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标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3:12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1

1、鼓励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富裕农民生活。

2、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3、不断深化“三有工程”,巩固完善“五道保障”。

4、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合并弱小村、发展特色村。

5、搞好村庄规划,改善农村面貌。

6、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7、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两个率先”。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9、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0、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1、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12、爱整洁讲卫生,共建新农村。

13、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14、不打架,不酗酒,不。

15、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6、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7、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18、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19、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

20、实行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发展。

21、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

2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2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理顺基层管理体制。

24、农村要环保青山绿水好。

2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6、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民生活。

28、四季有花香,环境更优美。

29、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30、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1、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农村?

32、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3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3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35、莫为小事争,莫把闲言讲。

36、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37、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38、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积极实施绿色证书活动。

39、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

40、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

4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43、“3+1”联手共建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44、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农村。

45、工农联手,互惠共赢。

46、反对邪教,远离毒品。

47、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48、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四民主两公开。

49、城乡互动工农协调。

50、民风淳朴团结和睦,经济繁荣环境优美。

51、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52、金乡邻,银亲眷;邻居好,赛金宝。

53、积极投身“四清四化”为创建文明村庄做贡献。

54、改厕改灶改圈,植树栽花种草。

55、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56、开发新能源,享受新生活。

57、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8、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9、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60、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走新型“三农”发展之路。

61、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62、户户倡树新风,人人遵守公德。

63、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64、清除农村污染,营造秀美山川。

65、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6、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67、弘扬“三创”精神,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68、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

69、扶贫帮困,患难相助。()

70、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1、好心总有好报,帮人就是帮己。

72、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3、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74、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

75、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

7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农村“文明福万家”主题教育活动。

77、春耕不好害一春,育儿不严害一生。

78、壮大县域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2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加快了农村课程改革的步伐,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多数英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应试需求,教学资源的使用也只局限于教材的配套参考资料和一些自制教具,多数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技术缺乏了解。此外,由于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城市题材较多,使农村英语教师在教材使用和处理上也遇到一些困难。为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的在岗培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适当改革现有教材等措施将会进一步促进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农村中学外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城乡差别,广大农村地区的外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沈阳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育研究所对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以寻找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新途径。为确保本次调查的全面、真实,选取了辽宁省农村中学的一线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这些英语教师分别来自辽南、辽东、辽西、辽北及辽宁中部5个区域的鞍山、营口、丹东、朝阳、本溪、铁岭、抚顺及沈阳等8个城市和地区的近百所乡镇中学。采取了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2份。又分别对5个地区进行随机抽样,在每个地区选取10名英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问卷设计以进一步了解辽宁省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帮助农村英语教师解决教学实际困难的对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新课标”为准绳。问卷中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标中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选择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评价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的基本理念设计而成。

问卷采用的是封闭性的选择题和开放性的问答题,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是对英语教师、学校所在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力求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收人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及层次、师资需求现状等问题。问卷的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t)问卷变量理论标准进行设计,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与手段、教材和教法等问题。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开放性的问答题,是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今后教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文化素质途径方面的调查,以了解农村英语教师的需求,以便为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提供客观依据。

调查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对封闭式问题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对开放式问题采用总结评价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下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的有关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手段、教材与教法三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

为进一步了解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教师教学导向、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令人可喜的是,现有的农村中学中有近80%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这些教师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0%的教师重视教学反馈,针对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然而,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到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所在。由于受我国现行高考和中考考试制度的影响,辽宁省大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受中、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制约,保留着知识、技能本位的语言教学观念,缺乏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对学生进行英语素质培养的新教学理念。

(二)教学资源和手段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资源匾乏,教学辅助材料严重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为农村中学配备了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农村中学中能够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为数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据统计,辽宁省农村中学中85%以上的英语教师只能选用现有使用教材的配套参考资料和一些自制的教具作为辅助教材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能够经常利用网上资源或购买其他参考书目作辅助教材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35%左右。而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自行编写辅助教材的教师人数几乎为零。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听说训练及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严重影响了他们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就教学手段而言,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调查显示,辽宁省农村中学中只有14%的英语教师可经常通过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进行授课,而他们运用和开发多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的技术能力较差。40%的英语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多媒体的应用,他们急需这方面的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仍在使用录音机这样陈旧的教学辅助工具授课,至于利用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是一种奢望。而如新课标中倡导的为英语教学配备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也只是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梦想。

(三)教材、教法与教师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中学使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教材为板块组合,其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确实是一套较好的英语教材。但是,在访谈中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现行教材内容不适应农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现行教材多数内容涉及城市生活,导致农村中学生理解难度增大,教师在教材的驾驭和教法的使用上也存在很多问题。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初中英语教材是在小学阶段学满四年英语课程基础上编写的。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严重缺乏,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不能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起点如此之高的教材对农村中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农村英语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比相对滞后,也严重影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英语知识内容为本(contentbased)的结构体例,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为本(competencybased)的多样化(能力、内容、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有机结合)的结构体例。为确保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但在辽宁农村的大部分地区,57%的英语教师第一学历为专科,学历偏低。由于经济薄弱、专业教师缺编等实际情况,农村中学教师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从而导致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和知识结构相对落后,专业素质不全面。

近年来,辽宁省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学习教学理论的意识大大增强,87%的中学教师比较重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然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以科研促教学的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普遍较差。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主持和参与教材及辅助教材编写的人数极少,而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者更是凤毛麟角。

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资源与手段相对落后、业务素质及教学能力巫待提高。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现行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仍就是农村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现阶段农村中学的教改只是迫于形势,多数教师仍然走“传统教学法”的老路,我行我素,唯恐新课改会影响他们的中、高考升学率。

其次,虽然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基本达标,但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很大欠缺。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和制约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教师驾驭教材能力偏低,势必扩大英语教育的城乡差别,影响英语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平稳过渡与衔接。

再次,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严重滞后、与英语教学相匹配的硬件设施严重匾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尽管每年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投人不断加大,很多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得到改善,但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大多数农村中学硬件设施仍然严重缺乏。这也是农村英语教学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不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还是“牛津课本”,都是基于学生小学阶段学过四年英语基础而设计的。由于农村小学师资严重缺乏,很多学校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进人初中阶段学生学起英语来就比较吃力。加之新教材题材广泛,对于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农村师生来说教材难度的确很大。很多教师由于自身原因,教学只能采取“现炒现卖”的方式应付。此外,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实践。

四、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广大农村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可贵的敬业精神。尽管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待遇不是很高,教学环境和设备与城市中学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爱岗敬业、认真备课,为农村中学的义务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解决农村英语教学中现存的各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英语师资培养,抓好农村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进一步深化高师和师专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为农村中学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是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高师和师专要加强与中学的联系,把研究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材教法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农村教学的需要。动员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去、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施展才华,为辽宁省农村教育输送新鲜血液。与此同时,还要为在岗教师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的机会,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如利用寒暑假对在岗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3

;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因此,应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主要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应该不断加强农业以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切

实做好乡村规划,使得乡村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

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应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应该从当

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坚持节约以

及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

建设,才可以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之上不断稳步地向前推进。

1111、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

1.1、对乡村规划缺乏充足的重视

乡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关规划部门支持和经费投入,乡村规划先

天不足,比较薄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法的推动下,乡村规划得

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乡村规划工作,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乡村规划,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乡村规划。

1.2、理论同实际脱节

乡村规划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照搬城市规划

模式,忽视农村实际,盲目规划和拆建,以致规划和建设工作受挫。部分地区村

庄建设规划标准过高,难以实施,被村民讥称“中看不中用”。

2222、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

科学规划村庄布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与城镇规划相统一,重点发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学取舍、合理布点。精心编制村庄设计,根据村庄特点,在实用、美观、

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经济型村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宜业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实效上下功夫。

规划上体现一村一品,根据地理地貌环境,以及民习民俗,编制具有特色的

村庄、村民住宅方案。建设上以农民自愿为主对破旧单体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缮,避免大拆大建,要围绕村庄文脉传承和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空间布局、住宅及

院落组台、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环境整治是关键。抓好生活环境的改善,围绕农民群众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旧房屋、院墙,清垃

圾、清污泥、清杂物,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

施配套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健全

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2.4、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策,巩固和

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乡村建设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创新,在乡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民生活富足、村庄环境整洁、乡村环境优美,更

重要的是乡村文明,是群众素质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村民理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等组织建设。

2.6、突出规划原则,在编制标准上下工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农村建设规划标准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又不能按照城市

规划生搬硬套,为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和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

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

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建设规模、速度,使其与人口和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村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区域特色、

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

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势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四是

建设节约型村庄,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村民精神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3333、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

数的有力抓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有

效载体,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建设之中应该坚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一体、整体谋划的原则。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整村推

进,逐步配套完善,既坚持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便于农民生产

生活和体现地方特色。

4444、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乡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资金筹措,通过村民参

与决定、设计以及监督实施,如此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才可

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蓝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3.

[2]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8,27:12042-12044.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4

【关键词】秦皇岛;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

2001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即“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但至今,我国的小学外语教育形势仍不容乐观,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远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很多学者为了调查分析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构建合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潜心研究农村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探索缩小城乡英语教学差距的途径,从而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当前的理论研究对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根据秦皇岛本地区域文化特点,着眼于农村可利用的周边教育“软资源”和“硬环境”,就如何促进教育教学的稳步提高,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进行深入分析。

在秦皇岛农村地区中小学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农村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应试教育还在发挥着一定的魔力,使得一些英语教师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打击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虽然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水平上大大提高,但是有些课堂活动的开展过于标准化,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总而言之,农村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斟酌,从而做到能够符合二语语言习得和教学的规律,而不是背离语言教学的规律。基于当前秦皇岛农村地区英语教育的现状,本课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秦皇岛实际出发,定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实现城乡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

秦皇岛市拥有包括全国重点大学燕山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教育资源,可为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指导和理论建构。同时,在帮助提高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目前,秦皇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对语言教学还不能熟练驾驭,有可能妨碍英语教学的进程,这样就使得教师素质的再教育势在必行。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做法值得借鉴。

据报道,秦皇岛市海港区于2009年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工程。而这一项目几乎涵盖了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1.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培训。这一计划针对的是海港区所有的农村教师,总人数超过930名。2.实施跟踪式培养计划。以中小学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以23个学科培养基地为依托,从师德修养、理论提升和实践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升新时期农村教师的新面貌。3.打造农村教师专业引领团队。此计划主要围绕教师专业业务素质的提升展开,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研活动,从而以科研带动教学并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4.以教学活动为抓手,落实对农村教师的目标培养。这是本项工程的亮点之一,旨在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送课下乡”活动的开展,让农村中小学教师可接触到更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从而为城乡教师搭建起一座交流的平台。

秦皇岛市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2012年4月9日,秦皇岛市教育局在市第七中学隆重举行首期农村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开班典礼,目的是“为全面提高秦皇岛市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发展滞后的现状。”此次首期农村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为期21天,参加培训的人数达到28人。这样的活动肯定会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能力,有利于秦皇岛市教育均衡、公平、协调和健康的发展。

二、落实英语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为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与“应试教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不同。应试教育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忽视二语习得的规律,强迫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因而很容易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甚至是产生厌学心理等一系列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的严重问题。与之相比,素质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符合二语习得者的学习规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启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因此,我们应尽量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努力研究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和评估体系,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尽可能的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英语教学之中。在素质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减少大量的知识灌输,变呆板的课堂为灵活的语境,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们的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热情。“启发式”和“讨论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真正体现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把“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当作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5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教育资源;多媒体;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17-02

1前言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该方针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对这一思想方针的社会效应予以回应,即这一思想方针的落实将有效地帮助全国各地区的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那么,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缩短城乡基础教育教学差距,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的关键。

2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对黑河市农村23所中小学师生、家长及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同龄学生较城市学生英语学习认知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两方面。

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及资源结构欠合理

1)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不充足。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当前英语教学需要完善的硬件设备,如录音机、语音室以及播放幻灯片的多媒体设备等。然而调查表明,23所中小学均具备提供录音机的条件,但均未达到每个英语教学班一台;具备语音室的学校仅有10所。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区别于其他学科,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日常的听、说训练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必要手段。然而,硬件设施的短缺将不能满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班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2)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据调查,23所中小学中,英语教师106名,约占全体教师总数的17%,较其他主科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中,30岁以下教师12名,占所有英语教师总数的11.3%;30~40岁教师53人,约占总数的50%;40岁以上教师41人,占总数的38.7%。数据表明,英语教师的年龄结构处于失衡状态,中青年教师较少,揭示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人才引进机制滞后,最终将影响先进的英语教学思想的引进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农村英语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中师学历约占60%,专科学历约占30%,其中毕业于英语师范专业的仅约占10%。

教师队伍老龄化和低学历,使其在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上略显劣势,部分教学观念与n堂组织形式也趋于陈旧,不能及时推陈出新。因此,师资结构的不合理最终必将影响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更新与改进。与此同时,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外语人才,其大部分注入我国城市基础英语教学队伍,那么最终必将导致城乡英语基础教育差距愈来愈大。

教学理念缺乏科学性部分学校对新课标提出的对英语基础教育的要求落实不充分,在有限的资源配置情况下,对英语教学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课程安排与人员配备皆不够充实,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与业务素质的提升欠缺关注。英语教师资源短缺,多班级甚至多年级共用一名英语教师现象严重,部分学校还出现英语教师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势必影响教学效果。部分英语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缺乏进步性和灵活性,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不透彻,教学重点仍仅集中在学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而忽略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僵化。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处于主导位置,“一言堂”“填鸭式”仍屡见不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佳,学习压力大。

3)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单一。对英语学习效果的评定仍集中在对语言知识的考查,通过一张试卷判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测量。

家庭教育缺乏保障

1)监护人英语知识水平有限。受区域发展需求的限制,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一直是阻碍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此,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每个班级有超过85%的学生反映其监护人无法对其英语学习进行辅导;仅有20%左右的小学生拥有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家庭辅导的机会,初中生比例要相对高一些。

2)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学习环境。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现象的发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愈发严重。经走访,约1/3的儿童未能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其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也少之甚少,处于“零家庭教育”状态。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或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解决困难,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心理障碍,慢慢失去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由此可见,在农村,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发挥其作为学校学习有效补充的辅助作用。从教育学及心理学角度可知,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主环境,与其学习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曼通过他的一次社会调查得出结论: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校教育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在学生学习中能够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能够为学校教育进行有力补充。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在语言环境缺失的情况下,将使学生面临较于其他学科更为艰难的学习过程。因此,适时准确的课业辅导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通,势必对学生英语学习目标的明确、学习习惯及自信心的养成意义重大。

3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对策

坚持国家“教育公平”的方针,加强农村英语基础教育,缩短城乡英语基础教育差距,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通过对黑河市农村中小学英语基础教育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始终是人们呼吁“教育公平”的重点关注内容。

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硬件配备:鼓励中小学配备充足的听力、口语训练设备,如录音机、语音室等;增设多媒体设备,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便于英语教师利用现代化技术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受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影响,偏远地区农村外语人才引进困难。政府应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建立积极有效的农村教学人才引进机制,如增加事业编制、调整工资待遇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优化师资结构,积极引进高校外语人才。师资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农村英语基础教育中的最突出问题。老、中、青年英语教师比例失衡,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从而出现英语教学模式老化、理念陈旧等教学僵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儿童的英语基础,使农村儿童彻底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严格把关农村英语教师的引进机制,积极倾向高校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利用他们优秀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为农村英语基础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加大师资交流与培训力度,实施鼓励政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组织英语教师走出农村,参与更大范围的基础英语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吸取先进的英语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开设专业素质培训班,即“校本培训”,内容应涉及英语语音、书写规范、教学方法等,校内定期进行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优的依据;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从自身实践教学中发现农村基础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合农村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农村基础英语教学发展。

积极响应并参与高校帮扶工作,促进w校及家庭教育环境建设美国威斯康星思想为中国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强调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因此,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积极参与高校帮扶工作将意义重大。农村中小学应积极与地方高校建立协作关系,为高校英语专业在读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支教平台,同时有效利用这些外语人才资源。一方面,号召这些外语人才进入课堂,不仅能够为学校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而且他们所具备的优秀的专业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英语基础教学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数量充足的支教生可以承担起关注留守儿童、帮扶家庭教育的重任。支教生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英语课业辅导,而且能够对缺乏家庭教育环境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健康人格成长,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环境的缺憾,为学校教育进行有力补充。

4结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的欠合理导致城乡差距愈发明显。因此,深入探析我国农村英语基础教育现状,发现阻碍其进步与发展的症结,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将会成为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跃娟.地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新农村英语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75-176.

[2]龚亚夫.重新思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理念[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09(6):11-18.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6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育突出问题进步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5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持续发展,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对英语的依赖性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英语教育的发展也就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当前我们的英语教育现状却并不容乐观,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地域广阔的农村地区。

一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别明显

多年来,城市与农村在教育发展方面存在严重的失衡。无论是教育基础建设还是师资配备,城市都处于优先地位,广大农村除个别地方发展较快以外,更多的地方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其中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政策与导向。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国家的很多教育投入项目无法落实,甚至有些地方连正常的教育经费都无法保障,更不要奢望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了。其二是领导因素。很多地方领导重政绩轻业绩,只喜欢做表面文章,不能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每有建设项目只求功利,每有检查一律以点代面,导致优先发展的学校成了给领导装点门面的幌子,而更多发展缓慢的学校却依然在原地踏步。其三是社会因素。由于城市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对优越,自然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很多年轻人毕业后都设法留在城市,即使分配到农村学校过了一年半载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回城。导致城市学校人才富集,教师平均年龄较低,而农村目前在岗位坚守的主力还是民办转正或早期师范的毕业生,平均年龄较高,整体师资力量薄弱。

二农村现代教育设备与教学资源短缺,英语师资不足

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普及的今天,很多农村学校还停滞在上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个别得到政府“专项投入”的学校教育基础建设水平较高,但绝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普及,有些学校有微机教室但由于年久老化已无法使用,成了撑门面的摆设。虽然国家实施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为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基本上成了各基层学校的办公电脑。近几年网络逐渐走入教育生活,但由于基层学校无力投入,既建不了电子备课室,也无法将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英语教学中能够运用的资源只有教材和录音机,缺少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

在农村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师队伍中,缺少英语专门人才,由于教学网点多,一个英语教师甚至要承担几所小学的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即使中学人员相对充足一些,大多数英语教师也都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并且由于学校在设备、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总体教学质量依然不高。

三农村社会环境的制约严重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要偏低一些,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与投入方面差距甚大。由于城市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要先进得多,比较重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所以城里的孩子多数从小就接触英语,上学后就被家长送到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包括英语在内的各个学科都得到了提前发展。而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不宽裕,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够重视,无法满足学生外语学习所需要的辅助条件,使孩子同样的年龄却比城市孩子差了一大截。此外,由于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思想品质、性格心理、意志情感等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他们来说无论是英语学习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必然受到这种负面影响,难以达到教育目标。

四农村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的缺失

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在农村,英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逐步普及,但各地的英语教学情况却是参差不齐,领导重视、学校师资条件好些的学校,英语被列为正规学科,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则把英语当成了副科,教学流于形式。加之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进入初中学习后跟不上统一的学习进度,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进而荒废,并逐步扩散到其他学科,造成农村学生流失严重、升学率低等现状。

在很多农村中学,近几年基本都配备了语音、电教设备,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其一,因为设备投入较大,有些领导“舍不得用”,结果就锁而珍之,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资本”和“标本”;其二,由于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就算设备舍得使用,但却无法承担沉重的运营开支,如电费、维护费用等;其三,电教设备配置较好的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谓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为教师“做课”“评优质课”或搞教研活动服务的,而在平时则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其优势;其四,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上级培训又流于形式,多数教师根本不具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用不好”或“不会用”,所以依旧“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正是这种种现实的缺失,造成了目前农村学校英语教育中的弊端,直接影响着英语教育的发展。

针对农村英语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才能改变不利局面,推动英语教育乃至教育全局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第一,政府应重视英语教育并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如在农村正在实施的集中办学和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改善学校的硬件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教师开展教学和教研提供保障,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第二,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配备,特别是英语等专业教师的配备,既要扩大教师招收聘用的渠道和机会,又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活环境,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年轻教师既能来又留得住,为农村教育发展建设一支稳定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三,改变教育行政化管理的现状,将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排除到校园之外,让学校成为教育工作者专心履行职责的净土,学校管理者能够专注于学校建设与管理,教师能够安心于教学与教研。

第四,切实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真正面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使培训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第五,优化社会环境,通过地方各级政府乃至村屯的努力,引导广大农民更新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文明风尚,提高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

1我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学历整体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农村部分的语文教师对语文课改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任务和大纲都理解的不透彻,对课改调整政策不够深入的了解,不能很好的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已有定论的教材处理中的一些老问题,还是未能很好地解决,教学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我区农村教师队伍中学历整体不高,学历水平偏低,语文的专业知识没有得到更好的更新,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没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吸取知识的速度不快、教学设备落后,信息渠道来源窄,教学思维不够创新,老师的教学思维与方法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教学发展的要求,应付式的对待教学工作,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理念滞后,新课程理念有待提高

在我区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滞后,新课程理念有待提高,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育实施“机械复制”与“填鸭”等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正确处理好能力与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在于对学生灌输课本的知识,反复训练,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新课改中在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在农村小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度的模仿复制,照本宣科,不能很的领略新课改的实质以致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课堂的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兴趣。过度对活动数量的追求,教学质量与效果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下的几个问题:1.教学大纲的识字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小学生的知识面不广2.学生不能灵活的掌握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课文的意义,2.教师对没有深入吃透教材,遵循教材施教,结合学生知识能力和实际水平,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优良的语文基础创新对优良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催化作用,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文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施不全

在课题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四一方式(一个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本教参),教学设备不够齐全,相对落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用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用书外,课外补充学习材料种类少,不能更好的巩固课堂的知识。自从课改以来,在条件好的、资金充足的学校,资料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而在在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跟不上教学的需求,对发达地区的这些“先进的教学法”只能是望尘莫及,无从下手。教学仪器落后,信息不够灵通,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师,无所适从,严重影响语文教学效果。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硬问题。尽管近几年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相差甚远,达标学校是比较少。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一)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确立了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制订相应的学历提升方案,并把学历提升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校,落实到每个教师。着重抓师范专业的培养。为适应教育现代的发展要求,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高素质的“留得住、用得上、能带头”的优秀教师队伍,我们加大教育学历的培养力度,先后与师大,师院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与合作,扩大招生规模,实行定点培养。

(二)和谐发展,促进公平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和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农村和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出台了城镇教师、校长与r村学校支教交流制度,真正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工作落到了实处。扎实推进提升工程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立足实际,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需求与国培、区培和市培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各级提升工程项目的有机衔接和补充。

(三)加大投入,添置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农村小学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没有或不完备,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少且陈旧,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并保障教育经费真正落到实处不断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按国家规定的要求配齐教学设备。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监督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合理使用,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师资、生源、教学的现状,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工作,把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上。

(四)拓宽培训路径,突出重点和特色。

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师培训,以“创新培训理念,注重资源开发,优化培训过程,提升培训质量”为工作目标,继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市、县(市、区)均已为农村教师开设专门的培训班。“菜单”式培训的运行有需求调查、课程开发、编排菜单、教师选择、分块实施、效果评价六个程序,这种培训模式为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开展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并强化对“传帮带”工作的考核,帮助新进教师尽快适应岗位教学的需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评价,举办青年教师技能比赛,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有计划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强化教学规范,加强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评比和示范观摩以及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为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服务,创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平台。

(五)转变观念,促进发展

在教学中,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学生个人情绪和心理的的变化。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重视学生的感情。要注重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多元化,灵活化,感情化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大力改革,积极推进课堂的有效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8

各个乡镇\行政村已经建成移动营业点的基础上,有很多村实现了移动网络覆盖或弱覆盖,建设信息化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内容与目标

1完善移动通信话音网络。十一五期间全面实现自然村的移动电话村村通。目前我市行政村中。移动网络平均覆盖率为91.33%但仍有近个行政村没有实现覆盖。为推进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由移动分公司在十一五期间投入近1.2亿元资金用于农村移动网络建设和优化,其中今年投入3600万元,年内实现行政村全面覆盖;明年投入2000万元实现自然村基本覆盖的目标。

2建设移动宽带互联网络。由移动分公司投入1000万元资金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及大多数行政村的宽带互联网络。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和经济较发达行政村的宽带互联网络,提供宽带互联网的接入能力,塑造移动信息化服务“三农”良好形象,为所在乡镇的政府机关、学校和中小企业提供移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十一五末力争让所有行政村实现宽带互联网覆盖。

3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发挥主导优势,整合涉农部门、Sp建立共同生长的为农服务产业生态圈。二是完善建设农业信息语音平台。由气象、农业等部门负责信息收集、整理、。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和语音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丰富的农村政策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行情、农村气象信息、农业病虫害防治、农业专家咨询、农村村务服务等。实现“户户通手机短信”村村上手机农贸集市”乡乡进(江西)制造网站”

4优化农村移动通信服务网络。为满足农民的通信需求。由移动分公司今明两年继续投入200万元资金在重点乡镇建设六大亚营销中心、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站和“神州行亲情沟通墙—村务公告栏”

5实施农民“一户一机工程”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综合信息服务机”项目(一种新型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接收实现“农信通”村务通”从今年起,力争使每年建成的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移动手机入户率达到85%以上,5年内使全市农村的移动手机入户率达到70%以上。

三、实施方法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由移动分公司完成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具体方案的制定工作。

2第二阶段:宣传发动。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快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业务演示,使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

3第三阶段:整体实施。

年底建成“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信息通信保证工程”保证及满足全市年底以前建成的新农村示范点的通信和信息需求。

实现我市行政村无线信号全面覆盖。年底使全市农村自然村99%通上移动电话。完成全市尚未覆盖的个行政村的移动网络覆盖。

联合气象、农业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以移动短信系统为主的信息承载平台建设和语音农经信息系统建设,由移动分公司牵头。并进行信息化产品的推广应用。

拥有互联网、短信群发互动系统,乡镇建设个“农经信息集散中心”示范点。提供各类三农信息。信息集散中心所涉及的办公用房由所在乡镇协助提供。

采取各种方式,由移动分公司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成“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站”实现信息服务站100%覆盖行政村。全市建成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开展“一户一机”工程。为村内有通信需求但仍未购置手机的农户免费或优惠提供一部手机(以户为单位)

4第四阶段:总结惩处。

加快推进信息化新农村”活动中取得优异成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发挥移动通信优势。总结交流终验。由移动分公司筹措10万元奖金或相应奖品,全市开展“市(中国移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优胜奖评选活动”评选“市中国移动信息示范乡镇”市中国移动信息示范村”市中国移动信息致富能手”具体评选方法另行制订)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使发挥移动通讯优势加快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9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1],云南省高等农业教育面对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有必要进行不断深入的改革,来促进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立足地方经济,服务三农

高等农业教育应立足地方经济,服务三农,这是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基础。目前,云南高等农业院校已经意识到立足地方经济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将高等农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己任,为云南省“三农”服务。例如,云南农业大学在办学思想上强调植根边疆,服务三农,围绕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培育边疆民族人才,并通过一系列行动来强化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区域三农的意识。云南农大与会泽县共同推出的“3+3”科教兴农校县联合行动,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专业人才为支撑,探索创新高校与地方双向互动合作发展新模式。通过该行动,力求共建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基地、农业生产实习实践基地,促进当地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开展关键技术问题科学研究,共同承担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项目,引进和组装农业高新技术项目,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当地农业科技进步;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等,在种植业、畜牧业、生态园林建设、水力建设、乡村数字化、农村市场建设、特色旅游开发、人才培养等13个领域实施32个项目。

农业人才的培养,还包括农村管理干部的培养。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依托、由云南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的农村干部学院,成了云南省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基地。农村干部学院利用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学管理资源,针对农村干部的实际,努力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云南省农村干部队伍和农村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做好云南省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干部保障。该学院成立一年以来,已经举办了10期,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1500多名学员。立足于地方经济,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有必要组建一支专家队伍对社会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政府以此为依据来宏观调控全省农业高等教育的人数及比例。云南农业高等院校也应参照本省乃至全国农林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的农业人才培养,总体人才培养方向应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二、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

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应培养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过硬的人才培养是云南高等农业院校的立足之本。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提升、社会能力适应性的增强是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硬道理。四要素(产、学、研、用)处于高校体制改革与转换这一动态系统的相关联系之中,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体特性的制约下参与高校体制的运行与发展[2]。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道路是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通过与公司、企业、科研单位等合作,为学生创造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合作对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好、更有效地培养人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同时,“产学研用”一体化也利于高等农业院校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利用率,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效益又反过来提升农业院校的声誉和地位,增强学生学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习动力,成为农业院校学生成才的催化剂。

三、实现区域特色化

特色化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对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特色”的自觉追求[3]。特色化是实现大学定位、使学校长期稳定地发展并不断获取和形成竞争优势的手段[4]。区域特色化是一种战略决策,是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大学要实现区域化的办学特色,首先必须增强战略意识,加强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制定,既要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各方面条件,也要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其走向。只有把好脉,找到学校与社会最理想的结合点,才能给学校的发展准确定位,才能确保学校良性运行[5]。云南高等农业教育需要结合地域农林及其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探索如何实现特色化。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可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少数民族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实现高等农业教育特色化。特色化既包括专业设置的特色化,又包括发展模式的特色化。目前,云南农业大学的龙润普洱茶学院已经探索出一条发展模式,即利用云南省的普洱茶资源,通过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来共同发展农业教育,既培养了人才,也促进了云南省普洱茶的生产、开发及销售。在专业设置上,可充分考虑云南省丰富而特殊的资源,探索高等农业教育的特色专业。如以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可开设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重点学习、研究并开发云南特有的植物资源,譬如野生菌类;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聚居与植物使用的关系,可开设民族植物学等专业。

新农村建设标语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19-2

0前言

新农村建设缺少的不是劳动力,而是智力。大学生村官很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缺少智力的问题,实乃英明之举。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大学生村官能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农民,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大学生村官能将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农村工作开展中去,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大学生村官能将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能帮助解决困难,对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促进作用,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大学生村官概念

大学生村官是指拥有大学学历且有志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优秀大学生下村为官,主要目的是为新农村的建设出谋划策,带领农民朋友积极参与新农村的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学生村官一般要通过上级人事部门的考核才能上岗,必须德才兼备,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大学生村官要求思想政治过硬,能贯彻执行上级精神;工作作风刚正不阿,能起表率作用;工作能力出类拔萃,能调解村民间的纠纷,能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部分困难和问题。

2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2.1语言不同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离不开与村民沟通,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不通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首要困难。俗话说:鸡同鸭讲。意思讲的就是由于语言不同的两个人无法沟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由于语言不同,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讲普通话,村民能听懂。村民讲方言,大学生听不明白。语言不同无疑是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拦路虎,会让工作开展起来大打折扣或者根本无法开展。

2.2风俗不同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不同同样会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开展。例如:某村老人百年之后按风俗要请道士作法超度,然后土葬。如果大学生村官从现代科学、人类文明和节约土地资源等角度考虑,坚决反对村民为逝者作法超度和土葬,即使大道理说到天上去,也会触犯众怒,引起公愤。这就是风俗,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是难以改变的。

2.3办事方法不同

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办事方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办事方法也不一样。大学生村官的办事方法跟村民的办事方法肯定会不一样。例如:某村民要承包村里的鱼塘,大学生村官可能会采取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原则,按上缴村里的承包费的多少最后选定承包者,这个方法没问题,问题是村民更喜欢实行轮流承包制,且不用对比着交承包费,按老规矩象征性的交一点。

2.4难以取信于民

常言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大学生村官年纪轻轻,一脸的书生气,要想取得村民的信任是有点难度的。如果村民根本不信任你,你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你就成了摆设,成了唱独角戏的演员。例如:大学生村官开会时大讲爱卫生的重要性,要求家家户户搞好卫生,这没错,可真正行积极响应并动起来的村民少之又少。因为搞好卫生在村民们看来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2.5村民发难

有些好事的村民故意刁难大学生村官,没事找茬。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又该如何应对呢,是妥协,是硬顶,还是置之不理呢?总之,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3针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所采取的对策

3.1学习方言

大学生村官要想把工作开展好,就必须要能听得懂方言,还要会说方言。不会怎么办?不会就要学,一字一句的学,认认真真的学。大学生村官说方言,村民们听起来亲切。语言相通,才能拉近大学生村官与村民间的距离。距离近了,什么事都好说,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

3.2入乡随俗

说过: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就是一个入乡随俗的问题。大学生村官从校园走向农村,环境改变了,就要去适应新的环境。了解当地的民族特色,知道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熟悉当地的人情风俗,尊重当地人的,然后将自己融入进去,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所要做到的。

3.3既合法也合情

问题摆在面前,问题虽然只有一个,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却不止一个。大学生村官要做的就是,如何找到一个既合法也合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这样的办法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便于村民们接受,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4言必信,行必果

一个陌生人要想取得他人的信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大学生村官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不要急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谨言慎行”、“言必信,行必果”的办事风格,久而久之,定能取得村民们的信任。

3.5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大部分村民都是纯朴善良的,有些村民排外欺生(陌生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既不能妥协,也不能硬顶,更不能置之不理。妥协失去的是原则,硬顶的结果是两败俱伤,置之不理意味着沉默胆怯遇事毫无章法,只会让村民更加瞧不起。碰到村民发难,可以采取迂回战术,与村民打好太极拳,既不把话说得那么绝对,也不把事做得那么死板,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心服口服。

大学生村官不容易,我们要支持和鼓励他们。有了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才能更好更快更高效的发展。大学生村官和农民朋友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建设好新农村,让农民朋友早日过上好日子。大学生村官是农民朋友的朋友,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应当得到尊重和爱护。

参考文献

[1]张闻骥.论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意义及前景[J].吉林农业,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