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5:57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初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初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主要工作及成功经验:

在教学形式方面我认真地进行了探索,通过这些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音乐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音乐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听到音乐,感受到音乐。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4)、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在教学教研工作方面我做到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与运用的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存在主要问题:

在教学中没有注重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而忽视了结合本学科实际,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国历史悠久,在有关音乐史的了解中我注重介绍中国优秀的古代音乐文化成就,忽视了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2

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对初中生个性特点的关注,推动我国音

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繁荣。

关键词:初中生个性特点音乐课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音乐课程成为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学音乐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就将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初中音乐课程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学音乐课程教育改革的新探索,也是我国“以人为本”观念的真实体现。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初中生心理发展变化较快,开始出现强烈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如何进一步了解并利用好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是音乐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充分展现音乐课程的魅力,强化音乐课的教育功能。

一、初中生的个性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极力想要摆脱父母及教师的管束,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要求具备独立的人格。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初中生的这些变化。

1.初中生智力发展迅速、具备了丰富的观察力

初中生的智力发展已经接近成人水平,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根据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进行记忆和联想。尽管目前社会各界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现阶段的初中生依然面临着中考的压力,音乐课就是初中生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添加部分理论知识,加深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周边事物充满了好奇,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他们耽于幻想,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

想象。

2.初中生追求独立个性

初中生开始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不再满足于教师和父母的教授,而是喜欢追求独立的空间与生活。正是由于初中生追求独立的个性特征,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也得以增强。因此,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独特的音乐风格及个性特征。

3.初中生的自尊心及自我意识较强

当代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对于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这是他们情感发展中始终存在的一对矛盾。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这一点,既要适当地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音乐对他们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用各种方法把学生团结起来,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

二、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上好音乐课

1.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变示范为指导

部分初中音乐教师视初中生为孩子,在音乐课上进行示范唱歌,然后让他们进行模仿,这一做法明显忽视了初中生日渐独立的个性特征,初中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音乐音调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掌握音乐的音准、节奏、旋律甚至作者的心声等。

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变示范为指导,对学生进行节

奏、音准、旋律、表情、力度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指导,满足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把握,在初中音乐教学选

材时要选取典型的作品,将这些基本音乐元素的讲解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歌唱不只是处于模仿阶段,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来感受音乐之美。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满足初中生的想象力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内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来综合呈现,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多媒体应用于音乐教学,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优美的图像、动态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立体动态地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具有展现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三组画面,开头播放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画面,高潮部分播放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画面,结尾部分播放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画面。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想象着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有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引入时尚流行元素,感受浓厚的现代气息

对于现代初中生而言,现代流行时尚元素的吸引力非常大。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现代化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首先,音乐教师要找准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结合点。比如在学习莫扎特的《第四十号交响曲》时,可以先引入S.H.e的《不想长大》,因为后者是对前者的主旋律的重新编排,利用电子和声改编而成的,学生对S.H.e肯定不陌生,由此引入莫扎特的乐曲,合情合理。其次,教学生唱流行乐曲。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流行音乐,促进学生身心愉悦。

三、总结

总之,音乐是灵动的艺术。初中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将初中生的个性特征融合进初中音乐教学中,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3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音乐课堂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同时要求教育也要随之提升。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想要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加强教学效果需要采取哪些手段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总结得出,多媒体的应用方法的掌握和多媒体应用原则的把握是实现多媒体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根本。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模拟应用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模仿营造不易理解或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或环境,可以依照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画面或者联想画面,这种方法能够加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加强学生欣赏音乐之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构建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形成对应的课堂气氛。比如在欣赏《唱脸谱》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回顾自己所了解知道京剧中有哪些脸谱,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学生说出几个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京剧中的脸谱,帮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了解歌曲中的脸谱代表。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歌曲中人物形象对应的历史故事与性格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形象和感知上理解音乐内涵,可以体会歌词中人物特点的唱腔和表达。

(二)辅助欣赏

初中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有很多需要在音乐欣赏中体会出来的情感不能通过语言秩序表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表现,以此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在欣赏《新疆之春》的时候,我在网上选取一些新疆优美风景的春色图片,结合音乐一起展示,让学生能够声色具备的欣赏音乐,可以有效的加强对音乐内涵感情的理解。在欣赏《梁祝》的时候,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从俩人相识,相爱,生死离别,再到化蝶整个过程凄婉悲凉,荡气回肠,用音乐诉说故事,表达生死离别,爱意绵绵的气氛,同时也是音乐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这种方法要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效果好得多,在课前我还在网上搜及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和音乐课程的内容相结合,进行设计使用,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提升教学效果。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不易理解的音乐转化成可以观看的图像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可以减轻教师的语言表达压力,对教学中的疑难点解决也很有帮助。

传统的音乐教学,几乎都是教师说教,或者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这样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依靠多媒体能够增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之前是使用磁带播放,先在运用多媒体电教不仅能够轻松简单的选择使用内容,另外播放效果也更为清晰流畅,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升质量。在欣赏《十面埋伏》的时候,课前我将音乐设置成完整和部分播放两种形式,在课上对于重点分析的片段我就带领学生反复聆听片段,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三)直接运用

最好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兴趣的教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是接受欣赏,产生兴趣的基础,学生对传统的教师演唱或者磁带播放已经没有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所有学习欣赏的音乐播放给学生听,这样既能够直接表达出音乐情景和内容,还可以渲染音乐情感氛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再有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总结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情况,演奏乐曲的主要乐器,然后再往上搜集这些相关内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一一展示给学生,并且配上文字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的知识内容。音乐不同与其他学科,他可以任意的反复,选择,可以依照情感浮动选择欣赏,强化感情认识。只有完全与情感共鸣才能够吸引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实现音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这些总结出来的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选择使用。适当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有益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实现全方面发展。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于音乐课堂的时候,要强化他在音乐课堂的积极效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运用要求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促进学生加强音乐体验有主导思想。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赏析,鼓励学生发表自身对欣赏音乐的感受,要强化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一)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听课的地位,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音乐与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是形象性和情感认识不确定的感性欣赏对象。《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就说明要加强对学生感受的重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

(二)教师作为主导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灵活性,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体现。

三、结论

通过对初中音乐课堂及学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课堂的有效应用及良好效果,最后着重强调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实施音乐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烨姣,《引导参与,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小学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4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14-01

新课程自颁布到实施以来,褒贬不一,但是绝大多数师生还是十分认可新课程规定的教育理念与标准,并且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效。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情商以及实践能力都相对较差等等,这是由于这些原因,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初中音乐教学中是究竟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呢?笔者认为,探讨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希望能够为从事一线教学的音乐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一、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应更加侧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更加侧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是指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以及学习内容。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因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2.应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

学习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去了解、钻研,而不是被动的服从教师安排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只是将教学内容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到什么才是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感兴趣的。据调查资料显示,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其学习兴趣会被逐渐泯灭,因此,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应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音乐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普遍,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能力,陶冶其情操。

4.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据学者发现,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证明,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经常使用的是其右脑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学习,因此,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深刻探究

上文我们谈到,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师究竟该如何实施开放性教学呢?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与培养

据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比较喜欢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他们更喜爱流行音乐。因此,初中教师在开放性教学时可以将传统音乐中结合流行音乐,注入时代气息,比如:《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由于距离学生相对较远,学生很难理解歌曲所讲述的故事,针对这种情况,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讲授之前,让学生自行了解该歌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合理的范围内自行改编歌曲等等方式,笔者相信,这种教学方式一定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应注重对课外内容的补充

之所以说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局限在书本上,而更需要补充当今时代的相关课外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唱《童年》这首著名童谣歌曲时,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当代十分流行的《再见小时候》等系列流行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比较感悟出自己的情感态度。

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时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我国时展进步,人们对音乐教学也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乐理或歌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学习音乐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例如,餐厅、广场等场所播放的歌曲等等中总结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正明白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会发现音乐、理解音乐。

4.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应更具开放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跟着原唱进行学习,片面的模仿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等大型音乐会,或者是分组排练音乐剧进行表演等等方式。笔者认为,学生进行音乐话剧的编排,势必会主动搜索相关内容,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欣赏音乐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更具开放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方式往往采用的分数评价法,而教师给学生打分时往往是根据学生唱歌能力的高低或试卷分数进行评定,这种评价方式会严重打击那些唱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而挫伤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时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具有开放性,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学生。例如,教师设置考试项目可以有多种形式:唱歌、跳舞或乐器表演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评价内容,除此之外,在评价时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而不是只根据表演结果进行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教育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如何实施开放性教学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方法有效运用,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5

一、以情激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并不单纯是一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科,鉴于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音乐是一门以歌词和曲子相映生辉的艺术,好的音乐会让人感觉高雅,熏陶听者的心灵,听者在与音乐的交融中逐渐感觉到情感的升华,是听者与音乐作者的情感互相倾诉。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在要格外的注意用感情激发学生倾听或是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组诗歌曲《七子之歌》的时候,音乐教师要向学生教授歌词的写作背景,是在二战中,西方列强将我国香港、澳门等七个地方占为己有,诗人闻一多愤怒而作,歌词中将七个被侵占的地方比作是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在教授音乐歌曲的时候慎重与学生介绍、传达音乐创作背景,将歌曲中的强烈情感渲染至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感知歌曲中心大意,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是各种教学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取得最为优良的教学体验,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新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时候,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电子白板向同学们展示天山春景的图像或是音频,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上课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自主的设计相关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好的教学体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和音乐学习兴趣展开设计教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三、安排班级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 

在一般音乐教师眼中,音乐并不是一门需要复习的科目,可实际上,音乐素养和音乐对于学生压力的减缓的过程和效果是长期才可以看到的,如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味学习新知识,却并不复习旧知识,就好比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猴子,最终学到的音乐知识并不多,而初中音乐教师费尽心血研究的教学方案最终收获的效果寥寥。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展开复习的工作,组织班级音乐竞赛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复习方式。组织班级音乐竞赛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竞赛的出题人要将出题的题目紧紧与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围绕,以此唤醒旧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共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学科 

不论是学习音乐还是学习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一种联系的状态,联系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始终在同一个频道上,“联系”意味着沟通,意味着师生间的沟通没有阻碍,学生和教师能彼此感应到对方的要求和感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期限,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思维感知音乐学科的优点,同时,师生共同沟通有利于学生向教师直接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成效的探索过程是很漫长、艰辛的,初中音乐教师在这样的探索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随时随地保持‘沟通’的意识,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师生的沟通可以在课后也可以在课上,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获取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信息,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相对轻松的交谈氛围。 

总结: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的体现不在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的量,在于音乐对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音乐世界的魅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更多的借鉴优秀教学方法和不断反思、总结自身教学方法,不断在提高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的能力。不管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中采取如何的方法,初中音乐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成长特点为出发点,设计和开展更為优良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是一门可以陶冶人们性情、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的艺术学科,它是一门具有美学的课程。在初中教学中,音乐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等,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作用很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

一、让音乐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开创新的音乐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校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前提和切入点。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要想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得到提高,就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放眼于现实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音乐资源,比如说,我们平时所听到的各种流行音乐,还有各种礼仪音乐等,将我们生活中的音乐资源和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运用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了。

二、进行教学资源优势整合,拓宽音乐教学渠道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真实反映,音乐的教学离不开生活。我们的生活之中有很多应用音乐的地方,比如说,影视剧中的主题歌,还有背景音乐等。教师应该结合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要在音乐的课堂上给学生放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音乐鉴赏,这样就会形成视听结合的效果,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的能力,了解音乐更深层次的内涵,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三、优化音乐的教学过程,改革音乐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把教学中不合适的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作为一个音乐教师,一定要将音乐课的限制打破,不仅要在课堂之中给学生多放一些优秀的音乐,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的实践。要开设一门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使学生的才艺得以展示,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实现人乐合一高质量的效果。还要不定期地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与研究,这样才能够得出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要让学生真正加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来,使他们对音乐的热情能够散发出来。采用各种综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

总之,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建立一个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24-01

音乐教育是美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中,有其特殊的作用。而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情操、增进知识、提高素质修养。本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精心选择音乐教材内容

音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人有一种艺术感染力,当优美动听的歌曲响起时,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也会受到音乐的影响,这说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与动听的音乐节奏产生了共鸣,当人陶醉于某一首音乐时,音乐欣赏者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力量,这种情感力量是正义充满阳光的,对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鼓励,潜移默化的鼓舞人向好的方向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发展的旺盛时期,需要音乐的熏陶,他们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听风格各异的音乐歌曲。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单调、死板,不适应学生的对音乐课程的需求,满足不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求知欲望。所以,把风格迥异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这一做法,是音乐课程教材内容设置的一个挑战,但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教师要精心选择音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选择经典的优秀音乐作品,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如《你是我的眼》《没那么简单》作为音乐欣赏的范例,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学唱,逐渐上升到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进程,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和评价音乐,逐渐的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二、鼓励小组合作法教学开展互动教学

学生在初中正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参与意识与人交往愿望逐渐增强,对同龄人的依赖性和接受力较高,因此非常鼓励在初中的互动教学中进行小组式学习。学生可以围绕课题为中心互相交流,各抒己见,通过沟通最后达成共识老师在小组合作教学法中起到启发点拨学生的作用。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并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和合作探索精神。这不仅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还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学习和锻炼人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也可在小组之中开展竞赛,运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让其更好的学习。例如在初中音乐教材之中选一首歌曲,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同伴组成学习。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歌曲的体裁是哪一种?演奏的乐器有哪些?适合的演唱方法是什么?学生则在小组之中自由讨论,共同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教师则作为指导者,简单的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升平资料,写作背景等,一方面向学生提供参考资料,一方面将人文内涵融入到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层次把握。

三、“接受”为辅,“运用”为主

在课后的总结环节,应该围绕“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聆听才是正确的”为主线来进行,改变传统教学中“该音乐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和传达的情感”的观点、方式。

在课堂延伸环节中,教师可以具体的提出以下三个建议来引导学生“用怎样的方法去聆听音乐”,而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接受音乐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和其传达出的情感,这也是强化“授人以渔”,弱化“授人以鱼”教学行为最直观的体现,具有很好的科学性。

在教学设计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受到了形式主义美学观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透露出了一定的人文性、实践性。学生并不会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对音乐的聆听方法的教学而觉得音乐学习枯燥无味;相反,对比传统音乐教学还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求知欲。此外,教师从聆听教学入手,能够更多的增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些都是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方法”的传授为教学最终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自行总结出如何聆听音乐的方法为实际教学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熟练运用为教学环节,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这个过程很好的诠释了“授人以渔”的特征,并且这样的教学框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中系统性、科学性、结构性的缺乏。

比如,在《友谊天长地久》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要从哪一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并且在这其中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聆听”歌曲,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学习方法,对于学习兴趣以及音乐面的拓展帮助巨大。

四、通过音乐作品的多样化欣赏来提升有效性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个性化的思想与个性化的兴趣爱好,这就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堂的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提升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比如领略不同民族风俗特色的音乐作品,欣赏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甚至一些大型的交响音乐等等,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学习到不同音乐风格和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全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对音乐欣赏教育教学有效性起到重要作用。

五、欣赏课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挖掘学生情感,这也是学生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情感可以带动学生的音乐认识和审美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走进音乐作品中,走进艺术家的心灵,走进音乐创造的世界中。另外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的范本。流行音乐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喜欢流行音乐,喜欢流行乐的明星,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活用教材的一个创新方式引入课堂中,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教师的指导,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保证音乐作品思想不变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要力量,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来,展示自我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才能,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彩霞.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63-64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乐感;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乐感指的是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乐感可以帮助人们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并更好地辨别音乐元素。初中音乐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乐感及鉴赏能力,需要学校与教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音乐课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努力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综合音乐水平得到提高。

1培养中学生乐感的策略

1.1强化基础训练,多进行视唱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形式。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乐感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音乐基础的训练,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地学习音乐知识。要鼓励学生平时多进行听觉训练以及视唱。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培养乐感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听觉才能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感知。在听觉训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视唱,先进行旋律的视唱,在对旋律有了良好的理解后再唱歌词。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音乐基础提高。

1.2利用丰富的音乐形式,培养学生乐感

音乐是高低、长短、强弱不同以及音色有的差异的声音有序排列组织而形成的艺术,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选择音乐形式,挑选不同风格形式的音乐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充分的刺激,诱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辨别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手法。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要全身心投入,建立起心中的听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励。例如在听完《怒放的生命》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中表达的意境做出感想,体会到音乐中对旺盛生命力的表现。再通过不同风格的作品来突出这一特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3鼓励学生自主演唱,以巩固乐感

培养乐感是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手段,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并从中了解到歌曲的情感以及歌词中所表达的意思。这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2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

音乐鉴赏能力是对音乐作品进行综合分析领悟的能力。目前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呢?

2.1建立良好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座位、音乐家画像以及背景音乐等多方面下功夫,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便充分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可以在课余时间以校园广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2.2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丰富音乐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课堂也应不失时机地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形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反客为主,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欣赏与理解。在课堂上要注意师生的角色转换,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一旁以向导的形式进行引导。例如在鉴赏《梁祝》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中包含的主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乐曲中描绘的唯美爱情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进行音乐鉴赏的能力。

2.3运用对比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常常引入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音乐时在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可以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对不同的音乐中的创作、演奏技巧等多方面的不同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充分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针对同一作品进行不同演绎形式的对比,引导学生对不同演绎形式的优点与不同进行分析总结,并从不同角度来对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由于作品的不同,在演绎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着一些不同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点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与总结。例如在对《春江花月夜》与《野蜂飞舞》两个作品进行对比时,可以从主体形式、演奏方式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再引导学生找出两者共同点,即都是对作者心情的表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分析总结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4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在感官上刺激学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中多媒体教学已经基本普及。音乐教学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多媒体课件有着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更好的影音体验,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学生可以在完整的音乐情境之下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从而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更全面的提升效果。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对音乐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助力作用。

3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并尊重学生的需求,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与享受音乐,在欣赏音乐魅力的同时提高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利锋.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2(12):122-122.

[2]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9):196-196.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意义;途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是陶冶情操、传递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音乐,总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曾有人说:可以没有朋友,但不能没有音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所谓的美育功能,是指以音乐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具有美育功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的音乐,给予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利用音乐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重点阐述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极其对策。

一、强化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

也许很多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各种音乐类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好声音。通过认真观察这些音乐类的节目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即选手在比赛的过程中,纵使有再多的歌唱技巧,但如果歌曲中缺乏情感,那也将会被淘汰。所以说:情感对于歌曲而言是比较重要的。这里所说的情感,就是我们文中所谈论到的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对人心灵和情感上的震撼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教师要想给学生讲解再多的音乐技巧是不现实的。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则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那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1.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音乐学科而言,更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德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审美教育重点是要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或者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师仅仅是通过情感的熏陶,增强学生美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认识。

2.有利于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干巴巴的音乐理论知识。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音乐学科本来就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一些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为了应付差事,一些教师直接是让学生“自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可以改变传统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呢?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情感的熏陶往往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获取美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天亮了》,这首歌曲是2001年韩红作词作曲并演唱,这是一首感受亿万人的歌曲。如果教师将这首歌曲用于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不了解这首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时,也许只会觉得这是一首普通的歌曲。但是,如果教师在给学生听歌曲之前,先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渲染人世间这种伟大的父爱和母爱,让学生为这个故事感动,那效果就不一样了。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将这首歌曲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之前,笔者给学生讲解了歌曲背后这个感人的故事,然后再给学生播放歌曲,现场的学生,无一不流下感动的眼泪。这是音乐给人以情感的震撼力量,正是这种情感的震撼,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正是这种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将初中音乐与审美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创造美,让学生有美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具备发现美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本领,发掘一些未知的领域。学生所拥有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采茶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聆听。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将听一个优美的旋律,你们通过聆听去猜一猜这个旋律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聆听。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中的美,并能发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结合音乐,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对于初中音乐的审美教育而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培养。这种领悟能力,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悉心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会换位思考和设身处地地体会这种情感。学生音乐领悟能力的增强,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仅仅给学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而应当结合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体现音乐的美育功能。这种美育功能的体现,能够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合作学习;音乐教学;小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与他人交流,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必定可以培养人的合作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果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内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个人音乐水平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建立合作小组

谨慎合理地分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班集体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合理建立小组非常重要。尽管初中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有的还会有一些实践经验,但是总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个性鲜明的特点,很多学生具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对于流行音乐非常着迷,并且能够积极参加到课堂中,但是他们却没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大多数学生对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模式不太喜欢,所以,根据现在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作为音乐老师,可以这样分组:根据班级整体学习状况,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即表现前一半的学生与表现后一半的学生,然后从这两组学生中每组挑选一个最优的与一个最差的组成一个新的小组,即四人一组,最后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位组长,使其对小组进行有效管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音乐评赏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在每次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将音乐课堂想象为一个音乐大厅,然后与学生一起欣赏美妙的音乐,并且在每次音乐赏析结束后试着让学生发表一下内心的感受。例如:让学生在课上欣赏《丝路驼铃》单元中的《青春舞曲》,当学生欣赏完毕后,老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发表一下对此首曲子的感受,并且对曲子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生动的描述,在学生发表自身对此曲的感受时,有学生表示,这首曲子节奏欢快给人一种欢乐、喜悦之感。老师趁着学生此时对音乐的欢乐之感,可以再让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欢快的乐曲,像《琵琶》《冬不拉》等具有民族音乐风情的曲子,从而让学生找出这些乐曲间的异同,虽然它们都属于欢快节奏的乐曲,但是却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每次音乐欣赏结束后,书写一份关于乐曲的小诗歌,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对照音乐来欣赏彼此的诗歌,从而达到良好的情感交流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丰富学习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的学习也不例外。在音乐的学习中学生总会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如果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音乐教学,将会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表演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老师在安排小组表演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在乐曲欣赏结束后,各小组自主编排舞蹈或者歌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例如,在学习了《草原牧歌》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每个学习小组自行编排舞蹈,从而体现草原的风土人情。良好的表演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而且可以丰富学科内容。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可以使他们在一起享受音乐,讨论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会演绎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为我国音乐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属于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