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解题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5:55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1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及解题技巧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针对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影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加强高中生物理解题技巧的培训。新课改物理习题解题技巧新课程方案中把物理教材分为“必修(Ⅰ)、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等多本教材,较好地解决了原大纲、教材“两年必修”+“一年选修”(即“二一分段”)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两类物理课的大纲有不同的要求,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明显地分开层次。必修类物理课属于基本要求的物理课,学习跟现代生活、现代科学技术关系密切的基本物理知识。知识面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能使学生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选修类物理课属于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选择了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学习到比较系统的物理知识。虽然新旧课程的大纲要求不同,但对解决物理习题的解题技巧还是有必要讲解的,这样对处理物理问题可以节省时间,可以快速完成物理问题,可以更灵活的运用物理知识。那么就物理解题技巧我就介绍几种。第一,如在讲解力的矢量性时,有平行四边形定则而转化成为的三角形定则时,介绍三角形定则,则可以把它学成口诀,如:首尾连接是分力,头头尾尾是合理,这样则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哪条线段是合力,那条线段代表分力。第二,在讲曲线运动的小船过河中,以最短位移过河时,让学生知道合速度与小的分速度垂直时过河位移最短。第四,在讲电磁感应楞次定律中,可以根据口诀“来者拒,去者留”来判断磁场与线圈中相对运动时,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间方向关系。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及解题技巧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针对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影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加强高中生物理解题技巧的培训。通过科学的解题技巧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2

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那么,如何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现谈谈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明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试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因此要首先明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比兴、联想、想像等。

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互文等。

构思立意:承上启下、起承转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

二、做到“四看”“两知”

鉴赏古诗的基础是要具备有关古诗的知识结构,比如通过多读古诗,全面把握古诗的特点,了解古诗的类别、古诗的一般表达技巧和古诗的常见语言风格;鉴赏一首古诗的前提是读懂这首诗歌,要做到“四看”“两知”,即能准确解释诗句、整体感知诗的“六要素”——“何景”、“何物”“何人”、“何事”、“何情”、“何理”。

具体来说“四看”包括——看题目,初知类别(如咏物诗、送别诗、田园诗、怀古诗、闺怨诗等);看作者,知人论世;看内容,做到“两知”,即知道本诗运用的手法、知道本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看注解,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诗歌。

三、明确答题步骤

虽说文科不能像理科那样有公式可寻,但文科的解答也有一定的答题套路,要想每一题都拿高分,精心组织答案的答题公式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遵循“谨慎下笔”的原则,一定要“先构思,后落笔”,切忌涂涂改改。其次,答案要有理有据,要结合作品论述,简明扼要,切忌冗长而繁琐。再次,要适当运用鉴赏古诗词的术语,平时要把握采分点,多多积累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术语。最后,总结一些答题公式,分点答题,按点得分。具体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用的;

步骤三、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描绘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的样子。

此诗二、四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3

一、在尊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寻找二者的“交集”

教材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编排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有各自的目标与梯度。统筹设置目标,要在尊重这两个体系的相对独立、不损害教材既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去寻找二者的交集,然后调整。

以高一下学期为例,继上学期写景抒感的记叙文训练之后,下学期则根据课文第一、三单元及“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等写作单元,将该学期作文目标定位为写人记事的记叙类散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加之本册阅读部分议论文较多,特增设一个侧重于论证方法的议论文片断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写人、记事、说明的各种技巧,同时也为高二的议论文写作打底。

教材对“阅读”部分的编排主要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并兼顾国别、朝代、文体,以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欣赏、研讨、评价作品的能力。笔者在对课堂阅读教学进行目标预设时,则根据教材的编排,尊重课文本身的特点,将单篇教学目标划分到三个层面,即“基本层面”“技术层面”“审美层面”。基本层面在于文章各类基本信息的收集归纳,解决“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技术层面在于表达途径和方式的探究,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审美层面在于文章内涵的深度挖掘和语言的涵咏、文风的品评,解决“美在何处”的问题。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立体式的展现课文之美,有效避免了对经典之文的浅表化解读,少一些暴殄天物。其中关联到作文教学的主要在于技术层面和审美层面。

课文的技术层面,可为学生提供作文时仿拟的技术支撑。课本所选皆为经典,在写法技巧的运用上可作为鲜活的范例给学生以借鉴,供其演练揣摩。设置目标时,可先对课文突出的手法进行盘整分类,如记叙文景物烘托技巧――《边城》《荷花淀》,议论文比喻论证技巧――《拿来主义》《谏太宗十思疏》,议论文中描写的恰当使用――《拿来主义》《师说》等等。然后与具体的写作目标对应,抓住那些既是课文重点又是作文训练所必需的技巧,作为课堂的主要目标。

课文的审美层次既关乎技巧层面,往往反映技巧意义之所在,深化学生对技巧的理解;又超越技巧层面,更深入地照见写作者的良苦用心与人生境界,为学生提供情感、道德等精神层面的滋养与陶冶。但由于背景、时代、阅历等诸多因素,学生或无法体味深透,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对于这一层面,设置目标时,可根据文章本身,兼顾技巧层面与学生的情感实际,精心选点讲透。

以第二册小说单元为例,该单元对应的写作目标是“写人记事的记叙类散文”,技术层面及审美层面的目标设置就要紧扣“写人记事”。

二、抓住“交集”,互相渗透,双向促进

在深刻的“读”中获得技巧与思索。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也随之而增长。”如何“得其方”?需读“精”。阅读课上执教者对技巧层面与审美层面解读得越精彩深入,对学生的写促动就越大。

我将“故事新编”的手法纳入记事类记叙文的作文训练体系中,把课堂目标重新定位为“学会故事新编的手法”与“作品人物角色转换的审美探究”。透过课堂上学生专注的目光,我读到了他们对责任对社会的深思,在随后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现象也得到了改观。

对比两次授课,前一次课所设置的目标基本停留在“基本层面”和“技术层面”,挖掘太浅,而后一次课目标上升到了“审美层面”,使学生深度理解作者创作用意的同时也促进了对技巧的真正把握。

在有序的“写”中熟习技巧。技术层面所列之技巧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用得纯熟,才能触类旁通。阅读教学中可恰当穿插仿写、归纳、拓展、补写、扩写、缩写等形式对之加以熟习。还可利用读本对应文章增强学生对同类技法的辨识与鉴赏能力。同时结合作文教学,在周记、作文训练里有序安排,进行巩固强化。尤其是周记,以往大多数时候安排多是“放养式”的望天收,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时间久了,学生总会抱怨不知该写什么而胡乱应付。当周记被纳入整个作文训练目标体系中统筹规划时,这种现象没有了。可在周记中把对课文写作技巧的仿拟和品味与定期自由实践穿插安排,这样既操练了技巧,也给学生积淀生活留下时间。

在开放的“写”中贴近课文。审美层面的鉴赏需要对文章作深层次解读,而这种解读往往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愉悦、心灵的触动与表达的冲动,甚至是做人境界的提升。但这种愉悦与冲动是瞬时的,当时过境迁,它通常会沉睡到学生脑海深处。要使之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则需通过收集、记载、整理的途径反复强化。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在整理时产生二次感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4

歌者要将自身对作品当中的感受、对人物的理解,通过歌声再次形象化与情感化,从而将他们完美生动地再现出来。要想做到这些,除了上述加强对作品本身所传达的理念掌握之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分析作品当中用的是怎样的文学与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物形象的,加深对作品思想情感与人物性格的了解,只有这样,方能深刻再现作品艺术。其次,根据作品,歌者可适当运用自身审美想象与意识,进行作品二度创作,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除此之外,夸张手法也是艺术表现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做到有针对性的把握,不虚张声势,给人以恰到好处之感。

2剖析艺术表现同歌唱技巧之间的具体关系

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是艺术史上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而如果将其纳为声乐艺术当中,即是怎样将歌唱技巧也艺术表现相整合的问题。

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它是要将生活加以升华与浓缩,不是现实照搬。可以说,它代表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思想。音乐艺术需要将内容与形式做到完美结合。我国传统琴论当中的“得心应手”、唱论当中的“声情并茂”就是对于音乐艺术追求最直观的理论表达。在声乐表演当中,歌唱技巧的作用是无需多言的,可以说所有成功的声乐艺术家,其无不拥有独到与高超的声乐演唱技术。传统唱论当中对于缓急顿挫、高低抑扬、运气吐字和论述,都可归结于对声乐演唱方面技巧的一种重视。

当前,由于我国音乐教育普遍呈现系统化与正规化趋势,因而具有高超的声乐演唱方式与技巧的歌者自是大有人在,但若能成为真正的声乐艺术家的却为数不多。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优秀的艺术家从不以单纯技巧炫耀为主,他们会将这种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融会贯通,从而使歌曲本身的意蕴与内涵不断提升。

完美声乐艺术表现与出色演唱技巧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且共同融会于歌者在演唱时候的“二度创作”当中。“二度创作”是歌者在演唱作品当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歌者在进行演唱之时,既是作品内涵的展现者,同时也是作品意蕴的解释者。

“二度创作”是歌者在忠于原作、尊重原作的前提之下,经由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而做的艺术加工与处理,是一种将艺术表现与歌唱技巧有机结合的过程。因为歌者自身的演唱技巧、对于作品理解度与艺术造诣不尽相同,因而同样的作曲可能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会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也正是歌者在尊重原作品的前提之下,有个性、自我发挥解释文本所产生的结果。因此,歌者若想圆满传达出作品本身的意蕴与内容,首先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与创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于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扩充原作品所呈现的艺术底细,在此基础之上完成音乐二度创作。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5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本阶段要突出练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的套题练习,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与能力的关系,非凡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练习,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练习,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如:用物理科学技术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我国在实施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几大重点工程中有关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练习,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练习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练习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练习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把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把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

2、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练习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练习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象)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练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奇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1、类比推导法

将已知或新给出的原理、知识或方法横向类推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以解决新问题或得出新知识,即已知(或新知a)类推新知(或新知B),其要害在找好横向类比迁移的“参照点“。

2、逆向思维法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按常规正向思维分析不方便,此时可改变思维方向,由正向思维改为逆向思维,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光学中的光路可逆原理,匀减速运动倒过来考虑就变为匀加速运动等。

3、等效思维法

物理学中的问题,有时直接分析有困难,此时,可用效果相同的模型来等效代换,使问题便于分析解决,如: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力的分解与合成等。

(五)加强学科交*渗透练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失分原因;解题技巧;分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学生失分原因

1.缺少基础的阅读知识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有一项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能力。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题,在命题时充分考虑了初中生的理性思维与象性思维,并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命题。所以,部分学生在平时没有跟紧老师的教学步骤进行语文的学习,自己本身的语文阅读基础较差,对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的语文词汇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词汇的一般应用方法及常见意义没有良好的掌握。这使得学生对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不能良好的总结归纳,更谈不上理解文章主旨、说明文章使用的艺术手法了。不能理解文章提供的信息使得学生在答题时思维逻辑混乱,造成失分情况[1]。

2.逻辑思维较差

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一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但是当这些字词组合成为一个句子段落时,就不能很好的在里面找出答题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在对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的题目上容易失分。

3.缺乏常用文体知识

学生对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一般常用文体的特点了解不够到位,在答题时不能按照文章的问题特点作答,也是导致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题失分的原因之一。

4.答题没有按照阅读理解题目的基本要求

一些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理解文章的含义,但是在答题时对题目的理解有偏差,往往不能按照阅读理解题目的基本要求进行作答,造成失分现象。

5.解题技巧的缺乏

语文阅读理解在解题时有一定的技巧,老师在平时授课以及试题的讲解时也有过具体说明,并能够针对不同的体型教授学生解题技巧,但是一些学生在平时不注意使用这些解题技巧,不能对这些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应用的不够熟练,导致语文阅读理解题失分。

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1.看准题目要求

初中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题的作答时,要想不失分,在答题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所以看准题目的要求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在阅读语文阅读理解题提供的材料之前,先看一遍题目,并重点标注题目中具有关键信息的字、词、句,理解题目的意思,看准题目的要求,了解题目中想要你在文章中提取的信息,带着问题再读材料。这其中有些题目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思想进行作答,这类题目学生可以直接作答,不用看提供的材料。还有一部分是针对某一段落的题目,这时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要重点阅读这一段落再进行作答。还有一些题目是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在作答,这类题目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大致确定阅读方向,再进行阅读。这样了解了题目的要求,在阅读与答题时才能做到事半功倍[2]。

2.材料的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的信息来源就是所提供的材料,如果在阅读时不注意运用技巧进行阅读,很难在材料中找到所需信息,然后在重复的阅读,很容易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之前说了在阅读材料之前要看清题目要求,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读材料时要注意要想从文章中准确的提取信息只读一次材料是不够的,至少要读两次:第一次阅读讲求的是“快”,快速粗略的通读全文,大致理解提供材料的主题内容,理解结构层次、理清文章脉络,首先对材料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遍虽然要求快,但不代表阅读可以马虎,需要标注好与问题有关的重点词、句,以便重点阅读及再次查找;第二遍阅读讲求的是“精”,这时读材料就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进行阅读,并针对上次阅读标注的地方重点进行阅读,对上下文建立起联系,明确文章主旨,归纳总结每段含义,提取出答题的所需信息。

掌握好阅读材料的技巧才能快速准确的从材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可以提高答题效率,还能提高答案的准确性,避免失分。

3.修辞手法的解析

在初中阅读理解题中一部分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文章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反复、拟人、对偶、反问、设问、夸张、排比、比喻,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解析。

反复:这类句子格式整齐,大致意思相同,在阅读时能够感觉到表达的情感逐渐强烈。

拟人:通过对某种事物使用人类的特点加以描述,在阅读时对事物的印象会更加鲜明。

对偶:句式工整、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语言较为精炼,一般以对仗的形式出现,有韵律美。

反问:阅读时可以明显感觉到语气的加强,关键词语有“难道”等。

设问:通常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出现。

夸张:阅读时可以感觉到气氛的提升,对原本事物的描述有所夸大。

排比:句式整体较为工整,一般不以对仗的形式出现,阅读时可以感觉到较强的语言气势。

比喻:用通俗易懂的道理或事物特点描述另一种事物,或者将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描述出来,关键字有“像”等。

了解了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在答题时有针对性的回答这类问题,避免失分[3]。

4.先易后难进行答题

在答题时不一定非要按照题目顺序进行作答,如果碰到较难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去,先做简单的会做的,最后再做较难的题目,能得到的分尽量全部得到,减少失分。

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是语文考试的难点,但是只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多练习,提高自己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能力,在答题时运用相应的解题技巧,使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得到提高,使答题的效率及准确度得到提高,最终避免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失分,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培民.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学生失分原因及解题技巧分析[J].教师,2014,18:26.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7

一、鉴赏形象

试题: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取了辛弃疾的《八声甘州》,并且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人物形象的赏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学生要通过阅读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从而准备把握诗词内涵。第一题,本词上阕主要叙述了李广的三件事。分别是李广罢官闲居,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力的醉酒霸陵校尉喝止;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李广辛劳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第二题,化用杜甫的诗句,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教学建议:很多高中生在做诗词鉴赏题的时候都没有读懂诗意,不能准确把握诗词的意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情,带领学生捕捉意象,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初步理解诗词中的形象特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鉴赏诗词形象题的解题技巧,诗词鉴赏往往从形象入手,进入诗词意境,从而把握思想感情。进行形象鉴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高中生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展开。

二、鉴赏语言

试题:201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取了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并且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第二,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第三,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典型的鉴赏语言题,需要学生对“开颜”一词进行研究,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作者“开颜”的主要原因包括: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第二问考查写景艺术,也就是所谓的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第二题,运用了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等写景艺术。第三题也是比较常见的题型,要想知道诗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古诗词,并且学会分析归纳。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教学建议:为了提高高中生诗词鉴赏的效果,语文教师要明确诗词鉴赏目标,按照古诗词的题材进行分类,如边塞诗、送别诗、爱情诗、田园诗、咏物诗等,让古诗词在高中生头脑中形成体系,巩固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鉴赏语言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学会品味诗句,具备提炼诗眼的能力。鉴赏古诗词语言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修辞和语言风格的了解。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干措辞严密准确,需要高中生仔细推敲,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去解答考题。

三、鉴赏表达技巧

试题:201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取了两首古诗,分别是《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和《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并且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第三,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试题分析:第一问和第二问前面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第一题,作者的情绪变化: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第二题,从“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和“居室简陋”可以看出隐者身份。第三问是典型的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题,这类题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历年高考的易考点,只有高中生掌握丰富的古诗词表达技巧,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8

现就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分析如下:

一、已给单词提示题型的技巧

技巧一:名词形式变化。名词的形式变化主要有单数、复数、所有格的变化。

例:itonlyafew______(minute)walk.(minutes’)

技巧二:动词形式变化。动词的形式变化比较多,有谓语的变化(时态、语态、语气),有非谓语的变化(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例:atalk______(give)tomorrowiswrittenbyprofessorZhang.(tobegiven)

atalk______(give)nowiswrittenbyprofessorZhang.(beinggiven)

atalk______(give)yesterdayiswrittenbyprofessorZhang.(given)

技巧三:代词形式变化。代词形式变化通常是与人称变化有关的三大类五小类,即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物主代词(形容词性和名词性)、反身代词。另外还有几个不定代词的形式变化。

例:thekingdecidedtoseethepainterby______(he).(himself)

技巧四: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变化。英语中大部分形容词和表方式的副词都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

例:iam_____(tall)thanLiuwen.Heisthetalleststudentsinmyclass.(“lesstall”或者nottaller)

技巧五:数词形式变化。数词的形式变化包括基数词、序数词。

例:tomythreesonsileavemyseventeenhorses.myeldestsonshalltakeahalf,mysecondsonshalltakea_____(three)...

从上下文连续起来理解,这是一个分马的计划,大儿子分得ahalf,也就是“一半”或“二分之一”,那么二儿子应该得“三分之一”,所以要填入作分母的序数词“third”才能命中目标。

技巧六:词的派生。词的派生现象在英语单词中是很常见的,派生现象主要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四种词中。这种题型还有可能检测学生对词根、前后缀、派生词的掌握。

例:tomlosthiswalletyesterday,sohewasvery____(happiness).(Unhappy)

二、未给单词提示题型的技巧

此类题难度较大,但也是有方法对付的。

技巧七:固定短语结构。根据句中横线前后及整句来判断横线前后是否构成一个固定短语,但有时要对横线前或后的几个单词“视而不见”才能命中答案。

例:thechildrenwereplayingontheground,enjoying______,dirtybuthappy.

从句中的happy可以猜出孩子们是开心的,所以应用enjoyoneself短语,故其答案为themselves。

技巧八:从句引导词。从句是此题型最为常见的一个方向,主要检测学生对引导词的掌握程度。

例:Hedidnotdo_____hisfatherhadaskedhimtodo.

审题可知,横线所在为宾语从句的引导词,此引导词在从句中充当宾语,且指物,所以是what。

技巧九:短语动词结构。短语动词是以动词为中心的两个或多个词构成的短语,此类短语中往往是动词与介词或副词连用的多些。

技巧十:短语介词结构。短语介词即多个词的组合起介词作用的短语,如:exceptfor,dueto,ratherthan,insteadof等。

技巧十一:连词、关联短语结构。常用的连词有and,or,but,so,for,while等,常用的关联短语有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only……butalso等。

技巧十二:冠词、介词和常用的副词。冠词只能是在a,an,the之间判断;常用的介词有in,at,on,before,during等,通常考查固定搭配;副词的量还是比较多,如:however,never,yet,much等词的情况。

技巧十三:上下文中出现的相关词。这一招是最为灵活的,但也是最难的。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关系和自己积累的知识,填入某个已出现的词,或其反义词,或其同类的某个词。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9

一、充实和强化古诗鉴赏的基础知识

(一)充实和强化古诗作者特别是古诗名家的有关知识

古诗鉴赏的绝大部分考题都会出现作者名字。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时抓住作者身世、经历、思想倾向、情感与个性特点,以及创作时爱选的题材、爱用的意象,其作品的惯用技巧、主要风格,并将这些与考题中的作品联系起来,加以辩证分析,就能较快较准地理解作品的意象、情感、思想、技巧、风格甚至语言特征等。

(二)充实和强化古诗体裁知识

古诗的体裁有古体诗(包括歌行体)、楚辞体、乐府、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对这些体裁的句法、音韵、手法及常见风格与技巧、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等,教师都要向学生作广泛介绍并令其系统掌握。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体裁知识,对于他翻译诗句,理解层次,分析技巧,揣摩风格,概括语言、音韵甚至意境等方面的特点,都极有好处。例如章法方面,诗经常常重章叠句;歌行体常分几个段,结构上有层进式或并列式等,有总领、过渡、照应甚至总结等;词也有类似特点,而绝句则常分两层,律诗也常分两层,等等。了解章法,有利于学生对诗(或词、曲)分层纳意、比较写法等,使学生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充实和强化古诗常见物象、意象甚至意境的知识

物象是诗人取之于自然与生活而用之于诗中,以抒发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物象进入诗里就包含或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物象就成为“意”之象即意象了。有的诗有多个意象,构成了意象群。单个或多个意象又与诗中的时空境界、思想境界或情感境界构成了意境。这些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诗人使用的意象加以分类整理。例如,植物类、人物类、气象类、时令类、武器类、建筑类、田园类等。对各类物象都要挖掘其蕴含之意,如香草寓理想,舟寓孤独、漂泊,菊象征一枝独秀,梅寓傲雪斗霜,竹寓高风亮节,鹏寓大志,笛寓思乡,柳寓乡愁、离愁、情怨等等。除了分类整理常见意象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名家个人常用的物象、意象。

诗歌的意境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的雄阔,有的小巧;有的敞亮,有的幽远;有的深邃,有的广远;有的亮丽,有的清秀;有的气势宏伟,有的韵味悠长……意境虽不同,但一般都应该是完整的、优美的,能够激活欣赏者的想象,给人以更多的艺术享受。

(四)充实和强化古诗思想感情类别的知识

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古诗思想感情类别的知识,并对其加以充实和强化,这样就能使学生初读古诗时,就能通过判断作品思想感情类别而迅速找到理解形象、意境和感情的方向与思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为:身世感怀类,感时伤怀类,怀古伤今类,借古讽今类,抨击时政类,借古伤己类,乡情乡愁类,友情倾诉类,离愁别绪类,游子思亲类,男女恋情类,闺中情怨类,行人思妇类,弃妇伤情类等等。此外,还有写景类、咏物类、哲理类、悼亡类、训示类、咏史类、无题类等等。

了解上述类别并了解其代表作的抒情特点,就能增强对古诗思想感情类别的感悟和推断能力,从而能较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使答题答在点子上。

关于古诗风格、技巧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应广泛介绍,并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如风格中的沉郁、慷慨、豪放、平淡、清新等。

二、传授和训练古诗鉴赏应试的基本技能

(一)传授和训练理解古诗标题的技能

面对古诗鉴赏考题,首先是理解标题,识别标题的特征。对于无题类、词类和曲类的标题尤其要多加注意。如词类,若只有一个标题,则只有词牌而无题目;若有两个标题,则前者是词牌,后者才是题目。

其次是解题。要看清题目是属于指人、指物、指事、指情或指诗体中的哪一类,进而识别其句子形式或短语形式,然后根据句法或词法等特点把它翻译出来,有的还可结合作者与写作背景揣摩其含义等内容乃至推定全诗思想感情类别,初步把握全诗大意。

(二)传授和训练翻译古诗的技能

鉴赏古诗时,无论考题中有没有翻译,教师都应要求学生翻译全诗。在翻译时,主要采用的是细读和口译的办法,除非考题中要求书面翻译。翻译时,一要注意词法、句法,注意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二要注意吃透全诗意境,切莫望文生义,对一些词的附加意义如感彩、语境语意等,要结合全诗加以考虑;三要发挥想象,贯通全诗诗句的意思。

(三)传授和训练对古诗分层纳意的技能

对古诗进行分层纳意,一定要以体裁特点为突破口。如诗经,若属重章叠句者,找其章与章之间的区别点,抓各章大意;找其章与章节之间的相同点,抓全诗大意。若属叙事类,则抓时间、地点、情节等,分层纳意就会很容易。又如歌行体,抓总起、总结、过渡、照应等处,易于分层纳意。词则分阕作联系或比较,易准确归纳。绝句分两联(层),联中(层中)分句,律诗也多分两大层,层中分联,律诗、绝句层次间的内容和意思多呈由实到虚式或并列式等。

(四)传授和训练理解古诗的技能

理解古诗句子,要从理解全诗入手,看是写景还是抒情,是实写还是虚写,是涵咏深刻、哲理性强,还是直白通俗、形象性强,进而对其做出正确的解释。

(五)传授和训练理解古诗意象、意境及古诗形象的技能

抓住重点物象或意象,分析它的特点及在诗中可能蕴含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联想、想象其意境,可明确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把握诗歌形象,要尽可能联系作者身世、写作背景、诗歌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掌握了这一点诗的形象自然就凸显了。

(六)传授和训练感悟古诗风格的技能

无论古诗或新诗,其风格都呈现着诗人的个性以及创作该诗的心理状态。因此,鉴赏古诗时一要联系作者身世、性格及人格等特点,二要凝神静气去体会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内在感觉和读诗后的情感状态,悟出所考的诗是豪迈旷达、激情奔放、奔放飘逸、气势雄壮、气魄雄伟,还是沉静抑郁、平和自然、清闲飘逸等等,并揣摩用什么词来描述风格最恰当。

(七)传授和训练揣摩古诗表现技巧的技能

对于古诗表现技巧,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多作讲解,并让学生认真揣摩。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学生了解了这些技巧,考试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生物解题技巧篇10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山水田园诗。下笔多描写山林的静谧、田野的悠闲,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追慕古人,表缅怀之情,实则是怀古而伤今,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吟咏史实,多为借古讽今,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以上几点谈到了快速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在迅速领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古典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把握。

(一)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2.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表达特定的事理和感情。诗歌中一些传统意象往往被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如望月多表达怀远,思乡思亲之意;古人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写春花秋叶多指人生中美好年华和生命的凋零伤感,柳树则寓含留恋情别之意……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主要区别在于:托物言志是通过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主观的志向情趣或节操,其理解的重点在于“志”的把握上,如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借对石灰的描写赞颂来表达自己保持清白节操;古诗中常用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及兰、菊、荷也常是作者用来抒发自己不畏环境艰难而保持高洁品行的事物。

3.衬托、反衬与对比

衬托和反衬的共同点都是“以次要衬托主要”,衬托是用相类似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其中用高大的五岳、赤城山以及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主要的事物,古诗中常用的反衬方式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等,《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段唱词描写了蓝天、黄花、秋风、北雁、如醉的霜林,景物自高而低,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色彩明丽,但由于相爱的人即将长久离别而归期难料,泪雨纷纷中这优美如画的秋色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情。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用泉声、浣女归家的说笑声,渔舟在永中掀起莲叶的动来表现“空山”的幽静美好,还有李白的《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子规夜啼声来反衬夜行蜀道的冷寂。

对比和衬托的最大区别是:对比的二者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而衬托的二者之间有主有次,以宾衬主。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自古以来人们的悲秋与自己认为“秋胜春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表达自己乐观豁达的情怀。

4.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

古代诗人在写景诗中十分注意色彩、远近和动静的调和。2007年高考Ⅱ卷考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前面三联主要是静景,最后一联写农家在田地辛勤耕作为动景,动景和静景相映成趣。

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现实为实,梦境为虎,叙述为实,议论为虚……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词的上阕写眼前离别实景,下阕则写离别后设想的种种情景,此为虚写,全词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离别的伤感依恋之情。

(二)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于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诗歌鉴赏题中,常会有“作者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这两种问法的实质都是考察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如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应从修辞的角度去答;反之,则应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上赏析。

三、答题方法及得分技巧

(一)熟悉考题范围,明确答题思路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文学作品主要指古代的诗、词、曲。

1.形象

古诗中,形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事物,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感情投射到客观形象上,达到“意”和“象”的相互交融、相互统一,从而构成“意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目的就是抓住意象的主要特征,感受作者的主观感情。

2.语言

语言方面常考的热点有以下两点:

(1)对诗人所锤炼字词的赏析。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明证。因此,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这类字词多为动词、形容词的使用,答题时应准确阐释这类字眼在本句及全诗中的语境意义,再简析其对作者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以及语言使用上的准确传神、精练生动。

(2)把握诗歌语言的大致风格。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豪放飘逸、委婉含蓄、慷慨悲壮、辞藻优美、富有韵律等。

3.表达技巧

解答此类题应在熟悉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细心审题。答题的思路一般是:根据题目要求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结构技巧),再结合相应的诗句简要分析,最后分析此类技巧对更好地表达作者情感所起的作用,即用什么技巧——怎样用——所起的作用。

4.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念态度

要准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辨别诗歌中的字词,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从而领悟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下结论,更不能断章取义。

(二)精练答题语言,学会看分答题

回答诗歌鉴赏题要特别注意答题策略,对“问答型”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对“综述题”一般采用“总——分——总”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同时,考生应关注所答题目所含的分值,因为高考评分时一般有明确的采分点,如所给题目为4分,答案一般从两个方面作答,如是3分,答案可能是用三句话,从三个角度解答。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代诗歌的鉴赏虽然是难点,但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技巧,再加上训练和积累,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