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0:41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1

当你过着温暖舒适的生活的时候,心中除了满足还有什么?

当你站在成功的领奖台上,心中除了感激还有什么?

当你依偎在妈妈的怀抱中数星星的时候,心中除了温暖还有什

在词典的第762面有一个词,它叫“幸福”,幸福是什么?我不禁在心里打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记得有一次,县一中举行歌唱比赛,妈妈带我去看,身边正好带了一台摄影机。于是我就举起摄影机尊被拍下比赛的全过程。小小的摄影机虽然不是很重但是举了那么久我的手有些吃不消了,手臂又酸又麻。妈妈看我有些站不住了,端来一个凳子让我坐。可是因为前面的人太多了,坐着看不到,只好不坐凳子。妈妈心里有些不好受了。我知道妈妈心里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2

幸福也是一种心情,相信这句话你一定听过,而且自己也能体会到。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就会有好的心情,你可以做到这点,就是一种幸福。我们的心情,会随着身边的环境与发生的一切而改变,一分钟里,可以有喜有忧有乐有怒。幸福是一种感觉,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觉,有好的心情就是一种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

每天,在大学校园里,上课累了,课余时间可以由着自己的心走,在校园中独自漫步,或者与同学们在草坪上大声地聊天、玩耍、嬉戏,在宿舍里和宿舍的兄弟或者姐妹们小声地说着各自的心事,每个人都静静地聆听,这些也都是一种幸福。

在夜晚,在早晨,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也是一种幸福。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时的好心情,就是幸福的心情。

幸福是简单的,幸福就是我们身边:母亲在你给她送上一句简单的母亲节祝福话语时于你脸上轻轻的一吻;父亲送你上学时在村口深深的一望;朋友在你失意时,安静地陪伴在你身边时的那一份轻易让你产生的感动;生活中一个人走在路上,路人对你的一个微笑;在你为学习、工作而忙碌时,远方朋友对你的一声问候……

幸福,在阳光和空气中飘散着,永远都陪伴在我们身边,它不会离去,不会厌烦我们、抛弃我们。它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偏心不私心。

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馨的祝福,一份纯洁的友情,一个理解的眼神……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源泉。幸福也是一种心情,没有一个人的心情会永远处在忧郁或者难过中,我们的心情每分每秒都在改变,而我们也可以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情,让好心情陪伴我们。

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幸福与贫富并不一定成正比:贫者举家共食一锅粥,你推我让,笑语溢满整个小家;富者空对满桌山珍海味,却可能难以下咽——因为:他(她)精神上的痛苦与烦恼随时可能压得他(她)无暇喘息。

我们从生活中、电视剧里都会发现,许多拥有地位、权利、金钱、美貌的人并不幸福,而许多在别人看来拥有不多、生活平平凡凡的人却生活得快乐、滋润。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幸福与拥有无必然联系,幸福应是一种感觉,一份心情吧。

每天,都有人让我感动,身边的环境也会随时让我产生感动,一份小小的感动,让我有了幸福的心情。在学校里,写作业时突然遇到了不理解,身边同学向我认真的解析,会让我感动;在文学社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同桌对我的一个鼓励与肯定的眼神,让我感动;在家里,每天上网,都会先进入空间看朋友们给我的留言,就一句简单的留言或者一个我其实根本看不懂的表情,都会让我感动好久,开心好久;傍晚,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路旁的野花野草,花开得那么的美,草长得如此的绿,它们不怕风吹雨打,始终坚持着,看着它们,心中也会涌上一份感动……感动就是幸福,就是那一刻的心情。幸福是一种感觉,更是一份心情。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3

中国安居乐业的传统观念使得住房对于居民幸福感具有独特的意义,对于广大居民而言,获得安定的住所是愉快工作和幸福生活的前提,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实现“住有所居”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买房或租房,而住房状况和条件又决定着家庭是“乐居”“安居”还是“蜗居”。住房不平等其结果体现为中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自有住房状况和住房面积。

幸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在国家贫富不均、地区差异大的现实情况下,住房不平等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住房不平等影响着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特别是城镇居民。居民住房问题的民生意义重大,住房不平等问题与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本研究主题和假设的缘起。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关于幸福感的讨论。由于在幸福感测度、样本选取和分析方法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研究中国住房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文献十分有限。林江、周少君和魏万青(2012)发现住房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仅与住房产权相关,也与住房产权的多少相关,多套房产意味着不仅能满足自身居住需求,还能体现投资动机,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亦可以通过房租上涨、房屋交易获得经济利益,进而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刘米娜和杜俊荣(2013)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区域差异;城市居民住房的绝对不平等影响了其幸福感,住房数量显著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而住房面积对幸福感呈现倒U型的影响;居民住房的相对不平等对幸福感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区域住房不平等(住房基尼系数)与幸福感呈现出倒U型关系,临界点在0.325左右,当低于临界点时,区域不平等的扩大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超过了临界点则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

由于研究层面、研究数据和方法上的不同,国内外对于这一研究课题没有最终定论。本文使用的是CGSS2003城镇数据,将研究对象设定为住房问题更为突出的中国城镇居民,来分析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不平等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住房产权和住房面积、其他住房、住房面积差距等。

经济学研究收入和幸福的关系分为绝对收入与幸福和相对收入与幸福两方面,研究发现,居民绝对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比于绝对收入水平,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更强的影响力。笔者在研究住房不平等对幸福感影响的时候,也借鉴了类似的做法,把住房面积的不平等分为“绝对不平等”和“相对不平等”,但是实证结果发现,绝对不平等比相对不平等更具有影响力。这一点笔者在后面再详谈。

测量幸福感最常用的方法是调查问卷中自我报告的幸福程度,尽管会有些许偏差,但研究表明这种主观数据能够体现出人们对其生活的满意程度,这是获得主观幸福感的最有效方法。

(二)研究假设

居民住房不平等,包括了住房的绝对不平等和相对不平等。根据学者刘米娜和杜俊荣(2013)的定义,绝对不平等指的是居民对住房资源的客观占有情况,相对不平等是指居民自身状况与他人住房状况的比较。本文采用住房的使用面积和是否有住房产权来测量住房条件。住房绝对不平等,本文选取了是否有住房产权、住房使用面积和其他住房数量作为测量指标。住房的相对不平等在个体层次上采用住房差距来测量,即是采用个体的住房建筑面积与地区人均建筑面积的比较进行测量。

住房产权,对于租房者来说,由于不拥有住房产权,在房价和租金不断上涨的现实情况下,给租房者带来经济压力,从而导致其幸福感降低。而拥有房子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社会地位的象征,还可以抵御经济困难、得到收入回报,提供经济安全。住房产权通过影响居民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了居民幸福感。除了幸福感这一直接的心理感受之外,拥有自己的住房可以使居民在他人眼中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评价、自我感觉比租房者更加成功以及显示出更强的自身竞争力。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拥有住房产权的人相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人来说,主观幸福感更高。

在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购置住宅资产的主要目的还是用于住房消费。住宅仍是一种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消费品。住宅是遮风避雨和休息的场所,住房面积的扩大,不仅可以改善家庭成员之间、代际之间的居住条件,还可以扩大家庭成员活动空间,生活变得舒适,个人隐私得到较好保护,增强幸福感。而人们不仅仅把住宅当做“安居”的场所,也用其来获取投资收益,将住宅作为投资品。当人们住房越多,不仅代表着住房条件的改善,也以为可以保值和增值,特别是在当前中国城镇房价飙升不下的情况下。而因此,住房面积和住房数量对居民主观幸福感都有正向影响:

假设2a,现住房面积越大,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假设2b,其他住房数量越多,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同时,我们从实际的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个体的幸福感不仅仅与自己的住房绝对水平有关,由于存在攀比心理,幸福感也受其他人住房状况的影响,用住房差距表示。根据社会比较理论或“攀比理论”提出假设3:

假设3,住房面积差距越小,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我们认为住房面积对幸福感的效应在是否拥有产权的居民之间是有差距的,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人来说,住房面积的增加提高的是他们实际拥有的住房面积,他们更有可能感受到自己身份地位的优越感,从而更有可能提高其主观幸福感。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人来说,住房面积的增加的不是他实际拥有的财产的增加,并且,住房面积的增加意味着租金的增加,同时会增加其生活成本。我们基于此生成假设4:

假设4,相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租房者居住的住房面积对幸福感的效应更低。

三、研究设计与模型

(一)数据说明

为验证上述假设,本文数据来源于CGSS2003,样本覆盖全国28个省级单位的城乡居民,总样本量为5894。本研究使用主要是CGSS2003的城市问卷,随机样本数是5980人,有效样本5894人(问卷有效率98.6%)。

在构建居民幸福感指标时,测量总体幸福感,设计问题原为:“总体而言,您对自己所过的生活的感觉怎么样?”赋值为1~5的整数,分别对应着受访者的“非常不幸福”、“不幸福”、“一般”、“幸福”、“非常幸福”等回答选项。我们将“非常不幸福、不幸福、一般”视为“不幸福”,编码为0;将“幸福、非常幸福”视为“幸福”,编码为1。

住房产权状况是根据问卷中“现住房产权和租赁情况”相关信息而来,我们将现住房为“自有私房(继承与自建)”、“已购房(部分/有限/居住产权)”、“已购房(全部产权)”视为“自有产权”,编码为0;如现住房产权或租赁状况为“租住单位房”、“租住公房”、“租住私房”以及“拆迁中”“借住”和“其他”的受访者视为“非自有产权”,编码为1。

住房面积和其他各处住房数量都是根据问卷中的数据中得来。

住房差距是根据被访者住房使用面积和地区相关指标计算而来,计算方式为被访者现居住家庭住房使用面积减去同一街道/镇家庭人均住房平均使用面积。

(二)模型设定

根据经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X包括:性别、年龄、年龄方、收入、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社会经济地位、户口性质以及地区,ε为模型的扰动项。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logit回归方法,控制地区差异在个体层面上估计住房不平等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影响。相关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女性感觉幸福的几率是男性感觉幸福的几率的1.38倍,女性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男性;年龄对幸福感的影响呈现U型,经过计算,发现年龄在43岁的时候是幸福感最低点,表明年轻的和年长的居民幸福感要高于中年群体;已婚的比单身的居民幸福感要高,一般情况下,婚姻状况作为家庭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对住房状况联系很大,通常结婚伴随着家庭迁居和住房状况的改善,继而影响幸福感,可见婚姻能够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印证了主流的研究发现。

国内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证实了是否工作及工作状况具有决定作用,如温晓亮等人(2011)的研究。但是一些研究发现,控制了收入变量后,工作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消失了,如王鹏(2011)的研究。本研究也发现就业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幸福经济学认为,收入、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个人年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感觉幸福的几率是感觉不幸福的几率的1.002倍。统计分析还发现,除了绝对收入,个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当居民与同龄人相比,自我感觉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感觉幸福的几率也比较低,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感觉幸福的几率低90%。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区县城市的人们感觉幸福的几率比大城市的人们感觉幸福的几率低26%。

模型二在控制上述变量后放入了住房产权,具体来说,没有住房产权的人感觉幸福的几率比拥有住房产权的人低30%。模型三产权状况基础上加上了验证住房绝对不平等水平的住房面积以及其他住房数量,住房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感觉幸福的几率是感觉不幸福的几率的1.39倍;住房数量每增加1个,感觉幸福的几率会增加约20%。

模型四加入了衡量住房相对不平等的住房差距变量,但可以看到结果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个地区人均的住房差距一般都是变动的,居民一般很少去感觉,也很少有途径得知自己与周边人的住房面积差距,能强烈感知的是绝对的差异而非相对的差异。因此差距并不影响幸福感,相反的,绝对不平等更为重要。

模型五是加入了住房产权与住房使用面积交互项的最终模型,可以看到住房面积对增加幸福感的作用在两个群体中的强度并不相同,相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没有住房产权的人的住房面积对数增加1个单位,感到幸福的几率比拥有住房产权的人低24.9%。假设4得到验证。而我们发现在最终模型中,住房产权的主效应变得不再显著。

住房产权在m5不显著,说明了住房面积才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模型4中,若不放住房产权*住房使用面积,pseudoR2为0.1148。放住房产权*住房使用面积,pseudoR2为0.1153,只增加了0.05%。说明存在交互影响,但是影响是微小的,住房使用面积贡献了更多的解释力。

五、小结

城镇住房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是学术界研究的两个重要议题。关于主观幸福感和城镇住房不平等,分别进行的研究可谓不可胜数,住房不平等对民众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也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然而,国内的研究中迄今为止并没有人对城市住房不平等如何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这一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利用全国性的调查数据CGSS2003关于住房的数据,对城市居民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数量、住房差距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尝试探讨住房不平等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不足。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住房不平等的不同因素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是有所差异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住房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与住房产权相关,拥有住房产权的人更幸福。(2)居民的住房面积能显著提高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住房面积越大,居民的幸福感越高;并且住房面积对幸福感的效应在不同产权的居民之间是不一样的。相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租房者居住的住房面积对幸福感的效应更低。(3)住房数量的多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居民自有住房越多,幸福感越高;多套房产意味着不仅能满足自身居住需求,还能体现投资动机获得经济利益,进而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4)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面积差距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除了因为政府不公布这部分数据,居民不了解,还有一种原因是当住宅还是一种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消费品,没有在大部分居民中成为一种具备保值与增值功能的资产时,居民更多地是渴求能拥有“安居”的场所,而不是去跟别人攀比,拥有了才有资格和条件攀比。

[参考文献]

[1]林江、周少君、魏万青,城市房价、住房产权与主观幸福感[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2]刘米娜、杜俊荣,住房不平等与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立足于多层次线性模型的分析[J],经济经纬,2013年05期.

[3]娄伶俐,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09年02期.

[4]胡蓉,市场化转型下的住房不平等--基于CGSS2006调查数据[J],社会,2012年01期.

[5]李涛、史宇鹏、陈斌开,住房与幸福: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J],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4

1、幸福是痛快地流汗,幸福是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幸福是不再被噩梦惊醒,幸福是快乐时的开怀大笑、忧伤时的嚎啕大哭,幸福是感受变幻异常的春夏秋冬带给我们的惊喜,幸福是给无助的人以帮助。

2、人也只有在偶尔触摸到幸福的影子时,才会感受到幸福的存在。其实,幸福就藏在你的身边,躲在你的身后,驻足在你的不经意间。它需要你去真诚的生活,耐心的感悟,细心的品味。快去寻找幸福吧,用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幸福,将别人仍不出的痛苦仍掉,将别人丢掉的幸福找来。

3、幸福不是一种等待,幸福是你看得见而且能够把握的东西;幸福不是丰厚的物质,她其实只是那么一小块面包,让你不用满街乞讨就行;幸福不是别人怎样看你,而是你们怎样去享受;幸福不是架在空中的幻影,而是你今天能够拥有的真实……

4、幸福的感觉就是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做,自己给自己找快乐,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常记一二,忘记八九”就是记住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两件事,忘记生活中最痛苦的八九件事。这样你才可以有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而这种生活态度,会让你勇敢的生活下去,也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的坚强和快乐。

5、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已拥有的平淡和平安,幸福是泡在痛苦中的快乐,幸福是儿时美丽的回忆,幸福是工作中的畅快淋漓,幸福是每天都不自觉地哼着小曲,幸福是激扬的文字。

6、知足者常乐,常乐者幸福融心。生活中,我们有着许多的东西不能拥有,也有着很多的现实环境无力去改变,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去快乐享受生活中那些属于我们温馨温暖的一面。

7、幸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各不相同,如果问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有点人觉得过得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就是幸福。有人觉得过得轰轰烈烈才算幸福。对于盲人来说,幸福就是重见光明;对于聋子来说,幸福就是听见声音;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幸福就是一块面包;对于孤儿来说,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8、如果说幸福的感觉人人都有,这也许是一个谬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人,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幸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爱,也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痛苦和悲伤,生活的压力,生命的艰辛,对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悲痛,就象没有完美的爱情一样,亦没有完美的幸福。

9、幸福的味道是什么?在我看来,幸福的味道就是能给别人幸福的人自己应该是幸福的,因为这种味道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幸福的味道就是给别人快乐的人也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味道常常是乐在其中。

10、生活的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也是润育幸福的圣地。快乐,源于对生活的认识与制造,生活,本是一个储蓄幸福的万花筒,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中,更加离不开追寻快乐而积极奋发的人。

11、幸福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如果要真正感受幸福,说实在的那就是只有为他人传递幸福,为社会创造幸福,自己才能从中亲身感受幸福,品味幸福。

12、对于生活的体验,关键在于每一个人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认为尽责任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责任幸福的体验;你认为知足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知足常乐的幸福体验;你认为平淡简朴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幸福体验。

13、善待生命,认真感受幸福,幸福是真诚的守候。拥有幸福,你会发现,幸福竟然如此简单。

14、有人说,幸福是一杯白开水,既平淡又必须,幸福不是高贵的玫瑰,它是万花丛中的那一点嫩白色,是一朵朵纯洁的茉莉花,微风轻轻拂过,满园都会散发出醉人的香气。幸福常常是一幅烟雨图,清幽宁静,朦朦胧胧。雨滴淅淅沥沥才能显出烟雨的朦胧感——倾盆大雨就会打破这张烟雨图的宁静。所以,幸福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你需要静静地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

15、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它其实是一种能力,用它创造幸福,用它传递幸福,用它感知幸福,用它感受幸福。

16、如果你想要永远都有幸福的陪伴,那就一定要学会满足。俗话说:“知足常乐。”只有学会满足于现状,并从极其平凡的小事中寻找乐趣,才不会对近在眼前的幸福视而不见,而去刻意地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其实,其实幸福就是一个家,一桌菜,一句话,一首歌这么简单。

17、幸福,其实就是来源于“爱”,它真的和金钱无关,我感动于爱人对我温暖的爱;我感动于女儿对我甜蜜的依恋;我感动于朋友对我细心的照顾;我感动于父母对我不倦的叮咛……这些感动,让我感觉到了幸福!

18、幸福给予人是公平的,只是你愿不愿意去享有。幸福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处境容颜之论,更没有附加任何苛刻条件的限制。只要拥有快乐平常的心仪的人,就会时刻拥抱快乐中的幸福,把生活变得如意美好。

19、幸福是春天郊外的踏青,幸福是外出时家人的牵挂和牵挂家人,幸福是和自己的影子谈心,幸福是朋友间的大侃特侃,幸福是没有无谓的牵挂,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幸福是拥有一颗平常心,幸福是忙碌过后的清闲,幸福是色彩斑斓的花、生趣昂然的叶,幸福是灰色日子中的一抹温馨和感动。

20、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鲜花当然也有荆棘,不要为花团锦簇滞留,更不要为荆棘遍地而却步。作为一个旅行者,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即使自己的旅途中没有遮风挡雨的大树,自己不是还拥有一颗不能被风雨淋湿的心吗?只要时刻拥有一颗快乐的心,活出一个真实的你自己,你就会沉浸在自觉的幸福中。

21、幸福是人们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对生活的满足并从生活中得到无限乐趣而希望持续久远的一种愉快心情。这种心情,是一种幸福的心情,一种用心去领悟生活的感触。这种感触,是一种愉快的感受,一种用心去体验幸福的感觉。所以,幸福的内涵,就是生活中不尽的快乐。

22、幸福与快乐结伴,幸福其实很简单。我们无需刻意去攀比,去强装。面对生活,一个简单的微笑,分明就是一种幸福的温馨;面对生活,一份真诚与执着,分明就是一种幸福的温暖。

23、徘徊在幸福的感觉里,常常有一种快乐的健康的心态,因为幸福,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平凡,因为平凡,所以有爱,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5

曾记得有人问我,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你觉得幸福吗?当时我沉默了。说实在的,这样的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答。因为我根本没感觉到当老师的幸福,所以也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了。我选择当老师,是因为父母曾经说“当老师很好”——这也算是父母包办,唯命是从吧。

起初的工作中,凭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我每每都会认真地对待自己工作中的每件事和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总觉得这是我的职业,我应该兢兢业业。只是觉得不要做得太不像话,并没有想什么幸福不幸福。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很长时间了,但在现实中,当前我们仍在运行着事实上的应试教育模式,因而,我们教师的工作方式机械而枯燥。每天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反思;每天面对五六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每天要应付上面方方面面的检查,开会;每天……诸多教学和非教学的工作,让你忙得不亦乐乎,成绩排队和升学的压力使我们常常处于一种无形的疲惫之中,也根本无法顾及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幸福。

直到担任副校长并分管教学工作以来,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常常在琢磨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次看书,偶然读到某学校校长提出“学校以‘幸福教育’的文化理念来凝聚人心,求创新发展”。看到这里,我顿悟:我们就是应该让教师真正感到教育的幸福,只有教师感到幸福了,那样教师就对工作更有热情了,更投入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我们如何重视对教师幸福感的培养,并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

一、组织培育——核心是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工作的情绪、态度和工作意义。事实上,老师们通常也是用这三点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让我情绪饱满?这份工作能让我全身心投入吗?干这份工作有意义吗?所以,从组织层面讲,要使教师有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能构建起和谐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因为和谐而幸福,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

1.讲公平,使教师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公正公平会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当自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公正公平的评价时,对老师们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反之,教师的态度就是消极、不满和抱怨。

长期以来,如何保持公平一直是组织中的一个两难问题。既然这个难题很重要,那我们做管理者的一定要去突破,特别是在各项荣誉的评比工作中、教师的聘任工作中、外出学习的推选等等工作中尽量做到公平而合情,以给老师们创造一个合理、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有人说,最成功的管理就是创造幸福的管理,因此,作为学校,我们要建立起公正、公平、公开的学校管理系统。

2.讲民主,使教师能达到情绪上的饱和

一个凡事讲民主讲程序的学校,这个集体的幸福氛围一定是比较浓的,这个学校一定是协调多于控制,主动多于被动,合作多于竞争,在协调中化解矛盾,使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的调动。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从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入手,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幸福氛围,使老师们的工作情绪始终保持激昂,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3.讲实践,使教师能享受校园环境的和谐

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具有实践性。学校要立足校本、立足师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考评方案等等的过程中,要多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当一所学校的管理制度颇具实践性,那它就是能满足教师需要的管理,而当教师的需要和期望得到较大满足的时候,人就会产生幸福感。试想,在一个关系融洽的大集体中,尽管工作忙碌紧张,但老师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协作,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困难再大也能轻松应对,老师们内心充盈着教育的幸福。

4.讲创新,使学校产生强大的发展后劲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发展。做任何事情,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同样是一个结果,你对教师怎么宣布;同样一个活动,你怎么样设计;同样一个制度,你怎么制定,老师们的幸福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的一点点创新,可能都会给老师们少带来伤害,多带来惊喜和幸福感。

二、个人培育——核心是追求自我成长

1.重目标定位

每个教师可能都保持着这样一种心理定位:要做学校里教师中的佼佼者,要做校长的关注对象,要做学生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在现实中,可能你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校长关注的目光不会总集中在个别人的身上。此时,我们的老师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觉得学校对自己不够好,当自我定位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落差的时候,幸福感就无从获得。

所以,对自己要有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教师前进的不竭“内驱力”。

2.重专业发展

课堂始终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享受课堂研究的教师,教学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所以,我们要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最大的理想,莫过于成为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中的“巴西球员”,感受那种从职业中获得的幸福感与艺术感。一个具有专业发展的教师,他肯定是一个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还注重研究和反思的老师,他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能达到一种高层次的“随心所欲”。

所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强的时候,就会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又可以促进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3.重境界提升

一个没有积极自我观念,不能恰当认同他人,不能面对和接受现实的教师,他们失去了对真正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是不会有幸福感的。

要提升自我的境界,塑造好自身的人格也很重要,我个人觉得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自己存在的价值,虽然有时候感觉不顺意,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肯定的、积极的观念总是占优势。

(2)能恰当的认同他人,和他人合作。现在这个社会与人合作太重要了,孤立、孤独的人无论你个人的水平有多高,幸福感都不会很强。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6

走过街头,你是否会停留下来,看看布满星星的夜空?

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人,你是否会看看他们的面容?

你多久没有笑了?

多久没有感动了?

又有多久处在麻木和惯性中,

没有真心感到轻松和快乐?

幸福,一个寄托着希望、美好、温暖、安宁的词,

你是否――

会为自己能够活着,而感

恩,而幸福?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杰客、绿茶、王文文心理顾问/谭洪岗

|调查|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在浮躁、欲望、谎言、物质充斥的当今社会,你会经常性地关照自己的内心,问一问自己:我幸福吗?

你感觉幸福吗?

57.32%这个数字代表着一群对生活“有幸福感”的被调查者,这意味着,过半的被调查者对现在的生活表示满意。当面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一问题时,57.32%的被调查者感觉“幸福”。其中,“经常觉得幸福”的人数占到21.17%。湖北襄樊的李太太表示,她的工作一直很稳定,10年初还买了房子,感觉生活很舒适。

36.06%这部分人“偶尔会觉得幸福”。长春的李女士说,她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生活质量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每天都过得很舒坦。只是像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房价上升过快、物价不稳这些因素让她觉得未来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影响。

17.8%这一部分人群,感觉自己“不幸福”。温州的段小姐感觉生活成本太高,“日子过得很累”。苏州的小徐是一名应届女大学毕业生,感觉找工作的压力很大,很难幸福。

是什么影响了你的幸福感?

70.86%认为生活成本是最主要因素,在北京做销售的王先生为了保持高收入,和同行们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好在努力工作带来的经济收入让他“日子过得很体面”。

65.93%工作前景。广州的BaRBi女士虽说在一家大型企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苦于工作没有太大突破,感觉永远是一潭死水。

59.04%情感体验。大连的肥Ci女士说,她的工资足够高,外表足够吸引人,可惜,她被诅咒般地总是遇上糟糕的恋情,导致32岁了还孑然一身,这个问题大大地将她的幸福感打了折扣。

57.14%周围环境。吉林的宋先生说,自己从小就在一个环境并不富裕的家庭里长大,为了摆脱童年的阴影,长大后他努力工作,可惜总是因为环境问题比别人欠缺一些优势。

44.18%子女成长。武汉的王女士说,还有什么比培养一个优秀的下一代更值得幸福的呢?可是培养孩子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

32.81%国家发展。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示,国家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是自己生活幸福的基础。深圳的康先生对未来的生活很乐观,因为“国家目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十分好,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北京一位高校教师也有同感:“在战火纷飞的国家,民众生命都面临威胁,幸福又从何谈起?”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鲍女士也肯定国家的发展对个人幸福的重要性。她认为国家所实行的医疗保障体系虽然还有待完善,但给自己减轻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8.15%其他因素。

|领悟|

活在当下,恢复身体感觉,专注于生活的光明面,已足够先让感受幸福的能力复苏。

复苏幸福

如果问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定义。如果问你想不想生活得幸福,相信只有一种回答。如果再问你感知幸福的能力怎么样?估计会引发不少疑问和好奇――这还需要能力?

当然。能感知幸福是好生活的起点。新的一天开始了,你感到有憧憬、有活力吗?跟家人在一起,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舒服吗?做你喜欢的事情,感到开心、全情投入吗?走在郊外,在山水间领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感到内心随之变得开阔吗?留一点时间跟自己独处,感受自己绵延不绝的呼吸,感到平静和喜悦吗?对着镜子微笑一下,感到爱自己吗?

能感知幸福,为简单的小事快乐,对美好的事物敏感,原是每个普通人都有的能力――看看沙滩上玩得兴致勃勃的孩子,你我都经历过那样简单的快乐。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转型,美好的事物和体验从未大幅减少。只是,我们活得太匆忙,来不及感受。我们会像赶场一样,这件事还没做完,下一件又提上日程,渐渐的眼里只有事,不太关注人,更别说人的感觉。我们用自以为正确的想法压制真情实感,感受慢慢变得迟钝麻木。我们让过去的失意挫败的阴影,像半杯隔夜残茶一样堆积在心里,无法再充分体验此时此地的新鲜和美好;如果你只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耿耿于怀,你可知道,在心有不足、感受力缺失时,这个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美好和生命力,都满足不了你?

感知幸福的能力如此重要,那如何恢复和增强?

1、首先活在当下。徘徊于过去或担心未来时,记得提醒自己回到此时此地,专注于眼前事眼前人,这是有心就能做的。所有改变只能在当下发生。过去的想法经验暂时放开,新的体验才能进来。

2、有心锻炼自己,可以让每一种感官变得更敏锐:看不同的画面时,留意那带来的感觉;听不同的声音语气时,注意身体和内心的自然反应;闻不同的气味时,注意身体的感觉;吃东西时,把闲事先抛开,在这一刻充分体验食物的美味;遇事紧张时,先放松身体,头脑中滋生紧张的想法也自然会放掉。恢复身体感觉,人会跟内心更有联结,也更身心合一而减少内耗。

3、有意识地练习管理自己的专注力:关注并放大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体验,淡化并缩小不如意的部分。

日前在分享会上,听到很美的故事:一位年轻人周游世界,一天走到了乡村附近的墓地。墓碑上的死者年龄让他大吃一惊:2岁半,10个月……没有一个超过5岁!年轻人在这村庄住下来后,发现人们很快乐,他几次打听那奇异的墓地,当地人都不说。他更好奇了,继续追问,终于有位七旬老人说了实情――这里每个人从小就学到一件事,注意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闪光时刻,那些美好的让生活流光溢彩的时光。如果几十年过去,闪光时刻累计满一年,值得庆贺!累计有两年,那太棒了!这位老人的闪光时刻已有3年2个月了,可以随时死而无憾!那些墓碑上,就是一生中闪光时刻的总量。

当然,好时光不是等来的,要主动创造。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另一重要话题。活在当下,恢复身体感觉,专注于生活的光明面,已足够先让感受幸福的能力复苏。如果你还肯学着放下自己的期望,去欣赏人和事物本来的样子,那幸福,就在身边!

谭洪岗

心理健康专家,治疗师,训练师

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

现专注于疗愈心理创伤,分享健康幸福之道,唤醒和滋养身心灵合一的生命状态。著有《电影与心理人生》。用40部电影,书写看电影中的心灵成长。

译作《真相―治疗心灵的妙方》(香港);《语言的魔力-谈笑间转变信念之nLp技巧》。

博客:blog.省略/tanhonggang

|分享|

你不能奢望幸福像空气一样包围我们,但要坚信,幸福就是空气中的氧离子,它一直存在,关键是你是否善于制造、善于呼吸。

幸福飘荡在空气里

文/绿茶

狗的幸福,是一根骨头。奥特曼的幸福是打小怪兽。那么人呢?

我问过很多朋友,你什么时候感觉到最幸福?

一个在北京漂了多年的朋友说,拿到自己买下的小户型房钥匙的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

愿望达成,是幸福女神的标准照。

一个21岁的女大学生说:中秋节晚上,突然接到初中同桌的电话,他告诉我,他现在来到我读书的城市,问我想不想见他。而他正是我喜欢的,放下电话准备出门去见他的时刻,我觉得自己幸福得像一个公主。

渴爱的女子得到爱的表白,世间还有比这更甜蜜更幸福的吗?

一个有两个儿子的母亲说:当我看到被流行性感冒闹得病怏怏的大儿子的体温终于恢复了正常,大口大口地喝完我煮的瘦肉粥,又有力气和弟弟一起抢玩具,疯打疯闹,把家里折腾得像狗窝一样,看着一地狼藉,我觉得幸福。

幸福,就是心爱的人平安、健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朦胧的幸福:

一个朋友说:每天早上醒来,在床上伸一个大大的懒腰,然后看看窗外天色还早,再迷糊一会,那迷糊的时刻,是我每天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能够怀着喜悦醒来,开始新的一天的人,他的幸福指数不会低。

一个中年朋友说:寒假的某一天,我睡了一个长长的午觉,醒来时听到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声音,又听到母亲喊我起床吃饭。在半梦半醒的恍惚中,我突然觉得回到了20年前,自己还是一个14岁的女孩子,正在过一个无忧无虑的假期。那一刻我觉得好幸福,好像真的回到了14岁,真希望时间在那一刻停留。

现实生活中的她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挺大,14岁时的美好回忆被唤醒的时刻,那份幸福又仿佛被复制了。

……

幸福,不仅模样不同,而且,我们每个人体验幸福的阀值也不同。有的人一定开上宝马才觉得幸福,而有的人,觉得骑着自行车御风而行更满足。

就算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在不同时刻,对于幸福的感受也不相同。著名的香港小朋友麦兜说,烤鸡最美味的时刻,就是那只烤鸡将入口未入口的时刻。其实,幸福就像那只烤鸡,刚开始很美味,但如果连续吃一个星期,也会腻味。

同样是幸福,强烈程度也不相同。狂喜的幸福叫高峰体验,淡淡的喜悦则是一种心境。

……

知足,是幸福的前提。你不能奢望幸福像空气一样包围我们,但要坚信,幸福就是空气中的氧离子,它一直存在,关键是你是否善于制造、善于寻找、善于呼吸。

智慧,则是幸福的钥匙。

朋友,你觉得幸福吗?

如果回答是,很好。

如果回答不是,且听我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对双胞胎仙女,一个叫幸运仙女,一个叫不幸仙女。她们想要知道谁比谁更美丽。为此,她们找到一个聪明的狐仙,要她给一个答案。

狐仙说,好吧,请你们先走几步看,我才能下断语。

她们就听她的话,各走几步后,停下。这时,狐仙对幸运仙女说:当你走进来时,你真可爱。

然后,她又对不幸仙女说,你的可爱,在于你走出去时。

可爱的背影,不也是一种美丽吗?

|名家|

乐趣,是幸福的真意

谈到能改善生活的经验,大多数人第一个就联想到享乐:山珍海味、和谐的性生活以及金钱买得到的一切享受。我们也常会梦想到异国旅游、与风趣的人为伍或购买昂贵的商品。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负担五花八门的广告怂恿我们去追逐的目标,至少也会安于端一杯酒,在电视机前静静消磨一个夜晚。

享乐是意识中的资讯告诉我们,已经达到生物程序或社会制约的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满足感。饥饿时,食物的味道令我们愉快,是因为它缓和了我们生理上的不平衡。晚间一边被动地媒体收资讯,一边用酒精或药物麻醉因工作而变得过于亢奋的心灵,有助于放松自己。

享乐是高水准生活重要的一环,但享乐本身并不能带来幸福。

睡眠、休息、食物与性,都属于恢复“均衡”的经验,它们并不能带动心灵的成长,也不能增加自我的复杂性。换言之,享乐虽有助于维持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

一般人想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生活时,不但会想到享乐,还会想到乐趣。所谓乐趣,是指一个人不仅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更超越既有制约,完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

乐趣具有向前发展的特性,并蕴涵新鲜感和成就感。如在网球赛中险胜,用通过考验证明自己的能力,就是一种乐趣。阅读一本书,发掘新观点;在谈话中发表观点,都是乐趣横生的事。谈成一笔竞争激烈的生意,或做好任何一份工作,乐趣自在其中。

这些事在进行的过程中,都谈不上什么享乐,但事后回想起来,我们情不自禁要说:“真好玩!”而且盼望一切能重演。

经历过有乐趣的事,我们感觉自己有了改变,自我有了成长;在某些方面,这次经验已使我们变得更复杂、更丰富。

享乐的经验也能带来乐趣,但这两种感受截然不同。举个例子,吃喝对每个人都是一种享受,但从中得到乐趣却比较困难。唯有在吃喝时投入够多的注意力,分辨各种不同口味、佐料之间细腻差别的人,才会跟美食家一样,觉得这件事乐趣无穷。

换言之,享乐可以不花力气,只要大脑特定中枢受到电击或药物的刺激,就可能产生享受的;但是打网球、看书、谈话,若不全神贯注,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毫无乐趣可言。

也正因为如此,享乐的片刻倏忽即逝,不能带动自我成长。乐趣的复杂性却要求把精神能量投入具有挑战性的新目标。从孩子身上很容易发现这种过程,当孩子学会一种新技能,脸上那种专注的喜悦充分说明了乐趣的真谛,而每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经验,都使孩子不断发展自我,不断成长。

不幸的是,成长与乐趣间自然的关联会渐渐消失。或许因为入学以后,学习就变成一种外来的负担,掌握新技能的兴奋因而不见了。一般人很容易自囿于青春期发展成形的狭隘自我中;太过于自满的人往往要求附带的报酬,才肯在新目标上精神能量,以至于无法再从人生汲取任何乐趣,唯一的积极经验只剩下享乐了。

另一方面,许多人会继续努力从所做的事情中寻求乐趣。我在那不勒斯破败的郊区认得一个老人,他经营一间家传的古董店,生意清淡,只能勉强维生而已。一天早晨,一位看来很高贵的美国妇人走进店里,浏览了一会儿,便询问一对巴洛克式木制小天使的价格。这种圆胖的小天使是几百年前那不勒斯工匠最偏好的创作题材,如今也还有不少艺术创作者相当偏爱。店老板欧西尼先生随口报出一个高得吓人的价钱,那名妇人不假思索便掏出皮夹,准备买下这对艺术品。

我屏住呼吸,心中暗自替我这位朋友的好运称庆,但我对老人的了解显然不够。他的脸顿时紫红,慌乱不安地把客人请出门外:“不行,不行,夫人,真对不起,我不能把这对天使卖给你。”他一遍又一遍对那目瞪口呆的妇人说:“我不能跟你做生意,你明白吗?”

那个观光客走了以后,他心平气和地解释自己方才的行径:“如果我在挨饿,我一定会收下她的钱。但我没挨饿,何苦做一笔一点意思也没有的生意呢?我喜欢讨价还价时的机智往来,两个人互相想占对方便宜,各出心机,唇枪舌剑。但她连考虑都不考虑,她什么都不懂,甚至连假设我会占她便宜的起码尊严都不给我。如果我把那对东西用那么荒唐的价格卖掉,我就洗不掉骗子的骂名了。”

《幸福的真意》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7

关键词:幸福能力幸福力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37-01

幸福是人类从古至今从未停止探讨的话题之一,它也是

“人类存在的至上目标”。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让自己在充满变革的社会节奏里获得稳定的幸福就显得格外重要。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国内外从古至今对幸福的研究很多,它们各有侧重,为人们追求幸福贡献了不少力量,随着幸福热潮的到来,“幸福力”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1幸福在心理学中的界定

幸福在心理学家眼中到底是怎样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1]。研究者们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其中对主观幸福感的讨论最多。不过心理学家们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的意见存在分歧。neugarten和Cantril将主观幸福感定义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而Bradburn和watson等主张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平衡的结果,个体较少体验负性情感、较多体验正性情感就是幸福的。综合来看,多数国外研究者则比较认同Diener(1984)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

关于幸福的研究,不得不提到积极心理学这一分支,它打破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模式,不针对“解决心理问题”而是去关注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思考并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积极心理学领域认为,幸福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我们可以习得的能力。

2能力在心理学中的界定

前苏联心理学者大多把能力定义为“作为顺利完成某一种或某几种活动条件的心理特征”。西方心理学界则提出能力的因素说、结构说、认知说等主张。其中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由很多独立的成分和因素组成,而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能力由两大因素构成:其一是一般能力和一般因素,它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潜能,主要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其二是特殊能力和特殊因素,来保证人完成某特定的作业及活动。加德纳则认为智力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3幸福力的提出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从而提出“幸福力”这一概念,它的提出始于对“幸福”研究传统和研究现状的梳理和质疑,目前已有的幸福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和结构分析两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幸福力”这一全新的心理概念旨在帮助人们拥有一种看得见、用得着、学得会的幸福能力。幸福力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养,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软实力[3]。具备幸福力的人,能获得长久而持续的幸福,而非短暂的情绪体验。王薇华教授认为,很多时候并非我们没有发现幸福,而是缺少了学习幸福的能力。

3.1幸福力的内涵

幸福力是一种获取幸福的能力。具体地说,它指个体在面对某一对象(人、事和物)或者经历某情境时感知和体验到幸福的能力,及依据其内在的某标准表达或评价幸福的能力,也包括有意识地寻求策略来调控幸福的能力。它是活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活动的能力。苗力田先生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序言提出:“幸福不是僵死的、现成的,而是在实现活动中”。其次,它是一种后天能力,是人对幸福有了一定的觉解后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努力所取得的结果。最后,幸福力的发挥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

3.2幸福力模型及测评体系

幸福力的结构由“操作维度”和“内容维度”两个独立的维度组成,一共包括16种能力。目前,石雨等人研究后发现了青少年幸福力模型并编制出了青少年幸福力问卷,其模型包括情感力、意志力、德行力、抗挫力和认知力五个维度,其中,情感力指个体监控自我及他人的情绪情感信息,且能识别和运用这类信息指导思维及行为的能力[4],意志力则由个体自主地确定目的,并且根据这一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它主要由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这四种意志品质构成[5],德行力是指个体根据道德准则做决定和采取行动的能力,抗挫力即耐受能力,它表现为当个体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够承受压力和打击,并使自己尽快摆脱困境,从而来避免心理及行为失常的能力[6]。

4未来展望

如今我们已经从幸福感的量化研究迈入到幸福力的提升及应用时代。如果把幸福感作为鉴定个体是否幸福的量化标准,那么幸福力就是获得幸福的实施方案。相信在未来的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幸福力”这一概念站在一个新的视角,致力于幸福力的实证研究,为拥有幸福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2]Dienere.Subjeetivewell-being.psychologyBulletin.1984,95(2):542―575.

[3]王薇华.幸福力[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3:1-3.

[4]陈月霞.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与验证[D].山西:山西大学,2005.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8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岗位。从幸福的概述、幸福的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幸福感等方面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

关键词:幸福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 途径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辅导员的工作中体现幸福,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一、幸福的概述

(一)幸福的内涵

幸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回答。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的内涵包括幸福需要自我满足,幸福是身心愉悦的感觉,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笔者认为,幸福是精神文明的感觉以物质文明加以保障。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幸福的内容。

(二)影响幸福的诱因

个人的幸福与否,是通过感觉来体验的。对感觉的影响除了广泛的外在客观因素,还与个体的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幸福感是对幸福的一种主观感受,所以又称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三个特点。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纯粹主观产生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幸福条件的反映。如果离开一定的客观存在的幸福条件,如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等,是难以产生主观幸福感的。但由于个体的千差万别,因而面对同样的幸福客观条件,主观幸福感是不同的。幸福的诱因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1)年龄影响。因为人的年龄差异,对同一种幸福因素会有不同的幸福感。同一个人,会因为年龄的不同,对同种幸福因素,幸福感也不同。没有两个人会有相同的幸福感。

(2)需要影响。每个人的长相不一样,生理需要不一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背景下产生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需要带来不同的幸福感。需要是发展、变化的,对人的幸福影响也是发展、变化的。

(3)素养影响。素养是人的素质和修养。素质包涵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修养包涵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素质与修养,是建立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是人为了社会交往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条件。

二、幸福的工作方法

洛克菲德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不管什么类型的工作。

(1)工作是带薪的学习

工作是理论学习的实践。通过工作,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合作精神和能力,完善自我。当通过在校的学习获得理论时,通过社会实践的学习,使得知识深化,在工作中学习到的东西比学校丰富,同时获得报酬,所以工作是带薪的学习。

(2)工作是自我的实现。

工作是人生的基本需要。通过工作,我们的需要才能合理,价值才能实现。工作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自我的行为。工作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工作中,丰富实践知识,技能得到锻炼,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工作是自我人格的展现,通过自己全面追求、创造,感受人生的真正幸福。

(3)工作是社会的需要。

人不是个体而存在的,是社会的一员。对社会最基本的奉献是劳动产品,它能满足社会的各种基本需要。对于每一位劳动者来说,完成工作任务,奉献辛勤汗水,这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在工作时,抱有奉献劳动成果,精心做好每个环节,使消费者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得到更美的享受,这才是社会需要的体现。

(4)工作是幸福的创造。以幸福的心态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热情是最有价值的感情,只要你对人生、对工作充满热情,就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所作为。对工作充满希望,任何一个事业,都有它发展的希望。工作过程的幸福在于把工作当成人生技能与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积累,人在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不同性格与能力的人学习,丰富人生经验与技能,为了幸福,人人努力工作,以幸福感来工作,感受幸福。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幸福

(一)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

(二)在自身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体现幸福的途径

1 辅导员工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辅导员工作中实现和完善辅导员需要,这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工作,辅导员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了培养未来优秀一代的现代化建设者,乐意肩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能为之奋斗而深感幸福。将自身的职业看成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在为这个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2 辅导员工作是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影响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环境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社会大环境,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辅导员的重要作用,使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其二是高校校园内部的小环境,要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发展平台,示辅导员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辅导员工作使大学生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得到更美的享受,才是社会需要的体现。3辅导员工作是幸福的创造学生工作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增强其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个人职业水平和应急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以专业化的发展为目标,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和职能分类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分工和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增强成就感和主观幸福感。爱与责任感促使辅导员不断完善自我,以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作为一名辅导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来对待不同性格的大学生,从与其相处中获得幸福。

参考文献:

[1]孔刃非,幸福学[m],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10:56-59

[2]郑雪等,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75-76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9

越来越觉得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其实不可能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平常日子里的小事小情。可能是生活上的,也可能是工作方面的。

L期的伏案,加上近年来频繁的使用手机变为“低头族”,入冬后肩周和颈椎疼痛愈发严重。有段时间穿衣服都感到困难,脖子也明显感到僵硬,隐隐的疼痛似乎也漫延到了头部。有天晚上,我站在淋浴下,喷头流下的热水浇在颈后、打在肩膀上,暖暖地,很舒服,忽然就涌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是的,寒冷的冬天,能够在家里洗个热水澡,那热水能缓解背部颈椎的疼痛,让身体放松下来,就让我觉得幸福。

想起刚结婚时住在陆王庄沿街的平房里,那里自来水压力不够,吃水用水要到马路对面的刑警大队去抬。后来买了单位的商品房,拿到新家钥匙,打开房门的第一件事是跑去打开水龙头,看到自来水哗哗流出来,知道以后的生活再也不会因为断水而不便,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这是我印象深刻的两个“幸福”的瞬间。如此说来,我其实是很容易感知幸福的一个人呀!

又觉得这种幸福的感知终是来得浅薄。想起有人撰文,对一位女作家描写夏天呆在空调房里写作的惬意所怀的鄙夷,认为她应该放大格局,关注民生和家国情怀……当年我也是赞同那人的观点的,如今却有了另一番认知。

是因为越来越发现,幸福是一种自我的感觉,与他人无关。你以为很幸福的人未必像你以为的,你以为不幸的人也未必像你所知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幸福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年轻时被一首歌“蒙蔽”过。歌曰“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便以为幸福是必须要革命要斗争要抛头颅洒热血历经万苦千辛……还不一定能降临的事情。

近来也忽然想到,当年那首《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才是“提醒”幸福的欢快歌曲。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你就跺跺脚伸伸腰挤挤眼拍拍肩……简单的肢体动作和旋律,听过一遍再也难忘,而能够做出这些动作的人,一定是很容易幸福且被幸福所感染。

在一档节目中,朱军对话相声演员冯巩,说到冯巩八十岁老母对幸福的解释:监狱里没有咱家的犯人,医院里没有咱家的病人,就是幸福。有些话,听一次就难忘,是因为其视角独特,因为富含哲理,抑或是因为深深的认同。

冯巩母亲所言是“内观”,《耳朵大有福》里范伟说的幸福,依然是“外求”。他说: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头拿着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篇10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自我内在提升途径

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高职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事业感、责任感、成就感等积极的职业情感的根源。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直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1年,《现代教育报》与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推出了“教师的幸福指数”调查,共有13342名教师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感觉自己很幸福的教师仅有2%,感觉比较幸福的教师占16%,56%的教师感觉一般,26%的教师感觉自己不幸福。高职教师中感觉自己很幸福或比较幸福的远低于平均水平。

是什么使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日益淡化?是什么让高职教师经常感到压力重重、身心疲惫、意义失落、激情缺乏……就像挥之不去的尘埃,模糊了三尺杏坛的神圣和风采?

一、高职教师职业幸福的缘由及幸福感淡化的原因分析

幸福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不会有幸福感。而教育正是塑造心灵的事业,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他们的思想、知识、技能、情感等和学生全面互动,从而对其产生影响,这个以教学为媒介的过程应该能让高职教师体验到“为人师表”的幸福感,因此,做高职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孟子讲过,“君子有三乐”,而“得天下英才而教”即是其中之一“乐”。

教师工作应该是幸福的,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职业幸福正渐渐远离高职教师。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社会环境:高职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与地位不高,高职院校保障制度不完善,管理评价机制不够人性化,高职教师劳动价值大但交换价值低,高职学生能力低下、表现不佳……

的确,良性的社会环境应该是高职教师职业幸福的条件之一,但这只是幸福的外因而已。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幸福的内因——高职教师对幸福的感知能力。

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淡化,并不是高职教师这个职业不再能令教师们幸福,而是部分教师缺乏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程度决定了一个人感知幸福的能力。可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使我们的身心变得麻木,工作中多重身份的频繁转换引起了角色的冲突,“市场经济”浓厚的功利色彩使我们难以维持那颗平静、空灵的心,尤其是当我们的热情和努力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时,幻想破灭的感觉就会笼罩我们心头,使我们逐渐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当精力耗尽,倦怠形成,成就感就变成了一种辛酸感。

二、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构建和提升

高职教师要想在压力重重下得到解脱,除了需要社会、学校的支持外,更要学会自我调控。事实上,现在也有很多高职教师在享受着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他们在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中不断汲取快乐和幸福的元素,以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本文从教师自我内在层面(内因)来分析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高职教师要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空间和内心世界

教师的价值是通过传递人类精神的火种而体现出来的,教师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因此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其重要。

1.坚定宗教般的教育信仰。高尔基说:“智慧是用来做事的,对于灵魂来说,靠的是信仰。”高职教师要想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职业幸福,必须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并能将其外化为行动,在行动过程中感知幸福。如果没有明确的内化的教育信仰,就会把教学工作仅作为一项谋生的手段,教学过程僵化,不顾及学生的体验,把学生当做过客,这样的教学效果怎么会好?这样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是低下的。只有将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才能用充满激情的态度全心全意地付出,将教育过程当做人生的事业来拼搏,只有这种宗教般的信仰,才会让高职教师领略到教书育人的幸福与魅力所在。

2.不但要“敬业”,而且要“乐业”。教师职业是“源于良心,发自内心”的特殊职业,做到前者只是“敬业”,不失为一个重师德、负责任的好教师。做到后者才是“乐业”,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业”的高职教师,把职业教育工作当做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忙得高兴,苦得快乐,以苦为乐,乐在其中。

3.懂得享受“精神报酬”。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精神报酬”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他们所获得的报酬不仅仅是物质回报。师生间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融通,学生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作出贡献,等等,都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所在。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把学生培养成才后,因理想的实现而在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只有能够充分享受到这种“精神报酬”,高职教师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蕴含在人生中的诗情画意。如果将职业价值过多地放在物质层面上,教师们就会丧失其职业理想与精神乐趣。

(二)高职教师应对美好的事物保持细致而敏锐的感悟力

教师们面对的是世间上最美好的事物。教师的工作对象——学生,有着最纯真的心灵、最赤诚的情感、最自然的态度和最美好的愿望。我们如果不能及时捕捉到这些美,就太辜负造化的恩赐了。因此,教师要懂得在细节处感受教育的幸福。

其实,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很多地方能够给教师们带来幸福的感觉,只是有些教师感知能力不够敏锐,未能感受,不懂得享受这一幸福。那么高职教师如何提高幸福感受能力呢?

1.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职业生命中最重要的舞台,如果在课堂上都感受不到快乐幸福,又何以会有教师的职业幸福?因此教师要感知幸福,就必须深入每一节课中。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教师,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一堂好课,会让师生双方都觉得是一种享受,会让教师在课前期待,课中满足,课后留恋。高职教师如果懂得享受课堂的魅力,会常常感觉其中涌动着一种股强大的生命力量,让其激情澎湃、梦想成真、智慧泉涌……这种情感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由学校延伸至社会,使高职教师感受到职业教育带来的幸福与满足感。

2.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根源,是学生的成功,以及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种种不利因素都可以被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消解。但要让学生懂得感恩,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尊重学生、呵护学生。高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向往真、善、美的心灵,用真爱帮助他们成长、成功。

教师一生打交道最多的必然是学生,因此见证学生的幸福成长,分享学生的快乐与成就,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必将体验到莫大的幸福。

3.懂得享受教学研究过程。教师耗时、耗力最多的就是教学工作,如果把教学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会感到厌倦,当然也无幸福可言。但如果教师把教学看成一个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一个自我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就会有用之不竭的“驱动力”。因此高职教师无论在日常备课中还是教学、实训过程中,都要用心去研究,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这个研究过程不仅能表现出自己的教育智慧,而且能成就自我的成就感,它带来的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高职教师要懂得研究教学,这样才能在专业上有所发展,体现在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认可感与幸福感。

4.懂得享受美好生活。幸福感不仅来自教学工作,而且来自于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都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因为富裕的精神世界远比物质更重要,只要我们能阻止自己卷入物欲的纷争中,训练自己的感官以发现生活的美,及时地去寻求生活的真谛;只要我们愿意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那日常中再平凡不过的点点滴滴,都有无限风光蕴涵其中。所以高职教师还要懂得享受生活,一个会认真对待生活的人,才更会认真对待他的教学,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我们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充满热情、真情与激情的工作状态,有超越功利的清高,拒绝浮躁的淡泊;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矢志不渝的坚守,幸福就不会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教师教育研究,2006,18,(5).

[3]吴思孝.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教育探索,2003,5.

[4]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教育情报参考,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