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5:45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1

一、成绩与遗憾

在年的高考中,我任教的两个理科普通班4班和5班的数学平均分分别为118和117.1,分别排在年级12个理科班的第3名和第6名(排在10个理科普通班的第1名和第4名),也是高三历次大考的最好排名,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自己一年来的辛勤付出总算得到了回报!4班高考数学120分以上有23人,其中130分以上的有5人,他们分别是:曾俊杰135、钟俊健132、曹鑫131、伍天衡130、黎健华130;5班高考数学120分以上有18人,其中130分以上的有3人,他们分别是:孙正安135、叶杰舜132、梁韫刚131。遗憾的是5班的吴兆麟、廖俊森等同学本有冲击130分以上的绝对实力,但由于在一些容易题上犯错,没能考出平时应有的水准,令人惋惜!另外,4班还有一位同学高考数学不及格(87分),而5班的及格率则为100%。总体而言,我任教的两个班最终在高考中都圆满完成了备课组在一模、二模总结会上所制定的奋斗目标,守住了决不拖备课组和班级后腿的基本底线,这一点令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反思与启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只有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认真吸取失败的教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找到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正,调整策略,才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本届高三是我继2009届后又一次留任高三,一年来,作为备课组长,我多次身处数学的风口浪尖上,压力非常大。本届高三在高二升高三的期末联考中,与二中相差16分有多,我接手的4班和5班与其它几个比较好的普通班也有较大的差距,再加上这是我近14年来第一次同时任教2个普通班,再不是以前任教重点班那样了,重点班的很多教学方法、备课和作业的布置、课外的辅导都不再适合现在的2个普通班了,对我而言,这确实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为此,我在这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逐步去摸索、探究任教普通班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大概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①夯基础,多总结,少拓展。

②抓重点,多典型,少特技。

③重讲评,多反思,少题海。

④勤辅导,多鼓励,少批评。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2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研读考纲,梳理知识

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三、重视课本,狠抓基础,构建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会代数、三角、立几、解析几何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储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四、狠抓常规,强化落实与检查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3

高三复习的点滴感悟

回顾高三复习的全过程,总结经验与教训,我们得到以下的点滴感悟,以期对未来的高三复习提供借鉴。

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复习空间是成功复习的基础

教育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高三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进入高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努力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考取一个理想大学的美好愿望。这是我们高考复习成功的有利因素。如何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要求,分层设置问题。在课堂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每天的学习都有所感悟。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

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数学学学习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注意学生的心理调节,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的耐压力。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数学的学习会经常伴随着困难,数学为磨练意志,提高耐挫力提供绝好的平台。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解答,而是要帮助他们探索。同时要淡漠学生的考试成绩,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只有经历磨练,才会真正体会成功的快乐,自信心才会得到加强。这有易于提高考生的心理应变能力。

其次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钻研数学中品质得到发展与健全。高考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对学生严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所以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基础是成功复习的保证

重视课本,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建构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的载体,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纵观高考试题,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是课本例题、习题的组合、加工和拓展,充分表现出课本教材的基本作用。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是成功复习保证。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4

关键词:基础知识;解题能力;总结与反思

一、重视基础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在整体的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就如同大楼的基底,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奠基,又何来对数学的应用呢?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认为基础太简单,往往一扫而过,忽视了对数学原理的思考,无法真正掌握原理的精髓。如此一来,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由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清晰、不到位而失分,或者无法将题意中的具体条件约束与课本的基础概念结合起来,从而学生造成解题能力低。

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中考的分数分配,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初中数学中,有六成的比例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基础原理和概念对于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对基础原理的解析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吃透原理概念,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才能在实际的解题应用中,从基础出发,正确理解题意,解答出

题目。

二、提高解题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是发挥数学能力的前提,但真正的数学能力还是体现在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上,良好的解题能力就是衡量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思索方向。诚然,提高解题能力是需要学生多多练习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头扎入题海之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纵然基础扎实,却很难将背诵流利的数学知识与题目实例结合起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解题意识的表现。教师通常会讲解课本例题,而很多练习题实际上是从例题变化而来的,只是它们的情境更复杂,为自己披上了一层面纱。解题训练中,教师需要教学生的,就是如何解开这层面纱,直视题目的根本。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解析题意,将题目的情境与课本的原理相结合,抛开其他混淆视听的干扰,从题目的本质出发,运用原理概念解开题目。同时,解题意识的培养的确需要练习,但必须是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训练。教师可以自己对基本题型的类型和原理的运用,在习题课上或者平时的课堂中总结并分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读题解题的能力,在解题中看透本质,直击中心。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不断总结与反思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持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也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一步。初中的数学知识,是各个板块的知识彼此独立,却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数学学习中,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很可能学了前面,忘了后面,提高了以后的复习难度。而且,只有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才能将它们彻底吃透,并且对整个体系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真正将学习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比如说,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用课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后反思,而阶段测试也能促使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课后、阶段、期中、期末等不同时期的总结和反思,不仅可以做到“温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熟练掌握,还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知新”,当自己学到越多知识的时候,对旧的知识会有更多新的想法,在总结和反思中,弥补之前知识的疏漏,对整个数学体系成竹在胸。如果能做到对初中数学知识全面而熟练的掌握,何愁学不好数学呢?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实际上是四分基础、三分应用、三分总结。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数学的基础原理和概念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另外,着力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解题意识,开展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通过对题目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最后,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剖析和总结,并不断反思,加强对整个数学体系的理解,温故知新。对整个数学体系的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拓宽学生看待数学问题的宽度和广度,也加深了对数学问题思考的深度。

参考文献:

[1]于天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1(2).

[2]曹向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5).

[3]李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2011(5).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5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初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17-01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主要课程,它是进一步学习工作的基础。因此,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合格毕业,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改革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搞好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一些体会。

1.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验,考试成绩也必然会促使我们认真地总结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中考的需要是初三总复习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在复习方面要从单纯面向升学的需要,转变为面向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这些知识,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动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必要的基础。

2.在《课标》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也是我们总复习工作的出发点。2011年版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历年的《河北省文化课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所确定的必学内容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应当学习的,一定要教好学好,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正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使绝大多数同学能学得好,增强信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同学也要创造条件,指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初三数学总复习必须遵循的方针。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序地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除教师钻研《课标》与《考试说明》,通晓教材,突出重点之外,还要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明确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学生接受有困难,起点低了,讲得太容易了,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复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是掌握提比较好的,哪些知识理解得不够深透,还有哪些知识是应当补缺的,哪些知识是普遍性的问题,哪些知识是个别性问题,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水平究竟如何。

4.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狠抓"四基"的落实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注重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教材逐步渗透给学生: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要求学生理解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应激发他们去总结带全局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2011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要使学生复习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首先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对易混的概念抓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要抓基本运算、抓基本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必须反复地练习,才能达到纯熟和巩固。凡属这方面的错误,必复习一段、练习一段、检查一段。务求落实"段段清",以掌握知识的本质为标准。当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逐步深入。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实施路径;效果;对策

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高考改革也不断推进。促进学生有个性、全方位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最为核心的理念。尤其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反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从本质上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在传统的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指导,导致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复习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将数学复习效果降低。下面,笔者就简析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之自主导学对策

想要保证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导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仅发挥引导作用,进而使学生可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导学策略中的“自主”就是要将数学复习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学生在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下开展学习。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需求和条件,自主选择数学学习的方法、目标以及内容,通过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进而将具体学习目标完成。自主导学策略中的“导学”就是指高中数学教师要扮演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对学生学习活动开展指导,保证指导具有针对性,开展先学后教的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

比如,在开展“函数的图象”复习课程的时候,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由认识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能力目标共同组成。认识目标为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函数图象以及变换方法,可以通过函数图象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感目标为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乐学者。在开展复习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自我回顾学习到的基本函数知识,比如指数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等。其次,让学生画出函数图象,并且说明它们怎么样从f(x)=x2平移而来,比如f(x)=x2-1。而后,为学生巩固和提升函数图象知识。最后,组织学生设计知识系统图,这实际上是对函数图象知识的反思和总结。

二、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之交流归纳对策

在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中实施交流归纳对策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抛物线复习课程为例,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可以自己整理和归纳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以及抛物线的定义,在课堂上使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在开展复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本节课要针对抛物线开展综合性复习,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加强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乐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使学生可以上台将自己总结的内容展示给大家。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总结了抛物线标准方程以及定义(如下表所示),并且将最基本几何性质总结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总结和概括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对比,通过绘制图表,使难懂和容易混淆的知识一目了然。

三、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之自诊反思对策

自诊反思是自我诊断和对自身行为思想实施思考和检验,自诊反思对策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回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思维回路,将思维回路作为根据开展的反思构建过程。学生通过自我整理好题和错题,总结方法和结论,开展具有周密性的思维和思考,进而对知识进行再认识。所以,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自诊反思模式并非单纯总结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而是要求学生必须审视自身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积极的探索和思考,思考的对象就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调控和审视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行为,科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开展新的高中数学学习活动。自诊反思对策能够从本质上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促进高中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可以顺利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数学复习课程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理论基础来对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析。在探索过程中,针对高中生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主动性不强、多解思路欠缺、缺乏概括梳理能力以及错题反思能力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通过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开展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敏伟.总结高考命题规律,反思高三复习教学,探索未来命题趋势:从高考试卷分析上透析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教学通讯,2015(12):24-25.

[2]孔凡哲,崔英梅,严家丽,等.科目分层凸显高色一以贯之突出课程本质:澳大利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最新特点及其对完善我国高中标准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03):99-107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7

一、习题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数学教学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习题教学,从而让学生从参与数学习题教学中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数学习题教学中,习题解题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新课改下的数学习题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并能从一道数学习题的解题中总结出一类题的解法,这样才能提高数学习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习题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习题:如图所示,在平面β内有aBC,在平面β外有点S,斜线SaaC,SBBC,且斜线Sa、SB分别与平面β所成的角相等,设点S与平面β的距离为4cm,aCBC,且aB=6cm.求点S与直线aB的距离.

知识反馈:

本习题是训练学生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方法以及具体的作法.那么,点到直线距离的具体解法主要有多少种类型呢?通过一道数学习题,引导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知一题,会一类”,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1:若点、直线在确定平面内,可直接由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

学生2:若点在直线所在平面外,可由三垂线定理确定:由这点向平面引垂线得垂足,由垂足引直线的垂线得斜足,则这点与斜足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师总结:处理距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即作出符合要求的辅助线,然后证明所作距离符合定义,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

在数学习题的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习题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习题教学之中.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通过数学习题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这样学生才能受益终生.

二、习题教学应该注重探究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把握探究性的原则,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设置数学习题时,应该注重数学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确保数学习题能够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地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数学习题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习题,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若钝角三角形的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之比值为m,则m的取值范围是().

a.(1,2)B.(2,+∞)C.[3,+∞)D.(3,+∞)

开始拿到这个题目,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题干的条件确定出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60°,然后就陷入到困境之中.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能不能运用特值法或者极限的思想进行解题呢?在笔者的引导下,班上同学纷纷发表意见,得出了如下的解题方法:

解法1(特值法)因为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所以其中一个角为60°.假设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直角,也就是直角三角形,则可以推出m=2,所以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有m>2,因此本题选B.通过这样的特值法推断,整个解题思路豁然开朗了.

解法2(极限法)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60°-θ,B=60°,C=60°+θ(0°

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将数学知识系统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习题教学应该重视合作学习

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其教学突出合作性,变“单干户”为“共同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习题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实践练习,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通过自己的力量,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数学习题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知道,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掌握好数学习题的教学规律,运用把握好习题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原则,促进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以下两个习题:

习题1已知数列{an}的第1项a1=1,且an+1=an1+2an(n=1,2,…),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习题2已知数列{an}的第1项a1=1,且an+1=2an2+an(n=1,2,…),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小组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得出了这两道数学习题的解题方法:

当学生合作解决完以上的两道习题后,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由习题1、习题2你们能总结出什么规律?这种规律的总结能提升学生解答一类数学习题的能力,但是仅靠一个学生“单干”是不行的,应该集大家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还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最终,经过学生共同的努力,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对满足an+1=aanb+can(abc≠0)型的数列{an},当a=b时采取取倒数的方法即可得出数列{1an}是等差数列,再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出数列{an}的通项.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三自课堂;高中数学课堂;应用

所谓三自课堂,是指以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设计、自我评价为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去探索课本知识,以达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接受全新教学模式三自课堂理论的过程中,还存在重视度不足、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应该积极探析如何具体地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去.

一、自我提问,促进自学进程的发展和进步

从理论上来讲,数学研究的过程需要经历观察、试探和猜测三个环节,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该遵循预习、课堂、反馈三个基本环节.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比较,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从而找到探索的切入点.例如,在“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中,在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推导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自我提问,除了书本上的推导方式,还有其他的建系方法吗?其方程又是什么?学生进行自我提问,自我解决,从而有效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再以“函数的表示法”课题为例,课题内容:函数的表示法,课题教学开展目标:了解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各自的含义,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针对实际情境的不同,选择对应的函数表示方法.为了很好地开展课堂,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自我提问,逐步深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有关函数的相关知识,明确函数的定义是怎样的?函数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问: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对函数进行相应的表示?具体可以用几种方法进行表示?学生自我提问,然后借助于书本知识以及自己的学习得到共计有三种函数表示方法,具体是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教师引导学生对书本中的三个具体代表性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对函数表示的基本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提问,在生活是否可以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表示呢?可以用一种方法进行表述,或者可以用其他的两种方法进行表示.学生在三种表示方式中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当学习完这部分知识之后,学生心中会对这些知识形成一个新的认识,自己会对这些知识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归纳,同时可以探寻出创新性的表示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在上述函数表示方式的学习过程之前,引导学生去回顾函数的基本含义及其要素,是为了实现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去开展联想;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对具体的事件用函数进行表示,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学生在经过自我学习之后,借助于多个事例对这三种表示方法进行充分的学习,由此意识到不同的表示方式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境创设相应的函数形式;学生最后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做的不足的地方.总而言之,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问“题――设计――反馈”这三个环节的特点.

二、自我设计,促进知识规律的深入理解

专题教学,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堂形式,其实也是充分利用三自课堂模式的最佳场所.以二次函数专题教学内容为例,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以归类的视角,引导学生对于平时遇到的各种关于二次函数的问题开展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的知识建构进行自我设计,从而对对应的规律进行总结.学生在自我设计过程中对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基本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借助于解析式和图像特征的方式深入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借助于书本实例的展示,设计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出高中数学二次函数话题,从而对二次函数的含义、特点、规律与性质进行思考.设计的方向主要是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值最小值等.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借助于具体的二次函数案例,使用不同的方式对二次函数进行充分的解答,从而总结出二次函数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解析式,另一个是图像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探析其在不同情境中,其有着怎样的不同效能.学生此时就会从代数推理和数形结合两个角度入手,去进行探析.例题1:已知f(x)=ax2+bx,满足1≤f(-1)≤2且2≤f(1)≤4,求f(-2)的取值范围.例题2:已知f(x)=ax2+bx+c,在区间[-1,1]上恒有|f(x)|≤1,求证:(1)|c|≤1,|b|≤1;(2)|a|+|b|+|c|≤3.上述两个例题,以代数推理的方式来进行解答,往往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答案;至于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以下面例题来进行: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1(a>0),设方程f(x)=x的两个实根为x1和x2,(1)如果x1

三、自我评价,保证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此次我们以在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课题中的应用为例.教学目标:通过对于类似问题的总结和归纳,确定解决此类数学题目的基本思路,研究考试中教师考查的重点,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去开展解题,避免出现与考试教学目的相互违背.教学过程:其一,教师通过出示近几年内高考题目中出现的关于不等式恒成立的题目,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归纳和总结类似题目的特点,其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确定不等式恒成立的分类: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和不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两个方面;其三,明确建立不等量关系的主要方式方法:几何代数意义、判别式、变量的有界性等;其四,学生会在具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发现,对不同情境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其解题思路是如何的,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实现对于知识和方法的提炼、诊断和整合,以达到自我反馈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题目选取应该尽可能反映出参数恒成立的常见类型,以保证学生能够对于复习题的类型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这也是形成良好解题意识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高度重视题目类型的合理选取,以知识总结的全面性为基本准则.下面我们从众多参数恒成立的问题中选取两种类型来进行探析.具体例题为:类型一,设f(x)=ax2+bx+c(a≠0),(1)f(x)>0在x∈R上恒成立a>0且Δ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呈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找准自己的思维路线,针对类似的问题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从而最大程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题教学过程中,三自课堂理论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其一,复习题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使得其能够对于相应的题目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可以准确找到切入点,去开展解题过程.简单来讲,学生是信息反馈的主体,是开展复习题总结和归纳的主导者.其二,在必要的情况下,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自我设计,将其归纳总结到相应考查范围中去,以便使其能够对习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三,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总结和归纳,对习题解答思路有更加清晰的界定,应该成为复习题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归纳总结进行检查,找到自己原本解题思路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将其作为今后解题过程中的改进点,从而达到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其四,将三自课堂理论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来讲,要适应这样的课堂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教师来讲,要保证做好这样课堂进程的引导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应该从简单的题目入手,慢慢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习惯,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将三自课堂纳入到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去,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三自课堂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比较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解题能力提高,实践应用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积极将其运用到提问、设计、评价自我的过程中,是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宝柱.如何全面观察学生课堂学习状态[J].吉林教育,2011(36).

[2]黄俊峰,袁方程.自主探究教学的一个案例――自主探究“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Z1).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材解析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如果教师能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并从中提取适宜于所教学生的素材,用于教学实践,将对深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助益.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应通过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可见,函数及其应用在中学数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国内三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中“函数应用”内容进行文本分析,这三套教科书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a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通过比较研究,以期对课堂教学和数学教材建设有所启示.

2研究方法

关于函数比较研究的文章较多,各有不同的比较维度.如文[2]作者从知识结构、知识的呈现过程与方式、数学文化的传承、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例题与习题五个方面对中美两国“三角函数”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文[3]作者选取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从主要内容与顺序、知识点、知识点的广度与深度这三个指标进行比较,采用了先宏观后微观的分析路径.本文将对数学必修1函数应用一章中涉及函数建模方面的内容从主要内容、呈现过程、表征形式以及例题习题四个方面进行微观研究.分别选取人教版第三章函数应用部分的第二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4]、北师版第四章函数应用部分的第二节“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5]以及苏教版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部分的第六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6]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探讨三套教科书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内容的异同之处.

3比较与分析

3.1主要内容维度

教科书是由章、节构成.每一章的章标题表征这一章的核心内容,章由若干个节构成,每一节的节标题就是整节内容的主线索,全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这里所论及的“主要内容”是指三套教科书中的节标题及下属的二级标题.根据梳理与分析,三套教科书中所呈现的主要内容见表1所示.

表1主要内容比较表

版本

内容

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

主要内容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21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

22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3函数建模案例2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②数据拟合(信息技术应用)

由表1可知,三版教科书中均涉及“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部分,只不过北师版叫法不同而已.其差异如下:第一,人教版中“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是其所特有的,即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第二,北师版中节标题为“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突出“函数建模”,就篇幅而言,北师版这一节总篇幅11页,而“函数建模案例”就占6页;第三,苏教版中“数据拟合”内容是其余两版教科书所没有的,是其特色设计.

人教版教科书的设计能够很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内容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函数及其应用;北师版大篇幅的“函数建模案例”,表明其对学生的函数建模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度重视;苏教版的特色内容是“数据拟合”,表明苏教版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3.2呈现过程维度

尽管三版教科书主要内容都围绕“函数模型的应用”这一个主题,但阅读教科书可明显感觉到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是三版教科书呈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与表征形式存在差异.表2列出了三版教科书主要内容的呈现过程.

表2呈现过程比较表

内容呈现过程

人教版引入(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刻画实际问题)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例题1、2)

练习1比较分析探究不同函数增长差异练习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例题3、4)练习3例题5、6总结概括练习4

北师版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问题1、2、3)小资料练习1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题1、2)练习2函数建模案例(问题提出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信息技术应用)练习3

苏教版引入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例题1、2、3)总结概括练习1信息技术应用即数据拟合(例题4、5、6)练习2

由表2可知,三版教科书的呈现的主要模式均为:引入―例题―练习―总结概括―练习,但差异也很明显.相对而言,人教版中例题与习题的数量较多,特别是在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部分设置了4道例题,且在例题3、4与例题5、6之间设置了一个练习3,其中例题3、4中函数模型(函数解析式或图象)是已知的,而例题5、6中没有给定函数模型,相应的在练习3中第1题需要学生列出函数解析式,第2题给出了函数解析式,例习题相互映照;北师版中增加了问题与小资料部分,以问题的形式引入函数模型,这里的问题并不像例题一定需要正确答案,仅仅是为了渗透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大篇幅的函数建模过程使得例题的数量较少;苏教版设计简洁明了,其特色是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涉及一半的例题与习题).

由此可见,人教版教科书将例题与习题密集穿插设计表明其注重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较多的例习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北师版小资料的设计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新颖的问题引入模式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苏教版强化了信息技术的运用.

3.3表征形式维度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因此与函数相关联的内容必定出现图表、图象、旁白等元素.图表、图象、旁白等是教科书的组成要素,它既是对教科书形象化的解释和直观化的概括,又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3].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将其表征形式分为以下几类:表(表格)、数学图、非数学图、信息技术图、数学层面的旁白以及非数学层面的旁白,具体结果见表3.

表3表征形式比较表

版本

类型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总计

数学图1411025

表115521

数学层面的旁白92213

信息技术图06410

非数学图1269

非数学层面的旁白0134

总计35272082

横向比较发现:教科书中数学图与表的运用最多,分别占总量的305%和256%,数学层面的旁白、信息技术图、非数学图的数量分布较为均衡(分别占总量的159%122%、109%、),非数学层面的旁白较少,仅占总量的49%.

纵向比较可知:①人教版中表征形式总量明显多于其余两版教材,但不同形式的运用却严重的不均衡,数学图、表以及数学层面旁白的数量占总量的971%,没有运用信息技术图与非数学层面的旁白;②北师版除数学图(占总量的407%)的运用之外,其余形式的运用相对稳定;③苏教版中缺失数学图的运用,其余形式的运用相对均衡.

人教版教科书运用了大量数学图与表,表明注重用形象化的表征形式;北师版较为均衡的运用了不同的表征形式;苏教版运用非数学图的数量较多,一定程度上会减轻学习数学的压抑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也会影响到数学知识的理解.

3.4例题习题维度

例题、练习题、习题是建构教科书的主成分.由31、32的分析中知,主要内容的建构都离不开例题、例习题、习题.本文换一种思维方式,从每一道例题(问题)、练习题、习题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函数模型的数量为统计量,从而剖析例题、问题、练习题、习题与函数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见表4.

表4函数模型比较表

版本

函数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总计

二次函数67821

一次函数65516

指数函数81413

幂函数2024

一次分段函数2002

对数函数1001

总计25131957

分析发现:①6类函数模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二次函数(占总数的368%),其次是一次函数与指数函数(分别为316%、228%),几乎每一版本中对这三类函数的涉及都较多,表明这三类函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②仅指数函数而言,人教版中出现的次数较其余两版本要多一些,这与人教版中例题与习题的大容量有关.③一次分段函数与对数函数数量较少,北师版与苏教版均没有出现.

人教版中不仅对课标中提到的四类函数都有涉及,而且相关函数模型数量、种类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北师版中涉及的函数模型量最少,且比较简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苏教版较为适中,在学习基础模型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推广,且剔除了较难理解的对数函数模型,这种设计可能适合学生的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三套教科书主要内容都包括“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部分,主要模式都为引入―例题―练习―总结概括―练习,基础函数模型都有涉及.但三套教科书都有不同的建构特色,人教版教科书的特色是:适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课程标准对实际教学要求的实现;注重知识间的衔接与过渡,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北师版教科书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苏教版教科书关注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知识的一种表达过程,是为教学服务的,每一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是基于数学课标、教育现实建构的,有其存在的可行性与价值,不可避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教师与学生.因此对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同一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对更好地教学与教科书建构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16.

[2]周军.新课程理念下中美两国“三角函数”教材的比较研究.数学教学,2012,(9).

[3]陈月兰,袁思情等.中美教材“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比较.数学通报,2013,(8):11-16.

[4]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举一反三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talkingabout"Replicability"inHigh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

CHenXiaoqin

(JiangsunanjingJianyeHighSchool,nanjing,Jiangsu210017)

abstractwiththenewcurriculumstandardsreform,inquiry-basedteachingphilosophyhasbecomeanincreasingconcern,"replicability"isanimportantideainthisconcept,theuseofthisideawillnotonlyimprovestudents'learningefficiency,butalsoimprovetheirabilitytoexploreandautonomy.thispaperisfromthisidea,toexploretheideaofmathematicsteachingintheimportanceanduseoflearninginmathematics.

Keywordshighschoolmathematics;replicability;casestudy

0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性,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小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同,它更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把握好数学学习的相关知识,懂得灵活变动,才能实现教育改革所设定的逐步实现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举一反三”的思想与方法为我们实现这种目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1“举一反三”思想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数学来源于实践,数学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着实践。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正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问题的效率,使得相似的问题可以适用相似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这一思想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高效性,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其他学科的课程任务多、学习负担重,但是用来学习的总时间又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一点对于高中数学至关重要。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学生不但要学会高中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其灵活运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相似的问题,这时“举一反三”思想的应用可以缩短学生的解题时间,提高解题的效率。此外,“举一反三”思想的大量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性,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方式转变。

2从对称问题看数学学习中的“举一反三”思想

对称问题是新教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这一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既包括点关于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还包括曲线关于点、曲线关于直线等对称问题。其中,点关于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曲线关于坐标轴,原点,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等的对称问题又是特殊而又重要的对称问题。①通过解决单一的对称问题,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进而引发对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解答,这就是举一反三思想的具体应用。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进行解析,如何在具体问题中运用举一反三的思想,展现这种思想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问题是求直线关于轴对称的直线方程。这是一道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简单问题,最为简单的解题方法是,在直线上取两个点,找到这两个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用这两个对称点确定对称直线,答案是直线。

在我们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的解答,如果按照上述解题方法每次都进行选点、确定对称点、确定对称直线的工作,不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没有益处。所以,我们就想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公式或者是某种规律,当学生们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或者规律进行解题,大大缩短解题的时间,确保答题的正确率。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已知直线与所求对称直线的方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两个方程中,项与常数项相同,项互为相反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把已知直线方程中的换成-,可得其关于轴对称的直线方程。如果题目问到直线关于轴对称的直线方程、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方程、关于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关于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是什么,诸如此类,这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按照类推的方法,将我们上述总结的规律运用到这些实际问题的解答之中。

上述规律是我们在直线条件下进行的总结,那么对于曲线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解决呢?解决曲线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将直线解题过程中的规律运用到曲线上,然后进行验证,看在曲线的条件下,这些规律是否还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运用上述直线规律,我们可以得出曲线情况下的规律,即曲线(,)=0关于轴对称的曲线方程为(,-)=0;关于轴对称的曲线方程为(-,)=0、关于原点对称的曲线方程为(-,-)=0;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方程为(,)=0;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方程为(-,-)=0。然后,我们需要对上述引申的规律进行证明,看看直线条件下的规律在曲线条件下是否依然起作用。例如,我们可以设(,)是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则其关于轴的对称点'(,-)在已知曲线(,)=0上,(,-)=0,故结论成立。经过证明,这些规律都是正确的。经过再次的举一反三,我们终于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并对其一般规律以公式的形式给出了规律总结,方便了我们今后对相同问题的解答,提高了解题效率,保证了对题率。

通过上述的举一反三思想的案例精析,我们可以看出,举一反三思想严格来说应该是探究教学模式下,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结果,这样的思想在实际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推广,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对称问题只是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对于其他的数学问题,也是完全可以适用举一反三的思想的,比方说我们学到的函数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

通过举一反三思想的运用,我们一方面可以将隐藏在单一数学问题后面的规律与结论揭示出来,为我所用,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保证答题的正确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这一思想的大规模推广也是与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息息相关的,教师将教学的权力下放,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实现,自身仅仅作为一个引导者,这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

3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向,探究教学模式尤为瞩目,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②“举一反三”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它的应用推动了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为学生和教师重新审视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思想也会层出不穷,更好的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注释

①洪明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规律――一则数学教学案例.云南教育,2006.8:41.

②王靖昱.苏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探讨.教学天地,2009.2:31.

参考文献

[1]陈志军.使用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11.1(总第73期):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