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28

综合管理流程篇1

1高职院校综合实训课程重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与职业性为一体的综合教育类型,其对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基本工作流程、专业技术、综合技术运用与操作等能力的培养[1],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开设一些相关的综合实训课程,来辅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相关能力,推动学生综合技术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开设综合实训课程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综合实训课程训练通常都是以岗位需求与能力锻炼为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渗透实训技巧,突出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将只有技能中所涉及到的多种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训练技巧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将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实训过程中进行有步骤的演练,这种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开发与训练能够深入推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理论完善,同时还能够有效研究出适应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课程训练模式与方法。其次,高职院校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相对一些普通高等教育来讲,具备自身特殊的需求与特点,不管是其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演练都尚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标准,因此要求不同专业应与本行业实际发展状况及需求进行联系,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方案的设计,以推动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及社会生产需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因此需要给予充分重视,要求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实际社会需求,有效利用综合实训资源,并结合行业新标准,探索出适合物流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与方式。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通过对企业的规范性及典型性进行分析,明确课程所对应的职业需求与岗位要求。从现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的规范化岗位训练是物流管理专业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来讲,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并重视专业实训课程,重视所在行业的行业需求与特点。高职院校要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准确定位企业基本需求状况,并对企业的实际生产与经营状况、企业的关键岗位与岗位需求、企业岗位的安全性与质量要求、企业的基本设备与效益等进行分析与学习,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知识系统性与整体性,推动综合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发。

其次,要对企业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进行分析,同时确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针对市场中的相关行业企业对新技术与新服务的实际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强化技术改造,重视设备的升级与多元化经营管理的实现,进而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实地,积极主动的了解并掌握相关企业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解决现阶段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难题,以确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与岗位发展需求。

再次,要认真分析岗位职业需求,综合提升学生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进而设计合适的实训项目与基本内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根据企业对岗位基本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为中心,并结合学生实际知识与技能现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与知识培训。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重视岗材结合,强调因材施教,即将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与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强调综合实训的基本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需要不断进行专业内部的有效融合,强调实训模块之间的沟通,促进课程的充分开发,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职业爱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物流企业的多种岗位需求。

最后,强调企业产品发展及技术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路线上均具备的前瞻性的发展意识,一方面要强调市场的现阶段需求,同时还关注未来市场的潜在变化,因此企业重视动态的发展,这要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也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及时更新实训知识与内容,突出新技术的应用[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强调持续发展性的基本原则,及时跟踪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新技术与新设备,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方法分析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训教学基本经验,总结出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几种方法:

第一,选择性移植法,即不断吸收现阶段国内外相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内较为成功的综合实训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有选择的借鉴已开发成适合自身院校与自身专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训课程,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教学范围与教学程度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完善综合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二,能力中心的方法,即根据专业实际特点,开设具有相关行业与企业的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用性,强调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求重视对学生自身工作技能的训练,围绕技能培养确定相关的实训内容,比如相关专业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操作技能与步骤、基本方法与训练技巧以及职业基本道德等。另外,在实训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现阶段市场中所需要的新产品与新技术进行相关技术发展动态的实训内容开发。

第三,任务分析的方法。任务分析的方法即充分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按照内容要求进行步骤分解,确定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对项目进行具体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之后对步骤进行分解,突出分步骤的重要性与准确性,这种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确定实训课程基本内容的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管理流程篇2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班级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流程

Delphi7.0是一个可视化界面,可以让我们随时掌控程序设计的进程。microsoftofficeaccess2003简单易学,对我们学习、使用、修改较为有利。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班级综合管理系统利用Delphi7.0和microsoftofficeaccess2003共同设计完成。

1、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班级综合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班级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针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系统。系统的层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有了这个核心,我们才能够按照预期的设计去制作各个子项,并且最后实现它,在这个系统中我们主要是分成7个项目,再细分为14个子项,根据层次图来制作系统。

2、系统各模块代码实现流程分析

2.1登录系统界面

教师或者学生登录教务系统,和我们所使用的QQ登录一样,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错误则返回,反之正确则进入系统可以相对应的设置或者查看相关信息,我们首先进入工程的初始化界面,进入后点击就会出现登录界面。

2.2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界面

本模块用于完成学生基本信息设置,主要包括学号、性别、姓名、民族、班级、政治面貌、家庭成分、籍贯、家长姓名、家长工作单位、当前状况是否在校、入学时间以及入学日期等字段的填写。

详细信息模块的相关设置,用于完成学生联系电话、家庭邮政编码、家庭详细地址以及相片载入的情况,还包括了学生的特长、爱好以及履历。更好的让我们因材施教,极力发挥学生的特长。

2.3学生注册

本模块用于完成学生注册信息的设置,主要包括学号、学生姓名、班级、性别、年龄、是否团员、家庭成分、籍贯、家长姓名、家长工作单位、学生入学注册时间、各注等字段的填写。

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注册的情况,有了注册信息才能有学籍。

2.4学生成绩管理

本模块用于完成学生成绩信息设置,主要包括学号、姓名、班级、课程、成绩、考试类型、学期,可以方便的查询学生各学期各科成绩。凡是有挂科或者是缺考科目的同学都不能顺利毕业,因此成绩管理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也是班主任必须很清楚的一个模块,因为中专学生相对而言自制律比较差,需要班主任老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一个管理,特别是在学校组织补考和临近毕业清考的这两个时间里面,要逐一的核实学生期末考试的信息。

2.5学生学籍变动

本模块是最主要也是最繁琐的一个模块,因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情况比较特殊,而且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优惠,如果开学后去当兵的就可以享受免学费待遇,所以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就考虑休学去当兵。有些学生因为自身身体或者其他原因需要休学,班主任也应该对这些情况进行最快最准确的掌握,在职业院校里面,中专学生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很差,综合很多因素,涉及到学生休学、退学、转学、转班、复学的情况不在少数,因此完成学生学籍变动信息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籍变动模块中主要包括学生退学、休学、调班、复学的信息。职业院校学生因应征入伍、中途退学打工的占据一部分名额,学籍变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2.6班级设置

班级设置是对班级的一个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班级设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2.7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现在的课程大部分有代码,特别是自学考试的科目,每门课都有相对应的代码来表示,有些学生为了提高学历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发展报考一些提高学历的班,在大学中,很多学校的成绩已经进入网络,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那么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

3、小结

综合管理流程篇3

第一,立法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立法对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立法确立了流域管理的目标、原则、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对流域管理机构进行授权。例如南非《水法》依据可持续性、公平与公众信任的原则,通过水所有权国有化与重新分配水使用权,公平利用水资源,确保水生态系统的需水量,将决策权分散到尽可能低的层次,并建立新的行政管理机构。《欧盟水框架指令》的主要目标是在2015年以前实现欧洲的“良好水状态”,整个欧洲将采用统一的水质标准,地下水资源超采现象将被遏制。

第二,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机构是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保证。各国流域管理机构均根据相关立法、协议或政府授权而建。例如莱茵河流域的管理机构就通过国际协议建立了莱茵河航运中央委员会、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1950年)和莱茵河国际水文委员会(1951年)。墨累-达令河流域通过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墨累-达令河流域动议》建立了部级理事会、流域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咨询委员会。美国根据流域法律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通过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协议建立了特拉华河流域委员会。加拿大弗雷泽河流域根据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流域理事会。美国和加拿大通过国际协定建立了国际联合委员会,处理两国跨界河流问题。

流域机构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反映了流域独特的自然人文特点、历史变化和国家政治体制。流域管理机构是流域综合管理的执行、监督与技术支撑的主体,但不同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授权与管理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别。流域管理机构作为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公共决策平台,其权威性往往是各种利益平衡的结果与反映。有效的流域管理机构通常有法定的组织结构、议事程序与决策机制,其决策对地方政府有制约作用。虽然流域管理机构的权限范围会随着流域问题的演变而有所调整,其权威性也会受到来自地方与部门的挑战,但符合国情与流域特点的流域机构依然是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保障。

第三,流域管理的合理权利结构是流域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在流域综合管理的框架下,对支流与地方的适当分权是流域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例如莱茵河流域管理机构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和强化机制,但责任分摊;墨累-达令河流域有18个属于非营利机构的支流委员会,负责所在流域生态恢复计划的制定与项目设计等,每个支流委员会的主席是流域社区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南非成立了19个流域管理区,每个流域管理区由9-18位利益相关方与专家组成一个流域管理机构,他们根据各自的需要提出流域管理策略,并负责具体执行与实施。

第四,流域规划是流域综合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是流域管理机构进行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的流域管理机构都将编制流域综合规划作为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工作,通过流域综合规划对支流和地方的流域管理进行指导,而且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常常是有法律效力的。墨累-达令河流域在流域机构建立之初,就编制了《墨累-达令河自然资源管理战略》,近期又将之更新为《墨累-达令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并编制了《盐碱化防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在1996年洪水之后,莱茵河流域编制完成了《莱茵河洪水防御计划》等规划。《欧盟水框架指令》的核心也是编制流域综合管理规划。根据该《指令》,所有国家的流域(管理)区必须每六年制订一次流域管理规划与行动计划。

流域综合规划的内容包括被广泛接受的远景目标、近期目标、规划期限、组织方式、规划咨询与实施等。从国际流域管理规划的内容来看,传统的规划比较注重工程与项目规划,而近期的流域综合规划则更加注重目标的设定、重要领域的选择、优先区与优先行动的设定,而很少会涉及单个具体的工程项目计划。共同的被广泛接受的远景目标对于实现流域综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欧洲人能够清晰地表述莱茵河流域治理的目标,例如“让大马哈鱼重返莱茵河”“到莱茵河洗澡”等。

第五,引入经济手段与完善投融资机制是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方面。流域管理的经济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澳大利亚通过联邦政府的经济补贴,来推进各省的流域综合管理工作。莱茵河流域管理机构与欧盟则采用补贴原则,如果某国达不到所设定的标准,欧盟委员会将对该国进行处罚。加拿大哥伦比亚河流域则把水电开发的部分收益对原住民进行补偿,用于社区流域保护与教育活动。荷兰通过规范河漫滩的采砂权来筹措河流生态恢复的资金。南非则将流域保护与恢复行动与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年投入约1.7亿美元雇用弱势群体来进行流域保护,改善水质,增加水供给。

流域管理的融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政府投入、项目投入与流域机构服务收费是流域管理的主要融资渠道。加拿大弗雷泽河流域通过流域内对居民每人每年征收0.07加元作为流域理事会的经费来源,而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机构规定不能接受私人或私营部门的捐款。

第六,利益相关方参与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社会公平性的基本形式。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实现信息互通、规划和决策过程透明,是流域综合管理能否实施的关键。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推动利益相关方的平等对话(包括所有水用户)是解决水冲突的最佳方法。按照澳大利亚昆士兰省《水法案》,在制定流域规划时需要进行两次对公众的咨询过程,并要有书面咨询报告。《欧盟水框架指令》提出了关于在《指令》实施中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要求在规划过程中进行三轮书面咨询,并要求给公众提供获取基本信息的渠道。根据流域管理的内容与要求不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机制也有所不同,例如参加流域决策机构、流域管理机构或流域咨询机构,参与规划的制定,参与规划的咨询,参加规划的听证会,以及及时告知受影响群体等。

综合管理流程篇4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我国很多流程工业领域的很多企业单位也根据其业务结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流程工业领域的相关企业单位开始从纯生产型企业单位逐渐向生产经营型企业单位转变。特别是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效率,减少了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周期,因此产品的设计、生产直到投入市场的时间周期成为了各个生产单位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流程工业领域的企业单位构建自动化综合管理体系,对于流程工业领域的企业单位提高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

1流程工业的特点以及管理方面的需求

流程工业对于自动化综合管理的需求和应用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具有一定的基础自动化水平;

1.2生产方式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1.3参数复杂以及测量结果滞后的特点;

1.4优化手段、设备管理、生产环境、目标的需求;

1.5提高工程设计效率的需求;

1.6优化供需链需求。

2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根据流程工业领域相关企业单位的生产特点,本文采用三层架构模式,两套平台系统的结构体系以及高效集成的工作方式完成企业单位进行综合自动化体系的构建。

2.1三层架构模式。

2.1.1eRp层:主要功能是为Rep平台实现相关应用以及构建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的基本构架,根据eRp管理的基本管理方式和理念、基本管理应用实现方法、具体功能以及相关技术应用,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的基本条件。以企业单位的财务项目的指控和管理为管理重点、实现一体化生产经营综合管理平台;

2.1.2生产任务执行管理层:主要是负责对一体式综合管理平台的相关应用进行控制,应用现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和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包括网络通信应用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数据检测功能以及系统关系数据库主要应用管理,并且对这些主要功能应用进行有效的集成,构架一体化综合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应用以及信息集成框架,建立数据信息管理和纠错功能应用、企业单位物料控制和平衡管理、企业能量平衡管理、优化企业单位工作计划任务、工作任务调度体系管理、工作任务仿真模拟、产品质量跟踪检测、实时信息数据管理等多个应用模块。并且为eRp层提供可靠、真实并具有唯一性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数据支持;

2.1.3.过程管理控制层:该层主要是基于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而建立的系统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很通用性、实用性、扩展性较强的软件,并且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平台实时数据库基本应用和管理、实时数据处理等功能,集成了自动化罐区管理功能,过程优化功能、班级或生产组成本控制管理功能等,为实现有效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体系打下基础。

2.2两套平台系统。

根据流程工业领域的相关企业单位的业务特点,本文采用两套平台系统解决相关企业的庞大数据信息处理需求。在数据管理层中,本文采用的实时数据库是我国浙江中控公司开发的。

2.2.1实时数据库(eSp-iSYS)。实时数据库系统(eSp-iSYS)是构建协同式自动化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eSp-iSYS实时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实时数据采集功能、数据信息存储功能以及web方式数据信息浏览功能和实时数据信息检测功能,并且保证数据的统一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并且支持多种结构的数据交互功能,包括api接口、opC接口、DDe接口、oDBC接口以及oLeDB接口等,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扩展性。eSp-iSYSS实时数据库系统集成了Com/DCom技术与应用、系统信息检测与容错、任务管理控制与调度、高效数据压缩功能、位号映射控制与管理等先进数据信息管理技术。

2.2.2综合集成软件平台(eSp-plantJet)。

eSp-plantJet是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针对流程工业企业研制开发的综合集成软件平台,系统结构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组件结构设计,能支持大用户量及计算量应用。整个系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工厂数据模型、支撑环境、业务处理和人机接口等四个层次。eSp-plantJet系统采用B/S结构来实施,并辅之以工作站上的常用工具软件,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利用己有的信息,从而为解决方案带来了附加价值。

2.3高效集成。

本文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效集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实时数据库与下层DCS之间的高效集成:eSp-iSYS可以通过DDe、opC及自定义的接口与DCS、pLC、FCS等开放式控制系统或者智能仪表连接,并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eSp-iSYS支持包括横河、aBB、FisherRosemount、Foxboro、Honeywell、浙大中控、西门子、omRon等几乎所有的主流型DCS、pLC和FCS等。

2.3.2全系列的先进控制软件:以apC-adcon为代表的先进控制软件,涉及到多变量预测控制、预测函数控制、软测量、模型辨识、物料平衡、数据校正等等方面,这些软件既能够很方便与eSp-iSYS进行集成应用,也能够根据客户和现场的情况单独使用。

2.3.3eSp-iSYS与eSp-plantJet之间的高效连接:由于这两个平台均是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充分发挥了平台的高效联结机制,保证两个平台之间能够正确、及时地进行数据的双向传输。

3结束语

我国流程工业领域的企业,例如石油领域企业、化工领域企业或冶金领域企业等,所采用的传统管理方法为利用计算机(包括数据信息收集、设定值数据管理和控制)、电气化管理控制、各种仪表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各种温度控制仪表、压力控制仪表、液位控制仪表等相关仪表或DCS控制),并根据工作特点进行划分,不同的专业、工种管理和发展相对独立。虽然目前流程工业领域的企业在管理方面做出了调整,但是在大多数企业中,机电仪还是做为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和发展,但是机电仪部门是由多种专业领域组成的,所以在管理时,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因此,可以在机电仪部门中进行实施综合管理,建立一体化的机、电、仪综合业务管理,通常还被叫做电仪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电仪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实现流程工业领域企业单位自动化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论述,主要分析了工业自动化技术在流程工业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本文从流程工业中相关企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入手,分析了流程工业的相关企业对于自动化技术的需求,设计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目前综合工业自动化技术在流程工业领域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希望对流程工业相关企业的综合自动化应用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综合管理流程篇5

1、移动改变物流: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商务信息的随时传递,不仅是人与人的互通,还是信息与信息的互通,其毛细血管属性、去中心化属性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结构。

2、it技术从辅助走向核心,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发动机,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流程、互联互通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已经具备初步的应用价值。

3、电子商务将各种形态的物流企业融合,从相对单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综合性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未来高校专业发展建设的方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势在必行。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9年就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高职),经过6年的探索和教学建设,总结了一套与学院特色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物流管理专业现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品牌专业。

一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系统性教学的重要性

1.1综合性、系统性教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辅以实践教学的内容,并给予技术指导。纵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内容比例已经大幅度提升,如电子商务与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仓储管理操作与运输管理软件操作等,所以学院把优势专业的实操内容融合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教学活动中,把教学重点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和拓展,让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与教学体系推广,把物流管理专业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变得现实、逼真化,可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训练学生的物流系统电子信息方面的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整体效果。

1.2特色化专业建设的目的

在高校开展物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设有自己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变得极为重要,强强联合的专业共建,综合化学科体系的建设是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作为应用型、实操型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应用层面较为广泛,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则更需要以扎实的综合实践教学为基础条件。

1.3综合性、特色化教学的表现特征

现今状况是我国高校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计有一定比例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课程的不统一,师资的不平衡,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具体来说,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特色化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学生对物流的认识

由于物流活动环节多、范围广,所涉面中的专业概念多且枯燥,整体内容也比较抽象,关于计算机软件操作内容犹如纸上谈兵,多元化内容无法关联成一个整体。现代信息化处理的引入,借助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平台,学生了解了最贴近生活的物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把所有实体化的物流内容变成最直观的数据信息;仓储与运输管理软件操作,把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课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其对理论教学中相关概念、理论的理解。

(2)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现代信息化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把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的专业特点添加到物流管理当中去,强强联合的专业建设就转变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全新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无论数据分析、编写程序、信息化处理、软件操作等都有独到的经验。物理管理中信息处理、管理软件操作是与计算机信息管理最紧密相关的,发挥其专业特色,把独创的教学模式融入物理管理教学体系中,开创特色化专业教学模式。

(3)培养“双技术型”物流人才

“双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市场需求状况提出的新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这类人才不仅能担当物流专业性设备操作的一线岗位工作,还能游刃有余的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电子信息操作,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扩大了传统意义上就业的概念,工作岗位的不可或缺性尤为突出,在对于性别要求高的行业缓解男女比例的就业压力,实现社会公平性。人尽其才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作用重大。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相关性课程

2.1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根据专业特点、学科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教学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物流管理活动是动态的管理过程,是众多因素的综合体,如要把计算机操作能力贯穿于整个物流管理教学活动,就必须把实操项目分散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如:数据库管理内容添加到仓储管理教学中;运输软件操作内容放到实验室教学中;让学生把统计学中的知识应用到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中;建立与电子信息处理相对应的实验室中心;维护并开发课堂以外的教学实践基地等。

(2)物流设备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物流设备的使用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现代科技的加入使得操作设备与计算机实现一体化:RFiD终端与计算机库存管理软件的结合、电子信息展牌(电子标签)与仓储管理软件的结合、配单信息与运输管理软件的结合等。如果只是单一理论课程的知识讲解,在具体操作时就会乱作一团,所以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物流设备使用的课程时都会关联性的开设计算机软件实操课程,且学习的课堂就是设备使用场地。

(3)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体现在教师类型的“双师型”上,物流管理是理论加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从物流方案的设计到最终的实施需要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对物流活动有一个整体的把控。相对难度高的专业综合性教师尤为难得,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特聘省内专家为专业指导,把教师教学内容分为专业知识理论课与实践操作实训课两类。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理论教学模式,让教学场地变为“教室--计算机实训室--物流与供应链设备实训室--企业实训基地”这一新型综合布局,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开创属于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4)协调性原则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改变统,把原本学生毕业后去参加社会实践的计划放在每个学年教学任务计划中,使用的是“专业理论--信息化实训--社会实践--信息化实训--社会实践”的综合协调性教学原则,把特色化的计算机操作实训作为教学重点,务必让学生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中锻炼自身的就业技能。

2.2特色专业建设相关性课程教学方案

(1)基础理论课程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物流管理专业隶属于经济管理系,学院在大力建设学科体系时已经把学院特色融入到各个专业中,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前就已经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及VF数据库等相关知识,经过2年的系统化学习,计算机操作内容贯彻始终。

(2)实践课程

学院安排的校外实训课程主要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操作物流设备与设施,包括仓储管理中常见的运输设备和软件操作,如络捷斯特和中诺思等。物流系统软件操作是管理内容的关键,对于计算机操作的要求更高。eRp模拟实训软件、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预算等都是对于信息化处理能力的考验。学生通过校内、外基地实训等教学手段加深了对相应原理的理解。目前我院已与陕西省物流协会、中通快递西安分部、西北建材物流中心等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培养新型信息化物流人才的关系;在校内开展物流信息管理设计大赛、小组方案实施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辅助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内容。

三建立特色专业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为了进一步落实特色化专业建设,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系列综合性教学保障机制。

3.1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现行的教师团队出现的怪现象:懂理论的不懂实践、懂操作的不懂物流、懂计算机的不懂设备使用。为了跳出这种怪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关键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而增加个人技能是教学体系和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核心。

3.2加强对计算机实训室软硬件设备的投入

在现有计算机实训室的基础上,充实相关实验设备,加大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的投入。购买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物流软件,提高实验开课率。学院加大硬件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校内物流与供应链实训室,引进先进物流设备及设施,把书本上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课堂实践就是操作。模拟实际工作岗位,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安排岗位操作,提出物流设计方案,实体化软件操作,撰写方案报告,增加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了学院—院系—学生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学院层面,将综合实训教学质量检查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检查中;每学期有计划地对计算机实训课程及校内实训课程进行考核;2、院系层面,每学期通过下达教学任务,开展期中检查和召开年度教学工作总结会,对实践教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3、学生层面,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全面听取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要求学生对校内、外实训进行总结并整理反馈意见。

四结语

综合管理流程篇6

(1)复杂性

物流行业需要应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交通、运输、机械、地理、管理、计算机、网络等多个学科周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也变得非常复杂既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复杂池包括教学组织等软件的复杂。尤其是在实训教学的组织上,如何将各种类型的软硬件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滩度非常大。

(2)开放性

经济全球化带来物流的全球化始物流行业带来集成化、网络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也要求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和迎接物流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实训教学。但是,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依然存在用过时的实训设备、实训软件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问题。

(3)信息化

物流行业是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一个行业信息系统、条形码、各种专业的管理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程度非常高。因此,信息技术的实训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的重要内容。物流管理专业主要用到的实训软件分为单一课程软件和综合实训软件两类常用的软件累计近30个。单一课程软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训操作例如“国际货运”软件。综合实训软件主要在学期综合实训中进行实训操作例如eRp软件。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对综合实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研究无法整合数量众多的实训软件来构建综合实训项目,更无法通过设计创新综合实训项目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研究

姜大源提出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模式必须对实训项目整合、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高综合实训效果。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要以职业技能的掌握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未来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应紧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一体化实训设计为构建思路、创新综合实训为重点内容、以校企项目合作为重要载体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以一体化设计为思路的大物流实训室建设

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仓储企业等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是电商企业的业务需要通过物流企业来实现,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将业务纵向拓展到电子商务,自己开班日2日或者日ZC网站或者成为阿里巴巴等的物流供应商。通过纵向整合来降低运营的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需要树立大物流概念建设包括电子商务、仓储、运输、配送、报关、港口等一体化的实训室。物流的一体化止下游的企业需要共享业务信息、集成业务流程洪同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等业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也应在软硬件方面,模拟物流企业的整个产业链及其服务的行业链,模拟物流企业如何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的具体情况技照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实训室的设计和建设。

2.以数字实训平台建设为突破的创新综合实训

创新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资源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开展综合实训教学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综合实训平台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具备与物流行业发展同节奏的柔性空间,实现物流产业链各个环节实训的有机组合,可提高职综合实训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数字实训平台建设河通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和社会软件企业的强强合作来开发物流管理专业提出数字实训平台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软件企业根据要求开发设计软件从形式上实现不同的物流实训软件在统一平台上运行从数据上实现不同实训项目的数据共享从实训项目构建上实现对原有实训项目的分切重组从而构建新的实训项目。数字实训平台,第一步的关键是要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即不同实训软件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第二步的关键是要解决软件功能的分切重组问题,即不同的实训软件可分切重组成新的实训项目。

3.以校企项目为抓手的校企行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校企合作的目标在于人才培养胶企合作的抓手在项目通过真实的校企合作项目来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项目主要有以下形式常规的合作形式是订单班、顶岗实习等。专业可与企业进一步建立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通过引入快递企业的快递业务、引入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营销等,通过引入真实企业经营的项目,学生真实的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充分了解物流行业相关岗位要求达到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的目标。

4.以能力和素质提升为目标的渐进式实训模式构建

专业认知实训和技术流程实训可以通过虚拟项目实训来实现,将专业认知实训整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程学习中,将技术流程实训结合课程的学习和学期末的综合实训进行。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则可以通过创新综合实训和企业协同项目来实现,将创新综合实训整合到学期末的综合实训中。同时危新课程设置引入校企合作项目成立合作项目组掌生参与到项目组中来技企业的要求进行运行和评价须目既是企业的真实工作池是实训的重要项目。建立责任主体在学生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实感受社会竞争的压力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综合管理流程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专项计划

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得供电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压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变革变得尤为迫切。综合计划管理是电力企业加强对自身整体管控与协调各项管理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综合计划管理有利于完善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引导供电企业提升专业服务质量。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企业综合计划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与宏观规划为指导,对企业内部的主要活动项目进行计划性整合与综合平衡、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一定时期的综合发展计划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综合计划旨在实现企业内部的精益化经营方式,以系统化的设计与安排实现企业集约化发展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是基于企业目标管理理论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理论产生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主张将这两种基本理论统一运用到企业过程管理的实践中去,通过不断强化目标管理、流程再造、过程管理等基本理念,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预见性与准确性。综合计划不仅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年度性发展目标,对供电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质量与优化管控结构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统一性的计划编制与执行能够确保各项主要业务实现综合平衡,以全局目标统领企业年度发展过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信息整合性较弱

综合计划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综合计划与年度发展计划报告两个部分。计划草案主要是对企业本年度计划指标的可能完成情形及下年度的计划指标等做出建议,尤其要对企业内部各专项计划进行详细论证与规划,并提出相应的规模控制、资源运作等相关对策。年度发展报告则主要涉及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与思路,在电力市场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电力企业年度发展目标,以及由企业内部各主要职能部门根据本年度计划执行情形及实际执行数据编制的专项报告等。由于供电企业综合管理计划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项基本生产管理活动,同时也涵盖了各级职能部门间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计划方案。这种全过程的管理加大了综合计划执行的复杂性与执行难度,从而导致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数据信息整合性不强的现象。同时,由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工作机制,导致在计划制定与执行中缺乏应有的标准与规范,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显著。

(二)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不到位

统筹兼顾是供电企业强化综合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将企业内部生产计划、财务计划、服务计划等进行协调平衡的重要手段。从当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成效看,企业集团内部缺乏系统完备的执行操作标准与责任监督机制,导致计划管理工作从上向下的传达执行路径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一般而言,供电企业的计划性指标都是遵循自上而下的执行路径,计划指标层级式的向下传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执行偏差现象,下级职能部门实际执行成效最终决定着计划指标的落实程度,显然这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假象。从计划指标的横向运作机制看,各职能部门普遍存在计划管理意识不强问题,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应有的主动沟通与协作机制,阻碍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与管理。

(三)龙头导向作用不明显

供电企业作为自然垄断性行业,其企业内部计划执行力及执行管控程度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素,也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行业经营管理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综合计划编制的质量关系到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当前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编制中存在指令上的不衔接问题,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存在相互脱离的现象。各职能部门在根据本部门执行状况与未来规划编制专项计划时,只是机械的运用计划管理理念,缺乏对整体综合计划的把握,使得综合计划难以体现在相应的单个专项计划中,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综合计划管理的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四)执行过程中缺乏整体管控能力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是以计划指标为核心,加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对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控制与管理,为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平台。但在实际运作中,纵向层次上的各部门缺乏目标管理意识,上级采取指令下达的形式强化对下级的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计划编制与执行中蕴藏着大量的冲突与不合作;从横向的职能部门协作看,各职能部门在计划执行中缺乏整体意识,处处以本部门的利益为行动取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缺乏有效的执行管控机制,导致计划管理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三、提高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明确综合计划管理的具体职责与分工

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是在综合计划基础上的管理执行与落实的过程,包括对综合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评等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综合计划管理的具体职责,采取规范化的形式将其定义到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分工中,有助于实现计划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集约化。具体而言,供电企业内部应该设置专门的综合计划管理机构,选聘专业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流程及各部门职责进行逐项分解与归总,使得各项计划能够具体落实到相应的部门或个人。通过对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分工实现各项计划编制与执行的监管与调控。

(二)建立系统刚性综合计划管理机制

综合计划管理需要企业配备以完善的管理机制,综合计划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评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以制度约束力保证落实的程度。当前供电企业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随意执行现象,相关人员缺乏系统的计划管理意识与专业素养,导致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执行成效不显著。供电企业需要依据综合计划实施中的数据采集、编制各种专项报告与报表、制定规范的评价与考核标准、计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流程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制度建设,以系统刚性的计划管理机制保证计划指标的有效执行与完成,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效。

(三)细化管控和监督流程

从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流程看,公司内部重大经营管理项目如电网基建、电力生产技术改进、信息管理与维护、科研开发等专项计划都需要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状况相适应,并能够将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各个相关环节纳入企业正规的计划项目编制与执行中去,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协调有效运行。尽管综合计划管理对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但其在具体执行中存在水平维度与垂直维度的双重阻碍。一方面,层级结构下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的监控难度,另一方面,水平层次上各职能部门的不配合与不协作使得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脱节。细化综合计划的主要流程,并将各主要流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化,以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形式对相应的负责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构建一整套标准明确、职责分明、奖惩制度合理的综合计划管控框架,对提升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积极意义。细化综合计划监督管理流程,构建统一的企业计划管理监督机制与管控规则,能够较大限度的降低执行中的违规行为,提升综合计划管理的执行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喜利,晁阳.强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考[J].陕西电力,2009(05).

[2]谢意群.供电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考核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1).

[3]张桀.对市级供电企业扁平化管理的几点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

[4]郭强,张世懿.浅析小型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5]周剑,朱江蓉.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实践[J].陕西电力,2010(12).

综合管理流程篇8

[关键词]矿山行业 综合办公室管理 特征 对策

一、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特征

第一,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注重道德性管理理念。矿山企业的综合办公室管理要求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自身需具备较为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从而将扎扎实实、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的工作作风传递给矿山企业其他员工,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加以运用。事实上,矿山企业的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通常负责矿山企业总体工作,因此能够通过与矿山企业不同员工的交流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这就是一种道德上的感染。在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争论都可以最终化解为一种鼓励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的创造性与主人翁意识,最终带来高水平项目施工活动的开展。另外,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对于自身道德观念的传递也不能仅仅表现于口头上,并且也要不断与员工的先进道德理想相融合,也提升自身道德水平。

第二,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表现出充分的主动性管理特征。就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与员工关系而言,多数矿山企业存在着彼此之间不协调的现象,一方面综合办公室管理者想要对所有员工进行有效的信息了解,并督促其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却又会想方设法来避免自身信息的轻易泄露,在管理上不够配合。事实上,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并非是为了揭露员工隐私等,因此需要将制度与情境紧密结合来提升管理水平。矿山企业的综合办公室管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对所发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的指正,从而避免工作失误的扩大,也避免为员工带来较大的损害。事实上,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实施综合办公室管理往往在事前会通知各部门,从而使得员工做好工作准备,而这此基础上,员工会对日常经营业务进行严格的要求,极大地降低了出现工作失误的可能性。因此,综合办公室管理具有主动性管理特征,对员工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正向促进作用。

第三,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是一种指导性的管理方式。对于矿山企业而言,其针对企业日常杂物的工作指导具有较为成型的体系,这种指导在提升各部门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对整个矿山企业的日常运营开展给予了支持作用。实践正面,采用现场的面对面交流及手对手指导是最为有效的指导方式,其具备信息传递的无干扰性、错误发现的及时性等多个方面的优点。当然,作为综合办公室管理而言,要发挥其指导性的作用,在要求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具备较为高超的管理技能之外,所采用的指导技巧也需要进行强化。由于是在各部门工作中进行相关指导,因此传统的教学式指导方法并不适用,更对的需要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在与员工进行互动交流中开展指导活动。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听取员工关于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问题、建议等方面的观点阐释,并结合自身经验,与员工形成较好的沟通,从而最终获得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法。

第四,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表现出长期跟踪性的特征。就综合办公室管理工作本身而言,其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因此综合办公室管理工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在进行综合办公室管理时,管理人员除了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进行初步的管理认知之外,还需要时刻补充管理素材,将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具体问题及事件融合到综合办公室管理工作当中,从系统角度入手开展管理工作。在矿山企业具体综合办公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通过对各部门工作需要及职责的深入了解而及时掌握企业总体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新状况,并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与解决,普通员工也有必要将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新状况进行及时向综合办公室汇报,并对这种新状况进行长期的有效跟踪,尽量避免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忽视而带来的新问题未被发现。

二、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的实施策略

总的来说,针对矿山企业自身工作的复杂性特征,综合办公室管理在矿山企业当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综合办公室管理的认知极为必要。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的实施需要具备一系列优秀的策略,从而保障这种管理职能获得很好的发挥。对于策略的选择基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开展。

首先,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部门执应强化走动式管理,从而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就走动式管理而言,应自主选定走动时间和走动点,每个月不少于两个工作日,根据企业要求制定走动管理的方向、内容和实施计划。充分发挥走动管理“了解情况、加强沟通、交流情感”方面的优势。为取得基层真实信息,综合办公室管理部门不提前通知,不需要走动单位做准备。以员工朋友的姿态融入员工之中,传达企业决策信息和管理意图,解释本部门工作职责及办事流程。

其次,高度重视学习,拓展创新思路。学习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改变人的知识结构,增强人的各种技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创新的基础在于有效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及运用。在知识经济社会,综合办公室人员应清醒地认识到不加强学习并不断更新认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未来最可靠的竞争优势就是克服各种学习障碍去有效地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办公业务,学习前人、别人的思想和经验,丰富我们的思维,实现我们的创新。

最后,提升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也要强化成本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这要求矿山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要针对工程财务方面,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部门,保证资金在监督之下进行运转,也可及时发现资金方面的问题,并可以得到控制。对于成本管理也需要提升预测能力,并强化工程合同的履行能力。在工程合同的签订以后,施工企业综合办公室管理人员有必要根据合同的要求,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科学预测的前提下,督促合同另一方严格遵循合同要求,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并保证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综合管理流程篇9

综合网管系统实际上就是通过网管操作,来实现全网不同网络资源信息的集中监控和集中管护。其中,主要有对全网故障问题的全面定位、对全网性能进行综合分析。该方式既方便进行维护应用,又可有效提高该系统的实际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管理体系也日渐规范化和制度化,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也变得更加的广阔。首先,计算机软件技术日渐成熟,为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保障。在故障管理实践中,为有效实现对网络故障问题的全程警报,分析和研究多层次的相关性,需引入基于规则判断的专家系统技术。

该技术技术可以对复杂事故诊断、处理等进行全面的强化,而且当前已经非常的成熟,因此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前景变得更加的广阔。同时,工作流技术对于综合网管系统内涵的有效丰富,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在更深层次上实现网管系统应用领域的拓展。在网管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任务,实践中可将其纳入到流程性工作范畴,比如故障处理流程、作业计划流程、数据交换核对流程和装置告警流程。同时,还有其他一些技术支撑,比如分布计算、软件粘合剂等管理技术,这为大量异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有效集成和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些组建式开发技术,如Com和eJB等技术,这些技术存在为集成异构系统实现分布式计算管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支持。比如一些web、XmL等技术,可以在更加广阔的网络空间实现系统的集成,提供了一种软件的粘合剂。这些都为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了灵活的选择和借鉴空间。其次,整体结构的标准化为网管系统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网管技术已逐渐成熟,并成为一门热门技术,而且很多论坛、组织,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管理体系要求和结构标准,尤其以tmn为基础的公布式管理技术最具代表性,它成为国内综合网管系统应用和发展主流趋势。

对于tmn而言,它主要是提供了一个组织性的网络管理结构,以实现不同操作系统彼此之间、电信设备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有效联系。目前来看,tmn原则日渐被大众所接受,而且各商家制订网管项目技术规范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采取的都是tmn5层结构和五大功能性概念。近年来,随着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分布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通信网和相关业务分布式管理基础上,通信网管朝着开放性分布式管理方向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但在tmn系统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对于分布式通信网络、业务管理而言,tmn没有真正涉及到所谓的分布问题。据调查显示,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分布管理技术包括microsoftCom/DCom、J2ee以及CoRRa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CoRRoa技术具有非常强的语言优势,可在同一个分布式中同时应用不同的语言,以此来支持分布对象,确保有效的互通性。作为当前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CoRRa技术体系结构比较全面、完整,包含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对象服务装置,因此非常适合应用在开放式电信环境之中,并以此来获得业务上的有效构造、资源上的有效控制。最后,网络管理系统的有效推广。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电力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电力通信已随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建立起了各种专门的网管系统,并且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各专业网络之间的集中监管和统一管控。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综合网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为其提供了有效的运行基础和实践平台。

近年来,随着国内通信技术的快速,不同专业的网管系统也逐渐实现了统一和大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电网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网信息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从而有效地降低电网实际运行和管理成本,并以此来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离不开纵向上的综合管控。事实上,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发展,主要是为了确保全网层次上的通信资源有效共享,同时通过综合网管众多网管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实现全网资源故障问题的有效管理,对其安全性、计费等工作加强管控,从而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对电力通信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有效应用和快速发展。

作者:杨雪朱礼鹏毛幼军

综合管理流程篇10

关键词: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管理

1流域概况

沙颍河是淮河最大支流,自西向东横跨豫皖两省,其中河南省境内干流长418km,流域面积34440km2,大于1000km2一级支流有北汝河、澧河、颍河、贾鲁河、新运河、新蔡河、汾泉河和黑茨河8条;大于100km2二级支流近百条,流域内建有昭平台、白龟山、白沙、孤石滩、燕山等5座大型水库和24座中型水库及340座小型水库,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工程水系,为防御洪水、维持流域内生态平衡、区域的工农业、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沙颍河流域缺失水资源统一调度、配置方案,为了得到更多的水资源,各地利用辖区内的水库、拦河工程层层拦蓄,下游河道生态基流得不到保证,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竞相开发、分散管理的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手段,难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流域管理制度与能力建设急需加强。

2流域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管理是一项跨地市、跨部门、跨行业,涉及范围广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流域与区域的政策、体制、法规、工程等多个方面。

当前河南省沙颍河流域水利改革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新形势下的流域管理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为:(1)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水资源管理块块分割、相互制约、职责交叉、权属不清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2)各职能交叉,分部门、分行业、分区域管理,缺乏有效的协商决策和协调运行机制,流域管理作用不明显;(3)综合利用和专业规划严重滞后,管理缺乏依据等;(4)流域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尚未构建,缺乏统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5)信息网覆盖不足,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3流域综合管理框架建设探索

以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水利改革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为原则,以在沙颍河流域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为目标,推进流域综合管理,切实加强涉河水事活动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流域层面协调议事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试点先行,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要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完善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科学规划水利发展布局和建设规模;建立健全流域水法规体系,积极推动流域综合管理立法工作,加强流域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流域综合执法;推进流域信息化建设,实现水资源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调度管理,形成支撑本地区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工作业务平台和决策支持环境,增强水资源监管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的能力、效率;强化流域机构在流域规划管理、防洪和水资源统一调度、河湖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考核评估、流域综合执法等方面的职能。

3.1试点先行,实现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

2014年初河南省水利厅确定把河南省沙颍河流域作为河南省开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区域。试点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控制指标体系,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将沙颍河流域不同水平年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沙颍河干流、主要支流和所涉及的行政地市区域,通过水资源合理分配,将水资源在流域内的行政区域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探索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模式,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2构建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

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各利益相关方参加,建立一体化的流域决策协调机构、综合管理执行机构与各利益方对话机制,协调好各部门、各地区的关系,分工协作,统一行动,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012年6月13日,经省编委批准,“河南省沙颍河工程管理局”正式更名为“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省水利厅以豫水人劳【2012】114号文,明确了沙颍河流域管理的主要职责任务,为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借着沙颍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之机,也为了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已成立了沙颍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研究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3.3启动流域综合规划,健全流域法规政策体系

目前有关沙颍河流域的比较系统的报告和规划主要有《河南省沙颍河志》、《沙颍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等。当前沙颍河流域正在开展《沙颍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沙颍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工作,制定《沙颍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也正在着手开展《沙颍河流域综合规划》。沙颍河流域综合规划要统筹各方面的目标,坚持人水和谐的指导思想,把维护河流健康、促进流域协调发展作为流域综合规划的主线,科学制定以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四大体系为核心的规划方案。

同时为了保证各项成果顺利实施,沙颍河流域管理局正在申报起草当前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迫切需要的《沙颍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开展《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办法》等法规的立法研究。通过建立完备的流域管理法规体系,使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分配与调度、河湖管理、防洪抗旱、水源保护、纠纷处理等,有序依法进行。

3.4加强流域信息化建设,提示流域综合管理水平

当前,河南省正在开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目标是初步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近期目标相适应的全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基于沙颍河较完备的基础,已选择沙颍河流域开展水资源调度决策系统建设试点,为水资源管理业务处理功能的实现提供数据及软件资源支撑服务,沙颍河流域抓住机遇,下一步将全力打造“智慧沙颍河”,开展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对沙颍河流域主要水量控制站、重要水功能区、市界断面、河道水生态监测点、重要取水口和重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和监控,建立信息共享、信息的机制和平台,为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业务与决策支持的手段。

4结语

流域综合管理是河流管理的发展方向,探索推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深化水利改革、建设水生态文明要求的提出,为创新流域管理模式,推进沙颍河流域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分析沙颍河流域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对沙颍河流域实施综合管理的框架和策略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为沙颍河流域推进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唐纯喜,关于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考[J].人民长江,2014,45(23):22-26.

[2]王海伟,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探讨[J].人民长江,2014,45(23):1-5.

[3]黄利群,王春艳,叶亚琦,等.中国流域综合管理实施框架建设之探索――以黄河小花间试点区为例[C].黄河国际论坛,2012.

[4]彭顺风,加强流域信息化建设提升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J].治淮,2013,(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