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信息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2:47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1

一、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1、信息系统对业务的覆盖率逐步提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信息经济的兴起,带动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仅从政府角度看,我国电子政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了大量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正在经历由传统运行方式向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运行方式转移的过程。以北京市为例,“十五”期间,全市1186种政府业务,运用信息化实现的有591种,建成726个业务支撑系统,50%的政府业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高度重视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约90%的市、区政府部门建设了局域网,超过90%的政府部门达到了人均1台计算机,有90%的政务部门已建成或正在建办公自动化系统,其中无纸化程度达到50%以上的部门占80%。①

2、基于网络平台化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的信息化,都受到战略管理和服务客户的强烈驱动,在不断地扩展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和内容,朝着基于统一网络管理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方向发展。

政府各机构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基本职能过程时,正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由于应用目标的整体性,要求政府业务系统、政府信息具有集成性和共享性。例如,北京市业已建立了连接各级政府机构政务系统的政务内网平台,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和政务门户网站,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可以实现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又如,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通过综合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城市各类基础部件的综合管理。再如,“首都之窗”网站群作为政府门户,正把更加全面的政府公共服务纳入到信息化应用范围。②

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早已脱离了个别业务系统孤立应用的阶段,步入了企业战略协同系统应用阶段,其中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最具代表性。eRp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目前已发展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形式,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eRp系统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全面整合企业的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并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各项经营资源的应用效率。

实现统一的网络平台管理,进行系统协同整合,核心的内容就是要进行应用系统及数据集成,建立可以共享的统一数据管理结构。建立一致的数据规格标准和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应用规则,是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集成的主要途径。如何建设与上述信息化环境配套的电子档案的统一管理、共享利用的机制、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如何构建和运作,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3、信息资源战略成为信息化核心内容

2004年12月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步入了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重心的发展阶段,这既是信息化向其本源的回归,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从国家层面来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就是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政府能力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为目的,形成政府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局面,同时推动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紧紧围绕政务公开、重大基础信息库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进行。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是强化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档案等领域的公益性开发和利用。同时,国家将研究制定鼓励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政策;健全信息资源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提高审批效率,扩大登记备案和事后监督的范围;研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财政政策和信息资产管理办法;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表,优先制定并大力宣传贯彻信息资源分类、共享、基础编码等国家标准;推进公共文献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③

从机构层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资源服务于战略决策、满足客户信息需求和提高业务管理信息提供水平的客观发展需要。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上来讲,信息系统总是由满足业务处理、运行需要开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着数据—信息—知识的过程。机构层面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是从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开始,在整合的数据仓库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挖掘和满足不同需要的数据应用。这实际上类似于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应当把它纳入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内容范畴。

二、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若干问题

信息化系统正在演化成为各类组织业务运行的基本方式,网络平台正逐渐成为政府机构、企业信息运动的支撑平台。对档案管理活动而言,各类组织运行平台的变化,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基于数字化概念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探索符合信息化特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电子文件长久保存和长期可用问题

人们把以数字化方式记录的文件,统称为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在性质、形式上与纸质文件的不同,无疑是档案界最先感受到和最先关注的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由模拟方式转变成数字化的记录方式,主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数字化信息复杂多样的编码格式、读写方法和载体材料,都给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带来困难。二是电子文件的证据力和法律效力问题,这包含了对数字方式所记录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获得、保持信息真实性方式方法的可行性、可信性问题。三是数字化信息与载体的依附关系问题,数字化信息的组织是通过编码形式完成的,人们处理、传输、存储和显现数字化信息,要借助能处理这些编码的信息技术设备间接完成,因此,数字化信息依赖于元数据、数据格式、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才能够被处理、存储和显现。综上所述,电子文件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是过去纸张载体所没有的。

归纳起来讲,目前解决电子文件真实性、长久保存、长期可用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类方法:一是通过法规约束电子文件格式种类,如我国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所选择的管理方式,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通用通行的少量几种文件格式,通过降低电子文件格式种类繁复性,增加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可靠性、可控性。二是通过对电子文件存在的系统相关要素的规范设计和过程控制,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包括系统地记录背景数据和规范、控制信息流转环节等方式。三是提高载体材料寿命或对电子文件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备份的方式。四是分离数字信息的语义表示与格式表示,形成不依赖于特定的通用信息存在形式,不会出现因为数据格式及软硬件环境的变迁而造成电子文件不可使用的情况,如以XmL作为标识规范的方法,等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都作了相当多的探讨和尝试。首先,各国都倾注力量,制定系统成套的和普遍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电子文件管理需求规范和档案系统标准,力求把问题解决在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达到电子文件永久保存的目的。如澳大利亚的国家“数字化保管动议”,通过建立文件管理国家标准、文件管理元数据规范、文件系统设计与实施程序等标准规范,保障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其次,从数字档案的永久性入手,研究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数字档案的系统化保存、保管方式,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于1998年开始,耗时6年时间对永久保存电子文件的可能性、保存技术、保存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和试验⑤。第三,研究数字化适用载体在各种状况下的长久保存问题,如荷兰2000年启动了“数字保存试验”项目,针对政府常用的电子文件类型,进行了迁移、采用XmL格式和仿真三种数字保护方法的试验,评价各种方法的效果、局限性、费用及应用的可能性。第四,在我国,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档案部门站在长久保存的立场,通过归档要求的约束,保障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如《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2-1999)、《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等,省市地方和行业主管机构也制定了相关规范或标准,如建设部的《城建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2、多种类型数字化信息的档案化问题

在电子文件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种类也日益丰富,包括文本文件、电子报表、电子邮件、图形、图像文件、视频文件、网页文件、数据库文件等。数字化信息的复杂多样,具有传统纸质文件所不具有的性质,因此,这些数字化信息的档案化在总体上处于随机状态,有些数据累计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有些被定期销毁,有些则被迁移到临时载体上。如果不能建立系统型的管理规则,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导致数字化信息档案化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与传统文件运转流程无关。长久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纸质文件档案化的系统化的方法体系,主要是依靠业务流程的自然发展进程,在业务流程终结时,把文件归档转入档案系统,以备今后工作查考。或者对文件的价值进行鉴定,判别文件对形成者的意义大小以及对社会的意义大小,在规定的时间阶段,把分布在各个机构的文件汇集到档案馆集中保存,以长久留存社会记忆,保障社会发展的延续性。久而久之,文件的档案化形成了对业务运转流程及其规则的依赖性,当数字化信息因不能纳入一般的业务流程,或业务流程因信息化而发生变化时,将会导致电子文件在档案化过程中范围的缺失。比如,电子邮件系统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政府或企业网络系统的必备子系统,电子邮件也早已成为人们在进行工作交往时的基本工具,很多国家或组织也都制定了电子邮件的管理制度,但电子邮件的档案化问题依然处于随机管理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电子邮件联系方式的公私性质不容易界定,不容易纳入到正常的业务运转流程之中。

(2)非文本型数据。在纸质档案管理时期,由于非文本型数据的数据单元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事项,数据结构、信息组织方式与文本方式不同,并且很多结构化的数据库数据经常处在变动之中,无法纳入到文本文件的管理体系,往往不进行档案化处理。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电子文件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档案机构往往比较注重对文本型电子文件的归档和收集,对非文本型数据库数据、多媒体数据的归档重视不够,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档案化措施。而且,档案界还存在着一个概念误区,认为数据库文件本来就有自身的数据结构,并且处在存储状态,没有必要再转化为所谓的档案文件。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都是作为支持业务流程的存储机制来建设的,从性质上来讲,可以认为是“暂存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往往是随着业务过程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的,在结构上又是连续性的,往往不能按事项分块,不能按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管理。但是,这些数据往往是一个业务系统的核心资源,

支撑着一个机构的业务运行,绝大多数具备档案价值,如果不尽快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目前,有注意到非文本型数据归档的机构,往往采用简单拷贝、累加存储的方式,或者以备灾数据库的方式同构备份数据。这些方式可能不能真正解决数量巨大的非文本数据档案化问题。

(3)网页类型文件。互联网的普及,使数量巨大的web文件存在于流动的网络信息海洋之中。我国的各类机构为了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沟通,建设属于机构自己的网站的比率很高。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我国政府域名()注册量达到23752个,政府网站达到11995个,县级以上门户网站拥有率达到81.1%,其中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90.3%、94.9%和77.7%。⑥但由于网页文件的内容重复率高,数量巨大,各类机构往往都不作档案化处置。这种情况是否存在档案缺失的漏洞,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3、双轨制与双套制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类机构的信息系统覆盖率不断提高,意味着文件的处理、运行过程的双轨制越来越趋向于单轨制,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在人们的档案思维中,依然存在着对纸质档案的心理依赖,充满了对电子文件的不确信感。这种情形也体现在国家及行业已经颁布的电子文件管理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规定对于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文件,要电子、纸质形式双套保存。

造成双套制比较普遍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档案思维还停留在纸质文件时代,对电子文件及其存在的技术环境还不熟悉、不确信,对电子文件是否能够长久保存及长期可用缺乏认知。其次,是国家的档案行政机构缺乏档案无纸化战略规划、制度设计和系统规范,使得对纸质文件依赖成为制度性的选择。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相继颁布了《电子签名法》或相关法律,力求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数字化信息在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具有凭证性的条件。《电子签名法》的意义在于通过法律确定了电子数据可以作为法律凭证,使电子文件具有了与纸质文件同等的证据作用。一般来讲,《电子签名法》主要是规范电子文件的技术条件和应用背景,以保证电子文件在交互过程中的真实性是可确认的,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但并没有解决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而这方面的规范有赖于档案管理机构来解决。

双套制的另一种情形,是国内的各级各类档案馆大量地将纸质档案拷贝成电子档案。为使档案馆蕴藏的丰富档案信息资源能够提供网络应用,根据档案利用需求有选择地提供目录定位服务以及部分档案的原件服务是必要的。如果盲目地无限度地进行档案的电子化,以此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就标志,只能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可以想像,不解决双套制的问题,是无法推动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化发达国家在信息化进程中都强调“无纸化”作为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来积极推动,可见它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双套制或无纸化的解决方案,一定不是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而应该是制度化方案。这个制度化的解决方案,依赖于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信息系统的业务覆盖率,特别是网络应用的覆盖率。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无纸化的全面管理制度,可能包括两个层面:档案馆层面的和机构层面的。档案馆层面要解决电子文件永久保存的技术条件(载体的可靠性、信息对格式的非依赖性)、文件真实性的制度和管理系统保障规范、电子文件应用的规范。对机构层面,档案及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凭证性、证据性文件的系统认证标准、规范,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建设等。

4、电子文件运动规律与档案管理模式选择

近年来,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的争论十分引人关注。信息化彻底改变了各类社会活动的时空关系和运行模式,人们需要基于新的社会运行方式,建立新的信息思维,寻找信息运动新规律,以求在准确揭示信息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管理。这是这场争论的意义所在。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实质,是如何看待文件运动的统一性和管理一致性问题。“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在文件的不同运动阶段有着不同的运动特性,强调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而“文件连续体理论”认为文件运动是一个整体,文件运动有着不同的功能轴,文件运动每一个时点,都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功能价值取向,因此,管理上不必划分文件与档案的阶段性。从弗兰克·厄普沃德对文件连续体模式的四项基本原则看:第一,文件价值的持续性与文件档案化。主要强调的是文件、档案的整体观,这与我国普遍认知的“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的观念是相类似的⑦,是“从文件形成到文件作为档案保存和利用的管理全过程中连贯一致的管理方式”。第二,文件联系以逻辑联系为主。这是传统档案学的基本原则,档案的分类、主题方法都是按逻辑组织文件的方法,即使是网络化条件下,文件分处不同的物理位置,也应坚持这种方法。第三,文件管理制度纳入业务活动目标与过程。它强调的是要把文件管理职能制度化地纳入业务系统中,应该说“纳入”概念在档案界也并不是新概念。第四,档案学是随着组织知识的背景条件变化而变化⑧。这是关于档案学理论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的思想,是任何理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归纳起来讲,文件连续体理论强调的是文件与档案是一个整体,不必区别管理,而且从形成阶段就应予以制度化的干预。显然,这一核心思想存在着理论臆断性。文件的形成是为业务运转服务的,其首要目的和价值是业务的有效运转,如果按照文件的历史价值进行文件系统设计,其结果不仅会削弱文件的真实性、客观性,而且可能导致业务系统效率的极大降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已经证实,无论是政府或是企业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都面临着系统数据档案化的问题,在业务系统中建设数据档案库,或者是不经档案价值鉴定,简单地直接地迁移业务系统数据到档案库,其信息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况且,由机构档案室到档案馆的过程,也绝不能是简单的迁移过程。

作为我国的档案工作者,在学习国外的理论经验时,不能采取简单的“取代”或“覆盖”等方法,而应该是在考察各种理论的基本背景的前提下,积极汲取各种观点中的有益成分,构建适合我国的档案管理可行模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关联性,如果不在制度上和文件管理要素上对业务系统提出要求,比如提出元数据要求,就可能使业务系统自然生成的电子文件无法长久保存。所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的整体系统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国的电子文件管理中提出的全程管理、前端控制思想,就是对这种理论的合理诠释。但是,档案有档案的价值取向,对电子文件的管理要素的控制,不能取代对档案价值的判断和对文件的取舍。特别是在信息膨胀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正在积极建设网络文件中心。这种热潮的基本出发点是,对分布在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中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管理,有的采取集中存储、集中利用的模式,有的采用备份中心的模式,有的采用存储目录、逻辑归档的模式。网络建立的广泛联系,为各种模式都提供了支持条件。无论是物理集中,还是逻辑集中,电子文件中心都不能以文件的集中取代文件的档案化过程。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电子文件的大量堆积的局面。无论采用何种理论模式作为指导,在电子文件运动整体环节中都不能取消“档案化”的环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注释:

①北京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研究报告》。

②北京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③⑥《2006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④。

⑤archives.gov/。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2

完善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在当前时期,档案资源的管理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既具备了可能性条件,又具有了必然性基础,已经成为时展推动下档案工作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地推动档案资源的高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本文下面具体地谈论几点措施:

(一)健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技术配备

国家各单位实施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必须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即保证各种软件设备以及硬件设备的齐备以及同一性,为信息化的手段应用提供支撑,同时还要努力地做好对于安全保护措施的建设,以迎合信息化的管理趋势,做好对于档案资源的保护。

1.我国应当以国家、区域、行业、职业等为基础,致力于推动档案管理各项技术设备应用的统一化、专业性,以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作为指引,努力健全相关的标准,以推动各个环节档案管理工作在虚拟空间中的有效连接,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其资源的有效备份以及合理调用,使信息化管理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达到全方位的实现。

2.国家要致力于研发优质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库软件,并着重从资源整合、存储、检索等方面研究高效统一的技术途径,以全面推动档案资料全国范围内的一体化管理的实现。

3.国家要以各种传播媒介来向档案管理工作者传播信息化档案安全管理的理念,并推动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以及身份认证技术等保障措施的应用。

(二)积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国家要推动全国范围内档案资源一体化信息管理目标的实现,就必须着力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与教育,并努力推动高素质全新人才与深厚资历的原有工作人员二者在档案管理新形势中对于工作的合作开展。

1.国家可以为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健全制度及法律规定,以强制化的措施推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对各工作人员意识的渗透,努力营造一种全国范围内的浓厚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氛围,通过培训或教育切实地帮助原有工作人员实现工作的转型。而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资历但难以顺利接受信息化手段的管理老人,可以为其配备年轻的熟练掌握高科技手段及相关档案管理知识的助手。

2.国家可以为各地区档案管理部门拨发款项,引导全体档案管理部门提升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并分级展开面向全社会招聘具有优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力的档案管理人员,带动教育工作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育,为国家未来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加大信息化管理的试点构建

国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档案资源管理中的调控作用,通过为信息化的管理进行专项资金、技术、设备等的投入,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试点的构建。并鼓励各档案管理部门轮流对试点进行参观,组织专业人员为参观小组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手段及优势作用的讲解,以激发其他的管理部门对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热情,从而逐步推动试点的扩大,借助各试点的力量,逐渐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实现。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3

一、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文书档案管理领域也广泛的应用信息化工具,包括文书档案的内容与保存、文书档案的管理与应用等方面,这有效的提高了文书档案管理质量,推动了文书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文书档案内容及其保存的实现信息化

首先,从文书档案内容来看,当前文书档案大多以word文档形式存在,并可以实现在这种文档中进行修改以至于最终成文,这就实现了文书档案内容的信息化。特别是,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纸质文档,也可以利用扫描、重新录入等方式将其转变为电子文档,扫描后的文档也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将扫描件转变为word文档,从而可以实现统一的文档格式。其次,从保存来看,一般的单位都是利用专门的计算机,通过建立文件的形势进行保存,并且这种文件可以分类保存,并记录保存的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二)文书档案管理与应用的信息化

首先,从管理来看,目前文书档案管理大多通过建立文书档案目录来推进,如将一年的文书档案进行汇总并编制目录,部分单位通过在excel办公软件中建立详细的目录进行管理,这就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便于查询。其次,从应用来看,对于一些非保密性的文书档案,单位通过在互联网、QQ群共享等渠道公布,帮助各主体甚至社会主体获取文书档案的相关信息,契合了当前信息公开的需要,有效的推动了文书档案的应用。

二、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文书档案信息化程度不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信息化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一)文书档案信息化程度不够

文书档案信息化程度不够是指尚未全面发挥信息化的作用,首先,从现存的文书档案来看,部分单位文书档案仍然只是保存纸质文档,电子文档没有保存,或者虽然保存了电子文档,但电子文档的内容与纸质文档存在差异,如没有将最终领导签章确认的电子文档保存等,这就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不利于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其次,从历史文书档案来看,没有利用扫描仪等将纸质文档转变为电子文档,或者转变为扫描件文档后没有转变为统一格式的woRD文档,导致文档查询等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对于单位内部下属各科室的文书档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文书档案电子化更加滞后,甚至出现电子档案丢失等问题。

(二)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

首先,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滞后,部分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仅仅简单的利用计算机设备存储电子文档,而没有开发出相应的管理软件将所有的文书档案纳入到数据库当中进行统一管理,这既不利于文书档案的保存,也不利于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其次,信息化后的电子档案开发利用不足,部分单位虽然保存了电子文书档案,但长期没有对文书档案进行归纳总结,没有统计分析,难以形成完善的研究报告供领导者参考,从而没有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三)信息化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的文书档案格式不统一,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的电子文书档案格式,这使得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的电子文书档案格式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不利于统一管理。其次,信息化条件下的文书档案借阅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文书档案特别是电子文书档案存在利用互联网随意传递等问题,这种传递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再次,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虽然有保存电子文档的意图,但只是简单的存放在计算机设备中,而没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三、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信息化给文书档案管理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利用这种机遇,必须创新理念规划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工具强化文书档案管理,创新模式规范文书档案管理。

(一)创新理念规划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要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规划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长远来看,文书档案必定会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甚至纸质文书都可能不再保存,因此,单位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加快规划文书档案工作,以适应发展需要。其次,要从信息化的视角出发规划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要从文书档案内容、保存、管理、应用等方面明确如何推进文书档案信息化,明确文书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即实现全面的电子化管理,明确文书档案的途径、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

(二)创新工具强化文书档案管理

首先,要积极开发文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单位要积极与开发商合作,根据自身的需求、文书档案的总量规模开发出符合自身要求的数据库,这种软件要具有基本的查询、文书档案上传、录入、编辑、打印、下载等功能。其次,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工具强化文书档案管理,如规定单位内部各部门出台的文书档案要在正是成文之日上传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要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审核,以解决文书档案保存滞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4

关键词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中,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部分之一。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为了顺应时展的趋势,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也逐渐运用到医院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来,不仅提高了医院档案工作的水平,也为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提供了平台。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医院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意见。

一、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中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管理模式相对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尤其是办公方式的变化对医院的档案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人因为不适应这种工作方式而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利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广。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的就是,部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待提高,他们无法适应现代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的操作模式,对工作造成了影响。第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是影响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因素,除了缺少最基本的网络设施,系统的安全性较差等因素之外,现有的技术方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除了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之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目前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缺少专业化的人才。第三,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并没有专门制定文书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制度,对于医院员工档案信息化方面也没有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二、加强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对医院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因为目前医院现有的文书档案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展的需求了,所以对这种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在创新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加强对文书档案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使之更符合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不断完善基础的办公设施

提高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各种先进的技术和高精尖的科学设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这是因为,先进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保证他们的正常运行,并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所以不断完善医院文书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术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点。

(三)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医院可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让更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是促进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医院应该严把培训和审核关,将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文书档案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健全的医院规章

从医院目前文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来说,还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提高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必要措施之一。首先,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让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有法可依。其次,制定具体的员工培训方案,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推动医院的医院文书档案信息管理快速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医院的文书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这项工作并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而需要医院所有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做好。通过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完善现代化办公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健全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医疗服务,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上文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几点看法,希望能为促进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佳强.医院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利用分析[J].管理观察,2014.07(15):174-176.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5

关键词: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对文档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以及保存,因为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如果工作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混乱。另外,因为档案都具有一定机密性,这就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对文书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但可以大大缩减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更加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1.1提高工作效率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档案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归档等,任务量比较繁重,对工作人员要求比较高。另外,传统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如果遇到内容需要修改的档案资料,还需要对已经整理归档的档案进行拆卷,严重浪费人力和物力。而通过信息建设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搜索,并且可以直接修改,避免了劳师动众的寻找,和乱涂乱改的尴尬,在缩减工作环节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1.2信息共享

文档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传统纸质文档转变为电子文档,在档案资料寻找时更方便快捷,并且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等多方面条件的约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另外,传统文书档案管理在对档案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归档后只是置于文件柜中,不能做为数据资源进行共享。这样不但使得文件资源的查找变得困难,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通过对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案卷级转变为文件级档案管理,真正意义上对文书档案进行从外到内的控制管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信息与载体可以通过分离使用,并且可以与其他信息资源进行互联,使得信息数据的应用效率更高。

1.3提高档案资料传输速度与安全性

在文档管理工作中,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会对档案资料进行私存,或者是文档的传递管理不严格,造成档案资料的损坏或者是丢失,这都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可避免的麻烦。很多情况档案资料的传递都是通过快递来进行,而此种传递方式也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在传递时间以及内容上对工作造成影响[2]。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跨空间短距离的传输,不但提高了文档传递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文件的安全系数。

2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比较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帮助。就新阶段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来看,信息化建设状况并不容乐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信息软件应用杂乱等,此类问题的存在都影响着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重视程度比较低,领导信息化建设意识较淡薄,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上投入明显不足,不能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有工作制度进行调整完善,使其不能满足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阻碍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更深层次的发展。

2.2信息化建设标准不完善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的异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建设标准不完善不统一,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存在自己的建设标准,致使建设完成后档案之间的共享性降低。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化建设软件缺乏必要的通用性和适应性;计算机与辅助设施型号等各方面匹配上缺乏统一性;文书资料归档缺乏统一和完善的分类编码和检索程序。同时,国家对此方面的管理力度也比较薄弱,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此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3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

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而网络环境存在很强的不安全性,再加上档案具有很强的保密性质,这就对环境的安全性要求更为严格。环境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文件已经电子档案数据的安全,在网络环境下易受到网络黑客以及不良程序的攻击,在文档保存以及传递过程中也极易受到病毒和木马等感染,而造成文档资料受损或者缺失。另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需要素质更高的人才,在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更为专业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人才,能够完成系统开发、服务咨询、信息导航以及程序维护等工作,保证档案可以在安全的环境内进行共享,发挥其具有的最大功能。

3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分析

3.1转变档案管理方式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传统模式主要是人工搜集、整理、归档等,而文档资料的载体为纸质、录像以及图片等,整个工作工序比较繁琐,并且工作量巨大[3]。想要有效实现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必须要转变档案管理方式,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文档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共享。另外,单位领导必须要增强信息化建设思想意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尤其是保证硬件设施的完备。并且还需要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日常工作必须要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将档案管理工作逐渐由手工转变为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3.2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工作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其不但具备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同时更需具备高超的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各项知识。针对此方面,单位可以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是其可以熟练掌握有关的文化,管理以及理论知识,重点研究管理学、、数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内容,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保证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外,可以通过竞聘的方式,选拔具有档案管理学、档案学以及目录学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但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档案与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要其他员工与部门的支持,将日常档案资料等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保存、传递等,为后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帮助。

3.3建立完善数据库

建立完善数据库是文书档案资料共享的前提,档案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保密性,是承载历史信息和公文信息的载体。通过档案管理中心建立完善数据库,可以对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技术支持。通过局域网以及内部网络的建立,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资料的网络化与共享化。通过信息检索等可以更及时便捷的为人们提供有价值有帮助的信息资料。另外,通过数据库可以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更快捷的对已入档资料进行修改整理,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4结束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影响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部分,在信息网络背景下对文书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档案管理部门持续发展的必然。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对此方面工作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有效化。

参考文献

[1]姚凤琴.分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2,(19):23-24

[2]赵燕.浅议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8):15-16

[3]王希元.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1,(07):14-15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6

通过对医院档案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的档案管理效果还不够理想,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档案资料在保存过程中存在较大难

储存医院档案传统的做法是以纸质为主要的存储介质,部分以磁带、影像带、胶片为介质和部分电子文档资料。这些存储介质很容易出现发黄、霉变、破损、受潮等问题,所以难以永久保存和备份。因此,如何提高医院档案资料的存储质量,并充分满足医院档案管理需要,成为了制约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有效解决档案资料的存储问题,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1.2档案资料在管理和查询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很多医院仍沿用了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传统的档案资料查询的流程是:查作者,到案卷目录,再查到文件目录,根据文件目录记录的档案号信息查到档案在库房的存放地址,然后通知库房调卷,办理相关手续,查阅非常耗时、耗力。由于缺乏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医院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状态,不但制约了医院档案资料的查询和应用,还影响了医院档案资料的查询效果。因此,档案资料的查询难度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1.3档案材料的利用率低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纸质档案具有易损坏、低效率、不便于统计和查询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档案的利用率显著降低。在医院档案信息方面,各种处方用药以及药效、药的配伍、药的副作用都具有统计意义,单纯用人工查阅这些原始资料,然后统计这些信息,工作量太大了。考虑到医院工作实际,档案资料数量较多是档案管理所面临的现实因素,如果不采取现代化的分类和查询手段,医院档案资料的查询和利用难度问题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2.医院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具体措施

鉴于医院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医院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只有认真分析医院档案管理实际,把握医院档案管理原则,才能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

2.1在医院档案的保存过程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

医院由于档案信息材料较多,采用传统保存手段不但需要建立专门的档案保存室,还要定期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工作量非常大。并且传统档案保存对环境要求较高,一般场所难以满足实际保存需要。基于这一现实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将档案信息材料经过电子化变成电子文档,不但节约了档案保存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档案保存质量,满足了医院档案管理需要,提升了医院档案管理水平。

2.2在医院档案的管理和查询过程中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

应用信息化手段之前,在医院档案的管理和查询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档案文件名进行检索。由于医院各类档案资料数量较多,人工检索的周期很长,给档案管理和查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这一困难面前,应用信息化手段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必有之路。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在医院档案管理和查询中,积极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手段,是提高医院档案信息查询效果的重要措施,对医院档案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在医院档案的调用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

要想满足医院档案资料的调用需要,单纯采用人工调用手段不但费时费力,整体工作效率也十分不理想。基于这一现实需求,在医院档案的调用过程中,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手段,不但实现了快速调用档案材料,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档案的管理效率,对满足医院档案管理需求,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医院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手段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对当前医院档案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后可知,应用了信息化手段之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效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信息化手段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促进年作用也十分明显。结合医院档案管理实际,医院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手段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医院档案的保存效果

应用了信息化手段之后,医院的纸质档案大部分都转化成电子档案,不但节省了档案的存储空间,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的存储质量和保密效果,有利于延迟档案的存储时间,保证医院档案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良好存储,满足医院档案存储需要。从当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来看,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医院档案的保存效果。

4.2信息化手段满足了医院档案的管理和查询需求

鉴于医院档案管理和查询的实际难度,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应用了信息化手段之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手段为档案管理和查询提供了有力支持,既保证了档案能够快速查询,同时也提高了档案查询的准确性和整体效率。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满足了医院档案的管理和查询需求。

3.3信息化手段提升了医院档案的调用效率

在医院档案调用过程中,由于传统人工手段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成为了必然。通过对医院档案调用现状进行分析后可知,信息化手段既提高了档案调用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档案调用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提升医院档案的调用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4.结论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7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问题应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速大容量的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已经日渐普及。综合文书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亦急需专业化。为了实现档案长期保存、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

1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1办公效率大幅提高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过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要求资料收集完整、齐全,避免漏写、漏抄;用笔规范、耐用,字迹工整、清楚;分类、统汁准确无误,结果又费时,又费力。在应用计算机软件之后,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有序,无论是起草文件还是办理传递,都变得简单易行。

1.2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共享

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找困难。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互联,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可以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1.3电子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长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受到破坏:如在高温、高湿、酸、酶、氧化剂等情况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随着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储存、读取电子文件的设备日趋成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如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储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1.4提高了文件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

在日常公文办理过程中,办理人员私存文件或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文件传递的传统手段是靠邮政系统,传送时间受距离长短的限制。同时,文件还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丢失或延误,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利用造成很大不便。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大大提高了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2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电子文件保密性受限制

电子文件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得文件保密性变弱。电子文件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电子文件不再具有特定的字迹,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其原始性,而且不能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盖印或亲自签名,也就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以上的种种问题都对电子文件的保密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网上窃密技术不断发展,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再难以做到绝对保密。

2.2对档案综合管理人员要求高

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目前,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单位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本谈不上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3几点应对方法

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就其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贡献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针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方法。

3.1信息化系统内、外网隔离

在内部信息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信息化网络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地放行一些地址进入信息化网络。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3.2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事实证明,只有在不断增加现代化硬件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档案人员才能通过对这些设备设施的了解、学习直至熟练运用达到增加业务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二是采取“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展而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要对本单位的档案人员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把档案业务学习成绩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三是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的力度,通过交流,多学习兄弟单位利用档案资源进行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经验,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应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8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abstract:thedocumentinformationconstructionofthearchivesworkisacomplicatedsystemengineering,andtheinformationconstructionandthebasicdataofthegeologicalprospectingunitsthatarchivesareinseparable.managementhastheadvantagesofthetraditionalmanagementmethodsdon'thave,carriesontheanalysistothemodernmanagementofarchivesof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ispaper,putforwardownseveralmeasuresforyourreference.

Keywords:information;archivesmanagement;problemcop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

一.前言:文书档案管理是衡量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档案存在的基础与重要的资源发生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档案资料的质量与完整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速大容量的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已经日渐普及。档案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同一种信息的存贮、检索、管理形式和载体变化的过程,它给地质部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和研究课题。综合文书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亦急需专业化。为了实现档案长期保存、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二。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1.1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过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要求资料收集完整、齐全,避免漏写、漏抄;用笔规范、耐用,字迹工整、清楚;分类、统汁准确无误,结果又费时,又费力。在应用计算机软件之后,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有序,无论是起草文件还是办理传递,都变得简单易行。1.2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找困难。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互联,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可以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档案管理信息动态。1.3电子文件保存的稳定性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长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受到破坏:如在高温、高湿、酸、酶、氧化剂等情况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随着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储存、读取电子文件的设备日趋成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如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储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1.4提高了文件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在日常公文办理过程中,办理人员私存文件或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文件传递的传统手段是靠邮政系统,传送时间受距离长短的限制。同时,文件还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丢失或延误,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利用造成很大不便。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大大提高了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和及时性。2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2.1电子文件保密性受限制电子文件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得文件保密性变弱。电子文件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电子文件不再具有特定的字迹,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其原始性,而且不能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盖印或亲自签名,也就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以上的种种问题都对电子文件的保密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网上窃密技术不断发展,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再难以做到绝对保密。2.2对档案综合管理人员要求高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目前,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单位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本谈不上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3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就其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贡献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针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方法。

3.1向“文档一体化”的方向努力。从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出发,公文制发到归档管理一体化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文档一体化”在理顺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两个环节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书处理取得的成果,简化文件整理归档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有利条件,调整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流程,改变原有的每年集中整理归档的习惯做法,使办理完毕的文件能够直接进入档案整理环节,随办随归,从而使归档文件整理变成一项日常工作。

3.2信息化系统内、外网隔离

在内部信息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信息化网络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地放行一些地址进入信息化网络。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3.3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事实证明,只有在不断增加现代化硬件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档案人员才能通过对这些设备设施的了解、学习直至熟练运用达到增加业务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二是采取“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展而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要对本单位的档案人员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把档案业务学习成绩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三是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的力度,通过交流,多学习兄弟单位利用档案资源进行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经验,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

结语:信息社会把档案管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对信息技术的挑战,档案管理应真正实现信息化,总之,只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切实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探索企业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就能使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同步得到提高,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档案。

参考文献

[1]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9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问题应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速、大容量的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已经日渐普及。综合文书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亦急需专业化。为了实现档案长期保存、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办公效率大幅提高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过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要求资料收集完整、齐全,避免漏写、漏抄、漏记;用笔规范、耐用,字迹工整、清楚;分类、统汁准确无误,结果又费时,又费力。在应用计算机软件之后,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有序,无论是起草文件还是办理传递,都变得简单易行。

2.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共享

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找困难。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互联,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可以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3.电子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长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受到破坏:如在高温、高湿、酸、酶、氧化剂等情况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随着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储存、读取电子文件的设备日趋成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如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储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4.提高了文件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

在日常公文办理过程中,办理人员私存文件或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文件传递的传统手段是靠邮政系统,传送时间受距离长短的限制。同时,文件还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丢失或延误,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利用造成很大不便。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大大提高了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二、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子文件保密性受限制

电子文件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得文件保密性变弱。电子文件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电子文件不再具有特定的字迹,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其原始性,而且不能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盖印或亲自签名,也就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以上的种种问题都对电子文件的保密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网上窃密技术不断发展,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再难以做到绝对保密。

2.对档案综合管理人员要求高

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目前,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单位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本谈不上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转

三、几点应对方法

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就其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贡献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针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方法。

1.信息化系统内、外网隔离

在内部信息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信息化网络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地放行一些地址进入信息化网络。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2.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文档信息化管理篇10

[关键词]文书档案;电子化;应用

文书档案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发展历史。它通过历史的客观记录,来反映在某一时期领导的决策、部门建设、研究开发、问题处理等的过程和成果。文书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使人们进入了电子网络时代,许多的信息通过电子网络管理和传输。目前国家提出了文书档案管理的改革――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应用,来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并且及时的提供准确、完整的档案信息满足需要。

一、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的电子化优点

1.使用方便,便于检索,办公效率大大提高。电子档案使用光盘、磁盘作为载体,将信息存储在上面。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极高,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是计算机参与文书档案管理的最明显优点。它解决了在传统档案管理中人们使用手工操作的时候出现的信息收集不完整,出现漏抄,字迹不工整等问题,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准确性。电子档案使得人们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按照资料的分类进行收集、统计和查阅,时间大大缩短。因此,电子信息化管理文书档案相比传统的管理方式,最明显的就是方便,检索效率高。

2.提高了文书档案传输的安全性。传统的档案传输是靠人力,不免会出现在传输过程中资料的丢失,并且通过邮递极高费时费力,安全性也随之大大降低。电子传输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保证文书档案的及时传输,而且能够确保其安全性,不会造成档案的延误或者丢失现象。

3.电子传输,实现资源的共享。在传统的手工操作中,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达到及时的交流和共享,大量的文书档案像古董一样闲置和保存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信息化的到来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人们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利用电子网络传输资源。电子传输可以在瞬间完成大容量信息的传递,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特点。比起传统的手工传输或者是交通工具辅助传输,它所起到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网络化的应用更是扩展了信息的传递范围,人们以网络为载体进行资料的传输,并且相关资料存放在相应的资料库内,人们可以通过协议进行网上检索和资源的共享,查找、利用更加便捷。档案管理实现了从外部的目录管理到内部的内容管理,并且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工联,人们可以交流共享同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也可以交流共享历史不同时期的信息。电子传输,资源共享,提高了部门之间的了解,增强了业务联系。

4.信息易于保管。与纸质载体相比,电子档案使用高科技材料制成,不仅能够防止虫蛀、防潮,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解决了纸质载体在高温、湿度大的环境下发生氧化或者是被腐蚀的现象。电子档案但它最大的有点是存储在DVD、光碟、硬盘等电子设备上占用的空间小,操作简单,不需要占用大量的人财物力。所以,它的特点是存储时间长,不易受损,节省资源,稳定性好,易于保管。

二、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的电子化缺点

1.档案真实性难以保障。因为电子介质具有可读写性,人们可以对电子档案进行反复的输入和修改,并且没有修改后的特殊标记。文书电子档案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它的固有形式,人们不能通过辨别字体字号的形式判断文书档案的原始性,并且电子档案没有印章和亲笔签名,相关单位也无法鉴别真伪。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就难以得到保障。

2.网络化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通过网络系统拦截电子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黑客通过特殊的程序可以拦截人们之间重要的数据信息内容,病毒的入侵使得人们的电脑瘫痪、信息丢失,假冒的非授权用户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电子文件兼容问题。随着信息化得普及,电子文件的问题凸显,其中电子文件不兼容的现象尤为明显,电脑软件开发的通用性差,不同的系统生成的不同的电子文件,他们之间不能识别,或者是不同的软件生成的电子文件难以实现格式的转换,这些问题丞待解决。

4.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应用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懂得在纸质文书档案管理的操作理论、方法还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电子计算机,懂得数据传输的技术。这样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子化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不能适应电子化进程的需要。电子化管理中出现了复合型人才奇缺的尴尬局面。

三、解决措施

1.针对安全性问题,在文书档案传输的网络中设置隔离带。通过这个隔离,文书档案只能在某一范围的局部网络内传输,带防止文件流向外网。最简单的方法是设置隔离的路由器,路由器的作用是屏蔽不在范围内的ip地址,这样就可以有选择的进行文件的传输。也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的方法,对网络数据进行过滤,检测不安全的攻击行为。

2.针对人员素质低的现象,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在工作中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电子化管理方法。同时,提法他们的综合文化水平,比如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等。

参考文献: