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59:37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1

【关键词】小组辅导;学业不良;医学生;心理弹性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关注。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进行积极修补、调适,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1],就是心理弹性。有研究显示,学业不良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经受更多的压力,存在睡眠问题和沮丧情绪,比非学业不良学生更多出现人格特征方面的问题,以及有一定可能导致自杀的倾向。他们也更容易出现认知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缺乏、容易冲动等问题[2]。为此,笔者根据某医学院校的学业不良学生心理弹性调查结果,采取小组辅导的方式,尝试对学业不良医学生进行认知、行为上的辅导与训练,通过干预来培养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弹性。

我们认为对学业不良医学生进行小组辅导有几点好处:其一,宽松、温暖、支持的小组氛围有助于释放压力,彼此相互支持;其二,小组为学业不良医学生提供一个释放自己的平台,在对他人问题的分担和探讨的过程中,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获得来自别人的支持;其三,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聚到一起,相互间容易产生共情,通过探讨和行为互动,学会正确的看待自己,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由各学院年级辅导员推荐,并且在学业不良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招募了20名志愿者。由辅导老师与这20名学生进行面谈,筛选出16名成员,随机分成相等的2组,控制组和实验组。为了平衡期望效应对辅导疗效的影响,在面谈时,鼓励所有成员增强信心,对未来有美好的期望。告知控制组8人“自我调节,一个月后再进行测试”,辅导老师挑选两名成绩优良、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志愿者),与其他8人一起组建小组,男生6人,女生4人。小组成立后,成员与辅导老师共同签署了小组协议书。

1.2方法

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从心理弹性的掌控感、关系感和情绪反应三个方面进行干预,将小组辅导活动设计为9次,每周2次,每次1.5~2个小时。活动主题依次为:①有缘相聚(相识与沟通)。②通过“20个我”等活动交流成长的历程(寻找共同点,增强自信心)。③w的故事(我为什么总是不能坚持,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计划?)。④L的故事(为什么她不接受我的感情?)。⑤p的故事(为什么在父母眼里我总与他们期望的差距很远?讨论如何获得与维持健康的支持系统)。⑥H的故事(为什么我无法融入宿舍中?)。⑦户外活动(爬山、野炊、合作、沟通)。⑧讨论与回顾:学会正确归因,如何培养独立性和毅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⑨分享与感受(分享情感、互赠留言、告别)。

运用滕秀杰修订的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3]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前后测,对小组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筛选成员后,对16名(实验组8名,控制组8名)同学进行前侧;小组辅导结束后(为时5个星期)进行后测,两组同时同地进行。

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向成员布置作业,每个成员在作业中记录自己参加小组活动的内心感受和变化,作为了解小组辅导主观变化方面的数据。

2研究结果

2.1量表前后测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比较

表中的数据显示,与前测的基线相比较,干预结束实验组在总量表和各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变化,成员的自我效能、变通性、人际舒适性、适应性求助、情绪的恢复性显著改变。

2.3小组成员主观感受的变化

我们设计的“小组辅导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团体成员在自我效能、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成员对小组活动给予了较高评价。成员们反映如下:“小组让我感到温暖和接纳,让我有勇气去改变”,“小组让我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正确地面对学业,不再像过去那样焦虑”,“我感到自己更有信心了,也愿意和别人交往”,“在小组里我能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会尽量把在小组中学到的应用到生活上”等。

3讨论

通过小组辅导来提高学业不良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是有效的。本实验表明,经过5周的小组辅导,自我效能、变通性、人际舒适性、适应性求助、情绪恢复性五个因子与辅导前相比,分值明显提高,心理弹性总量表、掌控感分量表、人际关系分量表、情绪反应量表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小组辅导能够帮助学业不良的医学生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更好地应对来自学业和其它生活事件方面的压力。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认真倾听别人的心声,并适时的提供帮助,营造了温暖与接纳的氛围。小组这种包容性的环境有利于学业不良医学生释放压力,表达情感。在辅导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思考自己的学习生活并有所领悟。成员在小组中体验到的认同感、归属感调动了他们改变的想法、勇气和信念,这对于改变他们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尝试新的行为模式大有帮助[4]。

我们在小组活动中采用“热座”技术展开问题的深入探讨,由一个成员说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扰,其他成员和辅导老师帮助他发现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由于每个人的问题都不同,这样对辅导老师的要求就很高。比如在第4次活动中,L同学说出自己在在学业和情感方面的困扰,m同学也面临类似的困扰――我高中时候谈的朋友在另外一所大学很优秀,面对她我感到很自卑。类似的情感问题,却又有个体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辅导老师具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和高度的专业敏感性。辅导老师在进行小组活动前,必须从各院系辅导员那里充分了解小组成员的成长背景和个性特征等,在进行小组辅导时,创造尊重、温暖、接纳的小组氛围,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我们在辅导过程中安排了两名成绩优秀、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志愿者来参与并调动小组氛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小组成员的改变。

在每次小组辅导结束后,为成员布置作业并记录参加小组的内心感受,使其从中获得乐趣和价值感。在全部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成员的主观感受变化做了调查。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提到自己较小组辅导前变得自信、有力量,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来自同学、家长的关怀,比以前更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即使有负面情绪也能够很快地恢复。在对学业不良医学生的干预中发现,在小组辅导中的个体,给人感觉更加乐观和自信。

总之,通过小组辅导提高学业不良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尝试,从其结果上来看是有效的。在今后的辅导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对学业不良医学生进行系统干预,为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和学业成绩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森楠,青少年复原力的概念,2003.网址:http://bsjb.hcc.edu.tw/guid/guid3.3003-2-27.

[2]沈烈敏.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弹性研究初探.心理科学,2009,32(3):703-705.

[3]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2008,5.

[4]许妍,孔维民,葛晓亮.小组辅导对有强迫倾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校医,2005,10(5):466-469.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2

一、工作总结

1、XX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台湾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暑期先后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被更多人知晓,才能为更多人服务。

三、工作计划

(一)完成咨询部本职工作,扩大咨询部社会影响。

1、立足活动中心,发挥公益资源优势,做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推广

亲职教育公益讲堂,坚持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2、继续搞好学生心智成长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辅导。

3、做好课题研究。申请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并发展有积极性和有能力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尝试走出一条边学边研,以研促教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4、完善资料归档留存,为明年文明城市验收检查打基础。

5、完成咨询部室软硬件建设。

6、做好咨询部对外报道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沙龙运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1、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持续开展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心理老师有一个团队支持系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争取在五年之内,帮助我区心理老师有理念、会技术、能研究,在所在学校生动、活泼、有效、多渠道、多形式、独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以心理教师为主体,通过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班级教学实验,探索形成我区学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区学校应用的《生活素质教育》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3、主动对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和帮助。选择有兴趣、有潜力的重点学校重点辅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3

一、主题分级

主题分级是指尝试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成三个不同级别的主题,在每个主题中借助不同的载体对学生进行辅导。

第一级,以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研究者尝试开设班级心理健康课程、学期专题校会解决这一级别的主题分级要求。开设班级心理健康课程的环节中,选择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编制的专门教材,授课时间选择在职一学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既解决了心理课授课时间和专业课程授课时间的配比问题,又解决了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最佳时机的选择问题。同时,在课程初期和课程结束的时候,研究者还可掌握到最直接的测评结果。在汇总学校连续三年的mHt测量结果后,研究者发现接受了这一阶段的课程辅导后,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总体水平较为稳定。

在第一级的主题分级中还增加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校会课堂作为这一级别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的补充载体。如,研究者在连续三年面向全校的专题讲座中,选择了以“解决冲突、实现双赢”为主题的情绪管理方面的心理辅导讲座、以“相逢是首歌”为主题的帮助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辅导讲座、以“传递梦想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探索自我价值的心理辅导讲座。在讲座中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有效使用空椅子技术缓解、释放冲突后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及体验参与引导性的冥想练习等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方式。在大型辅导讲座中,研究者尝试用一些方法来克服场地受限、专业助手有限的困难,完成训练活动。如,辅导前对各班的心育委员进行相关培训明确主题;将小组活动任务提前统一编制、发送各班;活动过程中的小组分组环节,强化小组责任;会后及时对活动进行问卷反馈等多种措施缓解各种不利因素。辅导教师选择可以进行视频观察的总控制室进行授课,缓解了不能得到学生现场反馈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音色、语调、语速等各方面对辅导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汇总每一次活动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不同的心理辅导技术带来的辅导体验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一级,研究者以班级课堂授课和全校校会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主要载体,选择不同的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覆盖面广,学生满意度高。

第二级,适应团体成长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团体辅导、主题校会课堂、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研究者尝试在不同时期选定不同的成长主题。如,三月选择“种植心愿树”、四月选择“沟通与成长”、五月选择“珍爱心理”、九月选择“关爱新生”、十月选择“聆听心声”等不同主题作为第二级适应团体成长类型的辅导主题。如,“种植心愿树”团体辅导活动,学校连续两年以植树节为契机,借助“种植心愿树”的象征意义,开展有助于学生心灵成长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校会课堂中,通过穿越时空的冥想训练,带领学生乘坐时空列车分别进入10年后的职场、20年后的家庭、30年后面对年迈的父母打给孩子的电话和职场矛盾同时汇集的特定场景,指导学生冷静面对现在、深入思考未来。学生们描绘出自己的心愿树,郑重写下希望和梦想。第二年研究人员同样借助“种植心愿树”这一主题,但是尝试将辅导活动的载体从主题校会课堂切换到了学生课外小组实践课堂。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发分成小组,结合自己的相关专业制作出了专业主题成长树。学生用他们娴熟的双手、灵动的画笔和动感的画面设计制作出了一棵棵创意无限的心愿树。涵盖了金融、烹饪、计算机、旅游等不同专业特色的主题成长之树,汇聚成为一片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生长壮大的成长之林。活动中,职一年级的学生种下的是对自己专业学习生活的美好期待,职二年级的学生种下的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辅导活动满意度较高。综上所述,对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二级,研究者以团体辅导、主题校会课堂、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主要载体,各种适应团体成长类型主题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有和职业学校专业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

第三级,适合课下同伴互助小组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心理情景剧。研究者尝试借助一些相关团体参赛活动,如“天津市中学生心理剧大赛”等,作为适合课下同伴互助小组类型的相关辅导主题。研究者尝试提高学生在心理健康活动中的自主、自助意识。选择心理情景剧,借助朋辈心理援助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自主成长的过程。当然,这里的心理情景剧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剧,而是在学生中可以初步实现最为简单的揭示心理活动变化的心理情景剧。在连续两年的活动中研究者分别以“我言我心”和“成为职业人,梦想从今日起航”为主题,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在各班的“我书我心”心理专栏中,心育委员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搜集整理,学生自发组成3~6人小组,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整理排练成小型心理情景剧,在晨会时向全班同学呈现。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征得学生的允许下由咨询教师陪同完成,优秀作品在全校展演,同时有机会参加全市心理剧大赛。学校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剧辅导活动前后将组织小组成员参加一次箱庭团体游戏体验,学生们在咨询师的陪同下,见证了小组成员聆听自己心声、共同成长的全过程。

活动证实了在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三级中研究者将心理情景剧作为载体、选择适合学生课下同伴互助小组开展主题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学生是可行的。

二、人群分级

人群分级,是指尝试通过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不同人群分等级开展辅导工作。在此模式中,研究者将辅导人群分成三个不同级别。在这个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分级辅导活动中,研究者将受众人群定义为职业学校的全体教师和学生。

第一级,面对专职心理教师的辅导。研究者选择的辅导方式是保证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定期交流的时数,以确保专业人员的稳定成长。每年的四月借助“沟通”主题,组织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积极参加一系列的相关主题活动,如,对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参观学访活动、箱庭辅导专题培训活动、同级别的高级中学或职业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参观互访活动及一些相关的专题论坛等各种学术型会议。研究者在尚没有建立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督导机制的现行阶段,以这种同辈督导或定期沟通的形式为学校心理教师定时“吸氧”,使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健康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第二级,面对全校教师的辅导。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平稳,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较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分级辅导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在一些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是不做并行规划发展的,管理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只是面对学生开展的活动。大量事例表明,教师的不良心态和学生的不良心态一旦产生交汇,有可能加剧师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降低。所以,研究者将面对学校教师的心理辅导作为人群分级辅导模式中的第二级辅导。在研究中,为了消除教师参与心理辅导的顾虑,学校心理辅导室精心组织教师健心沙龙活动。在沙龙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活动作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载体,如民族舞、太极扇和瑜伽等运动课程涉及协调身心平衡的辅导活动;声乐合唱练习涉及调整呼吸训练和团体协作等协调身心的辅导活动;书画课程训练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的辅导课程。教师在轻松参与活动的同时,身心得到了相应的缓解和释放。

第三级,面对全校心育委员的辅导。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使更多的学生懂得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心理困惑、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学校面向全校各个班招募心育委员。担任这个工作的学生干部首先要具备能够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善于和人沟通;能够和班里大多数同学相互接纳,可以为学生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同学们的需求带到咨询室,也能够把咨询室的建议和方法带给同学。尽管对学生心育委员提出了十分具体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在实践中还是要对各班推选的学生干部进行最基础的培训和考核。面对这样一个既陌生又新鲜的岗位,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新当选的心育委员经过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多次团体辅导后才能真正“上岗”。对心育委员开展团体辅导培训课程涵盖三个主题:信任行走、有缘相识、深入沟通。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完成的团体辅导活动覆盖了全校旅游管理、计算机、汽修等六个专业部的学生团干部和班干部代表,共计百余名学生干部参加了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活动。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4

通过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老师的指导,为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提高我院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和诣校园,面向全体同学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请笑纳!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11、在抓好常规心理咨询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好“人生目标确立”、“职业选择”、“生涯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调适”等贴近学生需要的专题指导,消除和缓解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2、开展好面对学生和教工的心理测量及人格分析工作。

3、建立心理委员联系制度,定期组织培训、辅导。

4、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地组织开展好团体训练和集体心理矫治,防止其发展和蔓延。

5、改进和完善“校园心理热线”和“心理信箱”,并以此为纽带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6、坚持讲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努力使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注重实效,同时针对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开设好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保证全年不少于5个。

7、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自学、参加行业人员培训以及定期内部业务学习和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8、针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在继续定期编发“学生心理自助材料”的同时编好“心理健康辅导资料”等系列材料,争取在年内把《高学生心理信箱》、《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专家谈心理健康》等3种“心理健康辅导资料”编写完毕并放到学生手里。

9、搞好新生的心理普查、加强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学生的跟踪治疗和监控工作,努力建立稳定长效的心理监控体系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10、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认真做好。

11、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加强学生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2光阴似箭,时光如梭,接下来的半年时间转眼过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划,围绕院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计划,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团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果,有效地营造了校园心理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初步实现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目标。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下寝走访新生

活动从新生军训开始,持续三天。在活动过程中,成员能够做到微笑致意,予以新生关怀,并对保险学院做了正面宣传和引导,新生们也提除了自己的疑问,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融洽,新生不仅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同时,心中的疑惑也减轻了不少,并对院心理辅导团和心理咨询室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认识。

二、纳新工作

__年9月20日至9月28日,我们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纳新工作。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为迎接新成员做了精心的组织和认真的准备,为本次纳新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大家都兢兢业业,团结一心,成功的完成了本次纳新工作。我们相信,有了他们这批新血液的输入,我们辅导团会更上一层楼。

三、班级团体辅导

为帮助新生尽快相互认识,建立班级的信任和友谊,在曾老师、林老师的分配下,展开__年全院新生团体辅导工作。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达到了既定目标。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譬如,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全面,事前准备不够完善,但相信有了这次经验,我们以后的工作会更加好。

四、户外心理素质拓展

团体辅导的有序进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应曾老师的委托和各大组织大邀请,一一对院文明督察队、公寓自治委进行户外素质拓展。此次拓展相比之前的辅导,由班级到院级组织,由室内转到户外,整个过程似游戏的形式进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组织,及团队的实力,为今后大型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心理沙龙

由大一成员自行组织的心理沙龙活动在11月初面向全院举行。本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大一伙伴的积极性、组织能力。游戏丰富精彩,给三系一院的同学们拓开了一个很好的友谊交流平台。

六、辅导团与各系心理健康部的联谊

活动达到了预期的和各系心理健康部伙伴们的认知、交流目的,为辅导团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创建团队文化

在曾老师的倡导下,我们有了自己的团队文化,于每次例会前展示,进一步加强了辅导团内部的团结合作,整个团从此凝成了一股绳,有了基本的统一。

八、公文培训

在辅导团内部,由大二带领,定期进行团内学习小课堂,丰富了伙伴们的课余生活,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及工作效率。

九、心理讲座培训

由曾老师带领、召集辅导团成员以及各班心理委员于每周四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心理学的兴趣,教会我们认识自己,怎么样提升自己,在看清自己的同时学着提升自己,为以后自己能力的提高做了很好的发觉。

以上就是院心理辅导团本年度下半年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3__—__学年(下学期)主要活动介绍及总结

一、主要活动以及工作成果

一、换届以及工作交接

1、根据学院推荐以及选举,决定由我担任哲学学院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并招募新会员。

2、、举行全体会员大会,内容包括选举新一届的协会副会长以及秘书长等、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原有的协会章程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制作协会通讯录并建立协会qq群和公共邮箱。

二、本学期活动开展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4月,筹备心理学期刊,主要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章的收集。

2、5月15日晚6︰30在哲学学院报告厅举行了“心理艺苑”系列活动之心理影片展映,播放了影片《心灵捕手》。

精彩的影片激起了到场同学对于心理咨询的极大兴趣,影片过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心理学系主任,张掌然教授随后做了点评,提出了年轻人树立理想的思考。活动分前期策划、现场实施和后期宣传三部分,已通过进行了宣传。

3、、5月12日下午,结合学院学生会的“素质拓展越野比赛”,组织协会成员参加,增进彼此的熟悉。

4、、5月底至6月初,作为本院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参与学院关于“武汉大学学生工作特色基地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

主要工作为提供部分材料,并进行撰写和宣传。

5、5月,组织和鼓励各班同学参与校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星”风采大赛。

其中,我院心理学系叶颖同学最终获得了“心理健康之星”的称号。

6、6月8日晚7:30,在哲学学院南楼113教师,组织了大家同来自美国心理治疗专家chestnut

parkprofessional.lic的corriej.vos博士进行了一次有关心理治疗的小型沙龙。在这一次全英文的交流中,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国外心理治疗的现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老太太用丰富的学术知识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在场同学的尊敬;心理学系和心理协会的同学也用标准的英语,丰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感染了这位美国博士,美丽的武汉大学也给她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2)心理学系列讲座(此部分活动主要是结合了学院心理学系的优势,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给大家作了多场心理学专业以及心理健康的讲座和报告,是我们协会的特色活动之一。)

1、4月10日上午9时至11时,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在哲学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作了题为“中西方的性善——性恶文化差异与心理学研究”的报告。

2、5月18日上午9:00,美国密执安大河谷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徐晓娟博士在哲学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记忆心理学研究”的报告。

3、5月26日上午,“寻求与多学科整合协同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之路”——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报告会在哲学学院报告厅举行。

历史学院资深教授冯天瑜、社会学系罗教讲教授、文学院昌切教授、新闻学院单波教授、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和钟年教授分别结合自身的学科作了精彩的跨学科报告。

4、6月4日晚7点,学院报告厅,就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杨鑫辉作了题为“新经济与职业指导”的报告。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4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一小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校邀请了太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吉主任来为全校同学作主题为“爱护小眼睛”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了当地医院口腔科施医生来校作“健康牙齿,伴你一生”口腔保健常识的讲座。11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消防安全记心中”的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2月6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知我沙溪,爱我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12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励志青春放飞梦想”太仓名人校园巡回展。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5又是一个浪漫的冬季,不经意间,进入大学已将近半年了,从不认识初的拘谨到“混熟”后的融洽,而自己也荣欣的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一开始担任这个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后来经过学校的培训后,我受益匪浅,学习到很多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我渐渐开始了解这个工作,也开始接受这份工作,最后也喜欢上它。

在这一学期里,我试着努力地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去倾听他们心里的困惑,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去分担他们的烦恼,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提高工作能力

(1)作为心理委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每次都按时参加学校,学院举行的心理委员培训讲座和素拓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并且通过活动过程还与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互相交流经验。

(2)课余时间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服务同学的水平。

二、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培养同学们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1)x月x日:刚进入大学,彼此之间还很陌生,为促进同学们相互了解认识,尽快融入班集体,在心理委员的倡议下,全体班委的积极组织下,我班策划了“我们在校园”的集体活动,并且在校园开展一系列互动环节。

(2)x月x日-x日:为了尽快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心理状况,便于以后针对性开展心理活动,在心理委员的组织策划下,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我班成功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

(3)x月-x月: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带动个别参与积极性不高、性格内向腼腆的同学融入集体,我班在辅导员的关心下全体班委的组织了“班级篮球友谊赛”“班级羽毛球友谊赛”等心理活动。

(4)根据自己和同学们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和同学们谈心交流,搞好同学关系,成为他们知心信任的倾听者,并取得良好效果。

总体来讲上一学期的心理工作比较顺利,但也发现自身在工作中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改进和提高。

(1)没有充分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沟通,可能忽视了部分需要我帮助的同学。

(2)积极主动找我倾诉的同学不多,大部分是我主动找他们,说明我的信任度还不够高。

(3)我班举办的心理活动不够多,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有部分同学参加不太积极。

(4)自身的水平还比较有限,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还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处理问题的经验还不足。

鉴于以上问题,我在下一学期的心理工作中做如下打算:

(1)为提高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一贯坚守保密原则。

(2)为方便同学们与我的交流沟通,我将统计大家的e-mail地址、QQ号和手机号,建立一个完整的无障碍交流渠道。

(3)每周一群邮件的方式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小笑话以及一些音乐来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4)继续主动联系同学,与他们交流掏心,并与其他班委举办更多的更精彩的心理活动。

(5)建立信息回馈制度。将自己和校学生心理咨询的联系方式、地址告诉每一位同学,收到同学们的信息及时给与回复,同时也鼓励大家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5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心理健康活动体会,请笑纳!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1

不知不觉,担任我们__班的心理委员差不多两年了。首先我想以一个问题作为开篇:5月25日是个什么日子?——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到来之际,我总结一下我这近一年来的工作和感受。

20__-20__学年第二学期,我参加了一次心理委员培训。它相当于一次讲座,从那次培训,我大概了解到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

一、协助老师了解并收集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所以我时常观察同学们的心理,可喜的是目前我们班没有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我也相信未来也不会有。

二、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自己不是心理专业的,不懂得什么心理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决一般情绪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安慰。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很有用的,另外,我们班级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和讲座,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同时,我们班级也非常注重宿舍文化的培养。宿舍是我们休息的场所,所以对于宿舍,首先抓的是卫生和安全问题。我们班级通过男女生互访宿舍检查卫生安全评比等活动让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宿舍的环境卫生。另外,对于宿舍文化建设上,我们也不放松。平时,班级经常组织同学们通过宿舍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增强宿舍同学之间的联系和班级集体感,也通过学习小组活动让大家在学习想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的总结,愿__班各位同学永远健健康康、活泼开朗,祝我们班越走越好。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2

__年9月6日、7日两天,我们学院迎来了__级新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学院更加充满生机。学院师生都在为迎新奔波忙碌。灿烂的阳光照在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很柔和温暖。

迎新结束后,又开始紧张激烈地进行社团会员招新活动了。我们心理健康康协会选择在9月8日到9月16日这段时间到新生宿舍去招新,对着届招新我们会干都期待已久,信心百倍,我们始终坚信:心理健康协会是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融入我们他们会更健康,更加自信。在此之前,我们做好了招新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心协会徽、宣传单、宿舍新生安排表,分配好各会干的任务。(会徽图案是“双手捧着一颗红心”,代表爱心)

在新生宿舍里,我们信心十足,热情地介绍我们协会的概况,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心协。我们主要介绍我协会从创办至今的概况及举办的各类极具特色的活动。比如:进行手抄报比赛,到安老院慰问老人,去特校看望特殊儿童,观看精彩的心理影片,每年举办的5.25大型系列活动等等。新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此也很感兴趣,频频发问,我们都乐意地去解答每一个问题。

招新的过程就是我们与新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过程。去新生宿舍招新的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我协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接纳、并融入我协会。

__年9月17日、18日这两天,全院所有社团都统一在篮球场那边摆台招新,给新生最后选择想要加入社团的机会,虽然那两天阳光猛烈,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但我们的热情始终不减,任由汗珠滚落却依然保持微笑。

9月18日下午,协会招新工作进入尾声,我协会圆满完成了此次的招新工作,经过统计,我协会共招的120个新会员。他们的加入为我们协会注入了新的血脉,使我协会更加壮大,更加充满力量,我相信:我协会的明天会更好!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3

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一小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6

如今,人们面临着快节奏、高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对巨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当今信息发达,大学生接触各类信息较多,而其思想处于成熟与未成熟之间,面对各方压力难免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通过对不同专业3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学生总体心理情况良好,其中有51名同学认为自己压力过大或存在困扰,其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家庭、个人感情等。主要总结如下:

1.迷茫、虚度,产生较大压力

从逼迫型学习到自主学习,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参与问卷调查的300名学生中,高达208人认为自己目前生活状态颓废,课程内容学习吃力,又没有学习动力,每天生活在自责中,造成恶性循环,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2.来自于就业的压力

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淡薄,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迷茫又无助,不知道怎样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而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而言,家庭对他的期望是特别高的,造成包袱和压力更大。

3.人际交往中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非常看重,尤其是大一新生,十分乐于参加各种学生会、社团以及各种兼职,很多人是盲目参与和跟风,在参与过程中也会带来压力和困惑。也有一些学生在与室友、同学相处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心里压力过大。

4.因感情影响情绪

个别学生因感情事件影响到情绪,甚至有学生因此有自杀念头。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各个学校心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心理教师配备数量也较少,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效率较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个人的发展,学校应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需求。

二、辅导员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具备的自身条件

目前,高校辅导员选拔严格、条件要求较高,辅导员普遍素质较高,他们在学生时代一般都十分优秀,学习成绩优异、综合能力强、政治觉悟高,并且一般都是优秀毕业生、学生干部和党员,但他们心理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笔者结合自身工科背景和多年辅导员工作经验和体会,总结出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够承担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辅导员自身应具备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辅导员情绪自控能力弱、情绪波动大都不利于辅导员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辅导员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发问题或矛盾时才能够冷静分析妥善处理,尊重事实,爱护学生。

2.良好的认知能力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细致的工作,而其中很多工作都是发展性和预防性教育。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尽早发现学生问题,并准确根据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等,全面迅速的洞察学生心理世界,及时发现不良苗头,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3.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由于工作性质原因,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接触较多,关系密切,学生出现问题首先都会找辅导员倾诉和解决。为了能够更迅速、有效的给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员要掌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总结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般规律,并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和沟通技巧,并在工作中灵活使用。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常规学生管理工作中去,提高心理教育效果,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1.加强心理投入和心理沟通

大学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小集体,他们生活习惯不同、性格各异。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只有加强心理投入,加大感情付出,才能让学生对小集体有认同感,进而产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辅导员才能和学生真诚沟通,才能形成和谐、平等师生关系,学生对辅导员才能有亲切感,对集体才有归属感。

2.学会心理换位

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辅导员应学会用青年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无论学生遇到任何问题,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上,辅导员都应学会心理换位,换位思考,才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另外,辅导员也应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这样更容易处理问题,也更容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的进步。

3.开展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旨在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和规范,能够适应社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在人生路途中能够选择意义的生活,又称人格辅导。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辅导包括两方面,为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情绪辅导是指让学生掌握控制情绪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学会适当的发泄情绪。社交辅导是指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建立正确的社交心理,从而学会社交。同时,辅导员也应主动联系专业课老师、班主任,联合多方力量协同育人。

4.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辅导员在工作中应重视特殊学生,包括贫困生、“问题生”等,对特殊学生建立档案,对学生基本行为和信息进行跟进,并随时进行干预,把预防工作做在前头。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7

(一)辅导员考评体系的设计特点

考评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完整性、高效性和可用性。考评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完整体系链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展开。建模需要明确模型的主体对象、辅助对象、建模内容和子内容、建模方法,首先,确立考评的一级主项目,然后由主项目不断深化、细化生成多级子项目。其次,建模标准要符合实际,要基于建模对象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设计,模型成型后投入实践,由实践结果说话,并根据实践反馈调整相应参数,不断优化考评内容。最后,统计数据是考评中最为重要的信息,鉴于数据本身具有冗余性、复杂性的特点,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统计很容易造成较大程度的误差,同时也降低了评估结果运用的及时性,由此可以考虑结合现代技术作为支撑,以加快统计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率。现代软件同时还具有另一方面的优势,即统计结果人性化,可视性强,容易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考评体系的构建过程强调深度调研、细化设计,保证模型的完整性;强调实际、贴合实际,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强调回归实践、投入生产,保证模型的可用性。现代职业化考评体系设计的目的在于强调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树立高校辅导员的先进典范,促进辅导员良性竞争。考评机制的实施不仅要符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而且要合乎辅导员的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奖惩分明,制度公开明确,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以免降低考评规则的可行性。

(二)辅导员考评体系考评策略的选择

考评体系设计的关键在于考评策略的选择,合理有效的考评方法对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多种多样的考评策略可以对考评对象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评估,确保考评结果的公正性。

1.定量考评法

所谓定量考评法,是以数字为衡量标准,将考评内容数字化,所有被考评对象采用统一的考评标准,根据最终考评成绩高低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前面介绍的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模型结构,辅导员考评标准层次可以按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其子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及其子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量化。量化考评优于文字考评方法,但量化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考评标准设计的合理性。考评项目权重的分配要以项目的重要性为主要分配依据。为了提高数据的有效性,首先,考评建模之前宜采用调查问卷法,针对各项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进行调查,以便降低考评体系建立者主观臆造的可能性。其次,每一子项目的评定等级宜采用梯度递变的形式,等级变化数目要适宜,一般以4~6个为宜。等级过多,等级之间差异较小,增加了参评对象选择的困难程度;等级过少,每一等级的范围宽泛,准确程度降低,如表1中每一项目的评定等级均划分为5等级。最后,考评调查中,为了实现对考评对象360度全方位的考评,可以选择多个参评对象,如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同事代表、所带学生群体代表等,并根据每一群体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程度的高低分配权重比例,

2.现场考评法

定量考评法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字的精确性和可比性实现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考量,但量化考评结果实际上会受到各项子能力权重分配合理性的约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此外,定量考评参评群体的选择将辅导员本身排除在外,完全是从辅导员之外的视角进行考虑,结果缺乏一定的公正性,现场考评法恰好可以弥补这种缺角。在定量考评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评法,实现内外互补,丰富考评资料库。定量考评法中被考评者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因此数据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现场考评法的目的除了针对定量考评中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验证之外,主考官还可以针对每个个体的特点进行积极引导,获取及时、鲜活的数据信息。现场考评法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可以提前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查看每位辅导员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主考官根据辅导员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翔实的记录;亦可以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模拟还原现场,如辅导员针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辅导或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等,记录观察辅导员的应变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现场考评结果可以实行打分制或者等级制。打分制可以采取满分扣除制,即针对辅导员表现较差的项目从满分中进行减分,也可采取得分制,即针对每一模块相对于单项满分进行打分,所有模块的总得分为最后成绩。等级制是指对辅导员的考评结果不打具体分值,而是划分为几个等级,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考评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考评方法的选择。考评过程要避免考评策略选择单一化,要结合多种考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系统分析,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可信,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考评策略的长处,有效规避不同考评方法的局限。

(三)考评统计数据分析

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详细设计考评流程,仅仅是构建考评体系的步骤之一,辅导员考评模型以辅导员对象及相关对象的评价和能力表现为输入,经过考评系统的运作,最终以大量统计数据为输出。考评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输出数据的合理分析和处理,并根据汇总数据的特点对辅导员的能力发展状况进行深度剖析,达到辅导员考评体系设计的最终目标。选择不同的统计方法可以从侧面挖掘到不同的信息点,下面将介绍几种数据统计方法。

1.排序分析法

排序分析法是指将统计数据中所有辅导员的综合核心能力考评成绩及子能力考评成绩按照数据的大小特征进行前后排序,数据集中的每一组数据都与一个被考评对象(辅导员)相对应,数据排列顺序侧面反映相对应的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综合成绩或单项成绩的大小。排序分析法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所有参评个体之间核心能力横向的比较结果,计算个体之间的得分差值可以显示辅导员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大小。考评汇总数据需要进行初加工和再加工才能成为可用的统计数据信息。排序分析法要求计算每位参评辅导员的综合核心能力成绩及十二项子能力综合成绩,排序分析法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图表统计具有直观、生动、一目了然的优点。图表分析往往需要结合综合成绩排名及各项子能力排名进行联合分析,这样既可以获得所有被考评辅导员核心能力高低对比情况,也可以获取单项子能力对辅导员综合成绩的影响程度。展示辅导员个体a、B、C、D、e、F、G核心能力综合成绩排名,按照核心能力综合成绩高低的顺序,依次展示各位被考评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的得分情况。据图分析可得,a整体得分较为平均,能力发展均衡;e、F、G得分较低,整体素质较差,需重点加强和培养;G得分率低,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水平较高,侧面反映G辅导员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可以将所有被考评辅导员划分为3~5个等级栏,如记为a、B、C、D、e不等。等级划分可以按照总分由高递减的顺序,也可以将总分划分为几个等级,根据每位被考评辅导员的得分将其归属于不同的等级。上述成绩结果按等级划分。等级划分的好处在于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处于不同等级的参评辅导员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并开展不同强弱力度的教育培训。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将某项或某几项核心能力项目的考评成绩转化为得分率,即被考评对象单项得分占单项总分的比例,实现所有参评辅导员之间核心能力横向比较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区别于排序分析法,排序分析法强调考评对象之间的排名次序;比较分析法强调考评对象个体的均衡发展程度及对象间的发展差异。不同的核心能力项目基础分的设定往往是不同的,为了更加直观地体现同一项目下所有参评辅导员之间的得分情况,可以首先计算每位参评对象的得分率,再进行横向比较。比较分析法可以利用数学统计图中柱状图的比较优势,实现参评辅导员之间横向比较分析。辅导员a、B、C整体发展较为均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得分率均在85%以上;F、G辅导员两项能力发展不协调:G辅导员学生发展指导能力较为薄弱,F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环节存在“缺腿”现象。比较分析法也可以只选择几项感兴趣的能力项目,分别按照公式转化为百分制形式,在图中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不同的比较项目,以矩形的长度差距区别特定项目的得分情况。比较分析法中,除了采用上面介绍的百分制比较之外,还可以采用差值法。所谓的差值法,实则是计算单项子能力的失分情况,即分别用单项考评项目的总分减掉每位参评辅导员的得分,得到每项能力的失分情况。这种方法既可以纵向比较特定辅导员某单项或某几项子能力的发展状况,也可以横向比较多个辅导员个体在特定项目的得分失分情况,结合横向比较差距和纵向比较得失的优势,比较分析法为学校学院领导班子提供了很好的信息素材,针对辅导员的能力弱项进行强化培训,鼓励强项继续保持发挥。

3.趋势预测法

数据统计的重点不仅在于对高校辅导员以往成绩的总结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利用已获取的资料对个体辅导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促进辅导员综合全面的发展。趋势预测法是指对考评个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成绩进行对比展示,通过把握成绩变化的规律性,对考评者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趋势预测法突出对辅导员在职期间核心能力的动态监测和培养,科学直观地展现辅导员核心能力总体状态的变化趋势,对于预测辅导员能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语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8

[关键词]辅导员引路人思考感悟总结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此语集中反映了辅导员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本人从事近两年辅导员工作,深感一个辅导员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的个性、人格魅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然而,有不少人将辅导员归结为“打杂”、“保姆”等,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它夸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忙碌性,而忽略了辅导员工作的崇高性和重要性。但在我看来,辅导员不能单纯追求良心上的认可,也不能只停留在认真细致地落实具体事务,还应该强调对学生工作深入思考的过程、感悟的凝练和总结背后的自我积淀。

一、思考――让学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效率化,使基层学生工作形成体系

发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要以人为本,讲究尊重、理解和关爱的工作技巧。辅导员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我们有时候在教育、关心学生的时候,往往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学生并不一定领情,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双方对彼此的理解还不够。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光靠说教是不行的,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怎么会很好地配合你呢?需要两方面的互相理解和支持;怎么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你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

平时要多关心学生,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地开导学生,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辅导员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更应该思考如何针对自己所带的年级开展引导、指导性工作。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该在每学期初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引导并帮助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可供选择的学期目标。

学生工作要形成体系,每个年级的辅导员工作都应该既有不同的侧重,又要存在延续性,不能因辅导员的更换影响学生规律性的培养。我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各项优良品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所以学生工作非常值得一线的辅导员去研究、去思考。

二、感悟――学生工作的迷人与磨人之处在于心灵的不断充实和经历的层层积累

思考过后一定要有所感悟。多数的辅导员都曾因为学生的事情去过医院、市交警队、派出所等,接触过辍学、退学、试读等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有时还要面对无理的家长。但细细想来,这些让人厌倦、郁闷的事情有多少同龄人经历过?但辅导员经历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挖掘到了自身的很多潜能,学到了很多同龄人学不到东西。记得刚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我对学校的环境以及学校的学生还不是很了解,就在一天晚上七点多,一个学生由于和保安人员发生冲突,头被打破了,当时我脑子里闪过的就是不管学生对与错,赶紧将学生送往医院,陪了他整整一个晚上,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很疲惫,我曾质疑难道这就是我所选择的职业吗?但是当一切过后,换一个角度思考,用心去感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才历练了自己的逐步成熟。不久前,我们系的一个学生半夜突发疾病,疼痛难忍,见此情形,我二话没说,拔腿就从床上爬起,将其送去了医院,这次事件的处理我没有了以前的烦躁,因为我知道学生需要我的帮助,需要我带给他的力量。

大家要知道世界上没有脉络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有的同学成绩好,但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有的同学则专注于课余活动而忽略了学习;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总之,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讲求灵活、细致、和谐的工作方法。

学会感悟,会让自己的工作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这里借用一句广告词“美好生活源动力”,呼唤我们每一位辅导员,生活可以很精彩,关键要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创造。

三、总结――提升自身积淀的“灵丹妙药”

深入思考、感悟后的总结过程是“去粗取精、不断升华”的最佳诠释。想法很多,实施很多,效果也不错,千万不要忘记总结,而且这种总结一定要落实于文字上。在总结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如果这样做,效果就更好了”。我们辅导员都很年轻,有很多的工作想法,如果尝试事后作一个总结,你便会发现自己的思想深度会有变化,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会带给自己一个感叹。这种自身积淀的不断深厚无形中促进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

所以会思考、常感悟、勤总结,在既定的角色中逐渐历练成熟。

有人说,“辅导员的出路在哪里,总不能做一辈子辅导员吧”。的确,辅导员工作有其特殊性,其工作成绩不容易得到肯定。不过,我们可以放平心态换一个角度考虑,不认可表明我们的工作有待改进和提高。我们都是年轻人,现都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和成长阶段,要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工作是给自己干的,丰富的阅历也是给予自己的,做人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最终才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试想,如果我们的心总是漂浮的,工作怎么会有深入、有突破?更何谈自身价值了呢?

此外,作为一名辅导员,无论是为了树立威信,还是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最好的姿态在学生面前出现。行不正,言不顺,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就没有威信,没有老师应有的光辉形象,从而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了怀疑乃至敌对心理,那么辅导员的工作也就无从开展。因此,只有在辅导员的以身作则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进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通过这两年来与同学们的接触,我觉得更多的是我自己从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自己在上学时所拥有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已逐渐被我淡忘的一些品质和精神,在他们身上我又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与他们的比较又推动着我去继续努力。我尽力去作同学们的朋友,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学习工作,一起聊天,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9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逐渐受到心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多年以来,在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换言之,从区域教育或整体管理角度看,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行政,导致了学校没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其负责人没有明确的责权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奋战,没有吸引广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评估其成效,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因此,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总结和吸纳国内外心理辅导行政经验,并对我们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展望。从而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吴增强指出:“在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不可忽视,美国的一些州通过立法来支持学校心理辅导。”1946年通过的《乔治—巴登法案》(thegeorgebardenact)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国防教育法》(nationaldefenseeducation),规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apa)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dps)和国家学校心理学学会(nasp)制定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专业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mentalhealthcenter),由学校自己实施心理辅导。1970年,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率先在学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全校学生、员工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计划的成功,1980年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加强了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加快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990年,全美32个州的中小学只有178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1993年约500个。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资在加州和马里兰州成立了校本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并且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培训、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校本心理健康中心快速发展,1998年已经超过了1150个,到2000年,全美45个州有1400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目前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仍在不断地发展,追求整合的学校心理辅导将仍是美国中小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或学生心理辅导室,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所属的学区内也有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服务。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职能形式日趋多样,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延伸,由最初的筛选者角色,发展到修复者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以及现在的“工程师”角色。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广泛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马来西亚出版了由教育部编著的《学校辅导服务》,以政府的力量推进心理辅导的发展。日本学校教育法则规定,心理辅导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初级中学设立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辅导;设立前途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他前途辅导事项。学校均制定周全的辅导计划,包括学生、学业的辅导重点,各部门辅导活动的计划等,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专门的学生辅导部。在人员配置方面,以中小学教师的兼职辅导和地方心理学专家的专职咨询相结合,调动一切力量,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生活委员等学生干部的力量。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

在我国,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与香港的心理学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在心理学的应用上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应用,显得更加完善。

樊富珉、古怡指出,“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从小学到大学有关学生辅导工作的法规、条文,确定行政组织、人员编制和聘用、工作实施目标及要点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保证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刘华山曾指出:“台湾地区自1954年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了由教育学术团体倡导到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相应制度的过程,辅导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如今,一个从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纵向贯通的辅导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学校中,辅导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与职业选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设有辅导工作推广委员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执行秘书负责。委员会下设两个组织,即学生辅导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两个中心之下又分别设有生活辅导、教育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五个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收集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咨询与个案会议;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心理测验;与家庭密切联系,进行家访与召开恳谈会等;设计各级辅导方案,供有关教师参考实施。

依照法令,台湾各级学校均设有辅导组织及专职辅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辅导组织的形态,是由学校行政首长根据对辅导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人数而决定的。所以,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的学校,其辅导组织的类型各不相同。现以“国小”“国中”及高中辅导三级组织为例:

台湾的“国民小学”一般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辅导工作。它由校长牵头,下设主任委员和执行秘书各一名,另有委员会成员3~4名,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担任。委员会细分为资料、辅导、联络和特教组,相互配合,再由各科任教师、级任教师和年级主任等共同参与,推动辅导工作的开展。

台湾“国民中学”的辅导工作也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校长牵头,下设推行计划委员会、特殊个案研讨会、就业辅导委员会和升学辅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辅导工作。辅导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为执行秘书,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工作。秘书有一人,有的也有多人。执行秘书主要抓委员会下设的几个小组:行政业务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组、职业辅导组、研究计划组和测验统计组。各年级导师参与生活、学业、职业三级活动。

台湾的高级中学辅导工作组织,依照台湾“教育部”1979年公布的《高级中学法》而设置。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专设的机构——辅导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校长兼主任委员,作为全校辅导工作的总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导、总务、实习辅导及图书馆等处室主任,主任教官,主任辅导教师,教学、训育、管理、卫生、实习、就业等组长,各科教师代表若干名及辅导教师。辅导工作委员会设置专任辅导教师,以每15个班设置1人为原则,由校长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并由校长从辅导教师中选一人为主任辅导教师,负责规划、协调全校学生辅导工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展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围绕着组织目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开放多维的有机的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法规制度、人员构成、物质因素。与行政组织一样,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也是由以上六大要素构成。鉴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的最根本目标是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实施对学校辅导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具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来说,各自均有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心理辅导行政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规范、系统的组织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

在机构组织的建设上,可以采用“三级工作网络”的组织体系。在“一级工作机构”中,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该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及考核工作;在“二级工作机构”中,各学区辅导中心、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在“三级工作机构”中,由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与实施。

第三,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

权责体系是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核心地位和权责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应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设置,使之成为一个与教务处、政教处、科教处、总务处并列的处室。换句话说,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这样做,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心理辅导行政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制度的建设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性文件,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评估方案等;(2)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如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3)评估考核性文件,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体系等。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关键是要引导、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和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外,更要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效能感,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途径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结合,如相互听课、评课、个案研讨、学术沙龙等。

第六,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篇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很多高校都成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所,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矫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正常的成长成才。与此同时,和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一个特殊教师群体――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引起了高校各相关部门的重视。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和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者。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高校局面的长期稳定。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的。

1.研究对象

选择安徽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扬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六所高校共114名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共115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14份。在114名高校辅导员中,男辅导员69人,占总人数的60.5%,女辅导员45人,占总人数的39.5%;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辅导员94人,占总人数的82.5%,30―39岁的有10人,40―49岁的3人,50岁及50岁以上有7人。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六所高校的辅导员在同一时间段分别集中测试,并及时收回问卷。问卷回收之后主要采用SpSSll.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

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是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多的症状自评量表。量表的最初编制者是L.R.nerogatis,量表原名叫HopkinsSymptomChecklist(1974),1983年我国一些心理学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现在的SCL-90。此量表适用于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心理健康受测者,量表一共有90道项目,完成时间一般在12―25分钟。此量表内部一致性与重测信度均高,每个维度都超过.77。

量表中隐含着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10个因子。在评分规则方面,SCL-90采用5级评分制。用此量表是为了评价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卫生状况。该量表主要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心理问题及严重程度如何。它是目前我国筛查群体心理卫生状况最常用的量表之一。

3.研究结果

对六所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辅导员的年龄是高校各职业或专业中年龄最低的;多数辅导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善于正确处理学生问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现职工作;在需要层次上,多数高校辅导员能以教育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社会期望值比较合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较为合理,大多数辅导员能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同时也应看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全国常模。本次测试中SCL-90量表中的前9个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两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说明高校辅导员在身体素质和人际关系方面明显好于一般人群;其他7项因子分略为小于全国常模,但数据差异较小,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意义,不能说明他们之间有区别。具体见表1:

表1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X±S)

(2)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教师比较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到底如何呢?近年来,对高校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比较常见,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普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不如一般人群。以田淑梅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1]一文中的数据为例,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较,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的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的SCL-90中的9个因子分有8项明显低于普通高校教师,差异非常明显,只有敌对这一项p值大于0.05,无显著心理学意义。具体数据对比见表2:

表2高校辅导员与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X±S)

4.具体分析

据以上数据分析,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很好的。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还是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都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本测试结果却显示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全国常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这样几点。

(1)与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有关

本次测试中的高校辅导员绝大部分是20―29岁的年轻人,参加本次调查的高校辅导员有114名,其中20―29岁的就有94人,占总人数的82.5%,他们基本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工作时间比较短,一般都在四年以下。在本调查中,工作时间在四年及四年以下的高校辅导员有101人,占到了总人数的88.6%。其中大部分辅导员还没有结婚,调查中有71.9%的高校辅导员未婚,而没有子女的高校辅导员比例更高,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93.0%。而正是由于年轻且单身,这些辅导员的生活负担比较轻,只要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同时,由于年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比如职称评定、家庭负担、经济压力等方面。另外,由于这些高校辅导员比较年轻,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比较充沛,因而心理上也自尊、自信。

(2)与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有关

高校辅导员的选留、聘用通常是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形式,一般是由教育管理和人事管理、专家、学者、学校有关领导、学生工作部门、基层用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考核班子,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对他们进行考核选拔的。任用的辅导员在政治方面有硬性规定,必须是中共党员,否则将不予考虑。

高校辅导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共教育部党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选拔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群众工作的教师或高年级党员学生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除了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之外,对任用的辅导员的学习成绩要求一般在中等偏上,有的甚至达到保送研究生的成绩。另外,由于高校辅导员做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能力,比如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担任过学生骨干。他们通常比较自信,驾驭工作和处理各方面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较好,心理素质也比较优良。

3.与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特征有关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大学生们对辅导员的人格修养有着很高的期望,比如平易近人、没有偏见、关心同学、言行一致、开朗活泼等。其实,在大学生眼中,辅导员扮演着众多的角色,有时是家长的代言人,有时是领导者,有时又像大哥哥大姐姐,这些身份决定了辅导员在人格上应该是健全的、高尚的。

有了健康、成熟的人格,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便得到了最高的体现。同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一样,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同自已职业相适应的心理条件,但与众不同的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鉴于这一特殊性,辅导员就应具备一些特质:个人身心是否健康,教育智能、育人艺术是否充实,能否愉快地学习,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关系是否良好等,这些都是考察辅导员的主要标志。如果具备这些特质,将大大有利于育人任务的完成,也有助于辅导员自己价值的实现。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人格是健全的、高尚的,而这些人格特质又反过来影响他们自己,调节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行动。良好的人格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和水平,保证辅导员本人的心理活动在较高水平上健康运转,调整辅导员的自觉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