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2:56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1

课题题目:网络文化字“?濉备?业钠羰

指导老师:钟永彦

组长:李莹

组员:戚孝程 付学聪 郭林林 李艳李楠钟维利 漆明智 热依沙

班级:高一(4)班

主导课程:语文

相关课程:数学、历史、信息技术

背景说明:

汉字从形成到现在,至少已有4500年了。从甲骨文开始,发展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以及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还有现在人们所用的仿宋体,都表现出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汉字慢慢被视为废字。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网虫”又将这些怪字重新拾起,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那么,这些怪字从何而来呢?

目的与意义:

1.在对汉字的调查、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有更深层的知识积累;

2.提高自身对汉子的认识,加强汉字的练习;

3.通过网络文化,了解更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文化底蕴;

4.对中华悠久的文字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活动计划:

1小组分工:

a总体:李莹

b前期资料查询:戚孝程 李楠 热依沙

c材料准备:付学聪

d深入调查:漆明智 钟维利

e数据资料统计:李艳 郭林林 李楠 热依沙

f后期资料制作:戚孝程

i社会调查:全体

j活动记录:郭林林 李楠 李艳

2活动步骤:

阶段一

前期资料、工具准备

(2008.11。29——12.18左右即三周)

目标:前期资料准备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大量的一手资料,需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缘由;汉字的意义;网络文化字究竟从何而来。这样有利于进行更细致的推敲和研究。

阶段二

了解身边的新词文化、网络文化。

(2008.12.20——12.31左右 即两周)

目标:亲自实践,了解新兴文化。

阶段三

结合前期所得到的资料,运用汉字史,进行简要评析

(1.1——1.11左右)

目标:更深一层的了解网络新兴文化的来源。

阶段四

调整阶段

目标:调整完善失误

阶段五

综合实践,整理阶段

(2009.1.21——2.15左右即三周半)

目标:这时正处于寒假,时间充足,可以充分进行社会调查,拜访专家,做更细致、准确的了解,收集好各项统计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阶段六

结题阶段

(2009.2.16——2.27左右即两周)

目标:整理、完善各项活动总结,编辑资料、幻灯片等音像资料,准备结题。

大致结题时间:2009.1.28左右

预期结果:论文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2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说,应注重以下几点:

(1)、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研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3

[关键词]互联网;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协助学习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促使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发生改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八次提及互联网并提出“互联网+”这个概念,使得“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同时给每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和挑战。那么,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模式的不断变化和教育评价日益多元。总之,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互联网时代的洗礼。[1]大学物理作为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那么,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面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并迎接挑战?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实现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以解决工程应用实际问题为主的个性化探究性课题[3],达到物理知识学了能用、学了知用、学了会用、学了敢用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模式设计为以学生小组协助学习为主体,教师全程指导为主导,以解决探究性课题中的问题为切入口[4],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到结题报告全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教学评价设计为全过程跟踪考察,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结合[5],实现教学评价从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从教师一言堂向多元化转变。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

一、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利用

为了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构建课程探究式教学体系,架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建设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网站,申请到二级域名的网址即,如图2。教学网站要具备满足学生获取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知识、获得探究式研究课题、提交探究式课题研究报告和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四大功能,学生学习小组的个性化研究和师生的在线交流与指导是教学网站的特色。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小组由5位学生组成,推选组长1名,负责全组同学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分工,确定探究式研究课题,落实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和研究进度。学生之间既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更有学生之间的协助学习[6],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团结一致,克服各种困难。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成员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确定拟开展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是独立的和唯一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课题都不相同。研究课题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明确的物理思想,是某一物理理论或物理原理的具体应用。二是要解决工程实际或日程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包括使用的实验仪器,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述和讨论。学习小组利用网站获取研究课题并分析其可行性,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明确研究课题的名称,研究涉及的物理知识或基本原理,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实施研究步骤和使用到的物理仪器,以及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和开展研究的时间表。研究时间控制在一个学期中间的6周,其中开题报告用时1周,研究过程用时4周,结题报告和成果交流展示用时1周。学习小组在网站上提交开题报告供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及时和学习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修改完善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站向指导教师提出,指导教师给出参考的解决方案,启发和帮助学生。其间学习小组根据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站提交中期检查报告,指导教师根据中期检查报告中的问题,督促和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研究基本完成,学习小组要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做的实验和获取的数据,得到的结果或结论,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成结题报告,通过网站提交,供指导教师及同班同学浏览和评阅。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在结题报告中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出自我评价,写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班级的学生通过网站浏览其他学习小组的结题报告,为学习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做准备。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交流会,每个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展示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二、探究式课题研究与题库建设

探究式课题的确立是有效实施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正是围绕探究式研究课题展开。经过应试教育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要独立地找到探究式研究课题的确有点强人所难,因此探究式研究课题的题库建设必不可少。题库设计和精选了30道物理原理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探究式课题,其中有8道例题,22道习题,涉及力学、光学、电磁学和综合物理知识的应用。题库中部分探究式研究课题的标题如表1所示。表1所列出的研究课题指向性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很强,都是常见的工业日用品,探究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及其应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容易接受,也容易受到启发。探究式研究课题的题库作用有两个:一是为学习小组提供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模板,向学生展示什么样的课题具有探究性。二是当学习小组找不到合适的探究式课题时,可在题库中选择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探究式研究课题的选择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要求学习小组的研究课题必须是物理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还要有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其实际意义在于:一是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物理理论和物理实验是紧密结合的,构成了物理学的二元结构。三是结论的达成要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才具有说服力。学习小组经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的过程训练,大致了解了做科学研究的流程。通过探究式研究课题,学习小组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了基本的理解。特别是发现问题,对科学研究来说是起点,也是学习小组成员的弱点,通过学习和指导,学习小组找到的探究式研究课题列表如表2。其中大部分都是学习小组通过网络学习和讨论得到的研究课题。从表2所列的研究课题来看,有的还略显稚嫩,但学习小组的探究式课题研究是对科学研究的仿真与模拟,过程训练的价值大于研究结果。因此对学习小组研究过程的规范是指导教师关注的重点,科学性和真实性是学习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探究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的协助学习非常重要也极其有益,学习小组中的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向组员展示自己的特长,于是,善于理论分析的学生做研究课题的理论部分,善于实验操作的学生做课题研究的实验部分,善于文字表达的学生撰写报告,善于数据处理的学生做数据分析,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做交流报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是学习小组协助学习的主题。

三、教师全过程指导与多元评价

[5][6]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小组自主学习为主体,指导教师全过程指导为主导。学习小组的组成,研究课题的选择,课题研究的进度,研究报告的写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对于习惯于教师包办和安排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开始有些不适应甚至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这个完全可以理解。此时,学习小组的协助学习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有较强独立学习能力和较好学习自觉性的学生起到了带头作用,带领学习小组一步步往前走,慢慢适应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对于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也得到一次学会学习的锻炼机会。当然,在强调学习小组自主协助学习的同时,指导教师的全过程跟踪指导必不可少。指导教师要注意转换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研究的参与者,在学习小组感到茫然而失去方向时,指导教师是指引者:在学习小组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指导教师是激励者;在学习小组工作顺利而信心满满时,指导教师是陪伴者;在学习小组为取得成果而欢欣鼓舞时,指导教师是欣赏者。在学习小组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是监督者,对学习小组研究问题的科学性、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的真实性进行全程监督。教学网站的在线功能,为指导教师和学习小组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和保障。教学评价规则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大学物理探究式课题研究教学评价主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对学习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测评,重点关注研究过程。课题研究后期,指导教师要组织召开班级大学物理探究式课题研究交流总结会,每个学习小组派两位代表发言,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和介绍研究成果,发言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其他学习小组和指导教师就课题研究的内容提问,一般提出问题的数量控制在3个以内,学习小组在思考和商量后回答。课题研究流程见图3.根据学习小组提交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以及在交流总结会上通过制作的课件展示研究成果,班级的其他学习小组对其做出评价,填写“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评价表(学生用)”,指导教师也要对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做出评价并填写“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评价表(教师用)”,加上学习小组在结题报告中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形成自评加互评加师评的多元评价结果。

四、结语

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平台和在线功能,以研究课题为核心内容组织和实施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用物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以学习小组自主开展课题研究的协助学习模式,加上指导教师的全过程指导与监控,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训练,实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以知识、能力和情感为考核对象构建的三维评价体系,从学习小组自身、学习小组之间和指导教师多角度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使得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评价更关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合理。

[参考文献]

[1]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6(7):6-11.

[2]李宏荣,王小力,田蓬勃,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8):19-21.

[3]潘长宁,何军,周昕.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大学教育,2016(8):130-131.

[4]冯露,亢一澜,王志勇,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76-180.

[5]卞宝安,吴亚敏,王义翔,等.探究式教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5(5):102-103.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4

论文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对在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师范生,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实施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职责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例如,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第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阶段:成果交流,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三)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2]金建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背景;方法;问题;探索

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自体验和参与实践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的一项体验式的过程。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背景

国际背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目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改革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原有的学科教学和学习方式难以胜任,于是研究性课程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研究性课程的开发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

国内背景:从国内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克服传统教育弊端的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首次将研究性学习设置为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同时还特别制定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规定研究性学习每周三学时,这为各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实践机会,它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主动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的不足,把认识过程还给了学生。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克服传统教育弊端的要求。

我校背景:从我校的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我校第二次跨越式提供了契机。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到了重新定论、重新规划、寻找新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关键时刻。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评价标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中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我校明确提出创建部级示范高中的新目标,并决定在2004级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把它作为学校教改工程的突破口,以此来提升平昌中学的办学理念,丰富我们的办学内涵,为实现我校第二次大跨越、大发展作准备。所以,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我校第二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方法

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学习成绩、性别、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10人。在分组时征求班主任意见和学生意愿,做到人员配合尽可能公平合理,一个小组能代表一个班级的缩影。由学生自己选举组长、信息采集员、资料整理员、联络统计员等,成员各有分工、各展所长。以专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立研究专题并围绕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个人或小组到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搜取资料。以探究为重心:以学生探究过程为重心。从研究的专题确定,到研究的过程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及结果的文字表达,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独立完成,教师所作的一切指导,要围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结合我校特点,教师精心设计调查研究内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辩论,对不同素质不同情况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实行小组奖励:小组奖励。每个学生不论学习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能获得提高分,进步越大提高分越多,对小组贡献就越大。以小组为单位考评,对进步大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三、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过程

课题准备:学习文献宣传发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主要研究方法、设置研究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题,我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新方式》的论文,印发给每位学生,并进行了讲解。重点讲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的资料与总结)、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先讲明选题的意义,掌握选题的方法,怎样进行实践。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主题内容。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结构选择课题。题目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建立机构,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由学生自由结合分组,自己挑选出组长,组长负责主持全面工作,各小组进行分工,明确任务,研究经费共同分担。为了让学生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研究性学习文档的撰写》的论文,印发给每位学生,并进行了讲解。重点讲述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表、统计图)和开题报告、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记录、调查记录、心得体会等的撰写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分析课题研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集体专题交谈法、搜集经验法、全面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实验设计法、电话访谈法等。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应性,同学们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研究过程,结合自己研究的实际条件来综合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因此,任何一个课题的资料搜集,都需要针对各种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一旦研究方法确定以后,就要撰写开题报告。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的研究工作计划,但是谁也没有撰写开题报告的经验,于是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材料,课题组通过讨论、交流信息、确定内容,撰写出课题开题报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然后印发给小组每个成员,结合自己分担的工作,认真学习报告,思考如何完成分给自己的任务。

课题实施:搜集分析整理提取信息资料、交流讨论实验测试、跟踪指导因材施教。所有课题主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收集第一手材料。在实施前,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调查对象。然后各课题组统筹安排调查对象以及调查先后和路线等,落实到人头。做到人人都参与调查采访。随机抽样调查是调查最常见的方法。学生两三人为一个小组,对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事前向指导老师汇报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做法,做好笔记,每次填写好活动记录。事后向指导老师汇报,以求得进一步的指导,并召集情况交流会,汇总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调查中出现的困难,运用集体的智慧,想办法在下一步的调查中给与解决。问卷调查主要是在本校学生中进行。指导学生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制作问卷调查的内容。根据调查的需要,自己设计问卷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集到手后,立即统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采访调查的优势在于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比较全面的、比较权威的、大量可信度较高的材料。因此,研究组的同学通过结合各小组的研究课题分别采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全面了解被采访部门的过去和现在。采访后,立即写出采访纪要,以备研究之用。实施阶段由学生实践完成,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老师必须实施全程指导。这一阶段的指导呈现出小型、零散和及时性特征,更为具体,需要更强的针对性。例如有些课题组的同学到学校有些部门去调查,他们不予支持。教师及时指导如何沟通,阐明来意,消除误解,协调人际关系。同学们学会了如何交际,最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课题总结:首先指导学生把握各研究课题的现状,在材料收集完成后,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分类汇总,比较研究,发现规律,寻找材料的共同点。然后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该要则要,不该要的则去掉。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完成结题答辩。为此,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材料中的结题报告部分内容,掌握结题报告的写法,由一人执笔,反复讨论修改,形成结题报告。准备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完成汇报型的结题答辩。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6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英语研究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内容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方法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7

关键词:初中教育研究性学习实施

近些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愈来愈感觉到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要性。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初中现行的课外活动及活动课难以发挥其课程价值,难以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体现教育的育人价值。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尚存在薄弱环节。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规定从2000年9月起开始在初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已经成为教学大纲的必修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切实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5年多的探究,笔者初步摸索出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基本流程

1.确定课题,制订方案

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题。

2.获取信息,选择方法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主要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是科学的选择。在研究活动的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行为的、静态的成果、动态的实践、外在的形象、内在的体验、物质形态的、精神状态的等。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而且是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的需要,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综合研究,解决问题

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综述资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4.成果展示,总结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性方法

1.选题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正确地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选题不仅决定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完成课题研究应该采取的方法与途径。选题恰当,将会使研究活动事半功倍;选题不当,可能使研究活动步步被动,甚至一事无成。

(1)选题的基本原则

①实际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2)确定研究问题

①要善于观察和思考;②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③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

(3)确定研究方向

将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以后,会发现可供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所以需要把问题变为课题,进而确定研究方向。

2.开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开题是指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订一个可行的工作计划,为即将开始的研究提供一个工作框架。开题报告是指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1)开题报告的设计

①内容设计

在开题报告中要扼要地阐述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有时可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这部分内容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开题报告中要介绍本次研究活动的具体工作程序,包括任务分工的情况、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计划访问的专家及研究所须的条件(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另外,还要把时间安排好。

在研究方法的说明中,要写明是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还是调查研究等。若是调查研究,那么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叙述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的内容,是为了阐明“怎么做”的问题。

成果形式设想是指预计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什么,回答“做成什么”的问题。成果形式主要包括: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物模型、网页等。

②形式设计

开题报告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可以写成文章,还可以设计成表格,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研究者都必须回答开题报告中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即: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

(2)开题评审

开题报告是否可行,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这些问题在正式开题研究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论证。

3.结题与成果交流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概括,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思想碰撞,提升认识和情感;学会选用适合自己研究课题的形式来展示表达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掌握撰写结题报告的方法,从而增强归纳、总结、推理和论述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常用实践方法

1.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幻灯片及微缩胶片等。研究文献资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课题还是自然科学类课题的研究,都要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都离不开对文献资料的研究。

2.观察和实验方法

(1)科学观察法

(2)科学实验法

3.社会调查

(1)制订调查方案

(2)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

①问卷调查

②访问调查

③实地调查

4.信息处理

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绝大多数都是无序的、原始的,深度不一,层次混乱。要想使这些资料能在研究中派上用场,必须要进行一番处理,使之变成有用的素材。这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研究的结论。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要点

(1)谋求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

一方面要使评价贯穿于选题、计划、总结、交流等各个阶段;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要集中于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

(2)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第一,改变以往评价主体的贵族化、领导化和少数化倾向,听取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型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或途径收集信息。第三,评价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实用性、可行性、正当性与准确性等四个标准,避免过于形式化、繁琐或随意的做法,如过多的“填表学习”等。

(3)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和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反思是个体获得自我感知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学生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没有反思的过程,只能说有经历而无体验。

2.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的构成

(1)过程性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中,主要评价学生参与课时量、参与态度、在活动中情感体验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和活动的收获与成果等方面内容。

(2)终结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就是对研究成果的评价。通常研究成果通过结题报告来展示,所以,终结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结题报告质量的评价。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的具体方法上,研究性学习主要采用自评、小组(互评)评和教师评的方法。

五、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有交互式、同步式、间断式三种参与方式。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8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严重束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性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实现了学生学习自主化。为了使高校考试发挥其应有的评价、检测和激励导向作用,对高校考试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案,建立了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考试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考试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方法;考试改革;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19-02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简介:苑会娟(1963—),女,黑龙江巴彦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基于省精品课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创新研究”(JG2201201114)

长期以来,高校考试一直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综合题,重点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考试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上,甚至使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背课本。而且这样的闭卷考试方式易于作弊,使得考试成绩不能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由于课程考试成绩不仅是升级、毕业、获得学位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获得奖学金及找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很多学生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略能力提高,造成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有很多高分低能者,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说现行考试方式没有起到考试应该具有的评定功能、区分功能、预测功能、诊断功能、教学反馈功能和激励导向功能[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检测和评价,对高校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改革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早在21世纪初就有学者关注高校考试存在的弊端,探讨考试改革方法[3-4]。但此时,考试的改革仅限于题型多样化,以及考试方式从单一闭卷改为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2005年前后,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呼声逐渐高涨,这时学者们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审视高校考试制度[5-6],提出考试改革的思路[7],构建了“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的考试体系[8]。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考试改革的研究也更加深入[9-10],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是高校考试改革的方向[11]。除了少数学者在某门课程中对所提出的考试改革进行了实践[12],大多数学者都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经历,运用相关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考试改革思路及方法。改革的思路及方法已经趋同,得到了广大学者专家的认可,然而,这些方法要真正在高校考试中实施,难度还很大。因为考试的改革不仅仅涉及考试的方式、考试的方法、考试的内容以及考试的题型等等,考试的改革一定要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适应。要实现形成性考核,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让学生重视整个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期末终结性考试。这样形成性考试才能真正起到评价考核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传统的高校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高校考试的改革(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已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对考试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并在我校测控专业传感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

一、研究性教学方法

高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真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3-14]。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点划分为授课单元。在讲授单元内容前,教师设计若干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小组讨论,完成自学报告;再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完成小组学习报告,然后由小组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由同学提问、讨论,教师亦可参与提问,并作总结指导。这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考试方式

根据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教学结构,采用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实验考核10%,期中考核20%,期末30%。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考核与研究报告两部分。其中出勤考核占10%,研究报告考核占30%。研究报告由自学报告与小组报告组成,对自学报告的考核包括自评(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小组内成员互评)与教师评价;小组报告在上课班级答辩、研讨后由教师进行评价。

实验项目分为基本型、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不同类型实验具有不同权值,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考核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及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实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中考核在课程学习中期进行,但考核内容为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师讲过的内容和学生自学内容。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方式,全部题型都是填空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情况。

期末考核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方式也是闭卷笔试方式。题型为综合型和应用型,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考核方式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用一次终结性的期末考试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将考核均匀分布于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考试改革的实践

“传感技术”是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是学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早在2007年,我们就对省级精品课“传感技术”进行了教学改革,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传感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相应的对课程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改革,把上述的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在“传感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教学计划规定“传感技术”4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6学时。理论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12学时以教师为主讲授前四章内容。第二部分用课余时间自学,然后用6学时进行课堂讨论,之后进行期中考试;期中考试范围和复习题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发给学生。第三部分用18学时进行研讨课,研讨题目也是在开始上课时布置给学生。研讨课按学习小组进行,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研讨之前,由学生自学完成自学报告,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形成小组学习报告,并在小组内互相评定成绩。根据小组学习报告,制作ppt文档,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解、答辩,其他组同学提问由同学代表或本小组其他同学回答。根据小组学习报告和提问及回答情况评定小组报告成绩。最后由自学报告和小组报告成绩综合为研究报告成绩。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体评价成绩的30%,而期末考试复习题也在课程开始时发给学生,考试题由复习题变换而来,侧重综合应用类型。

研究性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观念,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终结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结合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与研究性教学方法相适应,采用出勤考核+研究报告考核+实验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试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高校课程考试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钱厚斌.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3]刘继红.对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5).

[4]徐中英.高等院校本科生考试改革与实施办法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4).

[5]王平祥.创新人才培养呼唤考试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6]刘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

[7]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8]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2005,(2).

[9]薛素铎,兰劲华.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和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10]林静.高校考试改革的有效管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2010,(11).

[11]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

[12]谭晓玲,谭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7).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9

首先,选题要规范

选题就是确定课题。何为课题?所谓课题,就是需要人们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简要表述,严格说问题就是课题就远远不够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中小学教师做课题来研究。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缺失与补救策略的研究”等,这些问题不适合一线教师作为课题来研究,必须分解成小课题,才能驾驭它进行研究。所以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只有选好题,才有可能研究好。那么如何选题?第一,教师可以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选。教师每天都在上课,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语文学科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研究;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教学的研究;英语学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习惯养成的研究等,每个学科、每个教学环节、每章的教学内容都有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加工提炼,就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能不能发现问题,关键要看我们的教师能不能主动去思考、去调查、去发现、去探究,只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就一定能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第二,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的方面去找问题,选课题。比如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策略等也会存在着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再比如学生学习写作省时、高效、可行性的研究;低年级学生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注音识字等识字方法的研究;数学与儿童思维成长的研究;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德育方面的,如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主能力培养研究;中小学生早恋预防与交往危机干预研究等;第三,从“科研课题指南”中选。科研课题指南是科研领导部门根据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以及教育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编制而成的,值得中小学教师参考利用。如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提高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未成年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的研究等,有的课题可能宏观一些,但可以为教师指明研究方向,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爱好分解“科研指南”中的大课题,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第四,可以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去选。已经取得的公认的研究成果,可以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这个过程也可以再实验,叫迁移性实验或适应性试实验。任何一项成果不可能都完美无缺的,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利用好成果,发挥成果的更大作用。如西方国家流行的“合作教学”就不一定适合我们国家,因为我们的班级人数编制都比外国的学生多,所以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

其次,立项要规范

课题确定下来了,课题组长一定要组织实验人员进行论证。第一,要论证它的适用性,就是要看看他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值不值得研究,课题的提法是否准确、明白。一般来讲课题表述要体现三个要素:第一要素是研究对象;第二要素是研究内容;第三要素是研究方法;第二,要论证它的可行性,这就要看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实践经验等,还要看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具体,也要看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电教媒体、录音录像等设备是否可用,同时也要看到不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如何排除等。课题题目确定后要设立专人执笔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经校领导班子同意方可上报,填写立项书。

第三,课题实施操作要规范

课题审批下之后,实验学校的校长要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校长宣读开题报告,解读课题,这个过程既是对全体教师的一次理论培训,也是对课题内容的一次再理解、一次再认识,最终达成共识。课题实施中,每位实验教师都要按照方案的研究内容分阶段、分步骤去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实验前课题组要进行试验前测,实验中也要多次测试,实验后要进行课题终结测试。几次测试的数据要进行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并做好分析记录,以便在总结阶段为研究报告提供佐证。

第四,课题总结要规范

俗话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课题研究也是这样。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课题组成员要坐下来“收口”,即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音像成果资料,编写成果文集等。

研究报告是成果的综合文字材料,一定要按照研究报告的格式撰写。其撰写顺序是:

(一)研究课题题目后边加上“结题报告”四个字;

(二)研究者的单位、姓名、执笔人等;

(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概括地介绍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四)正文这部分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标或宗旨;研究的原则;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步骤;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成果;下一步的研究打算;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等,都要写清楚。

以上只是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一点收获与体会,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选题指导;大胆假设

有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宜在初中进行,也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到校外学习活动,这都是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应对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先行,做好选题指导

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预案,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应做的事设置得详细、具体,特别是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学会观察,发现问题(研究课题)、记录问题、查找资料。初步理解寻找信息的途径,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尝试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概括,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我们在选题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知识能力所及的课题,将其范围界定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象的范畴内。

通过动员,学生的研究热情很高,很多小组都提出自己的课题,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其中利国地区微山湖生态系统研究这个问题比较切合实际,但有些大,分工不明确,为此我将该研究性课题细化为:水资源以及养殖业;微山湖周边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调查;南水北调对利国地区生态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初中生在智能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水平较弱,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相对很少。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辅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要求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精心设计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重演”地理学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像地理学家那样观察、思考、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按照分工的小课题进行网上和图书馆、阅览室杂志中资料的收集,然后做出资料卡;做成一份问卷调查,由微山湖畔黄山村的学生进行调查;由我本人亲自带队到事先选好的地点进行考察、拍照、采集样本。最后按照分工进行材料的分析、整合、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展板的设计。后来我们通过学校将“对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保护的建议”报送给相关部门,受到环保部门的好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问题,主动地运用了所学的地理知识、理论去分析问题,如绘制利国段微山湖简图、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气温和降水图等,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进行学科间知识的借鉴,如生物、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我也通过自己的收集给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平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通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有利于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励评价,展示成果

初中研究性学习评价必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依照初中研究性学习具体目标进行评价。评价中不能太注重成果,不必太关注“做得好不好”,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是否做了”,多进行过程指导;要运用表扬勉励的手段,分阶段评价的方法和从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展示的成果也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报告(将整个的研究原因、方法、过程、结论形成一个研究报告)、展板(图片、文字)、地理小论文、地理手抄报、研究性学习的感想、体会反思等。我们学校两个研究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学生撰写了质量很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做成展板获得区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受到学校、家长的好评,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