装备、设备的名称,不使用简称。

20、新闻稿件要合乎标准,字数不够、逻辑不强、有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不予采纳。

(四)稿件类别、格式

21、电视新闻(制作权限为新闻中心所有,在此只作了解。)根据质量等级评审标准按a、B、C、D四档划分:

a档为深度报道,题材重大,有主持人出镜,有采访,有故事,主题突出,现场感强,语言生动,场景多,3-5分钟。

B档为一般深度报道,有采访、有故事,主题明确、语言流畅、场景丰富,2-3分钟。

C档为日常新闻报道,语言通俗易懂,文字结构合理,画面构图严谨,30秒-1分钟。

D档为简讯,新闻事件单一,语言简明扼要,三言两语既能说明新闻主题,画面无瑕疵,30秒以内。

22、报刊新闻根据新闻稿件质量的要求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地反映各单位重要新闻事件,追踪来龙去脉,揭示事件实质意义的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具有题材重大、材料详尽、思想内涵深刻、前瞻性和导向性更强等特点。其体裁主要是新闻通讯的形式,但比一般通讯报道力度更大。刊发字数在800以上。

(2)消息就是对各单位新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受到广泛关注的事件的报道。要求篇幅适度,内容集中,表述简明,时效性强。如重要事件、优秀新人、新事、新成就、新问题等。字数在400字—800字。

(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重大决策、安全生产、群团生活等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刊发字数在800字以内。

(4)新闻评论是报纸的言论部分。通讯员可以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等热点、难点问题发表见解,也可以针对国内外近期某事某现象发表感言,需要观点正确,立场鲜明,论据充分,说服力强,每篇字数不少于400字。

23、图片新闻是对报道事件和报道人物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是一种视觉新闻,要求现场感必须强,能给读者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印象。稿件类型分为诗歌、散文、小说、随笔、报告文学、文体评论等。

(1)图片大小要求:横版图片850px(像素)×566px,分辨率300dpi像素/英寸;竖版图片466px×700px,分辨率300dpi;如图片需要特殊尺寸,横版应固定宽度为850px,竖版应固定高度为700px。图片应选取扩展名为jpg格式的文件,一般不选取其它格式;裁剪时不能造成图片变形、失真;一条新闻信息原则上附带图片不超过4张。

(2)文字内容以woRD文档形式随照片一同传到指定邮箱。新闻导语使用黑色14px宋体加粗处理;提要文字、编者按等应采用黑色14px楷体。图片注释文字采用黑色12px宋体;图文作者姓名置于结尾段的最后,以圆括号括起。

(3)新闻标题字数原则上控制在20个字以内。标题要能准确反映信息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标题要文法正确、文字规范,易懂无歧义。其主要作用有提示文章内容、评价文章内容、吸引读者阅读等。标题用词应当客观,避免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标题中禁止使用过于专业、冷僻或晦涩的词语。

(4)正文内容应满足真实客观、主题突出、内容完整的基本要求;正文内容应禁止丢字、丢行、丢段或多字、多行、多段;正文内容应杜绝错字、别字和自造字。

(5)正文内容中避免出现“今天”、“昨天”等模糊时间点,应明确具体时间点。新闻讲求时效性,稿件来源时间在两日以内的予以,超过三日的信息一般不。

(6)图片左右不对称、旁边有不符合的人员(服饰、插兜,背手,吸烟等动作),杂物,此图片不予采纳。

(五)稿件的审核

24、新闻稿件要逐级审核,各单位主管领导要严格把关审核。

25、对于报道涉及公司层面新闻稿件,要严格审查,反映热点、敏感问题的稿件,要进行核实,甚至向相关部门和当事人核实,确保新闻宣传准确无误。

新闻稿标题篇6

关于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报道质量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公司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质量,更好地宣传公司各项工作新进展、新成就,宣传“供应链+”建设发展新成果,不断提升公司企业形象,现将规范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材料审核关,切实提高宣传稿件质量

落实宣传文稿“谁撰写、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自即日起,各部门撰稿人提供的宣传稿件,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审核把关,对撰写的文稿悉心修改,必须经严格审核把关后才能进行。

二、进一步规范新闻稿件写作

(一)注重真实性。新闻稿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要全面。

(二)标题应简明扼要。标题能准确地传达稿件主题内容,有大小标题请注意文字提炼。

(三)内容有特色有亮点。要有大局观,要站在公司创新发展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撰写稿件紧扣中心工作,突出亮点特色。

(四)语言精练,逻辑性强。稿件要注重条理清晰,语言简练,逻辑性强,突出重点。

(五)注重时效性,新闻稿件需在发生的2日内投稿。超过一周不予刊发,特殊情况除外。

三、进一步突出新闻宣传重点

(一)加强对先进人物的宣传。要加大对广大职工和基层一线的宣传力度,注重挖掘基层岗位中的先进典型,善于发现广大职工的闪光点,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新闻稿标题篇7

过分依赖通讯员,不愿到新闻现场

笔者在担任记者部主任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刘姓记者交来了一份社区基层干部的人物特写,笔者签发见报后,另一位韩姓记者说,这篇文章是她在两年前写的,几乎一字不差,连标点符号都一样。可是刘记者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说稿子确确实实来自社区。震惊之余,笔者展开调查,后来才真相大白。两年前,韩记者采写了这篇文章,两年后,与韩记者联系的这位通讯员因为有发稿任务,就把韩记者的文章直接传给了本报的刘记者,结果刘记者在没有核实稿源的情况下,也没再去采访当事人,就当做通讯员自然来稿署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刘记者受到了处分,但这件事情也给编辑部一个教训,记者“扒”通讯员的稿子存在普遍性,而且此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毋庸讳言,新闻写得时间长了,人容易变得“油滑”,写法上容易程式化,由于新闻纪律本身各种“高压线”多,有些记者产生了浮躁情绪,想尽快完成任务,于是就形成了新闻界的长期积弊。新闻界有句名言“脚底板上出新闻”,相对来说,跑出来的新闻要难于“送”上来的新闻,难于会议新闻;鲜活的新闻难于刻板的、官样化的、程式化的新闻。

而现在有些记者本身的“战线”跑熟了以后,大部分依赖通讯员供稿,不愿意亲临一线,把通讯员的稿件改编几下,加上自己的名字就见报了,有时候改动不了十几个字。试想这样怎么能了解实际情况?怎么能保证文章质量?这样的二手稿件怎么能写出好东西?这不仅是作风上出了问题,行为上更无异于剽窃。有的记者与通讯员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长期与通讯员合作写系列报道,通讯员负责写稿,记者负责发稿,各取所需。还有的记者喜欢混会,成天写会议新闻,写不出新意来,不动脑筋思考,只知“扒”材料。成天浮在上边,写出来的东西怎能鲜活?这样不但新闻的基本真实难以保障,而且也失去了新闻本身的意义,更有违职业道德。

作风不转,就会产生惰性,而这种惰性像慢性毒药一样,使新闻失去了鲜活性和生命力。因此,新闻采写提倡下基层去,改变作风、转变文风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扒”材料的现象如此严重,已经到了非刹不可的时候了。

严肃认真有余,生动活泼不足

我国历史上曾经历了三次新闻改革。第一次是1942《解放日报》改版,提出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反对党八股;当时的《解放日报》也存在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第二次改革是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同样提到了改进文风,反对党八股,要使《人民日报》成为“生动活泼的报纸”。而现在,新闻业正处于第三次改革中。不知道从何时起,这种“不愿走下去,眼光只向上看”的新闻八股文风又吹出来了,这种现象体现在工作报道、成绩报道、会议报道和数字报道中。有的记者丝毫不管读者是否能看得下去,密密麻麻的文字堆在那里。有些读者反映说,看某某记者写的东西,比催眠曲还灵,一看就困,根本看不进去,能读上一遍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这样的文章居然能见报,这说明已经不仅仅是记者的问题,而是整个新闻队伍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样枯燥无味的稿件能从记者手里通过编辑,再到编辑部主任、副总编到总编审稿并发表出来,每个环节都严重忽视了最基本的“传播效果”和“可读性”,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问题。

不仅仅是日报、晚报存在这样的问题,都市报在报道时政类新闻时也有类似情况。而今报纸已经不再是宣传工具,而是市场化的产物。消费者不买账,报纸广告、发行就不会好,报纸就卖不出去。加上现在来自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多重竞争压力,生存会越来越难。写的东西枯燥无味,没有价值就没人看,这样的东西无论是宣传还是新闻,效果统统是零。用《北京青年周刊》上的一句话来说:“不以好看为目的的写作都是在‘装’。”

因此,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提出了正确的新闻改革方向,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又提出了具体方法。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改懒惰为勤奋,才能真正接地气,才会下笔如有神。

笔者所在的《锦州晚报》从上到下深入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报社重新制定了稿件评判标准:对于编发通讯员稿件的记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不仅稿子不发,还要开会批评教育;对于参加会议“扒”材料而没有采访痕迹的稿件将降低评分等级,从a稿降低到C稿或者D稿;对于深入居民生活、到现场采访的新闻不但提高等级,还会加大月评奖励;提出政府会议材料更要强调可读性,对于政府的政策要加以深入浅出的解读,以便于受众准确把握理解。此举目的在于让记者把真实性、可读性摆在第一位,真正搭建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

体验式新闻不应是“走转改”的全部

在“走转改”的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形式主义不容忽视。相当多的新闻单位把“走转改”仅仅理解成为体验式新闻。比如跟着工人下了几天井、当“城管”、体验锅炉工生活等。这当然是一种走基层的形式,但绝不是全部。如果仅仅把这理解成为走基层,那就是对走基层的一种片面理解,可能会让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钻了空子,甚至可能会有作秀之嫌,无法达到转变作风的目的,更无从谈起改文风了。

“走转改”应成为新闻工作的常态,也应该成为新闻工作的良好习惯,不应变质。如果衡量是否落实“走转改”的标尺仅仅是是否上了栏目、是否发表了“我与某某一起体验某某行业”这样的文章,那显然会使“走转改”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一些弄了很多体验式文章的记者很可能会投机取巧,报上去一大堆体验式的稿子,但一些人体验之后照样是新闻现场不去,依旧在会上“扒”稿子,依旧靠通讯员“喂”稿。而那些整天跟基层群众打交道,了解实际情况,反映真实问题,无论是火灾、水灾、车祸,抢险救人都亲临第一现场的记者却因为没有写体验式的文章而报不出“走转改”的材料。

所以,真正的“走转改”不应该只看记者写了多少体验式文章,而是应该看记者在工作期间,有多少次亲临现场,多少次在会议上“抓”出了新东西,更应该看看这位记者的采访是不是有理有据,是不是有充分的事实说服力。

新闻稿标题篇8

一、电视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求

第一,专业性。在进行新闻编写时,新闻编辑通常会涉及不同领域内容,应保证新闻内容的严谨性,其原因为: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领域,新闻数据和文字数据需要进行重点加强,严禁出现任何差错,以此向专业领域人员予以尊重,属于新闻观众认识该领域的主要方式。

第二,一致性。就新闻编辑人员而言,详细分析新闻内容,能够保证阅读者准确掌握重点内容,防止出现不良现象。在进行新闻内容的阐述时,新闻编辑需要在文章字数上进行控制,通过简洁文字进行表述,以此保证新闻内容的广泛性。另外,新闻编辑人员进行软件编写时,需要坚持按照一致性原则进行。

第三,准确性。在稿件选取过程中,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对其来源进行判断,确保新闻具有较强真实性,如新闻内容包含政治内容,保证其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整个编写过程,需要通过规范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将其字数维持在标准范围内,严禁出现偏激?~汇,确保受众可以准确掌握事件内容。

二、电视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具备的素质能力

1.岗位技能。新闻编辑人员只有具备扎实岗位技能,如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才能有效完成自身工作内容。与此同时,新闻编辑工作并非简单进行新闻事件分析,还应该进行文字题材的拼接与组合,同时进行影像和声音的合理编辑,确保整体画面得到优化,并进行标题和主体内容的明确等,确保电视稿件更加立体。

2.编辑能力。在进行电视稿件处理时,新闻编辑人员具有较强编辑能力,是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具备文字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对受众内心活动进行准确掌握,从而通过画面语言实现新闻呈现。其次,具备画面和镜头有效组接能力,能够使画面具有较强表现力。最后,具有同期声的操作能力,坚持按照清晰和自然等原则进行,确保后期解说、同期声的有效结合。

3.新闻素养。因为新闻人员和受众群体存在直接联系,只有保证新闻编辑具有一定新闻素养,才能实现舆论的正确引导,坚持将受众作为新闻中心,以受众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稿件处理,不仅满足实际需求,而且还和百姓生活相贴近,以便于获取广大观众支持。

三、新闻编辑在电视稿件处理方面的技巧

1.新闻主题的明确。其一,新闻编辑获取新闻素材后,应该对其获取方式和过程进行具体明确,认真辨别影像和文字内容,以便于形成基本概念。当进行新闻内容挑选时,应该以严肃认真态度面对,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其二,新闻编辑进行稿件深入了解后,利用自身文字功底和编辑技巧,准确判断稿件主题内容,以简洁字眼进行具体呈现。在进行新闻内容具体编辑后,需要以关键词为核心进行总结。其三,完成电视稿件处理后,对电视稿件进行总结,可以实现新闻主题的进一步升华,从而吸引受众更多关注,使新闻内容在社会舆论中产生较大影响力。

2.稿件图像和声音处理。因为稿件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多样化,如文字和图片等,所以,新闻编辑应该具有较强内容编辑能力和技巧,尤其是新闻内容的编排和包装,保证稿件内容具有较强生动性。在进行图像画面的编辑时,由于图像画面能够提高新闻整体效果,因此,编辑人员进行稿件处理时,需要对画面图像播放效果予以重视,实现画面内容和文字的有效结合,以达到烘托电视新闻稿件内容的目的。与此同时,拼接镜头的合理运用,结合新闻报道节奏进行画面调整,可以丰富新闻内容,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同时,使其画面语言更加丰富,满足影像连贯性原则。对此,电视新闻报道中,影像和字幕、声音的具体呈现,可以有效提升新闻报道质量,需要新闻编辑对其予以高度重视。

3.稿件内容的有效整合。在进行电视新闻稿件处理时,编辑人员需要提高编排方式的重视力度,判断其是否满足科学性、合理性要求,同时按照真实和客观原则进行,通过科学方式进行稿件内容的整合,以此引导其社会舆论,实现加强新闻影响力的目的,全面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效果。对于组合编排方式的应用,例如:同期新闻节目稿件内容比较相似,可以利用组合编排方式予以整合,虽然此类稿件主题比较相贴近,但内容属于独立稿件可以展开综合报道,在丰富新闻表现方式的同时,还能扩大新闻影响力。另外,对比编排方式的运用,主要是以差别相对较大稿件为主,需要在进行类别划分后,针对价值较大稿件予以加工处理,然后以对比编排方式进行呈现,能够加深受众印象。

结束语

新闻稿标题篇9

美国新闻学者罗杰菲德勒说,“编辑主要是代表他们的受众完成证实过滤建构和呈现内容的任务。”①网络的共享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庞杂纷乱的网络信息更使得受众面临着信息真伪虚实的判断与抉择,因此需要专业的新闻编辑利用特有的职业素养把最合适的新闻选择出来,并编辑在一起,保证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准确性。

网络媒体所具备的超大信息传播量、多媒体呈现方式、超链接、点对点的信息交流方式等特点,造就了网络新闻编辑独有的特性。网络新闻编辑面对浩瀚的网络信息,有必要对信息进行过滤。因此,网络编辑成了人们面对信息爆炸赖以依靠的一个好助手。这就意味着网络新闻编辑要对信息进行仔细地鉴别、精心地挑选。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把关”,包括把好政治关、事实关、知识关、辞章关,而这些把关的要求对于网络新闻编辑而言依然适用②。

编辑是新闻媒体内容运转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其最大的特点是编辑工作的整合性较强。网络新闻编辑除了需要具备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能力之外,还会涉及到网络新闻传播定位设计的问题,报道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报道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由于目前大多数网站缺乏采访权,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是其网站所依附的传统媒体所提供的新闻稿件,或者是来自其他新闻机构的新闻成品稿件。在传播内容生产制作流程中,网络新闻编辑主要是担负处理新闻稿件的职责――选稿、改稿、组稿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需要熟练掌握网络新闻内容生产制作流程。

(一)稿件的组织者

1、筛选稿件。选稿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础任务。筛选稿件是网络编辑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新闻信息产生影响的前提和基础。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着海量的信息,首先需要对浩瀚的稿件和信息进行快速浏览阅读,并且搜寻出有传播价值的稿件和内容,然后再对之进行过滤和精细加工。

2、修改稿件。网络新闻编辑在筛选稿件后,要对之进行改编。网络新闻具有言简意赅、简洁清晰的特点,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对信息进行提炼,从而确保网络新闻的精炼。摘要式新闻便是其中一种具有很强导读性的新闻。

例如,对网络新闻标题的润饰。网络新闻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标题的引导和提示。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标题和正文是被安排在不同的网页上的,它们在物理页面上处于游离的状态。这就使得网页上的新闻标题更像书籍目录③。网络新闻编辑就要通过修改、提炼和突出标题来提示新闻要点,从而起到导读的作用。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对现有的新闻材料添加有关背景资料、相关的说明性信息和报道,运用“超链接”的方式把它们串联起来,使得原稿中的新闻事实更丰满,内容含量得到增值,从而加深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

3、整合信息。早期的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基本是“搬运”新闻,而今天,面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做出网络新闻的特色,实现新闻价值的增值已经成为网络新闻编辑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网络新闻在整体上是由众多新闻报道组成的,这些独立的新闻报道彼此之间有类别和内容上的相关和接近性。新闻信息整合包括形式上与内容上的整合,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网络新闻编辑不但要具备传统媒体编辑所需要的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熟练的业务技能,而且需要具备对海量数字化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和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

4、策划组织。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具备自觉的策划意识。网络新闻编辑不仅需要进行专题汇编、制作,而且还需要进行网络的页面设计和栏目建设的策划,如:版块内容的设定、页面版式的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不管是从受众的角度对海量而杂乱的网络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还是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挖掘报道具有独特视角和背景深度的独家新闻,以及从网络系统各要素之间渗透融合的角度综合运用文字、音频、视频表现手段等等,都需要进行全面周密的新闻策划④。制作专题是策划组织新闻内容的一个重要表现。例如,专题报道从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和展示新闻事件的全景、全貌、全过程,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优化。

5、深度解读。由于网站的大多数内容依赖传统媒体提供,导致网络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传统媒体报道新闻事件的基础上,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对原有新闻源进行深度解读。追求新闻评论的个性和特色已成了网络新闻产生影响的重要手段。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充分发掘新闻信息资源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开发特有的差异化内容和独家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了网络新闻生存与发展之道。因此,增强网络新闻的原创性、加强对网络新闻的再创造、提高网络新闻评论的哲理性,成了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舆论的引导者

1、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在海量信息面前,编辑应该充当舆论引导者的角色,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网络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互动性强,有论坛、网友留言等多种形式。网络新闻编辑在提高网民积极性、正确引导民意方面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在编辑过程中,要融入编辑思想,体现编辑意识,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也是引导公众舆论的有效方式。网络编辑可把“意见领袖”那些表达能力强、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的发言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并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从而强化主流言论,达到引导公众舆论的目的⑤。

(三)严格的把关者

在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把关人需要对进入传播渠道并最终进入受众阅读视野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决定取舍、控制流向。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居于中心的位置,决定着信息的采编、汇总、过滤和流向,从而影响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和接收。当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传播时,网络新闻编辑担负起了鉴别、挑选新闻信息的任务。

1、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网络媒体信息的迅捷方便、网络信息实时传播的特点,使网络存在不实新闻传播的隐患。因此,网络新闻编辑的第一工作就是对稿件的真实性进行把关。

2、保证舆论的正当性。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并形成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是网络传播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网络新闻编辑要特别重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正面引导,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突出社会发展主旋律。

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具有一种动态的立体思维方式,不仅需要关注新闻报道的切入点,运用立体思维从独特的视角诠释新闻事件――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地透视新闻,并对之进行深层次解读,充分挖掘新闻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而且还需要挖掘新闻报道方式和加强新闻报道深度。这种立体思维的编辑理念有助于网络新闻编辑拓宽编辑视野和报道视角,从而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

(五)网络技术的参与者

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具备多媒体技术操作运用能力,即对网络知识与多种传播手段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是建立在网站平台上的,网站通过网页之间的链接组成。而网页是由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组成,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不仅要具有传统媒体编辑所具备的各种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使得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根据稿件的特点选择报道方式⑥。网络技术的植入使得网络新闻成为现代技术的产物。网络新闻编辑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已经开始向新闻编辑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融合的复合型能力转化,从而形成由不同角色整合而成的新的专门性职业。

结语

总之,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能是发挥组织者、引导者、把关者、参与者、拓展者,这是网络媒体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挥组织者的功能是展示网络新闻内容特色的关键,是解决网络信息日益同质化难题的出路;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是充分展示网络媒体的优势,打造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发挥把关者的作用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舆论的正面性;发挥拓展者的作用是在建构和拓展编辑视角的基础上,为受众展示一幅立体化的新闻画卷;发挥参与者的作用是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交替运用形式活泼的媒体形态,提高网络新闻媒体的竞争力。在新媒介时代,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说,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为受众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新型武器。

参考文献

①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闻媒介》[m].华夏出版社,2000:39

②刘丽,《从首页新闻的安排上看网络新闻编辑手法》[J].《教育界》,2010(12):71-72

③邓,《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J].《新闻与写作》,2006(5):38

④牛炳文,《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特性》[J].《编辑学刊》,2007(4):9-12

⑤朱红霞,《网络新闻编辑的多重职能分析》[J].《中国记者》,2009(6):77

⑥张永霞,《网络新闻的特点及对编辑的要求》[J].《新闻爱好者》,2010(8):127-128

新闻稿标题篇10

我想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对省领导的报道如何进一步突破、提高水平。

1.省领导报道是要闻版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大难点;鉴于时政要闻版块在全报中的重要分量,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我们全报改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我刚才在一楼评报栏,看到省委宣传部的新闻阅评,就说到了这个意思。领导报道改革,是我们这次改版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采和编各个环节协作,统一认识、寻找路径、提高水平。

2.关于省领导改革突破的路径,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有效的办法。我要说的是两次“坐前排”的启示。一个是去年12月22日一版的稿子,省委书记请院士坐前排,幕后是有过一个斟酌考虑的过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很好的结果,在一版发了一个在我们很罕见的新闻。合影照片见报大家看到了,院士们前排坐着,书记、省长在后排站着。第二次“坐前排”是我们集团参与主办的经济风云人物颁奖,元月7日的报纸,我们的书记和省长再次站到了第二排,这回坐在前排的是企业家,鸿忠书记在对话主持人董倩时,也谈到了为什么要让企业家坐前排。

我们这两个稿子的台前幕后给了我一个启示,领导工作可以是生动而艺术的,关键是我们要捕捉到他们的有意思的细节,领略其中的意义。由此。在领导活动的报道上,我们可以做的工作不少,我们的记者,通过发现和报道领导活动中的细微但有意义的变化,有可能反过来又引导领导们的工作方式。

这两篇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我觉得主要是改版让负责要闻报道的记者感到了压力,他们进行了思考和专题研究,并且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的认识,才形成这样一个好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说鸿忠书记会见东风集团负责人,就谈到湖北要借东风、靠东风,本报一版就做了这样一个鲜活的标题。

3.关于副省级领导的报道。目前没有突破。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条数多,第二个是标题长,第三个是内容枯。如何改变,首先要写精短,包括文章内容短、标题也要短。第二个就是要写活一点点,这个只能慢慢来,一点一点,最后大提升。

4.关于省领导报道的改革,送审是核心环节。因为这样的稿子省领导审批定稿以后,到我们主编们手上确实不敢动。一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再去改动,二是这样改来改去也不严肃。这就,要求我们在稿子编发之前,最好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写短,包括标题和内容写短,内容写活,尽量符合版面要求和传播规律了,再送去审。如果领导要求加字句,也可以,但把他们要求加的字句带过来,我们编辑时心里做到有数。我们的报道,对省领导讲要达到一个效果,就是要形式精悍、内容精彩,“吃少又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