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征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8:44

反洗钱征文篇1

当今社会,反洗钱以及不再是陌生的词汇,经常在电视新闻广告宣传标语上见到,那什么是反洗钱呢?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常见的洗钱途径广泛涉及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等各种领域。反洗钱是政府动用立法、司法力量,调动有关的组织和商业机构对可能的洗钱活动予以识别,对有关款项予以处置,对相关机构和人士予以惩罚,从而达到阻止犯罪活动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在为金融行业的腾飞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同时也给各家金融机构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洗钱犯罪活动逐步出现了智能化、隐蔽化的趋势,严重地危害了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金融机构健康有序的运行。试想,生活中萦绕在您身边的都是毒贩,黑社会组织,走私犯、金融诈骗罪犯甚至琳琅满目的洗钱机构,我们的生活还会安定吗?社会的安定还会有保障吗?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影视剧比如《人民的名义》、《毒枭》等,里面贪官和贩毒集团的非法收入经过大规模洗钱后,以“合理、合法”的渠道回到他们手中。观众在痛恨“坏人”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贪小便宜或者“恶小而为之”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助长了以上洗钱行为。因此,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社会群体和金融机构必须要两手抓。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洗钱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有关反洗钱法规的学习教育,帮助公众走出“存款自愿,取款自由,谁也无权审查”的法律误区就显得至关重要。要做到全民反洗钱,人人都懂法的节奏,所有人都应该做到以下4点:

1、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

合法的金融机构接受监管,履行反洗钱义务,是对客户和自身负责。根据我国《反洗钱法》规定,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中获取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确保金融机构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得到保护。网上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逃避监管,不仅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势力转移资金、清洗“黑钱”,成为社会公害,而且无法保障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的安全性。一个为您频繁

“通融”、违规经营的网上钱庄可能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便利,让犯罪的黑手染指您的账户。您能放心让这样的网上钱庄帮您打理血汗钱吗?选择安全可靠、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您的资金和个人信息才更安全。

2、不要出租或者出借自己的身份证

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产生以下后果:他人借用您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可能协助他人完成洗钱或恐怖融资活动;可能成为他人金融诈骗活动的“替罪羊”;您的诚信状况受到合理怀疑;因他人的不正当行为而致使自己的声誉和信用记录受损。

3、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账户、银行卡和U盾

金融账户、银行卡和U盾不仅是您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也是国家进行反洗钱资金监测和经济犯罪案件调查的重要途径。

·贪官、毒贩、恐怖分子以及其他罪犯都可能利用您的账户、银行卡和U盾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因为不出租、出借金融账户、银行卡和U盾既是对您的权利的保护,又是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

4、远离网络洗钱陷阱

通过各种方式提现是犯罪分子最常采用的洗钱手法之一。有人受朋友之托或受利益诱惑,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或公司的账户为他人提取现金,为他人洗钱提供便利。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请您切记,账户将忠实记录每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请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对于金融机构,首先必须加大培育反洗钱骨干队伍,不断提高一线反洗钱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可疑交易的甄别能力。同时,强化现金管理,管好反洗钱重点部位。近几年,有些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支取能按照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但对现金存款却不够重视,而现金存款恰好是反洗钱的重要环节。为此,各网点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对大额现金存取均应严格按照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要求及时上报。再者,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构建反洗钱坚固防线。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客户的业务经营、营业收入、资金使用及周转和新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真正做到了解自己的客户;加强客户身份识别登记制度,特别是对于一次性服务的客户及现金兑换、大额现金存入和支取的客户要认真实行客户识别,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杜绝公款私存、私款公存现象;尽快建立和完善邮政金融系统与公安、税务、工商和人行的相关系统联网,以便加强对客户的身份识别和核查,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

反洗钱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通过诸如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资料以及广大新闻媒介的宣传等形式,使大家认识并树立——洗钱犯罪就在我们身边,反洗钱工作刻不容缓;反洗钱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事,它需要我们大家积极支持、协助、配合,共同承担责任的观念。通过宣传,深入普及反洗钱的法规和知识,使反洗钱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储户自觉遵守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规定,按规定办理个人业务,而形成全社会支持理解反洗钱工作的氛围,为反洗钱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与此同时,也更进一步促使金融机构自身认识到有义务参与反洗钱工作,认识到有责任配合反洗钱工作,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必须向人民银行报告,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在防范洗钱工作中,金融机构始终处于斗争的第一线,必须站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增强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反洗钱规章的要求,扎紧篱笆,严防死守,不折不扣地履行好法定义务。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那就很容易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为他们提供可趁之机。总而言之,要防范和遏制洗钱这种智力型、知识型犯罪,不仅需要从业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还必须培养通晓法规、熟悉业务、反洗钱经验,切实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和技能。

反洗钱征文篇2

■一、数据选择

目前国际贸易结算工具主要是电子汇兑、信用证、托收承付,这三种结算工具完成的贸易结算量占贸易结算总量的绝大部分,所以本文选取的贸易结算数据基于此三种结算工具。将以上三类信用证、托收承付、电子汇兑业务涉及到的所有进账和出账账户数据提取出来作为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的数据集。

■二、指标构建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反洗钱模型,首先要进行分层划分与特征指标的识别。

由于洗钱行为是理性决策的结果,但洗钱本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性的经济活动,这就注定了洗钱者及其洗钱行为必然要表现出不同于正常人和正常经济活动的特征。首先以账户为基础,通过从结算层、账号层、关联层、链路层入手,将其研究对象分别是单笔交易、账号、开户机构、关联方等方面的可疑特征。通过提取可疑账户洗钱行为模式的特征属性,选择适当的数据挖掘算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构建并检验可疑账户洗钱行为模式的识别方法。

结算层:结算层是由一笔一笔的单独交易构成的,主要涉及现金存取、电汇、支票等。在交易层的数据分析中,系统主要分析单条记录的可疑性。

账号层:包括账号涉及到的所有交易。账号层面的分析不能只看单条记录,而要看账户涉及到的全部交易。因此,《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九条对“大额”的定义包括“累计交易”,这样,当日内多笔低于但接近大额标准的款项划转也被纳入了报告范围。

关联层:关联层是就开户单位而言。一个组织可能会开立多个账户,比如许多企业除了一个基本账户外还有若干个结算账户。因此,单凭分析某一个账户的表现不能判断该企业是否存在洗钱嫌疑,还要判断多个账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链路层:是指跨地域、跨机构的链接分析,主要应用于关联案件调查。一个组织可能在多个地方的多家银行开立账户。不论该组织在何时何地被发现有洗钱嫌疑,都要以之为核心,对所有与其有账户往来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关联分析,以侦破群体作案事件。

无论洗钱行为借助何种结算渠道、何种结算工具,最终的资金流动一定会体现在账户资金的转入、转出以及现金的提取上,所以分析的思路就是要以账户为中心,选取与交易有关的账户资金划转、提现数据,用量化的指标抽象出资金流动的特征,从中筛选出具有洗钱行为嫌疑的机构及账户。基于贸易结算数据的反洗钱模型的特征指标依据是:

①具有洗钱行为的银行账户一般呈现短期内资金大额分散转入、集中小额转出,或集中大额转入、分散转出到其他个人账户或信用卡上。

②个人账户或对公账户资金收付频率及金额与单位或个人身份明显不符。

③个人多头开立银行账户,并且资金流向异常通过银行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频繁的地区的个人账户之间的交易活动明显增多,短期内频繁发生资金的收付。

④长期闲置的个人账户突然启用,且资金收付频繁,流向呈现规律性。

⑤相同个人开立的账户之间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的频繁资金收付,并进行大额异常提现。

根据以上特征依据,确定了两类指标,一类是总体分析类指标,用于对商业银行总体情况分析,确定反洗钱重点审计的分支机构。一类是客户个体分析指标用于确定个体洗钱行为的特征。

■三、贸易洗钱研究模型算法介绍

1、聚类分析算法

聚类分析算法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聚类分析无法像决策树那样预测未知数据值,但是它能够将具有相似特性的记录归并到一个组内(称之为一个聚类),不同聚类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性。这种数据挖掘的目的是获得具有不同特性的聚类,进而研究各个聚类的特性差异并最终确定能否得到一些概括性的结论。虽不能用来预测,但可以高效率地找到有共同属性的数据。

当拥有大量交易数据或客户机构记录等具有很强的逻辑结构和许多属性的数据时,聚类分析是所有算法中最佳的选择。

2、决策树iD3算法

决策树是一种用来创建数据挖掘模型的算法。这种被广泛使用的算法用于特定类型的预测以及把实例划分成特定的组。这种算法使模型看起来像一棵树,树由节点构成,每个节点表示数据的某一属性及其取值。通过查看决策树,很容易对所有的数据做出一个大体的结论,帮助分析人员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分析重点。

■四、贸易洗钱数据分析流程

对上述贸易洗钱分析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骤。

第一步:建立被审计金融机构基础数据库,重点应包括账务核心系统(会计系统)数据、国际结算系统数据、结售汇系统数据以及相关参数表。

第二步:根据核心系统数据计算出总体指标数据、具体指标数据。

第三步:利用聚类分析、决策树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

第四步: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五、结论

本文尝试以数据挖掘技术对洗钱行为特征进行挖掘分析,从实验的效果和结论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与决策树算法构建反洗钱分析模型是可行的,尤其针对金融业海量业务数据的情况,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于确定分析重点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一是以国际贸易洗钱这种具有大额交易特征的洗钱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是结合了我国多家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结构,提出了提取具有国际贸易结算交易行为资金账户的方法。

反洗钱征文篇3

从国际国内与反洗钱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中不难发现,洗钱行为手段多样,但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根据国际上已积累的几十年实践经验,洗钱者易在金融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国家和地区活动,并趋于选择成本低、安全性高、风险小、便捷性强的方式,例如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已成为洗钱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结合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审计中发现涉嫌洗钱活动线索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对商业银行审计进行反洗钱行为审计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现阶段,根据我国国情,国家审计机关在商业银行审计中进行反洗钱审计的审计目标应定位在:通过检查确认银行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等各个环节存在的缺陷,促进银行加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银行交易数据的检查,发现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的线索,联合其他监管机构对此类范围活动进行打击,以维护公众利益,保障金融安全。

在审计方式方法上,同其他审计事项一样,对涉嫌洗钱行为的审计同样是风险基础审计,即在对被审计商业银行进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测试的基础之上,对可疑账户、可疑交易、可疑活动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具体步骤包括:

一、合规性审计

国际上,根据巴塞尔协议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建议,银行反洗钱的有效途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二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反洗钱工作机制;三是遵循“了解你的客户(KnowYourClient)”原则。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也制定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资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根据国际上已积累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议审计人员在商业银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审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控制环境方面,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关于反洗钱和可疑交易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包括了解银行高级主管和经理层正直程度、价值观和能力;被审计单位是否通过适当的途径将反洗钱的观念和重要意义传达给员工;员工是否明确地知道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确切地知晓可疑的交易;员工是否能够辨别和报告可疑交易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调阅相应的会议纪录等方法完成此项审计程序。

二、在控制活动方面

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反洗钱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具体包括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可疑交易报告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执行的具体程序;是否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日常的反洗钱工作;是否对可疑交易的风险进行评估,柜员在各自岗位是否能够预知会遇到某种异常交易;是否建立了发现-报告-检查-反馈的有效机制;是否有独立的部门对可疑交易及相关报告进行定期检查等。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询问前台柜员和检查相关资料的方法完成审计程序。

三、在经营理念方面

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该原则要求银行应该熟悉自己的客户,对于陌生的临时客户应保持警惕。洗钱分子在洗钱过程中往往会想方设法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资金的来源,如使用虚假的企业资料、个人身份开立的账户进行洗钱活动。同时洗钱持续的时间通常也很短。因此审计人员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对银行客户特别是短期大客户的开户资料进行核实,必要时延伸有关部门。

实质性检查在对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规性检查后,审计人员确定此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然后进入实质性检查阶段,进行相应地分析和抽查。

与其他金融犯罪活动不同,洗钱行为通常不会引起财务决算报表的变化,因为洗钱活动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的转移,不会引起银行资产和收益的增加或减少。同时银行的账户成千上万,每条的交易更是不计其数,因此,一般意义上的报表分析很难发现洗钱的蛛丝马迹。但洗钱是一种有规律的犯罪活动,具有一些普遍特征,这些特征通过可疑的账户和交易体现出来,并且大部分能够通过数据库查询语言进行描述。同时近年来审计署在商业银行的计算机审计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下载和转换银行的交易流水和账户信息等电子数据。

正是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审计人员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涉嫌洗钱的行为进行审计。基本的思路是首先将洗钱的特征进行量化,其次建立相应的审计模型对银行的交易数据进行筛选,最后对选出来的账户和交易进行综合并做出职业判断,具体做法如下:

量化可疑交易。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两个报告办法中对可能是洗钱活动大额和可疑交易特征进行了描述,如“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以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之间金额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金额20万元以上的单笔现金收付”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短期内累计100万元以上现金收付”等特征。审计人员应通过数据库语言刻画这些特征,建立相应的模型对银行交易数据进行分析。

量化可疑账户。由于洗钱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将非法资金和所得转移到银行,并通过银行迅速转移。目的决定手段,可疑账户必然在短期内集中大量流进流出资金,而不会沉淀在银行系统内。因此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那些短期内资金流入和流出基本相等、资金量比较大、发生笔数比较多的账户。通过量化这些特征,并结合相应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可建立相应的模型对银行交易数据进行检索。

反洗钱征文篇4

一、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反洗钱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反洗钱执行难度大

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产生动因源于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以及产业升级过程中,经济领域的这些动向产生了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份额日益提升。互联网金融业务也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新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相比,始终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尚需时日,各义务主体反洗钱工作尚处于自发、探索状态,缺乏统一、完整、有效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反洗钱监管部门的监管效力。

(二)互联网金融反洗钱义务主体内控制度不健全,反洗钱配合调查难度大

部分中小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基层信用社、村镇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基础薄弱,尚未能有效建立起电子渠道支付业务应包含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反恐融资、内部审计检查等相关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及时、有效将人民银行最新的反洗钱监管政策贯穿到内控制度中加以落实,一定程度上为洗钱者开了方便之门,为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经营带来了隐患。一旦发生洗钱行为,商业银行将配合监管部门进行反洗钱调查,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客户信息缺失、诸如ip地址等交易记录不完整,商业银行将面临反洗钱监管处罚,也加大了监管部门反洗钱调查的难度。

(三)互联网金融交易隐蔽,客户身份识别难度大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是金融,其优势在于注重运用新技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但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和较强的负外部性特征。因此,风险波及面更广、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传统支付交易行为过程中,银行机构会要求客户提供真实身份证明,并可以提供直观的交易物证,这使洗钱犯罪的取证相对容易。而在网络环境中,客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入在线金融账户并实现资金转移,没有直观的身份证明,很难找到进行追踪的切入点,即使找到了电子证据,也可能因为出现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被窃取的情况,难以确定不法分子的真实身份。在网络渠道完成一笔交易,需要发卡机构、支付机构、运营商、收单机构、持卡人、商户甚至外包服务机构共同参与,支付流程的碎片化导致了交易信息和客户身份信息的分割,参与主体的碎片化致使同一客户的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被分散保存在不同的机构中。如: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到结算业务中,交易过程被人为割裂为互不关联的两个阶段,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保护客户的隐私,往往采用加密技术手段隐匿交易主体的身份信息。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非面对面特点并不能确保交易主体一定是账号持有人本人,反洗钱监管部门和各反洗钱义务主体均难以掌握开展反洗钱工作所需要的充分信息,导致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可疑交易报告等制度的效力被削弱。

(四)互联网金融交易行为复杂,可疑交易发现难度大

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除了常见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外,银行在“互联网+”上面的尝试还很多,如直销银行、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生活服务类平台等等。这些业务均以非面对面的交易方式进行,非面对面的网上交易有以下特点:一是交易信息的存储大多以电子备份方式保存,不保留纸质凭证。二是交易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多笔资金转移,交易数据量巨大,交易行为复杂。不法分子可以采取将资金小额、多笔转入转出,或者在多个账户间转账等操作,达到逃避监管的目的。三是由于网上交易缺乏完善的客户身份识别体系,核实伪造虚假身份证件和利用虚假注册公司开户等还存在一定困难。目前还没有针对网上交易业务的特点,开发出一套跟踪监测比对发现可疑交易的系统,因此,网上可疑支付交易发现较为困难,对涉及网上交易业务的可疑交易人工分析也存在诸多困难。

(五)互联网金融跨境、跨区域交易,资金监控难度大

利用互联网实现资金转移,减少了客户与银行的直接接触,并且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基于以下原因:一是网络交易不受时间(7*24小时)、空间(只要有互联网)限制,资金能够被瞬间转移,线索很容易被切断;二是通过网上交易,客户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意自主地汇划资金,无须注明资金用途。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每天从大量的交易数据中甄别可疑交易如大海捞针。在远距离甚至跨国资金转移的情况下,即使涉嫌洗钱的行为被发现,也为时已晚、鞭长莫及。相比传统业务,资金通过网络交易更难被追踪和控制。比如,当前发生的电信诈骗、地下钱庄和非法集资等案件,其资金的划转均采用电子渠道进行,增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和成本。

(六)对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的认识

不足与专业人才缺乏,识别洗钱行为难度大虽然各银行业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对反洗钱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迅猛,立法相对滞后,社会对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的认识不足,其有效开展尚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现有反洗钱专业人员的学科背景和专业技能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较多的工作人员不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反洗钱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对隐蔽性很强的互联网金融洗钱行为,识别和防范的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商业银行现有反洗钱机制存在的不足

(一)互联网金融反洗钱机制不完善

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不完善,未建立以反洗钱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反洗钱中心和业务部门为主体,以营业网点为基础的反洗钱全员履职架构。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反洗钱工作未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履行反洗钱管理主体责任,缺乏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是反洗钱工作的终端和基础的理念,个别机构虽然建立了互联网金融业务专业反洗钱小组,但未实质性开展相关工作,履职不到位。部分大型商业银行运用“集中做、专家做、系统做”的“三做”反洗钱模式,将反洗钱工作的资金监测、甄别移交一级分行反洗钱中心处理,但个别基层机构存在“集中做、机构不做;专家做、专业不做;系统做、人工不做”的错误认识,反洗钱“全员履职”责任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二)互联网金融反洗钱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商业银行发展观、业绩观、风险观发生偏差,经营行为不规范,风险意识和依法履职意识不强,特别是在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拓展上,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在客户量和业务量上做文章,未遵循“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产品”的基本准则,未认真识别确认客户真实身份,未完整采集和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反洗钱工作的重点在于抓好预防工作,把反洗钱工作落实到专业部门、营业网点和产品上去,做到关口前移,防止病从口入,才能发挥好反洗钱工作的预防职能。而部分业务人员全过程、全岗位、全产品加强反洗钱合规管理和客户尽职调查责任管理未认真履行,未从源头上控制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的发生,为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洗钱提供了便利。

(三)互联网金融反洗钱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复杂的金融交易和种类繁多的金融工具来洗钱已经成为当前洗钱犯罪的的特征之一。这些都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反洗钱工作不仅需要有一大批精通金融、计算机、会计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也要有大量的既有税务、海关等专业知识,又具有侦查、经济、法律、贸易、英语等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基层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性的法人金融机构,既没有现实的能适应或胜任反洗钱工作的专业人才,又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反洗钱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机制,造成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人员素质不高,反洗钱人才匮乏,使互联网金融业务反洗钱工作更多地处于一种应付性、边缘性、形式性的被动型状态,难以达到主动性、深入性、实质性的介入型状态。

(四)互联网金融反洗钱手段落后

目前,不法分子洗钱手段趋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而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沿袭传统的统计、检查等方法,工作重点停留在金融机构的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的审查上,表现为线上就数据比较数据的时候多,线下掌握客户具体、真实、活的情况少。而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其交易量与社会金融交易总量的占比越来越大,在没有建立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支付交易监测体系的情况下,造成了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量大、效率低、质量不高、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层面,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加大互联网金融基础性立法工作,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的责权利、行业准入门槛、交易行为规范,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犯罪责任追究的法律规范,制定互联网金融公平交易规则以及安全法规。在贯彻《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所确定的“分类监管”基础上,搭建起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互联网金融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落实“风险为本”原则,健全相应的反洗钱法律制度,将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商同时纳入反洗钱法义务主体范围。修改完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办法》,明确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方面的反洗钱义务,堵塞反洗钱监管方面的法律漏洞。

(二)完善协调机制增强反洗钱工作合力

反洗钱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配合,除了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承担反洗钱义务的责任人还应包括互联网支付机构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各级人民银行要落实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使反洗钱各成员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关注特定非金融领域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洗钱行为,明确各方在案件协查、情报交流、洗钱线索核查、案件办理信息反馈以及洗钱案件侦办等方面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依法行政,为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形成有效合力。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反洗钱工作机制,保证反洗钱全过程有效涵盖互联网金融各方面,实现互联网金融各义务主体反洗钱工作间的无缝衔接和反洗钱合力的充分发挥,共同防范和打击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洗钱犯罪。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要将互联网金融业务反洗钱检查纳入检查范围,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反洗钱监督检查。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的先进经验,通过多边和双边的公约或条约来加强互联网领域的反洗钱国际合作,实现各国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避免因为网络的跨国特性而使不法分子逃脱法律制裁。

(三)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提高异常交易监测水平

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立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商业信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反洗钱监测系统,采用信息科技手段加强网络交易监控识别。各义务主体及时根据网络交易特征设置识别参数和标准,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进行自动、及时监测和记录,使数据甄别分析智能化,并与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实行联网,推行反洗钱数据集中处理,以利于及时监测和甄别洗钱线索,提高数据监测分析的效率。

(四)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反洗钱最新监管政策要求,建立和完善包括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内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如制定《互联网金融业务反洗钱管理办法》,对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反洗钱业务程序、安全认证等作出规定。商业银行要抓住业务流程中客户营销、身份识别、款项支付、安全认证等风险点,将反洗钱工作理念、防范洗钱风险的意识贯穿至日常工作和管理中。监管部门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新设机构完善其线上业务的内控制度,禁止通过其系统进行非法在线支付,关注可疑账户资金异动,及时提交相应的可疑交易报告。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互联网金融参与方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五)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与实施客户分类管理

一是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了解你的客户。建立人民银行账户管理、征信系统、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与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帮助银行业等机构确定客户身份,并利用账户和征信系统采集相关资料,为异常交易的识别提供基础信息。银行机构要通过回访、实地查访方式,向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核实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核实客户身份,调查了解网上交易客户的住址、职业、经营状况等真实情况,对调查中发现的身份不明或代办开户的客户坚决予以拒绝,从源头上缩小洗钱活动的生存空间,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规范运行。二是加强客户身份认证,减少虚假交易。督促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发更智能化的数字认证技术,如脸谱、虹膜、指纹、静脉以及多种方式组合等识别技术,实现对交易确认介质的交叉认证,解决账户控制人和开立人非同一人的问题。三是实施客户分类管理。根据客户风险等级对网络资金账户设置交易限额。根据客户的注册资本和经营规模设定网络支付限额。对难以进行真实交易身份识别、难以判断真实交易是否存在的资金支付限制在一定规模以内,将资金流与信息流加以匹配和管控,通过规模控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

(六)重视反洗钱专业队伍的培训与培育

反洗钱征文篇5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6(2)-0048-03

近年来,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小额贷款公司吸收民间资本入股,再向企业及个人放贷,与一般金融贷款业务类似,同样蕴含洗钱风险,然而小额贷款公司的非金融机构的身份,使其游离于反洗钱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因此,应尽快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监管机制,防止小额贷款公司成为洗钱新渠道。本文以海东市为例,分析小额贷款公司潜在的洗钱风险,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

一、海东市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自2011年海东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以来,海东市小额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规模呈直线增长,至2014年底,海东市共有11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平安区3家、民和县3家、互助县3家、乐都区2家。注册资本合计2.9亿元,贷款余额2.1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小额贷款公司客户分布广泛,贷款主要投向农民经济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加工制造业、个体工商户及公务员。在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对象中,农户贷款余额0.88亿元,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贷款0.89亿元。从贷款额度看,单笔大于50万元贷款余额合计1.61亿元,占比74.9%;单笔大于10万元小于等于50万元贷款余额合计0.29亿元,占比13.5%;其余为10万元以下贷款。从贷款用途上看,农林牧渔业贷款占比高达50.2%,工业贷款占比15%,其他行业占比34.8%。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对弥补微观经济主体资金缺口、转移和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加速社会资金总量扩充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小额贷款公司潜在的洗钱风险分析

(一)法律主体不明确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监管空白。小额贷款公司唯一的业务就是发放贷款,具有明显的金融企业基本特征,但现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反洗钱规章中已列明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未包含小额贷款公司,人民银行对其进行反洗钱监管缺乏法律依据。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监管法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设立、资金来源和运用、监督管理以及终止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而对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必须履行反洗钱义务以及如何履行反洗钱职责等方面没有提及。在相关反洗钱法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监管缺失。

(二)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来源审查不全面,易成为洗钱工具。《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并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在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时,股东资金的充足性以及手续是否完备成为关注重点,而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往往被忽视,对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的性质缺乏有效的鉴别方法。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隐瞒其真实身份用黑钱缴纳资本金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或者通过虚假验资的方式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再利用小额贷款公司的外衣从事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活动。仅靠地方政府金融办无法完成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监管工作,小额贷款公司易成为洗钱犯罪工具。

(三)缺少必要的客户身份识别等措施,给不法经营提供资金支持成为可能。金融机构在贷款时有完整的客户身份识别等审批手续以及贷后追踪监测等程序,对于贷款用途管理比较严格,而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接入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所以对客户相关证件无法辨别真伪,也无法获得贷款客户的信用记录。此外,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企业,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对诸如客户职业、常住地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特别是控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等重要信息缺少关注度,更缺乏必要的识别方法和手段,对于资金用途缺乏合理管理,这就有可能为犯罪分子提供资金支持。

(四)小额贷款公司未纳入可疑交易范畴,不利于反洗钱监管。《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金融机构范围不包括小额贷款公司,《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小额贷款公司应当逐笔记录和保存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交易相当于20万元人民币数额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记录,但是没有确定小额贷款公司具体的可疑交易报告方式。相关反洗钱机制缺失,易出现利用制度缺陷从事非法集资、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据中国警察网2013年报道:通过伪造供货凭证的方式,犯罪嫌疑人方某先后6次从某小额贷款公司骗取贷款340万元。该案例充分说明:对洗钱者而言,通过利用虚假项目贷款,然后再以违法所得提前偿还贷款的方式完成了黑钱变白的过程。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该笔交易应作为可疑交易向监测中心报告,但由于未纳入可疑交易范畴,所以此类可疑交易无从监管。

(五)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反洗钱意识薄弱。与小额贷款公司高速发展和扩张相对比,小额贷款公司内部管理相对简单粗放,增加了小额贷款公司洗钱风险。《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应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但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为了应对业务规模迅速扩张的要求,降低了从业人员准入标准。通过对海东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员工对反洗钱了解不深刻,存在重业务、轻风险管理的思想。部分员工对金融法律法规、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不足,相关岗位人员反洗钱意识薄弱,使得小额贷款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有所下降。

三、加强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监管的建议

(一)完善反洗钱法律体系,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反洗钱框架中。面对利用小额贷款公司洗钱的新型洗钱方式,必须完善反洗钱法律体系。建议尽快制定《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将小额贷款公司等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加强对其资金来源、利率、贷款对象、贷款额度等各关口的审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工作职责,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反洗钱监管力度。

(二)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机制。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将反洗钱合规要求纳入小额贷款公司的内控规范中,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体制机制。建立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严格审查股东入股资金,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从资本金投入到发放贷款、收回贷款整个资金运作流程的监控,建立动态的反洗钱机制。防止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贷等破坏金融秩序的事件,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合法经营,尽可能杜绝小额贷款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洗钱问题。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洗钱监管框架,加强指导和监督。建议划定人民银行、工商、公安等部门在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监管中的工作分工,明确各自职责,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推动部门协作。政府部门在审批之初严格市场准入,抓好监督,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用途跟踪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监督小额贷款公司登记事项、年度检查、合规经营等方面,公安部门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备案工作,防范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行为。人民银行加强对小额贷款的利率、资金流向的监测,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部门协作监管,共同防范洗钱风险。

(四)加强小额贷款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工作。客户身份识别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工作是反洗钱基础工作,能够有效堵截洗钱风险,对于防范小额贷款公司洗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公民身份核查系统以及征信系统,赋予小额贷款公司相应的操作权限,提高身份核查的效率与准确性,防范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从事洗钱活动。二是修订《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机构范围。制定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合理有效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加强对交易资金的监测与分析力度,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做好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从技术手段上防范洗钱风险。

(五)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一是建议加大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宣传力度。公布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名录,加强对地下钱庄社会危害性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小额贷款公司和地下钱庄的识别能力,引导企业和个人到合法的小额贷款公司办理业务,从市场需求上堵截洗钱风险。二是强化从业人员管理,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反洗钱意识,切实提高从业人员防范洗钱风险的履职能力,减少由道德风险所引发的洗钱风险。

参考文献

[1]高靖,鲁萍.小额贷款公司运行中存在洗钱风险的原因探析[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11):55-60。

[2]肖正午.强化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监管[J].中国金融,2013,(9):33-35。

[3]玄立平,张园园,李函晟.论小额贷款公司洗钱风险[J].知识经济,2011,(24):20-25。

[4]杨安,杨欣.《论诈骗小额贷款公司类犯罪的防范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4,(16):55-60。

[5]张伟.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14,(3):32-39。

反洗钱征文篇6

[关键词]数据挖掘反洗钱

反洗钱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就目前的实践来看,尚未能够起到显著的指导作用。20世纪90年代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可疑交易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极大地促进了反洗钱信息情报部门对报告数据的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必将在反洗钱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洗钱的概念及我国反洗钱工作中的不足

目前关于洗钱的定义有很多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第二条中关于的洗钱定义是: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我国反洗钱工作主要是通过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完成的,而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中目前存在主要问题为:(1)工作量大,误报率高;(2)预设标准易于为洗钱分子所规避;(3)无法自动适应洗钱形式的变化等。这就使得洗钱可疑交易行为的识别存在巨大的困难。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反洗钱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有趣的知识。目前,发达国家的反洗钱系统都充分利用了数据挖掘工具。在反洗钱领域中,人工智能、聚类分析、归纳算法、神经网络等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人工智能在反洗钱调查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的FaiS系统综合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基于案例的推理、黑板(blackboard)等人工智能技术,其独特的分析能力主要得益于其数据视角的转变:从交易导向转为对象(如人或者组织)导向。每一笔交易、对象、账户都要用336条规则去测试,每条规则都给出是否为非法或合法的判定证据,最后用贝叶思推理对每一个项目的可疑性进行评定。

2.聚类分析是一种非监督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反洗钱领域,聚类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从大量的交易数据中产生及时、准确的线索。由于洗钱方式多种多样,数据对象表现出来的分布也就各式各样,并不是所有的可疑账户都可以聚成一类。因此,在洗钱行为识别中,簇的数量是未知的,因洗钱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聚类分析中“簇的数量未知”这个特点刚好满足洗钱行为识别的这个要求。而且,由于其聚类分析的自动处理、非监督学习等特性使得其可以动态地适应洗钱手段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洗钱犯罪活动的自适应问题。

3.神经元网络是一种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起来的,模仿人脑神经元结构,用神经网络连接的权值表示知识,,过反复学习训练数据集,建立预测和分类模型的技术。神经网络方法可以用于加强反洗钱的调查工作,节省跟踪洗钱活动的时间。并能通过自动学习制定出最为有利的反洗钱整体分析方案,提高数据分析效率。特别是调查人员可以学习相关的策略,这对于分析将来的案例是十分有益的。

4.归纳算法,此方法可以用来产生决策树,树的每个分支都是一个分类问题。这种方法提供给反洗钱调查人员一系列彼此相互分离的独特路径,这些路径为分析者提供一个推理框架,帮助理解洗钱过程以及解决金融洗钱犯罪。反洗钱调查人员可据此总结出洗钱活动的共性和模式,然后通过对老的规则集进行改进建立起新的规则集,。并也可提供与反洗钱调查紧密相关的框架、结构。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金融账户洗钱调查方法

金融机构在洗钱活动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常常被洗钱犯罪分子所利用。笔者认为要想判别一个金融账户交易行为是否正常,应从两个维度上来判断,一是纵向上,与自身过往历史行为模式比较;二是,横向上,与其他账户之间做比较分析,从而发现此账户是否存在洗钱活动。

在横向上,本文认为,横向上应该采取聚类分析和孤立点探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采集一些与待识别客户身份与业务特征类似的正常客户的样本信息,建立参照组。然后,对样本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中将出现聚类数据和离群数据,删除其中的聚类数据。经过上述数据准备处理后,对于剩下样本,采用局部孤立点算法,对每个样本计算其孤立值。最后,根据孤立值的大小对这些样本进行排序。根据孤立值排序的结果也就是每个账户在相关属性上的可疑程度顺序表,监管中心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和这个顺序表决定深入调查的账户对象。

在纵向上,判断账户的即时交易行为是否符合其一惯的交易模式,如果该即时交易行为符合其一贯的交易模式,则被认为是正常的,否则,则被认识是可疑的。在纵向上,本文提出断点分析技术构建反洗钱调查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建立一个移动的窗口,窗口中装有一定数量的交易时序数据。基于交易连续统一体理论,利用断点分析,判别新进入窗口的若干数据与窗口内的“旧”数据相比较是否表现异常。这样通过断点分析确定的异常点或点的集合对应的就是值得怀疑的交易,这些异常的交易行为便是我们所要挖掘的可疑洗钱行为。

四、结束语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反洗钱数据监测和分析,无论国内和国际的相关研究都是新颖的。本文在对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反洗钱领域应用的述评基础上,针对金融账户反洗钱问题从两个维度上提出了两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反洗钱调查方法。下一步的工作将主要围绕基于我国现行银行业务条件下的特征提取、算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反馈分析等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杨胜刚王鹏: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人民币反洗钱系统设计.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1:105-110

反洗钱征文篇7

关键词:洗钱;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2-0042-04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洗钱活动已成为继贩毒、军火走私之后的又一国际公害,它不仅冲击了经济金融系统,扭曲了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且侵蚀着社会道德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的危害。然而,作为一种掩盖非法收入来源及其性质的活动,洗钱活动往往难以识别和防范。特别是随着时展,洗钱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呈现出全球化、隐秘化、高技术化和组织化等新趋势。

一、洗钱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国政府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洗钱犯罪分子也趁机利用各国经济金融管理体制中的漏洞,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洗钱活动。尽管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洗钱犯罪的危害性,打击洗钱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对待洗钱的态度、立法、金融监管等各个方面仍存在差异,加上全球经济犯罪逐年增多,因此全球的洗钱活动仍呈蔓延趋势。

1.洗钱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犯罪活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的洗钱总值高达500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产值的2%。据imF前总裁米歇尔・康德苏的估计,全世界洗钱的数额则已达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5%,也就是说至少有6000千亿美元。[1]美国国务院在2003年的《全球和洗钱防治策略》报告中指出,土耳其、希腊、俄罗斯和塞浦路斯被认为是世界四大洗钱中心,是世界上洗钱犯罪最为猖獗的地方。

2.利用各国司法和金融管制的差异,洗钱活动表现出极强的跨国流动性。洗钱集团经常利用各国司法及金融管制的差异,进行洗钱活动。如金融特别工作组(FinancialactiontaskForce,FatF)的会员国通常制定了相关的反洗钱法律,而非FatF的国家,大部分缺少较全面的反洗钱机制而成为洗钱者的最爱。加上各国对洗钱的管制宽松不一,导致洗钱者将资金转移到法令不完善或管制较松散的国家。尽管国际间订有司法互助的条约,但因彼此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或是基于司法管辖权等问题,这种司法互助协议往往形同虚设,互助有限。甚至于有些国家不仅没有制定反洗钱的相关管制措施,而且还给那些前往该国投资的犯罪者或其人保密或免税等优惠措施,这些国家也成为洗钱者的乐园。利用跨国转移清洗犯罪收入,已成为现代洗钱活动的突出特点。[2]

为敦促那些在反洗钱方面存在漏洞的国家,尽快弥补漏洞,参与国际合作,FatF从2000年起每年6月公布反洗钱不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名单。正如表1所见,虽然名单在逐步缩短,但始终存在着一定数目的国家和地区无法达到FatF最初步的反洗钱要求。正是那些缺乏相关立法或者有立法却未贯彻或是金融部门混乱的国家总会成为“木桶上的最短一块木板”,为赃款进入世界金融流通提供可乘之机。

表1nCCts报告中相关国家地区数字统计

二、洗钱活动的隐秘化趋势

由于洗钱的目的在于掩盖非法收益的真正来源,使非法收益合法化,所以洗钱必须带有隐蔽性的特征,它总是通过一系列法律、经济、金融的方式,设置种种假象,掩盖资金的真正面目。随着各国认识到洗钱犯罪及其危害,均加强了对洗钱犯罪尤其是犯罪分子可能利用金融机构来进行清洗的法律控制。就目前的多数国家而言,犯罪分子直接利用传统的洗钱方法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此境况下,洗钱者亦采用了新的方法,使其洗钱活动变得更加的隐秘。

1.利用非金融体系或非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金融系统监控日益严密的情况下,洗钱者越来越多地利用非金融如实业投资、不动产市场、贵金属市场等,利用复杂的交易,迂回转移资金,尽其可能消灭各种线索作多层次的转换(即洗钱的多层化(layering)),以逃避侦查机关的追查。一是利用现金密集行业。洗钱者常常利用酒吧、餐馆、金银首饰店等现金密集行业作掩护,将犯罪收益宣布为经营所得的合法收入,或者将二者进行混同,从而让人无法一下子识别。现代也使得洗钱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现金密集行业来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二是利用空壳公司和前台公司。与空壳公司不同的是,许多前台公司本身也进行合法经营。在这些公司合法业务的掩盖下,洗钱者以公司的名义处理巨额的犯罪收益,掩盖其非法来源。三是现金或其他物品走私。有的洗钱者直接走私现金至其他国家,由其他的洗钱者对偷运的现金进行处理。而有的洗钱者是自己将现金携带出境,然后将其存入其他国家的银行。此外,洗钱者也通过贵重金属或艺术品的走私来清洗犯罪收益。他们先用现金购买贵重金属或艺术品,然后将其偷运到其他国家,在其他国家出售,再将出售所得的现金存入银行,并将其转入洗钱者预定的国家和地区。[3]此外,诸如银楼、珠宝商、货币兑换商、当铺等非传统金融机构亦成为洗钱的渠道。这些机构同样可以提供收受现金、货币兑换等服务,而且无须留下任何资料,也无时间限制,从而便于将非法所得资金进行复杂交易。

2.在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匿名公司。离岸业务提供地通常被称为离岸中心或避税天堂(taxHaven),其主要特征包括:免税或极低的税率、金融保密条款、无外汇管制、良好的通讯设备、中立的政治立场和稳定的币值。在离岸中心,由于可以方便地设立匿名公司或账户,特别是严格的保密条款使资产所有人能够隐藏其真实身份,因此特别适合于洗钱。洗钱者通常在离岸中心利用当地律师或其它人的名义设立或购买匿名公司,在当地的银行开立账户,并通过背对背贷款(Backtobackloans)或平行贷款(parallelLoans)的方式使其非法所得披上合法的外衣,或者用互开发票(Doubleinvoice)的技巧虚报所购买货物的价格,洗钱者透过其拥有的国内及海外公司以虚报的价格互相购买货物,并将购物金额虚报存入海外银行再支付给海外公司,海外公司即可以商品交易的名义随时将资金汇回国内。

3.利用银行保密法洗钱。有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银行保密法,金融规则宽松,对设立金融机构几乎没有限制。同时还制定了自由的公司法和严格的公司保密法。客观上纵容了洗钱犯罪,被洗钱者称为“保密天堂”。瑞士曾经是最诱人的保密天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欧洲掠夺的财产大量地通过瑞士银行清洗并转移。近来来加勒比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岛国也已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保密天堂。[4]

三、洗钱活动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趋势

当前,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电子交易等全新支付手段的出现使精通电子技术的洗钱者的踪迹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随着全球金融系统的日益电子化,能够被洗钱者利用的漏洞也越来越多。据联合国官员估计,全球每天至少有3亿美元通过这种电子化的高技术交易方式洗净。

1.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网络化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电子货币分为数字现金、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资金划拨等几种类型。

与传统货币相比,电子货币具有无形性(体积可以忽略不计)、高速性(可瞬间转移到世界任何角落)、隐匿性(具有匿名的特性,特别是加密技术的采用以及电子货币远距离传输的便利大大增强了电子货币的隐秘性)等特点。电子货币的这些特点,不但为洗钱犯罪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对于侦查、防范、控制洗钱活动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与电子货币的特征相适应,洗钱者利用电子货币洗钱的手段具有如下特征:利用电子货币的匿名性作为作案的基本依托;利用电子货币的“非居间性”(即无需第三方的参与)防止反洗钱机关的调查;利用智能卡发行公司的主体资格逃避现行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规制。

利用电子货币洗钱程序如图1所示。洗钱者通常会事先开立一家可用B公司(智能卡发行公司)发行的智能卡付费的a公司。之后雇佣人员用黑钱购买公司B的智能卡(①),洗钱雇员再用卡支付公司a的服务(②),公司a定期向公司B申请货币转移支付登记(③),公司B核实后,将相应的电子现金转入a公司智能卡帐户,非法收益转换成合法的收益(④)。

2.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是指银行利用网络将客户的电脑终端连接到银行,实现将银行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或家中的服务系统。当人们的经济生活逐步纳入电脑和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的洗钱活动开了便利之门。

网络银行具有简单易用、交易迅速、无需面对面和突破地域界限的特点。这些显然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成本和扩展业务范围,但同时网络的容易接近性、隐匿性、高速度以及跨国性等特点也使其成为洗钱者的天堂。因为网络银行的出现使金融机构辨别客户的身份、汇报可疑交易和对账户及交易进行日常监督等变得非常困难。[5]

与网络银行的特征相对应,洗钱者利用网络银行洗钱的手段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利用非人格化的接触来洗钱。网络银行通常只需客户进行在线注册,完成资金划拨,即可开通账户。而许多传统银行允许拥有本行账户的客户自动享有本行的网上金融服务,而无需办理任何手续。这样,传统的银行反洗钱客户审查措施将无法实现。事实上,即使开户时已经辩明了客户的真实身份,但究竟是谁真正控制了这个账户以及正常的商业活动是如何开展的都很难掌握。金融机构所能确定的只是特定的账户在特定时间所交易的数额,但无法证明客户从事交易的确切地点。这表明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很多账号而不会引起金融机构的怀疑,而且也不会使保存账号的单位产生怀疑。这样,金融机构根本就无法怀疑有关交易,并履行可疑交易汇报的义务。二是利用网络银行的监控盲点来洗钱。许多网络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对于非本国人或不在本国居住的客户,即使要求其提供证明文件,网络银行也很难审其身份。同样,客户网上交易时,银行很难判断交易者是谁。三是利用现行反洗钱法规的滞后来洗钱。网络银行作为一种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兴起的全新的在线金融服务形式,原有的反洗钱法规很难及时作出反映,常常有一个滞后期。这给洗钱者的洗钱活动创造了先机。利用网络银行洗钱如图2所示。

图2利用网络银行洗钱示意图

四、洗钱活动的专业化和组织化趋势

不法分子虽有能力赚取巨额非法利益,但未必个个都熟悉洗钱的日益复杂的洗钱方法。而在洗钱与反洗钱的双方博弈中,传统的洗钱手段又往往易于为司法机关所查获。因此,不法分子愿意支付费用以换取专业人士的服务,使其脏钱能获得更安全的保障,因此对专业洗钱服务的需求市场逐步形成,进而形成提供专业洗钱服务的组织。

1997年,被称为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的黑手党头目LuckyLuciano、洗钱分子meyerLansky及有金融专业背景的micheleSindona等在巴勒莫召集会议。此后跨国洗钱就从分散的、无组织的隐瞒犯罪收益的行为逐步演变成具有专门分工的、有组织的隐瞒犯罪收益并使之合法化的运作机制。[6]也就是说,洗钱犯罪活动逐渐摆脱了其作为犯罪下游的地位,成为一种专门的、相对独立的犯罪环节。

1.专业洗钱组织渗透到金融机构内部。专业洗钱组织提供包括运送黑钱、虚设公司、伪造交易文件等在内的全套服务。为此,专业洗钱者不但需要熟悉法律、金融理论、金融实务和会计知识,而且要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有关政府官员有较多的接触。依据加拿大警方的资料显示,会计师和律师是二种特别容易牵涉在洗钱案例中的专业人士。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和社会公信力,往往使得洗钱过程更加顺利。这些专业人员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如表2。

表2律师和会计师为洗钱所提供的专业服务

表2显示,专业人员在协助洗钱过程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反洗钱专家、花旗银行顾问Janelwexton所指出的,替犯罪集团从事洗钱活动的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大多是法律和财经系毕业的高材生,由于熟悉正常金融体系运作情形和相关法律规范,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替犯罪集团从事租税、投资等规划,使非法所得轻易地披上合法的外衣。[7]然而,这类现象似乎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有效地加以控制,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享受所谓的执业特权。如律师在其执业过程中必须保守当事人的秘密。即使一国对专业人员施加反洗钱义务,这些义务也将会被视为与其保密权利相抵触,进而会影响到他们在实践中是否会认真加以执行的问题。

2.专业洗钱组织与恐怖组织渐成融合之势。洗钱在恐怖主义犯罪组织维持其犯罪与生存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和恐怖组织必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同时又要掩饰资金的流向是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事实,为此其必须要洗钱。因此,专业洗钱组织就成为恐怖主义组织的重要依托,甚至成为恐怖组织中的一个重要部门。[8]

恐怖组织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就是金融系统,因为这里是资金融通的主要场所,提供了各种方便的金融服务。电汇是金融系统提供的一个快捷有效的转移资金的方法。专业洗钱组织可以用多次电汇来转移资助恐怖主义活动的资金,混淆审计痕迹,掩盖资金的来源和去向。9・11恐怖袭击后的金融报告显示,电汇在给袭击者提供实施攻击计划的必要资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鉴于资金在维系恐怖组织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001年10月美国继《反恐怖主义法案》(又称《2001爱国法案》,theUSapatrlotactof2001)后又通过一项加强取缔洗钱的法案《国际反洗钱与反涉外贪污法》(internationalCounter-moneyLaunderingandForeignanticorruptionact),授予联邦政府更多权力来阻断提供给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200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国际合作反恐法案》(internationalCooperativeantierrorismactof2002),旨在要求全球配合切断恐怖组织的金融网络,并表示将惩罚未冻结恐怖组织资产的银行,希望籍由国际间的合作断绝恐怖组织的财源。

参考文献:

[1]王雷鸣,邱红杰.国内反洗钱初显威力国际合作力度不断加强[DB/oL]..

[2]李德,张红地.金融运行的洗钱与反洗钱[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邵沙平.跨国洗钱挑衅中国法律[J].银行家,2002,(8).

[4]石刚,徐飞彪.全球洗钱和反洗钱斗争现状[J].国际资料信息,2005,(10).

[5]FinancialactiontaskForcetyhologyReport[Z].2000-2001,7.

[6]郭小卉.国外反洗钱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m].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7]国家外汇管理局管检司反洗钱培训团.美国金融领域的反洗钱运作和启示[J].中国外汇管理,2004,(3).

反洗钱征文篇8

洗钱,是指将犯罪、黑恶势力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跨境资金移动较以前而言,变得更容易了。与犯罪收益及恐怖组织有关的资金向金融系统及其他经济活动的流入对正常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抑制洗钱活动需要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与配合,我国也早在2006年10月31日就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所称的“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金融机构负有防止洗钱,杜绝不法资金源头的法律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3条中就金融机构等应履行的义务等也进行了明确,并在结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及《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就国内金融机构应履行的反洗钱基本义务进行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包括: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

(2)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3)建立健全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4)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时需满足规定要求。

(5)身份信息核实。

(6)建立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7)按照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8)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

(9)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10)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客户和其他人员提供。

(11)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公安机关报告。

(12)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能够反映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帐簿等相关资料。

(13)反洗钱培训和宣传。

国内金融机构在履行以上反洗钱基本义务的同时,要进行合理及有效的反洗钱管理工作。在整个反洗钱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评估是核心,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实施不同级别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最终目的。

1、风险识别

根据客户的身份、账户情况、业务等特征与洗钱的关联性,确定客户识别点;根据犯罪趋势、典型案例、常见可疑交易类型及其识别点等,确定资金监测识别点;根据监管机构的风险提示、评估结果、内审发现事项等,确定验证内控机制有效性的识别点。

2、风险评估

将上述风险识别点确定后,通过设计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按客户特征,可考虑将其细分为:正常、关注、高风险;对资金监测,确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对反洗钱相关内部控制等制度,进行整体评估。

由于风险是随时在变化的,因此风险评估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持续且动态的跟踪、监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风险控制

根据评估、监测结果,酌情制定并完善管理措施。在反洗钱领域全面推进风险为本的原则,虽难以期盼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框架能够完全消除洗钱行为和防范恐怖融资,但是仍须在理论与实践、成本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采取合理措施,动态识别和完善反洗钱内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是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的基础性工作。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洗钱风险特征和等级划分标准,将客户划归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险管控措施的洗钱风险控制方法。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时的风险因素包括:地区风险、客户风险、产品和服务风险。

(1)地区风险是指严重犯罪活动多发地区等客户或其交易对手所属国家或地区性质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2)客户风险是指客户身份或客户行为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3)产品和服务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某类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更高的洗钱风险或恐怖融资风险。

目前,pBoC已开始推广机构信用代码信息查询系统,今后还将出台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针对洗钱活动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等,具体相关内容的明文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反洗钱征文篇9

关键词:基层央行;反洗钱;困境;路径;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5-0055-04

洗钱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它不仅危及一国的金融安全,而且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约占世界各国GDp总和的5%,达1.8万亿美元,且每年以100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1]而每年发生在我国境内的洗钱规模则在3000亿至4000亿元之间。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加深,经济环境发生新的变化的形势下,加强反洗钱工作,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正和市场竞争,打击腐败等经济犯罪,营造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对于作为反洗钱监管部门的央行来说,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反洗钱工作,加强对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工作的研究,探讨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工作困境和相应的突破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一、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困境

目前,我国的反洗钱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已搭建起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行政调查三个框架的监管监测体系,能够全面评估各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合规情况以及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行为。但由于反洗钱工作涉及面广,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各项制度又是初步建立,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基层央行的反洗钱监管工作在制度和现实层面都存在一些困境。

(一)制度困境

1.部分反洗钱法律条文缺乏司法解释,基层央行执行中存在一定困惑。一是在行政处罚方面。《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金融机构有符合该条规定的七种行为之一,而且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致使洗钱后果发生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款。该条列出了七种应处罚的行为,但如何判断情节严重,并以上为处罚依据未有详细的规定与解释。二是在行政调查方面。《反洗钱法》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洗钱活动,有权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举报”,对没有调查权的地市和县市级人民银行来说,在履行反洗钱职责过程中有义务接受群众的举报,但如何证实举报信息的可信度?是不管可信度大小都向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或分行移交,还是先行调查,觉得特别可疑后才移交?前者没有鉴别,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或分行据此开展调查可能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工作实效;若为后者,地市和县市级人民银行没有调查权又如何进行调查分析?对此,反洗钱法律法规并未明确。

2.跨区域反洗钱调查程序存在时效性约束,有待完善。目前跨区域的调查程序是: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或分行向总行提出协助调查申请,总行批准后将协助调查申请转到异地人民银行,异地人民银行再据此开展工作。这种程序的优点是具有权威性,有总行的督促能使异地人民银行更好地予以协查配合,缺点是程序复杂、时效性差。案件调查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很多调查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关协查的资料,而人民银行总行对协查申请的批准有一个时限,若批准时限较长将直接影响到调查的效果。

3.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不够顺畅,影响工作效率。一方面,反洗钱行政调查要涉及很多的单位和部门,尤其是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目前虽然人民银行与这些单位有“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平时的运转并不是很顺畅,如基层央行向公安报送的案件中,公安由于各种原因立案率不高,这给基层央行的反洗钱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洗钱案件调查也经常需要借助支付结算系统、征信管理系统等人民银行内部的管理系统,但受制于各种原因,目前反洗钱尚未与这些系统进行联网,直接影响了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开展的效率。协调机制运行不畅,将很大程度上牵制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4.反洗钱监管体系存在风险漏洞,有待进一步整合完善。我国金融行业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管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类金融机构日常的监管,人民银行负责所有金融机构反洗钱方面的监管,由于反洗钱工作与金融机构的其它风险合规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有效监管必须与其它风险合规工作相结合,鉴于权限所限,基层央行在反洗钱工作中对金融业的监管难免出现漏洞。

(二)现实困境

1.反洗钱社会基础和政策环境滞后,制约了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公众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社会参与反洗钱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由于洗钱犯罪缺乏可识别的受害者,一般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加上反洗钱举报带有很大的危险性,使得社会公众参与反洗钱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消费习惯、社会信用状况等因素,公众依然偏好现金结算方式,为正确识别洗钱活动设置了障碍,给利用现金进行洗钱的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再次,部分财政、金融等政策的滞后甚至缺失成为反洗钱的障碍。近年来地下钱庄的洗钱行为增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反洗钱与金融改革没有同步进行而造成的。最后,由于个人及企业的外汇需求受国家有关政策的限制,而地下钱庄换汇和转款手续相对简单、快捷且费用较低,不少企业和个人成为地下钱庄的主要客户和供汇群体,导致地下钱庄洗钱犯罪活动屡打不绝。[2]

2.金融机构有效地识别客户身份存在一定困难,反洗钱监管实效受到影响。在日常反洗钱工作的开展中,金融机构在核实客户身份证件的真伪上遇到较大的困难,使基层央行的反洗钱监管实效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效身份证件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未公开防伪标准,金融机构一线员工辨别难度很大。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多达11种,但仅有居民身份证有公开的防伪标准,其他的都未公开或未完全公开,金融机构一线员工难以辨别。二是证件鉴别渠道较为单一。除居民身份证可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核实外,其余证件的甄别只能到发证机关进行核实,在实际操作中带来很大的困难。如目前利用虚假士兵证开立个人借记卡账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士兵证的真伪辨别,就给金融机构的一线员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3.基层央行反洗钱专业人员不足,反洗钱手段较为落后。一方面,反洗钱工作需要一批具有专业反洗钱人员,对各种洗钱行为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对可疑交易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判断,而当前央行反洗钱工作呈现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越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基层越缺乏,直接导致基层央行因缺少专业人才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同时,由于反洗钱范围的广泛性,基层央行反洗钱人员也需具备证券、保险等方面的金融知识和对先进金融科技的跟踪掌握能力,对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要有全面的了解,熟悉各类金融业务,特别是各种交易行为和流程,这对基层央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现行反洗钱手段不能适应反洗钱工作需要。目前,基层央行的反洗钱手段较为缺乏,面对金融机构日益采用的电子交易难以进行有效监管,而且具体操作起来也只能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统计、搜集、检查,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监管的时间跨度和检查面也较狭小,时效性较差,难以有效防范洗钱行为。[3]

4.非现场监管项目填报存在理解差异,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国的非现场监管工作已经开展六个季度了,但是部分金融机构还是对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项目填报有认识上的偏差,如在“重新识别客户”表中,对于“行为异常”下“其中查实的”一栏,部分金融机构反映不明白其查实数目应是查实为“行为异常数”还是“所查实过的数”。此外,对于“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统计表”中“新客户”数量的统计,有些保险公司按《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达到识别标准的才统计,而有些保险公司则统计所有新发生业务的客户,从而导致数据填报不准确。

二、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困境突破的路径选择

(一)突破制度困境的路径选择

1.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实行调查人员的派驻制。首先,针对基层央行在反洗钱日常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人民银行可建议全国人大或最高法院尽快出台关于《反洗钱法》的司法解释,彻底解决行政处罚和行政调查中存在的法律理解问题。其次,针对地市级及以下人民银行没有调查权的问题,人民银行可探索建立一支专业的反洗钱调查队伍,在地市中心支行实行派驻制,每个中心支行选拔两名以上懂金融、熟悉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员作为省会中支或分行的派驻人员,负责反洗钱的调查工作。

2.完善跨区域的调查机制,简化协查程序。跨区域调查机制的建立可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由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组织全国性和涉外的反洗钱调查,并协调跨省际的调查。人民银行各分支行需要跨省协查的,可由省会中支或分行相互直接请求办理,并同时将请求协查情况报总行备案,便于总行及时掌握和协调。

3.充分发挥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与公安部门在线索核查上的合作。一是进一步强化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基层央行应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工商、海关等与反洗钱工作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并建立定期情报和案件会商机制,共同研究反洗钱战略,磋商反洗钱工作的重大问题,形成强有力的部门分工合作的反洗钱机制。二是加强与公安部门在线索核查上的合作。人民银行与公安部门可成立反洗钱联合调查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可疑交易线索联合进行分析,确定调查的方向和要求,有重点地对可疑交易线索进行调查,确定公安部门提前介入线索调查的时机,并通过及时有效地行政调查获取涉嫌洗钱犯罪的证据,便于公安部门及时立案,防止洗钱资金及犯罪嫌疑人的转移或逃脱。

4.完善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体系,加大反洗钱监管工作力度。一是加强与地方银监、证监和保监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各自的权限内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或其相关工作的监管,有效堵塞监管漏洞。二是健全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体系。根据反洗钱工作的需要和特点,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建立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防范体系,制定健全的执法检查制度,有效提升反洗钱监管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大反洗钱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工作力度。基层央行应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树立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认真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确保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屡查屡犯的金融机构,要依法查实取证,按照《反洗钱法》从严处罚,切实推动金融机构做好反洗钱工作。

(二)突破现实困境的路径选择

1.营造良好的反洗钱社会和政策环境,规范民间融资。首先,要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防范、打击洗钱的良好氛围。反洗钱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反洗钱意识,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洗钱线索。其次,应加快金融改革,规范民间融资。金融监管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充分满足民间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鼓励民间资本参股进入各种所有制商业银行或组建民营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要面向市场,满足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从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再次,应建立与金融机构反洗钱制度相衔接的政策体系。针对某些财政、金融等政策的滞后甚至缺失的问题,结合反洗钱法律法规及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进行系统的修改和完善。[4]

2.创建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服务中心,提高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具体可由人民银行牵头,协调反洗钱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对个人身份联网核查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工商登记管理系统、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税收征管系统等进行资源整合,实时互联,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实现基本信息资源共享,并持续、及时地更新有关信息。同时,建立反洗钱“黑名单”系统,收录联合国安全委员会、国际反洗钱组织以及我国的名单、高风险人员名单、高风险机构名单和高管政要名单等,并按规定授权给各反洗钱义务主体查询,以有效解决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信息核对方面的问题。

3.加大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提高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水平。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基层央行内部管理资源,选拔一批既懂金融、管理又懂法律、计算机、外语的人才充实到反洗钱队伍,建立定期业务培训和人才交流机制,提高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人员工作水平;二是对于目前的反洗钱从业人员,不仅要加强反洗钱法规、业务操作方面的培训,而且还应紧盯网络前沿技术,增加电子支付、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的培训,以实现对可疑交易数据的精辟分析和准确判断;三是要适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反洗钱软硬件设施;四是要通过加强内控建设推进管理创新,规范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流程,提高基层央行工作科学性。[5]

4.分行业设立非现场监管报表,细化报表各项目的填报说明。由于目前的非现场监管报表是统一的格式,未区分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的不同行业特点,这样设计报表固然方便于我们统一的分析和汇总,但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在该表上得到完整的体现,而且统一报表下的部分填报项目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数据填报的不准确,影响非现场监管的实际效果。因此,建议人民银行总行按照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的不同行业特点,分别设计非现场监管报表,同时对报表的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地填报说明,从而有效解决项目理解和填报上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申.反洗钱主动出击反客为主[n].金融时报,2007-06-13.

[2][4]山东省金融学会秘书处.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业反洗钱的制度困境和现实难题――“反洗钱:金融业的风险防范与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综述[J].济南金融,2007,(5).

反洗钱征文篇10

关键词:反洗钱;保险机构;博弈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320-02

1保险业反洗钱机制与措施

保险业本身的行业特征,以及其保险产品特性,使保险业暗藏洗钱通道,寿险领域尤其严重。在团体寿险中,当事人通过长险短做,趸交即领,团险个做等不正常的投保、退保方式,化为个人私款或逃避纳税的目的。首先,保险合同的关系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洗钱者便可直接达到模糊监管者视线,掌握“黑钱”流向的目的。如甲为自己投保三年储蓄返还性保险,但受益人是乙,乙通过保险公司过一下手就可拿到甲的钱。其次,保险合同遵循“投保自愿,退保自由”原则,保险公司无法阻止退保,因为投保人有退保的权利,何况保险当事人各方有时出于利益关系而保持相当的默契,因而隐蔽性较强,查处难度更大。再次,洗钱者也经常在保险期限上做文章,如长险短做,利用长期保险合同做幌子,私下和保险公司约定在一定保险期限届满时退保后再重新投保,这笔交易并不记入公司的账上,这样就完成了秘密的洗钱交易。

保险业反洗钱的主要困境是无约束机制和利益问题,因而要有效地遏制保险业反洗钱,就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对金融保险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全面围剿保险洗钱。

1.1建立保险业反洗钱监管体系

首先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保险业反洗钱监管的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是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前提。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反洗钱法》,正式建立了我国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制裁、打击洗钱犯罪的法律条款共同构成了我国全面预防、控制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的基本法律框架,形成了一道全面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反洗钱“法网”。中国保监会也于2008年2月公布了《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导意见(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明确将反洗钱列入保险公司合规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建立交易申报制度和嫌疑交易报告制度,要求保险机构从事超过一定数额的现金交易须向保监会报告,发现涉嫌洗钱的交易应主动向保监会或司法部门报告;再次在反洗钱立体监管网络体系中保监会应充分发挥其执行和监管职能,做好对保险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的甄别、筛选、分析和检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1.2加强保险业反洗钱的制度建设

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监测系统,适时监控境内所有保险公司的出单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掌握退保受益人与投保人的全部信息,对于没有血源和姻缘关系的受益人要进行密切监控;加强制度约束,对提前退保的团体险,尤其是国企和国企控股的公司,保险公司有义务上报有关部门,追踪钱的来源和去向,并且不准国有企业把年金交给外资保险公司,对身居要职的公务员和国企高管层,不准在外资保险公司投保;出台相应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对大额(10万以上)付款金建立档案制度,保留线索。

1.3建立保险业反洗钱利益补偿和利益激励机制

根据科斯定理,只有当交易费用为零时,市场才不会失灵,但在现实中交易费用均为正,所以解决外部性问题只能靠制度建设,所以有效反洗钱要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逐渐改变以单一的保费规模评估保险公司效益的制度,应逐步加入资金运营状况、偿付能力等各项指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出台一系列政策重奖提供保险洗钱重要线索的人员,同时对合伙造假进行洗钱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员要实行严惩;实行收缴黑钱利益部分返还制度,对国内而言,将收缴的黑钱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向参与反洗钱的保险公司投保,使反洗钱外部效应内在化,对国外而言,双方可签定“黑钱分割协议”,以增强国际反洗钱合作的积极性。

1.4完善保险产品的设计,提高保险业的声誉

要查与研相结合,即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反洗钱意识,改进保险业反洗钱的技术手段,完善保险产品的设计,对现有保险产品存在的可能被洗钱者利用的漏洞进行监督、预防,制定严密的防范洗钱的处理程序;完善保单条款,如对退保理由进行核查,并设立不同等级的解约防范措施,杜绝黑钱从保险系统流过。积极研发出更优质的,且能有效预防成为洗钱工具的新型保险产品,增强本国保险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保险业声誉,积极有效的遏制“地下保单”的盛行。

2保险业洗钱者与保险机构的博弈分析

2.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首先把博弈分为无中央银行介入和有中央银行介入两种情况。

(1)无中央银行介入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这种博弈模式下,洗钱者与保险机构双方都了解对方的战略及支付函数。根据上文的成本收益分析,假设洗钱者洗钱成功的收益即所洗得黑钱为R1,支付手续费等固定成本为F(很明显,F

对于保险机构,其反洗钱的成本和收益分别为C2和R2,如果采取不反洗钱的策略,来自洗钱者洗钱过程中的手续费F。假设金融机构与洗钱者都是理性的,而且金融机构设定的反洗钱机制是有效的,即只要金融机构认真履行反洗钱职责,洗钱活动就会被发现。则可以得到如下的博弈组合:

对该策略组合进行分析:对于洗钱者来说,由上表可以看出,其策略选择完全取决于保险机构的策略。如果保险机构采取反洗钱措施,那么洗钱者洗钱的收益将是负值,而不洗钱则收益为0,因此洗钱者的策略将是不洗钱;如果保险机构的策略是纵容洗钱,那么洗钱者洗钱的收益是“R1-F”为正值,大于不洗钱的收益,洗钱者将选择洗钱。

对保险机构而言,其策略选择的关键在于“R2-C2”的大小。因为无论洗钱者的策略如何,如果“R2-C2”的值是大于0的,则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反洗钱都将是其最优的策略组合。如果“R2-C2”的值小于0,那么保险机构的策略将始终是纵容洗钱。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有效遏制洗钱活动,保险机构必须采取反洗钱措施,如果反洗钱的成本是一定的,那我们就应该设法增加其反洗钱的收益,或使其纵容洗钱产生一定的成本,这就要引入反洗钱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

(2)引入中央银行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这个模式下,中央银行主要是针对保险机构的反洗钱成果进行奖励或惩罚,因此只会对保险机构的收益函数产生影响。

设保险机构采取反洗钱措施后中央银行会给与专项补贴S,查处洗钱活动后中央银行会给与奖励e,而纵容洗钱则会受到处罚p,且取消补贴S。则表3-2将转化为: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引入中央银行的奖惩措施后,在洗钱者收益函数不变的情况下,保险机构的收益函数发生的改变:其反洗钱的收益增加,而纵容洗钱的收益减少(成本增加),这无疑是有利于保险机构积极的采取反洗钱措施,对打击洗钱活动有明显的效果。至于具体中央银行的处罚或奖励力度我们将放在后文保险机构与中央银行博弈分析的章节中进行介绍。

2.2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这个模型中,双方不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假设保险机构进行反洗钱的概率为θ,洗钱者进行洗钱的概率为λ。)是保险机构选择策略的临界点。当保险机构认为洗钱者洗钱的概率大于(C2-S-R2)/(e+p)时,其最优选择是反洗钱;当保险机构认为洗钱者洗钱的概率小于(C2-S-R2)/(e+p)时,其最优选择是纵容洗钱。

因此,在中央银行介入的保险机构与洗钱者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其均衡解是:θ*(R1-F)/(2R1+C1),λ*(C2-S-R2)/(e+p)。由此可知,在均衡状态下,有(C2-S-R2)/(e+p)比例的洗钱者挺而走险进行洗钱活动,而保险机构以(R1-F)/(2R1+C1)的概率对可疑交易进行抽查。

3结语

针对中国现有保险业反洗钱法规和制度的不足,结合博弈分析对完善我国反洗钱机制提出以下看法:

(1)加快保险业反洗钱基本法的制定,从法律法规层面和金融规章制度层面全面构建我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使各级机构在查处洗钱行为时有法可依。

(2)在金融体系中需要尽快健全监管机制,从控制现金流动、建立对一线反洗钱机构的考评奖惩机制以及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等方面遏制洗钱犯罪活动。

(3)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反洗钱合作和交流,在全球反洗钱行动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李若谷.反洗钱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