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随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9:54

爱默生随笔篇1

粉笔是一种常见的物品,一般在教室、讲座台上出现,可它的作用,很多人观察不到。每当上课时,它都在默默地奉献着,领着我们在知识的山路上奋斗、进取着。它毫不埋怨,就这样在黑板上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粉笔灰也随着风飘来飘去……

粉笔是一种不起眼的笔,它磨练着人类的知识灵魂,美化着集体,而很少会注意它,怜惜它,有些诗人曾用春蚕和蜡烛的精神来赞粉笔的可贵。朴实无华,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这就是粉笔本身具有的可贵精神。

生活中也有许多具有粉笔品格的人。如:消防队叔叔、警察、清洁工、导演等。他们虽然不像乔·布斯那样名扬天下,也没有李娜的资金丰厚,但是他们默默地为社会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有时甚至是自己的休息时间也在无私奉献……这种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

爱默生随笔篇2

今夜月进西床,清透如水,一盏瘦孤灯,独自燃烧寂寞,摇曳着一个人的过往,任由思绪恣意游走月下。感怀悲伤,苍凉思念,数不尽的忧愁,理还乱的惆怅,断送彼此间的真情。谁许下的诺言,最后却成了彼此痛苦的谎言。总想落笔成爱,一份眷恋,一份凝望,总会透过时光的珠帘巡视你渐行渐远的轻盈的脚步。一份源自于心灵的黯然,在斑驳的岁月里无法消瘦,更无法褪却,若不是思念你,我怎会在这长夜里无眠?我想落笔成爱,在这个繁华的尘世间,你总是让我心绪里写满思念,总是梦想着回到与你相遇的季节,就算花已寥落成满地枯黄,我却无法遗忘。我知道,那将是我一生永远无法释怀的情感,在你的生命里肆意缠绵,这一世为爱,我宁愿一世枉然,落笔成爱。

孤影彷徨月阑珊,小楼花落成殇,雨声不急,水自流,一片过往,一段故事,不曾落笔成灰,几多愁,落于杯中,谁与我共邀明月,泼墨成文,落笔成爱。梦人水云间,几许欢笑,零落了琴音,月色弥漫在这寂静的夜晚,浅浅的心事如一朵素莲在心间悠然绽放,爱从未走远,那些纠结的岁月,将一份久违的牵绊轻解,自此落笔成爱。

有谁还记得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流浪在十字街头徘徊,迷失了爱的方向;有谁还记起那被风风干的承诺,凋谢的花瓣,如岁月匆匆,在流逝的过往中消散,多少个日日夜夜,默默的承受这暗夜的寂寞。曾问今生的相逢是前世用泪眸凝结成的夙愿。为何至今却将天涯望断?为何所有的风花雪月都湮灭在你的肩端,我的弦头?手心的温柔还没有消散,你怎么能忍心让我一个人孤单,落笔成灰。千百次的轮回,只愿和你笑看沧桑,落笔成爱。

夜阑静,风萧萧,半月楼阁,梦里心伤,独椅寒窗,琴弦乱,奈何三千红尘滚滚,残缺的记忆着,追逐着逝水流年。蓦然回首,孤影几度,欢梦已过,回忆无声无息的敲打着心中涌动的思念,那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誓言,是那么遥远,千般思念,万般埋怨,把奈何桥畔的彼岸花生生折断。浮华落尽,吹醒了岁月的痕迹,注定一切旧梦,孤独绝望浸红了双眼,伤痕累累疲惫了花季,酒轻置,曲轻唱,杯中涟漪荡,谁将往事细思量,相看两不厌,落笔成爱。

碌碌风尘,浮世苍茫,转眼皆过往,赋一曲,念切切,月夜清寒,孤灯壁影,墨沾相思赋心殇,无语诉离苦,墨守回忆,缠绵一世眷恋,一世悲哀天涯路,尘归尘,土归土,各奔天涯。花开花落花满天,缘来缘去已成空。一切都成云烟,随风飘远,烟锁重楼怨声悲,临窗对镜理青丝,双鬓增霜知为谁。情未尽,泪未干,一夜无眠娇容恹。谁解相思谁解愁,谁解思泪如雨流。人比花瘦情依旧,欲语难言心底愁,残妆谁解眉间幽,往事不堪空回首。凝眸望月,抬头惆怅,千里烟波,雾霭沉沉,清光洒满楼,一帘幽梦终成烟雨。几度红尘,几度烟雨,孤鸿渐远,白雾成霜。

长恨别离后,心头万般思绪无处话凄凉。竹影摇萧瑟,琴筝鸣凄凉,深情万缕已随风飘远,无语凝咽,午夜梦断,泪痕红泫。一腔痴,一腔怨,难诉衷肠。几多恨,几多愁,暗香浮动,苦思为谁?抚琴寥想,人生之若初相见多好,生命的盛宴再不会转眼成曲终人散的寞落,而今夕,你在哪?

静默里流尽那一段褪色的过往,被吹散成了漂浮的云烟,在岁月的年轮里缠绕那无尽的眷恋。此去经年,尘埃染流年,心有千千结,泪有万万叠,谁为我念?谁将我念?

爱默生随笔篇3

曾经单纯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那种没有任何负担,没有现实黑暗,一路随心的感情也越走越远了。曾以为能够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终却也只能轻描淡写。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只有个平凡的家。现社会不断发展,各种享受日渐丰裕,作为独生子,我享受着这份唯一的、全部属于我的、凝聚了一家上下两代人的爱。这已是人间大幸。但从有一点来说还是:缺爱。计划生育是国家的政策,我不能说些什么。

在这一个攀比的物质社会,每个做父母的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无可避免的每天只能在忙碌中过活,或早出晚归、亦或异地他乡。而我们则更多的沉迷于网络,在游戏中与兄弟策马呼啸在苍茫荒野,在群里与朋友侃天聊地说人生,在虚拟中寻觅现实的缺失,享受一群人的欢乐。

人生三大情:亲情,爱情,友情。幸运我有一个美满的家,虽不富,却也父母安详、和睦。然对爱情,则就随缘相对了。这是一辈子朝朝暮暮陪伴的人,缘到了,海角天涯自会相遇。更何况爱情到最后的最后,相濡以沫,又何分彼此。

我也奢望着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只是生性的严谨与木纳,让我披着厚厚的外壳过活,演绎不出那般荡气回肠,柔情百转的爱情。我想要的、只是戴望舒笔下那撑着油纸伞,在三月烟花雨巷中迎面走来的身影,与之默默伴行。

人生的前二十年,转瞬即过。一个又一个的青春年华,在我们脚下春去秋来。终于等到了象牙塔的解放,却来不及一起欢唱,便迎来一个人的独唱。社会的新奇,在时光的车轮下只剩下现实,带走了岁月,却带不走我对你们的思恋。一个人的时候,总喜欢默默的翻看着电话号码,从头到尾,从尾到头,一遍又一遍,却不打出。不是我不愿,不是我不想,只是我害怕,害怕那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你拨打的电话是空号”那么的轻柔、冷漠。

南国的天,是如此的艳阳,但我的心却感不到丝丝温暖。没有家乡早春的微凉,没有远看成被近看无的草色,空气中淡淡的腥味也找不出泥土的清香。一切是如此自然的无所适从。往年的此时,本应与三五好友或漫步在油菜花田间、或游趟在青山绿水中。而如今,只能坐在办公室里,遥望着窗外的山水,回想我们一起奔跑的身影,然此山非彼山,此水非彼水;而人,更是天涯各端。茫茫然、

毕业了,青春过去了,从青年走上了成年。人生有很多背负,我们逃不了,也避不掉。只能去默默承担。我也没什么抱怨的,这是我们的责任。如今天各一方的朋友,都走上了自己的路,也许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如何,但我们在走,路在脚下,有走就有希望,就有明天。

远方的朋友,不知此刻我在想你们的时候,你们是否也在想我。我想,肯定是想吧。被生活所拘绊,让工作所压迫。使得我们很久不去联系,但我相信我们不会陌生,不会忘记。因为我们相遇在最美好的青春里,相逢在最快乐的时光里,相知在最感性的季节里。

爱默生随笔篇4

从我懂事以来,收到过不少礼物,可我最喜欢的,是在我四岁生日晚宴上,妈妈给我买的第一盒小蜡笔,它陪伴我走过了几个春夏秋冬,使我到现在还是无法忘记。

当我捧着这盒小蜡笔时,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舍不得放开手,它每天都随我进入甜蜜的梦香。

这盒蜡笔盒子封面上的图案十分美丽。蓝蓝的天空上,一朵朵的棉花似的白云缓缓地飘着。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色中透露着五彩斑斓的小花。一只只可爱的七彩绵羊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着,好不快活。

爱默生随笔篇5

乱红飞溅花零落,雪花开满心头枝。夜默静语芬芳露,颗颗泪痕诉过往。星辰托起思念雨,一轮明月照我心。烛台火花燃泪干,一杯清酒问苍天。乘风归去爱飘散,是谁轻绵爱意长。幽幽古筝悠悠唱,忆念情缘风月晓。不问来世残阳日,今生只听荷语柔。

几重烟雨几多愁,庭廊深处独期盼。岚风清韵雨素心,不晓心花一朵莲。抚琴曲曲捧尘埃,伊颜红尘非自笑。秋琴风月舞翩翩,颗颗墨字燃绯红。掬芯瓣瓣心瘾痛,难见君情空寂寥。涟漪腾空跃笔尖,花花簌语雨情多。倾城恋月约三生,相思常常久久盼。

情诗万卷垂帘夜,星儿布满醉梦伊。水清云高流自古,章张心柬谁明了,花色有声奏夜语,玉女素指轻抚绵。软软心事诗暗香,流溢四起舞意涟。时空道弯穿梭往,望穿秋水冰心结。一片枯叶化尘埃,镜中人已消瘦,不知何时遇故人。

轻轻托起思念月,耳畔轻奏桃花调。水中月独留恋,可知女子心诚拜,虔诚的供养那一份最初的爱恋,漫步青石小巷,心荡漾在云端,一起漂浮,一起空灵,手牵着君给的曾经,细步款款依偎在那一轮秋月的柔光里,飞溅起翩翩轻舞的诗梅朵朵。

那簌簌的弱光里蕴藏了多少女子的心事,回忆谱歌,歌声是否能穿越千里让彼岸的那一边的你是否能听到,声声是否能拥入你的怀里,你可知,女子心意真珍,听那浩瀚的大海,演奏着不朽的篇章,那么她对你的爱也永远不会被时光所侵蚀。

把你曾经的爱稀释在了血液里流淌,永不分离,你的微笑永远定格在了星空,一起美幻。想你时,心是一团团的纸球密密麻麻皱皱巴巴,窗外的铃铛随风,叮叮当当,敲击着那最深的心铉。上铉月能回旋几世的爱涟,无语,静静,青青。

空竹奏,何来悲思切,水中花,何来秋水瑶。绕笔游漫画景街,遥遥无期心镜明。一曲乡湘愁更愁,杯杯花酒难醉颜。低语含羞笔生花,垂恋迷境绕月华。两袖清风拥笔艳,彩彩雕琢彩虹色。玉罗锦纱孤影随,清风抚琴柳叶舞。

夜凉如水,心扉随风入画,思念是盛开在笔尖的花蕊,瓣瓣飘香,尘埃红尘泪,女子厥词温手暖,难溶冰花对笑颜。前生今世只恋君,梅花满艳秀裙摆。婀娜身影空落念,轻挽宋词散画诗。荷花粉娇荷塘映,知了声声对歌吟。

夜无眠月下花,是谁青灯默默奏,是谁桃花酒调调,是谁红妆心如水,是谁顾望秋水陌。情网央蝶一只,一步步逼近无处可逃的思爱,只留回忆在。铺展长画卷,浓彩淡描,如水三千,回忆悠长。雾里看花,忘情难越。

爱默生随笔篇6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都在认真思考。

——梁小斌诗句

在合肥城里,漫长的夏日也恍惚有着冬天的影子。秋风藉着院落中的玻璃钢瓦,把昨夜滴落雨水扩展到一个人的心脏大小。黑黑的柏油路面,穿梭的车辆留下疾速中刹车的印痕。

整座城市——它的铁路沿线,它那几近废弃的内陆运河港湾——无论白天黑夜,都散发出一股乱哄哄的长途公交车味道。城市隐秘的经纬线大踏步迈过中国的南北两界,表情生硬而复杂,并以地名中一个单薄风趣的汉字祈望着富足。市井里弄某处的居民,在一个深夜,在早晨的雾中推拉开窗户,也许会震惊:他房间的位置--何以会介于辽阔的中原和江南之间?他打一个呵欠,赶跑了空气中某个残破戏曲的唱段,某个源自古代的嗓音。他的身底下,大院子、街道、小区、单位……集荒凉和柔弱于一身。正如火车站与夜总会,公园和城市各处激烈的生态相冲突,互相厮咬对方身上致命的弱点……——就在这样的厮咬中、呵欠中、冲突、古老而陈腐的判决之中,生活着一名其行踪几近遁世的当代诗人。他的名字在过去的20年里被这个国家的人民一再提起,又一再地遗忘;而他四十多年来生活的内容,堪称他自己诗歌声音清晰的回声,忠实的影子。

正如火车站或夜总会,他的文字,他的诗意,是对往昔的一种小心翼翼的纪念。有时候,是对生存的现象学意义上极具耐心的探求。他以诗人的敏感,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多年来反复关注市民阶层中的公理、道德、逻辑;宛如生活在这座南方省份城市中,以一种平淡的生活方式来乔装打扮的古代的苏格拉底,他写作这些随笔,有时用的是深思熟虑的格言体,更多时候,则是意味深长的寓言形式。这名昔日曾"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寻找时代的爱与理性之"光芒",其呐喊音量一度达到鲁迅、闻一多般高度的著名"朦胧派"诗人,在自己长达数十年的随笔文字中,却显露出一颗高度理性的清晰的心灵。他用随笔来延续他在汉语诗歌中的声音。

这本书,像是他的另一种身体形式。诗人写随笔,有时候,象征着他的身子往后蜷缩——这一内敛,对于诗歌而言略略显得颓废复杂的姿势,往往直接来源于诗人自身生存的艰难。它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一种休息,或对休息的祈望,也是抗争趋向于激烈、白热化的征兆。它是一个信号,是对外在力量加倍的敏感和本能、天生的积贮——对力量的积贮、咀嚼、细加品尝。诗人让自己的身体在长时间的黑暗中沉入对光线的喃喃自语。他委婉道出他的悲伤——在自由的向往中对于专制压迫的憎恨!某种程度上,一个诗人的随笔作品等同于他的不说--等同于无言——沉默。相对尖锐明快的诗歌而言,随笔的散文体裁有如诗人紧闭良久,因缄默的等待、期望而发白的嘴唇。在梁小斌这些的随笔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到这一张迫于生存压力、那个时代的专制、与集权之下苍白的中国人的嘴唇--他的这一缄默无语的馈赠提供给了一代艰难生存的中国人以一份难得的,汉语表达的心得。通过一系列夹杂日常清醒的生活场景、梦幻、回忆甚至沉思般的窥视所得的细节,梁小斌努力写出了他自己的语言——按照黄遵宪先生上世纪初提出的思想:"我手写我口"——一度擅长高音的诗人现在来到了音色更为细腻难辩的低音区,由此,生活本身已作为一种更强有力的修辞,加入了这场音乐会形式的抽象雄辩。

在这份日常供词式书籍里,梁小斌体现出他对汉语在公众场合流传的各种各样形式的惊人直觉和敏感--他仿佛在为其生活的时代,提供一份个人的法庭辩护词,其文字风格有一种跟我们时代的精神特征格外熨贴的内在修辞关系。他不仅在其深处募仿自己个人的命运,他也试图募仿自己个人的命运,他也试图募仿他的时代。他以一种十分隐秘的戏剧性口吻讲述一个时代的命运,讲述人们脸上的、年代的阴影。他有一点公文的味道;会议记录、私人笔记、精神受挫者胡乱独白的口吻--从他随笔的品吻中,人们可以嗅闻出不幸的个人和那个时代之间的气息,一种恐怖,纯属亲友和私人之间被剥夺了的人情僵死、冷冰冰的气息--在这种气息的小心翼翼的存档、研究、制作成标本的实验过程中,本书的作者是至少部分成功的、卓有成效的。他不仅与一本书,达成了内在文本之间的默契关系,也通过它们,与其时代的痛苦杂乱生活,保持了适当间距和一定程度上身体的接触……。这正是一本书必须达到的、内在的彬彬有礼。是一名几近遁世的诗人以其特有、委婉曲折的方式所含蓄道出的——他对世界的神秘感觉……

他以一种汉语的亲切自然,换来了时代生活的直接证据。这样的写作,类似小心翼翼的取证过程。而这些语词的结构气息里,仍不失其取证之前的、天然的质朴真切。

爱默生随笔篇7

关键词:查尔斯・兰姆幽默眼泪微笑

引言

英国著名散文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Lamb,17751834)最出色的作品《伊利亚随笔》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文风含蓄迂回之余,亦不失情真意切,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兰姆生活在近两百年前,人们今天所以还提到他,是因为他的文笔实在称得上深得散文之妙境,他那恬静、幽默、文雅的风格令中外的许多读者为之倾倒。

一、散文家查尔斯・兰姆

兰姆出身低微,父母长期受雇于伦敦一律师。兰姆以15岁之稚龄进入社会谋生,先在南海公司做出纳,后入东印度公司做会计,终其一生在漫长繁重单调乏味的会计生涯中度过,直到退休,前后达36年之久。兰姆小时候常到外祖母为人管家的乡下田庄去住,认识了一个名叫安妮・西蒙斯的小姑娘,青梅竹马,产生了感情。但在他20岁时,安妮却与一个当铺老板结婚。次年,兰姆的家里发生一件大祸:他的姐姐玛利因日夜赶做针线活贴补家用,过度劳累,发了疯病,竟拿小刀刺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件事决定了兰姆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为了赡养老父亲、看护时有反复的姐姐,他把沉重的家庭负担完全挑在自己身上,过着清寒寂寞的生活。

生命的不公狠狠地在兰姆身上上演,他却无一句抱怨。文章中满是风雅幽默、调侃玩笑和悠然自得,时时散发着失意者的巨大光芒。他的文章写得文白交错、迂回曲折而又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这是由他那不幸遭遇所形成的性格、以及他那博览群书所养成的“杂学”所决定的。或写他做小职员的辛苦生涯,或写他忙中偷闲的小小乐趣,或漫谈他读过的书、念过的诗、看过的戏、认识的演员,或写伦敦的街景市情,还写乞丐、扫烟囱的穷孩子等。他的笔法是叙事、抒情、议论互相穿插,使用的语言是白话之中夹点文言,情调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在谐谑之中暗含着个人的辛酸。他的风格像是突破了重重障碍、从大石下弯弯曲曲发芽生长、终于开放的一朵奇花。

二、兰姆的散文写作中的幽默

兰姆的随笔写作,是把个人的不幸升华为美妙的散文作品。他常常板着面孔说笑话。两集《伊利亚随笔》中贯串着一种别人无从模仿的幽默感。在兰姆笔下,幽默虽与讽刺极近,却不以讽刺为目的。一般来讲,讽刺每趋于酸腐,而去其酸辣达到冲淡心境,便成幽默。比如他把世界上的治人者与治于人者形象地称为:索借人和放借人。他谈论这两种人说:“前者享有无穷无尽的优势,我决定称之为伟大的种族,由形体、行止和某些至高至上的本色而显得卓而不群;后者则生来卑微,‘他只配作同侪之仆了’。这类人外相带着瘦削干瘪、疑神疑鬼的神色,与另一类人心胸开放、值得信赖、慷慨大方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两类人》)也正是在这种“不幸”与“超脱”之中,我们寻找到兰姆心灵的真谛:那种深厚的对于人世间的温情。就这样,兰姆把痛苦也变成了一种美的意味。

兰姆的随笔中还有一种善意的调侃幽默。对于善良人的某些缺点或者困境,或者寻常事件中的某些矛盾,兰姆常常采取调侃的笔调,勾画出其中的戏剧性。譬如在谈到有些真正的读书人喜欢借书时他说:“那就是康贝巴区在他信奉的这样一套理论的支撑下给抽走的,我得承认这套理论与其说要受我批驳不如说更易于让我遭难,其论曰:书(例如我的《波纳温图里文存》)之为财产,其产权也,与索取者之理解、鉴赏恰成正比。”一位智者的狡辩与另一位智者的充分理解,相形之下,达成两重幽默性的戏剧效果。兰姆喜欢在行文中时时冒出一些俏皮话,来引出对某人某事的独特见解。如《牛津度假记》中,当他提及一位好学的朋友乔治时,笑话他由于“长时间专心致志,钻研不辍,他几乎也变成了一部书,他站在古旧的书架旁边,也像一本书,静谧安稳。我非常想把他用俄罗斯革装订一新,再给他寻一处摆放位置。”

相对于嘲笑他人,兰姆更善自嘲,即使如生病这样常见的俗事,兰姆也会说出不同寻常的弦外之音来,一场大病尚未痊愈的时候,他得出的结论竟然是“生病意味着享有君王式的专权。别人服侍他脚步轻盈,手法温柔,几乎仅用眼睛――待他略有好转,则同是那些仆从,他们的姿态漫不经心,出入不合章法(把门甩出响声或干脆让它们敞开着),前后两者作比――你会承认,把你从病床(让我说,我宁愿称之为王位)移到康复期的扶手圈椅,等于从至尊至贵跌落到罢黜爵位”(《大病初愈》)。轻松俏皮的话语揭示的却是典型的社会心态――人的恻隐之心也要受到一定的环境条件的催助,当这种条件一旦失去,人情冷暖也许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幽默乃是一颗善良的心所发出的自嘲又无奈的微笑。正因为这种智性的消解,苦难在兰姆面前不再是难以跨越的天堑,他像一只俯瞰尘世的苍鹰,翅膀掠过现实的苦水,姿态却朝向无垠的碧空。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超越――拨开沉重的黑幕,让生活的霞光照射在那些无望的人们的脸上,从而激起生活的勇气。他的亦庄亦谐,亦雅亦俗,对在冷峻与严肃的伦理框架中生活得太久的人,无疑会发挥一种调剂的功能,并且持续不衰。

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执着于外在的世界,反而丢掉了自己,在兰姆的笔下,他自己是一个疏离于世界的人。正是这种距离,带给他一种别样的视角,使其得以静观人生,从而得出不少有趣且有益的结论。他谈卖弄:“但实际上一个人知识非常贫乏也可以应付自如,且很少露馅,人群混杂在一起,每个人都在随时预备着卖弄自己的学问,而不是绞尽脑汁,显摆你的知识获得量。”(《教书先生今昔》)读这样的句子,当我们透过兰姆的笔触,得以洞见生活中的荒谬与明亮时,不由得为其智慧而心动。其缘由盖因兰姆能看穿世事,内心有所喜悦,用轻快笔调写出,无所挂碍,不作滥调,不忸怩作学究丑态,不求达官显贵之喜誉,不博凡夫俗子之欢心,自然幽默。

兰姆不是一个咀嚼艰难、到处散发忧伤和悲戚的种子的作家,他的发达充盈的智慧帮助他成功地超越了这些苦难,他以一种超凡的平常心回视着自己的遭遇和人世的万事万物。他说:“我练成了一种习惯,不把外界事物看重――对这盲目的现在不满意,我努力去采取一种宽大的胸怀,这种胸怀支持我的精神。”兰姆七岁进基督慈幼学院,接受古典教育,他的学业一直名列前茅,但十四岁毕业时却因口吃未能如愿被保送入剑桥,成为他的终生遗憾。他在《假日牛津》里写道:“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少小时代即被剥夺了走进学问的殿堂府第、尽享美妙的学养机会的人,能在牛津或剑桥悠然自得……需要姿态谦恭的时候,我可以像一个减费生或校役生,当虚荣心发作,我可以趾高气扬,派头像自费上学的贵族子弟,该严肃认真的时候,我一如既往攻修文学硕士学位。实话实说,我认为我没有哪一点不像一个可敬可爱的大学人。”这样,作家就站在一个高于现实世界的高度上,俯察并容纳了浮动的人世间,让那些令人抑郁寡欢或者愤怒万端的事情转向了轻松和平静,转向了作家嘴边的一个轻浅的微笑。这样的幽默真正具备了心念善良、心境深远的韵味。

综上所述,兰姆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其文清淡自然,不似滑稽之炫奇斗胜,亦不似讽刺之机警巧辩,在婉约、豪放之间得其自然。使读者于一段之中,指不出哪一句引人发笑,只是读下去心灵启悟,胸怀舒适而已。那些站在街头看书的人,也吸引了兰姆的注意力,“可怜的人们没有足够的资金买书或租书,就从开放的书摊上偷来一点学问――书老板瞪着苛责的眼睛,一直向他们倾泄着忌愤的目光,思量着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把书放下。他们则机智地与老板周旋,读一页是一页,时刻在预计着老板什么时候会横其禁令,但又无法抵挡纵情恣意读书的满足,他们是在‘攫取一种担惊受怕的喜悦’。”(《读书漫谈》)真正能把泪水化作微笑的人并不多见,而能通过平常琐事发表微言大意的人也是寥若晨星,兰姆却是能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圣手,这使他比一般作家更多了几分魅力。在兰姆幽默的笔下,我们感到了他的一颗宽容高贵的怜悯之心。

兰姆的幽默透射着他丰厚的人道主义同情心和智者的宽阔胸怀,是个人心灵的体现。生活的苦难给了兰姆宽广的胸怀和善良的心。兰姆有着人道主义精神,自己的不幸并没有使他冷眼旁观世界,他反而更能够体会别人的痛苦。他同情那些生活在苦难之中的弱小者,他毫不隐瞒自己对他们的尊敬和钦佩。兰姆对这些弱势群体给予了关爱,是一个把苦难上升到幽默的智者。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有点我国老庄学说的味道。苦中作乐的人生观念使他多了几分潇洒和达观,也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幽默和辛酸并织的风格,这比那些直接抒发的情感或抨击显得更为深刻有力。兰姆经历的贫民世界的生活和饱受苦抑的心灵使他对过去、现实充满了一种悲凉的观照,充盈的智慧照耀他穿越这些人生苦役,以含泪的微笑对待那种辛酸,以幽惋明切的嘲讽看待那形形种种的不平。这就是兰姆的幽默。语

参考文献

[1](英)查尔斯・兰姆著,姜焕文译.伊利亚随笔[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

[2]徐康玲.把苦难化作酵母的人――兰姆及其《伊利亚随笔》[J].山东社会科学,1997(4):72-73.

[3]邱仪.兰姆随笔的表现艺术[J].社会科学家,1996(6):64-68.

爱默生随笔篇8

关键词:巧妙点拨;默读静思;以写代说;恰当评价

前不久,笔者拜听了一年级的一节语文阅读课――《春笋》。课上,教者采用了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Cai辅助教学手段。学生一看到美丽的春光就喜形于色,听到绘声绘色的范读就跃跃欲试;尤其是表演春笋娃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时,学生更是欢呼雀跃,教室里热闹一片。

相比之下,不禁觉得高年级的课堂似乎“寒碜”“冷”了些:一个问题抛出后,总是那几个“老面孔”亮相,其余的均是忠实的听众。

一、巧妙点拨,唤起表达的欲望

高年级语文课堂的训练内容之一是“阅读与感悟”。因为客观存在着这种能力的差异,学生在解读文本时的收获也是或多或少。身心发展的特点左右了他们思想上的种种顾虑,感悟、表达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情愿当个无足轻重的听众,也不愿抛头露面,以免引得其他人的异议。因此,高年级的课堂经常是冷冷清清的。

如,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这课时,笔者让大家谈谈课文留给自己的印象。一个平时不太起眼的学生举起了手,只低声说了句很简单的话:霍金在轮椅上坐了四十年。这个学生的出现令笔者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要抓好这个典型,尽管她说得是这么简单。随后,笔者就抓住这句话中的“四十年”大做文章:四十年是怎样一段漫长的时间?一般人能忍受得了吗?但是,霍金却取得了怎样的成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层深入,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末了,笔者郑重其事地表扬了这个学生,因为她为其他人感悟这篇课文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照一个六年级学生应具有的语文素养,再看这个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其实是肤浅的,甚至可以置之不理地任其坐之、站之。但是珍视弱势学生的这点感受,既是对他们的尊重和激励,又是对其他类似学习经验的学生的感召,唤起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种表达欲望。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如果能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巧妙引导,就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价值,也包括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二、默读静思,等待表达的迸发

著名特级教师史绍典先生在一次评课中曾经说:“现在,我很少在优质课竞赛中看到‘默读’的场面。应该说,全班学生那样一种沉浸于作品中的静悄悄的‘默读’场面同样是撼人心魄的,也是最利于学生体验的……”《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也强调:尤其是在高年级段,更需要加强默读指导,引导学生“读”“思”结合,“随时运用思考和判断”。

如,教学《爱如茉莉》时,笔者不吝大量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默读课文小节,提醒学生从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一个标点中来感悟父母之间的爱,并作批注。

这样的潜心默读,是与文本、与作者的零距离接触,彼此进行了情感的交流,达到了心灵的融通,学生为精彩的动态表达做好了“喷发”准备。

定能生慧,文本的意义就是学生在静静的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这也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思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以写代说,激发表达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用笔来代言,可以给予每个学生公平表达的机会。用笔表达的过程,记录了学生思索的轨迹:它可以及时地捕捉、记录下学生在阅读中闪现的思想火花,使自己的阅读个性得到张扬;而且,把“写”挤进课堂,体现了语文本体的回归,实现了语文教育的双赢。所以,教师应该寻找机会,让每个学生不遗余力地用笔来表达。可以随文批注,这样学生在交流时就有了十足的“底气”,有备而来,蓄势而发,不再是原有水平的简单重复,已加入了深入、缜密思考的元素;也可以用好教材这个例子,适时地仿写,打破少数即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垄断课堂发言权的局面。

四、恰当评价,保护表达的激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意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孰是孰非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又提出: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把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好评价的“度”,不仅需要肯定、激励的评价,还要把艺术、巧妙的评价转化成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动力,使学生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使学生表达的火焰不致于刚刚点燃即被掐灭。

参考文献:

爱默生随笔篇9

有一种幸福,在时光中蔓延。

常想:如果不是在千万次擦肩时的那一次回眸,那一抹微笑,与你相遇,在这个花开的季节你的身影轻轻划过我的心海荡起层层涟漪。

从此,让我的思念随风飞扬,于静守流年中把你深深牵挂。喜欢上一个人,可以隔千山万水的守望;亦能执手相伴百看不厌。如果说你是那盛开的百花,我就是那衬托百花的绿叶。风起时默默陪着你;雨落时默默伴着你,任时光飞逝静守清莲;看沧海桑田我心依旧。

心似海,情似花,一片痴心可曾错付了谁?时光,将你我的故事,在岁月的素笺上,裁云为纸,折柳为笔,清露为墨,为你,为我,书写一场传奇;任其地老天荒,我们终是没有辜负彼此。在寂静的岁月里谁将一颗写满思念的心深埋在红尘深处,待到春暖花开时生根发芽。想你时,拈一只墨笔,在寂寞的文字里,许你一场春暖花开,待经年想起,是生命最美的印记。

岁月裹着时光,吹落一地思量。静坐红尘,用笔尖的墨韵,勾绘流年将情愫深藏在心底。曾经是今天的分割线,将往事搁浅,让心海的记忆依旧在轮回的季节里吟唱。流年辗转,时光摇曳岁月深处的冷暖,携一缕花香,静守内心安然。执一抹淡淡的微笑在红尘深处,轻拾一片绽放的芳香融入岁月,将思绪搁浅,尘封深藏。那一抹溢在心底的暖意,便是岁月沉淀的芬芳。

跳动的旋律颤动的心,将谁的青春在指尖舞动。今生与你相遇在梦里,来生我愿是夏花,开在你的心上。如果说,你是我一笑回眸的倾城,我就是你的地老天荒期待。心有灵犀,两俩相望,让牵挂深埋,种于心海,在想你的季节让心不再孤独。将思念碾碎,融入墨中,写在字里行间让影不再孤单。

云烟深处,当我用时光之笔,将最美的遇见写在心间。在悠悠岁月中,觅一处安然,听醉风月,看谁无殇,将两情相悦,融进岁月的诗行。或许是想要的太多,要求的太多,才会让我们失去的太多。走过时光,回首经年,那些我们在岁月里越走越远逐渐遗忘的曾经,在记忆的倒带里慢慢绘成了思念。任思绪蔓延,你依旧是我那无悔的牵挂。今夜,我将思念寄托在纷飞的细雨中,让烟雨带着迷离的牵挂飘落在这个落寞的季节。

用岁月做笔,化时光为笺,编爱做韵律,以情做笔调,从浪漫写到平淡,从红颜写到白发,任岁月平淡了流年,任时光抹去了激情,我心依旧无怨无悔。徘徊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你左我右,一次转身的回眸,你就这样烙印在了我的心海。轻叹时光,遇见倾心,就让我的微笑从牵着你的手开始。

时光如水,悄声无息的划过了我的流年,遇见你,让我的心在红尘深处荡漾起了层层涟漪。时光不懂,岁月不在,如果说年少轻狂的失落让我后悔,那么为爱痴狂的执着便是我的无悔。如果说,你是我那无悔的期待,我愿用余下时光在岁月的丰碑上为你刻下永恒不朽的爱恋。

爱默生随笔篇10

风轻云淡,春园昨日。愿作比翼鸟只是无奈有缘无份,思念调调跳动着每一份呼吸,怀念的音符挂满每一片云朵,清风轻轻带来花香朵朵,醉了女子容颜,醉了女子一生情,心儿静静睡在了荷花芯,一起荷塘月色漫漫,一起唯美,一起美丽着整个夜晚。

蜻蜓轻轻触碰那碧深色湖面,轻点那圈圈涟漪,每一次微动,都是对你的思念。孤单身影落寞心,愁情悠悠青山绵。鸟儿放歌云对月,迟迟不见音信无。山高水清风月晓,难见情缘意初画。秋风寒冰数落日,夏绝言句纷纷散。撕裂昨日梦不醒,难听耳畔啸笛声。

秋叶诉往空落寂,只藏深山无人问。两行泪多行愁廖,轻轻点上烛火灯。心中情缘梦中人,只见荷花轿容色。不问来时愁情话,对酒吟唱终不悔。青灯烛摇默花开,思君情真喉哽咽。陌路顾盼两相对,只见云儿空上浮。孤单对月风知晓,慌慌终日人消瘦。

情儿见行见远,思念以升墨夜。独味漫步旧时往,星光点点如梦影。长丝伏案字字泪,知己已过万重山。梨花带雨情带伤,美情已成昨日景。琵琶弹奏绵绵乐,泪水颗颗冰花开。冷漠孤冷心知明,寒梅愿开夏日节。怀诉过往意漫漫,风月也愿对放歌。

情深深意珍珍,思多多念常常。云海浪漫景难乐,哭成泪人君不知。一杯青花酒邀风歌,一张心事简承载女子心。花开花香花美添诗色,君爱君情君意谱音调。日出日落不见意中人,星空月影孤影紧相随。荷塘月色独步醉,梦醒时分月依旧。

风清清月难圆,花开花落诉情泪。笔笔拨弄琴铉音,悠悠扬扬落君怀。蝴蝶吟诗对画作,轻轻彩色淡描柔。云花开满思念雨,落入凡尘涟漪诗。轻轻舞姿心路漫,春水一去不复返。桃花难见夏景夜,冬语盛开默默美。墨香香孤冷艳艳,只盼来生缘风月相拥。

水中月镜中花独醉女子颜,轻摘轻绕那最初的爱恋。天籁之音跳动思念音符,暖暖意情缓缓落梦里画。山青青云淡淡,秋水伊人心似冰。花娇娇雨柔柔,夏花秋月入心田。不见初见空竹曲,江山如画情如海,倾情依偎梦画人。

三生石梦忆初醒,泪花朵朵不见风。久别相见不相望,枯萎花情挂冰颜。琴铉断音调难乐,只恨无缘相对月。柔弱女子感伤眸,寒霜倾尽荷叶滴。飘散飘散雪花情,醉生梦死化蝶舞。解酒消愁爱难拥,孤落伊人语柔柔。风丝丝酒浓浓,意相顾不等决裂歌。

青灯月下细细描,含情默默泪雨花。笛声风声潜入夜,心醉最情陌陌路。零落花瓣留蕊心,枯叶伤怀对字语。山一程,水一程,意依往。月无眠,青灯照,花语翩翩,与爱共舞。星儿美幻影,独醉酒千杯。诗情北调调,是否入君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