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4:42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1

陈小平

2005年为青田县提高教学质量年,在认真学习了有关质量年的材料后,现将学习心得、体会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

随着我校教学状况的日益发展,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对我校也有了一定的认可,这些都为我校近几年师生队伍的日益壮大提供了有利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虽然学生的总体基础不是很好,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同时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相信我们的学校会逐渐走向规范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

二、我县教学质量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前,我县的教学质量特别是高中教学不尽人意,这种状况导致优秀生源流失,挫伤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此确定2005年为提高教学质量年,这充分说明了我县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有了坚强的后盾,只要我校在大好的形势下,抓住机遇,营造提高教学质量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优质学校。

三、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硬件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各地各校都越来越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我们学校属新搬迁学校,在时间比较紧迫的情况下,一些基本的硬件设施还没建立起来,学校的环境也需要慢慢改善。可以说,现在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为此,我们都应做好思想准备,在客观条件下,迎接挑战,努力工作并争取好的教学成绩。

四、生源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动力。

当然,有好的生源就会有好的教学成绩,这是每个学校都很清楚的,而且,目前,大多数好学校都是建立在有好生源基础上的,它们一旦失去了好生源的支持,那么,它马上就面临危机。

我校没有好生源,可以说是整个县普通高中里生源质量最差的学校,学困生、偏科生居多。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现实,努力在提高上做文章。近几年来,我校高考上线人数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有巨大的学习潜力的,关键在于方法得当,措施到位,他们都是可以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的。

五、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我校工作的重点。

现在,几乎各个学校都很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无疑是正确的。作为一个学校,除了校长之外,教师素质是第一位的,有了好教师,就会是一所好学校,甚至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也是最重要的。

就我们学校而言,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那么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就显得非常重要。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学校就是面对现实,立足于培养,现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们有了这样较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制,就能尽快成长,就会有良好的师德风貌,就会有很好的工作精神,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工作力量,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六、严格规范的管理是我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学校的管理应该制度化、规范化,严格的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所以,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办法。

我们学校在管理上也有一些硬性的规定,但总是以人为本,管理上处处真正贯彻人本思想,不但注意合理,更注重合情。如制定的《教职工聘任制》、《教师工作情况民意测评》等,使教师们无形中有一种动力、压力和危机感,从而更加努力地投身到工作中去。

对学生的管理,我们也尽量做到一个“度”字。毕竟人是重感情的动物。所以对学生的教育,我们非常重视感情的投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班集体的温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也受益非浅,真正从心里尊敬老师和爱护我们的学校。

七、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措施对于促进我县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2

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座谈会讲话解读心得体会

在2月19日,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学习了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育局教研室朱xx老师,对我们培训了袁局长在1月22日《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座谈会上的讲话》。传达了局长对修文教育的20xx年度的回顾,以及对修文县20xx年度的教育全面部署。在讲话中为修文的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下面谈谈我的感受及规划。

一,精英的管理模式,让学校永保锐气

目前,一支志存高远、精通教育、有思想、善管理、敢创新的专家型校长队伍正在形成,学校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日益上涨,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作为学校有着这样的领导的管理,学校的校风更为正,能依法治校让学校得到全面提升。这样学校就能朝好的发展方向前行。

二,教师用质量说话,是有骨气的

教学质量是教师追求的永恒的主题。县局加大力度能让全县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质量要提升,花的是功夫,拼的是干劲。那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呢?

1,学期开始制定好计划,教学进度

对一个学期的教学要有全面的计划,在计划中体现学科的整体性,与前面知识的衔接,以及对后面知识的影响。计划能够让老师把握教学进度,没有特殊的原因按进度教学,做到科学规划。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好的保障。

2,严格超周备课,让所教内容先化于心

提前备课,能有足够的时间选编好的题目,汇编好的方法,备课中专研教材,深研课表,这样才能上出高质量的好课。对于上课的内容,要先过目,化于心,这样长期坚持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上好每一堂课,抓好课堂教学

充分的全面的备课后,那上课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对与课堂语言的组织,课堂学习的调动,都要求教师有着很高的素养。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对学生积极性能有很好的

促进作用。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很好的互助学习。

4,落实培优补差工作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有针对的进行培优补差。这样能让学生很好的学习,后进生的补差中关键在于心补。找学生的所差进行补,让学生很好的进行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对培优的工作,学生对现有的知识能够更好的学习的基础上,对做拔高题,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轻松,而且收获大。

5,加强自身的提高,与时俱进的发展

积极参加学校,县局组织的所有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能够提升,这样能够很好的与高端教学走进。国培计划中的学习能够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所以要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能有好的教学质量,才能挺直腰杆。

三,多学阳明心学,感悟于心

全县都在打造良知教育,那作为教师更应该多学习。把心修好,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知行合一,致良知,在事上多磨,让心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获得认可。时时记住要“为善去恶”,使自己的心灵归于廓然大公的干净清明境界。这样活着似乎很累,却是实实在在的修养功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逐渐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智慧。那样才能去除私欲,很好的好教学,不被世事扰乱我心。一心学习。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总之,通过学习让我对自己的责任更加看重,努力工作,把质量放在心中,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挥洒自己的汗水,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座谈会讲话解读心得体会

当前,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正是为了全面达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把握好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新课改的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将新课改落到实处,全面完成上面提到的“轻负担、高质量”深化区域素质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实施。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要加强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当务之急是有关新课改的理论学习。难点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学学习。要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从“轻负担、高质量”深化区域素质教育的角度和高度来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了就能够有所收获才行!这个问题是个认识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2、相对而言,难度更大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解决这个问题,空喊口号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怎么办呢?也很简单——每个教师都要从自己班级、学科、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进行科学而深刻的思考——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来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我们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表;里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24-04

一、问题

任何事情都会有“表”与“里”之分,因此体育教学的质量也有“表”与“里”之分。体育教学质量的“表”是可以相对容易和直观判断的、具象性的那些质量因素,而“里”则是相对困难和难以直观判断的、抽象性的质量因素。

我们为什么要花费笔墨来专题讨论一下体育教学的“表”与“里”呢?那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做课、看课、学课和评价课时比较容易,也习惯于去用“表”来看体育教学的质量,而这样的视角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长远提升,因此区分一下“表”与“里”,认识一下“表”与“里”应该很有意义。

课堂常规是不是全,教师口令是不是响亮,教师仪态是不是端庄,教学过程是不是流畅,动作示范是不是正确,练习分组是不是合理,安全措施是不是到位,运动负荷是不是合适,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场地布置是不是有新意,学生状态是不是积极,课堂氛围是不是热烈,学生教育是不是有效,突发事件是不是被很好地处理,等等,这其中哪些是“表”,哪些是“里”,哪些是我们最该关注的质量表象和质量实质呢?

二、体育教学质量都有哪些“表”

本文认为,体育教学质量至少有以下10个“表”。

1.教案整洁认真

在中国,教案往往是外人评价教学质量的第一依据和第一印象,体育也不例外。因此体育教师都非常重视(至少在展示课时)教案,还很重视在教案上的各种创新,教案也成为教师们体现自己改革精神的地方。新课改时,教案成为各种新概念、新词汇,如“学情分析”“学法设计”“学习方式转变”“情境导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大量汇集的地方,教案也是评课专家们寻找教学质量和教学问题的主要来源,专家评课时往往最稳妥的就是评说教案,白纸黑字的怎么说都是清清楚楚,而且大家好像认为教案能写好课也差不到哪去,因此,教案的整洁漂亮、撰写认真且具有改革的思想肯定是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表”。

2.教学整齐有序

学生集合是不是快、排的队列是不是齐,同学们的“老师好!”“能!”“有决心!”“听懂了!”“老师再见!”等是不是喊得齐、喊得响,课中的场地变换和队伍调动是不是迅速整齐等,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质量”感,至于这种质量是什么性质,是不是体育课程所真正指向的体育教学质量,容我们后面再议。但学生的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教师调动有序、管理有方肯定是一种让人不可抗拒、也不可否认的体育教学质量的“表”。

5.练习密度紧凑

“练习密度”在教科书式的体育课中就像是“生命线”,“精讲多练”是所有体育教师都要铭记在心的体育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如果一堂课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次数,没有让评课者感到很紧凑、很有实效,那么这堂课就可能被评得很差,甚至被批评为是“放羊课”。中国体育学者还有一个30%~40%的练习密度的基本要求,虽然计算方法不太准确和可操作,但是,谁都会同意:没有了相对紧凑的练习和密度,那么可能表达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表”就没有了。

4.运动负荷适中

体育课中,学生脸红扑扑的,头上淌着汗水,时不时地喘着粗气,摸摸心率不高不低,而且第二天肌肉酸痛,就让人感到这是一堂有效也有质量的体育课。“体育嘛,不能总在那里讲、示范、讨论,得练,得出汗。”这是所有体育人,更是所有体育评课专家的基本质量观,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大气不喘,不出汗,第二天肌肉也不疼,那肯定不是有质量的体育课,因此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质量又一个重要的“表”。

5.练习方法多样

多年来,有一个改革的词笔者一直没听明白,叫作“教学方法多样化”。为什么要教学方法多样化?只用一个恰切的教法去解决教学问题不行吗?在“多样化”的号召下,体育教法名称满天飞,而且小学的教法高中用、高中的教法小学用,高年级教法低龄化、低龄教法成人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似乎在比谁在一堂体育课里用的教法多,于是,导入法、激励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学习法、自主练习法、合作互助法、生生评价法、游戏法、体验法、分组法、表扬批评法等充盈耳目。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中是多好还是少好、是杂好还是精好还不得而知,但教法的选用一定是教学质量的一个“表”。

6.良好教师教态

教师体态好、嗓门亮、口令准、示范棒、讲解清、笑容甜,还有长得帅、衣服漂亮等,无疑都是好课的条件和表象要素,也是很直观的教学质量成因,更是体育教师最容易看到、最先去要求的东西,但这些也是一个通过集中练习、振奋精神、精心打扮和严格选拔能比较容易做到的一个“表”。

7.巧用场地器材

运动场地小班级人数多、体育器材相对匮乏的中国学校体育的国情形成了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表”,但也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表”。因此,当中国体育教师看到在很大场地上用很多的器材给小班额的学生上体育课时,哪怕是授课教师上得再好他们也会不屑。中国的体育教师会把能精心地设计场地、画场地、利用场地、不管是圆圈还是方块的场地都能反复使用,不管是垫子还是棍棒、呼啦圈都能多次使用才认为是一种教学的本领,认为只有巧用场地器材才有可能实现质量,否则就是不可学、不可操作、不是常态课,因此这又是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表”。

8.课上欢乐气氛

中国有个体育教师都知道的词,叫“汗加乐”,“乐”就是学生要高兴要笑。如果体育课上笑容灿烂、笑声连连,大家大概就会认为这堂课是一堂好课,认为这堂课有质量,因此,“欢乐课堂”这个体育教学质量的“表”恐怕没有人会不同意,或不认可。

9.基本安全保障

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教学质量的“表”。一堂课上得再好,来个脑震荡、来个骨折,谁还会说这是节好课昵?而充分的准备活动、正确的专门练习、整齐的场地布置、完好干净的器材、清晰的教师提示、科学安全的保护、有效有力的帮助等都会让我们感到这节课很安心、很放心,因此,我们就觉得这堂课的教学质量有保证。

10.课后学生好评

如果前面的“表”都好,但是课后学生们都说不好,那么前面的“表”也会被重新打上问号。但是学生的好评也有很多客观因素,甚至有些虚假,如教师问学生“这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的时候,那个时候“高――兴!”的回答再怎么响亮,我们也最好不都信,因为,谁来问、在哪问、去问谁、何时问都决定着这个体育教学质量的“表”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三、体育教学质量都有哪些“里”

笔者认为,对应体育教学质量的10个“表”,至少也有10个体育教学质量的“里”。

1.教学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教案,但不只是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头脑中的教育思想、是教学的原则、是微型的课程设计、是完整有效的教程、是教法的精心选用、是对学生的准确把握、是对各个教学场景的预测、是对教学安全的危机评估、是对体育课气氛的调节策略等,这些东西有的可以用漂亮的词汇和整齐的教案来表达,有的则不能,有的也用不着。因为,用漂亮的教案上了一堂不好的体育课的教师有不少,相反用简单朴实的教案上了一堂漂亮的体育课的教师好像更多。因此,漂亮的教案是个“表”,而在其背后的有教育思想和科学原理的教学设计则是“里”。

2.课堂环节有序

体育课堂管理必须有序、体育教学过程必须完整、体育教学节奏必须流畅、体育教学环节必须齐备,这些“有序”“整齐”和“环节”都非常重要,但说到底,他们也还是“表”,因为,这些“有序”“整齐”和“环节”是不是学生运动技能习得规律(学理)的“有序”“整齐”和“环节”,是不是学生身体发展的“有序”“整齐”和“环节”,是不是学生原理认知的“有序”“整齐”和“环节”,是不是学生品行教育的“有序”“整齐”和“环节”,是不是因材施教的“有序”“整齐”和“环节”不得而知。20世纪50~70年代的体育课是最讲究有序、整齐的,而“三段式”和“四段式”的教学环节也最为齐备,但依然被诟病、被改革、被完善了。因此“有序”“整齐”和“环节”是“表”,技能学理、教育规律、科学的教学流程才是“里”。

5.合理技术练习

重复次数、练习组数、练习密度、练习强度等都是表面的现象和数据,这些现象和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技术学习的有效性。当然,体育课中的练习一定有“量”的问题,练习量过小或练习量过大(当然后者的可能性很小),运动技术的学习都不可能是有效的、高效的。但练习也有许多“质”的问题,如支离破碎的单个练习、没有比赛情景的单个练习、难易颠倒的练习、脱离战术的练习、缺乏素质基础的练习,还有危险的练习、无趣的练习、不动脑子的练习等,都造成了“学了12年的体育什么都没有学会”的恶果。我们要重视,而且要越来越重视“练习密度”这个体育教学质量的“表”,更要重视“有效练习”这个“里”,关于这一点,“运动教育论”和“领会教学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4.合理运动负荷

无疑,没有适量的运动负荷就不能算是真体育课,更不能算是好的体育课,但是有了运动量就是好课吗?是不是有了大运动量就好?不是的,当然在当前体育课运动负荷普遍偏小的时候,我们会强调加大运动负荷,但以后运动量都加上来我们会怎么办,继续加大?“三从一大”?绝不可能。因为体育课的运动量是为了科学地锻炼身体,是为了有效地学习运动技术,因此运动量是身体锻炼的科学、是运动能习得的科学、是“因才施练”的科学,而绝不是心率曲线的什么单双高峰和吻合度,当然要完全把握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负荷规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体育教学科学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体育教学基本质量的本质性的“里”,在当前遥测技术、佩戴性测试工具技术和大数据的背景下,体育课堂运动负荷控制的科学是有望实现突破的。

5.有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的最核心的真本领,因为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学会运动技术。现在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虚、越来越无用,因为教学方法越来越远离具体的技术教学,如情景教学法、主题教学法、讲解法、示范法、小组教学法、自主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都是超越具体技术学习的,都是很难解决技术学习的真实问题的。我们急需的是“游泳呼吸教学法”“乒乓球接旋转球教学法”“羽毛球反手回高远球教学法”“篮球抢篮板球教学法”“网球上收发球教学法”“前滚翻跳箱教学法”“双杠后倒屈身上成支撑教学法”等,但是前者太多、后者极少。教学方法不是一种装点、一种“秀”,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经验,前者是一种颇为肤浅的“表”,后者才是体现体育教师“真本事”的“里”。

6.教师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在课中体态好、嗓门亮、口令准、示范棒、讲解清、笑容甜、打扮好、衣着时尚漂亮等确是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但仔细想想,其中有些东西是比较容易装扮出来的,虽然明眼人可以识别出这种装扮,但若要把这些东西强调得太过分,那么这种装扮就会越发强烈,而且会走向极端,如语气嗲、表扬烂,甚至娘娘腔也会出现。因此,这些“表”只有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里”相结合才可能成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成因。体育的专业素质很复杂,但似乎也可以简单地归纳为:(1)对体育教师事业的热爱;(2)对学生的由衷喜爱和关爱;(3)对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的挚爱;(4)比较雄厚的运动技能基础;(5)对体育教学方法钻研和掌握;(6)正常或较为突出的语言能力及幽默感;(7)对事物发展的预测能力和安全意识。

7.活用场地器材

体育场地用得好,既安全又节省教学空间,这对当前中国很多的学校、特别是城市好学校来说,可是了不起的事儿,也是这些学校大幅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绝活”;简单的体育器材用得好,既提高锻炼身体的效果,还能提高趣味性,这对当前中国很多的农村学校来说,更是了不起的事儿,也是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的“绝活”,但这个“表”的背后并不是场地器材的事情,而是体育教师在锻炼内容创新和教学内容创新方面的能力。试想如果编出几套或十几套几百学生一起跳的、音乐很走心的、能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能发展学生动作能力的排舞、啦啦操、健美操、街舞等,那么场地的活用会非常简单。同样,如果用简易的跳绳、皮筋就能让学生学会几十种跳皮筋,学会上百种的跳绳动作,那么缺器材的事就简单了,所以说,体育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才是活用场地器材的“里”。

8.成功快乐体验

真心的快乐很难得,由衷的欢笑很动人。但短暂的快乐挺容易,尴尬的笑容挺常见,教师说个笑话也能引得一片笑,教师搞个怪也能引起哈哈笑,做个情景模仿也觉得有点意思,做个游戏出点插曲也能让人欢快一会,但这些都不是体育运动和锻炼内在的乐趣,是外在的、附加的、强贴上去的,因此是尴尬的、不自然的,甚至有些害羞的。体育运动的真心乐趣是经过磨练、经过失败、经过痛楚后的比赛胜利,是展示过后的掌声和赞赏,是锻炼后的良好体态,是运动后的愉悦和心灵的宁静。只有这些在体育课中一点点让学生们感受到那才是体育教学的“里”。

9.安全措施细致

一堂课是安全的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毕竟体育课不是天天出事、课课出事,“没出事”只是个“表”,或者说是个“偶然”,而“绝不可能出事”才是“里”,才是“必然”。要做到“绝不可能出事”要有教学制度的规范和严格执行,要有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要有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有时时的提醒和要求,要有洞察力和预见力,还要有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有良好的班风,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那么今天不出事,明天也会出事,如果有了这些就是出了事,那也是极其意外的事,与教师没有责任的事。因此,“安全”是“表”,细致的安全工作则是“里”。

10.学生真心喜爱

课后学生有好评固然好,但终究是个临时、短暂、断片式的评价,今天好评,明天未必,这个教材好评,下个教材未必,这个教法好评,那个教法未必。但是有一种体育课的好评是长久和浓重的,那就是到毕业20周年的校庆时别的老师不看,专去看那个体育老师,到了60岁别的老师都忘了唯独记得那个体育教师的名字,一生都在用体育老师教的基础技能享受着体育,一生都认为自己的健康是当年那个学校体育课的锻炼结果,一生的执着和坚强都是源自体育教师给予的鼓励和感染,一生的幸福大多都来自青春时期的体育乐趣记忆和体育精神的延续。当然,很多体育老师会说,这些怎么评价当前的体育课呀?其实我们仔细悟一悟就可以悟到:体育课中的一句有哲理的话可让学生一生铭记,教师的一个甜甜笑脸可让学生一生温暖,一次艰难挑战的成功可以给学生一生勇气,一次真诚的掌声可以让学生一生都“我爱人人”,一次重大的比赛胜利可以是让学生一生喜爱竞争,一次技术上的进步体验可以让学生一生从事这个运动……但是相反呢?因此“高兴”“喜欢”只是教学质量的“表”,而蕴藏在运动中的教义和文化传递才是体育教学要追求的质量的“里”。

四、如何看待和对待体育教学质量的“表”与“里”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我们体育教学质量如此多的“表”和“里”呢?

1.重表重里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体育教师的做课,还是体育教研员的指导课,都要既重视“表”,也重视“里”。而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许多教师是在重形式、轻内涵,重具体、轻实质,因此,我们往往从形式上去追求体育教学改革的效应,一说合作就是两人传球、一说自主就是分组练习、一说探究就是凑在一起讨论、一说学生主体就是多表扬不批评、一说注重情感就是嗲声嗲气等,问题在哪里?就是我们没有去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什么是合作、探究、自主和主体性的“里”?我们现在的做法对吗?这样做是改革吗?我们是应该重视课改的具象的“表”是什么?但在这之前,我们可能要更加重视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里”是什么。

2.透表看里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交流活动中,无论是评课专家的评课,还是看课人的学课,都要透过“表”去寻找“里”。而当前有不少体育教师在各种观摩活动中,却多看形式、看枝节、看表面、看皮毛,这样会出错误,而且错误还会恶性循环。想当年,很多实践的错误就是追求表面变花样才扭曲了体育新课改,如看见人家用了这个词,虽然不懂但我也在教案里写,看见人家不整队了我也就不集合了,看见人家搞“情景教学”了我也把军装穿上,看见人家“主题教学”了我也“神龙出洞”了,看见人家“多米诺”了我就来个电子竞技,看见人家多媒体了我就在课上玩ipad了,看见人家用废标语横幅了我就用破麻袋了,看见人家温情化了我也就装娘娘腔了,等等,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问题就出在我们透过正确的“表”去找到应该的“里”、透过错误的表去找到不应该的“里”,我们在“表”那里停住了,而且往往停在了错误的“表”上。

3.由表及里

我们不否认各种体育教学质量的“表”,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表”相对肤浅,也不太稳定,很多时候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过分重视“表”,就有可能学习与实践流于形式,展示也会华而不实,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不正确。而“里”则具有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灵魂”,因此它是相对稳定的、坚实的,是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的。因此我们追求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定要“由表及里”地去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4.表里如一

如果我们能做到重表重里、透表看里和由表及里,那么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可能做到表里合一了,即:

(1)我们的体育教学的教案既要整洁、认真、清晰和文字表达好,更要有内涵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设计;

(2)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快、静、齐、整齐美观、有气势、有精神,更要有运动技能教学步骤清楚、身体素质锻炼与教学密切结合的课堂环节的完备;

(3)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有基本的练习密度且练习紧凑有效率,更要使这些练习准确针对学生及战术主要问题,并符合学生掌握的技能规律;

(4)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使堂堂体育课都有适中的运动负荷,更要使这些整体对应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区别对待、因材施练;

(5)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去教学和锻炼,更要使每个教学方法都是科学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有区别性的,而且是有趣味性的;

(6)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求授课教师有端庄、方正的教态和语言,更要注意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教育、锻炼、安全等方面所应该表现出的专业素养;

(7)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根据学校情况巧用体育场地和器材,更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正确地运用场地器材,必要时还要建设场地设施;

(8)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上每堂课都要有欢乐祥和的气氛,更要有在爱心理念和教学技术之上让学生可以获得的种种成功和快乐;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4

作者:赵科杨丽宏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基本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生理质量[(24.49±5.19)vs.(23.21±4.56)]、社会关系质量[(9.82±3.13)vs.(9.04±2.80)]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01);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各因素得分均无显著差异性(均p>0.05);文理科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生理质量[(23.28±5.05)vs.(24.16±4.27)]、心理质量[(18.87±4.49)vs.(20.53±4.72)]和环境质量[(22.04±6.46)vs.(23.62±5.98)]得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均p<0.05),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各因素得分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不同家庭收入的大学生在环境质量因素上具有显著的差异(F=3.86,p=0.009),表现为随家庭收入的增加,大学生环境质量水平呈升高的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在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为客观把握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情况,本研究借鉴以往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从六个方面考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包括“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命教育教学”、“借助影视进行生命教育教学”、“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生命教育教学”、“采用情境模拟进行生命教育教学”、“采用探究式进行生命教育教学与学习”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其基本情况见表1。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在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中,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不高,尚存在部分教师从不使用的情况,而一半左右的教师只是有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作用为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其生命质量的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三种水平,即“从不这样”、“有时这样”和“经常这样”为水平分类变量,考查大学生生命质量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上的差异。从“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命教育教学”上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心理质量因素具有明显的影响(F=4.146,p=0.042),表现为“从不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命教育教学”下的大学生的心理质量水平(19.09±4.45)显著低于“经常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命教育教学”下的大学生的心理质量水平(20.76±4.72)。从“借助影视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方面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大学生的心理质量(F=4.09,p=0.017)和环境质量(F=3.35,p=0.036)均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从“从不这样”到“有时这样”,再到“经常这样”,大学生的心理质量水平呈逐渐提升的趋势(m从不=18.89±4.38<m有时=19.74±4.45<m经常=20.32±4.34);另外,在大学生环境质量水平上,“经常这样”的大学生环境质量水平(23.84±6.30)显著高于“有时这样”(22.49±6.29)和“从不这样”(22.34±6.39)的环境质量水平(p<0.05)。在“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F=6.08,p=0.002),具体反映为随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的深入,即从“从不这样”到“有时这样”,再到“经常这样”,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质量水平呈递增趋势(m从不=9.06±2.70<m有时=9.15±2.75<m经常=10.08±3.66)。在“采用情境模拟进行生命教育教学”上,调查数据显示,经常采用情境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环境质量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经常采用情境模拟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的大学生的环境质量水平(23.81±6.59)显著高于“从不”(22.36±6.60)采用和“有时”(22.48±5.24)采用的大学生的环境质量水平。在“采用探究式进行生命教育教学与学习”方面,其经常采用、有时采用和从不采用三种不同水平的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质量具有显著的差异(F=3.64,p=0.027),LSD结果表明,经常采用探究式进行生命教育教育与学习的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质量水平(9.81±3.67)明显高于从不采用的大学生的水平(8.82±2.37)。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上分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大学生的生理质量、社会关系质量和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中,在“经常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下,大学生的生理质量水平、社会关系质量水平和环境质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在“从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下大学生的生理质量水平(m经常=23.74±4.81vs.m从不=21.91±5.03,p=0.009)、社会关系质量水平(m经常=9.54±2.93vs.m从不=8.74±2.25,p=0.038)和环境质量水平(m经常=23.28±6.74vs.m从不=19.92±5.68,p<0.001)。以上结果显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QoL),又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等,国外学者将大学生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ofcollegestudents)定义为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涉及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大学生活及其他方面[4]。研究表明,大学生生命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其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及生命价值的实现[5-8]。从本研究结果看,性别、专业、经济条件对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发现一致[7-9],提示了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应充分关注性别、专业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并根据其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实际上,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性别、专业及经济等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境下,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水平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突破口。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运用所产生的显著成效日益凸现,理论上为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指明了一条开创性的路径。而本研究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分析结果充分证明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能有效促进其生命质量水平的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先导,强调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及教学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强调教学模式的变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倡导探究教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它以整合为“活”的资源,通过教师“活”的教学及学生“活”的学习,从而最大化地达成教学目标。以本研究所涉及的生命质量的四个因素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社会关系质量和环境质量为分析点,首先,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它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再现有关生命的知识,从而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质量水平;其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鲜活的影视素材不仅可以发挥知识传递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对影视资源的形象感知与评价不断内化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能力,进而促进其心理质量、环境质量水平的提升;再次,现代教育技术倡导资源共享,必然要求教师、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相互尊重、信任与促进,其教与学的过程直接反映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上,也就是说,资源共享对提高大学生社会关系质量具有重要而直接的作用;最后,现代教育技术遵循情境体验教学与学习,提倡探究式教学与学习,倡导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大学生通过生命教育的体验以达到情感的升华,并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复杂环境、灵活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学会合作与协调,培养处理环境的能力、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和自主合作精神,最终实现其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社会关系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的提高。诚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并非是单维度的,而是理念、资源、模式、方法、手段等的协调和统一,是教学实践、学习实践与社会实践的整合,只有这样,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生命教育教学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pBL)模式指出[10],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11]。项目学习注重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融合,能帮助学生使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11]。按照项目学习的观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就必然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第一,培养先进的理念。理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导,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理念才可能主动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就大学生生命教育而言,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等理念。第二,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硬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学校只有不断完善基础条件,如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网络等,才可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有技可施”。

因此,学校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硬件方面的建设,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供物质上的保障。第三,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养。素养是保障,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如计算机操作技术、文本处理技术、电子表格使用技术、演示文稿制作技术和数字资源管理技术等,方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的比例较低;本研究中,在“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命教育教学”、“借助影视进行生命教育教学”、“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方面,其“经常这样”的比例分别为:35.40%、19.96%、15.95%。那么,学校就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和对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教学,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第四,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方法是关键,只有充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发现教学等,并懂得指导学生采用主动性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交互中的积极作用。而本研究中,其“采用情境模拟进行生命教育教学”、“采用探究式进行生命教育教学与学习”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面,“经常这样”的比例分别为15.58%、14.11%和45.01%,提示了目前生命教育中先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使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生命是全面发展的,是自由发展的,也是终生发展的,只有立足生命的“活”,采用灵活的、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才可能以现代教育技术的“活”促进生命的“活”。第五,延伸社会实践。实践是真知,把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的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付诸于实践,以最终得到理性的提升和知识体系的整合,从而达到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生命,从而珍爱生命、发展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提高和创造生命价值,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而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提升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而实现,因此,将生命教育的教学延伸至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升华生命价值的根本途径。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5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该是底线标准

专家们认为,我国应分类、分层次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不能简单地用一套标准去指导两千多所不同的高校,否则只会导致高校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具有办学特色的高校越来越少。出台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一定要慎之又慎,急于求成无异于拔苗助长,即使要出台标准也应该属于最低门槛标准,而不是优秀标准。

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是个底线标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假如一个大学四十个专业,五千学生,五百个老师,在大学扩招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不管谁当处长,谁当校长,学校应该开多少门课程,选课人数是多少,大班人数是多少,其基本底线是不能动的。“质量标准好比体检仪,可以科学地为每所高校进行体检,提出一些不利于健康发展的预警指标”。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赵婷婷教授: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实际上是一个最低的质量标准。目前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包括“高等教育发展纲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30条”等,实际上都是最高质量要求。它包括了我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希望与期待,它跟质量评价是有差距的。

中国人民大学周光礼教授: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一是成本高;二是容易弄虚作假,因此需要第三方来介入。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最主要的问题是内部宏观保障体系与微观保障体系缺乏衔接,即并未将评价体系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我国这种问责型评价体系并不是学校自愿提供的,所以它不可能鞭策学校建立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教授:质量评估是一种非常初级的管理方式。国外现在运用比较多的是质量管理。所谓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绝对不是概念的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质量管理的立足点是对质量的改进,而质量评估的立足点是假设质量是一个问题。质量管理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质量经营。

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高等教育质量才会真正提升

专家指出,当前大学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制约和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造成大学教师教学工作分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深层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投入的精力与所获得的回报不成正比,必须从导向、激励机制上予以保证。

南京大学龚放教授:现在一些高校校长和教授们都重视科研质量,教授们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培养上,学校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教育上,因此造成我们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质量却在下降。一些知名大学在招生时,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学校有多少部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多少院士、“”专家、“长江学者”等。这些只代表教育质量的基础条件。如果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这些实验室、很少有机会与这些知名学者近距离沟通,那提高教育质量也落不到实处。因此,“什么时候能让教师安心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什么时候高等教育质量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高校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而且都是一些所谓的大牌教授没有真正地给本科生上课。虽然各学校出台了相应文件,但仍难以落实,因为大牌教授科研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苏州大学周川教授:影响教育质量最核心的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例如,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作业上批写很多的话,与学生们进行愉快沟通等。但目前我们的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却没有相关的指标来评估这些,考核重点是科研创新、等。这种政策导向直接导致教师不能静下心来授课育人。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最核心的内容

专家们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不同于工业产品质量,其内涵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利益主体。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真正能够代表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体系。他们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高校应把学习的选择权、质量的评价权归还学生,把学生满意度测评作为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观测指标。

南京大学龚放教授:高等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人才培养。现在的核心问题在于怎么衡量、评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欧阳河教授:高等教育质量虽然涉及的方面很广,但现在中央和教育部门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主要还是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应该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中必须重点讨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可以从不同方面讨论。例如:新生入学分数、投入情况、培养过程、培养结果、大学制度等,不同的角度造成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美国一些名校,如伊利诺伊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已经做到了完全从学生体验的角度来提高质量。在我国,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基本是从投入的角度提高质量。而一些“985工程”高校经费充足,从投入的角度提高质量已不是问题,属于一种过程质量。

汕头大学王伟廉教授:高等教育质量是整个的,是覆盖全校的,包括职称评定、教师待遇、教育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目前,部分高校以获得多少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方式来衡量教育质量,但问题是,我国当前教学成果评奖的方式方法很不科学。从国外成功的经验看,教学成果评奖必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体化评价,包括教学改革方案、师资培训方案、效果评价方案及成果推广方案,不具备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都不是成功的改革。否则,教学成果奖越评越多,但真正有效果的人才培养模式却越来越少。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6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职社会人员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职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

成人教育即是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录取,取得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修完高等教育相应专业层次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为进一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成人高等学校明确培养的目标和合理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是我国终身教育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人教育学生是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教育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办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检测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让更多的人领会、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1.5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让成人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

2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质量与方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如下:

2.1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非常丰富的人生价值导向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以正确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成人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2.2引导成人教育学生领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确保成人教育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方向,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导向,解决了成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2.4促进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成人教育办学受到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学功利性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真正推动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3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需遵循如下原则:

3.1政治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成人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以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让成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3.2价值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中,应更加重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续教育中的贯彻与落实。

3.3实效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生能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测的标准,即注重实效。

3.4科学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原则。无论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才能使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并产生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并为大众所接受。

3.5创新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评价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测指标,又是成人教育办学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和指挥棒,有关成人教育的执行部门必须以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

4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构建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中落实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反响和评价、工作开展的特色与亮点等方面来进行。

4.2评价建议

无论是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评估组必须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整改与进步。所以,给出的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办学单位整改与提高。

4.3评价周期

每一项评价体系都必须跟上时展要求,对于评价周期,建议五年评估一个周期,以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在成人教育中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4调查对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面要适度扩大,调查对象应包含老师、学生、办学管理者、社会人员、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同时,调查对象的抽选要科学化,要科学使用随机抽选等方式选择调查对象,提升调查的代表性。

4.5评价计算原理

评价结果的计算是依照观测点得分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得出对应二级指标实际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对应一级指标实际分值;五个一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总分。

4.6总体调查与深入调查

以上调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评价,因此评价的指标层级相对不多,评价的观测点主要重在反映总体情况。实践中,为了深入掌握和了解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的观测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5小结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力量,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办学质量。

作者:戴春平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灵红.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继续教育,2015,(01).

[2]林志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J].科技文汇旬刊,2014,(11).

[3]吴云.关于成人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2).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7

1核心问题的设计策略

教材结构特点、学生认知特点、核心问题的自身特点是教师进行核心问题设计的三个重要立足点.首先,教师要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把握,明确学生的认知目标,以及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哪些体验以及进行哪些操作;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并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进行界定,并从中筛选出学生有必要着重探究的内容,进而明确核心问题的对应范围.那么,怎样的核心问题才是有效的呢?1.1有效的核心问题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扣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要认识到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恰当地运用才能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简单、重复、目的缺失的提问,不但无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更会给分散学生的精力,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核心问题设计时要围绕教学主旨,以推动学生的认知构建.1.2有效的核心问题应该具备启发性和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是对学生的一种刺激,课堂教学中良性刺激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信息化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视线也日益开阔,他们有着丰富经验和信息的积累,教师提出恰当的核心问题启发他们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推动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从而有助于他们认知的顺应和同化.1.3有效的核心问题应该具备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特质能拓展学生的眼界,激起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此外,问题的开放性往往因为条件的缺失或冗余,直接导致分析角度和处理思路的不唯一,这必然会激起学生在相关问题上的讨论,通过彼此讨论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案例1《密度》教学设计中核心问题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对比核心问题的有效设计: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这两个物理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如果有,则可能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无效设计1: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理由:上述提问明显限定了关系的必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无效设计2: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这两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理由:“同一种”一词缩小了学生的视线范围,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认识到密度也正是用来区分物质的一个关键量,因此“同一种”一词冲淡了密度学习的重要性.

2系列问题的设计策略

初中物理进行概念教学的有关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核心问题的设计之外,还需设计围绕探究内容展开的有内在关联的系列化问题.系列问题和核心问题一起搭建了课堂教学的提问体系,他们环环相扣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着物理规律的探究和认知,恰当的系列问题设计是对核心问题的必要补充.案例2《密度》教学过程中系列问题的设计首先通过情景创设,并对学生提出系列问题之一:请问你刚才看到什么现象?在总结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提出本节内容核心问题: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请你来说说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将可能有着怎样的联系?结合学生对核心问题的有关猜想,教师继续以追问的形式提出系列问题.系列问题之二:联系到刚才所观察的现象,你能发现或提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你会认为物质的质量应该与其体积成正比呢?系列问题之三:如果要定量研究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怎样进行实验?系列问题之四:实验过程中要对哪些物理量进行测量?需要哪些仪器?具体操作如何?系列问题之五: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你对质量和体积关系的猜想获得证实了吗?……

3教师的倾听策略

高效课堂倡导良性的师生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会提问,更要学会倾听.学生在对自我认知进行表达时,教师要注意倾听的技巧,并用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回应学生.在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时,教师首先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应的学生身上,表达对其见解的充分关注,以及对他个人的充分尊重.学生通过教师的举止获得正面的情感反馈,因此会信心倍增,其对解决方案表达的完整性和流畅性都会有所提升.但是如果教师在学生进行答案表达时,时而目光游离,时而不耐烦地紧锁眉头,这些会对学生的情绪带来干扰,使其感到紧张或压抑,进而导致表达质量下滑.此外,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阐述,应该在学生讲述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教师在进行倾听时,不仅要把握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要推断学生答案的思维过程.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识记,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自我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完善,所以教师要借助学生的答案描述来对其思维方式进行诊断,发掘学生已经知道哪些内容,明确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缺陷,这会成为教师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

4教师的启发策略

当学生的答案表达出现错误或者是因陷入僵局而卡壳时,教师不能直接放弃这次提问,因为这会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教师应该灵活应对,采用各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纠正或是对处理方法进行调整.相关的启发性策略有:提示问题解决的关键点;说明问题提出的目的;更换提问的角度再次对问题进行陈述;对学生答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直接点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等等.此外,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或是再次复述问题,也能起到较好的启发效果.案例3《密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策略教师创设实验情境:分别将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在天平的两端,学生会观察到体积大的一侧发生下降.教师提出问题:上述现象给你怎样一些认识?学生可能答: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继续问:你凭什么会认为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呢?学生可能答:因为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对于这样的错误答案,教师可以这样来进行启发,例如进一步提出问题: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就一定成正比吗?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两个量之间要构建正比例关系要满足怎样的条件?请进一步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论断是否正确?以此引导学生由定性认知到定量分析,在纠正自己认识的同时,也在实验中逐渐得到铁与铝这两种材质的密度特点.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8

内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主要表现为某一知识、学科与学段的学习对后来学习所提供准备程度的价值判断,比如初中教育为高中的学习准备程度等。所谓内适,是指内部自己定义的自我完善的系统要求,主要体现为一种学习或一个阶段的学习为以后阶段的学习、为另一种知识的学习准备的充分程度。同时,教育系统内部制定的其他标准也是内适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如初中的学业中期考试等。这种内适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观,关注的是教育机构提供的服务多大程度上满足教育系统内部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育系统内部往往通过学科课程的实施来保证质量的实现,这就导致教育质量的评价以学业成绩为标准,强调考试的效率、公平和正确。评价者主要是国家及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方式采用绩效责任考核的形式,其目的是通过量化的评价结果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社会公众也主要通过学校在教育系统内部评定中所获得的声誉等方面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基于此,若学校声誉等级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就高;反之亦然。内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以学业至上为核心,强调学业成绩的标准化测试,一方面能最低限度地实现效率、公平的评价要求,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初中学校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如教育功利思想盛行。为了取得学业成绩的良好表现,争夺优质生源现象在初中学校越来越突出,部分学校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招收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些学校相信,只有获得足够数量的优秀生源,学校才能在考试中占得优势。同时,考核学生成绩时候,部分学校只考核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以便在教育质量评价中获得好评。在评价结果上,初中学校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部分学校成为所谓的被薄弱学校,部分学生成为所谓的学困生。这里的被薄弱学校是专指升学率不高的学校,学困生是专指学习成就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学校由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影响而造成的学校声誉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初中教育资源在分配上有失公允。由于受社会结构的制约,所有的初中学校并不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那些办学条件、生源素质、师资水平好的学校往往与社会利益的上层对应,这也符合鲍尔斯和金蒂斯所认为的对应原则。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学生往往进入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社会化模式。同时,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的目标和期望(以及学生对各种教学和控制模式的反应)因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而不同。

内适性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仅仅用学业成绩这唯一的标尺来评价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够科学。这种价值观强调学生学业成绩,使学校获得了声誉,无可厚非,但这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社会表现就很好。目前,社会各界对初中功利性的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甚为不满。同时,由于初中教育质量评价界定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评价对象单一,主要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学业成绩,相对忽视中等职业高中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的评价,这也是社会对初中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责的另一因素。

二、外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

外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主要表现为教育培养的人才为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作准备的充分程度的价值判断,实质上,这是一种以社会为评价主体的质量满意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是评价学校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实际需要。所谓外适,指的是内部提供的服务满足外部如国家、社会需要的程度,它强调的是内部对外部需求的满足程度,它克服了内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仅仅关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评价主体的硬要求,尽量满足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这一教育质量评价观认为,社会公众对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表现上的满意度,包括学生自己在步入社会后对所接受教育的满意度,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更为根本的标准。以学生社会满意作为标准的外适性教育质量评价价值观,可以使以促进学校自身发展为目的的软评价更为合理。以社会满意为核心的外适性教育质量评价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在评价方式上建立以社会公众为评价主体的教育评价机制。除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硬评价外,家长、社会等也应参与到评价当中,实施以促进学校适应社会发展为目的的软评价。这就改变了内部以学校为单位的学校评价方式,补救了评价方式的不足;改变以学业成绩为核心的内适性教育质量评价价值观造成学校之间因学生学业成绩攀比而造成的恶性竞争,主要关注学校在教育资源投入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与上一年相比是否有所进步;同时,这种教育质量评价需要对学生的社会表现进行资料搜集和追踪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彻底地知晓社会各界对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使初中学校的教育质量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外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以社会满意为核心,改变了以学业至上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破除了以高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好工作富足的生活这种简单的逻辑作为初中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社会满意的教育质量评价价值观是对学业至上为核心的内适性教育质量评价价值观的超越,它不仅仅关注学生易于表现、易于监测和量化的指标,更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等内隐性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往往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取得的社会表现所不可缺少的内容。但过分强调教育的外适,其功利意识也非常明显。这种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观强调国家导向、社会导向,重视外部社会满意在教育系统的实现程度,容易忽视教育系统的内部规律,最终影响到提高外适性教育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个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

个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是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主体的主动建构与完善程度的价值判断。这种教育质量评价观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以体现社会的人文精神、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为一个重要目标。就个人而言,通过教育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这是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也即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通过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创造,能大大促进精神文明成果的提高,是提高全社会人文水准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个适,指的是内部满足个体的个性完善与主体的主动建构与完善程度。这种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幸福。学生被赋予主体地位,人成为为我之人而不是为人之人。其实质是教育的人文质量及个人本位价值观的体现。这就超越了知识追求或社会需求等功利性取向,注重学生导向和人文导向,适应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个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是以个人幸福为核心。这里的个人幸福,正如霍尔所言:教育的一个精神是,年轻人被教育成能为他人的幸福而存在,并能从他人的幸福中获得幸福。这种以个人幸福为核心的个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属于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在教育中的体现。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是在对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批判的基础上建构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过分强调社会满意,更多表现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培养。在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下,个人幸福只有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才能得以间接体现,这种忽视人性的社会化幸福扭曲了教育本性。如建国以来,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明显地体现为社会化幸福的价值取向,即以阶级论以经济建设为重政治论和适应论等哲学主导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话语权。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较多地认识个体生存问题的重要性,却看不到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如价值、意义的必要性。初中学生的个性和个人幸福被社会化幸福所湮没。这就导致初中教育漠视中考中不考的无用综合课程,以消极态度对待考试不考的所谓副课。由于教师不关注初中生的精神培育,导致初中生精神世界匮乏,为学生早恋、逃课等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个适性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观,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高于结果性评价、目标性评价。这就有利于改变一味地重视教育的结果,如学业至上,社会满意等的偏差,看到人的发展和幸福是在过程中实现,使学生不再成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绘的洞穴中囚徒,具有抬头看远处的能力,而幸福往往就在这个洞穴之外的空间中存在。此外,个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也重视个体非理性幸福的缺失。目前,初中教育质量观被知识本位的范式所主导着,教师强调以科学、理性、中立的标准看待问题,教学内容讲究体系化、序列化和结构化,忽视了学生个体对情感、信仰、意志的合理诉求。学生在一种冰冷的交流中丧失了感受与创造幸福的热情和动力。当然,个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过分强调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四、学生表现:衡量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价值取向的关键

目前,初中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其实与人们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对教育质量进行一个理论分析。只有澄清人们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困惑,才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国内外关于教育质量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教育质量的界定却尚未统一。教育质量是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它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菲力浦库姆斯指出:比起习惯上定义的教育质量以及根据传统的课程和标准判断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判断教育质量,这里所说质量还包括教与学的相关性问题,即教育如何适应在特定环境与前提下学习者当前和将来的需要,还涉及到教育体系本身及构成教育专业要素(学生、教师、设备、设施、资金)的重要变化,目标、课程和教育技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等。在库姆斯看来,教育质量不应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成绩,而应该从教育环境出发对教育质量进行考察。可见,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机械的数据呈现,而是一种综合指标。基于此,笔者认为,教育质量是指教育的属性是否满足教育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的价值判断,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教育功能的发挥。

由于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因此,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应是多元化价值取向。结合初中的属性,我们认为进行教育质量评价也应采用多元教育价值观。这里的多元是与一元相对应的,是指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由于主体所处的地位、需要等性质不同,因此对教育质量评价的看法和认识也就不一样,形成的价值判断自然就有其独特性和差异性。当然,教育质量评价的多元主体存在,并不否认主导的教育质量评价观。每个社会在一定时期都有占主导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各种教育质量评价观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判断一种教育质量评价观的标准,主要看这种教育质量评价观能否实现,其实现能否满足相应层次的主体发展需要。

(一)多元教育价值观的初中教育质量评价应关注全体学生表现

初中教育具有义务教育的属性。所谓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由于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这就要求作为义务教育组成部分的初中教育,必须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其构建基础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形成基本的创造能力。教育质量应该是接受教育的全体学生的质量,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因为每一个人(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当获益于旨在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种受教育机会是超越民族、地域、性别、社会背景、家庭出身等界限的。

针对过去那种教育质量评价仅仅以成绩好的学生为标准的价值观,多元教育价值观下的初中教育质量评价更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公平与均衡既是初中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初中教育发展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所谓的弱势群体,如学困生往往由于得不到学校中较好的教育资源,会导致产生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问题。坚持教育质量评价的全面性,不应把所谓的弱势群体排斥在初中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之外,应该调整部分学校为了片面提高升学率,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留级或辍学的现象。只有坚持初中教育质量评价关注全体学生,才能真正体现教育质量评价的公平和均衡。实现初中教育质量评价关注全体学生,还应该坚持底线合格原则。所谓底线是指水平、程度、价值等的最低合格标准。底线合格是就初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而言的。现在,衡量初中教育质量的标准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内容,注重部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初中教育是第一次教育分流时期,部分学生要被分流到社会中去,中断系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初中教育,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文化知识、确定基本文化知识的底线,还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技能,确定基本技能的底线,作为未来的生存需要,确定生存水平的底线等等。关注全体学生表现是衡量初中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基本指标。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八项管理原则;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应用

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由来

iSo(internationalStandardizeorganize)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tc176于1980年5月在加拿大成立,tc176是负责制定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一个委员会。为了解决国际间的质量争端,消除和减少技术壁垒,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统一国际质量语言,制定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各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一套通用的,具有灵活性的国际质量保证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iSo在总结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基础上,着手制定了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tc1761987年3月正式了87版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并于1994年起陆续制定和了94版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1994版iSo9000族标准是对1987版的有限修改,总体结构和思路不变,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是一个过渡性产物。

针对1994版iSo9000族标准存在问题,1999年9月iSo/tc176,17届年会提出了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文件结构,比较而言,对文件的思想和结构进行了较大修改。于2000年底正式了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

2000版iSo9000族标准核心标准内容仅四项: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满足用户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促进组织持续改进,提高整体业绩;使标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和使用,能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为提高组织的运行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

早在1995年iSo/tc176在策划2000版iSo9000族标准时,就准备针对组织管理者编制一套有关质量管理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量管理原则。为此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wG15),这个小组专门负责征集世界上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在汇集这些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iSo/CDi9004-8《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此文件在1996年tc176的特拉维夫年会上受到普遍的欢迎。wG15为了确保此文件的权威和广泛一致性,又在1997年的哥本哈根年会上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进行投票确认,获全体通过。所以说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2000版iSo9000族标准草案发表前就已得到全球质量管理方面专家的认同,用于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使得iSo9000族标准的内涵更加丰富。

所谓八项管理原则,是指质量管理要以顾客为中心,必须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同时又要依靠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和互利的供方关系来完成。所采用的方法是过程方法(控制论)、管理的系统方法(系统论)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信息论)。这八项原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紧密结合的统一的整体。

八项管理原则,是在总结全世界范围内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了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明确一个组织在实施质量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成为改进组织业绩的框架,可以帮助组织取得持续成功。

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是对高校综合实力的评估,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的评估,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部级、权威性的评估,也是国家教育部加强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务院转发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证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第五届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励大会上强调“教学评估工作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高等学校通过五年一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要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落到实处,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水平评估对于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教育部在下发的评估方案说明中的第二条特别强调的“三个符合度”是评建工作的指针。应评学校要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凝练特色,以特色谋出路、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树品牌、以特色赢竞争。

因此,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对高等学校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应用

(一)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组织贯彻实施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有助于掌握市场动向,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经营效益。以顾客为中心不仅可以稳定老顾客、吸引新顾客,而且可以招来回头客。

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评估最终目的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千千万万个学生家长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不断地强化育人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为千万个家庭倾注了毕生的感情、精力和财力,把子女输送到高等学校学习深造,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的育人质量有了保证,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成才,家长的需要得到了满意,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自然也得到了满足,学校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是最高管理者推动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是领导组织策划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分配是领导确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是领导决定安排的。因此,最高管理者应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参评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评建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危机感、责任感,充分发挥领导在评估中的作用。

(三)全员参与

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过程中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实施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原则,将会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努力工作、勇于负责、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学校应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发动,使全体师生在扎实做好教与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深入到教学水平评估中来,使全体师生真正树立“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个个都有评估指标”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扎扎实实地做好迎评的各项工作。

(四)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就是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过程管理强调的是活动与资源的结合,具有投入产出的概念,体现了用pDCa循环改进质量活动的思想。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努力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在进行评建工作时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优化一切系统内外部环境,确保评建活动过程的效果和质量。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的整体出发,从系统和要素之间、要素和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的处理问题为目的的科学方法。

高校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就是由数个主要观测点即要素构成的,这些评估要素分解到学校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本身就是一个小系统,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学校的一个大系统,系统内部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小系统和大系统之间、系统和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处理好各单位、各部门之间配合协作问题、处理好学校以及各单位内外部环境问题,对于学校评估工作的成效至关重要。

(六)持续改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持续改进就是创新,持续改进是组织永恒的目标。为了满足顾客对质量更高期望,为了赢得竞争的优势,必须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

创新是对每一所高校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在进行评建工作时,应树立“发展性评估”的创新性理念,与时俱进,持续改进,认真做到“客观展示过去,认真做好现在,科学规划未来”,努力完成评估工作的预期目标。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应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保证资料能够为使用者得到,通过对得到的资料和信息研析、判断,并结合过去的经验做出决策。

教学评建工作涉及到对大量数字、资料、图片的收集、归纳、统计、分析,每个评建系统应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按照建设目标的要求,找出差距,提出建议,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建议和决策。

(八)互利的供方关系

供方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上的第一环节,供方的过程是质量形成过程的组成部分。供方的质量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供方也应按照组织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通过互利的关系,达到双赢的效果。

作为高校的供方可理解为高中教育组织,高中生通过严格的高考选拔,跨入大学校门,其质量应该基本得到了保证,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力资源“供方”,应通过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用户满意的合格“产品”,取得优良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它使得我国高校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应有的保证,是现阶段国家教育部监督高校办学的强有力的武器。

参考文献:

1、杨德生,耀华.一体化管理体系及内审员培训教程[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周济.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

3、田金信等.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10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对人才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有效保障,应涵盖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质量为核心,构建了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析了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并着重阐述了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确定。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习质量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509)

作者简介:刘翠梅,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教师,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78-03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它由“教”与“学”两个层面共同组成,直接关乎着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大多偏重于教师“教的质量”层面的评价,却忽略了对学生“学的质量”层面的评价。因此,笔者致力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步探索了一个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突出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根本要求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学院的重心工作。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是突出教学工作重要地位的体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职教学质量涉及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因此,需要构建科学、实用、有效的评价体系,才能发挥其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它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检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三)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自我的内在需要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教的质量是教学质量保证的源头,也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间接反映。教学质量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它不但指引着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而且也是教师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意识、实现自我控制、达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并最终使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自我完善。

二、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具有诊断、判断及激励三大功能,对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意义。[1]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学方式是媒介。以学习质量为核心,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满足以下三大原则。[2]

(一)科学性原则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要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出发,引进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各项评价指标的制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得到相关专家认可,能凸显以学习质量为核心、反映高职教学的质量特性。要符合各项指标都有明确的内涵界定、指标体系间形成科学的有机结合体的原则。

(二)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之后,为了便于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类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学活动的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并归类、汇总与分析,得出具体的评价指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指标要“可行”,即符合可操作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首先,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提高,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也应随着这种改革而不断优化、发展。其次,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评价导向、结果应利于保障学生权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确保在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

三、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涵盖两大方面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即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由谁来评?评什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3]

评价主体主要解决由谁来评的问题。在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来自各方的评价,不同的评价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价,非常有利于教学的改革,也有利于地方高校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应该包含教师(包括教师同行、教学督导)、学习的主体学生及接受毕业生的企业单位。

1.教师评价。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为熟悉,对评价的内容及其目的的把握在所有的评价主体中也是最为准确的,因此,在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评价是最重要的评价。教师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及时予以反馈,有利于将评价的结果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有针对性、持续性地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评价体现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由于学校管理者、同行、学生及企业的参与,从而能够从多角度、多立场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建议,以便于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信息并不断地调节、改进教学。

2.学生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质量如何,学生学习质量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应当围绕学生展开;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自己对学习活动做出的评价,通过评价能找到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这是让学生感觉自我成长,进而激发自身努力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好方法。

3.企业评价。学校通过市场需求导向、与企业的合作、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评价等,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便更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企业、社会通过参与教学质量评价,能发现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社会服务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高校的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教学质量评价者应尽量来自不同的利益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各主体之间要相互交流、沟通和协商,从而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主要解决评什么的问题。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如何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质量成为高职教育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建立学习质量评价之前,必须弄清楚学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制约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们对实现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有着怎样的影响等问题。

本文通过了解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4](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需求,对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筛选,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各个因素。结合当前工学结合背景下学习模式的分析,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学习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其影响因素包括学习方法、习惯,知识技能接受程度,团队精神,职业素质等方面。最终,选定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三个一级指标,构建了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再将三个一级指标细分为多个观测点,形成二级指标;同时,给出每个观测点的具体评价要求,从而构成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构造模糊一致判断矩阵[5]的方法进行确定。

其中,专业能力是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对专业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掌握的一种能力体现,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比较强;方法能力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逻辑性及合理性,它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掌握新方法的主要途径;社会能力是从业者在社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有的人际交往、共同相处、合作协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行为能力,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方面内容。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的一种跨岗位、跨职业“迁移”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杜蜀宾,汪玉静.构建高职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4):95-96.

[2]黄玲青,唐闪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研究与探索,2011(10):21-22.

[3]冯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8):179-180.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