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法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6:05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1

怎样才能克服学习化学时普遍感到的多、乱、杂、理解不透、记忆不深刻和应用不好的现象呢?

在近些年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章节知识总结”法,并把这一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起了促进作用。

所谓“章节知识总结”法,就是每学完一章知识后,进行一次全章的知识小结。即把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知识的体系,相互间的联系,内在规律,用最简单的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成网。

总结知识的过程,可认为是整理和消化知识的过程,通过总结知识也可以检验自己学习这一章知识的效果如何,及时得到反馈,并得以矫正。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高一年级(我称此阶段为培养阶段)

在培养阶段,每章讲完后,主要是教师带着学生做总结,特别是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教给学生总结方法,一般向学生介绍三种方法。

(一)读书笔记法

即按教材知识顺序,根据个人的理解,将重点、难点用简要的语言记述下来。

(二)网络图示法

根据化学的特点,以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主线,按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将全章的重点知识整理出来。这样,将知识网络化,易于记忆。

(三)联络图示法

用分子式表示各重点物质,用箭头指示出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画好联络图后,再向学生提出五项要求:

1.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是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分析氧化一还原反应过程。(包括分析电子转移方向数目;氧化剂、还原剂等)

3.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4.描述某些反应的反应现象。

5.指出某些反应的实际用途。

经过高一一年的培养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总结方法。

二、高二年级(称为学生自我实践阶段)

高一一年的训练,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总结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一般利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时间,让学生将高一学过的知识,按着自己的理解,重新做一次总结,开学后让学生交上来,升入高二后,每学完一章,便让学生先自己做章节总结,择其优者,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学生互相交流时,教师适时的引导补充,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总结重新整理,完善后上交,教师进行批阅。这样学生自己动手,看书,查资料,互相讨论,深思熟虑后。把知识重新组织起来,变成有规律的,自己认可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学习兴趣。

经过总结,学生对知识从无疑到有疑,又从有疑到无疑,提高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向着深层次,高水平的阶段迈进。高二学年结束前,搞一次元素化合物部分章节知识总结的展览。这样又为学生提供了复习知识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高三年级(称为再提高阶段)

有了两年的基础,在高三进行章节知识总结时,就可以以学生为主了,教师适当加以指导,有时分专题让学生讨论;有时提出难点让学生看书,查资料后来解释;有时让学生自己出一份单元测验题。其结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对知识的总结,可以巩固和深化已学习过的知识,给应用知识打好基础,学生总结知识不是单纯的抄书,是经过看书、理解、重新组织,并选择适宜的表达形式,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自学能力。

这种“章节知识总结”法,我已坚持实践了多年,效果比较显著。几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

1.采用“章节知识总结”法,训练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2.采用“章节知识总结”法,其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内容,发挥了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2

生物教学,应该注重有效性教学方法,教书之道,在乎效应二字,无论“好”也罢,“坏”也罢,总有个结果,有了结果才能够改进。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而越发努力学习,对于老师而言,可以知道教学中的缺失,继而改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这“好”与“坏”之间产生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探索过程,其实是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学方法只有注重教学结果,继而反思,再加以改进,才能真正成为有效性教学方法。其实,打造高效课堂没有绝招、新招,新课程注重过程、体验,倡导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是教法的选择有所侧重。新课程倡导探究,但探究也不是唯一的、非用不可的教法或模式。探究是要花时间的,是要投入更多物力的,明明是知识目标,讨论中增强对学生的刺激强度,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即行,非要探究不可,那就不一定能实现高效。高效课堂要遵循最优化教学原则,最优化不等同于节节课最好,而是相对好。探究的方法只对部分教学内容有效,对一个教学内容实施全程探究也不一定行得通。探究有不同环节,不同环节承载着不同的方法和能力,进行某一内容的教学,探究能力是可以分解开来有选择性、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的。生物学科很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但要让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整个生物实验课题往往是不可能的,因此,生物教材把许多实验的方法步骤与结果呈现给学生,而不呈现实验结论,留下了生物实验的分析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得出结论。实验资料分析———这是生物学课程的一个特色。实验分析是实验探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实验分析能力是理科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这种实验资料分析课型注重探究能力培养,但这种课型的教法或模式不能称为探究,应该叫探讨更为合适。与此同时,讲述、谈话、演示等方法,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主要教学方法。因为教师要把众多的生物学现象、原理与规律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要通过演示与讲述呈现情境、设置疑问,要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所思所想引领学生打开思路,去求证,去“发现”。总之,我赞成探究,但也不会因此而丢掉其他更好的教学方法。

二、构建高效课堂要注重建立有效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无外乎:第一段,创设情境,引入课程。第二段,探究、研讨、展示、讲解,深化课程。第三段,综合归纳,小结课程,如用概念图构建小知识体系。第四段,联系实际,运用课程。然而,如何庖丁解牛般贯彻实施这四个阶段,教师必须下工夫。我特别赞同“二五”课堂结构模式的内容。“二五”课堂结构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五项原则”,把每节课分成“五大环节”。

1.遵循“五项原则”。(1)教学任务课时化原则。(2)启发性原则。(3)面向全体原则。(4)自主学习原则。(5)目标激励原则。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3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专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专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本人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总结出了有关实验规律教学的一些尝试。

一、实验规律的物理学的含义

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对于物理规律而言,还有理想规律、理论规律,这里就不再细述。

二、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实施

在中专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规律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在“力的合成方法”的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①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提出问题.以天花板上的吊灯受力分析为例,可用一根绳子吊住灯,使它不向下掉;也可用两根绳子吊住它。用一根绳子吊灯时,灯受一个拉力作用;用两根绳子吊时,灯受两个拉力作用。可以看出两个拉力作用的总效果跟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提出问题:“合力与分力二者间有何关系?”

②将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告诉学生。

③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合力大小与方向的表达式。验证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3.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①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经验,分析出电热i与电流强度Q、电阻R和通电时间t有关。

②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流i、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当电阻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

③通过演示实验找出Q与i、R和t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液柱的升降情况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结论:当i与t一定时,R越大,Q越大;当R与t一定时,i越大,Q越大;当i与R一定时,t越大,Q越大。

④根据演示实验结论,分析得出焦耳定律。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三、实验规律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关系;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跟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等。

2.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以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两个定律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时做什么运动,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受力作用时做什么运动。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基础,没有第一定律,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虽然第一定律可以看成是第二定律的特例,但不能去掉第一定律。

四、实验规律的教学中要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4

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上课态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认真了解学情,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1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

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一.教材分析

高二物理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电磁学,是高考物理最重要的部分,难度很大。如果说高一物理你可以借助你丰富的生活体验帮助你学好的话,那么高二物理就有困难了,对于物理情景,模型都得通过抽象思维来建立,要求极高。当然,利用好衔接班的机会,一则加强、突破高一的重、难点;二则提前打好高二的基础。力争高二物理学习给你带来惊喜。

二.学生分析

力学的学习和电磁学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学习力学的思维模式没有完全形成;还有使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的思想去解决物理问题的物理学习难点没有突破;而电磁学的学习又要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对于模型的建立进行重点突破。

三、教学计划

教学措施

1.刚开学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放慢教学节奏

2.注重基础的落实,采取“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积极鼓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重点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原理外,还让学生自我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解题基本解法。

5.及时做好作业批改及错误分析。

做到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

6.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

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教学方案

1.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仔细分析高一新教材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授课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4.作业布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量性(2)层次性

(3)针对性(4)实践性

(5)探索性(6)试卷化

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的效率获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2.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2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二14、15班,每班61人,为三类班。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上进的,基本掌握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但自主学习能力还是不强,自从实施“六环节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预习有所进步,但也存在一部分人不认真对待,不会通过阅读课本从课本中找到关键的信息,同时14班在分班时,物理成绩就比其他三个班差一点,针对以上问题,本学期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

1、狠抓预习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课堂的导引探究环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来,师生共同探讨;

3、落实各种训练,检查到位。

总之,希望通过这学期能够改变一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2、教学实施设计

(1)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抓好基础,向“40分钟要质量”。

(2)抓好学生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在新课标总体指导思想下,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主观能动性以适用社会发展要求;在学生第二起点问题上,要求极大的改变新授课模式,把“六环节分层教学”落实到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3、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总之,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享受到经历过程收获知识的无比喜悦,树立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特别是电磁学部分,大部分演示实验现在的条件无法完成,而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2)课外阅读;(3)科技讲座;(4)知识竞赛;(5)趣味游戏;(6)现场参观;(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3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以全国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指导,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科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任务目标

1、前瞻性:

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既强调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注重学法的指导,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突出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摒弃那些与课标不相符的陈旧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在计划安排设计上,认真贯彻我校的三五五教学理念,力求凸现时代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联系实际、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实用性

计划与新课标教材配套,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实际,教学程序吻合,力求成为本组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4、讲求科学性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正确处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力争巩固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培养力度,所选题材力求开放,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学习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结合我校“三五五”教学改革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

当堂训练要精华,用多种辅助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法教学。

3、加强对物理作业的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强调解题过程,物理思路清晰、书写格式规范,这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过程。

4、注重教学研究,集体备课。

备课前,先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分析好教材;个人再根据本班实际,作适当调整,写好教案;.相互间进行课堂观摩,交流意见。真诚的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物理成绩。另外做到:①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一节课;②每周向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③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4本学期担任高二(13)、(14)物理教学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现做小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本学期进行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的教学。主要工作如下:

(一)教学内容:完成了①选修3-1中的: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②选修3-2中的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教学。

(二)作业批改:本着精留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的指导思想(符合新课改精神)。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完成质量进行分析,对错误解法进行剖析,对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类,使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三)测试情况:做到全部为全批全改,并进行试卷中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卷面分析和讲评。

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根据本学期新分班级的特点,并在了解每个学生在高一具体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决定在一开始多注重物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很弱的差生重点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氛围,推动全班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在讲课上我尽可能降低台阶,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

另外,高二学生是学习分化较严重的学习阶段,也是最易松散的阶段,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努力塑造一个轻松、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的热爱,让学生在高二这一关键时期打好基础,为高三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多为学生解难答疑,多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贯彻落实好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物理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有待改进提高的地方,我将继续发扬育才人的奉献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工作,为育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5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担任了高二年级10班的班主任工作及10、11、20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力争2014年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下学期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一、常规教学方面

1、备课方面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本学期我校的教学方式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传统的讲授法变成了以学教稿为载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虽然在之前的学校我有过这方面的教学经历,但显然我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先进,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上更要下功夫。所以,每节课我都会进行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尽可能去预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第一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由于这批学生是新接触的学生,所以这点为显得重要。第二,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备课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上课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

教学形式上,我充分结合我校课堂自主教学模式,以学教稿为载体,小步子、低台阶,扎扎实实稳步推进高二物理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将反思详实的记录在学教稿的反思环节,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总体上看,这学期在上课方面的收获很大,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

3、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各个课改省市的练习题、测试卷,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作业的批改方面,我会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对个别学生面批面改。整个批改既有批改符号,又有批改日期。

4、课后辅导方面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于尖子生的辅导,重在解题方法的引导、总结,以及他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为了提高尖子生本学科的成绩,我经常会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所遗留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并针对这些劣势,在知识结构上进行修复充电。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高考的考点,我会根据尖子生的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直到他们彻底的掌握。同时,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也会将知识分门别类,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他们对这部分知识有更生层次的理解。

5、考试方面

在学生的测试方面,不仅要注重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小卷子的周测。只有把每一周的周测搞好了,落实到位了,才能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每一次的周测我们物理组都会精心准备,挑选出适合我们学生的题来,做到了不难、不偏、不怪,提高了周测的有效性。

6、听课方面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寻求更好的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我经常会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学习他人宝贵的教学经验,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积累,我的教学经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上课更显得得心应手。

7、编制学教稿

学教稿是我们课堂教学重要的载体,本学期在学教稿的编制工作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每节课我们都会严格按照学校教研室提出的要求去操作,精心备课,选出高质量、有典型性的好题来。经过一学期的探索,我们的学教稿编制已有了一定的模式,各种课型的课怎样编制学教稿已形成了初步的模式。并且老师们也因学教稿的优势而体验到了教学的成果。

二、重视教材与教法的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三、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基点”逐步扩展和加深;不能急于求成,要让重点的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所呈现。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性质的力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的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的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最终的目的。能力是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所造就的。而物理知识的获得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及所蕴含的实质。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要通过联系、对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所以高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教学中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带着导学稿中的问题去阅读,解决问题并能找出自己的困惑。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二开学第一节的课,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后要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但不论哪种总结方式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例题分析,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道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解答,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

析再解题的习惯。

③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六、自我提高方面

1.认真研究了我省课改以来这两年的高考题。

更好地把握了新课改高考的特点和方向,使教学工作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大量做题,上的题,力争选出高质量的考题。

3.努力向我校优秀教师学习,每月听课八节以上,并做好教学随便撰写工作。

4.在平时的听课以及做课中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使自己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5

在物理学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其中力、运动类型、电场、磁场等内容显得很重要,高考大题皆为这几部分的结合体.考题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基础是关键.只有清楚高考考什么,才能在日常学习中有所侧重,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树立信心,不怕犯错

物理学习的开始,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但接受的快慢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生性好动,接受新事物物的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稍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别的学生强.但不论哪种学生,其思维方式都要有一个转变和突破.其实,只要掌握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做题技巧,就会发现,物理学真的很奇妙.物理学的好的学生,一部分在于智力,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后天的持之以恒和自信才是学好物理的法宝.部分学生物理不是很优秀的原因是基本功没打好.有的学生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侧重记忆,匆匆浏览了物理课本就做习题,却发现不会做题或做对的题寥寥无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听明白了教师所讲的内容,却发现做习题时不知如何应对.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这时破罐破摔,就会在物理基础上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实,以上两种情况是学习物理的正常现象.从某种角度讲,物理学也是考验一个人耐性的学科.不要怕犯错,只有不断犯错,才能找准做题的技巧和方法.

二、反复练习,总结归纳

物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既需要记忆,更侧重理解.物理的题型多,再现的情景多,只要把物理题的整个过程搞清楚,那么它就不攻自破.显然,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应该得到强化.唯一的捷径就是多做习题,加以类比,总结归纳.最好是将同一题干不同类型的习题放在一起练习,找出其中的蹊跷,总结整理.比如,加速度为零的情况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可就此展开.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能顾此顾彼,在考试的选择填空中可用平时总结的结论.平时要注重公式的推导和记忆.诚然,同一题也会有多种解法,只有灵活变通,才能在考试时节省时间.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力学问题,切勿凭空想象,一定要做受力分析图,把所有的力考虑在内.熟练运用整体法与分离法,并对号入座.对于电路问题,弄清电流的走向.对于磁场问题,要掌握左、右手准则,进行建模分析,清楚粒子运行轨迹.对于能量问题,先进行受力分析,在运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要把多余的力考虑在内.高考时的大题就是将这几类问题加以综合,设计复杂的情景过程,只要找清思路,逐一解答,必会柳暗花明的.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6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磷砷锑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pH3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第一节氮和磷

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2)跟镁反应:3mg+n2mg3n2

(3)与氧气反应:n2+o22no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随堂练习]

1.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B)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2no+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温常压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气中no迅速变为no2而不分解

(C)空气中n2与o2的浓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D)废气排出后,压强减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的是()

(a)把空气液化,然后分离出氮气

(B)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铜网

(C)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镁粉

(D)把空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答案:B。

4.现有m、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R强的是()。

(a)酸性:H3mo4>H3Ro4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H3>RH3

(C)气态氢化物还原性:mH3>RH3

(D)含氧酸盐的稳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B)单质与冷水反应最剧烈

(C)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稳定

答案:BC。

6.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体积比充满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单位:mo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磷砷锑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pH3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第一节氮和磷

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2)跟镁反应:3mg+n2mg3n2

(3)与氧气反应:n2+o22no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随堂练习]

1.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B)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2no+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温常压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气中no迅速变为no2而不分解

(C)空气中n2与o2的浓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D)废气排出后,压强减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的是()

(a)把空气液化,然后分离出氮气

(B)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铜网

(C)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镁粉

(D)把空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答案:B。

4.现有m、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R强的是()。

(a)酸性:H3mo4>H3Ro4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H3>RH3

(C)气态氢化物还原性:mH3>RH3

(D)含氧酸盐的稳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B)单质与冷水反应最剧烈

(C)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稳定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7

一、究其因:初、高中物理“台阶”在何处

1.教学要求上的“台阶”如图表:

从图表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知识掌握层次要求、对知识应用的要求、能力要求各方面,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都要迈上一个高高的“台阶”。

2.内容要求上的“台阶”

初中物理教材描述的多静态,内容直观,文字叙述显而易懂,且以图文配合为主,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各章内容上对独立,内在联系少。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表述严谨精炼,物理现象较为复杂,加之各章知识前后关系紧密,相似相近的概念和规律较多。此外,高中物理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些对高一的学生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3.思维方式上的“台阶”

初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建立在物理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同学们就能得出物理规律。在介绍物理量时重点讲清定义,引入物理规律时重点讲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对物理要领和规律的物理意义和建立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讲解甚少。高中阶段很多要领和规律是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分析析推理得出的。如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引入理想化模型,建立理想化过程及理想化实验,物理规律公式引入比例系数等,这些抽象的思维方式接踵而至,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认为物理深奥莫测,甚至认为“物理”是“无理”,进而对物理产生畏惧心理,丧失信心。

4.学习习惯上的“台阶

初中学生课后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oK了”(摘自学生学结),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摘自学生学结),还有学生说“因为没有预习,上物理课,总觉得听不大明白。这道题还没懂,老师又开始讲下道题,因此上课时,我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择其法:如期登踏台阶的策略和方法

初、高中物理的台阶是现实存在的,这些台阶不能回避和铲除,只能登上。高一年级是初、高中结合平台,高一的起步开局,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会收到稳步登踏之效。

1.抓住知识纽带,加强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对教材深刻理解,对学生的现状清楚了解,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初、高中物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知识纽带。抓住知识纽带,顺带牵上,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一大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三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这样处理,既降低了知识“台阶”,又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加强习惯培养,提高学习能力

高一新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如部分同学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其结果一无所获。从高中每节课的信息量和文字叙述与特点来看,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要真正登上高中物理的台阶是不可能的。那么,应如何阅读课本呢?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弄清课本所述的物理现象,怎样由这些物理现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其中包括了哪些科学方法。如力的合成这一节,首先弄清几种受力效果相同但受力个数却不同的力学现象,然后用等效的方法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最后用实验的方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此外,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课后及时复习与归纳总结。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监督、引导。这样下来,学生便形成了预习——听课——复习——总结的良好习惯与科学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3.加强思维训练,掌握解题方法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的解决一个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学生往往是上课听懂,课后一做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加强物理概念与规律以及物理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注重“讲理”而不凭直觉分析与解决问题。此外,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应怎样思考?还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在经过由“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由“一知半解”到“知其所以然”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入手按照知识产生的程序和认知结构形成的程序进行考察,展开思维,揭示联系,从而逐步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习题的能力。

4.加大实验力度,提高实验效能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8

关键词:硒;豆瓣菜;含硒量;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14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8-0123-04

硒是动植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我国各省市的部分或大部分地区存在土壤缺硒现象[1]。研究表明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疾病的发生与环境缺硒有着密切的关系[2],适量的硒对人体具有防癌和抗衰老的作用[3]。因此,土壤学、营养学以及作物学等学科已把关于硒的研究作为重点课题来开展研究。目前常用的防治缺硒措施主要是作物施硒[4],通过作物对硒的吸收来提高作物的含硒量,并通过作物转化为安全有效的植物性硒,从而改善人体缺硒状况[5]。

豆瓣菜(nasturtiumofficinaleR.Br),又名西洋菜,是十字花科豆瓣菜属中的栽培种,主要栽培于我国华南地区,其生长周期短,便于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6]。目前,江苏省正在进行大面积的推广栽培,如果能结合富硒,将对蔬菜保健功能的开发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试验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丰硒源肥,探讨了硒对豆瓣菜的含硒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开发豆瓣菜富硒提供技术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豆瓣菜(nasturtiumofficinaleR.Br.),品种为英国大叶豆瓣菜。

供试硒肥:丰硒源肥,由长沙三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亚硒酸钠,含硒量为0.2%~0.3%。

1.2供试土壤

试验在扬州大学水生蔬菜试验田大棚内进行,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总硒含量0.05mg/kg,有机质含量29.75g/kg,碱解氮含量137.75mg/kg,速效钾含量100.25mg/kg,速效磷含量41.98mg/kg。

1.3试验方法

本试验根据商品肥丰硒源肥的含硒量建议使用浓度分别设置0.06、0.19、0.56mL/L3个梯度,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2011年9月30日豆瓣菜播种育苗,11月4日定植移栽,每个小区面积为0.7m×1.2m,12月28日傍晚叶面喷施硒肥,并于2012年1月7日进行第一次采收。2012年3月16日傍晚叶面喷施硒肥,3月25日采收第二次。每次采收后,清除烂叶,用电子天平(d=0.5g)测定产量。部分鲜样用液氮处理,于-40℃保存备用;称取剩余样品质量,于烘箱中105℃杀青30min,于75℃烘至恒重,测其干质量,分别用粉碎机粉碎为粉末保存备用。可溶性蛋白质测定采用考马斯亮兰G-250比色法[7],VC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8],总黄酮测定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9],Se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仪(iCp-aeS)进行分析测定,总酚测定采用Folin-Ciocaileu比色法[10],硝酸盐测定采用水杨酸法[7],粗纤维含量测定方法按照GB/t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11]。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和DpS7.05软件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浓度的丰硒源肥对豆瓣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两次采收豆瓣菜的产量均随硒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其他浓度相比,硒处理浓度为0.19mL/L时豆瓣菜产量最高,说明适量的硒可以促进豆瓣菜的生长,进而提高产量,但过量的硒则对豆瓣菜的生长产生抑制甚至是毒害作用。第二茬的产量相对于第一茬明显提高,这可能是第二茬的含硒量高于第一茬,故促产作用更明显,也可能与第一茬采收后促进分枝有关。结合表2,第二茬0.06mL/L的产量与0.19mL/L的产量差异不大,可能是第一茬根茬部残留有一定量的硒,之后通过再次的叶面喷施追加硒肥,使第二次豆瓣菜内的硒含量差异不显著。

2.2不同浓度的丰硒源肥对豆瓣菜总硒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硒肥浓度增加,豆瓣菜中总硒含量呈递增趋势,说明硒在植物体内具有富集效应。第二次采收豆瓣菜植株中总硒含量均高于第一次,进一步说明硒在植物体内具有富集效应。但低浓度处理下植物体内硒含量增加明显,高浓度

(0.56mL/L)处理下总硒含量增加不明显,这可能是高浓度的处理已经对豆瓣菜的生长造成毒害,影响硒的吸收所致。而且在浓度为0.56mL/L时豆瓣菜中硒含量已经超过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12]中蔬菜含硒量0.1mg/L的标准。因此,丰硒源肥在豆瓣菜富硒上使用浓度以0.19mL/L为宜。

2.3不同浓度的丰硒源肥对豆瓣菜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硒肥浓度增加,豆瓣菜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第一茬时呈显著增加趋势,而第二茬呈显著减少趋势。从浓度上看,喷施0.06mL/L丰硒源肥,进一步促进第二茬豆瓣菜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喷施0.19mL/L浓度的已经出现轻微抑制作用,0.56mL/L处理下抑制作用明显,结合前后两茬总硒含量情况说明硒肥浓度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具有低促进高抑制趋势。硒肥处理后豆瓣菜硝酸盐含量均有所下降,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第二茬的硝酸盐含量要明显低于第一茬,这应该与第二茬植株中总硒含量较第一茬高有关。随硒肥浓度增加,粗纤维含量呈显著递增趋势,第二茬含量明显高于第一茬,这应该与第二茬植株中总硒含量增加有关,同时也可能与第二茬豆瓣菜生长时间较长有关。

2.4不同浓度的丰硒源肥对豆瓣菜抗氧化性物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经硒肥处理后,随硒肥浓度增加,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说明低浓度的硒肥能促进黄酮类和酚类物质的合成,而高浓度会抑制其合成。VC含量随着硒肥浓度的增加呈显著递减趋势,说明硒浓度过高会抑制VC的生成。第二茬采收豆瓣菜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要明显高于第一茬,这应该与第二茬植株内的总硒含量较高有关。综合分析,浓度为0.19mL/L的丰硒源肥可以明显增加抗氧化性物质的含量,提高豆瓣菜的抗氧化性。

3小结与讨论

叶面喷施硒肥后,豆瓣菜的含硒量明显增加,并随着浓度增加呈递增趋势,这与大蒜[1]、花生[13]、萝卜[14]、青花菜[15]和大白菜[16]等蔬菜上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豆瓣菜同这些蔬菜一样有明显的富硒现象,喷施一定浓度的硒肥可以有效提高豆瓣菜硒含量。但本研究还发现,以0.56mL/L浓度喷施时,前后两茬豆瓣菜总硒含量差别不大,可能是此浓度已经对豆瓣菜产生了毒害作用,影响了豆瓣菜对硒的吸收。

研究表明,外源施硒的剂量对植物影响很大,适量时可以促进生长、提高产量,一旦硒过量则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而导致减产[17]。本研究表明,适量浓度的硒能提高豆瓣菜的产量,而高浓度则会导致豆瓣菜减产,这与前人研究硒肥对菠菜[18]、小白菜[18]和生菜[19]等蔬菜产量影响的结果一致。

蔬菜中硝酸盐、粗纤维、可溶性蛋白质、VC、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是衡量蔬菜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本试验表明,随施硒浓度增加,硝酸盐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与卢敏敏等[20]对韭菜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适量施硒可以降低硝酸盐的为害,这可能与硒能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有关[21]。豆瓣菜的粗纤维含量随施硒浓度增加而增加,这与胡萝卜[22]上的研究相似,但与大蒜[23]的研究结果相反。随施硒浓度增加,豆瓣菜中VC含量显著减少,这与青花菜[24]上的表现相似,但与番茄[25]的相反。随施硒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这可能与硒在植物体内形成与抗氧化性有关的硒蛋白相关。硒对蔬菜品质的影响因蔬菜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蔬菜种类对硒的吸收和转化存在差异[4]。下一步可研究硒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以明确硒在豆瓣菜体内的作用机理。

综合考虑各因素,在保证豆瓣菜产量和品质均较高的条件下进行叶面喷硒,丰硒源肥的选用浓度以不超过0.19mL/L为宜。试验设计时为了能形成显著差异,设置的浓度梯度较大,因此,下一步应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开展比较试验,从而得出最佳使用浓度。

参考文献

[1]王永勤,曹家树,李建华,等.施硒对大蒜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1,28(5):425-429.

[2]魏丹,杨谦,迟凤琴,等.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5(1):39-41.

[3]王海宏,谢忠枕.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理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03,15(3):6-11.

[4]周勋波,吴海燕,洪延生,等.作物施硒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6):45-50.

[5]院金谒,石书兵,戴俊生,等.土壤施硒对大蒜硒吸收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5):71-74.

[6]赵有为.中国水生蔬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62.

[7]邹奇.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4-130.

[8]刘艳芳,孙学文,杨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的方法改进[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70-13272.

[9]郑瑞昌,黄阿根,钱建亚.水芹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50-51.

[10]曹艳萍,代宏哲,曹炜,等.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红枣总酚[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299-1302.

[11]GB/t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S].

[12]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

[13]潘晓红,郑甲成,史文卫,等.不同硒肥施入量对黑花生的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5):56-58,64.

[14]杜振宇,史衍玺,王清华.土壤施硒对萝卜吸收转化硒及品质的影响[J].土壤,2004(1):56-60.

[15]王晋民,赵之重,段冰.叶面施硒对不同蔬菜硒富集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5(7):103-106.

[16]段晓琴,赵峥嵘.硒肥对大白菜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5):126-128.

[17]田应兵,陈芬,熊明标,等.黑麦草对硒的吸收、分配与累积[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22-127.

[18]李登超.硒对菠菜、小白菜生长、养分吸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2.

[19]冯两蕊,杜慧玲,王曰鑫.叶面喷施硒对生菜富硒量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91-294.

[20]卢敏敏,洪坚平.不同浓度的硒对水培韭菜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340-342.

[21]郭开秀,姚春霞,周守标,等.施用硒肥对鸡毛菜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5):195-198.

[22]王晋民,赵之重,李国荣.硒对胡萝卜含硒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2):2240-2244.

[23]王晋民,蔡甲福.不同硒处理对大蒜含硒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342-344.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9

一、及时复习法

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再者,政治课教学是以传授知识、接受能力、提高觉悟为教学任务的学科,不能搞突击复习,应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学会实际运用。

二、循环复习法

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循环复习法在功效上优于及时复习法,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再者,循环复习法又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从概念、原理的掌握,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每增加一次复习,对于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就是一个提高。循环复习的目的在于熟练。通常,识记材料的性质、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是影响遗忘的因素。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长久保持。政治课的概念、原理,多数是抽象的理性知识,缺乏形象直观性,不易被学生所接受。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强度。

三、比较分析法

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区分基本概念、原理的方法,同时又是识记教学内容的复习方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方面,把事物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的过程。具体地讲,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客观事物既能看到它的下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主体,也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既分析现象,也能透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既能认识它的现状,也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比较分析法是政治课复习的重要思维程序。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把教材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会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并从其内在联系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有关理论知识。

四、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

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它与分析是两种相反的思维过程,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综合以分析为前提,没有分析,认识就无法深入;分析后又必须综合,没有综合,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综合同样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这些异同点,对事物加以分类、综合,最后得出事物普遍特征的方法就是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在政治课复习中的主要作用是:①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熟练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复习,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③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理性结论,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理性结论的掌握。总之,它是一种侧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复习方法,运用得法,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尝试回忆自我检测法

“尝试回忆”是心理学术语,也叫“试图回忆”。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之前,盖上书本尽力回忆学习材料,这种复习方式叫试图回忆。这种复习方法在记忆、复习中效果较好。因为尝试回忆时,进行着各级主动的心智活动,看到成功又会感到成功感,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有利于识记的进行。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能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白哪些已经记住,哪些尚未记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采取补遗复习。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学生可独立运用,无需教师指导和事先制订周密的计划;出不需要特殊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能记忆成功。然而它必须同其他各种复习方法交叉使用,合理安排。在宏观上,综合运用各种复习方法,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所学知识的全貌。

学生在学完一章或一节结束后所进行的、以概括提炼为主的系统复习方法。小结的过程就是检验学生概括阐述教材正确与否的过程。通常,学完某一章、节结束后,应由学生进行小结,概述全章、全节的主要内容,创设一个清晰、简明的脉络,在学生心理上形成定势。然后不断复习,加深巩固。当小结内容全部掌握以后,再联系社会现实、理论指导实践。小结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是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小结复习法也存在局限性。章节内容较少,篇幅较短,小结困难,章节过多、过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使学生失去复习兴趣等等。这些都有碍于小结复习法的顺利进行。运用小结复习法应注意做到师生互动。把小结内容不断扩展,既明确教材的本质属性,又不遗漏说明材料,在理解的前提下,变换多种题型,反复刺激,直到掌握为止。

六、总结复习法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兴趣;练习

初中物理是初中所有学科中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学生抱怨自己掌握不好初中物理,由此成绩也不断下降。如何复习好初中物理成了很多学生关注的学习问题。其实学好初中物理有很多方法,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物理复习的方法和学习要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知识与日常的生活实践联系非常密切,这是物理学科的核心所在,这也是物理学科最基本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学以致用,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其学习动力,引导其钻研这门学科,从而达到较高的认识高度。学生应根据近两年的物理知识学习经历,分析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定能对物理的复习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分析自己的复习之履,了解存在哪些问题,取得了哪些进步,这样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也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

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

要想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就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更能准确地掌握物理知识。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间断的,这就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特别是电学中的实验题,没有平时对电学方面实验的经验积累,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这就说明:重视物理实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第一步,进行教材同步基础复习。第二步,要进行中考板块综合复习。第三步,进行指导解题提高复习。分步实施自己的复习计划,既能牢固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又能灵活解决物理问题,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三、灵活运用,做到不死学物理

掌握理解物理知识,要从物理概念入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掌握物理知识的突破口。学生要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自己的体会,认真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要重视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整理、归纳零散的知识。大到整个初中物理的知识网络结构,小到具体章节的知识网络结构。要灵活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和特点,不死学物理,把自己对物理知识容易出错的地方,用一个错题本,把它们收集起来,在复习的时候,加以巩固,加深印象,这样能减少过失性失分,提高物理成绩。

四、定期总结

在复习完一个章节或是一个单元后,要定期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然后写下自己的复习心得,借鉴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给自己制定一种良好的复习方法,经常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共同进步。

注意对各章节基础知识的复习,把同一内容的复习分散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复习;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复习,把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对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要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把这些重要的内容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熟练程度。

五、多练

要有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消化利用。中考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拓展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