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数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8:12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1

1.数学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实行义务教育,数学后进生占有很大比例,后进生的现状令人担忧。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除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外,主要原因是:

1.1基础知识不过硬

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事实上,一部分小学毕业生数学知识根本不过关,该记住的知识没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没掌握。

1.2学习活动不适应

小学课程门类集中,内容简单。进入初中后,无论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法,与小学比起来,都有很大差异,具有新的特点。要求初中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学习方法必须灵活多样。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不能立即适应这一学习环境,这是后进生存在的主要原因。

1.3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父母为了生计,大部分都在外面打工,因此留守学生比较多,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更谈不上父母对他们的管教。这些学生大部分思想消极,不思进取,生活懒散,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爱。

1.4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

由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心理上说,初一学生都在13岁左右,正处在有意识记向意义识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时期,而部分学生对这两个转化开始不适应,若不能较快适应这两个转化,就会渐渐跟不上教学要求。

2.防止和转化措施

鉴于数学后进生的上述原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数学后进生的转化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2.1搞好中小学衔接

(1)知识上的衔接

数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因而,新生入学,结合新课内容,加强旧知识的复习时防止和转化后进生的先决条件。特别要重视“代数基本知识”的教学。

(2)学法上的衔接

在小学里,一部分是“死读书”,学习方法以简单模仿、死记硬背为主;另一部分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不注重挖掘课本功能,更多学生做题只求结果,忽视数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因此,开始应有意让学生体会到小学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是不能适应的,坚持严格的常规训练,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这是防止和转化后进生的必要措施。

2.2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发展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动力,数学教育的成就,很多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否保持和发展。为此,培养和提高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启动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和转变数学后进生的重要保障。

(1)设疑立障,引起悬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越是奇绝怪异,越要探个究竟。为此,在教学中,巧妙的设置情境,引起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

(2)呈现差异,引起冲突

通过呈现给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差别,或相冲突、相矛盾的情境,揭露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可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启动学生思维。

(3)引导学生自得,给予成功满足

兴趣是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成功的欢乐可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自得,给予学生多次的学习成功,能使学生多次获得愉快情绪,从而为数学废寝忘食,积极思维。如讲授公式时,可先安排学生练习计算出结果,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公式,对它产生兴趣后,再讲解其应用,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补实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并指导学生带着数学思想去观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做个别教育,适度“偏爱”后进生

众所皆知,后进生常因暂时处于落后而受家长责备,同学数落,老师嫌弃,显得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丧失上进心。要使他们进步,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热情,特别是教师的关心鼓励,使他们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这是转化后进生的主要措施。

师爱激励教师对学生施以深厚的教育爱,即自觉、具体、亲切、真诚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能够感化其心灵,使之不断进步。对待数学后进生,老师应“关怀备至”,用自己的“雪中送炭”之情去唤起他们的上进心。可以通过面批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巡视,向他们了解知识“卡壳”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补讲和耐心开导,对于他们作业、答问中的错误要循序善诱,切莫恶语伤人,“雪上加霜”。此外,还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善意地诱导他们不断觉悟,贴切地指导其出路,若老师“工作到家”还产生“为师而学,不学好对不起教师”的向师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学生积极性与日俱增,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情境陶治

对待品德纪律差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动精神,把他们设计在一个足以兴奋并能鼓励其前进的新环境中,使他们置身于积极、主动、向上的情境里,能充分、及时表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加以表扬引导,从而提高其数学成绩。

2.4充分发挥集体功能,积级开展学习活动

2.5教师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艺术化,要能吸引学生

2.6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2

关键词:分类讨论思想初中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3-01

1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是一类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是将整体的数学概念转换为零散的小部分,全方位的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之后,又将零散的部分有条理地整合起来,得出有效可靠的总结。分类讨论思想符合学生初中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分类讨论思想遵循“每级分类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应逐级进行、同级互斥不得越级”的原则,通俗的说,就是数学题目中明确的对象要与讨论标准一致,要一步一步进行分类,要有层次地解决多次分类问题及相互矛盾的问题。在遵循原则的情况下,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达到的发展能力效果也会更好。

2分类讨论的具体步骤

在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初中数学问题时,不仅要遵循以上三原则,保证解题流程的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还要依据分类讨论的具体步骤操作。分类讨论的主要有“1、明确分类对象;2、明确分类标准;3、逐类分类、分级得到阶段性结果;4、用该级标准进行检验筛选结果;5、归纳作出结论。”这5个具体操作步骤。具体地说,在做初中数学题之前,首先看清题目具体的要求,然后确定分类讨论目标并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其次,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研究并筛选出进一步分类讨论结果,接着,要对分类讨论的结果进行反复归纳总结,最后,综合得出所要结果。这几个步骤概括的说无非就是一个从确定分类讨论目标及标准到分析筛选问题结果,再到综合归纳总结出结果的过程。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又根据具体步骤操作,数学问题才能更好地、更科学地、更全面地得到解决。

3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分析

3.1初中数学函数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函数在数学中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此,初中教师更应把握这点,巩固并发展学生在函数这方面的思维。函数通常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之分,学生通过分类讨论思想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如例题,某年杭州市生产运营水和居民家庭用水的总和为5.8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比生产运营用水的3倍还多0.6亿立方米,问生产运营用水和家庭用水各多少立方米?这道题可用方程来解决,但本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定性,所以应该用方程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题。首先设生产经营用水x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y亿立方米,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x+y=5.8,y=5.8-x;y=3x+0.6.接着通过作出量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曲其图像的交点,最后得出结论。

3.2初中数学几何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有关几何题目解决方面是很常见的,在学习三角形与特殊三角形定义及联系方面得知三角形的任意俩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的长短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的长短都相等的概念。如例题,已知三角形aBC周长为20厘米,aB=aC,其中一边边长是另一边边长的2倍,BC长多少?从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可知,该题讨论的是有关等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内容,这时学生应该回想教师课上所讲的相关知识,明白等腰三角形就是特殊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在等腰三角形上同样适用,然后开始分析题目。该题的解题思路有俩种情况,一种是aB=aC=2BC,即等腰三角形的俩等边是第三边的2倍,那么可以得出BC=4cm,aB=aC=8cm,可构成等腰三角形;另一种是BC=2aB=2aC,即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是俩等边的2倍,那么可以得出BC=10cm,aB=aC=5cm,无法构成等腰三角形,因此答案只有第一种情况成立,4,4,8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三边。

3.3初中数学方程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对方程比较难把握,不知如何在具体情况下利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应在一旁主动分析并引导学生采用多角度、更全面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也应有效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科学、严谨地解决方成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如例题,试比较1+a与1-a的大小。这道题可采用作差法来解题,两个数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它们的差来判断。此时分为三个情况,第一种情况:当a大于0,2a大于0,即(1+a)-(1-a)大于0,1+a大于1-a。第二种情况:当a=0时,2a=0,即(1+a)-(1-a)=0,1+a=1-a。第三种情况:当a小于0时,2a小于0,即(1+a)-(1-a)小于0,1+a小于1-a。最终结果就分以上三种。可见,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涉及很多方面,不管是函数、几何、还是方程等方面都需要它。

4结语

总而言之,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抽象思维,是学生在初中学习数学阶段最应运用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它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听课质量,促进学生全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凤英.分类讨论思想――解数学问题重要思想之三[J].数学大世界(初中版),2013(04).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3

附:青岛市内三区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有关事项的说明

本着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对市内三区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实行分数制与等级制并行,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完全等级制评价与录取。

一、保持招生政策总体稳定

1.继续实行指标生录取、特长生录取、自主招生、统一招生等多元招生录取政策。

2.继续实行第一、第二志愿平行录取政策。

3.继续实行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按顺序录取。以录取分数线高低决定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顺序。

4.继续划定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班录取资格分数线、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班特长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二、完善有关考试招生政策

1.调整考试科目成绩呈现方式和普通高中录取方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8个科目考试成绩以分数和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0%、20%、30%、35%、5%)两种形式呈现,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3个科目以等级(分及格、不及格两个等级)形式呈现。普通高中录取总分78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历史80分、地理80分、生物80分。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统一招生实行按8个科目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学科等级组合择优录取(首先通过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组合择优;如果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相同,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级组合择优;如果物理化学生物等级也相同,最后通过历史地理等级组合择优)。第一、第二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的普通高中学校(2014年市内三区共有9所,分别是青岛一中、青岛二中、青岛二中分校、青岛九中、青岛十五中、青岛十七中、青岛十九中、青岛三十九中、青岛五十八中),考生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均须达到及格等级。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优先录取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达到及格等级的考生。

2.调整多次考试制度。不再实行提前考试制度。初二年级信息技术考试不及格考生,初三年级可以申请重考。

3.调整直升生和指标生政策。从2013级初中学生开始,青岛一中、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岛五十八中直升生实行学校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方案由招生学校根据全市统一招生政策,结合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按照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学生根据各高中学校报名条件自主报名,各高中学校按照招生方案自主招生录取。

调整指标生产生办法。从2013级初中学生开始,根据考生第一志愿和学业考试总分确定指标生人选。具体产生办法为:根据初三学生人数,将指标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录取时,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将该校第一志愿报考各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的考生分别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再根据指标生名额分别确定指标生人选。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学科等级组合择优确定。以青岛实验初中为例,假设2016年青岛二中分配给青岛实验初中16个指标生名额。青岛二中招生录取时,将第一志愿报考青岛二中的青岛实验初中考生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第1-16名考生作为青岛二中指标生(如果第16、17名考生总分相同,则通过学科等级组合择优选择1人作为指标生)。被确定为指标生的考生,学业考试总分加30分后参加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录取。

三、其他事项

1.公布2012级初中学生地理、生物考试分数和等级。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4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5

关键词:课外经典阅读阅读考级阅读教学全民阅读

近年来,“全民阅读”观念在中国社会一直备受关注,相当多的学者专家围绕此话题开展了各种各拥牡鞑楹脱芯俊U庖还伞霸亩林风”也吹到了中小学,影响了一线的语文教育。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进行了近六年(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的“常熟市初中课外阅读考级”(以下简称“阅读考级”)为出发点,进行调查采访,结合具体数据和采访材料,考察常熟市教育局所采取的“阅读考级”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影响,并由此“以小见大”,考察当前社会推行“全民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寻求更为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在常熟市,“阅读考级”已经进行了近六年时间,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阅读考级”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本文旨在对常熟市现行的“阅读考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解读,对在校学生以及考级书目的制定者分别进行调查和采访。将调查所得的数据和采访内容相结合,从而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一方面考察“阅读考级”实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以“阅读考级”为视角,考察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所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为典型具体事例的“全民阅读”该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如何在强制阅读、自由阅读、半自由阅读等阅读方式当中选择最适合的文学宣传方式。同时,也探讨对于初中生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改革,使其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杜绝形式化和僵化的趋势。

(二)研究方法

对于常熟市的初中学生,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在常熟市实验中学(崇文校区)随机选择初一两个、初二两个班级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共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2.4%。

学生问卷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主要考查常熟市初中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看法、对“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看法及其实际的阅读情况。旨在发掘最直接最真实的资料,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在学生课外经典阅读方面所形成的影响做出评估,得到有关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措施奠定基础。

对于“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的制定者,笔者联系常熟市教育局初中语文教研员周浩,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阅读考级”创立之初的目的到六年来宏观上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的阅读情况的影响,较为全面具体地对常熟市“阅读考级”进行了讨论和反思,得出一些较有意义的结论,将在后文中阐述。

二、调查研究的结论

“阅读考级”的测试书目共47部[2],其中12部为必读、必考的课外书目,根据学生所在年级指定测试的必读书目每学期为固定的两部,根据学期的不同,常熟市教育局所指定的必读书目[1]也有所不同。此外,学生在每学期指定的“选读书目”当中自由选择一部进行阅读测试。换言之,每学期学生所进行“阅读考级”测试的书目共3部,由必读的2部书目和选读的1部书目组成。

在上述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和采访内容,针对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具体现状,笔者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阅读考级”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

调查问卷第四题:“()4、您认为阅读这一些经典的书目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a.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B.有一些会有帮助,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C.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D.很反感阅读浪费时间”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四题中,超过94%(a项106个,B项77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阅读考级”相关测试对于学习和生活是有帮助的,其中约54.6%(106个)的学生选择a项,即“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

第五题:“()5、您对当前的阅读考级(1―6级)考试形式的态度和想法是?a.认为很科学很有意义B.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C.存在很大问题亟需改革D.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五题中,约94.3%(a项104个,B项79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测试是可取的,同时又有约53.6%(104个)的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很科学很有意义”(选择a项)。

综上可以看出,当前“阅读考级”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较高。再结合“阅读考级”最初的设立目标――“通过考级这一具体抓手,来全面深入地推进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3],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考级”在帮助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这个方面是成功的。“阅读考级”的强制性使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考级”所要求的必读书目的价值,“考级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以考促读,才是我们所期望的”[4],而正确的“阅读观念”的树立,是“以考促读”过程中的第一步。

但是,也有将近半数的学生(B项79个,C项7个,D项4个)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需要改革,其中选择B项(“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的学生占了所有人的40.7%(73个),可见,“阅读考级”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被进一步地完善。

(二)教师的陈旧观念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忽视,集中体现在对于“阅读考级”书目的不了解

调查问卷第一题:“您在初中的阅读考级必读书目(12部)当中最喜欢哪一部(或几部)书?为什么?”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在“阅读考级”所要求的12部必读书目当中,能够得到学生喜爱的书目数量不多,大约86.1%(167个)的学生是喜欢一部,一部以上的学生比例约为14.0%(27个),而且几乎没有学生写出三部以上的书目。

在学生所书写的具体书目当中,《西游记》占到约42.8%(83个),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常熟市初中生对于“阅读考级”所要测试的书目并不熟悉,对于经典作品的了解大多数也还停留在类似《西游记》等极为普遍和为大众所熟知的书目上。

被随机选择进行问卷调查的初中生所处学期为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下学期,也就是说,所调查学生至少应该已进行过一次“阅读考级”测试。初一的学生在12部必读书目当中至少应该已经深入阅读过3-4本,初二的学生应该达到7-8本,但是就上述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书目了解程度不深。在问卷统计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学生在第一题的答案中写出并非“阅读考级”测试书目(包括必读和选读)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了解并不深入,集中体现在对所测试的“必读书目”的不了解。

在对周浩教研员进行的采访中他也指出:“很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还是死抓课本知识,没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5]。而鉴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教师的指导,不能发现名著的魅力所在而缺乏该有的阅读动力,那么对“阅读考级”书目的了解自然也就会少。

(三)受社会风气影响,“阅读考级”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成果不明显

学生问卷第九题:“()9、您会在阅读过常熟初中生阅读考级考试(1―6级)必读书目之后再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吗?a.会B.有些会,有些不会C.偶尔会有重合D.不会”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中可直接看出,在阅读完“阅读考级”的书目,主要是本文中提到的12部必读书目之后,在被问及是否会对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产生兴趣并阅读时,只有约20.1%(39个)的学生选择了a项“会”,超过半数约52.1%(101个)的学生选择的是B项――“有时会,有时不会”,体现出一些“不确定性”,而也有约20.6%(40个)的学生选择C项――“偶尔有重合”,这部分学生的“不确定性”更为显著。

而结合第十题的答案数据统计,这样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第十题:“()10、您会在通过阅读考级考试之后再次阅读这些必考书目吗?a.会B.有些会,有些不会C.偶尔D.不会再读”的答案汇总如下:

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择a项表示一般都会重复阅读的学生大约占到22.2%(43个),有时会重复阅读的学生约69.6%(B项90个,C项45个)。可以看出,m然这些必读书目的可读性和人文教育性都很强,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其在学生当中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巨大的。

综合看第九题和第十题的问卷答案统计数据,可以从中发现现行的“阅读考级”所存在的一些缺失。而除了其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外,周浩教研员也在采访中提到了有关“社会风气”的问题。“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滋生了人们追求功利、浮躁的心理。放眼社会,人们只喜欢看手机、玩平板,却没有多少人在安静地捧书阅读。大人如此,生何以堪?[6]”因此,从改善社会风气方面来间接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促进学生阅读,刻不容缓。

三、关于促进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几个建议

针对本文上述的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的文献,提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的措施: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模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所以,在目的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当中,作为一线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在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来设置相关的阅读活动(如:常熟市的“阅读考级”)。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具体针对不同的学生该采取怎样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必须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观念,给学生直接参与进来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来进行阅读和参与阅读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成为阅读和阅读活动的参与者。这和前些年教育界所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是相通的,但比其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

与学校课堂教育不同的是,学生“课外经典阅读”过程中教师能够直接参与的部分更少,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教师等教育工作者能够做的,只是通过各式的阅读活动,当然也可以是类似于“测试”“考察”等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反思。让学生凌驾于这些阅读活动的设计之外,不给学生反馈机会所进行的阅读活动往往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阅读。

(二)教师要完成在学生阅读及阅读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教育”的内涵包含了“教学”和“育人”两个方面,而本文中一直在论述的所谓“课外经典阅读教学”,就是“育人”概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而为应对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功利主义”“重知识、轻素养”的现象而在2006年提出的“全民阅读”理念,在“学校教育”中也部分地体现为对学生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6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分析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概率教学内容编排上存在的瑕疵和不足,认为初中数学概率教学内容编排上要正确运用逐步递进、螺旋上升原则,要正确把握概率概念的提出时机,要正确处理实验概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遵循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体系的编排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特点;2.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和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基础数学教学发展特点;3.社会发展对学生数学能力素养的要求。只有充分考虑以上三方面,才能提高教学内容编排上的合理性。笔者试以华师大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为例,对概率内容编排的合理性作一番探讨。 

一、要正确处理分步与递进、螺旋与上升的关系 

从总体结构上看,教材在遵循《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时,把握得欠全面,造成了“螺旋有余,上升不足”的格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第三学段)概率的具体目标,比小学高段(第二学段)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高出不少,这就是初中阶段所要实现的上升幅度。针对概率的具体教学目标,教材采用分步达成目标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分步过多,分级过细。华师大版教材对概率教学内容的编排——七年级上:可能还是确定;七年级下:机会的均等与不等;八年级上:用概率估计机会的大小;八年级下:机会的大小比较;九年级上:概率的含义,概率的预测。这样造成了过多的重复,甚至与第一、二学段也有重复,缺乏层次感,缺乏递进性,使有些“螺旋”叠加缠绕在一起,其症结在于没准确把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割裂了逐级与递进、螺旋与上升的联系,出现了教学进程“又慢又费”的情况,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于这种贴近生活的概率及其思想其实设置两组、至多设置三组螺旋就可以达到目标,不必设置四组、五组,为“螺旋”而“螺旋”,为分步而分步。 

另外,在运用螺旋上升原则时,一要有一种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核心的东西(不妨称之元认知)统帅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如对概率,不妨把“研究随机性现象”“寻找随机性中的规律性”这一学科研究范畴作为编排主线。二要使每一组螺旋有头有尾,能自成较完整的体系,前、后组螺旋间要有联结的纽带。虽然新课程理念提出“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思想,但这并没有否定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必要性。现在教材以交叉编排方法为主,其实交叉编排方式仍是要顾及内容体系的,仍是讲究系统性的,只是为适应学生认知特点而采用交叉编排。如果螺旋结构不完整,前后螺旋衔接性差,反而会出现诸多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使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交叉编排方式也定会失去适应性和亲和力。还有,逐步递进、螺旋上升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其成立是有条件的。合理地运用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容易照顾到学生认识的特点,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如螺旋之间上升的幅度过小,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不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可见,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刻意套用这一原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要正确把握概率概念的提出时机 

从概率概念的提出上看,教材延误了时机。教材到九年级上才提出概率的含义,真是令人费解。其实,现在的初中学生,即使学校里不学概率,已有“可能这样,可能那样”“某某同学有很大实力当选班长”等生活经验,也往往在媒体中接触过“概率”一词,何况,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内容,所以在初中阶段,概率概念的提出不宜过迟,宜在七年级、八年级之交提出为妥。因为此时,学生处于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阶段,并对概率的实质和实际背景已有了相当的了解、体验,这时就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概率概念的教学。“课程内容的组织要考虑到:先让学生进行辨别,然后学习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规则或原理,最后把原理或规则用于问题解决”,可见,概念具有一定的统摄性,何况概率是一个中心概念,只有适时地进行概率概念教学,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可能性”“机会”的含义。概念还是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要素,有了一定的概念,并不妨碍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发挥,照样可进行合情推理以及其他瞬间性思维活动。古人提出“不悱不发”,要求我们不可“不悱而发”,也不可“悱而不发”。这套教材在概率教学中却出现了“悱而不发”的情况,这样会妨碍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义务教学阶段,概率概念教学在小学阶段,处于“犹抱琵琶半遮脸”状况,是很正常的,到了初中阶段,教材虽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但迟迟未闻“大珠小珠落玉盘”,影响了教材编排上体系结构的和谐,不利于学生便捷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三、要正确处理实验概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概率教学中,开展实验式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发挥高明的组织者,高水准的合作者,高超的引导者的作用,并有良好的教学设备设施,的确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活动成为充满探索、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但教材太器重实验概率了,有过分强调实验概率之虞,且实验概率的实验缺乏新颖性,“抛硬币”一抛就是三年,“掷骰子”一掷也是三年。 

其实,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灵活,贴近初中生的真实世界,拓展活动和探索的层次及空间,增强概率教学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所以教材编排概率教学内容时,在拓展活动和探索的层次和空间上,还大有文章可做。在实验概率层面,可多创设与概率意义有关的新颖的情景,可创设一些新颖的试验;在理论概率层面,也要有机地渗透有关概率的思想和方法,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实验概率和理论概率完美结合。具体编排上,七、八年级宜以实验概率为主,九年级宜以渗透理论概率为主。如果教材一味用试验来呈现教学内容,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不灵活。 

另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为学生制定超出他们现有水平、同时又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准则,这也要求在概率教学中,正确处理实验概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增加概率探索性实验的形式,并在时机成熟时加强理论概率的渗透。 

华师大版教材是出版较早的课改教材之一,其中存在瑕疵和不足是难免的,客观上,为编辑同类教材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我们一线教师认为编写或修订教材时,应力求避免以上种种缺憾。总之,教学内容的编排要遵循课程知识系统的结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最优化原则。自然,概率教学内容编排上也应体现以上原则。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8~119,40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归因学生自我归因因素对策

本文以下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来探讨分析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并且将影响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找出来,从而针对其中最重要的教学(学习)方法影响因素而提出几点建议,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成绩。

一、关于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研究方法

1.研究准备阶段

通过实际性的调查分析得知,教师的归因与学生的自我归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相似性,例如能力差异、努力程度、教学(学习)方法、家庭等因素。这些因素均是数学教师与学生们共同认同的原因,本研究针对这些因素来观察比较数学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

2.研究过程分析

(1)关于研究材料的准备阶段。首先准备调查问卷,而调查问卷是需要数学教师写出班级学习差的学生与学习优秀学生的因素;其次,选择班级中前四名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然后再选择班级中最后四名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第三,在调查问卷中将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选择三个出来;第四,让班级学生们均对调查问卷中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进行选择。

(2)关于调查问卷取样分析以及研究程序介绍。本研究参与的数学教师4名,参与本研究的学生均来自于某一所学校,学生人数分别为:a班级40人,B班级42人,C班级39人,D班级40人。首先,这些数学教师将自己班级中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以及数学学习差的学生选出各四名;其次,将自己认为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进行填写;第三,在调查问卷中将影响数学学习成绩的因素分布选择三个出来;然后,分布在每个班级中随机选取20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中影响数学学习成绩的因素选出来,最后将所有调查问卷进行收集、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教学教师的归因与学生们的自我归因呈现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均认为能力差异、努力程度以及教学(学习)方法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并且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按照选择比例排列如下:教学(学习)方法、努力程度、能力差异。因此,在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需要着重关注教学方法,而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二、研究讨论

1.比较分析教师归因与学生们的自我归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与实施,很多学校均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研究结果得知,教师归因与学生们的自我归因均一致变现为“能力差异、个人努力程度、教学(学习)方法”,因此,教学(学习)方法是影响数学(教学)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数学教师以及学生们需要在今后教学(学习)方面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拥有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学习)方案,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2.探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对策

首先,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当今素质教育政策要求来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并且将创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学习活动中。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备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给学生们提供更直观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成绩,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其次,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们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来帮助制定学习计划。同时,学生们需要根据制定的学习计划来安排自身学习,并且还可以利用当今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来充实、稳固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数学成绩。

本文简单地概述了归因的基本概念,同时将影响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且针对其中教学(学习)方法的影响因素而提出了几点有效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刘霄阳中学生学习困难归因分析与问题解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8

数学态度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对数学学科作出是否接受、是否喜爱等行为选择的内部心理状态.[1]学生的数学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态度十分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2].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现在的数学态度情况做一些调查研究.从已有的调查研究看[3][4][5][6],还没有人专门对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的,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态度做一些调查研究.

2研究设计

2.1被试

本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县两所农村中学的206名初中生作为研究的样本.此次共发放问卷206份,收回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32%;其中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08%.有效样本的构成为:

(1)性别:男88人、女99人.

(2)年级:七年级58人、八年级64人、九年级65人.

2.2调查工具

选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吴明隆等人编制《小学生数学态度量表》[7],该量表分为4个因子:学习信心(10个题项)、有用性(7个题项)、成功态度(7个题项)、探究动机(6个题项).量表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正向题分成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能确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反向题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记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

2.3数据数理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

3.1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的总体情况

数学态度问卷及其各分量表的平均得分及等级评定(见表1),反映出小学生的数学态度情况.

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有用性、成功态度、探究动机、学习信心.

为了了解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关注那些得分相对较低的题项.表2列出了平均值小于3的各个题项,以及在该项目上做出负面回答(分值为1—2)的人数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信心这一维度.

3.2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态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

表3:不同性别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及其因子均数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的数学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学习信心因子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有用性因子、成功态度因子、探究动机因子上男、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男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显著高于女生,可能是由于农村初中生受“男生更适合学习数学等理科,女生更适合学习语文等文科”这种传统观念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农村家长“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使得家长对男生的支持多于女生.

3.3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态度及其各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

表4: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及其因子均数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初中生的数学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两两配对Scheffe分析发现:

(1)初一学生的数学态度显著高于初二数学.具体表现在学习信心因子、有用性因子、探究动机因子上都是初一学生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在成功态度上初一学生与初二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这两个方面的数学态度初一、初二学生一样.

(2)初二、初三学生的数学态度没有显著差异.具体地表现在学习信心因子、有用性因子、成功态度因子、探究动机因子上初二学生与初三学生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这四个方面的数学态度初二、初三学生一样.

(3)初一学生的数学态度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具体表现在初一学生在学习信心因子、探究动机因子上初一学生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在有用性因子、成功态度因子上初一、初三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这两个方面的数学态度初一、初三学生一样.

初二、初三学生的数学态度显著低于初一学生,可能是由于中考的影响,初二、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据该校老师讲农村初中中考的升学率普遍很低,该校每年能够升入高中的学生只有20%多一点.

4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有用性、成功态度、探究动机的数学态度较高,学习信心处于中等水平.

(2)男、女生的数学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点应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

(3)初二学生的数学态度与初三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初二数学、初三学生的数学态度要显著低于初一学生,这一点也应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梁仲明.试论小学生数学态度的形成和发展[J].教育导刊,2002,(7):26-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3]邹庭荣,徐宝慧,肖云萍.拉萨市藏汉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7,6,(4).

[4]游安军,何明.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发展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7,(2).

[5]赵鹏程,杨伊生.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2):102-104.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9

关键词:预选士官;教育模式;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77-02

近年来,随着大量高新技术装备列装,海军对专业士官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对专业士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士官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士官教育一般划分为初级预选、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初级预选士官培训处于基础地位,其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强预选士官发展潜力,为初中、中级、高级士官的教育训练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岗位任职能力,为执行作战训练任务奠定基础。军事院校承担着初级预选士官的培养任务,为部队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士兵,但从“实战”的具体要求来看,他们的能力素质、发展潜力还有不少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确保“打赢”的岗位任职需求。为此,必须积极推动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改革,瞄准实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预选士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确保“打赢”奠定人才基础。

一、初级预选士官特点分析

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的对象是刚完成入伍训练的新士兵,通过分析总结,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了解部队不足。初级预选士官在院校培训时,到部队时间仅有几个月,军事素养还不高,对部队的要求、装备实际情况了解有限,还处于在逐步适应的阶段,对院校培训的意义认识理解不深,思想上、情绪上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2.学习目的不明确。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期间,往往难以把握所学知识与岗位任职之间的关系,对高新技术装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多数受训对象仅重视装备操作技能,对专业基础理论兴趣不高,没有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对个人发展潜力的重要作用,对未来复杂作战环境中武器装备有效运用与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理解还不深入,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还不是非常明确。

3.学历水平不均衡。近年来,通过对初级预选士官班的教学对象的问卷调查、摸底考试,发现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文化水平差别较大,少数受训对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多数为高中学历、还有少部分仅有初中水平,受训对象学历水平不均衡。

4.理论基础薄弱。初级预选士官普遍具有“90后”的显著特点,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对于新事物容易产生较强的兴趣。但是,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高新技术装备相关知识接触不多。摸底考试表明,与专业技术课程学习相关的数学、物理课程,大部分人成绩不理想,对信息化装备涉及电子对抗、指挥自动化等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非常少。

二、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存在的问题

各院校初级预选士官培训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开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相似。从近年来某型末端武器防御系统的初级预选士官培训实践看,结合“能打仗,打胜仗”的总体要求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渠道单一,受训时间过短。初级预选士官是刚完成入伍训练的新兵,其培训教育工作一般由院校承担,渠道相对单一。而院校与部队存在一定差别,受高新技术价格昂贵且部队更新需求迫切的限制,院校往往缺少实装,在初级预选士官实操培训方面存在很大制约。另外,初级预选士官在院校需要完成装备理论、操作等课程的学习,受士兵服役期只有两年的限制,他们院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不能过长,目前安排的受训时间一般仅有几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训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2.需求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士官作为未来作战的主要力量,其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现代高技术战争复杂多变的情况。初级预选士官教育课程设置必须在准确掌握部队士官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论证。然而,士官到底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装备知识、专业技能、作战理论,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能打仗,打胜仗”的总体要求,在部队缺少实战经验的条件下,很难准确把握,造成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以某型末端防御武器系统初级预选士官班为例,共设置20门课程,除了政治、文体等课程外,专业基础课共5门、专业课共9门,由于初级预选士官在校时间短,安排这么多的课程,他们很难有效掌握。

3.培训手段单一,学习热情待加强。士官是一个技能性很强的岗位,需要他们熟练掌握装备操作使用技能,以便在战场上能够根据战况和指挥员指令,准确、迅速地操作装备完成预定的任务。而院校普遍缺少实装训练手段,现役装备尤其是高新技术装备缺口很大,模拟训练器材也不完备,造成初级预选士官的课程授课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授课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初级预选士官是刚刚入伍的新战士,还处于了解部队的过程中,对高新技术装备缺少整体性认识,还不能充分理解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加之课程的内容专业性太强,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三、提高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水平的措施

1.改革培训模式。秉承“能力核心”的教育理念,按照“筑牢发展根基,持续提升能力”的改革目标,对单一的阶段性的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以部队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初级预选士官特点和部队实际工作,打造“院校培训、部队训练、网络助学、教员送教”一体化的持续性培训模式,促进院校与部队有机融合,推动初级预选士官教育水平持续提升。院校培训以理论基础为主,侧重发展潜力培养;部队训练以装备操作维护为主,侧重基本技能培养;网络助学以军网为依托,建设网络课程,打造作战理论与方法、外军主战装备及战法、典型案例等教学资源,侧重能力素质的持续培养;教员送教以部队装备使用中的问题为导向,由部队提出需求,院校派出教员到部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现场辅导,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模式可充分发挥院校人才资源、部队装备资源优势,形成培训合力,也便于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克服初级预选士官在校培训时间短的弊端,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2.完善组织机制。一体化培训模式涉及院校、部队两个不同主体,培训活动环节多,要有效推动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模式改革,必须重视组织机制建设,推动形成以“院校―部队”为主体的初级预选士官培训领导机构和专家组,建设领导负责、专家全程指导机制,建立学院和部队之间的沟通联络渠道,全面推动培训工作顺利转型。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多方资源,制定具体措施,在切实掌握部队需求的基础上,推动相关教学单位,形成教育教学详细方案,确保培训活动顺利进行;专家组负责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辅导、教员送教等工作,确保初级预选士官培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调整课程与教学内容。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是关键,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从部队实际需求出发,优化调整课程与教学内容。在调整过程中,注意充分调研,抓住初级预选士官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明确未来作战需求,全面掌握部队士官岗位的划分设置、职责权限、能力标准,在部队协助支持下,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三个关系”,一是要把握初级预选士官培养与初级、中级、高级士官培训之间的关系,明确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的基础性地位,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二是把握装备维护岗位与装备作战使用岗位对知识结构的不同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装备维护岗位人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侧重于装备组成、原理、维护技能等,而对装备作战使用岗位人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拓展;三是把握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之间的关联关系,明确不同岗位人员培训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切实做好发展潜力培养与岗位任职技能培养的平衡。在明确“三个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灵活调整课程内容,突出教育重点,为快速提高初级预选士官能力素质奠定基础。

4.优化教学班次和教学方法。对教学班次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必须从初级预选士官特点出发,坚持“能力导向”原则。针对初级预选士官学历水平不均衡、接受能力差异的特点,按照岗位能力需求,优化教学班次。按照学历水平、接受能力的高低将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的单个专业班次划分为高级班和初级班两个班次,采用小班化教学。初级班以实操课为主,理论课为辅,理论课与实操课学时比例为3:7左右,侧重于实操技能培训;高级班实操课与理论课并重,学时比例为1:1左右,关注发展潜力、实操技能均衡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避免“满堂灌”教学方法,增加案例式教学比重。从近年来的案例式教学实践看,案例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初级预选士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5.加强训练手段建设。初级预选士官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对操作维护技能的要求很高,而技能培养不能脱离实践教学,因此,必须加强训练手段建设。在院校不具备实装教学条件的情况,一方面应该尽快加强训练手段建设,配备体系完整的模拟训练器材,强化模拟训练。另一方面,需加强院校、部队培训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优势资源共享使用。

6.重视文化引领。部队与院校密切配合,积极营造“尚武文化”氛围,不断强化初级预选士官“当兵打仗”的意识。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通过法规制度学习、爱装管装教育等活动,利用新闻报道、标语口号、知识竞赛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初级预选士官认清到自身职责,深刻理解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强化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训练中,为提升初级预选士官能力素质增添持续动力。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10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学习动机;中国农村;初中生;自陈量表

一、问题提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水平的竞争。世界各国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而动机与行为则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了解他们在不同阶段需求的变化与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层次可分为从低级到高级七个层面。从需求的内容来看,学习成就与好奇心属于尊重和求知的需求,学习自觉性属于自我实现需求,属于高级需求。而只有当低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需求。了解初中生的需求,是应用需求层次理论激发初中生学习动机和自觉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我编写了这套自陈量表,以期为了解和鉴别初中生的需求层次,为在我国教育心理学领域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本次调查以整班抽样的方式选取了中国福建农村某初级中学初中二年级6个班的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量表260份,收回248份,回收率95%。回收量表中有效数据213份,有效率85%,其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年龄范围14~20岁,平均年龄15.7岁,所有被试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均为汉语,无阅读障碍,无任何心理疾病史。

2.研究程序

初测量表由三部分组成。指导语部分对测验内容、目的、作答方式和注意事项进行了交代。作答方式采用的是文字等级式量表,要求被测者根据各题项中的陈述与自己的符合程度选择一个选项。个人信息采集部分,包括性别、年龄和学业等级。量表主体部分,共有140个题项,涵盖所有7个需求层次特质,每个特质上包括20道题目。每个特质上的题目编排都经过了非系统化随机处理。

三、研究结果

1.项目分析

用excel进行初步的数据录入和管理。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统计、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根据难度或相关系数来删除不符合标准的题目。

2.信度分析

为确认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对录入数据进行随机抽检,对出现异常值的数据行进行原数据比对复核。并对采用系统均值对缺失值进行了填补。将数据库中的按学业等级平均分为两组,并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将差异不显著的项目删除。

参考初测数据修订测验复本后,对预测对象进行第二次试测,间隔一天重测。重测信度为0.90(p

3.结构效度

总量表的结构经过删减,最终在32个因子上共保留42个题项。求每个分量表中各因子总分,以32个因子总分为测量变量,以六个分量表为潜变量,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基本方法同前。模型拟合良好,符合统计学要求,修正指数(m.i.)也说明不必进行修改,因此可接受为最终模型。同时,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464~0.999之间。显著性检验表明,所有因子的维度载荷都是显著的,p

4.建立常模

本研究以常模人群的客观数量化的评价为依据,为量表的客观评分法制订了初中不同性别的百分等级常模,参照常模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和评价。常模(即LCU值)包括七个分测验,来自由173人参加的需求层次自陈测验,分数经整理,并将原始分与百分等级的对应关系呈现在一张转化标上。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同原始分数在不同的分测验上的百分等级不同,为了得到各分测验上相同的百分等级,则需求有不同的原始分。利用此表可直接比较一名初中生在需求层次各项分测验上的成绩。

四、讨论

量表各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本研究是中国农村初中生需求层次自陈量表的初步研发,目的是在参考国外理论架构和既有问卷或量表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适合中国的本土化量表。本研究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基础,保持其七个需求层次维度的整体架构不变。不过,尽管存在既有的因素结构,但由于其仅仅是理论思辨的结构,特别是七个需求层次更不一定是稳定结构,因此,本研究还是进行了从头开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最后,需求层次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和概念群,很难短时间内通过几次测验和分析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测量工具。所以,目前的精简版本只是初级版。同时,精简版也为今后增加其他有代表性的题目提供了可能。在随后的测验中要逐步增添适合中国当代文化背景的题项和测谎题项,在不断验证中完善这一工具。

参考文献:

[1]戴海崎,张峰,陈雪.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03.

[2]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3.

[3]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3.

[5][美]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李文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

[6][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

[7][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许金声,刘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1).

[8][美]弗兰克·G·戈布尔.第三次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吕明,陈红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