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4:13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培训计划完成情况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问题。为保障农村财会业务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去年,我县结合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刚颁布施行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的现实状况,制订了农村财会人员20__-20__年三年业务培训计划。今年培训的对象主要有:

1、业务还不够熟练的村会计、村报账员、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2、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会计;

3、各乡镇农村财会业务辅导员。

今年计划培训学员166人,实到161人(其中:乡镇财会业务辅导员1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36人、村级财会人员115人),计划完成率为97%。

(二)培训方式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教程》为主,以《新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教材》为蓝本,编印《__农经》培训专刊,采用投影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三)培训内容

1、__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

2、__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3、__县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

4、__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票据使用管理规定;

5、__县村级集体财务“村账乡”操作指南;

6、会计分期与权责发生制;

7、会计凭证;

8、会计账簿;

9、《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之会计科目对比;

10、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报表;

1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四)上岗证办理情况

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新办理农村财会人员上岗证123本,通过年审38本。

二、主要成效

(一)通过培训,强化了学员对财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学员贯彻落实财会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规范了会计核算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推进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程。

(二)通过考试,增强了学员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对接的结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进一步为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通过办班,拓展了农村最基层的财会人员与各级主管部门的沟通渠道,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错误的纠正和工作方法的改进,不断夯实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基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农村财会辅导经费未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或者预算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农村基层财会业务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常常“节衣缩食”,一是培训次数少;二是培训时间短;三是培训内容尽量缩减。加上参训学员业务基础差异大,文化素质与个体接受能力不一,造成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培训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二)村级财会人员变换比较频繁,究其原因:一是村(居)委会干部每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原财会人员可能得到提拨重用,也可能因此变换岗位,还有可能落选,如此等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财会人员岗位的不稳定性;二是少数村级财会人员的任用和变换存在主观随意性,不按程序办事,破坏了农村财会队伍的相对稳定。这种现象的存在,难以保障村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长期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和层次。

(三)乡镇农经机构与其他机构合并,职能混淆,人员紧缺且兼职过多,指导与监督难以到位。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已与乡镇其他农业事业机构一同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一定程度上造成职能混淆,职责不明,队伍不专一。同时,在乡镇农经站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后,每个乡镇基本上只保留了2名以下农经工作人员,与当前农经工作职能极不匹配。相反,在乡镇农经工作人员极其紧缺的情况下,乡镇农经工作人员还全部兼职了乡镇其他各项工作,比如会计、出纳、统计、纪检、民政、医保、妇联、能源、计生工作组、驻村等,而且往往本末倒置,兼职工作成了专职

工作,本职工作反变成了副业,非常不利于农经工作的开展,对村级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业务的指导和审计监督很难到位。

四、建议

(一)将农村财会辅导经费足额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农村会计培训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加快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步伐。

(二)保持农村财会队伍的相对稳定,严格执行“村级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县农经站备案后执行”的规定,严禁出现农村财会人员因秉公办事等遭遇打击、报复的事件发生。

(三)加快农经机构改革进程,确保乡镇农经机构队伍与新时期农经工作的职能相匹配。一是恢复乡镇农经站的单独设置,确保乡镇农经队伍的专职专用;二是将基层农经部门尽快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畴,赋予农经部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三是适当增加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编制,根据乡镇管辖范围的大小按3至5个名额配齐配足乡镇农经工作人员。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功能,提升培训能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以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体培训对象;以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科技文化“三进村”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培训农民掌握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授课到组、指导到户、培训到人,着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努力营造“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和谐新村”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体培训任务是:在2011年内完成全乡所有村组干部和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民群众的轮训工作。其中,以村为单位,完成村组干部教育培训5期,培训人数240人次;以自然村为单位,完成农民教育培训56期,培训人数5000人次;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250人次。

三、培训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培训。按照各村组农民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分布和存在突出问题等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二)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设立流动课堂,采取村组就地培训,交叉巡回授课等贴近、方便农民的培训方式,将培训重心下移,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服务。

(三)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在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以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为依托,发挥各涉农部门的技术优势,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整村推进,促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开展。

(四)长短结合,灵活高效。长训短培相搭配,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注重寓教于乐,丰富培训内容,活跃培训形式,保证农民培训取得实际效果。

四、培训内容

(一)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以社会治安、禁毒防艾、民族宗教、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增强农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愿望和诉求,保障自身权利,激发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民。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群众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全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三)开展农村政策培训。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现行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群众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四)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时重点抓好良种良法推广、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设施应用与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向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青壮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全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景信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乡党委书记,宣讲团团长

副组长×××县禁毒防艾办主任,宣讲团副团长

成员×××乡党委副书记,乡挂钩联系朗勒村领导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乡挂钩联系景冒村领导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勐白村领导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回俄村领导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糯各村领导

×××乡派出所指导员,宣讲团成员

×××县疾控中心医生,宣讲团成员

×××县林业局工程师,宣讲团成员

×××县人事局科员,宣讲团成员

×××县进修学校教师,宣讲团成员

×××乡宣传干事,宣讲团成员

×××乡林业站长,宣讲团成员

×××乡农业站站长,宣讲团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党政综合办,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罗娇同志兼任。

六、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2月15—22日)。成立乡村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初步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授课等相关细节进行探讨、分析,召开乡级动员会议。

(二)村组干部培训阶段(2011年12月23日—2011年3月)。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村组干部脱产培训(对象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八在员”,村党支部书记及村民小组干部)。

(三)农民教育培训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认真总结村组干部培训经验,教师队伍进村入组,以自然村为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开展农民教育轮训。

(四)总结验收准备阶段(2011年12月)。梳理总结,建档备案,抓好迎接县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探索建立全县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七、保障措施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2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1、完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市总已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部门为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负责研究制定干部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检查,协调工会干部培训的工作关系。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4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女性干部角色重要性突显。女性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成为提高干部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西藏拉萨市女性干部亦是如此。就此,根据拉萨市委党校三年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对女性干部在培训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拉萨市;女性干部;培养;建议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自治区八次党代会上提出,拉萨市要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是区党委对拉萨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大力培养干部,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首府城市首位度建设的重要保障,女性干部是干部队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拉萨市围绕国家和区市人才规划确立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特别是加强女性干部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一、女性干部在促进拉萨

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府城市拉萨市承担着艰巨的反分裂斗争和维稳任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拉萨市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合理配置干部队伍,女性干部数量不断增长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

1.女性干部数量不断增长素养不断提高

截止2013年底,全市女干部10344人,占干部总数的43.48%,其中,党政机关女干部4154人,占总数的31.46%,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6190人,占同类人员的58.47%。拉萨市妇女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干部2248人,占女干部总数的54.11%。地(厅)级女干部5人,占全市地(厅)级干部的7.93%;县级女干部195人,占全市县级干部总数的20.74%;19名女干部在市直单位担任部门正职领导,占市直单位正职干部总数的19.79%;除市委领导班子外,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2名女领导干部;县(区)党政班子中除当雄县委班子外,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村(居)妇代会主任100%进村(居)“两委”班子;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中女性占6.4%。由此可见,妇女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文化素质大幅度提升、比例逐步增大、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据相关调查大多数女性干部都具有极为丰富的领导能力的工作经验及较高的工作水平,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得到部门、组织和社会的认可。

2.工作岗位贯穿女性队伍全局,参政议政能力加强

根据《拉萨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确实保证了“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各项指标的落实。比如十届市级人大代表中女代表67名,占代表总数的26.69%;十届市级政协委员中女委员78名,占委员总数的28.06%;拉萨市第八次党代会女代表74名,占党代表总数的25.26%。市县级党代会女代表、人代会女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比例,较以前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同时,拉萨市形成了关心女干部、重视女干部、重用女干部的良好社会氛围。女同志所担当的岗位已经涉及了整个各行各业的所有岗位,其中很多都是重要岗位,如领导岗位、人事监察岗位、财务计统、专业技术岗位等等,女性干部撑起了拉萨市干部队伍重要作用。

二、拉萨市女性干部队伍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

中央相继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安排部署支援西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建立起经济援藏与智力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拉萨市以服务大局、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培养并举、骨干带动、智力集聚“六大人才工作方针”为指针,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拉萨市人才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女性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细胞与全市整体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同样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方面的问题。但在重多问题当中,培养机制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女性干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拉萨市委党校为干部培训的实际情况,总结现阶段女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给予女性参加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从拉萨市委党校2011年至2013年培训拉萨市党政机关干部参培总体情况来看,三年来总体情况是男性干部受训人数明显多于女性干部人数。比如拉萨市委党校,2011年全年共举办21期班次,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179人,其中,女性干部有448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7.9%。2012年全年共举办23期班次;共培训1542人,女性干部有603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9.1%;201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31期,培训学员2328人,女性干部有928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9.8%。

由此可以看出,在拉萨市干部教育培训中,女性干部受训人数明显少于男性,从2011年到2013年,拉萨市委党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训班次有所增加,人数也不断增加,但女性干部培训比例增加幅度不大,三年来,全市干部培训人数由1179人增加到2328年,总体受训人数增加了1149人,而女性干部受训比例只增加1.9%,当然这与各党政机关干部配备中女性少于男性有一定关系,但根据拉萨市党政干部总体人数中女性43.48%,而女性受训比例不足整体受训比例的40%的比例来看,女性受训机会少。其他包括区党校培训、机关干部去内参加进修培训给拉萨市干部分配的名额有限,女性干部参培的机会就更少于男性,因此说明女性干部受训机会相对较少。

2.培训内容设计难以契合实际工作需求

培训要达到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激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在工作中,无论男性干部还是女性干部往往消积对待培训,主要因为这些培训不是这些干部想要的,而且培训方式无法引起干部的思考。从心理学上看,女性的思维方式较为严谨,对待工作认真谨慎,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保持坚定的立场,廉洁自律,女干部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但在培训过程中,女性干部较男性干部更为挑剔。一些培训不符合女性工作需求,比如就党校培训情况来看:

⑴党校培训和单位部门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部门对抽调或选派的女性干部在党校培训的情况掌握不及时、不主动,仅靠党校的约束难以发挥整体效力。如培训时间、内容往往由党校“作主”、干部缺乏知情选择权,女性在单位人数比例就少,参培人数更少的情况之下,个人意愿与需求被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参训热情不高。

⑵培训能力与学员需求不相适应。在培训过程中,专题上就理论讲理论的问题比较普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强,课堂授课生动性和吸引力不够。其一,拉萨市特殊的市情,培训教师缺乏深入了解各机关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深切体验,实践锻炼;其二,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开展。多数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改革缓慢。其三,有关调查显示,多数女性对于专业知识中法律知识培训热情较高,往往培训内容涉及法律知识不多,其他方面倾向语言表达艺术和公务员礼艺知识,而党校课程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较少。

3.培养管理难以形成制度化,女性干部在培养理念上轻教育培训

党校对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考核较难,缺少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细则,也得不出定性的考核结果,从而对干部的培训学习情况难以实现行之有效的奖惩管理,致使培训对象对培训不重视。

在党校参加培训的情况与对干部的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联系不紧密,以致对培训约束激励缺乏。学与不学,学的好与不好没有区别,大多数女性认为既便参加培训提拔机会较男性少。这也是导致培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缺乏重要因素。

部分女性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干部培训重视不够。一方面,女性干部本身普遍存在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另一方面,培训的目的性不明确。女性干部由于自身原因,承担事业、家庭双重责任较男性重,故对于参加培训目的不明确,多数表现出组织安排参加才参加培训,自身对参与培训需求不高的现象。

三、对拉萨市女性干部培训几点建议

1.提供政策支持,为女性培养提供保障

⑴对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高度重视,有力维护和保障了广大妇女合法权益。目前,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各项法律和制度充分保障了女性自由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事业,女性人才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但整体素质、成才的层次、成才的比例不高。因此,在培训女性发展的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⑵制定并实行禁止以社会性别为依据的工作隔离政策,逐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明确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进程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

⑶鼓励广大女性干部参加在职培训,给女性干部提供培训机会。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估机制等,为女性干部培养工作提供一个强有利的政策保障。

2.突出拉萨市特色,创新培训内容

⑴针对女性干部的实际在培训中开设女性课堂,注重对女性干部进行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

在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平安拉萨的目标要求和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安排,结合拉萨市首府城市的发展实际,着力构建以理论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业务能力、党性修养为内容教育培训广大女性干部发挥重要作用。

⑵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培训需求的调研,从干部当前最缺的是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有用的动脑筋,真正把女性干部的学习需求作为加台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要结合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女性干部的培训需求,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抓教育培训,使干部确实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另外,广大女性干部的培训不只局限于党校的学习,更应面向于全社会学习。

3.激发女性自身要进步的信念

培养女性干部,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干部的优势和聪明才智,争得女性应有的地位。一是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二是努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三是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提高自身能力。四是女性干部积极主动学习。一方面要积极地走出去,与其他地区女性干部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地邀请市、区直机关的优秀女性干部到各单位讲学、指导。

综上所述,女性干部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作为主体的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又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了主观和客观的相结合,拉萨市市及西藏自治区女性干部定能在走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凌贞.我国党政机关女性领导培养选拔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8.

[2]人民网:中西藏妇女网.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新形势;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68-01

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是党校开办以来的根本任务,这也是促进党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反映了党校教育培训的基本规律,并对党校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思想路线,明确党的使命和任务,落实党性党规,总结来说,就是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国人民共产党保持一致。党校是培养政治干部和党员骨干的主要阵地,必须做好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党员干部。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发生变化,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深入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培训任务,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必须加强培养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至关重要。

1.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新形势下党校学员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经济新形势下,党校学员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积极性,对于党校学习不够重视,在学习态度上过于浮躁,品行和态度有些许的不端正。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党校学员在党校学习中学习效率不足,难以到达预期的学习目标,对党校教育培训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1.2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师资力量有所不足,教学内容不够清晰、明确。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作为党校教育培训的实践者与执行者,对于提升党校教育培训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建设完善的党校教师团队,才能够提升党校教育培训的整体水平。当前,在我国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其师资团队建设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缺少高学历、高水平的党政教师;其次,教学骨干过于匮乏;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积极性。

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教师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针对不同岗位的学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党规,不能按照一刀切的模式来开展党校教学活动,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这样才能满足不同部门学员的学习需求,同时能够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1.3传统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转型。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转型,目前,党校实践教学逐渐发生改变,开始形成了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没有设置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完全按照专题课程来开展教学活动。在专题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各大党校必须根据中央出台的规定来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时代变化越来越快,必须每年根据专题热点设置不同的专题,自党的十召开以来,全国各地的党校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改革力度和往常相比有很大的提升。其中出现了许多热点教学理论,在党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点宣扬和推广。而曾经针对党校教育培训工作问题进行了重要讲话,其中提出了许多创新观点和要求,必须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提高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2.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改革的策略

2.1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在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具体而言,包括了这样几步:第一,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承担强化党员政治理论思想,加强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具体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思想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科学发展观,在教学研究中密切联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广和研究,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教育,深入贯彻中国中央领导干部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和引导。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地开展下去,,加强教育理论的总结和创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联系社会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念,教育理论和创新理论必须为党校教育培训而服务。第三,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过程中,必须重视学员的理论基础培训,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党校学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执行能力,帮助学员树立坚定的理想,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让其具备钢铁一般的精神信念,同时,培养党校学员的大局意识,学会为国家考虑,眼光要放长远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党员干部。

2.2根据党校学员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为了给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服务,培养出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所以在学习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针对不同部门的党校学员,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在选择教育培训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党校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提前对学员的岗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做好考察工作,然后对党校学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重点内容就是加强培养学员的作风建设,只有让学员具备优良的道德修养和职业作风,才能够保障各级党校领导干部真正为人民服务。

2.3结合现场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新形势下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对于教育培训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运用现场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现场教学基地场景,来开展真实教学,才能让学员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体会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拓展学员视野,并引发学员对现实情况的思考,给学员的心灵带来触动,这也是当前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重视现场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党校教育的时效性。通过运用现场教学基地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体验群众的生活疾苦,在体验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党员信念,在体察社会明清的过程中,加深党员纪律规范,让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总结语

党校是培养领导干部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党政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必须积极对党校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党政干部的党性修养,让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许彬.论新形势下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常态的构建[J].中国培训,2015,18:100-101.

[2]吴兆华,刘佳.关于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的探讨[J].党政研究,2016,03:70-76.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6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国务院颁布,并将于199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劳动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将《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我市劳动行政部门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的意见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真学习宣传《条例》,充分认识《条例》颁布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是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行政法规,是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管理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下简称“社会培训机构”)、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认真学习《条例》与《通知》精神,充分认识《条例》颁布的重要意义。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利用颁布实施《条例》的有利时机,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宣传,组织辖区内社会培训机构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宣传总结近几年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本地区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社会培训机构作为政府办学的重要补充力量,在我市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要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我市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社会培训机构的规范、指导、服务与监督检查上所进行的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工作。

二、加强规范管理,做好检查评估。

各社会培训机构要根据《条例》规定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各办学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认真做好检查、指导工作;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条例》赋予的管理职责,对辖区的社会培训机构有效地实施监督检查。根据劳动部《通知》的要求与我市实际情况,在前一阶段我市对社会培训机构进行登记注册工作的基础上,市劳动局今年10月将组织对举办美发、美容、中式烹调、中式面点、计算机文字录入、汽车维修等重点专业(工种)和举办高级技能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评估(具体检查评估安排另行通知),并根据劳动部制定的机构设置标准进行资格审定,重点检查这些社会培训机构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招生广告审批制度、培训收费制度以及执行教学计划、使用教材和学员学籍管理、考核鉴定等情况。通过检查评估,进一步督促社会培训机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从而逐步达到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目的。

三、制定配套政策,完善管理制度。

贯彻落实《条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市劳动局将根据劳动部《通知》的要求,制定并完善社会培训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我市社会培训机构办学资格的审批制度,做好机构名称规范工作,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招生广告(简章)与招生收费的审核与管理,加强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学员的学籍管理与考核鉴定管理,组织制定有关职业(工种)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教材教研建设与师资的培训与管理等,并尽快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条例》的配套政策与管理办法。

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布实施是直接关系到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市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起点,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贯彻落实国务院《条例》与劳动部《通知》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做好各项工作。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上报市劳动局。

附件:1.《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国务院226号令)(略)

附件2:劳动部关于贯彻落实《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通知

(1997年8月12日  劳部发〔1997〕2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总政治部宣传部、总后勤部司令部、生产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等民主党派中央机关: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国务院颁布,并于199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贯彻实施《条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做好工作。现就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宣传

《条例》是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行政法规。贯彻实施《条例》,对于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结合《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学习《条例》,做好《条例》的宣传工作;要把社会力量办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本地区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发展规划,依法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规范、指导、服务与监督检查,使其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二、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条例》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的教育机构,举办实施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机构,由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和管理。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尽快确立审批和管理的范围、种类,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对所辖区的社会力量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班)(以下简称社会培训机构)的综合管理。

为加强对重点职业(工种)社会培训机构的有效管理,劳动部将针对举办中式烹饪、中式面点、美容、美发、计算机文字录入等通用性强的职业(工种)的社会培训机构,制定机构设置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并提出制定机构设置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的基本要求(见附件1)。各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要根据这一基本要求,逐步分类制定省级辖区内统一的具体机构设置标准和教学计划及大纲,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定和年检。

三、建立审批制度

劳动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培训机构办学资格审批制度。开办社会培训机构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由劳动部统一印制(式样)的《社会培训机构审批表》(见附件2),由其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举办以培训初级职业技能水平和非技术岗位的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培训机构,原则上由县级劳动行政部门审批,报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举办以培训中级职业技能水平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培训机构,由地市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具体审批范围和办法由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制定;举办以培养高级职业技能水平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培训机构,由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审批,报劳动部备案。国务院各行业部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及部级社团组织举办社会培训机构,原则上由劳动部审批,或由劳动部委托当地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审批。跨省(或省辖区内跨地市)举办社会培训机构,须经举办者所在地省(或地市)劳动行政部门出具证明,由办学所在地省(或地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社会力量举办技工学校,按技工学校审批程序执行。社会培训机构的更名、撤销亦按上述管理权限办理。

对符合办学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由审批机关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由劳动部统一印制。

取得办学资格的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立分校或分支机构,也不得将办学资格及所承担的培训教学任务委托或承包给其它组织或个人。

四、做好机构名称规范和年度统计工作

社会培训机构的名称应按其所在行政区域、冠名、培训层次和类别依次确切表示。凡独立设置的社会培训机构,其名称应使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或中心”;不独立设置机构的,其名称应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班”。凡需冠“中华”“中国”、“国际”等字样的社会培训机构须经劳动部批准。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按照劳动部统一制订的统计报表及统计要求(另发)做好年度统计工作。要将年度统计情况逐级上报,由省级劳动行政部门汇总后报劳动部和当地人民政府。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同时应将社会培训机构年度统计情况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加强对招生广告(简章)与招生收费的审核与管理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取得办学许可证的社会培训机构招生广告的审核和管理,建立招生广告审核制度,保证社会培训机构招生广告内容的真实、准确。招生广告中对机构的名称、办学性质及培训目标、收费标准、证书发放与就业方式等事宜应如实,不得以任何形式作不负责的许诺或言词误导。社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须经负责办学资格审批的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后刊播散发。未经审核或虚假广告,劳动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查处。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按《条例》的有关规定,与财政、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做好社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核定工作,督促社会培训机构建立财务、会计和财产管理制度,并对其执行收费标准和建立、落实财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搞好指导和服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对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和培训方向提供指导;要在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建设、职业指导等方面及时提供服务。社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颁发由省级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培训证书;经技能鉴定合格的人员,由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要抓紧研究制定对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教师管理、表彰奖励以及开展教研活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其办学中出现的问题,维护社会培训机构合法权益,鼓励与帮助社会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

七、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经常深入社会培训机构了解情况,对社会培训机构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要及时查处。每年对所批准的社会培训机构要依据办学标准要求进行一次办学资格的复核认定。要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听取受培训学员、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培训质量的反映。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社会培训机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抓住实施《条例》的有利时机,依据劳动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在今年11月底之前对本地区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评估,重新进行登记注册,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同时,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取得教育、公安、财政、工商、民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加强自身廉政建设,严格执行《条例》中有关收费问题的规定,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工作进展情况请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报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

附1:制定社会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的基本要求

为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有效管理,使社会培训机构的审批和对教学活动的评估有更加明确合理的依据,现提出制定社会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的基本要求,供各地在组织制定具体设置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时参考。

一、制定社会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的基本要求

(一)办学法人的资格。

(二)与培养目标、培训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比例。

(三)与培养目标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办学场所要求(包括理论教学与教学实验、实习场所,可按生均平方米数提出具体要求)。

(四)与培养目标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办学设施、设备(基本的办学设施、不同工种专业所要求的特殊的教学设备,可按生均拥有量提出具体要求)。

(五)教学管理的要求(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及所使用的教材)。

(六)管理制度的要求(包括教学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

(七)培训期限的要求(初、中、高级技能培训分别所需的培训时间)。

(八)办学经费的要求(固定资产最低金额、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

(九)结业方式(考试考核方式、证书种类与名称)。

(十)其它方面的要求。

二、制定社会培训机构教学计划、大纲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1.培养目标

2.培训时间

3.课程设置和要求

4.结业考试和鉴定考核

5.周数分配

6.教学计划表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

1.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2)课程任务和要求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学时分配表

3.课程内容

(1)教学要求

(2)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7

第一条为实施龙川县农村信用社“人才立社,科技兴社”的发展战略,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教育培训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水准的文化和业务素质的员工队伍;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优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结构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x农村信用社系统。

第三条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传播先进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为导向;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全员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发和培训农村信用社各类高素质人才。初步建立和形成高级管理人才、经营管理骨干、市场营销精英、科技开发与创新、窗口服务和安全保卫共六支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员工队伍。

第四条培训教育工作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一)高起点,大思维,全方位,严要求;

(二)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

(三)统一规划,系统管理。分类指导,分级负责;

第五条教育培训工作按如下基本要求:

(一)员工每年参加培训时间累计应不少于30学时,其中,新员工第一年参加培训时间不低于50学时。

(二)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与结果应纳入年度考核,建立教育培训激励机制。

(三)进一步落实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聘任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第二章教育培训的组织架构

第六条辖内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在联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培训包括一般员工培训、新员工培训、岗位业务与技能培训、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培训等。

第七条联社人事教育部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我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战略,负责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并建立和管理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第八条联社其他职能部门是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部门;负

责调研并编报本部门年度培训需求,组织实施年度培训计划以及授课人员的推荐,组织辖属开展专业培训等。

第三章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第九条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是教育培训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包括制订教育培训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围绕业务发展与管理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业务创新、业务难点、疑点和热点的培训内容;同时提高员工岗位素质的要求,培训内容要有适当超前意识。

第十条人事教育部门于每年第四季度向各职能部门发出《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附件1),进行培训需求与整合;各职能部门按照本部门下年度工作计划与工作需求,提出教育培训需求和总体方案;人事教育部门汇总各职能部门的培训需求,综合审理,制订出《年度培训计划》草案后,报联社办公会议,审议后印发实施。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课程、培训对象、人数、课时、培训时间、授课老师、费用预算等。

第十一条教育培训对象划分为:

(一)高管人员培训:指联社中层干部及基层社主任,重点是金融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业务(新产品、新工具)的推广。

(二)员工素质培训:指以全体员工为对象的素质教育,重点是普及经济金融、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计算机和外语等知识。

第十二条教育培训形式分为:

(一)岗前培训:新员工录用前组织业务技能、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

(二)集中培训:组织员工对新的业务操作及内容进行集中培训。

(三)岗位轮换:挑选员工在不同的岗位轮换任职,培养其综合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外派培训:选派部分员工到最具代表性的先进企业或机构考察学习。

第十三条组织实施教育培训计划遵循如下基本规范:

(一)各职能部门(培训主办部门)应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单项培训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培训通知、费用预算等。未编入年度培训计划》但确需增加的培训项目,有关职能部门应填写《培训申请表》,提前5个工作日提交人事教育部门审核,并报联社办公会议审批。

(二)培训主办部门将单项培训工作方案送人事教育部门初审、会签后,报联社分管领导审批。

(三)培训各项工作:联系好授课老师、发放上课通知、准备培训教材、布置培训场地;组织学员签到进行考勤制度,受训员工要严格遵守培训班的纪律,培训结束后,出勤统计与登记、录入培训档案、培训评估汇总分析;授课老师及时填写《培训班考勤与考试成绩记录表》(附件2)报人事教育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培训登记与档案管理

(一)参加培训的员工要进行培训证书登记或学习考核登记。培训登记由主办部门负责,学习考核登记按人事管理权限交人事教育部门存档。

(二)培训证书由省联社统一印制《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培训证书》,由

县联社人事教育部门发放和审核。培训证书人手一册,由个人保管。

(三)联社人事教育部门负责管理《学习考核登记表》(附件3)。

(四)《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培训证书》和《学习考核登记表》所记载的内容是员工参加培训的有效证明,作为员工考核以及上岗任用、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培训组织者、授课老师和员工应积极配合人事教育部门做好培训档案的建立和保存工作。参加学历教育的员工在毕业后,应将成绩表、毕业证书(结业证)复印件报送人事教育部门,同时人事教育部门做好学籍档案的转档工作。

第十五条教育培训经费管理

(一)培训经费按金融企业财务管进规定的比例提留,培训费用按同类规定列支。

(二)培训经费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教材资料、老师酬金、改善办学条件等与教育培训直接有关的项目,不得挪作它用,更不得组织与教育培训无关的旅游等活动。

第四章附则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主题,服务于全市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务于基层及广大群众的工作需要,以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先进理念渗透,加强干部培训,着眼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促进我市干部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圆满完成我市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为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按照《改革纲要》和《黑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十二项重点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紧紧围绕省委推进“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中心工作,通过一年时间的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试点工作,在全市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市情特点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组织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试点内容

(一)、改进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推广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突出按干部类别开展培训

要着眼于增强干部培训效果,不断改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体系。一是改进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按干部类别开展培训。全市干部培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处科级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处科级干部、处科级后备干部、新任处科级干部等培训班次;第二层次是以同类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政工书记、组工干部、宣传干部、纪检干部、工会干部等培训班次;第三层次是以股级及以下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青年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培训班次。二是根据不同层次、类别干部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推行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等有效教学方式。通过改进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推广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按干部类别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以达到干部教育培训目的,切实增强干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

(二)、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

要改进讲授式等传统教学方式,围绕实施干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运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内容要由传统的供给式教学模式向学员需求式管理模式转变,满足学员的实际需要,使教学既是学员动态选择的需要,也是与时俱进培养人才的过程。通过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增强教师、学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三)、建立异地培训、挂职培训、分段式培训机制,探索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后备干部个性化定制培训制度

在建立异地培训、挂职培训、分段式培训机制中,要实行“本地党校培训、市委党校学习、社会调查研究、异地参观考察、基层挂职锻炼”等五段式培训,分别为:本地党校培训半个月,学习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建设等基础理论及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学员的理论思维能力。市委党校学习半个月,进一步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社会调查研究半个月,让学员自主选择课题,到基层相关领域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异地参观考察半个月,以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启迪学员思维,开阔学员眼界。基层挂职锻炼一个月,以副书记或助理的方式参与基层工作,增强学员的实际工作经验。要突出实践锻炼,增强学员培训效果,让学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熟悉和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发展战略、工作重点,以及社情民意、人文环境,融入当地的干部群众、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融入当地的改革发展实践。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后备干部个性化定制培训制度,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取得实际培训效果。

(四)、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学校的合作培训模式

在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学校的合作培训模式中,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优质资源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培训。要发挥资源优势,开辟各类实践教研基地,为加强干部能力培养和党性锻炼提供直观、生动的课堂。要鼓励和引导具备干部教育培训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干部教育培训。要积极整合师资,利用社会的力量,在各个专题教学中尽可能邀请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授课,增强学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试点目的

(一)、提高干部的思想素养和实践能力

试点工作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体系。要致力于提高干部理论素质,突出抓好理论武装这一首要任务。要致力于提升干部的道德品格,突出抓好情操教育。要致力于提高干部的知识素养,突出抓好能力培养。要致力于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突出抓好执行力提升。

(二)、明确服务地方的培训目标

试点工作要着眼于“面向地方、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重点、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实际,全面提高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为促进本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打造学员欢迎的精品课程

试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善于总结提炼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鲜经验,认真分析研究今后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略和措施,打造一定数量的有较高影响力的培训品牌项目,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体系。

五、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时间为一年,即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制定方案阶段

按照《改革纲要》和《黑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十二项重点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就“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试点工作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经过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市“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上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第二阶段:试点运行、组织实施阶段

《市“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省委组织部审批后,进入试点运行、组织实施阶段。要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试点运行计划,按计划有序、扎实组织实施。要加强对试点运行、组织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及时向省委组织部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形成报告阶段

要对近一年来的“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既要总结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要实事求是分析存在的不足与差距;要注重发现、培育试点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更要提出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报告,促进“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

六、工作要求

(一)、坚持改革创新

按照《改革纲要》和《黑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十二项重点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各试点单位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培训理念和经验,围绕重点改革项目开展试点,提出有助于全面推进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注重实际成效

试点工作要注重实际成效,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要勤俭朴素、艰苦奋斗,节约培训经费,不搞劳民伤财的花架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密切联系实际,总结出的经验,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做好示范引领

试点工作要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特别是身边的典型,通过试点先行,有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推动我市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深入发展,并取得实际成效。

七、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市委组织部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市试点工作。组长由市组织部主要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纪检监察、宣传、统战、机关工委、编制、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保、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以及党校、行政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有关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组织部干部教育处,负责全市试点工作的牵头抓总、综合指导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二)、统筹规划、分段实施

全市各单位要把试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件主要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规划,统筹安排,切实抓紧抓好。试点工作要分阶段组织实施、稳步推进。在调查研究、制定方案阶段,要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制定具体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报市委组织部审批。在试点启动、组织实施阶段,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汇报试点工作的情况。在梳理经验、总结工作阶段,要采取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经验交流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报告。在试点工作经验推广阶段,市委组织部在对试点工作检查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各重点改革项目试点的成功经验,形成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9

(一)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针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岗位、工作年限、入职途径、所属单位等九个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如下。对表1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见: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男女比例基本平衡。虽然女教师占比为60.1%,男教师仅占39.9%,男、女教师之比约为2∶3,但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当前社会职业分化基础上人们职业选择的变化,以及与中小学教师队伍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相比,我们认为这一比例基本上还是合理的。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年龄基本呈正态分布,但明显出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例如,40-49岁的中年老师达602人,占比为48.8%;29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有73人,占比为5.9%;如以40岁作为分界线,则40岁以上教师总数达到70%以上。说明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也面临着老化的问题,必须注意补充新生力量。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学历状况基本符合现阶段社区教育的要求,不过仍有提升的空间。本次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68.9%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比例相对较高;本科以下的教师有311位,占到了总人数的25.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较少,仅占总人数的5.7%。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分布不尽合理。现有教师中教育学专业有625位,占比为51.7%;非教育学专业毕业的虽达到将近50%,但总体专业分布还比较单一。由于社区教育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专业分布的单一性可能导致社区教育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专业分布的多元则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使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社区教育教学之中。而且,专业分布对社区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影响较大,要求设计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称分布不够合理。据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比为67%,而高级职称仅占12.9%。在访谈时我们发现,这种情况的产生除了社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之外,尚未设立针对社区教师特点的独立职称评审制度是主要原因。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职能必须兼顾管理与教学两个方面。经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在社区教育教师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所占比例为33.8%,其余教师均需要同时承担教学与管理两方面的工作,甚至从事管理工作。对嘉定、徐汇两区教师的访谈内容印证了这一点。基于此,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界定和职后培训方案的设计,应当注意兼顾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此外,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入职途径,74%来源于中小学或由上级部门、单位选派,毕业后应聘进入社区教育教师岗位的仅占16.9%。这一现象与前述社区教师年龄结构相互佐证,说明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补充青年教师的迫切性。从工作时间和岗位分布方面看,从事社区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上达到59.3%,表明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社区工作经验,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延伸,职业倦怠感也会相应地滋长;77.1%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供职于社区教育的第一线———社区学校,在社区学院或教育行政部门供职的仅占约三分之一。

(二)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社区教育教师立命之本,是履行其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从职业认知、专业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展开。1.职业认知维度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充分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在获得合法职业身份的同时产生稳定的职业认同。对职业的了解与认同也是进行有效教学与管理的关键。对研究小组分别从职业态度、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职称晋升三个方面,对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认知状况展开了调研。基于对表2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关于职业态度,69.7%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认为社区教育是自己热爱的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较高,社区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职业吸引力。然而,把社区教育工作当做“谋生手段”的教师占19.2%,另有10%的教师表示自己“说不清”。一些教师在访谈中表示,社区教育工作只是一种经济来源,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有这样一份工作就满足了,没怎么想过其他的追求。这说明将近30%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职业认同意识薄弱,相关教育培训的开展十分必要。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91.9%的教师都能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对社区教育的目标理解正确。这说明先前接受的基本业务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服务意识,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前提。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对待职称晋升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专业发展意愿。71.7%的教师认为社区教育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业,应配备专门的职称晋升制度;65.7%的教师职称晋升意愿强烈,体现出他们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渴望。然而,他们也坦言,现有的职称制度影响了他们完成职称晋升的信心,职称制度亟待完善。2.专业知识与能力维度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研究小组主要结合社区专职教师的具体工作展开调研,我们主要结合其具体工作情况对此进行了调查。由表3的数据分析可知:多数教师愿意学习所在社区的人文历史知识,并且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这有利于提高社区活动的针对性,营造符合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但另一方面,仅有8.8%的教师完全掌握了从事社区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多数教师都是浅尝辄止,这显然无法跟上社区教育的专业化步伐,系统、专门化的培训势在必行。研究小组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表明:教学能力方面,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师生交流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沟通意愿和交流能力,通过课后与学员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访谈中还有一些教师谈到与许多学员成为了好朋友,但也有11.4%的教师没能得到接触学员的机会。语言文字表达方面,91.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只有一小部分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提升此项能力。阅读方面,59.2%的教师有阅读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也有40.8%的教师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鉴于社区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工作的复杂性,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对此,研究小组针对课程开发和社会调研能力展开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从未参与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教师占37.9%,开发过2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师占29.8%。有效开展调研工作的教师仅占19.8%,能按时按需完成调研的教师占34.1%。以上数据表明,反映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较弱,调研能力亟待提高,因而有针对性、有成效性的课程开发及科研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三)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需求社区教育教师培训需求是本次问卷调查的重点。图1和图2反映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对培训内容方面的要求。在回答多选题“在教学与管理中面临的最大困难”的问题时(见图1),有710位教师认为是对“社区教育特点把握”的不足,600位教师认为是“学科知识不足”,501位教师认为他们在“教材处理”上遇到了困难;在回答“专业发展过程中,您认为自己需要提升的是”问题时(见图2),有716位教师选择了“社区教育教学技能”,其次是“有关学科知识”(640位教师选择了该项)与“社区教育理论”(550位教师选择了该项)。同时,对于排序题“培训内容的选择”,他们依次选择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社区教育理论”、“成人教育教学理论”等项目,认为在以往的培训中这些内容对他们最有帮助。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社区教育教师群体在理论水平上参差不齐,同时社区教育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他们希望培训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很好的操作性,侧重于对社区教育相关知识和社区教育教学技能,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增强其实际工作能力。对于参加培训的态度和要求方面,表4数据统计可见,48.6%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经常参加相关培训,39.5%的教师偶尔参加社区教育培训,仅有10.9%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大部分社区教育教师对参加社区教育教师培训的意愿“非常强烈”或“强烈”,占到了总数的64.7%,但参加培训意愿“一般”和“不想提高”的教师也占到了总数的35.3%;对参加培训的时间方面,大部分教师(58.3%)选择了工作日,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因此,选择工作日作为培训时间有其合理性;对于培训结果认定,选择“作为业绩考核”和“与职称评定挂钩”的达到78.9%,说明他们对培训及其结果十分重视。在回答多选题“参加过那种级别的培训”中(见图3),大部分教师参加的是学校和区级举办的培训,但参加市级乃至部级培训的教师并不太多;对于培训“希望的授课教师”(见图4),大部分老师选择的是“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和“优秀的社区教育一线工作者”,以及“社区教育研究者”;同时,在回答排序题“现有培训存在的问题”时,大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法陈旧”、“培训者水平不高”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对于“参与培训的方式”,“培训单位集中培训”被选为最喜欢的培训形式,其次是“网络自主培训”和“远程集中培训”。这些,间接反映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对于针对性强、实践意义突出、能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的培训诉求。

二、结论与建议

如前所述,上海社区教育发展居于全国前列,上海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全国的缩影。通过对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的情况,特对加强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但其专业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力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上海已建成以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全国的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伴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其性别、年龄、学历等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但在职称、专业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他们大部分是转岗而来,虽然接受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但在职业认知、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以更好地履行社区教育的职责。

2.加强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研究,研究制定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为其专业发展提供蓝图及参照标准。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是其从事社区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整体素质要求,是决定其教育能力、服务效果及自我发展水平的各种品质和能力的综合。社区教育教师拥有特殊的职业角色和工作内容,这决定了他们的专业素养结构也应当具有特殊性,但相关研究远远滞后。2012年以来,教育部分别颁发了中学、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使之成为我国中小幼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借鉴中小幼和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经验,尽快研制并颁发《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确立科学的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为社区教育教师指明专业发展方向,为社区教育机构聘用、考核和培训教师提供统一标准,对于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改进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管理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培训效能。培训是提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能力、内化其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应当针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需求,解决当前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促使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可采取的主要举措有:①培训类型的多样化。社区教育教师来源广泛、专业结构复杂、学历层次不一、任教经验差别较大,直接导致其培训需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基于此,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应区别对待,因材按需施教。可大致分为:初任教师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通识知识培训、学科基础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以满足专业发展诉求不同的教师的培训需求。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调研和访谈数据显示,目前社区教育教师急需的培训主要包括:对少部分职业认同度不高和具有职业倦怠感的教师进行职业认知培训;加强社区教育教学技能知识和有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社区教育理论、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教学方法,教育信息技术和必要的学科知识等方面;突出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训,社区教育教师普遍缺乏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独立或参与开发课程的教师数量有限;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科研能力是社区教育教师的必备素质,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其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应对其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③培训方式强化实践取向。应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团队学习、工作坊等方法为主,切忌灌输式的单向传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研讨、观摩、辅导、交流、实践等形式的有机结合;注重操作环节,加入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师生互动、学员交流等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应科学的整合内外部培训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依托各大高校进行培训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真正做到立足社区、服务社区。⑤设置有效评价机制。培训评估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并注重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估。将当堂表现、课外作业、实践实训等纳入评估范围,同时将培训评价与工作绩效相结合,作为职称晋升的指标之一,统一培训评价与激励机制相,促进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篇10

关键词:社会培训企业发展建设新内涵

近年来,荆州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人力资源,尤其是缺乏高技能人才,用工荒及人才流失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作为部级高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学院理所当然要为荆州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培训方案,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

校企合作制定培训方案,以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为载体,配备适当的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岗位技能训练,采用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方式进行教学。学校先后与27家企业联合制定培训方案,并完成培训工作,培训企业员工2005人,社会培训10153人次,从业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能稳定就业,同时也解决了本地企业用工荒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地方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量身定制教、学、做、考培训方案,高效培训紧缺人才

1.针对企业实际需要设计职工培训方案

学院培训中心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适时沟通机制,分批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探索校企合作培训的形式与内容。目前校企合作制定了27份企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专业有汽车检修、汽车技术、品牌管理、钳工、维修电工、装配钳工、车工、金融、保险销售、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会计、酒店管理等。

2.汇聚优质教学资源,扎实开展社会培训

(1)配备优良硬件资源,创建生产性培训环境。校企双方的设备设施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阔了企业员工职业眼界,使稳岗培训生动、有趣、直观,有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企业用技术更新留住了员工的心。

(2)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在模拟情景中高效培训。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了数控加工等3个体验中心、20个实训基地和1个数字化校园。数控加工等相关专业实现数字模拟操作,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了《数控车工技能实训》等37件校本教材。

(3)挑选优秀教师任教,树立社会培训良好形象。学校通过综合考核和评价,遴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熟练、科研能力强、教学功底深、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企业和社会培训工作。金牌教师尹述军、李德富,湖北技能名师高万新,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热烈欢迎,展示了社会培训良好的形象。

3.优化教、学、做、考四大环节,确保培训质量

(1)教、学、做、考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完成培训任务。在培训过程中,学校总结了教、学、做、考四大环节的内在关系,形成互相依赖、交织渗透、循环展开、螺旋递进的培训方式,强调“做中教、做中学、考中学”。

(2)考训结合、成果导向培训质量。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校企共同建立培训考试制度。在培训结束后,培训教师按照企业的要求,对所授理论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进行考试;实际操作考试内容则与操作培训相结合。

三、构建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落实优秀师资保障。在师资队伍配备上按照德、能、勤、绩优先的原则,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培训师,确保培训效果与质量。二是充分发挥设备优势,做好后勤保障。要充分利用学校最先进的设备设施实施培训活动,并与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设备最大的潜在价值。三是落实资金保障。学校对企业培训所需资金要优先解决。为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培训效率,学校采用政策倾斜支持培训师工作,让培训师尽心尽力地做好培训工作。

四、主要成果与成效

1.专业行业覆盖面广,参与企业众多

学校拓展社会培训涉及汽车技术、品牌管理、钳工、维修电工、装配钳工、车工、金融、保险销售、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会计、酒店管理等13个专业,以及湖北四钻等27家企业。

2.受训对象多,技能水平提升快,社会效益好

学校共为湖北四钻等27家企业、13个专业提供稳岗培训共2000余名员工,社会培训10513人次,实现了为荆州“技能壮腰”做贡献的办学宗旨。

3.培训工作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在社会培训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学校集中优势力量制定培训方案,形成教、学、做、考培训体系,使培训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客观上推动培训教师不断自我充电探索提高。

4.提高了学校的社会认同感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