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十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19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1

关键词案例视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42-02

小学数学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数学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的实践性,因而在新时期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借助于案例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偏重于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不能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一方面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另一方面数学知识用于指导生活的目的也不能完成。因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学习上。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中除法知识教学时,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学法的目的,或是学法的作用,如学习了除法之后就可以应用除法来进行一些生活中的简单运算。比如有9个苹果要均匀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应该分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了解了除法的用处之后,对除法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而在教材设计上,人教版中也大量运用了很多图片来解释除法的含义和学习意义,在第四册当中就有这样一道例题,问题是15个小朋友做游戏,要将其分为三组,那么每组有几个小朋友,也可以反过来问,每组有5个小朋友,那么15个小朋友可以被分为几组。通过这样的问题和情境图片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当堂进行实践,将15个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各5位学生,这样直接直观的演示能够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案例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多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位置,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同时在数学解题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当中也多是由教师直接将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来自老师的解题方法,缺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因而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例如同样在进行除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前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情境,然后在情境中运用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整千、整百除法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两位数的除法问题,例如9除以3是多少,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回答出来是3,然后再让学生想像一下,9除以3实际上就是将9平均分为三份,这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手头的火柴棍或是橡皮等等进行实际演示。在充分复习了前面简单的除法运算之后,教师可以逐渐加强难度,如果9扩大十倍之后,90除以3是多少,900除以3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学生在前面的复习当中已经了解了除法的本质,对于900除以3这样的问题,就会自觉将其转化成900平均分为3份,问每份是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够自己得出900除以3是300这样的结论来。通过自我探索和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增加学生自主研究空间

从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可以看出,在后期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研究空间越来越重视,因而教师在研究数学教材时也应该注重研究空间或是学习空间,以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例如在讲授三位数的乘法问题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可以从二位数乘法中来获得经验,让学生利用二位数乘法中的相似方法来尝试解决三位数的乘法问题。例如求110乘以110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11乘以11的计算,然后用这一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来计算110乘以110。通过这样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对自主进行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没有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教师则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纠正,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2

一、建立典型教学案例,树立教育典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需要满足五个基本条件,才能够让小学数学顺利开展,完成授课目标。第一,小学数学案例的选取内容必须要包含所学的基础知识要点;第二,案例的选取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具有典型性,日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依靠这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举一反三;第四,数学教学设计的案例必须要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第五,案例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谁的投篮准确度比较高?”这一个案例习题。“蓝队两名队员,他们分别是花花和飞飞,在体育课的投篮比赛中,花花投了10次,进球9次,飞飞投篮10次,进球一次;另一对为红队队员,他们分别是小王和小李,在体育课的篮球比赛中,小王投篮10次,进球5次,小李投篮10次,进球7次。请问,红蓝两队的投篮比赛中,哪一个队伍的准确度更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自由讨论,最后抽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来进行回答。一个学生代表认为红队的准确度高,因为他们投篮的总数比蓝队的要高;而另一个学生代表则有不同的发表意见,他认为蓝队的准确度更高,因为蓝队中的花花在投篮十次的条件下,投中了九个球,他的准确度很高。教师在两方代表的意见发表完之后,可以进行总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但是我们在讨论红蓝两队投篮的准确度的时候,是不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窃窃私语,回答出:“每个队伍都有两个人,我们在比较准确度的时候,应该每一个人都考虑在内。”教师点头,并引导学生:“那么,如何同时将两个人的投篮成绩都结合在一起,进行队伍之间的比较呢?”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中。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平均数这一概念和具体的运用方法,学生们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平均数运算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二、正确引导优势发挥,教育由浅入深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提出案例、分析案例、解决案例,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来。

比如说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粉笔盒和一根丝带,给学生们展示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首先,教师用粉笔盒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请问这个粉笔盒上,有没有长方形?”学生们回答,有。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指出粉笔盒上存在的长方形。之后继续提问:“那么,我用我手上的这一根丝带,围绕着这个粉笔盒其中的一面长方形转一周,那么这个丝带的长度代表着什么?”学生们陷入思考,教师就可以公布正确答案:“这根丝带围绕这个长方形的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再让学生们看书中对于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学生们经过教师刚才的示范,已经对长方形的周长有了深刻的印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之后,教师再由浅入深地讲解相关的题型,有利于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一整套有规律的解题思路。

三、合理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地创设情境,对于学生理解题目、解决题目,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比如,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接近于学生生活的题型,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解题的情境中。“小花有一个书柜,书柜一共有五层,每一层的书架上都有十本书,请问小花的书柜里面一共有多少书?”在学习乘法之前,学生们只接触了加减法,教师出了这个题目之后,大部分同学都会按照以前学习的加法来运算,耗费时间。教师可以等学生解出正确题目之后,说:“同学们,我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让大家能够马上算出小花书柜里书的数量,请大家翻到书的xx页,我们今天来一起走进乘法的世界。”由一个简单的小题目,让学生们迅速地投入思考中,然后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3

(一)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深入学习理论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对课程改革适应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特别要提高新教师的语言素质和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案例或论文。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要进行扎实的专题或课题研究,从而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如下: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设计好课堂练习。

3.建立好博客,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

十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3、交流典型的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十一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

2、认真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迎接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

讨课、认真评课。

4、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活动。

十二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准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级进行学习。

3、建立学生练习的档案。

4、准备好课题组的课题资料,以迎接检查。

一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填写评价表,做好评价工

2、做好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

3.做好学生的期末复习工作,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夯实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待数学课堂教学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寻求实验的突破口。

3、个案分析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反思途径和方法。

4、集优法。收集整理课题组数学教师及其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反思的案例,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形成优秀案例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范本。

5、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6.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三、本学期研究内容

1、对教材的理解、对基础的掌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4

教师要能控制研究学习过程。研究课中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先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并非易事。教师没有控制力将难以组织完成研究性学习。所以我们必须重点抓的两项工作:一是做好引导、检查和评价工作。引导包括出好研究题目、指挥学生始终围绕主题展开学习研究;检查指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如是否参加小组讨论、课堂回答、递交报告分析等;总结评价不仅是对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更要对某些常常忽视研究学习的学生的表现情况,甚至是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突破点是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研究课中教师不是以学生的外貌特征为区别学生的方式。诸如“第三排左面那位女同学、戴黑框眼镜的同学……”的提问方式要坚决杜绝。教师要能记住学生的姓名,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一些背景材料,这样才能在讨论中适时适当地请学生回答问题,掌控学习场面。诚然,教师记住几十个甚至上百人难度很大,但只要做到学生就会因被尊重而有所触动,接下来的教师引导、评价等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二、研究课中的学生准备环节

(一)学生专业阅读

学生阅读的内容是教师指定的专业书籍、法院判决、法律法规等。每堂研究课都有教学目的、计划和内容,教师围绕需要解决和掌握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而不是简单放任学生盲目寻找,这样就失去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阅读数量上应该适当,如果信息量太大,则学生可能有畏难情绪或能力不足。信息量太少,不足以构建知识。对于指定阅读的资料,要求学生精读且做读书笔记。必要时建议学生复印重要资料,可在资料空白处提炼作者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等。阅读准备是之后撰写案例核对表、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呈现的基础。要求学生完成并作为确定成绩的依据。

(二)填写案例摘要核对表

这是研究课的一个关键性和基础性问题,过往我们采取过案例、辩论等授课方法也布置了题目。但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缺乏规范性要求以至于课前探求呈现盲目性甚至偏离方向,使教改虽具其形却难副其实。我们借鉴了美国案例课中填写案例摘要核对表的做法,把学习内容格式化(虽然形式确定但表达不限),让他们模仿研习和反复训练以达事半功倍之效。案例摘要核对表内容包括:案例的出处;诉讼当事人;事实确认;问题确定;裁定;推理,确认;程序性命令确认;评论概括;你自己的观点和分析,你自己关于更理想的判决结果的标准和设想[2]。

(三)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在案例摘要核对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台湾著名法学专家王泽鉴先生通过对中外法律教育的考察和自己研究的经验得出“写作可以使人深刻,写作是学习法学的基本方法”的结论[3]。美国和德国的法律职业教育公认为比较成功,王先生在美国看到图书馆中所有的人都在写报告,每个人面前摆好多书,因为要写所以学生必须查阅资料;德国的法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学习案例,写报告。他本人每天写作看书保持8个小时,从未间断。我们从中看出“写作”对于培养一名合格的法科学生及造就一位出色法律专家所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案例分析报告必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它不同于纯粹的理论学习,可以给出不同的理论选择,可以面面俱到。而案例必须给出确定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作出最佳选择,不能模棱两可。学生被要求给出确定的方案并进行充分的法理论证,如果没有现成答案就需法理推理,这个过程离不开查阅、比较、分析,组织语言表达等,实际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它对培养提高学生思想、技能、知识等综合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基于撰写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对学生写作部分要求较高,加大其在平时成绩中的考核要比例。同时教师必须对案例或问题分析报告进行检查和评价。但是学生人数多,逐个检查不现实,我们要求教师采取典型分析的办法进行,如选择一个比较完善或缺点较多的案例报告进行点评(学生自愿提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指出其可取和不足之处。这样在个人研究—共同学习—大家评判的循序渐进的研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新的知识点,使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汲取信息。

(四)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的目的在于给每个学生以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普通本科班通常人数在60人左右,一堂课让每个学生发表意见显然不可能,这样除了少数发言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变成了被动的听讲者,这就等于把听老师的讲授转变成了听少部分学生的讲授,其他学生并没有自我学习的感受和体会。而小组讨论就可提供人人参与学习的机会。鉴于此,每个小组人数不过超过10位,一般为7-8人,这样既有讨论的气氛又避免人数过多导致讨论时间过长引起学生的疲惫和松懈现象。小组讨论有利于达到研究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它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检验自己思想和分析的机会,逐渐培养起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信心。有些同学在全班面前表达观点时会缺乏自信,但如果先在小组中得到较多锻炼,渐渐地在全班面前胆量就会增加,自信心就会增强。小组讨论可以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开展工作。这种团队协作习惯和精神的养成有利于提高日后工作生活的适应性。小组讨论还可以提高学习研究的有效性。集思广益,每个人都有思想火花,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可以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效率。小组讨论可督促学生参与学习,因为小组讨论人数较少,浑水摸鱼或不参与太过明显,加之教师有考核要求,使一些想混混过关的学生提高了参与积极性,保证了研究课质量。

(五)课堂呈现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5

一、高职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认识偏差

笔者以工商管理专业、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和质量管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他们在《管理学基础》、《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由于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和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不强,导致高职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些偏差大致可以归结为定位于知识的学习者、痴迷于典型企业案例和纠结于数学公式推导。

(一)定位为知识的学习者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工商管理学科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学习者则显得视野太过于狭隘和眼光不够深炯。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的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那些教材上的相对比较系统成熟管理学知识,而对管理学理论发展前沿则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他们把精力放在管理学知识“是什么”(what),而不是聚焦于“如何”(how)发展和创新管理学理论。又如,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对创业实践跃跃欲试,但对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却不感兴趣,管理学知识的应用就更加无从谈起。缺乏管理理论指导的创业实践是盲目的,而且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这样的创业实践需要承担更大的商业风险。

(二)痴迷于典型企业案例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商学院,主要是指教学者以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管理案例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对案例材料进行判定、分析和研究,揭示案例中各种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适合于教授工商管理学课程,并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然而,高职学生片面强调案例的重要,忽视理论知识学习,这导致他们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缺乏理论依据。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流程管理》时痴迷于单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并认为管理学教学和研究必须要有单案例分析,完全没有意识到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存在。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很长的篇幅,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使用太多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二是高职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对不高,没有掌握一些重要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比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回归分析。

(三)纠结于数学公式推导

质量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质量管理》课程时,会遇到很多有关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数学公式,而教科书上也没有给出如何推导这些公式,因此他们就往往纠结于数学公式的推导。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加上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没学好,这导致他们在学管理学专业课时出现的数学公式感觉很陌生。由于高职学生不知道这些数学公式是如何得出的,而且这些公式相对复杂,这使得他们对后续的数学公式在管理现实背景下的应用失去了兴趣。如果说数学专业的学生侧重于数学公式的推导的话,那么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则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公式的应用上。

二、纠正认识偏差的措施

在发现高职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后,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帮助学生们纠正偏差,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主要促成以下思想认识的转变: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造、从案例分析到数理统计和从数学推导到公式应用。

(一)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新

知识学习者是理解和记忆知识,而知识创造者则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管理学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应用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高职学生不应仅停留在管理学知识是什么的问题上,而应该关注如何创造知识。教材一般反映的是较成熟的理论,而最新学术期刊一般能反映本领域前沿、热点和新的理论成果。因此,笔者建议高职学生应该到图书馆阅读一些权威的学术期刊,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高职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撰写文章和教材,而不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读者。

(二)从案例分析到数理统计

尽管案例教学法在丰富教学内容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想把管理学真正从艺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还得依赖于数理统计分析技术来证实研究结论的一般性。因此,高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比如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高职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面向操作层面的课程,诸如“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会计、电子商务”等,教师应该用大量的图表来进行讲解和过程分析;涉及到数学方法时,应有现实背景丰富的例题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方法和技能;面向决策层面的课程,诸如“战略管理、技术战略”等,教师应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从数学推导到公式应用

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需要把学习重心从数学推导转移到公式应用上来。知识(公式)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应用于管理学的习题中;第二,应用于后续的专业知识构建;第三,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知道数学公式的适用情形,即在什么样的企业管理背景中使用什么公式。高职教师应该强调公式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一些和企业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点,启发大家一起思考与讨论。另外,高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善于使用数学公式,而不是纯粹的文字表述,这样会使他们的工作报告更精彩。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6

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

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

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

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

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基本格式

书籍类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开题报告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课题开题报告案例【二】《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xx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7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美国商学院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1.005

GraduateCaseStudy:americanBusinessSchool

experienceandimplications

LanGYongfeng,SUnwenyuan

(nanjingaudit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1815)

abstractCaseteachingisnotjustanewteachingmethod,oranewteachingphilosophy.Caseteachingemphasisonlearningfromeachotherandself-learningamongstudents,graduatestudentshelpdevelopawarenessoftheproblem,innovationandpracticalability.experiencefromtheUnitedStatestoimplementtheideaofbusinessschoolcaseteachingandcaseteachingandotheraspectsofthecasewillhelpraisethelevelofgraduateteaching.

Keywordsgraduateseducation;americanbusinessschool;caseteaching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所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换句话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案例教学方法直接反映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尽管国内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已有较长的时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形式重于实质、案例陈旧或脱离实际等问题。本文在对案例教学实践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其对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的若干启示。

1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追溯至19世纪在医学和法学教学中的应用。英国的贝利斯(Bayles)在1829年最早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法学教育中。他认为,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加有利于学术观点交流,更加有利于师生互动学习。1921年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其主流教学方法。其后,美国各商学院也相继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进行实施。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至今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进行mBa培养后,案例教学法在商学教育中才获得了一定的进步(赵纯钧等,2003)。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相关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学科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把握学术动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顾明远、孟繁华,2003)。案例教学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以教师为核心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升华(刘刚,2005;2008)。因此,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为基础,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研究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创新型自主学习过程,更加注重于知识的创造和学术素质的培养,而不应当是简单、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实事件发现关键问题所在并能发掘出问题的实质。案例教学法强调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知识生成的过程,通过对来自现实事件的案例的阅读、学习,实现从现实案例中主动发现问题,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其次,研究生学术素质的培养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其对新事物、新观点等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善于吸收新观点、新方法并能将其与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实现进一步创新的目标(孙伟、陈涛,2015)。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研究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有利于培养其接纳他人不同的观点、修正自身先前已形成的观念,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新的观点、知识和技能。第三,案例教学对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研究生以现实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以及教师总结等环节,研究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深化了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拓宽了自身的研究视野,有助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教师的探讨、争辩、质疑这一动态学习过程,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争论和质疑的过程,也可以使教师不断吸纳研究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教学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改善。因此,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

2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经验

2.1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教学方式

20世纪70年代起,在管理学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由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美国高校的商学院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并被积极引入到美国各大高校的商学院研究生培养和教学中。如表1所示,从美国主要高校的商学院教学方式组成上看,案例教学均占比在30%以上,其中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弗吉尼亚达顿工商管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式占比达到100%;mit斯隆管理学院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方式占比为50%。课堂讲授和实地项目等教学方式的比重在不同高校的商学院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实地项目所占比重较低,而课堂讲授方式所占比重在50%以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课堂讲授方式则占到了60%;UCLa安德森管理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工商管理学院以及mit斯隆管理学院则没有实地项目等教学方式。

2.2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

如前所述,美国高校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受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做法影响最大。但各高校在师资、学生素质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我们以加州州立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对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分析。

2.2.1教师与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授课方式而言,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案例材料进行准备和预习。在组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阶段,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案例分析讨论方案的每个细节,包括如何提问、启发以及调节课堂讨论气氛等各个方面。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研究生的案例教学中,每一门课程均有一个由3~5个任课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小组(teachinggroup)。案例教学小组成员采用集中备课,共同开发案例,共同制定教学手册,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其中,教学手册(teachingnote)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上课流程、讨论预期和总结归纳等部分,内容详尽,是需要案例教学教师严格遵循的案例教学指导手册。在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研究生案例教学是一个集体的任务和行为。

教师在案例课堂讨论前一周将案例材料发放给研究生,供其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熟悉案例背景内容,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判断,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初步的解决方案。在学生个人对案例学习后,由小组中的某一成员召集小组讨论会,就该案例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小组讨论。这一讨论过程,使得小组内成员间形成充分的思想交流,但不要求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结论。

2.2.2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学生成为课堂核心,教师则主要负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提出相关问题以促使课堂讨论不断深入。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发言,其在案例讨论中表现会直接影响其课程最终成绩。学生在课前的认真准备以及在课堂上的讨论表现成为其能否获得该课程较高评价的关键。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学生会竭力避免陷入沉默,积极与其他成员交换想法、观点,成为案例讨论的积极参与者(王少飞等,2014)。

教师需要时刻把握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语言、手势以及表情方法来调动课堂讨论气氛。在此环节中,教师会事先设置案例讨论的规矩,以防出现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间发生语言攻击和案例讨论为某一个学生小组“绑架”的问题。当课堂讨论陷入沉闷、乏味时,教师及时抛出与案例紧密相关的问题,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或分组讨论并指定小组进行上台汇报讨论结果等,使课堂讨论始终处于紧张、热烈的氛围当中。当课堂讨论出现跑题时,教师则及时通过提问或总结的方式将讨论拉回到案例分析的要点上来。这需要案例教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案例课堂讨论的经验和娴熟的讨论控制技巧。同时,综合运用板书、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也有助于将学生精力集中于所要讨论的案例上,并能吸引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在课堂讨论结束前的总结阶段,教师会通过板书或投影的方式给出案例分析的框架,并让学生进行总结或给出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地对课堂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总结。教师会强调案例分析的结论是不唯一的,即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可能正确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2.2.3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后总结

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会就学生的表现给出公平合理的分数,并形成详细的教学总结。同时,教师还需要就本次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找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以帮助表现欠佳学生提升案例学习、分析、讨论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安排在案例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走进新教师的课堂进行案例教学旁听,找出新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报告,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水平的评估和帮助的稳定关系。

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后,需要综合各方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见解来撰写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总结出一套针对此类问题的概念框架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框架,以便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能得以实际应用。

2.3案例教学的支撑体系

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有赖于高质量的案例库的建设,有赖于具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师资、案例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和相应的硬件支持。

(1)案例库建设。美国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十分重视案例库的建设。各高校的商学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案例库,并且其案例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企业、管理领域等,如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案例库中有近千个案例,而哈佛大学的案例库中则有8000多个案例。同时各高校商学院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持续不断的更新,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案例得到更新。这些案例基本上来自于案例教学教师长期跟踪、调研特定行业、企业的成果,如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教师就曾长期在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经验,并持续对行业、企业进行跟踪研究,这就保证了课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具有现实性和前沿性。

(2)美国各高校的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并在新教师的培养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通常,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相关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随堂听课,并在课后与新教师就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总结等方面给予详细的建议和指导。教学资料实现充分的共享,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参阅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料并可以就其中的问题向其他教师咨询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这一新教师培养机制确保了其在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具有数量充足的教师资源,且这一资源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

(3)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具有完善的教学辅助支持体系,以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其教学辅助人员众多,并能够提供诸如专业化的案例教学信息平台以及案例教学流程化管理的服务。这些教学辅助是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提供高质量案例教学这一目标所展开。同时,学院会为案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如建设案例讨论教室、学生小组讨论中心等,同时也为案例开发教师提供相当数量的案例开发资金等。

3研究启示及建议

美国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对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建设和提高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1)加强本土的案例开发和案例库建设。研究生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优劣,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将国外案例拿到课堂上进行教学存在着脱离中国学生生活实际的缺陷。这会导致学生在案例分析时不能联系到中国的实际,最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加强中国本土案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案例开发需要教师真正对行业、企业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与企业紧密合作,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案例。这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三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及学校对案例开发的资金支持。学校应建立案例库,并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实现案例在教师、学生间的充分共享,以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2)加强研究生案例教学师资培养。实现案例教学目标,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是关键因素,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刻不容缓。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将国外高水平案例教学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为国内教师提供集中培训以提高国内教师案例教学授课水平。同时,将国内教师选送到国外具有高水平案例教学的相应学院进行集中培训,让国内案例教学教师切实体会国际上高水平案例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学习案例教学相应的技能,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授课水平。

(3)改革研究生考核机制和教师考核机制。学院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的研究生群体,确定案例教学所占比重。通过多种渠道向研究生说明案例教学的价值,使研究生切实认识到案例教学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研究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来。改变以往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切实加大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比重。以考核改革促使研究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将能力培养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改变当前教师考核重、课题申报,轻教学成果的局面。将教师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师考核中,并适当加大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等所占比重。激励教师切实将精力投入到案例开发、案例教学中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4)加大案例教学资金投入。高质量、高水平的案例教学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国内高校应在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开发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往往需要对行业、企业持续数年的跟踪研究,这意味着案例开发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来实现高质量案例的开发。这需要学院对教师、项目组在案例开发以及案例库建设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高质量案例的开发和案例库建设。同时,在人员配备上,教学辅助人员需要为案例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将案例教学教师从流程性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当中去。

最后,在国内mBa教育和专业硕士培养中,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经验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但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mBa以及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间存在差异,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在教学方式中所占比重、案例开发和选择的类型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否可以在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中直接运用?如何在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构建和完善?这是国内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实施、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孙伟,陈涛.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哈佛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基于哈佛商学院pCmpCL项目的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刘刚.认识真实的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J].数字商业时代,2005(9).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8

【论文摘要】目前对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尚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区分,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规范。本文从目的意义、定义内涵、基本要素、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等方面,对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对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应有如下几个特征: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要有隐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思想、信念和理论,等待读者去解读、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只是一个平淡而肤浅的故事,就没有教育意义。

根据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义:“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实际上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实践的记录,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学”的案例。

在教学案例所记录的教学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关重要。

从internet网上搜索发现,“教学案例”一词还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的统称,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分析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绍、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称之为“用于教学的案例”,这与本文所指的专门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是不同的。当然,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讲故事”,原本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长期以来被“科学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将之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波尔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将叙事界定为人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意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讲教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来研究教育问题。抽象一点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2,3]。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分类很多,也很不统一。比如有将教育叙事分为“真实的教育叙事”和“虚构的教育叙事”的;有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的;有分为“调查的教育叙事、行动的教育叙事、虚构的教育叙事”的;还有分为“大叙事、小叙事”的。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基础指前一个教学活动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学任务是在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如班级学生的总体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

2.教学过程

即教学实录。它忠实地记录整个教学活动的细节,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后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学生对某一教学结果作出会心的微笑反应,这样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间的,但却包含许多学习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教学往往是具有某种结构的,应真实地记录结构以及结构内的内容细节。

3.教师反思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的自我评价性介绍。可以由教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设计者提出有关问题,任教教师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对象。一些研究者还主张,教师反思中还应提出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4.学生反馈

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学案例所缺少、而笔者特意强调的内容。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师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所收集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评价。从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学习者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对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四、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情境描述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要生动、引人入胜。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夹叙夹议。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问题或矛盾解决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进行描述。

4.反思或评析

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

1.相同点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

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

(1)目的不同

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研究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2)有无主题

姜瑛俐认为:教学案例要有主题,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只有问题没有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是案例的灵魂和精髓,问题是案例主题的支脉。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案例主题要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教育教学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个别情景或特殊问题[4]。

(3)方法不同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从实践到解释性见解”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教学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修正理论”的途径。教育叙事更强调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没有事先的安排与设计,主要是事后的感悟与反思;而教学案例事先往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事后要有系统的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带有较浓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论。

(4)范围不同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学案例要更加宽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教育叙事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去体会、去挖掘这些教育故事的内涵,因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丰富性与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5)文体与结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对文体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格式与规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学案例虽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与规范,但相对教育叙事来说,还是要严格一些,结构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叙事更强调可读性、故事性,而教学案例虽也要求有可读性,但更强调逻辑性、规范性。例如,对背景的描述,教育叙事侧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与场景,而教学案例则侧重于描述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反思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侧重于感悟,教学案例则强调理性分析,而且还要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采取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总之,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虽比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区别,研究者不可不细加辨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管理,2003(9):11-13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学习效果影响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12.031

abstracttoimproveprofessionaldegreemasterstudentseducationqualityandinnovateincourseteachingmethodandtostudydifferentteachingmethodwhetherleadtodifferentleaning.thepapertakescourseriskanalysisandevaluationmethodofenvironmentasacaseandteachthecourseusetwodifferentmethodsthatistraditionalclassroomteachingandcaseteachingingrade2012and2013.theresultsshowthatcaseteachingmethodhashelptoimprov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theabilityofanalysisandsolvethepracticalproblem.

Keywordscaseteaching;leaning;effect;professionaldegreemaster

0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后2013年,为全面贯彻规划纲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该意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该意见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要求“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也刚2014年9月也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撰文,①阐述了如何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中第二条建议指出,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形成用人单位评价高、毕业生就业好、考生报考愿望强这样一个相互促进的健康发展的态势,要达到这一目标,其关键是培养单位要改革培养模式,办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

合肥学院自2011年成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承担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毕业综合能力鉴定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②③其中理论课教学环节加大了案例教学即是其中重要的转变之一,适时适应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民革的意见》的要求。

为探究案例教学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以笔者承担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课程为例,对比分析案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历时2年,分别以2012、2013级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对“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课程进行教学,即2012级研究生以纯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也包含案例分析),而2013级研究生则以课堂教学与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之后对比分析两届学生上课率、学习兴趣、参与课堂讨论、考试成绩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差异。

2结果与讨论

2.1学习积极性(兴趣)的变化

由于“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课程是选修课,因此,并不是全体研究生都需要参加本门课程的学习,之所以选修了该门课程,同学们主要是出自兴趣或者导师的建议;然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比如临时参加导师的课题实验、学习兴趣降低等),在2012级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到课率往往很难达到100%,同样在2013级学生课程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课堂教学缺课率在5%~20%之间;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更好地把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在2013级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改变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具体案例有:经开区污水处理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故障树分析、、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工艺生产故障树分析、联合利化公司污水处理站突发事故分析、吴山危险废物运行突发事故对周围环境影响风险分析);从改革教学方式后的教学效果来看,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这从同学们的到课率即可看出,在2013级4次企业现场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次计4学时),学生到课率为100%;另外,案例教学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也可从我们发放的《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表》反馈的信息获知;例如在2012、2013、2014等3级研究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从回收的70份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对“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你更喜欢那种授课方式?”提问,选择“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的选项在2012、2013、2014级同学分别是100%、89.7%、96%;可见绝大多数同学更加喜欢企业现场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现场案例式教学更加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的提高;但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学们更加喜欢企业现场案例式教学,但绝大多数同学同时也认为,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只有两种授课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2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变化

为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是否有利于同学们对具体案例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变化,笔者比较分析了2012、20132级研究生在课堂案例分析汇报环节的成绩;2013级学生平均成绩为75.5;2012级研究生平均成绩为67,2013级研究生平均成绩提高8.5分;2012级案例分析成绩在良好以上有1名同学,占6.25%;2013级研究生案例分析成绩在良好以上有11名同学,占40.7;2013级研究生案例分析汇报成绩良好以上同学在数量和百分比都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从2013级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中有关案例分析试题所得成绩来看,同学们所得成绩并不理想,20分分值得10分以上的同学只有5名,占18.5%,这说明虽然案例教学有利于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同学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问题的总体能力还比较弱,在缺少教师引导下往往还难以处理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可能与同学们对某些具体行业缺乏了解,知识面还不够宽阔,无法分析某些具体生产环节风险概率的方法和大小;由此可知,虽然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还需要其他知识的支撑,比如某些具体的生产工艺。

2.3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性的变化

为研究案例教学对同学们参与课程教学积极性的影响,我们比较分析了2012、2013研究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发言参与讨论次数的变化;从2012、2013级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在有关案例分析讲解过程中2013级研究生主动发言人数及次数明显增加(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了讨论发言),而2012级研究生发言人数和次数明显不足,只有在老师点名要求发言的情况下,同学们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同学被点名要求发言后说某一案例没有任何观点;说明通过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环节结束以后,在课堂上分析案例《太原市居民吸入途径风险研究》时,结合近几年雾霾天气引起的危害,同学们学习兴趣立即得到激发,在整个课程教学分析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在同学们发言和老师总结过程中,把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完全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中,加深了同学们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风险事件过程的能力。另外,从我们回收的《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表》反馈的信息也可看出,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哪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你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或学习主动性?”问卷提问时,选择“企业现场案例教学”选项的在2012、2013、2014级同学分别是100%、93.1%、100%。

3结论

利用两种授课方式分别在2012、2013级研究生中进行“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课程教学,结果发现,利用企业现场案例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对研究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但我们也发现,这种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也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知识面越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就越明显。当然,上述研究仅仅是在小范围内开展的,研究对象数量还非常有限,案例教学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效果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

本研究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课题项目(2014-JY-096)、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4JY04)联合资助

注释

①孙也刚,唐继卫,朱瑞.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1-4.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篇10

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构建数学学习活动近年来,一些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的课程安排构建思路时,对小学教育学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纵观现状,当前小学教育学正处在一种看似重要,落实起来却不被重视的尴尬处境中。而且师范专业的学生对小学教育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远不及对语、数、外课程的热情高。鉴于这一现象,本文认为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在于增加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基于当前背景下,本文针对如何对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进行有效性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意见。

一、学科性质

(一)学科地位

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为一门专业学科,而小学数学教育学则是数学教育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教育者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关注颇多,更有甚者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这种想法是非常主观且不科学的。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经验,不要求学生推理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和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不同的阶段。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的不断完善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起到启蒙作用,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循序渐进,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专业教育课程

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殊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并且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规范。小学数学教育学能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明确有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高深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错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学理应成为高校培育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

(三)理论应用学科

小学数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以研究理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学和重视实践的教学法不同,它不仅能够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能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简言之,小学数学教育学是集应用和实践于一身的理论应用学科。

二、课程构建原则

(一)科学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学若想成为科学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具备科学性。根据哲学思想的阐述,一门理论是否科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因此,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

(二)实用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但其宗旨是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争取让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探究性原则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几乎是讲与练的结合,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当他们毕业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就会不自觉地沿用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改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方式迫在眉睫,把被动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教材也要做改变,增添实际案例等相关材料,设计学习方案;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讨论问题,改善授课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育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大问题。但是教学方法又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学什么,教师就应该就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所以,这两大问题也可改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是当代学者对数学的深入认识和对儿童学习心理准确了解的结果,这也是小学数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学科内容

根据上文的阐述的分析,学科内容的建构基本形成。

首先,对小学数学教育学具有科学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熟悉与数学相关的一些知识。先要了解数学是一门科学,它不是人类刻意的创造,而是客观存在的真理。它与现实和自然科学都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研究对象很广泛;其次,是熟悉数学的发展史,正确的树立数学观,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了解数学自身特有的特征、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的发展演变等问题。再次,是阅读研究同小学生心理有关的书籍,这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育学应将书籍中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相符合的内容收入小学数学教材。

在实践方面,可以安排教学设计原理和儿童学习数学活动等内容,把教学案例分析插入到理论教学中,并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教学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四、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学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又有区别。

数学教育学理论重在理解,其内容远不如数学题目那样难解。鉴于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自学,把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或者是全班进行讨论。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适时提出学生忽略却又应该被重点研究的问题,对讨论做出总结和评价。

针对实践部分的教学,应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这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采用,而实施这一教学法的重点是提供足够优秀的案例。因此如何收集和撰写相关案例是编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界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已有的、足够好的案例很是匮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材编写组必须要加强案例来源,必要时可以组织人员到小学实践,注意挑选其中典型事例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挑选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课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学要按照新课改的建设要求,以建设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思想境界为指导,全面加强教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锻炼。另外,相关教育人员应当将提升教学水平视为教学重点,争取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在注重薄弱环节的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教学水平,努力建造成具有一流质量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