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园新环境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0:55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1

【关键词】校园文化;党建工作;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综合型大学的特殊高等教育类型,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路径,在教学方面也具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因而高职院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以及建设方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今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新环境下,它不仅为学院的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工作平台,也对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关系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二者的根本目标和共同目标都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是以教育人、培养人为根本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共同目标。可以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为党建工作的进行提供一个有效的大舞台,学院党的思想建设可以充分运用校园文化这个有效的平台来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举办不断教育、培养师生党员的思想觉悟,积极鼓励青年学生们申请入党,进一步增强学院师生党员和各系部党小组的先进性建设。可以说“党的思想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标杆,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校园行为文化的先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校园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高校党建为其提供创新思维和组织保证。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要以符合时展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总的指导思想,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并充分发挥师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凝聚全院师生人心,团结友爱,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的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必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视野,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占领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也因此更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党建工作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贯彻落实国家以及学院党组织的各项决议决策,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在新环境下不断加强学院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加强学院各个系部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学院党委要建立党支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等创先争优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各个系部党支部工作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要积极鼓励。各党支部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结合学院的整体发展方向,组织并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例如举行“我的中国梦”、“重走红军路”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该类活动,学院党委在经费、场所、人员调配等方面要给予积极配合和基本保障,通过该类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举办,不断提高党支部办事的效率和增强师生党员们的组织协调的工作能力。

第二,充分激发学院各个系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学院党建工作始终把握好方向,把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作为重要任务,严格党组织内部的工作程序和纪律,注重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高度重视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搭建党支部、党小组等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先进、创优秀。注重选拔思想觉悟高、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热心党务工作的教师基层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委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积极培养和锻炼,在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中青年教师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把更多优秀中青年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对青年教师党员,更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青年教师党员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要根据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在学生党员中组织党小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工作中,要切实保障党员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关系,充分激发各个系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

第三,学院党委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高校党委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关心、支持学院各项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各系部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健全学院党委、院系党委、党支部各个层次的党组织,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工作有序、高效活力的党组织工作机制,形成党建工作中从上到下,层层有主管、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模式。构建并完善党务工作者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学校党委要重视各项党建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定期督查,切实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以党建工作为依托加强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体,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能激励师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

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高校有共性也有个性。由于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高职学院要想得到长期稳定发展,要以党建工作为依托,结合时展,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突显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第一,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职业技术教育是技能型教育,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各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学院的校园文化具备了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更是学生们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前的演练场。高职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又要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优化调整,要注重以岗位就业为导向,依托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努力打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可以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实用型专业。在教育教学中要实行“多证教育”和多层次教育,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各类技术资格证,“身怀多技”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把“学技术,强技能”的高职学院特色渗透到学院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好理论教学课堂、实训教学课堂和课外活动课堂三个课堂,构建技能培养平台,重视学训结合,切实做好教学和实训相结合,强调一专多能。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在校内根据不同院系,结合本系部的专业特点,定期举行各种和专业相关的技能型比赛,例如在经贸系可举行“珠算比赛”、“点钞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技能型比赛不断活跃、丰富校内的技能文化,营造高职学院专业技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二,深化课程改革,推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创新。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教学活动是中心,在学校里,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传承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老师,教师良好的素质、风度、仪表给学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性作用。在校园内,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最生动、最富有活力的文化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院的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技能课教师、技能实训教师,都可以把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学中的互动使得每一门学科都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教学中,学校党委领导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教学活动推进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课堂教学、论坛讲座和网络的管理,确保思想导向正确、引领到位。要提高警惕,坚决抵御和防范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学术研究、网络消息、资助扶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渗透和腐蚀,学院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阵地。

第三,加强课外的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外社会实践。现在的高职生大多都是90后,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和个性独立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组织纪律性不强、自我约束力差的缺点。因而对90后高职生的教育,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扬长补短,潜移默化。在课外教学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进行义务支教、下乡宣讲、文化下乡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开阔视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要健全学院的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例如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校园文明评比活动,结合和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技能竞赛,不断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正面宣传,营造出丰富多彩又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应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坚持不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师生党员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加强学院党建工作,教育师生党员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增强学院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内化力;另一方面坚决同低俗的文化思想作斗争,培养师生党员的高雅文化品味;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确保校园文化氛围中的“精、气、神”积极向上、永不衰竭。

参考文献:

[1]雷广臻.谈文化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党建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2

保护校园卫生标语【精选篇】

1.建设新校园,卫生要先行。

2.农民素质高一分,校园形象美十分。

3.以关心整洁校园为荣,损害环境卫生为耻。

4.提高卫生意识,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5.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文明卫生新校园。

6.热爱校园,热心卫生。

7.xx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8.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9.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10.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

11.建新绿色生态村,构建社会主义新校园。

12.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实力胡乐美丽胡乐幸福胡乐”

13.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

14.革除生活陋习,美化人居环境,优化生存空间。

15.手拉手,心连心,创建xx新天地!

校园卫生标语【经典篇】

1.干群齐动手,校园焕新颜。

2.鲜花还需绿叶扶,校园更需村民护。

3.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4.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5.学习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农民卫生意识。

6.食品卫生无小事,您的健康是大事。

7.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8.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

9.创建校园美如画,点滴小事见精神。

10.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1.公德规范言行,文明美化心灵。

12.大家一条心,建设卫生文明新校园。

13.爱我村建我村,做个文明好村民。

14.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5.全民发动,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保护校园卫生宣传标语【热门篇】

1.提高农民健康素质,促进校园卫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校园环境整治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3.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校园。

4.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新校园。

5.手拉手,心连心,创建校园新天地。

6.建设新校园,弘扬新风尚。

7.建设卫生校园,共建美好家园。

8.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9.用好你的手,垃圾无处溜。

10.环境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11.齐做好学生,大家保清洁。

12.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

13.做一个高尚的人,不随便乱扔垃圾。

1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

15.环境好一点,心情美一天。

16.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7.垃圾扔在地,羞耻写进心。

18.教室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9.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20.请勿乱倒垃圾污水。

看过“保护校园卫生标语”的人还看了:

1.爱护校园卫生的标语

2.爱护校园卫生标语

3.保持校园卫生的标语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氛围;可以为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需要做好支撑;可以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可以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条件。因此,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

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划分两个层次:一是以文化设施、校园景观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环境;一是以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为代表的精神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任务,就是在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功能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的制定、提炼、组织过程中体现浓厚的人文理念,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统一。

二、建设功能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1.在建筑功能性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面提升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建筑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各种功能的实现为人服务,在建筑功能层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规划、现代化的设施更好、更便捷的实现其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布局完善其扩展功能。给师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便利、更多的服务,让其全方位感受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

理想的大学校园建筑美学设计有其独特的气质,是功能性、艺术性、教育性的统一,通过其传达的人文关怀理念给与身处其中的师生愉悦的精神感受,陶冶师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因此,在学校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现有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融合与协调,体现和谐性;精心设计每一栋建筑,使其既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又同时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要认真装饰建筑内部环境,以高雅、庄严、艺术气息浓厚的装饰设计体现教育建筑的庄严感和神圣感,全面提升建筑的品位和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被建筑文化的魅力所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校园建筑的育人功能。

3.建设承载深厚历史和人文价值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是提升校园文化层次的点睛之笔。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涵盖了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强调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统一,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要通过整体呼应,协调统一的布局体现校园景观的和谐感;要通过发掘校史中的优秀人物、标志性事件等,选择最具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部分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主体来增加历史感;要将校训、校歌、校徽等元素通过校园景观的方式加以强化,增强校园景观的教育性;要以雕塑、书画作品等元素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景观的内涵。让校园景观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时刻影响学生,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层次和品味。

三、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相统一的精神环境

1.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健康、和谐发展的保证。实现规章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制度体系。高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高度集中的场所,对于社会新的变化、新的理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和接受力。所以,在高校制度体系运行过程中,更加需要及时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修改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立解决新问题的新型制度,这也是高校制度体系灵活性、有效性和约束性的基础。二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制度规范方面都是重约束、重管理、轻服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有在制度设立和执行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服务理念,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教育服务,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做到教育、管理与服务并举,才能形成富有生机的精神文化环境。

2.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体系

符号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凝练和浓缩。校歌、校徽、校训、校史、典型的校园景观、大型典礼仪式等等都属于校园文化符号体系的范畴。高水平的校园文化符号体系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校园文化环境传承历史、引领后人的重要参照。建设校园文化符号体系,需要以学校发展历史为参考,以学校现实发展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未来发展预期为方向,科学的提炼和总结,避免同质化、共性化,追求特色化、个性化,通过校园文化符号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内在氛围和外在形象,使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符号体系广大师生、校友的精神寄托。

3.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文化活动要实现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坚持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是校园文化活动整体形象的基本要求,是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二是要坚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文化活动是教育理念和思想传播的有利方式,与此同时,它们也是文化活动的基本目的。坚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需要探索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渗透与提升文化活动的吸引力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文艺性与科技性、政治性的统一。提升校园活动的层次,需要突出科技创新活动的分量,以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大力开展政治参与活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更重要的是探索和设计提升学生政治参与主动性的活动形式。这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促使其不断勤奋向上、求实创新。通过全面、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陶冶大学生的美好情操,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其对学校历史、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启文.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4

关键词:高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空间形态

abstract:agoodcampusenvironmentisauniversityhistoryprintedanremembershow,isalsothefuturedevelopmentconcepttoshow,itistheuniversityspiritandproclaimwaybearing.andthetraditionalcampusemphasizesscientificrationality,andpayingattentiontothememorialandpayattentiontothemainbuildingisdifferent,themodernuniversitycampustotheperson'sattentionreflectedineverycornerofthecampus.

Keywords:highschooldistrict,landscapedesignconcept,spaceform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代高校新区景观环境设计的方法理念具体的体现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条重要的设计理念,近年来已成为环境设计的普遍原则。具体地说就是设计及其所构成的景观环境应该适应特定主体人群的思想和行为。回到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问题上,就必须在规划设计思想中树立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和源泉,以人为尺度、标准去疏解宇宙万物,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就需要深入了解主体人所具有的特点和要求。

2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现代大学园林是有机的整体,在景观设计中,应以系统的思维来思考校园景观的整体性,不能把各个校园空间割裂成片段。广义的校园景观包括多层次内容,从校园的总体布局到建筑实体以及外部的园林环境,现代的校园景观强调的是园林的独立性,建筑实体是限定与围合外部园林环境的重要界面之一,而外部园林环境则是建筑实体的背景与衬托,两者应相互统一,园林环境应形成完整的系统。

3面向交往、重视交流

校园之所以成为校园,不仅在于它有各种教育建筑,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学习的场所、研究的氛围。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新区的规划和建设己开始从封闭逐渐往开放型、智能型过渡,校园环境己成为重要的媒介体,为师生们提供交流文化、沟通信息、融汇知识的场所;校园中的交往,从大学生的小范围交往,到与学校内不同教师、社会上不同家庭、不同集团、不同民族、不同国界的人的交往,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大,交往的性质越来越多。因此,对校园的景观环境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大学生在交往中的不同需求,用不拘一格的手法,创造出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品位而又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

4重视环境精神的融入

在环境设计中体现校园精神,让萃萃学子在具体的浓郁学术气氛中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展现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高校新区环境的设计中,一般运用以下三种方法将精神内涵渗透于环境之中。

4.1环境风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创造风格浓郁的、体现校园个性的景观环境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如清华园、末名湖早己成为清华与北大校园的代名词,影响一代代学子,深深印入师生与到访者的心中。

4.2历史环境的传承与纪念环境的创造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并将这些历史刻写于校园环境之中。通过阅读、感悟这些反映校园历史的建筑、雕刻、碑刻、林地能帮助学子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对于高校新区而言,建设的时间虽短,但其对应的老校区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环境,在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重要的历史环境的传承和借鉴,需要考虑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纪念雕像、纪念园、展示廊等,并将它们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使学子在缅怀往昔中得到激励。

4.3现代精神的融入

在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加入能反映学校宗旨、学生精神生活、学科特点的环境要素也很重要。小品、雕塑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如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馆前象征生命结构的Dna雕塑,天津大学新建科学图书馆前象征着人类对宇宙奥秘探索的子母球体雕塑,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科技馆前的大帆雕塑,通过抽象的,充满现代气息的表达方式来展现环境的精神风貌。

5注重情感空间设计

5.1情感设计手法

情感设计是通过特定的物质环境载体,满足人们丰富的内心体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协调了人的情感行为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会有具体的体现。

5.2现代教育理念对校园环境的要求

传统的高校规划是基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基础上,一味注重功能分区,道路骨架,以院系为单位的建筑群,却忽视了主体人的思想动态及其行为模式。新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给大学校园的环境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思维,现代大学,尤其是高校新区更加强调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更加注意情感设计在环境中的应用,注意高校主体人并不等同于其他社会人群,就能营造出满足各种情感的“境界”。

5.3营造“有生命力的情感场所”

高校空间形态规划设计依据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人格特性,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精神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6强调景观生态性和场所文化性

6.1景观生态性

新建高校区一般都选址在城市的边缘和新区,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给原生的生态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亦会对校园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因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其景观环境应考虑以下功能:一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特别是城市郊区边缘地带等这些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异质性,追求景观环境的生态性;二是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新一轮城市化进程。

6.2场所文化性

校园的文化性在现代高校规划中具有突出意义;它的营造既包括物质环境的内容,又包括精神环境的内容,如果说建筑实体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使用空间,侧重物质需求,那么园林环境则侧重精神需求,园林环境对于形成一个完善的,富有人文精神和场所精神的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路径探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建设新校区成为我国高校建设中的常态化现象。新校区的运行一方面使高校的办学空间得以拓展、一方面使高校的办学资源得以优化重组,高校新校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高校新校区在运行当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新校区运行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包括历史传统、发展理念、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在内的诸多要素的组合。在高校中,校园文化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校园人文景观是反映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对传承高校传统、彰显高校发展理念、传播高校特色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当中,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突出问题。

(一)高校新校区缺乏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

高校新校区的人文景观环境是反映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新校区一般是高校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学子而言,高校的人文景观环境能够使其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到高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积淀。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对高校学子产生影响。但在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中,一方面,具有特色人文景观环境相对缺乏,受制于资金成本和建设进度等各方面因素制约,高校新校区普遍缺乏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部分高校新校区人文景观环境缺乏,校区建筑环境仅能基本满足高校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新校区建筑环境中无从体现;另一方面,高校新校区人文景观环境具有趋同化态势,在我国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建筑风格大同小异、景观塑造缺乏高校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面临困难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是反映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1.新老校区文化活动交流渠道缺乏,因为新老校区的空间距离因素,新老校区之间相对独立开展各自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效交流渠道;2.新校区缺乏有特色和影响力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在我国高校新校区中,普遍入住的低年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而在高校文化活动传承方面着力不足,同时由于学生在新老校区之间的迁移,使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塑造受到制约;3.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效链接,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缺乏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有效链接的方式和渠道,使新老校区之间的校园文化活动相对隔离;4.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制度规范和引导,在我国高校新校区中,每学期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但对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制度性规定相对缺乏;5.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在高校新校区中,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机会增加,网络也成为学生的重要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使部分刚进入大学、缺乏正确辨识能力的学生沉迷网络,影响高校学子对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上文分析,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思考。

(一)打造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

在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中,着力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塑造,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的营造,把具有高校特色的传统、理念、精神等因素通过景观环境体现出来,可以有效传承高校的历史文化。高校新校区一般在地理位置上与老校区存在差异,在新校区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地理位置等因素造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断层。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环境是衔接两个及多个校区之间重要的文化桥梁和纽带,具有高校标志性建筑特色的景观环境能够保留高校历史文化记忆,传承高校历史文化,丰富高校文化内涵,也是维系广大学子对母校情感的重要实物载体。

(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性规范尚有待加强,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式、程序、时间、权限等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加强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制度规范,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对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考虑,进行顶层制度的设计和规范;2.加强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资金和人员方面给予倾斜,重点加强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和研究力度;3.增强对现有制度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不属合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4.把高校历史文化和高校特色的传统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当中,使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有制度保障,确保高校特色文化在新校区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交流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交流平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完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建设,构建以校园网络为主体的多元交流平台,引导校园文化方向;2.积极组建专门力量,在百度贴吧、微博等网络媒体中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的正能量,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话语权;3.利用传统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日常宣传,通过报纸、宣传栏、展板、条幅等各种传统方式对新校区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塑造浓厚的文化氛围;4.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论坛等形式,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四)塑造品牌、实现校区文化活动对接

1.当前在我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衔接链条断裂,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校园文化活动在新老校区相对独立进行,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影响力、学生参与度不高、活动质量有待提升,存在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新老校区文化活动的有效对接,因而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在新校区进行有效推广和延伸。使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的衔接和交流。

2.在高校新校区,积极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组织能力、文明素养。对于高校新校区来说,应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笔者认为培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增强校园活动品牌的思想引领作用,一个有思想内涵的活动品牌才能从众多活动中凸显其思想和教育价值;(2)一个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创意的提炼、策划的构思、群体的讨论、反复验证、投入实践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优秀的品牌运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运作能力;(3)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优秀代表,要能够反映高校校园文化特色,因此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高校特色文化内涵。

三、小结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区的增加是促进高校发展的硬件条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对于一所高校来讲,如何在新老校区同时运行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发展的软实力建设也显得尤为必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链接新老校区的纽带和桥梁、是传承高校传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聚焦于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应从环境塑造、制度建设、平台构建、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思考,构建四位一体的解决问题路径。

参考文献: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6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面貌的整体体现。对于在校独立学院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素质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独立学院校园的环境建设应该依循景观化理念和要求来设计和建设。因此,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助于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与建设。

独立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作为全面发展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塑造独立学院的良好形象方面,还在形成独立学院生完美人格,促进独立学院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立学院校园不仅具有教学学习生活使用的功用,也是环境育人、文化形象的物质载体.校园环境规划设计重点解决的是如何形成具有标志性和凝聚力的校园中心,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环境气氛,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交通系统,积极引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克服了以往设计中忽视外部环境的缺陷,努力创造出一个渗透、开放、融合的整体校园环境.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若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环境友好型的校园设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校园环境不仅要为老师和学生们的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生活习惯、能力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并且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从而对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

“景观化校园”是指: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点,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这里所谈及到的“景观化”是一个动词,景观化校园尊重自然,针对校园的自然环境、组织功能、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给予,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

一、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生态环境景观化设计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多元化和个性化。从《园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理解并且体验将有限的场地创造出无限的空间,追求一种空灵、俊秀、飘逸的诗情画意境域,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这种“天地人神合一”与自然求得有机融合的思想,在现代物质文明快速发展而且日益丰富的时期,人与自然日异隔离的现代社会将被赋予新的意义与内涵。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作指导,将校园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谐调发展,把人类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乔木、灌木和花草进行复合型群落式绿化种植设计,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化量,提高场地范围内的绿地率,从而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的发展。

3.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相结合的理念

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此二者是需要统筹兼顾的,充分利用具有生态功能的园林植物进行营造。例如:用部分芳香型植物和部分吸收毒气强的植物,以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除尘和净化空气,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这样既架构了绿色植物空间景观,又与植物生态功能环境相结合。

4.整体绿化空间意识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整体生态环境空间的建造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建造绿化空间的主要因素。从而做好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及景观布景的同时,应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屋顶花园,做屋顶绿化构成立体绿化和景观小品效果,形成整体绿化空间的园林景观。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养护成本、设施的安全性。绿化设计应简洁明快,材料必须经久耐用和安全。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地方拆巨资在进行绿化景观建设,但是由于后期养护经费花费较大,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没过几年绿化景观就荒芜了,这些情况时有出现,均是在设计时未能细致考虑到后期养护成本的费用和所使用材料的耐久程度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5.空间的组织与划分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空间组织与划分理念的合理与否也十分重要。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例如:学生生活区、学生运动区、教学区、教师生活区等等。根据各个区域景观化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植物和园林景点来进行布置。为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景观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环境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或者景观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以来表达思想感情。景观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园林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

6.生态环境艺术型学校的理念

要形成生态环境友好型和文化艺术型的独立学院校园生态景观环境,需要在布局上增设景观建筑、园林小品和带有艺术气息的雕塑以来强化校园环境的景观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和阔叶乔木类为骨干树,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和彩叶植物为基调树,在园林树木种植时,在平面上进退交错、在立面上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以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群落布局的景观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实现活泼、优雅、向上、宁静的校园景观环境。

二、校园环境景观化的目标和途径。

学校在校园改造时切忌好大喜功,大手笔、大动作,有时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校园的景观化强调改良,通过对原有景观的改造及新建景观的补充,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和校园形象,这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1、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尊重自然。

要求对校园的整体自然环境,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恩赐,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景观化校园倡导自然主义,正是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就是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不仅使校园生态得以延续及改善,同时还能达到塑造校园品牌特色的目的,从而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凸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的景观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同时,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因此,校园的景观化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校园的景观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要求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通过环境手段使新旧景观互为补充,风格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

3、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植物景观作用。

要求充分利用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特定的作用。将校内各区以集中栽植的树木花卉命名为樱园、梅园、枫园、桂园等,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植物及其景观所蕴涵的人文寓意,烘托了其自由、开放、活泼、创新的学术氛围。因此,植物种植作为一种环境手段,也可以展现校园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

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学校“育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师生提供休闲、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亦即“场所精神”。学校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对校园“产品”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如何通过环境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如何通过校园建设联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如何使校园环境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提供更好的空间场所?校园环境的景观化无疑是一个有效路径,校园环境的景观化满足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校园景观以“环境育人”为根本目标,以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整体优化为立足点,进而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校园建设进入了新高潮,面对着发展的需要,各校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校园建设。除了在原有校园基础上改扩建以外,还纷纷在异地建设新校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理念的探索和总结,能够为独立学院校园的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得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又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既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得以寓教于乐的实现,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也是穆尔所提到的校园之——“场所精神”。正如“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培育了人”,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的过程中,应以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以坚持人本主义为基本,来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学院校园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校校园景观化设计应用研究》作者:周云峰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关系;路径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对于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是物质文化建设要求,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在抽象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探索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路径,帮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将人工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体现物质与意识相结合的美,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审美功能,科学、经济以及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种方面的建设内容,既包含了建筑设施、环境景观等实体建筑的建设,又表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导向、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建设、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在精神文明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协调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种方面,积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与生态环境更好相处的环境,有效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营造校园设施文化的公益性

校园设施包括教学建筑、图书馆、各类具有宣传功能的窗口、海报、校园雕塑、绿化工程、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种功能的设施建设,是文化建筑类别的一种。对于公益性方面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普惠师生。各种校园设施文化建筑为师生提供了文化服务,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特征的最大体现。第二表现在服务的便利性方面。校园文化设施更多的以便利师生生活,贴近师生生活为基本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师生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第三,感受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设计作者独特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师生在享受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设计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第四,广泛的参与性。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性质决定了需要师生的参与性,也需要具有满足师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所需场所的要求。

(二)弘扬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

1.体现时代特点。不同时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师生的时代需求,提供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场所。2.灵活性特点。除了在满足师生对于开展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的使用特点,要更多地具备适用性和灵活性,综合利用校园文化建筑,提升校园文化建筑的利用率。除此以外,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还表现在更多地依靠群众和突出的校园建筑特色。

(三)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

校园艺术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注重的方面。以创造性的思维美化校园艺术文化,是校园艺术文化设计的核心。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表现在:首先是对思维能力的综合,一方面表现在将现有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力,另一方面是将零碎知识理论形成系统的能力,还有是对于具体环境设计的分析能力;第二是思维对多向思考能力,体现在发散思考,思路的转换,优化选择等方面;第三是思维的独创性,不拘于俗套,善于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现路径

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更好地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是高等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平台。目的性、实践参考文献:性、规律性、情感性和系统性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道路上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途径。

(一)环境艺术设计在物质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生态环保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涉及的对象,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生态性,在对设计系统的生态环保方面,努力营造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其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要与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与目前的发展状态中的国情相结合,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具有的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各种行业的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运作,注重实践。在经济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经济的实用性,把物为其用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多地把服务对象放到师生身上。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精神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功能是环境艺术设计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重点之一,是对师生传达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功能。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特色,建设更多展现学校的校风;注重审美情趣,注重美的创造,展现自然美的同时,不脱离自然环境的本身;注重对于传统的传承,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功能。

四、结语

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展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决定了需要有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又在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效果表达过程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荣智.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4):97-101.

[2]刘语.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设计[J].中国艺术,2011(2):210-211.

[3]夏高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J].职业时空,2011(9):156-157.

[4]漆波,许国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115.

[5]张洋.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272.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ofCampusCultureenvironment

FenGZixiang

(mianyangSchoolofCivilaviationFlightCollege,mianyang,Sichuan621000)

abstractCulturalenvironmentconstructionisanimportantpartofcampusculture.it'sthecarrierandformsofthecampusculture,thekeypointoftheembodimentofexternalschoolspirit.throughtheconstruction-orientedcampusculture,cohesion,motivation,shapeandradiation,followedacombinationoftraditionandinnovation,commonalityandunityofpersonality,artisticeducationwereconsistentwiththeprinciplesofplanning,willbuildaholisticatmosphere,andprovideagoodexternalenvironmentforteachersandstudents'studyingandliving.

Keywordscampus;culture;environment;construction

1概述

高校制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规划,就是要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来审视校园环境文化的内涵,用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眼光来研究校园环境文化的功能,用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来推动高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全面把握、统筹规划校区的校容校貌、文化环境的格局、格调,进一步传承、创新高校的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以营造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的育人环境,体现忠诚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治学严谨、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苦练、学以致用的学风,展示文化育人、素质立人的办学理念,从而研究制定出与大学环境文化普遍特征相贯通、与高等教育特性相匹配、与行业文化特点相结合、与高校办学传统相承接的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划。

2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

2.1导向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是把全校的师生员工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指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将所有成员的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特别是高校的培养目标、校训、校风,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2.2凝聚作用

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就像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优良的校园文化,表现出的强大的吸引力,不仅表现在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上,也表现为社会的瞩目和认可。它能使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形成一种心理需求,从而增强学校成员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2.3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注意满足师生员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其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从而使学校产生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发每一位师生员工巨大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2.4塑造作用

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其中的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与潜能。同时拓宽了知识面,调整了知识结构,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包括控制情感的理智态度,承受失败的责任能力等等。这些根本上促使青年学生逐渐摆脱依附感,确立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心态,从而完成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格的逐步完善。

2.5辐射作用

校园文化塑造着学校的形象,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标志。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学校形象是大学上水平、上质量、上档次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它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不可忽视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对学校建设的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发挥都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

3分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所遵循的原则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一项包括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工程,其价值层面在于在满足环境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实现文化育人、素质立人的教育价值。我们要站在时代、国家发展的制高点,全面研究和思考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建筑风格,通过精心设计及其实施,进一步传承、创新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以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育人环境,体现院校精神,把高校文化要素、行业文化要素融入渗透到校园雕塑、图文展示、绿化景点等环境建设之中,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美化高质量的“绿色校园”,切实做到校园规划布局美、工程建设美、生态环境美和人文环境美。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站在国家、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解放思想、深化管理、提高质量、确保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以建设现代化、高品位的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对环境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的设计、改造等,体现高校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突出独具高校特色的精神内核,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大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统一,推动院校又好又快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规划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环节,要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坚持不断传承老的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创新文化氛围。即在梳理、挖掘、综合、提炼高校文化底蕴基础上,进一步创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文化育人环境,在传承中挖掘,在创新中发展。

(2)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即在总体规划中把握“文化育人、素质立人”办学理念的不同文化层面、要素、环节的共性,同时也注重不同角度文化环境的特性、特征、特点的个性,体现文化环境育人的共性和个性的交融统一,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把与学校所处的位置、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校园“个性”文化,与育“德”、育“智”、育“体”、育“美”等“共性”文化结合起来建设,是建设高品位大学校园文化的基础要求。

(3)艺术性与教育性相一致的原则。美丽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本立体多彩的生动活泼的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教科书,它有利于人们情操的陶冶、心灵的美化、智慧的启迪,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都应充分体现其内容与形式的尽可能完美结合,突出其艺术性和教育性。这是校园文化赋予校园环境的特殊性。

4飞行学院绵阳分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框架

4.1突出行业特色,分区域打造校园景观

作为民航飞行训练分院,应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分区域板块打造特色校园景观。如在分院大门、行政办公楼前打造“蓝天广场”;广场前在巨大的自然山石上篆刻民航飞行学院校训;“远举高飞,博学笃行”;在教学行政楼前,设计建造程控喷泉及以飞行、飞天为主题雕塑,昭示飞行大学生翱翔蓝天的梦想。整个蓝天广场庄重,大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分院的形象,体现了分院的面貌,同时也是分院校园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在进校门左右两侧的绿地上,可设立一块“校友林”。让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或相聚母校的校友,手植绿树,勒石立碑,寄托对母校的款款深情,同时留下美好的回忆和见证;把教学行政楼后通往机场的宽阔大道打造为“凌云大道”,作为分院的形象展示区域。在大道两边,用现代广告技术,采用声、光、电结合等技术制作大幅展示分院风景,展示分院精神风貌,展示分院人及杰出校友风采的滚动灯箱;同时,在大道中央绿化带中,可安置一些具有现代感,彰显时尚风格,具有丰富内涵的小型雕塑,体现现代校园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

4.2改造规范已有景观,提升校园文化的艺术品味和个性风格

分院营区大门建造设计陈旧,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已不适应分院建设发展的需要。可重新设计建造。同时配合大门改建,在大门左右围墙处增加人造河沟,点缀假山游鱼,与“蓝天广场”的喷泉水景相互呼应,美观又安全。

分院已有的主题绿化植物园区内有一些装饰石材未加利用,可在上面篆刻具有分院特色的文字和名言警句,如“壮志凌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志当存高远”等,美化校园环境,营造飞行分院独特的文化氛围;在教学行政楼、飞行学生楼、飞行教师楼等的门厅、走廊、墙壁位置布置张贴反映分院校园风景、飞行训练场景、学生生活等内容的、制作精美的照片,在各类会议室、食堂餐厅,更新装饰图片,悬挂具有本地特色及行业特色的美术书法作品,以提高校园文化环境的艺术品位和个性风格。

分院机库下的水幕装饰墙因年久失修,水质腐蚀影响美观,可改造为仿真假山墙体,配合流水青苔,自然优雅。飞行大队后的园区,树木葱绿,可增建户外座椅和休憩凉亭,即可供飞行大学生读书休息,也可供教职工休闲交流。

4.3补充植物配置,结合地形层次,增加绿化造景

在分院的绿化处理上,要以“绿色校园,和谐校园”为理念,结合地形层次,使植物物种多样,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比例搭配匀衡,色彩季相变化有序。在绿色植物的配置上,结合校园内道路分割地块,构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区。以生态园林学为指导,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竹等相结合,常绿、落叶乔木交错,随季节色彩斑斓,相互点缀,高低错落,富有层次。从而营造出丰富的立面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给人以大气、疏密有致之感。

参考文献

[1]最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

[2]李宪玲,吴海涛,黄宏伟.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探析.群文天地,2010(2).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9

“校园作为人类思想文化起源与繁荣的关键节点,留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印记。”《荀子•劝学》中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了校园环境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说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躯壳,那么精神文化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对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校园环境有着自身的特点。

1.校园的人文精神“校园人文精神是校园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等等。大学人文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演绎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良好的校园人文精神有利于形成校园凝聚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追求,大学校园的人文气氛随着校园的不断发展而沉淀,逐渐形成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深深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散发着校园的每个角落里。

2.校园的历史文化每一所大学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成熟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沉淀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校园历史文化。校园历史文化与校园环境汇集在一起就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文气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校园的一切都透露出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学校的历史,不只是一个简单数的累加,而是时间所刻画的一个个印记,是文化的积淀,是精神的传承。

3.校园的风格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种现象同样也体现于校园的风格。不同的校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在发展形成过程中受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养成了自身的内在特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标签形象,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脉络。因此,对于不同的校园,其校园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校园环境中的灯具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色。

二、现有校园灯具设计的问题

笔者通过考察校园环境时发现,大多数校园环境的灯具设计没有体现出校园的特点。总之,现有的高校校园灯具设计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设计同质化严重校园环境灯具设计同质化是非常普遍性的现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校园里所使用的许多灯具在造型上都大同小异,完全忽略了其自身的特点。高校环境中的灯具运用随意,只重功能不重校园特色的灯具普遍存在。

2.造型单一,缺乏创新校园环境中灯具设计单一、缺乏创新是校园普遍存在的问题。“荷兰设计家巴克说过,灯泡的制造商已经完成了最困难的工作,给设计师留下的工作只是想出将灯泡隐藏起来的方法,这其实就是赋予灯具外在形态一定的内涵。即要所设计的灯具要具有良好的审美功能。这种美区别于一般的形式。”那些随处可见的灯具设计无法满足校园环境的审美要求和文化内涵的凸显。

3.校园灯具设计混乱,缺乏美感校园灯具设计混乱与随意,不但缺乏美感,甚至还破坏了美感。以具有120年历史的武汉大学校园环境为例:武汉大学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其建筑、樱花、历史人文气息都是武汉大学的特色所在。再看武大校园环境中的灯具,虽然造型各异,但是其设计很难和学校的特色紧密联系起来。灯具运用混乱,缺乏统一性,忽略校园灯具与校园特色。

三、校园灯具的再设计

武汉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校园环境中建筑、樱花、历史人文气息都是其特色所在。

1.校园灯具设计创意来源及符号的提取武汉大学校园灯具设计的元素提炼是设计极为重要的一步,设计元素的提炼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设计。设计元素选取和提炼具有多样性,但是它的共同特点就是要使这种元素与它所指事物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才是有意义的。武汉大学老建筑中的元素有灵动飘逸与和谐优美的云纹,云纹是武汉大学最具特点之一,最终,云纹成为武汉大学校园环境灯具的主要设计元素。书是人类传播文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它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自古以来,校园的职能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重要媒介就是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都是对书籍的褒扬。由此可见,书与学校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把书作为本设计的另一灵感来源。对于设计元素的提炼并不是对来源事物的再现,而是在对事物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特点。把具有校园普遍性特征的书同特殊性特征——武汉大学建筑上的云纹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设计的出发点。

2.校园灯具设计的造型灯具设计的造型是主要表现形式,优秀的灯具设计应该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设计中,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设计元素的形态进行具象地分析,对其形态特征和使用过程进行概括和提炼,并对云纹形态进行创新。云纹是传统的装饰纹样,运用云纹作为装饰设计的很多,在“百转千回”灯具的设计中,运用了抽象和简约的手法来把云纹和书结合起来,使云纹和书形式美同丰富的内涵结合到一起,共同创造出崭新的校园环境灯具设计。这种校园环境灯具设计不仅满足了外观的美感,同时也美化了校园环境。在“百转千回”灯具设计中,灯罩部分,运用云纹优美与流动的线条,采用螺旋的结构,四周高于中间部分使得整体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把静止的灯具在校园里翩翩起舞。灯柱设计采用上端稍大、下端稍小的倒梯形设计,使得整体和谐与统一。通过云纹和书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设计,使得武汉大学校园环境灯具设计具有简洁、大方的外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校园环境灯具的材质与色彩灯具设计除了良好的造型,还必须通过合理材料的选择以及恰当的色彩搭配以保证其良好的功能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灯具的材质也越来越多。灯具的材质从最初的石头和贝壳等,变成陶质、铜、铁、陶瓷、竹木、纸质、塑料、布料和玻璃等材料,从简单到多样,从功能单一到多功能化,不同的材料都有着特性、功能与质感等的差别,并形成了材料自身的性格和特质,从而给人们造成的视觉感官效果也千差万别。在“百转千回”灯具设计中,灯罩采用了乳白色塑料材料,其塑料性能稳定,对人和环境无害,价格比玻璃材质低出不少,更重要的是其弹性系数大,便于工艺的成型,也能够降低制作螺旋式灯罩造型的难度。另外,制造成本也不高,有利于市场的推广,同时透光性良好的白色,同时给人干净、舒畅的视觉效果。灯柱部分采用金属不锈钢,制作工艺简单且经久耐用,又有现代感。白色的灯罩与不锈钢质地的灯柱协调地搭配在一起,像一个发光的雕塑。

四、结语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篇10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校园内部的综合反映,从广义上讲是指学校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讲是各个学校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理念、方向、行为以及创新和环境上形成合力。

一、校园变化建设要在办学理念上形成合力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学习、借鉴、创新、积累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学校精神、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承、学校管理制度、办学品牌等方面,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形成共识,将师生的智慧凝聚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讨之中。二是要促进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融入师生的头脑,使师生自愿投入到学校的创新发展之中。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学校的发展愿景和目标上形成合力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遵循学校既定的发展愿景和长远目标,做到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学校文化建设要将各种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资源要素加以聚合.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将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配置,共同发力于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积极履行学校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三、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为上形成合力

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发展目标予以具体化,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同心协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面。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要一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助推要一致,校园文化建设践行的路径要一致,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后勤服务相结合,与解决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相结合,让师生共同为之努力。

四、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上形成合力

将创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师生的思想意识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把创新作为弘扬、彰显校园文化的保障,并使之成为师生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始终面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发展的要求去思考和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师生的创新热情,不断创造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优秀文化成果。

五、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上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