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实习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2:45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1

在实习中,我掌握到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调整,安装等相关技术的标准方法;还了解了汽车检测,维修制度;熟悉了汽车的各个零件;并掌握到了检测工具的使用;汽车的各个系统常的故障诊断及排除的一些简单的技能.

实习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和我们学的理论结合,就变得容易懂了,就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总之,实习虽然枯燥而我却多学了一些技术.

在实习中,师傅告诉我们要想学好这一门专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勤于动手,熟练操作,切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求勤于思考,善于将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结合,与生产结合,与生活联系,并不断归纳,总结,逐步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合格技术能力的人才,才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2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汽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无疑给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中职汽修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太少,动手能力不强,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要。如何才能组织好汽修专业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我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关键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深入,我国的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度提高,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为我们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了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汽车专业技能人才也成了我们责任。然而面对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厌学的现状,这又是对我们全体教师的巨大挑战。怎样来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就成了我们目前思考的问题。一、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现状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其他的相关产业,也为中国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汽车维修等行业技能型人才却是奇缺。而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与市场脱轨问题,无法真正满足汽车服务业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宗旨却是培养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实用型人才。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不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要求,使学生的学习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学习成效甚微,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就业后的失业率很高,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及今后的发展壮大。1.教学模式陈旧、落后中职学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校过度重视升学率和就业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2.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汽车设备、汽车技术等不断完善,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中职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只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另外,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涉及实际操作,致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较低。另外,由于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汽车维修专业教材的更新速度缓慢,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从而削弱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效果。3.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专业的教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有限,师资力量不强,导致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较低。二、汽车产业现代化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1.现代化汽车产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随着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修理人员以机械装置为主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经不适应维修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汽车的要求。据劳动部门从2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指出,对维修类职工的技能要求在加工、安装、操作、维修、检测等五类职工中是最高的;而在维修类中又以对汽车维修类人员的技能要求为最高。这是因为要从事对现代汽车的维修,除了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使用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所以说,当代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尽快使自己成为知识型的技能型人才。2.汽车维修手段的现代化尽管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依然滞后于新款车型的技术开发,也总将随着汽车现代化的日新月异而快步迈进高科技领域。面对着众多的现代化汽车,我们对汽车的维修观念也必须随之而更新,要从凭经验、感观为主的传统维修方式转变为“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以对汽车的检测为例,在轿车中,大多数都装备了电控单元,它除了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外,还具有判断、记录汽车故障的功能,诊断设备通过接口与汽车电控单元相连,读取故障代码,向汽车维修人员提供故障的症结所在。近来,汽车远程诊断技术的推开又势必推动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维修方式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3.汽车维修方式的科学化当代的汽车维修方式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具有着两大特点:其一、是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方向转变。也就是说,当汽车运行一定路程或时间后,就要进行强制维护,视检测情况做适度维修,从而确保了汽车的良好运行状态,降低了故障率。可以说,这种汽车维修理念上的更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其二、是以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以往的汽车修理主要是对受损部件的修复,但任何维修后的部件在性能上是要打折扣的,如果采用“换件式”的维修方式,用新部件换下受损部件,从而既保证了汽车维修的质量,又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提高了汽车的营运效益。这种汽车维修方式的转变,势必大大提高了对汽车修理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电脑调漆技术的应用则使原来的汽车维修漆工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而要求对汽车维修的工种结构加以调整,实现工种结构上的升级和优化。三、校企合作,进行校内外课程训练学习1.校内实习汽车维修实际训练课程设置主要是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条件进行开展,汽车维修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中要规定出各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如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标准等一系列具体量化的内容。此外,还应当设置若干具有典型、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专题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如何能够在汽车维修系统中有着综合运用有着感性的认识,为其自身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实训项目主要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模块三个方面内容分类。2.校外实践汽车维修校外实践课程主要是针对汽车所出现的故障进行综合、专项分析,判断和修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判断并确定汽车故障点的方法和维修技巧。在校外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应当明确学生进入汽修厂后应当要遵守汽修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派遣到各个生产环节,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在学生实践操作期间,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同学生一起来分析车辆的故障,讲解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要求学生和汽修厂的工人师傅一起动手修车,请教,引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此外,教师在每堂校外实践课程开始前,应向学生提出具体实习要求,课后总结内容,让学生们一起交流心得,探讨各种疑难故障的解决办法。四、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新一轮改革1.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是根据故障现象(仪表盘显示、听声音等)发现故障、判断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方案、检验维修效果以及对维修过程进行反思的系列活动,要求汽车维修人员能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知识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教会学生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例如设置“汽车蓄电池自行放电故障排除”的工作任务,通过真实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协助学生排除汽车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的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关键的技能。并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了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将过去由教师主导的单一评价方式转变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评价重点由过去的只评价结果转向评价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以Flas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多种信息刺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2.增加实训、实验设备,优化课程设置中职学校是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另外汽车的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必须配备先进、齐备、典型的汽车电器、汽车零部件总成和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等实训、实验设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同时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来设置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也可以由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汽车零部件设备和企业岗位来实训、工作,这样学生既接受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又提高了岗位职业能力。3.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执教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中职学校可以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需求,合理引进先进的教育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构建完善的师资力量体系,确保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讲解先进的汽车技术、汽车设备,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五、小结综上所述,学生如何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专业系统中各学科知识的关联性,进而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才是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只有有效的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具备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势,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水平,为推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姜大源,吴全全.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唐艳.简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5,19:165-166+168.[5]吴中华.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3,06:170.[6]郭钦.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4,08:215.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3

关键词:典型任务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一、课程

设计理念与思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能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汽车故障诊断、维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行动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面向的所有岗位中的基础岗位,其岗位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对汽车发动机、底盘、电路检测、维修,以及汽车维修管理、质量检查等能力,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教学团队从调研入手,面向新疆汽车知名售后服务企业,对生产岗位设置、需求、生产任务、所需能力、知识以及素质进行调研和分析,与企业共同确立了12个专业学习领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确定专业课程排序,使前后课程衔接得当。其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

该课程坚持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原则,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专业教师和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设计课程,实现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标准相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与项目的考核评价紧密结合。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真实的汽车发动机维修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教学。

二、教学内容改革

1.内容选取

首先制订企业调研计划,通过对本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汽车售后企业走访、调研以及行业专家座谈、分析,对汽车机电维修、汽车前台接待等6个职业岗位任务及能力进行分析。其次进行教学研讨,基于汽车维修全过程,分析、提取、归纳出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形成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调查、研讨提炼出满足相应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将实际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最后开发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的“学习情境”。课程主要包括发动机功率不足的故障检修、发动机异响的故障检修、发动机油耗过高故障检修、发动机机油压力异常的故障检修、发动机温度异常的故障检修、发动机启动异常故障检测、发动机怠速异常故障检修、发动机总成的总装与调试等8个学习情境,以及20个与其对应的学习任务,共计102课时。

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完善,课程整体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坚持优质教材进课堂,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并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指导原则进行教材开发,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每一个学习任务都结合具体车型,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大量的原厂维修手册及原厂培训教材。每一个学习任务都配有实训项目、学习任务书、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学习工作单、教学考核评价等相关教学资料。同时,每一个学习任务都配有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动画资源、培训资料、维修手册、故障案例等学习资源。

2.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遵循“汽车机电维修常见故障”和“学生认知规律”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以“汽车机电维修常见故障”为主来组织教学内容,即基于“汽车维修工作全过程”以真实的维修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学习情境,并把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

把汽车维修工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第二条主线是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强化培养汽车机电维修的职业岗位能力,即具体依托实际的汽车维修项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真实的汽车维修任务组织实施教学,从知道“做什么”“可以做”、到“怎么做”,再到“动手做”、“如何做得更好”等五步骤展开教学,能力依次培养,技能层层递进。

3.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体系分为综合考核(网上测试、实做考核)与专项考核两个方面,强调“能力培养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综合考核中的网上测试为利用在线测试系统习题进行测试,实现无纸化考试,使考试更趋于公正,客观。实做考核让学生通过汽车电路图的识读、汽车发动机故障的分析与检修、汽车维修方案的制订、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等内容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专项考核依托8个学习情境,针对每项学习任务从“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三方面进行过程考核。8个专项的考核成绩先由小组互评,再由教师综合评价给出相应项目的“学生最终成绩”,8个项目评价成绩的加权平均作为专项考核的总评成绩。

三、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五结合、五步骤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一体化即为一体化教学,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同步。五结合是指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教室与汽车维修现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五步骤是指明确任务、示范引导、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导、学、谋、做、评”的高度融合。一体化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五结合是一体化的具体表现,五步骤是一体化的实现措施。

2.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并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教学、虚拟仿真教学、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实施效果

通过不断地改革,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通过对学生的调研分析,学生对授课形式认可度达98%,认为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的占97%,认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大大提高的占90%,对教学方式满意度达95%。100%的学生认为课程结束有把握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课程实施,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特别是设备操作、教学组织、解决实际教学和生产中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今后的设想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该课程建设规划,制订了未来1~3年精品课程教学材料上网计划。同时,配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强化质量内涵建设,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大生产性实训的比例,力争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成具有一定辐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靳玉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实践多年,不少院校在这场改革运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批高职毕业生从中获益。作为教学改革重点之一的课程体系改革硕果累累。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课程结构彰显了模块化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课程实施由以学校为本逐渐向以学校为本和以企业为本相结合的方向转移。

本文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分析了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节点。

一、专业需求调研

课程能否满足企业、行业需求,能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课程体系开发的首要条件。在课程项目化改革之前,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辐射地区和行业的现状及需求进行调研是首要任务。

比如:截止2010年底,江苏省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2.1万家,其中一类、二类、三类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分别达1407、3848、11175家,机动车维修总辆次达到2738万辆次,机动车维修总产值达到115亿元。江苏省共吸纳从业人员15万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维修、检测及相关领域从业人数每年以8%的幅度增长。因此,我院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时,积极与江苏省及“长三角”周边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汽车检测业等产业发展相适应。

二、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辐射地区企业、行业的调查,立足“长三角经济带”,依托上汽集团,对汽车检测与维修市场进行调研,在对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即课程目标。

经反复研讨,确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岗位:汽车检测工、汽车机械维修工、汽车电器维修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服务顾问。然后,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详细调查其工作过程,分解其工作任务。最后,研究其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确定了156个典型工作任务。

三、课程结构分析

依据职业领域课程的特点与结构要素,校企合作制订了新的课程标准。按照“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的开发团队、任务引领型项目内容的开发、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核心能力的有效评价、多种形式的教学载体等六个主要特征,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应的7个主要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21个行动领域(职业能力)。比如:将车速表检测、轮重检测、制动检测、灯光检测、喇叭声级检测、侧滑检测以及人工检验等汽车检测项目,根据目前汽车检测行业分类,归纳为安全性能检测行动领域;将底盘输出功率检测、油耗检测、悬架性能检测、最大转向角检测归纳为综合性能检测行动领域;将汽油车尾气排放检测、柴油车烟度检测归纳为环保性能检测行动领域。课程结构不再是传统的课程整合,而是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职业化课程体系。

四、课程内容分析

由专业带头人、企业行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组成小组,通过对江苏及“长三角地区”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调查,对就业岗位(职工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的内在联系,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递进规律,将21个行动领域转换为10个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由一系列工作任务构成。学习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学习情境,因此设计学习情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将各学习领域按照递进顺序排列,打破学科性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建立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顶岗实习等组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五、教材内容分析

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是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材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

教材分析就是对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某一单项素质或单项能力进行分析,列出其全部操作步骤、活动内容、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素质,即将职业能力分解成相应的技能、知识与态度,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对这些技能、理论知识和态度目标进行分解,形成技能和知识模块。

六、教学过程分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其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教学设计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课时、教案、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方法、教具、设施、教学场地与环境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妥善的规划、组织、协调。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整合后,按功能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主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四大模块课程,实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如下:把每一个教学模块项目化,以模块内的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所组成。在项目设计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可以克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缺点。边学理论边实践,工学结合,就可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每一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同步获得。

学院与扬州市一流的汽车服务企业合作,采用“车间现场、真实情景”的情境教学、实物教学及行为导向等教学手段,把课堂搬进汽修工厂、汽车检测站车间,使“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一体化”。由“教师与工程师一体化”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根据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坚持“教、学、做、考”合一的原则,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综合实训项目,通过对未来职业岗位任务和环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与职业人一体化”。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5

关键词:汽车维修实习目标实习收获一体化教学思考

现代汽车已经成为各种高新技术的载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汽车”。由于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复杂化,导致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在职业技术(技工)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但智力良好的前提下,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维修技师,成为汽车维修行业的骨干人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一、明确下企业实习的目标

1.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不因自己是来研修而放松自己,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维修实践中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该动的东西绝不动;把维修质量放在第一位,积极参与对来厂车辆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维修车间的日常打扫工作,该说的话要说,不该说的一定不乱说,充分体现我们技师学院的素质和精神面貌,给实习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以小学生的身份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维修操作相结合,对理论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技能上的不足一直让我非常困惑,因此我很珍惜这次下企业实习的机会。在实践维修操作过程中,我经常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常问为什么,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3.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发现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优点,以便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第一天去上班,我就发现企业员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在汽车维修车间也是如此,他们安排了值日表,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对于维修工具的使用,他们也安排了值日表,每天也有专人负责。但也有一件奇怪的事,一个星期下来我没看到他们开过一次晨会,但每项工作井井有条,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便请教了他们的领导。领导反而问我:“你是不是发现我们的卫生、服务、维修工作中有什么不满意的?”我说:“没有呀!就是因为事事做得都很好,我才觉得好奇。”他便接着说:“那还用得着开晨会吗?”我无语。他的回答令我佩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就应该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形式。

汽车维修企业是一个服务性企业,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比较高,维修师傅们每保养、维修完一辆车总会把作业场地打扫一下,把更换下来的零部件装好,按照客户的要求放到车内的指定部位。在汽车维修工作岗位上实践期间,我也发现在维修企业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对维修工具的规范使用不够重视。比如:对于维修工具的轻拿轻放做得就不是很好,以及对维修工具的使用也不太规范。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应该给学生灌输这样的一个思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汽车维修企业实践期间,我寻找在维修实践中实际操作技能与我们教学的差距,为今后更好的教学、为企业输送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

二、下企业实习的收获

1.明确正确、快速拆装汽车零部件的重要性。

在汽车维修工作岗位上实践期间,我发现车辆定期保养在来厂维修车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除了事故车之外,定期保养的车辆要占到85%或者更高的比例,因此定期保养非常重要。有许多故障隐患都是在定期保养中发现的,比如减震器、方向机漏油,横拉杆球头磨损、老化等,及时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对于从事汽车维修人员来说,对每一辆车进行定期保养时,检查一定要非常仔细,这样才能发现车辆存在的故障隐患,及时告知客户,对车辆进行维修,给各户的车辆使用带来方便。

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常说汽车维修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我觉得“七分诊断,三分拆装”更为确切。因为一旦找到故障点,明确故障所在,则采取换件的方法解决,所以怎样正确、快速拆装汽车零部件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快速拆装汽车零部件是必备的基本技能。

2.促进自身提高。

通过汽车维修实践,我的实际操作技能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下企业实习,进一步激发我对汽车维修的兴趣,并结合实际故障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同时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我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在今后教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明确了企业维修作业与教学之间的差距。

在汽车维修企业中,每一项作业都是在整车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则是以某一个总成进行。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操作之间必然会有差异。当然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知道了、重视了,完全可以避免。

三、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1.优化教学课程。

根据汽车维修岗位内容设立课程,当然,近几年在我们汽车系的实际教学改革中,一直在做、而且也努力在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项目应符合“教学能做到,企业也需要”,并且每一个教学项目中的教学任务都应该以汽车维修企业实际维修作业为依据,真正贴合汽车维修企业生产需求。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毕业时就能达到“出炉即成钢”的育人目的。

2.创设工作情境。

以汽车维修企业实际维修岗位作为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确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更是一位汽车维修企业的员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交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安全生产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明确遵守厂纪厂规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评价既要从学生的角度,又要从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

3.理论技能并重。

以汽车维修企业实际操作工作过程或流程为教学主线,在实际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要体现理论知识对维修实践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体会既要掌握技能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由此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达到既掌握理论又形成技能的双重目的,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医生”。

4.充实一体化教师队伍。

目前我们的师资队伍现状:要么就是理论老师,要么就是实习老师,真正的一体化教师比较少。学院每年都安排了部分教师下企业实习,培训师资。但是每年下企业的教师人数毕竟有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将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进行整合互补,让一个理论教师、一个实习教师同时负责一个班的一体化教学,因为专业理论教师有较深的基础理论,从而在学习操作技能上应该比较快。另外加上实习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互融,可以让他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能力,最终达到既完成教学、又达到充实一体化教师队伍的目的。

参考文献: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6

【关键词】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工作过程;职业能力

随着现代汽车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各种新的电子电气装置迅速配置在汽车上,各种新的故障也随之而来,成为汽车维修中的重点和难点。因而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技术经理、维修骨干等关键岗位都要求由具有一定汽车电气专业技术水平、懂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担任。汽车技术的发展,已使传统的《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满足不了汽车维修岗位的要求。为此,我院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对《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进行了新教学改革。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需求而设置一门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汽车机电维修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电工电子》等课程的基础上,是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核心课程。专业技能与生产过程结合紧密,岗位较为突出,实践性强,对专业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分析,归纳各阶段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开发整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结合课程特点通过认真细致的研讨,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式案例教学改革。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本课程的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的工作能力,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召开《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建设研讨会,从汽车机电维修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汽车维修工等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要求等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①蓄电池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②交流发电机及其电压调节器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③起动机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④点火系统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⑤照明系统、信号系统、报警装置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⑥汽车仪表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⑦汽车辅助装置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⑧汽车电器设备线路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②培养学生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及零部件的检测、维修、试验和故障诊断能力;③培养学生读识汽车电器系统电路图的能力;④培养对汽车电气系统检测、维修的实践技能。

3、素质目标:①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职业素质;②培养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④培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⑤培养具有认真、自主学习的能力;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⑦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勤奋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学习情境设计

核心课程改革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涉及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式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教学中合理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我们为本课程设计了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有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完成学习情境中工作任务为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以相应职业标准为依据完善教学单元,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以职业技能题库为教学任务目标,并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本课程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组织安排如表1所示。

三、教学实施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学习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六步法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教学活动在一体化教室进行。

下面以完成第7个学习情境来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电气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首先分析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若干个“任务”。以任务带动教学,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本节课从汽车电路图的种类、常见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及标志、汽车电路绘制及识图要领入手,介绍各种典型车系的电路分析、汽车电路检修常识和注意事项等。相对于汽车电气检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对整车电路分析和故障检测与诊断能力的关键部分。它既是对之前学习的汽车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及辅助电气系统的总结,也为学生在后续工作中进行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提供了逻辑诊断思路。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汽车电路的绘制方法;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修流程,进行故障排查;

②能力目标:读懂汽车电路图;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分析线路电流走向;

③素养目标: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2、教学任务

拆画分析汽车电路图及故障诊断。

①工作设备:汽车电器实验室,桑塔纳轿车全车线路实验台、万用表、导线、试灯、拆装工具、桑塔纳整车电路图。

②工作任务:桑塔纳全车电路分析(整车线路分析,实物对照);连接启动电路;故障排查。

③专业能力:具备拆画分析子系统电路图能力;使用检测工具对元器件及线路进行故障检测能力。

3、教学过程

①任务布置:连接启动电路(在纸上设计电路;用所提供的零件按要求连接电路,实现启动功能;接入电源,进行检测);桑塔纳轿车喇叭不能正常工作,要求修复。

②资讯讲授:讲授为完成本工作任务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指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思考问题、参考资料等。

③决策: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工作步骤、时间分配、交流形式、自评方法、结果展示等。

④工作实施:指导学生完成启动线路连接,完成喇叭故障排除,对每一个所完成的工作步骤进行记录,分析。

⑤检查评估。

四、小结

本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分析选取内容、序化出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实现从学科体系课程的解构,向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的转化。强调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而教师更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东.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作者简介: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7

为促进学校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效性,2005年学校汽车专业部开始对汽车专业课程模块一体化教学进行实施研究。经过三年多的调研,学校汽车专业部于2008学年在07级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开始推行实施汽车维修专业部分课程模块一体化的教学,并于200年开始在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专业课程中全面实施模块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模块一体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二、构建立体多元评价方式的理论基础

在实施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模块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以职业教育中的“模块一体化”教学模式为蓝本,以岗位职责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知识、技能三者结合在一起,立足于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和应用型的技能人才。同时,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改革当中,它是对于课程改革起支撑作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于,他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在横向结构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它不是单纯水平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不同的孩子是有不同的结构的差异的,实施多元立体评价,有利于让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展现,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所以教学评价从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多元立体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为及时弥补和改正提供了可能。

三、构建多元立体评价方式的过程

1.专业教学的要求与社会企业用人需求对接

通过走访企业、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给师生上讲座、毕业生座谈、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积极了解社会企业用人需求及对专业教学的要求。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维修方法要求规范化,诊断检测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对现代轿车的结构原理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直接阅读英文维修手册;在实践技能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来检测诊断和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对汽车底盘的要求也是如此,随着众多底盘新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教学目标与企业用工标准对接

模块内学习任务的目标,以《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模块》中的学习任务1《汽车底盘构造的总体结构认识》为例,学习任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叙述汽车底盘的基本组与作用;2.叙述汽车底盘在汽车上的几种主要布置形式;3.识别汽车底盘各主要总成;4.掌握汽车维修安全操作规程;5.知道工作现场的管理常识。其他目标是:1.能进行汽车底盘构造总体结构认识内容的自我学习;2.能参与小组学习并与小组成员很好的合作;3.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4.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及评价。

3.学习任务多元立体评价内容

学习任务的多元立体评价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个专业模块课程中的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要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每个学习过程的一个具备良好时效性的评价反馈,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多元立体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每个学习任务的多元立体评价结果都计算到本模块学习的最终学习成绩当中,这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能积极主动学习。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汽车空调检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12-03

进入21世纪,在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汽车空调已经成为改善乘坐舒适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被广大汽车制造商和用户所认可,它代表现代汽车的发展水平。因此,《汽车空调检修》课程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但是,许多为现代汽车工业培养后备人才的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诸多的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亟待对《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财政拨款逐年增加,各种软、硬件设施日益增强,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突破传统,探索开发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优化的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汽车空调检修》教学改革理念,在于参照现代汽修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和流程,设计适合学生课堂训练的学习情境。该课程方案不追求《汽车空调检修》课程架构的系统性,而是构建解决空调实际故障工作任务过程的系统化学习过程,带领学生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去完成一件真实的工作任务。

教学改革的目标

为把教改落到实处,使培养的学生真正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需要对汽修企业深入调研,调研汽车空调项目的检修是日后学生在汽修企业所面临的工作任务之一。传统的《汽车空调检修》按照章节式学科体系对空调系统的结构组成、部件名称、功能作用、技术参数、检修项目与方法逐一讲述与实训练习,但没对维护作业项目进行归纳和分析,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通过对《汽车空调检修》课程重新汇总和设计,按照汽修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学生应该学习的实训项目,以最终确定该课程的下列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汽车空调检测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能够对汽车空调零部件、总成进行检验、调整和修理;具有正确分析空调电路图的能力;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能针对汽车空调系统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使用工作手册,查阅资料自主获取汽车空调相关知识的能力;掌握汽车空调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能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开发实施

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后,就要选择以空调检修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原有章节式的课程内容,创建学习情境,每一个汽车空调学习情境要涉及一个或多个教学实施项目。教学实施项目就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以完成一件或多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习任务为目的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关联的活动。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是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它来源于汽修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

经过对汽车空调维修工作任务的过程分析,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汽车空调检修》课程教学的4大部分学习情境,7个实施项目,18个具体工作(学习)任务,合计56学时的教学安排(见表1)。

构成学习情境的基本要素必须保证学校中的学习任务与企业中的工作任务非常相似或完全一致。在收集和设计学习情境时,始终要注意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原则,即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要包含任务目标、任务分析、工作计划、决策指导、实施过程、评价总结等6个步骤,以下结合实例逐一分析。

任务目标教师向学生展示有空调故障的车辆,指定任务目标。设置的任务应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例如,在讲授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生日常对空调的了解,创设了“空调故障排除——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故障”这一情境,提出“如何解决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方法或模拟在汽修企业真实情境下,引起学生解决该问题的兴趣。教师向学生提供与该车辆相关维修资料,规定活动范围、条件和完成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任务分析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对其要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学生日后就业岗位的学习任务。这当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范围和认知水平。对于“如何解决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这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汽车空调的故障现象,通过思考提出了可能产生此故障现象的原因。如:制冷系统管路破损、压缩机损坏、制冷剂泄漏、冷凝器散热不良和鼓风机故障等。此时,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提出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即工作任务:(1)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常规检测;(2)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检漏;(3)汽车空调制冷剂加注。

工作计划任务明确后,安排学生思考、讨论。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空调维修资料采取独立或小组方式制定几个不同的计划。教师接受学生咨询,监控学生讨论,并听取各工作小组汇报工作计划或方案,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在必要时进行授课,使学生获取汽车空调相关的知识。在有效地完成工作计划方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中的“工作页”的形式。工作页的主要内容根据《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特点,包含计划准备、工作流程、维修资料、维修手册、技术规范、安全保障、时间安排、工具、耗材和检测设备等清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项填写工作页内容的过程,实际上就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当工作页完成之后,就意味着学习任务的完成。

决策指导教师对各种计划方案归纳总结,对其中的缺陷给予指导,并对计划的变更提出建议,形成统一的工作方案。决策指导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有,教师要着重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实施方案。如,冲注制冷剂时的操作方法和安全防护。

实施过程在决策指导后,按已确定的统一工作方案,并在维修资料、工作页等学材的指导下实施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操作的关键环节上,教师亲自示范并说明,学生认真观察并模仿操作,这样可尽量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保证授课质量。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常规检测时,教师要强调歧管压力表在连接制冷系统前要确保手动高低压阀处于关闭状态,在可靠连接后才可开启各表阀。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检漏时,检测探头要距离被检测点不超过5mm,探头移动的速度要慢,不能快于3cm/s,并且必须检查每一个管路接头的整个圆周。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剂加注时,高压加注方法不能启动发动机,否则制冷剂罐可能爆裂,且制冷剂罐要倒立;低压加注方法必须启动发动机并开启空调,且制冷剂罐正立,制冷剂以气态形式注入系统,否则压缩机可能会损坏。以上这些关键步骤,教师必须说明并示范,以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在学生产生结果偏差或不符合设定的任务目标时,必须加以干涉纠正。

评价总结针对《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评价方式强调对评价标准与方法的设计,通过教师点评、组内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确定各种评价方式在总评的比例。评价标准依据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合作学习表现、资料收集能力、学习态度、安全操作规范等方面制定。教师通过最终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再认识。对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重新整理和归纳,构建出符合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每个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实现真正的掌握。

每一个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学习情境都应遵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一原则。为了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必须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就业的汽修岗位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特别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汽修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并有意识地把工作中的事件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为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指导员的角色。既促进学生对汽车空调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高,又加深对工作过程的认识,这样才能建立汽车空调的理论知识、维修技能与学习情境的紧密联系。

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情境中学习,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在校即在企的情境,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有效地将汽修企业的工作情境移植于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将学生在学校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汽修企业中去。

该教学改革突出学习情境的合理创建以空调维修的真实工作任务为主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由以前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该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参与了项目实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学生团结协作克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的目的。

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机会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过程中能及时获得教师的正确指导,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式教学。

笔者已多年担任《汽车空调检修》教学工作,在所任教的学院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检修》教学改革,并在我院2007级、200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中贯彻实施。实践表明,每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真正成为能文能武的高素质人才。我院学生分配到丰田、大众、雪铁龙等汽车维修部门后均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当我院再次对各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工作时,各单位负责人均表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能独立处理一般车辆空调的常见故障,对于复杂问题在师傅指导下也能很好地解决,并希望再分配几名像这样的学生到他们的单位工作。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陈纪钦.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气检修》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09(21).

[4]冯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模块化教学模式[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程丽群.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系统维修》系统化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6]王晓燕,杨志强,曹振新.“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7]白文娟.“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电器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9

(1)突出校企合作,深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原则体现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中学、学中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与企来合作,由企业帮助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情境。首先我们聘请了本地知名的大型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帮助本专业进

行实践教学规划。同时与合作企业协调,将实践性强的课程放到企业去上,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解决了实训场地相对缺乏的问题。(3)校企结合,构建优秀教学团队没有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技术工人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学过程中,在专职教师基本满足教学的基础上,我们与本专业有合作关系的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协商,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来校作兼职指导教师,与本专业专职教师共同组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2)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维修汽车电子系统,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复杂的汽车电子电路故障。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采用了任务引导模式。教学中,由教师或学生来扮演客户,按照明确工作任务,了解资讯,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与展示等环节组织教学。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更多的是指导与监督。换言之,教师充当的是导演这一角色。2)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根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采用ppt进行咨讯介绍,运用视频进行操作演示。我们还购置了上海景格公司开发的汽车故障诊断多媒体演示系统。同时与合作企业协调,共享相关车型的维修手册电子版,作到了技术资料的及时更新。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改革评价机制,探索考核模式1)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汽车电路、汽车电子、汽车电器等,主要考核内容有总成的结构、原理,各总成之间的连接关系。考核形式为笔试,考核内容从理论考核题库选择。2)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用仪器仪表对汽车电子电路进行检测的能力。考核内容从操作题库中随机抽取,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考题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3)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实习项目,所用器具、实习步骤、结论、心得体会等内容。学生每进行一次实习操作,都要完成一份实习报告。通过实习报告可以评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观察、操作、分析、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加强。4)平时表现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实习纪律和平时实习操作时的规范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

2改革后的变化

(1)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汽车电器、电子、电路检测与维修的高端技能型术人才。(2)课程设计更加科学设计课程时,既考虑了从事汽车电器、电子、电路维修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也考虑到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本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考虑了汽车电器、电子、电路修理实际,也考虑了与相关行业企业标准相衔接。(3)突出了专业特色与旧方案相比,新方案的实践课时由原来的40%增加到60%。并将原有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整合为《汽车构造与拆装》。新增加了《汽车Can总线系统检修》《、汽车通讯系统检修》等课程。能过整合,将更多的课时放到了与汽车电子相关的课程上,既突出了专业特色,又加强了教学重点。(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由于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情境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来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深切体会到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成功。

3结束语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篇10

汽车发动机的新动力、新能源开发和汽车的电子化、信息化、移动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的日新月异,势必引起汽车维护、修理、服务体系内的技术、信息、设备、管理急需大量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力资源。

面临新形势,现在的汽车专业究竟应该如何发展?趋势如何?为我校汽车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探索出最直接、最新、最可靠的方法。使汽修专业的设置与结构,更满足新形势下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2+1”教学模式、汽修教学、企业岗位、接轨

一、汽修专业教学调查分析

1、汽修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固化

当前的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为“2+1”模式,第一年学习文化课和公共课为主,第二年主要学习专业理论课,第三年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分为:文化课、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实训课四大部分。文化课有语、数、外等;公共课有法律课、职业道德、礼仪、普通话等;专业理论课有机械制图、汽车材料、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修理与检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等;技能实训课有钳工、车工、焊工实训、发动机拆装与维修实训、电气设备拆装与维修实训等。

2、汽修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学生入学来者不拒,生源状况极不乐观,学校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专业课对他们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听课,缺乏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期望。并且,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短,要让学生在“2+1”学年里学到本领,势必就要探索、改革汽修专业教学。

(3)、教学手段陈旧老套

(1)现在教材大多采用2000年代前的版本,所涉及新车型及实用知识较少,缺少汽车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教材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复;如《机械基础》与《汽车材料》。汽修专业使用教材内容“多、全、深”,缺乏时代性、创新性,难以适应汽车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2)教学方法:绝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条件在实训室开展教学,边理论边实践理想教学模式。教学中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及应试技能的训练,教学中没能切实以学生是主导地位来开展教学,没有重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教科书,实际教学活动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

4、专业课教师缺乏

双师型教师难求。懂理论教学的教师无实践动手能力,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师不一定具备理论讲解能力。汽修专业课教师缺乏在汽车厂家,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经历,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不具备过硬的实践经验。也有从企业到学校的专业教师,这样的教师虽然专业过硬,但是分析理论知识及对教育教学比较弱。

二、汽修行业发展变革促进汽修专业传统教学的改革

1、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黄金10年。汽车保有量从1600万辆攀升到1亿多辆。汽车市场由小变大,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比原先普遍预测的2015年提早了5年。各个品牌汽车的4S店在大中城市周边运运而生,高端品牌的4S店要求售后维修人员做到机电一体化,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懂得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原理,又要懂得机械部分的结构与原理。

2、汽车维修业正发生巨大变化。维修人员由过去的经验修车,用“望闻问切”就能够排除故障或进行各级维护作业。而现在汽车电子技术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车辆采用微机控制,电控发动机,pLC技术也广泛用在汽车上,这些电子技术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大大提高。

3、现在人们快节奏生活,对汽修行业来说,既要保证维修车辆的维修进度,又要保证汽车的维修质量,特别要求维修人员各工种要相互渗透提高维修服务综合素养,维修技能要及时得到更新。这无形的给维修企业和维修从业人员带来压力和动力。

三、汽修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有效接轨的探讨

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汽修一线的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对应岗位:维修工作、汽车销售、售后维修前台接待、事故理赔、仓库保管等等。

1、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

首先教材的选取要科学、实际,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办学特色。汽修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理论深奥;教师应把庞大繁琐的文字简化、整理,精心制作成ppt课件直观的形式,面虽广,但理论深度浅显;各学科广泛采用多媒体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杜绝在黑板上修车。

第二汽修教材应尽可能围绕新车型结构,新型汽车检测诊断为主导。

电控汽车是汽车发展的必然,针对维修人员普遍对整车电气系统的熟练不足,给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建议汽修专业加强加重车身电器集中控制系统、典型电控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结构及故障模拟排除等有关电控课程的学习时间,强化电控部分的诊断实训。

2、加强职业教师的培养培训

职业学校因为专业教师提供一些学习、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到维修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学习企业生产流程、服务流程、维修流程。

教师业务学习重点:在重车身电器集中控制系统、典型电控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结构及故障模拟排除、典型整车电器电控系统故障模拟排除等课程。

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设完备实训基地

汽修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就需要相当规模的场地、能满足学生实习的设备、维修工具。

场地:要求安全,宽敞,实习车间要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设备:争取资金、储备资金,购置一定规模的整车、总成、电控台架、结构挂图、多媒体,新、旧车型合理搭配,满足学生实习拆装与检测要求的设备。

工具:一定数量的工作台、工具车、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检测仪器。

4、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积极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所以能发扬光大,因为这是个“多赢模式”。无论从提高学生技能出发,还是提升社会知识出发,学生深入企业,对学生都有极大帮助。学生终究要面对企业走上岗位,因此,学校应与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等主动保持密切关系。

“多赢模式”为学校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而企业也解决了用人问题,况且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也会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何乐而不为!

5、教学的同时积极备战全国汽车维修技能大赛

全国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要求严、平台高。要求老师平时技能示范时,动作要标准、规范,工具、量具和检测设备使用正确;要求学生:知识、技能不能缺失。

通过参加大赛使师生增强交流,了解行业新技术,提高专业技能,开阔视野,锻炼师生队伍,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大赛队员特别是优秀队员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参加大赛对职业学校也是积极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