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十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十篇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6:58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1

作为一位教师我很清楚,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等。所以,我先从自己的思想入手。在这一年中我参加了新教材、新大纲的培训,对新教材、新大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可能有的人会以为短短的几天学习,学不了什么,但是我想只要你认真的去学的话,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同时,我还参加了教办组织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先生的生本教育的专题讲座,确立教育实现的主体是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不断研究新大纲,新教材

对于教学,我是一个新手;对于新大纲、新教材,我更是一个新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教材,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的课堂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目的,我在教学之余利用电脑网上资源和学校订的有关书刊,通过各种途径去研究新大纲。

在每一个学期初,我就开始去翻阅新教材,了解这一册教材的内容和各个知识的关联点,做到了解并熟悉教材。

三、支持并积极进行课堂改革

当课堂改革的春

风吹到顺德这个美丽的城市的时候,我正好是教龄满一年。作为一个新的教师,我对这一次的课堂改革不仅是抱支持的态度而且我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和积极进行课堂改革。

因为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学校走出来,踏上讲台的教师来说,对于这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都较易接受,因为我们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小,教学模式尚未定下来。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都是注意不断探索各种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尝试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在教学中发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送给人家鱼来填饱肚子,不如教他们捕鱼的方法。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教学上也是非常适当的。

所以,在平时,我都是先让学生去预习,试着去做新的内容,当他们出现问题和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先产生一种求知欲,再适时也告诉他们方法,这样,学生对于该知识点就会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对于那些想偷懒、不做作业的学生,我经常对他们说:抄答案是没有用的,书本上的答案老师都知道,但如果老师只告诉你答案,而你没掌握其方法,以后出现同一问题你又不会做了。就好像今天早上你妈妈帮你穿上衣服,如果你没有弄清楚穿衣服时,是先套上头,还是先扣纽扣,明天你一样不会穿衣服。使学生明白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同时,因为我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平时,我除了利用品德课和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在平时我教学中我也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教师和工人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工作成果也不一样。工人如果不认真生产,那么他们生产出的可能只是一个两个劣质产品,而教师如果不小心的话,培养出的学生不只可能是成绩不好差生,还有可能是为害社会、为害人民的社会败类。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比如:当讲到青蛙吃害虫一课时,我首先是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害虫这两个字的意思,当学生明白害虫对人类有害以后我就反问:既然害虫对人类有害,那该不该被消灭?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我又反问,那青蛙帮我们人类消灭害虫,你说青蛙是对人类有好处的还是对人类有害的?等等。从而,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当讲到买文具这一课时,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和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教育,等等。

总之,一有机会,我就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作为班主任我除了抓学生的德育外,我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对学生阐明:我们64个同学从以前互不相识到现在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教室共同学习,那么大家就是有缘,我们一年3班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并通过学校的星级班评比和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育学生树立我班光荣,我光荣。、我为我班争光荣的集体责任心。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2

学校自2006年10月起建立了全校青年教师梯级发展队伍,分别设置了第一、第二梯队(共86人)。在两年多的教育与教学实践中,许多梯队教师在行政管理、班级工作、教学科研等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提高。为促进梯队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学校将对教师在2006年10至2008年10月两年期间的工作绩效作全面考评,请各位教师认真参与考核,其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考核机构

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吕水庚

副组长:李俊张和忠 潘建明孟国伟蒋守成杨国庆

组员:曹开华王建平邓珍华季雅娜张五芳张俊李俊民 耿春琴

一、考核对象

中小学第一、第二梯队教师。(见附件2)

二、考核内容

2006年10至2008年10月两年期间,在师德、教育、教学、科研、学习提高及指导青年教师等六个方面的工作绩效。

梯队教师针对《2008华罗庚实验学校第一期梯队教师考核表》(见附件1)认真填写相关内容。

三、考核时间

2008年12月15日——2008年12月30日。

请所有参加考核的教师务必于2008年12月15日前填好《2008华罗庚实验学校第一期梯队教师考核表》,并按师德、教育、教学、科研、学习提高及指导青年教师的顺序提供材料复印件(装订成册)。其中——

1、公开课、示范课提供学校及教研部门的正式活动通知;

2、论文及其他获奖证书为金坛市二等奖以上;

3、提供论文封面、目录、原文复印件;

3、本人主持的课题已结题的,只需提供结题鉴定书;

4、本人申报的课题刚刚立项的,提供立项证明材料;

5、参与他人课题的,应有该课题组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全部于2008年12月15日前上交到行政办公室邓珍华主任处。

四、考核程序

1、材料审核

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及材料,对照评分标准逐项审核确定最终得分。

2、满意度测评

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该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满意度测评。

3、课堂考核

12月下旬对梯队成员进行分组课堂考核。

4、等级拟定

校考核领导小组及教科室将依据以上各项考核得分,综合学校各部门意见进行综合考评,并根据考核总分设置等级。初步拟定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奖和合格奖两类;其中优秀奖占被考核总人数的20%。

另外,凡梯队成员已取得“名教师”或“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称号的,可免于考核。

2009年1月将初评名单上网公示。

华罗庚实验学校

教科室

2008年12月2日

附件1:

2008年华罗庚实验学校第一期梯队教师考核表

(2006年~2008年)

姓名

队别

梯队

学科

2008年华罗庚实验学校第一期梯队教师考核表(一)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部

工作年月专业技术

职务称号授予

时间政治面貌

党政职务任教学段及学科周课时数

师德及取得荣誉政治思想、师德表现

主要荣誉

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

教育管理工作

教学工作教学质量

市级公开课、示范课

市级专题学术讲座

教科研

工作发表或获奖论文

课题研究及成果

学习提高参加继续教育及培训

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

2008年华罗庚实验学校第一期梯队教师考核表(二)

2006—2008两年来个人成长情况(含德、能、勤、绩等方面,字数不超过500字):

被考核人(签名):

年月日

学校

综合

意见

盖章

年月日

附件2:第一期第一、二梯队教师名单(共86人)

一、第一梯队教师候选人名单(共29人):

(一)初中部共12人

1、语文组:张五芳、于雯玉。

2、数学组:吴粉连、谢 丽。

3、英语组:季雅娜、韩志芳。

4、物理组:仇泽民。

5、化学组:李卫珍。

6、政治组:曹益群。

7、历史组:李英俊。

8、信息技术组:王华。

9、体育组:倪海青。

(二)小学部共人(17人)

1、语文组:毛海鹰、俞惠珍、钱旭燕、吴建强、李俊民。

2、数学组:居云慧、高萍、高友忠、王建平。

3、语组:移建、钱荷琴。

4、组:张俊。

5、乐组:靳红娟、龚爱武。

6、育组:窦美婷。

7、术组:陈薇茵。

8、信息技术组:王叶。

二、第二梯队教师名单(共57人):

(一)初中部共17人

1、语文组:李小伟、沈芸霞。

2、数学组:赵 敏、丁益谦、闵红霞。

3、英语组:孙静芳、贺红霞、郑玉贵、张蔚莹。

4、物理组:顾雪松。

5、化学组:唐 辉、张锁保、韦艳蓉。

6、政治组:潘俊英。

7、历史组:潘春花。

8、生物组:汤晓梅。

9、体育组:练宏俊。

(二)小学部共40人

1、语文组:张国琴、臧雪飞、尹钰俊、陈艳、虞芸、汪芳、费海燕、史建英、张敏敏、冯立生、耿春琴、张春明、孙建新、高飞、刘飞、钱新民、贺勤方、丁仙霞、周红勤。

2、数学组:王益琴、陈爱珍、王霞、李霞、仇 钰、赵建华、李逸、许云平、王子华、高云芳、彭燕梅。

3、英语组:洪永秀、邓黎莉、王丹凤、刘湘云。

4、科学组:李俊。

5、音乐组:曹华。

6、体育组:李益平、欧阳红珍。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分组教学大学英语实施意义实施步骤

一、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指将现有学生依据特点进行分组,使之共同参与课堂各项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法。[1]笔者试图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入手,结合现今英语教学中对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分组教学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最终在分组教学的条件下,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考核。

二、分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1.教学环境的驱使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高校进入扩招时代,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因此,为了便于教学,很多学校对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英语实施大班教学(50人以上),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人数最少的为40人/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的个体英语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这都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障碍。另外,教学任务重、课时紧也是教学障碍之一。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仅读写教程就有10个单元,每单元又有3篇文章,加上课后大量的习题,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而每学期的授课总数为18周,扣除节假日与期末复习时间,实际授课时间可能只有16周。因此每个班每周的授课为4-6节不等。笔者认为,这些矛盾的解决,都有待于分组教学法的实施。

2.学生心理需求的驱使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2]实施分组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英语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自愿回答的积极性较差,造成很多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这时,小组成员之间的鼓励与帮助,就能突破水平限制,帮助那些内向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实施各种鼓励措施,使学生逐步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布置较难的课下作业,使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困难任务,实现成员的团结与合作。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分组的意义

1.提高课堂出勤率和听课率

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是实现学生出勤率、听课率的很好保障。[3]在分组班级中,个人的出勤与听课情况,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学校规章、任课教师的制约,无形中又加上了同组同学的监督,因为个人的出勤不仅关系个人的当节课成绩,而且影响全组成绩。学生之间的无形的监督与提醒,达到了学校和教师无法实现的效果。

2.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分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组教学把考核对象从简单的个人变成了小组和个人的结合体,个人的优劣势由于小组的存在而模糊化。在公平竞争和考核的课堂中,准备充分的小组就可以在课堂上有卓越的表现。[4]因此,课堂的教学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全班英语素质的提高,达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是高效学习的保障,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在实施分组教学时,课堂气氛的营造要体现在课堂前期、中期和课堂结束时。[5]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以英语谜语或者英语绕口令开课。课堂教学要营造积极友善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正确回答的予以记分。加强对学生的鼓励频率,课结束前2分钟,可以对积分落后小组进行“惩罚”,比如唱英文歌曲等。这样,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英语分组教学的实施步骤

由图1可以看出,实施分组教学首先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每组额定人数,使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都在教师的控制范围之内,既要做到组与组之间的均衡与平等,又要使小组成员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另外,在分组准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把突出学生个性作为分组的决定因素之一。比如:每个小组都要有性格外向、积极的学生作为小组的兴奋点,对整个小组起到带动作用。分组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亲疏关系,如根据宿舍的安排等,可以保证分组后所安排的工作和活动更加方便有效地实施。在进行了分组前的积极准备之后,就需要对分组教学进行具体的实施。

然后,分组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从每节课和每学期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考察。在每节课中,要逐步培养成绩优秀学生成为小组核心,并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自己努力和组员帮助下,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另外,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集体作业、英语报告等,给学生课下准备时间,要求学生共同完成,以促进各个小组的团结,使成员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在每学期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考核,考核应体现个人表现与小组表现。在分组教学法具体实施后,还要对这一教学法进行必要的总结。[6]

最后,就是分组教学的总结阶段。每节课、每学期的最后,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及全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改正,更加进步。教师也应不断总结,发现课堂中的问题,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保证良好学风的持续。总结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这就成为另一个锻炼学生口语或写作能力的好机会。

总结并不意味着分组教学的结束,而是新一轮分组教学的开始,一轮分组教学经验的总结为下一轮分组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实践资料。分组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封闭的系统,在不断往复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最终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帮手,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

参考文献:

[1]徐厚道.教育学通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21-223.

[2]李新旺.心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225-226.

[3]倪华英.英语课堂中的分组教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58-59.

[4]王东霞.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分组教学实践[J].学科教学探索,2006:34.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4

一、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辅导的科幻绘画《太空花园》获寿光市二等奖,我班的刘小丽在市古诗词表演中获故事大王称号,为语文网络资源设计的脚本获山东省三等奖,辅导的作文《美丽的仙人掌》获潍坊市三等奖,辅导王家帅在小学全国英语竞赛中获三等奖。"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考试成绩不稳定等。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介于技能型和学术型之间,要求其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技能,其技能结构以心智技能、创造技能为主,所掌握的技术为理论技术而非简单的经验技术。化工技术类专业英语课程是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及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本文结合我系整体教学改革活动,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原有课程体系及教学中的问题

1 教学内容过分依附于理论课程,不适应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要求,不能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很好地衔接。表现为教材中专业英语文章均选自原版资料,生词多。而我们的高职生毕竟掌握的词汇量只有3000个左右,专业英语文章中除了大量的专业词汇,许多普通词汇对高职生来说也颇为困难。词汇量的匮乏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专业英语文章的困难,内容的安排也不能满足生产企业对英语技能的要求,缺少实操型内容的训练。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侧重于技能方面,理论知识深入不多。但专业英语文章中有许多是专题文章,有些知识学生不太了解,同样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2 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一切依赖于老师讲解,教学显得生硬,也难免出现“英译汉”的单一教学模式,与英语的“听、说、写”的发展趋势不符,教学内容也容易与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发生重叠,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后印象淡薄,实际能力提高不大,收效不好。

3 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习惯于期末考试一份卷子定成绩,或者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这样就可能出现学生平时不主动、创造性学习,而期末考试前集中复习,也能应付过关,但真正的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尝试

教师广泛深入化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化工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岗位设置等方面情况,并形成了调研报告,邀请企业专家和工作分析专家对化工企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能力标准,最后制定了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的原则。所以我们的专业英语课程是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项目,根据职业能力决定课程内容。

(一)明确课程目标

1 职业能力目标。能够积累一定量的专业词汇,阅读并翻译化工产品说明书、分析仪器说明书、化学化工专业文献,并运用专业词汇撰写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英文个人简历,能在典型工作岗位进行简单英语交流,能用现代检索工具搜索相关英文专业文献资料等。

2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在实际生产、科研中的应用;理解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的英文表达法;掌握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的中文翻译法;掌握英文摘要及英文个人简历的写作方法,掌握典型工作岗位英语口语交流方法。

3 素质目标。拓宽专业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项目化的教学体系,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训练为主的单元课程开发。选取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科技文献、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科技文献、典型化工产品说明书、典型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等与企业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文献作为阅读和翻译的项目,同时设置岗位情景对话编写及口语演练、英文科技文献摘要及英文个人简历撰写、化工综合科技文献检索及翻译等项目,兼顾专业英语的听、说、写能力以及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突出岗位特点,紧密结合化工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产品,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提升。

(三)项目化课程设计

本课程总共设计了13个具体的项目,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针对具体一个或几个单项能力训练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和操作原则,同时注意阅读、翻译能力的重复再现,兼顾专业英语的听、说、写能力,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在过程中使训练者的专业英语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并注意了各能力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

(四)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 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完成训练任务后所达到的能力目标。比如翻译并撰写科技文献摘要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就能根据摘要的写作方法等撰写自己毕业论文的摘要;比如典型的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就能看懂企业分析岗位中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仪的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前准备等。

2 明确任务及考核点。在明确能力目标后,教师要讲清楚每个任务的背景、要求、实践过程、过程的考核点及考核标准等,要明确在什么时间内做完什么事,达到什么程度,以此控制项目按期完成。

3 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建构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使专业英语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传输为主转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专业英语教学,我们在高职化工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单元操作英语动画片,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安排上机课时,给学生提供网络资源;编写岗位情景会话,虚拟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专业知识用进去,并进行小组会话表演,比赛,使其融入角色,提高竞争意识,增加学习积极性;虚拟招聘场景,让学生制作个人英文简历,自己组织全英文面试过程。总之,寓教于乐、寓教于做、寓教于赛、寓教于学。

(五)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1 考核基本思路。考核的基本思路是采用能力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结合结果考核,辅以答辩考核,全面考核综合评价。在每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根据项目内容及特点设计各相应控制点,体现过程考核,并以考核为推动力督促、鼓励学生取

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具体考核办法。课程的总评成绩是由项目成绩占80%和答辩考核占20%组成,其中项目成绩是由项目的过程考核占60%和项目结果考核占40%来构成。过程考核的控制点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纪律性、学习主动性;自我学习水平(多种渠道获取资源、合理猜测专业词汇、获取文献的能力等);工具书使用水平(查阅生单词能力)、课堂即时考核(包括专业词汇积累、现场整句翻译、岗位口语会话能力等)。对每个项目根据其特点设置相应过程控制点,以考核督促、推动学生学习。结果考核是针对每个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完成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并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比如对文献或者说明书的阅读及翻译结果,体现为总结的小论文的质量。而答辩考核定位为对最后一个项目综合化工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及理解情况的考核,该项目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阅读翻译科技文献,并小组讨论学习,理解其中原理、方法,最后以答辩形式反馈,其中答辩过程也设置考核点,包括文献质量、翻译质量、讲解表述能力、听众接受情况等方面,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回答问题应变能力等。

三、专业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本课程教学改革经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及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两个专业2007级学生的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参与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观念的彻底转变。将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变为以学生“学”、“做”为主体,彻底改变学生对教师的完全依赖性。

2 项目的选择上进一步突出企业工作任务,与未来就业岗位紧密结合。

3 教学过程中突出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凸显过程考核,以考核作为督促、鼓励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

4 把握理论知识引人的尺度和时机,把理论与实践自然结合,把握理论知识切入的时机,使学生顺其自然地学习。

在高职生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开发模拟企业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集“职业素质培养、能力训练”为一体的优质课程体系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训练项目,以学生“学”为主体,实行教、学互动,开展灵活多样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趣味性,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储备上有所提高,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使专业英语教学走出枯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俊心,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构建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56):12-14。

[2]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157-140。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6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我国小学已于2001年秋季开始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一些有条件的小学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小学英语教育正在全国广泛地开展。当英语被纳入小学课程的时候,它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从某种层面讲是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国民基本素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外语学习开始得越早,成果越明显。但英语毕竟不像我们的母语那样,生活中我们听,说,读,写都使用汉语,哪怕我们没有学习过多少汉语知识,我们交流起来都比较容易,这就是母语的优势。语言环境给予了我们学习的先天条件。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倍感骄傲,因为他教着别人教不了的学科,她们的工作是其他学科教师无法替代的。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英语教师人员不够的时候,一个英语老师就要带两个年级的课,还要带体育、新疆等副课。

在小学,英语是一门让人十分尴尬的学科。

一.课程分配不科学。

没有文件明确规定英语课程的性质,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安排课程时是按照副课的工作量安排的,但是到了期末考试却要跟主课一样要参加统一考试。除此之外语文,数学有早读,英语也有。语文数学有午读,英语也有。语文数学有培优补差,英语也有。音体美有兴趣小组,第二课堂,英语也有。总之,主课老师有什么工作,英语老师就有什么工作,副课老师有什么工作,英语老师也有什么工作。有人嘲笑小学英语是“两不靠”课程,既不是主客也不是副课。而大多数学校给英语教师安排的课程过于繁多,工作量超负荷、精神压力大、身心疲惫、热情耗减。

二.评价机制不健全。

从评价考核上看,评价机制不健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开始实行绩效考核,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绩效考核细则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差异,似乎各有特点,各有侧重,考核标准不统一。考核办法处于摸索阶段,考核指标中难以体现教学工作的巨大投入。经常朝令夕改,让人不知所措,教师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标准单一,没有一套标准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多采取领导主观评价方式,导致有些评价结果失真。甚至出现刻板印象,部分领导不能以动态的,全面的眼观评价教师的工作,评价过程中,没有落实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高强度的工作却得不到客观的评价,这也使得部分教师对工作失去耐心和信心,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三.评先选优不考虑。

评先选优时,领导总会优先考虑主课(语、数)老师。英语教师往往被视为副课排除在外,长此以往英语教师难免会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则成了发泄不满情绪的途径,当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申请教授其他课程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不公正合理的考核,极大地挫伤了英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进修机会不均等。

作为学校教师,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一面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提高教学成绩,一面又把外出学习的机会集中在主课老师身上。这种做法无疑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要求上进,进取创新的态度被否定,久而久之就会情绪衰竭,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态表现出麻木,冷淡,漠不关心,对待工作"应付了事"、"平庸懒散"。

五.课时报酬不合理。

大多数以前实行分数等级制,多上一节课加零点几分,由分数的多少决定取得年终绩效工资的高低,完全忽略教师的教学成果,后来,又改革成多上一节课可得几元钱报酬,教学不是上完课拍屁股走人即可,其后续的还有作业、练习、辅导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然而几元钱却买不上一盒润喉药,低廉的学时报酬,不但无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会让教师从心理上对学校的制度,以及制度的制定者产生抵触情绪。

六.小学生不重视英语。

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是对事物的洞悉绝不逊色于成年人,他们在对待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时,也进行了排序。第一要写的就是语文作业,因为语文老师都是班主任,班主任有很多的权力,能决定他们的座位,能决定谁是班委,谁是少先队员......其次要写的是数学作业,数学老师虽然带两个班,但是每天都会进班上课,从每天见面的次数学生就能知道数学是次重要学科。最后要写的才是英语作业,英语老师带的班级多,课多,大多数老师要带到六到八个班。平均到每个班,一个班一星期只有3节课,从课程的安排上也能看出主次。语数英教师同坐一个办公室,学生家长只和班主任打招呼,在班主任的指引下也会询问数学教师,但是对英语教师向来是视若无睹,对于孩子在英语学习上的情况从不过问。加之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由后来的新鲜感到后来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同时,很多家长往往认为英语相比数学语文并不重要,教育思想还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阶段。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让英语教师心寒,英语教师消极怠工也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七.英语培训机构教师和学校教师收入不对等。

教师劣势的经济地位与其繁杂工作性质的失衡教师收入较低是造成教师消极怠工的重要原因之一。纵向比较,近年来我国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所改善,但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总体水平不高。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7

林学专业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能达到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对eSp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独立学位课程或必修课程,每班人数以25人左右为宜。学术英语教学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预备阶段,如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英语听说与归纳以及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等内容。该阶段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这部分教学内容可由高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工作;第二个阶段为学术英语的教学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等,该阶段一般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教学内容同样由学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第三个阶段为林学专业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内容包括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林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或单人的形式组织课堂学术英语交流与讨论活动,该阶段课程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并由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承担该阶段的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考虑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和需求相匹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依据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此,完整且可靠的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合理与否以及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犹如战争爆发前的情报收集战,完成彼此作战实力的可靠评估对战前的战略部署和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需求分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面,具体包括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个人需求分析进而制订出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此外,它还涉及学校的英语教学师资能力和授课教师角色转换的灵活性分析等。这需要各农林院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在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活动前,认真做好各项需求分析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定位,并做出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以便于学术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内容与任务

在林学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工作完成以后,处于战术层面上的具体技术支撑和执行细则是接下来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和教学任务的实施细节。林学专业的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应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学位课程或必修环节,纳入全校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中来,包括第一阶段的学位或非学位英语课程阶段(预备阶段),第二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预备阶段开设的可以是学位英语课程也可以是非学位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那些在语法、词汇、发音、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上有困难的学生开设。该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真实学术材料编写的教材,并根据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配备的问题与专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在每个专题下设三个教学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学术英语听说模块和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作者等信息对所需英文学术文献进行检索,以及通过学术词汇和语法习得、语体识别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学会抓住阅读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和篇章的主旨、目标和作者观点。学术英语听说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听懂学术讲座或报告的技巧以及参与学术讨论时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规范用语。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学术论文中常用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对学术范式的模仿与句式转换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学术英语宜作为一门英语学位课程来开设,使其尽可能地充当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满足高校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的需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材多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模块、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和研习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从简单的英文摘要到简短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过渡,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和书信交流方面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则是就某些日常学术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个人观点陈述等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相关学术资料、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般科研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即在做报告或论文写作时正确使用手头文献资料进行引证,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论性陈述的能力。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是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结束以后,结合林学专业相关知识所开设的一门eSp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专业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讨论与陈述、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参加本专业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活动等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准备2-4个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的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作为课程训练和考核的内容。每个项目都要有细致的操作步骤和目标要求,尽量包括从文献检索与阅读到学术讨论与陈述以及学术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的一整套从技能层面向语言层面过渡的训练单元,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学术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与评估

作为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重要的自我诊断与反馈环节,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比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组织更为重要。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估。课程考核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在学术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其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阶段,课程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学术词汇发音与语法特点、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翻译以及学术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考核以总结性考核(Summativeevaluation)为主(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以阶段性考核(Formativeevaluation)为辅(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阶段,鉴于学术英语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相比较于综合英语,其课程考核的重点应放在阶段性考核上(阶段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65%,而总结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35%)。同时阶段性考核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和反馈环节,方便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由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主要涉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案例分析项目和观点陈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阶段性考核方面,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和观点陈述可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占课程总成绩的20%。总结性考核包括文献阅读、英语小论文写作,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左右。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评估体系,简练、可靠的教学评估对教学活动的“反拨作用”极为重要。完善且可靠的教学评估体系是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和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内部参考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估大多局限于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英语实践能力、应用语言理论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则体现在“由行政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中心的职能转变”。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环境;教师总体评价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开始走向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重要阶段要求劳动力应当具备更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这也对当前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来看,未来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然要求高职教学也要实现从职业活动这一中心走向职业人才这一中心,这也要求了高职教育当前的课程建设需要有模式化的创新和改革。在需要大量培养专业化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过程当中应当以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作为根本目的,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高职学校中职业素质课程以及人文素质课程的建设。本文就是通过高职学校中人文素质课程项目化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一、职业核心能力与项目化教学

(一)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一种基本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取得成功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同于专业岗位所需要的某种能力,其所应对的是各种各样不同的职业。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人,可以在面对多种不同职业环境当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自信状态。德国学者梅腾斯首先指出:“核心能力与职业流动性和职业的适应性密切关联。”[1]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等人也对核心能力作出了定义,并且对全球的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2006年,中国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8个方面:与人交流的能力、应用数字化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创造创新的能力以及对外语进行应用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特点在于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性[3]。劳动者在面临不同的岗位变化和职业环境变化时,职业核心能力可以始终伴随着劳动者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劳动者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保持巨大优势以及各国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项目化教学

在当前高职教育急需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当中能够紧扣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的当属项目化教学。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属于掌控性的角色,对知识的传授占据了整个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只能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4]。但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高职教学当中教师也需要从掌控型的主角转变为学生与知识的中介角色。而实现这种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职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其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项目化教学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创造一个工作活动设计教学流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项目化教学必须有一个任务目标,而在完成这一工作目标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对各阶段的目标进行细化,设计各阶段工作的流程细节并最终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落实。在工作成果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展示,以及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地来说,项目化教学是学生能够全程围绕同一目标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及学习新的知识来培养自己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化教学开始只需要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在教师有意的指导之下,通过个人或者合作学习的形式来确定总体的工作方案,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并最终通过有效的分工和协作来完成整个项目。

二、基础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项目化渗透的实践研究

(一)基础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具体设计

就高职人文基础课程中如何通过项目化教学来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当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项目准备阶段。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向全班同学传达项目主题的名称、学习的内容及应该完成的目标。在此过程中,项目主题的名称必须依据学生实际的英语知识水平,保持适当的难度,但不能够超过学生的能力限度。学生在明确项目任务之后可以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团体的名义对项目进行具体讨论,通过收集和筛选相关的资料来确定最终的工作方案和具体的工作流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项目主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其次,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化教学意味着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作用仅仅是主持和引导学生进行强化学习,二者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职责应当是精心地设计项目所需要的工作环境,并且在不同的工作环节当中对学生进行细心的引导、监督及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而学生在上一阶段根据已经确定的方案和工作流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工作并展现成果。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很好地参与到工作实践当中,一方面使其掌握了相关知识,完成了项目要求,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英语语言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同时,使用数字化手段的项目化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字化设备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项目教学的效果评价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团队相互评价及教师的总体评价验收来实现。教师的总体评价在此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目的不仅是判断学生成果完成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目标和成果之间关系进行认识和自我反思,并总结梳理项目教学所获得的新的知识和应用到的已有的能力。总地来说,基于基础英语教学的项目化教学能够始终渗透各项职业核心能力,诸如使用外语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使用数字化设备的能力等,从而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并培养相关的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实践

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最初阶段,也就是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作者依据项目化教学的基本要求,采用支架式的词汇教学法开展了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英语词汇教学实践。首先,项目准备阶段,搭建起词汇教学的整体支架。教师首先应当正确认识词汇教学,并且深入地对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解、掌握及熟练应用。这要求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并且要将项目教学法当中所涉及的相关定义及不同的名词,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解释,教师还要通过引导学生来辨认不同的词块及介绍相关的常用短语,引导学生掌握识别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意识。其次,项目的进行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入预先创设好的适应与项目化词汇教学的环境当中。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当中,才能够顺利地吸收或者了解新的知识,“碰巧”在一次危机中对自己原有的结构进行重组或者改造,实现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在符合项目化教学及职业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之下,预先创设好相应的教学内容项目要求。由于基础英语是人文基础课程,无法精确针对特定职业岗位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当在结合具体教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课本每个单元所涉及的主题来尽可能地将其延伸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当中。教材应当不仅包括文本资料,还要涉及丰富的视听材料。教师则应当以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通过设置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种不同的分解情境,多层次、多样化地引导学生完成各种各样的阶段性任务,实现对于英语词汇的输入和输出。并且在此过程当中,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背景可以让学生保持对英语词汇较高的敏感度。让学生保持对英语词汇较高的敏感度,应当同时使用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独立对陌生的词汇进行搜索和总结,并且通过相关的工具资料及网络和视频语料库建立起词汇学习的相关档案。在此之后,学生应当通过分组学习方式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词汇交流和辅助学习,这不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实践当中锻炼自己的语言和词汇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加强与同学沟通并共同完成目标。具体实践的方法是将整个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小组分组,每个小组保持在5人左右。小组内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应当保证多样化和合理搭配。小组在接收到教师所提出的项目化教学目标之后,将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学生,学生进一步通过独立探索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每一个学生完成自身任务之后,小组内部应当集体讨论学生对于任务完成的程度,并对可能存在的不足予以补充。最后,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价阶段,基于基础英语教学词汇教学当中学生对于项目目标的完成,由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使用ppt的方式对全班进行小组项目目标完成成果的汇报。此汇报的展示成果应当是在小组内部经过充分讨论而得出的。评估的过程中对学生在项目化教学工作成果完成的过程当中所取得的努力表示肯定,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自身在完成项目化学习目标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教师在全班学生对自身项目成果进行汇报之后,应当结合深化学习的基本要求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要求,总体考虑各个小组在任务完成、成果展示、沟通情况、实践能力及应用数字化设备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指标,对各个小组乃至各个学生进行更加总括性并且具有细节性指导建议的总体评价。

三、结语

本文通过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以项目化教学的方法渗透职业核心能力,以基础英语教学课堂为平台展开实践。通过实践结果发现,项目化教学对于在人文基础课程当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笔者在具体实践当中所应用的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设备及大量处理信息、鼓励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也被证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总体来说,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项目化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并且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培养和他人讨论的学习习惯,这必将在未来的学习当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聂明娜.基于项目化教学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J].福建质量管理,2016(1):185.

[2]谢辉.职业核心能力指导下项目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4):340.

[3]彭丽.试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饭店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90-194.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9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时小学未来师资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水平的高低。应重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使未来小学师资能力结构得以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教师培养的质量。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生培养教学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1992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4年又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对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师职业(专业)技能作了系统而又明确的规定,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依据。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内容。两份文件的颁发,有利于全国高师院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培养合格师资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国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小学教师的培养在学历层次上的提高,更意味着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大纲》中的关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基于城镇教师编制饱和,乡村教师紧缺的实际情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进行重新地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特别是以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达标为牵引,着力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原则

本着继承、更新与发展的态度,我们对原《大纲》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设计并实施符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在重构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可持续性原则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同时笔者在两个县六所乡镇小学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增多,村完小一级学校有住宿生,很多学校都缺少音乐、美术及体育类专业教师,需要语文、数学等教师从能教授小学一门课程向多学科教学发展。因此,需要在原《大纲》基础上拓展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校本课程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艺体活动技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生活管理技能训练等内容。只有这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才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与农村教育实际,构建自己应有的技能结构,增强就业和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整体优化原则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要完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就迫切需要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协调的课程体系。教师的专业化是凭借“实践性知识”加以保障的,因此,整体优化原则就要求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微型课程等各类课程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凸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如我院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重视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2008,2009级的实践教学分别占总学分比例为35.7%,43.1%;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认真修订教学计划,力求音乐基础、课件制作、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开设,体现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低年级侧重解决基本技能与技能特长问题,高年级侧重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与教育研究技能问题。让师范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初步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三)个性化原则

《大纲》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适性。作为师范生,除了具备从事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外,不同具体专业方向的师范生还应具备进行小学某一学科教学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实现同一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特征。如语文教育方向对普通话、朗读、文本细读技能;数学教育方向专业对速算、绘图技能;英语教育方向对英语歌曲教唱、英语游戏组织技能等都有专业的特殊要求。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者应互补互促。教师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培养训练。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体系

根据原《大纲》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细化为六大类17个项目(见表1)。

三、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实施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长期研究和探索。在重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技能培养训练问题,二是技能考核问题。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经验,和调研获取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课程渗透,坚持课内指导与课外自练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应具体渗透在学科教学法等相关课程中,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应注意发挥案例教学的示范作用,并对师范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训练。如教师口语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考虑做到简约性,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实效性。用于讲授学时为30%,用于实践训练的学时为70%,督促师范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技能训练活动,保证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教材、有指导地训练。同时,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强化教师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每节课都成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示范课,让教师以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常规训练活动,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在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指导任务尽管已渗透到相关的具体课程教学中,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社团活动及学生自觉的训练,难以达到师范生在校期间的理想水平。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需要学校或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进行统一规范和安排。一是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表1),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下发给每位学生,让师范生一人学就能够了解到各年段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并让其成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二是将琴房、舞蹈室、书画技能室在课余、休息日开放,同时制定《早自习、晚自修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如主要包括:“开展晨读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晨读练习。“每日一写”—学生每日都写粉笔字或钢笔字,每个学生一块小黑板,每日写一板;“每月一作”—指多媒体课件制作或简易教具制作。“每周一歌”—每周月晚上7:30一8;00练习唱歌。保证学生有时间、有场地、按要求进行训练。辅导员要按计划组织各班班干部安排好“每日、每周、每月一练活动”,并经常检查督促。其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科专业技能的训练。从人学开始,四年不断线,确保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建立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详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鲜明的实践性特点,除了开展常规训练活动外,每年各院系要定期举办“未来教师杯”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可采用班级为单位初赛和院系决赛的参赛体系,围绕各个竞赛项目,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上课、说课、粉笔字展示等多种方式,以及舞蹈比赛、美术书法比赛等方式,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汇报舞台,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各教研室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定期举办师范生学科竞赛或教研活动。如文科教研室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理科教研室组织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促进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造就复合型人才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努力发挥校园文化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形成中的渗透功能

与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一样,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一是应科学设计和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围绕教师职业技能成立学生社团组织,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二是定期请小学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杰出校友来校开展“说课、评课”等专题讲座或开设微型课程,传经送宝,为师范生搭建理论和实践沟通的桥梁,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确立师范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校园网或各院系网站上开辟“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网站。把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件、讲义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新课程的案例研究等优质教育资源挂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让他们网上学习优秀教学设计或观看视频课程,以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培养的需要。积极创设、营造培养学生从教技能的实践环境,使练就从教技能成为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主流。

(五)在实习支教活动中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舒尔曼认为,“教学实习是经过认真设计的教学范例,而且都伴随着严格管理的、为学生提供容易进人实践的教学阶段,以确保学生学会所需的技能,并表现出恰当的工作表现、方法和价值观。”教学实习是促使师范生专业化的关键环节,在一个教师的专业准备阶段是最有力的介人。教育部2007年7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实习支教是师范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的良好平台,”顶岗实习支教与以往的常规实习相比,时间为一个学期,具有全职性质,将实习生作为全职教师进行要求和考核。由于实习时间的延长,实习生上课课时、做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实习内容丰富,更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借助这一平台,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已达到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实习支教之前,力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重点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将师范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上课模拟教学,培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模拟教学同学的教态表情、课堂语言、板书等逐一点评,促使他们反思、修改、反复训练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实习支教过程中,一是要求师范生参加所在实习学校的教研组学习、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这是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二是实习后阶段,上教学汇报课并进行课后反思。通过教学的展示与反思,促使师范生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或进行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尝试;三是在实习学校搜集原始材料、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育研究,或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选择并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实习支教结束后,一是引导师范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或调研报告,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技能;二是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经验交流。针对师范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拾遗补i},有针对性地补充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和缺憾,以期尽可能完美地进人到未来的工作领域。如我院教师教育学院在实习生回校后,针对部分师范生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仍然坚持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强化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考核

为了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把这一工作抓出实效,需要制定一整套明确规范的评价标准。目前,“除了普通话在语委的统一指导与考核下执行严格的标准以外,其它训练项目划分不够具体,考核的质量标准也不够健全”。应建立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三级考核’,机制。考核工作由各院系教师技能教研室总体负责。各项考核标准由相应责任课程教师负责制定,教研室汇总,编辑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以下称《手册》)。该手册包括考核年段、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与要求、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等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启示

一、美国双语教育概况

(一)美国双语教育概况

美国《双语教育法》1968年颁布,从1969年开始,国会针对双语教育进行了拨款,从此美国双语教育项目迅速发展起来。2002年1月,布什总统签署联邦政府法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后,《双语教育法》停止使用了。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出现了一种“单语化”的趋势。①1965年之后涌入的拉丁美洲裔移民,使美国形成英语和西班牙语两大语言对立,实际上西班牙语已经成为美国的准官方第二语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掀起了“唯英语”运动,此时的英语不仅属于一种语言范畴,而且还是美国主流意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一种标志。在美国“大熔炉”政策影响下,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具有鲜明的同化倾向。美国内在的语言意识形态认为只有英语是各种语言群体理想的标准语言,其他各种语言应处于“从属地位”。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使少数民族学生也深信这一语言意识形态。“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只是为美国社会培养可以被统治的合格劳动力,以使现有的生产关系得以延续”。②美国的双语教育的特点是双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美国非英语民族的学生,只针对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学制不固定,而且要有父母的书面许可,可以随时可转入英语主流课堂。③

(二)德克萨斯州双语教育概况

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西南部地区,由于与使用西班牙语的墨西哥接壤,拉美人的贸易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培养西班牙语和英语兼通的双语人才就成为学校教育满足经济发展客观要求”。尽管美国是实行同化性质的双语教育,本地区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保持着流利的西班牙语,双语教育在德州得到很大发展。④据德克萨斯公共教育信息管理部门统计数据,德克萨斯2010~2011年共有831812名英语学习者(eLL)而2000年大约有570000eLLS。其中90%以上是母语为西班牙语,eLL人数占总学生数的17%也就是说每6名学生就有一个学生是eLL。德克萨斯语言政策规定,在小学阶段如果同一个年级有20名或超过20名的使用同一母语的英语熟练程度有限者(Lep),地区教育部门必须提供双语项目,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掌握第一语言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巧。如果同一年级同一语言的学生数少于20人,可以不提供双语项目,但必须提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项目。德州双语项目包括5种形式:双语教育项目,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项目、双语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项目、混合教育项目和无双语教育服务。eSL项目的特点是授课班级由同一种或不同语言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学生一天中一段时间接受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根据德州法律规定,不管接受双语或eSL教育与否,学生最终都要通过StaRR考试,即德克萨斯专业学习水平评估考试和teLpaS德克萨斯英语水平评估考试系统。StaRR考试分为英语和西班牙语,而且在德州入学3年内,teLpaS阅读考试中没有达到超高级水平的学生必须参加考试,考核科目很明确,3~5年级考数学和阅读,4年级和7年级考社会学和写作,5年级和8年级考科学,12年级结业考试。结业考试考核的科目为英语1-3、几何1-2、代数、生物、化学、物理、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和美国历史。teLpaS考试分为听力、口语、写作和阅读四项,每项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超高级。为提高teLpaS考试成绩,学校英语教学一般要求周一,周三侧重听力和口语,周二、周四侧重阅读和写作,周五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

二、延边地区双语教育现状

目前中国大约有200万左右的朝鲜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周围地区。由于朝鲜族被强势汉语包围,双语现象是必然的。黄行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的分析和预测”指出,由于朝鲜语有稳定聚居的语言社区,还有使用朝鲜语书面语的传统和环境,朝鲜、韩国是主体民族语言,因此在中国朝鲜族聚居的地方,本民族语言会和汉语长期并存。⑤延边朝鲜族学校办学类型为专设朝鲜族学校和民族联合学校两种,实行除汉语文学科外均使用朝鲜族语言授课教育模式。全州现有朝鲜族中小学共80所,校生人数为27579,教师为4974人(此数据由延边州教育局2015年1月统计)。目前朝鲜族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教育完成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5%,高中教育也基本普及,朝鲜族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95%。延边地区双语教育改革在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双语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延边州近年来进一步完善了朝鲜族学校以双语教育为形式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调整了朝文、汉语课课时比例,部分朝鲜族学校开始尝试汉语教学,延边从改变高考形式入手,在普通高中全面普及“mHK”考试(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初步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双语化”和“双语兼通”的目标。世纪初朝鲜族学生涌入汉族学校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在汉校就读的朝鲜族学生比例从2001年的38.6%下降到目前的17%。

三、美国德克萨斯双语教育对延边地区双语教育的启示

在经济需求的驱使下,中美双语教育政策既表现出某些相似性,又因各自在全球化格局中地位的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在全球化的背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下,中国的双语教育政策更强调民族语的学习,也更努力为各民族语言的平等对话建立政策平台。”②而美国的双语教育政策对于操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仅是他们通向单语即掌握英语的一个阶段,但德克萨斯双语政策从政策制定、评价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和后期培训等方面有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一)明确的法律规定的语言政策

少数民族语言的维持和发展,单靠少数民族自身是不可能完成的。美国的《双语教育法》颁布后,20世纪70年代双语教育法在美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掀起“唯英语”运动后,1998年通过的5227提案,废除了加州的双语教育,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通过把双语教育改为“英语熟练程度有限学生的语言获得”教育。至此,美国双语教育已经名存实亡。从美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持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维持和发展及其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首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维持和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中国在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时,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制定不同的政策,以达到最大化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目的。其次,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要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的指导。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条例》第25条规定:“朝鲜族中小学用规范的朝鲜语言文字授课,经自治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备条件的部分课程可以用汉语言文字授课。”在政策支持下,朝鲜族教育不断深化双语改革,在促进朝鲜族学生朝鲜语文素养和汉语运用能力的均衡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朝鲜族学生在高考升学、进修深造、就业招录、报考教师资格证以及朝鲜族在岗教师在职称评定考试等环节上受到限制,对朝鲜民族语言教育和朝鲜民族文化传承带来很大的障碍,朝鲜语文显性地位不断弱化,导致朝鲜族学校双语学科发展不平衡。

据统计,尽管在政策上有限制,延边各县市小学一年级2014年在汉校就读朝鲜族学生占朝鲜族生源比例延吉市最低,为12.47%,敦化市最高,已达58.8%,因此合理的语言教育政策规定才能阻止少数民族学生涌入汉校。为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希望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上拓宽和丰富朝鲜族人才的升学、晋升、培养渠道等,来提升朝鲜族语言文字社会显性地位,使民族教育与社会需求保持衔接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在具体政策上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基本以地方条例和文件的形式规定。虽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条例》中第11条、第27条、第33条、第39条、第6条、第54条中制订了有关朝鲜族双语教育的规定,但条例内容都是规定有关语言学习的权利、自由等,还有一些有教育改革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实施意见》等。法律的效力一般高于自治条例,而实施方案只是一种文件或法规,缺少长远规划,教育改革缺少连贯性和科学性。而德州的双语政策具体实施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如对语言考试进出条件有具体规定,对年度语言能力考核评估有详细规定。在德州由于有明确的法律保障,语言政策实施保证了其延续性和执行力度。因此国家不仅要出台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而且要保证双语教育有更加明确的政策和法律保障,规范政府在发展双语教育中的职责、提供双语教育经费、师资、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等内容。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合理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中规定:每个州都要制定“年度可测量的成绩标准”,作为评价学区绩效责任的基础。任何一个连续两年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的地方必须提供详细说明失败原因的新的改进计划。规定期望为达到高学术标准,学校进一步关注英语熟练程度有限学生的学业进步,但实际情况说明,由于学校和教育者受到威胁,他们调整教学科目,减少了语言艺术和数学,还为英语熟练程度有限的学生准备了大量测试题,导致有些学校为了达标而进行应试教育。因此,更加合理的绩效框架出现了。CaStaneDa提供了评价学校绩效的广泛的方法,包括投入和产出。第一,学校是否根据教育理论提供了设计良好的教学项目。第二,项目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包括资金、合格的教师、合适的评价和足够的教学资源。第三,项目的有效性是否被全面地评价。第四,必要的时候,项目是否被重新计划和修改,以保证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英语熟练程度。CaStaneDa不仅强调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也强调学生在学业标准方面的进步,关键是它强调找到学校表现不好的根本原因。而延边地区汉语教学中的达标,一是指师生通过教学要达到《汉语课程标准》确定的各阶段目标和教学总目标;二是指师生通过教学完成汉语课程开发的教材或其他资源中确定的各种具体的教学目标。延边地区双语教育达标目标比较模糊,对项目完成各阶段对学校和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和发展方向没有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在延边地区虽然学校对项目的考核没有自主能力,但项目制定之后,考核和评价机制必须完善。如考核达标学校是否配备了合格的教师,足够的教学资源等,同时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的考核也无统一和具体的标准。反之,在德州不仅有CaStaneDa对项目执行学校进行考核,而且对其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如StaRR考试,他不仅考核英语还要考核用英语学习其他各科学习能力,如科学、社会学和数学,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做了充分准备。teLpaS考试有规定阅读要在3和8年级考核,写作要在4和8年级考试,以上两种考试都是州统一考试,保证了考试的统一性、严谨性和权威性。

延边地区普通高中也从1998年起进行“中国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即“HSK”),2003年起普及了“mHK”考试,整体一次性完成汉语高考形式的改制和转型。mHK考试是一个可靠有效且权威的汉语水平评价工具,考试的成绩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应试者实际汉语水平。但延边州高考并不要求口语表达考试成绩,导致目前高中汉语文教学中最实际的教学目的就是为迎高考拿高分,由此很多毕业生存在较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学可能会在形式上变成稍稍降低程度的汉语文教学,学生除了考个好成绩,语言能力和文化吸收很少改变和收获。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汉考应从小学开始逐级考核达到一级、初中二级、高中三级的考试制度,并结合口语考试。只有统一的全国或全州性的汉语考核标准,才可以使汉语教学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才能真正保证教育改革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三)重视双语教师资格培训

据德克萨斯英语学习办公室的信息,2002年在德克萨斯州共有17816人获得eSL教育资格;20935人获得双语教育资格;27377人接受了Lep教学任务;37382人接受了额外的Lep教育培训。2009-2014年之间,延边共设朝鲜族教师岗位286个,但实际上只招聘了123名教师,即具有双语教师资格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由于朝鲜族学校在教材、教学用语、课程性质等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律,教师培训资源、培训渠道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在职教师培训工作普遍存在培训次数少、效益不高的问题。教师受到正常的培训的机会都很少,而大部分培训学习内容宽泛,理论培训多,缺乏实践培训,很难再进一步对双语教师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据2003年12月调查,延吉市有7所朝鲜族初中,专任教师共有793人,其中除了汉语教师和英语教师之外,能用规范的、流利的汉语授课的教师有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基本可以用汉语授课的有123人,占15%。据高中教师双语能力自我评价调查统计能够用汉语讲授课程的教师,高中占53.2%,但这些教师的口语表达不流利,其余还有相当部分教师用汉语授课有困难。可见,延边州目前需要尽快制定建立系统的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双语教师的能力严格把关。针对延边州实际情况,双语教师压力大、工作量大、付出努力也更多,应当从待遇、晋升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这也是壮大双教师队伍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朝鲜族教师参考资料、朝鲜语课外读物贫乏,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为了防止少数民族被边缘化,中央强调既要反对,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我们要在充分认识我国双语教育的优越性的同时,不断学习研究、吸纳美国、加拿大等双语教育发展历史悠长国家的经验,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双语教育不仅能够执行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尊重当地朝鲜族的语言文化,而且要为延边地区培养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朝汉双语人才。

注释:

①周庆生.双语教育政策新动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3).

②杨红杰,刘照惠.美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2(3).

③吴剑丽.美国的语言文化倾向与双语教育政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9).

④JoseLLnaes,thesociologyofBilingual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J].Journalofeducation,1995(l):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