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所有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7:11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1

关键词: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现状;策略

初一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个初中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初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一的数学基础教学却存在着众多问题,所以本文对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探讨加强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1.对概念公式的理解程度不高

很多初中生对于初一数学的概念与公式都存在着一知半解的情况,但是由于初一是连接小学与初中的过渡阶段,所以初一的数学难度不高,即使学生对于初一数学概念与公式存在着一知半解的现象,也不会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由于初一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许多学生在学习上还是保留着小学时的学习习惯,但是小学的学习习惯已经不再适合初中数学的学习了,因此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效率不高。

2.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无法完整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数学题目。

3.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大部分的初一学生还是停留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一数学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也没有形成错题总结的习惯。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会犯重复的错误,无法有效地提高初一数学的基础水平。

二、加强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公式的理解程度。要想进一步地提高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初一数学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首先,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有效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其次,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学生对于初一数学的学习兴趣。最后,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还能提高学生对于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看见的平行线有哪些?你们有留意身边的平行线吗?我先问一下你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线属不属于平行线?一面墙的两边属不属于平行线?”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老师的举例来学习平行线,然后再结合实际生活的所见,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如,门的两边也属于平行线,手机的两条边也属于平行线,从这些例子中,学生还能总结出:只要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对应的两条边都属于平行线。

三、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练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来提高自己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初一数学课堂上,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在进行二次一元方程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如:3x+18=5x-4,那么x是多少?

通过计算,学生可以计算出x的值是11,教师也能就此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于方程的记忆,从而更好地为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讲解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来让学生完成,从而加强和巩固学生对于二次一元方程组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完成书本课后作业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更好地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还有,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于二次一元方程组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来让学生完成。

四、加强对学生的总结教学

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应该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与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就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数学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然后再让学生制作每一个单元或者是章节的思维导图,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初一数学的概念与公式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归纳教学,在初一数学课堂上,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总结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例如,在进行完数学考试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做错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错题本。如:学生在判定线线是否垂直时经常判断出错,那么学生就要抄袭考试过程中自己所做错的垂直判定的题目,然后再重新进行解答,将正确的答案抄写在错题本上。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教学。

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就要完善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360°的评价,例如教师对于学生的总评价是由好几个部分的评价形成而来的。如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在学期末或者是学期中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具体的分数来表现,如a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是90分,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分数是85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分数是85分。那么教师就要设置不同的评价分数比例,如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同学对于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四十,那么a学生的总成绩就是87。

初一的学习成果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初一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基础学习,是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所以要想确保学生的初中数学水平,那么初一数学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16-001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学现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些老师错误的把数学复习课当成数学练习课,也有老师复习课只是单纯的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听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真正的复习课应该是学生在对所需的知识进行复习汇总,老师适合的对学生的复习汇总进行讲评进一步归纳总结,让学生真正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掌握。出现以上问题,部分原因是教师们存在着对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认识偏差的问题,初中数学复习课蕴含着独特的价值,数学复习课与初中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初中生年龄特征的关系,对其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的价值。

一、与初中生发展的关系

1.数学知识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数学知识和发生发展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数学知识是学生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单纯的该领域的知识,更是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产生其他领域的促进作用。在数学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方法,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素质。知识不应该是数学教学的唯一内容和任务,而应该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培养,有效地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数学复习课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初中数学复习课反映出人们教学价值观上的不同,有的只是单纯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也有的把育人的教学价值通过学生教学实践来体现。数学复习课教学能帮助学生对以前知识进行梳理,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能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

综合以上两点关系,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复习,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合理的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在复习整理时,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复习课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与初中生年龄段的关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中学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计算,反复修改思考,能真正明白数学逻辑的本质,也能把这种数学逻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已具有假设、预计的能力,思维也变得形式化,思维中的具体事物不再起决定性作用,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越来越强。

初中阶段的知识点主要有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与运算、方程和代数、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等板块,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系统和结构化,例如数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代数式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式到分式再到根式的系统学习过程。初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化,例如从数开始学起,再到代数式,到方程,是从确定式表达到不确定式的发展过程,再到函数、方程组对多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具有系统和结构性,思考方法也具有普遍和结构性,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间的关系,梳理数学知识点的整体结构,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从而能更好的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生所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高度抽象的思维活动,无法对初中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结构、系统的理解。初中复习课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深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知,满足了初中学生学习阶段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需求。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

1.初中数学复习课共通价值

共通价值主要是指概念课、复习课、练习课教学共同具有的育人价值。提升了学生的深刻、批判、灵活、创造、敏捷的思维品质,不断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不仅便于自己掌握,而且锻炼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力,挖掘学生现有的发展可能,锻炼了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空间构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为未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数学复习课独特价值

对复习课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复习课与练习课、新授课的目的不同,复习课是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复习整理,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知识内化;复习课的时间段特殊,一个单元、学期或者学年的新课结束后才有复习课,有时甚至将几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因为需要将一整个数学知识板块完全讲授完,才能做到知识的系统概括,提高学生整体结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3.不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3.1单元复习课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们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巩固了对整个知识板块的理解。

3.2学期复习课能将单元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联通,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巩固单元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能很好的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

3.3毕业复习课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概括归纳,将单元复习课、学期复习课的知识总结概括,学生在不断的总结中全面掌握初中知识体系,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将知识不断的内化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从而完成大纲教学要求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初中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锻炼思维能力有很大的育人价值,要将育人价值具体化到复习课的实践教学中去,教师要转变观念,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开拓空间想象力,完善思考方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3

关键词:初中函数教学模式创新思考

初中数学是初中所有课程中占据重要比例和教学地位的一门课程,而在初中数学的所有教学内容中函数所占的地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函数的重要地位不但是由于其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大,更因为在日后的所有受教育阶段中,数学内容都与函数紧密相关,因此初中函数教学要讲究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

一、教学过程要完整有序

初中生刚刚接触函数,对于函数的掌握与吸收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使整个函数教学过程完整有序,具体说来要在教学之初采取合理导入,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最终总结公式和口诀,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如下文:

(一)采取合理的教学导入。在浙教版教材中涉及到的函数形势有很多中,诸如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等都是其所属教学内容。无论是何种形势的函数,都不是单一的符号与数字的结合,他是有一定的背景来源,并且可以还原实际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教师若想使函数教学能被更多的学生吸收理解并接受,就必须将函数教学还原生活,在接触函数之初就以合理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对函数产生兴趣,最终达到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的目的。

(二)在整个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函数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数字分析和公式介绍,教师在整个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辅助教学方式,并强化学生自身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控能力。这里提供两种关于函数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教师要以函数图象直观教学。函数不同于其他数学知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一种函数都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函数图象,并且这些函数图象都可与与文字相互转换。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就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以函数图象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具备活学活用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更直观有效的教学。

第二种是强化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函数是与文字有着很大关系的数学符号,这一点体现在函数题目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具备理解材料的能力。还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函数语言类题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函数是有图象相对应又与文字相关的数学类型,总体上说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以图象直观教学并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材料的能力就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以总结式方式结束每一函数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公式与口诀很重要,函数也不例外。上文中已经明确了函数教学的教学之初要合理导入,教学过程中要以图像直观教学并要求学生具备掌握材料的能力,本部分强调教师在函数教学的收尾阶段如何画龙点睛。

函数的教学之初与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一定不能就此收尾,要有一个合理的总结,将本阶段函数教学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使学生在复习时能够轻松学习。例如二次函数在第几象限的横纵坐标正负情况,再如一次函数的x系数正负情况等等。这以步骤是函数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对日后学生的考试与复习有着莫大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讲解结束后要以习题辅助教学

初中函数在初中的考试范围内占据的比重也很大,教材上所涉及的内容只是较浅显的基础知识,教师若想使学生在函数上能够有良好的掌握情况,就要在教材内容讲解之后以习题辅助。

在整个函数的考试范围中最经常出现的题型有三种:一种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联系实际的题型,例如二次函数中经常出现的时间问题、桥高度问题等等;第二种是结合图象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这种题通常有两问,第一问较基础,第二问较为难一点;第三种就是结合材料分析问题,例如给一段话然后要求根据描述选择合理的图象。这三种题型是在考试范围中经常出现的函数题型,要求教师在巩固函数的过程中加以重视,同时也不忽视其他类型的函数题目。

总之,初中函数教学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教材内容,要积极以题目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更丰富的函数知识,具备应对考试和与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函数是初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充分加以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要以创新模式进行教学。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整个教学过程要从头至尾完整有序,要在教学之初有合理的教学导入,在教学过程中以合理教学方式教学,最后以总结式完美结尾。除了要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有序外,教师还要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教材内容,要积极以题目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更丰富的函数知识,具备应对考试和与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讲求教学策略培养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根据初中函数的特点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教学手段,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以及常见题型,希望可以使更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有效合理的函数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霍治宁初中函数教学中的一点体会[J]-教育界2011(19)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4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01-01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长期目标。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将会让学生受用终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

一、培养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基本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并讲解数学家为推动数学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让学生在充分认识数学的基础上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情趣。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学,为学生自学建立信心,对自学方法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与初中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情绪化比较明显。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也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初中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喜欢数学教师的基础上也喜欢起数学课程来。在教师和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配合质量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并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积极提供给学生自学的必要帮助。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长期目标。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将会让学生受用终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

三、重视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思考题

课前预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课堂知识,还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初中数学学习上,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布置预习思考题。学生在预习之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把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学生中,有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拟定预习提纲,明确预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帮助初中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

四、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初中生自学进行引导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进行仔细理解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在经过数学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题目。

2、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点的能力

初中学生一般情况下善于总结、能够自己整理知识点的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但是,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点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并系统整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提高学生对知识点归纳、总结、联系能力,使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学生学习了整理知识点的方法,尝试举一反三,这样可以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养成课后自学习惯,善于总结并勤于类比

为提高初中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后也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课后要善于总结、勤于类比,反思总结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放肆,要求学生写内容小结,在学习完一段时间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小结,可以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学习后的心得以及典型习题等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进行知识总结,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断提高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玉玲.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学能力[J]现代教育研究.2015.1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5

首先,充分利用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让学生从身边所熟悉的事例进入初中数学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然后充分利用图形的展开和折叠,让学生进行思考,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给出的结论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接着让学生亲身对立体图形进行展开和折叠,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产生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对数学不在产生抵触的情绪,反而慢慢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就对学好初中数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学好初中数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其次,第二章有理数的教学涉及到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章概念多,较为抽象,正数与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其中负数、绝对值概念是难点。教学中要例举大量负数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使学生知道产生负数是生活的需要。如前进10米,记为“+10米”,而后退10米,则记为“―10米”,“―10”是负数。生活中前进与后退,左和右,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需要引入“负数”来表示,从而使我们所学习的数系得到了扩展。

另外,初一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困难很大,有理数的运算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的,而小学学习的算术是无须考虑符号的一种运算,所以必须让学生先确定符号意识,然后紧扣运算法则,加减对比,方能有所突破。在所有的有理数运算法则中,加法法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而异号两数相加则是关键。教学中应通过典型例题讲解,习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审题,让学生多加练习,循序渐进,提高计算能力。

针对初一学生的智力与成绩,要随时注意总结,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找出规律,明确相思知识的共性与个性,抓住易混、易错知识的本质区别总结学习体会。对学生作业要及时讲评,采用公布错题――学生找错并改正――教师讲评――总结这一方式进行,于是学生的错误就能及时得到纠正,防止再次出现类式的错误。通过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的技巧。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6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谈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索性教学初中数学“问题教学”的实践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探索中的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中的数学史教育思路探索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探索教育对初中数学中差生的形成因素及教育教学措施的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之问题教学的探索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及思考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浅谈初中数学教育课堂中的探索关于初中数学概念教育教学的探索探索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几种方法初中数学建模中问题预设的实践探索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规律―发展”教学模式的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探索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探索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杨永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调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28-01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学好数学,我认为,教学过程的处理尤为重要和关键。下面就数学教学过程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意见。

一、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

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特别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现在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是有用的,避免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初三代数教材《函数的图象》一节里有这样一个引例:一种豆子每千克售2元,即单价是2元/千克,豆子总售价y(元)与所售豆子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2x。学生觉得引例很简单,甚至有点无味。鉴于此,针对我班有同学家里在做生意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个引例改为(找杨某同学回答):“你家所售菜油售价y(元)与所售菜油数量x(斤)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4x]。”又请杜某同学回答:“你家所售草帽售价y(元)与所售草帽数量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3x}。”这些发生在身边,看得见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意义。从而也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讲的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如果按照书本上的讲,学生容易感到抽象和枯燥,也理解不深三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用,有什么不同。于是我结合班上冯某同学家里今年开始做服装生意的例子,先请冯某同学告诉同学们家里每月的销售毛收入。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将这个收入变化情况制表反映出来。最后让同学们讨论能否用图象把这个销售情况表画出来。

通过积极思考和小组讨论,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他们的优势和不足。解析法简单明了,能准确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的自变量与函数的相依关系,但求对应值时,往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计算,而且在实际问题中,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列表法一目了然,不需计算就可以直接查出对应值,使用起来很方便,但列表法有局限性,因为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而且在表格中也不容易看出白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图象法形象,直观,通过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形象地把函数关系表示出来,能够直观地研究函数的一些性质,如最大值、最小值是多少。这个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相对容易地理解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加深了印象。

二、将书上例题的示例典型作用发挥到最大

书上例题一般是针对当堂所学知识而编的巩固练习提高作用的题。教师讲解例题时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一遍,则看得懂例题的同学会觉得淡而无味,收获不大。下来解题发现仍有一些题解不来,究其根本,还是解题能力未得到提高,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未得到加强。例题本身的作用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认为,要提高例题的示例典型作用,则需要教师知识渊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多备教辅,多读教辅。在备课时,要根据时间安排,充分考虑将例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即变条件,变解题过程,变结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丰富多变的题型中去思考,去解惑,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活跃同学们的思维和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

三、预见和减少学生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学生有时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作业,产生错误作业,表明其在解题过程中受到了干扰。因此,减少数学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并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如果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在讲弧的度数一节之前,要预见学生可能把弧的度数与角的度数等同起来认识。会产生如∠aoB=弧aB的错误,认为度数相等的弧就是等弧,弧不相等则所对的圆心角也一定不等之类的错误。因而复习提问时,要准备一些满足怎样条件的弧才叫等弧之类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

2、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规律,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7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完美的结局则蕴含了成功的精髓,课堂小结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而且启迪新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本文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常用方法,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课堂小结概述

课堂小结其本质是对一节课或一章课的概括性的说明,时间控制5-10min,既要全面概述本节课内容,又要言简意赅,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的;(2)言语精炼;(3)启迪性;(4)思想性。

三、开展课堂小结的必要性

1.完善课堂信息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增加,知识的难点增多,在正常教学结束后,学生接受的信息多而杂,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结构条理。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或图表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对课堂信息的完善,不仅协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层次,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课堂小结教师不仅可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是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日后的改进;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以便再次的讲解和示范,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3.承前启后

初中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作为旧知识的延续和扩展,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旧知识作支撑,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通过课堂小结,在巩固、归纳旧知识的同时,启迪新知识。

四、课堂小结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课堂结束的五到十分钟内,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思想进行总的概括,以图表、阐释、视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教师再次的授业解惑。归纳总结法,为学生展示了整节课的内容,在突出教学中心的同时,也突出了重点。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列举三角形全等的所有证明条件,学生通过选择的方式回答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哪些条件不可以;也可以延伸扩展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延伸拓展法。延伸拓展法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问答的形式,教师启迪性提问,学生试探性回答的方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扩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视野。一节完整的课堂,应该以引导性问题开启,以启迪性问题结束,使学生在追逐中进步。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通过提问:大家这节课收获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属于有理数。有同学可能回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再进行深层次的提问: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不断的通过提问,学生温习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比较异同法。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相近的结构,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温习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异同观念,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中的相似概念、原理、结构等放在一起,对比不同概念、结构、原理等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概念、原理、结构之间的异同,避免混淆,而且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记忆。例如,在学习《认识圆》时,学生容易混淆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分别列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进行两者之间的比较,然后利用图示分别在圆中找出圆心角和圆周角,这样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异同就清晰可见,以便于日后的灵活应用。

4.实践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中,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生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立方体时,可以通过指认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来总结不同立方体的结构特点。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以指认生活中的实物,来总结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知识,体验快乐,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自立法。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堂小结,教师在上课前,指出由哪位同学完成课堂小结,或者以自荐的形式完成课题小结,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小结,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高效

一、前言

初三学年中所进行的数学总复习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总复习阶段是对为期三年时间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知识概念和解题方法技巧的再次总结与理解;是对各个相关知识考点等内容的系统整合与梳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综合提升;亦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所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提优补差的关键补习。在这一非常时期,在其他科目纷纷展开总复习的时间与精力的双重挤压之下,再加之数学学科又是一门学习运用难度较大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必然呈几何级增加。在这样的形式下,如何使数学总复习更加高效,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进复习教学中的方法与手段,为繁杂的复习过程注入一股清风,使学生能够在惬意而又不失严谨的框架之下获得更加高效的复习效果。

二、方法

1.整体与部分相结合

整体性原理认为系统整体的功能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还必须增加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经过组合联系之后的功能之和。整体性原理同时还认为在整体的框架之下系统内各个部分是系统整体的基础,必须对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整体的功效。基于这指导思想,联系到我们的初中数学复习之中,我们首先就要在复习过程中对于各个部分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然后再进行组织与联系。

例如作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届中考数学考核重点函数类的知识与运用专题复习的时候,在指导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和熟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含义与应用方法之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用表格的方式列出,以供自己进行对比理解,如图所示:

在大部分学生明确清楚三者之间的区别联系之后,教师随即以“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为联系函数各部分知识的纽带,选取了“函数结合几何图形”这样一个重要知识点为突破口,辅以包括图形的平移以及旋转等一些基本的变换,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较高难度函数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一种复习,学生不仅深刻复习了函数的知识和技巧这样一个数学大整体之中的小整体,同时还渗入了另一个小整体即几何知识中的面积公式以及图形的相似等相关知识,不仅整合了函数自身系统之内的各部分知识,更对系统之外的其他知识有所涉及,大大提高了复习的包容性。

2.独立与交汇相结合

在上一段所叙述的注重整体性的复习过程中,我们依稀可以见到处于各个不同小系统的知识点之间的交汇,这种联系不是偶然出现的,实际上数学学科中最有趣的数学思想就蕴涵在这些知识的交汇处。因此我们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必须抓住这一点,以在更大范围之内将学生掌握的较为松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

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代数式的变形与求值”这一专题复习的时候,首先将实数的运算法则和它的性质以及运算律与之进行联系,待学生熟悉之后进一步介绍用整数类比整式、分数类比分式、算术平方根类比二次根式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又例如在组织学生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着重从数学学科的本质上去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小系统内的知识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进行理解。如从代数的角度去理解的话,那么可以将其看做是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用等号连接的代数式;又如从图形的角度去对其进行理解的话,可以将其看做面积与线段长度的关系或线段成比例的关系或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焦点坐标关系或在一个平面上的距离关系的坐标表示等等;再如将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结合理解的话,可将其看做是劳动的总量、劳动的时间以及劳动的效率之间的二维关系等等(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也是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变化中转化而来)。

通过这样的一种立足于某一知识点而扩展延伸到数学大系统内其他各小系统的知识点的有机联系的复习过程,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典型与变形相结合

不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何种方式的复习,教师与学生都必须面对无法避免的中考考察。从这样的一个带有应试色彩的角度出发,教师必须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之中精选各种典型习题,并运用变式对这些习题进行扩展与延伸,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掌握的数学整体知识而进行的一种广泛联系各知识点对自身固有思维障碍的攻克。

例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一章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以下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进行培养与提高。

原题:在aBC的两条边aB、aC上分别有点D和点e,当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出aDe∽aBC?

解析:图1所示,这个问题可从三角形的角度与三角形的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当满足∠aDe=∠B或∠aDe=∠C以及■=■或■=■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aDe∽aBC。

变题1:根据问题1中所得出的结论,请同学尝试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过aB上一点D作直线De交另一边于点e,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解析:图2所示,一共可以做出四种图形,分别为aDe与aBC相似(aDe1∽aBC和aDe2∽aCB)以及DBe与aBC相似(DBe3∽aBC和e4DB∽aCB)。

变题2:其他条件不变,将锐角三角形改为直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次尝试作出满足条件的图形。

解析:图3所示,一共可以做出三种图形,分别是aDe与aBC相似(De3a∽BCa和aDe2∽aCB)以及DBe与aBC相似(Be1D∽BCa)。

笔者通过这样的一种立足基本题型、辅以灵活变更条件的开放式题型,利用答案的不唯一性,在扎实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基于“减负不减质”这一最根本理念下所运用的若干教学方法。笔者力图挑起掩盖在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上的层层面纱,理清初中数学各知识之间的关系脉络,还学生一个清晰明快的复习环境(包括学习心理以及知识再认知等两个层面),以尽可能的提高初中数学复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徐小建,李庾南.基于“w理论”的章首课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章首课实录与点评.中学数学杂志,2011,(12)

[2]张扬.理解判别式内涵,巧用判别式解题.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20)

[3]张爱华.类比: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数学之友,2011,(05)

[4]张丽萍.浅谈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技巧.数理化学习,2011,(08)

[5]涂圣德.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9

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主要因素:

1、内容和难度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高考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高一上学期必须完成必修1、必修4两本教材共六章内容。

2、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初中教师可以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课程紧,教师如果象初中教师那样上课就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上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4、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上了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数学处于无趣的被动局面。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的衔接

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上拓展和升华,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讲正负角的概念时,先复习初一学过的正负数的概念,类比得出正负角概念。

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二、有效地处理教学教法衔接,培养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从学生学法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衔接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着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初中,课程内容少,教师讲得详细,类型归纳得全面,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包括: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中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有时一节课便要学习几个定理、公式,几道例题,学生若不进行课前预习,便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也难保证听课的针对性。事实上,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较能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

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特别是教师对核心概念的讲解、典型例题的分析,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最后还应适当作些笔记或批注,以提高听课效率。

(3)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篇10

一、良好开端,成功的一半――精心导入,诱导参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成功与否,课堂导入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能够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巧妙导入,则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自主获取知识,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哪种导入形式,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灵活选择。

如生活实例的导入,真实自然。生活是个大课堂,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一些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将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感觉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如:教学“普查与抽样调查”,分析“抽样”知识时,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灵活自然导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可将其带入到新知学习意境中,激活已有生活经验,踊跃说出更多的类似的生活问题,感受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数学知识,充满学习热情。

如多媒体导入法,生动活泼。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几何画板等是良好的辅助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计算机或几何画板模拟一些难以直接呈现的数学规律或现象,或者利用精美图文资料等来设置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如轴对称、旋转、平移等图形和变换类的知识,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导入法,以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比如教学“从三个方向看”这一知识点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拍摄角度不同的几幅图片,如空中飞行的飞机的图片以及3张由不同方向而观察到的照片。思考:同一架飞机,为何拍出来的照片会有所不同?这几幅飞机图片分别是站在哪个方向拍摄的?由此引出课题――从三个方向看,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方向看会获取不同的结果。

再如复习导入法,温故知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学生已学知识自然引出新知识,这样,可增添亲切感,让学生能够由旧知入手将新知融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如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教师可设计相关练习,练习中涉及了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有助于引导同学们对比分析,通过复习正比例函数定义,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做好铺垫。

二、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课堂小结,巩固深化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只有良好的开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课堂小结,正所谓:“编篓编筐,重在收口。”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把握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归纳,甚至还可以适当拓展延伸,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而在小结时,若要真正发挥小结功能,教师应注意小结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引导性,并简明易懂。同时,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小结形式。

如问题练习式小结。在新课教学后,数学教师可以依照实际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设置一些思考性、探究性、拓展性习题,让同学们通过练习形式进一步巩固深化知识,结束课堂教学。通过这一小结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给教师提供信息反馈,了解教学效果,给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与依据。如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围绕学习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巩固,总结归纳。比如①把不等式3x6x的两边均除以x,可得出36.请问上述不等式哪里出错了?②把不等式nxn的两边均除以n,n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有x1,等等。

如归纳式小结。即通过概括归纳,让课堂所学内容简洁化与系统化,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整体记忆。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同学们对整节课所学的知识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在小结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简练准确、明了清晰的图表与语言等形式来总结归纳课堂所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结构,突出重点,有条理性地记忆知识。当然,课堂小结也不能只是教师独白,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发挥主动性。如最初时,师生共同完成小结,当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到提升后,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总结归纳。又如引导扩写(填写)课堂小结,自主列出各知识要点,建立整节课的知识体系网络图。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可要求学生完成如下表格,总结归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