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自省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7:32

自查自省报告篇1

教育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工程。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使教育更好、更快地适应**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自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以来,我市经过全面发动,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使全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于XX年3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评估验收,使**跻身于省教育强市的行列。通过省委、省政府教育强县命名两年多来,我市立足于新的起点,以更高更严的要求对照《XX年**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寻找差距,分析原因,落实措施,努力整改,不仅使原来基本达标的两项指标达到评定标准,而且使已经通过验收的23项指标的达标水平又在原来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概况

**地处**省中部,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现行政区域划分为10个镇,4个街道,总人口503万,是闻名全国的

百工之乡

五金之都

。XX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1.72亿元,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995元,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标连续5年名列全国百强县。

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革和发展,全市现有普通高中8所,职业高中4所,初中18所,小学63所,特教学校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电大**学院1所。全市在校生高中15118人,初中22478人,小学50095人。学前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现有幼儿园167所,在园幼儿27131人。教师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逐年提高,现全市在职教职工5176人。

通过教育强市评估验收,标志着我市教育事业已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成功创建教育强市而满足,而是以此作为发展优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新契机,再一次将创建更高水平的教育强市作为奋斗目标和不懈的追求,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全市工作重点,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倾力打造和谐教育,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使教育发展内涵更为丰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誉度不断上升。

二、在巩固创强成果的基础上创优

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抓整改

通过教育强市验收后,市委市政府在肯定我市教育创强成绩的同时,更多地看到了差距和存在的不足。为确保整改提高目标实现,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创建领导班子不散,工作力度不减,做到整改单位、内容、责任、期限四落实,全力以赴确保整改到位并全面创优。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教育创强时的职责分工,确立专人负责,使教育创强整改的后续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评估验收时认定为基本达标的两项指标,达标难度大:

自查自省报告篇2

象山县实验小学

关于申报省示范小学的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象山县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数易其名,1986年命名为实验小学。学校于2004年9月迁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87.6亩,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89余万元。学校拥有48只普通教室,30只辅助教室,实验楼、行政楼、体艺馆、图书馆、报告厅、运动场、餐厅等一应俱全;学校还配有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教室、语言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普教仪器等均按i类标准配备,简易多媒体进教室。目前学校的环境、校舍、设施堪称省内一流。

学校设计规模48班,现有学生1664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84人(其中3人内退),平均年龄37岁,学历全部合格,高学历占86%,中级以上职称49人,其中市名师名校长2人,县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1名,县骨干教师5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坛新秀3名,县教坛新秀17名。

几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奉行“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长期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认真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象山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等。

二、学校工作回顾

(一)科学管理,营造拼搏氛围

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学校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教学为核心,学生参与为中心,教师提高为重心,学校发展为准星”的工作思路,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优秀”三级班集体达标为载体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开展“五自争章”和“一日常规监督制”活动,构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有序、教育为先、养成为主、讲究实效”的德育体系。在学科教学上,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策略,构建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确立了研究与实践操作框架和运行方式,课内在“提前、渗透、拓宽、自学、分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程式;课外大力开展学科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师资培训上,围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一主题,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坚持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思路,创建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上课、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采用“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循环方法,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平时严格按“三级、一评、一考核”制度来保障师训工作的展开,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坚持“民主竞争、德才兼备、人尽其才”原则,采用工会主席直选、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学岗位聘任,教师职务评聘分离等多种措施,把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进。

(二)德育为先,培育一代新人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们根据德育自身的特点及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德育创新”,使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艰苦奋斗等教育时时闪烁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是拓宽行为规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行为养成、行为规范”教育上。学校制订了《象山县实验小学学生常规手册》一部,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落实规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认知方面,要求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在情感方面,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目的;在行动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自我调节的习惯。为此,学校在班集体建设上开展了小学生自主发展班集体三级达标活动——即“合格班集体”、“良好班集体”、“优秀班集体”三级评定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定标——达标——验标——认定”。这样,大大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校的行为规范达标班为100%,优良班集体为80%。

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内容,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做到五结合:即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与科技活动教育相结合,评比“科技新星”;与学校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跟父母学一手”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相结合,让每个同学成为文明小使者;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逢寒暑假,政教处、少先队均安排以“实践公民道德”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此项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顾晓岚同学获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同年12月顾晓岚事迹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实践公民道德10个最感人故事奖。同年,王谱绚、邵贤俊、顾晓岚同学获市青少年英才奖。

第三是构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单靠学校一个点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教育主线。并建立了校、班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与派出所、当地驻军等单位签订协议书,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园关系。同时还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各类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它们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教育场所。并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天天向上。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少先队组织自1981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红花少年”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省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省“创造杯”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省雏鹰红旗大队。

(三)育人为本,造就学高之师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

师德是“灵魂”。我们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依据,制订“师德公约”,在教师中开展自尊、自爱、自强竞赛活动,把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基础和从教的动力。1997年,学校还编制了《学校行政规章举要》,详载各级岗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选载现行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规,倡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文明”的校风,“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把“师德”的含义从爱生扩展到树立主人翁态度,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始终把教师的发展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强调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等,逐步实施《实验小学教师学科训练方案》。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从学校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坚持以教师的自学、探究、合作研讨辅之以他人指导帮助为主要形式;坚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通过“教学基础达标活动”和“教师特长专项训练”,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写教案——上课——交流——写论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写字、简笔画、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专项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钻研业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名师带徒”策略。学校出台了《实小星级教师评选方案》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师为契机,抓点促面,加强了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实现了师资整体素质的再优化。“名师兴校”工程的另一重点,是实施“名师带徒”策略。学校积极实行“骨干带徒”制度,把师徒的业绩和荣辱紧捆在一起,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教师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发表、交流或编入文集的共计120余篇(其中全国一等奖3篇)。本学年县、市级课题共结题6项,其中林彩球、励赛斐、舒静、欧绪成四人合作的《小学阅读开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课题获宁波市首届基础教研系统成果三等奖;吴伶俐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获县一等奖,市三等奖;舒静的《开放性习作评价初探》、许照春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两篇论文分别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励赛斐的《下水文——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特殊作业》一文获宁波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上。鉴于学校师训工作成绩显著,于2000年和2002年学校两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四)科研兴校,追求优质教育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是学校工作的主题。为此,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内容课题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把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纳入教育科研体系。学校制订了《科研工作条例》、《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体管理各级立项课题及指导全校教师教育科研实验和理论研究。

在“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具体要求下,我们按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合理地把教师按课题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项课题31项,参与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的84%。其中校级23项,县级5项,市级2项,省级1项,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网络。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一个“学习——实践——交流——小结”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对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严格控制,每年召开选题会议,确保科研的正确方向;定期检查《教育科研实施记录》,举行各级课题阶段性汇报会,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坚持“科研围绕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理念。为了推进科技工作,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的研究(省立项课题);为了激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潜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成功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项课题)。让科研成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灯,使教研成为科研工作的广阔天地。至今我们已初步形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知识——检测——评议——延伸”的“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于1986年定为省级电教重点学校,1996年市电教馆定国“宁波市电教实验学校”,1997年后,学校先后被定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各类学校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实验学校”、“九五”教育科学《东南沿海地区小学道德启蒙教育及小学生品德心理研究》课题成员学校。几年来,学校《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普教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城镇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等11项科研成果均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五)发展个性,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促进个性社会化,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我们深深懂得,要使学校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

科技教育结硕果。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源远流长。1978年,为了响应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号召,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坚持一年一次“爱科学活动月”,在爱科学活动月内,要求每个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籍,讲一个科学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坚持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览,至今已举办“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展览27届,获得各级各类小发明奖的作品计有209件,其中县级83件,市级96件,省级25件,部级5件。1987年学校被评为省、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02年6月,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为了继承和推广这一优秀的办学成果,学校适时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标:夯实“三小”基础,拓展科技教育内容,创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学校以《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科学、科幻画、三模等多个兴趣小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广泛开展科技活动,使本年度的科技教育在小发明、创新方案、科学论文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举行了“人类未来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评比。在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秉彦、学的《赤潮对象山港海域影响及预防》获三等奖,同时又获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希望奖”,学校也因此获海尔洗衣机一台;在省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两件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为精品选送市参赛,占全县中小学作品总数的六分之一;在县首届中小学“三模”竞赛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有7名同学获单项一、二、三等奖;全校共有3篇科普论文、生活妙点子、小发明设想发表,3篇环保论文在县里获奖;科技论文《关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获宁波市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二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比赛。

艺术教育展个性。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从1986年起,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推进和强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文艺班,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团”和器乐、书画、手工等十多个艺术兴趣小组。于1992年,学校还结合音乐教学改革,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全校一千余名学生迅速掀起了学习乐器的热潮。为了诱发学生的兴趣,学校还邀请了号称“世界笛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陆春龄教授为学生作了精彩的表演,举行了笛子大奖赛,组织“革命歌曲学唱月”活动。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声”录音比赛中获二等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琴、棋、书、画、舞训练班,形成班级艺术教育特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校还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举行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编织、剪纸等作品展览,举行“小学课本剧”会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动中拓宽知识视野。学校书法小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参加县、市、省、全国展出,共有67人次获奖,其中全国级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获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一等奖,王东升于2001年获全国小学书法大赛金奖。学校美术小组创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别在县、市、省、全国得到展出。《石浦无核桔大丰收》、《反腐蚀》等五幅作品被编入《宁波地区少儿画册》,有的还在《浙江日报》上刊出,《黄鱼大丰收》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还被选留在全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长期陈列。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陶冶了本校学生的情操,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培育了一批艺术新苗,也推动了我县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体育活动显特长。我校是省、市田径传统学校。在2000年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分别在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共获得6.5枚金牌,为象山代表队出了一份力。2003年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省传统学校田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并被大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003、2004年参加市传统学校田径比赛,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八名。体育运动的成绩,是教练员用汗水换来的,他们业余训练时做到“三心”即恒心、爱心和奉献的心,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发现苗子,及时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向上一级体校输送,并做到送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我校计有14名队员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队、上海体院少年乒乓球队、省体育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受训,既为上级输送人才,又为学校获取各项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积极做好正常性体育工作的同时,还利用重大的体育活动期间,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家长、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奥运会选定2008年主办城市还有100天时,全校1800余名师生在80米的长卷上举行绘画、签名活动,由县邮政局免费寄往北京奥申会,期盼北京申奥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步行街最热闹的地方举行“巨鹰杯”乒乓球擂台赛,让社会上乒乓球爱好者跟学校乒乓球小选手进行球艺上的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选手的球艺,同时还能激发起乒乓球选手锻炼的积极性,让社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

由于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度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学校田径队被评为先进团队。2003—2004年度被评为宁波市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最近还被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三、指标达标情况

(一)学校管理

1、学校始终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孩子”为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规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此项达标。

2、学校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试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班子成员大都为县内顶尖骨干教师,他们各怀所长,都有独立组织指导工作的能力,平时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条理清楚、管理规范。此项达标。

3、校长是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教学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中小学高级研修班学习,长期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平时能任教一门课,联系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课题,且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县获一、二、三等奖。此项达标。

4、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传统教育为载体的师生人文素养尤为突出。此项达标。

5、“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课题。全校教师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明确爱生是师德的灵魂。近年来没有发生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此项达标。

6、学校建立了符合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机制,每年对教师进行“德、勤、能、绩”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星级教师的评选。学科教学质量只是考核和评选的一个方面。此项达标。

7、学校建立对学生全面素质考评制度和特长生考核办法,注重过程的测评,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不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此项达标。

8、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行为习惯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防范、检查制度。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也无安全隐患。此项达标。

9、学校收费规范,严格按宁波市“一费制”规定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二)教师队伍

10、全校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81位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9人,占教师总数的85.2%,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有41人,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较合理(男女结构欠合理)。此项达标。

11、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学校配有音乐教师4人、体育教师4人、美术教师4人、外语教师4人、计算机教师1人,满足平时教学的需要。此项达标。

12、学校教师奉行“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坚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绝大部分教师一般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此项达标。

13、全体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大多数教师能上县级以上公开课,各年级各学科都有在本地影响较大的骨干教师,其中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1人、县名师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1人。此项达标。

14、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强烈,大部分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目前学校有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20项,有66人参与课题研究,占专任教师的84%。此项达标。

15、学校把建设一支集学习、实践、探究为一体的教师团队作为校本培训的目标,建立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课堂教学、教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制订了近斯和中长期师训计划,开展了“二级一体”的校本培训。此项达标。

16、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及县级以上的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津贴和奖金等。此项达标。

(三)办学条件

17、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在校生2160人(现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学校占地面积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绿化约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学校的办学规模、用地面积、校舍面积、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及体育活动设施等已通过省标准化学校一级标准验收。此项达标。

18、教学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卫生器械设备达到省规定一类标准;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没有到位,劳动基地和劳动实习场所尚未建立,图书生均还不到15册;学校食堂、饮用水源及厕所等符合卫生部、教育部有关卫生标准或要求。此项基本达标。

19、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达到县规定标准,日常公用经费的来源除收取杂费外,其余由财政预算安排。此项达标。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质量

20、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继开展了“三级班集体达标”的研究和“以班集体三级达标为载体、德育一体化”的研究,力求以学生个体行为达标为基础,全员参与为保证,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此项达标。

21、学校是县新课改的试点学校,其间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上提出:“提前、渗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层、自学、创新”的改革举措,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基本程式和“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显著。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此项达标。

22、学校教研活动按“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方法循环往复、正常有序地进行;校教科室定期汇编《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师的教学、科研文章。此项达标。

23、学校有中、长期的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也有每学期的实施计划,且有较完善的科研档案;学校订有报刊61种,工具参考书135种之多,并配有教师电子阅览室,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较齐备。此项达标。

24、学校本着“整体综合优化与单项专题研究并进”的精神,坚持校本研究,多项课题在省、市、县获奖。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曾被宁波市誉为市基础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从78年至今学校共举办了27届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成果荣获省普教科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推动了我县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此项达标。

25、根据省、市、县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意见》,保证了学生每天6小时的在校时间和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教育质量高,学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此项达标。

26、学校随机编班,没有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之分。此项达标。

27、十几年来,学校无流生。此项达标。

28、学校重视推行使用普通话,并将普通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语言,专任教师普通话该达标的全部达标。学校是宁波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有良好的写字规范教学基础和氛围。此项达标。

29、学校积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会,创办了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和警民共建组织,并以“县烈士馆”为德育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多项社会调查报告在省市获奖。此项达标。

30、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聘任校外辅导员、邀请专家讲座、施行师生结对帮扶等办法对少数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此项达标。

31、学校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采用党员结对、学杂费减免、慈善捐助、个别辅导等办法和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此项达标。

32、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建立特长生评选制度,平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场地,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假日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信誉得到社会、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此项达标。

(五)示范作用的发挥

33、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尤其被命名为实验小学以来,她是象山小学教育的缩影。在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音、体、美、劳技教育等方面无不走在全县的先列,特别是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教科研和师资培训等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为兄弟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教学骨干。此项达标。

34、结对帮扶、加强校际间的合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几年来,通过送教下乡、派员指教,挂职培养、跨校带徒等措施,与兄弟学校展开合作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

象山县实验小学

2005年6月

象山县实验小学

创建浙江省示范小学

二oo五年六月

目录

1、浙江省示范小学申报表

自查自省报告篇3

江苏省教育厅:

近年来,在市、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迸发出极大的热情与活力,以富于创造、卓有成效的劳动,赢得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获得了“市模范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等多项殊荣。

学校占地面积32668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为7168平方米。有25个班级,1500余名学生,由于学校控流工作措施得力,学生巩固率100%,实现了多年无流生的佳绩。现有在职教师9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2人,占教师总数的87%,并且大部分在35周岁以下,是一支年轻向上而又充满活力和拼搏精神的群体。

按照《江苏省模范学校标准(修订稿)》有关要求,我们组织力量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认真的自查。我们认为,我校已经具备了申报省模范学校的条件。现将我们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鲜明、具体的办学思想深入人心,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校明确提出了鲜明、具体的办学思想: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全面育人,发展特长’为办学方针,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舍中人’为具体培养目标。”这一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我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在理念上的高度概括。这一办学思想的确立,使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遵循正确的方向,建立在坚实、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近年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办学思想的宣传、普及和研讨,不断加深对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密切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使其日渐深入人心,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可喜的变化。

实行依法治教,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完善教代会制度,保障民主参政议政和校务公开落到实处,为教育教学“上质量”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们认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是一个根本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变化,是我校各项改革得以深入,顺利推进的思想基础。回顾几年来我们走过的历程,这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深刻变化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是极其鲜明和显而易见的。 

二.以主体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不断深化,取得一定成效。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12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办学目标,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两年来,我们以主体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以教育科研为导向、动力,大胆改革、探索,不断创新,在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与成效。 

1.以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自觉性为切入点,创设学生自我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全面推进德育建设。从确立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健全了德育领导、组织系统,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格局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舍中人”为龙头,在德育的内容体系,德育形式、渠道、方法、手段体系,德育的评价方法、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深入地研究,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工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2.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课堂教学模式为蓝本,结合我校学生和师资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化,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教学改革的深入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明显改观。 

3.稳步推进课程设置改革。主科和副科、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立体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技能课、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活动形式、师资配备、配套制度逐步健全,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创设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学生自主选择成为可能。 

4.围绕校级课题申报制度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健全了教研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建立了学校教育科研室,初步形成了以教科室主任牵头,教研组长分头负责的学校教研运行机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教研成果,学校整体教研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两支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1.完成了学校行政机构调整;逐步完善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参政议政职能得到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以学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用人机制、整合校产资源以及校产资源再开发的宝贵经验。 

3.干部队伍经过初步调整,在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渐趋合理,校外学习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措施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择优聘任、动态管理的队伍优化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四.学校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净化、美化、优化的环境建设目标提前实现。 

紧紧抓住启动创建“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的发展契机,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用近4年的时间,耗资300余万元,基本完成校园环境建设的各项任务,学校基本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按照建设“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的理念,制定了舍中校园总体规划。围绕创建“古诗词文化特色学校”目标,以古诗词锦句装饰教室和学校的公共场所,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明确了校园的功能分区和再建项目的风格、色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累计投入近100万元,新建了自来水深水井、浴室、学生大餐厅,并对校园给排水、、供电、照明、广播、通讯和闭路电视网等线路重新布局;对锅炉房及附属设备、配电室及附属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基础设施的负荷能力,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投入20万元,在全县农村中学率先建成了由三十台高主频电脑组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全了信息技术课程。

4.三年累计投入190余万元,建成了成了2500平米的三层教学楼两幢,使目前学校的教学用房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五.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思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目前“每周一诗”活动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将把特色创建活动逐步引向深入,准备用三年时间让这一特色项目在我校真正扎根、开花、结果,让每一个跨入舍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古诗词文化氛围。具体措施有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创建古诗词文化特色学校做好各项保证工作。开辟创建工作的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学校橱窗,定期刊出特色创建的动态、师生的教学及学习心得,形成独特的特色创建氛围。2、师生全员参与,营造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根据进度,扎实开展好“每周一诗”古诗词背诵活动,要做到“每周一诗”全员参加,不但学生要背上,老师也不例外。班级板报开辟一块“古诗词专栏”。学生人手一册古诗词的课外阅读书,定期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每学年在教师中举行一次“经典古诗词朗诵会”,并让全体学生观看。在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的第13周开展“古诗词校园文化节”活动,开展诗歌朗诵、背诵竞赛、名句接力赛、以及名句填字游戏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创建环境。

自查自省报告篇4

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衡阳市群众艺术馆

1996年以来,我馆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改革创新,从“提高能力、彰显实力、强化活力、提供动力”四个方面入手,扎实工作,团结奋进,使全市群众文化事业迈上了新台阶,为促进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6年起,年年被市文化局评为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199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的优胜单位,2004年6月,经市文化局推荐,市编委、市人事局等单位严格评审,我馆荣获全市首届“优秀事业单位法人”称号,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突出重点,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群文工作能力

为了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文化的能力,提升和保持群艺馆的品牌形象,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我馆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上狠下功夫,同时建立健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制度,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从而使干部职工的创作能力、组织与辅导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一)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衡量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是否繁荣,其重要的标志为这个地方是否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我们要求全馆专业人员加强自身创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十年来,我馆业务干部在音乐舞蹈创作、美术摄影创作、文学曲艺创作等方面硕果累累,先后创作出了许多弘扬正气、真切感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其中有109件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二)进一步提高组织辅导能力。我馆在主办和承办市级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辅导市直各单位和县(市)区的群文活动;10年来先后为市直、基层和驻衡单位策划、组织、编排和辅导文艺活动万余(场)次,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文艺辅导和少儿艺术辅导培训,1995年创办的群众文化艺术学校积极领舞全市艺术培训市场,常年开办各门类艺术培训,每年平均辅导学生2000余人次,并为中央、省市专业艺术院(校)输送大批艺术人才,也为基层培养一批又一批艺术骨干。

(三)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能力。群众文化工作既要注重实践,也要重视理论的创新。因而我们注重积累、注重调研,深入研究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文化的新路子,以创新的精神指导实践。①创办了湖南省第一家市级群众艺术馆网站,全国各地群众艺术馆单独建立网站总共只有10家,通过这个网站,我们加强与全国各地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总结推介了全市各项文艺活动及工作经验,从而为全市群众文化工作开拓出新的平台和空间;②设立群文理论研究专栏。在馆办刊物《石鼓文化》、馆网站上开设群文理论专栏,报道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动态和我馆的一些典型经验,刊登群文理论研究论文,加强馆站群文工作交流,探索群众文化的工作经验;③认真撰写衡阳文化志群文口部份,探寻群艺馆的发展轨迹,预计年底出书;④在全国“群星奖”群众文化理论评奖中,我馆颜国强的论文专著《美术作品浅谈》和我馆组织辅导的论文专著《走进书法》、论文《新时期职工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获优秀奖。在全省群众文化理论征文大赛中,我馆业务人员的论文也频频获奖。

二、面向基层,积极开展活动,不断彰显群文工作实力

我馆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生活,围绕中心,突出抓好“群星奖”、“蒲公英奖”,组织、策划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群文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彰显我馆群文工作实力。

(一)组织作者创作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活动。自1996年以来,我市均在全国“群星奖”比赛活动中获奖。其中1996年,我馆聂春吾的音乐《堆沙堆》获第六届“群星奖”铜奖;1998年,我馆刘爱成的摄影《穿过梦境》获第八届“群星奖”金奖;这是我省至今在全国“群星奖”摄影类获得的唯一金奖,1999年我市选送的歌曲《晒秋》获第九届“群星奖”银奖;2001年,我市选送的花鼓小戏《今又中秋》获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我馆组织参加全国历届“群星奖”评奖还获铜奖3个,优秀奖9个。参加历届全省“三湘群星奖”大赛共获金奖8个,创作一等奖5个、创作二等奖1个,银奖12个,铜奖8个,在全省名列前茅。

(二)组织作者创作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全省“蒲公英奖”的比赛活动。在历届全省“蒲公英奖”比赛活动中,我馆所组织创作的节目其成绩均名列前茅。1998年,我馆组织举办了全市规模最大的活动——98“蒲公英”少儿艺术大行动,共有2000多人次参加。2001年,我馆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音乐)大奖赛,创作的无伴奏音乐作品《山乡素描》获创作金奖、表演银奖,独唱《祝福祖国》获铜奖;在2003年湖南省第三届“三湘蒲公英奖”少儿音乐大赛,我市选送的5个音乐节目,荣获金奖2个,银奖3个;2004年我馆编排群舞《丫丫剁辣椒》获金奖;2005年,我馆创作编排的独唱《哟火火》、表演唱《瑶家娃娃》均荣获金奖。近10年来,我馆组织参加全国“蒲公英奖”评奖活动中,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6个。组织参加全省“三湘蒲公英奖”获金奖16个,银奖18个,铜奖107个。

(三)组织作品参与省“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活动。1996年,由我馆音乐专干聂春吾作曲、曾艳萍辅导的歌曲《堆沙堆》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二等奖;1999年,刘爱成创作的摄影作品《穿过梦境》获湖南“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吴帆创作的版画《江南二月墟》获得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由我馆推荐参加省“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中共有12件入选获奖。

(四)组织全市的各项文艺活动参加省里和全国的比赛。先后组织节目和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省“乡土艺术大联展”活动,全省“风情、风物、风光、风俗”美术、摄影作品比赛、湖南省“金沙杯”优秀青年歌手大奖赛、全省“炎帝杯”歌手大奖赛、“纪念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展”、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举办的全国第八届征文比赛、全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全省书画大赛,全国第五届少儿书法大奖赛、全省第二届磨漆画展等,均取得不俗的成绩,我馆组织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其它各类艺术大赛中,共获得金奖25个,银奖33个,铜奖34个,有27次被省文化厅评为组织工作奖,也就是几乎每一次大奖赛中,我市都获得了组织奖。今年由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群艺馆、文化馆(站)业务人员技能竞赛,这是1992年以来,全省群文战线进行的第二次大比武,我市在舞台表演、美术、书法、摄影类共获得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2个,优秀奖6个,我市荣获了全省团体总分第二名,这也显示了近十年来我馆在全省群文专业队伍中的业务能力。

(五)组织和策划了纪念性或庆祝性的大型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2003年,为了迎接同志到我市视察,我馆刘岳琥担任了大型画册《南岳衡山》的封面和舞台美术设计工作。1996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领导下,参加了由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的策划、组织和演出工作、市委、市政府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的组织工作。协助和参与“金秋敬老文艺调演”、市“丽城之夜”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全市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改革颂》音乐晚会等。2002年,为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我馆担负了由衡阳市委、市政府举办的“蒸湘颂歌”大型群众歌咏晚会的策划、组织、演出工作,这台晚会有20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台上台下演出人员情景互助,场面浩大,通过省、市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3年,衡阳市为创建省文明城市,我馆策划组织了100多个文艺宣传队,下街道、社区、厂矿、机关、学校、部队等演出了1000多场。2004年,参与策划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大型歌舞晚会《祖国万岁》,气势恢宏、激情豪迈。近十年共组织全市大、中型文艺演出和展览达2500多场(次)。

(六)活跃我市的广场文化活动。近十年来,在衡阳市广场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建设中,我馆坚持先进文化引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广场文艺演出活动近1000场。其中南岳的寿文化节、耒阳的农耕文化节、衡东的土菜文化节、衡阳县船山文化节等,大大推动了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拉动了节庆文化消费,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目前,在衡阳的广场文化活动中,使群众走向舞台,让艺术家走进群众,高雅艺术与民族文化紧密交融,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操与社会进步的责任意识紧密交融,已为人民群众深深喜爱。

同时,为了丰富我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还参与组织“全市卡拉oK大奖赛”、“全市首届青少年小提琴大赛”、“厂歌、矿歌、集团公司之歌大奖赛”。并在近几年与电视台等单位联合组织“心连心”艺术团,采取流动舞台的形式,深入农村巡回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增加群文工作活力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创新创作机制、创新培训机制、创新人事改革机制、创新收入分配机制等,增强了群众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我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对外交流工作。我馆目前与中山市、芜湖市、天津和平区、上海徐汇区等全国二十多家群艺馆、文化馆建立了兄弟馆的关系,经常加强工作交流与业务交流。1997年,我馆与全国40余个城市的群艺馆、文化馆携手举办了庆香港回归“华夏一日”摄影抓拍活动,先后在香港、天津、深圳展出,出版了作品集。2001年7月,受国家文化部的派遣,我馆组织衡阳市民间艺术团赴土耳其共和国伊斯坦布尔市参加第二届布于克梅杰国际艺术节和布尔萨第四届国际艺术节暨第十五届金色黑眼睛民间舞蹈比赛,这是我市首次代表国家进行政府间的文化交流,这次出访受到了土耳其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和友好接待,捧回了最佳音乐奖和友谊奖。

——大力抓好农村文化工作。我馆经常组织业务人员下县,分赴乡、镇、村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使我市农村文化工作更上了一层楼。近十年来,我馆参与创建了衡东县、衡阳县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省先进文化县,创建了3个全国民间艺术之乡,9个省百优艺术之乡,8个省百强文化站。9个省百佳民间剧团。我馆业务干部参与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进行的全市农村乡镇文化调查,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阳新丽亲自撰写的《衡阳农村文化现状调查》已在《求实》、《中国文化报》上发表,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弘扬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我馆配合市局文艺科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推选了61件作品申报参加全省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博览会,省民博会级委会的领导和专家来我市对申报参展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几年来我馆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县(市)区挖掘、收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扶持、辅导民间艺术作者,提高艺术创作能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年我馆推荐衡东县的皮影为全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04年,为了配合山东卫视摄制电视片《湘江行——雁城衡阳》和《常宁版画》两部专题片,我馆积极配合这两部电视片的拍摄,突出宣传了我市积淀了二千年来湘江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间艺术灿烂文化。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本馆艺术培训和艺术考级,在设施简陋和艺术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艺术培训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师资力量,选聘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老师,以优质的教学和服务水平,赢得了考生的广泛好评,得到了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考级单位的信任和赞赏。

——打造文化产业工作。由于政府对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馆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展以文补文工作。1996年到1999年底拆馆前,馆办舞厅、少儿艺术培训和文化经营公司等项目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每年创收近七十万元。拆馆以后,由于我馆在外租房办公,场地受到局限,文化产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我馆领导班子团结全馆干部职工不等不靠,想尽一切办法更新观念,在市场中寻找商机,坚持开办艺术培训,并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组织文化活动,保证了我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新馆即将开馆,我馆正积极筹划运用新馆大楼所具有的有利条件,使我馆的文化产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四、加强管理,做好后勤保障,不断强化工作动力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原动力。我们加大了全馆行政后勤服务工作力度,加强对财务、档案、人事、综合治理,新馆兴建、服务出租等行政事务的管理,不断给群众文化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

(一)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我们对国有资产实行了造册登记,各种设施指派专人管理,加强了财务自查。领导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重要工作决策都及时在会议上向全馆人员通报,增加透明度,强化监督,在待遇上与全馆人员同甘共苦。多年来,我馆财务没有出现违纪现象。

(二)完善各项设备。为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我馆为每一业务办公室增添了电脑设备,更新了办公桌椅,同时建立了音像工作制作室,添置了音像制作设备,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三)及时收集、整理本馆各类档案。购买了先进的档案资料柜,认真收集和整理我市50余年来的各项业务活动与专业人员的档案资料。并派专业人员参加全市档案管理培训,使我馆的档案资料更加完善。

(四)加强新馆大楼的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我馆原馆舍建于50年代,1999年底原馆舍被拆除,经过5年的建设,目前一栋高9层,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的新馆大楼已经建成,在建设过程中,我馆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争取上级党委与政府的支持,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省委常委原省委宣传部长李江、市委书记除明华等领导都先后亲临新馆大楼建设工地视察。当前,我馆正在积极装修和设备的安装,力争今年年底向公众开放。

自查自省报告篇5

根据农业部农科教发[2003]5号“关于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我省为搞好此次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执法检查,于3月中旬由农业厅科教处、政策法规处牵头,召集厅属相关单位认真学习农业部文件,研究部署了全省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工作。对拟定的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执行方案进行讨论,针对我省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经营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计划与安排。现就我省200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和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省、市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

江西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直接指导下,根据本省监管工作的需要,从2002年5月开始,成立了江西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分别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我省上饶、吉安、宜春、赣州、景德镇、鹰潭等6个设区市相应地成立了市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农业局科教科。

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培训情况:

(1)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02年8月,由农业厅政策法规处组织编印了《农业法律法规汇编》一书2000册,其中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三个规章办法汇编在内。2002年9月,为了使各设区市、县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学习了解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由农业厅科教处组织编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及配套文件汇编》1500册。

(2)法规培训:2002年6月,我省举办了第一期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来自省卫生厅、省外贸厅、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农业厅有关业务局、处、室、站及各设区市农业局、重点县农业局共计40余人。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三个配套规章办法及农业生物知识。

2002年8月,吉安市举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参加人数57人,参加学习人员主要是各县及基层农业干部。新余市农业局组织相关企业管理、销售及农业局各科、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参加人数达180人左右。

2002年9月,在江西井冈山举办法规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农业法,农业相关法规等。参加人数达80余人。

3、监管情况

2002年,我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标识等进行监督管理。

(1)试验研究:目前,我省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的单位有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江西省滨湖农科所、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主要开展水稻、棉花二种作物的转基因研究。水稻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ar基因和Xa21基因,现已获得水稻新材料。棉花是利用现有已发放的抗虫棉品种进行配组,筛选及株、品系鉴定。对以上科研单位进行转基因研究,我们要求研究单位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执行,尤其是试验初期要严格采取防范措施,对不同安全等级的试验应实行报告制和审批制。2002年,我厅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对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单位进行实地检查与督促。

(2)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2002年,已有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慈溪市棉花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省、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要求到我省进行水稻、棉花作物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与生产性试验,经过对所提供的材料和我省进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点的实地调查和了解,对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审查与严格把关。

(3)标识管理情况:2002年4月,我厅组织有关人员对我省棉花主产区九江市彭泽县等地进行抗虫棉种子标识检查,并督促有关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引进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一定要注意标识,否则不予引入。

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自查情况

(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工作部署与安排

为了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管工作,搞好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执法检查,今年3月上旬,按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目前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生产加工、销售、标识等情况,针对此次全省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的重点,我厅及时转发了农业部文件,并要求各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加强责任感,履行监督管理检查职责。并制定了“江西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执行方案”,提出了执法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检查重点。

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在我省范围内对经营、生产加工、进口的已列入第一批标识目录的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棉花种子等农业转基因生物农产品及直接加工品进行一次标识检查验证的执法工作。由于此次执法检查涉及的部门和专业较多,因此,省级重点企业的执法检查安排3月20日—4月底,集中人员分四个小组进行实地检查。

第一组检查重点内容:从事水稻、棉花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单位对试验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及规范管理等执行情况;检查地点: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省滨湖农科所、省棉花研究所。

第二组检查重点内容:从事转基因抗虫棉种子经营、生产,分装销售的包装标枳,标识申请和利用农业转基因生产或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生物农药等情况;检查地点: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产棉县、新余、南昌、宜春等地种子生产、经销部门及生物农药厂家。

第三组检查重点内容:省内有关粮油加工企业2002年进口了转基因菜籽油(毛油)、加工精练的产品包装标识,申请标识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或含有转基因生物成份的肥料情况; 检查地点:省内粮油加工、肥料生产等企业。

第四组检查重点内容:省内饲料加工企业2002年进口转基因大豆、玉米等原料加工饲料的包装标识,标识申请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或含 有转基因生物成份的水产苗种、兽药、添加剂等情况;检查地点:省内几家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兽药厂、水产苗种养殖场等。

(二)执法检查结果

按照本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从3月下旬至4月底,对已列入标识目录范围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了一次全省性的执法检查。

1、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能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按规范程序操作

4月中下旬执法人员分别对我省开展水稻、棉花转基因生物研究的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水稻小材料采用网室隔离,周围没有相关栽培种和野生种,网室由技术人员专人负责管理,试验后的转基因水稻(根、茎、叶)等废弃物就地销毁,严格杜绝转基因水稻的扩散。转基因棉花试验主要是利用国内已通过审定的抗虫棉品种如“中棉所29苏抗103、GK2”等作亲本与当地优良的常规品种杂交配组,杂交后代种植在棉科所试验基地,周围均有隔离带,对收获后的剩余部分全部销毁,以防扩散。

2、生产、经营转基因抗虫棉种子标识

据3月中旬全省棉花生产既产业化经营现场会统计,今年我省棉花面积110万亩,其中转基因抗虫棉面积70万亩,占棉花总面积的63.6%。从检查的五个县区情况看,共种植棉花面积61万亩,其中转基因抗虫棉面积45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3.8%,与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抗虫棉表现出了丰产、优质、抗虫、节本增效等明显优势。目前我省只有彭泽,永修两县从事杂交抗虫棉“中29”的制种,2002年制种面积530亩,由于采取了与中棉所合作开发的形式,确保了自制种质量,据中棉所抽查检测,自制抗虫棉种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并允许包装上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监制”的字样销售。从检查情况看,各地种子经销部门所经销的抗虫棉种子都建立了种子档案,种子调入时签订了合同或协议,明确了相互的责任,种子调出时详细地记载了种子的流向,减少了种子事故纠纷。经过五家县级棉种经销单位和三个乡镇农技站的检查,发现有的品种包装袋上标识不够规范,种子袋上印有“杂交抗虫棉”或“抗虫棉”等。

3、省内大型饲料及粮油等加工企业执法检查情况

4月20日,有关执法人员对省内部份大型饲料、油脂类加工企业,兽药厂、水产苗种养殖场及大型饲料原料批发市场如:南昌海联饲料公司、江西响亮牧业公司、江西金谷饲料有限公司、江西正邦集团公司、江西饲料原料批发市场、江西油脂有限公司、江西民星兽药厂等企业进行检查,从检查情况看,2002年生产、经营的兽药、水产苗种、添加剂等未发现有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或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而省内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经营使用的豆粕主要来自东海粮油(张家港)公司,江苏南通宝港油脂发展有限公司、宁波金光油脂有限公司、山东口富油脂有限公司等省外豆粕生产企业,而90%以上豆粕为美国等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豆粕的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均贴有标注“转基因大豆加工品”的标签,但饲料生产企业使用转基因豆粕生产的饲料产品,其包装袋上均未标注“含有转基因豆粕”字样。江西油脂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度委托北京商进口豆油5700吨,由于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不了解,所以委托北京商进口豆油时没有要求对方提供有关资料。因此对其生产的产品未进行标识申请,产品未标识。这次深入各企业执法检查的同时进行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宣传并发给有关资料。

4、各设区市执法检查情况

省农业厅于2003年3月24日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宜春、赣州、九江、上饶、景德镇等设区市根据通知精神,及时转发文件至各县农业部门,要求认真做好执法检查工作。宜春市农业局派出执法人员到高安、上高、奉新等市县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市场巡查、检查档案等形式检查,了解到,目前高安市共调入抗虫棉种子28500公斤,主要品种为“国抗22号、SK-2、33B、中棉29、GK-1等8个品种,品种已销售15500公斤。对流入该县的少量抗虫棉种子,由于经销方未办理相关手续,执法人员对种子实施了没收处理。奉新县今年种植抗虫棉面积预计6090亩,其中国抗22面积4500亩,南抗3号750亩,新棉33B840亩。品种生产单位为江苏南通创世纪种业公司、江苏明天种业有限公司、南京沃丰种业、河北神农高科等等,有些品种经查询,经销商提供了安全证号,但由于执法人员没有掌握转基因抗虫棉的品种目录,无从查对,因此只能要求经销企业今后在调入转基因种子时,向生产方索取有关证件,并明确标注。

(三)存在问题

这次全省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过程中,省、市各级农业部门领导很重视,相关部门和单位互相配合,积极地做好全省第一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执法检查工作。但由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工作技术性强,涉及面广,过去宣传力度不够,涉及的相关企业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了解也不够,因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市、县未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尚未配备专职监管人员,对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和监管任务不明确,法规培训不到位。

2、全省至今没有一个产品进行标识申请:由于监管工作不严,对省、市、县农业相关管理部门针对已列入第一批标识目录范围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实行标识审查认可等学习和认识不够,尤其是省内大型粮油、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受职能所限,大部分企业既不了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程序,也不能很好地与农业部门配合,因此对大型加工企业我们农业部门的执法人员更多地是作宣传和提供有关学习资料并进行讲解,对未标识的产品基本上未给予处罚。

3、标识不规范:在检查过程中,销售种子的包装袋上有的只标注“杂交抗虫棉”或“抗虫棉”,没有注明“转基因XXX”字样。

4、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多、乱、杂:今年我省种植抗虫棉品种面积较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较多,除种子公司通过正常渠道引入外,个别种子经销商直接从其它渠道购销转基因棉种,从而在种子管理 上出现来源不明,去向不清的情况。造成种子市场混乱。

三、2003年江西省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工作打算

根据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工作中的问题,结合我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情况,2003年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全省各设区市、县今年都要成立相应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要督促市、县农业行政部门要尽快明确监管人员,落实监管任务。

2、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方面的法规宣传,提高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育单位、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市、县指导基层监管人员,扩大范围层层举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培训并做好本省相关大型加工企业的宣传与监管工作。

3、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生产加工、经营及进口的监管工作,做好本省标识审查认可,制定相关文件,切实担负起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的监督职能。

自查自省报告篇6

根据xxxx[2005]101号文件关于开展贯彻执《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自查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回顾《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颁布实施以来的所做的工作情况,对禁令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对照检查,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对禁令的不断学习,加上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和制度,机关风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我局贯彻执行《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情况

《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是针对机关工作作风散漫、态度恶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等现象对症下药的良方。因此,全面贯彻落实好《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是每个机关单位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必须执行的制度之一。《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颁布实施以后,我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深入学习,使我局每一位党员、干部、职工认识到执行好《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对于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通过该制度的学习贯彻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主要表现为:一是全体人员能够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工作中没有出现弄虚作假、欺下瞒下的现象,更没有出现本职工作或是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顶着不办和拖着不办的情况发生;二是没有了酗酒闹事、大声喧哗、影响工作;三、制定了合理的接待标准,也都能基本按标准贯彻;四、全体人员都能够按时上、下班,上班时间也没有在办公室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用电脑上网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事;五、在建的两大工程槟榔寨水库工程建设、护岸防洪堤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的招投标过程中,都严格按照了正常手续进行招投标,特别是在工程建设的物资采购上严格把关,没有出现利用工作之便而挪用公款,收受回扣等事件,其他的“五小”水利工程,尽管没有达到公开招投标的要求,我们还是选择了资质好、信得过的施工队伍来建设,多年的水利建设没有出现“豆腐渣”工程;六、没有出现利用工作之便对当事人故意刁难或是向当事人吃、拿、卡、要等违法现象发生,也没有接到有关方面的举报。七、没有出现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公款参与高级消费娱乐活动,即使是省州领导来指导工作,也是做到热情接待,但不超标接待。

二、先进典型情况

尽管我们单位除了唐成珠参与境外的反面典型,但归根结底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两个主要领导都在外面跑项目,一个跑河堤工程,一个跑槟榔寨水库工程,所以放松了对一些人员的管理,导致了这个结果。因该来说,我们局的领导班子在执行八条禁令方面都是先进的,都是带头执行八条禁令的典型。

三、构建贯彻执行八条禁令的长效机制

《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如果没有其他的监督机制,使不能生效的。正如很多法律很好,但如不能被严格执行,就会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由此,我局结合以前的弊端和存在问题,重新出台了《河口县水务局机关管理制度》,并对相关的违反禁令的现象提出处罚,对做得好的人实行奖励。虽然没有正式执行(现在在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但经过两次开会学习和宣传,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相信在全局干部职工举手通过、正式执行后,将会有更大的效果。

四、对违禁人员的查处情况

2003年,我局原职工唐成珠同志,由于学习的不够深入,领会不够深刻,出现了参与境外活动,但在事情的发生后,我局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会议,认真分析了情况严重性并上报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县纪委。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县纪委研究决定后,我局根据研究结果作出的指示精神,作出了对唐成珠同志相应的处理,给予了处分,留用查看,事后,经过多方的教育帮助,该同志能认真反省,有了明显的转变,更加地努力工作,现在已退休。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不断的学习《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和局机关管理制度的重新建设,机关风气明显好转,大多数人员都能够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个别人的认识高度还不够,请假的现象较多。主要原因为我局为行政事业单位,专业性相对较强。而一些人员因为特殊的原因进入到我单位会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成为闲置人员。因为事情少,就会请假作私事去了。

二是下乡人员、防汛值班难于按照正常时间上班。由于我局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于农村工作比较多,有时候人员下乡回来时已经是三更半夜,睡眠十分不足,没有能够按时正常上班时有发生;同时河口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还设在我局,现在处于汛期,需要24小时值班。如头天晚上有事(如遇到灾情、雨情需要即使处理),第二天难免精力不足。

三是我局负责着县内的两大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分散成局机关、槟榔寨水库建设指挥部、护岸防洪堤建设指挥部三大块,在管理上难免比较麻烦。

六、深入贯彻执行八条禁令的意见和建议

《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条例。这一条例的出台是规范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和行为举止的重要制度。通过该条例的贯彻执行,我局机关工作作风已取得良好效果。可以说,这个制度出台的很好。通过不断的统一思想,我局全体人员都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表示支持贯彻执行好这一条例。

我局领导班子也认为像这样的条例以后要多出台,这样我们的制度才能更加的完善。如果能配套出台相应的处罚决定,使条例的执行更加地有力,那么收效更好。

 

 

自查自省报告篇7

   江西是全国地方水电大省,截至1999年底,地方水电发电装机容量112万千瓦,年发电量32.5亿千瓦时。全省99个县(市、区)中90个县有地方水电,86个县有地方小电网,45个县属完全归口水利部门管理的地方水电自供自管县,共拥有水电经营性资产43.7亿元,担负着全省县及以下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总用电量67%的供电任务。"七五"、"八五"建成第一、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25个,"九五"第三批20个初级电气化县达标验收6个。1998年下半年江西省实施农电体制改革以来,由省电力公司(中央电力企业)独家对农网建改资金实行"省贷",并由它采取"先改制后改造"的作法,对自供自管县地方水电企业推行"发供分开",对分离出来的小电网进行控股"股改‘,单方划走地方水电供电区,不同意这样做就不安排农网建改资金,在全省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诱发出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自供自管县农村电网建设改造顺利开展,迄今尚有27个自供自管县由于得不到或得到了少量农网建改资金,农网建设改造没有和基本没有启动,县上反映强烈,意见很大。

   一、虚拟股权实行控股。损害和侵占了老区、贫困地区的权益和资产

江西省电力公司对自供自管县采取"先改制后改造"的作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县级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上:

(一)实行"发供分开",并以此作为进行"股改"的前提。

   地方水电30%资产、80%的效益在网上,70%的资产、80%债务在电站,电网搞"股改",电站被留下,效益被拿走,沉重的债务留在地方,地方要求分摊水电企业债务,省电力公司却坚持"债务随着资产走,贷款用于电网建设形成的资产是多少就相应承担多少债务,"而反对分摊。有一个县电气化电源电网建设共负债5400万元,考虑到效益主要在网上,且有1000余万元欠费回收权也在网上,因此,县政府发文批转县农村电网改造领导小组意见,要求供电部分合理维债务2860万元,但省电力公司坚持只承担债务1290万元。实行"发供分开"后,地方水电的供电区强行划走,在送出购入电量、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电价、上网下网电费结算等方面,由省电力公司一家说了算。如某县"股改"前,年自发电量5500万千瓦时,自供用电量3500万千瓦时,购大电网电量1500万千瓦时,送大电网电量2000千瓦;"股改"后,失去自发自供自主权,必须执行省电力公司的规定:一年购大电网电不准少于3000万千瓦时,送大电网电量不准超过800万千瓦时,上网电价不执物价部门批准的还本付息电价每千瓦时2.32角而只定为1.8角,下网电价则定为每千瓦时4.15角,这样,该县一年自发电量就由5500千瓦时下降为2800万千瓦时,下降49.1%,减少发电收入450万元,同时购大电网电量又由1500万千瓦时提高为3000万千瓦时,提高50%,增加购电支出620万元,仅此,一年的损失就超过1000万元。全省地方水电普遍出现了有水不能发电、供电难于自主、发电难于自用、余电难于上网、上网收入很少的局面。地方水电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二)实行控股"股改",并以此作为实施农网建设改造和先决条件

   在我们调查的地、县中"股改"的具体做法是,不论"发供分开"后小电网经营性净资产是多少,大电网在当地有没有自有资产资金,都必须按照省电力公司的规定,将股本金定为800~1000万元(个别为1500~2000万元),由它占有60%的股份实现绝对控股,地方只准占有40%有股份。但省电力公司的出资并不是它的自有资产资金,而主要靠地方用户交纳加价电费偿还本息的农网建改资金,并主要"以物代资",将利益全部拿走,把困难留给地方;地方出资的资产,则被以"呆账坏账"、"报废淘汰"、"不良资产"、"划出剔除"等名义,"低估、少估"。大量乡镇10千伏及以下线路设备农村集体资产、群众集资形成的资产不作价,土地使用权不作资产入股,更不计地方多年营造的供区无形资产,最后"使之适应"事先设定的"40%股本金"。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集体资产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必须以自有资产(资金)做出资,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股东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注:对电业来讲,包括供区无形资产的专利专用权等)、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显而易见,上述做法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大相径庭。调查中人们普遍反映:大电网利用手中掌握的农网建改资金和利用地方"缺乏资金的困惑"和"钒不择食的心理",按照自己设定的股本金股份,用"空手道"与"削足适履"的做法清查评估双方资产,实现"绝对"控股、一家管网、垄断经营,侵占了老区和贫困地区的资产。如一个县自身清查、盘点、折旧、确认的供电流动与固定资产为6400万元,减去合理分摊的负债,经营性净资产为3540万元;经过大电网组织的清查、评估,10千伏及以下线路设备农村集体资产1700万元作价,其它的三剔两除、七折八扣,减去"供电资产所应承担"的债务,最后认定的供电经营性净资产只有530万元,相当于实际净资产的15%,而且还有1570万元债务无法落实,造成供电有形资产损失达4500余万元。某县减去债务后供电净资产4000余万元,大电网组织清查评估后只认定为900万元。另一个县不包括现值千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力集体资产,减去债务后供电净资产1200余万元,最后只认定为400万元。以上都还未计算约占50%发供电资产总值的供区无形资产价值。

(三)"以企代政"挫伤了地方实施"两改一同价"的积极性。

   按"国有资部评估管理办法"关于"国有资产评估组织工作,按照占有单位的隶属关系,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规定,对事关县级水电产权改革并直接关系地方水电供电区"两改一同价"的大事,作为地方水电企业(水利水电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的水利部门,理应参与资产评估等组织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排斥在"股改"工作之外。在调查中我仍了解到,清产核资规定、资产评估标准由省电力公司制定,资产评估机构由省电力公司聘请,整个"股改‘工作由省电力公司独家组织实施,规定很苛刻。这样的"股改",在事先要求"县政府与企业(省电力公司)"签订协议时,就把纯企业行为变成了"以企代政"的超企业行为,加上条款苛刻,地方理所当然地会表示异议,但省电力公司态度强硬,说:"愿签就签,不愿签回去好好学习这些协议规定。"我们所到的县有关负责同志都说,为了从大电网手里拿到本应给予地方的农网资金,我们只有在行政的干预下签下了"不平等条约"这种"股改"之所以能够推行,根本在于这是一项"帽子工程":上头下了死命令,"你不挂("股改")后的公司牌子我就摘(官)帽子"。有一个县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股改"已完全变成了"政府行为",从组织原则出发,只有服从,但保留自己意见,从实际情况出发,只要能拖我们就施。另一个县负责同志说,对于这样的"股改"应该坚持抵制,但能坚持多久?坚持只有"失败"!还有一个县的负责同志说,这不是股份制,而是地地道道的"垄断制"、"独裁制"!这种脱离实际、一个模式、一刀切,"以企代政",把造福农民、造福国家的"民心工程"变成主要有利于一家企业的"帽子工程"的作法,严重挫伤了地方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的积极性。"合同法"规定,订立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民法通则"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在依法行政成为治国方略的今天,一切行为都应该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当事人正当合法权益在任何进修都应该受国家法律保护!

二、片面理解国务院2号文件精神,对自供自管县一刀切搞"代管"(或所谓控股"股改"),营造电力高度垄断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是指导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应该得到全面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

   第一,国务院2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对自供自管县要按照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因地制宜、因网制宜,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改革。自供自管县地方水电企业有自己的电源,发电后主要供地方自己使用,多余的电再上网,电不够时向大电网买电,其市场是地方的,是发供一体的地方独立配电公司,这与美国农电合作社十分相似,它也有自己的电源和市场,它的电源规模有的竟达到100万千瓦。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是:打破垄断,建立制衡机制,实行"调度中立,厂网分开、竞价上冈,输配分开、竞争供电",培育和完善以相对稳定的供电营业区和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为基础的多法人主体有序竞争的电力市场。因此,对于本来就是独立配电公司的发供一体的地方水电企业来讲,不存在配电端实行发供分开,把电站拿出来去参加发电端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而且应该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下,不断完善发展自己,在自身电力电量平衡的基础上,按照配电端的改革要求进行改革,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之一,促进电力市场的发育。江西省电力公司通过"股改"强行划出小电网、划走供电区,由中央电力企业一家从输电网、配电网一直经营管理到城乡居民用户的灯头,在最终的电力营销环节上,搞一个主体的经营,实际上扩大了垄断,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高度垄断经营的老路。

   第二,国务院2号文件的宗旨和农电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千方百计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开拓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农电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乡镇电管站,取消中间环节,消除"三电"、"三乱",促进降低农村电价。农村电价高低与大电网是否"代管"或控制小电网没有内在联系。大电网、小电网供电区内农村电价高的原因是共同的。两者都有管得好农村电价低和管理差农村电价高的情况。

   恰恰像宁冈、遂川等许多自供自管县,共发供一体的地方水电企业供电区内,由于

自发自供水电成本低,在开展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时就推选了农村用电城市化管理,改革了农村用电管理体制和改造了农村低压电网,取消了乡镇管电中间环节,其农村到户平均电价早就在每千瓦时1元以下,宁冈县包括配用电设施维护费在内每千瓦时电价不到8角,遂川县在6角以下,远低于大电网的一些供直管县。因此把自供自管县县级电力管理体制作为改革重点,采取"先改制后改造"的作法,不仅背离了国务院2号文件规定精神,不符合电力工业改革方向,而且脱离了江西省实际,延缓了农网建改进程,并

带来了其它严重危害。

   第三,国务院2号文件规定:"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关系,中央电力企业与地方电力企业的利益关系,电力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对自供自管县的农网改造投资视具体情况确定贷款方式。"农网改造是实行"一省一贷"还是实行"一省两贷、多贷",应尊重地方意见,从来没有不实行"一省一贷"就不给农网建设改造资金的规定。特别是国务院已批准同意,农网建设与发行工程可采用电费收益权质押方式进行担保;国家计委也提出"一省两贷、多贷"省的自供自管县,可以考虑采取全省均摊方式实行还贷加价和城乡同价,由省政府提出方案报国家计委审批,以解决贷款还本付息问题,所有这些优惠政策都为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承贷主体创造了有利条件。就江西省而言,保障革命老区本应具有的农网建改投资规模和本应享有的自身产权权益,缩小不平等经济关系、促进社会公正、真正体现扶贫是各有关方面应尽的责任。但是现在为得到连"分享"产权权益都说不上的农网资金,却蒙受了巨大损失。除以上具体事例外,据调查统计,江西全省已有近10亿元的地方小电网净资产,由于被低估、少估、不作价和无偿占用而遭流失。其它如供区无形资产不计价、失去市场后发电方面受到的损失等等均未计及。针对以上作法和造成的后果,有一个县的负责同志愤慨的说:"这是建国以来一次最大的平调!"几次调查座谈会上,与会者都反映,基层群众不理解上面领导为什么对关系一个县(特别是老区、贫困地区县)亿元以上资产(包括电源)受到侵害的大事,竟然视

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不问?大家说对处理这样的大事,不仅要同地委行署、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保持一致,更应同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规定保持一致!

   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长期以来,地方水电企业大都是当地税利大户。发展地方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已成为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推行所谓控股"股改",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

   一是小电网"股改"后,地方6成供电盈利被中央电力企业白白拿走,同时国家规定对小水电企业实行6%增值税率的优惠政策得不到执行,造成增值税的增加和增值税所有税递解的变动,相应减少了地方财政课税的收入,把本来属于地方财政特别是老区贫穷财政的收益拿走,使地方特别是老区蒙受损失,这不符合中央的政策规定,也背离了中央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区倾斜的精神。

   二是供电市场和供电自主权失去后,地方水电站发电量受到严格限制,购大电网电量却大幅度增加,发电收入大量减少,购电费用大量流出,加上每千瓦时2角多钱的上网与下网差价和1角多钱的自发自供与买电转供差价,人为地使地方权益遭受损害;同时导致地方水电站有的效益大降,有的出现亏损,有的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不仅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而互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

   三是划出小电网、拿走供电区,使老区人民实现和超过小康失去了一个主要的支撑。有些县算了一笔账,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能算得出的,将使一个30-40万人口的县一年减收增支1000多万元,平均每人减收增支30余元,给增加老区农民收入、减轻老区农民负担带来了加倍困难;一时难以算出的社会效益损失,还不知比1000多万元大多少倍。据调查测算,全省自供自管县一年减收增支造成的直接损失将在5亿元以上,三年的损失数大体相当于这些县应取得的农网建改资金。在调查中有些县通过算账表明,如果不搞所谓的控股"股改",而是保持和巩固原有发供一体的地方独立配电公司,只要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其"增收减负"取得的"增益"收入,加上农户应有的自筹资金和少量贷款,就能按国家要求搞好农网改造;如果用"一省多贷"的方式使用现有的农网资金,那将在地方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和发挥更大效益。

   四是小电网被划走,大量富余人员留给电站和推向社会,加上已经开始拉开的发、供电企业工资福利待遇的差距,给有关方面实施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增添了很多困难,给地方政府协调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调查中已听说有发电站职工开始上访。

   四、打击小水电,将会犯历史性错误

   水电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中小水电,是防洪、灌溉、水保、发电、供水等江河综合治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是水利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小水电在江西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生态

建设环境保护中有明显的绿色能源优势。发展中小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关系实施"农业、水利、能源、环境、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但是由于江西省推行这种控股"股改",导致地方水电面临生存发展危机,水电电气化建设无法进行,"自建、自管、自用"、"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等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被中止执行,一些电站甚至骨干电站放大电网第三产业超低价收购作为"福利电站"等等。不仅严重挫伤了江西省地方、群众举办中小水电的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革命老区以电养电、以电促水、以电代柴代煤促环保的良性发展,造成的损失不仅是地方水电的损失。而且是水利的损失、农业的损失、环保的损失。小水电在中国电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不可取代。由于它所具有的绿色能源优势,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社会正在进一步提倡和发展小水电。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今后看,中国小水电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如果不调整思路,改变作法,这种借"两改一同价"扩大垄断的做法,只能是打击了小水电将会犯历史性错误。

  五、我伤的建议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以加快自供自管县农网改造步伐,依靠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的政策规定,发挥地方的优势,抓紧加快实施地方水电自供自管县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同时继续推进水电电气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建议:

1、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原则。改革是为了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决不是为了生产关系而解决生产关系。改革要在法律的保护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事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改革是目的是要像邓小平同志讲的那样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制止垄断电力市场。充分调动和发挥多个方面的积极性。要依法保护农村电力国有、集体、群众集资、个人资产,正确妥善处理好当前存在的问题。坚决制止垄断新倾向,开展市场竞争。

3、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法"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搞好大电网与发供一体的地方水电企业的规范化股份制改革。谁净资产多、出资多、谁控股。农网建改资本金按国家政策向地方特别是老区倾斜,农网建改贷款形成的产权按股分享。

4、坚持执行地方水电"自建、自管、自用"方针和"以电养电"、"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以市场取向定价"等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自查自省报告篇8

根据吕梁市委办公厅[2018]16号要求,按照市委关于对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指示,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初步成效。

1、对全会精神实质有了进一步的把握。省委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市局党支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此项学习任务贯穿到“两学一做”的常规学习中,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主题内涵,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是在全省巩固两转成果,全面拓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新局面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大会议。二是统一认识,局机关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会议的各项任务上来。三是要坚持学用结合,认真对照年初局机关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2、对管党治党责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局机关党支部结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从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入手,从总书记的生态文明理论学习作为切入点,从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完善三会一课为抓手,使党员干部自觉扛起建设生态吕梁的责任担当。近期局支部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对机关常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学习,大家树牢了“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推进的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转型发展与深化改革。

局党支部在学习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时,重温了视察山西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有关山西加快转型升级的指示,进行了三次专题研讨。山西如何尽快经济转轨,企业如何改革转型渐进转化,要求大家一定要把精神学深,悟透,渗入到日常工作中,把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同时,大家对总书记有关山西的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谈了体会,写了心得。目前,局机关将严格按照市委机构改革的工作思想统筹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三、巡查整改工作。

局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巡视巡察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巡视作为政治监督,高度重视。贯彻落实《规划》关于深化政治巡视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等内容,做好全面政治体检工作。

四、存在问题。

作风建设上学习存在形式主义,比如局领导要求在线自习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有的党员干部只在线,不学习,一上班儿就打开电脑登录,然后去忙其他事情,让授课老师在那里自说自话。

自查自省报告篇9

我校自2002年被授予浙江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至今已经二年,期间,学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署要求,对照《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细则》,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活动,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括

我校是一所乡中心小学,地处衢州市区与巨化集团公司之间的城乡结合部。校园占地654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68平方米,绿化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学校有教学楼、科学楼、综合楼各一座,另有师生食堂、教师宿舍等生活用房。拥有多媒体电化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实验室、书画教室等配套教室,另外班班配有29寸彩色电视机、1-3年级每班都有实物投影,学校有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有校校通网络系统、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校园广播系统等。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600余人,教师33名。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21人,占63.6%,本科生3人,高级教师13人,占39.3%,中学一级1人。近年来,青年教师比例逐年上升,他们好学上进,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崇尚“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担任了“省德育试点学校”和“市德育示范学校”等德育试点工作。少先队工作也较为出色,1994年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多次在区级获奖。学校96年就被评为市文明单位,2002年5月被评为柯城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花园乡1998年被评为教育强乡。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争当“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的意识不断增强,教师们积极学理论、搞教研、写论文,并踊跃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目前已有各级获奖论文共40多篇,其中部级7篇,省级3篇,市级6篇,区级20多篇,教科研课题结题成果获市三等奖1个,区三等奖4个,一个市一般课题今年11月份结题。2003年11月通过验收被评为省文明示范学校、2004年2月被评为区优秀网站、2004年3月被评为第二届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04年5月在中小学“生态环保教育”手抄报比赛中荣获区一等奖、2004年5月区田径运动会农村片第一名、2004年6月“六一文艺”节分别获表演和创作二等奖。

二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关怀下,特别是在市、区电教部门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按照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交际,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共同进步等等,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经过二年的研究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逐步实现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管理,抓好制度建设

学校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学校组建了新一届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吕雅仙任组长,选调责任心、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参加。同时,还分设了设备管理、音像教材管理、技术管理(校外聘请)、网站维护等组织,配备了相应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

2、增加投入,充实设备

学校有教学楼、科学楼、综合楼各一座。拥有多媒体电化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实验室、书画教室等配套教室。另外,班班配有29寸彩色电视机,1-3年级每班都有实物投影,学校有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有校校通网络系统、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校园广播系统等。

3、重视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多年来,学校崇尚“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合适的一些做法,并在逐步实施中。

学校领导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我们每年都要组织相应的教师参加市区电教部门相应的培训,如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多媒体教学课件培训,计算机维护培训,网站维护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等等,以此来提高相应教师的水平。同时开展传帮带活动,在本校开展全员培训,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因特尔未来教育教训等。

目前,大多数老师都能独立的制作教学课件。

4、重在应用,发挥装备效益

以常规媒体为主体。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三机一幕常规媒体是实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我们平时组织人员对常规媒体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据统计,上学期教师电教使用率为60%。

以教育科研求发展,学校明确每位青年教师上教研课,一律使用多媒体,学校组织力量,从人员到经费上保证了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电化教育》、《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交流信息浅探》在区级交流,《发挥电教媒体优势,减轻学生负担》获全国一等奖。除此以外,还有录像课《有多少人为了我》获区思品课二等奖。

5、现代教育技术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每周二、四开展才艺表演,由学校大队部规范教育重点,通过校园闭路电视向全校直播。利用每天中午休息时间定时播放红领巾广播站等爱国主义系列片;利用广播站开办校园新闻、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今后设想

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运用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硬件设施达到省标准配备,已经基本上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件:

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带动周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

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观念和技能。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充实教育资源,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

自查自省报告篇10

一、学校概况(略)

二、对“绿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

1、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绿色环保教育体系。

健全的组织建设,强有力的领导,是学校更好地进行环境教育的有力保证。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意识,做到“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环境”,全校班班有责任区域,并建立环境监督岗,由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有问题及时记录并反馈,使有问题的班级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2、始终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

我校历年来始终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特别是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后,更是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落实。每学期校长室在制定学校工作思路时,都把全校的环境教育工作列为重要的一条,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都落实了相应的措施,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让环境教育的理念牢牢树立在全校师生心中。

3、工作开展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实效

学校不仅每学年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思路,而且每学年由德育处负责制订环境教育专项工作计划,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中有落实、学期结束有总结,环境教育工作富有实效。学校结合环境教育,积极开展各项创优工作,把环境教育与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个人等评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专栏等媒介深入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4

、设备和场地、经费有保证

我校地处城郊,环境清静、优美,空气清新怡人;校园四周树木葱茏。学校拥有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齐全,建立了一个可容纳近200人的阶梯教室。有标准的实验室,建有植物园及劳动基地。学校订有几十种报刊杂志以及环境知识刊物,有宽敞的图书阅览室,有学生开展手工制作、开展书画活动的美术活动室。学校每年拔出专款进行场地修护、添置设备,今后还将建造塑胶跑道、环境监测站等,为学校的环境教育切实提供保障。

5、注意合理使用资源

学校在水、电使用等方面采用落实责任和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正面引导学生珍惜资源外,公共场所的水电使用由总务人员专门负责,教室的水*电使用由各班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2009年上学期,学校还号召全体师生献计献策,提供节约用水的妙计,受到了师生的好多建议,如:每天洗手、洗抹布的水用来涮墩布拖地;每天放学拖一次地,早晨只扫地不拖地,注意卫生的保持,减少用水量;定时开放水房,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随手关好水龙头,发现漏水现象及时找老师修理……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果然减少了用水量。

6、重视校园的“三化”建设

绿化校园成园林化,讲究建筑造型与色彩的搭配,讲究树木与场地的和谐,讲究整体与个体的协调,学校的各种大小建筑与花草树木自然融为一体。既有丰富的景观层次感,又有鲜明的校园特色。

美化注重人文因素的设置,国旗旗杆设在校园的中心,校门口的人性化造型建筑,以及独具一格的橱窗宣传栏的设置都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教学楼走廊悬挂着高雅的师生山水画作品,餐厅布置得格外温馨,有种宾至如家的感觉。(加自查报告“环境布置”一段)

净化重视环境卫生的净化,重视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校园、教室整洁,厕所干净,餐厅符合卫生标准。锅炉有登记证书,有除尘装置。

三、构建绿色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建立制度,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领导一贯将环境教育、环境建设和绿色学校创建,视为提高全体师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学校

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学校校务会多次对学校有关环境教育工作进行研讨;组织教师学习兄弟单位开展绿色学校的工作经验;对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工作进行学习和布置等。

2、走进课堂,让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融入教学。

学校强调教师在各学科中均应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要结合教学内容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例如:科学老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水质到空气污染、从日月星辰到气候变化、从节水节电到资源分布……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体验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将有关教学内容与环保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教学《云雀的心愿》、《黄河为什么会变坏》这类课文时,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思想,使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离不开同学们对绿色的呵护。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与学生一道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脑小报,充分发挥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学科特色。同时还开展“为校园添份绿”的种植、研究活动。

学校努力建立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环境教学过程,使学习建立在自主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学体系。

四、开展绿色承诺活动,寓“绿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我们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听觉效果,引起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学生经常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及时播放。学校红领巾广播开办了“环保专栏”固定栏目,及时反馈学校中存在的不环保、不文明现象,告诫师生环保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水资源”,“爱我蓝天、还我清水”,“让校园充满绿”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发动学生为班级献花,教室里、教师办公室都摆上了几盆绿色盆景,令人神清气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在这些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4、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

环境教育不仅渗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学中,而且贯穿于兴趣小组活动中。充分利用爱鸟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环保书画比赛、绿色校园黑板报设计、征文等比赛,这些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反映了师生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大促进了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

5、与德育工作整合起来,开展了全校性的“星级少年”的评选工作,2008年12月份是第一次评选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先后组织了五次方案的

论证工作,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同一时刻,全校18个教学班同时开展了自评、他评,颁发星级徽章及喜报,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与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

五、挖掘社区资源,扩大教育途径

我校地处国家4a景区“集发观光园”附近,独特的地理优势、优越的环境资源、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我校开展环境教育,构建校园绿色文化,提供宝贵资源。学校积极参与观光园绿色生态建设,以“爱我家乡、美化家乡”为主题,参观观光园生态建设,*通过参观生态农业基地,初步感受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参观之余,四年级学生针对激发观光园接待游客的特点,还进行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环保垃圾桶的设计。看着学生稚嫩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环保、美化的意识已经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心中。

六、成果和体会

“绿色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了爱绿、护绿、培绿的意识。学校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校园更绿、更美了。学生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教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学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做到了“地面无纸屑、门窗无乱画、墙壁无鞋印、桌面无乱摆、走廊无高声、*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的要求。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他们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使学生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培养其纯洁的爱心。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在这些活动中全体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仔细地清除垃圾、清污、除尘,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