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协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8:13

通信协议篇1

「摘要本文基于局域网环境,以windowsnt为主,同时兼顾netware、windows95/98等操作系统,介绍和分析了常用通信协议的特点、性能和必要的配置方法。「关键词局域网;通信协议;tCp/ipHowtoConfiguretheCommunicationprotocolsoftheLanwangGuangming(Classone,Gradethree,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Zaozhuangteachers''''College,Zaozhuang277100)abstract:BasedontheLan,fornetware、windows95/98andthemainiswindowsntoperationsystem,thispaperintroduceandanalysisthecharacteristic、capabilityandtheessentialconfiguremethodofthecommunicationprotocols.Keywords:Lan;Communicationprotocols;tCp/ip不同的网络协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每一种协议都有它所主要依赖的操作系统和工作环境。在一个网络上运行得很好的通信协议,在另一个看起来很相似的网络上可能完全不适合。因此,组建网络时通信协议的选择尤为重要。无论是几台机器组成的windows95/98对等网,还是规模较大的windowsnt、novell或Unix/Xenix局域网,凡是亲自组建或管理过网络的人,都遇到过如何选择和配置网络通信协议的问题。由于许多用户对网络中的协议及其功能特点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组网中经常选用了不符合自身网络特点的通信协议。其结果就造成了网络无法接通,或者是速度太慢,工作不稳定等现象而影响了网络的可靠性。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各个协议的特点和性能借以说明我配置协议的理论和立场。一、通信协议组建网络时,必须选择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使得用户之间能够相互进行“交流”。协议(protocol)是网络设备用来通信的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彼此都能听得懂的公用语言。关于网络中的协议可以概括为两类:“内部协议”和“外部协议”下面分别予以介绍。1.内部协议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网络通信制定了一个标准模式,称为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Reference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体系结构。该结构共分七层,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其中,任何一个网络设备的上下层之间都有其特定的协议形式,同时两个设备(如工作站与服务器)的同层之间也有其使用的协议约定。在这里,我们将这种上下层之间和同层之间的协议全部定义为“内部协议”。内部协议在组网中一般很少涉及到,它主要提供给网络开发人员使用。如果你只是为了组建一个网络,可不去理会内部协议。2.外部协议外部协议即我们组网时所必须选择的协议。由于它直接负责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所以通常称为网络通信协议。自从网络问世以来,有许多公司投入到了通信协议的开发中,如iBm、Banyan、novell、microsoft等。每家公司开发的协议,最初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网络通信,但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不同网络之间进行互联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信协议就成为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关键技术。就像使用不同母语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通用语言才能交谈一样,网络之间的通信也需要一种通用语言,这种通用语言就是通信协议。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外部协议)主要有netBeUi、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和tCp/ip三类。3.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我们在选择通信协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你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第二、除特殊情况外,一个网络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现在很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选择多个协议,或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第三、注意协议的版本。每个协议都有它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从整体来看,高版本协议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所以在选择时,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第四、协议的一致性。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两者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否则中间还需要一个“翻译”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这样不仅影响通信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二、局域网中常用的三种通信协议BeUi协议■netBeUi通信协议的特点。netBeUi(netBioSextendedUserinterface,用户扩展接口)由iBm于1985年开发完成,它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netBeUi也是微软最钟爱的一种通信协议,所以它被称为微软所有产品中通信协议的“母语”。微软在其早期产品,如DoS、Lanmanager、windows3.x和windowsforworkgroup中主要选择netBeUi作为自己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如windows95/98和windows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有人将winnt定位为低端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与微软的产品过于依赖netBeUi有直接的关系。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它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不具备路由功能。如果你在一个服务器上安装了多块网卡,或要采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两个局域网的互联时,将不能使用netBeUi通信协议。否则,与不同网卡(每一块网卡连接一个网段)相连的设备之间,以及不同的局域网之间将无法进行通信。虽然netBeUi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也具有其他协议所不具备的优点。在三种通信协议中,netBeUi占用内存最少,在网络中基本不需要任何配置。尤其在微软产品几乎独占pC操作系统的今天,它很适合于广大的网络初学者使用。■netBeUi与netBioS之间的关系。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netBioS(networkBasicinput/outputSystem,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iBm在1983年开发的一套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的标准,其目的是开发一种仅仅在小型局域网上使用的通信规范。该网络由pC组成,最大用户数不超过30个,其特点是突出一个“小”字。后来,iBm发现netBioS存在的许多缺陷,所以于1985年对其进行了改进,推出了netBeUi通信协议。随即,微软将netBeUi作为其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系统的基本通信协议,并进一步进行了扩充和完善。最有代表性的是在netBeUi中增加了叫做SmB(ServermessageBlocks,服务器消息块)的组成部分,以降低网络的通信堵塞。为此,有时将netBeUi协议也称为“SmB协议”。人们常将netBioS和netBeUi混淆起来,其实netBioS只能算是一个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规范,是netBeUi的基础,它不具有严格的通信协议功能。而netBeUi是建立在netBioS基础之上的一个网络传输协议。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ipX/SpX通信协议的特点。ipX/SpX(internetworkpacketeXchange/SequencespacketeXchange,网际包交换/顺序包交换)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尤其在windowsnt网络和由windows95/98组成的对等网中,无法直接使用ipX/SpX通信协议。■ipX/SpX协议的工作方式。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网卡卡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不在同一网段内,或位于不同的局域网中),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所以我们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nwLink通信协议。windows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windowsnt网络和windows95/98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如果你的网络从novell环境转向微软平台,或两种平台共存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在使用nwLink协议时,其中“nwLinkipX/SpX兼容协议”类似于windows95/98中的“ipX/SpX兼容协议”,它只能作为客户端的协议实现对netware服务器的访问,离开了netware服务器,此兼容协议将失去作用;而“nwLinknetBioS”协议不但可在netware服务器与windowsnt之间传递信息,而且能够用于windowsnt、windows95/98相互之间任意通信。3.tCp/ip协议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tCp/ip通信协议的特点。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如此复杂的设置,对于一些初识网络的用户来说的确带来了不便。不过,在windows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当然,DHCp所拥有的功能必须要有DHCp服务器才能实现。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但是,两者存在着一些差别。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这使得它很容易确定并找到网上的用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当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的服务器(如windowsnt服务器)还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与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协议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它经常出现广播包堵塞,所以无法获得最佳的网络带宽。■windows95/98中的tCp/ip协议。windows95/98的用户不但可以使用tCp/ip组建对等网,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服务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windows95/98工作站只安装了tCp/ip协议,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nt域的。虽然该工作站可通过运行在windowsnt服务器上的服务器(如proxyServer)来访问internet,但却不能通过它登录windowsnt服务器的域。如果要让只安装tCp/ip协议的windows95/98用户加入到windowsnt域,还必须在windows95/98上安装netBeUi协议。■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配置。在提到tCp/ip协议时,有许多用户便被其复杂的描述和配置所困扰,而不敢放心地去使用。其实就局域网用户来说,只要你掌握了一些有关tCp/ip方面的知识,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ip地址基础知识。前面在谈到ipX/SpX协议时就已知道,ipX的地址由“网络iD”(networkiD)和“节点iD”(nodeiD)两部分组成,ipX/SpX协议是靠ipX地址来进行网上用户的识别的。同样,tCp/ip协议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来识别在网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样由“网络iD”和“节点iD”(或称HoStiD,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进制数组成,每8位(1个字节)为一个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与段之间用“.”号隔开。为了便于应用,ip地址在实际使用时并不直接用二进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0.1等。ip地址的完整组成:“网络iD”和“节点iD”都包含在32位二进制数中。目前,ip地址主要分为a、B、C三类(除此之外,还存在D和e两类地址,现在局域网中这两类地址基本不用,故本文暂且不涉及),a类用于大型网络,B类用于中型网络,C类一般用于局域网等小型网络中。其中,a类地址中的最前面一段Segment1用来表示“网络iD”,且Segment1的8位二进制数中的第一位必须是“0”。其余3段表示“节点iD”;B类地址中,前两段用来表示“网络iD”,且Segment1的8位二进制数中的前二位必须是“10”。后两段用来表示“节点iD”;在C类地址中,前三段表示“网络iD”,且Segment1的8位二进制数中的前三位必须是“110”。最后一段Segment4用来表示“节点iD”。值得一提的是,ip地址中的所有“网络iD”都要向一个名为interniC(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申请,而“节点iD”可以自由分配。目前可供使用的ip地址只有C类,a类和B类的资源均已用尽。不过在选用ip地址时,总的原则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ip地址必须唯一,在不同的设备上不允许出现相同的ip地址。表1列出了ip地址中的“网络iD”的有关属性,“节点iD”在互不重复的情况下由用户自由分配。其实,将ip地址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满足网络的互联。如果你的网络是一个封闭式的网络,只要在保证每个设备的ip地址唯一的前提下,三类地址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直接使用(为以防万一,你还是老老实实地使用C类ip地址为好)。子网掩码。对ip地址的解释称之为子网掩码。从名称可以看出,子网掩码是用于对子网的管理,主要是在多网段环境中对ip地址中的“网络iD”进行扩展。举个例子来说明:例如某个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0.1,它是一个C类网。其中前面三段共24位用来表示“网络iD”,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而最后一段共8位可以作为“节点iD”自由分配。但是,如果公司的局域网是分段管理的,或者该网络是由多个局域网互联而成,是否要给每个网段或每个局域网都申请分配一个“网络iD”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此时,我们可以使用子网掩码的功能,将其中一个或几个节点的ip地址全部充当成“网络iD”来使用,用来扩展“网络iD”不足的困难。当我们将某一节点的ip地址如192.168.0.1已设置成一个“网络iD”时,网络上的其它设备又怎样知道它是一个“网络iD”,而不是一个节点ip地址呢?这就要靠子网掩码来告知。子网掩码是这样做的:如果某一位的二进制数是“1”,它就知道是“网络iD”的一部分;如果是“0”便认作是“节点iD”的一部分。如将192.168.0.1当做“网络iD”时,其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表示为255.255.255.1。否则它的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对应的十进制数表示应为255.255.255.0。有了子网掩码,便可方便地实现用户跨网段或跨网络操作。不过,为了让子网掩码能够正常工作,同一子网中的所有设备都必须支持子网掩码,且子网掩码相同。表2列出了a、B、C三类网络的缺省子网掩码。网关。网关(Gateway)是用来连接异种网络的设置。它充当了一个翻译的身份,负责对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翻译,使运行不同协议的两种网络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如运行tCp/ip协议的windowsnt用户要访问运行ipX/SpX协议的novell网络资源时,则必须由网关作为中介。如果两个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联,则可以使用windowsnt所提供的“默认网关”(DefaultGateway)来完成。网关的地址该如何分配呢?可举一个例子来回答:假如a网络的用户要访问B网络上的资源,必须在a网络中设置一个网关,该网关的地址应为B网络的“网络iD”(一般可理解为B网络服务器的ip地址)。当a网络的用户同时还要访问C网络的资源时又该怎么呢?你只需将C网络的“网络iD”添加到a网络的网关中即可。依次类推……网关连多少个网络,就拥有多少个ip地址。主机名。网络中唯一能够代表用户或设备身份的只有ip地址。但一般情况下,众多的ip地址不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给予每个用户或设备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如“wanGQUn”。至于在网络中用到“wanGQUn”时,怎样知道其对应的ip地址呢?这完全由操作系统自己完成,我们大可不必考虑。三、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局域网中的一些协议,在安装操作系统时会自动安装。如在安装windowsnt或windows95/98时,系统会自动安装netBeUi通信协议。在安装netware时,系统会自动安装ipX/SpX通信协议。其中三种协议中,netBeUi和ipX/SpX在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就可以直接使用,但tCp/ip要经过必要的设置。所以下文主要以windowsnt环境下的tCp/ip协议为主,介绍其安装、设置和测试方法,其他操作系统中协议的有关操作与windowsnt基本相同,甚至更为简单。■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在windowsnt中,如果未安装有tCp/ip通信协议,可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将出现“网络”对话框,选择对话框中的“协议/添加”,选取其中的tCp/ip协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会询问你是否要进行“DHCp服务器”的设置?如果你的ip地址是固定的(一般是这样),可选择“否”。随后,系统开始从安装盘中复制所需的文件。■tCp/ip通信协议的设置。在“网络”对话框中选择已安装的tCp/ip协议,打开其“属性”,在指定的位置输入已分配好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果该用户还要访问其它widnowsnt网络的资源,还可以在“默认网关”处输入网关的地址。■tCp/ip通信协议的测试。当tCp/ip协议安装并设置结束后,为了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测试。笔者建议大家使用系统自带的工具程序:pinG.eXe,该工具可以检查任何一个用户是否与同一网段的其他用户连通,是否与其他网段的用户连接正常,同时还能检查出自己的ip地址是否与其他用户的ip地址发生冲突。假如服务器的ip地址为192.168.0.1,如要测试你的机器是否与服务器接通时,只需切换到DoS提示符下,并键入命令“pinG192.168.0.1”即可。如果出现类似于“Replyfrom192.168.0.1……”的回应,说明tCp/ip协议工作正常;如果显示类似于“Requesttimedout”的信息,说明双方的tCp/ip协议的设置可能有错,或网络的其它连接(如网卡、HUB或连线等)有问题,还需进一步检查。四、小结在组建局域网时,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规模、网络间的兼容性和网络管理几个方面。如果正在组建一个小型的单网段的网络,并且对外没有连接的需要,这时最好选择netBeUi通信协议。如果你正从netware迁移到windowsnt,或两种平台共存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可提供一个很好的传输环境。如果你正在规划一个高效率、可互联性和可扩展性的网络,tCp/ip则将是理想的选择。参考文献「1阮家栋俞丽和《微型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5「2瞿坦《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王竹林《校园网组建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通信协议篇2

[关键词]局域网通信协议tCp/ip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要实现网络间的正常通信就必需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有很多人误认为通信协议就是tCp/ip协议,只要网络能正常连通,其它协议没有用,事实上,不同的网络协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二、通信协议的分类组建网络时,必须选择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使得用户之间能够相互进行“交流”。协议(protocol)是网络设备用来通信的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彼此都能听得懂的公用语言。关于网络中的协议可以概括为两类:“内部协议”和“外部协议”。

1、内部协议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网络通信制定了一个标准模式,称为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Reference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体系结构。该结构共分七层,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其中,任何一个网络设备的上下层之间都有其特定的协议形式,同时两个设备(如工作站与服务器)的同层之间也有其使用的协议约定。在这里,将这种上下层之间和同层之间的协议全部定义为“内部协议”。内部协议在组网中一般很少涉及到,它主要提供给网络开发人员使用,如果只是为了组建一个网络,可不去理会内部协议。

2、外部协议外部协议即组网时所必须选择的协议。由于它直接负责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所以通常称为网络通信协议。自从网络问世以来,有许多公司投入到了通信协议的开发中,如iBm、Banyan、novell、microsoft等。每家公司开发的协议,最初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网络通信,但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不同网络之间进行互联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信协议就成为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关键技术。就像使用不同母语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通用语言才能交谈一样,网络之间的通信也需要一种通用语言,这种通用语言就是通信协议。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外部协议主要有netBeUi、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和tCp/ip三类。

三、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第一、网络结构和功能与所选协议要相一致。如果网络中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关心的主要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

第二、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用于一个网络。现实中很多人会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

第三、协议的版本要注意。每个协议都有它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从整体来看,高版本协议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所以在选择时,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第四、协议的一致性。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两者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否则中间还需要一个“翻译”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这样不仅影响通信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局域网中常用的三种通信协议

1、netBeUi协议netBeUi(netBioSextendedUserinterface,用户扩展接口)由iBm于1985年开发完成,它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netBeUi也是微软最钟爱的一种通信协议,所以它被称为微软所有产品中通信协议的“母语”。微软在其早期产品,如DoS、Lanmanager、windows3.x和windowsforworkgroup中主要选择netBeUi作为自己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如windowsXp和windows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有人将winnt定位为低端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与微软的产品过于依赖netBeUi有直接的关系。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它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不具备路由功能。如果你在一个服务器上安装了多块网卡,或要采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两个局域网的互联时,将不能使用netBeUi通信协议。否则,与不同网卡(每一块网卡连接一个网段)相连的设备之间,以及不同的局域网之间将无法进行通信。

2、ipX/SpX协议ipX/SpX(internetworkpacketeXchange/SequencespacketeXchange,网际包交换/顺序包交换)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尤其在windowsnt网络和由windows95/98组成的对等网中,无法直接使用ipX/SpX通信协议。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网卡卡号)。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

3、tCp/ip协议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如此复杂的设置,对于一些初识网络的用户来说的确带来了不便。不过,在windows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当然,DHCp所拥有的功能必须要有DHCp服务器才能实现。五、小结在组建局域网时,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规模、网络间的兼容性和网络管理几个方面。如果正在组建一个小型的单网段的网络,并且对外没有连接的需要,最好选择netBeUi通信协议;如果从netware迁移到windowsnt,或两种平台共存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可提供一个很好的传输环境;如果正在规划一个高效率、可互联性和可扩展性的网络,tCp/ip则将是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及应用》马海英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计算机组成原理》罗克露俸志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通信协议篇3

地址: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一、总则:

甲方根据_________数据通讯业务需要,与乙方共同建设_________数据通信业务平台。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达成各项协议如下。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应向乙方无偿提供进入大楼的专线引入孔位及大楼内的井道,方便乙方专线接入。

2、甲方有权随时向乙方了解网络建设、运行和业务开通情况,享受乙方公示的大客户特殊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

3、甲方有权在乙方提供的_________数据通信业务规定的范围内,向乙方提出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要求。

4、甲方负责自备设备的运行维护,并有义务保证乙方设备在用户端所要求的安全运行环境。

5、甲方不得利用乙方的电信业务从事违法活动。

6、甲方系统内的结算单位需按时足额缴纳有关费用,并有权向乙方索取费用详单。

7、甲方为通信业务的使用者,享有正常使用通信服务的权利。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规定开展业务,并对此业务的合法性负责。

2、乙方应按时向甲方通报网络建设情况和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3、乙方对自己的网络进行调整前,以书面形式提前24小时通知甲方,引起甲方业务中断时间超过半小时的调整不能在甲方正常工作时间进行。乙方应确保专线的正常运行,并负责专线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4、乙方为保证甲方的业务应用,免费向甲方开放乙方的vpdn-radius服务器及其数据库服务,并协助甲方完成甲方的vpdn-radius与乙方的vpdn-radius服务器的互联工作。

5、乙方可要求甲方在和业务有关的建设与维护中积极配合。

6、乙方在甲方投资建设的所有管道、杆路、光缆及设备等所有权属于乙方,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供甲方使用。

7、乙方为通信业务的提供者,承担提供通信网络服务的义务。

8、乙方享有按期收取通信费用的权利,但必须向被收取费用人(使用人单位)提供费用帐单及发票。

9、乙方及其各联通分公司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基于此_________数据通信业务战略框架协议与交通系统各单位签订相应的通讯业务费用合同。

10、若协议期内,如_________数据业务资费上调,甲、乙双方仍然按原有资费标准执行,折扣优惠按本协议第十一款第二条执行;如资费下调,则在下调资费标费标准基础上,折扣优惠仍按本协议第十一款第二条执行。

11、此协议是基于_________战略合作协议条款的基础上签订的。

四、通信业务服务内容:

无线上网数据业务应用。

五、通信业务开通的前期准备工作:

开通_________无线上网数据通信业务;

甲方前期的准备工作为:

设备:防火墙1台、局域网交换机1台、vpn网关1台等。除上述设备外,其余相关设备则由乙方免费提供给甲方使用;

乙方前期的准备工作为:

1、按甲方要求,乙方为省厅、各市各准备_________个用户数申请号段;

2、为光纤接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及相应的由乙方提供的所需设备。

六、安全保障:

1、乙方负责省厅(包括各厅管、厅属单位)及各市(包括下属各单位)(以下简称交通系统各单位)_________卡的发放及登记工作;

2、乙方给交通系统各单位发放_________卡后,自发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备案。

3、乙方要确保_________卡发放的安全,绝不允许_________卡发放到本省交通系统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否则甲方有追究乙方责任的权利,所产生费用甲方不承担,引起的法律与经济后果也由乙方承担。

4、本省交通系统内的单位名单(见附件1)由甲方提供,乙方提供实施联系人名单(见附件2)。

七、通信业务开通期限:

开通_________无线上网通信业务的期限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八、通信业务使用期限:

甲乙双方同意_________无线上网通信业务的期限为: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九、双方特约:

1、乙方为甲方提供甲方所需的号段,乙方为甲方及交通系统各单位开通号段中的号码后,10个工作日内需通知甲方备案。

2、乙方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15天内完成安装和调试。

3、乙方下属分公司将根据交通系统各单位的需求设立相应的结算帐号。

4、甲方在使用乙方的_________数据通信业务出现通信故障时,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乙方须在接到甲方故障通知1小时内向甲方联系人反馈故障处理情况。

5、乙方制定客户经理作为与甲方的联系人,全面负责所有系统、程序、线路的安装、调测和后期服务工作,客户经理应定期走访甲方,及时解决甲方的需求,并应保证7×24小时均可联络。

6、乙方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_________)。

7、此协议为全省交通系统统一协议,在该系统范围内一律有效。

8、此协议签订生效后,乙方将不再与交通系统各单位签署在技术上可能增加_________交通业务网络连接端口相关的协议或合同。

9、乙方为甲方提供的_________数据通讯业务号段,不作语音通信用。若产生语音费用,甲方一律不承担。

十、费用条款:

1、无线上网费:

自由套餐上网费:按_________年乙方的公开标准资费省内_________元/小时、省外_________元/小时执行,或按流量_________元/kbyte,省外_________元/kbyte。

包月套餐(可省外漫游):按_________年乙方的公开资费标准,以下各项套餐所包时长或流量为省内资费标准,省外漫游使用按省内资费的双倍收取:

(1)_________套餐,包月费_________元,所包时长每月_________小时(按计时制),或所包流量每月_________m(按计量制);

(2)_________套餐,包月费_________元,所包时长每月_________小时(按计时制),或所包流量每月_________m(按计量制);

(3)_________套餐,包月费_________元,所包时长每月_________小时(按计时制),或所包流量每月_________m(按计量制);

(4)超级商务套餐,包月费_________元,所包时长每月_________小时(按计时制),或所包流量每月_________0m(按计量制);

(5)_________套餐,包月费_________元,所包时长每月_________小时(按计时制),或所包流量每月_________m(按计量制);

2、折扣优惠:在按以上第1条款标准资费方法计算每个结算帐号的无线上网费后,交通系统各单位_________套餐上网费给予_________优惠;_________套餐、_________套餐上网费给予_________优惠;_________套餐、_________套餐上网费给予_________优惠,超出套餐部分按自由套餐优惠折扣(即_________优惠)。

3、各结算单位年上网费(包括包月)在_________万元以内(包括_________万元)按第2款折扣优惠;超过_________万元,_________万元以上部分将给予_________优惠(包括包月)。

4、交通系统无线上网卡购买费为每张卡_________元。

十一、结算方式:

1、双方结算人:由乙方下属分公司分别向交通系统各单位的结算单位进行结算。

2、票据的出具:乙方下属分公司负责向费用结算的机构出具有效票据。

3、结算日期:以正式开通日为起始日。

4、甲方有责任协助乙方完成对其所属各地市结算单位的结算工作。

十二、滞纳金条款:

按照国家对通信行业收取滞纳金的规定标准。

十三、保密条款

本协议所涉及的有关资费、商业信息,均属于商业机密,只限于签约双方及下属机构为实现本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内容时内部使用。双方不得全部或部分地复制、传递给他方。违反者将承担由此给对方造成的今后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四、争议解决条款:

双方同意,将尽最大努力协商解决双方之间因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一切争议。如果在出现上述争议之日起45日后,仍没有解决并且双方又无法继续协商时,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十五、协议生效、有效期限及终止条款:

本协议有效期限为_________年,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计算,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协议期限届满之前的两个月内,如任何一方均未以书面形式提出解除或终止本协议,本协议自行延续1年,以此类推。

协议期限届满之前的两个月内,如任何一方以书面形式提出解除或终止本协议,本协议期限届满时自行解除或终止。

十六、关于补充协议

甲方与乙方可以就本协议未尽之事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是本协议规定条款的补充说明。

十七、违约责任:

1、乙方应在费用产生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及交通系统各单位尽快缴纳费用,在此期间乙方不得终止为甲方及交通系统各单位的服务,否则乙方须赔偿一定费用(即免去当次所属单位应缴费用)。

2、如甲方或交通系统各单位不按时向乙方缴纳费用,乙方有权根据本协议第十三条(滞纳金条款)的规定收取滞纳金。

十八、附则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的附件为本协议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取消。

4、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未尽事宜可在补充协议中另行规定,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1:甲方协议实施联络人名册(略)

附件2:乙方协议实施联络人名册(略)

附件3:全省各市预留号段及联通各地分公司联系方式

─────┬──────┬────────────┬──────────

│ 分公司 │

数量

预留号段

联系人及电话

├─────┼──────┼────────────┼──────────┤

├─────┼──────┼────────────┼──────────┤

├─────┼──────┼────────────┼──────────┤

├─────┼──────┼────────────┼──────────┤

├─────┼──────┼────────────┼──────────┤

─────┴──────┴────────────┴──────────

附件4:无线vpdn专网技术方案

一、网络安全机制与网络设计

无线专网网络解决方案从网络安全角度考虑推荐采用l2tp协议(二层隧道协议)来构建vpdn网络。

1、vpn的安全性特征:

(1)隧道和加密:隧道能实现多协议的封装,增加vpn应用的灵活性,可以在无连

接的ip网上提供点到点的逻辑通道。在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应用加密隧道则进一步保护了数据的私有性,使数据在网上传送而不被非法窥视与篡改。

(2)数据验证:在不安全的网络上,特别是构建vpn的internet上,数据包有可能被非法截获,篡改后重新发送,接收方将会接收到错误的数据。数据验证将使接收方可识别这种篡改,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3)用户验证:vpn可使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所需的企业内部资源,同时还要禁止未授权用户的非法访问。为确保用户的安全性,_________联通各地市联通公司为各地交通系统分配专用的连续号段,通过aaa,vpn网关提供用户验证、imsi绑定、访问权限以及必要的访问记录等功能。

(4)防火墙与攻击检测:防火墙用于过滤数据包,防止非法访问,而攻击检测则更进一步分析数据包的内容,确定其合法性,并可实时应用安全策略,断开包含非法访问内容的会话连接,并产生非法访问记录。

2、vpdn网络:对于此次采用cdmaXX1x无线接入方式的vpn网络,其网络逻辑通道由两段物理网络组成。一段是从以1x上网的用户计算机到联通的cdmaXX1x无线接入服务器pdsn之间私有的连接;另一段是从联通的cdmaXX1x无线接入服务器pdsn到_________vpdn专网网关之间的连接。对于前一个物理网络通道来说,由于处在联通私有的1x网内,毋庸质疑,安全性较高;对于下一个物理网络通道来说,本方案通过数据专线接入,并采用l2tp协议(二层隧道协议)来构建vpdn网络,保证整个vpdn网络的安全。

(1)l2tp网络协议:下面结合此次应用介绍一下l2tp网络协议。l2tp协议由两个主要设备负责完成:l2tp访问集中器(lac)和l2tp网络服务器(lns)。l2tp访问集中器(lac)是具有接入功能和l2tp协议处理能力的设备,实际上lac就是一个网络接入服务器nas,在这儿也就是前面提到的pdsn,它通过_________为用户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l2tp网络服务器(lns)是用于处理l2tp协议服务器端软件,实际应用时lns功能由vpdn网关这类硬件设备负责完成。

在一个lns和lac对之间存在两种类型的连接:一种是隧道(tunnel)连接,它定义了一个lns和lac对;另一种是会话(session)连接,它复用在隧道连接之上,用于表示承载在隧道连接中的每个ppp会话连接。l2tp连接的维护以及ppp数据传送都是通过l2tp消息的交换来完成的,这些消息通过udp1701端口承载在tcp/ip之上。l2tp消息可以分为控制消息和数据消息两种类型:控制消息用于隧道连接和会话连接的建立和维护;数据消息则用于承载用户的ppp会话数据包。

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用avp值对(attributevaluepair)来表示,使得协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在控制消息的传输过程中还应用了消息丢失重传和定时检测通道连通性等机制来保证了l2tp层传输的可靠性。l2tp数据消息的传输不采用重传机制,所以它无法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但这一点可以通过上层协议如tcp等得到保证。数据消息的传输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灵活地采用流控或非流控机制,甚至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动态地使用消息序列号从而动态地激活消息顺序检测和流控功能;在采用流控的过程中,对于失序消息的处理采用了缓存重排序的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2)l2tp协议的特性:

安全的身份验证机制:与ppp类似,l2tp可以对隧道端点进行验证,保证lac和lns的合法性。不同的是ppp可以选择采用pap方式以明文传输用户名和密码,而l2tp规定必须使用类似pppchap的验证方法,密码不是直接用明文传输,而是通过将密码与随机序列一起,通过不可逆推的md5算法计算出的密文传输。

内部地址分配支持:lns放置在专网的防火墙之后,可以对远端用户的地址进行动态分配和管理,还可以支持dhcp和私有地址应用。远端用户分配的ip地址不是internet地址而是企业内部的私有地址,方便了地址管理并可以增加安全性。

可靠性:l2tp协议可以支持备份lns,当一个主lns不可达时,lac可以重新与备份lns建立连接,以增加vpn服务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统一的网络管理:l2tp协议已成为标准的rfc协议,有关l2tp的标准mib也已制定,这样可以统一地采用snmp网络管理方案进行方便的网络维护和管理。

3、vpdn网络设计:

本方案的vpdn(即利用cdmaXX1x无线作为接入方式)网络设计由以下节点设备共同配合完成:联通cdmaXX1x无线接入服务器pdsn、联通radius服务器、交通厅的专网vpdn网关。

在实际网络设计中我们用到了联通cdmaXX1x无线接入的aaa(radius)服务器,它用于用户的集中认证及计费功能的实现。在_________省内的联通cdmaXX1x用户接入到_________的pdsn,由pdsn、aaa服务器负责识别交通厅的无线用户、及专网中专用的vpdn后缀域名。根据此专用域名,aaa服务器就能识别此用户为交通厅专网的vpdn用户,但尚未对此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aaa服务器通知pdsn与省交通厅的vpdn网关建立l2tp协议隧道,在无线接入服务器pdsn与_________省交通厅的vpdn网关之间建立了l2tp协议隧道后,用户的身份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通过隧道送至省交通厅的vpdn网关内,再由联通的vpdn-radius服务器和省交通厅的vpdn网关配合,共同完成远程用户的认证工作。认证通过后由vpdn网关分配交通厅专网的内部ip地址,同时vpdn网关赋予此用户以指定的访问权限。这样远程无线的交通厅用户就具备了访问省交通厅内部网络系统的能力。

4、vpdn的网络流程:

(1)交通厅的无线用户通过_________连接到联通的无线接入服务器pdsn(通过imsi号绑定,非交通厅的无线用户将无法接入),并将带有专有vpdn后缀域名的用户名和密码送至pdsn,请求接入。

(2)pdsn与负责1x无线接入的aaa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将密码和用户名送至aaa中进行认证。

(3)aaa服务器通过内部数据库查找出与此专有vpdn后缀域名相关的专网vpdn网关后,指定pdsn与vpdn网关建立l2tp隧道。

(4)pdsn与vpdn网关建立l2tp隧道,并进行隧道认证和隧道标识,分配此隧道给此用户专用。

(5)vpdn网关与联通的vpdn-radius服务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身份的认证,确保合法用户使用专网。

(6)vpdn网关完成交通厅无线用户的ip地址分配和用户权限的分配。

(7)交通厅无线用户可以访问交通厅专网内的服务器。

(8)vpdn网关与aaa服务器共同完成用户上网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二、交通厅侧的接入专网设计说明

_________省交通厅的无线接入专网将采用基于l2tp-vpdn技术,利用联通的1x无线终端接入方式,实现远程用户的vpn接入。

参照上面的拓扑图,在交通厅的vpn接入平台内放置有vpdn网关、radius网管工作站等设备,这些硬件设备通过一台高性能二层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连接,交换机的端口上实现vlan隔离,保证设备与设备之间不相互影响。由于vpn网关都是多端口设备,将vpn网关其它端口连接到交通厅内部网的交换机上,就实现了vpn网关与内部网各服务器(如web、数据库)的物理连接。

_________联通互联网骨干机房的交换机通过光纤链路连接到交通厅中心机房的专线速率现为2m(可调整),随着用户数的增加逐渐调整,不会因专线的带宽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附件5:话费详单格式

─┬──┬──┬─┬────┬───────────┬──┬─┬──┬─

│地│单位│电话│总│计费类型│cdma1x费用(按流量计费)│语音│回│帐户│备│

│市│名称│号码│话│(按时间├───┬───┬───┤话费│退│余额│注│

│ │

│费│或流量)│包月费│card │vpdn │

│费│

│ │

│ │

│ │

│流量费│流量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6:交通系统移动办公项目uim卡号段备案表

──┬────────┬────┬────────┬─────┬────

│地区│交通系统单位名称│号码清单│

卡号

│号码领用人│领用日期│

├──┼────────┼────┼────────┼─────┼────┤

├──┼────────┼────┼────────┼─────┼────┤

├──┼────────┼────┼────────┼─────┼────┤

├──┼────────┼────┼────────┼─────┼────┤

通信协议篇4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多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信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数据通信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电力工业中,对于数据通信和通信协议也有了大量研究,但是对数据通信和通信协议的研究也相对过于简单,难以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http://安全和可靠性,所以不利于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将对数据通信和通信协议做相关内容的阐述。

1、数据通信及它的相关内容

关于数据通信。所谓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通信方式。必须通过传输信道才能在两地之间传输信息,根据不同的传输媒体,还有无线数据通信和有线数据通信之分。不过,他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计算机和数据终端相连结,从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完成软件、硬件以及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

首先,关于它的短信收发。关于短信模式,短信的收发主要分为两种模式,即text模式和pdu模式两种。前者只能收发英文短信,但它的短信编码和短信解码较为简单,比较适合工业检测系统;后者能够同时收发中英文的短信。关于短信命令中微控制器和转子温度监控的单元中,检测计算机都是通过at命令控制模块终端,来完成收发短信息的功能。短信收发功能能够很好的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是一种较为理想和使用的功能。

其次,关于通信方式。通信方式就是通过各采集单元利用双向或单向的方式,通过短信传输各数据,双方之间通信是可以采用主从方式或多主方式两种。首先,多主方式,在多主方式下,转子温度的监控单元是能够根据需要,随时将参数设置命令发送到转子温度的采集单元中,它的采集单元是主动按设定时间来间隔定时,从而将转子温度数据发送到转子温度的监控单元中。www.133229.Com其次,在整个主从方式下,通信主战就是温度内部的监控单元,每一个采集单元都是主要的通信方式。在发送命令的过程中,是由主站和从站之间相互收发命令短信,各负其责,互不影响。想要读取转子的温度数据,就必须先从主站往从站发送数据读取的相关命令短信,从站在受到该命令以后,再给主站回复转子温度数据。

2、通信协议及它的相关内容

关于通信协议。所谓通信协议,就是通过通信信道与设备间相互连接的,在各个不同的位置完成数据通信系统,两者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具有共同的语言,为了更好的完成信息交换以及资源共享等工作。它们之间所交流的内容及如何交流等,也都必须遵循某种相互都能接受的一种规则,这种规则也就是所说的通信协议。所谓通信协议,就是双方共同的遵循在通信工程和整个服务工程中的一切原则等,通信协议还包括对于数据单元格式的应用,以及信息单元所应包含的各种信息,信息接受和发送时序,连接方式等,从而确保在网络中,能将数据顺利地往确定的地方传送。

首先,关于它的数据帧格式,在电机转子温度完成在线监测系统的过程中,个转子温度采集的单元格会给温度的监控单元发送一定的数据帧格式。其次,关于它的命令帧格式,而转子温度监控单元给采集单元发送的参数设置命令以及温度数据的读取命令,也都有它一定的命令帧格式。再次,关于它的命令代码,在转子温度监控单元要读取温度采集单元的各温度数据和参数设置时,转子温度监控单元必须给相应的温度采集单元发送各项特定命令的短信。命令数据帧中所具有的命令代码主要用来区分不同的命令,与各个命令代码所对应的各命令功能也有它一定的规则。

3、关于通信实例

所谓通信实例,就是通过各个温度监测系统内部所有的通信密码,最终确定温度采集单元内部的通信地址,在电机转子上适当的安装两个测温点,通过根据它所测量温度就能测出它所对应转子温度数据中的各数据帧。这里还规定,命令短信和数据短信必须同时采用text模式。

首先,关于它的命令短信收发问题,在主从通信方式中,如果转子的温度监控单元要读取采集单元转子温度数据时,转子的温度监控单元会往温度采集单元发送相应的温度数据的读取命令。此时,温度监控

转贴于http://

单元计算机监测控制的终端,就会发送相应的读取命令短信中的at命令,这种方式也能够很好的完成命令短信的收发工作。

其次,关于它的数据短信收发问题,在各个通信方式内部,转子的温度采集单元首先应该按照所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一定的数据帧往温度http://监控单元。在各个通信方式中,温度监控单元往采集单元所发送的各项数据读取命令,被成功的接受以后,数据帧就会同时相应的回复温度监控单元所发送的数据短信。如果转子的温度采集单元发送数据到温度监控单元时,转子的温度采集单元内微控制器控制,就会发送相应的数据短信中的at命令。

通信协议篇5

关键词:控制、通信、协议、半双工

abstract:needinmanycontrolsystemsaefficiently,simple,dependablecorrespondencecontrolagreement,inordertopromisethattheequipmentswillcontrolaninformationtoaccuratelysendtoatargetequipments.thecontrolinformationamountofdata'sisingsmalldoesn'tneedtocarryonapairofworkscorrespondence,sothistextputforwardofthecorrespondencecontrolagreementaimatworkcorrespondencetocontrolsystematthehalfdouble.inadditionthisagreementhasingeneraluse,canconvenientlytransplantanotherhalfdoubleworksystem.

keyword:control,communication,negotiate,halfdoublework

当系统中的各个设备通过某种物理链路相互联接起来以后,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就能够立刻进行数据交换了。设备之间要进行通行还需要有通信的规则即通信协议。通信协议通常要规定通信的开始与结束,数据的接受者,所传送数据的校验方式以及链路的电气接口参数等。

目前常见的协议有基于以太网的ieee802.3协议,基于can-bus总线的canopen协议等等。这些协议通常都比较成熟,它们或通信速度快、或通信可靠性高或抗干扰能力强,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一些要求比较特殊的场合这些协议就不一定适用了。本文针对于对通信速度要求不高、对价格控制比较严格系统,特别是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协议。这种协议基于半双工通信系统,具有通用性。

硬件系统参考模型如:图1-1:系统是由一个总线控制器与若干个设备之间通过同一通信总线连接。总线控制器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能进行半双工通信。

图1-1

由于采用的是总线连接方式可以使得系统的成本大大降低,但是由于总线的特点不允许同时有两个或以上的设备发送数据。因此需要总线控制器对总线的控制权进行分配。

具体的通信过程类似于令牌环网,首先总线控制器会登记在总线上的设备地址,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发出某一设备的总线控制允许信号。设备在没有得到总线控制允许信号时都时处于听者状态的,一旦收到属于自己的总线控制信号后则将数据发送到总线上。设备发送数据时总线控制器处于听者状态一旦受到设备数据发送完毕信号立即将下一设备的总线允许控制信号发出,从而将总线控制权交给下一个设备。

在通信系统中通常把要传输的信息分成若干个块来传送,每个块加上控制信息成为一帧。同样在本协议的参考模型中数据的传送也是以帧为单位的,并且设备在一次总周期中只能发送一帧。本协议采用组帧技术[1]。规定帧的正常开始与结束用二进制串01n0(n取6表示6个连续的1)称为flag。当设备接收到6个连续的‘1’时表示一帧的正常开始,再接收到连续的刘个‘1’时表示一帧的正常结束。如设备接收到连续的7个或以上时表示非正常开始或结束。如帧中的数据有连续的6个‘1’时,则在连续的5个‘1’后插入一个‘0’来解决与flag的冲突。设备在接收到连续的5个‘1’后自动将其后的‘0’删除,如在其后的时‘1’则表示一帧的结束。

考虑到低速系统采用处理器多为8位数据,且本协议传送的数据主要为控制信息。规定一帧的长度位32个二进制位,其中高八位与低八位为帧开始与结束的flag,中间16位为数据位。

如同信数据为控制信息这可规定数据位中高8位为地址数据如出现又连续6个‘1’的情况,则使用数据位中低8位的最高位扩展。数据位中低8位的次高位固定为‘0’紧接的4位为控制信息称为c_flag,其后一位固定为‘0’再后一位为奇校验位。c_flag的0h与fh保留用于总线控制器。0h用于总线控制权移交,fh用于登记地址。

典型应用:

系统采用图1-1所示模型,共有三个设备地址分别为00h、0fh、ffh。首先由总线控制器发出地址登记命令,如有该地址设备则该设备发出与总线控制器先前发处信号相同信号,总线控制器登记该地址。如总线控制器发出7e003d7eh登记00h设备,受到信号后00h设备也发出7e003d7eh用以登记地址,登记一个设备地址以后总线控制器将按自然数递增的方法一直登记到最后一个地址。最后一个地址登记的信号为:7efbbd7eh。

登记完地址以后总线控制器只发出登记了地址的设备总线控制允许信号,这样可以减少浪费的时间。如发出的ffh设备总线控制允许信号应为7efb817eh。

以上介绍了本协议适用的范围与产生背景,由于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可以很方便的引用到单片及控制系统中。当然在开发中还有较多的注意事项,例如设备失灵时总线控制器的等待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否则的会引起假死状态。因此本协议的适用可跟据具体的系统做一些适当的补充规定。

参考文献:

[1]李建东,盛敏编著.通信网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注释:

通信协议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路由通信协议

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现代计算机网络变得日趋复杂,网络接入的通信设备数量迅猛增加,这就使得单ip多目通信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之一。为实现该通信,必须对通信数据进行路由,确保数据能够被准确传输到目的地址中。

一、计算机网络路由通信协议目标及其存在问题概述

应用路由的目的在于利用诸如UDp等协议实现多目通信。这种多目通信路由协议需要具有以下特性。(1)首先是有效性。(2)其次是伸缩性。(3)再次是增量可配置。

二、动态路由选择协议及其分类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可以促使路由器对当前网络内的各终端和路由设备生成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按照协议要求将网络通信数据经由最佳传输路径转发到接收端。目前常用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存在两种类型:一类为基于距离矢量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另一类为基于链路状态路由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2.1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该通信协议会使得距离矢量路由器按照网络结构特性等形成一个路由选择表,并间隔一定时间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该选择表,当相邻路由器接收到该选择表后将自身路由信息添加到该路由选择表中对其进行完善和丰富,当所有路由器均被添加入该选择表后,路由通信协议完成路由的聚合过程。当数据需要经由路由进行转发时,可以依照该路由选择表实现。显而易见的,该通信协议存在一个明显的应用缺陷,即路由网络聚合过程中会出现路由回路。为解决该问题,多种改进算法被提出来改善或修正该问题,如水平分割、抑制时间、跳数定义等。

2.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相对上一种方法而言,该类协议使用分布式路由算法将网络中每一路由的协议都被用于进行数据路由控制和转发,因而使得数据路由实现的复杂度大大增加。具体实现中,链路状态路由器会将路由器所在网段、路由链路状态等聚合成自身路由信息,该信息不会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广播,而是当出现信息更改时会通知与其相邻的其他路由,相邻路由接收到状态通知后对自身信息表进行修改,实现状态同步。该路由选择协议同样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实现数据的最优路由较为困难,且路由器不能编程。

三、改进的路由选择协议

为综合上述两类路由的优点,同时尽量消除其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可以设计一种主动层次多目路由协议。该协议中定义路由器只用于进行信息转发,而与路由路径相关的内容由容错网关计算完成。在提升多目路由的快速收敛特性,可以将路由的拓扑结构设计为层次式结构。

具体来说,改进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用aRD协议来实现主动路由协议,利用Snmp协议来控制形成路由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利用容错网关进行内部域报文通信和通信信息路由计算,利用管理网关进行外部域通信信息路由计算和ip地址管理。

四、内网和外网网关通信协议

当某一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类型较大时通常会将其分为多个小的、相对独立的自治网络每一个独立的自制系统内的路由相关协议是统一的。当路由通信协议将木雕定位于控制路由传播和确定最佳路由选择时,该协议属于外部网关通信协议。虽然该类协议同样存在自治系统,但是其自治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通常会大于内网自治系统。这类路由通信协议被应用在域间信息通信中,处于自治系统的边缘,只要少量的信息交换即可提供数据路由服务。目前成熟的、应用广泛的外部网关路由协议有BGp和eGp等。

五、总结

总之,在需要使用多层通信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中必须使用路由通信协议来对数据进行路由、对终端设备进行网络部署。好的动态路由算法不仅可以增强数据传输的有效性、降低数据路由所带来的资源损耗,还能够增强路由网络内的通信带宽,确保各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罗炎炎,柳清芬,祁耀斌.浅论网络通信中应用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

[2]何丹,陈道蓄,谢立.主动层次多目通信路由模型[J].软件学报,2000,11(6)

通信协议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0引言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网络通信协议

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netBeUi协议、ipX/SpX兼容协议和tCp/ip协议。

1.1netBeUi协议①netBeUi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在windows和windows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②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netBioS是iBm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的标准,是一种在小型局域网上使用的通信规范。该网络由pC组成,最大用户数不超过30个。

1.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①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②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③nwLink通信协议。windows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windowsnt网络和windows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从novell环境转向微软平台,或两种平台共存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1.3tCp/ip协议tCp/ip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①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在windows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这使得它很容易确定并找到网上的用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当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的服务器(如windowsnt服务器)还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与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协议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它经常出现广播包堵塞,所以无法获得最佳的网络带宽。②windows中的tCp/ip协议。windows的用户不但可以使用tCp/ip组建对等网,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服务器。如果windows工作站只安装了tCp/ip协议,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nt域的。虽然该工作站可通过运行在windowsnt服务器上的服务器(如proxyServer)来访问internet,但却不能通过它登录windowsnt服务器的域。要让只安装tCp/ip协议的windows用户加入到windowsnt域,还必须在windows上安装netBeUi协议。③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配置。只要掌握了一些有关tCp/ip方面的知识,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④ip地址。tCp/ip协议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来识别在网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样由“网络iD”和“节点iD”(或称HoStiD,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进制数组成,每8位(1个字节)为一个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与段之间用“,”号隔开。为了便于应用,ip地址在实际使用时并不直接用二进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0.1等。在选用ip地址时,总的原则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ip地址必须唯一,在不同的设备上不允许出现相同的ip地址。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于对子网的管理,主要是在多网段环境中对ip地址中的“网络iD”进行扩展。例如某个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0.1,它是一个C类网。其中前面三段共24位用来表示“网络iD”;而最后一段共8位可以作为“节点iD”自由分配。⑥网关。网关(Gateway)是用来连接异种网络的设置。它充当了一个翻译的身份,负责对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翻译,使运行不同协议的两种网络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如运行tCp/ip协议的windowsnt用户要访问运行ipX/SpX协议的novell网络资源时,则必须由网关作为中介。如果两个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联,则可以使用windowsnt所提供的“默认网关”(DefaultGateway)来完成。⑦主机名。网络中唯一能够代表用户或设备身份的只有ip地址。但一般情况下,众多的ip地址不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给予每个用户或设备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如“HaoYUn”。

2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2.1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你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

2.2除特殊情况外,一个网络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选择多个协议,或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

2.3注意协议的版本。每个协议都有它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从整体来看,高版本协议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所以在选择时,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

2.4协议的一致性。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两者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否则中间还需要一个“翻译”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这样不仅影响通信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

局域网中的一些通信协议,在安装操作系统时会自动安装netBeUi通信协议;在安装netware时,系统会自动安装ipX/SpX通信协议。在3种协议中,netBeUi和ipX/SpX在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就可以直接使用,但tCp/ip要经过必要的设置。下面是windowsnt环境下的tCp/ip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方法。①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在windowsnt中,如果未安装有tCp/ip通信协议,可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出现“网络”对话框后,选择对话框中的“协议/添加”命令,选取其中的tCp/ip协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会询问你是否要进行“DHCp服务器”的设置。如果你的ip地址是固定的,可选择“否”。随后,系统开始从安装盘中复制所需的文件。②tCp/ip通信协议的设置:在“网络”对话框中选择已安装的tCp/ip协议,打开其“属性”,在指定的位置输入已分配好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果该用户还要访问其他windowsnt网络的资源,还可以在“默认网关”处输入网关的地址。③tCp/ip通信协议的测试:当tCp/ip协议安装并设置结束后,为了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测试。笔者建议大家使用系统自带的工具程序pinG.eXe,该工具可以检查出任何一个用户是否与同一网段的其他用户连通,是否与其他网段的用户正常连接,同时还能检查出自己的ip地址是否与其他用户的ip地址发生冲突。

通信协议篇8

1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

论文联盟

网络通信协议简称为网络协议,它是一种网络通用语言,为连接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体系结构的互联网络提供通信支持。

2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

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tcp/ip协议、ipx/spx兼容协议以及netbeui协议。

2.1tcp/ip协议

tcp/ip协议实际上是tcp协议与ip协议的集合,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协议。unix系统中最早使用它,得到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的厂商和操作系统的支持。在不可靠的互联网上,tcp/ip可以提供可靠的端到端字节流传输服务。首先传给ip层的数据流通过tcp分割成长度适当的数据段后再进行传送,然后接收端主机接收来自ip层传送过来的数据包,最后数据被一步一步上传到制定的接收端实体。目前ip协议有ipv4协议和ipv6两种,其中现阶段采用最为普遍的依旧是ipv4协议,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可靠性较差的协议,他规定了互联网中传输数据的准确格式,在整个tcp/ip协议的网络中数据传输都是具有严格的要求。同时ip软件可以实现路由选择的功能,将一组数据选择好发送的路径,通过不可靠分组传输的思想,将数据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再加上ip协议是tcp/ip在互联网设计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那么协议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然后相对于ipv4来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有限的地址空间必定阻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于是被称为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新一代协议,即ipv6早在1995年底就已经诞生,但被广泛应用和重视的程度,却是近几年才被突显其优势的。

所以相对于ipv4来说,ipv6的优势具体有3点:(1)拥有更大的地址空间,也就是ip地址长度从32位扩大到128位。(2)拥有更小的路由表,即ipv6的地址分配遵循聚类原则,这就使得路由器可以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表示一片子网,从而大大减小了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3)增加了自动配置的支持功能,这就使得网络在管理上更加便捷、安全,而ipv6网络中用户还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进行校验,这就更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效益。

然而对于windows中的tcp/ip协议来说,用户不但可以通过tcp/ip来组建对等网,还可以很便捷的接入其他的服务器。如果当用户想直接加入windowsnt域的话,那么工作站只安装了tcp/ip协议,是不可以登录和访问的。即使工作站能够通过windowsnt服务器上的服务器来访问网络,但却无法通过windowsnt服务器来登录到它的域,所以只安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用户,需要加入到windowsnt域,就必须在windows上还要安装netbeui协议,才能顺利访问到其服务器的域中去。

同时由于tcp/ip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支持不同规模的网络,连接所以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这些灵活性的特点也为其带来许多的麻烦,比如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通常都不需要进行配置,但tcp/ip协议在使用时却要进行复杂的一个设置过程,且每个节点都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及一个主机名。而在windowsnt中,啊可以自动为客户机分配接入网络所需的信息,减轻互联网在工作上的压力,避免错误机会的产生。再加上ipx/spx及兼容协议、tcp/ip都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且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那么找到网上的用户更容易确定其位置,这样也大大提高了网络宽带的有效利用率。所以当有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中windowsnt的服务器,就可以将其配置成tcp/ip路由器,但与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协议中的ipx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经常会出现广播包堵塞等现象,这就使得网络在船传输使用过程中无法获得最佳的带宽。

2.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

ipx/spx是novell公司为了适应网络的发展而开发的一种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就是ipx/spx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也依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正因为这个特点ipx/spx在最初的设计中就考虑到多网段的问题,所以具有超强的路由功能,非常适合大型网络的使用;另外,由于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可以通过网络地址来辨别各自的身份,且不需要任何的配置,这也是他的优势所在。同时目前的novell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即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主要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而节点id也就是用户使用不同网卡的id号。因为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独有的内部ipx地址,也正是具有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给ipx/spx带来了如此强大的路由功能。

然而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自带的最底层的网络协议,它的功能就是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但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更不提供纠错服务。所以当ipx在负责数据传输时,如果接收节点处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而spx就是只针对整个协议中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所以将两个协议合并在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一起,就是ipx/spx即‘novell的协议集’。综上所述,windows?nt网络和windows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论文联盟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然而当novell环境开始转向微软平台时,就会出现两种平台共存的局面,这时nwlink通信协议便是最好的选择。

2.3netbeui协议

netbeui协议具有速度快、效率高、体积小的特点。netbeui早已经成为微软主流产品的缺省协议,如windows系统系列中。netbeui的设计主要服务与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局域网中互联几台至上百台的pc机。netbios是netbeui中的一个网络接口标准,主要作用是实现pc机之间的互相通信,专门应用于小型局域网,网内pc机数不超过30个。

3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原则

3.1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

当用户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时,就需要使用具备路由和跨网断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那么这时就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此外,如果你所在的网络规模不大,只是为了简单的设备共文件享的话,这个时候你应该最为关心的是网速问题,所以在此时你应该选择占用内存较小且贷款利用率较高的协议,即netbeui协议。但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的时候,就应该选择管理性和扩充性良好的协议,即tcp/ip协议。

3.2注意协议的版本

由于发展和完善过程的不同,每个的协议都有它合适的网络环境,那么从整体上来看,版本越高功能和性能相对就要好些,所以用户在选择时,尽量在满足网络需求的前提下,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

3.3协议的一致性

要使得两台互联的计算机之间实现正常的对话,就需要采用相同的通信协议,相反未采用一致的协议就需要一个中间环节的翻译来进行协议间的转换,这样做只会影响通信速度还不利于网络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通信协议篇9

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已遍及人类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的一切领域。这一切网络的应用都是通过网络协议实现的。

一 计算机网络协议概述

1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定义

网络协议(有时也称为通信协议)是指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遵循的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网络协议必须遵循标准化的体系结构,目前主要有iso的osi标准和tcp/ip协议组标准。通信涉及的所有部分都必须认同一套用于信息交换的规则。

在osi/rm层次模型中,把网络协议规定成7层模型。

一是物理层,给出了一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个通信信道的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流(也称比特流)时的协议(is02110,ieee802jieee802,2)二是数据链路层。给出了把二进制数据流划分成数据帧,并依照一定规则传送与处理的协议(slip,cslip,ppp,arp,rarp,mtu);三是网络层把数据帧划分成更小的“分组”,规定分组的格式,给出使分组经过通信子网正确的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协议。网络层是控制通信子网正常运行的协议,它提供两类典型的数据分组传送服务方式(ip,icmp,rip,ospf,bgp,igmp)l四是传输层,根据高层用户的请求建立起有效的网络通信连接,处理端到端之间通信的差错控制、恢复处理和流量控制问题,也可以方便的撤消与拆除网络连接(tcp,udp);五是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各种进程之间进行会话;六是表示层,为应用层提供传输的信息在表示方面的规则与协议;七是应用层,为各类不同的网络应用提供使用网络环境的手段,具体规定了在用户级别需要的、带有通信任务的许多常用信息服务的规则和协议。

2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分类

(1)局域网协议。局域网协议定义了在多种局域网介质上的通信。目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主要有netbeui、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和tcp/ip三类。

(2)广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是在osi参考模型的最下面三层操作。定义了在不同的广域网介质上的通信。主要用于广域网的通信协议比较多,如: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点到点协议(ppp)、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数字用户线(xdsl)、x.25协议等等。

(3)路由选择协议。路由选择协议是网络层协议,它负责路径的选择和交换。路由选择协议还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它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它是为连接两个或多个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

二 网络协议中ping程序及其应用

这个程序用来检铡一帧数据从当前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所需要的时间。当网络运行中出现故障时,采用这个实用程序来预测故障和确定故障源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执行ping不成功,则可以预测故障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是否连通,网络适配器配置是否正确,ip地址是否可用等;如果执行ping成功而网络仍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证当前主机与目的主机间存在一条连通的物理路径。它还提供了许多参数,如-t使当前主机不断地向目的主机发送数据,直到使用ctrl-c中断;-n可以自己确定向目的主机发送的数据帧数等等。

我们称发送回显请求的ping程序为客户,而称被ping的主机为服务器。大多数的tcp/ip央现都在内核中直接支持ping服务器。icmp回显请求和回显应答报文如图所示。

对于其他类型的icmp查询报文,服务器必须响应标识符和序列号字段。另外,客户发送的选项数据必须回显,假设客户对这些信息都会感兴趣。

unix系统在实现ping程序时是把icmp报文中的标识符字段置成发送进程的id号。这样即使在同一台主机上同时运行了多个ping程序实例,ping程序也可以识别出返回的信息。

序列号从0开始,每发送一次新的回显请求就加1。ping程序打印出返回的每个分组的序列号,允许我们查看是否有分组丢失、失序或重复。ip是一种最好的数据报传递服务,因此这三个条件都有可能发生。旧版本的ping程序曾经以这种模式运行,即每秒发送一个回显请求,并打印出返回的每个回显应答。但是,新版本的实现需要加ac-s选项才能以这种模式运行。默认情况下,新版本的ping程序只发送一个回显请求。

三 网络协议应用的分析

tcp/ip的应用层协议有多个,htt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选用irisv4,07作为协议分析工具。这操作系统是windowsxpsp2。运行iris的主机位于以太网内,具有内网的ip。

运行iris,用热键ctrl+b弹出iris地址表。在表中填写机器的ip地址,这里我们运行iris的主机ip为102,34,12,113,为了对抓取的包看得更清楚不要添主机的名字(name),设置好关闭此窗口。回到iris的主窗口,点击kilters菜单项,在下拉的菜单中

选择only-http,ftl项。这是iris提供的过滤设置,此设置只抓取http协议的数据包。在iris的主窗口,点击工具栏中的开始按钮,开始抓包。转到浏览器界面,输入任意一个常用的网址,待此页面在浏览器中完成后回到iris主窗口,可以看到抓取的多个包。如果此时没有再抓取新包,可以关闭web浏览器,再转到iris主窗口按下停止按钮。

通信协议篇10

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中,但是,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着人们使用网络的效率,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容易被盗取,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所以,要对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安全协议的提出主要解决了网络安全业务使用中,确保信息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以及被访问业务的严密性。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通信技术的高效性,通常采用的是网络控制技术,主要包含:防火墙技术能够有效地识别访问是否是合法的,结合网络安全技术,从而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审计方面的技术,能够按照信息中的相关数据,从而能够分析网络安全隐患的具体内容,通过自动化的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地解决网络传输中的安全问题;访问的安全控制,这样技术能够将文件删除,而且能够将重要的文件储存下来,防止病毒侵害文件;安全协议能够通过设置密码的方式,从而能够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确定,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SSL安全协议的服务功能主要包括:(1)秘密性。安全协议能够在客户端处建立一个安全的通道,此通道只有通过身份认证后才可以进入,进行数据的传输,而且能够设置密码,有效地防止病毒的侵入。(2)完整性,安全协议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是通过了精密的算法的,而且可以采用函数的形式,从而确保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保持完整性,而且不会丢失。在传输的过程途中具备跟踪的效果,有效的防止了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在连接过程中遭受任何破坏。(3)认证性,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以与第三方加强联系,通过认证的方式,从而能够运用身份认证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报警协议则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遭受破坏时,为了防止失败会话继续建立而建立的一种新的连接方式。本文重点研究了SSL安全协议,该协议在通信网络使用中应用于应用层中,其的安全性、可扩展性以及互用性等特征。

二、SSL安全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应用

SSL安全协议在数据传递的过程中被经常性的使用,能够运用监控系统分析网络中的隐患,从而确保数据能够安全的传递,从而能够对信号进行及时地收集,通过转码的方式,将数据压缩,在选用通信设备的时候,也能够对设备进行识别,从而能够运用SSL安全协议,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服务器:它属于整个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对所有的视频服务,在视频采集、播放以及转发等部分建立信息,并且将其通过通道写入数据库。客户端实现了将密码输送到用户处,在密码输入无误的情况下,能够访问页面。通过SSL安全协议,有效的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另外该协议基于实时性的要求,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实现连接,从而能够完善数据传输的通道,通过无线视频的方式,将传输的信号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然后形成不同的模块,然后与函数组合起来,通过特定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加密处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