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6:51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1

1.学习要以书本为主

为什么以书本为主呢?出题目得以什么为主,当然是书本了.我们现在还是应试教育,万变不离其中,理论的东西都一样.

2.理解

既然学习是以书本为主,那是不是要背书呢?对数学这学科来讲当然不是,因为题目千变万化,但考点不会变,所以要求同学们要理解书上的每个概念,性质,判定,当然公式要记牢.

做题目最根本的是靠什么,靠得是对概念得理解呀,概念要每个都理解,真不理解得话就背下来.考试考的是什么,不是题目,是对概念的理解呀.是概念呀!

3.做课本上得小练习,然后再做习题.

为什么要做课本上得小练习,因为课本上得小练习,能帮助你理解记住书上得概念,再做习题,习题要比小练习难,但那样更能让你强化概念得运用.

4.做练习册

为什么要做练习册,练习册得题目相对有点深度.而且会更广一点,问题是他会有些新得题型你不知道.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5.做两本课外资料.

数学要求准确率,适当得多做点题目可以增加你认识新题型,同时增加你做题目得准确率.但是前提是要完成上面四步!

6.针对性得对一些题型做训练

有些题型比较难,所以要你进行专项得训练,归纳总结,找出规律,这样,数学碰到难题你就可以搞定了!

这是最简单得学习办法,我个人建议,如果你一个题目用15分钟还没考虑出来,就赶快看答案或者就放弃掉.我们常说"舍得",有"舍"才有"得"!数学第一考得是全面与深度.第二才是难度.如果你全面与深度有了还担心难度吗?

中考考得是所有层面上的人,成绩好的和差的都要考.记住百分之九十都是基本题目,难题就是把所有基本题目综合来考你!

由于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所以造成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如何消除学习数学的各种障碍,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一、掌握预习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学会预习数学新知识,因为预习是听好课,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学的预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这需要我们既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数学预习可以有"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二、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数学课学习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既要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

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口到:就是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都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数学课堂学习有时是掌握例题的解法,有时是学会运用公式,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

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如命题"只有零和1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可以改写为"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零或1".

手到:就是在听,看,思的同时,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

三、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数学的解答能力,主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数学练习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不论是预习练习,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复习练习,都不能只满足于找到解题方法,而不动手具体练习一练.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

2.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3.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坚持"先复习,再作业"和"边作业,边复习"的练习模式.很多同学反映说为什么上课听懂了,而到自己做作业的时候,还是不会,这说明没理解课堂知识.

4.细观察、活运用、寻规律、成技巧.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规律;总结

一、概念

“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的概念”可以称之为数学。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划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大类。我们小学、初中和高中时期所进行的是初等数学学习,步入大学时期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时便是高等数学。伴随着高考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数学学习也越来越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初中数学学习是打好数学基础步入更高学府的关键所在。而很多同学都会和家长老师反应在学习数学时,感觉比较吃力,很多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原因就是初中数学相对于浅薄的小学数学来说,难度相对提升幅度较大,知识点和难点也更多一些,所以要想学好初中数学,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关键。

二、学习方法

1.积累知识,运用规律

其实数学学习并不困难,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很轻松的学好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要掌握正确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有时我们在做题中遇到难题时,我们会去问老师答疑,老师看过题目之后,就会知道这道题应该用某些方法去做,好像并不用经过太长时间思考,便可以立即解答出来。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出题人也是按照规律来进行提出问题的。因此,只要能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好规律所在,在发现问题时也就会迎刃而解。用最少的“东西”去证明最多的事物,那些最少的“东西”就是最精华的基础知识,正如建造大厦混凝土架构一样。而基础知识都在课本之中,因此如何利用好课本,总结吸取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本上的许多知识都是前人研究并且总结出的精华,因此我们要接受消化并且读懂他们,有些时候甚至需要死记硬背。其次,重视课堂笔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养成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将课本内的一些重要概念、公式、难点等记在笔记上,并且经常温习。每天在做习题之前,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预先预习,养成习惯。尤其是做练习题遇到困难时,作业中往往不会出现课本中的例题类型,因为课本中的例题一般都是最基础的类型题,有时不能完全做到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进行落实,日子长了就会造成损失和遗漏知识的后果。每做完一个类型的习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不一定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来解开更多的习题。知识和规律运用的多了,便灵活了。熟悉并贯穿知识,就能找到规律的基础,总结知识经验。

2.合理规划,调整状态

初中的学习节奏也是很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够迅速的学好数学,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详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并及时作出合理的微量调整。

在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认真听讲,做好课上学习记录,对于不懂或者不是很透彻的问题和知识点,要及时通过同学或者老师进行学习并做好课后复习。在回家后和复习的时间中,要合理利用分配好,确保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及时调整状态。

在课余时间,要精心挑选课外学习资料,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新题的能力,不论自己老师的水平有多高,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善于使用课外读物,积累更多的知识。从练习册中获取其他的学习和做题方法来充实自己。当然,不能选择知识点太偏的学习资料,倘若可以独立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老师的局限性,定会事半功倍。

3.主动复习,善于总结

在学习中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老师会给学生做总结,做得很详细、深刻和完整。而初中生,学习的知识会更深入,更丰富,所以步入初中我们更要给自己做好总结,该干些什么,准备做些什么,老师并不会一一具体指明,不会给你做太多的总结,而是讲到哪就考到哪,节奏比较紧迫,学生复习的时间也较为紧张,因此初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要加强。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高主动性,善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并且完成习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善于反思自己做过的题,总结经验,举一反三。类型题一般都会为做题者留下一条路,通过规律,可以找到它。把它作为一条基础路,然后去寻找一条更广阔的新路,要懂得随机应变。

要善于做好总结,因为题目会做了,但也不一定完全做得准确,有时会因为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对此我们做出总结,比如一看到求值域,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定义域,就会减少犯错的概率。学习的同时,总结出自己的规律并铭记于心。规律是需要靠自己总结出来的,就算别人给你总结好了,你也应该再总结一次,这样它才会成为你自己的经验。我们的数学就建立在许许多多总结出的规律之上。熟悉它,掌握它,拓展它。通过做题和复习,重点总结出,这道题目内容中蕴含的类型以及使用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科学联系的网络系统。

三、结论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有心理压力和顾虑。任何其他的学科也是一样的,是一个慢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要记住一点,这个过程是我们能否学好数学的重点过程。除了本文中所提的学习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自己优质的学习兴趣,掌握和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并很好的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雷俊鞭.浅谈数学学习方法.学园,2009.10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4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执笔:林小苹

总课题特邀语文等专家组

苏立康、崔峦、陈金明、伊道恩、张定远、钱梦龙、顾之川、孟素琴、吴立岗、许汉、周励群(排名不分先后)

立项背景

1984年,香港爱国实业家周忠继先生开始潜心研究纵横汉字输入编码(简称纵横码)。十几年来,他一直与技术研发专家们共同商议软件更新换代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探讨项目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并秉承“益民利众”的理念,使纵横码服务于多元化的应用群体(如幼儿、少数民族、聋哑残障人士等),积累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

2004年下半年,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绵德幼儿园率先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开始称纵横输入法教学实验),并取得可喜的成效。2006年7月28日,来自广东、广西、河南、贵州的百余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校长参加了教学实验师资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前,接受了来自四个省、市、自治区共63所学校的课题申报。2007年5月起,第二期《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接受了来自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福建等十几个省的共58项子课题的申报… …一项凝聚着学术专家们研究理念和千百位教学实验教师探索热情的公益协助研究项目,正在神州大地百余所中小学开展。

项目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将纵横码的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汉语言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人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索,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学习技能,促进人的潜能发展,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具体可感的实验过程,比较典型的案例,分析详实的数据,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整体研究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探索,归纳了十项特点,特别是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以150多个项目学校的实验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作为实践支持,初步得出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智力发展和创造潜能”的结论。

2008年3月,在总课题组广州活动现场,中央电教馆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领导,亲临实验现场调研,一个新的机遇使实验迈上了新的台阶,实验被列入国家课题BCa060016重点研究项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牵头,总课题组与九个省市电教馆合作,在约180所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教学校中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此期国家课题与总课题实验研究同步进行,成果共享。

总课题组成立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组建于2005年。总课题组现有专家十五位,其中既有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又有认知心理学专家梁宁建教授,有计算机信息编码专家钱培德、杨季文教授,还有信息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学前教育、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专家。富有时代责任感和热情的专家研究团队,共同的理念和相互之间的默契,使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研究这项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持续发展。

课题立项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香港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排名不分先后)专家组成总课题组的一项利国利民利教的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

第一期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纵横汉字输入法教学实验(4省63校);第二期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研究(13省158校);第三期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17省303校);第四期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北京实验点学校延申、天津特别方案、特教特别方案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的研究、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阶段课题研究双轨并进同步发展。第一,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再次合作,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可继续成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单位。第二,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而立项的公益群体协作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名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单位,也可申报。

从未开展实验而有兴趣的单位和个人,都可提出申请,递交申报表。申报表将公布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资源库,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9月30日。

第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特别合作项目,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快乐纵横数字体验”。

多轨并进,滚动发展,成果共享,奉献时代,造福未来。

研究宗旨

优秀语言能力与语文信息素养,是新型人才素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将汉语言学科与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原理有机融合的创新学习方式。

潜心探索研究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将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和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促进其潜能的发展,培育“高素质、高品格、高智慧”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创新人才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的研究宗旨。

研究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总结并形成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普遍规律和实践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者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快乐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意志和品质。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揭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纵横汉字输入法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应用),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他学习群体潜能全面发展的特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与开发基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教与学的工具平台,协作开发具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特色、可共享互通的软件资源。为实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样例。

本码特点

民族性特点;创新性特点;承传性特点;简易性特点;通用性特点;快捷性特点;高效性的特点;自主性特点;人文性特点;发展性特点。

操作定义

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培训与学习,能够改变对这一实验课题的表面认识,以科学的信息化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与学优化设计理论等指导整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教师和学生能够领会和表述课题项目的定位、发展、宗旨、目标;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纵横码本码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纵横码的基本原理、规则,进行计算机上的汉字输入,并运用这种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创新性学习。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子课题的选题假设,课题研究的设计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能够根据选题设计的实验目标,选用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开展能够体现在愉快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特点的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分段目标

1.实验起步阶段――学习强化技能阶段

完成对基本原理、常用规则及常用功能(笔形、单字、词组、简码)的掌握,实行计算机上机操作。

看打――文本输入。

选打――词语游戏。

想打――看图写话、看图作文、读后随笔。

2.研究初步阶段――促进能力发展阶段

课题实验研究与课程结合,进入常态教与学,根据总课题目标、子目标进入研究过程,探索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观察与调查相结合、定向与机遇相结合”等研究,探索纵横数字化学习如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各子题可进行结合实验目标的微观研究,例如:

看打──眼、脑、手协同并用的快速阅读。

选打──寓学于乐的游戏式词汇快速积累。

想打──看图作文读写结合促进思维流畅。

3.研究发展阶段――探索研究学习模式阶段

进一步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个案与整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科学实验方法,结合本单位实验的过程,研究具有本单位特点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模式和可供借鉴参考的范例。

4.研究反馈阶段――评估反馈总结阶段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通过抽取与组织实验样本、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根据国家课题和总课题组的结题评审方案自行评审,并配合结题总结工作。

管理原则

课题实验科学性原则。

课题实验真实性原则。

课题实验实效性原则。

成果归属全体所有原则。

成果应用既独立又共享原则。

课题评估择优奖励原则。

选题指南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教学实验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潜能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和潜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不同学习群体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实验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

… …

2.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语文技能的提升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幼儿汉语字词积累发展语言能力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学习者内隐学习能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及提高效率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促进小(中)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或扩大阅读量的研究。

… …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法、调研法为辅)。实验法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案例。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选用什么研究方法,以什么方法为主,什么方法为辅,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所选选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阶段要求进入常态教学、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形式。实验班应与常规班级一致,欢迎全校性开展。

提倡比较分析实验研究方法,可通过前测、中测与后测,进行纵向的前后比较;通过以下几种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实效性比较分析。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

定向与机遇相结合。

个案与整体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子课题组织

建议每申报单位以单位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师、语文教师组成子课题管理小组开展实验研究。子课题每半年(6月30日前)递交一次中期实验研究报告,每一年(12月30日前)递交一次年度实验研究报告。中期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各省组织初步评审,总课题组秘书处抽查。年度实验研究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两年为一期总结评估以综合评估方案进行评审。

对积极有效组织子题进行课题实验各省市组织机构,总课题组按原来模式给予奖励和支持。

申报方案

基本信息准确完整。

实验对象清晰明确。

实验比较同质均等。

条件基础扬长避短。

提出假设研究问题。

变量关系基本确立。

方法灵活内容充实。

预期效果突出有效。

奖励机制

经过申报并获批准的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参加总课题组征集组织的活动成绩和实验报告评估成绩,均可作为申报奖励的资格与材料。

奖励项目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组织管理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校长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先行探索研究示范点校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学习能手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研究成果奖。

评奖以两年为一个周期。

预期成果

组织举办“优秀实验设计与课例”和“优秀课件学习软件”、“创新学习”大奖赛或活动测试。

出版发表科研论文。

出版科研学术论著。

总结优秀成功案例。

发展纵横信息教学化学习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写作及评阅作文系统。

成果应用原则

子课题相对独立。

著作权限自主。

成果资源共享。

协作关系友好。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分析解读方法策略

初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讲解数学知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的教学理念已经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课堂学习。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尝试教师终于寻找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产生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因为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所以电脑与信息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个学生都可以实现在家里或者利用移动设备完成学习。学生学习的便利性使教师可以很好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以下就是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所总结的翻转课堂教学的三种有效措施。

一、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划分自主学习的范围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翻转课堂可以分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情况反馈、教师引导这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虽然为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教师还是应该给学生划分学习的范围,让学生按照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才能变得有效。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划分好学习的范围,因为学生个性的不同,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进度都会不同,这样就会给教师的教学造成困难。笔者觉得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建立翻转课堂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范围。比如,在学习《实数》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认真学习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知识,至于实数部分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安排。笔者给学生布置范围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注重认真学习。

二、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

小组学习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激烈的碰撞之后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从而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实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自己的学习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每个人对实数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许多学生之前不明白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具体定义,但是课堂讨论之后学生的理解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除了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理解能力之外,小组学习的开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因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长期接受教师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实施小组学习之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与讨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不会受到抑制,所以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与一元一次方程组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已经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当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每一个人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地激发。

三、教师需要注重在翻转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

翻转课堂的第三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课堂总结是翻转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措施,如果教师不帮助学生系统总结学习的知识,学生就很难形成一个数学知识框架。为了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觉得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课堂主体的身份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总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的掌握数学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笔者在学生学习、讨论完之后进行课堂总结,笔者采用的是引导式教学方法,由p者提出整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框架,然后笔者在罗列框架的时候会提问学生每一个知识点的定义或者特点,这样笔者就完成了在总结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成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是新时代非常高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独特的教学理念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从根本上把握数学学习的特点。为了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觉得教师需要注重提高翻转课堂三个过程的教学效率,通过帮助学生规定学习的范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以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总结的过程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6

总的来看,关于数学焦虑国外的研究比较多,也较为成熟,而国内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数量少了许多,并且在研究方法上也相对较为简单。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不难发现,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即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家长的影响、社会文化偏见的影响和数学学科性质等等。内源性因素是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因素,如学生的人格特征、数学学习效能感、数学学习动机、学习归因倾向等等[7]。

本文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将重点研究学习者自身的特征,如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学习归因倾向、数学学习动机、数学观等内源性影响因素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江苏徐州选取一所中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60人作为被试。共获得被试360人,收回有效问卷340份。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是中学生数学观问卷、中学生数学焦虑问卷、数学学习动机问卷、数学学习归因方式问卷。

(1)中学生数学观问卷

参照有关文献(参见文献[7][8])并结合本研究的目的编制。问卷分为8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该学生的数学观越正确合理。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16,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问卷的8个维度分别是:

·价值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数学有其特定的价值,数学能使人思维严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经济建设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低分者则很少看到数学的价值。

·权威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不迷信老师或标准答案,得低分者则认为每道数学题都有唯一正确的解法、唯一正确的答案,只有按照老师教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来解题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耗时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愿意在一个问题上花费较多时间来思考,以彻底理解。

·性别差异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男生在数学上不存在性别优势。

·规律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能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有其内在规律的,并不是片断性的、孤立的。

·努力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提高数学成绩。

·快捷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数学成绩需要依靠长时间扎实努力的学习才能得到提高,掌握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认真努力,在平常学习中愿意在一个问题上花费较多时间来思考,以彻底理解。

·理解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理解,不是靠记忆和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

(2)数学焦虑量表

选用袁桂平在其毕业论文中编制的问卷[10]。该问卷共33个题目,分为7个维度:被观察焦虑、课堂焦虑、解题焦虑、考试结果焦虑、应试焦虑、数学应用焦虑、学习结果焦虑。各维度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98、0.8272、0.7935、0.7440、0.6187、0.5946、0.6286、0.9192,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9227,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经预测后发现其对高中生也比较适用。

(3)数学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李晓东[11]等修订的针对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问卷。问卷共有7道项目,五级评分,问卷总得分最低为7分,最高为35分,得分越高说明数学自我效能感越强。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4)数学学习动机量表

在王悦钢编制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12]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共10个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11。问卷有二个维度,为外部动机(包括升学动机、附属动机)和内在动机。

(5)数学学习归因量表

根据相关问卷整理而成,共24个项目,其中积极归因有12个项目,消极归因有12个项目。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方法,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25。

3.研究程序

(1)施测过程

主试由任课数学教师或班主任担任,测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

(2)数据的统计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后,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forwindows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1.中学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水平及维度特点

2.数学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学习动机及数学观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1)各影响因素与数学焦虑的相关

(2)各因素对数学焦虑的影响分析

①直接效应分析

以数学焦虑为因变量,以数学自我效能感、积极归因、消极归因、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以及数学观等因素为自变量运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是数学自我效能感、消极归因、外部动机、积极归因和内部动机。多元相关系数是0.64,调整后的决定性系数是0.410。从回归方差分析对回归方差的检验结果看,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p

数学焦虑=2.068-0.253***×数学效能感+0.317***×消极归因+0.106**×外部动机+0.204**×积极归因-0.076*×内部动机。

②间接影响分析

分别以自我效能、积极性、归因、消极归因、升学动机、附属动机、内部动机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路径分析图

三、分析与讨论

1.中学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水平及维度特点比较

全体被试者的焦虑平均分为2.6348,低于中间值3,被试总体的平均焦虑程度并不高,造成平均分不高的原因可能是数学焦虑较重的学生只是总体的一小部分,不能影响到总体的平均分。

在数学焦虑的各维度中,考试结果焦虑的指数最高。其次是学习结果焦虑。两者的平均分均超过了3,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数学焦虑,并且对学习结果和考试结果的担忧可能是中学生数学焦虑的主要来源。

2.数学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学习动机、数学观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1)数学自我效能感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看,数学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数学焦虑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另外,数学自我效能感通过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消极归因间接对数学焦虑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焦虑总分以及绝大多数的维度都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越强,数学焦虑就越轻。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强意味着个体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获得好成绩的能力有较强的自信,处于考试、练习以及等待考试结果等与数学有关的情景中时产生的焦虑相应较小。这似乎表明了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焦虑是同一件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此消彼长。

(2)学习归因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看,积极归因方式和消极归因方式都对中学生数学焦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另外积极归因通过增强外部动机,消极归因通过降低数学自我效能感间接对数学焦虑产生正向影响。

积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正确的方法、努力、有兴趣和端正的态度,将失败归因于错误的方法、努力不够、兴趣的缺乏以及不端正的态度。路径分析得出积极归因对数学焦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相关分析发现积极归因与数学焦虑的总分以及多个维度均没有显著相关,但是和学习结果焦虑以及考试结果焦虑有显著的正相关,即积极归因得分越高数学学习结果焦虑和考试结果焦虑就越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个体认为只要具有正确的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再加上足够的努力就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再失败就只能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了,这样就会给个体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忧努力付出后却没有相应的好成绩,在学习结果和考试结果两个方面产生较大的焦虑。看来,虽然积极归因方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理性的认识事物的方式,但也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引发数学焦虑。因此这里建议指导学生适当、适时地使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调节心理活动,从而减轻学习失败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消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他人、任务简单和运气好,将失败归因于他人、任务太难、运气不好和能力太差。消极归因对数学焦虑有直接影响,相关分析发现消极归因与数学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学生越采取消极归因方式,数学焦虑就可能越重。消极归因与数学焦虑的各维度中相关程度最低的两项是学习结果焦虑和考试结果焦虑,这与前面分析的积极归因与数学焦虑相关的情况恰好对应。

(3)学习动机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外部动机主要包括升学动机和附属动机,升学动机是指学生为了升学要求而学习数学,附属动机是指学生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获得教师或他人的肯定而学习数学。回归分析发现外部动机对数学焦虑有直接和间接的正向影响,这说明个体的外部动机越强,其数学焦虑也相应地越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是出于对数学的兴趣而学习数学的动机。内部动机与数学焦虑及其各维度均有显著的负相关。路径分析显示内部动机会直接负向影响数学焦虑,还通过增强数学自我效能感对数学焦虑起负向影响,说明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可能有助于数学焦虑的减轻。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一、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并且在数学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也相对较多。因此他们进步快、成绩好,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愉悦、成功的感觉,自然会减轻数学焦虑。二、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是在外界影响下产生的,因此相对持久。即便个体在数学学习中暂时受到了挫折,也不会轻易动摇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决心,能够积极探寻失败的原因,期待在以后取得优秀的成绩。这种对数学的喜爱会抵消掉许多对数学的焦虑情绪。

(4)数学观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在表5中,可以看到除个别几处外,中学生的数学观与数学焦虑普遍呈负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中学生的数学观越正确合理,数学焦虑也相应的越低。另外,数学观对数学焦虑通过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消极归因对数学焦虑产生负向影响,并通过积极归因对数学焦虑产生了正向影响。这说明学生的数学观对数学焦虑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观对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有密切影响。假如学生过于强调数学学习的快捷性,便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认为,真正学会了数学的人能迅速地做出任何数学作业题,他努力钻研难题的动机就会减弱”[13]。假如学生看不到数学的价值及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学生由于对数学持有种种误解,因而难以体会数学的力量、吸引力和价值,在学习上进行死记硬背,从而导致不良的学习效果以及惧怕、焦虑和厌烦心理”[14]。假如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认为“数学就是解题”、“学数学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那么对数学学习也缺乏兴趣,在学习中难以形成愉快体验[15]……

学生的数学观作为一种元认知知识,是学生先前经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校数学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及其自我调节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图1看,数学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内部动机,降低外部动机,有助于学生选择积极归因方式,避免消极归因方式,数学观除了通过积极归因这一因素的影响路径外,其余的影响途径均是降低数学焦虑,可见科学的、正确的数学观对数学焦虑有显著的消减作用。本文认为中学生应该了解数学的价值,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不迷信权威或标准答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乐于投入时间来思考,以求真正理解,而不是记忆和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知道数学成绩的提高必须依靠长时间扎实努力的学习才能得到实现,不妄想在短期内有较大进步,不存有数学学习的性别偏见。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无论认知反馈的动机如何,只要情感反馈为负值,学习者就不愿意进一步学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焦虑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6]:

·提升学生信心,增强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同时指导学生适当、适时地使用防御机制,减缓压力和焦虑。

·培养科学、正确的数学知识观和数学学习观。

参考文献

[1]Cemen,p.,B.thenatureofmathematicsanxiety.(Reportno.Se048689).1987,Stillwater,oK:oklahomaStateUniversity.(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d287729)

[2]罗新兵,王凤葵,罗增儒.中学生数学焦虑的调查与分析.数学教育学报,2008,17(5).

[3]熊建华.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

[4]罗玉华.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成因与对策.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

[5]彭乃霞,廖爽,陈亚萍.贵州南部民族乡镇初中生数学焦虑成因调查分析.数学教育学报.2010,19(2).

[6]李宪勇,万吉雷.中学生数学焦虑的原因与缓解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8).

[7]胡传辉,肖慧.数学焦虑影响因素探析及教育启示.教学与管理,2007(6).

[8]刘儒德.论中小学生的数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9]黄毅英等.中国内地中学教师的数学观.课程·教材·教法,2002(1).

[10]袁桂平.初中生数学焦虑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与数学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5.

[11]李晓东等.自我效能、价值、课堂环境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心理学报,1999,31(4).

[12]王悦钢.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研究.保山师专学报,2005,24(2).

[13]Schoenfeld,a..explorationofstudents’mathematicsbeliefandbehavior.JournalforResearchinmathematicseducation,1989,20(4),338-355.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7

“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形成“以学为本”的教学策略,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旨在通过对“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目标导学—汇报点拨—当堂训练—总结收获”四个阶段,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阶段是“目标导学”。教师在正式上课前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内容,同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学生在拥有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过去,老师几乎都是要求学生在家做好预习准备,然而现行的数学教材基本以图文为主,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不知道该如何阅读教材。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浏览一遍教材就算是预习了,有的学生则干脆让父母教,这样的预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自学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为此,我们把预习放在每节课的课前进行,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出示预习思考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预习思考内容去阅读教材,明确学习的重点。

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这节内容时,首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内容:

1.学习目标

①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②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预习思考

①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有了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内容,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就很明确了,预习时就能根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阶段是“汇报点拨”。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交流汇报,学生通过预习,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自学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就有深有浅。在学生完成自学后,让他们把在预习中的收获与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通过共同讨论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长收集组员们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本组的预习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以便学生汇报时做出必要的指导、点评。二是点拨指导,在交流汇报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学、去做、去说、去论,给学生创造试错和纠错的机会。比如,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自学、交流汇报完毕后,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尝试用自学得到的方法做下面的练习:

2.98+0.56=12.53+4.67=

5.64-1.78=7.2-6.45=

5-0.41=

学生完成练习后,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演算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再请其他学生对这几个学生的演算进行评改,并说出评改的依据,直到全班认可通过为止,最后学生根据演算的结果批改自己的作业,改正错题。通过点拨指导这个环节,给学生试错和纠错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判断和归纳能力。

第三阶段是“当堂训练”。在学生自学、讨论、汇报、尝试、点评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查,及时巩固学生的自学成果,做到在课堂上留出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和作业。

第四阶段是“总结收获”。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总结得好,能使所教学的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升华,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在总结时,可先由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结合教师的板书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本课学习的要点,最后由教师补充。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这样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通过提问式的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以及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的细节,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脉络清晰,可起到系统归纳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个人精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再次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制定了“以学为本”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方式。

“个人精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再次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首先是“个人精备”,各年级学科组长在开学前将每人的备课任务分配好,主备人于教案使用前一周备好课并以电子教案形式存放于指定文件夹,撰写的教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要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有详细的教学设计过程。其次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1次)、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具体做法是:各学科组每次开展集体备课时,组长预先确定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根据自己备课时初步形成的教案,将自己对课标、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的确定,以及课中练习题的选择、教具的准备、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小结等一一作出说明,备课组成员根据主备教师的教学设想提出建议,形成“一人主讲、众人补充、质疑、解难、整体突破”的讨论形式,最后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的建议修改教案。第三步是“课堂教学”,主备人按照修改后的教案上研究课,备课组成员分别从学生的学习状态5个维度(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5个维度(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境界)进行听评课。最后是“再次修改”,主备人在上完研究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做法,学生在课内的反应情况以及学生的作业反馈等,同时根据备课组成员提出的修改建议再次完善教案。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一、强化行为训练,促进习惯养成

在数学的学习中,良好的习惯就是能够在课堂上专心听教师讲课,独立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做题的时候专心细致、不马虎,并且能够合理地安排数学学习计划,这样在数学上的行为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其实是分为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地听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就是要认真地分析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在教师方面讲,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趣味化的语言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先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才会更好地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比如,数字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水果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要发给学生的水果拿到学生的跟前,然后让学生认出水果的名称,当学生回答正确了之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升。之后教师就可以指着一个水果教学生数字,加一个水果是多少,减少相应的水果数是多少等等,学生如果学习快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个水果的奖励,学生就能更有兴致学习和回答问题。以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之后,要让学生自己对已经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有良好的总结问题的思路,这样的话能够为学生归纳总结问题打好基础,让学生在一段学习内容之后把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串联到一起,形成一个组织架构,并且能够用总结出来的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通过知识点由易到难,只有在比较简答的时候总结出来经验,在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学习和总结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不仅仅是在数学的学习上,在其他学科学习上也需要应用到归纳总结的方式,所以,这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影响到以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的习惯培养也能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要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学生的成绩。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9

关键词:职业类型测试实习表现职业心理辅导

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职就业并适应社会的手杖。在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够有预见性地预测每个学生在即将从事的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帮助学生在踏上职业岗位之前就能做好相关准备。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分数与实习期间工作表现之相关性。从测试分数入手,通过班主任、企业调研、个别谈话法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得出分数与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的高低。另外,针对测试结果类型与实习岗位相符以及测试结果类型与实习岗位不相符的两类学生,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总结出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乐观向上、敬业乐业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霍兰德把人的职业类型分为实际型(R)、调研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常规型(C)六种类型。这六大类型不是并列的,它们有着明晰的边界。霍兰德以六边形标示出六大类型的关系。

一是相邻关系: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多。二是相隔关系: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个体之间共同点较相邻关系少。三是相对关系:在六边形上处于对角位置的类型之间即为相对关系,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少,因此,一个人同时对处于相对关系的两种职业环境都有很浓兴趣的情况较为少见。

人们通常倾向选择与自我兴趣类型匹配的职业环境,如具有现实型兴趣的人希望在现实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可以最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但在职业选择中,个体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环境。一则因为个体本身常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因此在评价个体的兴趣类型时,也时常以其在六大类型中得分居前三位的类型组合而成,组合时根据分数的高低依次排列字母,构成其兴趣组型;二则因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依据兴趣类型,还要参照社会的职业需求及获得职业的现实可能性。但如果个体寻找的是相对的职业环境,意味着所进入的是与自我兴趣完全不同的职业环境,则工作起来可能难以适应,或者难以在工作时觉得很快乐,甚至可能会每天工作得很痛苦。

二、“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结果分析

研究对象取自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2010级参加“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的学生。参加测试且结果有效的学生人数总计1438人,于2012年3月至12月期间参加实习。

通过统计“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结果,笔者发现,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2010级学生中属于实际型的学生为836人,占测评人数的58%;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980人,占测评人数的68%;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545人,占测评人数的38%;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1188人,占测评人数的83%;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687人,占测评人数的48%;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774人,占测评人数的54%;

化学系实习工作岗位主要为要求细心、有系统、有条理的常规型工作。学生测评结果如下:实际型的学生为320人,占全系总人数的55.6%;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38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6.9%;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224人,占全系总人数的38.9%;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477人,占全系总人数的82.9%;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267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6.5%;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303人,占全系总人数的52.6%。

电气系实习工作岗位主要为要求动手能力强的实际型工作。学生测评结果如下:属于实际型的学生为149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5.8%;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156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8.9%;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73人,占全系总人数的32.4%;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176人,占全系总人数的77.8%;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11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50.7%;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113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9.8%。

机械系实习工作岗位主要为要求动手能力强的实际型工作。学生测评结果如下:属于实际型的学生为298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3.1%;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334人,占全系总人数的70.7%;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170人,占全系总人数的35.9%;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398人,占全系总人数的84.5%;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230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8.6%;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253人,占全系总人数的53.5%。

信息系实习工作岗位主要为服务行业的社会型工作及需要细致耐心的常规型工作。学生测评结果如下:属于实际型的学生为69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0.7%;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为10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2.9%;属于艺术型的学生为78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6.1%;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为137人,占全系总人数的81.4%;属于企业型的学生为7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4.9%;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为105人,占全系总人数的62.9%。

从测试结果看,学生所属类型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不高,各类型的分布率大致相同。

三、学生实习案例

1.案例一

姓名:余某性别:女班级:2010财务管理年龄:18岁

个性特征:性格活泼,对工作有很高的热情,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类型:CeS。

岗位类型:电话接线员CSe。

实习表现:从事语音客服工作,在岗位上表现良好,业务量高,服务态度得到客户和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2.案例二

姓名:黄某性别:女班级:2010财务管理年龄:19岁

个性特征:个性较强,脾气急,容易冲动,粗心大意,与人相处时比较讲义气。

测试结果:SaC。

岗位类型:电话接线员CSe。

实习表现:因服务态度差,她累计被顾客投诉达3次,按照单位规定被予以开除处理。她曾在实习期间自己跑回家,不想继续工作。

3.案例三

姓名:庄某性别:女班级:2010工业分析班年龄:19岁

个性特征:性格稳重,耐心细致,学习成绩良好,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测试结果:CiS。

岗位类型:记录员CSi。

实习表现:表现非常突出,对企业安排的工作从不推诿,工作认真负责,记录的数据从无差错;严格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能够吃苦耐劳。

4.案例四

姓名:陈某某性别:女班级:2010工业分析班年龄:19岁

个性特征: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坚强、有韧性,独立性强,喜欢与人交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测试结果:iSe、iSa。

岗位类型:生产线操作员RCi。

实习表现:经常因为工作马虎而出现失误,觉得岗位要求过于细心,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

5.案例五

姓名:于某性别:男班级:2010化工工艺年龄:20岁

个性特征:依赖性强,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为人随和,人际关系好。

测试结果:CRe。

岗位类型:化工设备操作员RCi。

实习表现:在顶岗实习阶段,多次更换工作岗位,在岗位上表现差,经常旷工。

6.案例六

姓名:刘某性别:女班级:2010化工工艺年龄:17岁

个性特征:性格内向,知心朋友少,平时不爱说话,少与社会接触,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情绪波动比较大。

测试结果:RaS。

岗位类型:化工设备操作员RCi。

实习表现:工作认真,专业知识学得不错,但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与周围同事沟通交流较少,情绪波动比较大。

7.案例七

姓名:夏某性别:男班级:2010港口机械年龄:18岁

个性特征:坚强懂事,学习勤奋努力,人际关系好,待人热情,组织能力强。

测试结果:SeC。

岗位类型:起卸机操作员RSe。

实习表现:因为工作表现出色,领导能力突出,被破格提拔为班长。

四、学生“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结果与实习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霍兰德职业理论,个人的性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且能力与该工作相匹配,他便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在工作中将能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做事有精力,工作效率高,能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充分施展才干。相反,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或者职业能力与该工作岗位不相匹配,在岗位上取得职业成就的可能性则大大降低,在工作中更多地体验到失落、乏味、痛苦,工作效率低,各种职业心理问题也将接踵而来。

霍兰德提出,六种职业类型分别分布在六角形的六个角上,相邻角上的职业相近,相对角上的职业则是最不匹配的。在中职学校中,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相关,如工业分析专业,主要在工厂从事分析检验的工作,这些岗位都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的能力,即为常规型的工作类型。如果学生的测试类型为常规型,则在岗位上的表现会比较优秀,职业能力发挥的空间最大;如果学生的测试类型为实际型或企业型,在工作岗位上有一定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通过自身的努力,也能够取得一定的职业成就;如果学生的测试类型为调研型,则在工作上往往会感到不满足,职业满意度低,职业倦怠率高,在岗位上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职业成就的可能性降低。

笔者以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2010级工业分析专业的学生在“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中的结果与实习表现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如下。

从测评结果统计,2010级工业分析专业学生中属于常规型的学生人数为58人,属于调研型的学生人数为95人。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个别谈话、企业调研发现,属于常规型的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大部分表现较好,工作中出错的几率小,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在短时间内被提拔的人数多,如案例三中的庄某。而属于调研型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容易出现工作心态不稳定的状况,辞职人数多,工作中犯错误比较多,如案例四中的陈某某。

通过对其他专业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实习表现的分析,也可看到同样的结果。

五、开展职业心理辅导的方法

1.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心理倾向。有意识地去培养、发展某些职业兴趣,对人的职业生涯会产生重要影响。学校可以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参观企业、社会实践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提高专业技能

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适合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以及主题班会、个别咨询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

3.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职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生入学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类型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类型,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另外,在学生所学专业已定的情况下,可以指导学生调整认知,从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及相邻职业类型中找到适合的岗位。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叶斌.中职心理健康——阳光教育教师用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向群英,漆晓玲,李远惠.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的职业心理辅导[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

数学学习个人总结篇10

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四题:(1)六甲班植树7棵,六乙班植树9棵,六甲班和六乙班植树棵数的比是()。(2)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份,乙数是()份?甲数占两数和的()/()?乙数占两数和的()/()?(3)一条水渠长400米,第一个月修了全长的35,第二个月修了全长的25,两个月各修了多少米?(4)12个数学练习本,平均分给两个小组,每组分多少个?

之后,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下题:12个练习本,按1∶3分给甲、乙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分多少本?要求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演示:甲组分1本,乙组分3本;甲组分2本,乙组分6本……当学生看到演示结果为“甲组分了3本,乙组分了9本”时,教师进行小结:以前我们学了平均分配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学讨论,掌握规律

1.出示例1:农业专业组计划在面积为24000平方米的地里播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平方米数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平方米?

2.学生讨论下面三个问题:(1)这道题要分什么?(2)总数是多少?按什么要求分?(3)3∶2是什么意思?

3.学生尝试练习,总结规律。教师将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解法板书出来,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思考过程及解题依据,并引导学生小结解题规律:按比例分配,先要知道总量,再看每个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各个分量。

4.学生练习,运用解题规律。教师让学生解答以下两题:(1)某班有学生50人,女生与男生的比是2∶3,求男生、女生各多少人?(2)把560本图书,按4∶3分给二年级和三年级,每个年级各分多少本?

5.学生再讨论,找出检验方法。讨论题如下:(1)把分得的各部分数量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2)把求得的各部分数量写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看是不是与原题的比相同。

6.学生自学,独立解答例2。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习题:

(1)学校图书室文艺书和科技书本数的比是5∶3,总份数是多少?文艺书和科技书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5∶2∶1,总份数是多少?各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3)某车间要生产280个零件,按照两组人数平均分配。第一组40人,第二组30人,两个组各应生产多少个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