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十篇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十篇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9:33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1

不盲目跟风,不固步自封,坚定不移再造媒体影响力

房地产行业日趋疲软,客户的选择也日趋功利。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开发商开始直接要求媒体为他们带客户、卖房子,根据销量给媒体付费,美其名曰“为效果付费”。这相当于把媒体变成了销售渠道,而无视媒体的品牌传播价值。他们要的不是影响力,而是简单的转化率。

迫于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和生存压力,不仅搜房、搜狐焦点、新浪乐居等网络媒体普遍接受了开发商的要求,甚至在重庆、杭州等地,一些主流报媒也纷纷就范――媒体通过版面卖房子,客户根据销量交广告费,如果卖不了房子媒体自然就收不到钱。实践证明,多数媒体不仅没有增加创收总量,反而付出了大量的版面,透支了资源。

我们在分析了这种市场新动向后,认为跟风“为效果付费”绝对不可取。因为,如果客户的产品定位本身就有问题,即使报纸做再多的广告,也可能不会促进销售。但是,报纸广告的传播效果已经部分达到目的,广告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将报纸广告和销售效果简单挂钩,实质上是媒体被开发商的利益需求简单绑架,相当于把持续而有价值的影响力白送给开发商。媒体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舍本逐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媒体广告效果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不与客户销售相关联的营销策划,也已经没有吸引力,很难让客户投钱。

基于这两点,齐鲁晚报房产事业中心制定了2014年房产经营的两条路径:

一是全力做好报纸行业影响力的营造,提升齐鲁晚报房地产专刊《齐鲁楼市》在特定客户、特定消费者中的影响力

“报纸一次营销是卖报纸,形成影响力,二次营销是卖影响力,换取广告,广告商看重的影响力,在有效的影响区域、有效的影响人群和有效的影响集中度(相对规模优势)。成功的传统媒体,‘三个有效’特点突出。”①为此,从今年年初开始,房产事业中心围绕《齐鲁楼市》的内容影响力升级,对专刊进行了改版。开设了“楼市茶馆”、“楼市气象站”、“置业课堂”、“私人订制”、“高端访谈”等版面和栏目,增强了专刊的权威性、互动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全方位提升客户宣传效果。

二是以报纸为基础,搭建房产营销新平台,再造和提升媒体影响力

我们既要拒绝开发商把媒体作为销售渠道的做法,也要从传统媒体经营方式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颠覆传统,颠覆自己,转变经营方式。通过服务模式、服务形态、服务平台的全面转型,在满足客户品牌传播的同时带动产品销售,增强齐鲁晚报经营创收的后劲。

服务模式转型:

全产业链出击“一鱼三吃”

齐鲁晚报的房产全产业链服务已“试水”多年。2011年,齐鲁晚报旗下的山东齐鲁不动产公司挂牌成立,该公司围绕房产行业在品牌、产品推广、销售和二手房中介等方面,搭建起了较完整的服务链条。公司成立后,其两项主营业务――商品房销售和二手房中介,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公司项目已达十几个,二手房中介门店也已发展至80家,成为济南市最大的二手房销售服务商。

但由于部门条块分割,齐鲁晚报报纸板块和不动产公司板块没有形成较好的互动,没有发挥出“1+1>2”的合力。今年年初,齐鲁晚报调整部门架构成立房产事业中心,将房产工作室和山东齐鲁不动产公司等部门整合至房产事业中心内。主要目的是通过部门整合、业务整合,将上下游产业、相关行业资源进行整合,提升行业竞争力和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这种整合的效益在运作“碧桂园・十里金滩”项目上展现出来。7月初,在了解到位于烟台的“碧桂园・十里金滩”项目将开始新一轮推广后,房产事业中心马上召开了由房产工作室员工与不动产公司骨干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形成了一份包括媒体推广、活动策划和不动产公司销售策动等在内的齐鲁晚报整体解决方案。在方案形成后,第一时间前往海阳与开发商进行对接。碧桂园方面对齐鲁晚报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程度非常认可,当天便达成了合作意向。

通过该项目,齐鲁晚报成功实现了“一鱼三吃”。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齐鲁晚报就实现了“广告收入+带客佣金+销售提成”共计200多万元的创收。在碧桂园项目的示范效应下,齐鲁晚报又采用类似合作方式,先后成功签下了威海、烟台和济南的三个楼盘。不到半年时间,齐鲁晚报通过房产全产业链服务直接带来创收近800万元。

当然,齐鲁晚报围绕全产业链营销的尝试才刚刚开始。今后,房产事业中心要继续完善服务链条,把齐鲁晚报房地产板块变成集媒体、公司、广告公司和活动公司等服务主体于一身的整体问题解决专家。

服务形态转型:

融合新媒体牛刀小试

近年来,齐鲁晚报在房产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大幅提升,在报媒间的对比优势明显。但随着报媒效果的整体下降和网络媒体对市场的“蚕食”,竞争对手已不仅是同城山东商报、济南时报等报媒,更有搜房、搜狐焦点、新浪乐居等网络媒体。

我们对这种竞争形态深入分析后认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基因截然不同,传统媒体内在的传播逻辑是‘媒体本位,内容为王’。互联网遵循的逻辑是‘开放分享,用户中心’。”②“新媒体的冲击虽然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但报纸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它存在的独特优势和价值。报纸应该以长补短,让劣势最终成为无可替代的优势,借助时代的东风突破重围。”③所以,齐鲁晚报的房产经营主动融合新媒体,实现服务形态的全面转型。

经过周密策划,齐鲁晚报于6月份推出了由报纸、网站和齐鲁晚报微博、微信共同参与,并且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买房,晚报帮您出首付――35万首付款等您拿”大型主题策划。在这次活动中,由媒体首次拿出35万元真金白银面对购房者抽奖(此举在全国媒体中实属罕见),开发商拿出特价房源限时销售,购房者均需要通过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平台报名参加团购并获取抽奖资格。最终,共有40余家楼盘、3000多名购房者通过齐鲁晚报微信平台报名参与活动,并成为齐鲁楼市购房俱乐部会员。这一策划也真正促进了成交,尤其是7月底举办的现场团购会,更是获得了业内外的好评。通过该策划,齐鲁晚报获得700多万元的创收,实现了开发商、读者、媒体三方共赢。

经过这一活动策划,我们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纸媒融合新媒体,并不是简单的内容拷贝,也不意味着形式的完全颠覆,而是为传统媒体提供改造和产生新血液的路径。传统媒体侧重内容、传播,新媒体侧重渠道、互动、体验。传统媒体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创新?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受众?如何利用新媒体挖掘新的经营增长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全方位考量的。

服务平台转型:

全案策划发现行业蓝海

传统媒体的策划,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而现在,单一报纸、单一媒体已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他们需要多媒体、多平台的“一站式”全案营销策划,也可称为整合营销服务。“整合营销早已不陌生,但绝大多数人对它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和片面,在经营领域长期被一些报纸媒体所忽视。即使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报纸,其整合营销服务主要在内部的采编、广告和发行业务上。”④我们提出的全案策划、整合营销,就是要转变“报纸经营就是版面广告”的惯性思维,把平面、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线下活动等平台资源整合,实现服务平台的转型。

试水海南地产项目,可以称为齐鲁晚报房产事业中心全案营销策划的开局之作。今年4月18日,由齐鲁晚报组织的“海南飞机看房团”成功起航,齐鲁晚报的跨省看房策划迈出了第一步,这也是山东平面媒体首次往海南发出看房团。在该项目推进中,齐鲁晚报房产事业中心成立了项目团队。项目团队不仅要承担硬广告的设计,软文、新闻稿件的撰写,为客户提出推广计划和投放建议,还要接听读者电话,接待购房者,组织置业说明会并组织看房团。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4至6月,齐鲁晚报海南项目完成销售额1200多万元,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在第一季结束后,齐鲁晚报又与开发商签订了为期半年、总额度200万元的新合同。其中,大部分费用投放在齐鲁晚报,小部分由齐鲁晚报负责整合在广播、网络和电梯广告等渠道的投放。

在全案营销策划方面,齐鲁晚报房产事业中心的长期目标是:把全案策划在全行业推广,力争把报纸由广告商,变成房产行业的广告推广商。

截至8月底,齐鲁晚报房地产行业在济南平面媒体的广告刊登份额同比增加9.6%,市场控制力进一步加强。但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搭建新平台,再造媒体影响力,在全产业链营销、全媒体融合、全案策划等方面取得的突破。

未来媒体的竞争是超限竞争。报纸要想在市场争夺战中坚守阵地甚至突围,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理念,以读者和客户为中心调整经营思路;二是要创新经营方式,变坐商为行商,积极研究广告客户需求,提高创意策划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广告客户量身订做策划方案,提供增值、超值服务。在满足客户各种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注释:

①傅绍万:《做强新闻客户端的路径选择》,《中国记者》,2014年第8期

②高海浩:《用互联网基因构建传统媒体转型新平台》,《中国记者》,2013年第3期

③戴有信:《新媒体背景下报业经营的变革》,《广告人》,2014年第8期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2

以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为例,该企业下属有:《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手机报、《看东莞》杂志等5个子媒,同时还拥有东莞市万家通报刊发行物流有限公司、东莞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莞市捷报泉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经营公司。在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发展的几十年里,《东莞日报》共经历了五次大的改革和改版。每一次的变革都反映了报业传媒的发展趋势。因此,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的营销现状非常有代表性。1.传统报业稳步增长。不断改版后的《东莞日报》很快有效占领了整个东莞市场,成为东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东莞日报》的影响力为东莞报业集团的营销争取到了更多的竞争优势。至2006年以来,东莞报业在广告市场不断开疆拓土。通过城市标志楼盘评选、品牌汽车大展等各类活动不断提高了东莞报业的营销力。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07到2009这三年间,《东莞日报》的广告收入超亿元,还荣获了中国十大地市报品牌、最具品牌价值地市报十强等荣誉称号。2.积极探索新媒体营销策略。例如:东莞报业集团于2006年6月1日开通了东莞手机报,2007年11月1日开通了东莞报业网,就是现在的“东莞时间网”。在该网站创办两年后点击率就一直持续飙升。东莞时间网不断满足了网民对新闻的需求。随着移动手机不断深入人们生活,东莞报业集团创立了东莞手机报改版,在其创办的3个月内,移动收费用户便从原来的1.5万户猛增到8万多户。3.积极推动东莞报业传媒的品牌影响力。为配合东莞报业品牌营销的策略,2008年还创立《东莞时报》,2010年创立了《看东莞》杂志,以满足不同兴趣读者的需求。同时,成立的东莞报业文化公司成功策划了桥头荷花文化节、望牛墩七月七风情节、樟木头小香港旅游节等多项活动,不断增加东莞报业集团在文化界的影响力。4.全媒体营销融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积极推进全媒体的发展,但大笔资金的投入和较高的投资风险使许多的报业传媒企业的全媒体发展进展的并不顺利。从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的新媒体经营成果来看,盈利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拓。新媒体的商业模式、运营和营销的创新是当前东莞报业传媒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报业传媒的全媒体融合营销策略

要真正实现报业企业的全媒体概念,仅靠建立几个平台是不够的。必须建立科学的全媒体融合营销体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收益上的重大提升。结合东莞报业传媒营销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报业传媒的全媒体融合营销策略。1.统一思想,完善全媒体概念理念,并有效实现全媒体概念。以东莞报业集团为例:东莞报业集团已经建立起了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看东莞杂志、东莞报业官方微博以及多维新媒体广告有限公司等平台,同时还开发了ipaD、安卓客户端、电子报。这些平台的建立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全媒体融合营销的基础条件,但各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现象并不适合全媒体营销理念的融合。首先,在集团内部要达成共识,充分理解全媒体融合营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营销理念上不仅仅局限于广告产品,而是立足于整体综合运营能力的统一建构,落实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综合实现之上,为未来企业品牌运营、整合传播提供更为全面的内容。其次,对各个平台的营销进行统一协调和规划。针对传统报刊业务,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在已经开展的广告业务方面不断提高该业务的产值。对于东莞时间网,东莞手机报等等平台,目前则还没有比较好的盈利模式。加大对这方面盈利模式的探索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重视集团内部对全媒体营销融合的学习,加强对外交流,向其他同行取经,积极借鉴其他报业集团的经验。2.始终坚持办报“内容为王”的竞争策略。及时新鲜的新闻信息是传媒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不断发现和挖掘高价值的新闻素材,才能满足市场上不同读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内容是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开展营销融合必须首先关注的产品策略。在全媒体概念背景下,发展立体全媒体营销融合成为了可能。在传统报纸上,新闻只能被刊印一次,读者阅读后能留下的内容还非常有限。但在全媒体概念下,一个新闻点,可以带出一个新闻事件,还可以更多真实的新闻图片和新闻视频,产生大量的相关新闻链接,引发读者大众对新闻的激烈评论和探讨。这样,辛苦挖掘的新闻线索就有了深度开发,实现新闻产品的复合消费,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东莞日报可以在传统新闻内容报道的基础上增加评论和调查性的报道,同时在东莞时间网增加专门的新闻互动贴吧,提供视频和图片还原新闻本色,让读者品尝到探究真相的乐趣。多渠道开拓新闻线索,关注实事民生,服务社会,才能实现新闻内容的长青。3.积极促进全媒体业务流程再造。在国内,许多报业集团的新媒体还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是还没有有效实现全媒体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对全媒体下的盈利模式还需要开发。要实现全媒体营销融合,必须加快内部改造,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在集团的体制改革,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改造,以适应全媒体融合的需要。建立即时新闻、流媒体新闻的新闻采编机制;同时,还需要完善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平台,用于集团信息的、互动和服务,实现集团内部的用户、内容、线索、审核、策划、数据库、检索及新闻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在全媒体数字系统平台的帮助下,一条新闻可以在多媒体上协同。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采编团队的转型,把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改造成一个新闻信息的大生产车间。实现采编团队的全媒体转型,就要建立全媒体数字采编管理平台,建立集团内部的采编新闻数据库,通过信息搜索技术实现新闻信息的高效应用;建立以搜索引擎技术为支持的全媒体数据库,实现新闻内容的二次营销、三次营销;最后,制定多媒体协同新闻的管理流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4.重视高素质的能适应全媒体的营销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全媒体观念全面融合的阶段更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支持。发现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要才能更好实现全媒体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在集团内部发现具备良好全媒体营销能力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多媒体新闻开发技能。例如:高清数码相机的使用,互联网新闻的编排技能等等。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相关方面的专业优秀人才,例如全媒体数字系统平台的开发和维护人才,实现集团在全媒体融合阶段的人才建设,保障融合阶段顺利进行。在人才管理方面,制定适合报业集团现状的采编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激励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才能不断调动广大记者、编辑、发行商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3

作为专业的整合数字营销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新意互动(CiG)在数字营销方面通过基础平台的建设以及一整套配套服务的支持,去迎合数字时代消费者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案服务。公司目前90%的客户系汽车行业以及家电等耐消品,由于单件销售成本高,使得在推广宣传过程中,客户有条件为产品打造深入的推广活动,也为新意互动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从技术、创意、渠道与执行四个方面,不断开拓新手段去深化与目标消费者的沟通,提高数字营销的附加值。新意互动拥有完备的营销方案可为客户提供网络话题策划与口碑营销服务、论坛社区、博客营销服务以及网络视频创意传播等有效服务手段。并且规划制定网络活动设计与全程管理、网络新闻常规和CLUB粉丝圈群营销等策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有创意、有成效的广告营销服务。

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移动类银奖——hdtmeDia

作为业界领先的移动数字广告平台,掌握传媒结合富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相文字链等广告形式与“双屏合一”的营销策略,整合当下流行的LBS、ttS、ap、QRCode等互动技术,定制基于移动应用和HtmL5动态页面的web-app营销服务,为广告主提供移动数字富媒,本广告及在线整合营销解决方案。其2012年推出了基于ipad平台的富媒体产品moCast。与国内近200家主流门户及垂直媒体合作,能到达不同的受众群。配合视频无痕压缩技术、丰富动画展现支持等,在三大主流ipad浏览器上完美体现了富媒体广告。同时,通过媒体分类定向、时间定向、地域定向等多重投放优化技术,为广告主降低投放成本,提升广告投放的效率与灵活性,从而达到广告投放的高回报;今年还推出了与地理位置(LBS)相关的移动端广告产品moCity。结合手机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将“地理”和“人群”进行有效结合,根据城市的不同商圈进行广告投放,实现了从媒体购买转向人群购买、

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技术类银奖——腾信创新

2012年12月18日,2012(第十届)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暨“金i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举办,腾信创新荣获“金i奖”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技术类银奖。腾信创新成立于2001年,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互联网营销领域的公司之一,十年来,腾信创新一直专注于该领域,并深刻的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环境和中国互联网营销的演变趋势,凭借媒介管理技术(包含mediapower营销数据分析技术系统、FreeaD营销监控技术系统、itensyn营销服务技术系统)、网络公关技术(包含Som舆情监督技术系统、Feedsky网络公关营销技术系统)、搜索优化技术(包含Searchpower搜索引擎营销技术系统)三顶核心技术,以及专业独特的策略洞察力、强大高效的资源整合力和科学严谨的服务执行力,腾信创新为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整合营销和特色互动营销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客户和业内的广泛好评,在各类专业性奖项评比及与媒体的合作中屡获大奖。腾信创新无论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稳居行业前列,目前服务客户涉及游戏、网服、家电、it、金融、汽车和快消等各个领域。

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营销类银奖——腾信创新

2012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搜索引擎营销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以及高速发展的社会化媒体,广告主迫切希望营销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整体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腾信创新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互联网营销的公司之一,通过在互动营销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国内特有的媒体环境相结合,能有效帮助广告主解决这些问题。腾信创新的营销数据分析、搜索引擎营销、舆情监督、网络公关、增强现实等各个技术系统可以完善地进行数据对接和交换,形成完整的技术平台矩阵,为互联网营销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经过努力,腾信创新获得百度五星级搜索引擎营销服务商资格的认证,这是国内百度商的最高级别的认证。目前只有6家商获得此项珠荣,代表着腾信创新Sem服务水平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2012年度中国最佳网络视频营销奖品牌名称:百事(中国)有限公司-7喜——新好耶

7喜品牌自2010年圣诞节起,每年推出7喜圣诞许愿系列活动,经过3年的努力,通过诙谐幽默、恶搞新奇的系列许愿短片,结合好耶集团数字营销推广策略,已使7喜“圣诞许愿季”深入人心,让7喜在形形的品牌圣诞营销季中脱颖而出。以简单的活动参与机制,诱人的激励措施,最大化了用户参与度和分享度;极具创新的互动视频形式,让用户一边看视频,一边参与许愿互动。在7喜腾讯圣诞页面,该视频已被播放超过38万次。在如今喧闹的传播大环境里,好耶集团秉承着尊重受众的营销理念,把主动权还给受众群体,使大众接受和认同了品牌以及品牌所传播的信息。

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最佳效果营销案例奖品牌名称:宝洁(中国)有限公司——mediaV

mediav的技术团队聚合了互联网技术、广告营销、互动创意等业界专家,有着丰富的开发经验和领先的技术成果。mediav全新推出的“聚效广告平台”作为一项自助式智能精准营销平台,目前已经在为超过1000家电商、教育、汽车等各类型企业广告主提供基于点击竞价的自助式精准广告投放服务。宝洁公司一改大众宣传路线,开始转向精准投放。宝洁同mediaV开展的合作,成功将宝洁产品广告链接到宝洁的天猫商城,让消费者看到宝洁不同的广告,增强了购买欲望。聚胜万合先进的广告投放技术和独特的广告投放策略,得到了行业内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最佳整合营销案例奖——易传媒

易传媒为Fiveplus策划的“Rveplus乐探之旅——明星联动畅享英伦风,试穿赢取限量包”活动,荣获“金i奖”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最佳整合营销案例奖。此次乐探之旅,正值伦敦camdencram音乐节举行之际,各路对音乐充满执着和热情音乐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参加这个音乐盛宴,整个活动突破传统时尚新品的壁垒,结合时下最立体的“视频联播节目+互联网广告+epR”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打通pC硬广、微博、软性、视频联播节目等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广,给予消费者全新的品牌新鲜感。消费者在视频节目中看到任何一款自己喜欢的服装,可以到线下试穿并分享自己的明星范即可有机会获取明星版限量包包,巧妙的展示出Fiveplus乐探之旅“英伦风”的品牌内核,让消费者跟随伦敦奥运热情的同时,感受英伦风与另类的完美结合,发挥出令人惊叹的传播能量。

2012年度中国最佳网络整合营销案例奖

映盛中国为佰草集14周年庆典策划的“寻美中国——发现中国美”活动,荣获“金i奖”2012年度中国最佳网络整合营销案例奖。映盛中国从品牌Dna切入,将线上互动传播与线下内容传播巧妙整合,开展以“发现中国美”为主线的会员活动,激励用户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中国之美。活动制定客户差异化策略,正确引导已有会员和潜在客户在同一平台参与活动,并完成各自转化,既用现代演绎了传统中国美,同时满足对美无限追求且内涵丰富的知性消费者,开创了品牌网络沟通新模式。两个月时间活动中,共有六百多万人参与活动,整体曝光量达到2亿多人次,由4家电视媒体、42家传统平面媒体、212家网络媒体跟进报道,活动结束后,共有1148000人转化为佰草集的用户,整个营销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2年度中国最具实效移动广告公司——指点传媒

指点传媒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之一,是由技术、运营、策略驱动的效果传播机构,专注无线广告领域近10年。指点传媒一直致力于移动媒体的广告事业,业务涉及无线互联网多个领域,包括wap网站媒体广告、传统行业品牌广告、手机客户端智能广告、游乐无线自有媒体运营等。业务已扩展到全国,目前在北京、武汉、上海、深圳四地设有分公司。其将实效作为信条,无论是在业务结构、产品研发上,还是在广告结算方式、后台效果评估上,都以实效作为衡量广告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在本年度,先后为招商银行、宝洁、朵唯、摩托罗拉、招商信诺等提供了一站式效果营销服务并取得了令广告主满意的效果,在服务行业客户的过程中,力求实效制胜。今年,指点传媒锐意创新,推出了自有媒体——米线下应用发行平台,将app下载拓展到多维线下渠道(运营商营业厅、终端卖场、空中充值点、人口密集区等),延伸到人们的身边,让更多换机潮影响下的用户能享受到便捷下载服务。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4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看到,不同社会化媒体平台所主张的营销价值各有千秋,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整个格局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014版格局图被划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分别是“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和“消费者细分兴趣社区”,而从内圈到外圈分别是该类平台的国际对标、平台跨屏分布情况、平台类别以及营销者在该类平台上建议采用的商业策略。

1、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

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是指拥有大规模用户并占据用户大量时间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可以被认为是大部分品牌的营销投入重点。通过CiC过去十年中对于数字领域的长期观察与研究咨询实践,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所披露的权威数据,我们将即时通信(CnniC报告将微信也列为即时通信类)、视频音乐、博客、微博、社交网络、论坛、移动社交、社会化生活、电子商务这9类平台列为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

我们相信,不同营销价值主张的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塑造了中国社会化营销的核心价值链。我们不妨按照“建立知名度—>内容/互动—>服务/交易”这样一个简化的营销价值链来对这些平台做初步的梳理。

>主要服务于“建立知名度”的平台包括即时通信和视频音乐,这主要得益于这两者庞大的受众群。截至2013年12月底*,即时通信和视频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5.3亿和4.3亿人,网民使用率分别占86.2%和69.3%。品牌通过这类平台作为媒介,能够获得经济有效的到达和曝光。

>主要服务于“内容/互动”的平台包括博客、微博、社交网络、论坛。当然,这些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可以服务于“建立知名度”目的,但是其主要的营销传播方式还是借助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产生的内容来引发的消费者与消费者或消费者与品牌/企业之间的互动,最终建立起品牌的粉丝社群。

>主要服务于“服务/交易”的平台包括移动社交、社会化生活和电子商务。例如微信的公众账号服务,其本质是一个虚拟的客服窗口,使营销者直面其消费者,提供交易和服务;又如大众点评网,很好地连结了本地商家和消费者,不仅让本地商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评价,同时也为本地商家提供了各类促销手段。

未来,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平台会逐渐延伸他们各自在这条价值链上所扮演的角色,例如视频音乐,目前的营销方式主要以穿插广告为主,但它们同样可以具备直接的交易和服务功能,比如Vip服务、视频内容点击而产生的电商服务等等。然而,目前来看,各类平台在整条价值链上还是扮演着自己所擅长的角色,而品牌可以基于以上所总结的不同平台的特性,构建起适合自身产品的社会化营销价值链。

2、消费者细分兴趣社区

消费者细分兴趣社区,包括:旅游社交、婚恋交友、商务社交、企业社交、轻博客、图片社交、短视频社交、百科问答、社会化电商这9类平台。这些平台相当于一个个垂直的消费者兴趣群组。品牌可以根据自身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匹配合适的平台与用户群,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项目。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该类垂直兴趣社区可以非常自然地划分出某几类消费人群,为营销者提供相对精准的营销环境,然而部分平台及其相关的上下游行业链尚未完全成熟,营销者还需谨慎对待。

3、平台跨屏分布情况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5

陈中

wemedia新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mo

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2006年创办中国最大的网络编辑社区以及业界知名的科技媒w网站―Bianews科技互联网交流平台;2008-2011年担任搜狐it频道副主编;2011年3月加盟设计师酒店桔子水晶酒店集团,担任市场营销总监和销售总监,主导策划2012年互联网最火社会化营销案例《桔子水晶十二星座微电影》,在微博上掀起一股收视狂潮,成为当年的最热门的social传播案例;2013年8月开始自主创业,正式担任科技媒体BianewsCeo;2014年4月联合创立wemedia新媒体集团,并担任首席营销官;2015、2016、2017连续三年受邀担任全球数字商业创新大奖eCiawards(艾奇奖)营销策划、新媒体传播等奖项评委。

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社交产品和社交媒体的出现,用户的“智商”在不断提高,如何做出高品质且有趣味性的内容来吸引用户,成为每一个营销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2016年我们在整体战略上做了调整,从以前单一的做渠道到现在可以帮助客户做创意策划、整合传播全案等。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转型案例就是“此刻,作自己的主―航班管家全案营销”,案例从整体的品牌投放主张、广告词的提取、海报的设计、分众的渠道,到线上话题以及后期大V的传播,都是我们帮忙完成的。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无论从说走就走的创意,还是逃离北上广的目的地选择,都是一次撩动用户痛点的传播,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另外,未来的营销我认为会变得越来越必须要讨好用户,所以,如何基于整合和互动、基于内容做出有创意的产品推广和品牌主张是我们2017年的工作重点。内容营销就好比是皇冠上的珍珠一样,必须有珍珠才能得到用户认可,而随着营销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对自媒体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因为自媒体营销很难标准化,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很多的人力与精力去做。但是对于自媒体营销的发展前景,我还是非常看好的。我认为自媒体不管出现在哪个平台上,都确实在激发很多能写字的人脱离以前僵化的体制和渠道,通过微信、知乎及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释放自己的能量。

内容整合互动

未来,营销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必须要“讨好”用户,基于内容创意,如何通过整合与互动吸引受众的眼球成为关键。

2016营销感悟

社交媒体和社交产品的高速发展,缩小了受众之间的信息落差,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收到多种信息,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化。随着用户“智商”不断地被提高,营销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做出创新、吸引受众眼球的营销成为许多企业要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6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营销策略

引言

新媒体相比较于以往传统媒体而言,其更为重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的运用。新媒体的出现为企业的营销创造了新的空间,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不仅仅能够实现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获得更好更加稳定的发展,但是,新媒体的到来不仅仅给予企业带来了更好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才能够保证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避免新媒体环境下所存在的潜在风险成为了当下企业所应考虑并积极探究的一项重要问题。

1.构建完善新媒体营销平台,有效提升企业营销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目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构建完善的新媒体营销平台。在构建完善新媒体营销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其一,积极拓展开辟网络营销渠道[1]。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人们接收到信息的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不仅如此,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购物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门店这种传统的营销方法,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更加具备吸引力的门户网站,在门户网站当中将企业要进行销售的产品进行充分展示,进一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二,充分借助移动营销平台,想要新媒体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那么企业不仅仅要重视自主构建销售网站,还要注重将自己的产品拓展到更多的移动营销平台当中,以此实现拓展销售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利用新媒体营销平台进行产品营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更新产品信息,以此有效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效果。

2.积极创新新媒体营销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一定要充分重视对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调整,也就意味着企业的营销策略也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以此能够吸引到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建立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更多的辅助方案,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优化营销方案,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企业相关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账号等,通过这些途径将企业销售产品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2]。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新媒体营销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不同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平衡,把握好营销尺度,建立在不同新媒体平台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制定不同的营销手段,不仅能够将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够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优势。

3.积极引进运用新媒体技术,带动企业产品的销售量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市场整体水平获得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不仅如此,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影响作用之下,逐渐产生了新媒体市场的过渡形式,当今时代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做到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以及市场的发展节奏,在企业营销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新媒体技术[3]。同时,企业也应注意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对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尤其注意应在营销策略中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以此吸引消费者关注。也应注意让消费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产品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解。尤其在新媒体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方案也应随着新媒体的背景而进行适度转变,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模式,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各大室外背景平台进行多维宣传,从而让消费者能够从多角度了解到企业的规模,以及产品的优势,进而刺激消费。例如:向城市当中的各大市场投放情景式广告,不仅如此,还要将情景式广告投入到地铁站当中、标志性建筑物当中等,拓展情景式广告的存在空间。又例如:将企业营销产品合理地与电影、电视剧、广告等一系列的影视作品联系在一起,或者是直接将企业的销售产品放入到电视剧当中,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利用电视剧覆盖广的特点,最大程度提升销售产品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还能够实现利用明星效应带动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量。但是,并不是所有销售产品都适合在电视剧当中出现,一定要发现产品以及电视剧之间存在的联系性,确保产品的出现不突兀,以此实现潜移默化地提升销售量。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是与其他企业沟通联系获得新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然后再考虑是否将这一项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营销当中。

4.加强新媒体技术培训与运用,实现营销新媒体有效融合

想要真正实现企业营销策略以及新媒体两者之间有效结合,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于营销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营销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营销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水平,还要求营销工作人员应掌握先进的新媒体技术[4]。因此,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针对营销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教育工作,以此引导营销工作人员不断进行新型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以及更好掌握新型新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营销工作人员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灵活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营销,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形象,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在开展营销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培训教育效果,一定要注重考核,简单来说就是指针对营销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以此不仅能够更加充分了解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提升培训教育效果,还能够调动营销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5.加强新媒体技术运营力度,重视运营的风险防范工作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与企业营销是否能够更好地融合,是否能够在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于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更好发展而言存在着直接影响。因此,一定要充分重视引导企业相关部门全面地了解新媒体,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渠道更加熟悉[5]。除此之外,企业还应重视在营销部门当中构建一支与客户开展线上交流的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实现营销人员以及客户之间的线上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将线上交流平台推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满足市场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及时与消费者取得联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以及售后服务。虽然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些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风险防范工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分散式投资等。另外,企业一定要注重积极运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因此,新媒体下的营销策略,网络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因素。总而言之,想要保证新媒体环境下营销策略能够顺利运用,那么就一定要给予运营风险防范工作高度重视。

6.总结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进步,那么优秀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而优秀的营销策略也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不仅仅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也面临着非常多的机遇,为了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变化,企业一定要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新媒体这一机遇,优化营销策略,有效提升市场营销效果,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也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越雯.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几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26):67.

[2]庄薇薇.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的特征及营销策略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8(22):57.

[3]李智平.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特征及营销策略[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3):109-110.

[4]曹孟熙.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5):46.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7

互联网圈子里面的很多人,如果听到这位高管的问题,可能会因为震惊而导致下巴颏掉在地上,半天合不拢嘴。但这就是品牌企业面对的真实问题,当社交化已经成为市场部不得不考虑的投入方向时,更社交化的平台出现了,大数据浪潮袭来了,与此同时“传统的”网络媒体—门户网站和论坛网站似乎依然存在着价值,而“更传统的”传播手段—比如电视、广播、平媒和巡展,则面临所谓“o2o”的创新压力。如果你只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人,你可能不需要考虑所有这些如何形成统一战略的问题,因为互联网人处理问题的习惯是从一个点突破,继而吃掉一片市场。然而,品牌企业的市场部门则没有这么幸运,对于他们来说,整合数字营销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命题—尤其是当企业的老板认为某种数字化营销手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时候,处于跟随状态的市场部,将更加迫切地寻找这个命题的解决方案—即使是带着上述的某种困惑。

在这种压力之下,品牌企业的数字营销战略很容易走进两个典型的误区:用旧的思维理解新的数字营销平台,导致新数字营销平台上的工作不伦不类;或者,一味追求创新,对既有平台开发不足,导致依然有着巨大流量价值和人群黏性的既有营销平台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误区实例

以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例,就是用旧思维理解新平台的典型范例。微博从发轫至今,其媒体属性已经为品牌企业广泛接受。聚集粉丝,开展各种市场活动,完成品牌各种宣传任务,包括完成一些针对品牌或者产品的调研,以上种种实践,因为大量案例的存在,以及可以有效统计的Kpi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化营销”的成功典范。这导致微信初步显示出营销价值的时候,很多品牌企业的市场部门,完全以理解微博的思路理解微信,原因竟然仅仅是由于“它们都是社交平台”。

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品牌企业微信项目招标,提出的brief中有“聚集若干粉丝”、“完成若干场活动”、“形成若干转发评论”等要求,这些要求中尤其不通的是“形成若干转发评论”,这让人怀疑撰写brief的市场部工作人员可能从来没有使用过微信,或者至少从来没有见过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是什么样子、能够完成什么功能,他们可能只是把微博的brief拷贝了一份过来。

其实微信从诞生之日起,它就是以点对点通讯工具、群通讯工具作为核心基因的,其“自媒体属性”设想要弱于“强社交平台”设想,而由于腾讯对该产品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强化,在品牌企业使用方面,微信平台早在2012年末,就已经被清晰诠释成为一个指向“企业功能平台”和“SCRm(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功能平台”的强大营销平台。按照这样的理解,品牌企业微信的粉丝应该比微博的粉丝更强调品牌认知或产品认知,他们不仅仅是一些无所事事的网民,他们中间存在着大量“高价值潜客”,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基因,我们看到汉庭的账号在仅仅有40多万粉丝的情况下,就能实现每天500多间的订单量。当然,我无意贬低微信的自媒体属性,有些微信自媒体号干得确实挺好,但是品牌企业舍功能化属性而强调自媒体属性,在我看来多少有点舍本逐末。

因此,一味要求微信粉丝量的高速增长并不现实,而要求每天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营销活动的场次,在强关系型的微信平台中,则被证明是“骚扰性”的动作,这都是不符合微信平台特性的。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关键是,在绝大多数客户的官方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规划中,像微博账号运营一样,只设定了粉丝积累的目标,对于积攒了粉丝之后到底要干什么,则只设定为“品牌传播”—这才是最失败的事情,要知道利用微信的粉丝可以做远比传播多得多的事情。

以上例子说的是用旧思维理解新平台,至于为创新而创新导致的对既有平台的开发不足,例子同样不胜枚举。我们不用离开“微”字头的媒体就可以找到实例—对于微博平台的使用,很多品牌企业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娴熟了,直到今年年初,我看到大量品牌企业的微博年度brief,依然是粉丝量、活动量、转发评论量三部曲,唯一的变化就是要求代运营服务提供商“在创意方面给出全新的创意”,如此而已。

还是同样的问题,微博上积攒了粉丝到底要做什么?只是为了进行自媒体式的品牌传播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只是使用了微博功能的冰山一角而已。我们只从品牌企业官方微博的粉丝入手,不依靠过多的技术投入,只依靠运营团队的人工力量,就可以在传播之外,基于这些粉丝完成营销策略调研、产品调研、试用报告收集、市场研究等功能化应用。如果品牌企业的代运营服务提供商技术上稍微强大一点,以“社交搜索”为核心,则可以实现微博平台口碑环境分析、热点事件传播链路分析、品牌或产品KoL(意见领袖)挖掘、潜客群初步挖掘及清洗、精准化营销策略挖掘、精准化营销导流等功能。

以上这些功能化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很多电商企业中早已运用纯熟,之所以在品牌企业中相对少见,乃在于“没有需求”。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没有需求”吗?我不这么认为,关键还在于,由于对既有平台的开发不足(或者说是学习不够),所导致的不知道“原来还可以提出这些需求”。

其实微博平台的继续开发空间非常巨大,就以每天产生的至少5500万条新信息为例,这就是完成海量数据挖掘的最强大基础,在强调大数据应用的今天,只要技术力量投入足够,就可以加以获取、清洗、建模和挖掘,形成强大的精准化营销应用—这不仅仅是一种思路,而且已经有了很多成功实例。

不仅仅是微博,还有论坛,这种出镜率越来越低的数字化媒体,其实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流量和热闹的互动,尤其是在中国各个区域市场,更能彰显其特殊的影响力,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它同样会成为数字化营销利器!

如何避免陷入误区

品牌企业之所以走入上述误区,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品牌企业缺乏清晰的数字化营销整体战略;其次,品牌企业没有认识到整合数字化营销对整个企业的价值。

我先说第一点。一个数字化营销整体战略,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要素:第一,成体系的数字媒体平台选择使用规划;第二,成体系的数字媒体平台运营规划;第三,清晰的整合数字营销目标。三个要素中,整合数字营销目标的设定最为关键,将直接决定前两个规划的具体内容。

分析一下前面的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案例的主要缺点在于,数字营销的目标被设定为浅层次的粉丝聚集、品牌传播,两个案例连所使用媒体平台本身能够达成的目标深度都未能实现,就更不要谈“整合数字营销目标”的设定和实现了。

我认为,品牌企业,尤其是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核心价值链的品牌企业,其整合数字营销目标的设定,应该围绕着核心价值链去设定,针对产品设计可以提品企划参考信息和试用支持,针对产品生产可以提供柔性生产的大数据支持,针对销售可以提供市场信息研究、品牌传播支持、整合销售策略、潜客挖掘及营销、老用户再购营销策略等,针对服务可以提供服务品牌建设及传播、售前服务支持、售后服务支持等。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将数字化工具运用得足够好,可以让其中的很多功能化应用手段支持整个价值链的有效运转,比如,可以通过微信实现产品订购,还可以通过微信完成物流信息的快速查询和主动告知,这将有效提高客户感受的良好度。

如果我们真的这样设定了企业的整个数字营销战略,我们将使用的媒体平台必须支撑起这个战略,幸运的是今天社交化媒体平台、传统数字媒体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平台这三大平台可以完成这个使命,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够同时认识到这三类媒体及技术平台的价值,并对其有效地加以使用—这就涉及三要素的前两个要素了:成体系的数字媒体平台选择使用规划及运营规划。

不过就我看到的现状,确实很少有品牌企业实现了这个战略的所有部分,主要原因在于,很少有品牌企业认识到整合数字营销对整个企业的全部价值,并因此将整合数字化营销摆到它应有的地位上,让它真正地为核心价值链服务。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8

关键词:全媒体;科技期刊;用户需求;精准推送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社会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由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全媒体发展。在当前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从选题、策划、服务读者直到最终出版,全媒体成为科技期刊编辑流程的重要工具,一些技术和服务理念走在行业前沿的科技期刊,探索出了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发展的全新方式,成为科技期刊转型的典范,也给其期刊带来全新的影响力。全媒体处理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和数据获取、处理方式,全媒体为科技期刊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需要科技期刊工作者对全媒体时代的基本特性有准确的把握,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期刊的特性,从内容、形式到服务读者理念等多个角度进行改进和探索,这成为全媒体时代下推动科技期刊转型的关键。

一、科技期刊面对全媒体的转变

(一)读者行为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技术、手机功能的不断发展,在线阅读、电子阅读、手机阅读app的利用逐渐流行,读者的阅读不只局限于纸质期刊,通过手机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浏览。读者使用网络的随意性增加,纸质文字的阅读必然下降,当大量的纸质内容都可以在互联网或手机上查找、阅读、下载时,纸质期刊已不再是读者的首选读物。读者利用全媒体,精准搜索自己喜爱的阅读产品,阅读变得更容易、更便捷。可以说,全媒体时代正改变着读者的购买习惯和阅读方式,阅读正由个人行为逐步演变为由多人参与的、可测量的半公开的行为[1]。

(二)选题策划发生改变选题策划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要紧跟时展的步伐,策划符合这个阶段的科研重要创新及成果等方面的内容。传统的策划更多依靠调研获取的有限信息和从业经验的判断,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2]。要提高策划的针对性,就必须利用全媒体平台,充分了解读者的购买习惯、兴趣爱好、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整合[2],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使所策划的选题更具有价值。

(三)市场需求判断更精准在全媒体环境下,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传播质量和效率有大幅度提高,加之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科技期刊能迅速获取和判断市场需求。而传统出版模式下,多是采取个别访问、参加学术会议、座谈会或小范围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分析市场需求,获取的数据量有限,且数据缺乏全面性和典型性,容易造成与市场需求偏差。通过全媒体整合分析,能更方便、快捷地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读者认可度、市场占有率等热点信息,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市场需求,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出版产品。

(四)推送服务更精准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也更有效果[3]。传统科技期刊推送服务大多未考虑读者需求,而是根据科技期刊刊登的内容和相关研究群体进行推送。随着全媒体的到来,通过对读者行为的全媒体整合分析,科技期刊可以掌握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阅读趋势和兴趣爱好。在充分掌握读者的数据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开发出不同阅读目的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平台或app,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阅读目的的读者进行精准推送,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全媒体对科技期刊的冲击

(一)对办刊理念的冲击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科技期刊转型发展指引了方向,在科技期刊建立起来的全媒体平台上获取数字化信息成为共识。但就如何运用全媒体获取的信息帮助科技期刊转型,一些科技期刊在理念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诚然,全媒体获得的信息可以被运用到科技期刊的按需出版、个性化内容定制以及精准营销等,为其提供参考,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将自身转型完全寄托于全媒体上,甚至在人才不到位的情况下,不惜重金建设全媒体平台,但却因为对全媒体的使用和管理不当,带来资源的浪费,耽误转型的良机。全媒体助推科技期刊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利用全新的数据处理方式,为科技期刊的出版行为提供参考,从科技期刊选题策划到内容编排方式,以及后期的营销等,科技期刊依据全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

(二)对编辑人才的冲击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变革前景充满无限的可能,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由此也开始日趋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科技期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达到空前的程度,特别是在将互联网技术和科技期刊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背景下,需要既懂全媒体使用和管理技术要领,又具备科技期刊运营规律的人才。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人才还跟不上科技期刊的人才需求,导致科技期刊拓展全媒体业务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在人才紧缺的环境下,对全媒体的处理还存在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科技期刊如果依据全媒体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信息决策的话,前提是要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性[4]。因此,在这样情况下,科技期刊依据全媒体进行转型发展决策参考,既需要从内因上吸纳并培养人才,还要在外因上克服虚假数据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具备甄别数据的能力,培养一批掌握数据分析能力的科技期刊编辑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三)对科技期刊的冲击全媒体给多个行业的转型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力,基于此,科技期刊在探索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摸石头过河”,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将全媒体获取的信息贯穿到编辑出版的每一个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依据市场调查甚至是个人经验的出版思路和格局,以全媒体对科技期刊市场竞争进行“保驾护航”,这给科技期刊工作人员有了竞争的底气。利用全媒体进行转型是方向,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由此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些由于全媒体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全媒体在挖掘行业潜在客户的时候,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利用全媒体进行个性化推送,这是很多科技期刊在选择目标客户的时候采用的直接方式,科技期刊同样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科技期刊用全媒体推进转型无可厚非,但其中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能忽略,如何既能有效获取全媒体信息,又在保护读者隐私的基础上进行出版决策,这需要行业自律和相关部门的外部政策约束。

三、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升维策略

(一)利用全媒体平台精准推送内容全媒体时代对科技期刊的内容和传播渠道等都带来冲击,但在科技期刊的转型中,抓住了融合的思路,将全媒体时代的先进技术融入科技期刊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电子阅读的方式,拓展科技期刊的阅读方式。而全媒体的利用和开发潜能,更多集中在对信息把握带来的便利上,如果能够利用全媒体提供的信息,将科技期刊以方便的渠道智能化地传递给读者,这对科技期刊转型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媒体技术搜集最新科研信息,在整合、加工的基础上,为科技期刊了解受众喜好、确定选题内容提供便捷,这在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转型中成为主流,特别是在解决了人才和技术对全媒体传播的限制后,一些科技期刊开始开发出自己的全媒体精准推送平台。在全媒体支撑下,科技期刊转变为电子信息资源,在全新的全媒体平台上,读者阅读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拓展,其阅读需求和学习内容也能够被个性化定制,从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这对于一些学习型或者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期刊来说,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9

从奥运衡量基准研究的追踪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品牌在从第一轮(2006年7月)到第四轮(2007年4月)的媒体花费逐轮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而且用奥运及体育相关因素进行营销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策略的选择尤为关键。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接下来简要地分析企业在进行奥运营销时需要认真考虑的几个方面。

第一,奥运相关节目的营销与推广需要长期的策划,选择正确的媒体平台尤为关键。从奥运相关节目的分析结果来看,第四轮(2007年5月至7月期间),奥运相关节目(根据我们的研究定义,指在节目名称含有明确的奥运相关信息,如2008、奥运等字眼的节目)数量比上一轮(2007年2月到4月)数量出现明显增加,奥运节目播出时长增长幅度为43%。奥运节目的增加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地进行奥运营销的平台。有些企业已经很好地利用了奥运相关节目这个平台,特别是奥运赞助商,比如青岛啤酒的《倾国倾城》、伊利的《圣火耀神州》等等,当然,许多非赞助商也很关注这个平台,比如创维的《奥运任我行》、红牛的《红牛特约之奥运手牵手》等等。奥运相关节目无疑成为众多赞助商和非赞助商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平台。此类节目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通过此类节目将线下活动内容和线上奥运推广结合在一起,借助节目的连贯性和长期效应,达到良好的奥运营销效果。当然,由于节目营销的投入成本较高,营销策划也需要更强的统筹能力,因此,奥运节目营销要十分慎重,平台的选择要十分准确。

第二,奥运节目广告竞争激烈,广告花费急速上升。奥运相关节目的广告总花费从第三轮的4.5亿上升到第四轮的6.5亿,从分析结果来看,大量的非赞助商企业纷纷在奥运节目中投放广告,借助奥运节目平台来进行营销。实际上,在奥运节目中插播广告是非赞助商所能利用的几个非常有用的奥运营销平台之一,因此,这个平台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目前某些非赞助商已经很有效地利用了这个平台,在这方面的投放非常巨大,并且结合其它媒介投放策略,收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划篇10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能吸引消费者更多的关注、洞悉消费者更隐蔽的需求,谁就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让消费者相互影响的能力不断增强,营销和品牌的信息传递正在从传统渠道转向以内容为主的微博等自媒体传播。随着大众关注度和喜爱度的不断提高,微博及其营销价值前所未有地受到了重视。

6月25日,在广州举办的“微时代,博天下―2011年新浪微博高峰论坛”上,新浪宣布目前已经有3万多家企业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涵盖汽车、金融、快速消费品等行业,这些企业将微博作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官网,将企业信息推送给消费者。一些企业尝试着通过微博把日常运营、行政管理整合起来,重新规划自己的营销体系,组建自己的微博管理团队。新浪全国销售总经理李想在接受《新营销》记者专访时说:“新浪微博将是企业进行社会化营销的主战场。”

2011年是李想加入新浪的第七个年头,她举止优雅、做事干练,带领新浪销售团队组建了一个庞大而高效的营销体系。“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创造出新的营销模型,在消费者洞察、热点引爆、持续营销、品牌关怀等方面创造出的价值,将对营销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她强调,微博将引领营销进入一个新时代。

营销维度的微博平台

微博的爆炸性增长,使其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入口和平台,进而带来了巨大的营销效应。微博上小小的一个创意,只要传播得当,就能促成新的消费潮流。事实上,社交媒体完全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交商务“流量”。据Ft中文网报道,美国现在已经有80%的广告主在使用Facebook和twitter做市场营销,美国主流的广告主已经把社交媒体纳入到常规的市场营销体系中。预计2012年美国将有88%的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李想说:“在中国,微博无疑是承载社会化营销功能的主战场。”

随着用户的数量不断增加,微博在中国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和企业营销的新平台。新浪微博推出20个月后,用户数超过1.4亿,日发表信息量高达6000万条,平均每分钟发表5万条。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按照用户使用时长计算,新浪微博以87%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其他微博平台。相对于其他微博平台,新浪微博深入了解中国用户的沟通习惯和文化差异,针对性地设置了“评论+转发+私信”的互动功能,运用了包含图片、视频、短链接等在内多媒体支持形式,方便用户多途径使用自媒体。更为重要的是,新浪超级媒体平台的资源倾斜和内容转移服务,让新浪微博拥有极为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信息资源。

美国《时代》周刊在评论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影响力时说:“微博是地球的脉搏。”那么,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影响力是否具有强大的营销价值呢?对此,李想从营销维度分析了微博平台的特点。

其一,直接沟通。微博让企业近距离接触消费者,营销的通道被大大缩短,营销效率得以提高。消费者相互之间直接沟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在微博上交流,发表对品牌和产品的感受,企业可以由此了解、掌握营销的方向和渠道,调动、运用相应的营销资源。

其二,社交关系。微博属于社交媒体,其每个账号都与其他用户保持一定的关系,“我在关注别人,别人在关注我”。在微博上,社交关系意味着企业、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企业、品牌的粉丝就是其忠诚的消费者。企业恰当运用消费者资源,就可以通过粉丝影响更多的消费者。

其三,新的传播模式。“每个微博账号后面,都是一位活生生的消费者。”在微博上,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体,又是下一次传播的源头,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粉丝,层层传递下去就实时增大了用户的覆盖面,而且这种传播可以带来持续效应,进而导致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模型发生变化。传统的营销过程在消费者购买完成以后就结束了,但社交媒体营销,却可以有序地、不断地扩大、延伸。因此,无论是对品牌忠诚的粉丝,还是对尝试性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企业都应该使他们不断沉淀和积累,在微博上持续地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接受自己的品牌信息,体验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有效引导,让他们主动传播,帮助自己进行病毒式营销。更为重要的是,从粉丝沉淀开始往下的营销环节所带来的用户主动传播,完全是免费的,是“赚来的媒体”。

微博营销四部曲

在了解到微博平台基于营销的特征之后,企业如何进行微博营销呢?李想将此概括为“微博营销四部曲”,即建立自媒体,“搭建”双平台,整合各种媒体,整合各种营销工具。

1、建立自媒体

微博营销的前提,首先是建立一个账号,有了账号才可以信息,与消费者沟通。现在很多企业都开设了自己的账号,尝试各种各样的营销。

由于企业有不同的产品线,有不同的代言人,有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产品线、不同的子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市场目标,有自己需要传播的内容,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账号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微博账号就构成了一个微博矩阵。这个矩阵也叫蒲公英式传播,可以发挥协同作用,通过不同账号的转发,通过对目标消费群体多次覆盖,提高营销效率,形成持续的影响力。

基于微博矩阵,现在有个新现象叫做“官网转移”。本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网站上有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详细信息,但是通常消费者不会主动去企业官网浏览信息。但现在消费者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在微博上,因此微博的营销内容就要向他们靠拢,把企业的信息向微博转移,只不过微博上的内容不像官网那么枯燥,而是以微博矩阵,把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了解自己的消费者在微博平台上参与了哪些活动、在讨论什么问题、各自有多少粉丝,这些都是企业做出营销决策的重要依据。

互联网数据机构DCCi的最新数据显示,72%的微博用户关注微博上的商业广告,近25%的用户在微博上关注10个以上的企业官方账号,34.3%的用户使用微博获取品牌折扣信息,33%的用户中点击微博帖子中的图片、链接、视频等信息。数据同时显示,微博的忠诚度、黏性更高,很多用户趋向于每天多时段、多场合使用微博。由于微博不仅仅意味着人人都是“自媒体”,更是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沟通渠道。企业通过传统的渠道很难探视终端,从客户端获得真实的、第一时间的反馈,而微博有大量真实、即时的消费者感受与评价,如果能对这些言论与偏好进行分析与利用,品牌主或广告商将受益匪浅。

2、搭建双平台

“新浪现在有两个平台,一个是新浪门户这一超级媒体平台,一个是微博互动平台。在营销的过程中,这两个平台有很好的分工,相互之间有非常好的互补。”对于新浪门户和新浪微博两个营销平台的关系,李想指出,双平台有着不同的营销目标和侧重。媒体属性更强、用户更多、广告形式更具冲击力的门户平台将更多地承载品牌背书和覆盖到达的功能,而微博则更多地帮助企业与用户进行互动和分享,创造营销长尾。企业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让营销价值最大化。

她说,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可以引发消费者互动分享,给消费者带来深度体验,产生营销的长远效益。“现阶段,新浪门户和新浪微博的双平台策略,我们认为是非常有效的媒介和营销策略,根据新浪以往的丰富经验再加上新浪微博平台的特性,可以产生非常好的营销效果。”李想强调说,企业把两个平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非常有效的沟通渠道,能够激发消费者进行后续的品牌传播。

3、整合各种媒体

李想认为,微博与互联网传统入口的价值整合带来了四个新的现象:与搜索整合,促使实时搜索或者社会化搜索兴起;与门户整合,给门户带来新的流量;与移动终端整合,成为促进移动互联网向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动)趋势发展的有力推手;与电子商务整合,促进社交商务成熟和落地。因为具有天然的整合能力,微博平台能够顺利地完成一个大营销循环,包含信息传递、互动、购买,然后价值信息再次被传递、分享、互动等。在循环的过程中,还可以整合很多传统的营销工具,比如传统的tVC里可以植入与广告相关的微博,引发用户在微博上分享和互动,更可以从侧面监测tVC的投放效果。

4、整合营销工具

微博既可以整合包括各类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社会化媒体在内的媒体资源,也可以整合多种营销工具,这就为其构建新的营销模型奠定了基础。这种新的营销模型,其核心就在于企业运用SnS2.0平台,吸引粉丝关注,让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降到最低,然后通过粉丝沉淀来提升品牌价值。可以预料,今后品牌相互竞争,优质粉丝的数量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微博营销的四个关键因素

“有了微博营销四步曲,等于有了方向,不过对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李想提醒企业在微博平台进行营销时,必须注意四个关键要素。

一是精准性。传统的定向广告是针对用户属性投放的,而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行为和用户关系都将成为洞察消费者以及对目标消费者进行甄别的重要工具。只有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性和关系,才有可能精准投放。“在这样的平台上,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属性,了解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粉丝关注和他们关注的品牌,基于这些分析,可以更精准地找到目标消费者,更精准地进行内容策划。体现在内容传播上,自然要以“内容为王”为原则。

可口可乐CmoJoetripodi曾撰文指出:“通过媒介购买覆盖潜在消费者的营销手法将远远不够,能否创造出引发用户表达和自主传播的品牌内容将成为新营销的关键。”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可以免费地“赚到媒体”,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实时性。微博营销从传统的强化空间、淡漠时间的360度营销,变成365天的日日营销,让营销实时存在、实时持续。微博上的营销不是以往的一次性策划以后去执行就可以了,它要求企业每时每刻都要关注消费者和粉丝在谈论什么,关注品牌如何传播,并且要快速做出反应。微博平台随时随地分享的特性,使得实时营销和持续营销成为社会化营销的两个关键要素。李想指出,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出现后,消费者需要的是随时沟通,企业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三是持续性。除了实时反馈和营销之外,企业还要持续去做。持续和坚持会给企业带来爆发式的营销成果,所以持续是微博营销很关键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